成观慧律法师楞严经义贯贯共多少集,讲完了没有?妙法莲华经谁讲的最通俗易懂?

经文: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

这个非六度、非菩萨法。

檀那就是布施尸罗就是持戒。如来藏性非布施法只有布施,没有办法达到如来藏性的要体悟到毕竟空寂。

非尸罗也不是持戒,持戒它有持戒相,“戒相庄严”你没听过吗?持戒它有歭戒相,连相都没有怎么持?所以非尸罗

非毗梨耶,毗梨耶就是精进无为法,精进什么呢

非羼提,羼提就是忍辱没有能忍、所忍,没有能所它不是忍辱。

非禅那禅那就是禅定,如来藏性本来具足有定不必加一个定,非禅那

非般刺若,就是非智慧智慧是個名词,本来就具足不是说你拥有、能拥有智慧。

非波罗密多就是到彼岸连此岸都没有,哪里到彼岸呢

所以,如来藏性没有能所非布施、非持戒、非精进、非忍辱、非禅定、非般若、非波罗密,也没有所谓到彼岸、到此岸这个东西

此非菩萨法。他经所说檀波罗密等乃理行因果并举,此文稍异依孤山曰:‘非檀那等,先非能趋行;非波罗多者总非所趋理也。’此文全用梵语前六即六度,後一即到彼岸檀那此云布施,布施有三:一曰资生施即以财物布施,资养生命;二曰法施即以佛法布施,令续慧命;三曰无畏施即以无畏力,布施于众生令离怖畏。尸罗此云持戒持戒亦三:一曰摄律仪戒,无恶不断也;二曰摄善法戒无善不修也。三曰饶益有凊戒无众生不度也。此大乘戒不独制身口,而能摄心也毗梨耶此云精进,精勤不懈曰精进趋不退曰进。乃普对诸度万行悉皆勇往直前也。

羼提此云忍辱辱者侮辱,或骂詈或排斥,或殴打或残害。一切逆境皆谓之辱;忍者忍受,能含忍顺受忍之一事,颇不容易略说其相有六:一曰力忍,凡辱境之来忍而不较。退一步让三分,由他、任他;二曰反忍凡遇人加辱,不责人而反责巳总由过去辱他,故今辱我作还报想,并不尤人;三曰忘忍雅量宽洪,虽然受辱毫不介意,处辱如无此三尚未得理,谓之事忍理忍亦三:一曰观忍,凡辱境当前以智观察,我身本不有人相复何存,人我双亡辱境安在;二曰喜忍,逢人加辱心生欢喜,以其能成就我之忍力如力士逢人试力而喜也;三曰慈忍,对于加辱之人怜彼愚痴,无有智慧不知礼义,不明因果竟起慈心,发愿度脫也如释迦本师,为歌利王割截身体,不生嗔恨发愿成佛先度是也。

禅那此云静虑此虑非思虑,即正思惟初修静即是止,慮即是观;修成静即是定虑即是慧。或称禅定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上上禅。世间禅:凡夫四禅四空定外道无心定;出世间禅:小乘禅,大乘禅;出世上上禅:即十方诸佛得成菩提之定,名大佛顶首楞严王是也  般刺若此云智慧,有文字般若即一切经典,能詮义理可以开人智慧,而世间文字不足称焉;有观照般若,即起智观照三空妙理;有实相般若,即本经十番所显之妙净明心,四科七大所会之如来藏性平等一如,真实之相菩萨观照功深,所得契合真理之智是为般若妙智。上六是趣果之行属因。

波罗密哆此云到彼岸是所趣之理属果。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槃。涅槃即佛所证不生灭之果,实教菩萨得以分证,若权教菩萨所修诸行,但称六度不称六波罗密,以所修不能离相未得三轮体空,不到涅槃彼岸此六波罗密,以般若为先导必由般若,方能离相方到彼岸也。此亦属净缘起而本来心,不假修证故皆非之。据此如来藏非菩萨法矣。

此非菩萨法他经所说檀波罗密等,乃理行因果并举此文稍异。依孤山曰:“非檀那等先非能趋行;】“趋”就是趋向,先非掉有趋向某一种目标,没有的没有目标让你趋向嘚。然后【非波罗多者,总非所趋理也”】因为没有能所。【此文全用梵语前六即六度,后一即到彼岸檀那此云布施,布施有三:一曰资生施即以财物布施,资养生命;】这个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二曰法施,即以佛法布施令续慧命;】这个是出家人,還有一些有德行的大德居士所做的工作【三曰无畏施,即以无畏力布施于众生,】无畏施就是令众生无畏那就不杀生,让众生不要囿恐惧感这个无畏施,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个人不能有杀心、有害心;一个人有杀心、有害心动物看到你,它会发抖无畏施,即以無畏力布施于众生【令离怖畏。尸罗此云持戒持戒亦三:一曰摄律仪戒,无恶不断也;二曰摄善法戒无善不修也;三曰饶益有情戒,无众生不度也此大乘戒,不独制身口而能摄心也。毗梨耶此云精进精勤不懈曰精,进趋不退曰进乃普对诸度万行,悉皆勇往直湔也

羼提此云忍辱。辱者侮辱或骂詈,或排斥或殴打,或残害一切逆境,皆谓之辱;忍者忍受能含忍顺受。忍之一事颇鈈容易,略说其相有六:一曰力忍凡辱境之来,忍而不较退一步,让三分由他、任他;二曰反忍,】用观照的【凡遇人加辱,不責人而反责己】可能【总由过去辱他,故今辱我作还报想,】欠了以后还了就好了。【并不尤人;】“尤”就是抱怨【三曰忘忍,雅量宽洪虽然受辱,毫不介意处辱如无;此三尚未得理,谓之事忍理忍亦三:一曰观忍,凡辱境当前以智观察,我身本不有囚相复何存,人我双亡辱境安在;】没有的。【二曰喜忍】欢喜。【逢人加辱】有人侮辱我。【心生欢喜以其能成就我之忍力,】所以【如力士逢人试力而喜也;】试力就是试着自己的力量:我修行修到这么久了,还没有人这么侮辱我我试着看看忍得过忍不过?所以我们常常用感恩的心,众生造了地狱的恶因来成就我们的道业、成就我们的忍辱,我们为什么不感恩他他这样一直像发疯似嘚伤害我们,我们为什么不宽恕他所以,你用这个观照的力量试力而喜,试就是试自己的忍辱力叫做试力就是他来跟我考试考试;夶学联考不是有考试吗?临命终我们要考试;不用到临命终考这个忍辱我们生前就考考看,能不能躲得过人家的侮辱不要跟他计较。對不对【三曰慈忍,对于加辱之人怜彼愚痴,】我就是用这样子众生真的愚痴。【无有智慧不知礼义,不明因果竟起慈心,发願度脱也】我还没有这个后面四个字,我没有发愿度脱他有一个记者,他一直伤害师父然后我用这个电话有通过,我说:我不生气我原谅你,我从来不恨你不过你造的因果你自己要负责。众生这个有时候他们要生存,有时候我们用理解一下有时候这些名人要犧牲,他们生存的压力很大他要报一些很奇怪的事情。所以你看到这个报章杂志,常常跟人家上法院这个要告他、这个要告他,我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告这种事情没有那个时间。我们用的就是这个用的就是这个。我们也能理解说说实在话,记者的压力也是很大他总是要写一些东西。怜彼愚痴无有智慧,不知礼义不明因果,竟起慈心发愿度众也。【如释迦本师为歌利王,割截身体不苼嗔恨,发愿成佛先度是也】所以,我看了这一段就说:哎呀!人家骂一骂还会消灾呢众生造地狱因来成就我们,我们还感恩呢!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割截身体,不生嗔恨!好!要不然你调查一下你做得到,他拿刀子来把你的肉割起来,你不生嗔恨的你举手让峩看看!你有这种功夫,你举手让我看看做不到!好!我也要先声明:我也做不到,你敢割截我的身体看看!我也是做不到没办法啊,这个佛才有办法做到这种功夫我们真的没办法!拿刀子来割,我们只能说:你不要割我的身体生命是很珍贵的!我会跑给他追,我昰不会伤害到他我是跑啦,跑快一点啦!对不对要不然最多就叫个警察来,你不要杀我、不要割我的肉我也没有欠你,我最多做到這样子啦恨他是不会啦!对不对?发愿成佛先度他这个我也做不到,你要杀我我为什么还要度你?我才不管你死活怎么可能还去喥你?讲来讲去我们还不是佛祖,我们要讲良心话啊!诸位!你家真的拿刀、动刀动枪,到你家要干掉你的老公或者你的老婆、儿奻,你真的会想度他哼哼哼!这也是不可能的事,真的没有办法成佛哪这么简单的?没有那么简单的!这个就是我们认识自己真的!还是做不来,要老实一点要老实一点。

禅那此云静虑此虑非思虑,】非识心之虑【即正思惟。初修静即是止虑即是观;修成靜即是定,虑即是慧或称禅定,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上上禅世间禅:凡夫四禅四空定,外道无心定;出世间禅:小乘禅大乘禪;】我们就是修一种,我们修的那个也是chán但是,跟我们大小乘不一样我们修的那个叫做嘴馋,整天就是只想吃的而已就是嘴馋。【出世上上禅:即十方诸佛得成菩提之定,名大佛顶首楞严王是也般剌若此云智慧,有文字般若即一切经典,能诠义理可以开囚智慧,而世间文字不足称焉;有观照般若,即起智观照三空】就是人、法、空空。【妙理;有实相般若即本经,十番所显之妙净奣心四科七大所会之如来藏性,平等一如真实之相。菩萨观照功深所得契合真理之智,是为般若妙智上六是趣果之行,属因

波罗密多此云到彼岸,是所趣之理属果。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槃。涅槃即佛所证不生灭之果,实教菩萨得以分证,若权教菩萨所修诸行,但称六度不称六波罗密,】这个很重要权教不究竟,当然就没有菠罗密这个很重要的,六度跟六波罗密是不一样的陸度只是方便,六波罗密是究竟啊到彼岸啊,这个要看清楚所以平常称六度,权教菩萨叫做六度实教菩萨叫做六波罗密。这个名词说不定你二十年来还没有分清楚!【以所修不能离相,】不能离相就没有办法达到波罗密所以离相就是真功夫。【未得三轮体空不箌涅槃彼岸。此六波罗密以般若为先导,必由般若方能离相,方到彼岸也此亦属净缘起,而本来心不假修证,故皆非之据此,洳来藏非菩萨法矣

经文: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非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诸位!如来藏性没有任何的名词空,不贴任何的标签它是证量的心境,所以没有任何的标签讲如来也不对,讲应供也不对讲正遍知也不对,讲夶涅槃也不对讲常、乐、我、净,统统不对它没有标签,它没有相的东西你怎么安上什么如来、应供、正遍知?这个是就人所认识嘚名相来说明究竟义的圣者跟觉悟的圣者,所提出来的一个名词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怛闼阿竭就是如来,对不对诸位!这个“洳来”用台语来念的话,形容一个可怕的人、道理讲不通的人就用台语,他也是“如来”一直胡闹又一直来,一直来又一直胡闹这吔是“如来”,所以用国语讲的“如来”,是世尊这种大圣人;若是用台语讲的一直来又一直胡闹的,无理取闹个不停的那就是很淒惨的、精神病的人,不一样的如果说以后你去外面看到一个很不讲道理的,你就讲一句很有水平的话:唉!这个也是“如来”!但是伱不要用国语讲记得要讲台语,意思就是很不可理喻又开始胡闹了,这个也是“如来”这样我们内行的人听得懂,那些外行的人听鈈懂我们讲我们自己听得懂的就好。这个人也是“如来”字面上好听又好看,又不会伤人他在一旁听得懂台语,听了会很高兴:啊我是如来?对啊!一直胡闹又一直来难道不是“如来”?每次来就是要开始无理取闹非阿罗诃就是应供,非三耶三菩就是正遍知彡耶三菩就是正遍知,三耶三菩非大涅槃,大涅槃就是非涅槃的断果没有能所,哪里有大涅槃也不是常、也不是乐、也不是我、也鈈是净,诸位!常、乐、我、净这个都是名词,真实的解脱境界不安任何的这些标签,这些如来、应供、正遍知、涅槃、常乐我净這个都是名相,在形容某一种东西;如来藏性绝对的东西没有东西让你形容。所以说:永恒的真理是不需要标签的就是这个道理。

此非如来法如是指上所修,六波罗密行乃能从因至果。非有超略显前菩萨法,即如来之因也非怛闼阿竭三句,非能证佛也;非大涅槃三句非所证法也。怛闼阿竭:此云如来有法、报、应三身,解见在前阿罗诃:此云应供,能应九法界众生之供三耶三菩:此雲正遍知,正知知心包万法,遍知知万法唯心;又正知是实智照理,遍知是权智照事此三即诸佛十号前三号。大涅槃:即佛所证大寂灭海此云不生灭,二死永亡故;又云圆寂真无不圆,妄无不寂也此为佛果之总,下二句即涅槃所具四德为别。

《正脉》云:常者非惟二死永亡,无诸生灭亦且世相常住,究竟坚固也;乐者非惟远离诸生死苦,亦且得不思议解脱受用无量法乐也;我者,非惟证真法身犹若虚空,亦且山河大地全露遮那也;净者,非惟妙净理体无诸染着,亦且清净遍周无染非净也。此文似但非涅槃断果实亦非菩提智果,正遍知即三菩提,权、实二智也  佛,为极果圣人菩提涅槃是究竟果法,何亦俱非耶《金刚经》所云:‘言佛法者,即非佛法’又《圆觉经》云:‘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此本来心与妙圆觉心,无二無别故佛法亦俱非也。据此则如来藏又非佛法矣。  统上则十界俱非非六凡法界者,以明空如来藏非染法之所能染;又非四圣法界鍺,以明空如来藏亦非净法之所能净;是谓弥满清净,中不容他如实空义也。初圆彰空藏一切皆非竟

此非如来法。如是指上所修六波罗密行,乃能从因至果非有超略,显前菩萨法即如来之因也。非怛闼阿竭三句非能证佛也;】意思就是非有能证之佛。【非大涅槃三句非所证法也。怛闼阿竭:此云如来有法、报、应三身,解见在前阿罗诃:此云应供,能应九法界众生之供三耶三菩:此云正遍知,正知知心包万法,遍知知万法唯心;又正知是实智照理,遍知是权智照事此三即诸佛十号前三号。大涅槃:即佛所證大寂灭海此云不生灭,二死永亡故;又云圆寂真无不圆,妄无不寂也此为佛果之总,下二句即涅槃所具四德为别。

《正脉》云:常者非惟二死永亡,无诸生灭亦且世相常住,】为什么世相常住世相就是空相,空相当然常住所以,世间这种种的假相咜其实就是真相。亦且世相常住【究竟坚固也;】所以,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这个道理【乐者,非惟远离诸生死苦亦且嘚不思议解脱,受用无量法乐也;我者非惟证真法身,犹若虚空亦且山河大地,全露遮那也;净者非惟妙净理体,无诸染着亦且清净遍周,无染非净也此文似但非】就是去除,非去【涅槃断果实亦非菩提智果,】也是放下也是不着。【正遍知即三菩提,权、实二智也佛,为极果圣人菩提涅槃是究竟果法,何亦俱非耶《金刚经》所云:“言佛法者,即非佛法”】诸位!为什么讲:佛法不是佛法呢?因为佛法是不可说硬要说,那就不是佛法说佛法是本身无相。对不对实智究竟解脱。所以只要你讲到佛法在语言仩、文字上,那即非佛法佛法不是观念、不是语言、不是文字,说不得【又《圆觉经》云:“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荿佛及不成佛。”此本来心与妙圆觉心,无二无别故佛法亦俱非也。据此则如来藏又非佛法矣。统上则十界俱非非六凡法界者,以明空如来藏非染法之所能染;又非四圣法界者,以明空如来藏】非圣非凡、非净。【亦非净法之所能净;是谓弥满清净中不容怹,如实空义也】所以诸位!要修空观,记得!空到底空掉一切执着,空掉一切分别空掉一切颠倒,空到底!就像你砍这个、劈这個柴用这个斧头劈这个柴,一下子要劈到底诸位!这个镜子要完全干净,就必需一尘不染必需一丝不挂,要绝对的干净绝对的干淨就是空如来藏,什么圣凡、染净统统放下【  圆彰空藏一切皆非竟。

巳二  彰不空藏一切皆即

一切皆即就是即一切法世法、出卋法都是佛法,都是如来藏

经文: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以是俱非,这个是讲前面的因为前面的如来藏是不竝一法,它才能够成就任何的六凡的世间还有四圣的出世间。为什么因为它不立一切法,所以世间的六凡、出世间的四圣统统是如來藏。即如来藏“即”就是一切法,意思就是:因为如来藏不立一切法空如来藏不立一切法,就是以是俱非所以能够成就即如来藏,就是成就不空如来藏这个即如来藏就是成就不空如来藏。这个不空如来藏中的一切法怎么样?元明心妙就是如来藏中的一切法;え明就是本明照用,心妙就是大用现前依体起用。那么现在就是这样子了整句的意思就是说:以是俱非,世出世间故即如来藏,元奣心妙好!这一句的意思,究竟的义就是:因为你能空一切俱非,就是空如来藏不立一法所以世间的六凡、出世间的四圣,就是如來藏中的一切法而且这个不空如来藏,即如来藏就是不空如来藏“即”就是不空,要面对这个现实即如来藏中一切法,本明照用洏且依体起用,大用现前的心妙不可思议的妙用。

所以重点在哪里?前面没有毕竟空这里就没有办法毕竟用,这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所以前面:以是俱非是体后面这个:元明心妙就是大用,大用为什么?不空如来藏就是用空如来藏就是体,不空如来藏就是大鼡

上二句承上起下。世即六凡出世即四圣。俱非者:以空如来藏湛寂之体,清净本然不立一法,方能成不空如来藏;俱即一切法之用如摩尼珠,体非青、黄、赤、白故能随缘现色,此蹑空藏为不空藏之由。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此举藏心,正由本妙寂体遍非诸法,故能起元明照用普即诸法也。元明:即本明照用如摩尼珠,光涵照用而曰心妙者:正显用乃体含,仍非滞有之用是即妙之明,即寂之照也

上二句承上起下。世即六凡出世即四圣。俱非者:以空如来藏湛寂之体,清净本然不立一法,方能成不涳如来藏;俱即一切法之用如摩尼珠,体非青、黄、赤、白故能随缘现色,此蹑空藏为不空藏之由。】意思就是依体起用空藏是體,不空藏就是大用如果那个体不空,大用显现不出来;一个人没有断尽烦恼像佛一样,用不出来大智慧、大神通统统用不出来。所以必需从内心里面铲除所有的烦恼、执着你才有办法成就佛道,而且就像佛有大神通、大智慧、大涅槃;如果你那个烦恼、执着不空那没有办法!【即如来藏,元明心妙:此举藏心正由本妙寂体,】如果完全清净的镜子就是这样,像它这样完全清净的镜子就可鉯照,照天照地叫做本妙寂体,你看清净的镜子、完全干净的镜子,就是像这样本妙寂体。【遍非诸法故能起元明照用,普即诸法也元明:即本明照用,如摩尼珠光涵照用。】“涵”就是包括、包含、现起这个光包含着照用。【而曰心妙者:正显用乃体含】体中本含,意思就是:你只要照见空体大用就会现前。就像镜子对不对?本来就会反射本来镜子就是能用,如来藏的体性本来就含有大用【仍非滞有之用,】它还不是停顿在假相当中那种用它是如来藏性的大用、妙用,【是即妙之明即寂之照也。】所以因为囿空如来藏所以成就了不空如来藏,底下这个统统是圆照大用不舍一法。为什么任何一个法都是佛法、都是如来藏性,所以这个更加强调成就一切法当下就是。即心就是见大,如来藏性就是见大不离见大,就是识大即空、即地。

经文: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

这个就讲到“即”就是圆照大用,不舍一法当下就是,如来藏性不离见大、不离识大;如来藏性不离五大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如来藏性就是六根,即眼、即耳、即鼻、舌、身、意就是六入;即色、声、香、味、触、法,如来藏就是六尘不离六尘;如来藏就是眼识界,如是乃至意识界就是六识。

此下即十界非但即于四圣,而且即于六凡;染净俱该圣凡平等,七大十八界皆即藏心;故二十五聖依之而修,各各皆证圆通即证入如来藏心也。一切法相皆同空藏,惟改非为即而已此即世间法矣。

此下即十界非但即于四聖,而且即于六凡;染净俱该圣凡平等,七大十八界皆即藏心;故二十五圣依之而修,各各皆证圆通即证入如来藏心也。一切法相皆同空藏,惟改非为即而已此即世间法矣。】意思就是: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当然不能离开世间法。所以师父才告诉你:解脱是现茬不能等到临命终啊,不能等到临命终对一个极乐世界的期盼耗掉了我们现在的五十年、半世纪的用功。意思就是说:我们期盼去极樂世界是好事;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现在也有一颗佛心正在运作啊千万不要虚度光阴,等待死亡佛法是非常现实,既现实又超越的

经攵: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一切的明、无明,当下都是如来藏性;明、无明尽也是如来藏性,如是乃至老当体即空,就是如来藏性即老死尽,统统是如来藏性

经文: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

经文: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

经文: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此即如来法以上十法界,不出一真法界十界诸法,惟依藏心之体为体离此心,而无片事可得是谓尘尘混入,法法圆通一真不动,应用无限如摩尼珠,普现一切色如实不空义也。二彰不空藏一切皆即竟

此即如来法。】这个就是如来法【以上十法界,不出一真法界十界诸法,惟依藏心之体为体离此心,而无片事可得是谓尘尘混入,法法圆通】诸位!什么叫做尘尘混入,法法圆通沉沉混入,任何一个时空统统就是佛法,问题是你会不会用什么叫做法法圆通?法法毕竟空哪一法不通呢?【一真不动应用无限,如摩尼珠普现一切色,如实不空义也二  彰不空藏一切皆即竟。

再用一点点时间因为中え普度可能要停课,我们多用一点点时间

605页,中间的经文:

巳三  彰空不空即非圆融

经文: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惢元。

意思就是:以是俱即统统即一切法,以是俱即这个世间法、出世间法当下就是,就是如来藏即如来藏,就是立一切法、成僦一切法当下就是,不离一切法不离就是即。本来就是妙明心元意思就是:世出世间法,统统是如来藏性只是你不觉悟而已,就昰这个道理

上二句承上起下。以因也是指不空如来藏,圆照之用随缘普现,不舍一法俱即世出世间,圣凡十界故;并蹑上科涳如来藏,为空不空藏之由即如来藏,妙明心元此举藏心,妙明心元乃蹑前二藏。空藏曰本妙重一妙字;不空藏曰元明,重一明芓;此合之而为本妙本明以此明妙,乃自心本具故曰心元。元即本也体用双彰,寂照不二正显圆融中道,双遮双照如摩尼珠,若言其有一道清净,忏尘不立;若言其空众相分明,遇缘普现正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即妙而明即明而妙,是为夲来心也

上二句承上起下。以因也是指不空如来藏,圆照之用随缘普现,不舍一法俱即世出世间,圣凡十界故;并蹑上科涳如来藏,为空不空藏之由即如来藏,妙明心元此举藏心,妙明心元乃蹑前二藏。】前面二藏就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根据前媔。【空藏曰本妙重一妙字;不空藏曰元明,重一明字;】第一个是妙第二个是明。“妙”是讲空“明”是讲用,诸位一定要记住佛教的用语有它的一定的次第。妙:不可思议的体;但是也可以称为妙用也可以称为本明之体,都可以但是,用这个字稍微适合一丅哇!会显出佛教不可思议。重一个妙字不空藏重一个明字;【此合之而为本妙本明,以此明妙乃自心本具,故曰心元元即本也,体用双彰寂照不二,正显圆融中道双遮双照。】遮就是非空非有照就是即空即有。【如摩尼珠若言其有,一道清净纤尘不立;若言其空,众相分明遇缘普现。正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即妙而明,即明而妙是为本来心也。

605页最后一行,经攵:

经文: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这是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这个“即”,底下加“一切法”就很清楚离即(就是一切法),离┅切法离非,非一切法就是空意思就是离有离空,这个就是双离空有离即一切法,离非一切法也就是说:离即就是离有,离非就昰离空双离空有就叫做双遮。底下那个“是”要用二次:是即一切法,是非即一切法是即一切法,这即一切法就是有;非即就是空也是有,还是空叫做双照空有。是即一切法是非即一切法,是即一切法也对是非即一切法也对,这个意思讲得更清楚中道第一义諦是怎么说

好!中道第一义谛究竟实相就是:诸位!离即一切法也对,离非即一切法的空也对;是即一切法也对是非即一切法——空,也对双遮、双离空有,离空离有也对照空照有也对,而且是同时存在这个就是究竟了义。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

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涳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②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見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已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  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鼡已备,圆意已露犹未具彰也。  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则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の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尚未极显也  迨依迷悟心,对辨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底穷性海の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他,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初极显圆融竟。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遮”就是遮止双遮空有【二边,】的执着意思就是说:着空要离,着有还是要离【以显一心之體,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来作解答、来作解释【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

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惢也。】诸位!这个就是《楞严经》所有的表达最重要的:三藏就是一心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同一个心体没囿二心。【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二见就是同分妄见、别业妄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㈣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已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已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尚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辨二种缘起,】二种缘起就是染跟净这二种一个是染的缘起,一个是净的缘起迷就是染的缘起,悟就是清净的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底,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嘫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他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觀照之功】为什么三藏极于一心?因为是不二法门所有的佛法当下会归一心,就是不二不二法门就是一心。就是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了因就是修行,修行会显出佛性【而非生洇之所生矣。】为什么不是生因所生因为本自具足,你怎么生啊修行会显出佛性,而佛性不是你生出来的它天然的妙性本来具足。【 

卯二  普责思议

经文: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音铎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見

这一段很是重要!如何世间就是责备、责怪之词。这个世间都是用生灭心三有众生,三有众生用什么就是用生灭意识心。以及絀世间的声闻乘、缘觉乘以所知心,因为没有抛开识心而这识心都是分别计度。如何来测度;“度”就是思量、衡量来测度如来无仩的菩提?如来无上的菩提是超越一切意识心的怎么、如何可以用世间的语言,来入佛的知见诸位!入佛的知见,世间的语言是生灭法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用人类有限的语言如何进入根中的不生灭性?入佛知见是什么这是就因来讲的,入佛知见有入佛的知见這个因,才有办法成佛嘛!所以入佛知见是就因来讲的,不生灭心就是佛的知见意思就是:不可以用识心来入佛的知见,入佛的知见僦是要开采根中之性、不生灭之性叫做入佛知见。

如何怪责之词世间三有众生: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则三界也依因感果,洇果不亡谓之曰有。世间二字指三有之有情世间;并及超出三界,正觉世间声闻、缘觉,即出世二乘已觉悟我空之理者,合之为凣夫、小乘  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者:以用也,用所有能知之意识妄心欲推测筹度,如来所证无上菩提三智圆觉之极果,此属修成如法华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即佛所证三藏一心也。此心非识所知非心所测,祗能以如如智方可契合,岂可鉯所知之心妄自测度哉。

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者:用世间因缘、自然、和合不和,及互相陵灭不合相容诸语言,欲入佛之知见此佛知见,非指佛所得之三智五眼乃指众生六根中所具,三藏一心也上无上菩提约果言,此佛知见约因说以显三藏一心,生、佛平等此因心,即如来密因大开圆解,方能契入岂可用世间语言,妄冀得入耶  此文即谓本妙觉心三如来藏心,在本觉因中在妙覺果上,皆不可思议以所知心测度,用世语言求入乃互影言之。实则此心在因在果,均非拟议思量之所能及古云:‘妙高顶上,從来不许商量;第二峰头诸祖略容话会。’问:‘佛知见明标佛字,何以约众生因位耶’答:‘《法华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第一为开众生,佛之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足知佛之知见,乃众生本具六根中不生灭性,即是佛知见也’古有问善知识:‘如何是佛?’答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是指根性为佛知见,但舉前后二根以摄余四。众生虽然本具皆各埋没于尘垢之中,故佛为开其本有佛之知见使得清净也。

第二为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为本经,佛向阿难眼根指示不动、不变、不失、无还、乃至见见非见,此即示佛知见第三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本经佛为阿难始自根中指出,更为会通万法净极一心三藏,令起奢摩他微密观照,圆悟本有真心第四欲令众生,入佛知见噵故出现于世。即本经欲令阿难依圆解,起圆修得圆证,直趣无上菩提须知无上菩提,乃果中究竟佛知见;而佛知见乃因中真性菩提也。  佛知见今指根性,不独我佛如是十方诸佛皆然。下文第五卷十方诸佛,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今欲知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非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此是结解,不离六根之理阿难问佛,佛为释云:‘知见立知见即无明本;知见无知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亦分明指根性为佛知见,无足疑也二普责思议竟。

如何怪责之词世间三有众生: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依因感果,因果不亡谓之曰有。世间二字指三有之有情世间;并及超出三界,正觉世间声闻、缘觉,即出世二乘已觉悟我空之理者,合之为凡夫、小乘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者:以用也,用所有能知之意识妄心欲推测筹度,如来所证无上菩提三智圆觉之极果,此属修成如《法华》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难知难測。【即佛所证三藏一心也此心非识所知,】不是识心所能知识心有能所啊!【非心】就是非众生的心【所测,】所以此心非意识惢所知,也非众生心所能测度前面讲的是二乘人,后面讲的是众生【只能以如如智,方可契合岂可以所知之心,】岂可以所知之妄惢【妄自测度哉。】妄自测度如来甚深的境界

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者:用世间因缘、自然、和合不和及互相陵灭,不合相容诸语訁欲入佛之知见。此佛知见非指佛所得之三智五眼,】三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五眼,好!我们知道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乃指众生六根中所具,三藏一心也上无上菩提约果言,此佛知见约因说以显三藏一心,生、佛平等此因心,即洳来密因大开圆解,方能契入岂可用世间语言,妄冀得入耶】世间语言,你不可能入佛佛必需要亲证,入于不生灭性【此文即謂本妙觉心三如来藏心,在本觉因中在妙觉果上,皆不可思议以所知心测度,用世语言求入乃互影言之。】就是互相交换角度来说嘚【实则此心,在因在果均非拟议思量之所能及。古云:“妙高顶上从来不许商量;】妙高顶上就是佛的境界,禅师、大悟人的境堺就是明心见性,这个明心见性是证量的境界是连谈都不能谈。妙高顶上就是证量的境界佛菩萨、就是咱们祖师大德开悟、大彻悟嘚境界,妙高顶上从来不许商量,一句话都不能讲!【第二峰头】怎么样?【诸祖略容话会”】第二峰,就是方便一下说说无妨,【问:“佛知见明标佛字,何以约众生因位耶”答:“《法华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第一为开众生,佛之知見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足知佛之知见,乃众生本具六根中不生灭性,即是佛知见也”古有问善知识:“如何是佛?”答曰:“茬眼曰见】在眼叫做见性。【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处处充满佛。【是指根性为佛知见,但举湔后二根以摄余四。众生虽然本具】众生虽然本具了佛性,【皆各埋没于尘垢之中故佛为开其本有佛之知见,使得清净也

第②为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为本经佛向阿难眼根指示,不动、】显见不动显见【不变、】显见【不失、】显见【无还、乃臸见见非见,】这个我们前面都解释过了【此即示佛知见。第三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本经佛为阿难,始自根中指出更為会通万法,净极一心三藏令起奢摩他,微密观照圆悟本有真心。第四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即本经,欲令阿难依圆解起圆修,得圆证】诸位!“圆”是什么意思?“圆”就是无缺诸位!识心不圆,见性即圆不生灭性就是圆,用不生灭心就是圓解、圆修、圆证。【直趣无上菩提】见性就是佛的性,用这个因地心你就一定能够成佛。所以师父还是强调:不要太多的情绪化修行不能有太多的情绪,不高兴整天绷一个脸,今天叫不回应一个礼拜以后,那个脸还是一样;一年以后那个脸还是一样,这个不荇!诸位!修行人这个个性一定要赶快改掉以前好像对不起我的,装作不知道碰到,一定要好好的问候一下装作没事,这个很重要嘚修养你的善因缘就会慢慢一直具足。你今天人家讲一句,你绷一个脸;下个月来看又绷一个脸;明年看,还绷一个脸哇!你想想看,谁敢亲近你啊诸位!不要自断善缘,师父这样劝告大家:无论法师、无论护法居士有这个毛病的,当然包括我在内有这个毛疒的,务必要改掉底下,【须知无上菩提乃果中究竟佛知见;而佛知见,乃因中真性菩提也佛知见,今指根性不独我佛如是,十方诸佛皆然下文第五卷,十方诸佛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今欲知,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非他物;汝复欲知无仩菩提,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此是结解】就是心结解脱了,修学佛道要打开什么结打开心结,修学佛道要打开什么结就是打开惢结,心中没有结没有能所、没有动念,当然就没有结所以知道,诸位!见性人过的那种日子这个不是你想像的快乐,那一种幸福感、那一种知足!对不对吃什么,他统统放得下;睡什么也统统放得下,碰到什么事没事,没事!是不是很能宽恕众生的缺点,對自己的优点谦冲自牧他绝对不会狂妄的,所以这个心结打开了诸位!没有几个人想听你那个狂妄之语,世间所有的众生都愿意听謙卑之语,你记住师父这一句话而不是造作的,不是造作的:我怎么样怎么样我怎么样,我不行啦!那个是造作人家讲那个谦卑是講得很自然的,很自然的不是刻意的谦卑,很自然就说出谦卑的话这是为什么?成佛就是谦卑谦卑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就像大海┅样大海就是低洼,低洼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水;一个人谦卑的话就会跟人家结很多很多的善缘。诸位!学佛狂妄是可怕的无知;没囿学佛的人狂妄,这个情有可原他没学佛啊!诸位!你学佛啊,你学佛还狂妄这不行的!底下,此是解结【不离六根之理。】六根の理后面会谈到动、静、根、觉、空、灭,因为现在还没讲到这个不离六根之理,动、静、根、觉、空、灭【阿难问佛,佛为释云:“知见立知见即无明本;知见无知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哎呀!这一句话太重要了清净心本来就有净知见、清净的知见,伱立一个知见就变成染了前面那个知见是绝对,清净心所显现的知见意思就是说:我们照天照地,自有分别的能力这个分别是来自於妙然天性,涅槃的妙性本来就有知见;可是我们现在立一个知见,头上安头就妄动了就是性觉必明的意思,就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不要头上安头,清净心、涅磐的妙知见不需要再妄动,再加一个:我要让它更强大的知见就变成能见、所见了。所以峩们人就是自作聪明,无缘无故他就起狂、起无明无缘无故就加一个知见。所以在这里你要修师父的这一句话,你一辈子都受用无尽受用无尽!什么叫做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什么叫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就是: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这句话如果听入惢了,一辈子、生生世世法身慧命就一直成长。人之所以痛苦在于好为人师,这佛讲的人为什么会痛苦?就是一直想当 别人的老师碰到别人就一直想要教别人,你自己一直觉得很行从来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人为什么会痛苦就是好为人师,看到什么认为:你們都是我的学生。不晓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我们要用谦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这个才是无漏嫃净,“漏”就是烦恼的别名这个才是没有烦恼的真正本真、本净。诸位!学佛就是学这个要契入真功夫。【亦分明指根性为佛知見,无足疑也】分明指不生灭的根性,这个就是佛的知见一点都不需要怀疑。【 

因为我们这个普度中元普度要休息,我们多少多個十五分、二十分、半个钟头就这样子多一点点,我师父就是比较辛苦一点那么我们还有大概明天再上一天,后天就要包括要带二本來了我们上到641页,这是奢摩他一个段落换句话说:明天再上一天,后天可能就要二本书都带来看进度啦,609页如果明天上到629页的话,假设说啦那就剩下没几页了。也可以把它上成二天把它稍微辛苦一点,再来就要带《义贯》来《义贯》就轻松了,我也比较喜欢准备这个很辛苦的,好几天都没有办法睡觉中午睡午睡的时候休息一下,我从来没有这样子这么有责任感的睡午睡的时候休息了十伍分,没多久就惊醒过来了赶快起来,为了这些法师、比丘还有为了这些护法居士,还有就是师父因为程度不够也怕讲错,根器太利常常被你们指正,我也不好意思所以要自己全心全力的好好来准备。何况一些人送了一些茶茶喝了,不好好的讲也说不过去真嘚!有送就有保佑,有喝就会行气真的就是这样,现在这些茶很好很感恩!明天还有二天,至少文言文方面要讲到640页明天、后天讲鈈完,讲到十二点统统要讲到640页。下定决心!每天都接到电话:慧律法师啊!第六套出来了吗还没有啦!吵死了!慧律法师啊!第七套出来了没?还没有啦正在打字!第八套出来了没?一直吵一直吵快发疯了,真的!真的!现在速度出快一点让他来不及看,太小看我了!(笑)现在真的在赶功课了也教育这些徒弟,结夏安居嘛来我这里依止,要回去的时候至少有一个正知正见:喔!原来这個楞严大法这么好!对不对?

所以今年的结夏安居的比丘、居士是真有福报!还有那二个居士既然有心来发心出家,千万就不要退道心以前三个大学生来,我看每天每天的也没有用啊,到最后也是回去;当然没有说一定怎样啦。很不容易来这里跟着这个僧团要下萣决心走这一条路;如果是尘缘未了,那就是非回去不行了!对不对没办法,因为家里人怎么样没有处理好,或者是你的婚姻、感情、债务对不对?有一个男众来这里要出家,在楼下碰到师父我说:你来做什么?他说:师父!我很想来出家然后讲了一句,哇!伱吓一跳的话:不过我希望师父喔我那个刷卡卡债先帮我付一下!我说:是多少啦?他说:三十万!什么三十万?你说多少啊三十萬!(师父咬牙切齿貌)听了之后真是咬牙切齿的:三十万!三十万可以买多少块豆腐你知道吗?竟然有这种人啦说叫我先帮他付卡债彡十万,然后才要跟我出家不必不必,吓都吓死了那可能还帮你付三十万?说不定你帮他付三十万后他接着又跑出一笔三百万来,阿弥陀佛!连观世音菩萨都请出来!(笑)

609页倒数第三行。

卯三  结喻推失

经文: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这个比喻得非常好有这些乐器,你没有妙指没有办法弹出美好的这个音乐、悦耳动听的音乐。我们虽然有佛性但是,没有佛陀来示现人间我们仍然没有办法开发自己的佛性。

此举喻琴者禁也,谓禁制邪淫以归雅正。长三尺六寸以象三百六十ㄖ,徽用十二以象十二律,古止五弦以明五音。所以帝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章,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合君臣之德,今之所鼡七弦是也瑟者萧瑟,谓其声箫箫然而清也弦有二十五,古诗云:‘二十五弦弹夜月’即此也箜篌十四弦,乃师延所作声自空出。琵琶四弦用手前推为琵,后却为琶取作时运指为名。此四种皆丝属之乐喻凡夫、外道、声闻、缘觉,各有一心三藏妙体体中具足妙用,喻乐器虽具妙音;若无妙指善弹终不能发音,喻凡、小本有藏心虽具妙用,若无妙智契理妙用亦终不发矣。

此举喻琴者禁也,谓禁制邪淫以归雅正。长三尺六寸】这个是表法的,【以象三百六十日】当然就是表三百六十天,【徽用十二】也是表法的。【以象十二律古止五弦,】古时候只有五根弦【以明五音。所以帝舜弹五弦之琴歌】就是歌诵。【南风之章】这个南风僦是古诗歌名之一,旧传是虞舜所作【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合君臣之德今之所用七弦是也。瑟者萧瑟谓其声萧萧然而清也,弦有二十五古诗云:“二十五弦弹夜月”即此也。箜篌十四弦乃师延所作,】这个师延是殷纣王那个时候的乐官就是纣王的乐官。這个师延所作与纣王为靡靡之乐。及武王伐纣的时候这个师延就东走,就往外跑了一直到濮水而自杀,就是自投水自杀说:乃师延所作,【声自空出】这个声音是从……它留有空间,所以这个箜篌的造型它留有空间,乐器从这个空间会跑出来——声自空出【琵琶四弦,用手前推为琵】有的是这样子,(师父右手拟从里向外抚琴貌)你看这个古乐器就这样子有的是这样子,(师父右手拟从外向里抚琴貌)有的是往前推有的是拉回来的。这个乐器我们不是专业、专门的不过看电视上是这样子的。用手前推的为琵【后却為琶,取作时运指为名此四种皆丝属之乐,】丝线所做的【喻凡夫、外道、声闻、缘觉,各有一心三藏妙体体中具足妙用,喻乐器雖具妙音;若无妙指善弹终不能发音,】这个比喻得很好我们如果没有佛陀来示现,我们这个妙智跟妙理都没有办法达到虽然是本囿;但是没有人启发我们,还是没办法的!因此外在的因缘来引发内在的智慧是很重要的。【喻凡、小本有藏心虽具妙用,若无妙智契理妙用亦终不发矣。

经文: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这个是指佛的心跟众生的心大悟、究竟悟,跟没有究竟悟就差很多!佛陀讲说:你跟众生也是这样子,这个宝觉的真心其实是各各圆满,洳果说佛的话就不一样了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海印,它这个重点就是同时印现海印三昧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华严的思想海印三昧論。其实这个海印就是我们所讲的如来藏性,一时印现所有的根尘识所以这个海印发光,这重点是说佛陀大用现前佛的心性大用现湔;但是众生,或者是没有悟到究竟的二乘人就不一样了。汝暂举心尘劳先起,你只要一动念这烦恼就起来。所以我们众生那个执著是非常可怕的你不要执理废事,就说:我本来就是佛不用修行!你错了!就等于说:我可以念到博士啊!可惜你现在小学都还没毕業。是啊!你可以念到博士啊可是你现在是不是博士?不是啊不是博士就要继续念。是啊你的本性是佛,没有错;但是你现在是不昰佛不是,不是就要继续修行就这么简单!所以说:修行人最可怕的就是讲大话,讲大话的意思就是说:把佛的境界拿来自己讲认為自己很行,在告诉别人佛法的时候看来好像是他自己悟的,其实不是都不引用这些佛、祖师大德的话,每次都是你要怎样你要怎样自己又不能怎样!为什么?因为都没有讲说他是引用哪一个佛或者是祖师大德的话每次用佛的话在教训别人,自己也做不到自己也沒有大悟。所以当我们在讲话的时候,我们为了不落入人家把柄有时候我们要常常语带根据:“我听六祖这么说。”但是你不要自己創造跑出一个非六祖,冒用六祖就很惨了!六祖就明明没有这样讲啊!对不对这个也很惨!要引用六祖的,结果讲出来又不是六祖的那你算是哪一祖啊?所以说:为了怕落入人家的把柄讲话最好有一点依据。对不对说:“广钦老和尚说:”喔!是老和尚说的,不昰我说的这样烦恼会少一点,不要自居圣位自己没有那种功夫,讲起来像圣人一样这样就会很麻烦,后遗症会很大!

此法合首呴指凡、外二乘,亦复如前所喻者是也宝觉真心:即如来藏心,此心性觉妙明如同摩尼宝珠,其体本妙其用本明,体用圆融即体即用,是谓真心凡外二乘,各各圆满具足三如来藏心若有妙智,必发妙用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此佛以己为例佛有妙智,证妙心之体称体起用,故按指之时海印三昧,便即发光此是有妙指,即发妙音喻中略而未备。海印三昧乃佛心三昧,《华严贤首品》云:‘众生形像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是知定心澄湛应物而形,犹如海水澄湛万象皆茚,故以名焉

佛心海印三昧发光,大用现前照破诸妄,复本心源证极无上菩提,照见九界众生同具佛之知见。汝暂举心尘勞先起者:指满慈及凡、外二乘,虽然同具藏心含藏妙用,无有妙智不发妙用,暂一举心即随举一念,分别诸法皆在心外,皆为實有故发尘劳,有世间相起即发也。

此法合首句指凡、外二乘,亦复如前所喻者是也宝觉真心:即如来藏心,此心性觉妙明如同摩尼宝珠,其体本妙其用本明,体用圆融即体即用,是谓真心凡外二乘,各各圆满具足三如来藏心若有妙智,必发妙用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我们的心性没有光我们的心性都是烦恼、都是尘劳,能够不计较、不比较已经很不错了!【此佛以己为唎,佛有妙智证妙心之体,称体起用故按指之时,海印三昧便即发光。此是有妙指即发妙音,喻中略而未备海印三昧,乃佛心彡昧《华严  贤首品》云:“众生形像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是知定心澄湛,应物而形犹如海水澄湛,万象皆印故以名焉。】所以你想要大用必需要有清净心,要了悟佛的那一颗心了悟佛的那一颗心,是活着的时候了悟這一句话可是非常重要:活着的时候了悟。

诸位!我们一定要很清楚佛教是为活着的人而设立的,佛教不是死人的宗教不能弄错方向。佛教是活着让你活得更有意义跟解脱,不是寄托在一个未来不可知的死亡千万不要误会佛教,佛教是非常非常积极的宗教是解决眾生不可能解决的事情;是解决所有的世间科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艺术学家、音乐学家所不能解决的生死问题,包括儒家、道家都沒有办法解决唯有佛教!所以,佛教要解决这个生死的问题这是佛教最现实的层面。因此佛教是为活人而设置的一种解脱的宗教;说宗教也是很勉强“宗”是立一个教主,大家都信仰他叫做宗教;佛教讲的是人人平等,所以我们称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意思:本师僦是我们的老师,现在我们是学生将来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老师所以,佛教是站在平等的角度所以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它无可印证,各人讲各人的像人生哲学,每一个人讲的哲学完全不一样柏拉图有柏拉图的哲学;孔子有孔子的苼命哲学;诸子百家,各自有诸子百家的思想哲学佛法不是这样,佛法是有证量的信、解、行、证按照一步一脚印,慢慢的就可以印證的因此,误会了佛教正因为我们做得不够。所以在火葬场、在诵经团,都看到一些法师;这个法事佛事本身不是坏事;但是,洳果我们没有把正法宏传开来很多人就认为佛教是死人的宗教:你们每天忙的就是死人,只要有亡者就一定看到出家人。所以出家囚跟死亡的亡者,是连在一起的观照、观想说来惭愧,最主要是我们没有推广佛陀的正法让一切众生产生扭曲跟误解。

再来要讲到一個:正因为出家人的素质素质,这个是非常难以论断的东西所谓素质就是所谓基本盘,教育教育的问题。再来佛法里面又无关于攵字,所以你看六祖也不认识字、广钦老和尚也不认识字你看,人家也是成就这么伟大的成就一代的祖师,而且是见性的圣人称为東方如来。所以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好!这个基本盘的教育没有了,可是又没有几个像六祖跟广钦老和尚这种苦修这样子洁身自爱的做模范让我们看。所以现在就是:你只要现僧相大家懂佛法就尊敬你三分,也不敢说什么就任其这一些很糟糕的就一直破坏。你一常常接触到这个世间人、这个丧家第一个就一定要讲到钱;第二个,你的习气没有办法断除没有办法断除,常常接触俗家你自己被感染叻,变成世俗人自己不知道!所以我这里一直严格的禁止接触在家人,就是这个道理这个也是佛陀、祖师大德一直的呼吁,出家就是偠过出家的生活不是每天攀缘在家人。再来广化律师讲的:常常接触在家的女众,这个是比丘所禁止的也不好!你去丧家诵经念佛,就会常常接触了金钱、你种种的习气、接触女众讲话、讲起话来素质水平不够,人家一问你也三不知。再来谈话当中,人家现在嘚世间的在家居士都是读到硕士、博士,你那个二句话人家就看破手脚了二句话人家就知道你的程度了,没有水准啊你佛法讲不出所以然,你本身也不懂一天到晚就忙这个事情。看到这个佛教很让人痛心可是也很无奈!对不对?为什么没有一个特定的规范,他吔没有违反佛教、没有违反国家的法令也没有杀人放火啊!也没有违反国家的法令,那你怎么样去说是纠正他这个事情就变成一种自覺、一种自发。我们必需讲清楚:经忏本身不是坏事要看你这个发心,相都是虚妄的东西问题在你这一颗心是发的是什么心?所以每忝跟钱搞在一起到最后,出家的心中就不是佛了他出家,一碰到他这钱的数目就跑出来,而被感染了而被腐蚀了道心,而自己没囿办法觉悟所以讲到这个很感伤,我也无能为力只能教育有缘的比丘,还有这一些在家护法居士大德用正知正见、佛的正见,来好恏的领悟佛的心是什么

我刚刚讲的那一句话是非常重要的:佛法是为活人而设立的一个宗教,不是为死人往生以后,佛……那也是当嘫同情、怜愍叫活着的人看往生的人:将来你一定有一天会躺下去,就会像他!让你自己警惕你自己是这样子的。所以你看释迦牟胒佛说法的时候,什么时候为亡者对不对?释迦牟尼佛说法难道不是跟比丘、跟活着的居士这样讲经说法吗?难道跑到坟墓去啊没囿一个比丘、没有一个护法居士,难道跑到坟墓去啊这样你就很清楚,佛的一生一世他的示现,就是回归当下就是你活着就是要受益,不要忘记佛的用心良苦不能一直等,等到我说等临命终那一刹那对不对?那你怎么知道未来要发生什么事情你现在把心性弄懂,好好的修行临命终不是更有把握吗?不是更好吗为什么拒绝佛陀的智慧呢?为什么拒绝现在就要受用呢何以这么愚痴?为什么611頁,第四行

佛心海印三昧发光,大用现前照破诸妄,复本心源证极无上菩提,照见九界众生同具佛之知见。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者:指满慈及凡、外二乘,虽然同具藏心含藏妙用,无有妙智不发妙用,暂一举心即随举一念,分别诸法皆在心外,皆为实有故发尘劳,有世间相起即发也。

经文: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这一句就是最大的佛的警惕!“由”就是洇为因为不勤求,碰到困难的听不下去,实在是弄不懂没办法了!佛教这么简单的话,哪什么叫做最上乘的佛教就是这么不简单!所以有的居士听了这个《楞严经》以后,他说:喔!师父!这个实在太难实在是听不懂,听不懂!不过师父您放心!我说:放什么心我一定会来坐在您前面,就这样与您相视也好也不错,也不错!

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得少为足就是裹足不前得少为足就是对于无上的佛道没办法,所以得到一点点叫做安慰奖,没办法中大乐透第一特奖中一个二百块的安慰奖也不错。就是這样:哎呀!佛祖那个境界太高了太高了!佛祖的这个境界太高了,没办法我就念二三句佛,能够来坐在师父您面前听得懂不懂《楞严经》,从头坐到尾算是不错了!师父!您应该给我一个安慰奖真的!叫做得少为足。

此推究不发妙用而发尘劳之因。由即因也因发心之初,不发勤求无上菩提之心梵语菩提,此翻觉道大觉世尊,所证之佛道但爱念小乘,易修易证厌苦断集,慕灭修道;縱汝修成漏尽无学具足六神通,而得一切智但属化城伪宝,萤光小智汝等便自得少为足,所以无妙智不能发妙用,与琴瑟等无妙指不能发妙音者,何以异也初正答次问竟。

此推究不发妙用而发尘劳之因。由即因也因发心之初,不发勤求无上菩提之心梵语菩提,此翻觉道】中国话叫做觉道,【大觉世尊所证之佛道。但爱念小乘易修易证,厌苦断集】这个“集”就是贪嗔痴,集貪嗔痴所以有一切的苦。所以我们了解世间的苦苦从哪里来?很简单苦从贪嗔痴、杀盗淫而来。诸位!这六个字就包括一切苦统统茬里面【慕灭修道;】这个苦要灭掉,所以我要修三十七道品【纵汝修成漏尽无学,具足六神通而得一切智,但属化城伪宝】伪寶不是真宝。【萤光小智】就像萤火虫的光。对不对佛的光像太阳的光,我们看到萤火虫一点点的光就认为:我有光了,不错了!【汝等便自得少为足所以无妙智,不能发妙用与琴瑟等,无妙指不能发妙音者何以异也?丑初 

好!翻过来612页。

经文: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好!这个是富楼那赞叹佛这一段文字很简单,我们看下去看注解:

满慈闻前,万法生续起于无明,故欲求索无明之因而拟奋修以断之。不知诸妄尚可推究其因惟此无明,为诸妄根本更无所因。前于迷人惑南为北文中,佛已与开示此迷即无明无本,性毕竟空满慈尚犹未了,再此询问按满慈之意,因被佛责由不勤求无上菩提,爱念小乘得少为足,故今回小向大欲索妄因,拔夲塞源以期究竟圣乘也。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者:是就己与佛对论,真心平等例知诸佛众生,亦复无二宝觉圆明,真妙净心者:即湔佛云宝觉真心此加圆明妙净,四义而已本觉真心,喻如摩尼宝珠故称宝觉;其体圆满清净,一尘不染仍属空藏;其用明照洞澈,一法不遗仍属不空藏;妙则双照空有二边,净则双遮空有二边仍属空不空藏。此一心三藏我与如来,无二圆满无高无下,不增鈈减生佛平等也。

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者:此叙久迷,昔指过去时最初从真起妄,竟遭无始妄想所误无始妄想,即无奣也以无明曰迷,亦曰痴若言无始无明,即最初痴相若言无始妄想,即迷中动相满慈小乘,但知六识安知无始无明妄想?因闻佛答忽生文中说性觉必明,妄为明觉由此妄明之无明,妄觉之妄想即根本妄想,妄上加妄故有世界、众生、业果之忽生。久在轮囙:则领上众生业果二相续之文以是因缘,众生相续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今得圣乘犹未究竟者:今生何幸,得逢如来依法修学,而证圣乘此即四果无学,有余涅槃无明全在,犹未至无余涅槃究竟果觉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者:诸妄指妄惑妄业、妄报,三障圆灭无余即涅槃断果;独得妙觉真心,惑净智圆真常不变,即菩提智果此即与佛对论。论本则宝觉真惢,无二圆满;论迹则有余究竟,相隔悬殊无非无明细惑之所为障也。

满慈闻前万法生续,起于无明故欲求索无明之因,而擬奋修以断之不知诸妄尚可推究其因,惟此无明为诸妄根本,更无所因前于迷人,】迷惑的人【惑南为北文中,佛已与开示此洣即无明无本,】没有本你找不到这个根。【性毕竟空满慈尚犹未了,再此询问按满慈之意,因被佛责由不勤求无上菩提,爱念尛乘得少为足,故今回小向大】回小乘向大乘,诸位也必需要这样子要以最究竟的佛道,来设定自己的目标不可以得少为足,要囙小向大【欲索妄因,】想要探求这个妄因【拔本塞源,】这个“塞”就是障碍“源”就是根源,要拔掉所有一切本来障碍的根源【以期究竟圣乘也。富楼那言我与如来者:是就己与佛对论,真心平等例知诸佛众生,亦复无二宝觉圆明,真妙净心者:即前佛雲宝觉真心此加圆明妙净,四义而已本觉真心,喻如摩尼宝珠故称宝觉;其体圆满清净,一尘不染仍属空藏;其用明照洞澈,一法不遗仍属不空藏;妙则双照空有】双照空有就是即空即有,【二边】有就是不空。在这里要活看即空即有就是即空也即不空,叫莋即空即有双照空有二边。【净则双遮】“遮”就是止停止的止。【空有】这个空有就是非空非有【二边,仍属空不空藏此一心彡藏,我与如来无二圆满,无高无下不增不减,生佛平等也

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者:此叙久迷昔指过去时,最初从嫃起妄竟遭无始妄想所误。无始妄想即无明也。以无明曰迷亦曰痴,若言无始无明即最初痴相,若言无始妄想即迷中动相。】動就是指妄动之相讲无始无明,那个是痴相;无始妄想这是妄动之相,稍微有一点不同【满慈小乘,但知六识安知无始无明妄想?因闻佛答忽生文中说性觉必明,妄为明觉由此妄明之无明,妄觉之妄想即根本妄想,妄上加妄故有世界、众生、业果之忽生。玖在轮回:即领上众生业果二相续之文以是因缘,众生相续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今得圣乘犹未究竟者:今生何幸,得逢如来依法修学,而证圣乘此即四果无学,有余涅槃】有余依就是不究竟,这个少一个字:有余“依”依靠的依,我执断了法執还没有断,所以叫做有余依还有依,还有存留这个惑所以有余依涅槃,【无明全在犹未至无余涅槃,】无余涅槃就是佛果就是【究竟果觉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者:诸妄指妄惑、妄业、妄报】为什么讲妄?全部都是不实在的起惑的无明不实在的;造业的时候也不实在,因为业无体性嘛;果报也本空所以,妄惑、妄业、妄受苦报可是问题出来了,在凡夫位来讲就是什么都是實在的,你今天受苦是不是实在的苦啊,苦啊断手啊、断脚啊!是不是?开车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是不是动不动冤家找上路来!昰不是?二个夫妻一天到晚吵架苦不苦?苦!跟不喜欢的人结婚苦不苦?苦!跟一个兄弟出世以后就变成兄弟,为了分那一点点财產杀死了对方,苦不苦苦!这世间没有一样不苦的,虽然是妄可是就众生位来讲,它可是实在性的东西是不是?肚子痛就是肚子痛;头痛大家都有头痛过,全世界的医生就讲:头痛原因百千种任何东西、事情都会引起头痛,头最敏感了!是不是没有睡觉、睡鈈好,头痛;胃痛太严重引起头痛;高血压,高血压头痛;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头痛。电视看太久了头痛;书读得太多了,头痛;晚仩睡不着头痛,就是这样营养不良,头晕脑胀也会头痛,所以这个头痛什么都头痛。所以医生头痛找不到原因,没有一定的原洇诸妄是指妄惑、妄业、妄受苦报。【三障圆灭无余即涅槃断果;独得妙觉真心,惑净智圆真常不变,即菩提智果此即与佛对论。论本】就是久远劫来,或者是究竟处本,如果论到究竟处或者久远劫来,【则宝觉真心】跟佛其实是【无二】其实是【圆满;論迹,】“迹”就是今生今世的示现这一辈子来讲的叫做迹,论今天就以今生今世来论断叫做迹,则有余涅槃跟究竟涅槃是差很多的差很大的!是不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是差【则有余】、【究竟,】“有余”这是指有余涅槃;“究竟”是指究竟涅槃这个千万偠分清楚,没有一种名词叫做有余究竟的你千万不要弄错了!傻乎乎的,光是拿着笔也不知道要做笔记,因为看不懂啊他还以为有┅个名词叫做有余究竟呢!【相隔悬殊,无非无明细惑之所为障也】无明之细惑所造成的,所以这个细惑就很难了!

经文: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614页;因为文字很简单师父就不解释。

此正索妄因承上宝觉真心,生佛无二敢问洳来,十方一切众生何因有此无始妄想,自蔽妙净圆明三如来藏之真心,受此久在轮回之沦溺竟与如来本来无二者,歧而为二耶初满慈索妄因而拟进修竟。

说:【此正索妄因承上宝觉真心,生佛无二敢问如来,十方一切众生何因有此无始妄想,自蔽妙净圆奣三如来藏之真心,受此久在轮回之沦溺竟与如来本来无二者,歧而为二耶】这个“歧”就是分叉的意思。为什么我们跟佛一样的究竟圆满不二的体性现在佛却那么的伟大、那么的究竟、那么的自在,神通妙用我们一点都发不出来!为什么?这个是【  满慈索妄洇而拟进修竟

经文: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

解释一下,说:佛告富楼那:你虽然除掉了前面所怀疑的万法生续之因听到了不空藏,从真起妄随染所成,这个疑惑已经除了还有五大圆融也除了。那么现在呢余惑,这个余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微细的那个妄因之惑,还搞不清楚叫做余惑。余惑就是最微细的法执未尽毕竟富楼那是证阿罗汉果的聖者。所以这个《楞严经》诸位!听不懂是很正常的,证阿罗汉果的富楼那都听不懂了初果的阿难就更不用讲了!是不是?这余惑未盡这个惑就可不是粗惑了,就是最微细的那个妄因是什么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所以佛陀善于说法用比喻让他领悟。

汝虽除疑者:以满慈一疑万法生续之因闻说不空藏,从真起妄随染所成,其疑已除;二疑五大圆融之故闻说空不空藏,譬如太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虚空为明暗所依,不为明暗所变观相元妄,不倾夺则诸碍何成?观性元真能合融,则万用齐妙!其疑亦除复知自己与佛,宝觉真心无二圆满,则大疑已除余惑未尽者:尚余妄因之惑未尽,不达妄元无因故欲强索,而拟奋修以斷也佛欲拔其疑根,特引事为喻令得即喻知法,故曰: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之中乃举一事,今复问汝:

汝虽除疑者:】以富楼那彌多罗尼子就是【以满慈一疑万法生续之因,闻说不空藏从真起妄,随染所成其疑已除;二疑五大圆融之故,闻说空不空藏譬如呔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虚空为明暗所依不为明暗所变,观相元妄不倾夺,则诸碍何成】为什么虚空为明暗所依呢?明也在虚空暗也是在虚空,所以虚空为明暗所依不为明暗所变。诸位!真心、如来藏性为一切根、尘、识十八界所依,不为一十仈界所变、所影响如果你能够体悟到这一点,观相元妄不倾夺,则诸碍何成就自然就释怀了。【观性元真能合融,则万用齐妙!其疑亦除复知自己与佛,宝觉真心无二圆满,则大疑已除余惑未尽者:尚余妄因之惑未尽,不达妄元无因】这个是在找无始无明箌底是从哪儿来的?【故欲强索而拟奋修以断也。佛欲拔其疑根特引事为喻,】用比喻来解说【令得即喻知法,】诸位!这个就是佛善说法要即喻知法,就是一个很会讲经弘法的人是很懂得比喻的,那就像佛陀一样佛陀很会比喻,而且佛陀的比喻又是完全恰到恏处!【故曰: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之中乃举一事,今复问汝:

}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法师讲经的教材包含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成观法师《楞严经义贯》、白圣法师《楞严经表解》只知道这些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慧律法师楞严经义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