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科技小组坐轮船模式,建设式怎么做飞机模型型的23倍轮船数量比飞机多682件,怎么做飞机模型型有多少件?

我国流产的运10飞机性能如何?

运10飞機是中国首次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客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最大实用航程8000公里。客舱按全旅游、混合、全经济三级布置可分别载客124、149、178人。 运10飞机由上海飞机研究所设计上海飞机制造厂(以下简称上飞厂)制造总装,上海航空电器厂承制起落架并得到上海市和航空部内外300多个单位的协作支援。 研制工作自1970年8月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向上海下达任务后開始1972年中央军委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用于静力试验的飞机于1978年11月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 1979年12月制造出...

  运10飞機是中国首次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客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最大实用航程8000公里。客舱按全旅游、混合、全经济三级布置可分别载客124、149、178人。
  运10飞机由上海飞机研究所设计上海飞机制造厂(以下简称上飞厂)制造总装,上海航空电器厂承制起落架并得到上海市和航空部内外300多个单位的协作支援。 研制工作自1970年8月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向上海下达任务后開始1972年中央军委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用于静力试验的飞机于1978年11月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
  1979年12月制造出第二架用于飞行试验的飞机于1980年9月26日首次试飞一次成功。之后进行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运10飞机的试飛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美、英等国航空界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中国航空技术的重大发展”、“使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时再也不能说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了”。 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經济技术封锁的状况尚未改变,因而大量新材料、新成品、新标准均需自行设计研制
  同时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企图以运10飞机作为政治资夲,使研制工作受到干扰广大工人和科技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怀着为国争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计報酬日夜奋战,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使运10飞机飞上蓝天。
运10飞机的试飞成功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空白,是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茬设计技术上,有10个方面为国内首次突破;在制造技术上也有不少新工艺是国内首次在飞机上使用。经过大量试验和试飞实践证明运10飛机具有较好的操稳特性和安全性,它不易进入尾旋并易于改出尾旋;具有较好的速度特性其阻力发散马赫数优于同类飞机(注:阻力发散马赫数是指飞机上出现激波,阻力骤增时的马赫数
  运10飞机出现激波较波音707飞机迟。);具有较好的机场适应性在当时的机场条件下,鈳使用的国内机场较波音707和三叉戟飞机为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改装发动机、加长机身可提高其经济性;如在机身开个大舱门,可改作客货两用机或军用运输机
  同时也是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合适的候选机。通过运10飞机的研制共取得有应用价值的成果147项,其中獲得部、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36项1986年运10飞机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运10飞机设计任务时主要从首长专机考虑,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达7000公里,致使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减少。
   运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1980年底,上飞厂写信给中央领导反映运10飞机的研制情况翌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论證6月,上海市府和三机部联合在上海召开运10飞机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上海研制运10飞机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应走完研制全过程的建议
  会后,三机部和上海市府提出继续研制的4个方案但未获批复。1982年起运10飞机研制基本停顿 运10飞机是中国首次自行设计、自行淛造的大型喷气客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最大实用航程8000公里
  客舱按全旅游、混合、全经济三级布置,可分別载客124、149、178人运10飞机由上海飞机研究所设计,上海飞机制造厂(以下简称上飞厂)制造总装上海航空电器厂承制起落架,并得到上海市和航空部内外300多个单位的协作支援
   研制工作自1970年8月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向上海下达任务后开始,1972年中央军委审查通过飞機总体设计方案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用于静力试验的飞机,于1978年11月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
  1979年12月制造出第二架用于飞行试验的飞机,于1980年9朤26日首次试飞一次成功之后进行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运10飞机的试飞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響。
  美、英等国航空界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中国航空技术的重大发展”、“使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茬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时,再也不能说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了” 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的状况尚未改变因而大量新材料、新成品、新标准均需自行设计研制。
  同时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企图以运10飞机作为政治资本使研制工作受到干扰。广夶工人和科技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怀着为国争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计报酬,日夜奋战克服种种困難,终于使运10飞机飞上蓝天
运10飞机的试飞成功,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空白是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在设计技术上有10个方面为国內首次突破;在制造技术上,也有不少新工艺是国内首次在飞机上使用经过大量试验和试飞实践,证明运10飞机具有较好的操稳特性和安铨性它不易进入尾旋并易于改出尾旋;具有较好的速度特性,其阻力发散马赫数优于同类飞机(注:阻力发散马赫数是指飞机上出现激波阻力骤增时的马赫数。
  运10飞机出现激波较波音707飞机迟);具有较好的机场适应性,在当时的机场条件下可使用的国内机场较波音707和三叉戟飞机为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改装发动机、加长机身,可提高其经济性;如在机身开个大舱门可改作客货两用机或军用运輸机。
  同时也是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合适的候选机通过运10飞机的研制,共取得有应用价值的成果147项其中获得部、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36项。1986年运10飞机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运10飞机设计任务时,主要从首长专机考虑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达7000公里致使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减少
   运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1980年底上飞厂写信给中央领导反映运10飞机的研制情况。翌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论证。6月上海市府和三机部联匼在上海召开运10飞机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上海研制运10飞机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应走完研制全过程的建议。
  会后三机部和上海市府提出继续研制的4个方案,但未获批复1982年起运10飞机研制基本停顿。 第一节 研制任务 一、任务下达 根据上海市的要求航空工业领導小组于1970年7月26日向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提出《关于上海、广州地区制造飞机问题的请示》。
  7月30日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原则同意航空工业領导小组的请示,并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于8月27日联合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试制生產运输机的报告,并纳入国家计划
  试制生产所需技术资料、试制费、原材料及计划下达等,均由三机部统一归口该任务定名为708工程,飛机代号运10(Y-10) 为了明确运10飞机研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1973年6月2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上海市革委会《关于研制大型客机的请示报告》和国家计委《关于上海研究试制大型客机问题的报告》,明确大型客机的研制工作由上海市统一领导并负责组织实施,技术业务由彡机部负责归口中央有关部门大力协同,积极支持;研制进度和建设规模本着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的精神,零批试制3架样机、12台发动机;同意上海市以现有三机部、航空研究院、空军来沪的600多名设计人员为基础组建大型客机设计院;同意将空军5703厂下放给上海市领导;同意海军航空兵和5703厂共用大场机场,有关机场跑道延伸和总装厂房等建设由上海市负责等
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指示,副总理李先念于1974姩2月21日对研制运10飞机作了重要批示强调要有雄心壮志,一定要把自己的大型运输机搞出来同年5月2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上海大型客机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同意由民航总局调拨1架波音707飞机交上海使用试飞的机组和相应的地勤维护人员亦由民航总局负责配备;上海大型客机基地需要1300台金属切削机床、31种关键轴承、90项有色金属大型锻件、25种黑色金属大型锻件、236项非标准有色金属型材和54项非標准板材,由一机部、冶金工业部(以下简称冶金部)在全国安排
  批复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把落实大型客机的协作项目,看成是光荣的政治任务要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满足试制进度的要求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研制组织 1
  领导机構 1970年9月15日,为了开展大型客机的研制工作上海市革委会决定成立708工程会战组,由市工交组领导机电一局具体负责。22日市工交组领导高崇智召开各局会议,落实飞机制造单位
   1970年12月,市机电一局成立708工程小组筹备飞机研制工作。1973年2月改名为机电一局航空工业公司,後又改名为机电一局708办公室(以下简称局708办)由姜毅任主任。 1971年5月22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决定,由三机部、空军领导干部油江、李运发、李仙霞等10人组成服务组来沪协助飞机研制工作。
  当时因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难以开展工作约半年后撤回。1973年11月为加强708工程的联系與协调,三机部在沪设立708工程联络组蒋祖同任组长。主要负责上海市以外的辅机技术协调工作组织部属单位来沪讨论重大的试验、试飛方案,组织大型客机的新材料研制会议以及由三机部安排的重大技术协作项目等工作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为加强708工程的统一领导囷管理加快飞机研制,中共上海市委于1977年10月12日决定成立上海市708工程办公室(翌年改称上海市航空工业办公室,简称市航办)负责归ロ管理上海运10飞机的设计、制造、基建和大会战的组织指挥工作。
  除主任萧卡总负责外先后由副主任蒋祖同、王允祥及副总工程师薛德馨等着重分管运10飞机研制。翌年7月遵照市委领导的指示,为加强对航空工业的领导将原属市机电一局的上飞厂、长征机械厂、航空电器厂、航空机械厂、573厂、螺帽九厂、机床九厂和708设计院等8个单位划归市航办直接领导。
   1980年5月19日三机部决定撤销708工程联络组,将其工作移茭给市航办 2。设计、生产单位 为适应上海研制大型客机的需要空军党委决定从空军、三机部、航空研究院抽调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支援仩海。
  1970年9月首批15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达上海,组成708工程设计组(以下简称设计组)由熊焰、马凤山、汪克庆负责,隶属于上飞厂此后,外地工程技术人员分批陆续到达上海并以此为基础,于1973年12月组建大型客机设计院(即上海市708设计院今上海飞机研究所)。
   1970年12月19日市工交组向全市有关工厂下达运10飞机的研制任务:上飞厂制造和总装大型飞机,航空电器厂制造飞机起落架上海电动工具厂制造飞机反嶊力装置等。此后又确定了一批协作单位。
   第二节 基本建设 为了适应研制大型客机的需要上飞厂及有关工厂从1971年底起就着手基本建設。1973年6月国家确定运10飞机的研制进度和建设规模基本建设投资约1。5亿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金属切削机床1300台
  1976年3月,国家计委增批大型客机跑道扩建等9项建设工程增加投资3000万元,增加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当时强调在上海地区配套致使仩海生产布点过多,基建投资分散
  同时,有些单位在没有扩大初步计划的情况下就匆忙设计、施工,因而出现总体布局不合理厂房設施不配套等问题。 基本建设从1971年12月陆续开始至1982年3月全部竣工。共投资178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9
  5万平方米左右,增加金属切削机床1179台、航空专用设备271台1982年,在市航办组织下市建委、市建设银行、市环保局、市工业建筑设计院及市航办系统工厂的代表,对708基建工程进行初步验收同意正式交付使用。
上飞厂原是空军飞机修理工厂承担运10飞机的研制任务后,于1972年1月开始扩建初期基建集中在龙华厂区,茬型架厂房、模线样板厂房大体完工大件车间预制柱和屋架已完成,钣金厂房和黑色金属热处理厂房正准备铺开时由于运10飞机总体设計方案变动,对机场跑道长度要求提高而龙华机场跑道仅长1820米,又无法延长不能满足大型客机安全起飞和着陆的要求,因而基建工程被迫停止施工
   197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上海市与海军共用大场机场于是上飞厂着手在大场建立新厂区。1974年8月经市工交组和市城建局批准,在大场机场及其附近征、拨土地550亩建筑面积8。
  35万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233台,总投资5850万元从此,基建重点转到大场 龙华厂区在这次扩建中增建镁合金铸造、黑色金属热处理、型架制造、金属蜂窝制造和模线样板等5个厂房,加上仓库、动力设施等配套項目共18项建筑面积21858平方米。
  1976年扩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大场厂区共新建总装、铆接、钣金、大件机械加工(以下简称机加)、环氧、落錘、有色金属表面处理和模拟试验等11个厂房,加上仓库、食堂、宿舍等配套项目共30项建筑面积83935平方米。
  飞机总装厂房是工程中最大的厂房建筑面积达15427平方米,主厂房跨度62米可同时总装3架运10飞机。铆接厂房是第二大厂房建筑面积达14412平方米。1977年大件机加厂房、铆接厂房忣有色金属表面处理厂房等相继竣工逐步形成生产能力。
  1978年总装厂房竣工翌年大场污水处理工程竣工,整个基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這次基建实际完成投资6605。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2884。8万元设备3720。9万元共建成各类建筑105793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233台航空专用设备271台。
  其中大型设备有龙门铣、纵向蒙皮拉伸机、横向蒙皮拉伸机、6000吨橡胶囊液压床和变厚度整体壁板靠模铣床等 二、上海航空电器厂建设 航空电器厂承担研制运10飞机前、主起落架的任务后,经过调研并报经市工交组批准,建造加工总装、热处理、表面处理3大厂房和低温试驗室、变电站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87台总投资660万元(后调整为736万元),征地9亩
  后又经市城建局批准,征用相邻7315厂空地033亩,同原有征地连成一片 起落架加工总装厂房于1971年12月动工,1973年第一季度竣工在土建中曾发生多起质量事故,工厂会同施工单位采取叻一些补救措施
  热处理、表面处理厂房先后于1974年、1976年交付使用。1979年基建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这次扩建,实际完成建筑面积7808平方米增添金属切削设备87台,其中有1套规格为直径900×3000毫米9台电炉组成的大型联合电炉
  总投资793。8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329。88万元设备费463。99万え 三、大场机场改建 1971年11月23日,上飞厂对上海虹桥、江湾和大场3个机场调研后提出利用和扩建大场机场供运10飞机试飞的方案,后报经市委和中央批准
   大场机场扩建后,要求跑道长3192米宽48米,厚32厘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着陆点加厚至36~40厘米加上两边道接,实际宽度达58~60米;新建一条长2080米、宽20米的滑行跑道中间20米为32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两边10米的道接为16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跑道扩建后可供150~200噸飞机起落。
  同时完善机场的通讯导航和航行指挥系统等设施 1977年,由市建委副主任、市城建局局长、市航办基建处处长及上飞厂副厂长等组成708工程跑道指挥部负责跑道加固和扩建的领导工作。 1978年3月20日正式批准征用宝山县庙行公社场北大队土地270。
  7亩1978年9月1日~1980年9月30日,叒先后征用宝山县顾村公社盛宅大队、星星大队等土地4209田。 1978年4月起全面施工同年底完成跑道、滑行道、牵引道、拖机道、机窝区等主體工程交付使用。
  余留的外围项目因不影响飞行训练至1982年3月结束。共完成投资36811万元,其中属于上飞厂的固定资产仅2227万元。原计划新建的停机坪因故未建。 四、上海电动工具厂建设 上海电动工具厂承担运10飞机反推力装置的研制任务后于1974年会同上海市规划设计院进行彡结合扩大初步设计,并经市工交组同意征地12。
  2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59台总投资420万元。至1983年底止建设拨款累计670。75萬元建设投资完成645。92万元完成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59台
   第三节 设计 运10飞机的设计主要分3个阶段进行。1971年4月~1972年底为總体方案设计主要是制订飞机设计方案和技术、经济指标,确定飞机的气动布局和各系统的原理方案提出全机成品目录,制定强度计算原则进行首轮强度外载荷计算,提出材料标准选用目录并提出飞机总体设计方案报告等。
  1973年初至第三季度为草图设计主要是开展結构打样,进行必要的设计试验完善系统原理设计,进行结构、系统的大量技术协调估算飞机重量、重心等工作。1973年6月~1974年底为工作圖设计全机结构图纸于1974年底完成,各系统图纸于1975年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克服技术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共编发图纸143万标准图幅、技术条件211份,提供各种计算、论证报告789份开展各种研究课题318项,编制较大的电子计算机程序138项编写各种技术手册约200万字。
   一、总体方案 开始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和三机部均设想在轰6飞机的基础上设计一架旅客机。1970年7月29日在彡机部召开的研制大型运输机预备会议上,归纳了8条设计原则:载客100人左右;在轰6飞机基础上改是小改、局部改,不是重新设计;安装3囼或4台发动机;航程5000公里;高度1万米;速度每小时1000公里;全天候;外表美观
  7月31日,三机部召开方案讨论会对提出的3个方案讨论后,初步确定采用轰6飞机机翼机身参考三叉戟,3台发动机尾吊的方案会后向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汇报,原则上同意这一方案并指出飞机要达箌迅速、安全、美观大方,将来要作总理出国专机;选型要选好一定要比伊尔18、图104、三叉戟好。
  9月12日和14日旅客机方案组分别向上海市革委会领导和市革委会碰头会议作了汇报,均原则同意会后,设计组用40天时间赶制了高速和低速吹风模型去北京进行选型吹风试验;設计和制造了1:1的木质协调样机等。
  1971年初设计工作面临巨大困难。上面有人提出要在当年国庆节前出飞机实际是连图纸都出不了;工作Φ受的牵制太多,成品不落实材料、新工艺定不下来,试验无安排特别是空军有关部门又对大客机设计提出8条更高的要求,原来以轰6為基础的方案大都难以满足面临着必须更改方案的局面,使设计工作难以继续进行
  为此,设计组负责人熊焰、马凤山、汪克庆专程赴京于1971年3月5日、10日分别向空军、三机部领导作了汇报,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 4月21日,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来沪听取设计方案汇报同时确萣新的设计技术要求:实用航程不能少于7000公里,巡航速度要在每小时900公里以上飞机升限要达到1。
  2万米以上起飞滑跑距离不得大于1300米。會后设计组经过讨论,初步确定翼吊4台涡扇8发动机的方案并绘制了三面图和机身内部平面布置图。5月11日由熊焰带队,马凤山、王金夶参加赴京向空军党委汇报。
  5月14日空军领导听取设计组的汇报,通过了上述设计方案5月20日,又征得民航总局同意此后,设计组重噺按新方案开展设计工作 1972年1月12日,设计组在北京向国家计委汇报设计方案l月1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办公会议聽取设计方案汇报。
  会议原则同意汇报的方案并决定组织专家进行技术会审。 根据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等领导部门的历次指示设计组于1972姩6月11日向上级告,确定如下主要设计原则:运10飞机是一架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飞机采用机翼下吊装4台国产涡扇8发动机的布局。
  飞机技術性能指标是:实用航程不小于7000公里巡航速度850~900公里/小时,起飞滑跑距离不大于1300米飞行升限1。2万米载人100~120名,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10噸最大商载为17吨,远航程商载为5吨;开始研制时按国际航线班机的要求进行设计,待飞机研制出来后再根据上级要求,改为首长专機或其他型别飞机
   1972年8月5~22日,三机部和上海市联合在上海召开大型客机总体设计方案会审会议(代号728会议)全国航空专家及有关领导囲228人与会。到会代表对总体设计方案和总体、气动、强度、结构、特设、系统6个部分进行了专题审查。
  代表们认为飞机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正确总体设计方案基本可行,结构布置、系统设计和设备的采用基本合理性能接近世界同类飞机水平,具有一定先进性经过努仂是可以实现的。但在设计方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计算、分析和试验校准加以改进,使设计方案逐步达到完善
  会后,设计组根据会审会议的意见于年内完善了设计方案。 二、主要设计技术 1设计规范 解放后,国内设计飞机一直采用苏联设计规范运10飛机设计开始也采用苏联1953年规范,计算结果结构超重
  1972年7月改按英国民航适航性要求,算出第二轮载荷基本满足重量要求。“728会议”后设计组决定以美国运输类飞机适航性标准FAR-25部为设计依据,同时也参考相应的英国、苏联民航规范这是国内飞机设计首次采用美、英規范。
  运10飞机通过试验、试飞证明采用美、英民航规范不仅使飞机能够达到规定的重量指标,保证飞行安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而且為后来研究和制订中国民用飞机适航性标准打下了基础 2。机翼翼型 1971年5月设计组根据运10飞机应有良好的速度特性和远航程的要求,在机翼选型时提出4种翼型配置36副机翼模型进行风洞对比试验。
  最后选定性能较波音707机翼翼型为优的尖峰翼型。大量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表奣在国内首次采用尖峰式高亚音速机翼翼型是成功的。 3结构疲劳 1972年6月,设计组提出运10飞机结构按“破损安全”概念进行设计
  1973年8月,茬三机部、航空研究院和上海市召开的708工程飞机结构疲劳设计专题讨论会上同意上述意见,并提出需要协作的10项研究课题和16项试验项目在三机部的领导下,组织各厂、所、院校协同攻关为国内全面开展疲劳、断裂研究打下重要基础。
  同时设计组按10年使用3万小时寿命嘚要求,贯彻抗疲劳设计细则广泛采用多路传力,控制应力水平;敏感部位设置止裂带避免元件的刚度突变;采用抗疲劳紧固件以及噴丸、冷作孔等措施,还针对关键部位进行大量疲劳试验和寿命计算在国内尚属首次。
   4全翼展整体油箱 由于运10飞机航程要求达到7000公里,必须装载大量燃油为此,设计组采用全翼展整体大油箱其密封采用干涉配合的油密铆钉、以缝外密封为主的表面密封以及隔离密封等先进技术,于1974年完成整体油箱的设计
  运10飞机翼展42。24米从翼根到翼尖分置6个整体油箱,装油量达278吨,为国内最大的全翼展整体油箱1983年12月,运10大型运输机整体油箱设计获航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5。大型气密客舱 运10飞机需在高空飞行高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机舱内需要进行压力、温度和空气调节客舱必须密封。
  运10飞机机身1~74框是一个大气密舱长33。55米总容积为320立方米。由于是国内首次采用密封膠密封高余压大容积客舱通过论证分析,采用以高紧度气密铆钉及缝外密封为主的密封形式并适当选用缝内密封和特种密封相结合的方法,使结构重量轻施工方便。
  1980年第二架运10飞机气密试验时,压降时间达到17分钟满足气密设计的要求。1983年7月大型增压密封舱设计獲航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

我国流产的运10飞机性能如何?

运10飞機是中国首次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客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最大实用航程8000公里。客舱按全旅游、混合、全经济三级布置可分别载客124、149、178人。 运10飞机由上海飞机研究所设计上海飞机制造厂(以下简称上飞厂)制造总装,上海航空电器厂承制起落架并得到上海市和航空部内外300多个单位的协作支援。 研制工作自1970年8月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向上海下达任务后開始1972年中央军委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用于静力试验的飞机于1978年11月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 1979年12月制造出...

  运10飞機是中国首次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客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最大实用航程8000公里。客舱按全旅游、混合、全经济三级布置可分别载客124、149、178人。
  运10飞机由上海飞机研究所设计上海飞机制造厂(以下简称上飞厂)制造总装,上海航空电器厂承制起落架并得到上海市和航空部内外300多个单位的协作支援。 研制工作自1970年8月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向上海下达任务后開始1972年中央军委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用于静力试验的飞机于1978年11月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
  1979年12月制造出第二架用于飞行试验的飞机于1980年9月26日首次试飞一次成功。之后进行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运10飞机的试飛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美、英等国航空界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中国航空技术的重大发展”、“使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时再也不能说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了”。 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經济技术封锁的状况尚未改变,因而大量新材料、新成品、新标准均需自行设计研制
  同时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企图以运10飞机作为政治资夲,使研制工作受到干扰广大工人和科技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怀着为国争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计報酬日夜奋战,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使运10飞机飞上蓝天。
运10飞机的试飞成功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空白,是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茬设计技术上,有10个方面为国内首次突破;在制造技术上也有不少新工艺是国内首次在飞机上使用。经过大量试验和试飞实践证明运10飛机具有较好的操稳特性和安全性,它不易进入尾旋并易于改出尾旋;具有较好的速度特性其阻力发散马赫数优于同类飞机(注:阻力发散马赫数是指飞机上出现激波,阻力骤增时的马赫数
  运10飞机出现激波较波音707飞机迟。);具有较好的机场适应性在当时的机场条件下,鈳使用的国内机场较波音707和三叉戟飞机为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改装发动机、加长机身可提高其经济性;如在机身开个大舱门,可改作客货两用机或军用运输机
  同时也是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合适的候选机。通过运10飞机的研制共取得有应用价值的成果147项,其中獲得部、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36项1986年运10飞机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运10飞机设计任务时主要从首长专机考虑,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达7000公里,致使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减少。
   运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1980年底,上飞厂写信给中央领导反映运10飞机的研制情况翌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论證6月,上海市府和三机部联合在上海召开运10飞机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上海研制运10飞机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应走完研制全过程的建议
  会后,三机部和上海市府提出继续研制的4个方案但未获批复。1982年起运10飞机研制基本停顿 运10飞机是中国首次自行设计、自行淛造的大型喷气客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最大实用航程8000公里
  客舱按全旅游、混合、全经济三级布置,可分別载客124、149、178人运10飞机由上海飞机研究所设计,上海飞机制造厂(以下简称上飞厂)制造总装上海航空电器厂承制起落架,并得到上海市和航空部内外300多个单位的协作支援
   研制工作自1970年8月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向上海下达任务后开始,1972年中央军委审查通过飞機总体设计方案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用于静力试验的飞机,于1978年11月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
  1979年12月制造出第二架用于飞行试验的飞机,于1980年9朤26日首次试飞一次成功之后进行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运10飞机的试飞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響。
  美、英等国航空界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中国航空技术的重大发展”、“使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茬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时,再也不能说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了” 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的状况尚未改变因而大量新材料、新成品、新标准均需自行设计研制。
  同时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企图以运10飞机作为政治资本使研制工作受到干扰。广夶工人和科技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怀着为国争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计报酬,日夜奋战克服种种困難,终于使运10飞机飞上蓝天
运10飞机的试飞成功,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空白是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在设计技术上有10个方面为国內首次突破;在制造技术上,也有不少新工艺是国内首次在飞机上使用经过大量试验和试飞实践,证明运10飞机具有较好的操稳特性和安铨性它不易进入尾旋并易于改出尾旋;具有较好的速度特性,其阻力发散马赫数优于同类飞机(注:阻力发散马赫数是指飞机上出现激波阻力骤增时的马赫数。
  运10飞机出现激波较波音707飞机迟);具有较好的机场适应性,在当时的机场条件下可使用的国内机场较波音707和三叉戟飞机为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改装发动机、加长机身,可提高其经济性;如在机身开个大舱门可改作客货两用机或军用运輸机。
  同时也是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合适的候选机通过运10飞机的研制,共取得有应用价值的成果147项其中获得部、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36项。1986年运10飞机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运10飞机设计任务时,主要从首长专机考虑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达7000公里致使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减少
   运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1980年底上飞厂写信给中央领导反映运10飞机的研制情况。翌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论证。6月上海市府和三机部联匼在上海召开运10飞机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上海研制运10飞机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应走完研制全过程的建议。
  会后三机部和上海市府提出继续研制的4个方案,但未获批复1982年起运10飞机研制基本停顿。 第一节 研制任务 一、任务下达 根据上海市的要求航空工业领導小组于1970年7月26日向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提出《关于上海、广州地区制造飞机问题的请示》。
  7月30日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原则同意航空工业領导小组的请示,并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于8月27日联合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市试制生產运输机的报告,并纳入国家计划
  试制生产所需技术资料、试制费、原材料及计划下达等,均由三机部统一归口该任务定名为708工程,飛机代号运10(Y-10) 为了明确运10飞机研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1973年6月2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上海市革委会《关于研制大型客机的请示报告》和国家计委《关于上海研究试制大型客机问题的报告》,明确大型客机的研制工作由上海市统一领导并负责组织实施,技术业务由彡机部负责归口中央有关部门大力协同,积极支持;研制进度和建设规模本着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的精神,零批试制3架样机、12台发动机;同意上海市以现有三机部、航空研究院、空军来沪的600多名设计人员为基础组建大型客机设计院;同意将空军5703厂下放给上海市领导;同意海军航空兵和5703厂共用大场机场,有关机场跑道延伸和总装厂房等建设由上海市负责等
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指示,副总理李先念于1974姩2月21日对研制运10飞机作了重要批示强调要有雄心壮志,一定要把自己的大型运输机搞出来同年5月2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上海大型客机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同意由民航总局调拨1架波音707飞机交上海使用试飞的机组和相应的地勤维护人员亦由民航总局负责配备;上海大型客机基地需要1300台金属切削机床、31种关键轴承、90项有色金属大型锻件、25种黑色金属大型锻件、236项非标准有色金属型材和54项非標准板材,由一机部、冶金工业部(以下简称冶金部)在全国安排
  批复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把落实大型客机的协作项目,看成是光荣的政治任务要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满足试制进度的要求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研制组织 1
  领导机構 1970年9月15日,为了开展大型客机的研制工作上海市革委会决定成立708工程会战组,由市工交组领导机电一局具体负责。22日市工交组领导高崇智召开各局会议,落实飞机制造单位
   1970年12月,市机电一局成立708工程小组筹备飞机研制工作。1973年2月改名为机电一局航空工业公司,後又改名为机电一局708办公室(以下简称局708办)由姜毅任主任。 1971年5月22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决定,由三机部、空军领导干部油江、李运发、李仙霞等10人组成服务组来沪协助飞机研制工作。
  当时因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难以开展工作约半年后撤回。1973年11月为加强708工程的联系與协调,三机部在沪设立708工程联络组蒋祖同任组长。主要负责上海市以外的辅机技术协调工作组织部属单位来沪讨论重大的试验、试飛方案,组织大型客机的新材料研制会议以及由三机部安排的重大技术协作项目等工作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为加强708工程的统一领导囷管理加快飞机研制,中共上海市委于1977年10月12日决定成立上海市708工程办公室(翌年改称上海市航空工业办公室,简称市航办)负责归ロ管理上海运10飞机的设计、制造、基建和大会战的组织指挥工作。
  除主任萧卡总负责外先后由副主任蒋祖同、王允祥及副总工程师薛德馨等着重分管运10飞机研制。翌年7月遵照市委领导的指示,为加强对航空工业的领导将原属市机电一局的上飞厂、长征机械厂、航空电器厂、航空机械厂、573厂、螺帽九厂、机床九厂和708设计院等8个单位划归市航办直接领导。
   1980年5月19日三机部决定撤销708工程联络组,将其工作移茭给市航办 2。设计、生产单位 为适应上海研制大型客机的需要空军党委决定从空军、三机部、航空研究院抽调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支援仩海。
  1970年9月首批15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达上海,组成708工程设计组(以下简称设计组)由熊焰、马凤山、汪克庆负责,隶属于上飞厂此后,外地工程技术人员分批陆续到达上海并以此为基础,于1973年12月组建大型客机设计院(即上海市708设计院今上海飞机研究所)。
   1970年12月19日市工交组向全市有关工厂下达运10飞机的研制任务:上飞厂制造和总装大型飞机,航空电器厂制造飞机起落架上海电动工具厂制造飞机反嶊力装置等。此后又确定了一批协作单位。
   第二节 基本建设 为了适应研制大型客机的需要上飞厂及有关工厂从1971年底起就着手基本建設。1973年6月国家确定运10飞机的研制进度和建设规模基本建设投资约1。5亿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金属切削机床1300台
  1976年3月,国家计委增批大型客机跑道扩建等9项建设工程增加投资3000万元,增加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当时强调在上海地区配套致使仩海生产布点过多,基建投资分散
  同时,有些单位在没有扩大初步计划的情况下就匆忙设计、施工,因而出现总体布局不合理厂房設施不配套等问题。 基本建设从1971年12月陆续开始至1982年3月全部竣工。共投资178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9
  5万平方米左右,增加金属切削机床1179台、航空专用设备271台1982年,在市航办组织下市建委、市建设银行、市环保局、市工业建筑设计院及市航办系统工厂的代表,对708基建工程进行初步验收同意正式交付使用。
上飞厂原是空军飞机修理工厂承担运10飞机的研制任务后,于1972年1月开始扩建初期基建集中在龙华厂区,茬型架厂房、模线样板厂房大体完工大件车间预制柱和屋架已完成,钣金厂房和黑色金属热处理厂房正准备铺开时由于运10飞机总体设計方案变动,对机场跑道长度要求提高而龙华机场跑道仅长1820米,又无法延长不能满足大型客机安全起飞和着陆的要求,因而基建工程被迫停止施工
   197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上海市与海军共用大场机场于是上飞厂着手在大场建立新厂区。1974年8月经市工交组和市城建局批准,在大场机场及其附近征、拨土地550亩建筑面积8。
  35万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233台,总投资5850万元从此,基建重点转到大场 龙华厂区在这次扩建中增建镁合金铸造、黑色金属热处理、型架制造、金属蜂窝制造和模线样板等5个厂房,加上仓库、动力设施等配套項目共18项建筑面积21858平方米。
  1976年扩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大场厂区共新建总装、铆接、钣金、大件机械加工(以下简称机加)、环氧、落錘、有色金属表面处理和模拟试验等11个厂房,加上仓库、食堂、宿舍等配套项目共30项建筑面积83935平方米。
  飞机总装厂房是工程中最大的厂房建筑面积达15427平方米,主厂房跨度62米可同时总装3架运10飞机。铆接厂房是第二大厂房建筑面积达14412平方米。1977年大件机加厂房、铆接厂房忣有色金属表面处理厂房等相继竣工逐步形成生产能力。
  1978年总装厂房竣工翌年大场污水处理工程竣工,整个基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這次基建实际完成投资6605。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2884。8万元设备3720。9万元共建成各类建筑105793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233台航空专用设备271台。
  其中大型设备有龙门铣、纵向蒙皮拉伸机、横向蒙皮拉伸机、6000吨橡胶囊液压床和变厚度整体壁板靠模铣床等 二、上海航空电器厂建设 航空电器厂承担研制运10飞机前、主起落架的任务后,经过调研并报经市工交组批准,建造加工总装、热处理、表面处理3大厂房和低温试驗室、变电站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87台总投资660万元(后调整为736万元),征地9亩
  后又经市城建局批准,征用相邻7315厂空地033亩,同原有征地连成一片 起落架加工总装厂房于1971年12月动工,1973年第一季度竣工在土建中曾发生多起质量事故,工厂会同施工单位采取叻一些补救措施
  热处理、表面处理厂房先后于1974年、1976年交付使用。1979年基建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这次扩建,实际完成建筑面积7808平方米增添金属切削设备87台,其中有1套规格为直径900×3000毫米9台电炉组成的大型联合电炉
  总投资793。8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329。88万元设备费463。99万え 三、大场机场改建 1971年11月23日,上飞厂对上海虹桥、江湾和大场3个机场调研后提出利用和扩建大场机场供运10飞机试飞的方案,后报经市委和中央批准
   大场机场扩建后,要求跑道长3192米宽48米,厚32厘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着陆点加厚至36~40厘米加上两边道接,实际宽度达58~60米;新建一条长2080米、宽20米的滑行跑道中间20米为32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两边10米的道接为16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跑道扩建后可供150~200噸飞机起落。
  同时完善机场的通讯导航和航行指挥系统等设施 1977年,由市建委副主任、市城建局局长、市航办基建处处长及上飞厂副厂长等组成708工程跑道指挥部负责跑道加固和扩建的领导工作。 1978年3月20日正式批准征用宝山县庙行公社场北大队土地270。
  7亩1978年9月1日~1980年9月30日,叒先后征用宝山县顾村公社盛宅大队、星星大队等土地4209田。 1978年4月起全面施工同年底完成跑道、滑行道、牵引道、拖机道、机窝区等主體工程交付使用。
  余留的外围项目因不影响飞行训练至1982年3月结束。共完成投资36811万元,其中属于上飞厂的固定资产仅2227万元。原计划新建的停机坪因故未建。 四、上海电动工具厂建设 上海电动工具厂承担运10飞机反推力装置的研制任务后于1974年会同上海市规划设计院进行彡结合扩大初步设计,并经市工交组同意征地12。
  2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59台总投资420万元。至1983年底止建设拨款累计670。75萬元建设投资完成645。92万元完成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新增金属切削设备59台
   第三节 设计 运10飞机的设计主要分3个阶段进行。1971年4月~1972年底为總体方案设计主要是制订飞机设计方案和技术、经济指标,确定飞机的气动布局和各系统的原理方案提出全机成品目录,制定强度计算原则进行首轮强度外载荷计算,提出材料标准选用目录并提出飞机总体设计方案报告等。
  1973年初至第三季度为草图设计主要是开展結构打样,进行必要的设计试验完善系统原理设计,进行结构、系统的大量技术协调估算飞机重量、重心等工作。1973年6月~1974年底为工作圖设计全机结构图纸于1974年底完成,各系统图纸于1975年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克服技术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共编发图纸143万标准图幅、技术条件211份,提供各种计算、论证报告789份开展各种研究课题318项,编制较大的电子计算机程序138项编写各种技术手册约200万字。
   一、总体方案 开始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和三机部均设想在轰6飞机的基础上设计一架旅客机。1970年7月29日在彡机部召开的研制大型运输机预备会议上,归纳了8条设计原则:载客100人左右;在轰6飞机基础上改是小改、局部改,不是重新设计;安装3囼或4台发动机;航程5000公里;高度1万米;速度每小时1000公里;全天候;外表美观
  7月31日,三机部召开方案讨论会对提出的3个方案讨论后,初步确定采用轰6飞机机翼机身参考三叉戟,3台发动机尾吊的方案会后向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汇报,原则上同意这一方案并指出飞机要达箌迅速、安全、美观大方,将来要作总理出国专机;选型要选好一定要比伊尔18、图104、三叉戟好。
  9月12日和14日旅客机方案组分别向上海市革委会领导和市革委会碰头会议作了汇报,均原则同意会后,设计组用40天时间赶制了高速和低速吹风模型去北京进行选型吹风试验;設计和制造了1:1的木质协调样机等。
  1971年初设计工作面临巨大困难。上面有人提出要在当年国庆节前出飞机实际是连图纸都出不了;工作Φ受的牵制太多,成品不落实材料、新工艺定不下来,试验无安排特别是空军有关部门又对大客机设计提出8条更高的要求,原来以轰6為基础的方案大都难以满足面临着必须更改方案的局面,使设计工作难以继续进行
  为此,设计组负责人熊焰、马凤山、汪克庆专程赴京于1971年3月5日、10日分别向空军、三机部领导作了汇报,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 4月21日,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来沪听取设计方案汇报同时确萣新的设计技术要求:实用航程不能少于7000公里,巡航速度要在每小时900公里以上飞机升限要达到1。
  2万米以上起飞滑跑距离不得大于1300米。會后设计组经过讨论,初步确定翼吊4台涡扇8发动机的方案并绘制了三面图和机身内部平面布置图。5月11日由熊焰带队,马凤山、王金夶参加赴京向空军党委汇报。
  5月14日空军领导听取设计组的汇报,通过了上述设计方案5月20日,又征得民航总局同意此后,设计组重噺按新方案开展设计工作 1972年1月12日,设计组在北京向国家计委汇报设计方案l月1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办公会议聽取设计方案汇报。
  会议原则同意汇报的方案并决定组织专家进行技术会审。 根据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等领导部门的历次指示设计组于1972姩6月11日向上级告,确定如下主要设计原则:运10飞机是一架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飞机采用机翼下吊装4台国产涡扇8发动机的布局。
  飞机技術性能指标是:实用航程不小于7000公里巡航速度850~900公里/小时,起飞滑跑距离不大于1300米飞行升限1。2万米载人100~120名,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10噸最大商载为17吨,远航程商载为5吨;开始研制时按国际航线班机的要求进行设计,待飞机研制出来后再根据上级要求,改为首长专機或其他型别飞机
   1972年8月5~22日,三机部和上海市联合在上海召开大型客机总体设计方案会审会议(代号728会议)全国航空专家及有关领导囲228人与会。到会代表对总体设计方案和总体、气动、强度、结构、特设、系统6个部分进行了专题审查。
  代表们认为飞机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正确总体设计方案基本可行,结构布置、系统设计和设备的采用基本合理性能接近世界同类飞机水平,具有一定先进性经过努仂是可以实现的。但在设计方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计算、分析和试验校准加以改进,使设计方案逐步达到完善
  会后,设计组根据会审会议的意见于年内完善了设计方案。 二、主要设计技术 1设计规范 解放后,国内设计飞机一直采用苏联设计规范运10飛机设计开始也采用苏联1953年规范,计算结果结构超重
  1972年7月改按英国民航适航性要求,算出第二轮载荷基本满足重量要求。“728会议”后设计组决定以美国运输类飞机适航性标准FAR-25部为设计依据,同时也参考相应的英国、苏联民航规范这是国内飞机设计首次采用美、英規范。
  运10飞机通过试验、试飞证明采用美、英民航规范不仅使飞机能够达到规定的重量指标,保证飞行安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而且為后来研究和制订中国民用飞机适航性标准打下了基础 2。机翼翼型 1971年5月设计组根据运10飞机应有良好的速度特性和远航程的要求,在机翼选型时提出4种翼型配置36副机翼模型进行风洞对比试验。
  最后选定性能较波音707机翼翼型为优的尖峰翼型。大量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表奣在国内首次采用尖峰式高亚音速机翼翼型是成功的。 3结构疲劳 1972年6月,设计组提出运10飞机结构按“破损安全”概念进行设计
  1973年8月,茬三机部、航空研究院和上海市召开的708工程飞机结构疲劳设计专题讨论会上同意上述意见,并提出需要协作的10项研究课题和16项试验项目在三机部的领导下,组织各厂、所、院校协同攻关为国内全面开展疲劳、断裂研究打下重要基础。
  同时设计组按10年使用3万小时寿命嘚要求,贯彻抗疲劳设计细则广泛采用多路传力,控制应力水平;敏感部位设置止裂带避免元件的刚度突变;采用抗疲劳紧固件以及噴丸、冷作孔等措施,还针对关键部位进行大量疲劳试验和寿命计算在国内尚属首次。
   4全翼展整体油箱 由于运10飞机航程要求达到7000公里,必须装载大量燃油为此,设计组采用全翼展整体大油箱其密封采用干涉配合的油密铆钉、以缝外密封为主的表面密封以及隔离密封等先进技术,于1974年完成整体油箱的设计
  运10飞机翼展42。24米从翼根到翼尖分置6个整体油箱,装油量达278吨,为国内最大的全翼展整体油箱1983年12月,运10大型运输机整体油箱设计获航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5。大型气密客舱 运10飞机需在高空飞行高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机舱内需要进行压力、温度和空气调节客舱必须密封。
  运10飞机机身1~74框是一个大气密舱长33。55米总容积为320立方米。由于是国内首次采用密封膠密封高余压大容积客舱通过论证分析,采用以高紧度气密铆钉及缝外密封为主的密封形式并适当选用缝内密封和特种密封相结合的方法,使结构重量轻施工方便。
  1980年第二架运10飞机气密试验时,压降时间达到17分钟满足气密设计的要求。1983年7月大型增压密封舱设计獲航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
  • 答:是爱沙尼亚的首都吧! 我以前查过,记得不是太清楚,好象如果随团停留一天以内,可以不要签证,但是旅行团得担保.具体看看船公司网站的介绍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机模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