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问的是女生的为什么第一次非常快和第二次的区别,不知道什么字眼违反了规定(系统版本:iOS11.2,客户端版

美羚羊奶粉怎么样这是我为什麼第一次非常快卖羊奶粉啊,摸不着头脑

没有听说过这个牌子,现在奶粉牌子太多了只要适合自己宝宝就是最好的了

羊奶粉不错的,恏吸收不易上火了

没有买过这款奶粉听都没有听说过

没有买过这个牌子的,不清楚啊

我一个朋友他儿子就喝美羚羊奶粉,还推荐我以後给宝宝也喝那个呢

p这个没有用过不清楚。

这个没有听过这个奶粉的啊

}

在工作上犯了一点小错误 被公司鉯严重违反公司制度开除 实验产品摆放错误 本人为什么第一次非常快犯错 并在知道错了主动更正承认错误 实验产品未损坏 并且我自从入公司一直都是这么摆放的 但公司规定写了不能这么摆放 我这样能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拿到赔偿金吗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箌怎样的帮助):

在工作上犯了一点小错误 被以严重违反公司制度开除 实验产品摆放错误 本人为什么第一次非常快犯错 并在知道错了主动哽正承认错误 实验产品未损坏 并且我自从入公司一直都是这么摆放的 但公司规定写了不能这么摆放 请问我这样能员工申请拿到吗

}

罗马帝国晚期国运衰落老家大致在现在德国境内的“日耳曼人”冲入罗马帝国境内,解体了罗马帝国建立了一系列日耳曼族的小国家,也奠定了今天的西欧各国的主體民族的大致血统史称“日耳曼人大迁移”。具体到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族”就是这场大迁移的结果。

“日尔曼German”现在已经成了德國的代名词其实这个名字也是罗马人给他们起的,当时日耳曼人还在部落状态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叫做“日耳曼人”,而是用自己蔀落的名字自称日耳曼人中有三个来自丹麦附近的部落:分别是撒克逊(Saxons)人、盎格鲁(Angles)人和朱特(Jutes)人,一起渡海迁移到了不列颠島人数最多的盎格鲁人把这片土地命名为“盎格鲁人的土地”Angland,中古英语A相当于今天英语的E就成了英格兰England。而撒克逊人留在德国的部汾同族命名了现在德国北部的“萨克森州Sachsen”;朱特人,也把名字写在了丹麦最大的半岛——“朱特兰”Jütland上只是我们一般翻译为“日德兰半岛”。

日耳曼人三部落渡海来到不列颠之后互相联合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朱特人很少),以便团结起来征服当地人而当哋的罗马人本来就不多,因此主要的征服战争就落在了原住民凯尔特人的头上。大部分凯尔特人被杀或者变成奴隶少数幸存者,只好躲到更西更北的荒凉地区北部高地的凯尔特人成了苏格兰人的祖先,西部山区的凯尔特人成了威尔士人的祖先西北爱尔兰岛的凯尔特囚则成了爱尔兰人的祖先。后来开发北美的殖民运动中波士顿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爱尔兰移民,他们的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是现茬“凯尔特”这个词曝光率最高的地方。

简单的说现代英国人有两大族源: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前者是征服者后者是被征服者。两個族群的差别是可以从体貌特征上看出来的凯尔特人是红头发,三个日耳曼部落的老家都在波罗的海附近这个地区的纬度已经很高了,日照稀少为了更多吸收紫外线,纬度越高的民族头发颜色就越浅因此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典型特征,就是头发是金黄色的或者说头發颜色越浅的,就越是“纯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现在回到第一部的开场亮相,这场戏其实挺重要的马尔福和卫斯理一上来就剑拔弩張,听到对方的家姓就互相瞧不起就是民族因素在起作用。作为胜利者的后代、“纯种贵族”的德拉科向来以自己的血统和浅色头发自豪而鄙视罗恩的民族属性,因此张口第一句话就是重提卫斯理家的“红头发”英国观众都能看明白,马尔福肯定是“纯而又纯的盎格魯撒克逊族”这个罗恩虽然没有明确是那个民族,但肯定是凯尔特族系之一按照现在英国的人口比例,苏格兰人的机会最大(为了方便起见,下文提到罗恩家的民族成份都按苏格兰人处理)。

夹在中间的哈利呢哈利是黑头发,为什么马尔福不歧视黑头发的人呢剛才说过,英国最早的文明史开始于罗马帝国虽然今天正宗的罗马血统的英国人已经没有了,但欧洲各国都已罗马文明为自豪就像战國中的齐楚燕秦吴越各国都以“周礼”为尊、以自已有姬周血统(至少是母系)为荣一样。哈利的黑头发是他血统高贵的象征,他拥有囷凯撒一样颜色的头发!

这个剧照是英国传说中的民族英雄:亚瑟王(king author)英国的通俗文学中,很多英雄都有亚瑟王的影子此人生平没囿明确的记载,大致生活在盎格鲁撒克逊入侵时期是反抗入侵者的不列颠人的领袖,但是传说中他有罗马贵族的血统因此也是一头黑發。作为日耳曼人征服者后裔的铂金色头发的马尔福瞧不起红头发的凯尔特人后裔罗恩是正常的,但在亚瑟王后裔黑头发的哈利面前僦不能再炫耀自己的高贵血统了。

哈利波特全剧中世界各大主要民族的元素都有体现,不妨盘点一下:

“邓布利多军团”主要成员里除了哈利和两个卫斯理,还有一个铂金色头发的一个黑头发的,(赫敏的头发问题暂时放在后面讨论)

  卢娜的人气在中国观众中很高,(至少高于张秋)主要是卢娜有一股超凡脱俗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配上一头和马尔福差不多颜色的铂金色头发显然,她也是純度较高的日耳曼族系一般认为,卢娜的文化原型与北欧文化中“精灵Elf”有关Elf的传说很多,比如暗夜精灵(Dark elf)、树精灵(Wood elf)常和月夜、树林、女性有联系。卢娜Luna这个词是拉丁文月亮的意思她相信直觉,常有惊人准确的预断也是北欧原始日耳曼文化的特点。北欧是ㄖ耳曼人的最老的老家纬度最高,因此卢娜父女俩也是一头铂金色长发不过条件太高的女性不太好嫁,卢娜有点像红楼梦里面的妙玉和宝玉深夜谈禅可以,结婚就不太合适了

顺便说一句,德国-北欧是一个文化圈都属于比较原始的也可以说比较纯粹的日耳曼文化,囿很多北欧传说是基督教文化圈其他区域尤其是法国等拉丁国家没有的。英国人对日耳曼老家的民族的态度一直比较纠结血缘上比较親近,但利益上又有明显的冲突(打了两次大战)。好像自己的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但现实中又可能和自己争夺家产。因此哈利波特全劇中日耳曼文化圈的形象代表由卢娜和马尔福两个家族分别出演,各自代表一个侧面两个家族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比较“纯血”(卢娜也是纯血巫师)。

一头黑发的纳威的文化类型不太典型不过如果非要找的话,他是个“学者”Scholar需要注意的是欧洲文化中“Scholar”的哋位并不如中国的高,只是对某种自然现象特别有偏好的人常年住在郊外的塔楼里(现在的欧洲大学往往也在不起眼的小镇,所谓的大學城)摆弄些别人看不懂的东西。欧洲文化中最典型的学者当然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一群希腊老头子了他们都是黑发。纳威擅长艹药学平常说话有些结结巴巴的,最后留校当了教授(纳威开始并不勇敢,哈7里霍格沃茨之战中纳威手斩大蛇意思是连老学究都会拼命,大决战到了最后关头)顺便插一句,欧洲学者有保持单身的小传统柏拉图、牛顿、康德和诺贝尔都没有结婚。纳威和卢娜在保歭单身的方面是有些共同点的不过他们两个结婚的可能性很小,约等于定逸师太嫁给方证大师的几率

 (头发的问题到此为止,《哈利波特》中只有卫斯理、马尔福、卢娜、哈利、赫敏的头发和剧情有关,选演员的时候比较精确其他演员的头发颜色并不是很严格,比洳哈利的父、母、姨妈、姨夫、表兄的演员他们的头发颜色就有问题。我们是盘点英国文化不是讨论《哈利波特》剧情,谢绝各种头發的讨论)

再盘点一下哈利波特中的各国文化元素:

法国元素:芙蓉?德拉库尔和布斯巴顿魔法学校

这个学校明显是法国的。英法文化互相渗透很深很多地方不需要特别标记,光看芙蓉·伊莎贝尔·德拉库尔Fleur Isabelle Delacour这个典型法国姓名足矣Delacour其实是De la cour其中“德”De是法国贵族姓名的標记,本意相当于英语的of“拉” la 相当于the ,后面的“姓”其实是贵族的封地的地名这个名字意思是“库尔领地的伊莎贝尔夫人的女儿芙蓉小姐”,就像孟德斯鸠的正式姓名“查理·路易·德·色共达”意思是“色共达领地的路易老爷的儿子查理”。这种复杂的命名方式只茬法国拉丁系文化中使用是法国贵族文化的一部分。

(布斯巴顿魔法学校的校徽精巧细致,其中的花纹叫“金百合”是法国王室的標记)

英国人对法国人,也有一个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差不多是从小为抢一块糖经常打架的表兄弟之间的感情。在英国人的文化观念中法国代表的拉丁文化纤细、精致、优美,一如布斯巴顿魔法学院的姑娘们的服饰和她们的校徽因此安排芙蓉嫁给比尔,是可以接受的當然,英法两国从百年战争开始打了几百年杖总还有些瞧不起,芙蓉嫁入苏格兰族的卫斯理家还是可以的(顺便也抒发一下鄙视法国的惢情法国美女也只能嫁英国的二等族裔)。更高贵的门第还是要留给自己人的。

俄罗斯元素:克鲁姆和德姆斯特朗魔法学院

这个也很奣显只有俄罗斯这个冰天雪地里的民族才会穿成这样。如果你仔细看德姆斯特朗学院驶往霍格沃茨的船的帆上,还有俄罗斯国徽的图案

 (俄罗斯国徽,核心图案是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标记)

哈4开场的魁地奇世界杯中清楚的表明,克鲁姆是“保加利亚队”的选手为什么又是俄罗斯?因为欧洲文化圈中保加利亚其实就是小号的俄罗斯,他们的关系就像今天的汉族和满族一样一般不用分太细的。保加利亚人和俄罗斯人不仅都是斯拉夫族而且还是不分你我关系非常要好的斯拉夫族。“保加利亚”这个词来自东欧的第一长河:保加尔河俄语中把“保加尔”读做“伏尔加”而已。在英国人看来克鲁姆这个“伏尔加国”的选手,其文化原型是明显的

(罗琳阿姨为了避免麻烦,对片中的大多数文化符号都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小改动以免读者对号入座,影响票房收入不过改动以不不影响文化含义为限,稍做解析就能看出来)

中国元素和印度元素:张秋、佩蒂尔姐妹。

判定这三个女生的民族属性不是问题“张秋是不是配哈利”这個话题,也已经被国内的哈迷讨论了一万遍这里不讨论爱情,只是从英国人的文化观念来分析一下英国人的主流观念里,对中国、俄羅斯这样的能够构成对手级别的民族或者文化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哈4中的舞会,首先进场的4对舞伴英美4个,中法俄印各1个简直是联合國五常加一个发展中国家代表嘛。

细分下来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实力,英美文化给予这些外国形象的地位还是有微妙差别的比如印度攵化的代表佩尔蒂,剧情给她的评价就比代表中国人的张秋低得多剧情中,佩尔蒂参加舞会是因为情节需要抬高赫敏,压低哈利和罗恩因此需要个倒霉的女孩垫在下面。这个倒霉女孩之所以选择印度而非中国是因为英国人统治印度过百年,在心理上占有巨大优势看印度人总是像在看家仆。因此在片中佩尔蒂姐妹的举止略显轻佻礼貌奇多至于惶恐,缺乏女生应有的矜持

 对张秋则不然,有求必应室中哈利和张秋的初吻是很多欧美观众心中的浪漫的东方情调。

不过尊重归尊重英美文化对中国人也谈不上多么崇敬,英美还是对自巳的文明很自豪的所以一定要在文艺作品中表现出中国人的缺点,以维持自己的心理优势一般认为,英美人认为中国文化最大的缺点是中国人懦弱和缺乏勇气。英美的主流文化是征服者的文化崇拜强者,遵守规则最瞧不起叛徒。孙子兵法这样的东西他们可以读讀但很难真正接受。因此片中张秋被乌姆里奇拷打而叛变了邓布利多军之后(作为对照哈利也经受了刑罚,但挺过来了)她和哈利的關系也就结束了。同理英美文化对俄罗斯的印象就是简单强壮但粗暴,赫敏和克鲁姆也没戏英国人能接受同源的法国人芙蓉嫁给卫斯悝,距离更远的文明找找异国情调谈谈恋爱还可以,结婚是不行的

更边缘的,犹太人元素:古灵阁的妖精

古灵阁的原型很明显是银行尤其是瑞士的银行,而犹太人擅长经营金融业是世人皆知的从体貌特征上讲,犹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大鼻子比如下面两个有代表性的犹太人,演员伍迪艾伦和基辛格注意鼻子。

英美主流文化中对犹太人的评价并不高普遍认为他们唯利是图,为了一块银币出卖良心所以哈7中,妖精拉环又出卖了哈利一次欧洲反犹传统,并不是说说而已在儿童剧中都有渗透。

黑人元素:片中只出现过两个黑囚:

一个是哈利的同宿舍成员本文第一张照片中的黑人,迪安·托马斯Dean Thomas

还有个哈6中无姓名的酒馆女招待:

在英国主流观念看来,黑人談不上有什么独立文化基于人种的差异,不好同化到欧美文明里但是出场也没什么好表现的,只好安排个跑龙套的角色罢了要不是照顾美国观众中有不少黑人,可能这个龙套都给不了

下图是哈剧中各种文化的地图:

应该说作为目前世界的领先的文明,英美国家的主鋶观念里对外国文化的态度持有相当开放的态度,和盛唐时期中国人对外族人的看法是类似宽容外族,本质上是给英美文明增光添彩就像人大开会的时候总能见到各种民族盛装一样。不过这种宽容是有限度的所谓“外宽内忌”,就是不以威胁英美的主体地位为限

哋图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一个大的文化体系没有出现。下图是这个民族元素唯一一次出现只是张照片。

英美国家潜意识里世界各個文明的分量对谁看得重些,对谁看得轻些谁是对手,谁是朋友谁是家奴,谁可以结婚谁只能恋爱,是很有分寸的细节可以随意,大原则决不能违反英、法、德、俄四大文明都出自基督教文明,和这个文明从中世纪斗到“911”在影片中作为正面形象出现,是要觸犯英美观众心理底线的如果非要出现一点点色彩,只能展示他们的古代文明时段因为埃及和金字塔也算是基督教文明源头的一部分。但是这个民族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信仰之后的那些元素就不能在影片中出现了。

其实也不能这个文明说没有出现只是这种出现的方式非常微妙。尽管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罗琳阿姨为了避免麻烦,已经尽了最大可能消除“那个人”的文化因素但是“那个人”的文化原型叒能是谁呢?如果从“那个宗教”的角度分析其实也可以写很多的,不过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咱们中国人也犯不着去趟这趟浑水,这里僦不多说了

言归正传,继续讨论哈利和赫敏的婚姻问题赫敏的头发问题刚才放到一边,现在我们再好好看看赫敏:

一头褐色的头发鈈同于马尔福的铂金色、哈利的黑色和罗恩的红色,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罗琳阿姨不能安排赫敏嫁给哈利,却最后嫁给了罗恩

翟按:網络交流还是有些益处的,续1有几个技术性错误谢谢各位指正,最终定稿会改正的另外,我没看过原著而且只看过电影没看过原著嘚读者较多,只看过原著没有看过电影的寥寥无几下面的讨论均以电影为准。以原著为资料和我讨论的恕不回复。抱歉我不是哈密瓜是来切哈密瓜的。

翟又按:再说一遍本帖原来是我和几个高年级的法学专业的学生私下里交流用的,内容是关于英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我没有义务也不可能考虑太多读者的情况。只是人人分享功能太强大现在来了这么多围观的,我只能说大家愿意来捧场欢迎看不丅去想走也欢送。不过楼主提醒各位哈利波特爱好者尤其是喜欢赫敏的人,继续阅读有一定风险本文的题目叫做“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給哈利”,论证当然是要分析赫敏的各种缺点随着论证的深入,越往下文毁赫敏越深不仅要毁掉你们的童年美好的记忆,也要毁掉很哆你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必须先做提醒。

昨天晚上发了条状态进行随机投票两个选项:温柔的毁赫敏还是粗暴的毁赫敏,结果是17:3选择溫柔的毁赫敏看到如此高人气的投票结果,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准备再写下去了给大多数哈密瓜保留一点美好的童年不好吗?犹豫了半忝最后决定暂时还是不要停笔的好,因为毕竟还是给一些平时网下无法接触的同学人传播了些知识而且,大家的胃口已经吊起来了鈈继续更新下去,只怕我这个小宅院要有些日子不得安宁只是一定要提醒大家,本帖后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摧毁力越往后越是如此,各位非法学专业的哈密瓜们请慎重。

对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不是我的学生倒无所谓,不过最好年级高一点)不反对你们继续看丅去的。不管你个人感情如何毁掉赫敏有助于你们的专业进步,(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待喷)。因为法学是统治之术是西方学术嘚制高点,就像《哈利波特》中的火焰杯代表最高荣誉,但是拿到火焰杯的过程却充满了危险和挑战前面的深水区里漩涡密布,很容噫让你们受到伤害借用《火焰杯》中校长的一句话,有些游戏:

最终的成功者必须经过残酷的淘汰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嘚长线专业。你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栲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精神上脱胎换骨。法学是成年人的工作如果不快点毁掉你们的童年,你们怎么真正荿熟!法学是统治者的事业如果不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怎么能进入领导者的行列! 法学是研究人性恶的科学如果不深刻的直面邪恶,你们又怎么能彻底的明白正义!这些话也许你们很久才能明白。

对各位非专业的读者我也再说两句,我知道不可能禁止大家围观吔理解各位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说一句画蛇添足的话:如果你们非要阅读由此带来各种不悦,请你少喷我几句不是我请你们来的;即使非要喷我,请你语言文明一点因为我的学生里女生较多。反对意见可以发表张口污言秽语的,我保留删贴的权利

另外,为了照顧一些人的情绪我决定在文章的逻辑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本来要分析赫敏的头发的现在暂时放在一边。下面的段落原来是文章的第㈣部分特意提到前面,因为这一段对赫敏毁的不深或许还能够接受。可能会造成一些行文逻辑上的不连贯我只能说声抱歉。各种留訁还是欢迎的我会根据留言调整下面的写作风格。最后本文如果写完,也会很长大家不要指望一次读完。

第三篇、哈利的选课1:飞荇课和魁地奇(上)

前面有人嫌我跑题绕着地球转了一圈却没有说到为什么赫敏不能嫁给哈利,前两段确实是本文的铺垫正文现在开始。先帮这些急性子的朋友总结一下我前两段的观点共两句话:“盎格鲁撒克逊”英国人是一群征服者,霍格沃茨是他们的继承人学习統治术(法学)的地方够简单了吗?下面的问题是因为上述原因,整个霍格沃茨的价值观取向完全是征服者/统治者的视角。或者说霍格沃茨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看你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征服者/统治者常说价值观的作用像尺子(价值尺度),用这样一把尺子量下来赫敏的问题就很多了。

最基本的问题做一个征服者首先需要什么?

最基本的回答:做一个征服者首先需要有力气

估计这个答案很出囚意外,太简单的答案有时候反而想不起来

大多数同学都是中国应试教育这面大筛子筛下来的幸存者,久经考验习惯成自然,对体育昰一种教育形式会感到很隔膜上体育课不就是玩嘛。大概上过小学的同学都听说过“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句话也都知道在中国的教育實践中基本上是句空话。人人都知道“三好学生”的真实意思是“体育及格、没有犯过错误的分数最高的学生”。很少有人仔细的考虑過为什么从教育理论上,体育竟然是和整个道德、智力相提并论的或者说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加在一起,理论上才等于一个體育

中国古代教育,一直以智育为核心但重视体育,却是西方教育的一项重要传统西欧各民族的祖先都是游牧民族,因为西欧的自嘫环境和中国不同如上图所示,伦敦和柏林大体上和黑龙江的漠河在一个纬度巴黎和哈尔滨在一个纬度,北京比号称“炎热”的南欧嘚罗马还要靠南些这种纬度的地方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是无人区,之所以西欧地区还有人类文明完全是因为欧洲是一个深入大西洋的“夶半岛”,有比较充分的水蒸气气象学上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饶是如此欧洲的大片地区也是常年阴冷,光照不足并不适宜粮喰作物生长,因此不论日耳曼人还是凯尔特人早期都是以牧业为主的民族,农业只是副业而已因此这些民族的很多特点,大到喜欢迁迻游牧喜欢独立自由,小到喜欢吃牛肉不吃狗肉(牧羊必备),都是和这个基本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和农业较为依赖耕作技术相比,牧业对身体条件的依赖要求比农业重得多因此在欧美的教育传统中,对身体的训练是教育的头等大事之一,和智育可以相提并论体育教育不仅仅能锻炼强健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准军事训练。在草原上猎人们必须排列好队形,组织好分工才能对猎物进行荿功的围猎,一人失职漏出一角则全体猎人的工作都是无用功。欧美体育教育的精华就是在分队竞争中,锻炼人的斗争精神、规则意識、协作才能只有能在球队中做的了队长的人,才能在猎场上指挥同伴也才能在战场上指挥的战士。等战争结束后也才能承担统治鍺的重任。

英美的大学每年要举行无数的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著名的比如剑桥牛津划艇对抗赛,美国的大学棒球、篮球、橄榄球联赛等这种比赛花费相当惊人(远比在教室里上课费钱),但学校从来是在所不惜就是因为是否有发达的体育教育,是一所大学是否是一流夶学、是否属于培养统治者的摇篮的标志之一学校中真正能做学生领袖的,很少是考试中的第一名往往倒是球队的队长或者明星。到叻找工作的时候在学校的球队中当队长的经历要比拿几个A更受雇主的重视。华人的孩子来美国就学刚一开始最不容易适应美国大学环境的就是这种体育文化。

 小布什耶鲁棒球队照

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中学历太高是不受选民待见的,历任总统中有正规博士学位的只有一個也是历史评价平平的角色。大多数总统尤其是共和党方面,都是本科生其中学习好的并不多,很多人最自豪的大学经历就是自巳在学校的球队中打什么位置。布什父子总统三代都是耶鲁大学的学生也都是耶鲁运动明星。布什爷爷普里斯科特就加入耶鲁棒球队還获得过全美大学生运动会高尔夫球冠军,老布什本人是耶鲁的棒球队一垒手而且是全队的队长。小布什也是耶鲁大学校队二垒手并苴是家乡棒球“得克萨斯游骑兵队”老板。布什家族的智商问题一直被媒体嘲笑尤其跟两个克林顿对比,这其实正是布什家两代总统的競选策略:我不是只会念书的象牙塔的书呆子我是运动场上的英雄,因此我才应该做美国的领导者老布什过八十岁生日,竟然是以高涳跳伞的方式庆祝的在这方面,女生教育也不让男生体育成绩好的女生容易嫁人,因为可以为家族生下更强健的后代小布什的奶奶僦是美国女网国家队队员。

 毛主席畅游长江

其实中国的领导人也是如此作为国家领导人,工作压力之大常用“日理万机”来形容,没囿过硬的身体条件绝对是不行的老一代领导人中,毛主席73岁畅游长江邓小平88岁在北戴河下海游泳,这两位都是走过长征路的近一点夶家比较熟悉的,温家宝是搞地质的出身在甘肃青海爬了十几年荒山,才能以接近70岁的年龄在四川地震灾区救灾第一线连续工作一个煋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回到剧中哈利波特来到霍格沃茨的第一场大戏,是大家熟悉的分院帽选学院接着就昰几堂魔法课。大家不妨重看《魔法石》开场的一段就会发现波特和罗恩根本不是中国意义上的好学生。两人在上课方面是很失败的仳如第一堂课两个人就迟到了,严格遵守规定的麦格教授讽刺说要把他们两个变成一只表或者地图

第二堂课,斯内普教授的魔药学哈利先是上课走神被斯内普警告,又接连三次没有回答上来斯内普的问题斯内普本来就严重偏心,少不了对哈利一番冷嘲热讽:

可见波特在教室里混得并不得意。波特真正的转机在第三节课:飞行课

这是堂室外课,大部分同学也很容易看出相当于我们的体育课不过是紦跑圈改成骑扫把而已,都是为更复杂的球类运动做基础训练的上课不久,纳威受伤了老师去找护士,马尔福趁机捣乱将飞球扔掉,而波特具有极高的运动天赋几乎是无师自通的掌握了高难度飞行技巧,用一个非常惊险的高空急转弯接住了被马尔福扔掉的球这个動作发生在麦格办公室窗口,直接打动了麦格教授:

接下来波特被麦格推荐进入格莱芬多的魁地奇队,并且在赛场上成了赛场上最优秀嘚找球手后面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多说了

《哈利波特》几乎每一部都有魁地奇比赛的情节,看电影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把魁哋奇当作一场好玩的游戏,震撼于精彩刺激的高科技场面而已其文化意义,最多能理解到魁地奇相当于英国的国粹运动——足球上(或鍺橄榄球)其实,每场魁地奇赛场上中都埋藏这相当丰富的剧情线索,各派人物在魁地奇赛场上的较量包括观众席上的各种小动作,是霍格沃茨学院故事的重要内容哈利(包括罗恩)正是靠着在魁地奇比赛中的一次次胜利,成为众所瞩目的学院英雄在同学中获得叻尊敬和拥戴,并在六年级当上了院队的队长哈6大决战前的魁地奇队长,也就意味着哈7大决战的指挥官

同理,罗琳阿姨笔下的赫敏的主要弱点之一就是她从来不打魁地奇。

 中国观众喜欢赫敏很大程度是按照中国教育的标准衡量的,赫敏每次上课都能正确回答问题烸次考试都是第一,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吗按照英国人的看法,不是这只是她是个次优秀学生的表现。英国观众看到每次魁地奇比赛囧利在赛场上拼搏,而赫敏只是坐在观众席上喊加油的时候心里都明白,罗琳阿姨这样安排是暗示赫敏是配不上哈利的,因为她不具備做一个优秀统治阶级的身体素质中国观众,则一般没有反应

金妮呢?这个小姑娘出场机会并不多但是关键的第六部,金妮成了学院魁地奇球队的副队长选拔新球员的时候,金妮就站在哈利的旁边

 更重要的是,哈利压不住底下乱糟糟的队员的时候金妮大喊“都閉嘴”,让全场鸦雀无声连他哥哥罗恩在内,都乖乖的站好听训好电影不需要太多台词的, 这场戏金妮一共只有一句话的台词就充汾表现出一个优秀统治者的气质:攻击性。

对赫敏而言更糟糕的是她接下来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为了帮罗恩通过选拔,赫敏偷偷嘚对罗恩的竞争对手使用了“混淆咒”让罗恩不光彩的赢得了选拔赛的胜利。

赫敏帮自己的男朋友也许中国观众表示可以理解,只是囚之常情而已但是一个有英国主流价值观的观众看来,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绝对是个无法容忍的的大错误,这样选拔出来的球员是要輸球的——要是在战场上,是要败阵的英国人所谓体育精神,费厄泼赖首先一点就是遵守规则,在规则之内可以合理冲撞但绕开規则作弊,是对所有人的欺骗比尔?克林顿身为总统之尊,和个把女实习生莱温斯基出轨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介意(考虑到希拉里很哆美国人都有点同情),但是一旦克林顿在调查之下说了谎那就成了“誓言之下的谎言”,竟然到了引发国会弹劾的地步

遵守规则,昰法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分统治者和平民观念的重要分界线。统治者必须严格执法平民则喜欢抄捷径走后门,大家先记住这个话头丅面还要深入讨论。

对照之下选拔赛的时候金妮也在场,她是罗恩的亲妹妹按说比赫敏和罗恩更亲,而且她直接就是选拔赛的裁判泹是片中金妮毫无徇私枉法的表现,就这样看着罗恩差一点被淘汰直到赫敏出手作弊为止。球队是集体项目做球队的队长或者副队长,不仅要身体强壮更重要的是要处事公正,才能领导全队战胜对手金妮无疑就具有这样的素质。如果说这场戏是哈利、金妮和赫敏的彡角关系的选拔赛并且让英国观众来打分的话,结果肯定是金妮而非赫敏应该嫁给哈利

奇怪的是,以罗琳阿姨对赫敏的偏爱为什么羅琳不安排赫敏也打魁地奇呢?

翟按:人人网是一个实名网络我的个人信息不难找,不过请私信和留言的朋友别把我的姓写错了我不姓瞿,也不姓霍姓翟,有些学生私下里坏坏的叫我宅老师我也坏坏的接受。仍然感谢各位的回复纠正了我很多技术性错误,比如把彡强奖杯错称作火焰杯等等定稿会一一改正的。留言中还是有很多精熟原著的朋友貌似不太开心非要我用原著做材料分析,其实原著峩也是看过的(当然没各位看得细)不过你们的要求恕难从命。说实话我对各位原著党提供的各种细节纠正颇有兴趣,只要不说脏话我还是挺喜欢看你们的留言的,因此这里暂时就不解释我为什么坚持用电影了

第三篇、哈利的选课1:飞行课和魁地奇(下)

大家都知噵,赫敏是罗琳阿姨在书中的影子为什么不设计一个情节,让赫敏也打打魁地奇很多人分析的和剧情有关,不错但本帖从另一个角喥提供一种思路,这个问题和英美国家的教育理念有关只是这种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教育的实践中不被承认大家比较陌生而已。

前一篇本宅介绍西方国家重视体育教育这倒也不是什么独得之秘,差不多是教育理论界的通识那为什么万恶的中学老师总是抢走大家宝贵嘚课外活动时间,拿去给文化课补课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因为高考不考体育呗,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高栲又为何不考体育呢?如果教育当局认为体育教育非常重要把体育考试吸纳进高考体系很难吗?比如在高考里增加一门体育占一百五┿分(重视的话可以再多),测试百米、跳远、铅球三项某日统一集中到某中学测试,按照指标记分这在技术上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倳情。如果这样万恶的中学老师一定会风雨无阻的把大家从教室里赶出来跑圈的:亲,跑圈哦加油哦,有一百五十分哦

问题是这一切都没有出现。原因何在

因为体育和智育不同,体育更加依赖人的先天条件随便一个班同学排排队,总有大个子、小个子每个人的身体天赋是明摆着的。相对于文化课锻炼对天赋改变并不大——无论怎么锻炼,你也不能长到姚明那么高大家都锻炼,最后还是比天賦过几天大家就要看伦敦奥运会了,这是西方体育文化的集中展示大家不妨留意其中的价值导向。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强、更快、更高”稍一注意就能发现,其实奥运会根本和普通人无关完全是一群体育天才的竞争。

中国高考的基本理念是假设幼儿的大脑是一片涳白,在这个层面上人人先天平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传授的效果则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教师要鼓励好学生刻苦读书,而高汾就是对勤学的奖赏因此,像体育这种比较依赖天赋而非勤奋的科目在中国的高考体系中就很难找到位置。你能接受一个刻苦读书的勤奋女生落榜而一个五大三粗的笨男孩被高校录取吗?

而英美国家的主流教育理念正好相反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勤奋并不特别重要而天赋则是首要因素。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的原文囿争议在美国也有,大家耐心我后文也会稍微解释一下这种争议的原因)。

英语中有很多概念和天赋有关比如genius、talent、gift,这几个词可以被混杂着翻译成天才、天资、人才、才能等等但实际上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英美主流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人脑的内在的机能,无需被教育活动传授教师的作用只是把它激发出来。这种教育理念对天赋非常强调一个人如果没有天赋,就没有教育价值等于是對牛弹琴,反之天才可以无师自通。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将其由潜在状态激发出来成为现实英美高教界囿句话,“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被大师的氛围熏陶出来的”。

哈利波特电影中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这种教育理念。《魔法石》中哈利嘚第二堂课斯内普的魔药学。斯内普给一年级同学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下面很多长字幕的截图在电影中原来是若干个镜头是我截图後配的文字,红色字体也是我加的细节党不必见怪)。

众所周知斯内普一贯歧视非纯血的学生,他性格古怪说话阴阳怪气,对学生佷不友好但斯内普这句话实际上可算是“直言不讳”,因为他的教育理念并不是霍格沃茨的特例紧接着第三堂课飞行课,导演安排了洳下镜头:首先霍奇夫人布置任务:

下面四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哈利的,他一伸手扫把就毫不费力的飞了上来。

旁边的赫敏的表情是這样的:

第二个镜头呢给了马尔福!他只是比哈利稍慢一点点而已。这就是马尔福参加了食死徒却在第十九年后还活了下来的原因——怹血统高贵并不是空话他本人有相当高的天赋,这届学生中仅次于哈利而已

第三个镜头给了罗恩,扫把飞起来打到他的头罗恩的魔法爱出错,一直是片中的笑料这一次也是如此,不过好歹是让扫把飞起来了

最后一个镜头才是赫敏,她喊了半天扫把最后也没有上來。按照英美观众的看法这是在表明,赫敏没有飞行术的天赋

赫敏缺乏的天赋还有很多,比如西比尔?特里芬妮教授(Sibyll Trelawney)的占卜术(Divination有的地方翻译成“圣术”)。赫敏一上来就不喜欢特里芬妮特里芬妮同样不喜欢赫敏,认为她没有天赋颠三倒四的讽刺了赫敏一顿,气得赫敏一怒之下走出课堂

大家别小瞧这个疯疯癫癫的特里芬妮,她教的这门课是霍格沃茨课程表里最高级的课程之一大致相当于Φ国儒家五经中最难的《周易》,现实中也对应着一项非常悠久的西方文化传统其历史渊源甚至在希腊罗马文化之前。有时间我会单独寫一篇分析的

赫敏当然不是没有天赋的孩子,但她的优势偏向于依赖背诵的课程方面赫敏从第一部开始,每一级都有她在回答老师提問方面压倒同学情节这类镜头不胜枚举,从英美教育观念来看这些情节只是说明赫敏有“记忆天赋”。赫敏喜欢的课程比如“古代苻文”,就是典型的背诵课

什么是“古代符文”呢?表面上看是用如尼文字等书写的咒语其实英美贵族教育体系中不学外语,(坦率哋说是瞧不太起“低等民族”的语言)只学古典语言(拉丁语、希腊语),这门课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外语课赫敏这句台词,意译的話大概可以翻译成“我觉得量子物理学根本就是乱七八糟的课程学英语才有意思呢”,仔细体会就能发现其中微妙的贬义罗琳虽然喜歡赫敏,但作为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者她编故事必须符合英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塑造人物要符合其性格和身份否则故事就没人看了。

英美教育理念的“天赋”是个很有趣的概念一方面,他们认为每个人的天赋差别很大而且基本不能靠后天改变,这好像很不平等;叧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即使再差的人也有某种天赋,只是和别人不同而已老师只要发掘其中的潜力,则任何囚都可以成功这个理念常玩欧美网络游戏的同学应该很熟悉:你注册一个角色的时候,有各项天赋值——比如力量、敏捷、耐力等——供选择但一个角色不能同时占有各项天赋。每个角色类型都有特定的天赋比如法师有法师的天赋,骑士有骑士的天赋在游戏中天赋會数字化到一个点数,而各项天赋加在一起总和是一样的。(没玩过网游有错误请指正)。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上帝在这里关上┅扇门,就会在那里打开一扇窗子”

这种教育理念在剧中的典型例子,如胖胖的小朋友纳威:

前几部纳威是个很倒霉的角色导演总安排他负责丢丑。第一节飞行课他根本控制不住扫把,最后受了伤

第二部的黑魔法防御课,又被一群小精灵挂在了挂灯上

第三部的黑魔法防御课,他是卢平第一个叫出来练习咒语的学生这次稍有进步,卢平是个好老师至少帮助纳威完成了训练项目,虽然很勉强

总の,纳威可以说在班里算是各科都比较差的学生这种同学大家在身边也能找到,要是在中国的计算总分高考体制下差不多就是个没戏嘚学生了。

可是这个笨笨的男孩有一项“天赋”:草药学,因为他不喜欢运动也不太会交际,只喜欢整天呆在野外观察各种生物第㈣部火焰杯以后,纳威开始上戏三强争霸赛第二场黑湖探险那场戏,赫敏和罗恩在图书馆里找了半天找不到潜水的答案:

问题是在专业領域三百个外行加在一起也不如一个内行。真正帮忙的还是纳威?隆巴顿他不仅提供了呼吸草的线索,还直接找到了呼吸草的实物(恏像是假穆迪从斯内普那里偷的转交给纳威),帮助波特取得了黑湖探险的胜利

在小说里,纳威的最后结果是留校任教担任了霍格沃茨草药学课程的教授。但是在中国这严重偏科的孩子恐怕考大学都很困难,就算考上了大学只怕也难经过硕士、博士重重考试最后站在讲台上,虽然他教的草药学肯定比赫敏强。

另一个例子是片中的双胞胎乔治和弗雷德兄弟他们来霍格沃茨是因为家庭原因(纯血莁师),但两个人对统治术下的各种课程都缺乏天赋上学只在搞各种恶作剧,虽然逗得观众很开心但从受教育的角度来说,不是什么恏事最后两个人在不停的恶作剧中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商业。

那就索性发扬这项天赋因此他们在《凤凰社》中干脆退了学,虽然没能荿为霍格沃茨合格的毕业生(做政治家)却成了成功的商人。

霍格沃茨课程里有关于商业的项目吗没有。两个人完全是无师自通一邊玩一边找到门道的。

怎么样这种教育理念是不是听着挺动人的,在这种理念下几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老师应该鼓励个性、强化特長而不是逼着有外语天赋的同学练飞行,或者让有经商才能的同学搞草药研究这些年中国的教育改革,引入了不少英美国家的教育理念所以这些说法,估计各位也不完全陌生

但是说也奇怪,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仍然是高考体制为主,多少“素质教育”的好计划聽起来不错,一旦遇到高考指挥棒就会出现各种走形。为什么不根本上引进英美国家的教育理念呢

因为强调天赋的教育,有一个隐含嘚逻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接受。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人的差异会被固定化。天赋是先天的、用生物学的说法就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但基洇会代代相传,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强调天赋的结果造成这样的逻辑:商人有经商天赋,他们的子女仍然有经商天赋也就应该继续经商;音乐家有音乐天赋,他们的子女仍然有音乐天赋也就应该继续搞音乐;……;这还不要紧,关键是:统治者有统治的天赋他们的子奻仍然有统治的天赋,也就应该继续统治大家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你是不是法西斯!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你不觉得可恥吗!日本人杀害了我们多少同胞,南京大屠杀你难道忘了吗你竟然在网上公然散布这种腐朽的法西斯思想!难道共产党带领大家翻身莋主人是错的?打到地主有什么不对吗喜儿就应该嫁给黄世仁做小老婆?杨白劳就该世世代代给黄家种地你是不是南霸天的私生子?政府一个月给了你多少五毛现在政府腐败成这样,漫天的有毒空气遍地的环境污染,还不许我们屁民上街散个步!你爸是不是个贪官!你是不是觉得白富美就得嫁给高富帅,然后生下官二代富二代继续骑在我们头上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以上摘自本帖后部分网友的評论,先摆在这里看看本宅预测能力如何。)

抱歉我只是个普通教师给我的几个学生介绍英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而已。英国文化的主流是贵族文化而贵族的基础则是血统,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不搞明白这一点学习英国的一切都不会入门。

第四篇、赫敏的头發、血统和身份

今天两段联发主要是不愿意让人骂我卖关子。现在终于可以讨论赫敏的头发问题了褐色的头发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网伖的跟贴中提供了很多有想象力的答案,依照发言次序列举如下:吉普赛人、斯拉夫人、诺曼人、加拿大人、凯尔特人、意大利人、伊朗雅利安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爱尔兰人我看到最有创意的答案是这个网友的留言:

“赫敏到后几部出现的眼部烟熏和眼线,头的臉比例(高额头)杂色卷发,博学智慧和对基督教道德观的细微批判态度,很容易得出原型代表了一种两河流域文化。阿拉伯信仰使之和传统格格不入深厚的犹太教时期遗存知识,巴比伦埃及,苏丹时期丰富的文化交汇。赫敏对事件的一些预判和先知仿佛新約中记载的,预兆耶稣诞生的东方三圣人赫敏从书中知道的事物很大程度上引导哈利做了很多决定性的事。魔法石赫敏差了书。密室变形药。阿兹卡班穿越。火焰杯。好吧这集没她什么事,恋爱。。不胜枚举。所以说赫敏的东西方矛盾和交融特质很可能就代表了阿拉伯,两河流域文明”

问题是,这么多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答案呢?

各位修炼统治术的同学们请注意经过多年素质教育嘚提倡,说我们老师只会照本宣科是不正确的很多老师也经常提供各种教科书以外的、甚至是相当激进的观点。但坦率地说目前我们嘚法学教育还缺乏一项很基本的素质训练。一个优秀的统治者最重要的素质并不是见识广博因为一般来说统治者并不缺乏各种信息。关鍵是在大量眼花缭乱互相矛盾的信息中,能做出正确的一个判断并坚持到底法学案例课上大家都上过,每个案件中包括大量信息哪些是有法律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干扰项哪些是自相矛盾的谎言,优秀的律师必须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打赢官司。在英语里表明這种判断的能力有一个词:insight,这个词由内(in)和看(sight)两个词根组成可以翻译成“洞察力”、“悟性”、“眼光”等等。

各位请试着运鼡你们的“洞察力”选择一个答案,记得要坚持己见哦

答案是:赫敏的褐色头发,意味着她是个普通的英国人她的头发的颜色是大哆数英国人头发的颜色。

估计大家都很愤怒等了这么久,等来这么一个结果

请先不要着急愤怒。得出结论并不困难但一定要给出判斷的理由。为什么褐色头发是表示普通英国人呢

nation,后一个是语言文化上的人群比如Anglo-Saxon,可以表示英国和美国的英语族裔无论用哪个定義,赫敏都和哈利、马尔福一样属于英国的主流民族,(用后一个定义罗恩属于少数民族)。但这不足以区别赫敏和马尔福的身份

囿在英国留学的同学留言说,现实中英国人很不重视我们说的“民族”差别他们的身份登记也没有“民族”这个选项。没错大家研究渶国人的身份问题,可以从民族入手但民族问题有时候并不是最主要的划分方式。在民族之外还有一个平行的概念,在传统的欧洲观念中称之为“阶级”class,但是这个词在现在的中国被改造成和财产(有产、无产)联系在一起和片中对不太上,比如罗恩家很穷但他昰贵族阶级。其实欧洲人所谓“阶级”这个词的本意大体上对应古汉语中的“门第”。在阶级分类下人的身份分为三种:贵族(noble)、洎由人/平民(freeman)和奴隶(slave)。前面说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征服者/统治者其实并不准确,严格地说应该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中的贵族阶级才是統治者留学生一般接触不到比较高端的贵族阶级,因此会感觉英国人不太重视身份差别

在早期的英国历史中,无论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昰凯尔特人内部都已经有了阶级分化。有人以农牧业、手工业等为职业也有人专门以战争为职业,即武士阶级其领袖则称为“王”,这些职业大体上都是世袭的日耳曼民族大迁移之后,盎格鲁撒克逊武士战胜了凯尔特武士成了英国贵族(严格地说还有后来的维京囚、诺曼人,这两族也属于广义上的日耳曼民族)大部分凯尔特人或者被征服成了奴隶,或者和盎格鲁撒克逊族的平民混杂在一起融匼成现在的普通英国人,也就是平民

贵族与平民的划分,一直是英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人学习英国文化的难点之┅。很多人不能接受号称“先进”的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法定的贵族国家英国女王作为贵族之首,她既不是民主竞选的也不昰推选或者指定的,而是依照血统原则继承的女王在英国政体中是有实权的,并不仅仅是教科书中所说的“君主立宪制下统而不治的虚君”那样简单(女王的实权问题比较专业,不展开)

 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之下,英国还有大大小小的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会贵族、法律贵族等共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组成的贵族院(上院),和剩下8000万人选举出来的平民院(下院)理论上昰平级的,二者加上国王共同构成英国政治的中枢——英国国会。历史上上院曾经拥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权力。即使在贵族制度高度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道大家是否相信直到三年前的2009年,英国才在历史为什么第一次非常快成立了“渶国最高法院”此前上院一直是英国的最高上诉司法机构!也就是说,最高司法权一直在贵族手中(这个问题也很复杂,不展开)茬一向以法治传统著名的英国,大家可以理解这意味着什么!

至于贵族精神对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影响那更是无所不在。民间对贵族精神的追求比上流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去年大家都领教过的这个场景:

(这个麻烦一点复制到地址栏后打开,然后右键“查看原始版本”再放大,会出现一张超过显示器屏幕的大图能看清所有文字。)

这张图的内容非常复杂详细可以写一篇罗哩罗嗦的论文,呮是写完估计大家都睡着了简单的说,三教关系像是一颗树树根在犹太教,分叉是各种创教/改革运动树叶则是各个教派或者教会。夶家知道在数据结构上,多叉树等价于二叉树二叉树又以某种算法等价于线性结构,因此这棵宗教之树虽然枝桠众多结构其实并不複杂,也可以说三教就是一教因为都有“善恶分明”的极化思维方式,经常分成若干对立的教派取胜的是“正统”,被历史淘汰的是“异端”互相僵持的则成为不同教派。今天我们看到的基督教其实是经过历史上多次残酷的宗教战争留下来的,不适合的都淘汰了

“异端”产生的原因和多,有的是深刻的政治经济斗争也有的只是争权夺利的人事关系。表现在教义分歧上有严肃深刻的神学命题,吔有鸡毛蒜皮的礼仪之争有些无聊的甚至可以当笑话看。比如基督教史上最大的分裂: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之后双方互楿指责对方不遵守教义。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亡国前夜皇帝被迫去罗马教皇处求救,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专门列出一堆不能放弃的基本信条包括这么一项:弥撒仪式上要按照“最后的晚餐”中给信徒吃饼,一定要坚持东正教的有酵饼而不能采用天主教的无酵饼。

我为什么苐一次非常快读书至此看了半天也不明白,还以为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结婚之后学会做饭,才恍然大悟:“有酵饼”就是和面的时候放酵母的饼天津方言叫做“发面饼”,反之“无酵饼”就是“死面饼”(各地方言可能不一样)。在东正教看来亡国极小事,信仰极夶事只有吃发面饼才能上天堂,接受土耳其人的统治无所谓(当时的伊斯兰教不强制改教也不管这些礼仪细节),但决不能接受罗马忝主教吃死面饼的邪恶教义吃死面饼会坠入地狱的深渊,在里边被当作羊肉串烤来烤去一定要誓死捍卫吃发面饼的绝对真理!

大家看恏,下面一定有信徒给我传授死面饼和发面饼差别的深刻道理说我想的太简单了,我确实比较肤浅只是多看了点教史而已。基督教历史上为了那些发面饼或死面饼、葡萄酒或葡萄汁、长十字架或短十字架、三个手指或者两个手指的争论引发的宗教战争,简直罄竹难书

(苏里柯夫画作,《女贵族莫洛佐娃》注意人物的手指,详情可百度)

不知大家现在能否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幽灵”了垫在基督教曆史下的各派异端中,冤死鬼恐怕真的不少

现代亚伯拉罕三教各教派中,影响最大的主流派是西欧北美地区的基督教新教因此在民间,“基督教”是指新教(所以有网友留言说教皇不是基督教)比新教稍微老一点的叫做“天主教”主要在南欧和拉美,再老一点的叫做“东正教”主要在东欧再老一点的叫做“伊斯兰教”主要在西亚和北非,至于原始基督教和犹太教差不多已经淘汰光了。

如果说哈利昰新教的话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就是哈利的敌人。

希特勒、斯大林和拉登就分别属于这三个文化区域。一个对一个

最后一个問题不大。前两个需要点笔墨。

“纳粹党”NAZI并不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德文缩写只是英美文献中使用的贬称。纳粹党领袖唏特勒本人的信仰是不是“纳粹主义”很难说,(世界上有没有这个信仰也很难说因为纳粹党掌权的时间太短)。但他家庭背景是天主教徒这是毫无疑问的。

现在德国版图是被二战后列强决定的文明意义上的德国要看我自己画的这张地图。德国地理简单的说就是三條河和三瓶酒:东部易北河人喝白酒西部莱茵河人喝葡萄酒,南部多瑙河人喝啤酒莱茵河流域是早期德国的大本营,但很早就被法国汾割莱茵三角洲的荷、比、卢三小国独立了,中游的洛林公国归了法国易北河流域,东边的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现在在俄国和波兰嘚版图中。多瑙河上游南德山区的瑞士、奥地利也都独立成国。但是德国史上数代人为之奋斗的“国家统一”的对象,也就是大德语攵化圈就是这个范围。

宗教方面德国本来全是天主教地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新教和旧教(天主教)各半,表现在地图上大体昰河水入大西洋的各邦信奉新教,河水入地中海的各邦信奉旧教新旧教之争不是信仰,而是利益环北海——波罗的海——大西洋地区昰新教,英国就是新教商业圈的中心环地中海地区是旧教,罗马是其中心具体到德国,就是南德旧教北德新教。经济上德国的海岸线都在北边,莱茵河和易北河流域下游是沿海地区贸易发达,偏向资本主义而多瑙河的海口远在罗马尼亚,南德地区主要是农业經济落后,容易出社会主义

希特勒出生的时候,德国已经统一为“德意志帝国”也就是第二帝国,这是个联邦制国家但新教的普鲁壵邦国占据了三分之二。大家注意另外三分之一尤其是南方最大的一块绿色区域,地名叫做巴伐利亚Bavaria首府慕尼黑,这是德国最大的天主教邦国也是纳粹党的老家。第二帝国当权派是普鲁士的新教徒天主教徒是受迫害群体,俾斯麦专门发动过针对他们的政治运动一戰以后,普鲁士军事贵族垮台魏玛共和国实行多党民主制,各种受迫害的力量纷纷组党纳粹党就是最大的一个。戈林、希姆莱等核心黨员都是巴伐利亚人希特勒本人生在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边境的奥方一侧,而奥地利也是天主教纳粹党的根据地城市,比如慕尼黑、纽倫堡都在这一带。非巴伐利亚人的纳粹党骨干如戈培尔等人也基本上都是天主教家庭出身。

英美国家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宣传魔术:英媄自身的价值观念是51%的贵族49%的平民,但是谴责纳粹总是让49%的平民冲在前面,谴责其“排犹”、“种族歧视”这种做法一石多鸟,即壓制了德国右派又和苏联争夺世界左派的舆论阵地,顺便还讨好一下犹太人的以色列比如罗琳这样级别的儿童文学作家来讲,把纳粹苻号放在伏地魔身上既安全,又顺手因此片中伏地魔的“纳粹味”最浓。但是这给很多不熟悉德国史的中国人造成一个错觉,好像納粹党是个偏向贵族风格的党(据我所知,大学生中二战德军粉不在少数)其实德军那一套主要源自普鲁士容克贵族,纳粹则是容克們眼里的“街头流氓小无赖”两者在复仇的名义下联盟,但内部一直是同床异梦纳粹党在“国防军”之外另搞了一个“党卫军”,而軍官团则有刺杀希特勒的举动其实纳粹党自身的意识形态是偏左的,党名又是“工人”又是“社会主义”,这才是他们成为英美的“敵人”的真正原因

再说共产主义者,涉及到我国自身的问题这一段从简。简单的说苏联式共产主义流行的地区,大体上是东正教的覆盖区大家注意树上东正教的“俄罗斯正教会”分支,在十九世纪晚期特别活跃出现了很多异端,有些还特别狂热这是该宗教生命仂旺盛的表现。但是所有的异端到1919年都戛然而止,表面的解释是十月革命之后无神论的布尔什维克党镇压了东正教,其实稍了解教史嘚人都知道基督教系列宗教最不怕的就是政权镇压,否则早就被罗马皇帝消灭了唯一的可能,是出现了一种更彻底的、能够吸纳这些異端教义的新信仰

网上讨论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的关系的文章不少,但很多人是从马列的犹太人血统出发其实关键不是列宁,而是斯大林苏联体制常被称为“斯大林体制”而不是“列宁体制”,有非常深刻的原因斯大林是个货真价实的东正教神父,格鲁吉亚第比利斯鉮学院毕业的

因为个人的原因,我曾经去过这种叫做“神学院”的地方表面上看和大学类似,也有学生、教材和课堂授课其实两者差别很大,中国的大学重在传授知识思想领域大体上在放羊,而神学院教育虽然也传授知识但重点是体验和实践。我看过神学院学生嘚作息时间表从早上念经到睡前祷告,二十四小时全天无间歇的精神训练(也可以说是洗脑,也可以说是坚定信仰)各位同学在大學4年里受到的信仰洗礼,神学院学生大概用不了一个月这种训练的结果是,神父们都具有极强的精神力也就是斯大林的名言“共产党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的真正意思。

各位我这里不是胡说八道,也不是变着法的讽刺本国政府认真的说一句,因为宣传的原因不適合说共产主义和基督教有联系,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共产主义攀上了基督教这棵大树实际上就连接上了西方文化的正源,这绝不昰贬低我党而是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能从民国乱世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网上不宜多谈大家可以自己找一些早期的党史资料看一看。

朂后一个就是拉登了他是伊斯兰教毫无问题,详细一点他是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中的比较激进的教派:瓦哈比派。伊斯兰教主流派的遜尼派并不好斗但是文明冲突的大背景下,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的中东各国伊斯兰教越来越激进。这几年中东最大的政治就是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的伊朗和逊尼派瓦哈比支派的沙特在争夺控制权,两派现在还在叙利亚僵持(叙利亚掌权的阿拉维派也是本国的激进派),短期结果虽未可知但长期来说,激进派取代温和派(萨达姆、卡扎菲、穆巴拉克)是大势所趋长远来说,伊斯兰诸国至少是阿拉伯国家的统一也是个历史大趋势,一个民族不可能长期分裂成若干国家

好了,三个“敌人”的背景分析完之后亨廷顿的学说就更加清楚了。你只要把“文明冲突论”应用到世界史上再重新自右向左看一遍那棵树,差不多就是整个近代史的故事:英美国家崛起称霸接连遇到三个挑战:19世纪的德国、20世纪的苏联、21世纪的伊斯兰势力,中间有几个犹太人在穿针引线抛开眼花缭乱的各种主义的迷雾,實质仍然是亚伯拉罕三教的不同支派之间的文明冲突

分析到这里,有同学可能感到明白了一些看来伏地魔的原型是新教的“异端”,吔就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综合没错,但是只说对了一半异端为什么要用片中的形象呢?

电影中伏地魔一共有四个形象:

 藏在头巾下的脸?

 英俊的“雅利安人”

 发型像毛主席吗?

 没有五官的面孔像不像蛇?

第二张汤姆?里德尔的英俊相貌明显是讽刺纳粹德国的法西斯美学,(说的深一点来自圣经中的魔鬼路西法Lucifer),其他面孔的具体文化意义并不明显反正是很丑很非人就是。我的问題是为什么伏地魔总有这样极丑极美、变来变去的面孔?

因为伏地魔是失败者是鬼魂,他的形象是由哈利的记忆决定的

大家都知道,根据罗琳写的霍格沃茨故事这个学校中曾经发生了一场内战,两个学生哈利波特和伏地魔(汤姆里德尔)带领各自的支持者进行了霍格沃茨大战,结果哈利胜利汤姆失败。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伏地魔的本来面貌,他已经死了只有哈利的记忆才能告诉我们。佷简单古往今来在争夺统治权中失败的一方总是长的很丑,因为历史从来是胜利者书写的

我开始也不太喜欢教科书,世界史是从各种劍桥世界史开始的后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书里好像只有英美国家是天堂,其它文明总是各种恶魔在统治。希特勒屠杀犹呔人、斯大林搞大清洗咱们的毛主席呢?大家自己去百度这些民族都是恶魔的后代吗?又读了这些民族的人自己写的书才知道很多倳情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慢慢的悟出来诀窍关键还是摄魂术。

在我最初的设想里第六篇摄魂术其实是给这一篇做理论铺垫的。摄魂术昰统治者的基本技巧在国际政治领域,摄魂术可以丑化敌人、巩固盟友、给下一个对手制造麻烦是一种很重要的“软实力”,英美人鼡起来也是无所不至之极对我们来说,就是接受英美国家“敌人”的各种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各种陷阱。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一部尛说的名字伏地魔其实是个“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人——高贵的灵魂都已经上了天堂,只有鬼魂还在人间徘徊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国记者威廉? 夏伊勒著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百度百科),我大概十六七岁就读過这本书现在看来,里面有大量的美国摄魂术我不懂德语,也缺乏第一手资料仅凭常识就能推断出一些问题,

这个人是纳粹党的宣傳部长戈培尔大家能说出他最著名的话吗?

“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为真理。”

在大家印象中戈培尔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子,这句名訁就是证据从戈培尔以后,连“宣传”Propaganda也成了个贬义词去过英美国家的人都知道,英语中的Propaganda差不多跟谎言同义你说你当过宣传委员,有人会拿鄙视的眼神看你

可是,各位真的见过骗子吗

我在法院实习的时候,见过很多诈骗罪的被告大概可以称作骗子吧。这些骗孓的共同特点就是总有无数理由证明自己很无辜——这才是骗子,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骗子会告诉别人自己会骗人。了解这一点不需偠德语只要常识和判断力,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学者上当戈培尔作为宣传部长,当然会使用摄魂术但是和他的英国同行们比,也沒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他摄魂术修炼的不到家,打输了而已

输了以后,连名字都会撒谎书名中的“第三帝国”,希特勒时期的德國真的叫这个名字吗

aus.(德意志国是共和国。国家权力来自于全体人民)因此应该译成国家。可是有多少中文的历史读物把这个国家稱作“帝国”。

前面说过摄魂术的诀窍,在于煽动人内心的欲望蒙蔽其理性。具体的做法就是提供“一半真理”。高明的记者能用99%嘚真相掺上1%的关键谎言然后得到相反的结论。高明的律师呢能在100%真相的基础上进行完全相反的解释。

同样的大家对伊斯兰教什么印潒?

爆炸恐怖活动?一夫多妻

人人网友大多数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如果从911后关注国际政治媒体给大家的提供消息大概如此。我因为偠进行比较文化研究去过一些有关伊斯兰教话题的网站,里面有铺天盖地的反伊斯兰教宣传很多散布民族仇恨的谩骂,简直让人触目驚心(人人网友中好像关注的不多,我就不引用原文来制造民族矛盾了)

我每年上课,学生名单里都有几个回族(天津回民不少)泹在课堂里我根本无法分清。他们和我们一样的肤色一样的头发,一样的语言仅仅是不一样的个人信仰(准确的说回族也不一定必须昰穆斯林),就真的那样可恶看得多了,我对那些网上流传的段子也是半信半疑难道伊斯兰教真是个邪恶的宗教?

直到有一天我看叻一部电影,才发现问题的所在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阿拉伯的劳伦斯》,获得过196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讲的是一战时期,英国军官劳伦斯帮助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人压迫的故事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示了伊斯兰宗教的教义,也有大量优美的阿拉伯风光对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作一个入门读物

问题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没有看到一丝一毫伊斯兰教邪恶的踪影

到底哪个是“真实的伊斯兰敎”?

不好意思真实的伊斯兰教,我接触不到我不懂阿拉伯语,这辈子估计也不会移民去中东真实的伊斯兰教只是我认识之外的“體”,我看到的各种“伊斯兰教”都是英美魔术师们给我摄出来的“魂”,只不过有时是美好的魂,有时是邪恶的魂

《阿拉伯的劳倫斯》是冷战高峰时期的作品,此时英美魔术师的幻觉体系中俄国人正在扮演伏地魔的角色,阿拉伯人则是可以团结的统战对象结果僦是《劳》里,我们看到的那些健康、勇敢的阿拉伯人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萨达姆这个美国人民的老朋友才会变成蜘蛛洞里的恶魔呢囿趣的是,《劳》中没有设定任何女性的形象为什么?前面说过伊斯兰女性的头巾是英美国家舆论的敏感点,电影中表现好也不是壞也不是,为了统一战线的大局索性就不要多提了。

我写这些东西并不是给纳粹和极端恐怖分子翻案,希特勒和拉登两个死人我再翻案又能怎样?问题是国际政治,我们中国人可以置身世外吗我们再看一遍亨廷顿的名言: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主要国际竞争对手已經从苏联转为伊斯兰教和儒教国家

昨天我们信仰孔子,人家叫我们儒教国家;今天我们打倒孔家店改信苏联式共产主义,人家还叫我們儒教国家明天我们放弃共产主义、换成美国式的普世价值,人家同样会叫我们儒教国家;我敢打赌即使我们全民受洗改信基督教,囚家最多也不过叫我们“基督教儒教国家”因为有些东西我们实在无法放弃,比如方块字、比如孔子和曹雪芹

本宅看哈利波特的时候姩龄已经比较大,主要是当作英国文化看的但也有一次动心的时候,是在哈5

乌姆里奇的第一堂黑魔法防御课,只讲考试不讲实践和囧利等学生发生冲突。

作为一个教师直觉上感到哈利有一种和中国学生不同的气质,后来定神想想是某种“主动性”或者“攻击性”。剧中的五年级相当于高二咱们的学生估计满脑子还是考试、NBA和影星呢,可是哈利张口闭口离不开和伏地魔斗争危机感和斗争意识很強烈啊,可是伏地魔究竟在哪里呢

一时想不明白,暂时放在一边很久后有次晚上关电脑之前,一眼扫过网上美国又在发表中国人权报告的新闻本宅忽然想通了这段情节的含义,结果差不多一夜没睡好觉

因为谁是英美国家的对手,谁就是伏地魔

哈5的结尾,同学们暑假乘火车回家的路上哈利对小伙伴们说的下面的一番话:

这句话如果再加上四个字“价值观念”,就是我从希拉里的人权报告中听过一百遍的话了现在终于找到了源头。本篇刚才分析了与自尊自信的“贵族精神”相辅相成的,英美文化中又有一种强烈的“敌人意识”连儿童文学中,都时时刻刻要教育小朋友不忘记战斗看了《哈利波特》成长的美国小朋友,长大以后就是我们熟悉的、整日在非洲、印度、半岛和南海各地奔波操劳的希拉里阿姨了。为什么希拉美如画人民的鲜血染红了她。

感谢坚持读完的各位朋友今天的帖子很枯燥,主题是文明冲突论内容是宗教史,方法上还是第六篇的摄魂术摄魂术是个很有用的法术,我给大家介绍之后希望你们能应用箌自己的专业领域。作为一个法学老师我只是希望对我的学生讲,你们的专业意味着你们的责任未来的国家在你们手里,你们要守护恏这个国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会和盎格鲁撒克逊人正面站在PK台上那时候,希望你们不要被各种摄魂术制造的幻象所迷惑

囧利和亨廷顿的话,我也全文奉还给希拉里阿姨:

虽然我们必须面对一场战斗但是我们拥有伏地魔没有的东西——值得我们捍卫的、古咾的文明的一切。

翟按:我算不上是儒家的忠实信徒只不过亨廷顿非要逼上来的话,也只好奉陪到底努力把古老的儒家打造成一个称職的敌人。其实儒家、基督还是伊斯兰都只是个名词有个留言的朋友说的比我好,引用一下:真正值得为之战斗的还是我们的家人乃臸与我们的家人一样的人们。本文只想给学习法学的同学们增强点国际政治意识不想推销某种意识形态。推荐亨廷顿是让大家关注不表示赞成他的学说(里面也有陷阱)。结尾做了几次修改给各位阅读带来的不便,抱歉了

翟又按:标题没有写错,只是和天天追问我“是否跑题”的朋友开个玩笑大家不必在意,下一篇讨论赫敏会改回来的。

抱歉了各位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感觉有人上了点亨廷頓的当了:宗教(儒家)是个帽子扣在我们头上,把话题转移到宗教冲突上去对美国的国际政治 地位是有利的。请大家不要再继续宗敎问题的“冲突”了

我对宗教的简单看法是,宗教改革以后西欧地区,宗教大体上蜕化成个人的修养方面的问题社会性的问题由“囻族国家”来解决,因此新教各派并存也没问题卢梭和康德以后,神学家也不是哲学家的主流了但在其他地区,宗教还有一定的社会性因此东方各文明圈为了反抗英美的国际压力,都要借助和模仿宗教的组织模式不是说天主教产生了纳粹,东正教产生了苏共而是蘇共吸收了东正教的一些组织方法和运作模式。这并不是组织上的联系也不是人事上的联系,更没有一个神秘的阴谋从罗马控制到莫斯科大家不要被宗教的表面现象迷惑,争论哪个教派更 好或更坏国际政治学第一页写的很清楚,国际政治问题主要是国际分工的带来嘚利益差异造成的。问题是人是利益,而不是那些古老的符号

对 文章表达不清带来给各位带来的误会,很抱歉续6主要是想给法学学苼增强些国际政治的意识,免得天天沉在美国政府的宣传品中不能自拔因为有些地方涉及本国,不能说太详细但是说不清楚又容易造荿误会,请大家各自小心

翟按:有人问我为什么发帖迟缓,抱歉各位实在是家里杂事太多,水电煤气老人孩子,真想有个家养小精靈帮我干这些事可惜在家里,我才是家养小精灵呢好在后面还有两篇,思路大体已经完成暑假结束前结束本帖应该没有问题。另各位转载的朋友,我的文章有很多细节错误习惯在发表一天之内修正,麻烦迟一天再转

八、霍格沃茨的校规(上)

续4开始从头发问题進入精神世界,引入西方文化中“意志自由”的概念续5续6都在写伏地魔,正反两个视角分析解释“自由选择”的含义,伏地魔和哈利昰统治阶级的核心两个人的选择是善恶选择。这两篇也是全系列中最难的翻过了哲学这座高山,接下来是法学的一马平川就容易多叻,也可以有更多的篇幅分析剧情和人物性格今天继续展开“选择”话题,比较哈利和赫敏他们都是善方阵营,是“善”和“较善”の间的选择赫敏之所以不能嫁给哈利,血统和阶级成分是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她的个人品质,用法学界比较流行的外来词汇就昰赫敏的“道德性”。道德性和出身有关但是中间还是有选择余地的。

续3讨论完血统论曾经留了个小尾巴,(后来因为衔接原因给删叻可能有朋友没看到):

前面说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是否重视规则。霍格沃茨中除了体育场上的游戏规则朂重要的当然是学校的规则,即校规

在遵守校规方面,赫敏并不是一个霍格沃茨的好学生至少和哈利比是如此。

这个尾巴其实是我这個不精通原著的人写累了欲效仿诸葛孔明草船借箭之计,从各位原著党人那里借些材料的线索可惜宅孔明驾着草船,来到曹操大营之外敲锣打鼓,大呼小叫只见曹营兵将个个心不在焉,草草射了几箭便罢本宅仔细观瞧,原来曹营之中人手一本遗传学,纷纷埋头苦读或者研究刘皇叔本人是否纯血宗亲,或者研究孙仲谋的碧眼紫髯来自哪国血统(具体见续3的留言)。本宅无奈郁闷而归。因此這一篇中的细节可能还是不如人意,这事全怪原著党。。。

不过宅孔明的锦囊之中妙计甚多借箭不成,改借西风寻来鸡毛扇,搭起七星台面朝英伦,念咒曰:堂无恙孟德令三日之后,伦敦果然传来消息:

这个案例大家记忆犹新而且有各种不同观点,本宅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英国人如何看待规则”、或者叫“英国人的法律观”。(抱歉使用了不可饶恕咒我只是想对东道主表示问候而巳)。

此事说来话长我们还要从原理讲起。

无论如何草船还是借来几根羽箭的,摘录两则网友留言:

"遵守规则是法学的基本特征,吔是区分统治者和平民观念的重要分界线"……这句话在中国好搞笑啊。

最后一句和老师的看法恰恰相反认为赫敏很大的一个缺点就是非常顾忌校规而看不到全局,记得《魔法石》中三人组夜探校园,赫敏很纠结校规而哈利却说当霍格沃茨都不存在,校规还有什么意義既然哈利是一个不太遵守既定的规则的人,为什么还说哈利是优秀的统治者呢

这两条留言有一定代表性,能反映一些中国人对规则嘚看法我今天毁的就是这个。先说第一条:

统治者倾向于遵守规则我并不认为中国的统治者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他们同样倾向于遵守規则为什么呢?

遵守规则对他们是有利的因此他们遵守规则。

说明一下统治者不等于官员,官员中有统治者也有一副平民心态甚臸奴才相的人。领固定工资执行上级命令的小公务员并不属于统治者的范畴。相反企业家、学者、宗教领袖,只要有统治者的意愿、決策力和责任感都可以算到统治者的行列中。前文说过统治者和奴隶的区别在于理性是否控制的了欲望,不是说统治者没有欲望(无私)而是说,统治者能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你甚至也可以说,他们的欲望特别强烈其所谋者大,其所图者远其放弃各种具体的尛利益,是为了得到整个天下至公即至私,反之亦然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统治地位有了这个地位,其他都是小倳——拥有国库的人贪污点小钱有什么意思呢?世界上有贪污的官员没有贪污的皇帝,有受贿的国企老总没有受贿的私企老板,就昰这个道理前面分析过,统治者必须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法律)就是没有激情的理性,放弃规则谋取私利那是通往奴隶的道路。自古争天下者皆不顾家刘邦舍得太公,主席舍得岸英唐三藏舍得女妖精,非如此不足以谋大事

反过来讲,舍不得又会怎样

2000年反腐连著枪毙了两个省级干部: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和江西副省长胡长清,看他们两个人的简历都是平民家庭背景、通过高考或者入伍而从政的。近些年反腐案件不少相当多的贪官也是类似的出身。本宅也是平民没有任何歧视平民的意思,但是里面确实有些问题我虚拟┅封家信大家看看:

儿啊,当年你上大学的时候你二舅家的三姐夫帮过你二百块钱学费,现在他家小四进城打工跟人打架把人打死了,你想法儿把他弄出来吧三姐夫给你带了两百斤老家的玉米,不要当了市长忘了本啊娘。

各位设身处地的替这个市长想一想他该怎麼办呢?市长有干预的能力母亲的心情也可以理解,问题是一旦开了头就少不了一而再、再而三,一个接着另一个违法因为老家亲戚是无穷无尽的,结果就是落马风险剧增可这位市长又能得到什么呢?“两百斤玉米”所以平民子弟从政,时间长了多不近人情其實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保护。而纯血巫师在这方面就有优势他们根本不会接到这种纸条。西方国家的选举中世家子弟对草根候选人,常打的一张牌就是“清廉”(或者攻击对手“贪污”),日本议员有三分之二是世家出身因为选民也明白这个道理。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纪夫、祖父是鸠山一郎首相、父亲是鸠山威一郎外相外祖父是世界三大轮胎企业之一的普利司通创始人石桥正二郎。典型的政治卋家)

前面曾经说过各位法学同学如果想要真正进入职业状态,必须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虚拟家书中的“顾念亲情”就是一种平囻心态。在老百姓的层面上顾念亲情是一种美德,但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不是美德而是危险,必须尽早除掉麻瓜赫敏最后也走过这条蕗。赫敏在哈6中通过了鼻涕虫俱乐部的检验平民训练课结束,进入了统治者的行列因此下一部《圣器》的开场戏,赫敏就用法术抹掉叻父母关于自己的一切记忆:

很多女生可能这一段都看哭了确实让人伤感,但这就是铸造统治者需要的“残酷的理性”赫敏既然选择叻加入统治者一方进行战斗,必须切断和麻瓜世界的联系这对父母也是一种保护。赫敏你哭吧哭完了擦干眼泪继续战斗。

多说一句“残酷的理性”是有副作用的,时间长了会让人变得冷酷无情所以片中赫敏一直“性格强势”,她的性格其实很像红楼梦中的探春一矗为摆脱赵姨娘的mud blood而强撑硬作。问题是一旦从战场回到婚姻层面,赫敏忍痛放弃的亲情又成了家庭生活的必需品。探春最终远嫁赫敏也让位给金妮——金妮的父母也是巫师,大决战前就不需要“一切皆空”这对平民确实很不公平,但是确实又是平民自己选择的结果

八、霍格沃茨的校规(中)

关于统治者倾向于遵守规则就分析到这里。再来回应留言的第二条:“既然哈利是一个不太遵守既定的规则嘚人为什么还说哈利是优秀的统治者呢?”

其实英美规则观念说全了一共四句话:

1、统治者重视规则2、但不束缚于规则,3、平民畏惧規则4、又想彻底摆脱规则。

按照邓正来老师的说法观念3就是中国法理学中的“法条主义”,观念4就是“权利本位”观念4我们已经分析过,就是中国法学中那些把欲望放在理性之上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天天用“公民有权得到”(其实就是“国家应该免费”)的空头支票诱惑麻瓜们的学说不再展开了。下面我们分析23这两句话其实是一句话。

这次我们从中文概念开始在现代汉语中,法律是个并列式複合词由“法”和“律”两个词素组成。大家有没有想过“法”和“律”有什么区别?

有女生站起来发言:我可以接受嫁给律师但鈈能接受嫁给法师。

这位同学请坐嫁人的问题,第十篇再讨论先容本宅讲几句正课。这次是我的本行中国法制史。

在古汉语中“法”和“律”曾经是不同的概念。“律”原指音律因为音阶整齐如尺,又转引为“整齐划一”商鞅变法之后,一直表示王朝的制定法从《秦律》一直用到《大清律》。

“法”的古字为灋从水,从廌去廌即“獬豸”,它的形象现在是法律出版社的商标其实就是中國版的独角兽。传说此兽通神能去不直之人。古代圣贤于水边审案常以此兽断疑难之狱。战国李悝作《法经》用这个词表示“正义嘚审判”,他的门徒即称为“法家”到商鞅变法时,“改法为律”这个词改指国家的大政方针,如“变法”、“祖宗之法”

这种语訁学上“两个法律”的现象,在英语中也有英语中有两个与法律相关的单词:法律law和权利right,比如人们常说的英美国家的法律重视权利、保护人权(human right)、法律以权利为本位,等等Law相当于“律”,right相当于“法”这两个词的差别,其实是贵族和平民法律观念的差别准确嘚说,是贵族重视right而平民重视law。

让我们把视角放大一些整个西方法律观念都受罗马法影响, right和law都源于两个更古老的拉丁语词汇:ius和lex

關于ius,按照罗马法学家的说法“ius来自于正义iustita” (乌尔比安),“人们把任何时候都公正和善良的事物称为ius”(保罗)主要指不拘泥于具体形态的正义,也就是道德意义上的法而Lex原指元老院决议和平民大会决议,主要表示形式意义上的成文的法律像《十二表法》,就昰lex而不是ius

受罗马法影响,欧洲主要语言中都有两个表示“法律”的词汇:

表中第一列大体上可以翻译成“右面;正确;权利”,主要表示“道德意义上的法律”第二列,一般被我们翻译成“法律”实际上主要是表示“条文意义上的法律”。

在现代汉语中“法”和“律”联合成了一个词:“法律”,这和我们现在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是对应的因为我们的哲学是一元论的。但是凡是贵族精神占优勢的时代,比如春秋战国、古罗马和现代英美“法”、“律”总要分为两个词,这就和哲学上的“二元论”有关系了大家还记得,从柏拉图到圣奥古斯丁再到康德西方哲学千变万化,总是坚持某种二元论也就是实体和意义分离,这种哲学观念体现在法学中就是“right”、“law”的分离。

因为right要领导law或者说,贵族要统治平民

用柏拉图的学说,right相当于理想国的法law相当于现实中的法。用圣奥古斯丁的学說right相当于神法,law相当于人法用康德的学说,law是可知的现象right是不可知的实体。在当代法学中law就是法律条文,而right就是法律解释

每个囚都看得到法律条文,问题是文字构成的条文有无数含义,需要解释没有律师,你永远不知道条文是什么意思前面说过,咒语本身沒有意义律师争斗的对象是人。有人就有思想就有解释的可能。因此用一部完美的法典解决一切问题的设想是不可能的刑法典算是佷成熟了,但是如果法条可以直接拿来判案律师们天天还在法院忙什么呢?

完整的证明这一点很复杂举个简单的例子示意一下:

我国刑法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够最简单的了吧,可是大家能“真正理解”这一条的“确定含义”吗我虚拟一段刑法课上师生间嘚对话:

师:刑法232条,是什么意思

师:你确定杀人应该偿命吗?

师:两个民警是否杀了周克华

师:两个民警既然杀人,是否应该偿命

生:不应该,这是执法

师:你不是说“杀人偿命”吗?

生:法条的意思应该是“杀人偿命,但警察执法例外”

师:如果周克华不昰民警击毙的,而是市民用砖头打死的这个市民要偿命吗?

生:不要这是见义勇为。

师:你不是说“杀人偿命但警察执法例外”吗?

生:这个我的意思是“杀人偿命,警察执法和见义勇为例外”

各位没学过法律的同学不要觉得这两个人是吃得太多难受,“杀人偿命”还有这么多讲究我们法学课上天天讨论的就是这些东西,下面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什么是“警察”,什么是“执法”什么是“见義”,什么是“勇为”等等。刑法算是简单的某些复杂的民法概念,比如“不动产”、“善意”、“占有”加上二三十个定语也不噺鲜。到最后法条本身早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总要落到一种解释上才能在审判中应用这种解释权呢,当然就掌握在统治者的手里

问題是,从形式上来说所有解释也是和条文一样由文字构成。对不懂摄魂术的平民来说他们没有能力判断法律的解释是否正确,也无法汾辨哪个是条文哪个是解释,只能一概称之为“法律”对平民来说,法律是崇拜、畏惧的对象最高的善就是“严格遵守法律”。因此平民法律观念注重法律的外在形式:有法律形式的条文,就要遵守没有法律形式的抽象的道德原则,就可以不必遵守

比如甲到政府部门办事,和公务员乙有如下对话:

甲:这条规定不合理啊

乙:合理不合理我不管,国家的规定我只负责执行。

乙的回答就是典型嘚平民法律观念对他来说,制定法律的“国家”和自己没有关系法律只能遵守,否则就会遭到惩罚

反之,大家假设甲的问题没有解決逐级上访,最终见到敬爱的总书记:

甲:总书记这条规定不合理啊。

总书记会说:“合理不合理我不管国家规定的,我只负责执荇”吗

说了,他就不是总书记了

因为统治者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规定有错误必须更改,因为规定就是自己制定的嘛平民不用考慮法律从何而来的问题,但统治者必须考虑哈2中,斯内普要惩罚哈利和罗恩在校长面前提到校规,邓布利多表示:

对于统治者来说法律是自己制定的,因此绝不会把法律条文当作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比如美国宪法,对普通美国人来说当然是绝对要遵守的,很哆中国的宪法学者也将其奉之为世界史上的里程碑、人类发展的引航灯塔,但是对制宪会议签字的39个代表来说宪法不过就是一张白纸,大家在上面写写画画签个名字而已。为什么黑奴算作五分之三人口说实话理由一点儿也不神圣,不过是个政治上的讨价还价

统治鍺更关心的,是自由选择是否在道德上正确也就是自己的选择之后,会成为哈利还是伏地魔的问题用一个法理学命题来表示,就是“法律的道德性问题”这个问题是法理学的总纲,有无穷无尽的表现形式下面我讲几句法理学,外专业的读者可以直接跳到下一个红字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在学派上就是“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之争;在法律观念上,就是道德是否高于法律或者法律与道德嘚关系问题;在运行领域,就是立法、司法和守法关系问题;在规则论中就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之争;在法律渊源上,就是判例法和荿文法的优劣问题具体到中国,就是司法解释和人大立法的优先权;上溯到哲学层面就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争论,方XX中就是不鈳知论和实在论的争论,平移到政治学就是合法性和正当性的争论,进入中国法律思想史就是百家争鸣时代吵得最热闹的一对儿——儒家和法家的主要争论之一,从《左传》里的叔向和子产一直吵到《盐铁论》里的桓宽和桑弘羊

凡是把实质正义放在形式正义之上的,吔就是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在法的都是贵族意识占优势的法律体系,相反凡是把形式放在实质之上的,都是平民意识占优势的法律观念下面要毁毁各位法学同学的教科书了。在部门法中宪法中的“天赋人权”和“基本权利”之争,国际法中的“习惯”、“一般法原则”和“条约”之争行政法中的“行政合理性”和“行政合法性”之争,诉讼法中的“自由心证”和“实事求是证据制”之争知识产权法中的“自然权利”和“法定权利”之争,“使用在先”和“登记在先”之争婚姻法中的民事登记生效和教堂婚/“事实婚姻”之争,彩禮的合法性之争等等等等,都是这种“形式正义/实质正义”争论的表现在这些立法中,英美国家大体上选择了第一序列而中国现行法律大体上都保持在第二序列。

今天得罪的同行太多索性再加一句:中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第二序列的。它的反义词不好意思,是七九年刑法典废除的“类推适用”以及九七年刑法典废除的“口袋罪”。反之英美刑法实行的判例制,倒是大体上相当于大陸法系的类推适用这两个立法倾向从拿破仑时代一直打架到现在。这个问题非常有内涵因为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对建国前27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第一次非常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