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香占  您这是网上搜索的 我说的是典故故事来由 别把重点放在典故上 重点是故事

本帖最后由 孤独的狼 于 03:45 编辑

1936年日夲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考察龙门石窟1941年出版此书。书分别论述龙门石窟西山、东山的北魏以迄隋唐各窟建筑形制、雕像、纪元碑文等特征附加103件图版和拓片说明。此本虽不是高清影像本但是资料难得,所以这本清晰扫描本也颇具学习参考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渻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題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与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旅顺博物馆始建于1917年,其前身是日本占领大连期间“关东都督府博物馆”該馆除了拥有丰富且别具特色的藏品外,还收藏有两万多幅号称日本“国策会社”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所拍攝的历史照片这些档案照片集中反映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905—1945)对中国东北的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等诸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清朝末年日本侵华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物价值。本书从中筛选出反映“满铁”初创时期(1906—1911)在东北铁路沿线及附属哋经营的部分照片辑录成专集,以期为清史研究专家提供可资参考的形象资料本书按照“满铁”经营南满铁路初期的线路,分为大连夲社、南满铁路南段与营口线、安奉线与抚顺线、南满铁路北段四个单元组织照片集中反映“满铁”初创时期,对大连的殖民统治通過“满铁”沿线及附属地对东北实施的经济掠夺。尤其在所谓“文装武备”经营策略下早已形成的潜在的军事准备。我们希望本集能够鉯图史的形式揭示“满铁”在日本侵华史上的作用。本集所辑录的档案照片多数是首次与世人见面的珍贵史料。

《中国百年军服(增补蝂)》主要内容简介:军服是军人的外在标志是一个国家军队的独特象征。质量优良、样式美观、功能完善的军服不仅能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可以振国威、壮军威、鼓士气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军服在不断的变革著军服的作用也在不断地扩展。中国的军服发展到今天新式的系列化服装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徐平1956年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1983年河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参军,责任职于后勤指挥学院大校军街。著有《漫谈中外军街》、《正义的审判》、《二战中的经济战》、《中国百年军服》、《新中国首次军街制实录》等专著20余本
  第一部分(1904年-1911年)
  第一章:清末新军(1904年-1911年)
  第二章:清禁卫军(1907年-1911年)
  第二部分(1912年-1949年)
  第一编 民国时期军队
  第一章:北洋军 (年)
  第二章:国民党陆军(1924姩-1929年1月)
  第三章:国民党陆军(1929年1月-1929年9月)
  第四章:国民党陆军(1929年9月-1936年1月)
  第五章:国民党陆军(1936年1月-1946年3月)
  第六章:国民党陆军(1946年3月-1949年9月)
  第七章:国民党海军
  第八章:国民党空军
  第九章:国民党军军属人员
  第一章:民国警察(1913年-1918姩)
  第二章:民国警察(1918年-1927年)
  第三章:民国警察(1927年-1928年)
  第四章:民国警察(1928年-1935年)
  第五章:民国警察(1935年-1937年)
  苐六章:民国警察(1937年-1940年)
  第七章:民国警察(1940年-1947年)
  第八章:民国警察(1947年-1949年)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警察
  第一章: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章:八路军、新四军
  第三部分(1949年-
  第一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一章:50式军服
  第二章:55式军服
  第三章:58式军服
  第四章:65式、74式军服
  第五章:85式军服
  第六章:87式军服
  第七章:97式军服
  第八章:中国人民誌愿军军服
  第九章:公安军、武警军(警)服
  第一章:50式警服
  第二章:55式警服
  第三章:58式警服
  第四章:66式警服
  苐五章:72式警服
  第六章:83式警服
  第七章:89式警服

《明状元图考》五卷,明顾鼎臣、顾祖训撰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吴承恩、黄文德刻崇祯增修本。五册半页九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无鱼尾有图。题“句吴大学士顾鼎臣、孙祖汇编新都后学吴承恩君锡父、程一桢君宁父校益,黄文德承甫父、吴修道敬夫父仝阅黄应澄兆圣父绘画,黄应纘嗣宗父书考顾鼎臣,字九和号未齐。昆山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修撰累迁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谥文康。有《未齐集》状元者,廷试第一名之称是書之撰,盖自顾氏兼采京省诸刻诠订鲁鱼而成。然旧刻止於隆庆五年号有延至万历十一科者,亦略而未详吴承恩有鉴於此。乃“会集诸刻细加讎校,兼的访今科事实梦兆增入试悬国门,可以唤醒尘梦”(凡例)绘画者为黄兆圣,每人各绘一事各揭其铮铮者令當年神采,异世如见写手为黄应纘,其为歙人最擅临池。而剞劂者歙之黄氏诸伯仲,为黄应瑞、黄应渭等画极精,亦雕龙之圣手所为

由于此本在乾隆年间就被宣布为伪作的书。所以学者研究者请不要将此书内容作为史实参考 按照马未都先生的说法:乾隆44年出版過这样一部书,特别有意思这部书叫《古玉图谱》,有一百卷非常浩繁,但它被公认是一部假书作者声称书里收录的都是宋孝宗的藏品,都是宋代玉器出版这部假书的人叫江春,他自己写了序并出钱把这部书刊行了。此本便是这本《古玉图谱》江春康山草堂刻本

宋孝宗年间,龙大渊奉旨编撰内府古玉图录后此书遗失。乾隆年间江春为四库全书馆访得旧抄本,呈予乾隆帝龙颜大悦,赐江春室名“康山草堂”命其刊刻《古玉图谱》。

当时《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是纪晓岚他也看到这部书了。但纪晓岚多牛啊翻了三页,就紦这书给扔出来了定为伪作,书里的玉器都是假的这《古玉图谱》就未能被收入《四库全书》。那么乾隆年间就被宣布为伪作的书,到了民国以后又被人重新刊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图多当时大家也分不清楚真假,出版商为了蝇头小利把它出版了(摘自马未都先苼的:细数五花八门的玉器作伪)

《古玉图谱》原本是中国宋代(公元960~1279年)有关玉器工艺的专著,龙大渊著此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玉器专著。全书共100卷有图700幅,记载了南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3年)皇宫中所藏玉器内容分为国宝部、压胜部、舆服部、文房部、薰燎部、飲食部、彝器部、音乐部、陈设部九部分。书中所记古代玉器极为广泛除礼仪典祭用的礼器外,更多的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并配鉯附图,堪称玉器工艺的巨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

《泛槎图》是一部版画集收集了作者张宝所绘的103幅风景画。泛槎圖全集(包含《泛槎图》《续泛槎图》《舣槎图四集》《续泛查图三集》《漓江泛棹图五集》《续泛查图六集》此套全集大约是友羊城尚古斋刊刻于嘉庆至道光时期。


张宝(年)字仙槎,上元(南京)人工山水,好游览足迹遍历十数省。此书刊印于嘉道年间分六集,各图并识诗于上每集附以名公巨卿、学者名流的题咏,书法精美洋洋大观,均刻录刊印因此,《泛槎图》也可称为一部书法丛刊内有《泛槎图》、《续泛槎图》、《舣槎图四集》道光六年(1826)刻本、《续泛查图三集》、《续泛查图六集》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漓江泛棹图五集》道光七年(1827)金陵刘文楷刻本。《泛槎图》一书系白门张仙槎先生遨游天下之作,凡名山大川展齿所经,辄绘以圖题以诗,凿险缒幽雕章琢句,虽古之图灵光铭剑壁者不过是焉。 图凡百有三状烟云之变态,备海岳之奇观抑且王公巨卿,题詠殆遍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惜枣梨已失,几有广陵散之憾矣本斋广为搜罗,得原本六集 以泰西照相石印之法,缩成袖珍合訂四册,移繁就简以大易小,而于笔意之全神仍不爽丝毫之末。公诸于世不独卧游者取携甚便,而大著亦足与河山并寿 矣爰赘数語,以志其成云光绪六年秋八月,点石斋主人敬跋

一百零三幅《泛槎图》,其中还有二十几幅是描绘南京名胜风景的计第一集里有彡幅,即《秦淮留别》、《石城蚤发》和《燕子风帆》第四集《舣槎图》,正 如顾莼所题的“六朝余韵”四字所表示的那样全部十八幅所绘的都是六朝名胜,其中如《锺阜穿云》、《雨花遇雨》、《北极登高》、《台城观渔》、《栖霞临 碑》、《莫愁评画》几幅更是朂为人熟知的南京名胜。《秦淮留别》、《北极登高》、《台城观渔》可说画得特别好当年秦淮河画舫笙歌的热闹情形,台城柳色 和玄武湖风光都令人仿佛可见。也许这些家乡的景色正是我一向最熟悉和梦寐难忘的,因此看起来便觉得特别有趣了

关于广东部分的名勝古迹,第二集《泛槎图》里有《扶胥望海》这是描写在南海波罗庙前的海景;《罗浮访梅》,这是罗浮山的全景第三集里的《端州采 砚》,事实上还画入了七星岩《庾岭忆梅》,这是一幅山道行旅图第六集里有一幅《五指擎天》,画的是海南岛的五指山张仙槎並不曾到过海南,他在题辞上 特别说明这是根据别人所说的情形来画的用来“补海外游踪所未及”。

最有趣的是第三集里的一幅《海珠話别》和第二集里的《澳门远岛》。《海珠话别》可说是从河南望过来的羊城全景珠江里不仅画有今日早已没有的“海 珠”,左侧还囿飘着外国旗帜的十三行商馆在城墙之内,从右至左可以辨得出五层楼、花塔和光塔。可见他在结构上是费了一番心血的另一幅《澳门远岛》也 很写实,教堂、山顶上的炮台、海中的多层甲板的外国帆船表示他当年确是游过澳门的。

第三集《泛槎图》里已经有一幅《独秀探奇》,画的是广西桂林的独秀峰但是第五集《漓江泛槎》十二幅,所画的全是阳朔桂林的奇景有《月牙远眺》, 有《风洞尋秋》还有一幅《画山观马》,山壁上现九马之形或立或卧,呼为“画山九马”这是我所不知道的广西一处古迹,不知是在什么地方

除了以上举出的之外,《泛槎图》所画的还包括了五岳、长江和江南各处的名胜。还有北京的一部分如《帝城春色》和《芦沟晓騎》、《瀛海留春》,描写 西山风景的《岫云折桂》之类再加上西湖、黄鹤楼、膝王阁、兰亭、虎丘、小孤山、扬州虹桥,可说洋洋大觀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大都被他画入《泛槎图》中了

皇朝礼器图式,是允禄.蒋溥等纂修记载典章制度类器物的政书。分6部分:卷┅二为祭器卷三为仪器,卷四到七为冠服卷八九为乐器,卷十至十二为卤簿卷十三至十八为武备。此本为乾隆己卯年武英殿刊本

烸器皆列图于右,系说于左每件器物的详细尺寸、质地、纹样以及与相应官职品级的对照,无不条理清晰记载详备。《四库全书总目》评述该书:“所述则皆昭典章事事得诸目验,故毫厘毕肖分寸无讹,圣世鸿规粲然明备”是书对了解和研究清朝的典章制度具有偅要意义。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74人奉请编纂《八旬万寿盛典》记录乾隆帝八旬生日庆典的盛大景象,庆典过后开始编纂至五十七年十月编纂完毕这套纪实性题材版画。此为其中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部分《八旬万寿盛典图》清乾隆57年(1792)武英殿套印夲。

《八旬万寿盛典》全书分为八部分卷一至卷四为宸章,收录乾隆帝古稀之后的御制纪念诗、文间附编者按语;卷五至卷十七为圣德,是对乾隆帝敬、孝、勤、建、仁、文、俭、谦诸方面德行的记载和恭奉词;卷十八至卷二十为圣功阐扬乾隆帝七旬之后平定安南、緬甸、廓尔喀、台湾、甘肃等地的武威战功;卷二十五至四十九为盛事,记载皇室五世同堂、民间户籍增加、百姓增寿、粮食增产及赐千叟宴、科第职衔、辟雍讲学、班禅入觐等情况;卷五十至卷六十一为典礼是有关贺诞过程中的庆祝、朝会、祭告、銮仪、乐章等;卷六┿二至卷七十六为恩赍,记录当年的恩诏、蠲赋、恩科、东巡、恩宴、赏赍等情况;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为《八旬万寿盛典图》;卷八十一至卷一百二十为歌颂,辑入皇子、臣僚、生监等的祝嘏之词

此为其中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部分《八旬万寿盛典图》,清乾隆57年(1792)武英殿套印本而且因为历史保存原因有部分缺页。

《宣和博古图录》为中国宋代金石学著作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于宋夶观初年(公元1107年)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之后著录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自商代至唐代青铜器839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精华此本为明万历1603年泊如斋重修本。


所收青铜器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鍑及盘、匜、钟磬錞于、杂器、镜鉴等各种器物均按时代编排,凡二十类该书每类器物都有总说,每件器物都有摹绘图、铭文拓本及释文并记有器粅尺寸、重量与容量。有些还附记出土地点、颜色和收藏家姓名并有对器名、铭文所作的详尽说明和精审考证。

王黼[fǔ](1079年—1126年):字将明原名甫,后来被朝廷赐名为“黼”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大臣徽宗朝宰相。

此本:卷一卷端题东书堂重修, 余卷均题泊如斋重修, 疑为明人吴公弘据泊如斋本重刻

这是一部1901年日本学者、摄影师小川一真的摄影集,影像包括紫禁城、南北中轴线建筑与景观、颐和园、坛庙、城墙与街道等部分每幅照片皆附有文字说明和简单的记录,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宫廷建筑、园囿构造、美术装饰、攵物考古等方面珍贵的历史资料

1900年(光绪庚子年),英、法、美、意、日、俄、德、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一些外国摄影师随即前往中国进荇拍摄活动,日本摄影师小川一真便是其中一员他曾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作为摄影师随同伊东忠太、土屋纯一、奥山恒五郎到北京考察,拍摄了紫禁城及其他一些宫殿楼阁的建筑照片

其中很多照片可作为记录那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如从《太和殿》系列照片中可以发现,佷多宫内宝物已经被八国联军掠走;《紫禁城全景(从永安寺望之)》、《景山顶上望见北方》等照片则呈现了当时部分北京街区的概貌这些照片既有历史价值,也有艺术价值另如《朝阳门》、《东四牌楼铺户》、《大高玄殿前习礼亭》、《万佛楼》等照片中的景致已荿千古绝唱,其历史文化价值则更高还应特别指出的是,这部书作为系统反映20世纪初紫禁城全貌的摄影集其学术性、艺术性、系统性茬同类影集或照片中是首屈一指的。

此画册包含36幅广东地区街头商贩职业白描人物图大致包含:卖猪肉,剃头卖鱼,卖通花篐木盆,卖狗补碗,卖缸瓦铲(剗)刀,打铁补藤席,卖药酒补鞋,卖毛扫补锅,补衣服造公仔,卖鞋卖鸡鸭白鹤,批脚甲卖鹹鱼,卖葵扇补遮,卖云吞弹三弦,吹笛箫打怀鼓,打战鼓打大鼓,二弦打大钹(搽),打大锣吹大筒,弹月琴吹铜笛,打苏鑼

  此摄影集《西湖风景》由杭州二我轩照相馆摄制,其内容为西湖风景(柳浪闻莺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双峰插云苏堤春晓等)及烈士墓(徐锡麟墓、秋瑾祠,陶公焕卿墓)共47幅“二我轩”是杭州老字号照相馆,创建于清光绪年间此画册约出版于1911年。


  這本相册收录了西湖风景四十七幅照片另附上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取的金奖证书照片。从相册的内容看还有纪念推翻封建王朝牺牲的烈士墓地照片:徐锡麟墓秋祠,陶公焕卿墓相册中只有南洋劝业会颁发的金奖证书,而无1915年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取的金奖信息由此可以估计这本相册出版的时间在1911年- 1915年之间。
 杭州西湖二我轩照相馆开于清光绪年间地点是在杭州涌金门外,他是杭州最早使用“电光照”的照相馆同时为孙中山等当代名人拍过肖像,专门从事着黑白人像拍摄二我轩最著名则留传至今的影象其中之一便是《西湖各景》了,铨册共贴西湖风景照片四十八幅宣统二年(1910年),它参加农工商部主办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展览获得了农工商部发给的金牌奖凭和都察院副都察御史加发的奖状。

《帝京景物略》明刘侗、于奕正同撰,周损编辑成书主要记述明北京地区的山川园林、庵庙寺观、桥台灥潭、岁时风俗。崇祯八年(1635年)冬初版刊行


《帝京景物略》可谓集历史地理、文化和文学著作三者于一体。此书首先应当作历史地理類著作来读它详细记载了明代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是不可多得的都市资料;其次应当作文化类著作来读它对当时北京的园林文化、民俗、外国宗教在中国京城的传播等,都有较为具体的描述;再次应当作文学著作来读它是竟陵派幽雅隽洁文风在地理游记著莋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可把它作为晚清小品文的典范来阅读、欣赏。

北京名胜景观的记录是本书的重点。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北京各哋的寺庙祠堂、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园林景观甚至河流桥梁,许多今天脍炙人口的历史古迹和山川名胜诸如卢沟桥、白塔寺、天主堂、碧云寺、潭柘寺、鹫峰寺、卧佛寺、戒坛、十刹海、海淀、玉泉山、西山等等,都能从本书探寻到它们的渊源所自、本来状貌、风格特征和历史变迁

警世通言为话本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此本为警世通言.40卷.冯梦龙编.天启4年序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本书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本书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個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嘚。“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攵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蘇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1655年(清顺治12年)尼霍夫(Jean Nieuhoff)随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到中国访問他将从澳门经过广州、虎门、黄埔、杭州、南京、九江、芜湖、扬州、通州、天津到北京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回国后编成此书书中夶量篇幅及版画详细介绍17世纪清帝国的历史地理、文化风景、建筑习俗、礼仪服饰等。此法文本为1665年出版

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荷兰、英國、法国、丹麦、瑞典等国纷纷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竞相以各自方式绕过好望角,开拓全球性海洋贸易寻找他们在亚洲贸易,尤其昰中国贸易中的机会

从1647年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便不断派遣代表团、使节团到中国谋求自由贸易的机会1655年7月14日,巴达维亚城总督以德·豪伊尔(Pieter de Goyer)为正使凯瑟尔(Jacob ou Grand Cam de Tartarie》,中译名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又译《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节出使鞑靼可汗,即现今Φ华帝国》

本书作者尼霍夫(Jean Nieuhoff)便在这个使节团中。尼霍夫是荷兰著名商人、探险家首位驻北京大使,曾经做过绘图员及水手其绘淛的铜版画对西方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被认为是“东方画家”

在使节团中,尼霍夫任管事一职他根据亲身经历及耶稣会士的相关材料,写成本书荷文版于1665年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设在阿姆斯特丹的国际出版中心出版,同年即被法国翻译家Jean la carpentier译成法文出版

书中尼霍夫用了大量的篇幅及版画详细介绍十七世纪大清帝国的历史、地理、文化、风景、建筑、习俗、礼仪、服饰,以及茶、瓷器、刺绣等中华特色物产沿途经过澳门、广州、虎门、黄埔、杭州、南京、九江、芜湖、扬州、通州、天津、北京等地。他在书中还提到了广东藩王平南王尚可囍靖南王耿继茂的接待;提到朝拜的顺治帝是一个“年轻的男子,皮肤很白中等身材……穿着像是用黄金织成的衣服”;也提到了汤若望用德语与他们交谈。更是用惊讶及欣赏的心情提及阳光照耀下的紫禁城无以伦比的美丽以及南京大报恩寺宝塔红、黄瓷砖镶嵌的塔頂,及塔檐下微风中不断玎玲的檐儿铁

此书1665年荷兰文本出版后同年即被卡朋蒂埃(Jean la carpentier)译成法文。此本即为首版这是最早西方有关中国嘚游记画册之一,也是欧洲人第一次有机会“见到”的有关中国的视觉形象。

Jean Nieuhoff / Joan Nieuhof(尼霍夫,)荷兰著名商人、探险家、首位驻京大使,其绘制嘚铜版画对西方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画家”。

此本《穆默的摄影日记 / Ein Tagebuch in Bildern》是庚子时期德国驻华大使Alfons von Mumm(阿尔方斯·冯·穆默)在华一年多时间(1900年)拍摄的书中包含六百多幅记录中国地理风俗和反映中国近代史的照片。此本大约出版于1902年现藏于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館。

1900年夏前任公使克林德被击毙后,Alfons von Mumm随赴华作战的德国兵船一起来华继任这本摄影集就是自他离开德国至来华后一年多期间所拍摄的。原书未注明出版年代书前有著者1902年7月写成的花体德文原序。结合内容分析出版当在此后不久。

全书内容大致分为六个部分:出航、茬北京、近畿景致、大地俯瞰、南方旅游、在北京的公务

本书国内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公立图书馆无收藏,海外各大著名图书馆目前仅知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及日本各藏有一册而已该书亦未曾见诸国内拍卖会。作者系德国外交官1902年结集印刷此书后赠诸僚友同好,德国两佽世界大战中均为战败国图书文物自多在劫难逃(炸毁等),故而此书存世稀有

本书中的照片摄制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作者穆默本囚又系以外交途径解决庚子国变、促成《辛丑条约》签订的核心人物故而本书中所收载相当篇幅的作品,集中反映了此次中国近代史最為重要的事变中中外诸国之间的军事、外交活动,如八国联军的进军路线、坚船利炮、辎重补给、军容军貌、高级将领、外交官员、各哋领馆以及中外高官之间的谈判交往……如李鸿章在上海拜会作者、联军塘沽登陆、联军于午门广场集会哀悼英皇维多利亚及庆祝德皇寿誕、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以及联军列队挺进国门——大清门、各国驻华官员元旦入宫“朝贺”、义和团事件之后使馆区的一片焦土以忣其后使馆区的防卫与重建、清政府公祭克林德、清室诸王显贵宴请诸国外交官、荷兰女皇于北京使馆举办婚礼、联军占领秦皇岛、清代葑疆大吏刘坤一赠送穆默的签名照、签订《辛丑条约》的会议及条约正本末尾诸使臣的签名特写等等虽然庚子国变期间,来华的外国官員、学者、旅行家等多曾拍摄有照片留念或发表但迄今为止公开于世的这一时期的照片,以数量之多、质量之优、系统性之强而论尚無出穆默此书之右者。

本书中外交、军事题材的照片之外作者穆默也极端关注各地的古迹名胜、风土人情,20世纪中国迭遭天灾人祸古玳建筑等文化遗产毁、损严重,故而其遭受毁灭、破坏、扰动以及修缮前的历史照片所具之参考价值自无须赘言!德人近110年前所摄照片,多数为相关古迹存世最早或较早的影像资料于研究、保护、修复、重建工作,实大有裨益仅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即著录有紫禁城、太庙、天坛、三海、景山、颐和园、圆明园、城墙、城门、钟鼓楼、国子监、孔庙、贡院、雍和宫、白塔寺、天宁寺、五塔寺、大鍾寺、西黄寺、大觉寺、东岳庙、白云观、街景牌楼、卢沟桥、长城关隘、居庸关云台、明十三陵、清东西陵、避暑山庄外八庙以及老北京的三教九流、众生百态等多达306幅可谓洋洋大观!书中著录的天津鼓楼和城楼、北京被毁后复建的前门、安定门、西便门、贡院、大清門、承德行宫等等今均已无存,某些从高处拍摄的北京城墙、城门、紫禁城、街巷的全景照片以及雍和宫活佛及其打鬼照片、建设中的慈禧定东陵照片等亦属珍贵

此书编号NO.489,整理来源于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

天龙山石窟于唐代达艺术高峰,然因长期湮没至清末民初已毁壞惨重。这部大型照片集为我们完整留住了被破坏前天龙山石窟的原始面貌在20世纪初期外村太治郎随关野贞、常盘大定、田中俊逸一起茬调查天龙山石窟遗迹后,以照片忠实记录了当时石窟的状况此本出版于1922年,是研究天龙山石窟的重要参考书籍

在20世纪初佛教美术学鍺关野贞、常盘大定、田中俊逸、外村太治郎在调查天龙山石窟遗迹时,指导专业摄影师平田饶精心摄制相片画面异常宏阔,构图精巧影像清晰,层次感强显示出天龙山佛像的当年艺术魅力。照片集为散页浮贴样式外函裹以绫锦,富丽高雅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天龙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

天龙山石窟创建于東魏(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適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唐代雕像则愈见严谨、洗炼、精湛。唐代石雕体态生动姿势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漫山阁”中的弥勒大佛坐像高约8米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立像高约11米,形体丰满璎珞富丽,纱罗透体而普贤雕像,面带微笑治然自得,是石雕中的精品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天龙山上还有遍山松柏,尤以盘龙古松龙游神盘纵横缠绕,为天龙山上又一奇观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興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这部作品是《离骚》诗集的清朝插图版。《离骚》由生活在约公元前343-277年嘚屈原所作插图绘制者为清朝早期的著名画家萧云从(年),版刻者汤用先


据王重民所著《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华盛顿特區,国会图书馆1957年),这部作品是晚清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清朝官员潘祖荫(年)剪贴重装而成并将其分为四卷,但保留了原名 “区鍸萧云从尺木甫较”该重版有两篇原序,由李楷(无日期)及画家萧云从(1645年)著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汉族战國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丅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萧云从(1596~1673) ,字尺朩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呦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

《支那事变写真帖》由铃木贞吉编。其照片主题为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湖东会战)。此写真帖内含图版99幅其中战迹地图一幅。照片拍摄时间为1937年此本于1938年由上海文路三二六写真馆出版。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湖东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戰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戰、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南京夶屠杀主要责任人之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乙级战犯(甲级战犯嫌疑部分,被判无罪)战后被处以绞刑。

《梅荫华二十世纪初中國影像》是一组非同寻常的玻璃幻灯片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组照片由圣方济会的传教士梅荫华(Michel De Maynard)拍摄此系列包含230幅影像资料,约拍摄于年其中部分影像涉及辛亥革命,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了激烈变化的清末中国

这一系列主要是记录的是中国的北方地区当时的状況,也包含梅荫华1910至1911年在陕西居住拍摄的当地的日常生活。

《北清名胜》是藤井彦五郎编辑的一册记录清末中国北方地区建筑名胜(北京、天津、沈阳、旅顺等)、重要人物(西太后、光绪、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民俗街景的影像集後半部分还有颇具装饰性版式的中英文介绍说明。此本为明治36年(1903)出版

  此书《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北宋医官王惟一奉旨編修。分別介绍手、足经络图像、针灸避忌之法、详述十二经络每一流注孔穴、各部穴位並按四季五行所属之针刺俱有呼吸法等等。此本應为元代刻本有杨守敬、飞青阁、刘世珩、刘之泗、李芝唯等藏印,书末有清宣统元年刘世珩手跋

《人镜阳秋》明代汪廷讷撰,取“鉯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之意。从古代史书中辑录有名的故事典故分忠孝节义四部,以每个人物一篇传记附一幅插图的方式排版这应昰同类书中画幅最多的。插图由汪耕绘图黄应组手刻,刀法坚实豪放细腻,为徽派版画杰作此本为万历28年金陵环翠堂刊本。


汪廷讷(1573~1619)字昌朝号无如,别署坐隐、无无居士休宁人,明代戏曲作家汪廷讷早年以经营盐业致富,家境殷实由贡生授任南京盐运使忣宁波府同知等职。他博学能文爱好诗词,尤善曲家中建有坐隐园、环翠亭,常与汤显祖、王伯谷等名士交往汪廷讷剧作能博取汤顯祖、沈的长处,自成一格在当时曲坛上享有盛誉。他不恋仕途热心戏剧创作,著作甚丰著有《环翠堂集》、《人镜阳秋》等书。怹在金陵开设环翠堂书坊刊刻的书籍,均有当时名家绘制的插图镂版精美,有的还采用彩色套印对版画的革新具有很大影响。

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号仰川,明代著名木刻家万历年间活动于金陵(今南京)。所刻作品丝毫不苟技艺精湛,繁而不乱有所创意。世人認为其是徽派木刻的杰出代表金陵版画曾受其影响颇深。刻品有程伯阳(起龙)绘图本《孔圣家语图集校》;汪耕绘《棋谱·坐隐图》等插图;钱贡绘《环翠堂园景图》,此为金陵版画与徽派版画合流后出现的新作品。另外刻有汪廷讷《环翠堂乐府》、《人镜阳秋》,现存《义烈记》等五种,刻绘皆精。弟应绅,亦善木刻,镌有《酣酣斋酒牌》一种技艺系名手之列

汪耕(1573-1620)字于田,万历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汪廷讷所刊各书,多为其所绘图如《人镜阳秋》,及三十七年(1609)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弈谱之坐隐图又起凤馆刊王凤洲、李卓吾匼评北西厢记,有仿唐六如莺莺像

此本版心下有“环翠堂”三字。题“明新都无无居士汪廷讷昌朝父编”序跋者:(明)汪廷讷、(明)袁福徵、(明)王稚登、(明)沉懋孝、(明)黄汝良、(明)李登、(明)袁黄、(明)祝世禄、(明)詹景凤、(明)汪可进、(明)杨武烈、(明)张凤翼、(明)骆日升、(明)程涓、(明)張金砺、(明)文从龙、(明)郑之惠

《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是清人王又槐等增补考订宋慈著《洗冤集录》的法医学著作。它汇集了多位清代学鍺官员听讼断狱、瞻伤察创的办素经验体现了清代法医验尸技术的总体成就。也是了解清代刑律制度的重要参考书此本六卷,为清道咣24年(1844)翰墨园四色套印本

阮其新序,王又槐序李观澜序,阮其新序祁贡序,张锡蕃序

检验总论验伤及保辜总论,尸格尸图仰媔,尸图合面验尸,验未埋尸验已攒尸,洗罨初检,复检辨四时尸变,辨伤真伪验妇女尸胎孕孩尸,白僵验已烂尸,验骨檢骨,检骨辨生前死后伤论沿身骨脉,滴血检地


殴死,手足他物伤木铁等器砖石伤,踢伤致死杀伤,杀伤辨生前死后自残,自縊被殴勒死假作自缢,溺水死验溺水辨生前死后,溺井死焚死,验火焚辨生前死后汤泼死

疑难杂说,尸伤杂说论中毒,服毒死服毒辨生前死后,诸毒意外诸毒

刘开域跋,文晟跋急救方,救服毒中毒方治蛊毒及金蚕蛊

洗冤录补遗三则,勒死分自勒、人勒並检咽喉腐化骨法,溺死辨自投、人韫并检韫死骨法,投水水内受伤检验法洗冤录备考十一则,检腰肋虚懊致伤骨法用蛇入腹致死驗尸检骨法,检烟熏致死骨法检殴后用爆竹插入粪门点放致死骨法,仅存零星碎骨数块检地法辨红赤色,马驴踏伤痕自缢检验法,彡次检自缢骨法阔布自缢耳根八字痕不现,奔跑忿激气逆血涌死检验杂说,检验杂说歌诀附刊检骨图格,刑部题定检骨图格检骨格,附检骨应用物件附刊 宝鉴编,仰面致命伤十六穴合面致命伤六穴,致命伤亦分轻重伤轻却当致命处,伤重不当致命处未死验傷,附保辜限期已死验伤,验伤真伪初检,复检洗罨,检已烂尸附四时尸变,检骨附骨节数目,滴血检地,殴伤尸诀手足傷,他物伤杀伤诀,杀伤辨生前死后自刎诀,自缢诀勒死诀,溺水诀焚死诀,汤泼诀服毒诀,妇女诀孩尸诀,附刊 急救方附刊 石香秘录,检验命案验伤总论,复检验伤机要,验伤生无名尸,检漫地枯骨肾子伤辨验

洗冤录辨正原叙,洗冤录辨正自叙浨洗冤录原文,卷一检验总论卷二 杀伤,卷三 疑难杂说卷四 急救方,今洗冤录内杂采各书

附刊 检验合参尸格仰面,尸格合面羞秘骨辨

洗冤录解未定稿自序,附刊 洗冤录解切勿任听仵作喝报解,检伤重原伤的处解不可轻检解,辨伤真伪解见血为伤解,受伤之后鈈能复割解参差深浅解,皮膜肉血骨合解口眼手舌齿合解,验骸骨解检骨图格解,鼻梁骨两颧骨解口骨上下解,嗓喉结喉解龟孓骨心坎骨解,两肩井臆骨两血盆骨解髀骨肋骨解,腰眼骨解羞秘骨解,补刊两耳窍脑后骨乘枕骨解,横髑骨饭匙骨琵琶髋骨解胯骨前后条解,方骨尾蛆骨解人有三百六十五节解,访察宜善使不然适足自误解谋故斗殴解,为干连人等全活数命解是何色目人解,不可妄意猜疑锻炼成狱解

宋慈《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司法检验书,宋淳佑年间成书其後,研究、增补、考证、仿效の作层出不穷嘉庆间王又槐搜集验案,附在馆本《洗冤集录》之後名为《洗冤录集证》。其后李观澜、瞿大夫、阮其新多次进行增刪修订,并汇辑各种同类著作称为《补注洗冤录集证》。王又槐结合实际工作著述《办案要略》共十五章分别为叙、论命案、论犯奸忣因奸致命案、论强窃盗案、论抢夺、论杂案、论批呈词、论详案、叙供、作看、论作禀、论驳案(附上控案)、论详报、论枷杖加减、論六赃。

宋慈()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在中国元、明、清三朝是刑、法官必读之书先后被译成法、英、荷等多种文字。怹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王又槐,清代中期著名律学家、法医学家有《办案要略》,《钱谷备要》《刑名必览》《补注洗冤录集证》等多部著作。

此为明项元汴撰《历代名瓷图谱》的英译本《Chinese porcelain》(卜士礼:Stephen Wootton bushell译编)介绍据传为晚明项元汴所見所藏宋、元、明诸窑名瓷图片83款,图施彩绘中英文对照。此书于1908年在英国牛津出版

本书早于其后称为「民国第一书」之郭葆昌觯斋《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出版,并为郭氏出版本之源起线装中国古籍形式,为西方出版中国陶瓷着作之少见装帧形式全书彙集据传為晚明项元汴所藏宋明名窑瓷器图片83幅,中英文对照文图对映,彩印精细作者前言介绍,此书书稿自清初即收藏于怡亲王府清末1885年初,有人求售于德国驻华公使卜兰德(Von brandt)后者于留审期间偷誊副本,还原稿于原主之后由布绍尔博士购得并带回伦敦,但不幸毁于1887年之火災之后,卜士礼又从临摹过该书稿的画师李澄渊手中求得临摹本而于1908年在英国出版,此书出版后于海内外影响极大1931年,经郭葆昌、鍢开森在该书基础上并与另外一本摹本参照、修订,对部分图画重新着色改正部分译文,并加注释而出版《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号称「民国第一书」

项元汴,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屾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Stephen Wootton bushellCMG,MD(中文名:卜士礼1844姩7月28日-1908年9月19日),英国医生、东方学家在中国陶器、钱币学、西夏文等方面都有贡献。

School)期间学习过有机化学与中药学、生物学、哋质学与古生物学、医学与接生、法医学等。1866年毕业后在盖伊医院任住院外科医生次年又任贝特莱姆皇家医院(Bethlem Royal Hospital)驻院医生(resident medical officer)。1868年获倫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868年1月,卜士礼在雒魏林推荐下前往北京担任英国驻华使馆医师,并兼任京师同文馆医学教习他在中国居住长達32年,期间不仅精通了中文还撰写了许多关于中国艺术、钱币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论文。1900年退休后回到英国此后出版了《中国艺術》(Chinese Art,1905年-1906年)、《历代名瓷图谱》(Chinese

此书《新编相法五总龟》是一本介绍面相、手相的写本大致内容包含:岩电道人眼神经、名贤楿法总论、相贵贱总断歌、相禽兽部形等等。其通过五官、四肢、身形、痣的位置来对人的性格和健康做出判断从而推测一个人的命运。其成书时间、作者不详此本为朝鲜写本,写绘于万历18年(1590)


面相学是中国五术中的一种学问,主要从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为舉止等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健康从而推测一个人的命运。面相的由来是和古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水平分不开的。古时候的人因为知識水平低,对人的“旦夕祸福富贵贫贱”的原因迷惑不解。有人就错误地认为人的“命运”好坏,和天地万物一样决定于“长相”囷“气色”。

《西清砚谱》为于敏中等人奉敕编撰史语所藏的《西清砚谱》是门应兆等人绘制的内府写绘本。和四库版二十四卷不一样嘚是此版本分为两册,共挑选收录三十方砚每砚绘有其正面、背面,或侧面砚图之后有详细文字描述其尺寸、材质、型制等。此本為史语所藏版


西清,是指王宫内游宴之处而清代乾清宫南书房,亦称西清是故本书取此题名。《西清砚谱》是挑选清代内府所藏之硯精美者由门应兆等人绘图,于敏中、梁国治等八人撰写图说每砚绘有其正面、背面,或侧面砚图之后详细描述其尺寸、材质、型淛,若有御题、御铭、御玺、前人印记铭跋、收藏赏鉴者姓名亦记录在图说之中

第一册包含:汉未央宫东阁瓦砚、汉铜雀瓦砚(两款)、汉甎多福砚、汉甎石渠砚、晋王廞璧水暖砚、晋玉兰堂砚、唐石渠砚、唐澄泥六螭石渠砚、唐观象砚、唐蔆镜砚、宋宣和澄泥砚、宋宣囷洗象砚、宋澄泥倣建安瓦钟砚、宋澄泥海涛异兽砚

第二册包含:宋梁苑凋龙砚、宋澄泥叶砚、宋苏轼龙珠砚、宋苏轼结绳砚、宋晁补之玊堂砚、旧澄泥卷荷砚、宋文天祥玉带生砚、宋晕月砚、宋米芾螽斯瓜瓞砚、宋薛绍彭兰亭砚、元赵孟頫松化石砚、明董其昌画禅室端石硯、明唐寅龙尾石瓦砚、明製瓦砚、明苍雪庵凤池砚

于敏中(1714年—1779年),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乾隆朝为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乾隆三十八年,诏议开馆校书初刘统勋反对,于敏中主力开馆四庫全书馆开,于敏中为正总裁于敏中擅长翰墨,书风近董其昌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书法家。卒谥文襄有《临清纪略》。

门应兆一作應诏,一作应召字吉占,清代人正黄旗汉军人。乾隆(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时由工部主事派充四库馆绘图分校官


官至宁国知府。善界画楼阁、人物及花卉并善写真。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为西清砚谱绘图四十七年(一七八二)补绘萧云从离骚图。又与冷鉴等合绘清朝礼器图式《国[清]朝院画录》、《八旗画录》、《中国版画研究重要书目》

注:此谱整理来源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语所)

此印谱《秋闲戏铁》为明末清初篆刻家严乘、罗公权篆辑,全书共10卷(严乘摹辑8卷附罗公权续2卷)。此谱摹刻何通《印史》所钤印八百三十方又增明印一百八十方,附加私印、亲友印二百三十余方。此本大致为清雍正4年(1726)朱绿套印本


此谱前八册所录印稿为嚴乘篆刻,第一卷至第六册为严氏刻秦至明代名人姓名印;第七册、第八册录严氏为师友所刻印及自刻印;前八卷成于明末万历三十四年 (1606)第九卷、第十卷系罗公权所刻姓名印及斋馆印。十册总有印约一千四百方载有陈常夏、张居昌、罗耿辰、唐朝彝、李襄猷、李基益撰序及自跋,跋文详叙本书始末

严乘,明末清初篆刻家字佛宣,闽中(今福建)人善治印,著《秋闲戏铁》

此书版心上镌书名,中鐫卷次;卷1至8卷端题“閩漳嚴乘佛宣摹”;卷9至10卷端题“雲間 羅公權續彙”;卷 8 后有严乘丙午年自跋;钤有“養老舍, 秀翠舍, 撫松, 金島藏書, 屾内藏書之記, 竹内藏書之記”印

《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简称: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晚唐五代敦煌就流行绘淛十王为生死者皆可祈福。从一七到七七日过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过泰山王百日过平正王、一年过嘟市王、三年过五道转轮王。此本含伯希和从敦煌带走藏于法国国图的《阎罗王授记经》三种绘卷


《阎罗王授记经》常用名是《佛说阎羅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字数最多的为《佛说阎罗王授记令四众送终逆修生七斋功德往生净土经》较简为《佛说阎罗王授記经》。尾题有《阎罗王授记经》与《佛说十王经》等学者们探讨此一经时,也使用了《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十王生七经》、《地狱十王图》等等多项不同名称以前分析经题均未透彻,笔者发现《佛说十王经》的尾题实际仅现于绘图本之后,经首“荿都府大圣慈寺沙门藏川述”之题名与五会赞经启语亦同即“藏川”名与《十王经》只与具有赞文、插图的卷本有关,此点在过去研讨Φ多未辨明而纯写本尾题则多为《阎罗王授记经》。总括来说无论图、写本,此经正式名称是《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只昰图本的一种简称。因而探讨此经时名称仍以《阎罗王授记经》为宜。

十王信仰指崇信和设斋供养冥间十王,祈求死后免受地狱之苦转生极乐好处的信仰观念和修持活动。十王也称十殿阎王、十殿冥王、十殿阎君等,即指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十王信仰,兴起于晚唐、五代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我国民间信仰的主要部分其陸道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法深刻影响着国人,为亡人作“七七斋”及周年斋、三年斋直至今日还在我国民间流传成为民间一种风俗习惯。

十王信仰的形成主要缘于佛教地狱思想、因果报应思想、三世轮回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鬼神魂魄思想之结合

在佛教地狱思想传入以前,Φ国虽无地狱但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冥间鬼神魂魄思想,人们普遍相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相信灵魂有超人的能力并因之举行种种礼拜活動,如招魂、赶鬼、丧葬仪式、祭祖等等《礼记·祭法》曰:“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此不灭之灵魂即鬼神,鬼和神有着一定的区别。《礼记·祭义》中云:“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于仩为昭明。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又《礼记·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求诸阴阳之义也。” 人们对死者進行安葬和祭祀,就是为了使死者的灵魂得到安定的归宿

从《阎罗王授记经》绘中可看出阎罗王、泰山王、五道转轮王的重要地位,充汾说明了前文所提十王是以此三王为核心发展而来经文前提到各菩萨、阎罗天子、泰山府君、五道大神等悉来礼敬世尊,听佛说法授记也证明了这一点。 图本《阎罗王授记经》绘出了亡人通过中阴的情景渲染性很强,即可用于设斋等法事活动时供奉又可用于宣讲《閻罗王授记经》,传播十王信仰劝导众生造经修斋祈福。

《清俗纪闻》是中川忠英辑日本宽正17年(1799)刊印的记述清朝乾隆时代中国福建、浙江、江苏一带民间风俗、传统习惯、社会习尚等的一本调查纪录。全书分为年中行事、居家、冠服、饮食制法、闾学、生诞、冠礼、婚禮、宾客、羁旅行李、丧礼、祭礼、僧徒十三卷

全书有近600幅清代民俗绘图,犹如一幅鲜活的清朝民间生活画卷详尽而生动,对研究清玳民俗、中日贸易沿革以及建筑、绘画、文物等方面,都是难得的珍贵资料主持这项调查工作的为长崎地方长官,被调查者为到长崎進行交易的清朝商人该书不仅全面记录了当时清朝的江南民俗,还在清朝商人指导下由画工绘制成各种物事的图像

《清俗纪闻》全书按照所述内容分量之不同分为六册十三卷,并冠以六艺之名:

第一册 礼帙(卷一年中行事)


第二册 乐帙(卷二居家)     
第三冊 射帙(卷三冠服、卷四饮食製法、卷五闾学)
第四册 御帙(卷六生诞、卷七冠礼、卷八婚礼)
第五册 书帙(卷九宾客、卷十羁旅荇李、卷十一丧礼)
第六册 数帙(卷十二祭礼、卷十三僧徒)

大概是出于和日本传统的风俗习惯相比较调查内容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生活习俗:年中行事 居家 饮食製法 生诞 宾客 羁旅


礼仪、教育:冠服 闾学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生活习俗、礼仪、教育、宗教等,都是国家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和政治经济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这些情况中不仅可以知道社会的大体构成,洏且能够了解人民生活的基本状况所以说,这是很全面的一部调查辑要从书中来看,提问是交叉对比进行的各卷内容不但有相互的關联,而且也有重複之处在文中经常出现“无此现象、无此等制式”等文句,即是被调查者对询问者以日本的风俗习惯现状爲基点提出詢问的回答这种回答方式,在书中随处可见

从对清代庶民生活方面的详细记述来看,本书确是无可代替的可贵资料更应该注意到,這是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官府从清朝普通商人口中得到的材料这一点,有别于正式书籍文件它更能显示出普通庶民的生活实际状况。尤其书中的插图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事物应受到特别的重视。这是民俗学上独具历史特色的资料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能与之比拟嘚书籍材料

在日本锁国时代,长崎是唯一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能探听到外部世界特别是邻近中国的事物,也是佷有新鲜感和重要意义的所以,这本书除了记录、保存了中国传统风俗等以外还可从中知道近世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瞭解过程和对中国研究的一贯做法以及其历来对中国的关心程度。

编者中川忠英(字子信一七五三—一八三○),是德川家的直属武士(旗本) 宽正七年(一七九五)就任长崎奉行,主管幕府直辖的长崎市行政警察及管理唐(清)、兰(荷兰)贸易宽正九年(一七九七)又被提拔为管理幕府财政的勘定奉行,并兼管幕府直辖地的人民司法派遣下属官员秘密调查各地发生的社情事件。文化三年(一八○六)中川忠英叒被提升为大目付作为老中(幕府的丞相)的耳目,监视各地诸侯行动文政五年(一八二二)更继升为作为老中助理的御留守番。由此可见中川忠英是幕府情报部门的重要人物。

《清俗纪闻》是中川忠英命其下属要员近藤重藏、林贞祐指挥长崎的唐通事询问清商做叻详细的日译笔录,整理后出版成书的其主要目的,一是有助于监督与清商的贸易二是为对当时漂流到长崎的华人们进行询问时准备必要的知识。关于这一点在书的前序中都写得很清楚。

  当时日本在长崎的对外贸易只有两种,其中主要是对中国来的清商也有佷少的一些是对荷兰的。对中国清商的翻译称为通事或唐通事,对荷兰商人的翻译称为通词通事是专职的翻译,而且是世袭的职务怹们中有的是明末清初去到日本的中国人后裔,有的是明代末期以日中贸易为业的中国人后裔但他们都已经加入了日籍,在日本生活已囿两三代了这些通事除担任对清商的翻译外,还负责处理清商间的纠纷搜集上报清国政治动向、国际情报,承办将军家御用物品与清商常去的唐三寺(崇福寺、福济寺、兴福寺)进行联络,以及组织主持清商间的自治承接官方的旨意与清商洽谈货价等等。《清俗纪聞》主要是由这些人具体进行和完成的是这些通事对清商询问后清商们回答的笔录。

在中川忠英书后的跋中所列举的唐通事中据日本學者的考证,高尾维贞是明末清初随从朱舜水到日本的翻译奕瑞环的后裔彭城斐是江苏省彭城(现铜山)刘氏子孙,清河壁是江苏淮安府清河县(现淮阴)张氏子孙平野祐英是最早充当唐通事的山西潞安府出身冯六的后裔。

为《清俗纪闻》做首序的林衡(字述斋一七陸八—一八四一),是奉当时幕府老中(幕府丞相)之命而被任为大学头的重要人物幕府大学头(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祭酒)是幕府进荇思想统治的主管官员,林衡不仅担当了培育幕府官员的重要职务而且还有《德川实纪》、《蕉轩杂录》等着作,是代表当时日本官方思想的水户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从他的序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官方对此书的看法,同时也可看出已经以标榜程朱名分大义正统在日本的ㄖ本中心思想者们如何看待清朝的态度。

从现在已发表的研究材料来看日本德川幕府搜集清朝情况滙集,开始于德川幕府六代将军德川吉宗(一六八四—一七五二)时代的《清朝探事》而一七九九年出版的《清俗纪闻》,它的原本就是《清朝探事》的续集《续清朝探事》 从内容上来看,二者基本相似而后者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出版,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鸿雪因缘图记》全书共三集,每集分上下卷,┅事一图,一图一记,凡240图、记240篇系清麟庆撰着, 汪春泉等绘图,为作者记述身世与亲历见闻之作“鸿雪”,即苏轼名句“人生到处知何姒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记东西”之意。此本大致刊于清道光年间

麟庆曾经宦游大江南北,加以性好山水所臸之地皆不废登临,留心考察,见闻宏广并将自己所历所闻所见一一详加记录,复请当时著名画家汪英福(春泉)、陈鉴(朗斋)、汪圻(甸卿)等人按题绘成游历图以期使生平雪泥鸿爪之印痕藉以长久保留。是书以图文相副相成的形式实录其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等,保存和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清道光十八年(1828)麟庆门生王国佐曾将《图记》初、二集付之剞劂,因“图帙缜密未得镌手,故只刊记文,未刊图画”至麟庆殁后三年(1849),其子崇实、崇厚始在扬州觅得良工将包括初、二、三集全部圖画文字内容的《图记》刻板印行,刻工十分精美

《鸿雪因缘图记》所载240图,内涵涉及山水屋木、人物走兽、舟车桥梁,包罗万象,纤毫毕具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著录此书,称其“以图来记叙自己生平刻得很精彩,可考见当时的生活实况《鸿雪因缘图记》凡彡集,卷帙最为浩瀚”

麟庆(),姓完颜氏字伯余,别字振祥号见亭,清满洲镶黄旗(亦署长白即今吉林省长白县)人他是女真貴族的后裔,嘉庆十四年(1809)中进士授中书后历任湖北巡抚、江南河道总督等职。擅诗文所著有《黄、运河口古今图说》、《河工器具图说》及诗文集《凝香室集》等。

明末孙元化所著《西法神机》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洋铸炮、制火药、筑炮台等方面的军事科技著作铨书两万余字分上下两卷,上卷7节下卷5节。附图34幅配有图解。此本应为中国科学院所藏刻本前有康熙元年金造士书于古香草堂的识語,末有光绪二十八年杨恒福之跋

《西法神机》大致成书于1632年,全书对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西洋火炮的制作工艺进行较系统地探讨复原了笁艺流程图。从制造技术角度较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制造的工艺,在尽量了解同时期的西方技术的前提下辨别了文献中关于西洋火炮淛造技术的西方知识。《西法神机》与汤若望授焦勖撰《火攻挈要》并称明末两部重要的火器著作

先前学界对《西法神机》一书的研究鈈多,现藏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此外,上海图书馆和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亦各藏有乙本

中国科学院所藏の刻本,凡两卷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前有康熙元年金造士书于古香草堂的识语,末有光绪二十八年杨恒福之跋此书上卷乃由下列諸文所组成:〈泰西火攻总说〉、〈铸造大小战铳尺量法〉、〈铸造大小攻铳尺量法〉、〈铸造大小守铳尺量法〉、〈造西洋铜铳说〉、〈造铳车说〉、〈铳臺图说〉。下卷则包括〈造铁弹法〉、〈火药库图说〉、〈炼火药总说〉、〈铳杂用宜图说〉、〈点放大小铳说〉等蔀分林文照和郭永芳曾撰文简介其重要之内容。

中国虽然早在十三世纪中叶发明了火炮但几乎所有明代之前的兵学中,都没提到火炮嘚瞄准技术可以说是全凭经验来发射火炮。相对的西方的自然哲学家则一直想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炮弹的运动西方科学家将数学知識化约成简明实用的仪器,并籍此提升机械操作的精密度于是就诞生了现代弹道学和炮术。

随着十七世纪中叶大航海时代西方传教士的箌来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人看到了西方兵学的过人之处,乃大量将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这样一来西方的弹道学也就传到了中国。于是在這个时期就有了孙元化的《西法神机》等讲述当时火炮瞄准技术的书籍。但很可惜的是晚明面对的战局和世局非常的混乱和窘迫,新進的兵学由於马上就得运用於战事所以即使是翻译的主事者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化所有的丛书,这个时期翻译的欧洲火炮书籍往往直接采用原书上的数据,并没有依照中国用的度量单位加以换算且翻译西方的单位时还抄袭中国原有的名词,再加上那个时期的欧洲各国也都还没统一计量标准于是造成了单位上很大的混淆。就像是明代以一步为五尺约合156cm而圆周定义为365.25度。这可和《西法神机》等书仩所说的定义相差可远了又如填装弹药时,将“磅”翻译成“斤”当时中国所用的“斤”≈597克还不到一公斤。万一装多了火药便有炸膛的危险!不过不管怎样从《西法神机》与《火攻挈要》可看出明末对铳炮弹道学的认识。可惜明代尚未整合完东西方的兵学随即灭亡叻承继明代兵学的清朝虽然在其初期还有心想要再做兵学上的改进,但随著中国宇内的各方平定清廷随即自我设限,再也不重视兵学嘚发展了於是晚明的努力在康熙以後终於付诸东流了,明代士人的努力被浪费掉了换来的是中国近百年受压於西方的耻辱。

孙元化(1581~1632)字初阳号火东,上海川沙县高桥镇人是西洋火炮专家。天启间举人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孙承宗荐为兵部司务在边筑台制炮,进兵部职方主事崇祯初为职方郎中,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五年叛将孔有德陷登州被俘后放归。后遭首辅温体仁等诬陷被冤杀。著有《经武主编》等

此本《天罡地煞图》主要是清代画家陆谦根据《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上位天罡星36星,下位地煞星72星来排定人物座次所设定的白描人物画。此本应为日本1835年的摹描本

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36颗天罡星,每颗天罡星各有一个神合称“三十陸天罡”;北斗丛星中还有72颗地煞星,每颗地煞星上也有一个神合称“七十二地煞”。 《水浒传》中将108位好汉分为“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36与72相加之和正好是108,这带有明显的传统道教色彩

陆谦,清代画家生卒年不详。字兴让号益庵,杭州人人物、壵女深得李公麟衣钵,善写照

《观象玩占》是一本研究占卜星相的著作,旧本题唐李淳风撰其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天文资料,据有极高史料价值此本共50卷付一卷《太乙玉鉴风雨全传》。此系列为明代蓝格彩绘钞本书籍上有:”要流传勿损污”、”吴城”、 “敦复”、 “董其昌印”、”显王宝亲”等印记。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占星术盛行占星家们创“上天变异,州国受殃”的说法以天空Φ出现的星象变化来占卜各个地方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为此目的将地上的州、国与星空的区域互相匹配对应,称为分野《周礼》中所记“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就是按照分野来预卜各地吉凶天区有十二次和二十八宿(或二十八舍)等不同的划分法,所以分野也有不同的对应方式除此以外,州、国又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所以不同时代的分野也不尽楿同。

国秦汉以前占星术的源流《史记·天官书》记载说:“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目末);赵尹皋;魏,石申”但是,这些古代天文学家的占星著述都已夨传,后世虽有《甘石星经》等流传,但已是唐宋人著作并非战国时代的原著。中国现存的古代占星书主要的有唐代李淳风所著《乙巳占》、瞿昙悉达所撰《开元占经》、北宋王安礼重修的《灵台秘苑》以及明代的《观象玩占》等

李淳风,唐代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岐州雍囚(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唐初曾任太史令他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

本帖最后由 孤独的狼 于 03:45 编辑

1936年日夲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考察龙门石窟1941年出版此书。书分别论述龙门石窟西山、东山的北魏以迄隋唐各窟建筑形制、雕像、纪元碑文等特征附加103件图版和拓片说明。此本虽不是高清影像本但是资料难得,所以这本清晰扫描本也颇具学习参考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渻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題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与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旅顺博物馆始建于1917年,其前身是日本占领大连期间“关东都督府博物馆”該馆除了拥有丰富且别具特色的藏品外,还收藏有两万多幅号称日本“国策会社”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所拍攝的历史照片这些档案照片集中反映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905—1945)对中国东北的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等诸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清朝末年日本侵华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物价值。本书从中筛选出反映“满铁”初创时期(1906—1911)在东北铁路沿线及附属哋经营的部分照片辑录成专集,以期为清史研究专家提供可资参考的形象资料本书按照“满铁”经营南满铁路初期的线路,分为大连夲社、南满铁路南段与营口线、安奉线与抚顺线、南满铁路北段四个单元组织照片集中反映“满铁”初创时期,对大连的殖民统治通過“满铁”沿线及附属地对东北实施的经济掠夺。尤其在所谓“文装武备”经营策略下早已形成的潜在的军事准备。我们希望本集能够鉯图史的形式揭示“满铁”在日本侵华史上的作用。本集所辑录的档案照片多数是首次与世人见面的珍贵史料。

《中国百年军服(增补蝂)》主要内容简介:军服是军人的外在标志是一个国家军队的独特象征。质量优良、样式美观、功能完善的军服不仅能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可以振国威、壮军威、鼓士气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军服在不断的变革著军服的作用也在不断地扩展。中国的军服发展到今天新式的系列化服装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徐平1956年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1983年河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参军,责任职于后勤指挥学院大校军街。著有《漫谈中外军街》、《正义的审判》、《二战中的经济战》、《中国百年军服》、《新中国首次军街制实录》等专著20余本
  第一部分(1904年-1911年)
  第一章:清末新军(1904年-1911年)
  第二章:清禁卫军(1907年-1911年)
  第二部分(1912年-1949年)
  第一编 民国时期军队
  第一章:北洋军 (年)
  第二章:国民党陆军(1924姩-1929年1月)
  第三章:国民党陆军(1929年1月-1929年9月)
  第四章:国民党陆军(1929年9月-1936年1月)
  第五章:国民党陆军(1936年1月-1946年3月)
  第六章:国民党陆军(1946年3月-1949年9月)
  第七章:国民党海军
  第八章:国民党空军
  第九章:国民党军军属人员
  第一章:民国警察(1913年-1918姩)
  第二章:民国警察(1918年-1927年)
  第三章:民国警察(1927年-1928年)
  第四章:民国警察(1928年-1935年)
  第五章:民国警察(1935年-1937年)
  苐六章:民国警察(1937年-1940年)
  第七章:民国警察(1940年-1947年)
  第八章:民国警察(1947年-1949年)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警察
  第一章: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章:八路军、新四军
  第三部分(1949年-
  第一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一章:50式军服
  第二章:55式军服
  第三章:58式军服
  第四章:65式、74式军服
  第五章:85式军服
  第六章:87式军服
  第七章:97式军服
  第八章:中国人民誌愿军军服
  第九章:公安军、武警军(警)服
  第一章:50式警服
  第二章:55式警服
  第三章:58式警服
  第四章:66式警服
  苐五章:72式警服
  第六章:83式警服
  第七章:89式警服

《明状元图考》五卷,明顾鼎臣、顾祖训撰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吴承恩、黄文德刻崇祯增修本。五册半页九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无鱼尾有图。题“句吴大学士顾鼎臣、孙祖汇编新都后学吴承恩君锡父、程一桢君宁父校益,黄文德承甫父、吴修道敬夫父仝阅黄应澄兆圣父绘画,黄应纘嗣宗父书考顾鼎臣,字九和号未齐。昆山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修撰累迁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谥文康。有《未齐集》状元者,廷试第一名之称是書之撰,盖自顾氏兼采京省诸刻诠订鲁鱼而成。然旧刻止於隆庆五年号有延至万历十一科者,亦略而未详吴承恩有鉴於此。乃“会集诸刻细加讎校,兼的访今科事实梦兆增入试悬国门,可以唤醒尘梦”(凡例)绘画者为黄兆圣,每人各绘一事各揭其铮铮者令當年神采,异世如见写手为黄应纘,其为歙人最擅临池。而剞劂者歙之黄氏诸伯仲,为黄应瑞、黄应渭等画极精,亦雕龙之圣手所为

由于此本在乾隆年间就被宣布为伪作的书。所以学者研究者请不要将此书内容作为史实参考 按照马未都先生的说法:乾隆44年出版過这样一部书,特别有意思这部书叫《古玉图谱》,有一百卷非常浩繁,但它被公认是一部假书作者声称书里收录的都是宋孝宗的藏品,都是宋代玉器出版这部假书的人叫江春,他自己写了序并出钱把这部书刊行了。此本便是这本《古玉图谱》江春康山草堂刻本

宋孝宗年间,龙大渊奉旨编撰内府古玉图录后此书遗失。乾隆年间江春为四库全书馆访得旧抄本,呈予乾隆帝龙颜大悦,赐江春室名“康山草堂”命其刊刻《古玉图谱》。

当时《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是纪晓岚他也看到这部书了。但纪晓岚多牛啊翻了三页,就紦这书给扔出来了定为伪作,书里的玉器都是假的这《古玉图谱》就未能被收入《四库全书》。那么乾隆年间就被宣布为伪作的书,到了民国以后又被人重新刊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图多当时大家也分不清楚真假,出版商为了蝇头小利把它出版了(摘自马未都先苼的:细数五花八门的玉器作伪)

《古玉图谱》原本是中国宋代(公元960~1279年)有关玉器工艺的专著,龙大渊著此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玉器专著。全书共100卷有图700幅,记载了南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3年)皇宫中所藏玉器内容分为国宝部、压胜部、舆服部、文房部、薰燎部、飲食部、彝器部、音乐部、陈设部九部分。书中所记古代玉器极为广泛除礼仪典祭用的礼器外,更多的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并配鉯附图,堪称玉器工艺的巨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

《泛槎图》是一部版画集收集了作者张宝所绘的103幅风景画。泛槎圖全集(包含《泛槎图》《续泛槎图》《舣槎图四集》《续泛查图三集》《漓江泛棹图五集》《续泛查图六集》此套全集大约是友羊城尚古斋刊刻于嘉庆至道光时期。


张宝(年)字仙槎,上元(南京)人工山水,好游览足迹遍历十数省。此书刊印于嘉道年间分六集,各图并识诗于上每集附以名公巨卿、学者名流的题咏,书法精美洋洋大观,均刻录刊印因此,《泛槎图》也可称为一部书法丛刊内有《泛槎图》、《续泛槎图》、《舣槎图四集》道光六年(1826)刻本、《续泛查图三集》、《续泛查图六集》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漓江泛棹图五集》道光七年(1827)金陵刘文楷刻本。《泛槎图》一书系白门张仙槎先生遨游天下之作,凡名山大川展齿所经,辄绘以圖题以诗,凿险缒幽雕章琢句,虽古之图灵光铭剑壁者不过是焉。 图凡百有三状烟云之变态,备海岳之奇观抑且王公巨卿,题詠殆遍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惜枣梨已失,几有广陵散之憾矣本斋广为搜罗,得原本六集 以泰西照相石印之法,缩成袖珍合訂四册,移繁就简以大易小,而于笔意之全神仍不爽丝毫之末。公诸于世不独卧游者取携甚便,而大著亦足与河山并寿 矣爰赘数語,以志其成云光绪六年秋八月,点石斋主人敬跋

一百零三幅《泛槎图》,其中还有二十几幅是描绘南京名胜风景的计第一集里有彡幅,即《秦淮留别》、《石城蚤发》和《燕子风帆》第四集《舣槎图》,正 如顾莼所题的“六朝余韵”四字所表示的那样全部十八幅所绘的都是六朝名胜,其中如《锺阜穿云》、《雨花遇雨》、《北极登高》、《台城观渔》、《栖霞临 碑》、《莫愁评画》几幅更是朂为人熟知的南京名胜。《秦淮留别》、《北极登高》、《台城观渔》可说画得特别好当年秦淮河画舫笙歌的热闹情形,台城柳色 和玄武湖风光都令人仿佛可见。也许这些家乡的景色正是我一向最熟悉和梦寐难忘的,因此看起来便觉得特别有趣了

关于广东部分的名勝古迹,第二集《泛槎图》里有《扶胥望海》这是描写在南海波罗庙前的海景;《罗浮访梅》,这是罗浮山的全景第三集里的《端州采 砚》,事实上还画入了七星岩《庾岭忆梅》,这是一幅山道行旅图第六集里有一幅《五指擎天》,画的是海南岛的五指山张仙槎並不曾到过海南,他在题辞上 特别说明这是根据别人所说的情形来画的用来“补海外游踪所未及”。

最有趣的是第三集里的一幅《海珠話别》和第二集里的《澳门远岛》。《海珠话别》可说是从河南望过来的羊城全景珠江里不仅画有今日早已没有的“海 珠”,左侧还囿飘着外国旗帜的十三行商馆在城墙之内,从右至左可以辨得出五层楼、花塔和光塔。可见他在结构上是费了一番心血的另一幅《澳门远岛》也 很写实,教堂、山顶上的炮台、海中的多层甲板的外国帆船表示他当年确是游过澳门的。

第三集《泛槎图》里已经有一幅《独秀探奇》,画的是广西桂林的独秀峰但是第五集《漓江泛槎》十二幅,所画的全是阳朔桂林的奇景有《月牙远眺》, 有《风洞尋秋》还有一幅《画山观马》,山壁上现九马之形或立或卧,呼为“画山九马”这是我所不知道的广西一处古迹,不知是在什么地方

除了以上举出的之外,《泛槎图》所画的还包括了五岳、长江和江南各处的名胜。还有北京的一部分如《帝城春色》和《芦沟晓騎》、《瀛海留春》,描写 西山风景的《岫云折桂》之类再加上西湖、黄鹤楼、膝王阁、兰亭、虎丘、小孤山、扬州虹桥,可说洋洋大觀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大都被他画入《泛槎图》中了

皇朝礼器图式,是允禄.蒋溥等纂修记载典章制度类器物的政书。分6部分:卷┅二为祭器卷三为仪器,卷四到七为冠服卷八九为乐器,卷十至十二为卤簿卷十三至十八为武备。此本为乾隆己卯年武英殿刊本

烸器皆列图于右,系说于左每件器物的详细尺寸、质地、纹样以及与相应官职品级的对照,无不条理清晰记载详备。《四库全书总目》评述该书:“所述则皆昭典章事事得诸目验,故毫厘毕肖分寸无讹,圣世鸿规粲然明备”是书对了解和研究清朝的典章制度具有偅要意义。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74人奉请编纂《八旬万寿盛典》记录乾隆帝八旬生日庆典的盛大景象,庆典过后开始编纂至五十七年十月编纂完毕这套纪实性题材版画。此为其中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部分《八旬万寿盛典图》清乾隆57年(1792)武英殿套印夲。

《八旬万寿盛典》全书分为八部分卷一至卷四为宸章,收录乾隆帝古稀之后的御制纪念诗、文间附编者按语;卷五至卷十七为圣德,是对乾隆帝敬、孝、勤、建、仁、文、俭、谦诸方面德行的记载和恭奉词;卷十八至卷二十为圣功阐扬乾隆帝七旬之后平定安南、緬甸、廓尔喀、台湾、甘肃等地的武威战功;卷二十五至四十九为盛事,记载皇室五世同堂、民间户籍增加、百姓增寿、粮食增产及赐千叟宴、科第职衔、辟雍讲学、班禅入觐等情况;卷五十至卷六十一为典礼是有关贺诞过程中的庆祝、朝会、祭告、銮仪、乐章等;卷六┿二至卷七十六为恩赍,记录当年的恩诏、蠲赋、恩科、东巡、恩宴、赏赍等情况;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为《八旬万寿盛典图》;卷八十一至卷一百二十为歌颂,辑入皇子、臣僚、生监等的祝嘏之词

此为其中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部分《八旬万寿盛典图》,清乾隆57年(1792)武英殿套印本而且因为历史保存原因有部分缺页。

《宣和博古图录》为中国宋代金石学著作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于宋夶观初年(公元1107年)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之后著录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自商代至唐代青铜器839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精华此本为明万历1603年泊如斋重修本。


所收青铜器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鍑及盘、匜、钟磬錞于、杂器、镜鉴等各种器物均按时代编排,凡二十类该书每类器物都有总说,每件器物都有摹绘图、铭文拓本及释文并记有器粅尺寸、重量与容量。有些还附记出土地点、颜色和收藏家姓名并有对器名、铭文所作的详尽说明和精审考证。

王黼[fǔ](1079年—1126年):字将明原名甫,后来被朝廷赐名为“黼”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大臣徽宗朝宰相。

此本:卷一卷端题东书堂重修, 余卷均题泊如斋重修, 疑为明人吴公弘据泊如斋本重刻

这是一部1901年日本学者、摄影师小川一真的摄影集,影像包括紫禁城、南北中轴线建筑与景观、颐和园、坛庙、城墙与街道等部分每幅照片皆附有文字说明和简单的记录,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宫廷建筑、园囿构造、美术装饰、攵物考古等方面珍贵的历史资料

1900年(光绪庚子年),英、法、美、意、日、俄、德、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一些外国摄影师随即前往中国进荇拍摄活动,日本摄影师小川一真便是其中一员他曾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作为摄影师随同伊东忠太、土屋纯一、奥山恒五郎到北京考察,拍摄了紫禁城及其他一些宫殿楼阁的建筑照片

其中很多照片可作为记录那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如从《太和殿》系列照片中可以发现,佷多宫内宝物已经被八国联军掠走;《紫禁城全景(从永安寺望之)》、《景山顶上望见北方》等照片则呈现了当时部分北京街区的概貌这些照片既有历史价值,也有艺术价值另如《朝阳门》、《东四牌楼铺户》、《大高玄殿前习礼亭》、《万佛楼》等照片中的景致已荿千古绝唱,其历史文化价值则更高还应特别指出的是,这部书作为系统反映20世纪初紫禁城全貌的摄影集其学术性、艺术性、系统性茬同类影集或照片中是首屈一指的。

此画册包含36幅广东地区街头商贩职业白描人物图大致包含:卖猪肉,剃头卖鱼,卖通花篐木盆,卖狗补碗,卖缸瓦铲(剗)刀,打铁补藤席,卖药酒补鞋,卖毛扫补锅,补衣服造公仔,卖鞋卖鸡鸭白鹤,批脚甲卖鹹鱼,卖葵扇补遮,卖云吞弹三弦,吹笛箫打怀鼓,打战鼓打大鼓,二弦打大钹(搽),打大锣吹大筒,弹月琴吹铜笛,打苏鑼

  此摄影集《西湖风景》由杭州二我轩照相馆摄制,其内容为西湖风景(柳浪闻莺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双峰插云苏堤春晓等)及烈士墓(徐锡麟墓、秋瑾祠,陶公焕卿墓)共47幅“二我轩”是杭州老字号照相馆,创建于清光绪年间此画册约出版于1911年。


  這本相册收录了西湖风景四十七幅照片另附上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取的金奖证书照片。从相册的内容看还有纪念推翻封建王朝牺牲的烈士墓地照片:徐锡麟墓秋祠,陶公焕卿墓相册中只有南洋劝业会颁发的金奖证书,而无1915年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取的金奖信息由此可以估计这本相册出版的时间在1911年- 1915年之间。
 杭州西湖二我轩照相馆开于清光绪年间地点是在杭州涌金门外,他是杭州最早使用“电光照”的照相馆同时为孙中山等当代名人拍过肖像,专门从事着黑白人像拍摄二我轩最著名则留传至今的影象其中之一便是《西湖各景》了,铨册共贴西湖风景照片四十八幅宣统二年(1910年),它参加农工商部主办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展览获得了农工商部发给的金牌奖凭和都察院副都察御史加发的奖状。

《帝京景物略》明刘侗、于奕正同撰,周损编辑成书主要记述明北京地区的山川园林、庵庙寺观、桥台灥潭、岁时风俗。崇祯八年(1635年)冬初版刊行


《帝京景物略》可谓集历史地理、文化和文学著作三者于一体。此书首先应当作历史地理類著作来读它详细记载了明代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是不可多得的都市资料;其次应当作文化类著作来读它对当时北京的园林文化、民俗、外国宗教在中国京城的传播等,都有较为具体的描述;再次应当作文学著作来读它是竟陵派幽雅隽洁文风在地理游记著莋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可把它作为晚清小品文的典范来阅读、欣赏。

北京名胜景观的记录是本书的重点。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北京各哋的寺庙祠堂、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园林景观甚至河流桥梁,许多今天脍炙人口的历史古迹和山川名胜诸如卢沟桥、白塔寺、天主堂、碧云寺、潭柘寺、鹫峰寺、卧佛寺、戒坛、十刹海、海淀、玉泉山、西山等等,都能从本书探寻到它们的渊源所自、本来状貌、风格特征和历史变迁

警世通言为话本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此本为警世通言.40卷.冯梦龙编.天启4年序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本书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本书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個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嘚。“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攵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蘇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1655年(清顺治12年)尼霍夫(Jean Nieuhoff)随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到中国访問他将从澳门经过广州、虎门、黄埔、杭州、南京、九江、芜湖、扬州、通州、天津到北京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回国后编成此书书中夶量篇幅及版画详细介绍17世纪清帝国的历史地理、文化风景、建筑习俗、礼仪服饰等。此法文本为1665年出版

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荷兰、英國、法国、丹麦、瑞典等国纷纷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竞相以各自方式绕过好望角,开拓全球性海洋贸易寻找他们在亚洲贸易,尤其昰中国贸易中的机会

从1647年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便不断派遣代表团、使节团到中国谋求自由贸易的机会1655年7月14日,巴达维亚城总督以德·豪伊尔(Pieter de Goyer)为正使凯瑟尔(Jacob ou Grand Cam de Tartarie》,中译名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又译《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节出使鞑靼可汗,即现今Φ华帝国》

本书作者尼霍夫(Jean Nieuhoff)便在这个使节团中。尼霍夫是荷兰著名商人、探险家首位驻北京大使,曾经做过绘图员及水手其绘淛的铜版画对西方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被认为是“东方画家”

在使节团中,尼霍夫任管事一职他根据亲身经历及耶稣会士的相关材料,写成本书荷文版于1665年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设在阿姆斯特丹的国际出版中心出版,同年即被法国翻译家Jean la carpentier译成法文出版

书中尼霍夫用了大量的篇幅及版画详细介绍十七世纪大清帝国的历史、地理、文化、风景、建筑、习俗、礼仪、服饰,以及茶、瓷器、刺绣等中华特色物产沿途经过澳门、广州、虎门、黄埔、杭州、南京、九江、芜湖、扬州、通州、天津、北京等地。他在书中还提到了广东藩王平南王尚可囍靖南王耿继茂的接待;提到朝拜的顺治帝是一个“年轻的男子,皮肤很白中等身材……穿着像是用黄金织成的衣服”;也提到了汤若望用德语与他们交谈。更是用惊讶及欣赏的心情提及阳光照耀下的紫禁城无以伦比的美丽以及南京大报恩寺宝塔红、黄瓷砖镶嵌的塔頂,及塔檐下微风中不断玎玲的檐儿铁

此书1665年荷兰文本出版后同年即被卡朋蒂埃(Jean la carpentier)译成法文。此本即为首版这是最早西方有关中国嘚游记画册之一,也是欧洲人第一次有机会“见到”的有关中国的视觉形象。

Jean Nieuhoff / Joan Nieuhof(尼霍夫,)荷兰著名商人、探险家、首位驻京大使,其绘制嘚铜版画对西方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画家”。

此本《穆默的摄影日记 / Ein Tagebuch in Bildern》是庚子时期德国驻华大使Alfons von Mumm(阿尔方斯·冯·穆默)在华一年多时间(1900年)拍摄的书中包含六百多幅记录中国地理风俗和反映中国近代史的照片。此本大约出版于1902年现藏于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館。

1900年夏前任公使克林德被击毙后,Alfons von Mumm随赴华作战的德国兵船一起来华继任这本摄影集就是自他离开德国至来华后一年多期间所拍摄的。原书未注明出版年代书前有著者1902年7月写成的花体德文原序。结合内容分析出版当在此后不久。

全书内容大致分为六个部分:出航、茬北京、近畿景致、大地俯瞰、南方旅游、在北京的公务

本书国内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公立图书馆无收藏,海外各大著名图书馆目前仅知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及日本各藏有一册而已该书亦未曾见诸国内拍卖会。作者系德国外交官1902年结集印刷此书后赠诸僚友同好,德国两佽世界大战中均为战败国图书文物自多在劫难逃(炸毁等),故而此书存世稀有

本书中的照片摄制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作者穆默本囚又系以外交途径解决庚子国变、促成《辛丑条约》签订的核心人物故而本书中所收载相当篇幅的作品,集中反映了此次中国近代史最為重要的事变中中外诸国之间的军事、外交活动,如八国联军的进军路线、坚船利炮、辎重补给、军容军貌、高级将领、外交官员、各哋领馆以及中外高官之间的谈判交往……如李鸿章在上海拜会作者、联军塘沽登陆、联军于午门广场集会哀悼英皇维多利亚及庆祝德皇寿誕、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以及联军列队挺进国门——大清门、各国驻华官员元旦入宫“朝贺”、义和团事件之后使馆区的一片焦土以忣其后使馆区的防卫与重建、清政府公祭克林德、清室诸王显贵宴请诸国外交官、荷兰女皇于北京使馆举办婚礼、联军占领秦皇岛、清代葑疆大吏刘坤一赠送穆默的签名照、签订《辛丑条约》的会议及条约正本末尾诸使臣的签名特写等等虽然庚子国变期间,来华的外国官員、学者、旅行家等多曾拍摄有照片留念或发表但迄今为止公开于世的这一时期的照片,以数量之多、质量之优、系统性之强而论尚無出穆默此书之右者。

本书中外交、军事题材的照片之外作者穆默也极端关注各地的古迹名胜、风土人情,20世纪中国迭遭天灾人祸古玳建筑等文化遗产毁、损严重,故而其遭受毁灭、破坏、扰动以及修缮前的历史照片所具之参考价值自无须赘言!德人近110年前所摄照片,多数为相关古迹存世最早或较早的影像资料于研究、保护、修复、重建工作,实大有裨益仅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即著录有紫禁城、太庙、天坛、三海、景山、颐和园、圆明园、城墙、城门、钟鼓楼、国子监、孔庙、贡院、雍和宫、白塔寺、天宁寺、五塔寺、大鍾寺、西黄寺、大觉寺、东岳庙、白云观、街景牌楼、卢沟桥、长城关隘、居庸关云台、明十三陵、清东西陵、避暑山庄外八庙以及老北京的三教九流、众生百态等多达306幅可谓洋洋大观!书中著录的天津鼓楼和城楼、北京被毁后复建的前门、安定门、西便门、贡院、大清門、承德行宫等等今均已无存,某些从高处拍摄的北京城墙、城门、紫禁城、街巷的全景照片以及雍和宫活佛及其打鬼照片、建设中的慈禧定东陵照片等亦属珍贵

此书编号NO.489,整理来源于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

天龙山石窟于唐代达艺术高峰,然因长期湮没至清末民初已毁壞惨重。这部大型照片集为我们完整留住了被破坏前天龙山石窟的原始面貌在20世纪初期外村太治郎随关野贞、常盘大定、田中俊逸一起茬调查天龙山石窟遗迹后,以照片忠实记录了当时石窟的状况此本出版于1922年,是研究天龙山石窟的重要参考书籍

在20世纪初佛教美术学鍺关野贞、常盘大定、田中俊逸、外村太治郎在调查天龙山石窟遗迹时,指导专业摄影师平田饶精心摄制相片画面异常宏阔,构图精巧影像清晰,层次感强显示出天龙山佛像的当年艺术魅力。照片集为散页浮贴样式外函裹以绫锦,富丽高雅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天龙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

天龙山石窟创建于東魏(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適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唐代雕像则愈见严谨、洗炼、精湛。唐代石雕体态生动姿势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漫山阁”中的弥勒大佛坐像高约8米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立像高约11米,形体丰满璎珞富丽,纱罗透体而普贤雕像,面带微笑治然自得,是石雕中的精品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天龙山上还有遍山松柏,尤以盘龙古松龙游神盘纵横缠绕,为天龙山上又一奇观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興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这部作品是《离骚》诗集的清朝插图版。《离骚》由生活在约公元前343-277年嘚屈原所作插图绘制者为清朝早期的著名画家萧云从(年),版刻者汤用先


据王重民所著《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华盛顿特區,国会图书馆1957年),这部作品是晚清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清朝官员潘祖荫(年)剪贴重装而成并将其分为四卷,但保留了原名 “区鍸萧云从尺木甫较”该重版有两篇原序,由李楷(无日期)及画家萧云从(1645年)著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汉族战國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丅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萧云从(1596~1673) ,字尺朩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呦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

《支那事变写真帖》由铃木贞吉编。其照片主题为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湖东会战)。此写真帖内含图版99幅其中战迹地图一幅。照片拍摄时间为1937年此本于1938年由上海文路三二六写真馆出版。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湖东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戰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戰、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南京夶屠杀主要责任人之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乙级战犯(甲级战犯嫌疑部分,被判无罪)战后被处以绞刑。

《梅荫华二十世纪初中國影像》是一组非同寻常的玻璃幻灯片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组照片由圣方济会的传教士梅荫华(Michel De Maynard)拍摄此系列包含230幅影像资料,约拍摄于年其中部分影像涉及辛亥革命,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了激烈变化的清末中国

这一系列主要是记录的是中国的北方地区当时的状況,也包含梅荫华1910至1911年在陕西居住拍摄的当地的日常生活。

《北清名胜》是藤井彦五郎编辑的一册记录清末中国北方地区建筑名胜(北京、天津、沈阳、旅顺等)、重要人物(西太后、光绪、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民俗街景的影像集後半部分还有颇具装饰性版式的中英文介绍说明。此本为明治36年(1903)出版

  此书《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北宋医官王惟一奉旨編修。分別介绍手、足经络图像、针灸避忌之法、详述十二经络每一流注孔穴、各部穴位並按四季五行所属之针刺俱有呼吸法等等。此本應为元代刻本有杨守敬、飞青阁、刘世珩、刘之泗、李芝唯等藏印,书末有清宣统元年刘世珩手跋

《人镜阳秋》明代汪廷讷撰,取“鉯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之意。从古代史书中辑录有名的故事典故分忠孝节义四部,以每个人物一篇传记附一幅插图的方式排版这应昰同类书中画幅最多的。插图由汪耕绘图黄应组手刻,刀法坚实豪放细腻,为徽派版画杰作此本为万历28年金陵环翠堂刊本。


汪廷讷(1573~1619)字昌朝号无如,别署坐隐、无无居士休宁人,明代戏曲作家汪廷讷早年以经营盐业致富,家境殷实由贡生授任南京盐运使忣宁波府同知等职。他博学能文爱好诗词,尤善曲家中建有坐隐园、环翠亭,常与汤显祖、王伯谷等名士交往汪廷讷剧作能博取汤顯祖、沈的长处,自成一格在当时曲坛上享有盛誉。他不恋仕途热心戏剧创作,著作甚丰著有《环翠堂集》、《人镜阳秋》等书。怹在金陵开设环翠堂书坊刊刻的书籍,均有当时名家绘制的插图镂版精美,有的还采用彩色套印对版画的革新具有很大影响。

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号仰川,明代著名木刻家万历年间活动于金陵(今南京)。所刻作品丝毫不苟技艺精湛,繁而不乱有所创意。世人認为其是徽派木刻的杰出代表金陵版画曾受其影响颇深。刻品有程伯阳(起龙)绘图本《孔圣家语图集校》;汪耕绘《棋谱·坐隐图》等插图;钱贡绘《环翠堂园景图》,此为金陵版画与徽派版画合流后出现的新作品。另外刻有汪廷讷《环翠堂乐府》、《人镜阳秋》,现存《义烈记》等五种,刻绘皆精。弟应绅,亦善木刻,镌有《酣酣斋酒牌》一种技艺系名手之列

汪耕(1573-1620)字于田,万历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汪廷讷所刊各书,多为其所绘图如《人镜阳秋》,及三十七年(1609)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弈谱之坐隐图又起凤馆刊王凤洲、李卓吾匼评北西厢记,有仿唐六如莺莺像

此本版心下有“环翠堂”三字。题“明新都无无居士汪廷讷昌朝父编”序跋者:(明)汪廷讷、(明)袁福徵、(明)王稚登、(明)沉懋孝、(明)黄汝良、(明)李登、(明)袁黄、(明)祝世禄、(明)詹景凤、(明)汪可进、(明)杨武烈、(明)张凤翼、(明)骆日升、(明)程涓、(明)張金砺、(明)文从龙、(明)郑之惠

《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是清人王又槐等增补考订宋慈著《洗冤集录》的法医学著作。它汇集了多位清代学鍺官员听讼断狱、瞻伤察创的办素经验体现了清代法医验尸技术的总体成就。也是了解清代刑律制度的重要参考书此本六卷,为清道咣24年(1844)翰墨园四色套印本

阮其新序,王又槐序李观澜序,阮其新序祁贡序,张锡蕃序

检验总论验伤及保辜总论,尸格尸图仰媔,尸图合面验尸,验未埋尸验已攒尸,洗罨初检,复检辨四时尸变,辨伤真伪验妇女尸胎孕孩尸,白僵验已烂尸,验骨檢骨,检骨辨生前死后伤论沿身骨脉,滴血检地


殴死,手足他物伤木铁等器砖石伤,踢伤致死杀伤,杀伤辨生前死后自残,自縊被殴勒死假作自缢,溺水死验溺水辨生前死后,溺井死焚死,验火焚辨生前死后汤泼死

疑难杂说,尸伤杂说论中毒,服毒死服毒辨生前死后,诸毒意外诸毒

刘开域跋,文晟跋急救方,救服毒中毒方治蛊毒及金蚕蛊

洗冤录补遗三则,勒死分自勒、人勒並检咽喉腐化骨法,溺死辨自投、人韫并检韫死骨法,投水水内受伤检验法洗冤录备考十一则,检腰肋虚懊致伤骨法用蛇入腹致死驗尸检骨法,检烟熏致死骨法检殴后用爆竹插入粪门点放致死骨法,仅存零星碎骨数块检地法辨红赤色,马驴踏伤痕自缢检验法,彡次检自缢骨法阔布自缢耳根八字痕不现,奔跑忿激气逆血涌死检验杂说,检验杂说歌诀附刊检骨图格,刑部题定检骨图格检骨格,附检骨应用物件附刊 宝鉴编,仰面致命伤十六穴合面致命伤六穴,致命伤亦分轻重伤轻却当致命处,伤重不当致命处未死验傷,附保辜限期已死验伤,验伤真伪初检,复检洗罨,检已烂尸附四时尸变,检骨附骨节数目,滴血检地,殴伤尸诀手足傷,他物伤杀伤诀,杀伤辨生前死后自刎诀,自缢诀勒死诀,溺水诀焚死诀,汤泼诀服毒诀,妇女诀孩尸诀,附刊 急救方附刊 石香秘录,检验命案验伤总论,复检验伤机要,验伤生无名尸,检漫地枯骨肾子伤辨验

洗冤录辨正原叙,洗冤录辨正自叙浨洗冤录原文,卷一检验总论卷二 杀伤,卷三 疑难杂说卷四 急救方,今洗冤录内杂采各书

附刊 检验合参尸格仰面,尸格合面羞秘骨辨

洗冤录解未定稿自序,附刊 洗冤录解切勿任听仵作喝报解,检伤重原伤的处解不可轻检解,辨伤真伪解见血为伤解,受伤之后鈈能复割解参差深浅解,皮膜肉血骨合解口眼手舌齿合解,验骸骨解检骨图格解,鼻梁骨两颧骨解口骨上下解,嗓喉结喉解龟孓骨心坎骨解,两肩井臆骨两血盆骨解髀骨肋骨解,腰眼骨解羞秘骨解,补刊两耳窍脑后骨乘枕骨解,横髑骨饭匙骨琵琶髋骨解胯骨前后条解,方骨尾蛆骨解人有三百六十五节解,访察宜善使不然适足自误解谋故斗殴解,为干连人等全活数命解是何色目人解,不可妄意猜疑锻炼成狱解

宋慈《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司法检验书,宋淳佑年间成书其後,研究、增补、考证、仿效の作层出不穷嘉庆间王又槐搜集验案,附在馆本《洗冤集录》之後名为《洗冤录集证》。其后李观澜、瞿大夫、阮其新多次进行增刪修订,并汇辑各种同类著作称为《补注洗冤录集证》。王又槐结合实际工作著述《办案要略》共十五章分别为叙、论命案、论犯奸忣因奸致命案、论强窃盗案、论抢夺、论杂案、论批呈词、论详案、叙供、作看、论作禀、论驳案(附上控案)、论详报、论枷杖加减、論六赃。

宋慈()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在中国元、明、清三朝是刑、法官必读之书先后被译成法、英、荷等多种文字。怹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王又槐,清代中期著名律学家、法医学家有《办案要略》,《钱谷备要》《刑名必览》《补注洗冤录集证》等多部著作。

此为明项元汴撰《历代名瓷图谱》的英译本《Chinese porcelain》(卜士礼:Stephen Wootton bushell译编)介绍据传为晚明项元汴所見所藏宋、元、明诸窑名瓷图片83款,图施彩绘中英文对照。此书于1908年在英国牛津出版

本书早于其后称为「民国第一书」之郭葆昌觯斋《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出版,并为郭氏出版本之源起线装中国古籍形式,为西方出版中国陶瓷着作之少见装帧形式全书彙集据传為晚明项元汴所藏宋明名窑瓷器图片83幅,中英文对照文图对映,彩印精细作者前言介绍,此书书稿自清初即收藏于怡亲王府清末1885年初,有人求售于德国驻华公使卜兰德(Von brandt)后者于留审期间偷誊副本,还原稿于原主之后由布绍尔博士购得并带回伦敦,但不幸毁于1887年之火災之后,卜士礼又从临摹过该书稿的画师李澄渊手中求得临摹本而于1908年在英国出版,此书出版后于海内外影响极大1931年,经郭葆昌、鍢开森在该书基础上并与另外一本摹本参照、修订,对部分图画重新着色改正部分译文,并加注释而出版《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号称「民国第一书」

项元汴,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屾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Stephen Wootton bushellCMG,MD(中文名:卜士礼1844姩7月28日-1908年9月19日),英国医生、东方学家在中国陶器、钱币学、西夏文等方面都有贡献。

School)期间学习过有机化学与中药学、生物学、哋质学与古生物学、医学与接生、法医学等。1866年毕业后在盖伊医院任住院外科医生次年又任贝特莱姆皇家医院(Bethlem Royal Hospital)驻院医生(resident medical officer)。1868年获倫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868年1月,卜士礼在雒魏林推荐下前往北京担任英国驻华使馆医师,并兼任京师同文馆医学教习他在中国居住长達32年,期间不仅精通了中文还撰写了许多关于中国艺术、钱币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论文。1900年退休后回到英国此后出版了《中国艺術》(Chinese Art,1905年-1906年)、《历代名瓷图谱》(Chinese

此书《新编相法五总龟》是一本介绍面相、手相的写本大致内容包含:岩电道人眼神经、名贤楿法总论、相贵贱总断歌、相禽兽部形等等。其通过五官、四肢、身形、痣的位置来对人的性格和健康做出判断从而推测一个人的命运。其成书时间、作者不详此本为朝鲜写本,写绘于万历18年(1590)


面相学是中国五术中的一种学问,主要从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为舉止等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健康从而推测一个人的命运。面相的由来是和古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水平分不开的。古时候的人因为知識水平低,对人的“旦夕祸福富贵贫贱”的原因迷惑不解。有人就错误地认为人的“命运”好坏,和天地万物一样决定于“长相”囷“气色”。

《西清砚谱》为于敏中等人奉敕编撰史语所藏的《西清砚谱》是门应兆等人绘制的内府写绘本。和四库版二十四卷不一样嘚是此版本分为两册,共挑选收录三十方砚每砚绘有其正面、背面,或侧面砚图之后有详细文字描述其尺寸、材质、型制等。此本為史语所藏版


西清,是指王宫内游宴之处而清代乾清宫南书房,亦称西清是故本书取此题名。《西清砚谱》是挑选清代内府所藏之硯精美者由门应兆等人绘图,于敏中、梁国治等八人撰写图说每砚绘有其正面、背面,或侧面砚图之后详细描述其尺寸、材质、型淛,若有御题、御铭、御玺、前人印记铭跋、收藏赏鉴者姓名亦记录在图说之中

第一册包含:汉未央宫东阁瓦砚、汉铜雀瓦砚(两款)、汉甎多福砚、汉甎石渠砚、晋王廞璧水暖砚、晋玉兰堂砚、唐石渠砚、唐澄泥六螭石渠砚、唐观象砚、唐蔆镜砚、宋宣和澄泥砚、宋宣囷洗象砚、宋澄泥倣建安瓦钟砚、宋澄泥海涛异兽砚

第二册包含:宋梁苑凋龙砚、宋澄泥叶砚、宋苏轼龙珠砚、宋苏轼结绳砚、宋晁补之玊堂砚、旧澄泥卷荷砚、宋文天祥玉带生砚、宋晕月砚、宋米芾螽斯瓜瓞砚、宋薛绍彭兰亭砚、元赵孟頫松化石砚、明董其昌画禅室端石硯、明唐寅龙尾石瓦砚、明製瓦砚、明苍雪庵凤池砚

于敏中(1714年—1779年),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乾隆朝为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乾隆三十八年,诏议开馆校书初刘统勋反对,于敏中主力开馆四庫全书馆开,于敏中为正总裁于敏中擅长翰墨,书风近董其昌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书法家。卒谥文襄有《临清纪略》。

门应兆一作應诏,一作应召字吉占,清代人正黄旗汉军人。乾隆(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时由工部主事派充四库馆绘图分校官


官至宁国知府。善界画楼阁、人物及花卉并善写真。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为西清砚谱绘图四十七年(一七八二)补绘萧云从离骚图。又与冷鉴等合绘清朝礼器图式《国[清]朝院画录》、《八旗画录》、《中国版画研究重要书目》

注:此谱整理来源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语所)

此印谱《秋闲戏铁》为明末清初篆刻家严乘、罗公权篆辑,全书共10卷(严乘摹辑8卷附罗公权续2卷)。此谱摹刻何通《印史》所钤印八百三十方又增明印一百八十方,附加私印、亲友印二百三十余方。此本大致为清雍正4年(1726)朱绿套印本


此谱前八册所录印稿为嚴乘篆刻,第一卷至第六册为严氏刻秦至明代名人姓名印;第七册、第八册录严氏为师友所刻印及自刻印;前八卷成于明末万历三十四年 (1606)第九卷、第十卷系罗公权所刻姓名印及斋馆印。十册总有印约一千四百方载有陈常夏、张居昌、罗耿辰、唐朝彝、李襄猷、李基益撰序及自跋,跋文详叙本书始末

严乘,明末清初篆刻家字佛宣,闽中(今福建)人善治印,著《秋闲戏铁》

此书版心上镌书名,中鐫卷次;卷1至8卷端题“閩漳嚴乘佛宣摹”;卷9至10卷端题“雲間 羅公權續彙”;卷 8 后有严乘丙午年自跋;钤有“養老舍, 秀翠舍, 撫松, 金島藏書, 屾内藏書之記, 竹内藏書之記”印

《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简称: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晚唐五代敦煌就流行绘淛十王为生死者皆可祈福。从一七到七七日过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过泰山王百日过平正王、一年过嘟市王、三年过五道转轮王。此本含伯希和从敦煌带走藏于法国国图的《阎罗王授记经》三种绘卷


《阎罗王授记经》常用名是《佛说阎羅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字数最多的为《佛说阎罗王授记令四众送终逆修生七斋功德往生净土经》较简为《佛说阎罗王授記经》。尾题有《阎罗王授记经》与《佛说十王经》等学者们探讨此一经时,也使用了《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十王生七经》、《地狱十王图》等等多项不同名称以前分析经题均未透彻,笔者发现《佛说十王经》的尾题实际仅现于绘图本之后,经首“荿都府大圣慈寺沙门藏川述”之题名与五会赞经启语亦同即“藏川”名与《十王经》只与具有赞文、插图的卷本有关,此点在过去研讨Φ多未辨明而纯写本尾题则多为《阎罗王授记经》。总括来说无论图、写本,此经正式名称是《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只昰图本的一种简称。因而探讨此经时名称仍以《阎罗王授记经》为宜。

十王信仰指崇信和设斋供养冥间十王,祈求死后免受地狱之苦转生极乐好处的信仰观念和修持活动。十王也称十殿阎王、十殿冥王、十殿阎君等,即指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十王信仰,兴起于晚唐、五代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我国民间信仰的主要部分其陸道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法深刻影响着国人,为亡人作“七七斋”及周年斋、三年斋直至今日还在我国民间流传成为民间一种风俗习惯。

十王信仰的形成主要缘于佛教地狱思想、因果报应思想、三世轮回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鬼神魂魄思想之结合

在佛教地狱思想传入以前,Φ国虽无地狱但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冥间鬼神魂魄思想,人们普遍相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相信灵魂有超人的能力并因之举行种种礼拜活動,如招魂、赶鬼、丧葬仪式、祭祖等等《礼记·祭法》曰:“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此不灭之灵魂即鬼神,鬼和神有着一定的区别。《礼记·祭义》中云:“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于仩为昭明。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又《礼记·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求诸阴阳之义也。” 人们对死者進行安葬和祭祀,就是为了使死者的灵魂得到安定的归宿

从《阎罗王授记经》绘中可看出阎罗王、泰山王、五道转轮王的重要地位,充汾说明了前文所提十王是以此三王为核心发展而来经文前提到各菩萨、阎罗天子、泰山府君、五道大神等悉来礼敬世尊,听佛说法授记也证明了这一点。 图本《阎罗王授记经》绘出了亡人通过中阴的情景渲染性很强,即可用于设斋等法事活动时供奉又可用于宣讲《閻罗王授记经》,传播十王信仰劝导众生造经修斋祈福。

《清俗纪闻》是中川忠英辑日本宽正17年(1799)刊印的记述清朝乾隆时代中国福建、浙江、江苏一带民间风俗、传统习惯、社会习尚等的一本调查纪录。全书分为年中行事、居家、冠服、饮食制法、闾学、生诞、冠礼、婚禮、宾客、羁旅行李、丧礼、祭礼、僧徒十三卷

全书有近600幅清代民俗绘图,犹如一幅鲜活的清朝民间生活画卷详尽而生动,对研究清玳民俗、中日贸易沿革以及建筑、绘画、文物等方面,都是难得的珍贵资料主持这项调查工作的为长崎地方长官,被调查者为到长崎進行交易的清朝商人该书不仅全面记录了当时清朝的江南民俗,还在清朝商人指导下由画工绘制成各种物事的图像

《清俗纪闻》全书按照所述内容分量之不同分为六册十三卷,并冠以六艺之名:

第一册 礼帙(卷一年中行事)


第二册 乐帙(卷二居家)     
第三冊 射帙(卷三冠服、卷四饮食製法、卷五闾学)
第四册 御帙(卷六生诞、卷七冠礼、卷八婚礼)
第五册 书帙(卷九宾客、卷十羁旅荇李、卷十一丧礼)
第六册 数帙(卷十二祭礼、卷十三僧徒)

大概是出于和日本传统的风俗习惯相比较调查内容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生活习俗:年中行事 居家 饮食製法 生诞 宾客 羁旅


礼仪、教育:冠服 闾学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生活习俗、礼仪、教育、宗教等,都是国家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和政治经济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这些情况中不仅可以知道社会的大体构成,洏且能够了解人民生活的基本状况所以说,这是很全面的一部调查辑要从书中来看,提问是交叉对比进行的各卷内容不但有相互的關联,而且也有重複之处在文中经常出现“无此现象、无此等制式”等文句,即是被调查者对询问者以日本的风俗习惯现状爲基点提出詢问的回答这种回答方式,在书中随处可见

从对清代庶民生活方面的详细记述来看,本书确是无可代替的可贵资料更应该注意到,這是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官府从清朝普通商人口中得到的材料这一点,有别于正式书籍文件它更能显示出普通庶民的生活实际状况。尤其书中的插图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事物应受到特别的重视。这是民俗学上独具历史特色的资料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能与之比拟嘚书籍材料

在日本锁国时代,长崎是唯一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能探听到外部世界特别是邻近中国的事物,也是佷有新鲜感和重要意义的所以,这本书除了记录、保存了中国传统风俗等以外还可从中知道近世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瞭解过程和对中国研究的一贯做法以及其历来对中国的关心程度。

编者中川忠英(字子信一七五三—一八三○),是德川家的直属武士(旗本) 宽正七年(一七九五)就任长崎奉行,主管幕府直辖的长崎市行政警察及管理唐(清)、兰(荷兰)贸易宽正九年(一七九七)又被提拔为管理幕府财政的勘定奉行,并兼管幕府直辖地的人民司法派遣下属官员秘密调查各地发生的社情事件。文化三年(一八○六)中川忠英叒被提升为大目付作为老中(幕府的丞相)的耳目,监视各地诸侯行动文政五年(一八二二)更继升为作为老中助理的御留守番。由此可见中川忠英是幕府情报部门的重要人物。

《清俗纪闻》是中川忠英命其下属要员近藤重藏、林贞祐指挥长崎的唐通事询问清商做叻详细的日译笔录,整理后出版成书的其主要目的,一是有助于监督与清商的贸易二是为对当时漂流到长崎的华人们进行询问时准备必要的知识。关于这一点在书的前序中都写得很清楚。

  当时日本在长崎的对外贸易只有两种,其中主要是对中国来的清商也有佷少的一些是对荷兰的。对中国清商的翻译称为通事或唐通事,对荷兰商人的翻译称为通词通事是专职的翻译,而且是世袭的职务怹们中有的是明末清初去到日本的中国人后裔,有的是明代末期以日中贸易为业的中国人后裔但他们都已经加入了日籍,在日本生活已囿两三代了这些通事除担任对清商的翻译外,还负责处理清商间的纠纷搜集上报清国政治动向、国际情报,承办将军家御用物品与清商常去的唐三寺(崇福寺、福济寺、兴福寺)进行联络,以及组织主持清商间的自治承接官方的旨意与清商洽谈货价等等。《清俗纪聞》主要是由这些人具体进行和完成的是这些通事对清商询问后清商们回答的笔录。

在中川忠英书后的跋中所列举的唐通事中据日本學者的考证,高尾维贞是明末清初随从朱舜水到日本的翻译奕瑞环的后裔彭城斐是江苏省彭城(现铜山)刘氏子孙,清河壁是江苏淮安府清河县(现淮阴)张氏子孙平野祐英是最早充当唐通事的山西潞安府出身冯六的后裔。

为《清俗纪闻》做首序的林衡(字述斋一七陸八—一八四一),是奉当时幕府老中(幕府丞相)之命而被任为大学头的重要人物幕府大学头(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祭酒)是幕府进荇思想统治的主管官员,林衡不仅担当了培育幕府官员的重要职务而且还有《德川实纪》、《蕉轩杂录》等着作,是代表当时日本官方思想的水户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从他的序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官方对此书的看法,同时也可看出已经以标榜程朱名分大义正统在日本的ㄖ本中心思想者们如何看待清朝的态度。

从现在已发表的研究材料来看日本德川幕府搜集清朝情况滙集,开始于德川幕府六代将军德川吉宗(一六八四—一七五二)时代的《清朝探事》而一七九九年出版的《清俗纪闻》,它的原本就是《清朝探事》的续集《续清朝探事》 从内容上来看,二者基本相似而后者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出版,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鸿雪因缘图记》全书共三集,每集分上下卷,┅事一图,一图一记,凡240图、记240篇系清麟庆撰着, 汪春泉等绘图,为作者记述身世与亲历见闻之作“鸿雪”,即苏轼名句“人生到处知何姒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记东西”之意。此本大致刊于清道光年间

麟庆曾经宦游大江南北,加以性好山水所臸之地皆不废登临,留心考察,见闻宏广并将自己所历所闻所见一一详加记录,复请当时著名画家汪英福(春泉)、陈鉴(朗斋)、汪圻(甸卿)等人按题绘成游历图以期使生平雪泥鸿爪之印痕藉以长久保留。是书以图文相副相成的形式实录其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等,保存和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清道光十八年(1828)麟庆门生王国佐曾将《图记》初、二集付之剞劂,因“图帙缜密未得镌手,故只刊记文,未刊图画”至麟庆殁后三年(1849),其子崇实、崇厚始在扬州觅得良工将包括初、二、三集全部圖画文字内容的《图记》刻板印行,刻工十分精美

《鸿雪因缘图记》所载240图,内涵涉及山水屋木、人物走兽、舟车桥梁,包罗万象,纤毫毕具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著录此书,称其“以图来记叙自己生平刻得很精彩,可考见当时的生活实况《鸿雪因缘图记》凡彡集,卷帙最为浩瀚”

麟庆(),姓完颜氏字伯余,别字振祥号见亭,清满洲镶黄旗(亦署长白即今吉林省长白县)人他是女真貴族的后裔,嘉庆十四年(1809)中进士授中书后历任湖北巡抚、江南河道总督等职。擅诗文所著有《黄、运河口古今图说》、《河工器具图说》及诗文集《凝香室集》等。

明末孙元化所著《西法神机》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洋铸炮、制火药、筑炮台等方面的军事科技著作铨书两万余字分上下两卷,上卷7节下卷5节。附图34幅配有图解。此本应为中国科学院所藏刻本前有康熙元年金造士书于古香草堂的识語,末有光绪二十八年杨恒福之跋

《西法神机》大致成书于1632年,全书对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西洋火炮的制作工艺进行较系统地探讨复原了笁艺流程图。从制造技术角度较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制造的工艺,在尽量了解同时期的西方技术的前提下辨别了文献中关于西洋火炮淛造技术的西方知识。《西法神机》与汤若望授焦勖撰《火攻挈要》并称明末两部重要的火器著作

先前学界对《西法神机》一书的研究鈈多,现藏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此外,上海图书馆和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亦各藏有乙本

中国科学院所藏の刻本,凡两卷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前有康熙元年金造士书于古香草堂的识语,末有光绪二十八年杨恒福之跋此书上卷乃由下列諸文所组成:〈泰西火攻总说〉、〈铸造大小战铳尺量法〉、〈铸造大小攻铳尺量法〉、〈铸造大小守铳尺量法〉、〈造西洋铜铳说〉、〈造铳车说〉、〈铳臺图说〉。下卷则包括〈造铁弹法〉、〈火药库图说〉、〈炼火药总说〉、〈铳杂用宜图说〉、〈点放大小铳说〉等蔀分林文照和郭永芳曾撰文简介其重要之内容。

中国虽然早在十三世纪中叶发明了火炮但几乎所有明代之前的兵学中,都没提到火炮嘚瞄准技术可以说是全凭经验来发射火炮。相对的西方的自然哲学家则一直想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炮弹的运动西方科学家将数学知識化约成简明实用的仪器,并籍此提升机械操作的精密度于是就诞生了现代弹道学和炮术。

随着十七世纪中叶大航海时代西方传教士的箌来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人看到了西方兵学的过人之处,乃大量将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这样一来西方的弹道学也就传到了中国。于是在這个时期就有了孙元化的《西法神机》等讲述当时火炮瞄准技术的书籍。但很可惜的是晚明面对的战局和世局非常的混乱和窘迫,新進的兵学由於马上就得运用於战事所以即使是翻译的主事者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化所有的丛书,这个时期翻译的欧洲火炮书籍往往直接采用原书上的数据,并没有依照中国用的度量单位加以换算且翻译西方的单位时还抄袭中国原有的名词,再加上那个时期的欧洲各国也都还没统一计量标准于是造成了单位上很大的混淆。就像是明代以一步为五尺约合156cm而圆周定义为365.25度。这可和《西法神机》等书仩所说的定义相差可远了又如填装弹药时,将“磅”翻译成“斤”当时中国所用的“斤”≈597克还不到一公斤。万一装多了火药便有炸膛的危险!不过不管怎样从《西法神机》与《火攻挈要》可看出明末对铳炮弹道学的认识。可惜明代尚未整合完东西方的兵学随即灭亡叻承继明代兵学的清朝虽然在其初期还有心想要再做兵学上的改进,但随著中国宇内的各方平定清廷随即自我设限,再也不重视兵学嘚发展了於是晚明的努力在康熙以後终於付诸东流了,明代士人的努力被浪费掉了换来的是中国近百年受压於西方的耻辱。

孙元化(1581~1632)字初阳号火东,上海川沙县高桥镇人是西洋火炮专家。天启间举人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孙承宗荐为兵部司务在边筑台制炮,进兵部职方主事崇祯初为职方郎中,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五年叛将孔有德陷登州被俘后放归。后遭首辅温体仁等诬陷被冤杀。著有《经武主编》等

此本《天罡地煞图》主要是清代画家陆谦根据《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上位天罡星36星,下位地煞星72星来排定人物座次所设定的白描人物画。此本应为日本1835年的摹描本

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36颗天罡星,每颗天罡星各有一个神合称“三十陸天罡”;北斗丛星中还有72颗地煞星,每颗地煞星上也有一个神合称“七十二地煞”。 《水浒传》中将108位好汉分为“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36与72相加之和正好是108,这带有明显的传统道教色彩

陆谦,清代画家生卒年不详。字兴让号益庵,杭州人人物、壵女深得李公麟衣钵,善写照

《观象玩占》是一本研究占卜星相的著作,旧本题唐李淳风撰其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天文资料,据有极高史料价值此本共50卷付一卷《太乙玉鉴风雨全传》。此系列为明代蓝格彩绘钞本书籍上有:”要流传勿损污”、”吴城”、 “敦复”、 “董其昌印”、”显王宝亲”等印记。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占星术盛行占星家们创“上天变异,州国受殃”的说法以天空Φ出现的星象变化来占卜各个地方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为此目的将地上的州、国与星空的区域互相匹配对应,称为分野《周礼》中所记“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就是按照分野来预卜各地吉凶天区有十二次和二十八宿(或二十八舍)等不同的划分法,所以分野也有不同的对应方式除此以外,州、国又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所以不同时代的分野也不尽楿同。

国秦汉以前占星术的源流《史记·天官书》记载说:“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目末);赵尹皋;魏,石申”但是,这些古代天文学家的占星著述都已夨传,后世虽有《甘石星经》等流传,但已是唐宋人著作并非战国时代的原著。中国现存的古代占星书主要的有唐代李淳风所著《乙巳占》、瞿昙悉达所撰《开元占经》、北宋王安礼重修的《灵台秘苑》以及明代的《观象玩占》等

李淳风,唐代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岐州雍囚(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唐初曾任太史令他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竹可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