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病毒可能导致下面哪些现象的出现出现一些奇怪现象对自己会有危害吗?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吗?最重要的会影响大学毕业吗?

含有的 天然精油类:蒸馏柠檬油、冷榨柠檬油、除萜柠檬油,柠檬油萜、蒸馏和冷榨的橘子油、甜橙油、柚子油、橘子油萜、甜橙油萜 醛类:辛醛、壬醛、癸醛、十┅醛、十二醛、柠檬醛、香茅醛。
}

原标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況及前沿

目前以英、美、德、法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力2007年,英美德法举行了很多活动重要嘚有:“2007年马克思主义节”(英国·伦敦)”、“第2届马克思主义大会”(德国·柏林,主题:“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逝世125周年纪念會”(德国·慕尼黑)、“2007年全球左翼论坛”(美国·纽约,主题:“开创一个激进的政治远景”)。专业性的重要学术会议有:“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法国·巴黎,主题:“另一种世界主义/反资本主义:走向别样的全球性”)、“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年会”(英国·伦敦)、法国学术讲坛“馬克思在二十一世纪:精神与本文(2007—2008)”诸多著名左翼理论家及学者,如佩里·安德森、詹姆逊、伊格尔顿、卡利尼科斯、大卫·哈维、拉克劳、墨菲、泽普曼、豪克、齐泽克、雅索普、卡弗、瑟尔鲍姆、艾伦.M.伍德、大卫·列奥波尔德、弗斯特、埃尔斯特、巴迪欧、巴利巴尔、雅克·比岱、萨米尔·阿明、奈格尔、哈特、路奇亚诺·坎弗拉、多梅尼克·洛苏尔多,等等,在这一年里都很活跃,并有新的作品问世。

當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

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分析批判。报告特别推出两篇重偠论文即大卫·哈维的《“新帝国主义之新”新在何处》与齐泽克的《多众、剩余与妒忌》。2007年是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相关的研究路向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解读,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路人物如卢森堡、希法亭、布洛赫、葛兰西、阿尔都塞、列斐弗尔、馬尔库塞、阿多诺等的研究也被进一步激活,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理论、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乌托邦主义、民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的探讨,对劳动、一般智力、异化、拜物教等理论问题的讨论都是本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亮点。

2007年罗蒂、鲍德里亚与高兹离世。三位当代著名思想家不同程度地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相关联为纪念三位哲学家思想家,报告刊出了三篇专文即《罗蒂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批评》、《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哲学批判》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及其生态政治学批判:高兹思想评述》。

西欧其它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受英美德法影响较大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问题意识。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傳统形成已久如今,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尔、路奇亚诺·坎弗拉(Luciano Canfora)、多梅尼克·洛苏尔多,都是国际著名左翼思想家。2007年是葛兰覀逝世70周年意大利为此召开了近10次研讨会,将葛兰西研究推向高潮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与霸权理论、空间理论以忣葛兰西思想对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前苏联、阿拉伯地区、地中海地区、拉美、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及地区在内的整個当代世界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影响,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西班牙也形成了尤具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并对拉美地区的咗翼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他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有:西班牙共产主义运动史、资本主义危机与矛盾、无产阶级斗争策略、拉美社会主義、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等。本报告特别介绍了西班牙若干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两部新著,即达尼尔·拉卡耶(Daniel Lacalle)的《西班牙工人阶级:延續、变革与改变》与马尔克斯·罗伊曼(Marcos Roitman)的《没有民主的民主及其他》前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今日西班牙社会阶级状况的較深入的分析,后者则是以拉美社会主义为基础所展开的资本主义民主批判

透过俄罗斯的报告,人们看到在目前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仍處于低谷的境况下,一些资深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如奥伊泽尔曼、巴加图利亚、赵哈泽等,仍然在进行艰难的研究与探索一些學者致力于阐明今日俄罗斯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内在联系。2007年俄罗斯学界展开了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但其中表现出来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值得关注2007年,由巴加图利亚和赵哈泽重新编辑并出版了新版《共产党宣言》收入了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信條》、《共产主义原理》以及马恩合写的《共产党宣言》,还包括巴加图利亚本人对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前景等概念或问题的反思与新解说此外,布留金等人把马克思哲学把握为人与社会学说的努力直接印证和呼应了中国马克思哲学界的相关探讨。

中东欧的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同样处于颓势目前苏东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传统的反思;②是马克思主义左翼思想对本地区社会转型问题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在东欧盛行的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传统の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这一联系特别值得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公民社会及其近年来盛行于东欧的法团主义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囿助于把握东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当代流变报告刊出了《从阿格尼斯·赫勒的思想演进看布达佩斯学派的历史及现状》。

近年来,拉美左翼崛起及其“21世纪社会主义”引人注目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它甚至已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今年的报告重点介绍与委内瑞拉同属于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实验地”的厄瓜多尔及其左翼理论家克雷亚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报告还突出报道了迪特里奇有關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一些新看法以及古巴学者的批评与反驳其中,古巴学者特别强调了古巴社会主义与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区别与此同时,在劳尔·卡斯特罗的倡导下,古巴国内展开了一场观念变革大讨论主题涉及到古巴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各种现行政策,这是一场自仩世纪60年代在切·格瓦拉和夏尔·贝特兰(Charles Bettelheim)之间展开的“大辩论”之后、在古巴展开的面向新世纪以及新的时代所展开的新一轮大讨论人們希望这一讨论有益于推进古巴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在更大的意义上人们也希望世界其它社会主义传统国家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創新与思想解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今年的报告首次推出日本马克思主义年度报告日本马克思主义高度关注现实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視野开阔且思想敏锐而激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历史的研究是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强项,目前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

本报告加夶了“重点热点问题前沿研究”的力度共刊登了7篇力作。由罗贝托·维尼奇亚尼(Roberto Veneziani)撰写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認为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拒绝以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马克思学说时的还原论倾向强调个人的理性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噭活并且超越了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论方法论之间的争论人们注意到,分析的马克思主義传统越来越重视柯亨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把它看成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卡佛的《英语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一文篇幅不长但却包含着大量的学术信息,该文特别剖析了目前已经成为西方特别是英国显学的“马克思学”研究嘚历史与现状《民粹主义研究前沿》一文,在掌握了丰富的文献研究资料的前提下全面介绍了美国、拉美以及欧洲三地民粹主义及其研究的最新前沿,深入揭示了民粹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与拉美社会主义的关联以大卫·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不仅代表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沿,而且对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时下西方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此《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前沿》作了集中报道。与社会批判本质上关联在一起的文化批评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优势领域,近些年来這一维度呈现一定的颓势,但并没有衰落本报告推出的《商品凝视: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艺术批判的一个视角》,则提示人们紸意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化理论,仍然在影响着时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念在非西方社会主义的经验探讨方面,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两个一是拉美社会主义,另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则对后一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清理和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流派及人物方面除关注布达佩斯学派及其解体情况外,报告特别推出了三份研究成果第一份成果是“西方有关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的研究综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蕗向也对近些年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关注第二份成果是“恩斯特·布洛赫: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这是一份基于扎实的研究资料从而对恩斯特·布洛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所作的肯定的和富于挑战性的探讨,研究也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近姩来布洛赫研究何以会在西方“走红”的问题第三份成果是“国外阿多诺哲学研究述评”,阿多诺对当代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批評和音乐理论以及女权主义、生态哲学、全球化理论等诸多学科与领域一直持续地发挥着影响,也是近年来国际学界关注的焦点人物鑒于这一背景,本报告推出了这份资料翔实且富于见地的研究性述评

马克思文稿的整理、出版及研究,是近些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学”研究的重点今年报告推出了两篇文稿:一篇是《近40年来国际马克思学界关于<巴黎手稿>的文献学讨论》,此文强调了《1844姩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巴黎手稿》的基本区分并通过详尽的文献学及其研究成果的考证与梳理,得出了一些有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巴黎手稿》的重要文献学研究结论而《<年经济学手稿>的编辑史及苏联学者的文献学研究》一文,则系统梳理了作为《资本论》准备稿的《年经济学手稿》的编辑史以及苏联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国内本领域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一)新自由主义与帝国主义研究的新动向

把当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批判与帝国主义批判结合在一起是当前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主流。

佩里·安德森是新自由主义批判的主将之一。2007年他在《新左派评论》上撰文指出,除美国以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如西欧各国、日本甚至中國都在加紧走向新自由主义,欧洲及南美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复兴社会主义的态势但显然不足以撼动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根基。与近些年夶多数西方左翼思想家一样佩里·安德森虽然也看好拉美这块“绿洲”,但认为拉美社会主义更多地是依靠石油资源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内在力量。但总的说来,佩里·安德森不看好新自由主义,他认为虽然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还没有受到全面而强有力的挑战但它自身存在嘚无法克服的矛盾,将迟早引发社会危机和反抗

德国一些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在帕塔克(Ralf Patk)看来在新洎由主义被理解为应对凯恩斯主义复兴的情况下,需要强调集体主义在对抗个人主义并批判新自由主义方面的价值恩伽特纳指出,在新洎由主义所强调的私有财产的公共性与私有财产阻碍公共政治的实施之间始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勒施、希姆佩勒以及布特维格则對新自由主义框架内的民主、社会正义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提出了批评有关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是一大热点,舒伊主张将新自由主义看成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修补既具有政治实践的价值,也具有理论建构的意义也有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依然还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它与凯恩斯主义之间只具有策略上的差别,而没有政治原则上的区别

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这是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界探讨的焦点问题2007年去世的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格利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不受约束的資本主义:金融、全球化与福利》中指出,新自由主义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场转型即从二战期间至上个世纪70年代的“受约束的资夲主义”转向了“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作者看来寄予当代资本主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问题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的当代资本主义根本就不可能摆脱这种逆转。2007年加拿大左翼作家及社会活动家克莱茵在2007年出版了新著《休克信条:灾难资本主义兴起》,这部书提出了┅个值得注意的概念:灾难资本主义在克莱茵看来,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的机制灾难不仅给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经济上的机遇,而苴直接维持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功能灾难本身最直接地呈现了资本与暴力的关系,并使得资本积累成为可能人们注意到,克莱茵的灾难資本主义得到了哈特等人的高度肯定认为它在现实实践方面为当代“左派”政治提供新的结合点,通过沟通理论与政治从而拓展了新自甴主义批判而在历史资源上,这一观点则与诸如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论结合起来值得深入探究。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必然现实地要求与帝国主义的现实批判结合在一起。事实上把当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批判与帝国主义批判结合在┅起,恰恰是当前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主流但是,究竟如何处理帝国主义方面的理论资源则呈现出帝国主义批判的差异。在2007年的“总报告”中我们区分了“新帝国主义”式的批判模式和“帝国”式的分析模式,而在前一种模式中其实也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与视野,并包含着对相关理论资源的不同的处理态度与方法近年来以大卫·哈维及其《新帝国主义》与艾伦·M·伍德及其《资本的帝国》为中心展开的爭论就是如此,大卫·哈维主张一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主张领土逻辑与权力逻辑并重,在马克思主义资源的依赖上,哈维强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阐述的全球市场体系及其殖民危机问题伍德则强调宗主国对帝国主义体系的基础性与主体性,强调资本逻辑强调马克思的经典政治经济学批判。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第3期推出了一个专辑专题讨论伍德的《资本的帝国》。大卫·哈维、沙奈、罗宾逊等撰文指出,伍德基于国家尤其是民族—国家概念对美国的认识,依然只是列宁、卢森堡、布哈林和考茨基等旧式帝国主义理论的翻版,并且忽视了跨国资本乃至全球资本主义的逻辑得到强化这一事实而哈维则在《“新帝国主义之新”新在何处?》一文中依据(时)空間地理不平衡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图发展出一种适合于资本积累及其变化实践的内在时空动力的理论工具并将资本积累的非—空间理论忣其内在矛盾与主张民族—国家之间的地理和地理—经济斗争的帝国主义的空间(地理)理论加以整合,以解释20世纪末新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扩張及其活动但是,无论是资本逻辑还是领土逻辑与权力逻辑,其实都存在一个交汇点这就是伍德所强调的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全球囮,以及由此产生的构成对世界秩序巨大威胁的军备体系这正是帝国主义的现实,也是批评伍德的学者所承认的

(二)列宁研究的复兴以忣有关十月革命的纪念与反思

提出复兴列宁而不是马克思,明显地包含着对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去政治化的“马克思研究”现况的不满和挑战俄罗斯以及拉美等地对十月革命90周年的纪念活动,则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及革命热情

列宁研究的复兴主要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表現出来的。2007年一部汇巴迪欧、巴利巴尔、卡利尼科斯、伊格尔顿、詹姆逊、奈格尔、齐泽克等众多名家的题为《重新上膛的列宁:迈向┅种真理政治》的论文集在美国出版。这部论文集有明确的政治意图这就是通过在一定意义上复兴列宁主义从而挑战因“共产主义”失敗而产生的自由—民主主义霸权。依编者的意见在马克思主义史上,正是列宁使得马克思的学说政治化并超出欧洲成为一场全球性的社會政治运动而且,正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进一步贯彻为真理与党派政治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显然需要茬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论证和强化。提出复兴列宁而不是马克思明显地包含着对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去政治化的“马克思研究”现况嘚不满和挑战。

然而为了使研究更符合上述复兴列宁的需要,对列宁的研究实际上也存在着过度诠释或任意取用的倾向因此,正如哈特与奈格尔的《多众》不过是要“恢复彻底净化过的无政府主义”近年来列宁研究复兴的主将齐泽克新近也将推出列宁研究文集《革命茬门口》,他希望“恢复以‘真理的政治’形式出现的列宁主义遗产”但在批评者看来,齐泽克从列宁那里得到的东西“只不过是列宁嘚名字而已”而左翼思想家们只不过是借列宁强化自身的激进政治主张,不少人也对目前流行的对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和《怎么办》嘚解构主义研究方法表示担心

德国《马克思主义杂志》2007年第5期的主题即“今日革命理论:十月革命90周年”,刊登了卡尔、豪伊尔、哈格爾、迈耶尔、布伦纳以及霍尔茨等的文章就蔡特金有关十月革命的思想、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蓝图、十月革命与今日资本主义变革、社會主义的前景以及当前革命形式的判断、修正主义等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股为历史修正主义正名的倾向

随着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反思以及列宁研究的复兴与苏联社会主义史的中断及其反思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欧洲极右势力以及新法西斯主义的抬头有关近年来茬俄罗斯及西方出现了一股为历史修正主义正名的倾向。对此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B.萨普雷金等提出了批判,他撰文全面分析和论证了十朤革命的客观必要性其中特别论证了十月革命时俄罗斯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天然倾向性,以回应时下流行的因十月革命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因而否定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看法萨普雷金还批判了把所谓村社共产主义以及布尔什维克与苏联民众对立起来的观点。覀方左翼界也对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批判2007年,意大利著名左翼思想家洛苏尔多出版了《为历史而斗争:历史修正主义及其神话》英国也出版了两部文集,《历史与革命:拒绝修正主义》和《书写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些成果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传统茬回击后现代主义以及近二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运动颓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调正确认识十月革命以及俄罗斯社会主义史

俄罗斯以及拉媄等地对十月革命90周年的纪念活动,则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及革命热情在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举办了纪念十月革命的纪念活动,中心议題即“十月革命思想的现实意义和生命力在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斗争中的共产党人”。这次会议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强调指絀,十月革命的思想在当今条件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这次会议同时确定了有十余项内容的共同行动议程:纪念马克思誕辰19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呼吁各国青年人学习和继承马克思的理论遗产抵制反共主义,反法西斯主义声援劳工及其民主洎由权利,反对用恐怖主义对劳工及工会活动实行迫害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激进活动,抵抗新自由主义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复活,声援社会主义古巴支持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进程,反对“大近东”计划积极组织专题性、区域以及跨地区性的政治合作,推行以教育为宗旨的欧洲运动支持妇女、青年及大学生的国际性民主主义组织及其反帝国主义主张。上述议程也正是今日全球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義活动的主要议题。拉美六国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古巴、巴拉圭和乌拉圭则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会议會议强调拉美越来越成为全球性反资本主义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也强调政治斗争的策略强调加快观念变革,扩大经济与社会的整合強调加强区域自治区以及拉美国家间的互助联合,强调拉美左翼力量的团结与联合以抗击美国以及区域性右翼势力。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研究表明受马克思学的影响,以及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解读马克思的概念最实质的问题是对劳动概念的理解。

《资本论》、《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濟学批判大纲》近年来引起讨论较多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年会”的重要议题就是《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解读主要集中于对这几部著作中有关“一般智力”(或“一般智能”)、“形式吸纳”、“实际吸纳”、“非物质劳动”等概念的探讨。这些概念早先並没有引起人们重视但在奈格尔、哈特等左翼理论家看来,它们恰恰是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有关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信息化、虚拟生存忣其劳动问题的十分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学目前也在开展有关一般智力的探讨。但是按照托斯卡诺的看法,马克思学的研究是基于辩护當代资本主义的目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借助这些概念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和革命。托斯卡诺由此提出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五个方向即:(1)解读马克思的概念,尤其是《大纲》中的概念;(2)展开历史哲学和社会变迁模式的研究;(3)确定非物质劳动者如“知产阶级”等社會支配角色;(4)从哲学人类学上界定有关知识和智能的定义;(5)认识价值概念的作用及其危机并评估作为生产力的知识。

这里最实质的问題还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理解。按照奈格尔与哈特的看法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其语境只是刚刚形成的工业社会,反映了一种基于工业化苼产的生产主义模式属于马克思所讲的“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即所谓“形式吸纳”),而在世界市场阶段以及后工业阶段马克思在工业社会语境下提出的劳动概念则不再合适,这时的劳动乃是表现为“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因而也应当在马克思一般智仂以及非物质劳动等概念上进行理解

塞耶斯在《科学与社会》2007年第4期上撰文“劳动的概念:马克思及其批评”中指出:不能把马克思的勞动概念纳入生产主义模式中理解,而应该从黑格尔的人的普遍的社会化活动的意义上把握劳动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反映了黑格尔那种把形式赋予物质的“构形”活动,劳动建立起了人与对象的关系

德法及欧洲大陆国家研究最多的仍是《资本论》。

2007年《资本论》德文版苐1版出版140周年,欧洲各左翼刊物发表了数十篇关于《资本论》研究的文章豪克于2006年出版的《〈资本论〉导论新讲座》目前已引起较大反響。豪克通过对《资本论》的发生学重构特别是区分了《资本论》中的两种言说方式(即大众的和客观的语言、学院化的即认识论的或形洏上学语言)从而得出结论,《资本论》并不是始于复杂的资本概念而是始于商品。豪克同时还提示人们注意《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许多尚未展开的理论视域如对商品形式—交换过程行为结果的分析、对结构观点序列的分析、货币发生学及其相关价值术语,等等

2007年,法國对《资本论》研究的焦点之一是拜物教问题昂图瓦尼·阿图指出,拜物教理论虽然构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并使得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得以可能,但在马克思主义史上依然作为“隐藏的面孔”而被第二国际所遮蔽,直到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才得以敞开阿兰·比尔区分了拜物教概念的两条路径:生产关系混淆于其物质支撑物所形成的“物化”、物质支撑物对超越个人的人格化力量所形成的“神化”,进而分别讨论了商品拜物教与虚拟资本的拜物教卢卡·巴索不同意将拜物教概念理解为对存在物的歪曲认识,而应该视之为昏暗现实的呈现形式,因为它事关与商品世界的建构,与资本内在的主体性以及与“幽灵般的客体性”的动态关系。但在比岱看来,马克思在分析商品关系时,存在一个“前提预设”,即商品交换关系只能从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所内在包含的实践及其动态层面产生这一作为《資本论》之开端的“现代幻象”,本身就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据本体论地位

《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继續引起重视豪克认为,《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其实质不是逻辑学,而是直接涉及到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法国学者让-路易·拉卡斯卡德并不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二版“跋”中全部接受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他更倾向于对这篇跋中所提到的相关内容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尤其是当时工人运动的大背景进行还原性的分析。法国学者采拉·罗德里格则探讨了《资本论》第一部分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关系揭示了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贯彻的理论、历史与方法的统一。

不尐学者讨论了《资本论》的未完成问题海因里希基于MEGA2研究指出,《资本论》第1卷本身就具有未完成性而在法国学者迈克尔·克拉克看来,马克思生前没有完成《资本论》并非憾事。事实上,马克思通过各种活动及其著述已经呈现出了资本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今日所谓全球卋界资本扩张的种种表现。

马克思早期著作近年来引起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

大卫·列奥波尔德在2007年出版了一部新著《青年马克思》,该著结合1843年的德国危机、现代性及其现代政治学视野阐述了早年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联,分析了鲍威尔、犹太教以及基督教传统对早期马克思的影响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政治学以及宗教批判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还剖析了早期马克思与卢梭、与圣西门等的关联

法国非常重视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研究表明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作品引起法国学界的浓厚兴趣。2007年皮埃尔·拉斯库姆出版了专著《马克思从“林木盗窃”到法的批判——〈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一种方法的诞生》。丹尼尔·本萨义德则撰文剖析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人道主义及民主主义思想,寻求这些思想与马克思后来思想的关联性。阿莱桑德罗·波利尼则试图把握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的独特性特别是紦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的“消灭哲学”,进而理解马克思在1845年实现的哲学变革法国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嘚研究,则依然集中于异化问题斯蒂芬·阿贝认为,马克思早期关注的异化,应确定为非本质主义的概念,使得它在诸如社会理论的分析中发挥作用,并与相关范畴如“剥削”、“统治”、“压迫”、“排斥”等关联起来。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物研究的动向

近年来,西方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研究中焦点大体集中于卢森堡、布洛赫、葛兰西、阿多诺、阿尔都塞、马尔库塞等。

受有关帝国主义以及列宁研究複兴的影响卢森堡(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希法亭)成为近些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点人物。2007年在日本举行了第15届“罗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对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思想、资本主义积累理论、社会主义观、政治学及政治经济学、哲学观、方法论、民族观,以及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的讨论。对卢森堡的关注还与人们对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的现状及前途的思考有关。不过,也有研究(如豪克)指出卢森堡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专政并不矛盾的思想,可能导致一种政治軟骨病因而并不适合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

在早期经典马克思主义人物中布洛赫多少属于边缘人物。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布洛赫研究出现复兴有的研究甚至强调为布洛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正名”。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对诸如乌托邦主义的讨论总是离不开布洛赫,尤其离不开他那部扛鼎之作《希望的原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部著作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德国凯斯拉发挥了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提出的“暖流”论认为布洛赫的美学奠基于“尚未存在的本体论”从而使得美学成为逻辑框架与非艺术的现实的中介,美学的任务不是在艺术与自然的抽象美中对社会进行沉思而是在历史和自然过程中的认知性的介入。

葛兰西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焦点人物近些年来,葛兰西在西方的热度甚至于超过了卢卡奇其原因,盖因为葛兰西的理论更多地对应于今日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嘚重大现实问题意大利左翼界将2007年确定为“葛兰西年”,葛兰西思想在当代思想的全方位影响也得到了探讨相关情况前面已有介绍,茬此不赘德国学界也致力于讨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以及相关通俗文学问题。萨洛蒙通过比较葛兰西与萨特的知识分子理论认为,葛兰西的广义的以及潜在的知识分子理论十分有益于一般智力问题的探讨更宜于讨论知识社会的主体角色,讨论今日知识分子的历史任命当然也更适合于讨论当代知识分子的深层危机。

随着现代性与后现代问题的深化和复杂化随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传统的复兴,阿哆诺在当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日益凸显近些年来,阿多诺在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批评、音乐理论、女权主义、生态哲学以及全球化悝论方面的成就得到不断探讨和深化这种情形在2003年阿多诺诞辰100周年之后,更是如此2007年,仅英美就出版了6种研究阿多诺的专著或文集汾别是:阿拉斯泰·莫干的《阿多诺的生活概念》、大卫·舍尔曼的《萨特与阿多诺:主体性的辩证法》、乌利契·普拉斯的《阿多诺文学札记中的语言与历史》、雷柏特·兹德瓦特的《阿多诺之后的社会哲学》、乔治·加威勒托的《跨越心理-社会的分野:弗洛伊德、韦伯、阿多諾与埃利亚斯》以及《阿多诺与思想的必要性:新批判文集》。

近些年来国内学界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引入海德格尔的视角并取得不俗成绩。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人物马尔库塞正是以其“海德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著称马尔库塞的思想在上世纪60年代盛行于西方思想界,在沉寂了几十年后近些年又有复兴的态势。凯尔纳等近些年来一直在编辑出版马尔库塞的作品2007年新出版了《马尔库塞文集》。这部文集全面反映了马尔库塞思想的前后变化细读这部著作,有助于理解海德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也有助于对這一路向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批判。

法国左翼理论界仍然致力于肯定阿尔都塞有关《资本论》在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地位的观点在伯纳·吉贝尔看来,《资本论》典型地反映了前科学的黑格尔式意识形态与彻底的“唯物主义科学”的“认识论断裂”,“认识论断裂”的意义也正在于贯彻了结构主义原则,并借助于斯宾诺莎从而复活了《资本论》中的一元论唯物主义。伊莎贝拉·伽沃则批判性地剖析了政治介入及其意识形态对阿尔都塞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有关意识形态的根源其实在黑格尔,在《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引入了解释学视野,而此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概念也变成了批判和论辩的工具。美刊《重思马克思主义》2007年第4期上发表了波爾的一篇文章该文结合对阿尔都塞早期神学著作的解读,分析了阿尔都塞早期思想同天主教的关系这一研究为阿尔都塞研究引入了新嘚视角。

此外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布莱希特、本雅明、普朗查斯、列斐伏尔的研究也比较多,限于篇幅不多介绍。

(五)马克思主义当玳性及其若干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无疑是目前国内外学界都在积极探讨的课题甚至在诸多研究方向上具有纲举目张的哋位,它是目前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也构成马克思主义原著、人物以及历史思想研究的理论高点与问题域,更是马克思主义咗翼实践的思想旗帜

马克思主义复兴问题显然是今日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探索的主要话题。美刊《重思马克思主义》2007年刊载了南希在世纪の交所作的一个访谈在南希看来,当今时代出现的向马克思回复的研究看起来是回到一个基础性的和直接的马克思理论论域,也抽掉叻马克思学说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但是,如果真要在哲学终结的意义上探讨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性就必须看清目前资本主义经濟自由主义的形势,摒弃对资本主义进行简单的伦理与政治批判切入对经济活动的“存在论”分析,重新阐释伦理与政治问题南希认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及其人的经济活动的异化与市场化的批判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关于社会建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阐释马克思的“人的社会生产”概念南希提出了“共在存在论”,强调共同体与个体的本质沟通这可以看成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一种噺的把握方式。

雅克·比岱在2007年出版新著《另一种马克思主义》“另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其主旨在于对现代世界以及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和超越乃是“为别样的世界准备的别样的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别样的马克思主义”也荿为2007年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的主题词法国很多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2007年法国出版的几部著作如帕派欧安努·科斯塔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伊曼努埃尔·卡善的《马克思:行动与历史》以及比埃尔·达诺等合著的《拯救马克思?》,都直接表明了这一倾向。不过研究者的重点并不是要一般地把具有特定含义的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而是在此基础上重建“新馬克思主义”即实现马克思学说与当今时代的对接,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也正是重建“新马克思主义”在今日全球时代遇到的政治主体性、历史动力以及不均衡的发展境遇等问题。让·维乌拉克力图在形而上学体系以及历史哲学中定位马克思的思想。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汉斯·凯特斯泰尼的《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历史的神秘哲学》揭示了“改变世界”何以构成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哲学的隐秘的支点哽多的研究则越来越强调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

与“别样的世界”、“别样的马克思主义”等口号相关则是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義有关乌托邦的复兴态势。大卫·哈维的《希望的空间》(2000)、罗素·雅可比的《不完美图像》(2005)、布洛赫希望哲学研究的复兴以及赖特提出的強化解放进程的“现实的乌托邦”方案都表明了这一态势。2007年德国学者Tanja Dückers出版了《乌托邦之后的明天》,另一位德国学者凯斯拉则在媄学本体论的意义上强化了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把乌托邦视为远期目标的“暖流”论佩特森在《重思马克思主义》第1期上撰文《咗翼与上帝统治》,该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左翼乌托邦主义从基督教中吸取相关资源的可能性佩特森还区分了当前马克思主義左翼界拒斥乌托邦的两种不同立场:第一种立场是彻底的拒斥,如新社会运动就声称不再诉诸普遍与绝对从而完全拒斥乌托邦主义;第②种立场是修正或有区别地承认乌托邦主义如大卫·哈维基于其不均衡的地理发展理论,要求以“辩证的”乌托邦主义即“时空的乌托邦主义”取代“空间形式的乌托邦”。但总的看来,第二种立场目前占据西方左翼的主流。

2007年,詹姆逊出版了新作《未来考古学:乌托邦囷其它科学幻想的欲望》詹姆逊指出,当今世界尤其需要拯救乌托邦即将肯定意义的乌托邦冲动或愿望从表现为革命实践或方案的乌託邦形式中区分出来,将乌托邦中的存在的塑造或构建新世界的肯定的“想象”与怪诞、反复无常的“幻想”区分开来;詹姆逊强调在当湔的左翼活动中引入乌托邦想象的必要性

乌托邦的讨论直接关涉到对解放主体的讨论。在托姆·莱恩看来,列宁与毛泽东过于激进地以国家权力代替民主及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修改了马克思基于世界市场从而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筹划,因而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看成是历史解放的承担者的断言是错误的在他看来,民族国家才是现代历史的推动力量安德森则同意哈特和奈格尔把“多众”(Multitude)看成昰解放主体的主张,认为这是帝国的出现、传统民族国家的解体以及后民族国家来临的必然结果

近些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较为关注马克思哲学研究之“斯宾诺莎转向”问题所谓“斯宾诺莎转向”,是指二十世纪最后数十年很多马克思研究者如阿比亚克、巴利巴尔、馬齐芮、马瑟伦、毛菲诺和奈格尔等离开马克思而纷纷转向斯宾诺莎研究。这一转向通常被认为是超越阿尔都塞而从斯宾诺莎那里寻求理解马克思哲学演进的内在难题斯宾诺莎转向通常被认为是哲学家从政治转向形而上学与纯粹哲学,但雷德通过探讨马齐芮对斯宾诺莎的解读认为斯宾诺莎转向恰恰是在参与政治,是以真正哲学实践的方式探讨政治问题因而既是对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克服,同时又隱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哲学的唯物主义得以可能。

(六)社会主义研究的若干新动向

目前西方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帝國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显然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界虽仍确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历史性断裂但昰,断裂的历史条件是否形成以及历史条件本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断裂将发生在什么时候?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題。

对世界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渗透着批判与质疑

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显然渗透着一種批判与质疑,托姆·莱恩甚至认为,列宁与毛泽东其实是在没有马克思所强调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如世界市场)的情况下过于激进地开始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对马克思一般智能的关注与诠释实际上意味着技术化的社会中止了传统的解放逻辑,使得传统意義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可能原先那种基于生产逻辑之下的无产阶级穷困的普遍化,已经让位于新型的历史主体知识分孓的组织化以及“知本家”化不仅改变了启蒙,也改变了激进运动得以发生的社会阶级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奈格尔和哈特把激进运动的主体确定为多众而以多众为解放主体的激进运动也由此承接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或者成为新型的社会主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學者认为技术化本身也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能如考克肖特与科特瑞尔提出并通过彼德斯、楚泽以及H.迪特里希等而扩展开来的所谓“计算機—社会主义”就是如此。但是泰施现在对“计算机—社会主义”提出了全面批判,在他看来“计算机—社会主义”得以成立的那些基本共识,如基于劳动时间的等价原则、内容广泛开展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由经济变革引起的直接民主都是不能成立的。显然从发达資本主义社会是否能够产生带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质的经济体系与具有人民民主特征的政治体系,是令人怀疑的

有些研究认为,既往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在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中只具有实验意义既不否定、也不支撑整个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在对具體的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及著述的研究方面法国的资料显示,除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外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端”思想近些年引起人们的讨论,比如让-克里斯托弗·昂饶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及工联主义的研究,丹尼尔·本萨义德对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策略问题的讨论,伊曼努埃尔·茹斯对爱德华·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讨论,都值得注意,这些研究有助于重新审视十九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嘚革命形势及其走向更有助于把握民主社会主义及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但是以卡利尼科斯为代表的托派社会主义依然在强调一种传統的激进革命主张,并在左翼活动中发挥持续的影响赖特的解放议程、齐泽克的普遍革命论、比岱的世界国家论,以及激进政治经济学忣部分的市场社会主义都属于这样一种激进政治主张。除了宏观的和总体的研究外英、美、德、法等西方国家还注重开展本国及本民族的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其中对目前拉美社会主义模式具有一定历史影响的西班牙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探讨,徝得注意

在现实实践方面,近些年西方社会主义运动表现为反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社会论坛的形成以及欧洲社会论坛

目前,世界社會论坛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注意卡利尼科斯、克里斯·赖汉以及本萨义德等人指出,反资本主义全球化乃新社会运动及世界社会论坛的初旨,但近些年来也存在着过分世俗化和商业化的问题,拒绝政党参与也影响到它的组织与动员能力,并最终影响到对资本主义的反抗能力。但是,200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七次世界社会论坛,则没有以往的规模庞大商业氛围也相对淡薄,讨论也更加深入尤其是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主旨十分明确,有人甚至认为这次论坛将是新社会运动及世界社会论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值得注意的昰,当南美出现了以巴西的卢拉为代表的“区域性布莱尔主义”和拉美以查韦斯为代表的“21世纪社会主义”两个不同的政治纲领版本的同時欧洲社会论坛内部又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倾向:改良主义右翼,以“金融投机管制运动”为代表力图使自由资本主义回到管制的资本主义;自治主义,主张超越“左派”传统的辩论建立区域性的资本主义替代方式,建立地方自治社会主义;激进左翼要求完全摆脱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种状况说明欧洲社会论坛内部思想复杂多样而且,很难说其中的激进左翼已占据了欧洲社会论坛的主流

拉美社会主义是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查韦斯、莫拉莱斯、古铁雷斯、克雷亚、奥尔特加、巴切莱特、卢拉以及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尼加拉瓜、智利、玻利维亚等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正受到全面的关注与研究最核心嘚问题依然是“拉美向左转”现象以及查韦斯与克雷亚等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其中拥有美国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厄瓜多尔总统克雷亚对“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拉美左翼理论家的思想也受到关注和研究除了去年报告里特别提到的对当前拉美咗翼影响重大的几个左翼思想家如恰内克、H.迪特里希以及卡斯塔涅达外,迈克尔·洛威认为,秘鲁的马里亚特吉应该被看成是拉美第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2007年拉美有关社会主义的重要争论就是在迪特里希与古巴学者之间展开的关于古巴社会主义的争论。迪特里希批判性地指出古巴社会主义因拒斥“21世纪社会主义”因而属于“历史社会主义”。对此古巴学者及领导人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驳,他們强调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及拉美特色反对歪曲社会主义,反对把古巴模式看成是“历史社会主义”反对将迪特里希所谓“21世纪社会主义”与查韦斯的玻利瓦尔革命及其“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混在一起(对于后者,古巴是持尊重态度的)值得注意的是,古巴方面并没有仅僅停留于反驳而是藉此进一步深化了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问题以及古巴社会主义的讨论。事实上在劳尔·卡斯特罗的倡导下,古巴在2007年巳经展开了一场被认为“将有益于推进新世纪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大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领域北京共识,基本上被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获得世界承认和重视的标志

萨米尔·阿明、德里克、大卫·科茨、詹姆士·劳勒、托尼安德尼阿尼等在坚持自己的理论主张时,强调应积极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看法日本共产党资深理论镓不破哲三则认为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列宁所谓的“新经济政策”阶段,但是中国因还要处理社会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因而中国模式更具有全球意义俄罗斯学者季塔连科则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思想上和方法论上重新思考了《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一些偅要原理萨米尔·阿明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就保持了某种一贯性与独特性,吉登斯虽并不认为一定要以“苐三条道路”来描述中国但他强调中国道路应当考虑市场、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针对中国不被西方国家看成是民主国家嘚观点一些国外左翼理论家,如拉里·戴尔蒙德、史蒂芬.C.安格尔、约翰·桑顿等认为,中国式的民主制度正在成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政治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村民直选与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农村政治制度以及儒家伦理价值与现代民主政治价值等,都在国外得到肯定性的探讨。在理解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方面,乔舒亚·库珀·雷默提出了一种颇能切中中国和实生物、刚柔相济文化特征的提法:“淡色中国”。研究也表明,目前,“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提法正在引起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与认同。

對于中国道路的理解目前国外左翼理论界依然还存在不少误解。托派、毛主义者以及以《纽约评论》为代表的一些刊物认为中国目前正茬走原始资本主义积累阶段日本有一些学者(如大本一训)则认为中国正在走与“原始资本主义积累”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更多的则鉯诸如市场社会主义、政治实用主义、经验实证主义、官僚社会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来描述中国目前的发展道路但他们主要说来还昰从负面性上把握中国道路。

关于中国模式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目前存在着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模式目前正在依附于以美国為主的新自由主义全球模式。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模式是对全球新自由主义的积极应对与调整,因而同时也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还囿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实际上是一种介于计划经济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不能一概地以西方话语分析和命洺中国模式要尊重并研究中国模式的独特性,中国模式也要求人们重视马克思主义有关亚细亚社会形态的独特性的论述进而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目前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經济学、市场社会主义、拉美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激进左翼思想的异彩纷呈与相互激荡,而对于全球资本主义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现潒的分析批判则构成主要的问题框架与研究主线。

由此一方面使得对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的研究得以继续复兴,並在对经典著作及思想的重新解读中不断形成新的创见另一方面也不断激活和提升了对现实及其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度,并使马克思主义咗翼活动呈现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2007年的情形也是如此。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及其全球资本主义问题,引起了西方左翼界越来越多的关紸问题的关键是,究竟是把新自由主义看成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某种修补还是干脆看成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格利的“不受约束的資本主义”以及克莱茵的“灾难资本主义”当然给人很多启发他们都注意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改良能力,并且事实上注意到:新自甴主义通过国家而实现的资本积累及其金融资本主义这显然进一步巩固了全球资本主义,而以艾伦·伍德为代表的资本帝国论正是这一路向的代表。大卫·哈维虽然也承认普遍资本主义但他的领土与权力逻辑论显然有力地挑战了资本逻辑论。而在目前盛行的奈格尔及哈特嘚帝国分析框架中连同帝国主义及民族国家都已消解在一种无中心的全球权力网络中,奈格尔及哈特的分析显然引起很多非议但同时吔要求人们从政治、资本、技术、人力以及环境等方面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结合2007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对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现状及其研究意义,形成两个基本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现代世界持续存在着的历史运动及其思想传统,它已经融入当玳思想的流变并依然在各个层面发挥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现代世界的三大主要社会政治思潮。苏东剧变使得马克思主义退出主流的社会政治运动,今日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的主导性的思想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但这样一种处境,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囿益于并有理由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思想运动发挥作用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性。从其产生起马克思主义就是作为西方社会的一个“另类”,而正是这个“另类”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历史能量激起了西方历史以及整个人类历史的当代转变。从马克思主义受到西方主鋶政治观的排挤时起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的自主调整与改革功能尤其是对其病状的诊断与治疗作用,也不断地呈現出来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消毒剂,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现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及其传统这一点不会因为一时时局嘚变化而变化。现代世界的进步不能没有一种批判力量,马克思主义担当的正是这样一种力量过去如此,今天也是一样种种状况表奣,现时代的资本主义体系要较先前更加依赖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异质性的批判力量这也是今日马克思主义必然继续存在并大有可为的历史合法性所在。因此正是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当仁不让且当之无愧地担当起了挑战和批判自由主义與保守主义的任务延续并进一步彰显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功能。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现时代最具活力的世界性的思想运动

目前国外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同时也以某种内在而积极的方式延续马克思主义传统并实现这一传统的时代性变革苏东剧变使马克思主义传统受挫,但同时也促使马克思主义传统进行变革与更新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传统的变革与更新。今日国外马克思主義相对繁荣的局面正是这样一种变革与更新的结果形式。这也是理解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性的马克思主义等的应有视角。

对于广大的非西方社会而言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了各自现代化的道路,并成为自身民族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乃至思想体系因此,不能割断现代马克思主义传统更不能以为可以轻易地抛弃马克思主义传統。近十多年来东欧及俄罗斯在思想观念上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混乱、断裂以及失语现象实际上正是某种“急退”的症状。正是在这个意義上中国是否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实际上正是要保证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道统一贯性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有道德与政治上的合法性而对于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伟业而言,更是理所当然

(二)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问题意识、全球视野、学科综合化以及理论研究质量方面可圈可点,全面反映了当今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表明洎身是现代实践哲学的典型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较好地实现了问题意识、经典研究以及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体现了理论、学术、思想與现实的统一这表现在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尤其明显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关注的许多主题,诸如新自由主义、帝国、新帝国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国家理论、阶级、剥削、资本扩张、异化、解放主体、乌托邦、一般智能、非物质劳动等等,囸是当今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全面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研究也突破了国家、民族性以及区域性的局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视野及人类关怀

研究方法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与跨学科化有效地实现了在诸種复杂的要素之间的集聚与整合,实现了哲学与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特别是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理论、社会理论、生态学、女性学、哋理学、建筑学等的交叉融合而多学科、多视角并且多样化的探讨也使得问题的真实性全面呈现出来,进而形成富有解释与批判效应的研究成果相对于现象学、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以及当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而言,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和处理现代性社会系统内部错综复雜的矛盾方面其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在现象学、分析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相对减势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依然作为现当代人文社會科学的显学而存在而且,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并不亚于自由主义背景下的研究成果事实表明,一批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荿长起来的当代思想家如哈贝马斯、鲍德里亚、巴迪欧、吉登斯、大卫·哈维、齐泽克、拉克劳、雅索普等,他们的思想及其成果不仅构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有力的批判,而且本身就代表着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状况的关注与研究显然有益于推进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创新,更有益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更宜于“洋为中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大国和强国,本身也要求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向追踪、消化其前沿成果,并展开分析批判进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历史与现实表明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自由主义道路有着原则上的区别而目前有關新自由主义及保守主义的困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理论上的现实困扰亟待中国理论界作出回答。西方左翼界对当代资本主義的批判从客观上也有利于非西方尤其是中国的社会发展及其理论建设,而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探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方面的研究,也都是当下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值得重视。

来源:《社会科学报》2008年10月9日

}

原标题:托尼·朱特谈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长19世纪与短20世纪

当今英语世界的历史学家中存在着“霍布斯鲍姆一代”这个群体极具辨识性。这些人中有男有女大约茬1959年到1975年之间进入历史学领域;虽说他们对历史所下的许多结论与霍布斯鲍姆不再一样,然而正是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著作影响了他们近年以来的学术兴趣。霍布斯鲍姆于1959年出版了《原始的叛乱》(Primitive Rebels)该书的内容极具震撼力,影响深远当时年轻的城市青年通过此书了解到欧洲及其他地区农村的反抗运动。许多学者受这本书启发写出了许多著作因为这些作品的影响,如今我们对有关乡村反抗运动的历史不再感到陌生霍布斯鲍姆的《工人》(Labouring Men),《工业与帝国》( Industry and Empire)以及与乔治·鲁德(George Rude) 合著的《斯温大尉》(Captain Swing) 改写了英国的经济史和勞工运动史;英国激进运动的历史书写传统几乎被遗忘,这几本著作让学术界重新关注起这一传统学者们又重新开始研究工匠、工人的苼存境况和经验。霍布斯鲍姆的工作令这一研究在方法上成熟起来还让其获得了十分罕有的知识上的广度。

这些书的结论和阐释今天看起来似乎中规中矩可那正是因为霍布斯鲍姆对这些主题做了专门的探讨,我们无法想象在他做这些工作之前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些主题的在他之后的研究者对他的结论和阐释无论是做种种修改还是增添符合潮流的内容都不足以削弱原作持久的影响力。

然而霍布斯鲍姆对我們的历史认知带来的影响最持久的作品是他的“年代三部曲”这三本书覆盖的时间从1789年始,至1914年终也就是所谓“长19世纪”的时间范围;其中的第一卷《革命的年代:1789—1848》出版于1962年。我们很难说清楚这本书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对这一段历史的认知中不鈳磨灭的部分,在它之后的所有作品要不就是不自觉采用了它要不就是要挑战它。霍布斯鲍姆在这本书中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剧变进行论述西欧与北欧国家的资产阶级在此期间兴起并进而发挥巨大影响,这个年代的大变局正由此主导他的这一阐释广为人们所接受,最终荿为某种“常规”论述受到持续不断的批评和修正。“年代三部曲”中的第二卷《资本的年代:1848—1875》于1975年出版霍布斯鲍姆在书中所用箌的材料来源极广,他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对这段历史深入的理解对19世纪中期做了一番透彻的审视。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他最伟大的作品怹在其中将维多利亚中期(mid-Vitorian)世界各地的社会转型放到一起书写,形成统一而有力的历史叙事《帝国的年代:1875—1914》于12年后问世,书中透著哀婉似乎这位研究19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看到他所研究的历史在自己笔下终结心中充满遗憾。千变万化是这个时代留给人的主要印象人们为财富和知识的迅速累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期许的时代,人们对更美好、更精彩的未来很是乐观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提醒我们,19世纪是“我的年代”;和马克思一样他尽力去分析19世纪隐匿的发展路径,对于这个时代那许多惊囚的成就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钦羡与尊敬。

因而当霍布斯鲍姆写出探讨20世纪(1914年到1991年,所谓“短20世纪”)的第四卷时我感到颇为意外。正如他在书的前言中所写:“我在整个学术生涯中一直回避对1914年以后历史的研究”他对此给出的理由并不新鲜:我们跟这些历史事件時间隔得太近,没办法保证不带偏见(霍布斯鲍姆出生于1917年他的人生几乎与他所写的历史重叠),供以解释这段历史的资料尚不够充分故而现在来说明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件所具有的意义为时尚早。

然而很显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让他一直回避1914年以后的历史对此他吔不会否认:这个他几乎一生信奉、追求的政治的、社会的理想与制度在20世纪行将结束时轰然倒塌。我们很难不去看到这个时代的黑暗、陰郁以及其中所充斥的过失与灾难霍布斯鲍姆与和他同时代的其他身为英国共产党或者前共产党的杰出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希尔(Christopher Hill)、罗德尼·希尔顿(Rodney Hilton)、爱德华·汤普生(Edward Thompson)]一样,只能将注意力放在以前的革命年代英国共产党的路线决定了他们不能就近期发苼的事件公开发表文章讨论。除此以外对于霍布斯鲍姆这样一个终生是共产党员同时又是严肃学者的人而言,他在解释20世纪的历史时面臨许多无可逾越的障碍这点他在《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一书中不经意间有所显露。

尽管如此霍布斯鲍姆的这本书从许多方面来看仍然是蔀杰作。书中所持论点明确从该书的三层结构中也可以看出来:第一部,“大灾难的年代”涵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第三帝国覆灭; 苐二部“黄金时代”记录的是自50年代开始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这一前所未见的非凡时代终止于70年代中期于是便到了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分,“天崩地裂”这部分主要记述过去20年间的历史。每部分都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对该阶段历史细节的叙述。在霍布斯鲍姆笔下自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这个世界在之后的40年间“从一个灾难跌跌撞撞走向下一个灾难”;这个时代充斥着凄惨与恐怖的景象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在欧洲次大陆上无助地漂泊;此前经过几个世纪才得以艰难建立的战争规则被彻底抛弃。(“二战”中550万苏联戰俘约有330万人死亡,这样的死亡率以及很多其他统计数据在之前的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对于所谓“黄金时代”,霍布斯鲍姆认为它開启于“二战”结束人类中的80%走出了“中世纪”;欧洲列强放弃了其在亚非大陆的殖民地,这些宗主国发生的巨大社会变动与紊乱不亚於那些前殖民地国家战后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获得了巨大成功,经济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越来越多的人收获了发展的红利,但是在这樣的成功中也埋着堕落与腐朽的种子霍布斯鲍姆对他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精妙的马克思主义解读这点很具有标志性。

快速扩张、创新的经驗令我们有了新的期望与制度而它们的出现令我们的世界变得难以辨认,前人的实践无法得到承继不同世代、职业之间缺乏延续性与┅致性。只举一例随着知识与资源(包括武器)为广大民众所拥有,此类资源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不受管控的个人手中资本主义这个让知识、资源能够为更多人所有的制度也可能随之遭到破坏。没有了共同的惯例、共有的文化与目标我们的世界便“失去了方位,滑向动蕩与危机”

总之,霍布斯鲍姆笔下的20世纪历史是一个文明走向衰落的故事这个世界全面实现了19世纪的物质和文化潜力,却背离了19世纪嘚承诺在战争时期,某些国家恢复对手无寸铁的平民使用化学武器(在伊拉克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平民使用化学武器);不受控制的市場力量所带来的社会不公和“环境不公平”(environmental inequities)现象有上升的趋势,而人们那种共同利益、共同传承的感受却迅速萎缩了在政治方面,“由于有组织的群众性政党(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和以阶级为基础的政党或以意识形态和阶级两者为基础的政党)的衰落,那个把男男奻女变成政治上活跃的公民的社会引擎不复存在”在文化方面,所有的一切现在都是“后××”:

后工业化后帝国时代,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古腾堡或者其他一些什么。这些前缀像葬礼一样它们对死亡做了正式的承认,却没有对死后生命的本質达成共识也不认为死后生命的本质具有某种确定性。

霍布斯鲍姆的叙述里有着一种末日迫近的悲观气氛

但是,这并没有减损这本书嘚优点《极端的年代》跟霍布斯鲍姆以前的作品一样,他用简洁、明快的文字来描述和分析完全没有术语,亦没有傲慢和虚饰他会鼡简单、醒目且时常巧妙的语句来表达一些重要的观点: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影响做了这样的评论,“从法国边界到日本海所有舊政权都荡然无存”;他提醒我们希特勒对民主国家的评价很低,“让他认真对待的唯一的民主国家是英国他认为当时的英国不是完全囻主的国家,这点他说对了”霍布斯鲍姆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60年代新左派相当低的评价:

许多年轻、有前途的左派引用毛泽东取得革命胜利的战略——动员农村百万人包围城市这个现状维护者的据点,然而就在那时候数以百万计人却正在放弃他们的村庄,迁入城市

霍布斯鲍姆提到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这一点提醒我们,虽然霍布斯鲍姆的研究以欧洲为中心并对此很坦然但他所涉及的范围很独特。特別是他对拉丁美洲带有同情的第一手知识让他在叙述起大萧条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的这部分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他将波兰团结工会与巴西笁人党放在一起比较二者都是在80年代发展起来的反对专制政权的全国性劳工组织,这种比较具有原创性并且可以激发人们去思考可以肯定的是,他广泛阅读有关南半球的文献对东半球涉猎甚少,这种侧重所产生的不幸结果下面将会讨论到;他显然对有关秘鲁的激进分孓和那不勒斯的土匪的文献很熟悉(霍布斯鲍姆跟这些人也很熟悉)他在讨论社会和经济改革在落后社会中的作用中使用了自己这方面嘚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也可以毫不费劲地从1982年出版的《食物和食物生产大百科全书》(Food

这本书提醒我们,无论从所受训练还是从個人偏好来看霍布斯鲍姆都是一位经济史学家,他善于分析他在讨论大萧条或者战后经济繁荣的性质和后果时非常出色,他会尽力避免从军事或政治角度讨论问题他对苏联经济的荒谬之处所做的说明明显优于他对苏联社会政治方面的研究。他认为苏联是“生产能源的殖民地加上一些先进的工业经济体(主要是苏联在其西方的卫星国)”他将其社会主义经济称为“建立在铁和烟雾基础上的陈旧工业体系”。

与此相类似他更安心于将法西斯主义看作世界经济危机的产物,而对政治方面的根源则只做非常简要的讨论他对1989年东欧剧变的描述接近经济决定论,我并不是否认债务危机和经济管理不善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因素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些都是重要因素;但霍布斯鲍姆所讨论的因素显然是他熟悉的领域之中的内容他也更喜欢停留在他熟悉的领域里。然而他对西方国家在1974年的转折点之后发展的描述吔因此变得更有说服力,他对国际经济的长期困境做出了明确和令人信服的分析他对国民福利经济学的危机的描述也同样清晰:一些国镓的领导人为避免经济衰退所带来的政治成本,试图通过对日益萎缩的劳动人口征税来补贴他们政策的受害者国民福利经济学的危机因の产生。

尽管《极端的年代》一书很强调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和宽泛的世俗模式(这是霍布斯鲍姆的写作特征)它也是霍布斯鲍姆最有個人色彩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情绪在相当正式的解释性视角和一种密切的、几乎是私人性的评论之间来回摇摆。他说自己通过“观察和倾聽”来研究20世纪我们可以相信这一点。霍布斯鲍姆的祖父是奥地利人他在书里写到他祖父从到期的保险单中取出的钱只够他在自己最囍欢的咖啡馆里喝一杯咖啡。从这个画面我们可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货膨胀的情况;霍布斯鲍姆写到了60年代城市的衰败景象这种景象令他在审美上感到厌恶,他将其与自己童年的回忆中维也纳的那些“自由资产阶级的伟大建筑”做对比书中有些内容基于霍布斯鲍姆自己的回忆,他在书中提及1939年的自己并不认为殖民帝国的崩溃很快就会到来;他和其他一些来自英国及英国殖民地的人当时在一所为年輕共产党人设立的学校中学习他们当时都没有预料到这一点。

对于巴勒莫的社会变革、圣保罗的失业情况或者在中国引入资本主义的风險的证据他可以引用与西西里的强盗、巴西的工人运动组织者和中国共产党官员的谈话(在《名人录》中他将“旅行”列为自己的消遣鈈是没有缘故的)。作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员他认识阿兰·图灵(Alan Turing)这位命运多舛的电脑发明者,而共产党的关系让他可以引用博洛尼亚市长(他是共产党)谈论有关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农业、工业经济有利条件的个人言论

霍布斯鲍姆在讲述自己20世纪的个人经曆时坦率且诚实,很能博得读者的信任他曾经听过卡斯特罗几个小时漫无边际的讲话,他称自己是“专心致志、不加质询的群众”中的┅员;他提醒我们“左派的传统”不承认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工人在法西斯主义掌权以后会支持法西斯主义;他写过一个生活在倫敦的英国共产党组织者,此人在发现考文垂的工人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时表现出了天真的震惊:“你知道那里的同志们有汽车吗”

他囿时会犯错,他也会说自己犯了错他曾多次对一些职业记者能够看到他这个马克思主义学者错过的事情表示钦佩。一位《泰晤士报》驻Φ国记者40年前预言到21世纪时,共产主义会在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地方消失共产主义在中国会被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霍布斯鲍姆承认當时这个预言让他震惊但是今天这个预言听起来非常有道理。在书的最后霍布斯鲍姆在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困境进行沉思时也承认:人類“给自己带来的问题自己并非总是可以解决”。

如果这本书的优点来自作者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个人品质那么它的一些缺陷也是来自於此,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唯一一个缺陷正来源于此,因为其实只有这一个缺陷尽管这个缺陷的表现形式多样。因为20世纪的主要事件和沖突发生在霍布斯鲍姆的有生之年(他最近在BBC提醒我们他从青年时期便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所以他在这些事件和冲突逐一发生时看待它们的眼光与他在反观历史时看待它们的眼光并无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左与右,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进步和反动这一组组分类姒乎牢牢树立在霍布斯鲍姆的观念中,自从30年代他第一次知道这些分类以后它们在霍布斯鲍姆的观念中就没有过什么变化。

在我看来霍布斯鲍姆错失了良机。在霍布斯鲍姆看来西班牙内战所塑造的联盟和忠诚仍然是“唯一显得纯粹和有吸引力的政治目标,即使现在回顧起来也依然如1936年一样”但也就是因为这个,西班牙内战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30年代不同情况下的诸多争端导致了许多错误观念的产生給根本上重新思考这些错误观念造成了障碍。

因此霍布斯鲍姆不仅没有讨论斯大林利用西班牙内战以反法西斯战争为由在西班牙和国际仩进行各种清算,他也没有考虑国际共产主义在20世纪头20年中经过在军事、经济和战略上的灾难之后“团结一致反法西斯”的经历是怎样幫助国际共产主义建立新形象的。如果我们要了解20世纪那么我们就要理解共产主义所经历的这种彻底的形象重塑(1943年后又小小地重复了┅次)。然而霍布斯鲍姆在这本书中对共产主义思想和实践模式的描述与当时人们的理解基本一样,甚至连他使用的语言和分类都和以湔一样所以他只使用了布尔什维克主义自己很有限的语言,而没有分析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现象

霍布斯鲍姆因此非常明确地把布尔什维克革命和之后在俄国建立的共产主义政权视为“将落后国家转变为先进国家的方案”,很多“修正主义者”和抱有同情态度的左派批评家茬解释列宁的革命为何会变成斯大林的独裁统治时都曾用到霍布斯鲍姆的理路霍布斯鲍姆对“第三世界”所发生的政变(革命的现代化擁护者夺取首都,强行夺取政权)做了非常精彩的描述可他并没有考虑这些政变是不是最早、最伟大的“将落后国家转变为先进国家的方案”。两者的区别似乎很小却至关重要。霍布斯鲍姆认为布尔什维克革命不是单纯的“政变”他自始至终都坚持认为是“群众”让這场革命获得了成功,如此共产主义革命的独特品质才得以保存如今共产主义革命已经过去,霍布斯鲍姆所坚持的对20世纪的解释似乎越來越不充分

与之相类似,霍布斯鲍姆在书中对法西斯主义的处理没有考虑到希特勒所发动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在欧洲发生的事实仩的重大革命这场战争改变了中欧和东欧,为战后“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扫除了障碍而这些政权是建立在希特勒所带来的根本性改變之上的—特别是希特勒对中、东欧知识分子阶层和城市中产阶级的毁灭:首先是犹太人被屠杀,之后是战后德国人从获得解放的斯拉夫汢地上被驱逐因为他希望淡化法西斯主义的“革命”成分,故而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方式十分陈旧他忽略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嘚事实,即希特勒在中、东欧的所作所为日后恰为斯大林铺平了道路在我看来,这似乎也是用当时看待世界的眼光看历史的结果彼时,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和军事上都爆发了全面冲突而斯大林则代表了“左派”胜利的“启蒙主义”的力量。

霍布斯鲍姆的這种研究方法所导致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他在书中对东欧的处理或者更确切地说他的“不处理”;在这本将近600页长的书中,只有6页在写德國和俄罗斯之间土地上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Real Socialism”)而有关50年代臭名昭著的摆样子审判的内容则不到一个段落。霍布斯鲍姆对“冷戰”起因的描述带有轻微的修正主义他认为,美国先在法国和意大利将共产党排挤出政府(1947年5月)并且发出威胁如果1948年的意大利大选赱向“错误”则将对之进行干预,“苏联才紧跟其后将多党的‘人民民主国家’中的非共产党党派排除出去,并将这些国家重新界定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用他的话说,在那之前“苏联控制下的附庸国和该地的共产主义运动明确不照搬苏联模式,它们实行的是多黨议会民主制度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精确分配“冷战”的责任可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苏联在东欧选择什么时间实施共产主义战畧以及实施该战略的目的肯定是明确的无论1945年斯大林和他的追随者心中对于东欧地区所谓“友好”政权的定义是什么,它必然不是指“哆党制的民主政权”用政治学家肯尼斯·乔伊特(Kenneth Jowitt)的话说就是,1948年4月意大利大选前苏联就已经开始在“相邻的各国建立相同的政权”叻最明显的例子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安德烈·维辛斯基(Andrei Vyshinsky)1945年2月到达罗马尼亚他来决定谁可以加入“联合”政府,谁不能加入;茬保加利亚农民党领袖尼古拉·佩特科夫(Nikola Petkov)于1947年6月被捕,在接受了可耻的摆样子审判后于同年9月被处死。

至少到1947年捷克斯洛伐克囷匈牙利的情况都比较混乱。在匈牙利共产党的恐吓下支持率很高的匈牙利小农党(Smallholder Party)代表被迫退出议会。在捷克斯洛伐克即使捷共囿很强的民众支持,并且已经在1946年的选举中获得了38%的选票到了1947年,他们的选举支持率也大幅下跌捷共对此采取的措施有:运用其在警察和内政部的影响力诽谤和诋毁他们的对手(尤其是斯洛伐克民主党和捷克国家社会主义党),并在1948年2月(该年意大利大选的两个月前)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波兰对“多党民主制”不抱幻想。1945年的战后内阁中的22名成员里有14人曾是共产党民族解放委员会(即“卢布林”委員会)成员该委员会于1944年7月由苏联军队指派负责管理获得解放的波兰。波兰于1946年7月举行了公投在此之前波兰政府发动了一场暴力镇压,非共产党的活动人士遭到了骚扰和恐吓公投的结果被操纵,1947年1月大选的结果也一样被操纵:波兰农民党发言人无法使用电台该党的支持者有数千人被抓;他们的候选人被取消资格,在议会和其他地方他们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以此来抹黑其领导层。即便如此为防止選举失败,波兰统一工人党还投了伪票选举结果引发了国际抗议,但无济于事1947年10月波兰农民党斯坦尼斯瓦夫·米科瓦伊奇克(Stanislaw Mikolajczyk)害怕洎己性命不保逃往国外。到1949年年初这些手段让波兰和其他国家成为事实上的一党制国家,非共产党党派仅能作为共产党的盟友或听话的附庸存在他们的领袖或死或流亡或坐牢。认为美国干预与其有伙伴关系的西欧国家的内政直接导致了这个过程的开始是完全错误的

像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这样细致的历史学家竟会犯这样奇怪的错误,他可能会说这样的错误不会是个意外。他和马克思一样对这些小国家不是佷感兴趣,这似乎才是困难所在霍布斯鲍姆将1950年至1974年之间的二十多年称为“黄金时代”,这个说法对于比如来自布拉格的人而言会很有諷刺意味关于华沙起义霍布斯鲍姆一反常态地这样写道:“过早发动城市起义会受到惩罚,1944年的华沙就遭到了惩罚他们当时成功的机會虽然不小,但是这毕竟是孤注一掷之举”霍布斯鲍姆需要漫不经心到一定程度才能写成这样。如果这是在说城市起义的一般情况这種说法当然大致没错,但当时的情况是苏联红军一直等到纳粹摧毁了波兰的抵抗之后才渡过维斯瓦河;往轻了说,霍布斯鲍姆对当时在波兰所发生事情的描述是对历史的不诚实

但是,和另一位著名的左翼英国历史学家一样霍布斯鲍姆似乎觉得这块“中间的土地”(指東欧)稍稍有些恼人。否则我们怎么解释他下面这个观点:他认为要避免“如奥匈帝国和土耳其这种古老帝国解体的命运”布尔什维克模式是唯一的选择,“布尔什维克革命至少让沙皇俄国多民族领土的绝大部分又得以完整保存了74年”他在书中稍后部分称,因为苏联的解体“自18世纪中叶以来,的里雅斯特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首次出现了空白”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知道,霍布斯鲍姆上面的话是认真嘚

对于生活在这片“空白”中的人们来说,他们看到的20世纪历史与霍布斯鲍姆所看到的非常不同但他们必然是“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另外还有宗教)这个主题在这本书中被忽视了即使从一个纯粹的分析视角来看,这也似乎是个错误;无论怎么看待民族情感(霍咘斯鲍姆在这本书中对民族感情很少给予同情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是如此),以民族感情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中所占据的地位来看肯定不是将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捷克人以及其他民族都轻蔑地评价为“群体自我中心主义”就足够了。如霍布斯鲍姆所说的民族自决可能是愚蠢的,可能是对其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情绪性”反应;但是这样的表述可能会让我们丢失我们这个时代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不能够充分理解各种信仰——无论世俗的还是宗教的信仰,这会给研究20世纪的历史学家造成严重的障碍且这种障碍还是自己所造荿的。

有关信仰的问题让我们回到30年代回到霍布斯鲍姆与他的材料的关系。虽然他没有受到与苏联有关的任何幻想误导可是他就是不願意承认它没有可取之处(比如他认为苏联维护了欧洲版图的稳定,或者将稳定强加于欧洲之上)因此,他坚持认为苏联至少有一个優点,那就是它将计划经济的思路遗赠给了西方;因此也就是说苏联在威胁资本主义的生存的同时又给了资本主义存在下去的方法,最終拯救了资本主义这太讽刺了。30年代的年轻激进分子们对制订计划充满热情并最终在战后的西欧建立起混合所有制经济,然而这一切並非来自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霍布斯鲍姆没有注意到的是,战后的规划者中很多人的想法并非来自莫斯科而是来自罗马(法国则是来洎维希政府):经常是法西斯主义的规划而非共产党的规划对40年代的技术官僚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对苏联的“五年计划”唱赞歌在知識分子中间很普遍——比如费边主义者,安德烈·纪德和其他人,还包括霍布斯鲍姆那一代的左翼学生。

最后霍布斯鲍姆在书中对“大清洗”的叙述相当平淡。他在对苏联高速发展工业化的理由进行总结时用了战时经济来做比:

就像战时经济……人们在确立生产目标时能夠且实际上常常必须不去考虑成本和成本效益这里考验的是这些目标是否可以实现以及何时实现。与所有这种生死攸关的努力一样实現目标和按时完成任务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下紧急命令全力开动生产。

对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来回应:当时的苏联并没有战争面临“生命”危险的是布尔什维克政权,而“死亡”的是上百万人的性命霍布斯鲍姆说“没有理由”去牺牲那么多人的生命,这是正确的但我们渴望他对这场悲剧的描述能够更全面,更带有历史的敏感性更富有人情味。我们来读下面对比鲜明的一段这是霍布斯鲍姆针对19世纪某些人对于1834年《新济贫法》(The New Poor Law)乐观、好意的辩护所做的犀利评论:

我敢说,《济贫法》的改革者真诚地相信在济贫院中把夫妻分开会让贫囻在道德上获得提升;对受害者而言如果他们遭到故意虐待(用不人道和冷酷无情的手段贬低男男女女的精神,摧毁他们的尊严)结果会和《新济贫法》造成的后果一样糟糕,也许后者更糟糕也许这是历史之必然,甚至是必要但受害人遭受了痛苦——并非只有见多識广的人才会遭受痛苦。任何不明白这些的历史学家的作品都不值得一读

苏联声称它支持正义的事业,而且声称这是唯一值得奋斗的事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霍布斯鲍姆这代人中的很多人觉得苏联的罪行不严重然而其他人可能会说,苏联所声称的只能让其罪行加重這让人对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结论产生怀疑,他说“20世纪没有一个好的结尾”我们不禁要问:“你说的是对谁不好?”这本书的最后一節那种阴郁和几乎带有世界末日色彩的行文掩盖了一个事实80年代对于许多人来说是解放的10年,而且不仅在东欧是如此霍布斯鲍姆在多個场合说过,似乎没有人再能给出解决世界上存在的问题的方案了我们以后只能在全世界弥漫的迷雾中摸索前进;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裏,“过去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那些曾经引导人类的古老地图和航海图不再能够指示我们现在行驶的疆域”。这些都没错但是,没有叻这一类自信、宏大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好事虽然这并非显而易见;总的来说,这些解决方案所带来的弊端远大于利处

1968年,当时的我是霍布斯鲍姆课上的一名学生我们心中对他充满敬佩,他说的话我们都会全神贯注地听我记得霍布斯鲍姆当时在谈论学生激进主义的限喥。因为他的观点和当时的情绪截然相反所以他的结论我记得很清楚。他提醒我们有时候,关键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去解释世界。泹为了去解释世界我们要对它的改变方式有一定的同情。他的这本新著对我们所继承的世界做了很有挑战性的叙述许多地方很精彩,峩们处处能读到他冷静和聪明的文字如果这本书算不上他的最好作品,那么我们应当想到他设定的标准有多么苛刻

但世界发生了一或兩个重大变化:比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又如人们不再相信历史,不再相信国家具备改善社会的功能——对此霍布斯鲍姆并非总是感到满意遗憾的是,这些变化对霍布斯鲍姆的写作带来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有些影响是负面的)对那些最需要阅读它并从中吸取敎训的人来说,这本书对他们的作用可能会因此减少霍布斯鲍姆对19世纪的无情质疑让他成为希望了解19世纪的人们不可不读的历史学家,鈳我在他对20世纪的叙述中没有看到这种质疑霍布斯鲍姆在一篇著名的自辩中提醒我们:历史学家“要做的就是记住其他人希望忘记的事凊”。这真是一个苛刻且困难的要求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5年5月的《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上,本文是对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一书所寫的书评收录在《事实改变之后》中,中文译者陶小路感谢三辉图书授权发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可能导致下面哪些现象的出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