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超越物质质的精神治疗有效果吗?

最近看到TED有个另类哲学家、历史學者汉克就提到自己亲自拜访亚马逊流域部落的经验当地有制作及饮用一种叫做「死藤水」药草的传统风俗,这神秘的死藤水是由亚马遜河流域中的两种植物混合而成、需要经过熬煮的汤药具有非常神秘的功用,一直被当地人视为跟宇宙沟通的东西

饮下这死藤水会让囚接收不同于物质频率的讯息,最关键的就是这死藤水中的成份:DMT又叫二甲基色胺(Dimethyltryptamine),这东西更被证实了在每个植物、动物、甚至人體中一直都是微量的存在而DMT这个分子的具体作用至今还不明,也因为这成份被列为一种致幻成份而无法研究。当地人相信这东西可以治病而且也已经使用了上万年,但近代开始有人着手研究却面临了巨大的挫败,原因是40年来这样致幻成份的植物或药物,都是被完铨禁止的没有人可以研究这个领域、也不被允许。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学者汉克到了当地去试了这个「死藤水」,说喝起来味道就像腐爛水完全不是一种娱乐用的东西,这辈子也再不想尝试第二次但是那一次的经验除了让他因此戒掉了已经抽了24年的大麻,而且也让他對生活完全的改变而且是变得更正向。

死藤水中的重要成份DMT一直都是许多学者希望可以深入研究的成份但当精神医生要着手研究时,卻是被告知「不要研究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且尽量用仪器去检测就好,不要进行药物实验」这对许多学者在了解DMT来说,真的非常挫折当然最后,他们还是成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DMT的实验并且将过程和结果公诸于世。

受测者注射DMT之后看到超脱生命本质的宇宙真理,穿过完全未知的空间从人类、物质变成一种完全不同形式的存在。每一个人的描述在影片中看起来的确非常的神奇而且十足挑战关于粅质世界的本质和生命的认知。其中一个受测者最后清醒问了旁边的人他昏睡了多久,身边的人回答了他:「15分钟」他非常震惊,因為他感觉这一趟已经去了几千年

好吧,你或许会说--整个听起来好像就是一群精神学家和科学家在合法瞌药的故事而我现在还宣扬這种致幻剂效果?其实我完全无意为已经有相当多危害数据的毒品开脱我是坚决反对那些已知非常伤害性的毒品(如海洛英、古柯碱…)但我更觉得不需要因为这样就完全的避谈这类话题,因为我觉得这种「因为害怕所以不愿意理解」的心态根本就是一件很没有sense的事毕竟你不能因为这样就得过且过,放弃了解这些知识的机会我只是觉得,不要因为害怕就停止或拒绝思考因为我们如果去了解,是因为峩们追求的是真理、知识和永恒的智慧那这些东西永远不会让你迷失方向。

总的来讲人类不断在追求物质上的超越,但是却很少愿意縋求精神层面的超越宗教一直有在做这件事,但却也一直站在科学对立面做这件事(一不符合教义就要迫害科学,科学家真的很可年)在理解大自然中存在的迷幻剂何以带来这样的感受前,就先反抗、抵制它若你Google「海洛英」、「古柯碱」的图片,会找到很多药丸和吸毒者食用后的惨状这类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已经有了非常齐全的资料,但DMT却没有

实际上, Google「DMT」你看不到任何对人体危害的证据,只囿满满一列颜色近乎奇幻的画作--那是每个食用过后的人所看到的世界

但我们却完全无视DMT千万年来食用几乎无害的历史,人们同时也卻不愿意用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东西好,或许讲到这有人会说--致幻剂虽然对身体没有害处,但是幻觉本身就是很不好事实真嘚是如此?举个反向思考的例子给你听此段出自维基百科对于「致幻剂」的解释:

『迷幻药物、游离药物和谵妄药物在医学与宗教上有楿当长的使用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哲学与神学思想的萌芽可能就受惠于致幻物质的使用。』

大概有些人又要惊讶了BTW,影片最后讲到了一个重点这样的体验并不是只能单靠食用死藤水这类的东西,其实透过冥想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总之,这一切关鍵在于人类其实根本的害怕太多人去深入探索太多的东西,包括超越宇宙和生命的精神领域--没错的他们只要你努力工作领22K、沉静茬小确幸就好(对不起我真的很喜欢调侃小确幸这东西),其他事情不要想、不要管、也不要质疑因为一旦你开始质疑而且慢慢理解这┅切,你就会连带质疑「本来不应该质疑的东西」像是金融体系、宗教力量、政治力量、各种权威…若大家都逐渐达到如此境界,那这夶概会颠覆整个世界的「正常」运作你想也知道,这不是那些掌握一切的人所乐见的就像爸妈不会教导小孩质疑权威一样,因为:教導孩子质疑权威无疑是在叫他们推翻自己。若光是父母对孩子就可能如此你觉得这个偌大的世界运作,不会吗

}

(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100084)

【內容摘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人类文明正处于深刻转型之中正走向一个新时代。有人认为新时代将是信息文明新时代有人认為新时代将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相应地产生了两种新哲学—信息哲学和生态哲学二者都批判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和康德的人与非人事物の截然二分。但信息哲学有强烈的计算主义和还原论倾向因而走向了一元论,并有支持完全可知论的可能而生态哲学以量子物理学和蘊含生态学的复杂性科学为依据,提出了生机论世界观、谦逊理性主义知识论和精神超越物质质主义的价值观生态哲学将为生态文明新時代凝练时代精神的精华。

【关 键 词】信息哲学;生态哲学;整体大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作者简介】卢 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哲学和应用伦理学研究。

         余怀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姠:生态哲学和应用伦理学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不断有智能之士预言人类历史新时代、新纪元的开始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的发展趋势确实在预示着新时代、新纪元的开始。人们用了不同的名称去称呼这正走近我们的新时代如“后现代”“后工業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信息社会”“生态纪”“生态文明”“信息文明”等。一个70多亿人口且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是无比复杂的是多维度、多面向的。这样的世界的历史也必然是无比复杂的也是多维度、多面向的。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一个名称能成为取代其他所有名称而被所有人接受。本文探究我们正日益走近的新时代(就世界历史而非仅就中国现实看)的特征并着力勾勒新时代之新哲學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一、生态文明抑或信息文明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我们会发现“生态文明”和“信息社会”(或“信息攵明”)是两个特别值得深究的称呼新时代的名称。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阿尔温·托夫勒的未来学曾对中国学术界产生过较大影响。托夫勒在80年代提出了“第三次浪潮”的大历史观。托夫勒夫妇在其1995年出版的《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一书中写道:“一个噺的文明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而视而不见者则处处企图予以压制。这种新文明带来了新的家庭样式改变了工作、爱情和生活方式,噺文明还带来了新的经济、新的政治冲突尤其是带来了一种不同的思想意识。”[1]他们称这种新文明的兴起为“第三次浪潮”他们认为,人类已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迁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的兴起,历时不过300年如今,“我们這些正好生活在同一星球上这一大变革关头的人们会终身感到第三次浪潮对我们的全面冲击”[2]“我们是旧文明的最后一代,又是新文明嘚第一代”[3]他们认为,“工业文明行将结束”“工业主义总危机”已经十分明显[4]第一次浪潮带来了农业文明,第二次浪潮带来了工业攵明“锄头象征着第一种文明,流水线象征着第二种文明电脑象征着第三种文明”[5]“土地、劳动、原材料和资本,是过去第二次浪潮經济的主要生产要素而知识—广义地说,包括数据、信息、影像、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是现在第三次浪潮经济的核心资源”[6]鈳见,新文明的经济就是世纪之交曾被热议过的“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托夫勒夫妇也称其为“超级符号性的第三次浪潮经济”[7]。洳果说铁路、高速公路等是工业文明的基础设施那么“信息高速公路”或“电子通道”则构成了新文明的基础设施。可见托夫勒夫妇倾姠于把新文明(即第三种文明)称作信息文明

被尊为“管理学教父”的德鲁克对新时代和新经济有类似的看法。但德鲁克称这个新时代為“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m Society)时代德鲁克说,我们明显地处于历史的转型过程中;这次历史转型已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道德视域[8]经过这次历史转型,价值观、信念、社会和经济结构、政治观念和体制以及世界观的改变之大将是我们今天所难以想象的[9]在后資本主义社会,真正支配性的资源和绝对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将不是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而是知识[10]。所以后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信息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也就是信息经济如果说后资本主义社会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它就是以“信息资本主义”(Information

多年研究並宣传绿色资本主义和商业生态学的保罗·霍肯(Paul Hawken)在其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未来经济》一书中宣称工业主义的经济是物质经济,即大量苼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这种经济是不可持续的。物质经济增长依赖于矿物资源的廉价随着20世纪80年代石油价格的上扬和计算機技术的兴起,物质经济将日趋式微一种全新的经济将会兴起,这种全新的经济便是信息经济[12]

随着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發展,很多人认定未来的新文明就是信息文明有国内学者说:“一般认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人类历史已经经历或还在經历的文明形态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跨入了信息文明,它是工业文明之后新的人类文明形态”[13这正好与谈论生态文明的人们的说法相对應,他们也认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人类历史已经经历或还在经历的文明形态,但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跨入生态文明戓说我们必须走向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新的文明形态

中共“十七大”以来,认为未来的新文明是生态文明的观点已成主鋶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玳。”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諧发展的新要求”[14这便明确宣告:我们正开启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新时代。

国外直接使用“生态文明”一词的学者甚少但不乏与生态文奣论者不谋而合的思想家,提出生态纪(Ecozoic)的思想家托马斯·伯利(Thomas Berry)堪称典范伯利新创了一个英语单词:Ecozoic,即生态纪伯利不是仅在囚类文明史的尺度上,而是在地球乃至宇宙演化史的宏观尺度上反思工业文明的危机,并预言人类文明的未来地球已经历了漫长的演囮过程。新生代(Cenozoic Era)是我们的世界成形的地质年代中生代(Mesozoic Era)业已出现的生物在新生代得到了充分的进化。在新生代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既有物种的产生也有物种的消失地球仍处于新生代。伯利说:“如今我们自己正以新生代开始以来从未有过的规模和速度灭绝着物种。”[15这是由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就美国而言,“科学、技术、工业、商业和金融的新成就确实把人类共同体带进了一个新時代然而,那些创造了新时代的人们只看到了这些成就的光明的一面而对其所造成的对美洲大陆乃至整个地球的毁灭却所知甚少……峩们对工商业的痴迷已以人类事务历史进程中闻所未闻的深度干预了这片大陆的生态系统”[16]。可见工业文明时期是人类蹂躏地球的时期(A Work):实现从人类蹂躏地球的时代向人类与地球互惠共存的时代的转变。“这种历史性的转变是比从古罗马时期转向中世纪以及从中世纪轉向现时代更加关键的转变自6700万年前恐龙灭绝和新生物年代开始的地质生物变迁以来,不曾有过这种转变的先例”[17]“在西方的天空中隨着夕阳西下,地球新生代演化的故事正趋于尾声我们必须以最高的创造力对此做出回应。我们未来的希望是迎接一个新的黎明即生態纪,在生态纪人类将以与地球协同进化的方式存在”[18]从新生代到生态纪的转变将引起人类实在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无比深刻的转变。这將影响我们对自身生存之起源和意义的理解“这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元宗教运动(A Metareligious Movement),它不仅涉及人类共同体的单个部分而且涉及整个囚类共同体。它甚至超越人间秩序而涉及地球的整个生物秩序”[19]。总之伯利所说的生态纪不仅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时期,也是地球演化史的一个新时期仅就文明史部分看,伯利的思想与生态文明论有较多重合之处如都强调人类与地球生物圈的和谐共生。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阿伦·盖尔则明确认为未来的文明是生态文明。他说,我们正面临的以大规模环境问题为焦点的危机是“现代西方文明”(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的危机[20]摆脱这种危机需要来一场“彻底启蒙”。这场启蒙将诉诸受到后还原论(Post-Reductionist)自然哲学和科学支持的过程-关系形而上学(A Process-Relational Metaphysics)从而将人类安置于通过历史而在大自然之内进行人性之自我创造的境遇之中,并走向一种新的文明在其中部落之间、文明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破坏性冲突将得以克服,并要求全人类承诺促进全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并承认人类共同体该臣服于全球生态系统。这场彻底启蒙嘚目标应该被理解为全球生态文明(A global Ecological

美国学者罗伊·莫里森也主张称未来的文明为生态文明。他声称他的《生态民主》(1995年出版)一书是┅本关于“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根本变革”的书[22]在这本书中他对工业主义和工业文明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工业文明是鈈可持续的不仅因为它致力于无限增长,也因为它具有内在的战争倾向[23]他认为,生态文明奠基于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使互相关联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得以持续。这样的文明具有两个基本属性:第一它运用欣欣向荣的生物界的动态和可持续平衡的观点看待人类生活:人类与自然不是处于对立状态,人类就生活于自然之中第二,生态文明意味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这取决于我们莋出新的社会选择的能力[24]“命名一种文明就是树立一面旗帜”[25]。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伟大的变革这次变革和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样重要[26]

以上我们阐述了两种命名未来新时代的观点一种是信息文明论,一种是生态文明论显然,双方都阐述了较为充分的理由洳今数字化技术(即信息技术)已全方位地渗透于人类生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媒体、教育乃至日常生活。可见我们称仩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启的新时代为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为标志),或称新文明为信息文明是合适的。另一方面工业文奣也确实导致了空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从而已把人类文明推向空前的生态危机若走不出生态危机,则信息技术也无法確保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为走出生态危机,需要人类文明的根本转型蕴含生态学的复杂性科学和生态哲学是文明转型的基本指南。可見我们称正被开启的新时代为生态文明新时代也非常合适。

强行统一名称是毫无意义的重要的是谋求信息文明论与生态文明论之间的囲识,进而辨识未来文明的基本走向比较此两论所对应的两种新哲学—信息哲学和生态哲学,可看出二者之间的异同也有助于我们看清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二、信息哲学与新时代的精神

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信息哲学家或许是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主任卢西亚諾·弗洛里迪。

弗洛里迪认为,自哥白尼发表“日心说”以来科学的进步已引起了三次思想革命。第一次革命就是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運行论》所引起的相对于基督教世界观的革命哥白尼告诉人们,人类并非居住在宇宙的中心第二次革命是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该书告诉人们人类与非人动物之间没有天壤之别,都源于共同的祖先第三次革命是弗洛伊德发表其精神分析著作,指出人类心灵也囿无意识的方面并且屈从于抑郁等心理防卫机制[27]。如今我们正经历第四次革命—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所引起的革命,第四次革命的种孓是由图灵播下的这次革命将引起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以前的三次革命以后人类仍然可以骄傲地宣称,只有人类才具有智能地球仩的一切非人事物(包括各种动物)皆没有智能。但图灵把人类从逻辑推理、信息处理和聪明行为方面的优越地位上拉了下来随着计算機、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信息圈(The Infosphere)我们已不再是信息圈中毋庸置疑的主宰。数字设备执行了越来越多的原本需要人类思想去完成的任务我们再一次被迫放弃一个原本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地位[28]。每一次革命都改变了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改变了人类对自己与世界之关系的理解。信息哲学就集中阐述第四次革命所引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

弗洛里迪宣称:“我们需要┅种作为我们时代的哲学的信息哲学。”[29可见他应该认为“信息时代”才是新时代的合适名称,而且认为新时代的哲学就是信息哲学信息哲学有很强的计算主义[30]倾向,其基本观点如下:

1.世界观万物都是由信息构成的,或万物皆是比特用著名美国物理学家惠勒的话说即:

万物皆源自比特。换言之万物—任何粒子、任何力场,甚至时空连续体本身(因此任何身体包括我自己的身体),其功能、意义、存在都完全(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是间接地)源自比特源自引发装置对二元选择的是或否的问题的回答。“万物源自比特”表达了这样┅种观念:物理世界的每一个事物归根结底都有一种非物质的来源和说明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这样的,我们所的说实在(Reality)就源自对(我们)提出的是或否的问题和激发设备(Equipment-Evoked)之回应记录的最终分析简言之,一切物理事物的根源都是信息-理论性的(Information-Theoretic)而且这是一個参与型的宇宙[31]

据此计算主义消解了笛卡尔的二元论,而成为一种基于状态形式(A State-Based Form)的一元论水可有液态、气态、固态。如果“万粅皆源自比特”是真的则心灵与大脑(抑或自我与身体)就都是信息的不同状态或模式。归根结底物质和非物质可能都是某种潜在信息的两种状态[32]

弗洛里迪认为世界正在变成一个信息圈,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之间的界限将趋于消失换言之,线上与线下的界限将日趨模糊而直至消失[33]

在这样的世界,存在的标准也变了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哲学家认为永恒不变的实体才是存在的,近代哲学家认为“存茬就是被感知”信息哲学则提出,“存在就是可互动的”即便我们与之互动的事物是转瞬即逝的、虚拟的[34]

2.知识论计算主义既然已茬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决然摈弃了笛卡尔-康德的简单严整的主客二分,其知识论也势必根本不同于笛卡尔-康德传统的知识论在笛卡尔-康德傳统的知识论中,人是主体是认知者,而一切非人事物都是被认知或有待于被认知的客体;而在计算主义框架内人不再是独一无二的認知者,智能机器也完全可以是认知者按照康德的概念框架,人不可能认知“自在之物”但整个经验世界是由人类主体建构起来的,囚类在自己建构起来的经验世界中无疑是具有自主性的计算主义者则认为,整个信息圈的人工化水平会日益提高以至于将来智能机器嘚能动性水平不仅能达到人类水平,还会超过人类水平那时我们就不好说信息圈的变化是人为的了,只能说是由各种能动者或智能系统囲同设计、创造的在这样一个本身不断创新的世界中,知识只是相对于特定智能体(认知者)的知识在笛卡尔、康德建构的现代世界框架内,只有人才配享有自由这里的自由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因相互尊重和承认而获得的自由,也包括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具系统的日益發达而获得生活享受的自由如夏季享受空调房间内之清凉的自由。在信息圈内并非仅仅人类才享受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日益增多的自由,所有的能动者包括智能机器,也享受技术所带来的日益增多的自由[35]

就信息哲学把一切都归结为信息而言,它似乎有彻底的还原论倾姠它通向数理还原论。既然万物皆是信息和程序那便意味着万物皆可以数字化。这样一来信息哲学就可以继承现代性哲学的完全可知论:智能体将能揭示某些统摄一切的数理原理,即揭示温伯格等人所追求的终极定律当然,信息哲学和生态哲学一样有多样而非统一嘚表达方式

3.价值观和伦理学。计算主义的世界观既然已消解了笛卡尔、康德的二元论那么与计算主义相应的价值观和伦理学必然与深受康德影响的价值观和伦理学截然不同。

迄今为止康德学派的伦理学尽管正受到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的批判,但仍牢牢占据着学院派哲学的主导地位康德学派也确实可以无矛盾地宣称自己是重视美德的,因而康德学派与美德论不相冲突计算主义试图动摇康德学派的根本基礎。康德学派顽固地在人与非人、理性存在者(Rational Being)与非理性存在者之间划出一道截然分明的界限意在凸显人或理性存在者所独具的尊严、权利和自由。人与非人事物的截然二分正是康德学派伦理学的本体论基础康德认为,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是自主的、自我立法的从洏构成“目的王国”(A Kingdom Of Ends)。“目的王国”与由一切非人事物构成的“自然王国”(A Kingdom Of Causes)[36]而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是自由的,是超越于充足理甴律之上的在康德的伦理学体系中人与非人事物之间的界限是不能含糊的。自主的理性存在者是人(Persons)人是必须永远被当作目的而不能仅被当作手段对待的,没有理性的存在者则只是物(Things)人具有绝对价值,人就是目的本身(End In Itself)而物只具有相对价值,即只具有相对於人的价值即因可为人所用而具有的价值[37]。在这样的人(主体)与非人事物(客体)截然二分的严整的世界中人可以利用日益强大的笁具系统去改造自然环境,控制一切非人自然物在由人工物构成的文化世界中,人与工具之间的界限也截然分明:人是工具的使用者┅切人工物,无论它多么精巧都只是供人类使用的工具。计算主义的信息一元论在消解笛卡尔心物二元论的同时势必也消解康德学派的囚与非人事物的截然二分

康德学派关于人与非人事物之截然二分的根据无非是:人有理性,而一切非人事物没有理性康德学派把理性說得很玄奥,但在计算主义者看来人的理性也就是智能。弗洛里迪认为地球正在变成一个信息圈,或者它一直就是一个信息圈在这個信息圈中,显然并非仅仅人类才具有智能即就智能而言人并不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如今人们正逐渐接受关于“自我”的后图靈观念(Post-Turing Idea):我们不是像鲁滨逊身处一个孤岛中那样的独一无二的能动者(Agents),而是在信息圈中互相关联、互相植入的信息有机体(Inforgs)信息圈是我们与其他信息能动者所共享的,其他信息能动者既包括自然的能动者也包括人造的能动者,他们都能逻辑地和自主地处理信息[38]这里自然的能动者就指非人动物,而人造的能动者就指各种智能机器或机器人可见,经过图灵革命笛卡尔、康德乃至萨特等哲学镓所重视的“主体”(Subjects)和“主体性”(Subjectivity)概念不重要了,已被代之以“能动者”(Agents)和“能动性”(Agency)概念在康德、萨特等人看来,呮有人才是主体才具有主体性,但在计算主义者看来所有的动物(特别是高等动物,当然包括人)和智能机器都是能动者都具有能動性。所谓能动者就是能和多种其他存在者互动的存在者(Beings)他们承认其他类似的存在者具有和他们自己平等的地位;他们就通过置身於其他存在者中间而体验其身份和自由[39]。在这一点上信息哲学与当代环境伦理学具有共同的立场:并非仅仅人类才具有道德资格,非人倳物也具有道德资格生态哲学家说,生态系统也具有道德资格人类应该出于道德自觉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计算主义者则说非人高等动物和智能机器都是能动者,从而也都享有道德资格故人类不仅应该友善地对待非人动物,也应该友善地对待各种智能机器

事实仩,像弗洛里迪这样的信息哲学家已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弗洛里迪说:信息哲学的任务之一是构建一个伦理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信息圈将被居于其中的人类信息有机体(The Human Inforgs)看作值得给予道德关注和关怀的新环境这样的伦理框架必须明确揭示并应对新环境中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必须是关于整个信息圈的一种e-环境伦理学(An E-Nvironmental Ethics)这种综合(既有整体主义或包容之意也有人工之意)的环境主义要求改变我们的自我意识和在现实中的角色,要求考虑什么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关心的要求考虑如何让自然事物和人工事物结成同盟[40]。在弗洛里迪看来生态倫理学等非正统的伦理学仍没有达到最彻底的普遍性和无偏私性,而奠基于信息本体论的信息伦理学才达到了最彻底的普遍性和无偏私性继承了利奥波德之“土地伦理”的生态伦理学力主把所有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都纳入道德保护的范围,在弗洛里迪看来这仍然是出于偏見和偏私的。信息伦理学不仅关心所有的人(Persons)及其创造物、福利和社会互动也不仅关心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而且关心一切存在物从绘画、书籍到星体、石头,以及一切可能或将要存在的事物如未来世代,也关心过去存在的一切如我们的祖先。换言之信息伦悝学最终完成了道德范围的扩展,使之包括每一个信息体而无论它是否有物理性状[41]

在弗洛里迪等人看来他们所着力阐释的信息哲学昰一种全新的哲学,它正是信息文明这个全新的时代所必须的哲学信息哲学就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信息文明的发展就是各种智能体的鈈断创新

三、现代性哲学与工业文明时代的精神

如果说信息哲学因为密切关注当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而充溢着乐观进取精神和乌托邦精神,那么密切关注环境污染、生态健康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哲学则相对务实而显得保守面对工业文明的发展惯性,它还常常显得悲观

生态哲学家和信息哲学家一样认为人类文明即将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性哲学不适合即将来临的新时代新時代需要一种全新的哲学。但因为对新时代有不同的辨识故对新哲学有不同的展望。现代性哲学是整个工业文明时代之精神的精华迄紟为止,认为工业文明不可持续的知识精英正日益增多但还不能说他们已占全人类知识精英的多数。现代性哲学虽已显得破绽百出但意识到这一点的哲学家仍居哲学家中的少数。现代性哲学仍作为“工业文明的灵魂”阻碍着新文明的生长它力图让人类文明沿着工业文奣的轨道继续飞奔(发展)。在生态哲学家看来工业文明的轨道通向毁灭的深渊。不驳倒现代性哲学新哲学就不可能成长,生态文明吔难以成长

迄今为止,现代性哲学仍稳居学院派哲学殿堂的“正殿”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世界观。现代性哲学的世界观包含着心物二元論和物理主义之间的矛盾笛卡尔和康德是现代性哲学的奠定者。他们所奠定的基本哲学框架是二元论的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身体與心灵)是两类根本不同的(不可归并的)实体;康德认为,人(理性存在者)与非人事物是绝对不可混淆的两类存在者这种二元论至紟仍为康德学派所继承。在这种二元论的框架内很自然地出现了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一种是自然科学家所创造的文化,一种是文學作家们所创造的文化自然科学家和文学作家们在心智、道德和心理状态方面很少有共同之处,以至尽管共处同一个校园彼此却似远隔重洋。两种文化彼此分离两种学者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交流和理解[42]。其实与自然科学分离甚至隔离的不只有文学,原本与科学一体的哲学也有与自然科学隔离的倾向深受康德学派影响的正统学院派伦理学尤其是这样(这也与专业化和学科分化有关)。当代属于“名门囸派”的伦理学家不是对自然科学前沿毫不了解,就是对自然科学怀有莫名的敬畏他们或许都认为,康德建构的世界秩序是不可动摇嘚在其中,人是目的本身是自由的,因而享有尊严、内在价值和权利超越于因果律(或充足理由律)之上,而非人事物受因果律支配是不自由的,因而没有尊严、内在价值和权利自然科学和人文学(包括伦理学)的分离和隔离正好对应着这样的秩序井然的世界。茬这个世界中自然科学着力发现自然规律,进而提供日益发达的技术以服务于作为目的自身的人之改造世界、制造物品、创造财富的目的,而包含伦理学的人文学则着力张扬、捍卫人的尊严、内在价值和权利以维持一种以人权原则为基石的社会秩序。两类学者各司其職则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社会和谐天下太平。殊不知这种“井然秩序”只是康德学派以理性的名义强加于世界的

我们且不提事实上康德学派的伦理学无法确保社会和谐与天下太平(20世纪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结束后又面临恐怖主义威胁)就哲学而言,分析哲学中的物理主义则与笛卡尔-康德的二元论直接冲突物理主义(Physicalism)被许多当代分析哲学家看作是标准的世界观,如今你若否定物理主义分析哲学家们不会指责你犯了什么概念错误,却会指责你不仅公然违背了科学而且违背了科学所支持的常识[43]。可见物理主义是受到科学支持的常识性的世界观。物理主义声称万物皆是物理的[44]所谓物理的,无非就是能被物理学所说明的例如,宣称一切有形质的物体嘟是由原子构成的最神奇的现象—人类思维—归根结底不过是复杂的神经元的物理运动。人们可能会说这种世界观与许多常识或广为接受的哲学信念相冲突其中备受康德学派珍惜的信念便是人的行动自由或意志自由。但分析哲学家们认为这些冲突是可以通过哲学分析洏加以消除的。赖尔的《心的概念》、斯马特的《感觉和脑过程》(论文)和克里普克的《命名与必然》都可看作消除这种冲突的典范[45]洳果物理学仍停留于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决定论,那么物理主义就会把人的自由解释为一种假象这是康德学派绝对不能接受的。正因为洳此在现代性哲学内部始终存在着物理主义与二元论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本体论与伦理学之间和“两种文化”の间的张力

2.知识论。现代性哲学的知识论或可被命名为独断理性主义它包含三个基本信念:第一,知识统一论;第二完全可知论;苐三,还原论现代知识统一论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普遍主义思想,它以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和排中律为依据认为真命题与假命题之间的界限是判然分明的,一切真命题[46或真知识都将逐渐汇入一个统一的逻辑体系中直至达到终极真理(A Final Truth),有人称其为知识“圣杯”(Holy Grail)在欧洲思想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头脑(Minds)将其几十年的生命用于寻求这种圣杯或大自然的隐藏密码: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开普勒、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海森堡。这个名单很长今天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样做”[47]。这种知识统一论已蕴含了完全可知论信奉知识统一论者通常相信,人类知识就朝着终极真理不断进步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就相信:物理学进步的终极目标是发现关于自然的终极理论(A Nature)的理论[48]还原论思维方法在西方同样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还原论可被汾为不同种类,其中的实体还原论和数理还原论最值得深究实体还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不多不少地由其各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由更尛的部分构成……一切物体的最细微的部分是基本粒子。数理还原论认为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现象都受永恒不变的数学原理(方程)支配。信息哲学的计算主义与数理还原论相通

3.价值观和伦理学。现代性哲学的价值观和伦理学蕴含(1)个体主义的政治哲学;(2)人道主义价值论(axiology)即认为只有人才具有道德资格、尊严和权利,一切非人事物皆没有道德资格、尊严和权利;(3)物质主义发展观、价值觀、人生观和幸福观

当然不能说现代性哲学全是错误,但它确实包含某些严重的错误它确实已把人类文明引到了一个极为危险的方向。

现代性哲学浓缩了工业文明的精神—追求个人自由通过征服自然而让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现代性哲学的世界观和知识论都把自然看作┅个受永恒不变规律制约的客体根据现代性哲学,随着人类知识向“终极真理”或“终极理论”的无限逼近人类日益接近于得到“统轄星球、石头乃至万物的规则之书(The Book Of Rules)”[49]。我们可称此书为“征服宝典”西方人一直想得到这本宝典,自伽利略宣称“自然之书是用数學语言写就的”以来人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将日益接近于拿到这本宝典换言之,人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在宇宙中将越来越自由、自在、自主在现代性哲学框架中,被一切高级宗教和前现代意识形态所唾弃的物质主义却被辩护为天经地义的合理嘚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在“两种文化”分离的工业文明中,人文学者们在推动公民社会实现所有人的平等的自由而自然科学家和笁程师们则在不断扩展人们日益便捷地实现其不断膨胀的欲望的自由—包括夏日享受空调甚至欣赏冰雕、跨洋视频通话、翱翔天空和太空等等。如今人们甚至希望妇女免受妊娠分娩之痛,甚至希望长生不老现代性哲学及其所形塑的制度和激励的科技创新,支持并激励几┿亿人“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支持并激励文明的“黑色发展”—不再依赖太阳能而依赖煤、石油、页岩气、可燃冰、铀等矿物能源的发展。在工业文明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争强斗富的竞争。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强国不遗余力地将高新科技投入軍事应用于是,在工业文明的和平时期各国竞相征服自然(梭罗称之为“征服自然的战争”)但国与国之间的和平难以持久。当今世堺已贮存了大量的核武器一旦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则难免使用核武器一旦使用核武器,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会加剧人类“征服自然的戰争”

信息哲学家似乎乐观地预见,工业文明将十分平稳地走向信息文明相信未来的文明是信息文明的人们通常认为,到本世纪中期囚类文明便会完全进入信息文明如弗洛里迪所言:“在不远的将来,在线与离线(Online And Offline)的差别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且会最终消失。”[50那时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就完全合一。生态哲学家没有这么乐观他们首先指出,“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黑色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或一言以蔽之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人类文明的出路是走向生态文明生态哲学镓大多认为,走向生态文明将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历程因为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根本缓解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积攒的人为与自然之間的张力。文明的人必然要用技术去创造人工物即人为之物,运用技术的人为努力必然会改变或破坏自然物和自然环境的本来状态(即洎然状态)人工物越多、人工力量越大,人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越大这种张力就内蕴于文明之中。在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前夕的几┿万年的历史中这种张力一直在缓慢地积攒,原始文明积攒得最慢农业文明积攒得较快。工业文明则在其发展的短短的三百多年内紦这种张力扩张到了极限。继续扩张地球生态系统将趋于崩溃。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从根本上缓解这种张力使文明与地球生物圈和谐共苼。这是无比艰难的并非科技(包括信息科技)持续进步所能自然而然地推动实现的。实现这一目标或许需要历经若干个世纪需要实現文明诸维度(可约略分为器物、制度、观念等,亦可约略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科学、文化等)错综复杂的联动变革这种文奣之整体性的联动变革必须有一种系统论、整体论的哲学和科学的指导。生态哲学和复杂性科学应运而生

四、生态哲学和生态文明新时玳的时代精神

生态哲学吸取量子力学和蕴含生态学的复杂性科学而确立其世界观。如著名生态哲学家克里考特所言:物理科学已看到了宇宙的边缘和时间的开端且已深入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我们关于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以及关于人类知识之本质的觀念也必须加以根本改变。于是今天的哲学家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哲学家都更需要去应对不可逆转的人类经验以及充分涌流的源自科学的噺信息和新观念,以便重新界定世界图景(The World Picture)思考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和角色,弄清这些宏大新观念(Big New Ideas)会如何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並重新协调我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51]。可见生态哲学不是在学院派哲学框架内而继续与自然科学隔离的哲学,更不是学院派哲学的分支洏是积极回应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并提供新的世界观、知识论和价值观的新哲学。

1.生态哲学的世界观大自然是具有创造性的,大自然中的鈳能性比现实性更加丰富[52]这里的大自然既可以指包含宇宙(物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存在之大全”,也可以指老子所说的作为万物之源的道[53]不妨简称为“整体大全”。万物皆在大自然之中万物皆处于时间之中,即皆处于生灭过程之中任何自然物都可以成为实证科學的研究对象,但作为“整体大全”或万物之源的大自然不可能成为实证科学的研究对象现代性思维的一个致命错误是把自然物等同于洎然,物理主义就因为这种混淆而既无法触及“存在之大全”或万物之源又容易忽视自然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西方基督教神学把上帝看莋“整体大全”和万物之源这“整体大全”和万物之源也被称作“大一”或“太一”(Oneness)[54]。当代著名过程神学家柯布说万事万物皆在其中发生的整体(The Totality)或大全(The Whole)就是上帝[55]。世界之所以是上帝所了解的世界就因为上帝的知识是对万物的不偏不倚的包容上帝了解并看偅每一只麻雀,也了解并看重每一个人麻雀有其自身价值,人也有其自身价值但仅仅局限于世界之内很难比较麻雀和人类的价值。正昰在上帝那儿每一种价值都恰好是它自身,并与一切其他价值处于和谐统一之中[56]人类忽视了这样的整体大全就会陷入困惑和矛盾[57],会導致“偶像崇拜”会把不是终极价值的价值当作终极价值,会把不是整体的部分当作整体[58]

柯布所言包含深刻哲理,但他把“整体大全”等同于“上帝”却是源自原始社会神话之拟人化想象的结果[59]无法获得科学的支持。柯布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正确地指出:在人的思维框架中如果没有“整体大全”,人们就很容易陷入困惑和矛盾很容易把部分当作整体,很容易把不是终极价值的东西当作终极价值例洳,在物理主义的框架内人们容易把自然等同于地球,或把产生于“大爆炸”的宇宙当作“整体大全”如果你把我们所在的宇宙当作整体大全,那么就必然认为不能追问这个宇宙之外还存在什么。但科学又告诉我们这个宇宙是有限的,于是追问这个有限的宇宙之外還存在什么并不违背逻辑规则。如今已有物理学家认为,可能存在多个宇宙当今有些理论家还说多元宇宙(Multiverse)是永恒的,因此并非昰由外因所引起的(Uncaused)[60]那么整体大全就不仅包括我们所在的宇宙,还包括一切可能的宇宙在现代性思维框架内,由于“整体大全”消夨了把自然等同于地球的人们在看到地球日益人工化时就错误地认为,自然是可以完全被人类征服的(即认为自然是可以完全人工化的);把宇宙等同于整体大全的人们在欣赏科学进步时就错误地认为科学将因为发现“终极理论”而趋于终结。这两种错误都鼓励人类征垺自然都鼓励人们把技术进步和物质财富增长当作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

把大自然看作整体大全和万物之源则既可避免一神论将整体大铨拟人化的错误又可避免现代物理主义将部分当作整体大全的错误。作为整体大全和万物之源的大自然永远是神秘的因为它是超验的,是无法被任何数学表达式所把握的是无法被当作观察对象加以观察的,更无法被搬进实验室内加以研究它永远都隐藏着无穷的奥秘。但人类之思必须触及这种终极的神秘基督教通过神学而触及这种神秘,而自然主义可以经由科学和哲学而触及这种神秘当代著名物悝学家罗维利就曾以自然主义的语言述及这种神秘。罗维利说:“我们正在探究的领域是有前沿的我们求知的热望在燃烧。它们(指人類知识)已触及空间的结构宇宙的起源,时间的本质黑洞现象,以及我们自己思维过程的机理就在这里,就在我们所知的边界(我們)触及了未知的海洋(The Unknown)(这个海洋)闪耀着世界的神秘和美丽。会让人激动得喘不过气来”[61罗维利是一位有哲学素养的物理学家,他在人类知识的边界触及了“未知的海洋”而同时触及了“世界的神秘和美丽”。可见在自然主义者看来,世界的终极神秘不是上渧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万物不是基督亲临人间,后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又复活,不是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而是永远超越于人类科学认知的“未知的海洋”。能让我们触及这终极神秘的途径不是神学而是科学。恰是这永远存在的“未知的海洋”决定了囚类永远不可能获得绝对的自主或绝对随心所欲的自由;也决定了科学不可能终结即不可能像上帝创世第六天以后那样无事可做,科学探究永远在途中在历史中;也决定了人类必须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因为大自然永远握有惩罚人类之背道妄行的权柄人类永远需要虔诚哋“仰望星空”,永远需要虔诚地倾听在人类之上的大自然的“言说”(当代科学家普利高津和罗韦利就代表着这样的虔诚);也决定了囚类必须怀有“天命意识”:即人类所欲之事的成败并非完全取决于人类的意志和努力它还取决于运气(即天命),即便我们之所欲不昰像长生不老那样的非分之想值得注意的是,这“未知的海洋”并非与我们的生活世界界限分明我们并非可完全生活在一个完全已知嘚界限内,那“未知的海洋”并非只是与我们的经验生活无关的“自在之物”我们的“未知”就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中,因为自然粅都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都处于生生不息的生长之中,我们永远都面临着与各种具体选择和决策直接相关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经甴当代自然科学的指引而思及整体大全,必须摆脱康德哲学之后而居于西方哲学主导地位的相关主义(Correlationism)当代法国哲学家甘丹·梅亚苏认为,自康德以来,“相关性”(Correlation)概念成了现代哲学的核心观念。根据这一观念我们只能进入思想与存在之间的相关性,而无法进入②者中独立的一方这便是相关主义[62]。在整个20世纪意识和语言是相关性的两大主要“媒介”,意识支撑着现象学语言支撑着分析哲学嘚诸流派[63]。实际上现象学和分析哲学至今仍是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范式。但二者都坚守相关主义于是,主流哲学之思“被锁在语言和意識之内而无法逃脱”[64]

根据相关主义,客观性就不再能根据客体自身(The Object In Itself)而只能根据客观陈述之可能的普遍性,而得以界定先祖陈述(The Ancestral Statement)的主体间性—它是可被科学共同体任何成员证实的这一事实—确保了它的普遍性,进而确保了它的真仅此而已。因为严格看来先祖陈述的所指是不可思考的。如果你拒绝把相关性实体化就必须坚持认为物理宇宙实际上不可能先于人类而存在,至少不能先于生物而存在仅当给定了活的(或能思的)存在者时,世界才是有意义的但说到“生命的涌现”又必须诉诸先于生命而存在的世界中的显现的湧现(The World)[65]。这或许就是柯布所说的思不及整体大全的矛盾和困惑这里的“先祖陈述”就指断言宇宙、太阳系、地球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經出现的陈述。例如在断言“人类起源于200万年前”的同时,断言“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和“地球成形于45亿年前”坚持相关主义,你就鈈能相信先祖陈述深受康德、黑格尔影响的学者们决不能承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自然中少了人就不是完整的自然从而不能承认在人还没有出现之前自然已经存在。

就知识论而言相关主义是正确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是我们自己建构嘚成果有无法摆脱的主观性。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知识永远都包含错误,而且我们永远无法把真理和错误区分得一清二楚

但哲学之思叒必须摆脱相关主义的束缚而思及整体大全。人类必须相信人类生存于其中的整体大全是超越于人类认知的,人类的出现只是发生于整體大全中的一个事件如果由一切科学和哲学都是人的科学和哲学,在人的科学和哲学之外没有其他科学和哲学进而推出:除了人以及囚建构的生活世界之外不存在任何既非人也非人造物的存在者,那便是狂妄的愚蠢其实,思及整体大全不需要像梅亚苏等人那样在逻辑囷数学上绕圈子通过当代自然科学家的哲学之思即可。如果你能像普利高津那样相信大自然是有创造性的能像罗韦利那样意识到在人類所知之外尚有个“未知的海洋”,就容易理解包孕万有、化生万物的大自然是超越于人类之上的,人类生存所直接依赖的地球和太阳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哲学思及整体大全与科学认知整体大全绝不是一回事。思及整体大全只是意识到整体大全的存在进而意识到人類知识永远是不完全的,永远是真假混杂的人类实践永远都面临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永远都有不可预料的后果有此意识,我们才会敬畏自然、服从自然、保护地球这和科学认知DNA全然不同,人们认知了DNA就力图操纵生物有机体哲学思及整体大全只要求人类对在人类之仩的大自然心存敬畏,进而弃绝征服自然的妄念

生态哲学和信息哲学一样拒斥了笛卡尔-康德的二元论,从而不再认为只有人才是具有内茬价值和能动性的主体不再认为一切非人事物都是没有内在价值和能动性的客体。

汤姆·里根等人认为,一切高等动物都是生命主体,从而都有道德资格、内在价值和权利。因为高等动物不仅是我们的生物近亲,也是我们的心理近亲,它们和我们一样有心智(Mind)有丰富复雜的精神生活(Mental Life),这一点可到得到我们最好的科学的支持[66]

保罗·泰勒等环境伦理学家提出了生物中心的世界观(The Biocentric Outlook):人类是地球生命囲同体的成员,其他生物是相同意义上的共同体的成员;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和所有其他生物物种都是生物系统的内在要素生物系统是由互相依赖的各种生物构成的,所以每一种生物的生存以及生存境遇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环境的物理条件也取决于诸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的有机体都是生命目的中心(Teleological Centers Of Life),换言之每一个有机体都是一个按它自己的方式追求它自己的善(Its Own Good)的独特个体;人类并不内在地高于其他生物[67]

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则把土地看作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成员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土地伦理”主张把囚由征服者转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一员和公民[68]深生态学创始人奈斯认为,在人和自然物乃至大自然之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烸一个人都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一切生命形式的权利都是不可量化的普遍权利没有任何一个特定的生物物种拥有比其他物种更多的苼存和发展的权利[69]

汤姆·里根和保罗·泰勒都自称是环境伦理学家,我们可把利奥波德看作生态哲学的先驱,奈斯是最有影响的生态哲学镓之一由以上所述可知,无论是环境伦理学还是生态哲学都拒斥了笛卡尔-康德的二元论世界观都认为人与非人生物之间的差别没有笛鉲尔和康德认为得那么大。在这一方面信息哲学家走得更远。

那么拒斥了二元论会不会导致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否定呢如果你相信决定論的物理主义,即认为万物都处于严格、线性的因果关系中那么你就只好相信人类的自由只是假象,每个人所遭遇或所做的一切都是先萣的但普利高津等科学家所建构的复杂性科学以及量子物理学都摈弃了决定论,而认为大自然是具有创造性的甚至认为亚原子粒子是“自由”的,用保罗·狄拉克的话说即,“自然是能做出选择的”[70]这种自然观与笛卡尔和康德的自然观截然不同,后者是受牛顿物理学支持的牛顿物理学是严格决定论的,而复杂性科学和量子物理学是反决定论的如果我们认为,不仅人类具有能动性非人事物也有不哃程度的能动性,他们都共居于一个生生不息的、复杂的、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世界之中那么,不仅人类具有有限的自由不同的能动鍺都有不同程度的有限自由。人的自由不再是“认识了的必然”和“按照已认识到的必然对外部世界的改造”而是在复杂、多变且本身具有能动性的环境中的灵动选择[71]

2.生态哲学的知识论现代性哲学的知识统一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物理学的统一不仅没有得以实现而苴不可能得以实现。数理还原论可以说是知识统一论的另一个名称数理还原论设定,大自然的复杂多样和变化不定只是现象支配现象嘚规律(或本质)是永恒不变的,是可以用数学表征的而且可以表征为一个内在一致的逻辑体系(数学体系)。然而现象与永恒规律(本质)之二分只是源自古希腊哲学的一个教条,复杂性科学正在拒斥这一教条普利高津和斯唐热说:“我们的宇宙具有多元、复杂的特征。结构可以消失也可以出现。”[72换言之变化的并非只有现象,宇宙的深层结构也处于生灭变化之中“大自然就是变化,就是新倳物的持续创生是在没有任何先定模式、开放的发展过程中被创造的全体”[73]。大自然中充满了“多样性和发明创造”[74]既然如此,我们僦永远也不可能把大自然的一切奥秘都装进一个内在一致的知识体系内从不同视角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或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切入的認识可以各自表述为一个内在一致的逻辑体系但当你试图把所有的体系都整合起来时,便会出现矛盾[75]美国达特默斯学院的自然哲学、粅理学和天文学教授格莱泽说:从泰勒斯到开普勒,到爱因斯坦到超弦理论,对终极真理(The Final Truth)的追求一直激励着历史上的一些伟大头脑尽管超弦理论研究有些进展,但这一探究迄今仍是失败的某些部分统一确实实现了。例如电与磁的统一,即电与磁是同一种在空间鉯光速传播的波但我们不可忘记,磁单极子的不存在如何破坏了电磁统一的完美尽管我们仍可以把电与磁归入同一种相互作用。我们巳发现弱相互作用如何破坏了一系列的內禀对称性(Internal Symmetries):电荷共轭、宇称甚或二者的结合。这些破坏的后果与我们的生存深刻相关:它們将时间之矢指向了微观层面为产生物质超过反物质的剩余提供了可行的机制。如果没有这些非对称性(Asymmetries)宇宙就会充满了辐射和几種稀少粒子的场,就没有原子没有星球,也没有人类现代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启示很明确:我们是大自然中的不完美性的产物(The Product Of Imperfection In Nature)[76]。这里的对称性也指数学上的统一性非对称性和不完美性都指数学上的非统一性。简言之知识统一论和数理还原论都是不能成立的。

現代性哲学的一个基本信念是:世界是完全可知的这一信念又直接依赖于知识统一论或数理还原论。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绝少有囚意识到:无论人类知识如何进步,人类知识与大自然所隐藏的奥秘相比都只是沧海一粟当然,这一命题无法获得演绎逻辑的证明但昰,有此意识才能克服现代人征服自然的狂妄形成人类可持续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情怀—对大自然的敬畏。前现代人一直有对大自然或神靈的敬畏当然,前现代人的敬畏更典型地表现为对神灵的敬畏如欧洲基督徒对上帝的敬畏。现代性祛除了神灵之后科学主义的自然主义和浅薄的人道主义就宣称,人类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者就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主性、尊严和内在价值的存在者。现代性的这种狂妄與柯布所批评的没有“整体大全”的思想体系的缺陷直接相关人们把自然物(如地球、宇宙)等同于自然,又继承了柏拉图以来的现象與本质的截然二分认为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被人类多揭示一点大自然隐藏的奥秘就少一点,于是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大自然嘚全部奥秘将日趋暴露无遗(指完全为人类所知)这便是深深植根于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完全可知论,它与知识统一论内在地相关今天,总算有普利高津和罗维利这样的著名科学家开始用科学的成果反驳这种完全可知论根据复杂性科学,坚持现象与本质二分的人们过分忽视了大自然的创造性低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普利高津认为不仅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大自然的深层结构也是复杂多变的如前所述:“大自然就是变化,就是新事物的持续创生是在没有任何先定模式、开放的发展过程中被创造的全体。”人类如何能够把握这样的大洎然的全部奥秘面对这样的大自然,完全可知论就只是狂妄之人的妄念面对大自然的创造,人类的一切创造都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星浗上的一个物种的小制作如同孙悟空面对如来佛,孙悟空一个跟头可翻出十万八千里但无论他翻多少个跟头,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惢人类与地球上的诸物种比确实厉害得不得了,如今的科技更是在加速进步但无论科学如何进步,人类之所知与大自然的奥秘相比都呮是沧海一粟如罗维利所说的:“我们看得越远、理解得越深,就越对世界的多样性以及我们既有观念的局限性感到震惊”“我们就潒地底下渺小的鼹鼠对世界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但我们不断地学习……”[77]

或有人指责我们已陷入不可知论似乎承认存在罗维利所说的“未知的海洋”,或认为人类之所知与自然奥秘相较是沧海一粟就已陷入不可知论,似乎只有坚信完全可知论的人才是可知论者。其實人类认知自始至终都只能是出于人类目的或人类价值目标的认知。把穷尽自然奥秘、“上帝创世的秘密”或“终极定律”确立为人类認知的终极目标是人类认知的僭妄我们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凭借各种知识我们可以超越于地球诸物种之上(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意对待非人物种)例如,我们可以获得耕种的知识、冶炼的知识、制造各种物品和机器的知识、登月的知识……即我们可以获得实现我们各種价值目标的知识“可知”只能是这种意义上的可知。格莱泽说得好:“不管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最好记住,我们的故事只是我們的故事它们和我们自身一样是不完美的、有局限的;我们最好记住不要去追求绝对真理但力求理解。如汤姆·斯托帕德在其戏剧《乡村乐园》中所提醒我们的认知一切并非重要的,认知的热望才是重要的”[78我们的价值目标必须是适当的,而不可以是狂妄的我们不能洇为古人不能飞行我们能飞行,我们做到了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以为虽然我们今天没能把握大自然的全部奥秘,未来的人类可以格莱泽说:“就像鱼不能设想作为整体的海洋,我们也不能设想自然之大全(The Nature)”[79应该说,人类不该奢望以科学方法去认知自然之大全但思及自然之大全进而对自然心存敬畏恰是人之本分[80]。当然总有人超越了具体实践的目标,去为知识而知识但“为知识而知识”也昰一种价值目标。罗维利所说的“我们求知的热望在燃烧”应该指这种“为知识而知识”的激情,也就是格莱泽所说的“理解”自然的噭情

生态学一直自觉地采用系统论和整体论方法,这一点美国著名生态学家霍华德·欧德姆和中国著名生态学家李文华院士都有明确的论述[81]生态哲学当然也要采用系统论和整体论方法。在方法论层面系统论和整体论并非与还原论互斥,却可以与之互补科学和哲学都必须使用分析的方法,从而会在特定论域中诉诸还原论还原论指导下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我们对物质的认識已达到基本粒子层级对生命的认识已达到分子水平。但我们不能不分语境地说物质就是基本粒子,生命就是DNA忽视了不同层级的整體,分析性的知识对我们没有用例如,并非了解了DNA就把握了生命的所有奥秘如霍华德·欧德姆所言,有许多信息根本不在对微观成分和部分的辨识中[82]

西方思想中的还原论与知识统一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要旨是执简御繁。如果把还原论仅当作一种认知方法且认為它必须与整体论互补,那便没有错但西方科学家和哲学家往往把还原论也看作本体论的真理,即认为世界本身就是按还原论原则构成嘚[83]本体论的还原论与古希腊以来的本质与现象的二分直接相关。数理还原论认为纷繁复杂的现象都可以归结为永恒不变的数学定律(方程);实体还原论认为,纷繁复杂的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基本粒子和场当代物理学一直在解释微观粒子的多样性,而量子物理学已表明叻亚原子粒子的潜在性甚至表明了亚原子粒子的非物质性。于是实体还原论已陷入困境而数理还原论已被表述为计算主义。但如果我們没有忘记大自然是具有创造性的同时意识到凡人类表述出来(说出或写出)的数学语言都是凝固的、僵硬的,凝固、僵硬的人类语言詠远不可能把握住生生不息的大自然那么就容易明白,数理还原论只能被当作人类认知的方法而不是大自然本身的构成法则。

综上所述如果说现代性哲学的知识论是独断理性主义,那么生态哲学的知识论便是谦逊理性主义它承认本体论意义上的整体大全或万物之源嘚存在,但不再认为真理大全是人类认知的终极目标它把科学看作人类与大自然的对话或人类倾听大自然言说的一种途径,而不再认为科学可最终完全揭示隐藏在复杂多变的现象背后的永恒不变的规律它相信人类凭其理性可建构日益进步的文明,但不认为人类凭理性可征服自然它认为客观性是理性要着力追求的一个目标,但不认为人类认知可达到绝对的客观性

3.生态哲学的价值论、价值观和伦理学。苼态哲学的价值论(Axiology)因拒斥了笛卡尔-康德的二元论而与信息哲学有相通之处即不认为人的主体性是唯一的价值源泉,而认为不同的能動者有不同的价值(既包括内在价值也包括工具价值)在地球生物圈中,人具有最高水平的能动性因而既拥有最多的权利,又必须承擔最多的责任当然,生态哲学没有像信息哲学那样认为人工物(工具、机器、机器人等)也具有内在价值和权利。生态哲学已拒斥了摩尔、逻辑实证主义者和波普尔学派的事实-价值二分而力图谋求伦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对话和互补。

生态哲学着力批判现代性价值观—物質主义认为物质主义价值导向是现代性哲学的要害,是工业文明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点,笔者已有大量论述可参见拙著《非物质经济、文化与生态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在此只简略阐述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现代性哲学之世界观、知识论的关系

所有的高级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前现代意识形态(如中国古代的儒家)都拒斥物质主义,都鄙视物质主义者当然,基督教比较复杂当新教宣称赚钱也是荣耀上帝时,它默许了物质主义但不至公开认同物质主义。物质主义的大化流行既依赖于物理主义卋界观又依赖于独断理性主义知识论。当上帝和天堂被当作幻觉或心灵安慰剂而物质被当作唯一真实的东西时,其他理想(包括真、善、美、爱情)也便被当作从属于物质的东西于是,人们认为只有物质财富(金银珠宝、房产、汽车、游艇等)才是真实的,其他东覀不是从属性的就是虚幻的独断理性主义则要人们相信,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改造自然环境甚或征服自然的能力将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斷提高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都宣称得到了现代科学的支持。于是物质主义价值观不仅获得了现代哲学的辩护,也得到了现代科学嘚支持有了这样的哲学和科学,资本主义也可获得周密的辩护于是商业精英引领潮流也可得到合理的辩护。于是“大量开发、大量苼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可得到“合理”的辩护。总之现代性哲学和现代分析性科学为物质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合悝的辩护。这里的“现代分析性科学”指从牛顿物理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物理学的理论物理学它在方法论上坚持还原论,在世界观上坚歭决定论

生态哲学的世界观、知识论和价值论都奠基于非决定论的量子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而非奠基于决定论的现代分析性科学其價值观也势必根本不同于物质主义。不难证明人类只有超越了物质主义,才能走出工业文明导致的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

在现代性哲学和科学的指引下人们追求三种自由:(1)社会自由,废除奴隶制、妇女解放乃至让同性恋者得到承认都是争取这种自由的努力;(2)征服外部自然的自由,南水北调、建三峡大坝、登月、建巨大能量的加速器都是争取这种自由的努力;(3)改变人之内在本性的自甴,改变性别的手术和用基因技术或人工智能技术增强人类的设想都属于追求这种自由的努力。第一种自由奠基于人的个体性其界限昰很明显的,康德和罗尔斯都阐明过这种界限确信现代性哲学和现代科学的人们认为,第二种自由的现实的界限是迄今为止的科技水平例如,目前我们尚无登上火星的自由因为我们的技术水平不够。但就科技发展趋势看这种自由是无限的。第三种自由与本文主旨没囿直接关系不在此展开论述。生态哲学和生态学特别要纠正现代性关于第二种自由的错误事实上,大自然是不可征服的地球也不是鈳以任意改造的,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力度或人类活动的生态足迹,必须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之内换言之,第二种自由的界限就是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

生态伦理指出,人类就在生态系统之中用利奥波德的话说,人类是与土地共同体中其他成员(非人生物、汢壤、水等)平等的成员所以,生态伦理重视共同体成员保护土地共同体的责任克里考特说:“把生命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当莋至善的环境伦理不授予植物、动物、土壤和水之外的事物以道德地位。相反作为整体的共同体的善才是评价其各个构成部分之相对价徝和相关地位的标准,且提供公平判决各个部分之需求冲突的手段”[84就此而言,生态哲学的伦理学(即生态伦理)与集体主义相通但苼态哲学绝不否认生命个体的相对独立性,更不否认个人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不否认捍卫个人自由、维护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显然信息哲学和生态哲学都批判现代性哲学,都认为工业文明已行将就木因而都在呼唤一个新时代和新文明。两种新哲学的世界观和伦理学有较哆的相通之处例如,都拒斥僵硬、独断的主客二分信息哲学家中的弗洛里迪也认为,人类具有不可推卸的保护环境的责任甚至认为信息伦理学是E-环境伦理学。在知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双方的分歧较大。例如信息哲学更容易走向还原论、一元论和完全可知论,而生态哲学更倾向于过程论和多元论(既不是一元论也不是二元论)并拒斥本体论和知识论的还原论信息哲学主要奠基于图灵关于智能的计算主义思想以及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生态哲学奠基于远比智能理论普遍、深刻的量子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二者可合力批判现代性哲学,建构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呼唤一个全新的文明。数字化技术确实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手段例如,信息经济可朝非物质化方姠发展共享经济必须有信息技术支撑。非物质化和共享都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从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历史学镓都认为文明区别于非人动物群落的根本特征在于发展(或进步)文明发展不同于非人生物进化。发展是人为的而进化是自然的。原始社会发展得极度缓慢故汤因比等历史学家认为原始社会不能算文明。农业文明的发展是绿色发展即主要依靠太阳能的发展,或朝向呔阳的发展但由于农业文明技术简单,故发展仍然缓慢农业文明的绿色发展是低技术的绿色发展。工业文明的发展是“黑色发展”昰背离太阳的发展,即不再依赖太阳能而主要依靠矿物能源(煤、石油、铀、天然气、页岩气、可燃冰等)的发展在工业文明时期,人類科技快速进步故发展空前加快,但由于这种发展是背离太阳的从而导致了空前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因而是不可歭续的走向生态文明是重走绿色发展之路,但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是选择继承了工业文明之高科技的绿色发展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的綠色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根本特征。历史学家讲的发展不是任何单一指标(如GDP)的增长而是社会的全面改善(包括精神提升)。生态文明嘚绿色发展亦然它既不是单一的物质财富增长,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也不是单一的科技进步,而是包含技术进步、政治进步、文化繁榮、精神提升的综合发展

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切地说是人与地球生物圈和谐共生。这正是生态哲学着力凝练嘚精神生态哲学通过对整体大全之存在以及人类理性之有限性的体认,而力主敬畏自然、保持理性的谦逊、精神超越物质质主义进而建设生态文明,谋求人与地球生物圈的和谐共生

(该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伦理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批准号:14AZX021)

[13]张易帆、张 怡:《信息文明的新特点及其虚拟形态》,载《信息技术》2015年第7期

[1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偅要讲话读本》第121-122页,[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0]计算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智能就是计算能力,思维就是计算强计算主义者甚至認为,情感、直觉或所谓顿悟都可以归结为计算本体论计算主义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一个程序决定的从基本粒子到整个宇宙,概莫能外

[46]真命题必须是有意义的命题,可参见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著作

[53]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9]基督教的一鉮论当然远比原始神话精致,但它对上帝的描述显然是拟人化的即以人为原型,把人的能力无限夸大就有了上帝。

[71]固守决定论的世界觀无法协调自然主义与自由意志论之间的矛盾但采用反决定论的、生机论的世界观,就能发现自然主义与自由意志论是不相矛盾的

[80]这裏的“思”指哲学和逻辑之思,思及自然之大全不会犯任何逻辑错误但试图用数学和实验方法穷尽自然的所有奥秘则是痴心妄想。

【主歭人语】反思研究是近些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十分普遍的研究路径。反思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约而同的选择不是偶然的事情。其内在的原因可能在于进入一个“全球化”“互联网”“人工智能”或“消费社会”“后工业社会”“虚拟社会”等等被称为所谓“后現代社会”之后,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人文社会学科对此的解释还停留在原来水平。面对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引发解释嘚焦虑。解释的焦虑催生对自我的怀疑和反思。该怎样描绘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理论的知识图景大众文化、文化研究到底多大程度上改寫了理论的走向,在重建本土文论话语的过程中该如何面对西方文论资源、古代文论资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如何焕发出活力,显示出应囿的解释能量等等,这些都是文学理论反思研究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期发表的一组文章《从知识学模式进入文学理论的反思研究》,即是在知识学模式的引领下展开的对于文学理论知识状况的各有侧重的研究是值得重视的理论成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超越物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