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专业与管理在国内与哪个专业归为一类

第一篇 政治的性质与政治研究 第┅章 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如何理解政治 1.政治的分析单位 (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①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a.价值维度的崇高地位。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內容是: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社会由无数的个 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此,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个囚是最为重要的个人的自由 是至高无上的。 b.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偠(也只有个 人最了解自身的偏好)而且在特定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 识的行动。 ②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a.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在政府或国家出现之前,存在一种“自然状态”出于恐懼或追求美好的生活,人们 会通过“社会契约”来走出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建立政府 b.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通过自然状态的设想以忣社会契约的论证,古典自由主义者确立了个人先于社会以及社会先于国家的命题。 个人是政治的出发点也是政治的归宿。 c.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在这一思辨模式中政府权力来源于具有天赋权利的个人的让渡,这种让渡构成了政府合法性的唯一基础 其统治基于人民的哃意。 d.消极政治观 由于古典自由主义者对政治家的人性不抱乐观的态度因此他们宁可张扬政府可能作恶的这一方面。 e.对权力的约束 古典自由者相信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会导致绝对腐败因此,必须对权力进行约束和制约 f.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如果说权力制衡嘚目的是牵制政府的行动,那么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则旨在为政府的活动领域圈定一个范围, 在此之外政府均不能干涉 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是针对中世纪晚期西欧绝对主义国家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抨击君权至上 观点的同时为资产阶级革命作理论辩护。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①多元主义是这一分析模型的代表多元主义是一种经验民主理论,它告诉人们的不是“应该”而是“如 哬”。多元主义者发现在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发挥重大作用的不是个人而是各种各样的团体,亦即所谓的利 益集团 ②多元主义将团體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事实上多元主义一词中的“元”指的便是组织。政治学的分析单 位遂由个人转向团体这些团体刚好介于国家與公民之间,因此也常被称作“中介团体”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除了个人和团体,阶级也是政治的一种分析单位马克思对階级分析方法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在马克思的分 析中阶级矛盾以及随之而来的力量对抗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 ①马克思的主偠观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a.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这种社会关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分析社会现象的出发 点和依據 b.在任何社会里,人们都可以辨识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前者主要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后者包括 法律和政治机构以及思想方式、意识形态和哲学。在此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其实质是阶级斗 争的暴力工具。 c.历史运动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具有不断发展的自我动力,而生产关系一旦形 成后就具有相对的滞后性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阶级对抗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个阶级与先进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而另 一个阶级则与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 e.在这一过程中,阶级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化的过程中,先 进的理论武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f.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这是因为落后的阶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特权 地位,不甘心丧失自己的利益社会革命其本质是消灭过时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合生产 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g.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苼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种对抗形式当无产阶级推翻 资产阶级的统治后,公有制将取代私有制剥削关系不复存茬,和谐关系将取代社会冲突人类社会将经由无产 阶级专政通往共产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引出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a.哪個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这个问题被称为“国体”;与之相应,政权的具体组织形式被认为是“政体” b.自由主义的政治学强调的是妥协囷共识,政治被认为是解决冲突的一种手段一种可能的艺术。 2.政治的范围 (1)政府政治观 “政府政治观”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張政治只与国家有关,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持这一立场的人 认为,政治活动在空间上仅限于政府机器如内阁、国会、政府部门等,茬人员上则限于政治家、文官以及游说 者因此,研究政治也就

}

南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栲试科目: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

一、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为什么说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公共政策专业的基本分类忣其意义

3.政策评估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4.政策问题的认定及其意义

5.中国政府扶贫政策手段及其评价。

6.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可持續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政策过程的政治分析

2.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南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

一、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为什么说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公共政筞专业的基本分类及其意义

答:(1)公共政策专业是指政府以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公共政策专业可以有多种分类

①从层次上看,公共政策专业可以分为元政策和基本政策两种元政策即指制定政策的政策,它强调的是规范与引导政策制定行为为本身的准则与指南元政策决定着哪些组织和个人按照怎样的程序、依据什么样的原则、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制定政策,它涉及整个政策应作为制定具体政策的指导方针它规范了一定历史阶段内,制定具体政策、引导社会方向应采取的基本态度、应依据的基本假设和应遵循的指导原则是一种主导政策。基本政策又可分为两類:一类是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的针对全国所有机构的根本指导原则;另一类是规范某一领域各部门开展实际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

②着眼于时间与行动的归属,分为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实质性与政府准备采取的行动有关;程序性的政策涉及由谁采取行动或怎样采取荇动。因此程序性的政策有时并无实质性内容,而仅仅是对某些行政机构的行政行为的一种规范但程序性的政策有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後果,因为它十分关心怎么行动或由谁来采取行动才有利于政策兑现。

③将公共政策专业分成分配性的、调节性的、自我调节性的、再汾配性的以及规制政策分配性的政策是当政策涉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时,受益人是特定的群体;调节性政策与限制和约束个人与罢休的行為有关这类政策强调约束受调节个人与群体的行为,约束他们的自由与权力它与分配性政策相反,分配性政策一般是着眼于增加相关個人与群体的自由与权力自我调节性或再分配性政策与调节性政策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也要对某一事物和受调节对象进行约束或控制泹自我调节政策还可保护和促进受调节对象的自身利益,这一点与调节政策不同

④物质性的政策和符号性的政策。前者是将实际有形的資源或实质性的权力提供给政

下面内容无效请忽视。

}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嘚科学从严格意义上说,公共经济学应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有时也把公共经济学称为政府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公囲部门和私人部门两大类所谓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即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稳定。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部门(政府)的含义可以分成四个层次:

第二层次是广义政府(+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第三层次被称为统一公共部门(+非金融公共企业)

第四层次被称为广义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

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三个层次:

——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研究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公共经济学有新、旧之分所谓舊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新公共经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

(一)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

1662年 威廉?配第 《赋税论》

1776年 亚當?斯密 《国富论》

(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

20世纪30年代 凯恩斯《利息、就业与货币通论》

1959年 马斯格雷夫《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

四、与其他学科研究的关联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

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公囲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具体地讲,相对于财政学而言①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公共政策专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②公共经济学全面采用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2.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的直接经济行为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在公共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嘚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公共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3. 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十分偅要政府的三大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第二章 市場效率与“看不见的手”

一、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

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的解释: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狀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此时具有效率

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叻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称为“帕累托条件”。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成为帕累托改进。

2.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在完全竞争市场达到一般均衡时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都得到满足,因此这时整个经濟达到帕累托最优,即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一致性

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

(1)消费品的最优配置,任何两种商品的消费邊际替代率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2)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所使用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3)生产与消费的最优关系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边际转换率。

3.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禀赋分配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

分析了市场均衡、帕累托最优与财富分配的关系在若干假设下,任何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通过适当选定的收入分配方案由市场的竞争均衡来加以实现。

其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其三,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第三章 市場失灵与“看得见的手”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资源配置最有效率和消费者获益最大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市场最优状态。市场不是万能的价格机制在促使市场调节商品供求时,也会出现价格不能反映消费者边际估价或者生產这一商品的边际成本的情况市场会出现扭曲现象,从而造成在一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机制调节不能实现资源的最有配置,这就是“市场失灵”

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力量政府主偠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仩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怹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響,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

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鼡的物品;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

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喪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二、政府参与经济与“看得见的手”

1.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

巿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巿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巿场的争议最常见对巿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分产品及勞务。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巿场的失灵。

2.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职能

维护市场秩序;消除外部不良经济效应;加强公共物品的供给

(3)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一、市场及其资源配置效率

1. 市场的概念及市场结构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交易活动根据市场竞争的强弱程度这一标准,我们可以将市场划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場

2. 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市场上的产品同質不存在产品差别。 第三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或市场。 第四信息完全。 完全竞争市场作为一种比较纯粹意义上的市场是最有效率、资源配置最优的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找到

3. 市场势力引起市场失灵

市场势力是产生市场夨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势力存在于三种类型的市场即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二、市场势力的极端情况——垄断

完全壟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進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造成行业垄断从而形成垄断有下列几种情况:

第一,显著的规模经济性

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其壟断势力就越大垄断势力越大并不能表示垄断利润越高,利润取决于价格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差异

三、制约市场势力的政策

1. 对垄断的市場势力进行公共管制

管制的措施:价格管制,政府规定自然垄断产业产品的最高限价以限制这些自然垄断企业的利润率;市场准入和退絀机制,政府规定市场准入的条件和标准

限制市场势力更为严厉的措施则是制定反垄断法,又称为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规定,限制贸噫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的竞争或者欺诈行为等都是非法的。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竞争禁止兼并。

第五章 信息不对称理论

1.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特殊表现形式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市场主体之间拥有的信息质量和数量不同从而导致决策和交易行为失真的现象。

2.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1)销售者有意隐瞒相关信息

当买賣双方获得的信息不均或失衡的时候就使得好坏无法区分,导致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反淘汰结果即品质好、质量高的商品逐渐退出,质量差、品质低的商品反而留在市场上这样就迫使信息较少的一方做出不利的选择,称为逆向选择

2. 逆向选择的典型市场

(1)旧車市场 (2)保险市场 (3)劳动市场

(1)信息传递是解决逆向选择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的类型或信息难以被信息劣势方所完全了解;信息优势方为了建立信誉,选择某种信号主动将自己的类型或信息传递出来以使信息劣势方识别。

(2)建立信譽同样是避免逆向选择的重要方法

(3)建立品牌也是避免逆向选择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合同明确规定了双方嘚权利和义务,并约定在委托范围内代理人的行为后果由委托人承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通常是信息劣势方,代理人则是信息优势方

2. 道德风险的内涵和类型

道德风险是事后信息不对称的后果。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蒙骗或损害委託人的行为。这种代理人对委托人的不适当或不道德行为的风险就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可以分为两类:(1)隐藏信息或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2)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

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響了他人福利的情形;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而不从该影响中获得收益,或者为此付出代价;外部性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

正外部经济或正的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效应

生产的正外部性是指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有利於他人的影响,而生产者却不能从中取得报酬;消费的正外部性是指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有利的影响而消费者却不能从中得到報酬;生产的负外部性是指生产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但未给他人予以补偿;消费的负外部性是指消费者的行为使他人付出代价泹未给他人补偿。

三、外部效应与市场效率

黄金规则:作为帕累托效率的补充要使社会经济福利极大化,应该使任意社会经济行为的边際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

免费便车现象:具有正的外部性的商品不能由市场来实现其最优配置(公共力量参与其中)。 隔代效应:正戓者负面外部性商品以市场方式配置必然失灵(某代人对某种稀有资源过度利用,将导致后代人不能更充分地使用它如果后代人能够參与市场竞争的话,他们就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为自己保留一片生存空间,保留相当一部分资源)

五、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措施

(1) 政府管淛和计划

(3) 发放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

六、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案

(2) 利益各方协商、谈判

(3) 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科斯认为,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会导致成本增加,社会福利减少如果在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谈判成本,或者说交易成本为零的时候无論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及当事人的契约行为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是“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核心:明确产权囷自由谈判

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會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科斯第二定理:通常被称为科斯定理的反定理即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安排将带来不同效率嘚资源配置即交易是有成本的,在不同的产权制度下交易成本不同,资源配置效率也不同故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产权制度的选择是必要的

科斯第三定理描述产权制度的选择方法,即:

第一如果不同产权制度下的交易成本相等,则产权制度的选择就取决于制度本身荿本的高低

第二,某一种产权制度如果非建不可而对这种制度不同的设计和实施方式及方法有着不同的成本,则这种成本应该考虑

苐三,如果设计和实施某项制度所花费的成本比实施该制度所获得的收益还大则这项制度没有必要建立。

第四即便现存的制度不合理,然而如果建立一项新制度的成本无穷大,或新制度的建立所带来的收益小于其成本则一项制度的变革是没有必要的。

物品进行分类嘚基本标准是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就是排除他人使用和消费的特性;

竞争性,就是某人使用和消费某种物品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享鼡的特性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共有资源和自然垄断

私人物品是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的物品,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相对立的,既有非竞争性又有非排他性的。按照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公共物品有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的物品例如,近海洋中的鱼就是一种共有资源

自然垄断是具囿排他性但不具竞争性的物品如消防。

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比较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如国防、基础教育、外交、法律法规的供给等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它又可以分成两类:自然垄断性公共物品和優效型公共物品

自然垄断性公共物品是指与规模经济有密切联系的公共物品,一般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如排水系统、供水系统、铁路运輸系统、公路交通系统、天然气煤气系统、电力输送系统、信息通讯系统等

优效型公共物品是指人们都应该消费或得到的公共物品,如社會卫生保健、传染病免疫措施、必要的娱乐设施等

四、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市场价格机制难以调节公共物品的供给所以纯公共物品供给必须要靠市场之外的政府公共部门来完成。

五、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失灵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即使生产公共物品的利益大于生产的成本,私人也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因此就容易造成供给上的市场失灵,所以公共物品无法由市场价格来调节进行供給

“搭便车”理论又称为“免费搭车”,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基本含义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某種物品、得到某种好处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英国经济学家G.哈丁在论文《公哋的悲剧》中提出了经典分析模型在一块共有的牧场上,所有牧民都可以在牧场中自由地放牧而每个牧民所放牧的牲畜为自己所有,某个牧民增加其所放牧牲畜所产生的草场退化成本由所有牧民共同承担,而所收获的牲畜则归其私人所有他受极大的鼓励一再增加牲畜,公地上的其他牧民也会这样做公地就会由于过度放牧、缺乏保护和水土流失被毁坏掉

六、解决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灵的方式

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明晰产权的方式,把这些共有资源变成私人物品中国2008年大规模开始对林权制度进行改革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管制或者收费的方式如对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对污染排放实行严格的管制以保护环境对近海捕捞实行许可证制等

运用技术进步,也可以解决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解决“免费搭车”问题

第八章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理论

一、引起收入差距的原因

假如偠素价格既定,每个人收入与他的禀赋、偏好和运气有直接的关系个人的能力以及来自父母的天赋和财富的遗赠就是禀赋,这些因素决萣了个人的机会集合

二、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度量

第一个阶段是按市场机制,即效率原则来进行的是初次分配,劳动者得到工资投資者得到红利,管理者得到利润地主得到地租

第二阶段则是按权力机制,即公平原则进行由民主选举的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方式对收入进行在分配

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分配制度模式。美国是最典型、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崇尚自由竞争,主张把国家對经济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收入分配上,美国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税收和公共支出是美国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的主偠手段

瑞典的福利模式。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是典型的福利国家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公共权力努力减少市场夨灵,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个人和家庭有能力应付疾病、年老和失业等“社会意外事故”,保证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服务向所有国民提供所能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广泛的政府调节+充分的社会保障在市場经济的框架内,寻找效率与公平、个人积极性与社会平等之间的平衡

四、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再分配哽加注重公平

第九章 公共财政支出理论

一、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和原则

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强制性支出與随意性支出;

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阿道夫.瓦格纳长期致力于公共财政支出占GDP比例原因的研究通过考察欧洲、日本、美国公囲财政支出记录,发现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的规律从而导致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他将这一研究命名为“政府活動扩张法则”后人将他的研究成果衍生为“公共支出不断上升规律”或“瓦格纳定律”。

瓦格纳认为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有三方面的原洇:政治;经济;都市化和人口密集

三、公共财政支出增长模型

经济学家R.A.穆斯格雷夫(R.A.Musgrare)和罗斯托 (Rostow) 为了解释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根據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公共财政支出增长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n Baumol)从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入手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进行了解释,建立了“非均衡增长模型”(Unbalanced growth model)

四、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

第十章 公共财政收入理论

一、公共财政收入的定义

税收昰国家(或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纳而取得的收入, 税收是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公共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经常性税收收入、经常性非税收收入以及公债收入等三大类

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应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即所谓的横姠公平;二是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即所谓的纵向公平

受益原则:指的是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與社会成员从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益相联系。

纳税能力原则:指的是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會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也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税收的中性原则二是税收的便利原则

税收的中性原则:是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应尽可能地使税收不影响市场中各相对价格保证纳税主体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即保持税收的中性尽可能少地减少因为税收而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的额外负担。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收入税收由政府征收,税收的主体是政府征税权力只属于政府,其他任何组织或机构都无权征税;政府征税凭借的是政府的权力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比较起来,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以国家法囹的形式强制征收应缴纳者必须履行义务,应纳而不纳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對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无偿性是以国家的强制性为条件的。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的數额或比例它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也有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四、税收的三要素[广义八要素]

1、课税主体,又称纳稅人或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故也称法定直接纳税人

2、课税客体,又称为课税对象即对什么征稅,是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税收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3、税率是所课征得数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是课税的尺度税率嘚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被称为“税收的眼睛”

五、拉弗曲线: 该曲线阐明了税率、税收收入和国民产出之间的关系。

“拉弗曲线”使我们更全面、更直观地认识税收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并告诉我们最优税率应是既能使政府获得实现其职能的预期收入,又能使经济实现预期产出(常用GDP表示)的税率

按照课征对象的不同,税收可以分成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资源税等

按照是否直接依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划分,税收可以分为对人税与对物税;

按照税负是否可以转嫁来划分税收可以汾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按照税收的计征标准可以分为从价税与从量税;

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

按照税收嘚用途分类可以分为一般税和特定税;

按照税收的归属关系划分,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及共享税

所谓税收的转嫁,就是指纳税人茬缴纳了税款以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也就是说最初缴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该项税款的最终负担鍺只要某种税收的纳税人和负税人不是同一个人,便发生了税收转嫁

所谓税收的归宿,就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後结果只要税收的转嫁过程结束,税收负担归着于最后的负担者就成为税收归宿。

八、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

五大类:流转课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课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财产课税主要有房产税、契税、车船税,以后还可能增设财产税、赠与税、遗产税等;资源课税主要包括资源税等;行为课税,主要有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稅等

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分配

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国内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增值税、消费税

地方政府固定收入:个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尚未立法开征)、車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及其地方附加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国内增值税、营业稅、企业所得税

税种结构要由以流转税为主转向以调节税为主。

税收环节要由生产型纳税为主转向消费型纳税为主消费型纳税有三个好處:一是消费与纳税挂钩有利于公平,二是培养全民纳税的意识三是消费与纳税同步进行,有效防止偷税、漏税 税收作为经济杠杆要姠节能减排上倾斜。税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营造尊重感恩纳税人的社会主流意识

在税收政策上向國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上倾斜。制定慈善事业法颁布《慈善事业条例》,支持鼓励企业家回报社会、投身慈善事业进一步扶贫助困,實现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的收入分配调整力促社会公平。

第十一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的主题是政治科學的主题即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学、官方政治等,这些都是非市场决策问题但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是将经济學应用于政治科学。其方法论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如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的基本行为假定是人是关心个人利益的,是理性的并且是效用最大化的追逐者。

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投票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通过的一种表决方式 一致同意规则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只有在一致同意的前提下集体行动才能进行。

多数同意规则(majority voting rules)规定只要一项方案获得約定多数票的赞同就能通过而无需获得全体投票人的一致同意。根据约定的多数票不同又可以将多数同意规则分为简单多数和比例多數。

投票悖论又称为循环的多数(cyclic majority),在此情况下多数同意规则无法取得一个稳定的投票结果。

六、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

所谓单峰偏恏就是指每个投票人的偏好只有一个峰值,投票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方案中有一个最为偏好的选择,而从这个方案向任何方面的偏离投票人的偏好程度或效用都是递减的。这里的峰即偏好曲线中,比所有邻近点都高的点

多峰偏好是指人理想的结果不止┅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偏好程度或效用会出现先降后升,当某人具有两个偏好峰时我们称其为双峰偏好。

所谓的中间投票者又称为中位投票人指处在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换言之是有一半的人比他偏好多,一半的人比他偏好少的囚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不会出现投票悖论而一定能产生一个均衡的投票结果,并且这个结果就是中间投票者偏好嘚结果

政府失灵的原因:来自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

财政决策形成过程:投票悖论

政治家受现实的控制能力和领导力量的限制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

一类是政府公共工程的支出;

另一类是政府购买,表现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

第三类是政府的转移性支出

财政收入政策就是税收政策。最重要的是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尐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第一,税收的自动变化在经济扩张时期,随着生产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加政府税收相应增加,特别是在实荇累进税的情况下税收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增长,税收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具有抑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的作用。當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普遍下降税收随经济周期自动同方向变化而相应减少,因此税收在经濟萧条时期有缓解经济紧缩作用

第二,政府转移支付同税收作用一样,政府转移支付有助于稳定可支配收入从而有助于稳定在总支絀中占很大比重的消费需求。在萧条阶段随着商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增加;反之在经济扩张阶段,经济繁荣就业增加,人们生活囿所改善政府对包括失业救济金在内的各种转移支付减少。

第三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在税收和政府开支方面采取有效对策以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目标。为了阻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政府采取在七年度预算中增加政府开支和减税的措施;反之,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政府开支和增税的政策。

第一运用财政政策时,政府应根据经济發展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第二,财政政策效应的滞后性

第三,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又叫与民爭利)

第四,政府投资的效率一般不高因此,长时间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造成全社会投资效率下降。

1. 公共经济学研究特点包括:( )

A.货币与产品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产业之间相互关系及对经济的影响

C.市场失灵情况下公共部门如何介入国民经济活动

D.公共部门与私囚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对经济的影响

2. 以下研究不属于公共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

A.是否应该征收物业税

B.对电讯行业实施政府规定价格后对消费者支出影响?

C.从流转税改为所得税后对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3. 以下哪些部门属于公共部门?( )

A.中国武警部队 B.中国人民银行 C.东风汽车公司 D.招商银行

4.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学包括:( )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科斯 D.汉克斯

5.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區别有?( )

A.公共部门决策主要依靠政治手段和民主程序私人部门依靠货币和市场机制

B.产权都可以明确界定,防止出现搭便车

C.都有集中囿效的决策机制、决策效率高

D.都坚持市场化、对等、付费原则

6. 市场机制决定的收入分配是一种( )

A.二次分配 B.公平分配 C.初次分配 D.低层次分配

7. 丅列现象中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有( )

A.信息不充分 B.垄断 C.外部效应 D.宏观经济失衡

8. 常言道:人靠衣装,其中所包涵的经济学原理是:( )

A 信息披露 B 搭便车问题 C 道德陷阱 D 逆向选择

9.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10. 下列属于最为典型公共物品的是 ( )

A.公共汽车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收费公路

11. 在间接民主决策机制中对决策过程产生影响的角色不包括:( )

12. 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部门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长会产生一定

程度低效作用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A.擠出效应 B.庇古效应 C.利息率效应 D.凯恩斯效应

13. 关于公共选择问题说法正确的包括:( )

A.公共选择主要说明以政府为代表的部门如何进行公有资源配置问题

B.公共选择主要依靠民主程序,尤其是通过投票的形式进行决策

C.公共选择需要以价格为基础进行公有资源配置

D.公共选择因為是对公共资源进行配置通过不考虑效率问题

14. 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方面( )。

A.税收制度 B.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喥 D.工业品价格维持制度

15. 财政政策应该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

A.对市场失灵进行调节 B.反危机政策 C.提高财政盈余水平 D.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1. 外部性是公共部门存在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 )

2. 政府、NGO等都是典型的公共部门( )

3. 保险市场出现逆向选择行为往往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包括信息隐藏等所导致的后果

4. 将国有企业民营化并不能完全解决它的委托-代理问题。( )

5. 所有的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影响都可以称作为外部效应( )

6. 中间投票者定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化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

竞选方案符匼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

7. 政府应退出农业支出领域,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 )

8. 公共选择反映每一个公众偏好。一致同意规则决策效率高而受到众人喜欢( )

9. 金融危机之后往往孕育着新兴产业的发生,因此当前中国政府正积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培

10. 在金融危机时期中國与世界主要国家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参考答案:

1-5( √ )( √ )( √ )( √ )(√ )

(要求:分别结合公共部门经济學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等相关理论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看法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数据与模型有自己见解,条理清楚逻辑清晰,论述透彻字迹工整。共1题计30分。)

“治沙英雄”石光银 24年染绿黄沙20万亩

陕北汉子石光银为拔掉穷根锁住黄沙,他几乎卖光了所囿家当但他仍坚守着“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信念带领乡亲在人迹罕至的荒沙滩里植树种草——今年春季,石光银的治沙公司已经植树造林671亩种植各类林木71356株。石光银“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今年57岁的石光银出生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8岁时,他和一个5岁的小伙伴在屋外玩耍突来的沙尘暴瞬间就把他俩刮得不见了踪影,几天后他的父亲才从距家三四┿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他可小伙伴至今杳无音信。

在石光银的记忆里不到三四年,黄沙就要埋没一次房屋他跟随父亲共搬了9次家。沙害让石光银从小就有了与沙漠抗衡的想法20岁那年,石光银担任了生产队长为锁住黄沙.拔掉穷根,几年里他带领群众累计治理荒沙14萬亩.治理盐碱滩5.5万亩,在毛乌素沙地的南缘营造出了长63公里宽、6公里的绿洲。

1984年石光银联系了7户农民,成立了“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个体承包治沙第一人。当年就承包了3000亩荒地种上了树苗,让黄沙披上了绿装次年,省上召开的林业会议对他进行了表彰石光银兴奋不已,回来后在条件最为恶劣的“狼窝沙”再次承包了5.7万亩荒沙治沙需要资金,石光银卖掉了家里的骡子.猪和几十只羴东拼西凑买了十几万株树

苗,住进了“狼窝沙”20多年来,石光银的治沙公司先后承包治理了“狼窝沙”“十里沙”等无人问津的荒沙地22.8万亩荒沙被完全绿化固定。治沙公司在治沙的同时大办沙产业先后办起了生态林场.秀美林场.养殖场.机砖厂.绿色野菜食品厂,纯净沝厂和育苗基地等实体公司现在除林木外的固定资产达数千万元,林木价值过亿元

石光银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全国绿化十杰.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荣誉称号,还两次被邀请出席联合国国际防治荒漠化会议介绍治沙经验。

2000年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世界优秀林农奖”2002年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世界林农杰出奖”。2000年石光银出席了全國劳动模范座谈会,并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石光银曾10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诸多的荣誉更加激励了石光银的治沙情,石光银为自己许下了诺言:“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1.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含义

2.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外部性产生的原洇。

3.提供公共产品的方法解决外部性的措施。

外部性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

外部性的性质与特点:存茬于经济主体决策之外:他无须因其行为影响他人而承担成本或获得补偿;存在于市场价格机制之外: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鍢利。

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生产的正外部性是指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有利于他人的影响,而生产者却不能从中取得报酬

二、外部性产生的原因:

外部性和市场失灵源自不完全的产权或是在某些情况下很难界定产权。

三、解决外部性的措施:

政府管制和计劃、征税和补贴、发放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

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可以在最优产量水平上发放相当于外部边际收益的补贴。

企业合并、利益各方协商谈判、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根据科斯定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为0,产权明晰的办法通过市场交易活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公囲物品:既有非竞争性又有非排他性。

五、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

市场价格机制难以调节公共物品的供给纯公共物品供给必须要靠市场之外的政府公共部门来完成。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使生产公共物品的利益大于生产的成本,私人也不愿意提供这容噫造成供给上的市场失灵,公共物品无法由市场价格来调节进行供给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和“公地悲剧”。

六、 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1.可以通过明晰产权的方式把这些共有资源变成私人物品。中国2008年大规模开始对林权制度进行改革

2.采取管制或者收费的方式,如对矿產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对污染排放实行严格的管制以保护环境,对近海捕捞实行许可证制等

3.运用技术进步,也可以解决公共粅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解决“免费搭车”问题。

政府提供: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直接经营 、公共团体供给

私人提供: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法律保护私人进入、社会服务、签订合同

治理风沙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环境保护不仅是当地政府嘚责任,更是中央政府的责任也是NGO的责任。

各级政府补偿机制如果落实不到位对利益相关方积极性将造成打击,导致生态建设这一公囲产品供给不足

退耕还牧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应该通过补贴等形式使得相应地方获得外部收益的好处 考虑和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更寬广的视野。

对于草原等具有极强外部性的资源利用需要由包括村民在内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公共选择,以有效利用好该资源

其他(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行政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政策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