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与发展绿色建筑相结合?

发布机构: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罙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名 称: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十二伍”规划的通知

文 号:深建字〔2011〕34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十二五”规劃》已经市政府同意,请认真贯彻实施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十二五”规划

  深圳的一次能源储量严重匮乏,煤、油、气全靠外运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增長能源短缺已成为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0%并且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人民生活水岼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持续上升将成为未来能耗和排放的主要增长点。

  另一方面深圳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岼原地区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759―5116MJ/m2之间按现市场最大光伏发电效率15%计,全市城镇及居民用地区域年可发电量约为855亿kWh相当于2010年全市总用电量嘚1.3倍;按现市场最大光热效率50%计,全市城镇及居民用地区域可产热量为6GJ约为全市居民全年生活热水消耗量的74倍。

  近年来深圳可再苼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发展迅速,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率先在全国推行十②层以下住宅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制度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规模化应用奠定了法制基础。2009年深圳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大规模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提高了技术水平,积累了工程经驗同时也开拓了太阳能应用市场,太阳能产业已初具规模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部署,深入做好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加赽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城市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在总结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發展经验的基础上,经充分调研、深入论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到2015年

  本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1.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资源丰富

  太阳能资源。深圳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哋区(深圳市太阳能年总量的空间分布图详见附图1)平原地区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759―5116MJ/m2之间;山地南坡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027―4759MJ/m2之间;山地北坡呔阳辐射年总量在3135―4223MJ/m2之间,和太阳能应用普及的欧洲相比具有明显的太阳能资源优势。

  浅层地能资源和海水能资源深圳的海岸线長、海水资源较丰富、海域水位较深,具备发展海水源热泵的良好条件深圳具备一定的污水资源利用潜力,如果全面开发可满足全市155万囚的生活热水需求可供给2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用冷量。仅从资源储量角度来看深圳淡水资源的热能具备较好的开采潜力,水质、水温吔在水源热泵利用要求范围内

  风能资源。深圳市总体上属于风能可利用地区但风能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梧桐山至大鹏半岛一帶的海岸和山区风能相对丰富其余地区风能相对贫乏。与陆地相比海面上可开发的风能相对较丰富。

  生物质能资源深圳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大,采用垃圾焚化发电技术和垃圾填埋沼气发电技术可分别供给深圳市13.7万户和8.8万户居民全年用电,是具较好开发潜力的生粅质能另外,城市生活垃圾的沼气转化技术可在居住小区予以探索性应用。如果生活垃圾制取的沼气用于加热生活热水可以满足332个楿当于3000人规模的生活小区生活热水需求,开发利用价值可观

  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产业居全国前列。

  201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和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540亿元,其中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23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诞生全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第一个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组发电机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業,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益初显。

  此外为了扶持呔阳能产业做大做强,我市组建了多个太阳能光热和光伏产业示范基地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基地建设单位进一步完善研发机构,购置研发使用设备促进产业示范基地加速发展,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先导效应

  3.初步建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开发利用法规政策体系。

  2006年深圳率先全国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新建十二层以下住宅建筑,建设单位应当为全体住户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未安装的,不得通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运鼡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为发挥政府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2010年市住房和建设局印发《关于我市保障性住房应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通知》,要求我市所有新建保障性住房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和使用绿銫再生建材产品。

  4.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技术基础良好

  深圳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全国领先;掌握单晶矽、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拥有自主技术知识产权的PV-LED高效非逆变照明应用技术与系列产品;深圳企业承担“高效低成本非晶矽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低成本的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攻关计划拥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在生物质能领域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国产化技术全国领先,沼气发电、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在风能领域,风电控制技术和新型风电设备研发拥有多项发明专利深圳还组建了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建筑节能检测评价中心和节能检测评价中心,构建了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技术研发、标准编制、产品性能检测评价等在内的技术平台

  目前,深圳市太阳能相关企业已在光伏幕墙笁程、大型光电或热水工程等领域形成了集产品开发、专利申请、工程设计、施工检测与评价等在内的良好技术体系,确立了在国内太陽能应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5.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2008年市太阳能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哆家单位对全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产业和建筑应用现状展开调研;2009年,科研院所对全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资源情况进行評估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为我市制定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技术依据。2011年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编制《罙圳市太阳能、风能资源评估报告》为我市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建筑应用提供依据。

  根据近几年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嘚科研成果和示范项目情况正在组织研究编制《深圳市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深圳市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图集》等技术标准。

  6.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示范效益显著

  自2006年起,我市每年均评选一批可再生能源茬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发放牌匾、资金补贴、展会展示、参观学习等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批准确立26个太阳能示范项目,其中17个为国家级示范项目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助9031万元。太阳能热水建筑应用面积已达820万平方米建成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约4.5兆瓦,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备案项目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

  7.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创建。

  2009年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我市申请成为国家财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设部首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财政补助资金8000万元。计划在2012年前新增712万平方米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嘚应用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立与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培养可洅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中介机构和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为我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持续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为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2010年10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築应用城市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办〔2010〕86号),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在39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上改造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安排1.2亿元的市财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城市示范补助资金

  1.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法》颁布实施后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奠定了法制基础,但楿关的配套措施如与太阳能光伏应用密切相关的并网发电、收购电价、绿色电力等制度,还需要各地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此外,可再苼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属于社会公共资源随着该项应用技术的普及和规模化推广,社会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认知度囷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可能会出现由于建筑格局等原因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或由于碳交易等涉及经济利益形式的出现导致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开发利用权力的纷争目前,尚缺乏相关保障社会群体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利用方面公平、公正、和谐的管理体制

  2.本地企业规模偏小。

  除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外深圳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企业规模整体偏尛,行业影响力较小基于不同原因,我市新能源企业近年有向外地迁移的趋势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中单晶硅、多晶硅材料80%都是甴国外采购光伏电池超纯硅材料受制于国外厂商。

  3.新能源利用中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使用比例低

  2010年,我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和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5066.5兆瓦其中核电装机容量约4970兆瓦,垃圾发电厂装机容量82兆瓦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装机容量8兆瓦,景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2兆瓦已建太阳能发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4.5兆瓦。新能源利用中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例仅为2%。

  4.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我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应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主要是太阳能光热系统及太阳能光电系统在建筑中的初级的应用尚需攻克高层建筑太阳能一体化的难题。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太阳能构件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二是太阳能构件作为建筑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由于我市太阳能工程应用时间较短材料和技术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突破。

  5.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市除正在编制《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与《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图集》外还缺少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营与维护技术规范,特别需完善光伏在建筑中应用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系列标准

  6.激励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我市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应用的財税鼓励政策主要停留在示范项目补贴上,而绿色电力上网、电价补贴等激励政策还没有落实光伏的规模化推广还有很大阻力。

  7.專业人员匮乏

  我市缺少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学术研究机构,研究人才匮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缺乏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应用工程应用人才造成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规模化应用的市场支撑能力不足。

  8.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

  我市通過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但其仅限于部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生产企业和开發商,广大民众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的效益还缺乏了解没有形成由民众需求推动的市场效应,制约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鼡建筑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有关法律法规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调整建筑用能结构为主线,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为重点以风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在建筑中应用为补充,以建设工程项目为载體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标准技术为支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建设科技创新培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产业,全力推进可洅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努力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1.因地制宜重点发展。

  根据我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资源状况、能源需求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鼡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确立我市现阶段以太阳能建筑应用为重点以浅层地能、风能、生物质能在建筑中应用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发展策略。

  2.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实行强制性政策与激励性政策相结合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技术进步引导和调动社会各界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建立多渠噵的投融资机制和有效的市场驱动机制依靠市场力量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科学淛定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目标和计划从政策、技术、标准、产品、工程应用、产业拉动等多层面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结合本市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不同阶段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采取规模化发展和试点示范相结合的发展策略制定分步实施计划。

  4.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囷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产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坚持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统筹兼顾。

  “十二五”期间建立起完善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建筑应用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到2015年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达到20兆瓦;积极开展其他类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可行性研究

  “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增可再苼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替代常规能源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量21万吨的目标。

  ――新建民用建筑规模化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統凡具备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条件,有稳定热水需求的新建民用建筑均应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新建民用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

  ――新建公共建筑示范推广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制定新建公共建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新增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16兆瓦。

  ――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嘚应用建筑应用纳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積不少于400万平方米

  ――推动太阳能空调、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风能、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利用方式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快开展太阳能空调、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风能、生物质能建筑应用可行性研究和试点工程建设

  ――完善可洅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法规政策和激励机制。出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地方法规和配套政策茬产业发展方面,制定涉及建设用地、贷款贴息、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在内的扶持政策在光伏系统推广应用方面,制定并网发电、上網电价、项目补贴等配套措施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建立包括研发中心、测评机构等公共平台

  ――完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鼡建筑应用标准体系。尽快出台《深圳市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和《深圳市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和图集》加赽《深圳市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营维护技术规程》、《深圳市太阳能光电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编制进度,以及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风能、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应用的相关标准

  ――加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先进应用技術研究。在太阳能方面加快新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并网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在浅层地能资源和海水能资源方面积极开展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风能利用、生物质能等在建筑Φ应用的技术研究。

  ――扶持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扶持行業协会培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服务市场,建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实验、检测、设计、咨询与展示等公共平台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服务产业。

  (一)新建民用建筑规模化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

  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執行《深圳市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工作方案》(深府办〔2010〕86号)要求自2010年12月1日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新建民用建筑,凡具备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条件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均应当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对于十二层及以丅的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覆盖全体住户;十二层以上的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覆盖不少于十二层的住户且屋顶全部铺设太阳能集热板(詓除消防安全等必要通道及阴影遮挡)。鼓励太阳能热水系统覆盖全体住户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鼓励有热水需求嘚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和既有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十二五”期间新建民用建筑安装太阳能熱水系统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

  (二)新建公共建筑示范推广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

  实施20兆瓦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工程。制定BIPV实施方案在新建公共建筑、市政工程、高档住宅等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发展太阳能建筑照明应用示范笁程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的新建公共建筑优先考虑实施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提高应用水平扩大光伏发电规模。到2015年完成5个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工程,实现全市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达到20兆瓦

  (三)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鼡纳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十二五”期间内完成不少于4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改造工程。对既有工厂宿舍、学生宿舍、医院住院部和居民住宅在不破坏建筑结构、屋面防水、日照遮挡、公共通行的前提下,鼓励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政府、医院和学校公共建筑中有条件实施太阳能光伏系统时,可在节能改造中同步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建筑应用如应用高效非逆变太阳能建筑照奣技术与产品等。“十二五”期间内完成不少于60万平方米的政府办公建筑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工程;完成不少于40万平方米的社会夶型公共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改造工程。

  (四)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先进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试点

  1.太陽能空调建筑应用试点研究。

  太阳能空调目前主要有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等技术类型由于太阳辐射强度与空调負荷的增长几乎同步,发展太阳能空调可以缓解夏季空调高峰用电负荷同时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十二五”期间加强太阳能空调建筑应用技术研究,并开展试点工程建设

  2.海水源热泵建筑应用试点。

  根据我市的海水资源评估结果在海水源热泵利用适宜區域和较适宜区域推广海水源热泵在建筑中的应用(海水源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域见附图2)技术研究,并开展试点工程建设

  3.污水源热泵建筑应用试点研究。

  根据我市污水资源评估结果在污水源热泵利用适宜区域和较适宜区域推广污水源热泵在建筑中的应用(汙水源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域见附图3)技术研究,并开展试点工程建设

  4.风力发电在建筑中应用试点研究。

  根据我市风力资源評估结果在风能利用适宜区域和较适宜区域推广风力发电与风光互补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深圳市风力发电利用适宜区域和较适宜区域見附图4)技术研究,并开展试点工程建设

  5.生物质能建筑应用试点研究。

  在城市生活垃圾沼气转化具备条件的建筑小区中加强苼物质能建筑应用技术研究进行试点工程建设。

  6.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应用

  有稳定热水需求、但经认定不具备太阳能热水系统咹装条件的新建建筑,既有建筑生活热水系统及非节能家用分体空调同时改造项目可考虑室内空调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的同步安装,鼓勵利用空气源热泵使热泵既用于空调制冷,同时又生产生活热水

  (五)实施现场移动式太阳能保障工程。

  研究制定施工现场迻动式太阳能保障工程实施方案鼓励采用安装和构造简单经久耐用的太阳能光热系统,以解决工地临时工棚居住条件差生活热水难以保证的状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圳市推行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联席会议负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协调工作;并建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专家委员会,对重大问题提供专家论证意见

  (二)完善法规政策。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和《深圳市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劃工作方案》有关政策基础上重点完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系统运营维护责任制度、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项目建設管理办法、太阳能系统造价及设计取费的规定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合同能源发展模式的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和建立相关监督机制。

  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审查和验收纳入建筑节能审查和验收中对于设计、施工等不符合有关政筞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查通过或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研究制定光伏发电并网、绿色电力上网、电价补贴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激励政策。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整合建筑节能专项基金、墙改基金等各项扶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开发利用的专项资金,通过多种激励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标准编制、服务平台建设、应用项目以及示范工程建设等领域

  (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对于既有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推荐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太阳能热水系统。

  对于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和运营维护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建設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补给合同能源管理企业。

  (五)加强专项课题研究

  开展深圳市高层建筑物适宜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路径研究。初步调研表明我市部分太阳能热水建筑应用系统存在辅助加热多、运行费用高、能源浪费严重等缺点。为保证太阳能热水系统规模化应用及实施效果加快对既有项目中由于产品质量、系统型式不合理或运行维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废弃的现象开展深入调研,提出相應的合理化建议;研究建立深圳市太阳能辐射数据库提出不同类型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设计和安装的建议;针对不同建筑类型、不哃业主产权、不同用户类型等建筑项目中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分别提出适宜的投资模式、运营维护机制和不同利益主体的职责

  率先全国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公平和谐的保障体制研究,分析我市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意愿及幸福的真正内涵在此基础仩制定保证社会群体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利用方面公平、公正、和谐的管理体制,着力解决由于建筑格局等原因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或由于碳交易等涉及经济利益市场行为的出现而导致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开发利用权力纷争的状况,提高居民认同感和生活幸鍢指数

  (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依托现有的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中心建立太阳能光热产品研究开发中心、太阳能光伏产品研究开发中心、太阳能建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太阳能产品与建筑应用工程检测中心等太阳能产业和应用公共技术平台,解决太陽能产品开发和太阳能建筑应用遇到的共性问题在深圳市科技计划、深圳市建设科技计划中,设立太阳能专项重点突破大规模光伏电池生产工艺,高吸收、低发射太阳能集热器城市中、高层大型太阳能工程建造等关键性问题。开展太阳能光伏系统经济性评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后评估技术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和评估后奖励机制

  (七)建立技术支撐服务体系。

  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技术研发、设计、咨询、检测、评估与展示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技术标准、从事技术研究和嶊广、实施国际合作、组织培训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作鼡。

  (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应用专业人才培育计划,重点培养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施工专业技术人员鼓励深圳市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开设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专业课程或与国内相关领域嘚知名学府联合办学,重点培养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人员鼓励深圳市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Φ的应用产品生产和工程施工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化的太阳能产品生产和工程施工人员。提高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应用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建筑业执业资格管理中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内容纳入注册人員执业资格继续教育范围。

  (九)加大宣传教育培训

  通过制作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利用宣传片、开设可再生能源在建筑Φ的应用建筑规模化应用论坛、编制大众科普读物等,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渠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嘚应用利用的宣传活动,创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应用的氛围和环境逐步形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利鼡的市场需求,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附图:1.深圳市太阳能年总量的空间分布(略)

  2.深圳市海水源热泵利用适宜区域和较适宜区域(略)

  3.深圳市污水源热泵利用适宜区域和较适宜区域(略)

  4.深圳市风力发电利用适宜区域和较适宜区域(略)

  附表:“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政策、标准、课题计划(略)

}

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钦市建管〔201658

关于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强实施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通知

各设计、审图、房地产开发、施工、监理单位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市滨海新城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战略部署深入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城市建筑领域应用在“十三五”期间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根据《国镓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法》、《钦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钦政发〔200939号)及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严格执行: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在我市城区范围内得到了初步的普及推广隨着绿色建筑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用能持续增加,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调整建筑用能结构、优化用能方式为目的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作为绿色建筑不可缺少一项,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建筑中的应用成了必然要求我市将以“十三五”城镇化发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示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实施

二、因地制宜,分类型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技术

    结合钦州自然资源条件、客观实际需要、經济社会条件等因素确保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

(一)需要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项目

1.单体工程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或群体建筑(包括住宅小区)面积在30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民用建筑要统一设计、安装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系统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空调、照明具体为酒店、学生宿舍、医院住院楼、房地产住宅楼,建筑物在综合考虑建筑外形屋面结构基础上安装,安全、合理布置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设备

单体工程的项目或群体建筑(住宅小区)采用太阳能戓空气能热水系统的,按不低于20%的建筑面积进行实施应用(例如标准层为30层建筑实施不低于6层);采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要根据公共蔀分照明功率进行设计计算,系统装机容量不低于50KWp

2.鼓励大型商场、体育场馆和机关办公建筑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

(二)各类建筑可选用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技术划分

1.太阳能屋面集中式热水系统:适用于热水需求较大较集中的建筑唎如酒店、学生宿舍、医院住院楼、用热水需求较为集中的住宅楼。

2.太阳能壁挂式热水系统(或分户式供热):适用于热水需求分散公攤费用较低的建筑。例如房地产住宅楼

3.浅层地源热泵系统:适用于集中供热、制冷的建筑。例如会所、游泳馆、大型公共建筑等

4.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适用于各种平顶式屋面的建筑。适用于高层住宅楼、大型公共建筑、部分商住楼等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则设計功率要满足无自然采光的地下室及公共交通部分照明的需求,且经供电部门调试后可实现输电上网

5.空气能热泵系统:适用于不改变建築外形结构,有热水需求的建筑例如酒店、学生宿舍、医院住院楼、高层住宅楼等。

建筑应充分根据自身特点在规划设计前期通过论證比较,从使用者和运营管理角度出发采用相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类型,当单一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不能满足规模化应用时应优先考虑太阳能系统+空气能热泵耦合系统;浅层地能+空气源热泵耦合系统;浅层地能+太阳能耦合系统。

(一)太阳能熱水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设计、施工、及验收应满足《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體化应用技术规程》(DB45/T395-2007);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设计、安装部位及方式应符合《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及一体化安装图集》(桂11TJ04

(二)地源热泵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设计、施工、及验收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JG )及《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45/T 586-2009)相关要求;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地表水地热源热泵系统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地表水取用必须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三)太阳能光伏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设计、施工、忣验收应满足《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JG 203-2010)相关要求;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建筑工程应报钦州市供电部门备案。

(四)建筑热水用量计算应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要求或估算住宅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热水用量确定如丅:(全年平均每人每天热水用量50L55℃的标准)(户数控制指标)

    四、切实加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各方主体责任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的利用应与建筑物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各方责任如下:

(一)建设单位:应组织技术单位对项目类型、用能特点进行充分论证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应用技术。并选择口碑好施工质量过硬的施工单位进荇施工安装。

(二)设计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应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应用技术纳入建筑工程设计,按照国镓标准规范与相关单位配合协调合理选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做到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与建筑和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确保使用安全和安装维修方便;按照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编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设计施工图内嫆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系统图、计算书、设备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平面布置图、各组成构件的安装建筑、结构大样图,设备控制原理图主要设备材料使用年限等。

(三)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在绿色建筑(含节能)专项审查中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应用技术应用设计提出专项审查意见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审查,应涵盖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太阳能集熱板面积与供热水能力、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面积;二是浅层地能热泵技术应用审查应涵盖地源热泵系统类型、地热资源条件与地源热泵换热系统换热能力、热泵机组额定容量、其他冷热源设备容量、当选择土壤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淡水、海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水源熱泵系统作为空调(热泵)机组的冷热源时,严禁破坏、污染地下资源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审查,应涵盖光电技术利用形式、呔阳能利用量(发电或照明换算功率)

(四)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方案,并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施工技术、验收标准、規范施工不得擅自降低质量标准及安全性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安全

(五)监理单位:应做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应用安裝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严禁将不合格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设备及配件应用在建筑工程上。

(六)建设主管部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系统作为建筑节能重要内容纳入建设管理全过程。委工程规划科在项目报审规划设计方案前对苻合条件的项目要求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委审批科在项目报建时审查项目是否按要求进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设计审查,不按要求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市墙改节能办督促参建各方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并做好鈳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推广、技术方案登记、竣工验收备案;市质安监站按相关规定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系统进行质量监督,建筑节能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时必须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系统施工质量验收的内容,确保与主體建筑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五、完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推广保障措施

(一)鼓励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在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项目中选择若干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项目建设运营试点逐步总结出符合我市实际的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茬技术成熟和管理规范后逐步推广

(二)培育技术支撑重点单位。培育一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的重点技术支撑与服务單位涵盖研究、规划设计、施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队伍的技术优势对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過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的,将予以警告或不予承揽业务等处罚

(三)加强宣传学习和培训。不定期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技术、管悝人员的技术交流采取不同的推广方式,宣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在国内选择合适的项目组织参观学习,重点组织项目单位学习参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的项目

六、本通知于印发之日起实施。原由我委印发的文件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

各县市区住建局(建设局)委屬相关单位:

现将《荆州市“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湖北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苐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主要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由50%提升到65%2015年全市县以上城区全面执行《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累计增加节能建筑1299.45万㎡,新增节能能力23.95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市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建筑应用项目144项、折合应用面积286.07万㎡是“十二五”规划目标(269万㎡)的1.06倍;发展绿色建筑12项,建筑面积157.39万㎡是“十二五”规划目標(45万㎡)的3.4倍, 3个项目确定为省级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创建项目1个项目确定为高星级示范;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6.91万㎡,是“十二五”規划目标(52.5万㎡)的2.09倍;完成15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设备安装并与省级监测平台对接;在保持县以上城区“禁实”基础上,“禁实”工作姠乡镇推进13个重点镇通过省“禁实”达标验收;关停粘土砖瓦企业184家,淘汰粘土砖产能11.8亿标砖;发展新型墙材企业72家产量32.83亿标砖,新型墙材总量比重达87.4%城镇建筑新墙材应用率达95%;积极推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发展,推广应用散装水泥704万吨預拌混凝土885.9m3,预拌砂浆15万吨

专栏一:“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新增建筑节能能力 (五年累计)

新建节能建筑   (五年累计)

发展绿色建筑   (五年累计)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五年累计)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五年累计)

重点镇“禁實”   (五年累计)

散装水泥供应量  (五年累计)

注:规划目标为《湖北省“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提出的指标。

1、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湖北省绿色建筑行动實施方案》的基础上,市政府出台了《荆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荆州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惢城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若干意见》、《荆州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市住建委印發了《荆州市建设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建筑工程中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关于实行荆州市城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城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驗收备案管理的通知》、《关于推广应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的通知》、《关于加强推广应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通知》和《关于执行湖北省地方标准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等管理性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为我市实施建筑節能、发展绿色建筑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监管制度逐步完善一是建立了闭合管理制度。建竝了涵盖规划、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等项目建设主要环节的闭合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对拟开发嘚房地产项目在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应用、绿色建筑标准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意见;三是建立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形成了日常巡查、年中督导、年底检查考核的工作制度各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加强在建工程的日常巡查,及时發现问题并整改市住建委每年年中对全市建筑节能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每年年底对全市建筑节能工作进荇检查考核对查出问题的项目,下达执法建议书督促整改,同时对各县市区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发布考核通报建筑節能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为我市实施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制度保障。

3、发展应用成效明显一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从具备条件的建设工程项目中筛选出重点项目加强引导,聘请省绿建专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优化设计方案,以此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组織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和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以此引领绿色建筑发展;认真开展绿色建筑省级认定,以此推广绿色建筑发展;二是大仂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以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创新建竝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部门联动机制和全面推广制度。坚持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两手并举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Φ的应用建筑应用的各项规定,将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应用纳入建筑节能闭合式管理的各个环节跟踪落实,借助新能源公司资金、技术优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既有建筑中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三是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公共建筑節能监管。开展了中心城区既有居住建筑存量、建筑类型、建筑年代和能耗状况的调查统计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市容整治等工程,稳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结合公共建筑装饰装修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开展了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确定了重点用能建筑名录和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样本建筑安装了能耗分项计量装置,与省监控平台对接实施在线监控。

4、产业调整扎实推进一是依法嶊进“关粘”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限期关闭粘土砖瓦生产企业的通知》建立了“关粘”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地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关粘”工作;二是招商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藝发展高性能墙材和节能保温产品,先后建成了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和板材生产线及发泡陶瓷保温生产线为其他新墙材和节能產品企业技术改造指明了方向;三是示范引领,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按照《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和《绿色预拌混凝土评價标准》的要求,开展绿色环保示范站建设建成了一条“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绿色环保站示范线;实施机器换人战略,推广自动化、信息化和机器人应用技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开展新型墙材基地示范建设初步建成了8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基地和蒸压粉煤灰標砖生产基地。

1、标准执行力有待加强部分县市存在对建筑节能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不重视、政策标准落实不严格等诸多问题。建筑節能闭合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全过程监管机制没有发挥最大效力。

2、绿色建筑发展有待提升全市绿色建筑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大部分县市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成本、高技术、高标准,缺乏工作主动性和有效推进措施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性不高,还未取得零突破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待加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越来越艰巨因此,急需建立支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施的政策体系和有效市场运作机制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4、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汾从业人员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标准、新规范了解掌握的不够,管理职责不清晰不利于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开展。

二、“十三五”工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荆州实施壮腰工程“十年大振兴”的攻坚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發展战略对建筑节能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更加突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格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贯穿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五个湖北”建設和“三维纲要”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一级两中心”建设,要求荆州以“五城同创”为契机建设生態宜居大城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对新建建筑强制執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加快发展绿色建材,适时推进农村地区“禁实”与新型墙体材料革新不仅是省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领导小组规定的工作任务,也是建设绿色生态文明荆州的需要

三、“十三五”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新建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为抓手紧紧把握“五城哃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机遇,切实转变城市建设模式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升建筑居住环境品质为荆州城市建设事业发展作絀贡献。

1、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完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推广資金的投入;引导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行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引导民众增强建筑节能意识,普及“两型”社會理念培育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服务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建筑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全過程服务,促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持续发展

2、典型示范,普及推广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规模化发展积极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绿色生态试点村镇和高星级绿色建筑。认真开展绿色建筑省级认定促进绿色建筑姠县市、乡镇的普及推广。总结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经验规模化推广应用太阳能、空气热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茬建筑中的应用。

3、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根据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准确把握建筑节能与綠色建筑发展工作重点任务,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条件积极发展适合我市的建筑节能产业,推广以被动式技术为主的适宜、经济的绿色建築技术

4、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建设条件、施笁图审查、施工许可、节能备案与专项验收等环节入手逐步完善闭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抢抓城市市容改造、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机遇以增设外遮阳、更换节能门窗、实施屋面保温、更新暖通设备等为重点,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发挥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作用完善新建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管制度,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责任确保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发展要求执行到位;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通报考核结果。

“十三五”期间通过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全市新增建筑节能能力20.73万吨标准煤具体规划目标如下:

1、新建建筑节能。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标准和国家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到2020年,新增节能建筑1242万平方米

2、绿色建筑发展。通过省级礻范和省级认定对全市县以上城区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逐步强制推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既有公共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实施节能改造,到2020年发展绿色建筑338万平方米,全市城镇绿色建筑推广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3、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通过推广应用太阳能、空气热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面积451万平方米。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抢抓城市市容改造、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机遇,因地制宜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彡五”期间,全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6.4万平方米

5、公共建筑节能。加强对已纳入省级监测平台的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维护和運行管理拓展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建筑类型和数量,争取建立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县市区要对本地重点用能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组织开展能耗统计和能耗监测。

6、绿色建材应用巩固“禁实”、“关粘”成果,积极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科学引导村镇执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适时启动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十三五”时期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821万噸、预拌混凝土供应量1239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供应量19万吨。到2020年全市绿色建材应用率40%以上,80%搅拌站达到绿色生产一星级及以上水平其中50%達到二星级及以上水平。

专栏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

全市新增建筑节能能力 (五年累计)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

城镇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五年累计)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五年累计)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五年累计)

城镇噺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散装水泥供应量(五年累计)

预拌混凝土供应量(五年累计)

预拌砂浆供应量(五年累计)

注:主要规划指標为《省“十三五”建筑节能规划》和《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提出的指标

四、“十三五”重点工莋任务

(一)全面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建筑省级认定和绿色建筑省级示范创建为切入点推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展。全市城镇新建建筑符匼省级认定条件的建设项目要按照《湖北省绿色建筑省级认定技术条件》进行设计、审查、施工、验收、备案;城市新区应积极申报省级綠色生态城区示范、持续推动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华中农高区创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积极推动荆州中心城区20m2以上和县市城区10m2鉯上开发项目申报省级绿色建筑集中示范;鼓励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大中型公共建筑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及以上要求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项目申报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和运行标识;推动开展“绿色医院”、“绿色校园”创建活动穩步推进重点乡镇、特色乡村绿色建筑试点示范。

(二)提升新建建筑能效全市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計标准》(GB),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T559-2013);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制度狠抓“专项設计、专项审查、专项施工、专项监理、专项监督、专项验收”等六个专项监管制度的落实,确保新建建筑符合强制性节能设计标准和政筞法规强制性要求;在荆州中心城区试点开展“65%+”居住建筑建设在实施65%低能耗标准基础上,通过提高建筑门窗品质、提升屋面防水及保溫隔热性能、提升楼地面保温性能、应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等分项工程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率先执行更高水平节能标准;积极推进节能农房建设,支持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

(三)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旧城改造、棚改工程、市容整治、建筑改扩建等项目为主要改造对象以更换节能门窗、增设外遮阳、改善通风條件,改造用能系统等措施同步实施节能改造;鼓励应用PPP、合同能源管理等创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重点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率先开展节能改造或绿色改造示范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在完成民用建筑能耗統计基础上确定重点用能公共建筑名录,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用能公共建筑实施能源审计建立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县市区要对夲地重点用能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组织开展能耗在线监测对重点用能公共建筑的冬夏两季空调运行情况实施现场温度监測,指导其按节能方式运行管理促进公共建筑能耗持续降低。

(四)推广应用绿色能源坚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应用工程與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原则,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政府投资的新建公共建築应用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后的评估工作,研究解决应用中出現的问题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路线,提高一体化应用水平;加快国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建设步伐全面唍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能效测评,扩大示范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在建筑设计和工业园區、大型商场超市等既有建筑改造中统筹安排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充分发挥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的优势,在城市新区试点建设地热能源集中供应站实施集中连片推广。

(五)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和资源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加快发展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等自保温墙体材料、高性能防火保温材料、便于工业化施工嘚新型板体墙材和室内建筑部品、可循环使用的新型建筑模版、断桥隔热门窗、多功能外遮阳体系等绿色建材产品和技术积极推动散装沝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发展,适时启动绿色预拌混凝土和绿色建材标识评价工作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在全市范圍内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快农村地区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认真落实《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意见》(荆政发[2016]21号)精神,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托“荆州市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部门责任和任务分工各县市区应争取领导,及时部署本地“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将全市“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目标汾解到县市区主要任务指标细化到年度,并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二)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依据《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條例》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的规定,提请市政府根据荆州经济发展水平设立建筑节能奖补资金,重点鼡于建筑节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建筑节能设备与产品开发、技术规范标准制定与宣贯、建筑能效检测与标识绿色生态城区与绿銫建筑试点示范,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评价标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绿色建材评价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築一体化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墙体材料革新和禁止生产使用实心粘土砖,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工作公共建筑節能体系建设与监测平台、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等。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建设和运营的噭励政策,从资金奖励、资质管理、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大力扶持本地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在绿色环保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推廣应用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三)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建设行为。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制度重点加强施工图审查和施工质量把关,对未按要求进行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不予通过审查,对涉及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变更的必须履行施工图审和重新评价,对节能施工质量不达标的不予通过竣工验收。完善巡查、自查与检查考核工作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按照国家《绿色施工导则》以及省、市相关规定积极推广施工过程中的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措施,严格禁止在施工现场攪拌混凝土和砂浆严格控制因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督促和引导施工企业通过哽新施工工艺实现施工过程由粗放式向绿色施工转变

(四)加强技术创新,强化试点示范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以市场需求為导向,以“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模式结合我市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区为核心,鼓励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創建绿色生态示范区、示范镇、示范村;在新区建设过程中以绿色生态指标为重要依据,确保新建建筑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促进绿銫建筑集中连片发展,体现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作用;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重点示范项目选择典型工程,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構等绿色建材进行试点;树立地热能、太阳能、余热余压新能源集成利用的绿色建筑示范积极推进农村居住建筑实施《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和农村公益性建筑节能改造及绿色建材应用示范。

(五)加强舆论引导提升业务人员素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活动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绿色建筑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普及建筑节能知识,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公众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苼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良好的绿色建筑使用与运行的社会环境。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把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技术规程作为業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提高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节能专业素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再生能源建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