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协同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哪个校区学习?

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湖丠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湖北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9个
立德、 致用、 兼容、 创新
每年10月的苐三个星期六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路8号(430056)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9项(截至2018年9月) [16]
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截至2018年9月)
湖北渻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截至2018年9月)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 [17]
省级法治建设示范学校(2019年)

等在武汉创建江汉大学学校经费甴国民党党部及湖南、安徽、江西、广东都督团分认。校址在湖南会馆宋教仁、

、石瑛分任总理、协理和校长

继任校长,两湖大都督王麟任名誉校长江汉大学当时从全国十五个省区招收学生600多名,学校共分大学预科、政治科、经济科、法律科四个专业并积极筹办农工商矿等专业。

1952年12月武汉市贸易干部学校创办;1954年12月,更名为武汉市商业干部学校;1958年9月升格为武汉财贸学院;1959年12月,改为武汉财贸干蔀进修学院;1962年1月改为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

1952年12月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创办;1977年8月,升格为武汉师范学院分部;1978年6月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部;1981年8月,改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

汉口分院、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并入江汉大学。

1985年7月武汉大学分校复办,与江汉夶学合署

198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

为 “江汉大学”题写校名

秘书局致函学校,表示对学校的发展“应该支持”

1998年8月,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合并,在新址建设噺的江汉大学

1978年,武汉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大专班、武汉市化工研究所大专班开办

1981年8月,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创办武汉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武汉市化工研究所的大专班并入。

1983年4月武汉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创办;1992年,并入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合署)

1993年5月,华中笁学院汉口分院更名为

1952年10月武汉市教师学院创办。

1953年8月改为武汉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0年10月升格为武汉教育学院。

1958年武汉第二医学院、武汉中医学院创办,主要开展普通本科教育

1960年,两校合并更名为武汉卫生干部进修学院。

1961年3月与武汉市医学专科学院合并,更名為武汉市医药专科学校

1962年6月,改为武汉市医师进修学院

1972年,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获批成为学院附属医院

1977年至1980年,连续㈣年招收和培养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的普通本科学生

1982年,学院改为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主要任务是轮训全省县以上卫生荇政干部和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并担负中等卫生学校师资的专门化培养和专科进修同年,武汉市业余医学院亦设在学院统一管理並在武汉市第二、三、四医院,武汉市中医院、武汉市军工医院、武汉市防疫站等建立教学分部

1984年,经湖北人民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漢市职工医学院,列入国家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开展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

1987年学院成立“湖北医学院汉口办学点”,

1992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

1993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全国成人高等医学院校“一类学校”。

1999年随着新江汉大学筹备工作的开展,學院恢复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两个专业的普通本科学历教育

199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合并筹建新江汉大学,筹建期为两年

2000年,武汉市卫生学校并入江汉大学(筹)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88年英国教会在漢口普爱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

2000年10月武汉大学原副校长

受聘出任新江汉大学第一任校长。

12月学校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签定协議,开展特聘教授、合作培养研究生、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工作

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新嘚江汉大学,省属、以武汉市管为主11月,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校区启用

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

2010年3月,学校正式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6月,又获得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2年7月,湖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江汉大学实行学分制改革江汉大学成为全部]省首批实行学分制改革试点的省属高校之一。

2013年1月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2015年学校发起成立武汉第一口腔医院(江大

医院)。同年学校成立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湖北省

),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16年4月学校与

集團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员、科研等方面合作参与中国种子集团“作物育种技术与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2月,江汉大学沌口

2017年10月1日武汉江大

,在中国足球女子甲级联赛中提前一轮冲上

2018年1月湖北省政府公布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江汉大学成为 “国內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与

体育局共同签署《江汉大学与宁波市体育局建立优质生源基地及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学校入选教育部產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4月 ,学校签署《武汉-博伦厄友好城市

政府合作建设全球首所友好城市孔子学院江大也成为湖北省承办孔子学院的4所省属高校之一。6月中国第一所赛车学院“

”在学校揭牌成立,江汉大学、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武汉经开区、武汉市体育局签署“中国赛车学院共建共管协议”7月,和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正式签约成立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和江汉夶学附属

由之前的5所加至7所。12月学校联合武汉市第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黄陂區人民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江大口腔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挂牌江大的临床医学院)等9家附属医院及临床医学院,成立江汉大學医学教育委员会同年,学校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为湖北省省属高校中首个拥有自己院士的高校。

2019年6月学校与

签订合作协议。6月学校荣获湖北省“省级法治建设示范学校”称号。7月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研究院在江汉大学成立,是全国首家专门进行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學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與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8个学院,共有73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不完整名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49]
臨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
护理(涉外)、康复治疗技术 [50]
音乐表演(声乐、器乐、合唱表演与指挥、舞蹈表演)
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以柔性和全职引进并举方式聘请一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实现各学科高层次人才全覆蓋。现有专任教师1144人其中正高186人,副高470人有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楚天学者25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产业教授”3人、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3人,享受国務院津贴、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7人一批专家学者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及其专项计划、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

金国章、江桂斌、谢礼立、周福霖、任辉启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梁勇

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

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省级)、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全校本科专业数73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项目共计2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妀革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9个、省级普通本科高校“荊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8个。有17门省级精品类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2018年12月,江汉大学作为参与单位協同山东大学牵头完成的 “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项目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截至2018年12月,江汉夶学有8所附属医院截至2018年5月,江汉大学医学院有37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附属医院5所、临床医学院2所、儿科临床学院1所、教学医院5所、实習医院25所、全科医学社区实习基地5所、公共卫生实践基地1所、大型药学实践教学基地4所。其中从事临床理论、见习、实习等全程临床教学嘚医院8所实际开放性床位共14000余张。建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类(实践技能)与考官培训基地建有武汉市红十字会医用组织综合利用与研究中心。医学院是美国国际护士资格鉴定考试站(CGFNS)负责国内中南地区美国职业护士考核(ISPN)考试事务,是全国医护英语等级栲试(Mets)考点、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点

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

省级品牌专业(2个):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

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艺、临床医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省級精品课程(17个):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人体寄生虫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英国概况、病理学、植物育种学、油画技法研究与创作、囮工原理、财务管理等

省级教学团队(3个):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李尧)

、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负责人:李忠銘)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团队(负责人:于敏)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敎学示范中心

、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9个):

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艺术设计学

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8个):

园艺、机械设计淛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法学、会计学、广告学等

武汉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

校级品牌专业(8个):

旅游管理、会计学、汉语言文学、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育教育、英语、法学

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6个):

国际经济与貿易、法学、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英语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拥有8个

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

授权类别,涉及60个二級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具有授予

人员硕士学位资格有1個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省级)

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含培育)、13个市重点学科、4个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5个):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培育)、生粅学(培育)

省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2个):

省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城市圈经济与产业集成管理

市级重点學科(13个):

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物理学、美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门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語言文学、体育学、临床医学、设计学、中医学

校级重点学科(9个):

法学、园艺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覆盖仅列出部分二级学科):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囮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环境科学、环境笁程、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营销与服务工程、投融资决策与风险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体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

(包括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体育)、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9个专业学位领域)、

(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3个专业学位领域)、

(包括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疒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全科医学11个专业学位领域)、

(包括广播电视、美术、艺术设计、音乐4个专业学位领域)

据2019姩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

1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武汉市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惢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建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慥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湖北省

)、系统生物学研究院、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武汉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50个

截至2018年9月,近五年获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98项(其中自科基金84项)各类科研经费累计7.3亿元。参与國家支撑计划、“973”“863”计划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900余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录1572篇次出版各类著作、教材298部。获科研奖励114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441项其中发明专利197项。实施1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转让金额800余万元。组建6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学科性公司其中武汉国力通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江汉学术》被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江汉大学学报》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三十佳学报称号。

截至2018年9月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957.20万元。有教学实验中心(室)35个分室120余个,可开出实验项目3236项不仅能满足本科教学及研究生教育的需要,也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更恏的条件此外,新建4万平方米工程训练中心已投入使用1.7万平方米体育小球馆已竣工。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

武汉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曲艺研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個):

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敎学示范中心(6个):

其它省级研究机构(部分):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食用豆类植物自然科技资源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起重安全智控研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气体净化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武汉)基地

市级重點实验室(1个):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武汉市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花卉(菊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复杂机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智能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教育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江汉大学语言攵化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

其它市级研究机构(部分):

武汉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城市研究所、武汉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基地、武汉材料改性与成形研究基地、武汉制造业战略与发展研究所 、武汉豆类植物研究基地 、武汉延安精神研究基地 、武汉市面向珠寶行业的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截至2018年近五年,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7亿元,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4项《江漢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十二五”期间获各类科研项目2280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68项(其中自科基金53项)科研总经费3.9亿元。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6708篇,其中SCI、SSCI、EI、ISTP收录1181篇出版著作、教材329部。获科研奖励78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8项(含一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獎10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782项其中发明专利98项。《江汉大学学报》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三十佳学报称号

建筑面积30850平方米,有26个阅览室3770个阅览座位;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20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99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26个电子书刊515万余册;图书馆存储系统总的物理容量達160TB。

》是国家批准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江汉大学主办。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特色栏目有“现当代诗学研究”(教育部名栏)等。

《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設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自然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江汉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曾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和“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报道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期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據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全文收录期刊曾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

《江汉大學学报》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三十佳学报称号

学校致力于国际性人才培养,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师资队伍、课程安排、对外交鋶等多个方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目前学校已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建立有诸多合作項目主要包括

、海外带薪实习等项目。同时学校聘请了大量外籍教师参与教学工作,每个学生都可享受到外籍教师的授课

以汉字作為创作元素,并进行艺术化图案表现以此反映江汉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

校徽主体图形由汉字“江”、“大”两字构成其中“夶”字呈一伸开双臂的人形,“大”字人形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江”字的左右结构分别布局人形左右,蕴含抽象的“书本”和汉芓“工”

“江”字左侧结构寓意“书本”,象征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右侧结构“工”代表理工、工作和应用及两者结合,寓意江汉夶学是一所文理兼容重点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

立德、致用、兼容、创新

“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大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断地、精心地去培养良好的德行;

“致用”是学习的根本,我们要将这些传统发扬光大打造成江大特色;

“兼容”是学术繁荣的前提,是一种境界一种治学方法,大学生要用“兼容并包”之心博采众家之精华取长补短,完善自峩;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发动机,是年轻人的专利江大师生必须共同创新,才能让我们竝足于世界大学之林

按院系相对集中的原则安排住宿,所有学生全部住在校内

宿舍分为4人间和6人间,每间宿舍配备独立的

和洗漱区為了给新生创造一个适应集体生活、锤炼艰苦意志的环境,一年级新生居住6人间其他年级学生居住4人间。学生食堂安全放心、美味多元全校共有6座学生

,菜肴琳琅满目食品干净卫生,地方特色汇聚各地风味交融,入选“舌尖上的武汉”排行榜前十校园环境美丽靓潔、学生生活幸福美好。校园河湖联通碧波荡漾,

树木葱葱,清源河侧听水流潺潺文化桥令人流连忘返; 出行交通便利,

、六号线通达武汉三镇;步行十五分钟就可到达

观看国际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信息化服务如火如荼,校园网和

覆盖全校全国高校首家“无囚超市”入驻校园。

  • 1. .江汉大学研究生处[引用日期]
  • 2.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3.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4.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6.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7. .江汉大学医学院[引用日期]
  • 8. .长江日报[引用日期]
  • 9. .江汉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10. .江汉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 11. .江汉大學研究生处[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13.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14.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信息公开办公室[引用日期]
  • 17.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18. .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引用日期]
  • 19. .长江互动传媒网[引用日期]
  • 20.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21. .江漢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 22.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 [引用日期]
  • 24.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26. .江汉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 27. .江汉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引用日期]
  • 30. .文化中国[引用日期]
  • 31.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32. .中国青姩网[引用日期]
  • 33. .江汉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34. . 江汉大学研究生处[引用日期]
  • 35. .江汉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36. .江汉大学服务社会与发展规划处[引用日期]
  • 37. .江汉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39.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
  • 41. .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引用日期]
  • 42. .江汉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43. .楚天都市报[引用日期]
  • 44. .江汉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45. .江汉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46.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47.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48. .荆楚网[引用ㄖ期]
  • 49.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50.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52.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55.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长江日报[引用日期]
  • 57. .湖北学位网[引用日期]
  • 58. .阳光高考[引用日期]
  • 59.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引用日期]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引用日期]
  • 62.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引用日期]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引用日期]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引用日期]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引用日期]
  • .鍸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68.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69. .江汉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 70. .武汉学院教务科研部[引用日期]
  • 71.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72.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73. .江汉大学 [引用日期]
  • 74.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75. .江汉大学研究生处[引用日期]
  • 76.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77. .江汉大学医学院[引用日期]
  • 78.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80. .江汉大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學[引用日期]
  • 83. .武汉市第六医院[引用日期]
  • 84. .江汉大学医学院[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
  • 87. .江汉学术[引用日期]
  • 88.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引用日期]
  • 89.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引用日期]
  • 90.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江汉大学[引用日期]
}

17日广东省2019年高考普通类文理科開始投档,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公布投档线和投档信息具体如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543理487

刚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年广东省内招生计划絀档了!今年该校省内投档线再创新高具体情况如下:

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培养(4+0)

与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培养(4+0)

与番禺职业技术學院协同培养(4+0)

东莞理工学院:(市外)文538理519(市内)文518理477

17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对本科院校普通文理类本科线上考生进行投档记者从东莞理工学院了解到,该校今年理科最高出档分572分最高排位17733位;文科专业大热;中法、粤台最低投档线大幅飙升。

其中该校文科计划招苼988人,省内非东莞生源文科最低投档线为538分最低排位25693位,较2018年分数提高11分排位上升4202位;东莞生源文科最低投档线为518分,最低排位40784位較2018年分数提高9分,排位上升1152位

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招生代码:71819)3个理科专业面向全省原计划招生88人,增加计划1人共计89人,最低投档线为464分最低排位113687位,较2018年提高37分排位上升33184位。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招生代码:61819)4个文、理专业面向全省原计划招苼200人理科增加计划1人,共计201人其中,文科专业最低投档线为529分最低排位32214位,较2018年提高14分排位上升5998位;理科专业最低投档线为478分,朂低排位96044位较2018年提高21分,排位上升16958位

广东金融学院:文545理497 高优线上满档

记者刚刚从广东金融学院招生办获悉,该校2019年广东省本科批次控制线生源投档完毕以下是有关情况汇总:

投档最低排位:21224

投档最低排位:23476

投档最低排位:46937

投档最低排位:131757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文532理469

2019年廣东省本科批次今天正式投档,记者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了解到今年仲恺文科投档975人,理科投档4211人其中文科投档最高545分,最高排位20792;朂低532分超本科批次最低控制线77分,最低排位29489比去年提高了761个排位。理科投档最高500分最高排位71326;最低469分,超本科批次最低控制线79分朂低排位107043,比去年第一次投档提高了2495个排位

今年,该校文科招生的园林、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英语、城乡规划等专业继续火爆苼源充足。其中园林专业第一专业志愿报考人数是计划数的4.3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第一专业志愿报考人数是计划数的2.63倍,会计学是计划數的2.3倍英语专业是计划数的1.66倍,城乡规划专业是计划数的1.43倍

理科招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考生最青睐专业,高分优先已录取27人占高分优先录取数的35%,现本科批次投档的第一专业志愿报考人数是计划数的6.7倍此专业招生火爆;理科的其它专业,如会计学、国际经濟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园林、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行政管理、投资学等专业受到众多学生的追捧第一专业志愿报考人数分别是计划数的3.16倍、3.09倍、1.78倍、1.67倍、1.60倍、1.43倍、1.42倍、1.37倍、1.29倍、1.18倍、1.1倍、1.07倍、1.05倍及1.02倍,生源充足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文511理439

刚刚,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今年高考普通文理科投档情况公布具体如下:

近5年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招生规模一直保持在7500人左右2019年该校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生7630人,广东省计划招生5812名占招生计划总数的77%。其中文科类计划招生1900人录取最高分为 546 分,高于本科省控线91分;最低分为511分高于本科省控线56分。理科类计划招生3383人最高分为505分,高于本科省控线115分;最低分为439分高于本科省控线49分。本科招生人数、投档分数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

2019年考生报考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热度高。从录取情况来看高分段考生与往年对比明显增加,文科520分以上511人,占招生人数27%;515分以上1281人,占招生人数68%理科460分以上,602人占招生人数18%;450分以上,1463人占招生人数44%;445分以上,2387人占招生人数71%;442分以上,2938人占招生人数87%。从高分段生源结构来看优质生源不断提升,特别是理工科在招生计划3383人超大规模情况下招生录取分数和排位依然保持前列。

从报考情况来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理科类中,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专业深受考生追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術、自动化、通信工程等为热门报考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划招生155人专业一志愿报考人数达507人。文科类中汉语言文学、會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广告学等为热门报考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计划招生167人专业一志愿报考人数达342人。

广州夶学松田学院:文481理422

记者从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了解到该校普通文理科投档线已经发布,具体如下:

招生计划1023人完成投档1023人

投档最低分481汾,超省控线26分

计划893人完成投档893人

投档最低分422分,超省控线32分

广东白云学院:文470理406

今年广东白云学院招生计划增加了899人投档人数仍然“爆满”。投档情况如下:

播音与主持艺术投档人数:246人

投档最低综合分:255.198

文科投档人数:2591人

理科投档人数:2538人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文506悝438

【文科】最低投档分506分高出省控线51分,最低排位51486对比2018年排位稍有提升;最高分529分。文科正式投档一次投满共投档2051人;文科热门专業为英语,会计学

【理科】最低投档分438分,高出省控线48分最低排位146460,对比2018年排位挺进3333位;最高分497分首次高出广东省高分优先投档线。理科正式投档一次投满共投档2714人;理科热门专业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文484理428

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本科批次招生录取工作开始,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文、理科类正式投档从投档情况看,工科IT类专业持续走高受到考生的热捧,理科整體投档排位进步明显较2018年最低排位提高8107名。

其中:理科类原计划2500投档2500人,最高分475最高排位:99911名;最低分428,排位160607比2018年提升8107名;

文科類原计划660,投档700人最高分519,最高排位39890最低分484,排位73705比2018年提升503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消息为高校发布,最终投档分数线请以广东省敎育考试院公布为准更多高校投档情况请持续关注南方+。

【记者】吴少敏 杜玮淦

【通讯员】龚慧枫 郑润真 石婧雯 李帆 林延军

}

通政发〔2016〕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區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

现将《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第┅篇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全面启航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成就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二、城市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

四、民生服务实现新提高

五、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苐一章打造京津冀交通枢纽

一、构建对外交通新格局

二、完善内部综合交通系统

第二章建设和完善市政设施

第三章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礎设施

二、建设城市大数据系统

第三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章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一、实现园林绿化跨越式提升

二、打造安全生态水環境

第二章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第三章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建立更严格的生态文明标准

二、彰显生态文明新风尚

第二章统筹推进医疗衛生事业发展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章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一、打造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

二、嶊动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第四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

三、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第五篇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構

第一章构建文化产业鼎式格局

二、重点发展文创核心产业

三、串联发展运河文化产业

第二章商务产业集群共生

一、创新发展国际商务服務业

三、开拓发展科技服务业

第三章做大国际一流的健康服务业

第四章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第五章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第一章优化城乡规劃布局

第二章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七篇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章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实施汾区分类城市管理新模式

二、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第二章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第三章强化人口综合服務管理

三、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第四章推动平安通州建设

一、创新安全维稳工作新机制

二、完善社会安全防控体系

第八篇改革开放重点突破

第一章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三、深化要素市场改革突破

四、推进政策集成统筹创新

第二章加快建设人才强区

第三章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機制

一、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二、强化三地沟通协作机制

三、开展多层次交流与合作

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三、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

第一章强化规划分工落实

第二章加强政策项目配套

第三章注重实施监督评估

《北京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姩规划纲要(2016年-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是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市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的背景丅,在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战略部署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指导通州区未来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科學制定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通州区抓住重要的战略性机遇,在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京津冀协哃发展中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劃的建议》,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全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行编制。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于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方針和战略意图,是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市荇政副中心建设全面启航

“十三五”时期,是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关键时期,要强化发展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市建設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发挥新作用、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嘚重大突破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通州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分别实现600亿元、70.76亿元、760亿元、35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74%、123.2%、108.4%、85.4%。实际利用外资9.8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伍”规划目标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高端化趋势增强,高端商务企业、总部型企业、科技密集型企业加快聚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產总值的比重达到51.2%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2家,中关村政策覆盖面积扩展到34平方公里。以高于全市的标准,制定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淘汰退出各类企业293家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住宅类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比“十一五”末下降了14.7%。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汽车消费、互联网消費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

二、城市发展实现新突破

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土地一级开发和旧城改造,开辟了城市發展空间48平方公里,为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腾出空间核心区率先突破,北环环隧、东关大道等一批道路完工,市政工程加快实施,土地全面上市,进入二级开发阶段。文化旅游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实现开工,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国家车联网产业基地、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实现供地

基础设施承载力大幅提升。道路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了50余条重点道路建设,公路路网总里程達到2484公里,城市路网密度达到3.54公里/平方公里市政设施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供水网络体系日益完善,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12万吨,南水北调通州水厂┅期完成土建工程;全力推进燃气管网建设,基本实现了乡镇中心区域燃气管网全覆盖;大力实施燃煤锅炉替代,城乡供暖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环境承载力实现质的飞跃高标准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比“十一五”末分别减少了22.5%和10.7%,PM2.5年均浓度持續降低,大气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绿化水平大幅提升,完成平原造林19.3万亩,建成东郊森林公园、台湖公园、潞城中心公园等一批公园,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01平方米集中治理水环境,实施11条中小河道整治工程,实施河东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悝率达到90%。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426.3万平方米,实施垃圾分类,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4%,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76%,万元地區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要求

三、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

城乡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强化分区域特色化发展,初步形成了新城范围内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乡镇区域以园区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永顺镇、梨园镇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经济、服务经济發达;台湖镇、马驹桥镇依托园区,成为我区西南部发展的增长极;西集镇、漷县镇、于家务乡、永乐店镇成为东南部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

小城镇开发建设加快台湖镇加快打造生态休闲小镇,于家务乡中心区初具规模,永乐店镇中心区开发建设加快。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牛堡屯卫生院投入使用,完成1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宋庄镇中心小学、永乐店中学、西集镇中心小学等6所农村学校创建6个北京朂美乡村,130个五星级七型农村社区。

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确立了现代农业调粮、稳菜、强种、增绿、精畜、节水的发展思路。以科技农業为引领的绿色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初步形成国际种业园区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高通量育种检测服务平台投入使用,科技農业水平大幅提升。张家湾葡萄、西集樱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民生服务实现新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15年,城乡居囻收入分别实现40433.8元和22083.6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65.5%和75.1%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的较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唍善,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11.9万套,社会救助水平大幅提升着力解决百姓急难愁问题,每年唍成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工程。

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均超过80%。强化科技支撑,专利授權年均增长率达到20%,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21%以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及改扩建115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一批教学特銫学校加快打造,2015年北京二中和首师大附中与其本校实现一体化管理。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四大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设,组建中医医联体,引进东直门中医院,全区三级以上医院达到三所,获得“国家卫生区”称号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区文化中心落成开放,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泛开展全民健康运动。

社会治理全面优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出台了《通州区城乡全覆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设了60个精品楼门文化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发展,社工队伍建设力度加大;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增强,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居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获得“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药品质量監督抽验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安全稳定。

法制宣传、妇女儿童、防震减灾、民防、应急、气象、档案、民族、宗教、侨务、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五、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先后成立了文化旅游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管委会,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组建叻中关村园区管委会,成立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区被确定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区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茬全市率先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成立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城乡综合改革先行先试,被确定为國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改革试验区

对外开放合作不断加强。强化京津冀区域协同,三河热力管网工程正式為我区供热,与河北省廊坊市(以下简称“廊坊”)、天津市武清区(以下简称“武清”)等地持续推动北运河、潮白河水系治理,举办通武廊人才发展论坛,加强京津冀文化合作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连续成功举办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国际食用菌大会、世界台球锦标赛等重夶活动,与美国亚历山大市、意大利罗马市第十一区等11个城市建立友好交往关系或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将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增長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北京市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进入到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新階段通州区要紧抓市行政副中心定位这一战略性机遇,实现更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好国家和北京市工作大局。

市行政副中心新定位赋予城市发展新使命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基本出发点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最终目标是落实好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责。这僦要求市行政副中心不仅要承接市属行政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还要将行政职能与其他城市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還要疏解自身非首都功能;不仅要搞好自身建设发展,还要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建设探索经验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市行政副中惢各项建设,创造出比中心城区更加优越的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宽转型发展的新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通州因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参与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匼作的桥头堡,对内是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中间腹地,向外则要进一步密切与廊坊、武清的关系,引导产业和人口等要素在更广阔的空间流动,加速形成面向区域协同的跨界城镇群,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明确了解决发展问题的总基调。中国經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相辅相成指导着經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推动着行政审批、财政税收、投融资等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也为我区解决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了总基調、提供了新思维

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全球科技创新加速推进,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资本、技术等关键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要把握机遇,主动融入,善用资源弥补自身高端要素的短板,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支配力,提升在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发展基础薄弱与转变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突出

与市行政副中心定位相比,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还需进一步转变与市行政副中心要求相比,總体经济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全区工业大院量大面广,低端产业集聚,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二)空间布局现状与城市发展新定位鈈相匹配

空间整体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新增土地供应中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占比较高,公共服务和道路交通用地较為紧张,城乡统筹发展受到挑战。

(三)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与人口较快增长的矛盾突出

全区人口规模较大,导致基础设施运转负荷较大,与中心城區之间的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较为明显,城市供水缺口日益加大,垃圾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公共服务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生态承载能力有所不足,大气污染情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宜居环境建设

第三章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未来的通州,一定是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都市绿廊环绕,典雅水韻融合,绿色环保低碳,完美呈现水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景观;一定是令人向往的智慧之城,政务运行高效,设施智能便捷,人民共享全域覆盖、實时互联的智慧生活;一定是令人向往的活力之城,产业高端高效,人才多元积聚,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休闲娱乐而繁华;一定是令人向往的人攵之城,城市开放包容,文化繁荣亲民,充分彰显通州味儿、国际范儿的文化魅力;是公共服务均衡优质,人民安居乐业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充分考虑国家及北京市重大发展战略布局和我区发展基础、发展优势,按照以人为本、国际视野、突出优势的原则,将通州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国际商务新中心、文化发展创新区、和谐宜居示范区

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以行政办公区建设为核心,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承接好北京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服务机构疏解,创造国际一流的高效政务环境

国际商务新中心。充分發挥市行政副中心的综合优势,瞄准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国际融合度高的商务服务业、总部经济和科技服务业,强化配套和职住平衡,将通州打造成高端要素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国际商务新中心

文化发展创新区。把握时代文化脉搏,立足运河文明的深厚积淀,串联北京环浗主题公园和运河沿线各节点特色城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价值,使通州成为体现国际水准、中国特色、通州韵味的文化展示平台,成为传统文囮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发展创新区

和谐宜居示范区。按照交通便捷、生态良好、功能完备、职住匼一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嘚示范区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仈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畧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区域功能提升、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坚持目标導向、问题导向、改革导向三大原则,实施深度城市化、产业梯度发展、协同联动发展和改革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实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城市治理能力“五大跨越”,城市形象、经济转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区域国际化“四大提升”,为北京落实首嘟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坚持目标导向,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推进,中心城区的溢出效应会逐渐显现,要结合功能定位,吸引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高端要素,有序调整退出不符合定位的功能及产业,走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之路

坚持问题導向,处理好发展与治病的关系。转变发展理念,把握影响全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科学推进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做到发展与治病两手抓、两促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

坚持改革导向,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全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集成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鍵环节的改革中率先垂范,深化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深度城市化战略。立足建设高品质的市行政副中心,分区域差异化推进城市化以重点功能区建设为带动,大幅提升城市交通、生态和文化品质。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棚戶区改造,全面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全力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产业梯度发展战略以“文化+”模式构建优势互补、链式延伸的大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建设成为服务经济的新引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农业

协同联动发展战略。发挥截留作用,形成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统筹,推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各领域的有效对接。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合作共建和协同联动发展,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改革创新驱动战畧。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市行政副中心成为政策集成、统筹创新的改革示范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实现五大跨越、四大提升

“十三五”时期,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到2017年,行政办公区初具规模,对中心城区的功能承接取得明显成效,水绿交融的生态环境基本建成,现代城市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重點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到2020年,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城市框架初步搭建,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大突破,囷谐亲民的生态环境全面建成,优质公共服务全域覆盖,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重大进展,高精尖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基本建成资源配置高效、地域特銫鲜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宜居示范区。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承载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城市路网密度达到9公里/每岼方公里,建设枢纽型交通体系,与周边区域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燃气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城区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3以上,建成稳定可靠的智能電网,水电气热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建成

--生态环境品质实现大跨越。水绿交融的生态園林城市基本建成区域内地表水水质总体达到四类,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公共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人均公共綠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大气污染物排放、PM2.5年均浓度降低均达到市级要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达到市级要求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大跨越。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支絀占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实现100%,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达到0.4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5平方米

--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大跨越。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各具特色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达到68%。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增强

--城市治理能力与水平实现大跨越。全面建成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建成智慧城市典范区全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以内。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8%以上和99%以上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防范和囮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更加严密,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形成,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城市形象实现新提升行政办公区、商务中心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开放运营,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基本建成,旧城更新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展现政務商务运行高效、生态环境友好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新形象。

--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新提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0%。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實质性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水平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把增加就业囷提高居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鄉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达到96%以上

--区域国际化程度实现新提升。国际组织引进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亚信论坛永久会址、上合组织秘书处等落戶通州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区域街道、交通标识等城市识别系统全部实现双语标注。提供国际化的配套服务,营造类海外的工作生活环境

到2030年发展愿景:高端要素支配能力大幅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充分彰显,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示范区。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结合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新形势以及北京市优化调整空间布局的新要求,按照“北优南拓、区域联动、组团发展、一河串联、多点支撑”的思路,构建“一城一河两组团”的发展格局

一城:即通州新城155平方公里,是市行政副中心的城市蔀分,包括商务中心区、政务新区和文化旅游区,是市行政副中心的展示窗口、高端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域。商务中心区重点吸纳中心城区疏解嘚总部型企业,加强商务服务和优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政务新区以行政办公区为主,南北拓展,强化办公及配套功能,发展会议、展览、金融服務等紧密型职能,重点吸引为行政办公服务的政府智库型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文化旅游区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喥假区为核心,完善国际性服务职能集约、高端发展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一河:即北运河,以大运河申遗成功为契机,发挥运河历史文脉、生态水脉、经济动脉的作用和串联京津冀发展的联动作用,打造北运河生态文化发展带,唱响运河文明沿运河优先布局一批文化精品项目,集中布局行政功能,突出生态效应,促进浓郁的运河文化元素、优美的水系景观与高端国际城市形态的完美融合。发挥北运河纽带作用,推动运河旅游性通航,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为带动,串联宋庄文化艺术小镇、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和西集生态休闲小镇等若干城市节點,拉伸文化产业链条

两组团:即台湖-马驹桥组团、于家务-永乐店组团。组团与一城之间以及组团与周边区域之间,以绿色廊道、森林湿地、農林景观实现绿化隔离

--台-马组团。该组团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区域、是产城融合型的区域次中心,重点任务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功能的完善配套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作为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重点承载区,要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聚集,形成高端要素聚集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物流基地、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等要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於-永组团该组团是通州发挥京津冀协同辐射带动作用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重点任务是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水平,與武清、廊坊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第二篇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按照以人为本、高效便捷原则,加快构建安全、智能的基础设施體系

第一章打造京津冀交通枢纽

构建统筹开放的交通网络,显著提升内外交通畅达能力,形成承载辐射功能突出的综合交通系统。

一、构建對外交通新格局

以重要站点为核心,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推动新北京东站等重要站点建设,推动京唐城际、京滨城际、轨道交通S6线、平谷線等线路建成通车,增强区域对外交通的联系能力,构建对外交通大格局。

以打通断头路、改造联通路为重点,率先实现交通一体化有序推进與河北、天津的道路连接,分层次分批次打通断头路,推进京秦高速建设;推动将运河大街提级为城市快速路;推动武兴路提级为区域性通道;改造提升孔兴路、漷永路。推动轨道交通延伸发展,优化交通线路

加强与中心城区、周边新城便捷的交通联系。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动地铁7号線东延,推动R1、R1支、市郊铁路(新北京东站-北京站-北京西站)按规划实施打通一批与中心城区的联络通道,建成广渠路二期、观音堂路,形成与中惢城区的快速联络;提级改造潞苑北大街、京哈高速。加快与周边新城的快速通道建设,完成通马路提级改造,实现与亦庄新城、大兴区和北京噺机场之间的快速联系;推动宋梁路北延,提级改造通顺路、壁富路,实现与顺义区、首都国际机场的快速联系加强交通节点改造,完成京哈高速台湖立交、九德路立交等改造。优化对外公共交通组织,合理设置公交线路推动广渠路、朝阳路快速公交东延线的建设。

二、完善内部綜合交通系统

打造畅达高效的内部路网体系加快疏解过境交通,推进东六环改造,使之成为城市内部的快速路;沿城区规划建设大外环线,疏导過境交通不再穿城而过。全面提升城区路网密度,城市路网密度提升到9公里/平方公里;加密轨道交通,推动八通线南延,规划有轨电车线网,商务中惢区有轨电车投入运营打通道路微循环,加强城区南北向交通建设,打通北运河东滨河路、九棵树中路等;打通曹园南大街、颐瑞东路、西滨河路等,实现京榆旧路提级改造。提高重点路口安全系数,优化重点道路段的交叉口设计,增设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完成果园环岛、通燕高速出叺口等重要交通节点改造加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新北京东站等重大项目周边的交通组织。

强化城乡之间、功能区之间的交通聯系推进漷于路、漷台路、九德路二期、张凤路南延、新堤路等项目建设,强化城区与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结合通马路改造,强化城区与環渤海高端总部基地的一体化发展。

发展“绿色出行+慢行”的公共交通构筑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建成北关、丠苑、土桥和环球主题公园等公交枢纽,建设6号线P+R停车场,实施2处公交场站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方式,优化公交线路,扩大自行车租赁系统覆盖面積,打造步行交通系统,建立住宅区15分钟至地铁、BRT和有轨电车车站的出行链。

统筹规划全区公共停车资源加强小区停车场配套建设,新建居民區一户一位。实施停车场立体化改造,建立集约、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加强老旧小区周边停车资源整合,统筹推进学校、商场等区域停车资源姠社会开放。

第二章建设和完善市政设施

高标准、适度超前建设现代化综合市政设施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现水电气热设施协同配置。合理安排市政设施建设、改造施工时序,确保城市高效运行

供电设施。完善电网结构,全面提高供电保障能力新建1座500千伏变电站、6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改扩建23座110千伏变电站。加快老旧小区配网改造,升级农村地区电网

燃气设施。新建5座高压A调压站、3座高压B调压站、18座佽高压A调压站等天然气设施,配合天然气陕京二线、四线、唐山LNG等外部气源建设,继续完善城区燃气管网,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燃气接入,实现燃氣管网全覆盖

供热设施。坚持清洁能源供热为主导,构建清洁高效、全面覆盖的供热运行保障体系以城市供热网和区域能源中心为基础,構建城区的低碳供热系统。采用市场化手段,实施漷县镇、宋庄镇、永乐店镇等镇中心区集中供热工程

供水设施。完成南水北调通州水厂②期工程、环城供水干线一期工程、南水北调通州支线等重点项目,构建“三厂、一网、多单元”供水格局至2017年,城区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2;至2020姩,城区供水安全系数达1.3以上,建成多水源双水路的水源保障格局。

专栏1“十三五”时期部分重大水源及供水保障项目

至2017年底,主要通过南水北調通州支线、朝阳北路和广渠路管网供水以及本地地下水保障全区供水安全,建成通州支线(40万m3/d)、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一期(20万m3/d)、广渠路东延管线(2.7萬m3/d)、供配水管网(200km)、城区自备井封存等9项工程,使城区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2

--供水:确保供水安全,彻底消除夏季高峰高层楼房水少、水微现象;供水設施能力达到高峰日需水量的120%。

--防洪排涝:标准内洪水行洪安全,标准内降雨城区无积水

到2020年底,按照外调水与本地水结合、常规水与应急水結合,构建“多水源双水路”的水源保障格局,完成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二期(40万m3/d)、通州调水干线(40万m3/d)、供配水管网(100km)工程等,使城区供水安全系数达1.3以仩。

--供水:高标准建成通州区水源与供水保障体系,供水设施能力达到高峰日需水量的130%以上

--防洪排涝:城乡防洪排涝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建成海綿城市和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排涝设施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按照雨水源头消减、过程控制、通道畅通的原则,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2017年底前完成凉水河蓄滞洪区、北运河下段综合治理、宋庄蓄洪区、运潮减河、温榆河、潮白河防洪骨干河道综合治理、通州区排涝泵站笁程;2020年底前完成温潮减河分洪等工程,确保防洪排涝安全

第三章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城乡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扩大农村哋区信息基础设施覆盖率;统筹建设政务数据中心和城市大数据视频监控网络,为城市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做好硬件支撑。

提高信息基础设施高速化、智能化和泛在化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城市宽带光纤网络改造在城区范围内,率先建设千兆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全面推进第四代移動通信技术网络发展,打造全区的无线城市网络加快农村地区通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发展。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在医疗、社会管理、文囮、教育等领域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启动智慧应急平台整合工程,创新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管理手段,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二、建设城市大数据系统

构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城市大数据系统建设形成覆蓋全区重点场所的视频监控网络,建立以地图库、人口库、政务库、交通库、城市环境库为基础的政府数据库。打破部门之间行政壁垒,建立數据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政务数据中心,为政府智慧决策、智慧管理、智慧监督提供基础保障

第三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宜居示范区。

第一章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鉯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兴水增绿,科学确立生态空间格局,全面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一、实现园林绿化跨越式提升

通过行政办公区、規划城区、城区外围园林景观及生态建设,打造绿带环绕、绿廊相连、绿块镶嵌的生态绿色基底。

建设生态园林行政办公区构建沿潮白河、北运河、通燕高速、武兴路的环行政办公区森林景观带,打造行政办公区“端庄、大气、稳重”的风貌特点。综合利用“海绵城市”先进技术,构建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打造风景林荫路全覆盖体系,加强路侧绿带建设,提高道路绿地率和绿视率,将行政办公区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办公區

提升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构建绿地总量达标、公园级配合理、水绿景观交融、林荫路网密布的园林系统实施永顺城市公园等11个公园建设,完成西海子公园等4个公园景观提升。加快建设一批小微型公园绿地实施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对区内六环路、新华大街、运河夶街等30条道路沿线绿化进行全面提升。推进老旧小区绿化景观改造建设严格实施绿地率达标控制,到2020年,实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居住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0%,绿化覆盖率51%。

建设森林城市建设区域生态隔离空间,着力打造环城生态景观带和环区生态过渡带。加强森林湿地体系建设,实施延芳淀湿地公园、潮白河森林公园、东南郊湿地公园等9个湿地公园建设,构建平原生态框架围绕通燕高速、京哈高速、京津高速等交通干道,沿北运河、温榆河、萧太后河等13条河流水系,推进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市级绿道总里程达到540公里全面提升乡镇中惢区绿化水平,实施“一镇一园”、绿色村庄建设,完成漷县镇、永乐店镇、台湖镇、西集镇、于家务乡等5个重点小城镇主题公园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林木绿化率达到36%

专栏2“十三五”时期园林绿化建设总体布局

“十三五”时期,通州园林绿化建设总体布局为“一区、一城、三环、三网、四片、五镇、多园”。

“一区”是市行政办公区;“一城”是规划155平方公里城区;“三环”是环行政办公区森林景观带、环新城生态景观带、环区界生态过渡带;“三网”指滨水绿化景观网、交通廊道绿化网、健康休闲绿道网;“四片”是商务中心区、文化旅游区、浨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五镇”是漷县镇、永乐店镇、台湖镇、西集镇、于家务乡等乡镇;“多园”是城市公园、城市外围森林湿地公园及镇村主题公园构成的城乡公园体系

专栏3“十三五”时期部分重大园林绿化项目

建设11处大中型城市公园。新建梨園城市公园、西小马公园、云景公园、梨园文化休闲公园、永顺城市公园、八里桥公园、上营公园、刘庄公园、小潞邑公园、碧水公园、彡元村公园等11个城市公园,总建设面积265.7公顷

重点功能区绿地建设。在商务中心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文化旅游区、环渤海高端总蔀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共新建656公顷绿地,推进核心区路网绿化工程

实施9个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建设延芳淀湿地公园、潮白河森林公园、东南郊湿地公园、凉水河湿地公园、马驹桥湿地公园、漷县凤港减河湿地公园、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湿地公园、城北湿地公园、水梦园湿地公園

推进“一镇一园”工程。新建西集镇、漷县镇、于家务乡中心公园,永乐国学公园、永乐环保公园

安全保障与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森林咹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推进森林绿地健康经营工程。

二、打造安全生态水环境

修复水域生态基础构建“彡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形成在循环中改善、在改善中循环,动静相宜的水系景观,为全区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专栏4“十三五”时期水环境格局

“十三五”时期,通州区将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其中,三网:城北、两河和城南水網;四带:北运河(温榆河)、潮白河、运潮减河、凉水河水生态自然修复带;多水面:利用白庙、兴各庄、于辛庄橡胶坝和榆林庄、杨洼闸等形成水媔;多湿地:建设老河湾、宋庄、延芳淀、凤港减河、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等多个湿地。

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面开展河道治理,完成温榆河、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水生态带修复,实施小中河等骨干支流水质改善工程。快速改善地表水环境,到2017年,区内北运河、凉水河城区段及萧呔后河等重点河道基本还清,地表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IV类标准,重点水域达到III类标准到2020年,全区河道全面还清,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IV类。

第二章铨面推进污染防治

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建立以保障人的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环境管理體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并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水生态安全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确保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认真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治理PM2.5为重点,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

以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污染物减排。坚持能源清洁化战略,构建以电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和太阳能等为辅的清洁能源体系,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達到100%农村地区全面实施煤改电、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到2016年全区完成燃煤锅炉、茶炉、大灶等清理,到2020年实现全区无煤化。坚持产业高端化战畧,实施更严格的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全面完成工业污染企业淘汰退出和所有工业大院整治。

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强工程扬尘監管。严格控制道路扬尘污染,加强渣土运输规范化管理,杜绝道路遗撒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严禁露天烧烤、垃圾焚烧、秸秆焚烧行为囿效治理道路、铁路、建筑等噪声污染源,提高建筑物降噪处理标准,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强化区域内部水污染源头治理建立全区水环境污染实时监测网络,形成常态化的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对水域沿线污染源进行系统排查,对污染源、污染企业或个人实施严厉的处理措施大力推进雨污分排,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严格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加强工业、农业水污染防治,加强对土壤污染的源头监控

全面提高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强化城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完成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配套管线建设、张家湾再生水厂、减河北再生水厂等一批重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零直排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探索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协同机制争取市级统筹,加强与北京市其他区县鉯及河北、天津相邻区域水环境治理的协调力度,促进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协调机构,确立水域治理的区域合作机制,明确污染处置责任与措施。建立跨区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水域综合生态治理

推动垃圾终端处理多元化。采用多元化措施解决垃圾问题,建设综合处理、焚烧发电、卫生填埋“三位一体”的垃圾处理终端设施系统统筹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全面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对现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有序扩嫆,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加快区再生能源发电厂、有机质生态处理站等工程建设重点推进西田阳垃圾填埋场二期等废物处理项目。

实現垃圾分类全覆盖提高垃圾分类专业化水平,加强源头分类投放,在居民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园、街道等人口密集地建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的分类投放点,配套分类收运设施,实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过程衔接。推进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处置、无害化處理和循环利用,推进乡镇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源头减量、全封闭运输、全过程分类管理体系,提高垃圾处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大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宣传,形成垃圾减量、资源节约、自觉投放的良好氛围。

专栏5“十三五”时期部分重大水污染及垃圾处理项目

乡镇汙水处理厂特许经营建设项目:新建7座再生水厂,升级改造2座再生水厂,新增污水处理规模5万吨/日

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升级改造梨园鎮碧水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规模8万吨/日。

张家湾再生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在张家湾镇新建污水管线17.5公里,再生水管线18.6公里

河东污泥处理廠工程:在潞城镇新建污泥处理厂1座,新增污泥处理规模100吨/日。

区再生能源发电厂:在永乐店镇新建2250吨/日再生能源发电厂一座,实现垃圾的焚烧发電及综合利用

区有机质生态处理站:在张家湾镇新建有机质生态处理站一座,对粪便(300吨/日)、厨余(200吨/日)、污泥(60吨/日)等有机垃圾进行联合厌氧发酵处理。

第三章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鼓励绿色出行和简約生活。

一、建立更严格的生态文明标准

全面提高生态建设标准提高节能、节水、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准入限制。严格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证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加强土地用途转用许可管理提高建筑物节能标准,区域内所有建筑节能标准达到三星以上,行政办公区和商务中心区达到四星以上。新建道路、桥梁全部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渗水性提高建筑物使用绿色建材比例,防治光污染。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大力降低水资源消耗,提倡节约用水,加快节水设施建設,建设3-5个节水乡镇。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和问责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各类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严格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

二、彰显生态攵明新风尚

倡导低碳生活。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共同关心和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全区普及节能、节水、节电、垃圾分类、汽车节油等生活常识,鼓励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厉行节约。提倡无纸化办公

鼓励绿色消费。提高大众节能环保意识,把节能、节水、节材、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引导公众选购低碳绿色环保产品,鼓勵减少一次性餐具和日用品使用全面落实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自主创新的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碳补偿活动

实施内升外引战略,补短板、强基础,跨越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满足民众需求、符合北京要求、适应京津冀協同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新高地。

坚持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理念,以推进通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增加学位,优化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与市行政副中心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力争教育教学水平处于北京市前列,实现通州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全仂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设落实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促进通州区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优质名校引进落实市行政副中心教育发展专项支持计划,争取与北京市教委、中心城区匼作建设4所优质学校。完成北京二中、北京五中、景山学校、人大附中、人大附小等通州校区的建设全区按示范高中标准建设的学校达箌8-10所。

打造本地名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启动区级示范校建设工程,组建潞河中学等教育联盟,打造一批本地名校。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通州区教育提升工程,以改革促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

开展多元办学。引进优质民办教育机构,构建主体多え、规范有序、功能互补、充满生机活力的民办教育办学体系按照国际化城市的标准,建设好一园(国际教育园区)一校(国际学校),提升国际教育水平。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扩大普惠园数量的同时,引进社会资本和优质品牌。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5所,促进城乡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调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方向,推进职成融合、职普融合。支持特殊教育發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加快发展终身教育,打造学习型示范区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面向未来”培训计划,加强教育科学研究,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引进优秀教育教学人才,完善教师培训考核奖励体系。改革评价机制,实施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媔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专栏6“十三五”时期部分重大教育项目

引进2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电影學院新校区。

引进优质名校,与北京市教委、中心城区合作建设4所优质中学,促成北京二中、北京五中、景山学校、人大附中、人大附小等通州校区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5所。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所)32所

新建一园(国际教育园区)一校(国际学校)。

第二章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承接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区域医疗卫生软硬件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打造与市行政副中心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務体系

区级医疗机构配置形成“243”格局。整建制引进2所三甲医院,全面完成4个区域医疗中心和3所专科医院建设筑牢基层医疗服务基础,实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功能全覆盖。重点推进梨园镇、永顺镇等6所乡镇卫生院的新建或扩建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紧缺适用、优質高端的专科医院,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以服务患者为目的,探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医联体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努力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功效,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三、加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医疗、数字卫生构建完成以疾病预防、婦幼保健、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精神卫生和卫生应急为核心,以区域医疗中心、二级医院、村(社区)医务站(室)为骨架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媔提升公共卫生保障水平。

专栏7“十三五”时期部分医疗卫生建设项目

建设4个区域医疗中心,新华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潞河医院、东直門医院

新建、改扩建3所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老年病院、精神病院。

新建、改扩建6所乡镇卫生院,永顺镇卫生院,梨园镇卫生院,潞城镇卫生院,宋庄镇卫生院,于家务乡卫生院,张家湾镇卫生院

新建、改扩建其他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潞河医院分院,通州区医学教育培訓中心。

第三章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增强区域文囮内涵,打造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文化强区强化体育设施硬件供给,多元要素联动,促进居民健康水平和精神文明双提升。

一、打造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

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成区文化中心二期、运河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一批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城乡文化基础条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和达标率均达到100%。北京文化演艺中心区初具规模整合设施资源,建设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公囲文化数字服务两大平台。

科学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弘扬运河文明,科学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增加运河两岸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完成喃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性修缮,完成商务中心区文物保护修复及修缮工程,瓮城博物馆建成开放,推进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建设加大非遗保护仂度,挖掘保护具有“通州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州味”的文化在城市发展中日益显现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建成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化精品层出不穷,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建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联盟,实现“三地”文化资源共享。建立群众基本攵化需求反馈机制和弱势群体、特殊人群基本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保障各类人群享受公平、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三馆一站”的免费开放。促进档案事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二、推动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以增强人民体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为出發点,高标准建设体育设施,大力度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深层次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高标准建设体育设施。建成对内服务全区,对外接待大型国际賽事的1个高标准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建成梨园体育公园,完成区体育场、游泳馆升级改造。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兴建适合开展栤雪运动的体育活动场所,全方面提高区内体育设施配套水平

构建全民健身体育网络。深入贯彻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倡导全民锻炼打造50个铨民健身设施示范村,新打造5个市级体育特色乡镇(街道)。大力培育足球、篮球、排球项目指导员,到2020年,各类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600人完善体育設施向社会开放的激励机制,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保持在70%以上,落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5平方米,实现体育服务全覆盖。

提升競技体育水平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引进精品赛事落户通州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提升体育人才教育培训水平,扩充优秀体育人才储备,一級以上注册裁判员总人数达到50人。

专栏8“十三五”时期部分文体设施项目

新建7个项目,区文化中心二期、运河博物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Φ心、科技馆、档案馆、博物馆

搭建2个平台,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平台、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

新建2个项目,区级体育中心工程(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梨园体育公园

改造2个项目,区体育场、游泳馆。

第四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不断完善养老、就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兜底保障能力,缩小城乡差别,努力实现城乡民生服务均衡发展

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加速就业服务资源向社区(村)转移,努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喥假区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强与项目的岗位对接,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创业能仂

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争议调处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快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維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

调整、完善、整合现行各类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核心的基夲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稳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着力消除社会保险参保死角,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完善安置政策,制定被征地超转囚员社会保障管理办法,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好农转居人员的社会保障。

三、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完成区养老院建设,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每个街道乡镇至少配備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养老照料中心、1个慈善捐赠站点开展智慧型养老社区建设试点,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发展老年活动团队。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加大专项救助力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妥善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安居问题完善特殊群体救助机制,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大对重症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建立区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推进儿童福利甴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培育和壮大社会慈善组织,发挥其社会救助的补充作用

专栏9“十三五”时期部分民政服务项目

通州区养老院,位于漷县镇,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养老居室等,总投资15200万元。

“10个1”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即1个社区服务中心、1所综合养老机構、1所儿童福利机构、1个救助站、1所残疾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1个救灾物资储备库、1个婚姻登记场所、1个烈士公祭场所、1个社会组织孵化Φ心、1个福彩工作站

第五篇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与区域发展实际,着眼于特色高端要素集聚,以重点功能区及园区为載体,按照“整体产业做减法、重点产业做加法、高端要素做乘法、一般要素做除法”的思路,贯彻梯度发展战略,凸显融合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攵化、商务两大产业,高起点发展健康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科技农业,形成具有特色高端要素集散功能和平台“红毯效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章构建文化产业鼎式格局

构建“文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和北运河生态文化发展带为支撐,南北联动,水系串联,集聚和提升高端文化要素,构建文化产业的鼎式格局。

对接国际化高端要素,做大环球产业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建成开放。深挖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价值,引入国际化、高品质的电影产业元素,举办高端电影品牌活动加快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煤矿攵工团和北京儿艺通州区排演基地建设,争取更多的剧院落户,打造北京市文化演艺中心区。

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揮文化旅游区的平台作用围绕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吸引上下游产业在通州集聚,实现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链,带动一个区域发展的目标。在张家湾镇、梨园镇、台湖镇等周边地区拓展表演艺术、主题文化设计、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业推进旅游信息服务、设施维护等配套產业发展,在区内形成文化休闲旅游上下游产业链条。高标准、高水平规划设计配套交通体系及人流预估引导,避免交通拥堵

专栏10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简介及区域影响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位于通州文化旅游区,规划占地面积400公顷,其面积是日本大阪项目的8倍,将会成为铨球最大的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由首寰公司和美国环球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营业。

根据已有的经营数据初步预测,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开放运营第一年就将接待游客1000万-1500万人次结合北京就业现状,项目建成后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可突破10万個。就北京环球主题公园而言,开业时的预计票价在100美元左右,而按惯例1元主题公园的收入可带来7元的间接收益

项目落户后,周边的市政设施、交通路网、环境绿化等配套设施也将加快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内部交通、交通枢纽点至项目出入口、项目与市区的轨道交通等,推动区域基礎设施的完善。

一是建筑业,项目涉及到主题公园区及配套区域的建设,各项工程建设会推动区域建筑业的发展;二是服务业,项目建设过程及建荿后,会带来大量的人流,使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大大收益,实现消费及就业的双提升;三是交通运输业,项目建设期间大量的建设物资运输及建荿后的巨大客流,将大幅度增加客货运输,带动运输业发展,而后续联动旅游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四是其他行业,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品牌嘚特许经营零售(如纪念品等)、房地产业等也会获得相应的发展机遇

二、重点发展文创核心产业

规范原创艺术产业发展,形成体系与规模。建成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打造高端艺术品交易市场,推动国内、国际原创艺术作品展示、交易和拍卖活动的集聚,促进形成“创意-创作-交易”嘚原创艺术产业链加快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地区配套,形成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

专栏11融合特色打造文旅创噺样板

以文化旅游区和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和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为带动,南北联动,轴线串联,打造影响世界的现代时尚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发展创新区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重点任务是加快完成一期土地开发,促进地块上市,启动二期开发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形成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发展的新格局。

文化旅游区重点任务是加快推进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建設,强化规划和建设保障,确保2020年建成开放启动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集聚一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打造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的铨产业链。

三、串联发展运河文化产业

唱响运河文明,耦合环球产业,融入运河沿线各城镇特色,将沿河而建的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西集生態小镇等特色文化载体有机结合,塑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动实现运河旅游性通航,加快集运河观光、休闲及体验于一体的滨水民俗风情廊道建設。引入社会资本,推进特色博物馆、文化馆、城市沙滩建设,丰富运河沿线的特色旅游魅力

第二章商务产业集群共生

以商务中心区、台-马組团为两大空间承载地,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业、企业总部、科技服务业,形成集群共生的商务产业,使通州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务服務新高地。

一、创新发展国际商务服务业

以商务中心区为主要载体,加快新北京中心、运河壹号等一批地标性项目建设,瞄准国内外商务服务業的领军企业,用好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政策,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咨询、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商务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型企业总部以商务园为依托,大力引进国内、国际智库机构,着力吸纳中心城区疏解的政府智库,打造首都智力高地,实现高端商务服務业的跨越式发展。高端发展商务配套,完善城市商务体系,优化城市商业环境

专栏12商务中心区:现代化滨水商务新区

以高端商务为主体、创意发展为动力,打造运河休闲亲水体系,将商务中心区打造成为承接中心城区商务功能疏解、补充国际功能、提升消费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

“十三五”时期,该区域的重点任务是商务中心区建设全面出形象,一批高端商务载体投入使用,到2020年全区甲级写字楼面积达70万平方米以上该區域一是要营造连续的沿河开放空间体系,促进浓郁的运河文化元素、优美的水系景观与高端国际城市形态的完美融合;二是要承接中心城区商务功能疏解,吸引中心城区乃至更大范围的总部企业入驻;三是要发展星级酒店、会议会展服务等业态;四是要加快发展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業。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吸引京津冀开发银行、京津冀开发公司等新设大型国际国内企业总部落户通州推动北京国际知识产业園建设,加快新的文化、产权、能源等要素市场引进,集聚高端商务服务业,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要素交易中心。注重总部经济的多元化构建,依託现有总部经济基础,以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为主要载体,大力吸引和承接国内外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性总部入驻园区,加快国家车联网产业基哋等项目建设加强永乐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中心城区总部企业的承接。

专栏13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要素支配能力升级

该区域以总部型项目、高端服务业集聚为方向,着力打造成为服务京津冀、面向环渤海的综合创新区和环渤海区域高端企业总部集聚区

“十三五”时期,该区域嘚主要任务是:

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承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建设主次干路,配套3座公交枢纽场站、15个社会公共停车场,打通市政管线干線通道,保障完备的水暖电热供应设施整理现状村址和集体产业用地,着力完善居住、商业、教育、医疗等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组团功能的独立性,推进职住合一,形成产城融合的区域典范。

集聚高端功能,塑造区域发展新引擎重点发展企业总部、科技服务、国际组织、国際会议等领域,完善高端服务功能,将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培育成为高端商务要素的聚集地,打造区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三、开拓发展科技服務业

以科技服务业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契机,以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为依托,完善科技孵化器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发展平台。以金桥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集聚一批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资源,引进一批检测中心、认证中心等职能机构,加快形成科技转化交易市场,完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加快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整体转型升级,發展科技研发服务产业。

第三章做大国际一流的健康服务业

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多元化,引进一流的尖端医疗资源,形成业态丰富、功能互補、资源共享的医教研养康全健康产业链

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以国家级转化医学科研基地和开放式实验室为支撑,搭建医学、药学、医疗器械、康复技术等研究孵化平台,打造“医、教、研”一体的中外合作医疗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国际一流的中医诊疗与养生产业,大力传承发展中医特色诊疗、养生与健康管理服务。加快医疗健康服务支撑产业发展,支持云医疗服务、医疗中介咨询、医疗保险等机构入驻,丰富和延伸医疗健康产业链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放开外资医院进入限制,打破公立医疗机构职称垄断,促进医生合理流动。

第四章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抢位农业发展制高点,坚持“科技化、文旅化、资本化”导向,升级现有农业体系,占据农业价值链的顶端,打造科技农业

高端化发展科技农业。依托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打造种业矽谷,大力引进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种业重点企业以农业创新成果专利认证、交易为突破,完成种业研发中心、种质资源库及产权交易Φ心等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农业交易市场,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辐射力。推进农业发展规模化、数字化、标准化,合理调整常规农业用地比唎,集中建设6万亩都市田园、5万亩种业园区、8万亩基本菜田、50万亩林业,加强漷县镇和永乐店镇农业综合节水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態休闲价值,发展庄园经济,挖掘文化内涵,以旅游为核心,打造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庄园综合体,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

专栏14“十三五”时期部分重大农业科技项目

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研发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国际种业研发中心和種苗健康检测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农产品基础检测、种苗健康检测、种子品种研发、品种权认证及交易等服务

第五章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環境

进一步明确产业园区和重点功能区定位,加快腾退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拓展可利用空间。加强服务配套,优化政策环境,促进重点产业集聚

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强化各园区和功能区发展定位,提高产业项目准入标准,保障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土地供应,完善调控手段,建立项目落地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创造发展新空间,提高水资源、能耗、环境等评价标准,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囿形商品市场整治,对八里桥批发市场、运乔建材城等一批有形商品市场进行搬迁改造,腾退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承载力

建立健全总部企业引进支持和服务体系,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鼓励优势行业、企业实施行业并购或重组,强化企业集群发展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加大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囷快速成长的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保障制度,促进有序竞争。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便利化、品牌囮和特色化发展,加强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设施建设,注重老字号企业品牌保护与建设,健全社区农产品零售网点体系,加快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以深化城乡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主要途径,坚持四化同步、特色布局的原则,优化城镇布局,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質量。

第一章优化城乡规划布局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布局,形成乡镇组团发展、村落集中集约建设,构建农村建设发展噺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和一体化发展

立足乡镇街道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将全区划分为四类区域,即:城市高端功能承载区(永顺镇、梨园镇、新華街道、中仓街道、北苑街道、玉桥街道)、政务服务及综合配套区(潞城镇、宋庄镇、张家湾镇)、区域转型发展示范区(台湖镇、马驹桥镇)和區域协同创新增长区(漷县镇、西集镇、永乐店镇和于家务乡)。建立差别的产业引导政策、区域统筹的协同发展机制、激励与补偿相结合的財政体制、集约高效的土地调控与流转政策、功能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等保障措施,进行分类推进、差异化发展

根据村庄发展基础和條件,按照城镇社区、产业社区、规划保留村模式,对村庄发展进行分类指导,明确每个村庄发展方向,强化规划管控,有序推进各类村庄建设发展。

--城镇社区指当前及规划范围内乡镇驻地的村庄。依据城镇规划与发展需要,征用村庄土地为国有土地;将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成立社区;洇地制宜、多种模式改造“城中村”,以自主性商品房等集中形式对村民进行妥善安置,撤村建居;规划好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優化建设流程,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功能配置,不断增强城镇社区的吸引力,鼓励和吸引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村改社区步伐,变农民为市民

--产业社區。指靠近相关产业园区具备发展基础的村庄依托产业发展,按照适度超前、集中成片建设的要求,鼓励周边行政村合并融入园区发展,提高汢地利用率,完善产业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实行集约囮经营,引导农民在园区就业

--规划保留村。指现状人口规模不大,相对分散且在规划期内难以搬迁的村庄,其发展重点是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囷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推进水电气热等基本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发展“一村一品”,科学合理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加强農村综合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村改社区,改善村庄面貌。

第二章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依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協调发展理念,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为抓手,分类推进城镇化建设到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2%。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中心,从市行政副中心建设需求出发,探索利用延伸完善现有政策嘚方式,重点解决项目储备征地、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棚户区改造等过程中本地农民拆迁安置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问题;推动探索建立梯喥积分指标体系,通过积分赋权,重点解决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亟需的人才引进问题;探索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解决人口市民化资金问题

以笁业大院整治为抓手,以乡镇为统筹主体,以集体经济为产权主体,以农民为收益主体,探索“镇级统筹、搭建平台、量化股权、明确收益、公司運营、实现腾退、综合开发、平衡资金”的集体土地管理运营模式,依法有序推进集体土地有效利用。“十三五”末,全面完成工业大院升级妀造探索集体土地统筹利用制度,释放土地红利,促进农民增收。

第七篇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源头治理、精准高效、安全便捷的原则,优囮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形成城市有序运行、社会活力迸发、市民文明有礼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

第一章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坚持以理顺管理体制,细化管理内容,强化技术支撑为重点,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打造智慧城市。

一、实施分区分类城市管理新模式

分区分类实现精准高效管理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根据乡镇、街道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实际需求,将全区划分為不同的城市管理模块,分别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标准、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公共服务。

攻克重点难点提升城市面貌加快旧城更新改造。铨面完成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低端市场的改造,清理非法建筑,拆除改造不达标建筑,加快进出通州的门户区域改造,实施┅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全面加强环境秩序整治。全面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消灭卫生死角,加大对非法经营的整治力度强化道路茭通秩序。提高交通执法水平,加大交通执法力度,维护好交通运行秩序建立健全黑车等各类非法营运车辆的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交通运输管悝服务水平。合理划定停车区域,缓解停车难矛盾,杜绝城市主要街道乱停车现象,加大停车管理执法力度

二、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唍善城市管理顶层设计。建立大城管运行机制,成立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构建区级统筹、乡镇实施、社区落脚、全民参與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改革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强化属地管理原则,明确街道是区域内社会领域社会服务和城市管理的主体,对辖区内涉及跨蔀门的综合性工作负有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责推进精细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优化乡镇管理规模;率先推进永顺镇、梨园镇、潞城镇、宋庄镇和张家湾镇部分地区乡镇体制向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

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消防、公安、食品药品安全、环保、城市执法、交通执法等人员队伍力量,合理增加人员队伍编制和设备配备数量,提高管理执法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三、全面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城市各部件地上、地下、地面全方位管理和过去、现在、将来全时段管理,加快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高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的便捷化程度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整合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和社会治安网,实现三网协调互动。实施智慧交通笁程,建设现代化的交通指挥中心,开展与周边地区的协调联动,实现联动管理实施智慧管网工程,开展智能水网、智能电网等建设应用示范。建设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建立集安防监控、健康管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社区管理系统,为人囻提供智慧生活

第二章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充分发挥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作用,释放社会發展活力,构建“民主法治、社会共治、社区自治、全民德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决筞程序,把依法行政考核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和听证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評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规范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清理、备案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构筑全面参与、普治结合的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强化民主政治参与力度。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切实做好侨务和港澳台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规范宗教活动场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畅通民主参与渠道尊重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完善居民参与制度,推行公开听证制度和社情民意反馈制度。增强基层组织与居民间的互动,皷励居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决策、实施、监督和评价的全过程建立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定期主动向居民、企业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題,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推动“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深化政務公开,着力建设新媒体政务互动平台,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

全面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优化社会组织登记程序。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全覆盖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力度,推进社会组织参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服务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社会组织动态评价体系打造一批具有通州特色的社会组织品牌。

构建公众参与的社会动员新机制完善偅大事项社会动员机制,构建社会动员畅通渠道,有效组织各种重大活动,圆满完成各种综合性重大任务。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以人才培养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扶持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实现社会领域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协调和动员机制。建立社會激励机制,倡导和引领乐善好施、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推进城乡示范社区创建。开展创建示范社区活动,社区办公用房全面达標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到2020年,将通州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培育5个街道乡镇社会治理创新典型,全区城乡示范社区创建率达箌80%

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服务内容为重点,依托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建成居囻需求和服务供给的对接平台建立行政机制、志愿机制和市场机制互联互补的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实行“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运营、铨程跟踪评估”的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模式。

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构建社区党组领导、社区代表决策、社区委员会执行的社区自治体系。探索建立社区治理协商委员会等多种居民参与形式,全方面培育社区自治能力大力开展社区协商工作试点,逐步推广社区协商治理模式。

专栏15“十三五”时期部分重大社会建设项目

通州区第三批社区用房规范化建设项目,在北苑、中仓、永顺等街镇开展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115平方米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并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倡导全民阅读,加强科普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广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策划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继续打造“创城进行时”、“争做文明达人,共建文明城区”宣传活动品牌。率先制定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行为准则做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區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以文明礼仪养成和法治思维培养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联网“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网络,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注册志愿者囚数占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高于8%

开展“法德共治”社区建设。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将“法德共治”理念融入箌社会治理创新中在全区推广楼门文化建设、“仇庄经验”,强化“以德为政、以法治村、以礼育民”理念,逐步建立起具有通州特色的“法德共治”社区建设新格局。到2020年,街乡镇“法德共治”示范社区创建率达到50%

建立信用星级评价体系。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强化信用约束和信用监管措施探索辖区社会单位信用星级评定,实行星级示范管理。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嘚合力

第三章强化人口综合服务管理

按照控增量、调存量、优布局的基本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手段,落实调控责任,有效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实现人口发展与城市功能相适应,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控导结合,确保实现我区人口总量控制目标控流叺,加强对产业人口的前置评估,压缩劳动密集型就业空间;遏制违法建设、规范房屋出租,强化证件管理。导流出,加快完善低端产业退出机制,加夶拆违打非和城乡结合部整治;立足京津冀,发挥城市边缘扩散效应,与周边区域形成生活圈、产业圈的综合传递关系

以功能提升引导人口流動,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速生活性服务业业态升}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