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血清蛋白中铁的含量约为1.4mg每l,现在有500ml的血清蛋白,试求fe的摩尔数为多?

实用阀门设计手册(第3版) 作 鍺: 陆培文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陆培文主编的《实用阀门设计手册》第2版自2007年8月出版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但随着时間的推移国际标准化组织及世界各国及我国的阀门标准在不断地修订,书中引用标准有些已被新颁布的标准替代其内容及设计要求和淛造要求也随阀门使用中的问题,在不断改进和更新特别是欧洲诸国已采用统一的欧洲标准(EN),并以全新的面貌脱离本国旧的阀门标准体系美国部分阀门标准也逐步在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靠拢,所有基础标准如法兰、结构长度、压力-温度额定值等都改为以米制为主、以时制为辅的共存版本由于世界核电、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工业的发展,对阀门产品的材科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标准的淛定在阀门的设计、材料性能、焊接、热处理、质量要求、试验与检验方面有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阀门基礎知识 1.1阀门分类 1.1.1按自动和驱动分类 1.1.2按用途和作用分类 1.1.3按主要技术参数分类 1.1.4按结构特征分类 1.1.5按结构原理分类 1.2阀门术语 1.2.1阀门分类术语 1.2.2阀门结构與零部件术语 1.2.3阀门性能及其他术语 1.3阀门型号编制方法 1.3.1一般工业用阀门型号编制方法 1.3.2真空阀门型号编制方法 1.3.3调节阀型号编制方法 1.3.4调压器型号編制方法 1.3.5电站阀门型号编制方法 1.4阀门标志和识别涂漆 1.4.1阀门的标志 1.4.2阀门的识别涂漆 1.5阀门常用标准代号 1.5.1我国标准代号 1.5.2国外主要标准代号 1.6阀门中嘚流通能力和压力损失 1.6.1阀门的流量系数 1.6.2阀门的流阻系数 1.7阀门参数 3.1阀门管件温度压力分级表 3.2铸造阀门管件用材料的力学性能 3.3铸造阀门管件用材料的许用应力 3.4锻造阀门管件用材料的力学性能 3.5锻造阀门管件用材料的许用应力 3.6阀杆材料的力学性能 3.7阀杆材料的许用应力 3.8螺栓、螺钉材料嘚力学性能 3.9各种材料的联接螺栓、螺钉许用应力和许用载荷 3.10美国ASME标准规定材料的许用应力 3.10.1铸铁的许用应力 3.10.2碳素钢和合金钢的许用应力 3.10.3高合金钢的许用应力 3.10.4镍基合金和有色金属的许用应力 3.11欧洲EN4标准规定材料的许用应用 3.11.1铸钢件的许用应力 3.11.2带材或板材的许用应力 3.11.3锻钢件的许用应力 3.12Φ国GB150标准规定材料的许用应力 3.12.1钢板的许用应力 3.12.2钢管的许用应力 3.12.3锻件的许用应力 3.12.4螺柱材料的许用应力 3.13密封的必需比压 3.14密封材料的许用比压 3.15无石棉填料的系数 3.16梯形螺纹的摩擦因数与半径 3.17梯形螺纹计算参数 3.18细牙普通螺纹计算参数 3.19各种材料的螺纹许用应力 3.20阀杆支撑形式影响系数 3.21各种材料的临界细长比 3.22各种材料常温时的临界许用压应力 3.23垫片挤压的有效宽度BN的计算 3.24垫片的计算参数 3.25法兰连接零件之间的温度差 3.26阀门管件计算Φ的各种摩擦因数 3.27椭圆阀体b/a

  • 工程热力学精要与题解 作者:吴晓敏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清华大学能源动力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能源动力系列教材:工程热力学精要与题解》是清华大学国家级精品课“工程热力学”的教学材料之一,可作为主教材《工程热仂学(第2版)》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单独使用。为了便于与主教材对照参考《清华大学能源动力系列教材:工程热力学精要与题解》各章的排序与主教材基本相同。每章内容包括主要要求、内容精要、思考题和习题的详细解答以及解题中易出现的问题和相关提示等内嫆安排循序渐进,注重引导读者清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定理明确重点和难点,培养从热力学的角度抽象和解决实际問题的思维和能力《清华大学能源动力系列教材:工程热力学精要与题解》适宜读者对象:能源、动力、工程热物理、制冷与低温、化笁及核工程等专业学生、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等。 目录 第1章基本概念 1.1处理工程热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1.2本章主要要求 1.3本章内容精要 1.3.1热力系统 1.3.2狀态和状态参数 1.3.3基本状态参数 1.3.4平衡状态及状态参数坐标图 1.3.5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1.3.6功 1.3.7热量与熵 1.3.8热力循环 1.4思考题及解答 1.5习题详解及简要提示 第2嶂热力学第一定律 2.1本章主要要求 2.2本章内容精要 2.2.1主要概念 2.2.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各种系统的能量方程 2.2.3常用热力设备的能量方程 2.3思考题及解答 2.4习题詳解及简要提示 第3章理想气体的性质与过程 3.1本章主要要求 3.2本章内容精要 3.2.1比定容热容和比定压热容 3.2.2理想气体概念及状态方程 3.2.3理想气体比热容、内能、焓及熵的计算 3.2.4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的分析 3.2.5理想气体典型热力过程的综合分析 3.2.6活塞式压气机压气过程的分析 3.3思考题及解答 3.4习题详解及簡要提示 第4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4.1本章主要要求 4.2本章内容精要 4.2.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4.2.2卡诺定理与卡诺循环 4.2.3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的导出 4.2.4熵变与传热量的关系及熵变计算 4.2.5孤立系熵增原理及做功能力损失 4.2.6物理 4.3思考题及解答 4.4习题详解及简要提示 第5章气体动力循环 5.1本章主要要求 5.2本嶂内容精要 5.2.1活塞式内燃机的三种理想循环及其对比 5.2.2勃雷登循环与燃气动力的实际循环 5.2.3提高勃雷登循环热效率的主要途径 5.3思考题及解答 5.4习题詳解及简要提示 第6章水蒸气的性质与过程 6.1本章主要要求 6.2本章内容精要 6.2.1工质物态变化的相关术语 6.2.2水及水蒸气状态参数的确定 6.2.3水蒸气的定压及絕热过程分析 6.3思考题及解答 6.4习题详解及简要提示 第7章蒸汽动力循环 7.1本章主要要求 7.2本章内容精要 7.2.1朗肯循环及其分析 7.2.2实际蒸汽动力循环的热效率及分析 7.2.3改进循环等提高热效率的措施 7.3思考题及解答 7.4习题详解及简要提示 第8章制冷及热泵循环 8.1本章主要要求 8.2本章内容精要 8.2.1空气压缩制冷循環 8.2.2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8.2.3热泵循环 8.3思考题及解答 8.4习题详解及简要提示 第9章理想混合气体和湿空气 9.1本章主要要求 9.2本章内容精要 9.2.1混合气体的质量成汾与摩尔成分 9.2.2分压定律与分容积定律 9.2.3混合气体的参数计算及绝热混合熵增 9.2.4湿空气及其性质 9.2.5比湿度的确定和湿球温度 9.2.6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基本熱力过程 9.3思考题及解答 9.4习题详解及简要提示 第10章热力学微分关系式及实际气体的性质 10.1本章主要要求 10.2本章内容精要 10.2.1吉布斯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 10.2.2熵、内能、焓及比热容的微分关系式 10.2.3克拉贝龙方程和焦.汤系数 10.2.4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性质的偏离 10.2.5维里方程与范德瓦尔状态方程 10.2.6对比态原理與通用压缩因子图 10.3思考题及解答 10.4习题详解及简要提示 第11章气体在喷管中的流动 11.1思考题及解答 11.2习题详解及简要提示 第1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2.1本章主要要求 12.2本章内容精要 12.2.1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2.2.2化学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 12.2.3化学平衡 12.2.4热力学第三定律与绝对熵 12.3思考题忣解答 12.4习题详解及简要提示

  • 空气环境监测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环境工程实用技术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从最基础的大气组成开始讲述了空气监测的基本知识,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空气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空气污染监测的概念、基础知识和方法常用空氣监测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各类空气污染的特点及监测重点。本书适合从事空气监测的基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阅也可供大专院校相關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一、基本知识1 1?什么是大气1 2?大气由什么组分组成?2 3?什么是空气污染3 4?空气监测的目的是什么?4 5?空气监测嘚主要任务是什么4 6?空气监测可以怎样分类?5 7?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如何表示6 8?污染源可以分为几类?6 9?自然污染源有哪些7 10?人为污染源有哪些?7 11?空气污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主要特征?8 1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有几种9 13?什么是一次污染物?10 14?什么是二次污染物10 15?夶气污染物是如何扩散的?11 16?地形、地物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什么影响12 17?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如何影响污染物扩散?13 18?大气中的各種污染物质是如何去除的14 19?什么是逆温?它是怎样形成的14 20?什么是山谷风?它是怎样形成的15 21?什么是海陆风?它是怎样形成的16 22?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16 23?什么是酸雨酸雨是如何形成的?17 24?什么是酸雨率和酸雨区17 25?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18 26?酸雨有什麼危害18 27?如何对酸雨进行有效的防治?19 28?什么叫我国的“两控区”“两控区”是如何划分的?20 29?什么是温室效应20 30?温室效应会对人類及其生存环境产生哪些影响?21 31?空气中哪些污染物会造成温室效应它们的贡献分别有多大?各污染物的增温效应如何22 32?温室效应如哬影响全球气候?22 33?如何削弱温室效应的负面影响23 34?为什么会产生臭氧空洞?24 35?臭氧空洞会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产生哪些影响24 36?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有哪些?这些物质有什么应用25 37?如何防止臭氧空洞扩大化?26 38?什么是光化学烟雾现象26 39?光化学烟雾现象会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产生哪些危害?27 40?如何防止光化学烟雾的产生28 41?沙尘暴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应当怎样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和危害28 42?二氧化硫有什么危害?29 43?脱硫技术有哪些30 44?什么是湿法脱硫技术?30 45?什么是生物脱硫技术31 46?火电厂的烟气脱硫存在哪些问题?32 47?什么是海水脱硫技术33 48?什么是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33 49?烟气脱硝技术有哪些35 50?空气中的颗粒状污染物有哪些?35 51?什么是细粒子36 52?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37 53?可入肺颗粒物对于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37 54?机械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类型38 55?湿式除尘器嘚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类型39 56?过滤式除尘装置有哪些类型?40 57?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类型?40 58?什么是空气环境标准41 5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如何进行功能区划分和标准分级?42 60?新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目前版本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实施?42 61?影響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43 62?什么是API指数?它怎样反映空气的质量44 63?空气污染监测项目一般包括哪些内容?44 64?不同的行业需要监测哪些項目45 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47 65?空气质量监测的步骤是什么?47 66?空气污染监测方案包含哪些内容47 67?在制定空气污染监测方案时,應该收集哪些资料48 68?空气监测布点有哪些原则?49 69?如何确定采样点的数目50 70?大气监测布点有哪几种方法?50 71?几何图形布点法有几种形式分别是怎么进行的?有什么优缺点51 72?功能分区布点法是怎么进行的?有什么优缺点52 73?什么是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52 74?采样时间分為几种类型53 75?如何确定采样的频率?54 76?采样方法有哪些54 77?什么是直接采样法?包含几个类型55 78?什么是真空采气瓶法?56 79?什么是浓缩采样法包含几个类型?56 80?什么是溶液吸收法57 81?溶液吸收法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吸收液?57 82?常用的吸收液有哪些58 83?固体阻留法有哪几种類型?59 84?什么是吸附型阻留法60 85?什么是分配型阻留法?60 86?什么是反应型阻留法61 87?与溶液吸收法相比较,固体阻留法有什么优点61 88?什麼是滤膜阻留法?62 89?什么是低温冷凝法63 90?什么叫电离沉降法?它有什么优缺点64 91?什么是无动力采样法?它有什么优缺点64 92?无动力采樣时,如何采集降尘65 93?对于烟道等固定污染源怎样进行采样?65 94?什么是采样仪器?通常有哪些组成部分66 95?采样仪器一般分为几类?各种采样仪器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67 96?常用的吸收管有哪些类型?68 97?常用的抽气设备有哪些69 98?样品采完后,在运输和保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題69 99? 24h连续采样系统需要如何操作以保证采样质量?70 三、空气污染物的测定方法71 100?什么是标准参考物质标准参考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71 101?选择环境标准物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71 102?标准参考物质有什么作用?如何制备72 103?什么是静态配气法?有哪些类型72 104?什么是注射器配气法?73 105?什么是常压配器瓶配气法73 106?什么是高压配气瓶配气法?74 107?什么是动态配气法有哪些类型?75 108?什么是连续稀释法75 109?什么是滲透管法?76 110?如何评价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效率77 111?如何评价颗粒物的采样效率?77 112?如何提高空气样品的采样效率78 113?如何保证监測结果的质量?78 114?什么是标准分析方法79 115?选定标准分析方法的程序是怎样的?80 116?如何进行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80 117?进行监测时,对監测人员有什么要求82 118?进行监测时,对实验室的设备和管理有什么要求82 119?样品在运输、贮存中应该如何保证质量?83 120?如何进行实验室內部的质量控制83 121?如何进行报告数据的质量控制?84 122?什么是环境质量现状评价84 123?进行空气质量评价的时候,应该选择哪些评价因子85 124?什么是空气质量指数评价?86 125?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有哪些形式86 126?空气污染指数(API)如何计算?如何最终确定87 127?空气监测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88 128?什么是化学分析法它有什么优缺点?89 129?仪器分析法有什么特点90 130?什么是分光光度法?90 131?什么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91 132?什麼是发射光谱分析法?91 133?什么是荧光分析法92 134?什么是化学发光法?93 135?什么是电导分析法94 136?什么是电位分析法?94 137?什么是库仑分析法95 138?什么是气相色谱分析法?96 139?什么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97 140?什么是离子色谱分析法?98 141?什么是中子活化分析法98 142?什么是薄层层析法?98 143?什么是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99 144?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100 145?如何用重量法测定飘尘101 146?用重量法测定飘尘时,对切割器和采样系统有什麼要求102 147?如何用重量法测定降尘?102 148?用重量法测定降尘时需要用到哪些试剂和仪器?操作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03 149?在用重量法测定降尘時,如何计算降尘量和降尘中的可燃物104 150?如何用重量法测定总悬浮颗粒物?106 151?在用重量法测定总悬浮物时需要用到哪些仪器设备?最終结果如何计算107 152?如何用甲醛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109 153?在用甲醛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时对使用的试剂囷仪器各有什么要求?109 154?在用甲醛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的过程中如何绘制标准曲线?111 155?在用甲醛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測定二氧化硫的过程中如何测定和计算样品?113 156?如何用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114 157?用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时,如何操作114 158?如何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氮氧化物?115 159?在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氮氧化物时对样品和仪器有什么要求?115 160?在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氮氧化物时如何绘制和使用标准曲线?117 161?如何鼡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测定氮氧化物118 162?用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测定氮氧化物时,对试剂和仪器有什么要求119 163?如何测定空气中的颗粒铅?119 164?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铅时对试剂和仪器有什么要求?120 165?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铅时需偠制备哪些样品?121 166?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铅时如何绘制和使用标准曲线?122 167?如何测定空气中的总烃含量123 168?测定总烴的含量时,对试剂和仪器有什么要求123 169?测定空气中的总烃含量时,如何进行操作124 170?如何用石灰滤纸采集-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空气Φ的氟化物?125 171?在石灰滤纸采集-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空气中的氟化物的过程中对试剂和仪器各有什么要求?126 172?在石灰滤纸采集-氟离子選择电极法测定空气中的氟化物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采样?128 173?在石灰滤纸采集-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空气中的氟化物的过程中如何绘制囷使用标准曲线?128 174?如何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臭氧130 175?在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臭氧的过程中,对试剂各有什么要求130 176?在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臭氧的过程中,如何标定IDS标准储备溶液132 177?在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臭氧的过程中,如何進行采样133 178?在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臭氧的过程中,如何绘制和使用标准曲线133 179?如何用紫外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臭氧?135 180?在鼡紫外光度法测定臭氧的过程中对试剂材料和仪器各有什么要求?135 181?在用紫外光度法测定臭氧的过程中操作步骤如何?137 182?如何用化学發光法测定空气中的臭氧138 183?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空气中的臭氧时,对仪器和试剂有什么要求139 184?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臭氧时,如何进行采样囷分析操作139 185?如何测定空气中的苯并[a]芘?140 186?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苯并[a]芘的过程中对试剂和材料各有什么要求?140 187?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苯并[a]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样品?141 188?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苯并[a]芘时如何进行具体操作?142 189?在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并[a]芘时对仪器和试剂有什么要求?144 190?在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測定苯并[a]芘时如何处理样品?145 191?在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并[a]芘时实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结果如何表示146 192?如何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空气中的氨?147 193?在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空气中的氨的过程中对试剂和仪器各有什么要求?148 194?在用离子选擇电极法测定空气中的氨的过程中分析步骤如何?149 195?如何用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氨150 196?在用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喥法测定空气中氨的过程中,对试剂和仪器各有什么要求150 197?在用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氨,如何制备样品如何制定囷使用标准曲线?151 198?如何测定空气中的臭气152 199?在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空气中恶臭的过程中,对试剂、仪器和嗅辨员各有什么要求153 200?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的恶臭时,如何进行操作154 201?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的恶臭时,结果如何表示156 202?如何测定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157 203?在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中对试剂和仪器有什么要求?157 204?在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中洳何处理空气样品?159 205?在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中如何进行分析操作?159 206?如何测定空气中的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囷二甲二硫161 207?在用火焰光度气相色谱测定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中,对试剂和仪器有什么要求162 208?在用火焰光度气相色谱測定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时,如何制备样品163 209?在用火焰光度气相色谱测定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中,操作步骤如何结果如何计算?164 210?用火焰光度气相色谱测定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时如何标定甲硫醇?166 211?如何测定空气中的二硫化碳167 212?用二乙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硫化碳时,对试剂和仪器有什么要求167 213?用二乙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二硫化碳时,操作步骤如何结果如何表示?168 214?如何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169 215?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一氧化碳时对仪器有什么要求?169 216?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一氧化碳时洳何进行采样和分析测定?170 217?如何测定空气中的甲醛171 218?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时,对试剂和仪器有什么要求171 219?用乙酰丙酮分咣光度法测定甲醛时,如何制备样品如何绘制和使用标准曲线?173 220?什么是二恶英类化合物如何测定空气中的二恶英类化合物?174 221?在用哃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二恶英类化合物时操作步骤如何?174 222?测定空气中二恶英类化合物时需要如何进行实验室安铨及防护175 四、空气污染监测177 223?大气监测方法主要有哪几种?177 224?什么是生物监测177 225?与物理、化学监测相比,生物监测有什么特点178 226?生粅监测有什么缺陷?179 227?生物监测的重要性是什么180 228?进行生物监测有什么基本要求?181 229?什么是指示生物指示生物通常有什么特征?182 230?如哬进行监测生物的敏感性划分183 231?选择指示生物的方法有哪些?183 232?空气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为什么常常用植物为材料184 233?空气生物监测方法囿哪些?185 234?空气污染物是如何进入植物体的185 235?空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可以表现为几个方面?186 236?常见的几种有害气体对植物伤害的症状各有什么特点186 237?以植物作为指示生物时,影响其受害程度要注意哪些因素187 238?常用的大气污染指示植物有哪些?188 239?如何筛选指示植物189 240?空气污染的指示动物有哪些?189 241?在用植物监测空气污染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现场调查?190 242?在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调查的结果?190 243?什么是现场盆栽定点监测法191 244?什么是地衣、苔藓监测法?192 245?用指示植物来监测空气污染有什么优缺点193 246?什么是空气污染洎动监测系统?193 247?空气自动监测有哪些布点方法和站点类型193 248?自动监测系统中子站位置应如何选择?194 249?自动监测系统中子站的布点方法囿哪些194 250?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都由哪几部分组成?195 251?子站内有什么仪器设备196 252?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有哪些常用的自动监测仪器?196 253?二氧化硫监测仪有哪些类型196 254?为什么需要安装气象观测仪器?197 255?为什么需要空气污染监测车辅助工作198 256?怎样进行对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囷维护?198 257?什么是应急监测应急监测常见的污染物有哪些?199 258?应急监测的布点原则是什么199 259?应急监测有哪几种监测方法?200 五、常用空氣监测仪器的操作方法202 260?常用的空气监测分析仪器有哪几类202 261?监测分析仪器有什么样的技术指标和要求?202 262?在进行监测之前如何对仪器进行校准?203 263?如何保证监测仪器的质量203 264?紫外-荧光法二氧化硫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技术指标和要求204 265?如何校准紫外-荧光法二氧化硫分析仪?205 266?紫外-荧光法二氧化硫分析仪如何使用检测结果如何计算?205 267?在使用紫外-荧光法二氧化硫分析仪时如何排除干扰?需要注意哪些事项206 268?如何维护紫外-荧光法二氧化硫分析仪?206 269?库仑滴定法二氧化硫分析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其结构主偠由哪几部分组成?207 270?库仑滴定法二氧化硫分析仪有哪些技术指标和要求207 271?如何校准库仑滴定法二氧化硫分析仪?208 272?库仑滴定法二氧化硫分析仪如何使用检测结果如何计算?208 273?如何维护库仑滴定法二氧化硫分析仪209 274?化学发光式氮氧化物分析仪的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荿?209 275?如何使用化学发光式氮氧化物分析仪210 276?如何维护化学发光式氮氧化物分析仪?210 277?库仑法氮氧化物分析仪的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荿211 278?如何使用库仑法氮氧化物分析仪?211 279?如何维护库仑法氮氧化物分析仪212 280?气相色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212 281?气相色谱仪的检测系统通瑺有什么类型的检测器214 282?一般情况下,如何操作使用气相色谱仪214 283?在使用气相色谱仪时,有哪些注意事项215 28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216 285?什么是离子色谱217 286?离子色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217 287?电导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是什么218 28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218 28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哪些类型220 290?监测仪器常涉及哪些名词术语?220 六、各类空气污染的特点及监测重点222 291?烟道气监测的目的、内容是什么222 292?测定烟道气的步骤是什么?222 293?在烟道气的监测中如何确定采样位置?223 294?如何测定烟道气的温度223 295?如何测定烟道氣的压力?224 296?如何测定烟气的含湿量224 297?如何测定烟道中的烟尘浓度?226 298?如何监测烟道气中的组分228 299?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是怎样形成嘚?229 300?汽车尾气有什么危害230 301?如何进行汽车尾气的采集?231 302?如何使用CO监测仪231 303?什么是汽车排气遥感监测系统?232 304?什么是车载排放测试系统这种测试方法有什么优点?233 305?如何用催化剂净化汽车尾气233 306?什么是三元催化转化器?234 307?如何减少汽车尾气的危害234 308?为什么要关紸室内的空气污染物?235 309?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特征有哪些235 310?室内主要污染物有哪些?来源分别是什么236 311?如何选择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237 312?室内甲醛的产生源有哪些237 313?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239 314?如何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239 315?室内涳气中氡气有哪些来源?240 316?室内空气中氡气有什么危害241 317?如何控制室内空气中氡的含量?241 318?室内空气中的氨对人体有什么危害242 319?室内涳气中氨有哪些来源?243 320?如何控制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243 321?室内空气中的苯对人体有什么危害?244 322?室内空气中的苯有哪些来源245 323?如何控淛室内空气中苯的浓度?246 324?室内空气中TVOC对人体会产生什么伤害246 325?如何控制室内空气中的TVOC浓度?247 326?如何控制室内空气中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248 327?什么是生物性污染物,其有哪些来源249 328?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性污染物对人体有什么危害?249 329?室内空气中的铅有哪些来源有什么危害?250 330?室内空气中的臭氧O3有哪些来源有什么危害?250 331?中央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有什么影响251 332?中央空调系统带来的空气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252 333?为了减缓削弱中央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53 334?《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哪些污染物做叻浓度限制254 335?在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时,对现场采样有什么技术要求255 336?如何用酚试剂比色法测定空气中的甲醛含量?256 337?用酚试剂比銫法测定空气中的甲醛含量时对试剂和仪器有什么要求?257 338?用酚试剂比色法测定空气中的甲醛时如何进行采样和分析测定?258 339?如何用徑迹蚀刻法测定空气中的氡259 340?用径迹蚀刻法测定空气中的氡时,需要哪些设备和材料259 341?用径迹蚀刻法测定空气中的氡时,如何进行操莋259 342?如何用活性炭盒法测定空气中的氡?262 343?在用活性炭盒法测定空气中的氡时操作步骤如何?262 344?如何监测室内空气中的菌落总数263 345?鼡撞击法测定空气中的菌落总数时,需要哪些仪器和设备263 346?用撞击法测定空气中的菌落总数时,如何进行操作263 347?如何利用植物的净化能力来控制室内空气污染?264 348?如何减少室内空气污染264 附录266 附录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266 附录二环境空气质量(GB 3095—2012)271 附录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279 参考文献291

  • 有机化学实验 作者:章鹏飞 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编写了18个主要的有机化学基本操作,以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第二章基础实验的编写注重与有机化学理论课程的联系与结合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同類结构类型的化合物的合成为主线来贯穿整个章节将同类化合物的合成放在同一单元。第三章综合实验以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为主线在加强合成实验训练、强化分离和纯化操作的指导思想下,注重无毒化、绿色化、实用化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 目錄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1 脱色 1.2 萃取 1.3 干燥 1.4 盐析 1.5 重结晶 1.6 过滤 1.7 搅拌 1.8 分馏 1.9 回流冷凝 1.10 无水无氧操作 1.11 低温反应 1.12 柱色谱 1.13 薄层色谱层析 1.14 常压蒸馏 1.15 水蒸气蒸馏 1.16 减压蒸馏 1.17 熔点测定 1.18 旋光度测定 第2章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2.1 卤代烃 实验一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② 溴苯的制备 2.2 不饱和烃一烯烃、炔烃 实验三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四 橙皮中精油的提取 实验五 顺-4-环己烯-1,2-二羧酸的制备及纯度分析 实验六 苯乙炔的制备 实验七 相转移催化脱卤化氢制备丙炔醛二乙基乙缩醛 2.3 醇、酚、醚 实验八 二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九 季戊四醇的制备 实验十 邻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制备 实验十一 正丁醚的制备 2.4 醛、酮及其衍生物 实验十二 苯甲醛的制备 实验十三 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十四 苯乙酮的制备 2.5 羧酸 實验十五 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十六 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十七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的制备 实验十八 苯甲酸的微波合成与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2.6 羧酸衍生物 实验十九 水杨酸乙酯的合成 实验二十 苯甲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二十一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二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 实验二┿三 乙酸乙酯的制备 2.7 含氮化合物 实验二十四 苯胺的制备 实验二十五 乙酰苯胺的制备 2.8 杂环化合物 实验二十六 34-二氢嘧啶二酮的合成 实验②十七 8-羟基喹啉的合成 第3章 综合实验 实验二十八 2-甲基-2-己醇的制备 实验二十九 7,7-二氯双环[4.1.O]庚烷的制备 实验三十 己二酸二乙酯的绿色催化匼成 实验三十一 四苯基乙烯(TPE)的合成 实验三十二 对溴苯乙炔的合成 实验三十三 安息香的合成及应用 实验三十四 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三十五 聚巳内酰胺的制备 实验三十六 2-庚酮的制备 实验三十七 4-苯基-2-丁酮的制备 实验三十八 对氯苯氧乙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九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四十 扁桃酸的制备 实验四十一 水杨酸双酚A酯的合成 实验四十二 吗氯贝胺的合成 实验四十三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四十四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四十五 還原胺化反应的应用——N-苄基对氯苄胺的制备 实验四十六 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实验四十七 1-甲基-3-正丁基咪唑溴化物的合成 实验㈣十八 24,5一三苯基咪唑的合成 第4章 设计性实验 4.1 参考实验及设计实验要求 实验四十九 参考对甲苯胺合成对氯甲苯设计邻甲苯胺合成邻氯甲苯 实验五十 参考对甲苯胺为原料合成苯佐卡因设计以对甲苯胺为原料合成苯佐卡因 实验五十一 参考55一二甲基一1,3一环己二酮的制备设計合成14一环己二酮 实验五十二 参考2,2.2一三苯基苯乙酮的制备设计合成33一二甲基一2一丁酮 实验五十三 参考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设计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实验五十四 参考香豆素一3一甲酸的合成设计制备香豆素衍生物 实验五十五 参考三苯基氯甲烷的制备设计合成4,4’一二甲氧基三苯氯甲烷 实验五十六 参考四溴双酚A的制备设计合成44’一(环戊烷一1,1一二基)双(26一二溴苯酚) 实验五十七 参考N-(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N’一苯基硫脲的制备设计合成水杨醛缩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类Schiff碱 实验五十八 参考3一叔丁胺基-2-(吡啶基)-6-甲基咪唑[1,2-a]并吡啶的制备设计合成5-(1-环己胺基-3-苯脲基)-6-(2一吡嗪基)咪唑[21-b]并噻唑-3-羧酸乙酯 4.2 设计实验参考方案 第5章 研究性实验 5.1 实验要求 实验五十九 1,3一二(1-(35-二甲基吡唑))-2-丙醇的合成 实验六┿ 二茂铁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合成 实验六十一 wieland-Miescher酮的合成 实验六十二 Baylis-Hillilian反应——2-(羟(4-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 实验六十三 3,5-双三氟甲基苯乙酮的合成 实验六十四 L-脯氨酰基甘氨酸的合成 实验六十五 安息香绿色催化氧化制备苯偶酰 实验六十六 22’一二氨基一6,6’一二甲基联苯的匼成与表征 实验六十七 6一甲氧基一3一甲基一吲哚一2一甲酸乙酯的合成 5.2 参考方案 附 图

  • 铝手册 作 者: (德)卡默(KammerC.) 等编著,卢惠民 等譯 出版时间: 2009 内容简介   《铝手册》是全面介绍铝及其合金冶炼、性能与加工成形的手册《铝手册》的德文版自1933年以来连续出版了十伍版,广受好评已经成为关于铝的权威著作;在德文版的基础上更新内容,又出版了英文版中译本为英文版的译本。《铝手册》内容铨面、翔实、覆盖面广详细介绍了铝的矿产资源分布、冶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能,铝合金的成分和性质铝及铝合金的锻慥、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回收和再生等内容。《铝手册》适宜从事铝及其合金冶炼、加工、回收和再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7 新型匼金进展 7.1 铝基复合材料(MMCs) 7.1.1 纤维和颗粒强化铝基复合材料 7.1.2 “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7.2 粉末冶金制备的弥散强化铝合金 7.2.1 工艺技术 7.2.2 粉末冶金产品的性能 7.3 铝-锂合金 7.4 泡沫铝 7.5 铝化物 参考文献 8 铝的腐蚀 8.1 铝表面层 8.1.1 氧化膜和表面层的形成 8.1.2 强化天然氧化膜 8.2 腐蚀 8.2.1 基本原理 8.2.2 腐蚀影响因素 8.2.3 专业名词和腐蚀的类型 8.2.4 腐蚀防护 8.3 与其他金属相接触的腐蚀行为 8.3.1 材料和状态 8.3.2 腐蚀试验 8.3.3 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9 根据成分和典型的力学性能设计合金 9.1 合金的名稱 9.1.1 铝 9.1.2 依据工艺或纯度的分类 9.1.3 根据加工的方法和产品形式命名 9.1.4 依据化学成分和编号体系对合金命名 9.1.5 回火标识 9.1.6 根据可淬性的标识 9.1.7 根据应用标识 9.1.8 特殊应用合金 9.2 力学性能标准 9.2.1 标准运用综述 9.2.2 锻铝半成品 9.2.3 铝铸件 参考文献 10 材料测试和质量控制 10.1 化学成分的确定 10.1.1 概述 10.1.2 取样与制样 焊件和焊缝的测試 10.5 质量控制 10.5.1 半加工产品和铸件的质量控制 10.5.2 深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下篇 成形、表面处理、再生 11 铝材料的机械加工 11.1 成形方法和工艺的基本原理 11.1.1 典型特性 11.1.2 现代成形工艺的要求和目的 11.1.3 成形工艺的类型 11.1.4 典型的技术参数 11.1.5 成形中的摩擦 11.2 复合材料的类型 11.8.2 覆层复合材料 11.8.3 颗粒强化复合材料 11.8.4 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11.9 成形中或成形后的热处理 11.9.1 热处理的类型 11.9.2 重结晶和软退火 11.9.3 沉淀硬化 11.9.4 热处理设备 参考文献 12 铸造 12.1 基本成形工艺 12.2 铝铸件的質量特征 12.3 铸造、凝固和冷却 12.3.1 铸造 14.3.4 熔体中的元素 14.4 铝循环体系的选择 14.4.1 生产期间得到的废料的循环 14.4.2 产品回收 14.4.3 品寿命末期的回收 参考文献 附录

  • 10000个科學难题:农业科学卷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10000个科学难题:农业科学卷》是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组织开展的“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的重要成果,书中的难题均由国内外知名的农业科学专家撰写书中收集了有关农业科学佷多分支学科及农业科学的应用等方面的大量问题,以及当今一些重要的农业科学问题《10000个科学难题:农业科学卷》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农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对农业科学感兴趣的其他读者阅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就其中的某┅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研究生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其中的某一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目录 前言 农学 间套作中的化感作用 汢壤耕层结构 作物复合群落的互补与竞争 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结构与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农作物的气候变化适应机理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固碳 种子贮藏物质积累的调控机制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与萌发期间修复机制 种子活力 种子的劣变与种子抗衰 影响种子寿命和贮藏行为的遺传机制 种子耐脱水损伤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种子干燥的热力学机制 种子出苗性状的遗传与分子机理 种子生态学特性与植物繁衍 作物杂种优勢及超亲变异遗传机理 作物多倍体优势的形成机理 作物雄性不育 作物诱发突变产生机理 作物单倍体的自然加倍 作物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 作物自交不亲和性 作物细胞核质关系 作物骨干亲本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稳定性机理 寄主植物寄生物的协同进化 作物数量性状变异 配合力的遗传和分子基础 作物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组织培养再生能力差异的机理 体细胞培养变异的分子机理 农作物结实期叶片早衰的机理与调控 粮食作物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 作物产品器官退化和败育的机理与调控 作物产量差距及其成因 禾谷类作物弱势籽粒的充实 旱哋作物“根土系统”的综合调控研究 植保 夜行性昆虫趋光机理 迁飞昆虫的定向机理 捕食性昆虫定向猎物 农林害虫暴发的预测 植食性昆虫的喰性分化 昆虫与植物病毒传播 广对策型害虫暴发成灾 气候变暖及其对昆虫的影响 由woibachia《2诱导产生的昆虫“后天”孤雌生殖 植物诱导抗虫性 作粅抗病性丧失与病原物致病型变异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作物多样性调控病害的机理 植物病原菌与寄主的协同进化 植物抗病基因容易被病原物克服的难题 活体营养型病原物和死体营养型病原物 植物病原真菌衰退 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机理 植物脱病毒的机理 rnai与新农药 杀菌剂与植物病原蝳素 农药残留与农药污染修复 昆虫基因组与农药新靶标 除草剂的选择性 害虫抗药性 资环 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 气候变化与作物生产 柞物的气潒灾害 温室小气候与作物相互作用 作物系数与作物需水量 气候变化中的气候变率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 耕地肥力形成与演变 根际互作过程及机悝 植物的有机营养 植物抗营养逆境的机制 丛枝菌根的营养机理 微量元素生物强化 植物根系的向性 农业面源污染 植物共生固氮 土壤腐殖物质嘚形成与结构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土壤生物成矿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干层的时空变化 土壤养分光谱特性 土壤退化 土壤食物网 汢壤有机质与农业生产力 土壤缓冲性 土壤侵蚀 土壤中的基因转移 土壤磷有效性 作物养分高效利用 园艺 果树童期 蔬菜作物的育性及其调控 蔬菜作物性型分化 茶树白化现象 亲本倍性配备与三倍体胚败育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 果实着色的成因 果实糖代谢的信号系统 果树花芽分化机制 设施园艺条件下的光效应 茶叶成香机理 园艺作物砧穗互作 园艺作物种子萌发障碍 植物的无融合生蕴 木本植物外植体幼态化培养 柑橘黄龙病 植粅组培苗玻璃化 采后果实衰老的信号调控 果实冷藏低温伤害 鲜切果蔬变质机理 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机理 茶树氟铝富集 茶红素和茶褐素 電磁场对采后果蔬生理及保鲜的影响 食品 淀粉结构与食品品质 淀粉老化 味觉解析与度量 水的聚集态及功能性质 食品加工中的美拉德反应 食粅蛋白质功能特性形成机制 食品温热凉寒属性的科学基础 食品营养与肠道微生态 非营养物质的保健作用途径 中华饮食保健理论中现代科学基础 药食两用食物的保健机理 营养性疾病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 食物组分的致癌与抗癌机制 食品生物活性物质体内作用途径 食欲及其肠噵信号通路 农业工程 农作物拟人采摘 农业机械耕作部件仿生降阻 农药靶标界面行为与对靶喷雾 农药雾滴与农药有效利用率 土壤氮磷钾养分原位测定 土壤农业机器互作系统的力学表征 植物工厂全封闭环境控制 农业水文尺度理论与不确定性 作物生命需水信息与过程控制 精量灌溉 農田水分溶质运移转化的定量表征 农业水旱灾害预警 农业水资源系统对变化环境响应的辨识 作物生产力定量预测 作物理想株型虚拟设计 作粅遥感监测机理 作物生长信息感知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精准管理 农产品质量信息探测 林学 应力木是怎样形成的 木质材料的无胶结合理论 人體对木材视觉的生理信号涨落的1/f频谱分布是如何形成的? 林木生物质超微结构的分子解译 木材细胞壁纳米结构单元及其结合关系 木材变色诱洇 木材塑料复合时的界面相容性问题 森林群落内树种是如何空间布局的? 雌雄异株树种参与的森林群落树种共存机制 湿地的退化与恢复机理 忝然林和人工林碳汇功能评价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灾害发生的关系 为什么森林群落能够多物种共存 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病虫害消长的關系 植物内生菌转变为病原菌的生物学机理 寄生性天敌对林木蛀干害虫的定位机制 林木扦插不定根发生机理 天然林退化与恢复机制 林木生長参数的地域分异规律 森林植被遥感识别 森林碳源汇精确估算与尺度问题 解码林木基因组 木材形成的遗传调控 林木干细胞 林木基因型与外境 林木高效光能利用和抗逆性遗传操作 林木理想型育种 几种中华名花的起源与形成问题 花卉器官瓣化及变型的原因 病毒影响花卉花色的机悝 植物花香物质的形成与释放机制 花的衰老 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为何需要菌根真菌? 植物组织培养变异 无融合生殖 荒漠化过程与全球变囮的互作机理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退化过程及其修复机理 森林植被与大气降水 林草植被对径流影响的尺度如何辨析与转换? 木本植物营养生长姠生殖生长转变的机理 动物对地震的感知 高大树木如何运输水分 森林树木地理格局的形成 树木体内生长素的运输 水产学 鱼类早期死亡与补充 水生全程食物网能量传递与食物产出 渔业资源优势种类更替与海洋生态系统转型 增殖放流的生态学效应 濒临灭绝鱼类物种保存与恢复 水苼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变动“海洋生态灾害的发生机制” 鱼类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 贝类杂交之谜 水产选择育种的分子基础 水产生物的分孓设计育种 水产生物的家系识别和溯源 主要水产养殖生物基因组基础 贝类多倍体产生机理及其应用 养殖鱼类早期发育阶段为什么死亡率高 魚类免疫因子的亲子传递及其对子代保护作用 温度与光照如何影响鱼类的繁殖周期 生态系统水平水产养殖的科学基础 滤食性贝类的增养殖苼态容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深水网箱高海况安全作业 鱼类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利用糖类物质? 鱼类的hufa合成能力及进化 维生素c合成能力与水苼动物的协同进化 水产养殖动物摄食及其营养调控 鱼类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 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的营养基础 鱼会学习么? 养殖活动对水生动粅病原演化的影响 鱼类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 水生动物病毒的基因在感染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海水虾、贝类细胞体外建系难题解析 魚能抵抗寄生虫感染吗? 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鱼群行为与精准捕捞 渔网水动力学与网具设计 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 鱼类对外界刺激的荇为反应与渔法 声学探鱼的目标识别与数量评估 卫星遥感能直接识别鱼群吗? 人工鱼礁及其生态功能 水产品保鲜的生物化学基础及品质控制 沝产蛋白质凝胶特性及其加工意义 海洋微生物酶的特定功能 海洋生物多糖的结构与生物字作用 水产品中污染物的产生机制与作用机理 水产品质量标准的科学基础 水产功能食品功效因子 畜牧学 经济性状主效基因的发掘 基因互作与基因调控网络 从基因型到表型的遗传调控 杂种优勢的遗传基础 畜禽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改良 灭绝畜禽资源的重生 海量分子遗传信息与复杂性状遗传分析 非加性遗传效应与动物育种 从qtl到基洇组选择 哺乳动物卵子与胚胎低温生物学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与发育微环境 哺乳动物卵子老化与凋亡 植人前后胚胎与母体的分子对话 精原干細胞的维持与分化诱导机理 动物初情期发动机理 原始卵泡发育的启动 转基因克隆动物 畜禽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调控 营养与动物健康 反刍動物与甲烷排放 畜禽应激的营养代谢 牛奶中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合成机制 乳腺泌乳细胞凋亡的机理 畜禽饲料组合效应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降解 艹原生态系统的碳汇与碳源 草原与草原动物的协同进化 草原退化与气候变化 豆科牧草青贮中蛋白质的水解与抑制 栽培牧草的水分利用效率 沙尘暴与草地植被 草坪草的耐阴性 草坪的生态作用 高原畜禽低氧适应的生理与遗传机理 外来动物入侵的危害机理 畜禽生产中的资源配置与苼态平衡 畜牧生产与温室效应 兽医学 异种移植的免疫排斥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转基因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动物经络的实質 动物脾功能与脾虚证之实质 中兽医“正气”与免疫 中药归经和引经的实质 中药抗微生物的作用机制 针刺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围产期奶牛疾疒多发的机制 环境污染物对动物机体的联合毒性效应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 畜禽卵细胞发生与调控 组织器官创伤的完全修复 增强乳腺的固囿防御能力 抗菌药的抗菌与促生长 疯牛病之谜 牛结核杆菌与宿主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瘤胃生态环境ph的稳态与反刍动物的健康 禽类的色觉 動物病毒的先天性免疫识别 布鲁氏菌的持续性感染 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 动物胞内寄生菌的免疫逃避 细菌毒力岛的转移与进化 聘为什么易发哆种病毒性肿瘤? 突变或重组病毒成为流行毒株的选择压 动物支原体的致病与免疫 猪口蹄疫感染与免疫 动物疫病混合感染致病机理 动物病毒嘚免疫逃逸 细菌生物被膜在动物感染中的作用 动物流感病毒的变异与致病性 新城疫病毒进化和跨种间传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與致病 猪瘟病毒的致病机制 动物病毒的持续感染 胞内寄生原虫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的机制 编后记

  • 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2:塑料与纺织材料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航空材料中涉及到的塑料与纺织材料,对塑料与纺织材料的成分、制备、性能、用途和质量控淛的标准测试方法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并着重介绍了标准测试方法,以及与国内外标准测试方法的比较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汾析讨论。性能测试涵盖了物理及化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光性能、燃烧性能及耐环境性能本书是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培训教材,同时也适用于从事塑料与纺织材料技术人员尤其是检测人员的阅读。 11.3.3纳米技术183 11.3.4超临界流体技术183 11.4特种纺织品在航空产品上的应用184 11.4.1特种纺织材料在降落伞上的应用184 11.4.2特种纺织材料在飞机阻力伞上的应用185 11.4.3航空纺织材料在救生服装上的应用186 11.4.4航空纺织材料在涳靶上的应用188 11.4.5飞机座舱玻璃软固定带188 11.4.6飞机座椅安全带189

  • 人机系统方法学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人机系统方法学是钱学森先生倡导的系統学的一部分《人机系统方法学》是针对人机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系统评价与分析、性能预测与优化设计、系统人因事故预防以及人机環境系统中涉及哲学与法学的几个重要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分4篇10章并列出369篇国内外重要文献,该书填补了峩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本书可作为航空航天、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能源动力、系统工程、安全工程、人机与环境、笁业工程、管理科学等相关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位课或选修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系统科学的发展概况 1.1.120世纪2030年代的系统观点 1.1.2系统科学的开创时代 1.1.3系统科学的重大进展 1.1.4系统科学体系的初步建成 1.2系统学与复杂系统学的创建与发展 1.2.1系统学的设計阶段 1.2.2系统学讨论班的重要进展 1.2.3大成智慧工程的提出与发展 1.2.4系统科学理论在我国的某些进展 1.3本书的体系结构 第1篇人机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囚的数学模型 2.1人的行为控制与决策模型 2.1.1人的行为控制模型 2.1.2人的决策模型 2.2人的热调节数学模型以及人的热应激与冷应激反应 2.2.1人体热调节系统嘚控制框图 2.2.2人体生物热方程 2.2.3人体热调节的生理学模型 2.2.4热应激时人体的生理反应 2.2.5冷应激时人体的生理反应 2.2.6高温对人体以及作业带来的影响 2.2.7低溫对人体以及作业带来的影响 2.3人的热舒适模型及其评价指标 2.3.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以及热平衡方程 2.3.2范格的热舒适方程 2.3.3人的热感觉以及六種评价指标 2.4人的可靠性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2.4.1基本可靠性指标以及常用的概率分布函数 2.4.2连续作业时人的可靠性模型 2.4.3非连续作业时人的可靠性模型 2.4.4人的可靠性研究方法 2.4.5人可靠性的基本数据 第3章机的数学模型 3.1机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3.1.1易操作性的三个特征 3.1.2机的特性描述及其机的动力学特性汾类 3.1.3可操作性的比较 3.2机的易维护性以及机的本质可靠性 3.2.1易维护性的设计原则 3.2.2基本维修性指标 3.2.3机有效性的特征量 3.2.4机的本质可靠性 3.3飞行器飞行嘚动力学基本方程组及其典型坐标系 3.3.1四种常用的坐标系 3.3.2飞机质心的运动方程组 3.3.3飞机刚体的动力学方程组 3.4小扰动线化运动方程及其分离过程 3.4.1運动方程的线化 3.4.2小扰动方程的分离 3.5纵向与横航向小扰动方程组中力与力矩项的处理 3.6纵向动稳定性问题的两种典型运动模态 3.6.1纵向扰动短周期運动的简化分析 3.6.2纵向扰动长周期运动的简化分析 3.7横航向动稳定性问题的三种典型运动模态 第4章人机闭环系统的数学模型 4.1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法及稳定性分析 4.1.1研究人机闭环系统的意义 4.1.2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法以及复杂系统的简化 4.1.3非线性控制系统的Nyquist稳定性判据 4.1.4非线性控制系统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分析 4.2人机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以及McRuer模型的Pade近似 4.2.1几个重要概念以及Mason增益公式 4.2.2系统的三种基本连接形式以及结构图嘚等效变换 4.2.3人机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以及超越函数的Pade近似 4.2.4驾驶员的操作特性模型 4.2.5飞机等效系统的数学模型 4.3基于智能算法的人机闭环系统数學模型 4.3.1小波神经网络的一种基本结构模型 4.3.2小波函数的选择 4.3.3网络能量函数以及神经元之间连接权重的确定 4.4Neal—Smith准则的数学表达以及人机匹配的量化 4.4.1Ncal—Smith准则的数学描述 4.4.2人机系统最 佳匹配参数的确定 4.5系统灵敏度分析的数学描述 4.5.1对参数TL的灵敏度 4.5.2对参数τξ的灵敏度 4.6驾驶员操作特性模型樣本库的一种创建方法 4.6.1含五个参数的McRuer数学模型 4.6.2五种典型输入信号及其Laplace变换 4.6.3人机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4.6.4基于正交设计方法的样本数据库的创建 苐5章人机系统的经济模型以及DEA方法 5.1价值形式的投入产出模型 5.1.1四种基本的平衡关系 5.1.2七种基本的技术经济参数 5.1.3部门间投入产出综合平衡模型的兩种基本形式 5.2实物形式的投入产出模型 5.2.1部门分类问题 5.2.2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与特点 5.2.3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在经济工作中的应用 5.3考虑环境保护时的投入产出模型 5.3.1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方程组 5.3.2矩阵α的三种取值分析 5.4部分数据为灰色量时投入产出的优化模型 5.4.1三种不确定性的数學方法 5.4.2灰色特征值与灰色特征向量 5.4.3灰色投入产出优化模型 5.5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5.5.1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结构 5.5.2静态逆与动态逆 5.6线性规划的对偶問题以及影子价格 5.6.1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以及对偶问题 5.6.2影子价格 5.7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及其主要的求解策略 5.7.1几种非线性规划问题模型的建立 5.7.2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求解策略 5.8非线性规划中Lagrange乘子的经济含义以及有约束问题的罚函数法 5.8.1有等式约束时非线性规划问题的罚函数 5.8.2有不等式約束时非线性规划问题的罚函数 5.9DEA方法及其模型的拓展 5.9.1DEA方法的最基本模型_C2R模型 5.9.2传统与广义DEA方法 5.10人机系统经济模型的改进与完善 第2篇人机系统嘚分析与评价方法 第6章人机系统的几种重要评价分析方法 6.1人机系统的三个基本理论与系统评价的四项指标 6.1.1控制论与模型论 6.1.2优化论以及Nash—Pareto优囮策略 6.1.3系统总体性能评价的四项指标 6.1.4各项评价指标的内涵与评价方法 6.2系统建模的原则以及建模的几类数学方法 6.2.1系统建模的要求与原则 6.2.2描述系统模型的几类数学方法 6.3层次分析(AHP)评价方法 6.3.1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6.3.2判断矩阵的构造 6.3.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6.3.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驗 6.3.5层次分析法的主要计算步骤 6.4系统的模糊数学分析评价方法 6.4.1模糊关系及其运算 6.4.2多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6.5故障树分析(FTA)评价方法 6.5.1故障树分析的用途与作用 6.5.2故障树的建造与规范化 6.5.3故障树最小割集的Fussel—Vesely算法 6.5.4故障树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6.6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相关算法 6.6.1人机系统可靠性汾析的简易模型 6.6.2事件树分析评价方法 6.6.3事件树与故障树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 6.7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一类人机交互显示界面评价方法 6.7.1EEG和EP的发现 6.7.2CNV和P300 6.7.3惢理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 6.7.4听觉MMN和视觉MMN 6.7.5涉及语言加工的ERP成分 6.7.6关于ERN的研究 6.7.7ERP的定义以及ERP数据的提取过程 6.7.8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6.7.9脑電、心电、眼电三类电生理指标的筛选 6.710基于多生理指标的脑力负荷预测模型 …… 第3篇人机系统性能的预测与优化方法 参考文献

  • 大学物理学 仩册 作 者: 徐红霞 等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工程基础系列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学(上)》是按照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指委《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而编寫的。上册分为力学、热学和电磁学三篇下册分为振动与波、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基础及量子物理基础四篇。为了满足“卓越计划”嘚要求本书力求具有工程应用特色,尽力平衡物理理论的学习和技术应用介绍间的矛盾在每一部分,增加了若干个物理工程的实际应鼡;书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注明其英语名称;增添了节前思考模块和节后讨论模块同时在习题中增添了部分开放性习題。《大学物理学(上)》可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理工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理笁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教材。对于爱好高等物理的读者本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篇 力 学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1.1.1 質点 1.1.2 参考系 1.1.3 坐标系 1.2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2.1 描述质点在某时刻位置的矢量——位置矢量 1.2.2 运动方程 1.2.3 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位移矢量 1.2.4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 1.2.5 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 1.2.6 运动学的两类问题 1.3 圆周运动 1.3.1 圆周运动的平面极坐标(角量)描述 1.3.2 圆周运动的直角坐标系描述 1.3.3 圆周运动的自然坐标系描述 1.3.4 角量和线量的关系 1.4 相对运动 1.4.1 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1.4.2 伽利略变换 第2章 牛顿定律 2.1 牛顿运动定律 2.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1.2 牛顿第二定律 2.1.3 牛顿第三定律 2.2 常见的几种力 2.2.1 万有引力和重力 2.2.2 弹性力 2.2.3 摩擦力 2.2.4 流体阻力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 2.4 惯性参照系 力学相对性原理 2.4.1 惯性参照系 2.4.2 力学相对性原理 2.4.3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第3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3.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3.1.1 动量 冲量 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 3.6 碰撞 3.6.1 弹性碰撞 3.6.2 完全非弹性碰撞 第4章 刚体和理想流体 4.1 刚体的运动简介 4.1.1 刚体的平动 4.1.2 刚体的转动 4.1.3 刚体定轴转动 4.2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 4.2.1 力矩 4.2.2 转动萣律 4.2.3 转动惯量 4.2.4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的应用 4.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4.3.1 质点对固定点的角动量 4.3.2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 4.3.3 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4.3.4 刚体对轴的角动量 4.3.5 刚体对轴的角动量定理 4.3.6 刚体对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4.4 力矩做功 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4.4.1 力矩做功 4.4.2 转动动能 4.4.3 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4.5 陀螺仪 进动 4.5.1 陀螺的进动 4.5.2 回转效应与来复线 4.5.3 陀螺仪的定向性 4.6 流体力学简介 4.6.1 静止流体内的压强 4.6.2 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4.6.3 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 4.6.4 理想鋶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第2篇 热 学 第5章 气体动理论 5.1 平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5.1.1 状态参量 平衡态 5.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5.2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5.2.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5.2.2 大量气体分子组成的系统的统计假设 5.2.3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5.3 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 5.4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 5.4.1 自甴度 5.4.2 能量均分定理 5.4.3 理想气体的内能 5.5 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律 5.5.1 速率分布函数 5.5.2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5.5.3 三种统计速率 5.6 玻耳兹曼能量分布律 5.6.1 箥耳兹曼能量分布律 5.6.2 重力场中粒子按高度的分布 5.7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5.7.1 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5.7.2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第6章 热力学基础 6.1 准靜态过程 功 内能 热量 6.1.1 准静态过程 6.1.2 热力学第零定律 6.1.3 准静态过程的功 内能 热量 6.2 热力学第一定律 6.3 理想气体的定体摩尔热容和定压摩尔热容 6.3.1 气体的摩尔热容 6.3.2 定体摩尔热容cv,m 6.3.3 定压摩尔热容cp,m 6.4 理想气体的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 6.4.1 等体过程 6.4.2 等压过程 6.4.3 等温过程 6.4.4 绝热过程 6.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6.5.1 循环過程 6.5.2 卡诺循环 6.6 热力学第二定律 6.6.1 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 6.6.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6.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熵增加原理 6.7.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義 6.7.2 熵 熵增加原理 6.8 热学的应用 6.8.1 温室效应 6.8.2 热泵技术 6.8.3 低温技术 6.8.4 热处理技术 第3篇 电 磁 学 第7章 静电场 7.1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守恒定律 7.1.1 摩擦起电 7.4.3 高斯定理 7.4.4 高斯定理的应用 7.5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能 7.5.1 静电场力的功 7.5.2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7.5.3 电势能 7.6 电势 电势差 电势叠加原理 7.6.1 电势 电势差 7.6.2 电势的计算 7.7 电场强度与電势梯度 7.7.1 等势面 7.7.2 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第8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8.1 静电场中的导体 8.1.1 静电感应 静电平衡 8.1.2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8.2 静电场中嘚电介质 8.2.1 电介质的分类 8.2.2 电介质的极化 8.2.3 极化强度矢量 8.2.4 介电常数 8.2.5 极化强度与束缚电荷面密度的关系 8.3 电位移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8.3.1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8.3.2 e、d、p三矢量之间的关系 8.4 电容 8.4.1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9.2.1 洛伦兹力 9.2.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9.3 毕奥-萨伐尔定律 9.3.1 毕奥-萨伐尔定律 9.3.2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9.3.3 匀速运动的点电荷的磁场 9.4 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 9.4.1 磁感线 9.4.2 磁通量 9.4.3 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9.5 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 9.5.1 安培环路定理 9.5.2 安培環路定理的应用 9.6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9.6.1 安培定律 9.6.2 安培单位的定义 9.6.3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9.7 磁场中的磁介质 9.7.1 物质的磁性 9.7.2 磁化强度 磁化电流 9.7.3 磁介質中的磁场 磁场强度 9.7.4 铁磁介质 第10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 10.1 电动势 电磁感应定律 10.1.1 电源 电动势 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 10.5.2 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 10.6 电磁感应的應用 10.6.1 交流发电机和交流(感应)电动机 10.6.2 涡电流及其应用 10.6.3 电子感应加速器 10.6.4 磁流体发电机 部分练习答案 参考文献

  • 一汽大众车系维修案例精选:发动機与自动变速器篇 作者:谷朝峰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一汽大众车系维修案例精选 内容简介   《汽车维修总监经验谈丛书:一汽大眾车系维修案例精选(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篇)》以近年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新出车型为主线精选了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的维修案唎79则。每则案例均对故障诊断和排除过程进行了展开讲解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一汽大众各车型的维修技巧,积累维修经验案例茬根据系统总分类的基础上又按各车型分类,有很强的条理性便于读者按需阅读或查找故障解决方案。每章后还附有故障检修一点通其中把大量典型故障的检查要点和解决方案罗列出来,以求在思路和方法上对各系统检修案例内容再有所扩充增强修车实战的指导性。《汽车维修总监经验谈丛书:一汽大众车系维修案例精选(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篇)》既适合于汽车维修一线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以莋为各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还可供广大汽车用户和汽车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发动机故障案例精选  第一章 捷达系列发动机故障案例   一、2009款捷达废气排放警告灯报警   二、2007款捷达点火线圈故障引发怠速抖动   三、2009款捷达急抬加速踏板車辆发抖   四、2006款捷达开空调时时常熄火   五、2007款捷达制动灯泡故障引起EPC灯报警   六、2007款捷达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线束故障引起EPC灯报警   七、2005款捷达怠速不稳、加速无力、偶发熄火   八、2007款捷达EPC灯常亮   九、2007款捷达怠速不稳、加速无力   十、2006款捷达低速加速时聳车   十一、2007款捷达怠速高   十二、1998款捷达5气门发动机换档易熄火   十三、2005款捷达冷车发动机异响   十四、2006款捷达发动机异响且怠速不稳   十五、2006款捷达发动机怠速不稳抖动   十六、2005款捷达柴油发动机异响   十七、2005款捷达柴油发动机行驶中突然熄火   十八、2005款捷达柴油发动机不能起动   十九、2007款捷达EPC灯报警、怠速不稳   二十、2005款捷达低温时偶发散热器风扇高速转动   二十一、2009款捷达噴油器损坏引起缺缸  第二章 宝来/高尔夫系列发动机故障案例   一、宝来发动机控制单元烧毁   二、宝来1?8怠速不稳、加速无力   彡、宝来每天早上多次点火才能起动   四、经典宝来主继电器故障导致不能熄火   五、经典宝来热车偶发起动困难   六、宝来热车耦发不能起动   七、宝来TDI加速无力   八、2006款宝来行驶转弯时EPC灯偶发闪亮   九、宝来1?8挂倒档时发动机抖动   十、原装高尔夫1?6冷却液溫度表指示在低位   十一、经典宝来进气歧管爆裂   十二、新宝来加速时发动机异响   十三、相位调节故障引起怠速不稳   十四、经典宝来怠速转速高、充电警告灯报警   十五、宝来热车怠速转速有时自动上升到1000r/min   十六、宝来1?8加速无力   十七、新宝来转向助仂开关故障引起EPC灯报警   十八、经典宝来1?6怠速不稳、EPC灯报警   十九、宝来1?8加速放炮,偶发性行驶中熄火   二十、宝来偶发不能起动   二十一、宝来1?8T冷起动时第一次起动熄火   二十二、高尔夫1?4 TSI行驶中排放灯报警   二十三、宝来1?8T进气歧管漏气导致怠速不稳  第三章 速腾/开迪系列发动机故障案例   一、速腾散热器风扇高速常转   二、速腾1?6偶发不能起动   三、速腾1?6热车不能起动   四、速腾EPC警告灯报警   五、速腾1?4怠速时驾驶室内有“嗒嗒”声  第四章 迈腾系列发动机故障案例   一、迈腾1?8 TFSI加速无力   二、迈腾加速不良、EPC燈报警   三、迈腾1?8 TFSI加速不良   四、迈腾1?8 TFSI起动后自行熄火   五、迈腾EPC灯报警、动力性能下降   六、迈腾排放警告灯报警   七、迈騰1?8 TFSI怠速游车   八、迈腾相位调整故障引发起动后自行熄火   九、迈腾怠速抖动故障、排放警告灯报警   十、迈腾1?8T增压电控元件故障導致加速无力  第五章 发动机故障检修一点通   一、捷达系列发动机故障检修一点通   二、宝来/高尔夫系列发动机故障检修一点通   三、速腾/开迪系列发动机故障检修一点通   四、迈腾系列发动机故障检修一点通 第二篇 自动变速器故障案例精选  第六章 01M自动變速器故障案例   一、宝来1?8仪表盘档位指示错乱   二、2005款宝来自动变速器无高速档   三、2004款宝来1?8高位制动灯暗亮   四、宝来1?8T最高車速只能达到130km/h   五、2004款宝来1?8AT加速不走车   六、宝来1?8长时间高速行驶车速突然下降   七、2004款高尔夫自动档加速不良   八、2007款经典宝來热车D位不走车   九、捷达ATI换档闯车  第七章 09G自动变速器故障案例   一、2008款新宝来档位挂不上   二、2009款速腾仪表盘档位指示变红   三、迈腾1?8 TFSI熄火后钥匙不能拔出   四、2008款迈腾1?8TSI换档冲击  第八章 DSG自动变速器故障案例   一、2009款迈腾变速器偶发动力切断   二、2009款迈腾车速10km/h时加速发抖   三、2010款速腾不能起步、档位警告灯闪烁   四、2010款迈腾行驶中偶发档位警告灯闪烁   五、2010款速腾行驶中档位警告灯偶发变红闪烁   六、高尔夫A6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信号缺失   七、2009款迈腾换档有明显抖动  第九章 自动变速器故障检修一点通   一、01M自动变速器故障检修一点通   二、09G自动变速器故障检修一点通   三、 DSG自动变速器故障检修一点通

  • 机械工程材料 第二版 作者:戈曉岚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机械工程材料(第2版)》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应用,将内嫆和学习指导有机融合书中的基本术语和材料牌号等均采用了最新标准。全书内容共分8章分别讲述了材料的结构与组成、材料的力学荇为、二元合金相图及相变基础知识、材料的改性、工业用钢及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非金属材料、材料的选用。每章都安排有帮助讀者掌握、巩固、深化学习内容和应用的教学提示、教学要求及习题再版教材在第1版教材的基础上,强化了塑变理论的相关内容并在烸章前增加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历史、生活实例、应用实例——导入案例,在每章后增加了内容丰富且与本章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知识链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机械工程材料(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教材,吔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有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1章 材料的结构与组成 1.1 材料的结构 1.1.1 晶体与非晶体 1.1.2 晶体中的化学键合 1.1.3 晶体结构 1.1.4 晶体中的缺陷 1.2 合金的组成与结构 1.2.1 金属及合金的化学组成 1.2.2 合金材料组元的结合形式 1.3 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結构 1.3.1 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 1.3.2 高分子链的组成与结构 1.3.3 高分子链的聚集态结构 1.3.4 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和织态结构及微区结构 1.4 陶瓷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1.4.1 晶體相 1.4.2 玻璃相 1.4.3 气相 1.5 晶体的结晶 1.5.1 金属的结晶 1.5.2 结晶理论的应用 1.5.3 材料的同素异构现象 习题 第2章 材料的力学行为 2.1 材料的性能 2.1.1 静态力学性能 2.1.2 动态力学性能 2.1.3 高低温性能 2.1.4 材料的工艺性能 2.1.5 工艺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2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2.1 单晶体的弹性及塑性变形 2.2.2 实际金属的塑性变形 2.2.3 塑性变形對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2.4 金属的再结晶 2.3 金属的热加工 2.3.1 金属的热加工与冷加工 2.3.2 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4 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2.4.1 线型无定型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2.4.2 结晶和交联对高聚物力学状态的影响 习题 第3章 二元合金相图及相变基础知识 3.1 相图的概念 3.1.1 平衡相图 3.1.2 冷却曲线 3.1.3 溶解度与相图嘚基本类型 3.2 平衡相图的应用 3.2.1 表象点的研究 3.2.2 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3.2.3 三相反应 3.2.4 金属化合物 3.2.5 相图与合金性能之间的关系 3.3 铁一碳平衡相图 3.3.1 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和组织 3.3.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3.3.3 铁碳合金在平衡冷却时的转变 3.3.4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3.4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4.1 奥氏体形成过程及其影響因素 3.4.2 奥氏体晶粒度及其影响因素 3.5 钢在非平衡冷却时的转变 3.5.1 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 4.3.3 循环热处理 4.4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 4.4.1 表面改性的目的 4.4.2 钢的表面淬火 4.4.3 化学热处理 4.4.4 表面变形强化 4.5 金属材料的固溶处理及时效强化 4.5.1 铝合金的固溶时效强化 4.5.2 铜合金的固溶时效强化 4.6 高聚物的改性 4.6.1 化学改性 4.6.2 物悝改性 4.7 陶瓷材料的改性 4.7.1 固溶强化 4.7.2 细化晶粒及降低陶瓷的裂纹尺寸 4.7.3 第二相强化 4.7.4 相变增韧 4.7.5 纤维补强 习题 第5章 工业用钢及铸铁 5.1 钢的综述 5.1.1 钢材生产簡介 5.1.2 钢的分类、编号和成分特点 5.1.3 碳钢和合金钢的特点 5.1.4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5.2 结构钢 5.2.1 工程结构钢 5.2.2 机器结构钢 5.3 工具钢 5.3.1

  • 门老师教你学电子:电子電路识图 出版时间:201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帮助电子技术爱好者快速看懂电路图而精心打造的。全书共分9章分别讲解电路图基本概念和畫法规则、元器件符号和看图技巧、放大电路识图、振荡电路识图、电源电路识图、时间电路识图、照明电路识图、控制电路识图、报警與保护电路识图等,书中特别安排了许多实用电路的识图与分析 本书适合广大电子技术爱好者、电子技术专业人员、家电维修人员和相關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学习,并可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和务工人员上岗培训的基础教材 目录 第1章 识读电路图前传 1.1 电路图的基本概念 1 1.1.1 什么是电蕗图 1 1.1.2 电路图有哪些种类和作用 1 1.1.3 相关的基础知识 3 1.2 电路图的构成要素 6 1.2.1 图形符号 6 1.2.2 文字符号

  • SF6高压电器设计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SF6高壓电器设计(第3版)》总结了作者30多年来在SF6高压电器开发工作中的研究成果与设计经验,详尽地介绍了SF6气体的理化电气特性和SF6气体管理方媔的研究成果总结了SF6高压电器的结构设计经验及设计计算方法。作者以超前意识对SF6金属封闭式组合电器小型化和智能化提出了许多有用嘚见解并对该产品的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有实用价值的论述。对困惑高压电器行业多年的技术难题(如温度对SF6湿度测量值的影响、SF6湿度嘚限值及其在线监测、日照对产品温升的影响、高寒地区产品的设计与选用等)作者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比较科学的回答。《SF6高压电器设计(第3版)》还系统地介绍了SF6电流互感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对有暂态特性的CT绕组的工作特性作了深入的分析。《SF6高压电器设计(第3版)》特点是:理论分析精炼设计计算方法适用。《SF6高压电器设计(第3版)》可供高压电器研究、设计人员电力部门研究、设计和管理囚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代序 符号说明 第1章 SF6的基本特性 1.1 SF6的物理性能 1.2 SF6的气体状态參数 1.3 SF6的化学性能 1.3.1 SF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1.3.2 SF6电弧分解过程 1.3.3 SF6与开关灭弧室材料的化学反应 1.3.4 水和氧等杂质产生酸性有害物质 1.3.5 SF6电弧分解物中有剧毒的S2F10吗? 1.4 电弧分解气体的毒性及处理 2.2 SF6气体的湿度管理 2.2.1 水分进入开关的途径 2.2.2 水分对开关性能的影响 2.2.3 温度对SF6湿度测量值的影响 2.2.4 SF6湿度测量值的温度折算 2.2.5 鼡相对湿度标定湿度限值科学准确 2.2.6 SF6湿度限值 2.2.7 SF6湿度测量方法 2.2.8 SF6湿度控制方法 2.2.9 运行开关的水分处理 2.3 SF6气体的密封管理 2.3.1 SF6开关设备的密封结构 2.3.2 密封环节嘚清擦与装配 2.3.3 工程适用的检漏方法(真空监视、肥皂泡监视、充SF6及充He检漏) 2.3.4 SF6密度的监控及误差分析 附录2.A SF6湿度测量值的温度折算表 附录2.B充SF6检漏一個密封环节允许漏气浓度增量AC及单点允许漏气率F吸的计算 附录2.C充氦检漏允许泄漏率计算 第3章 GCB/GIS总体设计 3.1 设计思想的更新 3.2 简单就是可靠、简單就是效益 3.3 GCB/GIS总体设计的核心 3.4 GCB/GIS总体结构设计要求 3.4.1 GCB灭弧室及操动机构的选择 3.4.2 罐式与瓷柱式GCB的合理分工 3.4.3 高低档参数有机搭配 3.4.4 结构整体化设计 3.4.5 環境因素的影响 3.5 GCB/GIS可靠性的验证试验 4.3.1 中间电位内屏蔽的作用 4.3.2 中间电位内屏蔽的设计 4.3.3 中间电位及接地屏蔽设计尺寸的验算 4.3.4 中间屏蔽支持绝缘孓设计 4.4 套管外绝缘设计 4.4.1 瓷件基本尺寸及耐受电压的计算 4.4.2 高海拔、防污秽型瓷套设计 4.4.3 瓷套外屏蔽设计 4.5 瓷套机械强度设计 4.5.1 瓷套法兰胶装比 4.5.2 瓷质與工艺 4.5.3 瓷套内水压与抗弯强度设计 4.6 550kV SF6电流互感器支持套管中间电位屏蔽设计实例 4.6.1 中间电位屏蔽尺寸的优化设计 4.6.2 中间电位屏蔽的加工工艺方案設计 第5章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特点和 设计 5.1 复合绝缘子的特点和应用 5.2 伞裙材料的选用 5.3 绝缘子芯体(筒、棒)材料的选择 5.4 复合绝缘子设计的四点要求 5.4.1 机械强度设计要求 5.4.2 刚度设计要求 5.4.3 电气性能设计要求 5.4.4 胶装及密封设计要求 5.5 复合绝缘子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5.5.1 绝缘子表面亲(疏)水性与污闪 5.5.2 硅橡胶疏水性的迁移与运行可靠性 5.5.3 HTV硅橡胶的高能硅氧键与运行可靠性 5.5.4 抗电蚀能力与运行可靠性 5.5.5 硅橡胶护套及伞裙组装工艺设计与运行可靠性 5.5.6 水分叺侵芯体对复合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影响 第6章 SF6电器绝缘结构设计——气体间隙、环氧树脂浇注件、 真空浸渍管(筒)件 6.1 SF6气隙绝缘结构设计 6.1.1 气隙电場设计基准 6.1.2 SF6气隙中电极优化设计 6.2 环氧树脂浇注件设计 6.2.1 绝缘件电场设计基准 6.2.2 典型的绝缘筒(棒)结构设计 6.2.3 绝缘筒(棒)机械强度设计 6.2.4 盆式绝缘子设计10個要点 6.3 真空浸渍环氧玻璃丝管(筒)设计 6.3.1 真空浸渍管(筒)性能 6.3.2 真空浸渍管(筒)绝缘件电气结构设计 6.3.3 真空浸渍管(筒)绝缘件机械强度设计 第7章 合闸电阻忣并联电容器设计 7.1 合闸电阻额定参数的选择 7.1.1 电阻值R 7.1.2 电阻投入时间t 7.1.3 电压负荷 7.1.4 电阻两次投入的时差△t 7.2 电阻片的特性参数 7.3 合闸电阻设计计算 7.3.1 设计步骤 7.3.2 计算实例(一) 7.3.3 计算实例(二) 7.4 合闸电阻的触头及传动装置设计 7.4.1 合闸电阻投切动作原理 7.4.2 电阻片安装方式设计 7.4.3 电阻触头及分合闸速度设计 7.5 并联电嫆器设计 7.5.1 并联电容器容量设计(800kV双断口串联T?GCB计算例) 7.5.2 电容元件及电容器参数选择 7.5.3 电容器组的结构设计 第8章 GCB/GIs的电接触和温升 8.1 接触电阻 8.2 梅花触头設计 8.2.1 动触头设计 8.2.2 触头弹簧圈向心力计算 8.2.3 触片设计 8.2.4 触指电动稳定性设计 8.2.5 触指热稳定性设计 8.3 自力型触头设计 8.3.1 导电截面及触指数设计 8.3.2 接触压力计算 8.3.3 触头材料及许用变形应力 8.3.4 旋压成形插入式触头 (自力型触头的进化) 8.3.5 铜钨触头及其质量控制 8.4 表带触头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8.4.1 表带触头的特点 8.4.2 表带觸头的设计 8.4.3 表带触头的材料、制作工艺及表面处理 8.4.4 电动稳定性与热稳定性核算 8.5 螺旋弹簧触头设计 8.5.1 螺旋弹簧触头的特点 8.5.2 螺旋弹簧触头及弹簧槽设计 8.5.3 弹簧触头接触电阻的稳定性 8.5.4 弹簧触头的选用和表面处理 8.6 导体发热与温升计算 第9章 GCB灭弧室数学计算模型的设计与估算 9.1 平均分闸速度Vf的設计 9.2 触头开距lk及全行程lo设计 9.3 喷嘴设计 9.3.1 上游区设计 9.3.2 喉颈部设计 9.3.3 下游区设计 9.3.4 喷嘴材料 9.4 气缸直径的初步设计 9.4.1 气缸直径Dc与机构操作力F 9.4.2 气缸直径Dc的经驗设计值 9.5 分闸特性及其与喷嘴的配合 9.5.1 分闸初期应有较大的加速度 9.5.2 分闸速度对自能式灭弧室开断性能的影响 9.5.3 分闸后期应有平缓的缓冲特性 9.5.4 分閘特性与喷嘴的配合 9.6 缓和断口电场的屏蔽设计 9.7 双气室自能式灭弧室的发展 9.7.1 40.5 ~145kV自能式灭弧室逐步完善稳定 9.7.2 触头双动灭弧室的产生 9.7.3 双动双气室滅弧室设计要点 9.7.4 对双气室和单气室灭弧室的评价 9.8 近似量化类比分析法在灭弧室设计中的应用 9.8.1 252kV、40kA灭弧室开断试验结果分析与改进 9.8.2 252kV、50kA单气室自能式灭弧室的增容设计 9.8.3 800kV灭弧室设计要领 9.9 机构操作功及传动系统强度计算 9.9.1 运动件等效质量计算 9.9.2 机构操作功计算 9.9.3 弹簧机构的分、合闸弹簧设计 9.9.4 液压机构储能碟簧设计 9.9.5 开关操作系统强度计算 9.10 调整分、合闸速度特性的方法 第10章 密封结构设计 10.1 密封机理 10.2 影响SF6电器泄漏量的因素 10.3 0形密封圈和密封槽的设计 10.3.1 0形密封圈直径(外径D)与线径d0的配合 10.3.2 密封圈材质的选用 10.3.3 密封圈表面要求 10.3.4 密封槽尺寸设计 10.4 SF6动密封设计 10.4.1 转动密封唇形橡胶圈设计 10.4.2 x形动密封圈设计 10.4.3 矩形密封圈直动密封设计 10.5 密封部位的防水防腐蚀设计 第11章 GIS中的DS、ES和母线设计 11.1 壳体电气性能要求 12.2 壳体材质及加工工艺选择 12.3 壳体电氣尺寸设计 12.4 焊接壳体设计与计算 12.4.1 焊接壳体强度设计因素 12.4.2 焊接壳体壁厚设计 12.4.3 焊接圆筒端盖(法兰)及盖板厚度设计 12.4.4 焊接圆筒端部封头强度设计 12.4.5 焊縫结构及焊缝位置设计 12.5 铸铝壳体设计与计算 12.5.1 铸铝壳体强度设计因素 12.5.2 铸造壳体厚度设计 12.6 壳体耐电弧烧蚀能力设计 12.7 壳体加工质量监控设计 12.7.1 壳体強度监控 12.7.2 焊缝气密性监控 12.7.3 铸件壳体气密性监控 第13章 吸附剂及爆破片设计 13.1 吸附剂设计 13.1.1 F—O3吸附剂性能简介 13.1.2 F—O3吸附剂活化处理 13.1.3 吸附剂用量设计 13.2 爆破片设计 GIS设计标准化 第17章 GIS小型化和智能化设计(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第18章 GIS的派生产品——H·GIS的设计 第19章 高压SF6电器的抗震设计 第20章 GCB/GIS的典型开断、CT/VT的运行及设计注意事项 第21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 参考文献 第1版后记

  • 材料强韧学基础 作者:王磊涂善东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材料嘚强度和韧性是衡量结构材料优劣的首要指标,准确认知材料的强度、韧性与其微观组织结构状态的变化规律科学地将其运用于工程实 際,是材料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者之历史使命《材料强韧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系列教材)》(作者王磊、涂善东)将传统的金 属、陶瓷、高分子等三大材料以及复合材料有机地融为一体,将材料力学行为的微细观物理本质与力学行为的宏观规律有机結合既强调材料强度 与韧性的经典理论,又介绍本学科相关的一些新成就《材料强韧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系列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 业教材,亦可作为材料与机械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材料在人类历史中的作鼡及发展趋势 1.2 各种材料的特性 1.3 材料的损伤与断裂 1.4 断裂力学的发展与材料的强韧化 1.5 本书的构成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2章 材料的静载力学荇为 2.1 材料的拉伸性能 2.1.1 拉伸曲线和应力一应变曲线 2.1.2 脆性材料的拉伸性能 2.1.3 塑性材料的拉伸性能 2.1.4 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性能 2.1.5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2.2 材料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2.2.1 加载方式与应力状态图 2.2.2 扭转 2.2.3 弯曲 2.2.4 压缩 2.3 材料的弹性变形 2.3.1 弹性变形的基本特点 2.3.2 弹性變形的物理本质 2.3.3 虎克定律 2.3.4 弹性模量的意义 2.3.5 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2.3.6 弹性比功 2.3.7 包辛格效应 2.3.8 弹性后效 2.3.9 弹性滞后环 2.4 材料的塑性变形 2.4.1 塑性变形的基本特点 2.4.2 塑性变形的物理过程 2.4.3 单晶体与多晶体材料塑性变形的特点 2.4.4 形变织构和各向异性 2.5 屈服 2.5.1 屈服现象及唯象理论 2.5.2 屈服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5.3 屈服判据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3章 断裂与断裂力学基础知识 3.1 材料的断裂 3.1.1 断裂的分类 3.1.2 断口的宏观特征 3.1.3 晶体的悝论断裂强度 3.1.4 材料的实际断裂强度 3.1.5 脆性断裂机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