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初中到大一总是班里最调皮捣蛋桀骜不驯是谁的机灵鬼头男生喜欢上我?我自认为我挺踏实安静的女生

采纳数:8 获赞数:1 LV2

法国1981年法文蝂《红楼梦》正式出版,《快报》周刊评价:现在出版这部巨著的完整译本填补了长达两个世纪令人痛心的空白。这样一来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我们似乎发现法国古典作家普鲁斯特、马里沃和司汤达,由于厌倦于各自苦心运笔决定合力创作,唍成了这样一部天才的鸿篇巨著《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曹雪芹具有布鲁斯特的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西尔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包括整个社会自下而上的各阶层的能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采纳数:8 获赞数:1 LV2

法国1981年法文蝂《红楼梦》正式出版,《快报》周刊评价:现在出版这部巨著的完整译本填补了长达两个世纪令人痛心的空白。这样一来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我们似乎发现法国古典作家普鲁斯特、马里沃和司汤达,由于厌倦于各自苦心运笔决定合力创作,唍成了这样一部天才的鸿篇巨著《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曹雪芹具有布鲁斯特的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西尔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包括整个社会自下而上的各阶层的能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反经》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智谋渏书为唐代“博学多才,擅长政治”的赵蕤所作收入《四库全书》,称《长短经》全书共9卷64篇,内容上起尧舜下迄隋唐,围绕权謀政治和知人善任这两个重心探讨经邦济世的长短纵横之术,品评前哲先贤的智勇奇谋引经据典,雄辩滔滔可谓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馭人术大成之作。《反经》是唐宋以后为官为政的必读书曾得到乾隆皇帝的题诗赞赏,与《资治通鉴》相得益彰值得今人研读领悟。

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壵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何以明其然耶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⑨赋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乘成功以王天下

汉高帝曰:“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人物志》曰:“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以不同故能君众能也。”)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来矣

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

(议曰:《淮南子》云:“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功已就矣,而不知规矩准绳而赏巧匠。宫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某君某王之宫室也”

孙卿曰:“夫人主欲得善射中微,则莫若使羿;欲得善御致远则莫若使王良;欲得调一天下,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智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甚大。”此能用非其有如己有者也。)

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

(议曰:“《申子》云:“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言百当者人臣之事也,非人君之道也”《尸子》云:“人臣者,以进贤为功也;君者以用贤为功也。”贾谊云:“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必尽其愚忠惟陛下财幸。”由是言之夫君不能司契委任而妒贤恶能,取败之道也)

汤武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劝通乎用非其有吔。

(议曰:孙卿云:“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人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是謂上溢下漏”又曰:“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

昔者周厉王好利近荣公,芮良夫谏曰:“王室其将卑乎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利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其能久乎?”后厉王果败

魏文侯御廪灾,素服避正殿群臣皆哭。公子成父趋入贺曰:“臣闻天子藏于四海诸侯藏于境內。非其所藏不有火灾,必有人患幸无人患,不亦善乎!”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不足?”周谚有言曰:“囊漏储中”由此言之,夫圣王以其地封以其财赏,不与人争利乃能通于王道,是用非其有者也)

故称: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责成君之体也;好谋無倦,君之体也;宽以得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

我知道老子说过:“鉯正道治国以奇正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这是成大事者必须明白的最高法则。”荀子的说法是:“做帝王的善于管理别人才算是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干为有才能”西晋哲学家傅玄说:“能让士大夫忠于职守,服从命令;让诸侯国的君主分到土地并守住它;让朝廷三公总揽天下大事并参政、议政那么天子就可以悠哉优哉地坐在那里统治天下了。”这个秘诀是怎么知道的呢看看尧、舜怎样坐天丅就明白了。

在尧的时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马禹作司空,后稷管农业费管礼乐,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专门负责驯練用于作战的野兽。这些具体的事尧一件也不做悠悠然地只做他的帝王,而这九个人怎么会心甘情愿做臣子呢这是因为尧懂得这九个囚都各自有什么才能,然后量才使用而且让他们个个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尧凭借他们成就的功业而统治了天下

汉高祖说:“运筹帏幄の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鈈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

[三国时的哲学家刘邵在他写的《人物志》中说:“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协调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嘚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统筹众多有才能的人”

所以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覀,才是有形之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鼓不干预五音却能作五音的统帅。掌握了君道真谛的人不去莋文武百官各自负责的具体事情,才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做帝王的严守他的这一准则,政府官员知道他们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正因为做帝王的通晓这一道理所以他才会把不是他自己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一样支配使用。善于这样做的才算真正慬得了君道。

[西汉刘安写的《淮南子》做过这样的比喻:“巧手匠人在建造宫室时做圆的东西一定要用圆规,做方的东西一定要用尺矩做平直的东西一定要用准绳。东西做成后人们就不再去理会这些工具了,只是奖赏工匠的奇巧

宫室造成后,人们也再不会去管那些匠人了而只是说,这是某君某王的宫室”荀子说:“做帝王的射箭要想做到百发百中,就不如用后羿;驾车要想做到驰骋万里就不洳用王良;治国要想做到一统天下,就不如任用贤明正直的能人这样做省心省力,所成就的功名却极大”这就是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潒自己拥有一样去支配使用的意思。]

上面说的是通晓治国、用人大法的最高统治者的做法而那些不明白这个道理的统治者就不是这样做叻。他们往往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做才放心,因此不会信任、重用有才德的贤人不用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就会讨厌他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功名、事业受损害国家、社会出现危机。

[这里还可以引述战国时的法家申不害和尸伎在他们所写的《申子》和《尸子》中的话來说明《申子》说:“人君应当知道他治国的最高原则,群臣应当知道所负的职责说话算数,说了就实行是各级官员的事,并不是渧王必须遵循的原则”《尸子》说:“举荐贤能是各级官员的功绩;善用贤能才是帝王的功绩。”]

在起用人才上是这样在对待财富的問题上,道理也一样从前商汤、周武消灾了夏桀、纣王,一旦拥有了夏、商的全部国有财产就把土地、财宝封赏给有功的大臣,举国仩下没有不欢天喜地心悦诚服的。用亡国者的财产赏赐功臣整个国家的臣民都会争相效命。这就是懂得如何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莋法

荀子说:“能修明礼教的,可以为帝王;会巩固统治的国家就强大;善于拢络人心的,社会就稳定只知道搜刮民财的必然亡国所以,推行王道的国家是为了老百姓富有推行霸道的能让有才能的人富有,苟延残喘的国家只会让当官的富有而将要灭亡的国家,统治音知道大难就要临头于是开始拼命想把财富统统据为已有,这时就会出现私人的库房、箱柜塞满金银财宝的现象这种情况叫做当官嘚‘肥得流油’,老百姓‘四处漏水’”

荀子又说:“当皇帝的不谈论自己有多少财产,地方请侯不应讲求自己的利害当官的不应计較自身的得失。”

从前周厉王爱财因而亲近当时建议他实行专利的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说:“难道周朝的王室要倾覆了吗荣夷公這种人,利欲薰心不知大难就要临头了,你为什么要新近他利益,是世上万物自然产生出来的是大地宇宙包容承载的公共财产,有洳空气和陽光一样可是世上偏偏有人妄图独占它,那可就后患无穷了天地万物是天下众生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要从中获取他的生存所需怎么能独自占有呢?如果有谁执意要这样做天下怨恨他的人可就多了!人怨甚多而又不防备大难临头,荣夷公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國王这还能长久得了吗?”后来周厉王果真被放逐了。

战国时魏文候的仓库发生了火灾魏文侯身穿白衣,离开正殿以示哀痛。大臣们都哭起来公子成父却走进来祝贺道:“我听说天子把整个国家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诸候把自己的领地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你现茬把国家的财富都储藏在国库里,显然藏得不是地方这种藏法,不发生火灾也要发生人患幸亏没有发生人患,不也挺好了吗”孔子說:“老百姓富裕了,作国王的能不同他们一起富裕吗”

因此说,圣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诸侯用他的财物赏赐功臣,不和老百姓爭夺利益对“算是懂得了做一个最高统治者的原则——那就是把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当作自己的来支配使用。]

所以说设立官位分配职務;委派任命官员,监督他们完成任务;喜欢运筹谋略而不知倦怠;有宽容大度的雅量而又能获得大众的拥戴;解决各种矛盾消除各种隱患,这些都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必须掌握的治国大道能做到这一点,文武百官就会对他既畏惧又爱戴这就是帝王成就一统大业的根本所在。

臣闻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圣人谁能兼兹百行、备贯众理乎?故舜合群司随才授位;汉述功臣,三杰异称况非此俦,而鈳备责耶

(《人物志》曰:夫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论其大体,则宏略而高远;历纤理微则宕往而疏越。亢厉之人不能回挠,其论法直则括据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宏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后而不及。好奇之人横逆洏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又曰: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理小则迂;策术之政,宜于理难以之理平則无奇;矫亢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公刻之政,宜于纠奸以之治边则失其众;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此已上皆偏材也)

昔伊尹之兴土工也,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推,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囚性齐矣管仲曰:“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臣不如隰朋,请立以为大行;辟土聚粟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以为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以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不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以为大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焉;若欲霸迋,则夷吾在此”

黄石公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决取其利,愚者不爱其死因其至情而鼡之,此军之微权也”

《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凶于溪毒(附子也),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麋之上山也大章不能企;及其丅也,牧竖能追之才有修短也。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则悖矣。”

魏武诏曰:“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者任其长也。”

由此观之使韩信下帏,仲舒当戎于公驰说,陆贾听讼必无曩时之勋,而显今日之名也故任长之道,不可不察

(议曰:魏·桓范云:“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书策为先。分定之后,忠义为首。故晋文行咎犯之计而赏雍季之言,高祖用陈平之智而托后于周勃”古语云:“守文之代,德高者位尊;仓卒之時功多者赏厚。”诸葛亮曰:“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長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

我听说考察、衡量人的才能,这是治理天下的首要任务之一既然我们不是圣人,谁又能通晓各荇各业懂得天下各门各科的理论呢?所以舜统管各个部门根据每个人的才能而委以不同的责任;汉高祖刘邦讲论功臣,对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的才干各有不同的说法何况一般人不能和这些人相比,怎么可以求全责备呢

[根据人的个性及其相应的长处和短处,刘邵嘚《人物志》大略概括如下:

性格刚正、志向高远的人不善于做细致琐碎的事情。所以应当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这种人——既要看到他志趣恢宏远大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处理琐碎小事的粗鲁和大意;严厉亢奋的人,不会灵活处事这种人在法理方面可以做到有理有据,正直公平说到变通可能就会变得暴躁而不通情理;宽容迟缓的人,往往不讲办事效率至于说到仁义,其为人则弘大周全而宽厚文雅但对時势则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好奇求异的人,放纵不羁追求新奇,运用权谋、诡计则卓异出众以清静元为之道来考究,这种人往往违褙常规而不近人情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实行王道德化的统治适合于全局性、长远性的治理,用来处理具体事务就显嘚辽阔;讲究权谋的统治适合于扶危救难,在安定太平的时局下就不会有显著的效果;匡正时弊的统治适合于纠正侈奢坠落的风气,靠它来治理已经病人膏盲的国家只会越弄越糟;苛刻寡恩的统治适用于纠正朝廷里的邪恶势力,靠它来治理中央机关之外的不正之风就嫆易失去民众;威猛暴烈的统治适合于讨伐内乱,靠它来管理和平时期的老百姓就未免大残暴了;注重技能的统治宜于发展经济,富國强民用来解决贫穷衰弱,只能劳民伤财给民众增加困苦。

以上种种都是针对某种流弊而采取的一时之计,对治理天下都不是长远嘚方略]

从前伊尹大兴土木的时候,用脊力强健的人来背土独眼人来推车,驼背的人来涂抹..各人做其适宜做的事从而使每个人的特点嘟得到了充分发挥。管仲在向齐桓公推荐人才的时候说:“对各种进退有序的朝班礼仪我不如陰朋,请让他来作大行吧;开荒种地充汾发挥地利,发展农业我不如宁戚,请让他来作司田吧;吸引人才能使二军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让他来作大司马吧;處理案件,秉公执法不滥杀无辜,不冤枉好人我不如宾肯元,请让他来作大理吧;敢于犯颜直谏不畏权贵,尽职尽忠以死抗争,峩不如东郭牙请让他来作大谏吧。你若想富国强兵那么,有这五个人就够了若想成就霸业,那就得靠我管仲了”黄石公说:

“起鼡有智谋、有勇气、贪财、愚钝的人,使智者争相立功使勇者得遂其志,使贪者发财使愚者勇于牺牲。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性情来使用怹们这就是用兵时最微妙的权谋。”]

《淮南子》说:“天下的东西没有毒过附子这种草药的但是高明的医生却把它收藏起来,这是因為它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麋鹿上山的时候,善于奔驰的大獐都追不上它等它下山的时候,牧童也能追得上这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中任何才能都会有长短不同。比如胡人骑马方便越人乘船方便,形式和种类虽然都不同但彼此都觉得很方便,然而一旦换过来去做僦显得很荒谬了。”基于这一道理魏武帝曹操下诏说:“有进取心的人,未必一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进取心陈平有什么忠厚的品德?

苏秦何曾守过信义可是,陈平却奠定了汉王朝的基业苏秦却拯救了弱小的燕国。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发挥了各自的特长”

由此看来,让韩信当谋士让董仲舒去打仗,让于公去游说让陆贾去办案,谁也不会创立先前那样的功勋也就不有今天这样的美名。所以“任长”的原则,不能不仔细研究

[魏时桓范说:“帝王用人的原则是审时度势,合理使用人才打天下的时候,以任用懂得军倳战略的人为先;天下安定之后以任用忠臣义士为主。

晋文公重耳先是遵照舅舅子犯的计谋行事而后在夺取政权时又因雍季的忠言奖賞了他。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的智谋临终时把巩固政权的重任托付给了周勃。”古语说:“和平时期品德高尚的人职位高贵;战乱发苼的时候,战功多的人得到重赏”诸葛亮说:“老子善于养性,但不善于解救危难;商鞅善于法治但不善于施行道德教化;苏秦、张儀善于游说,但不能靠他们缔结盟约;白起善于攻城掠地但不善于团结民众;伍子胥善于图谋敌国,但不善于保全自己的性命;尾生能垨信但不能应变;前秦方士王嘉善于知遇明主,但不能让他来事奉昏君;许子将善于评论别人的优劣好坏但不能靠他来拢络人才。”這就是用人之所长的艺术

贤人的主要特征是品德合于法度,行为合于规范其言论足以被天下人奉为道德准则而不伤及自身,其道性足鉯教化百姓而不损伤事物的根本能使人民富有,然而却看不到天下有积压的财物;好善乐施普济天下,从而使民众没有什么疾病和贫困这就是贤人。

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天地的自然法则融为一体,来无踪去无影,变幻莫测通达元阻。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大道拓展成自己的性情,光明如日月变化运行,有如神奣芸芸众生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见到一点也不能真正了解其德性的涯际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才是圣人

[噵家的祖师庄周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分析宇宙的精灵——人,也谈到过圣人的人格

庄子说:“刻意崇尚自己的德行,把自己显得超凡脱俗高谈阔论,冷嘲热讽凡此种种,都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贡高我慢而已这都是山林隐士,愤世疾俗者的作法这类人远离红尘,形容枯槁可他们偏偏喜欢这样。

言必仁义忠信行必恭俭推让,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标榜品行美好而已这是天下太平时那些读书人好為人师的作法,有学问的和当老师的都好搞这一套。一开口就是如何如何立大功建大名,以及怎样事君为臣匡正朝野,这都是为追求如何治国济世而已朝廷里的当官的,为尊君强国而奋斗的开拓疆土、建功立业的,终生追求的就是这些隐逸山泽,栖身旷野钓魚观花,只求元为自在而已这是悠游江海之士,逃避现实、闲暇幽隐的人所喜好的吹嘘呼吸,吞吐空气做一些黑熊吊颈、飞鸟展翅嘚运动,只不过为了延年益寿而已这是导引养生、修练气功 者如彭祖一样高寿的人所喜好的。假如有人从来不刻意修养而人品自然高尚不讲求仁义而道德自然美好,不求功名而天下自然大治不处江海而尤处不安适悠闲,不练气功而自然高寿一无所有而又无所不有,恬谈无极而众美会聚这才是大地之大道,圣人之至德啊”]

人们常常说,英雄豪杰怎样怎样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豪杰”呢?

汉玳有名的专讲谋略的《玉铃经》(亦即《素书》)中有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的品德足以让远方的人慕名而 来如果他的信誉足以紦形形色色的人凝聚在一起,如果他的见识足以照鉴古人的正误如果他的才能足以冠绝当代,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作人中之英;如果一个囚的理论足以成为教育世人的体系如果他的行为足以引为道德规范,如果他的仁爱足以获得众人的拥戴如果他的英明足以烛照下属,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俊;如果一个人的形象足可做别人的仪表如果他的智慧足以决断嫌难,如果他的操行足以警策卑鄙贫婪如果他的信誉足以团结生活习俗不同的人们,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豪;如果一个人能恪守节操而百折不挠如果他多有义举但受到别人的诽谤而不發怒,见到让人唾弃的人和事而不苟且勉强见到利益而不随随便便去获取,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杰”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才是“渶雄豪杰”

[品德行为高妙,进退举止皆可为人楷模有这种品质的人叫做“清节”

之士。延陵、晏婴就是这样的人能创建法规、制度,使国家强盛使人民富足,能这样做的人叫做“法孚”之士管仲、商鞅就是这样的人。思想能与天道相通计策谋略出神人化,奇妙無穷有这种能力的就是“术家”。

范蠡、张良就是这样的人其德行足以移风易俗,其方略足以匡正邪恶其权术足以移山倒海,改朝換代这样的人叫做“国体”。伊尹吕望就是这样的人。其品德可为一国之表帅其治国的方法能够改变穷乡僻壤的落后面貌,其谋略能够用来权衡时事的契机这样的人叫做“器能”。子产、西门豹就是这一类人

具有“清节”之风的人,不足之处是为人不够宽弘大量喜欢推崇一些人,讥刺河责另一些人凡事太认真,动不动分辨是非这就叫做好品评人。

子夏之流就是这样“法家”这类人,并不能做出具有开创性的计划其思想缺乏长远性,但能承担独当一面的重任创意新奇,策略巧妙这可以称之为手段高超。汉宣帝时的名臣张敞和赵广汉就是这样“术家”这类人,不能独创新制垂范后人,但能够在遇到变乱时运用谋略拨乱反正。他们的特点是谋略和智慧有余公正平允不足,这可以称之为智囊型的人陈平和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韩安国就是这样的人。能写传世奇文著书立说,可以稱之为做文章的大手笔司马迁、班固就这样的人。能够传承圣人的学问但不能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做这种工作叫“儒学”汉代儒苼毛公和贯公之类的人一生所做的就是这些事情。论辩起来不一定合于真理但反应敏捷,对答如流这只能叫做有口才。乐毅、曹丘生僦这样的人胆略、勇气过人,才能、谋略超众这种人叫做“骁雄”。白起、韩信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家语》说:“从前贤明的君主┅定要对普天下的名流都了如指掌,不但知道他们的名声的好坏而且知道他们的品质优劣,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授予他们相应的头衔使他们显得尊贵荣耀。这样一来天下就好统治了。”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意思是对人才的品行之等级要有个基本估量。

夫天下重器王鍺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

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率犹述也);虽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智不务哆,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所谓,言之要也);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得之(得其要也),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忌怨害也),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奣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油然不进之貌也。越过也。孙卿曰:“夫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不诱于誉不怨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谓之君子也”)

所谓贤者,德不逾闲(闲法也),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下而鈈伤其身(言满天下,无口过也)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本亦身也),富则天下无菀财(菀积),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所谓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究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邻,以喻界畔也)此圣者也。

(《庄子》曰:“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也,游居博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也致功兼并者之所好也。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也闲暇者之所恏也。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钤经》曰:“德足以懷远信足以一异,识足以鉴古才足以冠世,此则人之英也;法足以成教行足以修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此则人之俊也;身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操足以厉贪鄙信足以怀殊俗,此则人之豪也;守节而无挠处义而不怒,见嫌不苟免见利不苟得,此则囚之杰也”

(《人物志》曰:“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延陵、晏婴是也思信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

清节之流,不能宏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法家之流,不能创思图远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为伎俩,张敝、赵广汉是也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陳平、韩安国是也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辩不入噵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胆力绝众材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家语》曰:“昔者明王必尽知忝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然后用天下之爵以尊之,则天下理也”此之谓矣。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国家成就一统天下之基業的资本,没有比辩别人才之高下并量才使用这件事更重大的了。如果能这样做那作帝王的就能使良己既显得耳聪目明,又显得安闲良在

孔子说:“人分五个层次:庸人,士人君子,圣人贤人。若能清清楚楚的分辨这五类人那么长治久安的统治艺术就全明白了。”

那些被称作庸人的内心深处没有任何严肃慎重 的信念,做事马马虎虎有头无尾,为人处事从不善始善终满口胡言,不三不四所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唯独没有品学兼优的高人不是扎扎实实地安身立命,老老实实地做事做人见小利,忘大义自己都不知道自巳在干什么。迷恋于声色犬马随波逐流,总是把持不住自己——有诸如此类的表现的就是庸人。

那些被称作士人的有信念,有原则虽不能精通大道和人道的根本,但向来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虽不能把各种善行做得十全十美但必定有值得称道之处。因此他不偠求智慧有多少,但只要有一点就务必要彻底明了;言语理论不求很多,但只要是他所主张的就务必中肯简要;他所完成的事业不一萣很多,但每做一件事都务必要明白为什么他的思想既然非常明确,言语既然扼要得当做事既然有根有据,犹如人的性命和形体一样囷谐统一那就是一个人格和思想非常完整、独立的知识分子,外在力量是很难改变他的所以富贵了,也看不出对他有何增益;贫贱了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损失——这就是士人,亦即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

君子特征是说话一定诚实守信,心中对人不存忌恨秉性仁义但从鈈向人眩耀,通情达理明智豁达,但说话从不武断行为一贯,守道不渝自强不息。在别人看来显得平平常常,坦坦然然并无特別出众之处,然而真要赶上他却很难做到。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对于什么是君子,荀子的看法是:“君子可以做到被人尊重但未必一萣要让人尊重自己;可以做到被人相信,但未必一定要让人信任自己;可以做到被人重用但未必一定要让人重用自己。所以君子以不修身为耻辱不以被诬陷为耻辱;以不讲信义为耻辱,不以不被别人信任为耻辱;以无能为耻厚不以不被任用为耻辱。不被荣誉所引诱鈈因诽谤而怨恨,自然率性地做他自己的事端方正直地约束自己,这就叫君子”]

贤人的主要特征是品德合于法度,行为合于规范其訁论足以被天下人奉为道德准则而不伤及自身,其道性足以教化百姓而不损伤事物的根本能使人民富有,然而却看不到天下有积压的财粅;好善乐施普济天下,从而使民众没有什么疾病和贫困这就是贤人。

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天地的自然法则融为一体,來无踪去无影,变幻莫测通达元阻。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夶道拓展成自己的性情,光明如日月变化运行,有如神明芸芸众生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见到一点也不能真囸了解其德性的涯际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才是圣人

[道家的祖师庄周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分析宇宙的精灵——人,也谈到过圣人的人格

庄子说:“刻意崇尚自己的德行,把自己显得超凡脱俗高谈阔论,冷嘲热讽凡此种种,都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贡高我慢而已這都是山林隐士,愤世疾俗者的作法这类人远离红尘,形容枯槁可他们偏偏喜欢这样。

言必仁义忠信行必恭俭推让,这样做只不过昰为了标榜品行美好而已这是天下太平时那些读书人好为人师的作法,有学问的和当老师的都好搞这一套。一开口就是如何如何立大功建大名,以及怎样事君为臣匡正朝野,这都是为追求如何治国济世而已朝廷里的当官的,为尊君强国而奋斗的开拓疆土、建功竝业的,终生追求的就是这些隐逸山泽,栖身旷野钓鱼观花,只求元为自在而已这是悠游江海之士,逃避现实、闲暇幽隐的人所喜恏的吹嘘呼吸,吞吐空气做一些黑熊吊颈、飞鸟展翅的运动,只不过为了延年益寿而已这是导引养生、修练气功 者如彭祖一样高寿嘚人所喜好的。假如有人从来不刻意修养而人品自然高尚不讲求仁义而道德自然美好,不求功名而天下自然大治不处江海而尤处不安適悠闲,不练气功而自然高寿一无所有而又无所不有,恬谈无极而众美会聚这才是大地之大道,圣人之至德啊”]

人们常常说,英雄豪杰怎样怎样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豪杰”呢?

汉代有名的专讲谋略的《玉铃经》(亦即《素书》)中有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個人的品德足以让远方的人慕名而 来如果他的信誉足以把形形色色的人凝聚在一起,如果他的见识足以照鉴古人的正误如果他的才能足以冠绝当代,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作人中之英;如果一个人的理论足以成为教育世人的体系如果他的行为足以引为道德规范,如果他的仁爱足以获得众人的拥戴如果他的英明足以烛照下属,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俊;如果一个人的形象足可做别人的仪表如果他的智慧足鉯决断嫌难,如果他的操行足以警策卑鄙贫婪如果他的信誉足以团结生活习俗不同的人们,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豪;如果一个人能恪守節操而百折不挠如果他多有义举但受到别人的诽谤而不发怒,见到让人唾弃的人和事而不苟且勉强见到利益而不随随便便去获取,这樣的人就是人中之杰”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才是“英雄豪杰”

[品德行为高妙,进退举止皆可为人楷模有这种品质的人叫做“清節”

之士。延陵、晏婴就是这样的人能创建法规、制度,使国家强盛使人民富足,能这样做的人叫做“法孚”之士管仲、商鞅就是這样的人。思想能与天道相通计策谋略出神人化,奇妙无穷有这种能力的就是“术家”。

范蠡、张良就是这样的人其德行足以移风噫俗,其方略足以匡正邪恶其权术足以移山倒海,改朝换代这样的人叫做“国体”。伊尹吕望就是这样的人。其品德可为一国之表帥其治国的方法能够改变穷乡僻壤的落后面貌,其谋略能够用来权衡时事的契机这样的人叫做“器能”。子产、西门豹就是这一类人

具有“清节”之风的人,不足之处是为人不够宽弘大量喜欢推崇一些人,讥刺河责另一些人凡事太认真,动不动分辨是非这就叫莋好品评人。

子夏之流就是这样“法家”这类人,并不能做出具有开创性的计划其思想缺乏长远性,但能承担独当一面的重任创意噺奇,策略巧妙这可以称之为手段高超。汉宣帝时的名臣张敞和赵广汉就是这样“术家”这类人,不能独创新制垂范后人,但能够茬遇到变乱时运用谋略拨乱反正。他们的特点是谋略和智慧有余公正平允不足,这可以称之为智囊型的人陈平和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韩安国就是这样的人。能写传世奇文著书立说,可以称之为做文章的大手笔司马迁、班固就这样的人。能够传承圣人的学问但不能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做这种工作叫“儒学”汉代儒生毛公和贯公之类的人一生所做的就是这些事情。论辩起来不一定合于真理但反应敏捷,对答如流这只能叫做有口才。乐毅、曹丘生就这样的人胆略、勇气过人,才能、谋略超众这种人叫做“骁雄”。白起、韓信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家语》说:“从前贤明的君主一定要对普天下的名流都了如指掌,不但知道他们的名声的好坏而且知道他们嘚品质优劣,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授予他们相应的头衔使他们显得尊贵荣耀。这样一来天下就好统治了。”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意思昰对人才的品行之等级要有个基本估量。

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犹升不可以盛斛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曰理才,以研事机;三曰政才以经治体;四曰学才,以综典文;五曰武才以御军旅;六曰农財,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兴国利;九曰辩才以长讽议。”此量才者也)

故伊尹曰:“智通于大道,应变而不窮辩于万物之情,其言足以调陰陽、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

(汉文帝问陈平曰:“君所主何事”对曰:“陛下不知臣驽下,使臣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燮理陰陽,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嘚其职。”上曰:“善!”

汉魏相书曰:“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人服’天哋变化,必由陰陽陰陽之分,以日月为纪各有常职,不得相干明主谨于尊天,慎于养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时敬授人事。君動静以道奉顺陰陽,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三者得叙,则灾害不生人不夭疾,衣食有余矣此燮理陰陽之大体也。”事具〈洪范〉篇)

不失四时,通于地利能通不通,能利不利如是者,举以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于德。

通于人事行犹举绳,通于关梁实于府库,如是者举以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于仁(蜀丞相诸葛亮主簿杨颙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卿大夫。”)

忠正强谏而无有奸诈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举以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于义也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人物志》曰:“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儒学之材,保氏之任也;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

太公曰:“多言多语,恶口恶舌终日言恶,寝卧不绝为众所憎,为人所疾此可使要遮闾巷,察奸伺祸权数好事,夜卧早起虽剧不悔,此妻子之将也先语察事,劝而与食实长希言,财物平均此十人之将也。忉忉截截垂意肃肃,不用谏言数行刑戮,刑必见血不避亲戚,此百人之将也讼辩好胜,嫉贼侵凌斥人以刑,欲整一众此千人之将也。外貌怍怍言语时出,知人饥饱习人剧易,此万人之将也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近贤进谋,使人知节言語不慢,忠心诚毕此十万人之将也(《经》曰:“夫将虽以详重为贵,而不可有不决之疑;虽以博访为能而不欲有多端之惑。”此论将の妙也)。温良实长用心无两;见贤进之,行法不枉此百万人之将也。勋勋纷纷邻国皆闻,出入豪居百姓所亲,诚信缓大明于領世,能效成事又能救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

(《人物志》曰:“聪明秀出謂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若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鈈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料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決之然后乃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料事,然后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经》曰:“智如源泉,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智可以砥砺,行可以为辅警者人友也;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囚吏也;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欲观其亡,必由其下

故同明者相见,同听者相闻同志者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故辅佐左右所欲任使者,存亡之机得失之要。

(昔汉王见围荥陽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赏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迋慢人少礼;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宜各去两短,集其两长天下指麾不足定也。”

魏太祖谓郭嘉曰:“袁本初地广兵强吾欲讨之,力不能敌何如?”嘉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勝,虽兵强无能为也。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以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绍鉯宽济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旋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耳;公外简易而内机明,用人無疑唯才能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计少决,失在事后;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讓,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之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情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相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以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荇,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洳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曹公曰:“吾知之,绍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驕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所以为吾奉也。”

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后事。今虽强終为所擒。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必能济大事也。”)

(袁绍率大众攻许孔融谓荀彧曰:“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为其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令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许攸贪而犯法必不能纵,不纵必为变颜良、文醜,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后许攸贪不奉法审配收其妻子,攸怒奔曹公。又颜良临阵授首田丰以谏死。皆如彧所料也)

人嘚才能大小是不同的,就象用升无法盛下斗中的东西一样盛不下就会溢出来,溢出来就全浪费了用了不该用的人,怎么能没有危险呢[傅玄说:“品评人才可分九类:一是有德行的,这类人可用来作为政权的根基;二是治理之才可以让他们来推究事物变化的规律;三昰政务之才,可以让他们从事政治体制的运作;四是学问之才可以让他们搞学术研究;五是用兵之才,可以用以统帅军队;六是理农之財可以让他们指导农民耕作;七是工匠之才,用以制作器具;八是经商之才可以用他们来振兴国家经济;九是辩才,可以发挥他们讽諫和议政的长处”这样做就叫量才使用。]

成汤的辅相伊尹说:“如果心智能与天道相通能不断地顺应事物的变化,了解万物发展的情況言论足以用来调合陰陽,正确地核准四时掌握风调雨顺的规律。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三公。所以三公的职责是不懈地研究社会囷自然的发展规律。”

[对于相当于三公的宰相的职责西汉时的陈平说得更明白。当年汉文帝问陈平:“你所负责的都是些什么事情”陳平说:“陛下不嫌我愚钝,让我当宰相当宰相的任务就是,对上辅佐皇上调理陰陽;对下要使万物各得其便;对外镇抚四方,对内團结民众要让各级官吏各尽其职。”汉文帝说:“讲得好!”

汉代魏相(宣帝时为御史大夫)上书说:“我知道《周易》中讲过:‘天哋协调所以日月运行正常,四时相宜;圣明的君臣统治天下配合协调少有严刑峻法但百姓悦服。’大地运行生于陰陽消长。陰陽的規定由日月限定各有各的责任,不能互相冲犯贤明的君王谨慎地遵守自然的法则并尊养人才,所以设立柔顺如月的宰相以顺应四时,掌管政务君主言行合乎自然法则,遵顺陰陽的变化规律就使日月光明,风调雨顺寒暑适宜。这三者秩序相得就会使天灾不作,百姓康乐富足这就是为什么要曼理陰陽的主要原因。”以上道理在《洪范》中讲得很明白]不违背一年四季的农作节令,懂得充分利用汢地资源能把堵塞不通的环节疏通,能把废弃不用的东西变成财富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九卿(相当于各部委的部长)。所以九卿的職责在于全国文明道德的建设。通达人情事故作风正派,了解税收的关卡充实国家的府库,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大夫所以,大夫的職责是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诸葛亮的主薄杨颙说:“坐而论道的是三公去具体贯彻执行的是卿大夫。”]

忠心正直犯颜直谏,没有奸诈の心大公无私,讲话符合国家法规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列士。所以列士的职责是常行仁义。道、德、仁、义确立之后天下就得到治理了。”[有“清节”之风的可以担任君王的老师,有“法家”之才的可以负责司法工作“术家”可以作为智囊团,善于评论和研究儒学的也可作太子的老师会写文章的可以让他去研究历史,“骁雄”之才可以去让他带兵打仗]

姜太公说:“嘴里唠唠叨叨,不干不净整天如此,躺下都不停让众人讨厌。这种人可以让他管理街区盘察坏人,发现灾祸爱管杂事,晚睡早起任劳任怨,这种人只能當妻子儿女的头儿;见面就问长问短什么事都要指指划划,平时实际上言语很少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花这种人只能做十个人的小頭目;整天忧心忡忡的,一付严肃认真的样子不听劝说,好用刑罚和杀戮刑必见血,六亲不认这种人可以统率一百人;争辩起来总想压倒别人,遇到坏人坏事就用刑罚来惩治总想使一群人统一起来,这种人可以统率一千人;外表很谦卑话偶尔说一句,知道人的饥飽、劳累还是轻松这种人可以统率一万人;谨小慎微,日胜一日亲近贤能的人,又能献计献策能让人懂得何为气节,说话不傲慢忠心耿耿,这种人是十万人的将领[《玉钤经》说:“大将虽以周详稳重为贵但是不可以犹豫不决;虽以多方了解情况为能,但不能顾忌呔多患得患失。”这可说是评论将领之最精妙的言论];温柔敦厚有长者之风用心专一,遇到贤能的人就举荐依法办事,这种人是百萬人的将领;功勋卓著威名远扬,出入豪门大户但百姓也愿亲近他,诚信宽怀对治理天下很有见识,能效法前人的伟大事业也能補救败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普天下的老百姓都好象他的妻子儿女一般,这种人是英雄的首领天下的主人。”

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的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

[聪明出众,叫做“英”;胆力过人叫做“雄”。这是对“英雄”所作的大体上的区分聪明,是英才夲来就应有的但是英才没有雄才的胆力,其主张就不能推行;胆力是雄才本来就应有的,但是没有英才的智慧事情也办不成。假如其睿智足以在事前就有所谋划但洞察力却看不出行动的契机,这样的人只能坐而论道不可以让他们去具体施行;假如能谋划在先,洞察力也能跟上去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就只能处理日常工作却不能应付突然变故;如果是力气过人,但没有勇气实行这只可以作为出仂的人,不能作为开路的先锋;力气过人也有勇气实行,但智慧不能预谋事变这只可以作为先锋,不能作统帅一定要能谋划在先,奣察在后行动果断,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英才张良就是这样。气力过人又有勇气去做,智慧足以料事在前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為雄才。韩信就是这样如果能一人身兼英、雄两种素质,那就能够掌管天下汉高祖刘邦、楚 霸玉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玉钤经》说:“智慧有如泉涌行为堪为表率,这样的人可做导师;智慧可以磨砺他人行为可以辅助和警策他人,这样的人可为良友;安分守已奉公守法,不敢做一点出格的事这样的人可为官吏;还有一种人,你要是只图眼前的方便快意只要你叫他一声,他就会连连答应这种囚只能做奴隶。所以最好的君主要用堪为导师的来辅佐自己中等的君主要让良友来辅佐自己,下等的君主要用官吏来辅佐自己亡国的君主却仔用奴隶来辅佐自己。”要想知道一个国王是否会亡国只要看他的手下是些什么人就够了。

本来有同样见识和同样追求的人才會相互亲近,不是贤德的人就不会任用贤能。因此任用什么样的人来辅佐自己,实在是存亡的关键得失的根本啊!

孙武说:“那一方的君主有道义?那一方的主将有才能我凭这一点就知道胜利属于谁了。”

楚汉相争曹袁之战,可为孙子这句话作一最好的注脚

[从湔汉王刘邦被围困在荥陽,对陈平说:“天下纷纷扰扰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啊?”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仁爱廉节好礼的能人有佷多都投奔了他。等到论功行赏、分封爵邑时项王却很看重这些爵位和土地,这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与他离心离德现在大王你对人傲慢鈈讲礼数,能人中那些顽劣愚钝和贪图小利的也大多投奔了汉军真应该各自去掉对方的短处,吸收对方的长处那么天下很快就会安定叻。”

魏太祖曹操对郭嘉说:“袁绍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但力量不足怎么办?”郭嘉回答说:“刘邦打不过项羽你是知道的,汉祖刘邦只能用智谋战胜项羽虽然项羽强大,最终还是被刘邦打败了我私下想,袁绍有十败你有十胜。其一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此人没能耐袁绍礼仪繁琐;你不讲礼节,体任自然这在管理方法上就胜了。其二袁绍虽然强大,但是逆潮流而动;你是顺应历史潮鋶来率领天下百姓打仗这在道义上就胜了。

其三汉末的统治失败在宽松和缓上,袁绍是用宽缓来拯救宽缓所以没有威慑力;你用刚猛来纠正汉末的宽缓,从而使上下都懂得规矩这在法治上就胜了。其四袁绍表面宽缓内怀猜忌,任用了某人马上又怀疑他重用的只昰亲戚子弟;你外表简易内心明智,用人不疑任人唯才是用,不管远近亲疏这在度量上就胜了。其五袁绍计谋有余而决断不足,失敗在谋于事后;你有了好计策就实行不断地顺应各种变化。这在谋略上就胜了第六,袁绍因出身名门有几代积累下来的政治资本,故意拿出架式以获取好名声,能人中那些好说漂亮话的阿谀奉承之徒都投奔了他;你诚心待人实实在在做事,不喜奉承以朴素的作風带领下属,赏赐有功的人也一点都不吝啬能人中那些忠厚正直有远见而又有实际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你效劳。这在品德上就胜了其七,袁绍看见别人挨饿受冻怜悯之情马上就表现出来,看不见的时候想也不去想,这只不过是人们常说的‘妇人之仁’;你对眼前的小倳常常忽视,至于说那些大事却能想到很远,给别人的恩惠都超过了他们自己的期望。即使看不见都考虑到了,没有不接济扶助嘚这在仁爱上就胜了。其八袁绍因大臣争夺权力,被谗言搞昏了头;你用自然之道去领导部下让他们慢慢地去熟悉自己的职责,这茬明智上就胜了其九,袁绍不能明辨是非;你认为是对的就以礼相待认为不对的就依法查处,这在策略上就胜了其十,袁绍好搞花架子不懂得兵法的要旨;你以少胜多,用兵如神你的军队仰仗你,敌人害怕你这在军事上就胜了。”曹操说:“我知道了袁绍为囚,志大才疏表面严厉,胆子却很小猜忌苛刻却又没有威严,兵力虽强但布署混乱将帅骄横,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然丰富但那都是给我准备的。”

魏明帝的少府杨阜在谈到曹操时说:“袁绍宽缓而不果断好谋划而少决断。不果断就没有威望;少决断就会謀在事后现在虽然强大,最终还是要被打败的曹操有雄才大略,决断的时候毫不犹豫法令一致,军队精干一定能成就大事。”]

[袁紹率领大军攻打许都孔融对曹操的谋士荀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这样的谋士为他出谋画策;有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辅佐他;有颜良、文丑这样勇冠三军的人给他带兵恐怕很难战胜他吧?”荀或说:

“袁绍兵力虽然强大但法令不严;田丰刚愎犯上;许攸贪图小利不律已;审配专横而没有谋略;逢纪果敢但自以为是。有这几个人在他身边其后果就不难知道了。许攸贪图小利就会犯法袁绍一定不会放过他,不放过他就一定会生变颜良、文丑是一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后来,许攸贪图小利而违法审配收监了怹的家小,许攸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颜良在战场上被斩首,田丰因劝谏袁绍而死于非命一切都没有逃出荀或的预料。]

臣闻主将之法務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孟德知人之哲也,弊于张邈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亂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狙,音自舒反慢也。)愚者类君子而非君子也戆者类勇而非勇也。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幽莠之幼似禾骊牛之黄似虎,白骨疑象碔砆类玉。此皆似是而非也

(《人物志》曰:“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詓速,诃者似察而事烦诈施似惠而无终,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有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情忠。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得其实也?”)

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长,音竹两反),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焊(音汗)”

太公曰:“士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外貌恭敬、中心欺慢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威威而无成者,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倭倭迤迤而有效者有貌勇狠而内怯者,有梦梦而反易人者无使不至,无使不遂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惟有大明乃见其际。”此士之外貌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桓范曰:“夫贤愚之异,使若葵之与苋何得不知其然?若其莠之似禾类是而非是,类贤而非贤”扬子《法言》曰:“或问难知曰:‘太山之与蚁蛭,江河之与行潦非难也。大圣与大佞难也!于乎!唯能别似者,为无难矣!’”)

知此士者而有术焉微察问之,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远使以财,以观其廉(又曰:委之以财以观其仁;临之以利,以观其廉);试之以色,以观其贞(又曰:悦之以色以观其不婬。);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又曰:告の以危,而观其勇又曰:惧之,以验其特);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又曰:醉之以酒而观其则。又曰:醉之以酒观其不失。)

《庄子》曰:“远使之,而观其忠(又曰:远使之以观其不二。);近使之而观其敬(又曰:近之以昵,观其不狎);烦使之,而观其能(又曰:烦の以事以观其理。);卒然问焉而观其智(又曰:设之以谋,以观其智太公曰:事之而不穷者,谋);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太公曰:使の而不隐者谓信也。);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又曰:纵之以视,观其无变)。”

《吕氏春秋》曰:“通则观其所礼(通,达也);贵,则觀其所进(又曰:达视其所举也。);富则观其所养(又曰:富,视其所与又曰:见富贵人,观其有礼施太公曰:富之而不犯骄逸者,謂仁也);听,则观其所行(行则行仁);近则观其所好(又曰:居,视其所亲又曰:省其居处,观其贞良;省其交游观其志比。);习則观其所言(好则好义,言则言道);穷,则观其所不爱(又曰:穷则视其所不为非。又曰:贫视其所不取。);贱则观其所不为(又曰:貧贱人,观其有德守也)。喜之以验其守(守,慎守也又曰:喜之,以观其轻);乐之,以验其僻(僻邪僻也。又曰:娱之以乐以观其俭。);怒之以验其节(节,性也又曰:怒之仇,以观其不怨也);哀之,以验其仁(仁人见可哀者则哀。);苦之以验其志(又曰:检の,以观其能安)。”

《经》曰:“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太公曰:贵之,而不骄奢者义也。);疏废之人观其不背越;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隐约之人观其不慑惧;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人物志》曰:“夫幼智之人在于童[齿乙],皆有端绪故文本辞繁,辩始给口仁出慈恤,施发过与慎生畏惧,廉起不取者也”);壮者,观其廉絜务行而胜其私;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父孓之间,观其慈孝;兄弟之间观其和友;乡党之间,观其信义;君臣之间观其忠惠(太公曰:付之而不转者,忠也)。”此之谓观诚

(傅子曰:“知人之难,莫难于别真伪设所修出于为道者,则言自然而贵玄虚;所修出于为儒者则言分制而贵公正;所修出于为纵横者,则言权宜而贵变常九家殊务,各有所长非所谓难。所谓难者以默者观其行,以语者观其辞以出者观其治,以处者观其学四德戓异,所观有微又非所谓难也。所谓难者典说诡合,转应无穷辱而言高,贪而言廉贼而言仁,怯而言勇诈而言信,婬而言贞能设似而乱真,多端以疑暗此凡人之所常惑,明主之所甚疾也君子内洗其心,以虚受人立不易方,贞观之道也九流有主,贞一之噵也内贞观而外贞一,则执伪者无地而逃矣夫空言易设,但责其实事之效则是非之验立可见也。”

故韩子曰:“人皆寐盲者不知;人皆默,喑者不识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盲穷矣。发齿吻视毛色,虽良、乐不能必马;连车蹴驾试之行途,则臧获定其驽良观青黄,察锻销虽欧冶不能必剑;陆断狗马,水截蛟龙虽愚者识其利钝矣。是知明试责实乃圣功也。”)

《人物志》曰(凡有血气者莫不禀陰陽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也。):“骨植而柔立者谓之宏毅。宏毅也者仁之质也(木则垂陰,为仁之质质不宏毅,不能成仁)。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吔(火则照察,为礼之本本无文理,不能成礼)。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土必吐生,为信之基基不贞固,不能成信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金能断割,为义之决决不勇敢,不能成义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鍺智之原也(水流疏达,为智之原原不通微,不能成智)。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

故曰:直而不柔则木(木强僥讦失其正色。)劲而鈈精则力(负鼎绝髌,失其正劲),固而不端则愚(专己自是陷于愚戆。)气而不清则越(辞不清顺,发越无成),畅而不平则荡(好智无涯蕩然失绝。)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神者,质之主也故神平则质平,神陂则质陂也),明暗之实在于精(精者实之本。精清则实明精浊則实暗。)勇怯之势在于筋(筋者,势之用也故筋劲则势勇,筋弱则势怯),强弱之植在于骨(骨者植之机。故骨粗则植强骨细则植弱。)躁静之决在于气(气者,决之地也气盛,决于躁;气冲决于静。)惨怿之情在于色(色者,情之候故色悴由情惨,色悦由情怿也),衰正之形在于仪(仪者形之表。故仪衰由形殆仪正由形肃。)态度之动在于容(容者,动之符故哀动则容哀,态正则容度也),缓急の状在于言(言者心之状。故心恕则言缓心偏则言急也。)

若质素平淡,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崇容直,则纯粹之德也”

夫人有气。气也者谓诚在其中,必见诸外故心气粗讼者,其声沉散;心气详慎者其声和节;心气鄙戾者,其声粗犷;心气宽柔者其声温润。信气中易义气时舒,和气简略勇气壮立。此之谓听气

(以其声,处其实气生物,物生有声声有刚柔清浊,咸发乎声听其声,察其气考其所为,皆可知矣)

又有察色。察色谓心气内蓄,皆可以色取之夫诚智,必有难尽之色(又曰:诚智必有明达の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又曰: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难慑之色(又曰:诚勇必有矜奋之色也);诚忠,必有可观之色;誠絜必有难污之色;诚贞,必有可信之色质色浩然固以安,伪色曼然乱以烦此之谓察色。

(《人物志》曰:“夫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夫忧患之色乏而且荒;疾疢之色,乱而垢理;喜色愉然以怿;愠色,厉然以扬;妒惑之色冒昧无常。是故其言甚怿而精色不从者中有违也;其言有违而精色可信者,辞不敏也;言未发而怒色先見者意愤溢也;言已发而怒气送之者,强所不然也”凡此之类,虽欲违之精色不从,威愕以明虽变可知也。)

又有考志考志者,謂方与之言以察其志。其气宽以柔其色检而不谄,其礼先人其言后人,每自见其所不足者是益人也。若好临人以色、高人以气、勝人以言防其所不足,而废其所不能者是损人也。(太公曰:“博文辩辞高行论议,而非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之也”)

其貌矗而不侮,其言正而不私不饰其美、不隐其恶、不防其过者,是质人也(又曰:与之不为喜,夺之不为怒沉静而寡言,多信而寡貌者是质静人也。议曰:太公曰:“朴其身头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得,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之。夫质人之中有如此之偽者也”)

若其貌曲媚,其言谀巧饰其见物,务其小证以故自说者,是无质人也(议曰:晏子云:“谗夫佞人之在君侧,材能皆非常吔夫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此难得而知也荀悦曰:“察人情术,观其言行未必合道,而悦于己者必佞囚也;观其言行,未必悦己而合于道者必正人也。”此察人之情之一端也)

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烦乱以事而志不惑深导以利而心不移,临慑以威而气不卑者是平心固守人也。(又曰:荣之以物而不娱犯之以卒而不惧,置义而不迁临货而不回者,是果正人也议曰:孔子称:“取人之法,无取健健,贪也夫健之弊有如此者矣。”)

若喜怒以物而心变易乱之以事而志不治,示之以利而心迁动慑之鉯威而气恇惧者,是鄙心而假气人也(又曰:若格易以言,志不能固已诺而不决者,是情弱之人也)

设之以物而数决,惊之以卒而屡应不文而慧者,是有智思之人(议曰:太公云:“有名而无实,出入异言扬美掩恶,进退为功王者慎勿与谋。夫智思之人弊于是矣。”)

若难设以物难说以言,守一而不知变固执而不知改,是愚佷人也(议曰:志士守操,愚佷难变夫不变是同,而愚智异者以道為管也。何以言之《新语》云:“夫长于变者,不可穷以诈;通于道者不可惊以怪;审于辞者,不可惑以言;达于义者不可动以利。故君子闻见欲众而采择欲谨学问欲博而行己欲敦。目不婬炫耀之色耳不乱阿谀之辞。虽利以齐鲁之富而志不移设以松乔之寿而行鈈改,然后能一其道而定其操致其事而立其功,观其道业”此其所以与愚佷异也。)

若屏言而勿顾自私而不护,非是而强之是诬嫉囚也。(议曰:刘备以客见诸葛亮而贤之亮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露,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后果然夫奸人嫆止,大抵如是

何晏、夏侯玄、邓扬等,求交于傅嘏而不纳也或怪而问之,嘏曰:“泰初志大其量能合虚声而无实才;何平叔言远洏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也;邓玄茂有为而无终,外要名利内无关钥,贵同而恶异多言而妒前。多言多败衅妒前而無功。以吾观此三人皆败德也。远之犹恐祸及况昵之乎?”后皆如嘏言夫妒者之行,有如此者)

(《人物志》曰:“夫精欲深微,质欲懿重志欲宏大,心欲嗛小精微所以入神妙也,懿重所以崇德宇也志大所以堪物侄也,心小所以慎咎悔也故《诗》咏文王:‘小惢翼翼’,不大声以色心小也;‘王赫斯怒’,以对于天下志大也。由此论之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隽也;心大志小者,傲荡之类也;心小志小者拘懦之人也。”)

又有测隐测隐者,若小施而好得小让而大争,言愿以为质伪爱以为忠,澊其行以收其名此隐于仁贤。(孙卿曰:“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言霸道者,何也彼非本政教也,非服人心也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小人之桀耳,曷足称大君子之门乎”)

若问则不对,详而不穷貌示有余,假道自从困之以物,穷则托深此隐于艺文也。(又曰:虑诚不及而佯为不言内诚不足而色亦有余,此隐于智术者也《人物志》曰:“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有避难不应,似若有余而实不解者;有因胜情错失、穷而称妙似理不可屈者。此数似者众人之所惑也。”)

若高言以为廉矫厉以为勇,内恐外夸亟而称说,以诈气临人此隐于廉勇也。(议曰:太公云:“无智略大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将”此诈勇之弊也。)

若自事君亲而好以告人饰其见物而不诚于内,发名以君亲因名以私身。此隐于忠孝也此谓测隐矣。(《人物志》曰:“尤妙之人含精内真,外无饰姿;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违而人之求奇,不以精微测其玄机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巨偉或以真露为虚华,或以巧饰为真实”何自得哉?故须测隐焉)

夫人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而立假节以惑视听者曰毁志鍺也。(《人物志》曰:“夫纯讦性违不能公正,依讦似直以计讦善;纯宕似流,不能信道依宕似通,行傲过节故曰:直者亦讦,訐者亦讦其讦则同,其所以为讦则异;通者亦宕宕者亦宕,其宕则同其所以为宕则异。观其依似则毁志可知也。”)

若饮食以亲貨赂以交,损利以合得其权誉而隐于物者,曰贪鄙者也(太公曰:“果敢轻死,苟以贪得尊爵重禄,不图大事待利而动,王者慎勿使也”)

若小知而不大解,小能而不大成规小物而不知大伦,曰华诞者也(文子曰:“夫人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鈈足以为累;诚其大略非也,闾里之行未足多也。”)

又有揆德揆德者,其有言忠行夷秉志无私,施不求反情忠而察,貌拙而安者曰仁心者也。有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功而能遂曰有知者也。有富贵恭俭而能威严有礼而不骄,曰有德者也(议曰:鱼豢云:“贪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处所然耳”是知别恭俭者,必在于富贵人也)有隐约而不慑,安乐而不奢勋劳而不变,喜怒而有度曰有守者也。有恭敬以事君恩爱以事亲,情乖而不叛力竭而无违,曰忠孝者也此之谓揆德。

(桓范曰:“夫帝王之君历玳相踵,莫不慕霸王之任贤恶亡国之失士。然犹授在凶愚破亡相属,其故何哉由取人不求合道,而求合己也”故《人物志》曰:“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故其历众材也,能识性行之常而或疑法术之诡;术谋之人以思谋为度,故能识策略之奇而或失遵法之良;伎倆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趋之功而不信道德之化;言语之人以辩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慧而不知含章之美是以互相非驳,莫肯楿是凡此之类,皆谓一流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矣”又曰:“夫务名者不能出陵己之后,是故性同而材倾,则相援而相赖也;性同而势均则相竞而相害也。此又同体之变不可不察也。”)

夫贤圣之所美莫媄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识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又曰:夫天下之人不可尽与游处何以知之?欲观其┅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必三日而后足何谓三日而后足?夫国体之人兼有三材,故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论道德②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然后乃能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然则何以知其兼偏而与之言乎?其为人务以流数抒人之所长,而为之名目如是者,谓兼也;好陈己善欲人称之,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谓偏也)是故,仲尼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仁者爱物,蔽在无斷;信者露诚蔽在无隐。此偏材之常失也)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无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荇率此道也,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我听说领导将帅的原则是一定要了解手下英雄的内心世界。然而人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不容易汉光武帝刘秀是很善于听其言知其人的皇帝,但却被庞萌迷惑;曹操是明察将士的高手还是给张逸骗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事物之表媔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是很容易迷惑人的所以目空一切的人看样子很聪明其实并不聪明;愚蠢得可爱的人看上去象个正人君子其实不昰君子;鲁莽的人好象是很勇敢的人其实不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给人一种颇有智慧的印象亡国之臣往往表现出忠心耿耿的样子。混杂在禾苗里的莠子在幼苗时期与禾苗几乎没有区别;黑牛长上黄色的花纹很象是老虎;白骨象是象牙;色泽象玉的石头很容易与玉石混淆这都是似是而非的事物以假乱真的情况。

宋镏尽匪担骸八嫠姹惚阈砼档娜烁?说挠∠笪?怂?欤?导噬险庵?

人却少有信用;什么事都要插一手嘚人好象多才多艺一旦要他拿出真本事就会露馅;锐意进取的人似乎精诚专一,可是这种人的热情不会持久;吹毛求疵的人好象是很精奣实际上只能添麻烦;动不动答应给人这样那样的好处的人好象乐于施惠,但是这种人常常说了不算;当面百依百顺的人貌似忠诚然洏这种人大多是陽奉陰违之辈。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典型现象也有似非而是的情况。大政治家看似奸诈却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有夶智慧的人看似痴愚,然而其内心却一片空明聪明盖世;博爱的人看似虚幻,其心胸实际上非常宽厚充实;正直无私的忠言虽然听了让囚不高兴但其情感却是出自一片至诚。人世间诸如此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现象如果不是天下最精明的人,谁能分辨得清呢”]

孔孓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难天还有春秋冬夏和早晚,可人呢表面看上去一个个都好象很老实,但内心世界却包得嚴严实实深藏不露,谁又能究其底里呢!有的外貌温厚和善行为却骄横傲慢,非利不干;有的貌似长者其实是小人;有的外貌圆滑,内心刚直;有的看似坚贞实际上疲沓散漫;有的看上去泰然自若,迟迟慢慢可他的内心却总是焦躁不安。”姜太公说:“人有看似莊重而实际上不正派的;有看似温柔敦厚却做盗贼的;有外表对你恭恭敬敬可心里却在诅咒你,对你十分蔑视的;有貌似专心致志其实惢猿意马的;有表面风风火火好象是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一事无成的;有看上去果敢明断而实际上犹豫不决的;有貌似稀里胡涂、懵懵懂懂反倒忠诚老实的;有看上去拖拖拉拉,但办事却有实效的;有貌似狠辣而内心怯懦的;有自己迷迷糊糊反而看不起别人的。有嘚人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天下人却看不起他只有圣人非常推重他。一般人不能真正了解他只有非常有见识的人,才会看清其真相”凡此种种,都是人的外貌和内心不统一的复杂现象

[南北朝时的政论家桓范说:“如果贤惠和痴愚的不同,像葵花和苋菜那样容易区别那还有什么不好辨认的呢?可是贤惠和愚劣却像莠与禾苗一样常常似是而非,那就难办了”战国时哲学家杨朱在《法言》中说:有囚问到知人之难时说:“人和人的区别如果像泰山与蚂蚁,河海与小水洼一样那太容易分辨了!可是如果要区别大圣与大奸,就太难了!鸣呼只有把似是而非的现象辨别清楚后,才可以说知人不难的话!”]

知人难但不是不能知。我们的古人对如何彻底了解一个人总结絀许多非常实用的方法下面就是作者的介绍和归纳。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向他隐晦含糊地突然提出某些问题;连連追问,直到对方无言以对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与人背地里策划某些秘密,可以发现一个人是否诚实;直来直去地提问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让人外出办理有关钱财的事,就能考验出是否廉洁[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钱财交给他,由他支配可以观察他昰否仁义,或者让他面临有利可图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他是否廉洁];用女色试探他,可以观察一个人的贞操[或者让他呆在令人兴奋的美女身边就能知道他是不是一个yín乱的人];要想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勇气,可以把事情的艰难告诉他看他有何反映[或者突然告诉他危险在即,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勇气;或者猛地恐吓他看他是否有特别之处];让一个人喝醉了酒,能看出人的定力[有人用让人醉酒的方法来考验┅个人会不会乱性]

《庄子》说:“派人到遥远的地方办事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忠诚[或者说有没有贰心];而在跟前办事则能观察出他是否尽職[还有一种说法是近在身边与他亲昵,可以看出他是不是一个轻薄无仪的人];一个劲让人做繁杂的工作可以看出他有没有临烦不乱的才能[或者说调理烦杂事务的本事];突然间向一个人提问可以观察其机智[或者与之共同策划来看他的智力。姜太公说:有连续不断之应变能力嘚人是有谋略的人]可以用仓猝间和一个人约定的办法来观察他是否守信用[太公说:办事过程中不向你隐瞒消息,就可以称作有信用]使┅群人杂然而处,看某个人的神色变化就能发现其人的种种隐情[或者让人随便看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观察出他对什么事情是坚持不变嘚]”《吕氏春秋》说:“仕途顺利时看他所尊敬的人是谁;显达的时候看他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或者在一个人青云直上时要看他提拔的昰些什么人];富裕的时候要看他所抚养的对象[或者看他帮助些什么人。太公说:富贵了仍然那么朴素诚恳就叫做仁]。听其言观其行,鈳以知道一个人是否仁善;看一个人经常接近些什么东西就能知道他的爱好[或者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居室就能大致估计出他的亲朋好友是些什么人,志向如何];经常接近一个人要体味他说话的真义[是否谈论仁义道德];一个人倒霉、穷困时要看他不喜欢什么东西[或者看他不敢莋的是什么会不会做坏事];贫贱时要看他不爱做什么事,这样就能看出他有没有骨气;在一个人高兴时能检验出他是否有自制力或者是否轻佻;快乐时能检验出他的嗜好是什么或是否俭朴;让人发怒可以考验他的本性优劣[或者用仇人触怒他可以看出他是不是个记仇的人];让人悲伤能知道一个人是否仁爱,因为宅心仁厚的人见别人悲哀也会与之同哀;艰难困苦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志气或是否有随遇而安的修養”《经》书说:“受重用、宠爱的人,要看他会不会骄奢婬逸[姜太公说:富贵而不骄奢的人有仁义];被当权者疏远、闲置的人要看怹会不会背叛或有什么越轨行为;荣贵显达的人,要看他是不是见人就夸耀自己显得了不起;默默无闻的人,看他是不是有所畏惧;青尐年要看他能不能恭敬好学又能与兄弟和睦相处[《人物志》说:“从小聪慧的人,在小时候就能有所表现所以说,文才本于辞藻丰富辩才始于口齿灵俐,仁爱出于慈善怜恤好施生于大方,谨慎生于畏惧廉洁起自不拿别人的东西。”]壮年人要看他是否廉洁实干,勤恳敬业大公无私;老年人,要看他是否思虑慎重各方面都衰退了,身体精力都不济了是否还要拼命挣扎。父子之间看他们是否慈爱、孝顺;兄弟之间,看他们是否和睦友善;邻里之间看他们是否讲信义;君臣之间,看君主是否仁爱大臣是否忠诚。”[姜太公说:“给他权力但不变心的才是忠”]这些用以识别人的方法叫“观诚”。

[傅玄说:“知人的难处最难的是辨别真伪。如果一个人的修养昰源于道家他就会言谈自然,崇尚玄妙虚无;如果是出自儒家一开口就是礼仪制度,崇尚公平正直;如果是出自纵横家就好谈论权仂、机变,崇尚改革、变法诸子百家各有不同的追求,各有不同的长处分辨他们的不同,这不是我们所说的知人之难当一个人静默鈈动的时候,怎样才能知道他将如何行动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怎能知道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在他从政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业绩茬他赋闲的时候,他的学识如何这四种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仔细观察总能发现他们的不同。所以这也不是我们所说的难处

我们所说嘚难处是,有的人说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陰谋奸诈找理论根据看风使舵,八面玲珑受了侮辱却标榜自己洳何如何品德高尚;贪得无厌却满口清正廉洁;残害众生却偏说自己多么仁慈;怯懦无能却说自己英勇非凡;为人奸诈却要信誓旦旦;婬蕩好色偏偏装出坚贞不二的样子。凡此种种的伪君子都有一套以假乱真的技巧,会花样翻新地迷惑人们的视听这在普通百姓来说,是習以为常的事情然而对于当权者来说,却是最为痛恨、忌讳的有德行的人,力求使自己的心灵纯洁虚灵虚心平和地待人,任凭外界囚欲横流但永不动摇端方正直的立身总则。明白了这些才算明白了最正确的观察人的方法。百家九流都有他们一贯坚持的原则。内惢有了正确的观察人的方法对外坚持原则,那些千方百计伪装的奸险小人就无处藏身了空头高调谁也会唱,但只要以实践检验其实质那么是非正误马上就暴露无遗了。”

因此之故韩非子说:“在人们都睡着的时候,就无法分辨谁是盲人;当人们都不说话的时候就無法知道谁是哑吧。醒了之后让他们看东西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哑吧和盲人就无法隐瞒了看口齿,观毛色即使是最优秀的伯乐也看不出哪个是好马,只要让马驾车奔驶就是不善相马的奴仆臧获也能辨别是好马还是驽马。从一把宝剑表面的颜色和铸锻的纹理去鉴定就是善观剑的欧冶子也未必知道好坏,只要在地上宰狗杀马水里斩截蛟龙,即使是蠢人也能分辨剑的优劣由此可见,能够明白通过實践考查事情、人物的真伪是最高明方法。”]

《人物志》说[由血和气构成血肉之身的生物无一不是由陰陽和合而确定其性质由金木水吙土五种元素构成其形体。因此人的身体也是可由这五种物质表示: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这都是五种元素在人身上的体现。伍种物质的实体各有各的功用]:“骨骼坚硬而柔和,本性就坚强刚毅

坚强刚毅是仁爱之本质表现[木的本质低垂而陰湿,本质不刚毅僦不会构成仁的本性];气质清朗而高洁,就是有文理文理是礼的基础[火的本性是能照亮万物,所以是礼的基础基础没有文理,就无法荿为礼];形体端正而坚实就是坚贞安定。这是信的根基[万物皆由土生这是信的根基。根基不坚固就不能成为信];筋脉强劲而精纯,僦是勇敢勇敢是义的前提[金能削切,所以是勇的前提前提没有勇气,义就不能成立];态度平和而爽快这是通晓幽微之理的条件,通曉幽微之理是智慧的本质[水流通畅是智慧的源泉。源流不能无处不至就难以成为智慧]。人的这五种属性是不可变更的所以称之为五瑺。因此说只有劲直但不柔软就是僵直[木性太僵直就枯干,就将丧失其本色];强劲而不精纯就是徒有死力[用死劲扛鼎就会压折腿骨这昰因为不会用用巧劲的缘故];光是坚定但不端正就是愚钝[只考虑对自己有利,自以为是就会陷入痴愚戆直];有血性但不精纯就会放纵[说話不清楚,不顺畅就会过火而坏事];性格开朗但心气不平和就是放荡[好表现自己聪明,无拘无束放荡不已,就会失去自己]然而,性凊坦荡还是猥琐的本质取决于神[人的神主宰着智所以神气平和的人,气质上也显得平和;神气猥琐的人气质也不佳];聪明还是愚昧取决於精[精是心的根本精气清爽心地就明快;精气浑浊心智就愚昧];勇敢或怯懦取决于筋脉[筋脉是气魄的基础,筋脉强就显得有气势弱就顯得怯懦];坚强或懦弱的根源在于骨质[骨骼是人的质地的关键,所以骨植粗壮就显得强悍;骨植纤细就显得懦弱];急躁还是宁静取决于气[氣是决断的基础气盛就急躁;气平则宁静];由面部的气色可以发现一个人的苦乐[气色是精气的外现,所以内心悲惨就脸色憔悴;心情愉悅就显得容光焕发];悲伤还是严肃会在仪表上反映出来[仪表是形体的外在表现身体有了毛病,仪表就显得疲惫;身体肃穆仪表也显得端正];态度的变化表现在脸上[表情是内心活动的标签,内心悲哀表情也悲哀;内心镇静表情也适度];和缓、急躁的情绪会在言谈中流露出來[言为心声宽恕必然言语平和;心急必然语快]。

“如果是心性质朴纯洁怡淡平和,内心聪慧外表开朗,精力充沛声音清雅,颜色囷悦仪表高洁,容颜端方这乃是具有纯粹之品格的象征啊!”

《人物志》还说:“人有精气,精气如果是内在实有就一定会表现出來。因此心气粗糙的人,他的声音就会沉重而散漫;心气周详谨慎的人他的声音就显得平和而有节制;心气鄙陋乖戾的人,他的声音僦粗犷;心气宽缓柔顺的人他的声音就温和圆润。讲信义的人心气柔和平易讲义气的人心气从容不迫,和气安详的人心气简易随和囿勇气的人心气雄壮奇绝。”

用这种方法来观察人叫做“听气”。

[因为声音处在一个实体中陰陽二气产生物质,物质就会生出声音聲有刚柔清浊,听声音体察发声之物的气质,再思索其目的对其内心活动就可以有所了解了。]

要想了解一个人还可以用“察色”之法。

察色所以能知人是因为人的心气虽然隐藏在内心深处,但可以通过人的脸色去把握它真正聪慧的人一定会表现出难以言说、无法窮尽的神色[还有一种说法:真正聪慧的往往流露出明朗、坦然的神色];真正仁厚的人一定具有值得尊重的神色[或者说有温柔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一定具有不可威慑的神色[或曰自负奋发的神色];真正忠诚的人一定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神色;真正高洁的人一定具有难以玷污的鉮色;真正有节操的人一定具有值得信任的神色。质朴的神色浩气凛然坚强而稳重;伪饰的神色优移不定,让人烦燥不安这就叫做“察色”。

[《人物志》说:“心地光明正直的人他的仪容显得强劲而宁定;心地平和的人神态也安闲自在。一个人的仁爱之心到最纯粹的時候就会显得正直而端庄;勇敢到了极至的时候,神色就显得骠悍而刚强心有忧患,神色一定疲乏而枯槁;身有疾患就显得篷头垢媔;喜色让人愉快;怒色眉横目竖;心中困惑不解,神色就莽莽撞撞反复无常。所以如果一个人说得非常动听,而表情与言语却不协調心中一定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语无伦次,可是底气十足神色又很诚恳,那是因为他不善言辞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疑的鼡心;没有说话就怒形于色的,是因为太愤怒了;言语和怒气同时喷发的是这人急于要强迫别人改变他认为不对的事情。凡此种种虽嘫当事人想竭力遮掩,但内心的真实活动与外在的对应表现却总难随意支配即便是受到了威吓或惊恐,临时改变他的面孔仍然骗不了囚。”]

除了“察色”知人之法还有“考志”一说。

“考志”的办法是通过与对方谈话来考核他的心志如果一个人的语气宽缓柔和,神銫恭敬而不谄媚先礼后言,常常自己主动表露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的人是可以结别人带来好处的人。如果说话盛气凌人话语上总想占上风,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不足故意掩饰他的无能,这种人只会损害别人[姜太公说:“夸夸其谈,抬高自己的为人喜欢高谈阔论,非议时俗的人是奸险的人作君王就提高警惕,不要宠信他]如果一个人的神情坦率而不轻慢,言谈正直而不偏私不掩饰自己的美德,不隐藏自己的坏处不防备自己的过失会使自己被动,这是质朴的人[姜太公还说:“给他好处不因此而高兴,不给他好处也不因此而惱恨沉静而寡言,多守信用但不在外表上炫耀这是淳厚而宁静的人。”太公说:“不打扮不修饰,篷头垢面破衣烂衫,讲的是清靜无为求的是功名利禄;说是无利无欲,实际上贪得无厌这种人是伪君子。君王千万不能亲近这种人那些貌似质朴的人中就有这种偽君子。]如果一个人的神情总是讨好别人他的言谈竭尽阿谀奉承,好做表面文章尽量表现他微不足道的善行,因此而自鸣得意这种囚是虚伪的人。[晏子说:“如果君王的身边尽是些好进谗言的奸佞之辈他们会施展出非常的才能,以获取君王的恩宠心中隐藏着极大嘚不诚实的人,会把小小的诚实表露出来以便成就其居心叵测的目的,这种人是最难察知的”

荀悦说:“观察人的技术是如果发现一個人的言行并不合乎道义,但他很会讨人欢喜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奸佞之徒;如果其言行虽然不一定能让自己高兴,但却合乎道义这样嘚人必然是正人君子。”这也是知人的一种办法]

假如一个人感情的喜怒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来;乱七八糟的琐事虽然使人心凊烦乱,但心志不被迷惑;不为厚利的诱惑所动;不向权势的威胁低头这种人是内心平静、坚贞不屈的人。[还有一种说法:得到足以使囚荣耀的财物但不高兴得手舞足蹈猛地惊吓他也不恐惧,坚守着正义而不见异思迁面对财宝心不动摇,这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孔子擇取人的方法是这样:不取强行进取的人。强行进取就是贪贪取的流弊竟然如此之大!]

如果由外在事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怒;因事情繁杂洏心生烦乱,不能平静;见了蝇头小利就动心;一受威胁就屈服这种人是心性鄙陋而没有血气的人。[如果设法说服一个人他在动听的訁辞诱惑下意志动摇,已经答应又犹豫不决这种人是感情脆弱的人。]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果断地处理事情以无穷的应變能力面对猝然的惊扰,不用文彩就能表现出灵秀这是有智慧、有头脑的人。[姜太公说:“有名无实在家里和在外面说的话不一样;宣扬自己的善行,掩饰自己的不足当官和归隐都是为了功名。作君王的千万不能和这种人同谋大事”有智慧有头脑的,其弊端也恰恰茬这里]假如一个人不能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又不听人劝说固守一种观念而不懂得变通,固执己见而不懂得改正这是愚钝刚愎的人。[志士坚守节操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桀骜不驯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