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师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书籍设计大师、干什么用的、有没有收藏价值?

编者按:我们的文化中会将大师們捧上天凸显他们和常人差别最大的那个部分。大师当然是有属于他们的秘诀的可是他们的成功同样植根于他们生而为人的烟火气。從一个人的视角来解读大师在崇敬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对自己有信心——他们已经替我们走出了一条可供参考的道路。

创造力是我们烸个人与生俱来的我们天生就是创造者。人人都可以创造而且大多数人都以不同方式进行着创造。毫无疑问创造新事物时,我们是朂快乐的

不幸的是,许多人会找借口不去创造比如:「我没有足够的创造力或天赋。」这是不对的在重新审视简·奥斯汀(Jane Austin)、毕加索(Picasso)、爱迪生(Edison)、蒂凡尼(Tiffany)和丘吉尔(Churchill)等著名人物的经历之后,我意识到创造力和我们常说的天赋,只是勇气和不懈努力的副产物

每个人都是有创造力的。众生平等人人皆可创造。个体性和独立性只是用来发掘和完善内心世界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创慥力的。

正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勇气是与创造力和创新直接相关的。对此 Paul Johnson 赋予了最好的定义:

创意往往反映出巨大的勇气尤其是当艺術家不向最终的敌人——年龄或衰老,低头的时候

我开始探索,我想知道创造力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通过他们的创造改变历史的進程?是什么引导他们创造他们的工作背后有什么秘诀吗?为什么有的人名垂青史而另一些则不然

最终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鉯创造为事业的人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辛苦工作,而且前途未卜正如约翰逊所写的,你必须能够战胜时间和任何可能出现的身体缺陷仳如贝多芬不得不和他的听觉缺陷作斗争;爱迪生失败了几千次才发明出最后的灯泡;瓦格纳生活贫困,经常向人要钱;艾米丽·狄金森从不顾及公众的态度,无论是鼓励或批评,始终独自一人写诗

在我致力于研究不同性格的人的时候,最让我惊讶的是每个创作者总是在前囚的基础上创作没有人凭空创造出好作品,而这打破了我一直以来所持有的刻板印象

所以让我们深入研读一下创造者们的经历,看看怹们是如何工作的让他们如此特别的秘密,就在其中

毕加索:绘画第一,咖啡第二

「如果我没有足够的天赋又有很多竞争对手,那麼我将每天创作一幅画直到让世人知道我是活着的最伟大的画家。」这无疑是毕加索踏上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的道路时一直秉歭的信条之一。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仅有的绘画启蒙知识是由他的父亲传授的。至于其他方面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说毕加索是洎学成才、自我推销,在他所居住城市的街道上接受教育的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市场因此他总能知道什么才是可以賣出去的。

不同于等待灵感的到来找寻上帝赋予才华的人们,毕加索每天都在创作他的工作原则是速度胜于准确和努力。他是我们所知道的最不安分、最具实验性的创造者之一他做的每件事都必须尽快完成,不会对作品精雕细琢

毕加索做过许多工作。除了绘画他還做雕塑、面具。无论是在画布上、纸上石头上,陶瓷上还是在金属上他都是卓越的艺术大师。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物质障碍。他是┅个绝对的实验主义者每十年都会改变他的风格,对于颠覆从前的自己从不畏惧

他还设计过海报、标志、广告、戏剧服装和服装。毕加索离世前留下了超过3万件作品这是有来源的(catalogue raisonne – )。毕加索是一个有数量观念、强烈的职业道德和实验精神的人

温斯顿·丘吉尔:终生写作

也许你不会想到这份名单上会出现这位政坛人物,但我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他是一位首相,二战后他在历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哋但他确实值得被列入名单,因为他也是一位画家和文字大师

丘吉尔是如何开始写作的?父亲离世后丘吉尔悲痛万分。他觉得丧失叻自我也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因此他决定写一本完整的传记献给他的父亲。在那之后他发现了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和激情。丘吉尔不知道什么是创造力他只知道「努力工作」这几个字。

温斯顿日以继夜地工作感谢上帝,他很好只有在8小时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才会感箌疲倦。——丘吉尔的妻子?Clementine Churchill

很少有人知道丘吉尔一生中写作超过1000万字这其中包括他的演讲稿、书籍设计大师和文章。这种写作量比任哬作家写的都多他从小就有写下所有他感兴趣或参与之事的习惯。

他不仅练就了写作技能而且还从中赚钱。每次他去不同的国家或鍺参与一场战争,他都会写相关的文章卖给报纸或期刊他写了三本关于二战的书,共有约200万字是关于那个时期覆盖范围最广、最有价徝的资料之一。

语言是唯一不会消亡的东西——温斯顿·丘吉尔

当他不写作、不娱乐、不与政治斗争时,他就画画他发现画不仅可以莋为爱好,而且可以成为面对困境时的避风港因为画画的时候你要保持心无旁骛,这样便可以放松你的大脑

他从不逃避艰苦的工作,楿反他竭尽全力地工作:议会、行政、地缘政治、写作、绘画、建造田园诗般的房屋和花园。丘吉尔自命不凡他的创造力流淌在他的血液中。他希望自己所见的一切都能亲自动手实现,这就是他有别于他那个时代的其他人的特质

克里斯托巴尔·巴伦西亚加:不见天日地工作

在所有创意大师中,克里斯托巴尔·巴伦西亚加是最专注于创造美好事物的创造者。工作渗透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交付于工作。

作为著名品牌巴黎世家的创始人他是怎么进入时尚圈的?三岁时他参加了一个缝纫班他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接下来的74年里他的缝纫技术炉火纯青。在他的余生中他每天都要做一件针线活以保持手的灵活度。他是当时唯一一个在服装设计仩独当一面的设计师他做过缝纫、剪裁、选料等一切与制衣相关的工作。他唯一不会做的事就是画画需要助理代为完成。

他的工作量巨大整日都待在工作室里。以至于人们一度认为「克里斯托巴尔·巴伦西亚加」是一个假名也许并无其人。几乎没有人采访过他或是见過他也几乎没有他的照片。他从不参加社交活动除了和一两个老朋友相聚外,他很少出去吃饭

这一切都使他得以专注于创作能永远鋶传的作品。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和创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几乎没有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像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的创作作品,这些作品正如同其他人所说的——那都是馆藏级的作品

他工作非常努力。巴黎世家每个系列都有200-250个设计所有这些都是他自己完成的,因为他幾乎不信任任何助手他甚至拒绝了年轻有为的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的帮助。

从他三岁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他每天都努力工作。在上世纪60年代最艰難的时期他停止了工作,因为心脏病发作大师最终离世而去。

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痴迷于用玻璃制作窗户和灯具,并以玻璃进行珠宝创作。他的父亲查尔斯·路易斯·蒂凡尼(Charles Lewis Tiffany)生于1812年1837年在纽约开了一家商店,销售文具和精美的器皿他似乎继承了他父亲的品味,紦平凡与非凡融合在一起

蒂芙尼是一位真正的创造者,他勇于尝试乐于为自己设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他父亲是个商人他早年還是选择了学习绘画。但从本质上讲他也是组织者、领导者和商人,也是一个挥霍无度的人和收藏家如果要给出一个定义,蒂芙尼是┅位创造者和推动者他的远见卓识和组织能力使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在二十世纪初他雇用了100多名玻璃行业的出色工人,鼓励他们试验洎己的想法并辅以化学方法,对这些想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动

他利用他的珠宝工作室实验特殊的金属反应。这些金属与彩色玻璃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宝石花瓶」。他一直在研究他在旅行或参观博物馆时挑选的古代玻璃碎片他在寻找可以用于复刻它们的化学方法。

蒂凡尼对探索发现和实验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渴望这让他能够创作出如今每件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作品。他经常去不同的国家旅行研究与玻璃有关的古代文化。他保存了旅途中的许多发现参观博物馆都会留下详细的笔记。

重要的一点是蒂芙尼喜欢与他人合作或从其怹风格中获得灵感,但他从不抄袭他写道:

神赐给我们的才干不是要我们模仿别人的才能,而是要我们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想象力即使昰在团队中工作,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也是通向真正美丽的道路——Charles Lewis Tiffany

他还创造了一种表面粗糙的昂贵玻璃,之后他为其取名「熔岩」「熔岩」的灵感来自他在维苏威火山附近发现的碎片。他对古代的研究发现埋在灰烬中的瓷砖(如庞贝古城)经过了2000年的化学变化,产生叻光泽这个变化过程可以在工厂实现。不久他卖的瓷砖比花瓶还多。

爱迪生:向艺术家借鉴才能

要成为一个创造者就必须成为一个藝术家?大错特错发明家和商人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背后有1000多项专利。大多数发明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們的灵感来自于解决他人需求的渴望,以及与艺术家合作

他的灵感来源于给予人们闻所未闻的东西。例如他发明第一台录音机的灵感來自伟大的歌手和乐器演奏家的声音。他想给他们更好的创作工具

他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也是如此。他信任与其他创作者和艺术家的合作他鼓励蒂芙尼将燃气灯换成电灯,这样生意会更好后来他与蒂芙尼合作,设计了纽约第一家完全使用电灯照明的剧院帮助许多舞者尋找新的可能性来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

他的实验室看起来更像是画室,而不是科学家的工作室囿时他沉迷工作就会睡在地板上的衣服里。他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诠释了他的职业道德观做一个创造者不是一句空话,而昰一种生活方式

我没有创造力,需要灵感

有句话说,只有业余爱好者才需要别人给灵感专业的创作者靠的是自己日复一日重复工作。我多么不希望这是真的但别无他法。或者就像我的一个朋友说的:「如果你不利用各种信息你就不可能保持灵感。」他所说的信息昰指读书看电影,听音乐去画廊,和聪明有趣的人交谈旅行和探索一个新的国家。这可以看作一种「消费」一旦你「消费」了,伱就必须创造并回馈世界

创造者都是相似的吗?是也不是。

在阅读了这些创造者的故事后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努力工作。所有的创造者都有一个人生座右铭——不断创造其他的部分只是他们的个性。

做一个创造者不是一个头衔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也不仅仅是一个爱好,这是你的生活当然,他们能够坚持下去也因为他们内心对于这件事情足够熱爱。

我们不需要上帝般的灵感来创造非凡真正的创造者总是在收集周遭各种各样的信息,无论是在自然中、在不同的国家、在书籍设計大师中、在电影中、在音乐中、在食物中还是在与艺术家或其他像你这样的创造者的合作中。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在创作时通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允许其他人越俎代庖因为他们想确保他们的工作朝着自己认同的方向发展。而且这是因为他们喜欢创慥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别人为他们创造生活当然,在大多数现代环境中在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是不现实的,也是不高效的但每个囚都有自己的方式。有些人是推动者有些人是独裁者。

PS:当然还有更多伟大的创造者值得我们去写(无论男女)这个名单仅代表个人觀点。

}

原标题:现代建盏没有收藏价值看完你就知道!

在国外,瓷器与中国是一个概念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位置。

但到了近代与国外比照,陶瓷业却落后了很多菦几年,由于建盏工艺大师们的厚积薄发现代建盏被海外保藏家注重,保藏家和陶瓷爱好者初步注意到现代建盏也是个不容忽视的新嘚保藏抢手。

▲建盏大师孙建兴 木叶盏

那么现代建盏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呢?

现代建盏受到重视的原因

瓷器保藏向来是国内外保藏的偅头戏但大都限制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

由于官窑陶瓷的出资太大并不是一般保藏家可以玩得起的。

▲以2.6亿港元落锤的汝窑青瓷洗

洏现代建盏则不然一般中等收入的人士即可进入。

随着时代进步“厚古薄今”的传统观念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现在建盏收藏队伍正逐渐壮大收藏对象也越来越多。

▲英国V&A博物馆收藏陆金喜曜变作品

▲台湾星云法师会见黄美金、黄文勇父子并展示其收藏的"金油滴"建盏

官窑陶瓷由于量少买家又多,报价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不是捡漏,或是稀有之品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增值,且一旦遇上赝品承受能力不强的藏家倾家荡产也是存在的。

▲供御款老盏接底用老盏和老底拼接起来

此作伪手法高超,需多维度分析才可辨别

现代建盏暂時还没有这种风险由于是一个新的保藏抢手,对保藏者来说增值的可能性更大更具挑战性。且过往的历史告诉我们成功的艺术品收藏往往是从冷门起步的。随着大家对建盏的认识加深收藏现代建盏的藏家也终将受益。

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和现代陶瓷市场的不断升溫,沉寂已久的建盏行业萌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工艺师所做出来的现代建盏的精细程度上都有很大的成就。

▲茶人精心呵护养出彩的建盏

苴现代建盏由于其兼具美学性与实用性这也是保藏者对其喜爱的一个很直接的要素。

那么收藏现代建盏又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收藏当玳建盏注意事项:

选择精品建盏这样具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只有精品才能经的住历史和市场的考验

▲建盏大师陈大鹏 10.5口径四色撇ロ盏

充分了解建盏的相关知识,例如建盏的制作工艺程序、技术要点以及表现方式。

要学会辨别真品及赝品当代建盏也存在作伪问题。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不法商人售卖的作伪李达老师鹧鸪斑盏

收藏者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要想着图便宜、捡漏,常言道:贪小便宜吃夶亏购买名家作品就找武夷建盏,武夷建盏有权威的行业认证、完善的企业资质让盏友们绝对放心

▲武夷建盏所售李达鹧鸪斑茶盏

收藏之前,必须摸清创作者的主攻方向建盏大师都是术业有专攻,像叶礼忠老师主攻兔毫盏陈大鹏老师主攻鹧鸪斑盏,陆金喜老师主攻曜变盏等等

▲建盏大师叶礼忠,紫气东来兔毫盏

虽说好的建盏人做一半天赐一半,但对作者的经验技艺要求也是极高的建盏中的釉銫烧制工艺比较复杂,其温度比较难控制被誉为“火的艺术”,一件建盏作品的完成耗时长

▲建盏大师陆金喜烧正观察烧制出的曜变盞

曜变建盏的制作工艺更加复杂和费时,如今建盏界工艺师众多但能烧制出精美建盏的也屈指可数。

时至今日现代建盏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无法动摇的重要地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现代建盏收藏既要心态平和,又要持之以恒坚持多年必有所获,投資回报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陆金喜老师烧制的曜变建盏被两岸三地、日本欧美多家博物馆认可收藏,获得省陶艺大师等称号武夷建盏与陆金喜老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想收藏其曜变作品不妨看看下面的这只:

建盏大师陆金喜曜变高足盏

陆金喜老师的曜变高足盏器型是来源于宋代建窑高足盏,且为一比一的器型还原可谓传承。

器型是建盏的骨骼釉色是建盏的灵魂,能将现今还原度朂高的曜变釉色赋予这高足器型之上的陆金喜老师是第一位,此可谓创新

陆金喜老师的曜变高足盏,武夷建盏仅有一只且是我们掌櫃与陆金喜老师一同挑选出来的精品,无论是投资还是收藏其价值都极高!机会难得如有意与此盏结缘的盏友,可关注评论本文进行详細的了解

}

韩湛宁访谈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大師吕敬人:

韩湛宁:您大量的作品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并深深地影响了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发展关于您嘚作品,您认为自己的设计风格或者个性是什么

吕敬人:我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风格,也不认同所谓的“吕氏风格”因为我不明白怎樣才能形成风格。接每一本书时首先想的是怎样围绕文本的语境找到合适的设计语言和方法。我想“风格”就是一种自然流露吧当然設计特征每个人都有,这和自己的个性、审美、好恶有联系会像惯性自然或不自然地表现出来,比如我比较喜欢内敛而不张扬的表现手法大概是东方文化温良恭俭让的追求吧。另外这20年单做封面少了我的工作是坚持由里到外的整体概念的实现,并非局限于装帧这样莋,出自于观念转换从文本开始介入阅读传达的编辑设计的工作量增大了,因为要投入视觉信息的编辑工作时间延长了,做书量必然尐了

2011年受邀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设计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材改版工作,先与出版社领导、编辑室主任、专家沟通交流比如给编辑办讲座,陈述我对新的教科书的设计理念多少次和社领导、美编、出版部人员不断探讨中外对比和新设计方法的互动,还召集北京的一些有影响力的著名设计师、教授、美编共同参与然后在取得与已往装帧全然不同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思维方式和编辑程序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开始建立这套教材的整体视觉信息构架模式和适用于所有年级内文编排的网格系统设定文本体例、字体、字号、行距、灰度、空间的設定,图形标志、矢量绘图、艺术插图、照片要求等规则和文本内容与图形编辑关系……最后针对教科书人教版的特点进行外在封面规范囮、整体化、系统化个性化,又具晰辨性的设计统筹其中重要的工作是与文编沟通,这是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必须要做的工作我设计嘚不少书都有这样的经历。像《怀袖雅物》做了5年《中华舆图志》做了3年,《奥运交通地图》也做了整整3年还有《中国手工纸调查报告》《最后的皇朝》都花了很长时间来完成,因为要做许多过去装帧不必做的编辑设计工作也许这也能算作是我的设计风格吧。

对“风格”的固化虽不算是好事但书籍设计大师艺术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个性就是生命我想,大概多元思考是诸多风格形成的前提坚歭个性才能体现风格。“风格”的境界是一个艺术上不太安分、又永不满足的设计追求。所以我对每本书的设计抱着一种新鲜的态度,希望不重复自己维系个性的发挥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人教社九年义务制中小学教科书设计稿  2011

韩湛宁:我非常喜欢您设計的《梅兰芳全传》我觉得代表了您的“编辑设计”的思想,请谈谈您做这本书的思路吧

吕敬人:《梅兰芳全传》这本书是2002年设计的,当时文字编辑给我的只是一本30多万字的纯文稿无任何图像资料。梅兰芳是个视觉表演艺术家他的生活舞台和戏剧舞台形象是那么的豐富,我认为这本书充满了信息视觉化阅读的可能性编辑征得梅兰芳家属的同意,征集了上百张展示他一生方方面面的图片根据文本偅新编辑全书的图文结构,呈现最佳的阅读节奏秩序传递信息陈述时间线的轨迹,并为读者创造联想记忆的机会我认为书不仅仅是平媔的载体,更是承载信息的三维六面体每一面都可以承载信息。于是我将书口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读者在翻阅书籍设计大师时,左翻昰穿戏服的梅兰芳舞台形象右翻是着便装的梅兰芳生活形象,书口呈现出他生命中的两个重要舞台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产生有生命记忆嘚东西,因为梅兰芳一生的两个侧面形象化地深切印入读者脑海里。此时的设计师成了文本的编导者书籍设计大师设计为原文本增添叻阅读价值,其中编辑设计的概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的成本和制作周期提高延长了,但读者喜欢销售得更好,半年不到就再版叻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师与梅葆玖先生在一起在该书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这就是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价值这还要感激文编给予设計师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另三大名旦传记的设计出版社要求延续原来的思路

吕敬人与与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在一起

《梅兰芳全传》2002

《㈣大名旦全传》2002—2012

韩湛宁:您把这本书真正想说的东西视觉化了。不仅是这本书其他您设计的很多书,都提供了视觉化和情感化的设计悝念如您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的作品《中国记忆》,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您怎么评价自己这个作品呢?是否代表了您的书籍设计夶师设计思想的实现呢

吕敬人:为配合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中国记忆》一书荣获2009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奖,我想这首先应归功于书本體的内涵与分量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的艺术精粹汇集于一身的魅力。第二点这本书的编辑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专家、编辑、出版囚的配合和支持,精心的拍摄与文本撰写还有非常专业的印制品质。在编辑设计中我提出许多附加信息要求比如补充重要文物的各年玳列表,为画面完整展现增添书籍设计大师翻阅形态的结构设计,给编著者、出版人、编辑、印制方增添不少本可不做的工作但因为囿了编辑设计的理念,相互之间经历了一个非常好的互动互补的创作过程

《中国记忆》以构筑浏览中国千年文化印象的博览“画廊”作為设计构想,将体现主题内涵的视觉元素由表及里贯穿于整体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过程设计核心定位是体现东方文化性格,将中国传统审媄中道教的飘逸之美儒家的沉郁之美,禅宗的空灵之美融合在一起让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东方精神渗透于全书的信息传达结构和阅讀语境之中。书中的章节划分、辑页内容的构成、画页文字归类划定、传统包背装中M折拉页的阅读设计、书页纸张触摸的质感设定、封面鎖线形态和腰封虚实动静图像呈现等等都体现了这些思路《中国记忆》令读者得到了诗意的阅读,设计得益于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系统工程的新概念我翻阅过许多“世界最美的书”,看点就在于不局限于外在的装帧而是深入内涵的编辑设计,这些书不同一般的设计总昰充满阅读的诱惑力,而不是仅靠一张漂亮的外衣吸引读者眼球

韩湛宁:我认为,设计其实就是把精神的东西物化、视觉化让观者从視觉来感受这个精神。《中国记忆》这个精神传递就非常完美把中国文化的美与精神内涵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其中的具体设计思路应该昰如何视觉化传递这个精神吧

吕敬人:对,这也是让我最头疼的我的设计思路是将中国文化精神最具典型特征的天、地、水、火、雷、山、风、泽进行视觉化图形构成,以体现东方的本真之美书名字体选择雄浑、遒劲、笃厚的《朱熹榜书千字文》中抽取“中国记忆”㈣个字进行组合重构。版面设计以文本为基础编织好网格传达的逻辑系统和视觉结构规则,把握好艺术表现和阅读功能的关系严格把控细节的每一个部分。中国文化不光有博大恢宏的一面还有高幽雅静、细腻精美的独到意境。

韩湛宁:这本书的形式与印制上也是非常獨特的第一印象非常中国,但是又不是特别传统其中又有现代精神的微妙注入,呈现了非常完美的书卷气质这个具体的设计是怎样嘚呢?

吕敬人:《中国记忆》型制以中国特有的传统包背装即使用柔软的书面纸筒子页加外封包背结构组成中国式阅读形态。每一部分嘚隔页应用36克字典纸反印与该年代相呼应的视觉图形烘托该部分的历史年代。随着翻阅若隐若现的纸背印刷图形与正面文字形成对照,若静若动引发超越时空的联想。薄纸隔页与正文内页的纸质形成对比具有鲜明的触感体验。

为了完整呈现图像画面全景跨页执行M折法,以纸张宽度长短结合的结构设计使中心部分书页离开钉口让单双页充分展开,增加了信息表达的完整性和阅读的互动性单页形式的排列,则强调文字与图像的主次关系和余白的节奏处理为书籍设计大师陈述的层次感和有序性进行充分的编辑设计,图像精美准确哋印刷还原增添了该书的欣赏性和学术价值,封面强调稳重、含蓄简练,书脊上端用红线扎制中国方胜图形横贯三个侧面由此形成叻全书传统与现代融合理念的全方位导入。该书非西式硬封精装而以普通的简装本面对读者,亲切没有高高在上的奢华。

《中国记忆》特装本作为北京奥运会赠送各国元首的国礼设计要做到代表国家身份,既体现中国传统书卷语言的典雅气质又具21世纪的时代气息。讓读者在翻阅品赏中回味森罗万象的中华文化意韵通过阅读留住中国记忆。

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世界最美的书”评委会主席乌塔女士在法兰克福亲自为吕敬人设计的《中国记忆》颁奖

《中国记忆》及内页2008

韩湛宁:您的其他代表作品呢我记得您以前谈过有几本是您不同时期和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如早期的20世纪80年代的《生与死》、90年代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和21世纪初的《书戏》等以及很多我印潒深刻的作品,如《黑与白》《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子夜》《马克思手稿影真》《朱熹榜书千字文》《翻开》《赵氏孤儿》《喰物本草》《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怀珠雅集》《敬人书籍设计大师设计2号》《书艺问道》《怀袖雅物——中国扇子》《剪纸的故事》等您能为我们介绍其中一两本的设计情况吗?

吕敬人:我列举三个10年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吧

《生与死》设计于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还是铅芓凸版印刷时代当时全部手工绘制,连书名也需要自己写印刷限定用三色,只准印封面(封底空白为省锌版费用和油墨),设计要動脑筋想方设法由两色叠压产生第三色,甚至第四色这需要不断试验。当时经常骑自行车到工厂与工人一起调油墨很过瘾,并学到許多知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很像做版画此书获得1986年第三届全国书籍设计大师装帧艺术展览银奖。是我刚入行后获得的第一个全国奖受到当时著名的设计家王卓倩老师的勉励,至今难忘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设计于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已经是平版印刷时代(胶印)了可以四色印刷,充分还原图像该选题刚启动,我就与学者、编辑、印刷单位共同商榷互动开始以编辑设计观念的投入,实现许多设計愿望尽管纸张、工艺都很平常,但对印制有严格要求边缘线离切口5毫米,与工厂“争”得面红耳赤那时刚从日本回来,拿出印刷精美的书给他们看他们说:“这是外国人做的?”我用激将法说:“外国人能做为什么中国人就做不了”最后终于赢得对方同意,印淛在当时是富于挑战性的并得到较好的印制效果,如今也成了佳话1995年此书获得第四届全国书籍设计大师装帧艺术展览整体设计金奖。

《书戏》设计于2006年是一本贯穿全新概念的自编自导自演的书,是我们中国当代40位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家的作品集如做《敬人书籍设计大師设计2号》《书艺问道》一样,从内容到形式从编辑到设计都由自己主导,《书戏》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以“玩儿花绳”的概念贯穿全書我把书籍设计大师当成一个舞台,设计要尽心尽力地为读者演绎一出生动的书戏当时还考虑到受众的购买力,定价为最低限度但峩仍找机会适度表演,书很畅销供不应求。国外也有很多读者这让我有一种满足感。三本书三个10年,三种设计语言和理念我好像經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书籍设计大师艺术发展的进程。

今天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理念已深入许许多多年轻设计师的工作过程中我担任艺术指导,由工作室年轻设计师完成的《剪纸的故事》很好地把控原作的文本精神,大胆地解构重组视觉信息并注入传统与现代性,展陈與叙述性相结合的设计语言和编辑语法设计出还原著作却胜于原作表达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来,得到著作者的赞赏也为读者提供了富囿诗意和想象力的阅读趣味。设计为原作增添了附加值此书又重印了第二版,该书获得2012年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银奖

《中国民间美術全集》1993

《剪纸的故事》获“世界最美的书”银奖

《剪纸的故事》2011

《美丽的京剧》2007

《毛泽东箴言》2009

《开明幼童国语读本》2011

《大视野丛书》2002

《2005中国装帧艺术年鉴》2005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2006

《寄往天国之门》2005

《范曾谈艺录》2004

高等教育设计教材系列2007—2013

《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作品集》2008

《修行与传承》2009

《华赛摄影集》2007

韩湛宁:谢谢吕老师的解读,使我受益匪浅在当下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大量嘚过度设计的东西如不切实际的豪华,或名不符实的虚假夸张形式与内容的本末倒置等,您怎么看整体行业会有这样的倾向吗?

吕敬人:这个问题是指当今设计中存在的过度设计的弊端即所谓超越文本主题不着边际地修饰,那种牵强附会的花哨设计越俎代庖或外強内虚的外在浮夸包装,时下确实存在有商业利益的驱使,有受众盲目的欲求,有设计者自身修养的欠缺更有“人靠衣装马靠鞍”的滞後装帧观念的误导,好好一本书非要装进黄缎子的丝绒盒里实在不宜提倡,但这并不代表今天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主流事实上,随着書籍设计大师市场体制的导入出版社已不再为了获奖而去做大而全的花架子工程(尽管现在还有),而越来越多有品位的出版人更看重書籍设计大师本身的价值而非靠漂亮的一张外壳来取悦读者,或一副唬人的书衣包装来虚张声势相信您前面所说的倾向在业内会逐渐被设计师所摒弃,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出版方的审美修养和商业品位取向的引导问题那些客户的要求往往让设计师哭笑不得,不知所措

韩湛宁:面对过度设计,现在有人提出“没有设计才是设计”的观点我不认同,您是怎么看的呢那么您认为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度茬哪里?什么样的设计才是适合的呢

吕敬人:有人说,没有设计的设计才是设计这一说法稍显偏颇。没有设计的书何需要设计我们說是不留下设计痕迹的是好设计。一本设计好的书让读者在流畅、有趣的阅读中感受到设计的美感和文本语境的充分表达,并为读者创慥回味联想的可能无论是繁复的设计,还是概括抽象的设计均可做到这一点只要符合文本主题即可。有的设计表面上它没有过多的“筆墨”也没有滥竽充数的照片插图,但其精心的编排秩序灵动的空白运用,合理的字体字号行距段式的设定,仍可显现内在的饱满囷设计师投入的追求与功力

我曾为一个出版社设计一本学术类图书,根据文本属性精心设计,以简洁的版面交给对方却被组稿方认為偷工减料,觉得不加上一些装饰成分岂不是亏待了这份稿酬的付出吗真让人啼笑皆非。出版人这种心态也是导致当今出版物越来越花哨干扰阅读的原因之一。另一种情况是设计师对内容无深层次的挖掘创意的枯竭,视觉语言干瘪反以简约至上为借口,同样不能提供给读者满意的作品不过当下有一种倾向值得探讨,这里借用日本著名设计评论家臼田捷治针对今天日本设计现状讲的一段话好像也適用于中国。他说:“眼下日本的平面设计尤其是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无设计’抑或是‘无设计痕迹的设计’吔许这种简约设计也适合部分人的品位,但我担心的是如此这般的‘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强调过分的简约,并蜂拥而至这将形成單调划一的局面。我衷心祈愿不会因单纯追求简约的流行而堕落到浅薄的境地”任何设计均要有个“度”,并与之表现对象内涵相吻合不管是具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无论简约还是繁复设计

《经济学原理》2005

《西方现代派美术》2010

《中国美术全集》50卷本2006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會官方图册》2010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1998

《20世纪中国书法集》20卷本1998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整体设计1998

《敦煌石窟全集》25卷本1999

《国学备览》12卷本2007

《Φ日文学笔会》2010

韩湛宁:那么中国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吕敬人:中国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界面临的问题仍然严峻:如不求进取的设计观念;商业化浮躁心志造成急功近利;对新时期传播载体缺乏理论研究不鼓励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不关切技术层面的精益求精;对设计专业价值的不认同和不尊重,从而不能全方位保护设计师权益;把1959年创始的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性的全国书籍设计大师設计大展国家级奖项层次降低等等。这些现状影响设计者的创作热情阻碍专业队伍建设和专业水平向纵深发展。其中我认为最要不得嘚是故步自封的心态;对当今书籍设计大师阅读特征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陈旧老套而无新意的“理论”探讨;自我放弃文本视觉化解读嘚编辑思路和欲望;对形而下的工艺与细节的轻视和怠慢;出版部门不愿投入力量和成本不鼓励原创,大量跟风、抄袭、复制风盛行Φ国读物更缺乏富有个性和新阅读形态的尝试……其实,书籍设计大师市场需求并非大一统针对不同的大众或小众群体,根据不同主题、内涵需要制订相对应的出版定位和编辑思路

韩湛宁:您怎样看中国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行业近年来的变化?您对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行业嘚未来怎么看

吕敬人:尽管有以上问题,我们仍然看到中国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界的进步与希望一些优秀的出版人的思路已大大拓展,出书概念也在改变设计界这些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人,他们主动与出版人、作家、编辑们共同商讨研究创造一本夲阅读通畅、趣味盎然、个性十足的书籍设计大师来许多优秀的年轻设计师更在摆脱旧观念和已有的体制,独立创作一批又一批有价值嘚书籍设计大师即使在体制内的设计师也不满足现状,以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来感动出版社领导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2009年10月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艺术展览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又涌现出一大批有才华的年轻设计者大专院校的许多学生也热衷于书籍设计大師设计,我对未来仍抱有信心只要正视我们的优势和弱点,永不满足2011年我们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推出《书籍设计大师设計》丛书,每年春、夏、秋、冬出一期至今已出版9期,这是我们的前辈一直期许行业内有一本专业研究的出版物今天在同人们的努力丅终于实现了,也可为中国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理论探讨、设计交流、艺术家回顾传承、国内外书籍设计大师艺术咨询互动提供学习交流嘚平台同时艺委会开启了“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网站。几年来还举办了各种书籍设计大师设计主题展、个展、纸文化展还分别在北京、南京举办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展,是对中国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艺术教育一个很好的推动今年准备在杭州中國美术学院举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展。每隔四年举办一届的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艺术展将在今年年底于深圳隆偅举行由上海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中国最美的书”十周年纪念盛典也将推出。今年1月我在“敬人纸语”开设了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研究班来自全国的大学老师、设计师、美编参与学习,其热情之高让人感动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师、教授来讲课,很多有一定实力的设计师、敎授设计的老师也纷纷报名包括海外的老师和设计师。中国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不搞权术没有内耗的健康的、积極的、专业的、充满活力的、非常学术性的生动局面,我深信

韩湛宁:您认为什么是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

吕敬人:设计昰一种思维活动一个不善思考的设计师是做不出有深度的作品的。杉浦先生曾对我有这样的教诲作为一个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师应具备彡个条件:一是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二是要有较强的理解力即有较丰厚的知识积累,善于分解、梳理、消化、提炼并会利用箌设计中去;三是跳跃性的思维即异他性及出人意表的思维与创意。

《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基础》2012

“书之五感”海报2005

“书之五感”海报2005

韩湛宁:谢谢吕老师美妙的解读使我受益匪浅。我们现在谈另外的话题您知道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读得到巨大的提升给传统書刊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人断言电子书必将取代传统书籍设计大师,传统书籍设计大师消亡的时间不远了您怎么看待电子载体嘚发展对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影响?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未来会是怎样

吕敬人:ebook、ipad、Kindle的诞生是一件好事,电子载体有很多的优点容量夶,好检索它可以减少纸张的使用,节省能源我认为电子载体为传统纸面书籍设计大师功能的传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因为很多的阅讀可以通过电子载体完成真正留给读者的书是那些能让人感受到纸张本真的书,使之成为一个永恒的生命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从書籍设计大师来讲,它的美感来自于书籍设计大师五感所带来的体验这种魅力也许不会消失的。不同的是未来的受众会分流喜爱纸面書籍设计大师的读者会购买并珍藏它。

韩湛宁:现在电子媒体在模仿书籍设计大师的感觉有些甚至效果比纸质还好,包括纸的肌理一遝纸的感觉,甚至翻页的感觉尽管你触摸不到,但它还是想返回到书籍设计大师的体验上

吕敬人:科技的发展令未来的电子载体拥有怎样的功能和面貌,真的很难预测但由人类创造的一种物质——纸,定有大自然赋予的灵气也一定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蹤。至于它与先进的数码阅读器比较无良莠高低之分,只有情有独钟者的各自所爱我认为先人创造的纸张妙不可言,所以传统做书籍設计大师人仍会在纸张载体上寻找书的新物种体现奇妙的别样的设计形态,传达出人意表的书籍设计大师语言我推测未来做纸质书籍設计大师会成为一项时尚的行业,爱书者不会放弃这种爱好汽车多了,自行车成了时髦的运载工具恰恰有电子载体的挑战,将为传统紙面书籍设计大师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作机遇

韩湛宁:您认为书籍设计大师的生命力在哪里?书籍设计大师的未来是怎样的

吕敬人:我楿信书籍设计大师这种阅读生命消失不了,面对不同阅读感知度的电子载体它的生命力也取决于作为出版人、著作者、设计师的观念更噺,努力开拓更多读来有趣、受之有益、出人意表的信息不然也会被淘汰,而真正留给读者的书应该是那些能让人感受到书籍设计大师苼命的宝贵并愿为之代代相传。这是多么温和美好的生活享受!

1994访问德国书籍设计大师艺术家

2006在香港担任评委

2010与德国著名书籍设计大师設计家哈根拜格在一起

韩湛宁:吕老师其实我们还没有谈到您的设计教育与您大量的展览策划。您在这两方面都是倾注了大量心血您茬2002年开始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至今,为设计教育殚精竭虑而且在中央美院等许多院校担任客座教授,另外我知道您在国内及德國、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际和地区的设计院校讲学,至今应超过百所院校了吧前面也说道,从1998年开始您在新闻絀版署培训中心、编辑学会任教每年都有几次给出版界的学员讲课,很多都是社长、总编、编辑部主任等出版系统的骨干人才还有新叺行的编辑,还有很多出版社都派人在您工作室进行一年或半年的学习进修等应该说您为中国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事业和出版事业倾注叻大量心血,也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应该说您是一位真正的设计教育家。

吕敬人:你说的我还谈不上我觉得我们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大镓对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认识有了提高对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要求有了欲望。我自己在这个方面也在努力参与虽辛苦,但我很开心峩欣喜地看到这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也欣慰自己的小小付出是值得的我是一个没有什么理想的人,只是想把该做的事尽可能做好“敬倳以信、敬业以诚”,父辈的言行恩师贺友直、杉浦康平的作为如影相随,自己岂敢怠慢贺老师90多高龄,至今笔耕画作不辍他有疾惡如仇、刚直不阿的性格,却怀着一颗童心未泯的善行爱意他曾在中央美院任教,倾注心力授教学生座无虚席的大课堂里,贺老师神采飞扬的精辟论说场景至今难忘。晚年将他的作品全部捐赠了上海美术馆另一位80多高龄的杉浦老师,学问一生著述无数,却不断寻知探新、求学无涯他不图虚名的秉性修为,因为对文化的敬畏而为人谦虚厚道,成就了专一高度他的设计哲学影响亚洲设计界,他任教于神户工科艺术大学打破旧规,以全新的教学方法倡导工学思维,提升了该校的学术思想受教于他的学生无数。前年他80岁之际将所有的创作作品和一生藏书全部捐献给武藏野美术大学,以传播后人至今他还担任神户工科艺术大学亚洲设计研究所所长。与两位恩师相比我做的这点事算得了什么呢,微不足道

韩湛宁:您太谦虚了,很多的提高都是因为您的努力才得以改变另外我知道同时您吔撰写了大量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著作与教材,诸如《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四人说》《敬人书籍设计大师设计》《敬人书籍设计大师设计2号》《书艺载道》《从装帧到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在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星空中漫游》《翻开/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吕敬人书籍设计大师设计教程》《书戏/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家四十人》等很多书还出版了繁体字版与外文版,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您能谈谈您的设计教育理念吗?

吕敬人:著作是有一些也有部分是我和别人合作的。这些书只是把这些年的设计思考做一些介绍给同道鍺和学生希望业内学术之风不要只有一个风向,多元和包容是学术进步的基盘不同声音应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讨论。我们清华美院佷包容和尊重学术思想使我可以全身心投入教育,贯穿我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教学理念并得到学校和同学们的认同和赞许。我的教学悝念许多同学毕业后在实际的设计工作得到很好的引用,也做出很多好的作品服务于社会和读者,很有成就感从父亲的教诲:“敬學以新”出发,设计教育要与时俱进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

韩湛宁:这个教育思想也体现在您从去年开始创办的“敬人书籍设計大师设计研究班”的思想吧对于“敬人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研究班”,从教学构想到实施细节从课程设置到教师邀请,您投入了巨大嘚精力甚至每一堂您都在教室……而研究班又是一个非盈利的项目,您投入这样大的精力您是怎样考虑的呢?

吕敬人:每个国家的社會进步、文化观念都不是孤立的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教育也是如此,不进则退所以要关注国际信息载体發展潮流,成为该领域新设计论的探索者与实施者我想把国际上一流的设计师、教授请进来将他们几十年积累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经验,吔包括国内最优秀的设计家的体会与敬人研究班的学员们共享研究班通过授课、学术讲座、workshop、研讨互动、手工书工作坊,国外考察等多種教学方式开拓书籍设计大师设计视野,更新专业设计理念丰富设计语法与语言,提升实际创作能力改进设计教学方法,重新认知書籍设计大师未来价值和方向在一个教学课程中集中如此多的国内外的资源,即使在清华美院也是很难做到的今年夏期班,请来了世堺顶级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家荷兰的依玛布教授来任教,显然这种提升概念的教学形式和面向社会的再教育理念受到参与者的期待我會总结经验,争取办得更好

韩湛宁:谢谢您如此的赤心与付出。同样您这些年策划和组织了大量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展览,甚至将展覽推广到德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应该说您从1996年的“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四人展”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歇地通过展览来推动中国书籍设計大师设计事业的发展。前面我们也谈到这些展览但是还有很多都没有谈及,比如说您在北京雅昌艺术馆和“敬人纸语”这几年策划了眾多的展览等比如说您担任了众多国际和国内书籍设计大师与设计领域的评审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您设计思想的核心组成也是您推动設计教育,乃至推动中国书籍设计大师与出版事业的思想与表达

吕敬人:前面我们也谈了一些,也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多谈了。我想说嘚是今天管理部门是为促进行业和学术的进步而成立的,但有些具体管事人的意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不作为,无作为还不让別人作为,他们的心态是“别给我添麻烦”也许他们有工作的苦衷,但归根结蒂是缺乏对这份事业的爱我遇到过对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囿爱心的出版界领导,如王仿子、王子野、许力以、宋木文、刘杲、于友先、桂晓枫、邬书林等诸位行家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艺委会很難支撑到现在。而今天真想做事做成事,只有坚持、要忍耐、有毅力、要顶得住煎熬这又令人有一丝悲凉感。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届艺委会—团结的群体率领下干实事、不空谈、懂专业、讲效率,一大批真正热爱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的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内的一位位個体,不管是成就斐然的名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同行们,他们的无偿支持还有一些社长、编辑、书业者,企业、大学的后援所有这些展览、论坛、学术活动、办网站、办书刊……靠我一个人是根本做不了的,这是团队的力量是学术的召唤,是专业的凝聚力最值得一提的是雅昌企业集团,以上所有的成果几乎都离不开雅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书籍设计大师设计界少一点对搞权术有兴趣的人,多一点关紸于搞学术的同道者这对中国书籍设计大师设计事业的推动真是件大幸事啊!

韩湛宁:好了,我们已交谈很长时间了提最后一个问题,面对未来您能给我们书籍设计大师设计师们说些什么,也作为我们访谈的结束语吧

吕敬人:面对新的时代,面对未来设计师既要繼承,更要开拓务必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发现去创造,最终会使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另外不要给自己设立遥不可及的目标,要有耐心一切任其自然,欲速则不达还有,要善良人活着要做点恏事,敬人人敬这比事业还重要。

本文为站酷特约文章获吕敬人先生、韩湛宁先生授权发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籍设计大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