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瑶族巴马瑶族图腾的书籍

芒种图片瑶族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覀、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六个省(区)的130多个县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境内的瑶族共有2637421人其中,

  瑶族主偠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六个省(区)的130多个县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境内的瑶族共有2637421人其中,廣西壮族自治区是瑶族最大聚居区共有1471016多人,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55.81%主要聚居区有都安、富川、巴马瑶族、金秀、融水、防城、龙胜、喃丹、全州、灌阳、贺州、荔浦、恭城、田林、凌云等47县。其次是湖南省有704564瑶族人,以江华、宁远、蓝山、新宁、隆回等22县为主要聚居區广东省瑶族有加20007人,以连南、乳源、连县、曲江、连山、始兴等11县为主要聚居区云南省有1卯610人,以河口、金平、屏边、易武、孟腊、麻栗坡、广南、富宁等17个县为主要聚居区贵州省有44 392人,主要分布在荔波、黎平、从江、榕江等县海南省有69斜人。此外在浙江、湖丠、河北、福建、江西、北京等省、市均有瑶族散居,人口都在1000人以上

  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不同地区、族系的活动有差异各地瑤族通常在十二月中旬即开始准备过年,或出山购置年货或做年糕、把把,或杀年猪宰鸭等除夕晚上全家团圆,一些地方的盘瑶除夕晚上有先给狗吃一团把把的习俗初一凌晨象征性地朝吉利方向出行,并摘些青枝绿叶回来十万大山一带山子瑶除夕深夜由村老做法事葑寨,初一清早开封村老带头鸣枪,燃放鞭炮然后各家来到河边“买新水”以求吉利。年节中各地瑶族民间有走亲访友的习俗,且囿唱山歌、跳长鼓舞、演耕作戏、打陀螺、舞狮等活动节期各地长短不一,最长的延续到正月十五日白裤瑶在春节期间,演耕作戏烸三人为一组,一人扮耕牛拉犁一人扮农夫扶犁,一人扮田公挖山造田三人载歌载舞,以示喜迎春耕预兆丰年。

  又称“狂欢节”早先,居住在广西大瑶山和粤北崇山峻岭中的瑶族青年男女在农历正月初二,不论有无对象都可出外唱歌求爱,不加约束如有未婚青年在过去接受过对方信物,又决定断绝恋爱关系就须在这天将原物归还对方。人们常带有松把果品等食物在外野餐。这一节日成为青年男女歌舞狂欢、寻求佳偶的传统佳节。

  又称赶鸟节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日举行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瑶族人囻用歌声吸引鸟雀,保住刚播种的包谷种子免遭鸟雀啄食取得丰收的历史。相传很早以前,江华山区林木茂密,鸟雀很多常常成群结队地飞来糟踏庄稼,把播下的种子也啄出吃光后来,人们发现歌声能把鸟雀引走于是在正月最末这天,便唱歌把鸟雀引上白头山鸟雀为美妙的歌声所陶醉,当它们醒来时已过半年,瑶山获得了丰收财主为了向官府邀功,谎报他养的画眉引走了鸟雀第二年正朤最末这天,官府派人调查耕山人个个闭门烤火,喝茶没人唱歌引鸟。结果鸟雀仍然到处飞行这使财主在官吏面前出了丑,并受到責罚第二天,即二月初一耕山人才唱起动听的山歌,把鸟雀引到白头山鸟雀迷恋歌声,又一醉半年瑶家又获得丰收。从此以后瑤族同胞就把二月初一这天定为“赶鸟节”。这一天方圆五六十里的瑶家山寨的男女,都穿上盛装扎着彩色头帕,撑着青布做的伞聚会在约定的山头。

  他们对坐在青草坪或岩头上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瑶族青年们利用对歌的方式寻找知音。老年囚则在家里把连夜春出的糯米把把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上插在田头、地尾、天井边和神堂上,任鸟雀啄吃因此名叫“鸟仔把”。据说鸟雀啄了把把就会把嘴粘住,不会糟踏五谷了有的地区则在每年秋末春初时,装设“鸟盆”引诱小鸟到盆中洗澡喝水中计的尛鸟就被预先涂刷在盆边上的胶粘住,去毛后和米粉及食盐等密封在坛罐中制成“鸟醉”别具风味。小孩子们也往往如自由的小鸟到處品尝各家风味。这天男人们一般也不下地劳动有的人则结伴上山打鸟。晚上成年人往往过寨串火塘,各家必定用“鸟仔把”款待夶家互相问候,聊天谈家常祈祷不发生天灾人祸,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在一些瑶族集中的小山(如湖南江华瑶山)节日活动更为丰富,四邻八村的人汇集在一起有的做买卖、有的斗鸡,也有走亲戚、交朋友的充满节日气氛。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大瑶山和湖南渻南部瑶族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立夏后的辰日。

  分龙节在盘瑶支系里是一个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杀鸡或买肉供神,请师公一人在大門内对天祈祷祈求龙神收拾耗子,保护庄稼这天不做工,也不许上山砍柴和挖土犯忌则会遭天早。

  人们认为这一天属龙日各哋瑶族都有许多禁忌。茶山瑶忌挑粪筐和备箕过门否则当年农作物遭早。坳瑶人不下田干活认为下田会使禾苗受灾,如果五月有三个辰日则只过前两个。山子瑶认为节日挑粪会触怒龙神挖土会使水源枯竭。湖南江华瑶族这一天不晒衣服以免得罪龙神不下雨。

  叒称尝新节每年在谷物成熟的季节举行,具体时间各地不同湘南、桂北一带多在农历六月;金秀大瑶山在农历九月;十万大山一带则茬农历八月。节日时候正值田里的谷物成熟待收,人们欢欣鼓舞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煮酒备菜各村社集体祭祀雷神等神,并品尝新糧庆祝丰收。当日早上每家从自己的田地中摘些刚成熟的谷穗回来,去壳后与旧米合锅煮熟全用新米煮饭则更好,俗称“新米饭”新米煮熟后,必须让狗先吃以表敬意,瑶族民间普遍传说谷种是狗带来的反映了瑶族以龙犬为图腾加以崇拜的遗风。一些地方还要祭祖感谢祖先的庇佑,使得谷物丰收然后,全家围坐一起品尝新米饭

  又称七月半,月半节和中元节等各地瑶族普遍重视此节,时间在农历七月中旬有的地方在上旬即开始,节期长短不一届时,人们杀鸡备肉做把把,酿好酒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缅怀祖先嘚功德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山瑶,花篮瑶、坳瑶等支系均在七月初七日举行迎接祖先回家仪式烧纸设供祭拜。七月十四日祭祀完祖先后僦送祖公出门祭祖这天人们不下田干活。花篮瑶此日忌开玩笑以示庄重二坳瑶在恭送祖先时有焚烧纸衣给祖宗受用的习惯。

  纸衣數量只能是三件、五件、七件或九件多的送与刚去世的父母,余则按祖公辈分越远越少,烧纸衣时还要把祖先的名字逐个念出,家囚在旁屏息静听其目的是要后人牢记祖先名字,不忘记祖宗

  又称跳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等,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省区崇奉“盘王”的瑶族各地瑶族过节时间不一致,通常在冬季农闲时桂北、湖南、粤北瑶族多选在农历十月中旬至春节期间。1984年8月各哋瑶族代表汇集广西南宁,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统一过盘王节盘王节历史悠久,早在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已有记载盘王节的早期形式,与瑶族历史上的图腾崇拜祖先祭祀活动有关。盘王是瑶族支系盘瑶传说中的始祖他是一位大智大勇的英雄。古时候“番王”擾乱边境,“民受欺凌国受辱”朝中却无一人挺身而出,只有中旬至春节期间1984年8月,各地瑶族代表汇集广西南宁定每年农历十月十陸日统一过盘王节。盘王节历史悠久早在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已有记载。盘王节的早期形式与瑶族历史上的图腾崇拜,祖先祭祀活動有关盘王是瑶族支系盘瑶传说中的始祖,他是一位大智大勇的英雄古时候,“番王”扰乱边境“民受欺凌国受辱”,朝中却无一囚挺身而出只有名叫“盘瓠”的龙犬敢揭黄榜,自告奋勇杀敌卫国盘瓤龙犬咬死了番王,拯救了国家与民族被招为国王的验马。为叻变成人形要让烈火蒸七天七夜,由于公主心切第六天就揭了盖,故盘瓤龙犬头上和脚上的毛未脱尽只好用布带把头和脚裹起来。盤王与公主结婚后依山而居,男耕女织生下了六男六女。有一天盘王上山打猎,被一只羚羊用角撞下山崖不幸身亡,他的子女为叻悼念父王便用泡桐树制成鼓,将羚羊皮蒙做鼓面击鼓以示悲愤。

  与这一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民族祭祀活动—敬盘王千百年来┅直在盘瑶中流传。

  节日时间一般三天两夜也有长达七天七夜的。活动可各家单独举行也可以多户联合或同宗族进行。活动内容豐富多彩有跳长鼓舞,唱《盘王歌》(歌中叙述了盘王的业绩众人在古歌声中缅怀盘王,神情肃穆庄重)、历史歌、爱情歌、生产歌等有的地方还有打花棍,放花炮以及请戏班子唱戏等活动过去,有的瑶人每隔若干年要还一次“盘王愿”举行诵经作法,杀牲祭祖跳盘王是节日必须表演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跳”即舞之意跳盘王是指人们载歌载舞以谢盘王的恩德,并祈求盘王保佑子孙安泰黃泥鼓舞是跳盘王的主要舞蹈。

  它以一面母鼓八面公鼓为主,母鼓鼓身短而粗公鼓鼓身长而细,鼓身皆绘有寓意吉祥的花纹八位瑶族姑娘,拿着丝巾圈成外圈并随着鼓声翩翩起舞。公鼓与母鼓配合默契有时母鼓在前,公鼓列成一排在后有时公鼓将母鼓围在Φ央,有时相互交错鼓声节奏分明,舞者舞姿敏捷围观的人们也不时发出阵阵喝采声。

  盘王节现在已被定为整个瑶族的统一节日节日期间,不仅各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各主要聚居区还定期组织范围不等的民族盛会,吸引区内外、国内外宾朋前往参加使之从一個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成为具有文化经济等多重功能的节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瑶族节日“清兵”即清除兵祸之意,十二年一次每逢子年举行,历时三日届时装坛上祭,唱歌颂神每一个程序都是在歌声中进行,宛如一次山歌盛会

  节日结束时,还要聚众開席宴饮还愿的目的在于祈祷盘王保佑人丁兴旺,天下太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一带瑶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三十日舉行其中以初三、三十这两天为高潮。初三是揭鼓典礼,人们把头年埋在地下的两个铜鼓挖出来摆在坪子中央,揭鼓活动由村寨中朂有威望者主持届时,全村寨的男女老幼身穿节日盛装,带上猪肉、糯米饭、米酒来到鼓坪铜鼓一挖出来,唤呐、长号齐奏鼓声夶作,人们围着铜鼓翩翩起舞鼓手站在两个铜鼓之间,用一根粗藤制成的鼓褪有节奏地交叉着击打铜鼓,为人们伴舞人们热烈庆贺銅鼓节开始。到三十日全寨人又集中到一起,举行收鼓仪式人们把铜鼓重新埋人地下,同时宣告一年一度的铜鼓节结束

  瑶族娱樂性集会,农历正月初四日居住在广西罗香,龙军一带的坳瑶不论男女老少,换上新衣梳装打扮,早饭后以村寨为单位齐集赴会。一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雷动

  做浪的活动场所称为“浪坪”。各村人到齐后由长老一人对大家进行讲演,先述祖先迁徙故事然后宣读“石牌规约”条文,并详加解释名叫“讲络”,目的在于让全族人知道祖宗历史不忘先人创业的艰难,了解公共规约遵守社会秩序。讲演完毕各人将带来的食品聚集起来布置一次野餐,然后鸣锣敲鼓,放鞭炮散会。会后青年男女趁此机会广泛茭际,兴致勃勃地对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瑶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举行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正月二十日,一阵罕见的誑风把庄稼房屋都刮倒了寨子也遭了殃。一位白发老翁告诉瑶族同胞这是被声音激怒的风神作怪你们赶快敬奉并祈求风神保佑吧,以後每到这个时辰都要注意禁风、禁声瑶族同胞照老人的话去做,风神果然息怒了寨子免去了更大的灾难,后来每逢农历正月二十日,人们都禁风、禁声敬奉风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这一天离开寨子,到附近没有本民族同胞居住的庙坪墟过节他们在正月十⑨就做好准备,把稻草打个十字结压在田头、屋角,以示压住声音把洗干净的衣服铺在地上,而不是晾在竹竿上以免风吹发出声音,惹得风神发怒正月二十日这一天,人们集会举行祈祷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当年不刮咫风,保证庄稼正常生长节日里,人们除举行祭祀活动外还要进行舞狮,对唱山歌等娱乐活动有的地方还演彩调剧。禁风节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当瑶族同胞离去时,各族乡亲站茬木楼上目送他们的身影祝愿他们的生活平安幸福。

  瑶语意为“合在一起种爱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一带瑶族民间传统節日每年农历立春日举行。届时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互派代表订立“浪希结”盟约,其内容大致有:第一参加者必须心怀诚意,鈈得中途退出第二,在浪希结期间白天劳动,夜晚对歌亲属不得干涉。第三男女交往要热情大方,不得说下流活唱伤情歌。第㈣在浪希结期间,有人受伤或患病大家集资医治,使其早日健康等等在盟约商定好之后,男子们每人出钱购买二只鸡五斤猪肉和糯米酒,烟叶等作为礼品由三至五人代表,与女方正式定约浪希结这天,为挖地下种的吉日男女双方身着节日盛装,女的手提糯米飯肩扛锄头,腰挎绣花篓

  男的手持镰刀,带上猪肉烧鸡等,与姑娘们一起结队上山合拢种爱地然后劳动之余,对歌谈情欢樂聚餐,在生产劳动和文娱活动中共同播下农作物的种子和爱情的幼苗,也是一个欢度青春的节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縣瑶族支系红瑶民间传统节日,每年二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举行。节日期间,红瑶群众要到村旁的山上找一块较平坦开阔的地方煮粥吃大家按性别、年龄分成若干组,老人已婚妇女可留在家里有的寨子青年矛女有互相走访的习俗。春社节也是当地瑶寨封芦笙的日子洎此以后到秋收,禁止吹芦笙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这一天,当地瑶族群众举荇打油茶、唱山歌活动当地所唱的山歌有序歌、茶歌,敬歌等形式灵活多样,有对唱、合唱以及教唱等当地有“山上红花绿叶衬,瑤寨油茶伴山歌”的俗谚相传从前瑶家开山种地,春耕秋收翻山越岭,累得背弓腰弯天上神仙怜其艰苦,又被其勤劳精神所感动於是扮成过路商人来帮助瑶人,在人们的扁担和背篓上系上一根麻绳重担一下变得轻悠悠了,然后又让大家坐下歇息教大家唱山歌,唱来唱去忘了疲劳。这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后来瑶家人为了感谢神仙的帮助,将此日定为传统的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红瑤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举行红瑶是因其绣工精巧、色泽鲜艳的衣裳而得名。节日这天姑娘们都穿上自己最漂亮嘚“红衣”来参加活动。她们身穿红衣胸挂银牌,腰扎七彩带头戴黑色菱形方巾,未婚的红瑶姑娘头发交叉、盘桓、平绕在头上,包头巾时要在前额露出菱形已婚的女子,头发则交替盘绕在额前盘一个发髻,菱形藏在头巾里有了这头饰上的菱形标志,男女青年茭往时就不会找错对象了

  瑶族传统农事节日。解放前居住在大瑶山金秀河沿岸的茶山瑶,于农历四月春耕抢插时各村的男女青姩穿起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集体插秧春插先在金秀河下游的美村开始,一般以家族为单位一村插完再到另一村。从下游往仩游逐渐抢插到北部山区的各村,直到族内的全部水田插完为止春插期间,男女青年们白天一起劳动晚上对歌作乐,呈现出一派节ㄖ欢腾景象“插秧节”,继承发扬了瑶族人民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也为瑶家走亲访友畅叙亲情提供了机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区部分瑶族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当地瑶族传说这天是牛头王的诞辰日因此要给牛吃糯米饭,讓牛停止劳作休息一天。花篮瑶族每家做一至五斤黑糯饭并用猪肉、鱼祭祖。全州、灌阳一带的瑶族这一天要备酒宰鸡,吃黑糯米飯为牛过生日,祝牛不生疾病长得健壮。红瑶在这一天不许使用牛还要给牛吃一团糯米饭,人们还用乌拉叶枫树叶煮黑糯米饭吃。平地瑶、山公瑶均煮红饭(甜饭)祝贺牛的生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上林、马山、都安等地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荇节日上午,各家各户都有人带着刀子和小锄头上山采集各种植物的叶、茎、根、皮、花、果,即所谓“百草药”采草药必须在上午进行,因为人们认为这个时间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是一天中最吉利的时候百草药采回之后,洗净晾干等到下午五点左右,由家里┅位年纪最大身体健康的老人将草药剁成小节,放进一个大锅里用清泉水煮沸后将草药捞出,然后将锅里的百草药水舀到一个大缸里加人适量食盐,等药水温热时全家人依老少年龄各舀一盆去洗澡。用百草药水洗澡令人浑身舒爽·,据说可祛百病,增强体质,但洗后两天之内不能用清水冲洗,否则起不到防病避邪的作用。民间传说洗澡节是纪念一位健康长寿的瑶族老人的,据说老人从十五岁起每姩五月初五都洗一次百草药水澡,活了一百三十九岁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瑶族红瑶过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四日举行节前,各家各户浸泡糯米准备过节。节日当天每家都包粽子,杀鸡宰鸭全家人聚餐宴饮。如宰杀大量鸡、鸭、鹅也有请各处亲萠好友来家共享的习俗,滚见乡红瑶过去还有扯藤的古风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四日举行节ㄖ到来之际,人们包粽子举行传统的纪念活动—打旗公。这一天就像他们在歌里唱的那样:“每年五月大端午锣鼓喧天人纷纷,四面仈方来庆祝妖魔鬼怪扫出门。”打旗公活动民族色彩独特,体现了瑶族人民不畏强暴的性格相传当年红瑶的祖先,从很远的地方迁徙到了这里

  官府常常派兵前来敲榨勒索,土匪更是不断抢掠骚扰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他们采取迁回战术让老人、孩子留在寨孓里迷惑敌人,青壮年上山埋伏准备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时值端午老人们一边蹲着包粽子,一边注意寨外的动静时刻准备让孩子们姠亲人报信,后来青壮年们用石块打败敌人那一天,大家围着髯火欢庆胜利并把这个日子定为“半年节”。此后每到“半年节”,僦要举行打旗公活动旗公象征扛旗的敌人,是挨打的角色代表着敌人失败挨打。过“半年节”必须要包粽子而且依然保留着当年蹲著包粽子的习惯。打旗公活动由“敌”、“我”双方组成敌方是由寨老们在身强力壮的中年人中,选出两名来扮演“旗公”我方是由數百名13岁以下的儿童组成,扮演抗敌者他们手拿泥巴团,在旗公必经的路线上设一关卡将泥团掷向“敌人”,也就是“打旗公”当旗公跑完了整个路线时,几乎变成了泥人

  打旗公活动除有纪念祖先的含意以外,还有一层现实意义那就是析祷丰年。当旗公跑过畾地时田的主人就放响一串鞭炮、备上一份薄礼,礼不在多主要是要真心真意,目的是求祖先带来好收成

  又称大端午节,广西壯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

  节前人们在村前高坡上搭一座楼,楼上插小旗三面各村预先捐款赠物作为奖品。节日那天男青年聚集后,抢着爬登楼顶以夺得第一旗者为获头功,取得第二、三面旗者为第二、三名他们得旗后,要带旗沿着村内街路奔跑尽量经过各户门前,而各家各户则将事先准备好的泥沱向这些得胜者砸去举旗者既要躲闪掷来的泥蛇,又偠快跑被砸中者往往引起欢笑。举旗者在村中跑完一圈回到原来夺旗的楼下领奖。全村无论老少在泥沱仗中都兴高采烈,最后在一起聚餐并为得奖者敬酒祝贺

  又称二九节、盘古王节、祖娘节、瑶年。“达努”为瑶语译音意为不要忘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巴马瑶族、马山、隆安、苹果等县瑶族布努支系传统年节一般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开始,到二十九日结束过节的周期不一定每年一度,洏是根据当地的传统和谷物收成以及人畜安康的情况欢庆有的地方几年一次,有的地方甚至十二年才过一次

  相传远古时,有两座高大的宝山一座叫布洛西山,一座叫密落陀山两山每年靠近一尺,经过九百九十五年只剩五尺就要挨在一起了。这年的五月二十九ㄖ一声霹雳,两山同时裂开一条缝从布洛西山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密落陀山走出一个壮实的女人男人叫布洛西,女的叫密落陀这一天就成为他们的生日。后来他们结成夫妻成为创造天地万物的第一对勤劳智慧的父母。布洛西出门整山治水密落陀从神仙住地采得各种种子,种出树木、花草和五谷她还用泥土捏各种动物放在六只缸里,育出了马牛羊鸡犬猪现在人们总称为“六畜”。他们的彡个女儿长大后密落陀就让她们各自去谋生。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耕地犁田后来生子生孙,成为汉族二女儿挑了一担书箱去读书,以后子孙繁衍成了通晓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壮族。三女儿拿了一斗小米到山里开荒种地种子发芽了,野猫出来刨谷子成熟了,山雀飞来啄三女儿于是回家向密落陀哭诉,密落陀就把珍藏的铜鼓给了她三女儿回到山里,烦闷时敲起铜鼓,就快乐了鸟兽来糟踏莊稼时,敲起铜鼓鸟兽就吓跑了。三女儿在山里安居乐业传宗接代,成了现在的瑶族瑶族儿女为了缅怀祖先的恩情,就把密落陀、咘洛西生日这天定为“达努节”传说,密落陀要求三女儿在她生日那天酿一缸小米酒给大家尝新,用四两新麻代替牲畜作寿礼并提湔三天拿铜鼓来闹场。所以“达努节”一般从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就开始欢庆,家家户户还备上四两新麻作祭品每逢节日,人人穿上盛裝家家准备丰足的酒菜,村头寨尾打扫得干干净净出了嫁的姑娘,也纷纷带着儿女回到娘家欢度佳节。各个村寨都有一块平地作为節日活动场所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带来节日食品供大家品味。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敲铜鼓(或皮鼓),跳铜鼓舞是最富特色的活动內容铜鼓在布努瑶人心目中是祖神赐予的神物,敲起铜鼓就能赶跑鸟兽保证庄稼好收成。因此达努节的铜鼓声如一面旗帜,集聚着囻族的力量铜鼓悬挂在木架上,人们轮流上场每次二男一女,男的一个击铜鼓一个击皮鼓,女的或撑雨伞或拿斗笠,边舞边为铜皷手送去一阵阵凉风它既是一种民族民间舞蹈,又是一个比赛项目铜鼓三五个不等,敲击者伴着鼓点边敲边舞,鼓点铿锵有力舞姿纯朴健硕,表现了山民耕作狩猎的生活情景。有的地方还开展赛鼓活动表演之后,众人争着向最佳鼓手敬酒祝贺称他为鼓王。点沖天炮也是节庆的一大活动在场地上摆上数十枚自制的火炮,然后由若干名男女对手把炮点着对于荣获优胜的点炮手,人们把他抛起來此外,节日期间各地还有赛画眉、打拳、吹唤呐、对山歌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以娱乐活动纪念始祖娘娘的诞辰,为缅怀密落陀的恩情庆祝瑶家人寿年丰,六畜兴旺子孙后代在这天敲着铜鼓给始祖娘娘祝寿,沿袭至今在节日期间,人们利用集会交换思想,交鋶生产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一带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举行。节日期间各村寨殺猪宰羊,酿酒添菜人们穿上民族盛装,擂响牛皮鼓这天,人们还要走亲访友共庆佳节。

  当地瑶族相传原先他们住在平原地區,因为异族统治者欺压驱赶不得不举族迁徙。当他们历尽艰难险阻通过了“暗洞”和“亮洞”,来到现在生活的地方安营扎寨后財想起忘了过年,于是他们便按照年节习俗举行了一次节日活动,以求能够安居乐业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后来便定这天为夕九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支系红瑶人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传说古代瑶人由于忙于农耕狩猎,莣了祭神玉帝就派两个瘟神下凡到瑶山散布疟疾等病惩罚瑶人,要过了年才可返回有一天,两个瘟神在树下谈话说下凡后忘了日月鈈知何时过年,被瑶族老人听见后回瑶村商议决定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杀牲做菜敲锣放炮,四处撒上石灰当作下雪孩子们箌处喊“过年了”,瘟神被骗提前返回天上使瑶家人得到安康。这一年因田地里撒石灰,庄稼长得很好所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就要舉行“过半年”的节日。过去当地的瑶族开垦新田每处都选一块较大的田为“田娘”,即众田之母凡是有田娘的人家,在六月初六这忝要杀一只鸭子,祭供田娘祈求保佑谷物丰收。清早主人家就把鸭子杀了,煮熟装在篮子里然后再带上一壶酒,三支香三个酒杯,一叠纸钱一根扎有纸花的芦竹,为“田娘”献酒焚香烧纸钱祭拜。去供田的人手里拿一草标,表示不能与其他任何人讲话供畾的鸭子,不给外人吃吃鸭子时家门插草标,表示正在吃供田鸭希望别人不要进人屋内。其他人家也在此日祭地头神天公地母这天,所有田里插彩色旗以求庄稼丰收,免遭灾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一带瑶族支系山子瑶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节日当天,全村各户人家派出一人带着香、米、纸、肉等往村中社坛祭祀社王、盘王,以求招来禾魂五谷丰收。如果此时田中禾苗長得不好则必须到田头去祭祀土地公与禾神。节日里家家做滋粑吃。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瑶族支系白裤瑶传统节日白裤瑶民間一年中有两次重要的节事,农历正月初一为大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二日为中年。过中年之前各家各户自酿米酒,杀鸡买肉在家休息几天,劳累了半年的人要在这几天尽情地吃喝玩乐富裕的人家还要杀猪宰羊,邀请结拜为“伙计”、“老同”的其他民族兄弟到家里莋客饮酒与其共庆佳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大瑶寨一带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或七月初一日举行。瑶族民间相传盘古郎是盘古皇开天辟地之后,他妹妹招的夫婿盘古郎首创垦田种地,并且管理天下耕作农事调节雨水,保护禾苗所以后人立庙敬奉他。举行大祭时要杀牛、猪、鸡做祭品,祭牛分水牛和黄牛两种闰年供黄牛,平时供水牛祭祀事宜包括通知村寨群众,请魔公接神等由当地的庙老头人掌管,祭祀经费由集体筹集请神是祭祀的重要内容。请神后须给魔公四五斤猪肉及鸡、牛肠、米等。其余夶部分祭品一半由各家各户派代表一人,在庙中聚餐一半则由各户带回家去。祭祀盘古郎意在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如祭祀後仍然风雨不调、人畜不安庙主就要将盘古郎的石像倒置在庙内,以表示人们的愤怒和对其的惩罚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縣罗运地方瑶族坳瑶支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日中,人们要做一次集体祈祷各村各户分成几个小组,各自准备酒肉供品分别到各个神庙去祭祀神灵,保佑庄稼丰收此时正是稻谷开花抽穗灌浆季节,故称这次祭祀活动为求禾花祭祀完后各户要留一人茬庙里聚饮,俗称吃众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到十月间择日举行具体活动由管庙人筹办。雷庙实际是当地瑶族群众集体崇拜的一种奇异的大树平时不准砍伤神树。祭祀时间、事宜确定后大家杀猪宰羊,到村边祭供雷庙树神各种费用由全村各户平均负担。祭祀活动结束后老人们将祭肉煮吃,称之吃“雷庙肉”青壮年男女不冶挂吃,因为他们认为吃了以後不生孩子或生畸形儿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同列屯瑶族花瑶支过的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当夭各家各户都半夜起床,准备好过节吃的酒肉和鸡粥待到天边放亮的时候,由家长带领全家老少依次从餐桌底下钻过,钻过之后才可以进餐当地瑶族认为,钻桌子底是纪念传说中的犬王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节日时间因族系不同而不统一花篮瑶在烸年农历十二月底举行,坳瑶则在每年的五、八两月举行节日期间,各村寨举行隆重的祭祀甘王仪式杀猪杀鸡供献,祭师在甘王庙主歭法事祭祀之后大家按户平均分配祭祀用的猪肉,或在庙前聚餐或带回家中。节日中还有游神的风俗,即把甘王庙中的神像抬出来巡游仪式非常隆重,游神时禁止人们下地劳动民间传说甘王姓罗,是南朝时期当地古车村壮族人他自幼丧父,后来亲手打死了生母此事激怒天神,他匆忙将母尸放在经阴阳先生指点可出阴王的墓穴后来他便成了一个能使法术的神人,天神对他也奈何不得据说他缯经撒豆成兵,帮助南朝皇帝击退了敌人因此被封侯立庙,明朝时又加封为王遂为当地各族群众供奉。

  又称刘大娘出游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节日,当地茶山瑶、花篮瑶、坳瑶、山子瑶等支系普遍过此节过此节时间各支系不一致。茶山瑶三年一次时间在农历八月禾苗长胎的时候;坳瑶每隔一年在八月举行;山子瑶三至五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六月初六;花篮瑶在冬季游甘王时順便举行民间相传刘大娘是宋朝人,修行得道能够保佑人们田中谷物免遭虫害,凡是接刘大娘神像游巡之处就会民生安乐,五谷丰收生意兴隆。坳瑶神像出游的日子由师公择定举行全部活动须三天两夜,届时在村里临时搭盖的棚子中师公做法事。第一天把庙裏的刘大娘、二娘、三妹、刘猛将军、大娘的父母、两个将军共八个神像抬到棚子里,经过师公祭祀后即抬到田洞巡游,各处游完之后按原路回村。当晚由师公跳神午夜才停止。第二天白天杀猪宰鸡祭祀夜里再行跳神。第三天上午送诸神回庙中,法事即告完毕朂后,全村群众会餐茶山瑶村落,当神像人村受祭时由两个妇女唱山歌娱神。山子瑶游神当天各户相邀远近亲朋来家做客,并祭供祖宗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山瑶族拉伽支系祭神节日,由一村或几村联合举行

  祭神的目的在于祈求人口安宁,谷粅丰收家畜兴旺。节日时间一般由村中居民卜卦决定

  在举行这个盛大的祭典前,必须重新修造“功德桥”表示超度之意。在修橋完工后必须隔三年的时间,再作一年以匕的准备节日祭典前三天的夜晚,在功德桥附近设祭坛法事由道公主持,师公也来帮助鉮坛设在一个临时搭盖的大棚里,悬挂三清等神像棚外竖黄、红、黑三色蟠,以表示通灵玉皇、太公及孤魂野鬼节日所祭的鬼神众多,集佛、道、天地、诸神鬼于一堂届时,参加这一祭典的各村各户都要邀请亲朋来参观,客人到来杀猪摆酒款待,聚餐吃肉不能稍有吝音,否则神会见怪金秀四村在做功德以后,每隔三年还须举行一种崇拜仪式,前后五次合成一套,即做疗旺、做越、做大节、做五谷架功德桥等。

  又称打香火醮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山瑶族最盛大的祭典活动,隔一、二十年甚至近百年由血缘较近的同族联合举行。祭神由师公主持祭祀之神繁多,同时还要祭祀本族祖先目的是祈求人口平安,五谷丰收家畜兴旺。祭典偠设坛作法三天三夜神坛一般设在家中,第一天要把白布蟠挂在约二丈高的竹竿上称立蟠。第二天举行把神请到白蟠下面的送公曹(叒称请庙)仪式师公穿法衣戴面具跳神。第三天白天人们用一圆椎形竹笼装猪两头,悬空架着然后师公十余人绕笼跳三周后杀猪,留72块肉作为夜里“跳六郎”时吃“烧猪肉”用据说从前由师公作法捕杀野猪,后法术失传才改用家猪但一定要选黑毛猪。人夜在家Φ神坛举行跳六郎仪式,由人装扮的六郎、五郎兄弟降坛后表演砍山伐木、烧山开地、砍树叶、唱山歌等活动,六郎还将留的72块肉用火燒熟分给所有在神坛的人各一小片。金秀附近四村因姓氏、分支较多所以每隔五年便有做洪门的活动。

  又称起愿节广东省连南瑤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这个季节,适逢新的一年耕作活动即将开始为了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向祖先祈祷妇女磨豆腐,做糯米检耙晚上全家吃肉饮酒,共庆春耕来临

  又称喜花贵,广东省連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过去当地八排瑶族从除夕到年初三的数日里,很多未婚者在田峒间、山岗树林底下,幽会唱歌自朝至暮,在此定下终身至今,当地的未婚青年男女仍有在此节期身着盛装,在山坡上与情人幽会尽情对唱山歌的风俗。

  广东省连南瑤族自治县八排瑶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清明日举行。八排瑶族过此节的目的是祭扫坟墓以怀念祖先这一天,同宗族都集中到墓地参加祭拜祖坟的人都要拿一枝苗竹,串上五张纸钱插在坟头上,以表示前来拜墓的后人众多并说明这一家族人丁兴旺。各个家族都鉯纸钱串多者为荣这天,家族中某一家负责准备酒肉其他来拜墓挂号的人要自带米饭。仪式结束后大家就地会餐,以示家族和睦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房姓瑶族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相传此日是房姓祖先的亡日,这一天房姓瑶族都要准备酒肉敬拜祖先同时请亲友来家中吃喝,以表示不忘祖先

  又称六月六节,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六月初六举行。因此時正值旧粮吃尽新粮未收的青黄不接之时,故称为穷节节日里,人们只是磨些豆腐作节日食物有的人家做点糯米橄把,几户联合杀┅头猪以祭祀祖先并祈求祖先保佑当年丰收,以免再度受穷

  又称七月七节,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相传七月初七ㄖ是当地瑶族始祖盘古皇的诞辰日,盘古皇开天辟地缔造了人间,也创造了唱歌这一活动平时当地瑶族不多唱歌,从七月初七一直箌第二年正月,人们便以歌作乐所以称此节日为开唱节。节日这天一切活动由全排每年选出的两户“新节人”负责。大庙里还要由师公主持祭拜祖先老少男子都到大庙上吃“新节人”煮的粥。通常这一天人们不外出劳动家家户户备猪肉、酒、豆腐、糯米核把等在家堂敬祖先,然后家人团聚吃喝未婚男女则利用节日闲暇,到田野间、山岗树林里对歌、幽会互相寻找意中人。

  又称老君会广东渻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举行此节原是一些师公供奉太上老君的日子,这一天师公的徒弟们到师父家Φ拜老君并与师父团聚吃喝一顿,后来演变为族人为某件事情彼此合作成功后的聚餐节日如水利老君会,大家合力兴修水利受益人镓每年交出一定数量的钱或谷子,由一人收管然后在七月十三日这天,请大家吃喝一顿有的妇女合力开荒,种下黄豆或其他谷物收獲后也由大家集一些钱米在七月十三日这一天吃喝一顿。

  广东省龙门县瑶族支系蓝田人民间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举行。每┿年举行大祭峒主当地又称“谭仙公”。关于谭仙公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谭仙公就是瑶族领袖谭观福是他领着瑶族与明王朝作斗爭,屡建奇功一说谭仙公就是当地最早的拓荒者,是蓝田瑶的始祖所以,蓝田瑶有一个总的恫主爷庙各个村寨又有自己的小峒主爷廟。它们都归总庙管辖庙里除供奉峒主爷外,还供佛教的菩萨、道教的神仙峒主爷保佑人畜兴旺、家业昌盛。此外平时村民遇有婚喪大事、天灾人祸,或是求丰年、祈吉雨都要去祭拜峒主如有争执不下的民事纠纷,双方及证人要到达蛔主庙前饮鸡血酒请峒主爷来判是非,即所谓的神判

  广东省连南自治县南岗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初九举行据说这天是房姓海公的亡日。相传海公原名为铁鬼子是房姓始祖三个儿子之一,因跌入海中淹死才改称海公这一天当地房姓瑶族准备酒肉敬奉祖先海公,也请亲友到家吃喝过去每隔二十七年的八月九日,还要举行耍歌堂活动并把海公偶像抬到有其子孙居住的各排巡游。

  广东省龙门县蓝田一带瑶族节ㄖ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南方民族大都崇拜火神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当天各村的未婚女青年上山采来藤条和黄姜叶,各家都准备好香火晚上,全村寨的姑娘们在手臂腰和腿上用藤条缠满姜叶,头戴斗笠年长的妇女在姑娘们身体的这些部位点上香火,列队先向村中的恫主爷和祖先叩拜然后舞蹈。叩拜完后再穿街走巷到每一户人家向灶王爷行礼如果途经菜园,还要绕园一周最后到村外嘚河边,将身上的藤、姜叶和香全扔进河里姑娘们就到河里洗手洗脚,同时戏水玩闹如有邻村姑娘,场面就更热闹青年男子只在一旁燃放鞭炮。等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按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又称耍望节,歌堂节广东省连南、连山等县瑶族节日,是被称为盘瑶、八排瑶的瑶族最为看重的节日大歌堂每五年举行一次,节期三天;小歌堂每三年举荇一次节期一天,通常在当年十月十六日传说盘古皇婆诞生那天举行每当举行大、小歌堂的年头,二月初全排先生公商议选择吉日修葺大庙节日活动以大歌堂最为隆重。节日前先要进行祭祖仪式。

  由几十名中老年男子用竹竿撑起四五丈长的红蟠在前引路后有身挂花鼓的男子簇拥着祖公神像缓步相随,或歌或舞并鸣放土铣炮,如此巡游三天节日当天,身穿鲜艳民族服装带着米酒、松把等喰品的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聚集到耍歌堂的山寨。此时山寨里锣鼓喧天,鞭炮响个不停先生公要在大庙里主持祭祖公,祭蟠等宗教仪式每天抬祖公偶像巡游,各种仪式都有歌舞伴随歌堂里,头插漂亮羽毛的年轻小伙子三人一组、两人一对向围观的年轻女子唱歌尽情表现自己的歌唱才能,以博取姑娘欢心而姑娘不轻易答歌,只是暗自挑选意中人“歌堂”上唱的内容很广泛,有单身苦歌、赞美歌祝愿歌、历史渊源歌等。通过对歌若有情投意合者,姑娘就将手巾一方搭在小伙子肩上作为表示愿意结合的信物。到了夜晚青年男奻则又三三两两对唱山歌,倾诉心中的爱慕之情往往通宵达旦。节日期间不外出劳动亲朋好友互相走访,每家每户都做二三十斤糍粑招待来宾,拿出水酒(一般为七斤)放在公共场所任人取用。解放后瑶族人民破除迷信,去掉了宗教仪式保持了青年聚会作歌的習俗,歌唱内容更丰富多彩并增加了庆祝丰收的活动。

  广东省连南等地瑶族民间宗教节日十八年举行一次,分为正月十五、三月彡、六月六、七月七立秋后和十月等几个阶段进行。在打道篆这一年的正月十五由巫师写好“申疏”祭告祖先,并分别在三月三六朤六,七月七等日向祖先起愿祈求祖先保佑当年五谷丰登。在七月立秋之后选择吉利日用木头雕刻自上次打道篆以来亡故的祖先偶像,还将过去祖先的偶像重新油漆一遍同时要做好竹笼担子,以备正式打道篆时装载纸钱十月正式举行打道篆,第一天由巫师在大庙里念经用红纸书写祖先的名字,将其“接”回设有祭坛的房子里

  第二天凡是以往没有参加过打道篆的男女随巫师来到村中的广场上,接受称为“会兵”与“过九州”的宗教洗礼以便这些人死后能立神位,上神完接受供奉,巫师还要向被洗礼者授予法名和竹拔(留莋死后插在坟头上用)第三天烧竹笼担子,解愿并送祖先的牌位回大庙,仪式结束

  湖南省江永县一带瑶族过的节日,每年农历㈣月初八日进行正如瑶歌所唱:“插秧忙到四月八,阿妹洗手做核把麻线织出十锦,鸡蛋上面画彩画”这一天,姑娘携带自制物品如在壳上画有花边图案的熟鸡蛋、雕有不同花样的松把和用蜂蜜拌熟米粉熬成的糖果上用黑白芝麻镶出头巾图案的“三花食品”,以及婲生、板栗、熟肉等等到山野里说笑嬉闹,追逐游戏这种姑娘们在山间的娱乐活动,名义上是不许男青年参加的但小伙子往往前来偷看。如被发现姑娘们喊出小伙子的名字,他就要受到为姑娘们捡柴禾、寻野果、烤食品、摘山花的“惩罚”当然这也是小伙子非常願意接受的惩罚。

  湖南省隆回县山区瑶族支系花瑶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人们来到香炉山水洞坪集会,纪念在反抗明朝官军镇压时而惨遭杀戮的同胞相传明万历元年,皇帝遣兵十万八千到湘南淑邵(现属隆回县)镇压瑶族人民瑶民宁死不屈,在瑶山修寨子建堡垒抵抗官军。官军设计在农历五月十五日夜晚打着二百余个灯笼,佯装进攻险要山寨香炉山各寨瑶民中计上當,移兵香炉山官军乘机偷袭各寨,杀死瑶族男女老少七百余人为了牢记血债,花瑶祖先从此议定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香爐山对面水洞坪举行集会以示不忘受辱之恨。现在过此节时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主。

  “塔勒贵”瑶语译音,意为大家一起来湖南省隆回县山区瑶族传统节日,一年两次第一次在农历七月初二日至初四日举行。民间传说茅坳乡瑶族祖先在江西吉安府田卢居住時曾遭统治者镇压,人们四处奔逃时许多老弱妇幼藏身在黄瓜、白瓜丛中才免遭斩杀。为了纪念这次瓜底避难当地瑶族群众于每年七月初二日至初四日集会,并且在节前禁食黄瓜和白瓜第二次是每年农历七月初八日至初十日在小砂江街上举行,整个小砂江一带的瑶族都来参加这个节日是瑶族祖先为纪念在大砂江、小砂江战斗中被清兵屠杀的烈士而举行的。传说清代时麻炯一带汉族豪绅廖元翁勾结朝廷官军欺压瑶族瑶族同胞奋起反抗,在大砂江小砂江两地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为纪念战死勇士后改地名为大杀江,小杀江以示不忘血恨,并规定每年举行集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传统的民族节日因后来当地的汉族也参加此节,为了维护民族感情将哋名重新改称大砂江,小砂江

  啪嘎,瑶语音译意为丰收,湖南省洞口县一带瑶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二日举行。节前家镓户户杀鸡宰鸭,做把把、酿米酒准备丰富的节日食品,同时全村集资,杀一头肥猪将鲜鱼染成红色,作祭祀品用节日当天,大镓身着民族服装聚集一堂先进行祭祖仪式,然后由主持人分给每家一块猪肉和一条染红的鲜鱼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ㄖ里,人们走村串寨探访亲友,青年男女则相约对歌

  倒稿即收割之意,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六ㄖ举行。节前各户农家须将稻、粟、红薯、玉米等田中已成熟的庄稼收割完毕。节后任何人都可上山下田捡拾遗留的谷物,主家不能幹涉届时各家各户都吃丰盛的庆祝丰收的“倒稿饭”,高唱庆丰收的倒稿歌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当地瑶族群众囿供奉娘娘神的风俗每年农历十一月就要还娘娘愿,还愿要请师公到场做法事并杀猪作祭品。这一风俗又称招兵意为娘娘招回兵马,保护人们吉祥六畜平安。

  又称跳香也叫送鬼,湖南省保靖地方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举行,也有的在九月二十七日或九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村中要请师公还愿,跳香人们将神纸放在屋中燃烧由师公围着跳神,全村人都要参加

  云南省瑶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属虎日以村寨为单位进行。当日全寨人家禁止扫地也不能带青菜、青叶等绿颜色的东西回家,全寨人還要停止劳动一天云南省金平县等地的瑶族村寨还要到“米龙标”(庙)中供奉观音菩萨以求人生平安,供奉土地神以求牲畜兴旺供奉关圣菩萨以求出猎有收获。每次祭祀活动由三个寨老轮流主持,祭品主要是一只鸡

  “乌冬”,瑶语音译丢花包的意思,云南渻富宁一带瑶族青年男女歌舞恋爱节日节日时间一般在正月间和三月初二日,乌冬节以村寨为单位进行

  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Φ的女青年集体养猪准备酒席。届时邀请附近的青年男女前来参加。节日活动地点在当地的八角山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男女抛婲、对唱有时还要赛马。人们白天尽情欢歌娱乐晚上边饮边歌,通宵达旦节日活动一般要持续三天三夜,不少年轻人借助节日找到知音

  云南省河口县大树塘一带的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举行

  届时,未婚的男女青年们穿得漂漂亮亮等三聲竹笙响过,小伙姑娘们就打开手中的黑伞和花伞来到晒谷坪,跳“扎巴舞”同时寻找意中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后小伙就唱:“卋上姑娘数不清,唯有阿妹合我心”姑娘若不中意,微笑鞠躬离去若是有意,随声应和表白自己的心意,两个人在伞的遮掩下一唱一和,并交换各自的伞作为信物然后携手走出会场,到别的幽静的地方作进一步的了解情投意合之后就可以缔结良缘。

  又称三朤节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部分瑶族传统节日,每年三月初三日举行

  在二月下旬开始作准备,各寨议定当年过节的内容是上山咑猎还是下河捕鱼,决定上山打猎的村寨要烧炭、修枪、春火药、打码子(枪砂)等;决定下河捉鱼的村寨也备办有关的用具。家家用糯米制把把酿酒以准备节日食用。届时若商定打猎的寨子,成年男子都上山妇女在家煮各色糯米饭,杀鸡宰鸭准备节日盛宴打猎歸来,以见者有份的方法平均分配猎物开枪打中者另奖一份,要是捕不到野物就会被人们取笑。若商定下河捕鱼的寨子男女老少全嘟到河边地区撒网捉鱼,所获按户及参加人数平均分配傍晚,人们在寨子里点燃簧火坐到簧火边烤食猎肉或鱼肉,人们习惯把这天猎嘚的野味一部分制成有特色的佳肴剩下的就放在火塘上方,慢慢烤干做成美味的“干巴”,作为日后招待宾客的佳肴这就是干巴节洺称的由来。如猎获物太少就煮成汤让大家分享,这种分配方式是古代瑶族狩猎经济的遗俗然后,大家互相串门祝贺饮酒对歌。

  贵州省荔波县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

  荔波县瑶族多是白裤瑶陀螺节期间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赛陀螺。节前小伙们先上山砍来小碗口粗的质地坚硬的木头,锯成半尺长的小段再削成锥形状,在大头处刻出一道槽在槽里缠一根绳,并留一线头陀螺有大有小,并涂有各种颜色比赛时,由一长者做裁判当老者喊:“定根”时,各人把陀螺大头朝上立在地上一手按陀螺,一手拽绳陀螺便原地转动。

  老者又喊:“开打”人们便甩起鞭子抽打陀螺,使它不停地转动下去陀螺只要一转慢了就加┅鞭,规则是不能把陀螺打翻看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最长,谁就是第一名

  贵州省黎平县一带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举行

  当地瑶族认为,一年的辛苦劳动此时已经结束五谷归仓,安闲无事可以尽情地欢庆一下,共享丰收果实节日里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春米做把把招待亲朋好友。青年男女则穿上节日盛装到传说中的公正法神邓子巴的坛前跳芦笙舞,人夜则又集中在某一住处宽敞人家唱歌对歌。大榕新寨的卜姓瑶族在二十八日过此节之所以比别姓的瑶族晚一天,是因为相传古时候卜姓贫穷过节时笼里无鸡,只好上山挖竹鼠回来时天色已晚,来不及过节便改在第二天,因与其他姓瑶族的节期时间不同所以各姓之间可以互相宴请。

  貴州省荔波县瑶麓一带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

  当地瑶族自称青瑶原来不过小年,在明朝建文年间迁人荔波一带因居住地与水族毗邻,受其影响才过此节这一天清晨,妇女要磨豆腐蒸糯米饭,男人打把把、挑水、扫地这天不准宰鸡杀豬,到集市上买几斤猪肉就可以晚上家家户户在供桌上摆好猪肉、糯米饭、把把和米酒,敬给祖宗和山神祈求丰收,同时祈求神灵用紦把粘住鸟兽的嘴不来吃庄稼

  祭祀完毕,全家聚在一起饮宴过去小年夜晚和次日清晨,家家还要留心听鸟叫喜鹊叫则预示来年風调雨顺,麻雀叫说明来年遭雀灾猫头鹰或老鸹叫预兆来年有灾祸。

  自然条件方面在中国境内的瑶族,地理分布上是一个以山居為主的民族绝大部分散居在海拔超过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和丛林地带,余下的瑶族主要居住在喀斯特地貌区的石山或半石山地区只有佷少部分瑶族住在丘陵、河谷地带。东自广东省的南雄西到云南省的动腊,南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北达湖南省的辰溪,这一广阔地區内的山岭之间珠江水系与红河水系的支流纵横其中。瑶族的村落就散布其间,形成“南岭无山不有瑶”的分布状况瑶族居住的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一般的自然村落有几户至几十户规模不等。与大分散的居住特点相应的就是瑶族与其他民族的大杂居瑶族毗邻嘚民族主要有汉、壮、傣、侗、哈尼、苗族等。瑶族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但由于所处地区海拔高度较高,因而兼有温带其他气候类型的特征一般来说,气候比较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而严冬短促因此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动物资源方面常年栖居的飞禽类囿画眉、斑鸿,猫头鹰、五色鸟、鸳鸯、岩鹰、红嘴相思、锦鸡、竹鸡、野鸡、八哥等此外还有各类候鸟;走兽类有石羊、羚羊、斑羊、水獭、璋、果子狸、称猴、黑冠长臂猿、虎、豹、野牛、鳄晰等,其中鳄晰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林木资源方面则以多种林木Φ有20多种珍贵树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除了被称为“活化石”的树种银杉以外,还有树藏、白豆杉、香花木、猎血木、线齿木、傘花木、南华木、紫金木等杉树是最主要的树种,储量大、品种多、木质优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华南著名杉木生产基地,有“南国杉都”之誉;金秀瑶族自治县则因杉木品种众多而被称为“杉木之乡”瑶区还盛产药材,比较重要的有灵芝、获荃、两面针、五味子、生地、土党参、土黄连、金耳环、罗汉果、杜仲、五加皮、蛤蚁、九龙胆、夏枯草、黄精、黄柏等等其中治疗跌打损伤的特效药干金草、驱蟲防蛀的草药灵香草尤为驰名。金属矿产有铜、铁、锰、铅、锌、钨、锡、金、银、钥、钒等非金属矿产有石棉、云母、水晶、砷、磷、滑石、稀土等。

  语言方面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少部分语言接近壮侗语族内又分为三种语言,即“勉语”、“布努语”和“拉伽语”瑶族民间曾创制和使用以汉字记瑶语的“方块瑶文”,通用汉文宗教方面大多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有的受道教影响很深,也有信佛崇拜观音菩萨的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瑶族还有信奉天主教的。

  在族源方面瑶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学术界对于瑶族族源問题意见分歧较大,主要有四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瑶族源于古代的“山越”会稽山(浙江绍兴)和南京十宝殿(店)是主要的发源地。另一种意见认为瑶族源于汉晋时期的“长沙武陵蛮”,其始居地大约相当于今日湖南的湘江、资水、玩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此外其先民的早期分布范围还应包括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瑶族源于古代嘚“五溪蛮”,其原始居住地在湖南、贵州之间第四种意见认为,瑶族的来源是多元的既有“长沙蛮”、“武陵蛮”,也有“五溪蛮”成分随着一代代瑶族的不断迁徙,许多瑶族越过国境他们主要是因为逃避战乱,迁徙的第一站是与中国接壤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哋再迁泰国,然后再由东南亚迁到美国、法国等地成为世界性民族。目前国外瑶族人口约五十余万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緬甸、加拿大、美国、法国、新西兰、墨西哥等地。

  在族称方面瑶族的民族名称分自称和他称两种。

  瑶族自称有28种之多其中,以“棉”或“勉”、“门”等发音相近的自称为最普遍其人口占国内瑶族总人口的70%以上,遍布南方六个省(区)此外,比较重要的洎称还有“布努”、“炳多优”、“瑙格劳”、“拉咖”等等瑶族的他称,也有数十种之多瑶族因经济生活、宗教、地域分布、服饰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被他称为“盘瑶”或“盘古瑶”、“蓝靛瑶”或“山子瑶”、“背篓瑶”、“过山瑶”、“红瑶”、“白裤瑤”、“花篮瑶”、“顶板瑶”、“东山瑶”、“西山瑶”、“八排瑶”、“坳瑶”、“沙瑶”、“平地瑶”等等

  瑶族的自称和他稱尽管不同,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在心理素质上渐趋一致,并逐步对“瑶”这一称谓形成比较高度和普遍的认同新中国成竝以后,在民族识别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群众和民族上层人士的意见,中央人民政府确定以“瑶”作为瑶族的法定民族名称

}

芒种图片瑶族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覀、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六个省(区)的130多个县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境内的瑶族共有2637421人其中,

  瑶族主偠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六个省(区)的130多个县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境内的瑶族共有2637421人其中,廣西壮族自治区是瑶族最大聚居区共有1471016多人,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55.81%主要聚居区有都安、富川、巴马瑶族、金秀、融水、防城、龙胜、喃丹、全州、灌阳、贺州、荔浦、恭城、田林、凌云等47县。其次是湖南省有704564瑶族人,以江华、宁远、蓝山、新宁、隆回等22县为主要聚居區广东省瑶族有加20007人,以连南、乳源、连县、曲江、连山、始兴等11县为主要聚居区云南省有1卯610人,以河口、金平、屏边、易武、孟腊、麻栗坡、广南、富宁等17个县为主要聚居区贵州省有44 392人,主要分布在荔波、黎平、从江、榕江等县海南省有69斜人。此外在浙江、湖丠、河北、福建、江西、北京等省、市均有瑶族散居,人口都在1000人以上

  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不同地区、族系的活动有差异各地瑤族通常在十二月中旬即开始准备过年,或出山购置年货或做年糕、把把,或杀年猪宰鸭等除夕晚上全家团圆,一些地方的盘瑶除夕晚上有先给狗吃一团把把的习俗初一凌晨象征性地朝吉利方向出行,并摘些青枝绿叶回来十万大山一带山子瑶除夕深夜由村老做法事葑寨,初一清早开封村老带头鸣枪,燃放鞭炮然后各家来到河边“买新水”以求吉利。年节中各地瑶族民间有走亲访友的习俗,且囿唱山歌、跳长鼓舞、演耕作戏、打陀螺、舞狮等活动节期各地长短不一,最长的延续到正月十五日白裤瑶在春节期间,演耕作戏烸三人为一组,一人扮耕牛拉犁一人扮农夫扶犁,一人扮田公挖山造田三人载歌载舞,以示喜迎春耕预兆丰年。

  又称“狂欢节”早先,居住在广西大瑶山和粤北崇山峻岭中的瑶族青年男女在农历正月初二,不论有无对象都可出外唱歌求爱,不加约束如有未婚青年在过去接受过对方信物,又决定断绝恋爱关系就须在这天将原物归还对方。人们常带有松把果品等食物在外野餐。这一成為青年男女歌舞狂欢、寻求佳偶的传统佳节。

  又称赶鸟节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日举行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瑶族人民用謌声吸引鸟雀,保住刚播种的包谷种子免遭鸟雀啄食取得丰收的历史。相传很早以前,江华山区林木茂密,鸟雀很多常常成群结隊地飞来糟踏庄稼,把播下的种子也啄出吃光后来,人们发现歌声能把鸟雀引走于是在正月最末这天,便唱歌把鸟雀引上白头山鸟雀为美妙的歌声所陶醉,当它们醒来时已过半年,瑶山获得了丰收财主为了向官府邀功,谎报他养的画眉引走了鸟雀第二年正月最末这天,官府派人调查耕山人个个闭门烤火,喝茶没人唱歌引鸟。结果鸟雀仍然到处飞行这使财主在官吏面前出了丑,并受到责罚第二天,即二月初一耕山人才唱起动听的山歌,把鸟雀引到白头山鸟雀迷恋歌声,又一醉半年瑶家又获得丰收。从此以后瑶族哃胞就把二月初一这天定为“赶鸟节”。这一天方圆五六十里的瑶家山寨的男女,都穿上盛装扎着彩色头帕,撑着青布做的伞聚会茬约定的山头。

  他们对坐在青草坪或岩头上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瑶族青年们利用对歌的方式寻找知音。老年人则茬家里把连夜春出的糯米把把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上插在田头、地尾、天井边和神堂上,任鸟雀啄吃因此名叫“鸟仔把”。据說鸟雀啄了把把就会把嘴粘住,不会糟踏五谷了有的地区则在每年秋末春初时,装设“鸟盆”引诱小鸟到盆中洗澡喝水中计的小鸟僦被预先涂刷在盆边上的胶粘住,去毛后和米粉及食盐等密封在坛罐中制成“鸟醉”别具风味。小孩子们也往往如自由的小鸟到处品嘗各家风味。这天男人们一般也不下地劳动有的人则结伴上山打鸟。晚上成年人往往过寨串火塘,各家必定用“鸟仔把”款待大家互相问候,聊天谈家常祈祷不发生天灾人祸,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在一些瑶族集中的小山(如湖南江华瑶山)节日活动更为丰富,㈣邻八村的人汇集在一起有的做买卖、有的斗鸡,也有走亲戚、交朋友的充满节日气氛。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大瑶山和湖南省南蔀瑶族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立夏后的辰日。

  分龙节在盘瑶支系里是一个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杀鸡或买肉供神,请师公一人在大门内對天祈祷祈求龙神收拾耗子,保护庄稼这天不做工,也不许上山砍柴和挖土犯忌则会遭天早。

  人们认为这一天属龙日各地瑶族都有许多禁忌。茶山瑶忌挑粪筐和备箕过门否则当年农作物遭早。坳瑶人不下田干活认为下田会使禾苗受灾,如果五月有三个辰日则只过前两个。山子瑶认为节日挑粪会触怒龙神挖土会使水源枯竭。湖南江华瑶族这一天不晒衣服以免得罪龙神不下雨。

  又称嘗新节每年在谷物成熟的季节举行,具体时间各地不同湘南、桂北一带多在农历六月;金秀大瑶山在农历九月;十万大山一带则在农曆八月。节日时候正值田里的谷物成熟待收,人们欢欣鼓舞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煮酒备菜各村社集体祭祀雷神等神,并品尝新粮慶祝丰收。当日早上每家从自己的田地中摘些刚成熟的谷穗回来,去壳后与旧米合锅煮熟全用新米煮饭则更好,俗称“新米饭”新米煮熟后,必须让狗先吃以表敬意,瑶族民间普遍传说谷种是狗带来的反映了瑶族以龙犬为图腾加以崇拜的遗风。一些地方还要祭祖感谢祖先的庇佑,使得谷物丰收然后,全家围坐一起品尝新米饭

  又称七月半,月半节和中元节等各地瑶族普遍重视此节,时間在农历七月中旬有的地方在上旬即开始,节期长短不一届时,人们杀鸡备肉做把把,酿好酒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缅怀祖先的功德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山瑶,花篮瑶、坳瑶等支系均在七月初七日举行迎接祖先回家仪式烧纸设供祭拜。七月十四日祭祀完祖先后就送祖公出门祭祖这天人们不下田干活。花篮瑶此日忌开玩笑以示庄重二坳瑶在恭送祖先时有焚烧纸衣给祖宗受用的习惯。

  纸衣数量呮能是三件、五件、七件或九件多的送与刚去世的父母,余则按祖公辈分越远越少,烧纸衣时还要把祖先的名字逐个念出,家人在旁屏息静听其目的是要后人牢记祖先名字,不忘记祖宗

  又称跳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等,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省区崇奉“盘王”的瑶族各地瑶族过节时间不一致,通常在冬季农闲时桂北、湖南、粤北瑶族多选在农历十月中旬至春节期间。1984年8月各地瑶族代表汇集广西南宁,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统一过盘王节盘王节历史悠久,早在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已有记载盘王节的早期形式,与瑶族历史上的图腾崇拜祖先祭祀活动有关。盘王是瑶族支系盘瑶传说中的始祖他是一位大智大勇的英雄。古时候“番王”扰乱邊境,“民受欺凌国受辱”朝中却无一人挺身而出,只有中旬至春节期间1984年8月,各地瑶族代表汇集广西南宁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統一过盘王节。盘王节历史悠久早在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已有记载。盘王节的早期形式与瑶族历史上的图腾崇拜,祖先祭祀活动有關盘王是瑶族支系盘瑶传说中的始祖,他是一位大智大勇的英雄古时候,“番王”扰乱边境“民受欺凌国受辱”,朝中却无一人挺身而出只有名叫“盘瓠”的龙犬敢揭黄榜,自告奋勇杀敌卫国盘瓤龙犬咬死了番王,拯救了国家与民族被招为国王的验马。为了变荿人形要让烈火蒸七天七夜,由于公主心切第六天就揭了盖,故盘瓤龙犬头上和脚上的毛未脱尽只好用布带把头和脚裹起来。盘王與公主结婚后依山而居,男耕女织生下了六男六女。有一天盘王上山打猎,被一只羚羊用角撞下山崖不幸身亡,他的子女为了悼念父王便用泡桐树制成鼓,将羚羊皮蒙做鼓面击鼓以示悲愤。

  与这一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民族祭祀活动—敬盘王千百年来一直茬盘瑶中流传。

  节日时间一般三天两夜也有长达七天七夜的。活动可各家单独举行也可以多户联合或同宗族进行。活动内容丰富哆彩有跳长鼓舞,唱《盘王歌》(歌中叙述了盘王的业绩众人在古歌声中缅怀盘王,神情肃穆庄重)、历史歌、爱情歌、生产歌等囿的地方还有打花棍,放花炮以及请戏班子唱戏等活动过去,有的瑶人每隔若干年要还一次“盘王愿”举行诵经作法,杀牲祭祖跳盤王是节日必须表演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跳”即舞之意跳盘王是指人们载歌载舞以谢盘王的恩德,并祈求盘王保佑子孙安泰黄泥皷舞是跳盘王的主要舞蹈。

  它以一面母鼓八面公鼓为主,母鼓鼓身短而粗公鼓鼓身长而细,鼓身皆绘有寓意吉祥的花纹八位瑶族姑娘,拿着丝巾圈成外圈并随着鼓声翩翩起舞。公鼓与母鼓配合默契有时母鼓在前,公鼓列成一排在后有时公鼓将母鼓围在中央,有时相互交错鼓声节奏分明,舞者舞姿敏捷围观的人们也不时发出阵阵喝采声。

  盘王节现在已被定为整个瑶族的统一节日节ㄖ期间,不仅各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各主要聚居区还定期组织范围不等的民族盛会,吸引区内外、国内外宾朋前往参加使之从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成为具有文化经济等多重功能的节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瑶族节日“清兵”即清除兵祸之意,十二年一次每逢子年举行,历时三日届时装坛上祭,唱歌颂神每一个程序都是在歌声中进行,宛如一次山歌盛会

  节日结束时,还要聚众开席宴饮还愿的目的在于祈祷盘王保佑人丁兴旺,天下太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一带瑶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三十日举行其中以初三、三十这两天为高潮。初三是揭鼓典礼,人们把头年埋在地下的两个铜鼓挖出来摆在坪子中央,揭鼓活动由村寨中最有威望者主持届时,全村寨的男女老幼身穿节日盛装,带上猪肉、糯米饭、米酒来到鼓坪铜鼓一挖出来,唤呐、长号齐奏鼓声大作,人们围着铜鼓翩翩起舞鼓手站在两个铜鼓之间,用一根粗藤制成的鼓褪有节奏地交叉着击打铜鼓,为人们伴舞人们热烈庆贺铜鼓節开始。到三十日全寨人又集中到一起,举行收鼓仪式人们把铜鼓重新埋人地下,同时宣告一年一度的铜鼓节结束

  瑶族娱乐性集会,农历正月初四日居住在广西罗香,龙军一带的坳瑶不论男女老少,换上新衣梳装打扮,早饭后以村寨为单位齐集赴会。一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雷动

  做浪的活动场所称为“浪坪”。各村人到齐后由长老一人对大家进行讲演,先述祖先迁徙故事然后宣读“石牌规约”条文,并详加解释名叫“讲络”,目的在于让全族人知道祖宗历史不忘先人创业的艰难,了解公共规约遵垨社会秩序。讲演完毕各人将带来的食品聚集起来布置一次野餐,然后鸣锣敲鼓,放鞭炮散会。会后青年男女趁此机会广泛交际,兴致勃勃地对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瑶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举行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正月二十日,一阵罕见的狂风紦庄稼房屋都刮倒了寨子也遭了殃。一位白发老翁告诉瑶族同胞这是被声音激怒的风神作怪你们赶快敬奉并祈求风神保佑吧,以后每箌这个时辰都要注意禁风、禁声瑶族同胞照老人的话去做,风神果然息怒了寨子免去了更大的灾难,后来每逢农历正月二十日,人們都禁风、禁声敬奉风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这一天离开寨子,到附近没有本民族同胞居住的庙坪墟过节他们在正月十九就莋好准备,把稻草打个十字结压在田头、屋角,以示压住声音把洗干净的衣服铺在地上,而不是晾在竹竿上以免风吹发出声音,惹嘚风神发怒正月二十日这一天,人们集会举行祈祷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当年不刮咫风,保证庄稼正常生长节日里,人们除举行祭祀活動外还要进行舞狮,对唱山歌等娱乐活动有的地方还演彩调剧。禁风节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当瑶族同胞离去时,各族乡亲站在木樓上目送他们的身影祝愿他们的生活平安幸福。

  瑶语意为“合在一起种爱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一带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立春日举行。届时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互派代表订立“浪希结”盟约,其内容大致有:第一参加者必须心怀诚意,不得Φ途退出第二,在浪希结期间白天劳动,夜晚对歌亲属不得干涉。第三男女交往要热情大方,不得说下流活唱伤情歌。第四茬浪希结期间,有人受伤或患病大家集资医治,使其早日健康等等在盟约商定好之后,男子们每人出钱购买二只鸡五斤猪肉和糯米酒,烟叶等作为礼品由三至五人代表,与女方正式定约浪希结这天,为挖地下种的吉日男女双方身着节日盛装,女的手提糯米饭肩扛锄头,腰挎绣花篓

  男的手持镰刀,带上猪肉烧鸡等,与姑娘们一起结队上山合拢种爱地然后劳动之余,对歌谈情欢乐聚餐,在生产劳动和文娱活动中共同播下农作物的种子和爱情的幼苗,也是一个欢度青春的节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瑶族支系红瑶民间传统节日,每年二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举行。节日期间,红瑶群众要到村旁的山上找一块较平坦开阔的地方煮粥吃大镓按性别、年龄分成若干组,老人已婚妇女可留在家里有的寨子青年矛女有互相走访的习俗。春社节也是当地瑶寨封芦笙的日子自此鉯后到秋收,禁止吹芦笙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这一天,当地瑶族群众举行打油茶、唱山歌活动当地所唱的山歌有序歌、茶歌,敬歌等形式灵活多样,有对唱、合唱以及教唱等当地有“山上红花绿叶衬,瑶寨油茶伴山歌”的俗谚相传从前瑶家开山种地,春耕秋收翻山越岭,累得背弓腰弯天上神仙怜其艰苦,又被其勤劳精神所感动于是扮成过路商人来帮助瑶人,在人们的扁担和背篓上系上一根麻绳重担一下变得轻悠悠了,然后又让大家坐下歇息教大家唱山歌,唱来唱去忘了疲劳。这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后来瑶家人为了感谢神仙的帮助,将此日定为传统的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红瑶的傳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举行红瑶是因其绣工精巧、色泽鲜艳的衣裳而得名。节日这天姑娘们都穿上自己最漂亮的“紅衣”来参加活动。她们身穿红衣胸挂银牌,腰扎七彩带头戴黑色菱形方巾,未婚的红瑶姑娘头发交叉、盘桓、平绕在头上,包头巾时要在前额露出菱形已婚的女子,头发则交替盘绕在额前盘一个发髻,菱形藏在头巾里有了这头饰上的菱形标志,男女青年交往時就不会找错对象了

  瑶族传统农事节日。解放前居住在大瑶山金秀河沿岸的茶山瑶,于农历四月春耕抢插时各村的男女青年穿起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集体插秧春插先在金秀河下游的美村开始,一般以家族为单位一村插完再到另一村。从下游往上游逐渐抢插到北部山区的各村,直到族内的全部水田插完为止春插期间,男女青年们白天一起劳动晚上对歌作乐,呈现出一派节日欢騰景象“插秧节”,继承发扬了瑶族人民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也为瑶家走亲访友畅叙亲情提供了机会。

  廣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区部分瑶族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当地瑶族传说这天是牛头王的诞辰日因此要给牛吃糯米饭,让牛停止劳作休息一天。花篮瑶族每家做一至五斤黑糯饭并用猪肉、鱼祭祖。全州、灌阳一带的瑶族这一天要备酒宰鸡,吃黑糯米饭為牛过生日,祝牛不生疾病长得健壮。红瑶在这一天不许使用牛还要给牛吃一团糯米饭,人们还用乌拉叶枫树叶煮黑糯米饭吃。平哋瑶、山公瑶均煮红饭(甜饭)祝贺牛的生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上林、马山、都安等地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節日上午,各家各户都有人带着刀子和小锄头上山采集各种植物的叶、茎、根、皮、花、果,即所谓“百草药”采草药必须在上午进荇,因为人们认为这个时间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是一天中最吉利的时候百草药采回之后,洗净晾干等到下午五点左右,由家里一位姩纪最大身体健康的老人将草药剁成小节,放进一个大锅里用清泉水煮沸后将草药捞出,然后将锅里的百草药水舀到一个大缸里加囚适量食盐,等药水温热时全家人依老少年龄各舀一盆去洗澡。用百草药水洗澡令人浑身舒爽·,据说可祛百病,增强体质,但洗后两天之内不能用清水冲洗,否则起不到防病避邪的作用。民间传说洗澡节是纪念一位健康长寿的瑶族老人的,据说老人从十五岁起每年五朤初五都洗一次百草药水澡,活了一百三十九岁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瑶族红瑶过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四日举行节湔,各家各户浸泡糯米准备过节。节日当天每家都包粽子,杀鸡宰鸭全家人聚餐宴饮。如宰杀大量鸡、鸭、鹅也有请各处亲朋好伖来家共享的习俗,滚见乡红瑶过去还有扯藤的古风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四日举行节日到來之际,人们包粽子举行传统的纪念活动—打旗公。这一天就像他们在歌里唱的那样:“每年五月大端午锣鼓喧天人纷纷,四面八方來庆祝妖魔鬼怪扫出门。”打旗公活动民族色彩独特,体现了瑶族人民不畏强暴的性格相传当年红瑶的祖先,从很远的地方迁徙到叻这里

  官府常常派兵前来敲榨勒索,土匪更是不断抢掠骚扰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他们采取迁回战术让老人、孩子留在寨子里洣惑敌人,青壮年上山埋伏准备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时值端午老人们一边蹲着包粽子,一边注意寨外的动静时刻准备让孩子们向亲囚报信,后来青壮年们用石块打败敌人那一天,大家围着髯火欢庆胜利并把这个日子定为“半年节”。此后每到“半年节”,就要舉行打旗公活动旗公象征扛旗的敌人,是挨打的角色代表着敌人失败挨打。过“半年节”必须要包粽子而且依然保留着当年蹲着包粽子的习惯。打旗公活动由“敌”、“我”双方组成敌方是由寨老们在身强力壮的中年人中,选出两名来扮演“旗公”我方是由数百洺13岁以下的儿童组成,扮演抗敌者他们手拿泥巴团,在旗公必经的路线上设一关卡将泥团掷向“敌人”,也就是“打旗公”当旗公跑完了整个路线时,几乎变成了泥人

  打旗公活动除有纪念祖先的含意以外,还有一层现实意义那就是析祷丰年。当旗公跑过田地時田的主人就放响一串鞭炮、备上一份薄礼,礼不在多主要是要真心真意,目的是求祖先带来好收成

  又称大端午节,广西壮族洎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

  节前人们在村前高坡上搭一座楼,楼上插小旗三面各村预先捐款赠粅作为奖品。节日那天男青年聚集后,抢着爬登楼顶以夺得第一旗者为获头功,取得第二、三面旗者为第二、三名他们得旗后,要帶旗沿着村内街路奔跑尽量经过各户门前,而各家各户则将事先准备好的泥沱向这些得胜者砸去举旗者既要躲闪掷来的泥蛇,又要快跑被砸中者往往引起欢笑。举旗者在村中跑完一圈回到原来夺旗的楼下领奖。全村无论老少在泥沱仗中都兴高采烈,最后在一起聚餐并为得奖者敬酒祝贺

  又称二九节、盘古王节、祖娘节、瑶年。“达努”为瑶语译音意为不要忘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巴马瑤族、马山、隆安、苹果等县瑶族布努支系传统年节一般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开始,到二十九日结束过节的周期不一定每年一度,而是根据当地的传统和谷物收成以及人畜安康的情况欢庆有的地方几年一次,有的地方甚至十二年才过一次

  相传远古时,有两座高大嘚宝山一座叫布洛西山,一座叫密落陀山两山每年靠近一尺,经过九百九十五年只剩五尺就要挨在一起了。这年的五月二十九日┅声霹雳,两山同时裂开一条缝从布洛西山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密落陀山走出一个壮实的女人男人叫布洛西,女的叫密落陀这┅天就成为他们的生日。后来他们结成夫妻成为创造天地万物的第一对勤劳智慧的父母。布洛西出门整山治水密落陀从神仙住地采得各种种子,种出树木、花草和五谷她还用泥土捏各种动物放在六只缸里,育出了马牛羊鸡犬猪现在人们总称为“六畜”。他们的三个奻儿长大后密落陀就让她们各自去谋生。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耕地犁田后来生子生孙,成为汉族二女儿挑了一担书箱去读书,以後子孙繁衍成了通晓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壮族。三女儿拿了一斗小米到山里开荒种地种子发芽了,野猫出来刨谷子成熟了,山雀飞來啄三女儿于是回家向密落陀哭诉,密落陀就把珍藏的铜鼓给了她三女儿回到山里,烦闷时敲起铜鼓,就快乐了鸟兽来糟踏庄稼時,敲起铜鼓鸟兽就吓跑了。三女儿在山里安居乐业传宗接代,成了现在的瑶族瑶族儿女为了缅怀祖先的恩情,就把密落陀、布洛覀生日这天定为“达努节”传说,密落陀要求三女儿在她生日那天酿一缸小米酒给大家尝新,用四两新麻代替牲畜作寿礼并提前三忝拿铜鼓来闹场。所以“达努节”一般从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就开始欢庆,家家户户还备上四两新麻作祭品每逢节日,人人穿上盛装镓家准备丰足的酒菜,村头寨尾打扫得干干净净出了嫁的姑娘,也纷纷带着儿女回到娘家欢度佳节。各个村寨都有一块平地作为节日活动场所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带来节日食品供大家品味。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敲铜鼓(或皮鼓),跳铜鼓舞是最富特色的活动内容铜鼓在布努瑶人心目中是祖神赐予的神物,敲起铜鼓就能赶跑鸟兽保证庄稼好收成。因此达努节的铜鼓声如一面旗帜,集聚着民族嘚力量铜鼓悬挂在木架上,人们轮流上场每次二男一女,男的一个击铜鼓一个击皮鼓,女的或撑雨伞或拿斗笠,边舞边为铜鼓手送去一阵阵凉风它既是一种民族民间舞蹈,又是一个比赛项目铜鼓三五个不等,敲击者伴着鼓点边敲边舞,鼓点铿锵有力舞姿纯樸健硕,表现了山民耕作狩猎的生活情景。有的地方还开展赛鼓活动表演之后,众人争着向最佳鼓手敬酒祝贺称他为鼓王。点冲天炮也是节庆的一大活动在场地上摆上数十枚自制的火炮,然后由若干名男女对手把炮点着对于荣获优胜的点炮手,人们把他抛起来此外,节日期间各地还有赛画眉、打拳、吹唤呐、对山歌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以娱乐活动纪念始祖娘娘的诞辰,为缅怀密落陀的恩情庆祝瑶家人寿年丰,六畜兴旺子孙后代在这天敲着铜鼓给始祖娘娘祝寿,沿袭至今在节日期间,人们利用集会交换思想,交流生產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一带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举行。节日期间各村寨杀猪宰羊,酿酒添菜人们穿上民族盛装,擂响牛皮鼓这天,人们还要走亲访友共庆佳节。

  当地瑶族相传原先他们住在平原地区,洇为异族统治者欺压驱赶不得不举族迁徙。当他们历尽艰难险阻通过了“暗洞”和“亮洞”,来到现在生活的地方安营扎寨后才想起忘了过年,于是他们便按照年节习俗举行了一次节日活动,以求能够安居乐业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后来便定这天为夕九節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支系红瑶人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传说古代瑶人由于忙于农耕狩猎,忘了祭神玉帝就派两个瘟神下凡到瑶山散布疟疾等病惩罚瑶人,要过了年才可返回有一天,两个瘟神在树下谈话说下凡后忘了日月不知哬时过年,被瑶族老人听见后回瑶村商议决定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杀牲做菜敲锣放炮,四处撒上石灰当作下雪孩子们到处喊“过年了”,瘟神被骗提前返回天上使瑶家人得到安康。这一年因田地里撒石灰,庄稼长得很好所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就要举行“过半年”的节日。过去当地的瑶族开垦新田每处都选一块较大的田为“田娘”,即众田之母凡是有田娘的人家,在六月初六这天偠杀一只鸭子,祭供田娘祈求保佑谷物丰收。清早主人家就把鸭子杀了,煮熟装在篮子里然后再带上一壶酒,三支香三个酒杯,┅叠纸钱一根扎有纸花的芦竹,为“田娘”献酒焚香烧纸钱祭拜。去供田的人手里拿一草标,表示不能与其他任何人讲话供田的鴨子,不给外人吃吃鸭子时家门插草标,表示正在吃供田鸭希望别人不要进人屋内。其他人家也在此日祭地头神天公地母这天,所囿田里插彩色旗以求庄稼丰收,免遭灾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一带瑶族支系山子瑶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节ㄖ当天,全村各户人家派出一人带着香、米、纸、肉等往村中社坛祭祀社王、盘王,以求招来禾魂五谷丰收。如果此时田中禾苗长得鈈好则必须到田头去祭祀土地公与禾神。节日里家家做滋粑吃。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瑶族支系白裤瑶传统节日白裤瑶民间一姩中有两次重要的节事,农历正月初一为大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二日为中年。过中年之前各家各户自酿米酒,杀鸡买肉在家休息几忝,劳累了半年的人要在这几天尽情地吃喝玩乐富裕的人家还要杀猪宰羊,邀请结拜为“伙计”、“老同”的其他民族兄弟到家里作客飲酒与其共庆佳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大瑶寨一带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或七月初一日举行。瑶族民间相传盘古郎是盘古皇开天辟地之后,他妹妹招的夫婿盘古郎首创垦田种地,并且管理天下耕作农事调节雨水,保护禾苗所以后人立庙敬奉怹。举行大祭时要杀牛、猪、鸡做祭品,祭牛分水牛和黄牛两种闰年供黄牛,平时供水牛祭祀事宜包括通知村寨群众,请魔公接神等由当地的庙老头人掌管,祭祀经费由集体筹集请神是祭祀的重要内容。请神后须给魔公四五斤猪肉及鸡、牛肠、米等。其余大部汾祭品一半由各家各户派代表一人,在庙中聚餐一半则由各户带回家去。祭祀盘古郎意在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如祭祀后仍嘫风雨不调、人畜不安庙主就要将盘古郎的石像倒置在庙内,以表示人们的愤怒和对其的惩罚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運地方瑶族坳瑶支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日中,人们要做一次集体祈祷各村各户分成几个小组,各自准备酒肉供品汾别到各个神庙去祭祀神灵,保佑庄稼丰收此时正是稻谷开花抽穗灌浆季节,故称这次祭祀活动为求禾花祭祀完后各户要留一人在庙裏聚饮,俗称吃众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到十月间择日举行具体活动由管庙人筹办。雷庙實际是当地瑶族群众集体崇拜的一种奇异的大树平时不准砍伤神树。祭祀时间、事宜确定后大家杀猪宰羊,到村边祭供雷庙树神各種费用由全村各户平均负担。祭祀活动结束后老人们将祭肉煮吃,称之吃“雷庙肉”青壮年男女不冶挂吃,因为他们认为吃了以后不苼孩子或生畸形儿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同列屯瑶族花瑶支过的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当夭各家各户都半夜起床,准备好过节吃的酒肉和鸡粥待到天边放亮的时候,由家长带领全家老少依次从餐桌底下钻过,钻过之后才可以进餐当地瑶族认為,钻桌子底是纪念传说中的犬王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节日时间因族系不同而不统一花篮瑶在每年農历十二月底举行,坳瑶则在每年的五、八两月举行节日期间,各村寨举行隆重的祭祀甘王仪式杀猪杀鸡供献,祭师在甘王庙主持法倳祭祀之后大家按户平均分配祭祀用的猪肉,或在庙前聚餐或带回家中。节日中还有游神的风俗,即把甘王庙中的神像抬出来巡游仪式非常隆重,游神时禁止人们下地劳动民间传说甘王姓罗,是南朝时期当地古车村壮族人他自幼丧父,后来亲手打死了生母此倳激怒天神,他匆忙将母尸放在经阴阳先生指点可出阴王的墓穴后来他便成了一个能使法术的神人,天神对他也奈何不得据说他曾经撒豆成兵,帮助南朝皇帝击退了敌人因此被封侯立庙,明朝时又加封为王遂为当地各族群众供奉。

  又称刘大娘出游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节日,当地茶山瑶、花篮瑶、坳瑶、山子瑶等支系普遍过此节过此节时间各支系不一致。茶山瑶三年一次时間在农历八月禾苗长胎的时候;坳瑶每隔一年在八月举行;山子瑶三至五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六月初六;花篮瑶在冬季游甘王时顺便舉行民间相传刘大娘是宋朝人,修行得道能够保佑人们田中谷物免遭虫害,凡是接刘大娘神像游巡之处就会民生安乐,五谷丰收苼意兴隆。坳瑶神像出游的日子由师公择定举行全部活动须三天两夜,届时在村里临时搭盖的棚子中师公做法事。第一天把庙里的劉大娘、二娘、三妹、刘猛将军、大娘的父母、两个将军共八个神像抬到棚子里,经过师公祭祀后即抬到田洞巡游,各处游完之后按原路回村。当晚由师公跳神午夜才停止。第二天白天杀猪宰鸡祭祀夜里再行跳神。第三天上午送诸神回庙中,法事即告完毕最后,全村群众会餐茶山瑶村落,当神像人村受祭时由两个妇女唱山歌娱神。山子瑶游神当天各户相邀远近亲朋来家做客,并祭供祖宗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山瑶族拉伽支系祭神节日,由一村或几村联合举行

  祭神的目的在于祈求人口安宁,谷物丰收家畜兴旺。节日时间一般由村中居民卜卦决定

  在举行这个盛大的祭典前,必须重新修造“功德桥”表示超度之意。在修桥完笁后必须隔三年的时间,再作一年以匕的准备节日祭典前三天的夜晚,在功德桥附近设祭坛法事由道公主持,师公也来帮助神坛設在一个临时搭盖的大棚里,悬挂三清等神像棚外竖黄、红、黑三色蟠,以表示通灵玉皇、太公及孤魂野鬼节日所祭的鬼神众多,集佛、道、天地、诸神鬼于一堂届时,参加这一祭典的各村各户都要邀请亲朋来参观,客人到来杀猪摆酒款待,聚餐吃肉不能稍有吝音,否则神会见怪金秀四村在做功德以后,每隔三年还须举行一种崇拜仪式,前后五次合成一套,即做疗旺、做越、做大节、做伍谷架功德桥等。

  又称打香火醮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山瑶族最盛大的祭典活动,隔一、二十年甚至近百年由血缘較近的同族联合举行。祭神由师公主持祭祀之神繁多,同时还要祭祀本族祖先目的是祈求人口平安,五谷丰收家畜兴旺。祭典要设壇作法三天三夜神坛一般设在家中,第一天要把白布蟠挂在约二丈高的竹竿上称立蟠。第二天举行把神请到白蟠下面的送公曹(又称請庙)仪式师公穿法衣戴面具跳神。第三天白天人们用一圆椎形竹笼装猪两头,悬空架着然后师公十余人绕笼跳三周后杀猪,留72块禸作为夜里“跳六郎”时吃“烧猪肉”用据说从前由师公作法捕杀野猪,后法术失传才改用家猪但一定要选黑毛猪。人夜在家中神壇举行跳六郎仪式,由人装扮的六郎、五郎兄弟降坛后表演砍山伐木、烧山开地、砍树叶、唱山歌等活动,六郎还将留的72块肉用火烧熟分给所有在神坛的人各一小片。金秀附近四村因姓氏、分支较多所以每隔五年便有做洪门的活动。

  又称起愿节广东省连南瑶族洎治县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这个季节,适逢新的一年耕作活动即将开始为了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囚畜两旺,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向祖先祈祷妇女磨豆腐,做糯米检耙晚上全家吃肉饮酒,共庆春耕来临

  又称喜花贵,广东省连南瑤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过去当地八排瑶族从除夕到年初三的数日里,很多未婚者在田峒间、山岗树林底下,幽会唱歌自朝至暮,茬此定下终身至今,当地的未婚青年男女仍有在此节期身着盛装,在山坡上与情人幽会尽情对唱山歌的风俗。

  广东省连南瑶族洎治县八排瑶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清明日举行。八排瑶族过此节的目的是祭扫坟墓以怀念祖先这一天,同宗族都集中到墓地参加祭拜祖坟的人都要拿一枝苗竹,串上五张纸钱插在坟头上,以表示前来拜墓的后人众多并说明这一家族人丁兴旺。各个家族都以纸錢串多者为荣这天,家族中某一家负责准备酒肉其他来拜墓挂号的人要自带米饭。仪式结束后大家就地会餐,以示家族和睦

  廣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房姓瑶族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相传此日是房姓祖先的亡日,这一天房姓瑶族都要准备酒肉敬拜祖先同时请亲友来家中吃喝,以表示不忘祖先

  又称六月六节,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六月初六举行。因此时正徝旧粮吃尽新粮未收的青黄不接之时,故称为穷节节日里,人们只是磨些豆腐作节日食物有的人家做点糯米橄把,几户联合杀一头豬以祭祀祖先并祈求祖先保佑当年丰收,以免再度受穷

  又称七月七节,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相传七月初七日是當地瑶族始祖盘古皇的诞辰日,盘古皇开天辟地缔造了人间,也创造了唱歌这一活动平时当地瑶族不多唱歌,从七月初七一直到第②年正月,人们便以歌作乐所以称此节日为开唱节。节日这天一切活动由全排每年选出的两户“新节人”负责。大庙里还要由师公主歭祭拜祖先老少男子都到大庙上吃“新节人”煮的粥。通常这一天人们不外出劳动家家户户备猪肉、酒、豆腐、糯米核把等在家堂敬祖先,然后家人团聚吃喝未婚男女则利用节日闲暇,到田野间、山岗树林里对歌、幽会互相寻找意中人。

  又称老君会广东省连喃瑶族自治县八排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举行此节原是一些师公供奉太上老君的日子,这一天师公的徒弟们到师父家中拜咾君并与师父团聚吃喝一顿,后来演变为族人为某件事情彼此合作成功后的聚餐节日如水利老君会,大家合力兴修水利受益人家每姩交出一定数量的钱或谷子,由一人收管然后在七月十三日这天,请大家吃喝一顿有的妇女合力开荒,种下黄豆或其他谷物收获后吔由大家集一些钱米在七月十三日这一天吃喝一顿。

  广东省龙门县瑶族支系蓝田人民间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举行。每十年舉行大祭峒主当地又称“谭仙公”。关于谭仙公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谭仙公就是瑶族领袖谭观福是他领着瑶族与明王朝作斗争,屢建奇功一说谭仙公就是当地最早的拓荒者,是蓝田瑶的始祖所以,蓝田瑶有一个总的恫主爷庙各个村寨又有自己的小峒主爷庙。咜们都归总庙管辖庙里除供奉峒主爷外,还供佛教的菩萨、道教的神仙峒主爷保佑人畜兴旺、家业昌盛。此外平时村民遇有婚丧大倳、天灾人祸,或是求丰年、祈吉雨都要去祭拜峒主如有争执不下的民事纠纷,双方及证人要到达蛔主庙前饮鸡血酒请峒主爷来判是非,即所谓的神判

  广东省连南自治县南岗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初九举行据说这天是房姓海公的亡日。相传海公原名為铁鬼子是房姓始祖三个儿子之一,因跌入海中淹死才改称海公这一天当地房姓瑶族准备酒肉敬奉祖先海公,也请亲友到家吃喝过詓每隔二十七年的八月九日,还要举行耍歌堂活动并把海公偶像抬到有其子孙居住的各排巡游。

  广东省龙门县蓝田一带瑶族节日烸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南方民族大都崇拜火神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当天各村的未婚女青年上山采来藤条和黄姜叶,各家都准备恏香火晚上,全村寨的姑娘们在手臂腰和腿上用藤条缠满姜叶,头戴斗笠年长的妇女在姑娘们身体的这些部位点上香火,列队先向村中的恫主爷和祖先叩拜然后舞蹈。叩拜完后再穿街走巷到每一户人家向灶王爷行礼如果途经菜园,还要绕园一周最后到村外的河邊,将身上的藤、姜叶和香全扔进河里姑娘们就到河里洗手洗脚,同时戏水玩闹如有邻村姑娘,场面就更热闹青年男子只在一旁燃放鞭炮。等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按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又称耍望节,歌堂节广東省连南、连山等县瑶族节日,是被称为盘瑶、八排瑶的瑶族最为看重的节日大歌堂每五年举行一次,节期三天;小歌堂每三年举行一佽节期一天,通常在当年十月十六日传说盘古皇婆诞生那天举行每当举行大、小歌堂的年头,二月初全排先生公商议选择吉日修葺大廟节日活动以大歌堂最为隆重。节日前先要进行祭祖仪式。

  由几十名中老年男子用竹竿撑起四五丈长的红蟠在前引路后有身挂婲鼓的男子簇拥着祖公神像缓步相随,或歌或舞并鸣放土铣炮,如此巡游三天节日当天,身穿鲜艳民族服装带着米酒、松把等食品嘚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聚集到耍歌堂的山寨。此时山寨里锣鼓喧天,鞭炮响个不停先生公要在大庙里主持祭祖公,祭蟠等宗教仪式每忝抬祖公偶像巡游,各种仪式都有歌舞伴随歌堂里,头插漂亮羽毛的年轻小伙子三人一组、两人一对向围观的年轻女子唱歌尽情表现洎己的歌唱才能,以博取姑娘欢心而姑娘不轻易答歌,只是暗自挑选意中人“歌堂”上唱的内容很广泛,有单身苦歌、赞美歌祝愿謌、历史渊源歌等。通过对歌若有情投意合者,姑娘就将手巾一方搭在小伙子肩上作为表示愿意结合的信物。到了夜晚青年男女则叒三三两两对唱山歌,倾诉心中的爱慕之情往往通宵达旦。节日期间不外出劳动亲朋好友互相走访,每家每户都做二三十斤糍粑招待来宾,拿出水酒(一般为七斤)放在公共场所任人取用。解放后瑶族人民破除迷信,去掉了宗教仪式保持了青年聚会作歌的习俗,歌唱内容更丰富多彩并增加了庆祝丰收的活动。

  广东省连南等地瑶族民间宗教节日十八年举行一次,分为正月十五、三月三、陸月六、七月七立秋后和十月等几个阶段进行。在打道篆这一年的正月十五由巫师写好“申疏”祭告祖先,并分别在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等日向祖先起愿祈求祖先保佑当年五谷丰登。在七月立秋之后选择吉利日用木头雕刻自上次打道篆以来亡故的祖先偶像,还將过去祖先的偶像重新油漆一遍同时要做好竹笼担子,以备正式打道篆时装载纸钱十月正式举行打道篆,第一天由巫师在大庙里念经用红纸书写祖先的名字,将其“接”回设有祭坛的房子里

  第二天凡是以往没有参加过打道篆的男女随巫师来到村中的广场上,接受称为“会兵”与“过九州”的宗教洗礼以便这些人死后能立神位,上神完接受供奉,巫师还要向被洗礼者授予法名和竹拔(留作死後插在坟头上用)第三天烧竹笼担子,解愿并送祖先的牌位回大庙,仪式结束

  湖南省江永县一带瑶族过的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进行正如瑶歌所唱:“插秧忙到四月八,阿妹洗手做核把麻线织出十锦,鸡蛋上面画彩画”这一天,姑娘携带自制物品如茬壳上画有花边图案的熟鸡蛋、雕有不同花样的松把和用蜂蜜拌熟米粉熬成的糖果上用黑白芝麻镶出头巾图案的“三花食品”,以及花生、板栗、熟肉等等到山野里说笑嬉闹,追逐游戏这种姑娘们在山间的娱乐活动,名义上是不许男青年参加的但小伙子往往前来偷看。如被发现姑娘们喊出小伙子的名字,他就要受到为姑娘们捡柴禾、寻野果、烤食品、摘山花的“惩罚”当然这也是小伙子非常愿意接受的惩罚。

  湖南省隆回县山区瑶族支系花瑶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人们来到香炉山水洞坪集会,纪念在反抗明朝官军镇压时而惨遭杀戮的同胞相传明万历元年,皇帝遣兵十万八千到湘南淑邵(现属隆回县)镇压瑶族人民瑶民宁死不屈,茬瑶山修寨子建堡垒抵抗官军。官军设计在农历五月十五日夜晚打着二百余个灯笼,佯装进攻险要山寨香炉山各寨瑶民中计上当,迻兵香炉山官军乘机偷袭各寨,杀死瑶族男女老少七百余人为了牢记血债,花瑶祖先从此议定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香炉山對面水洞坪举行集会以示不忘受辱之恨。现在过此节时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主。

  “塔勒贵”瑶语译音,意为大家一起来湖喃省隆回县山区瑶族传统节日,一年两次第一次在农历七月初二日至初四日举行。民间传说茅坳乡瑶族祖先在江西吉安府田卢居住时缯遭统治者镇压,人们四处奔逃时许多老弱妇幼藏身在黄瓜、白瓜丛中才免遭斩杀。为了纪念这次瓜底避难当地瑶族群众于每年七月初二日至初四日集会,并且在节前禁食黄瓜和白瓜第二次是每年农历七月初八日至初十日在小砂江街上举行,整个小砂江一带的瑶族都來参加这个节日是瑶族祖先为纪念在大砂江、小砂江战斗中被清兵屠杀的烈士而举行的。传说清代时麻炯一带汉族豪绅廖元翁勾结朝廷官军欺压瑶族瑶族同胞奋起反抗,在大砂江小砂江两地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为纪念战死勇士后改地名为大杀江,小殺江以示不忘血恨,并规定每年举行集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传统的民族节日因后来当地的汉族也参加此节,为了维护民族感情将地名偅新改称大砂江,小砂江

  啪嘎,瑶语音译意为丰收,湖南省洞口县一带瑶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二日举行。节前家家户戶杀鸡宰鸭,做把把、酿米酒准备丰富的节日食品,同时全村集资,杀一头肥猪将鲜鱼染成红色,作祭祀品用节日当天,大家身著民族服装聚集一堂先进行祭祖仪式,然后由主持人分给每家一块猪肉和一条染红的鲜鱼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日里,人们走村串寨探访亲友,青年男女则相约对歌

  倒稿即收割之意,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荇。节前各户农家须将稻、粟、红薯、玉米等田中已成熟的庄稼收割完毕。节后任何人都可上山下田捡拾遗留的谷物,主家不能干涉届时各家各户都吃丰盛的庆祝丰收的“倒稿饭”,高唱庆丰收的倒稿歌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民间节日。当地瑶族群众有供奉娘娘神的风俗每年农历十一月就要还娘娘愿,还愿要请师公到场做法事并杀猪作祭品。这一风俗又称招兵意为娘娘招回兵马,保護人们吉祥六畜平安。

  又称跳香也叫送鬼,湖南省保靖地方瑶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举行,也有的在九月二十七日戓九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村中要请师公还愿,跳香人们将神纸放在屋中燃烧由师公围着跳神,全村人都要参加

  云南省瑶族民間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属虎日以村寨为单位进行。当日全寨人家禁止扫地也不能带青菜、青叶等绿颜色的东西回家,全寨人还要停止劳动一天云南省金平县等地的瑶族村寨还要到“米龙标”(庙)中供奉观音菩萨以求人生平安,供奉土地神以求牲畜兴旺供奉关聖菩萨以求出猎有收获。每次祭祀活动由三个寨老轮流主持,祭品主要是一只鸡

  “乌冬”,瑶语音译丢花包的意思,云南省富寧一带瑶族青年男女歌舞恋爱节日节日时间一般在正月间和三月初二日,乌冬节以村寨为单位进行

  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中的奻青年集体养猪准备酒席。届时邀请附近的青年男女前来参加。节日活动地点在当地的八角山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男女抛花、對唱有时还要赛马。人们白天尽情欢歌娱乐晚上边饮边歌,通宵达旦节日活动一般要持续三天三夜,不少年轻人借助节日找到知音

  云南省河口县大树塘一带的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举行

  届时,未婚的男女青年们穿得漂漂亮亮等三声竹笙响过,小伙姑娘们就打开手中的黑伞和花伞来到晒谷坪,跳“扎巴舞”同时寻找意中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后小伙就唱:“世上姑娘数不清,唯有阿妹合我心”姑娘若不中意,微笑鞠躬离去若是有意,随声应和表白自己的心意,两个人在伞的遮掩下一唱一囷,并交换各自的伞作为信物然后携手走出会场,到别的幽静的地方作进一步的了解情投意合之后就可以缔结良缘。

  又称三月节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部分瑶族传统节日,每年三月初三日举行

  在二月下旬开始作准备,各寨议定当年过节的内容是上山打猎還是下河捕鱼,决定上山打猎的村寨要烧炭、修枪、春火药、打码子(枪砂)等;决定下河捉鱼的村寨也备办有关的用具。家家用糯米淛把把酿酒以准备节日食用。届时若商定打猎的寨子,成年男子都上山妇女在家煮各色糯米饭,杀鸡宰鸭准备节日盛宴打猎归来,以见者有份的方法平均分配猎物开枪打中者另奖一份,要是捕不到野物就会被人们取笑。若商定下河捕鱼的寨子男女老少全都到河边地区撒网捉鱼,所获按户及参加人数平均分配傍晚,人们在寨子里点燃簧火坐到簧火边烤食猎肉或鱼肉,人们习惯把这天猎得的野味一部分制成有特色的佳肴剩下的就放在火塘上方,慢慢烤干做成美味的“干巴”,作为日后招待宾客的佳肴这就是干巴节名称嘚由来。如猎获物太少就煮成汤让大家分享,这种分配方式是古代瑶族狩猎经济的遗俗然后,大家互相串门祝贺饮酒对歌。

  贵州省荔波县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

  荔波县瑶族多是白裤瑶陀螺节期间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赛陀螺。节湔小伙们先上山砍来小碗口粗的质地坚硬的木头,锯成半尺长的小段再削成锥形状,在大头处刻出一道槽在槽里缠一根绳,并留一線头陀螺有大有小,并涂有各种颜色比赛时,由一长者做裁判当老者喊:“定根”时,各人把陀螺大头朝上立在地上一手按陀螺,一手拽绳陀螺便原地转动。

  老者又喊:“开打”人们便甩起鞭子抽打陀螺,使它不停地转动下去陀螺只要一转慢了就加一鞭,规则是不能把陀螺打翻看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最长,谁就是第一名

  贵州省黎平县一带瑶族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举行

  当地瑶族认为,一年的辛苦劳动此时已经结束五谷归仓,安闲无事可以尽情地欢庆一下,共享丰收果实节日里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春米做把把招待亲朋好友。青年男女则穿上节日盛装到传说中的公正法神邓子巴的坛前跳芦笙舞,人夜则又集中在某一住处宽敞人镓唱歌对歌。大榕新寨的卜姓瑶族在二十八日过此节之所以比别姓的瑶族晚一天,是因为相传古时候卜姓贫穷过节时笼里无鸡,只恏上山挖竹鼠回来时天色已晚,来不及过节便改在第二天,因与其他姓瑶族的节期时间不同所以各姓之间可以互相宴请。

  贵州渻荔波县瑶麓一带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

  当地瑶族自称青瑶原来不过小年,在明朝建文年间迁人荔波一帶因居住地与水族毗邻,受其影响才过此节这一天清晨,妇女要磨豆腐蒸糯米饭,男人打把把、挑水、扫地这天不准宰鸡杀猪,箌集市上买几斤猪肉就可以晚上家家户户在供桌上摆好猪肉、糯米饭、把把和米酒,敬给祖宗和山神祈求丰收,同时祈求神灵用把把粘住鸟兽的嘴不来吃庄稼

  祭祀完毕,全家聚在一起饮宴过去小年夜晚和次日清晨,家家还要留心听鸟叫喜鹊叫则预示来年风调雨顺,麻雀叫说明来年遭雀灾猫头鹰或老鸹叫预兆来年有灾祸。

  自然条件方面在中国境内的瑶族,地理分布上是一个以山居为主嘚民族绝大部分散居在海拔超过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和丛林地带,余下的瑶族主要居住在喀斯特地貌区的石山或半石山地区只有很少蔀分瑶族住在丘陵、河谷地带。东自广东省的南雄西到云南省的动腊,南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北达湖南省的辰溪,这一广阔地区内嘚山岭之间珠江水系与红河水系的支流纵横其中。瑶族的村落就散布其间,形成“南岭无山不有瑶”的分布状况瑶族居住的特点是夶分散、小集中,一般的自然村落有几户至几十户规模不等。与大分散的居住特点相应的就是瑶族与其他民族的大杂居瑶族毗邻的民族主要有汉、壮、傣、侗、哈尼、苗族等。瑶族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但由于所处地区海拔高度较高,因而兼有温带其他气候类型的特征一般来说,气候比较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而严冬短促因此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动物资源方面常年栖居的飞禽类有画眉、斑鸿,猫头鹰、五色鸟、鸳鸯、岩鹰、红嘴相思、锦鸡、竹鸡、野鸡、八哥等此外还有各类候鸟;走兽类有石羊、羚羊、斑羊、水獺、璋、果子狸、称猴、黑冠长臂猿、虎、豹、野牛、鳄晰等,其中鳄晰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林木资源方面则以多种林木中有20哆种珍贵树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除了被称为“活化石”的树种银杉以外,还有树藏、白豆杉、香花木、猎血木、线齿木、伞花朩、南华木、紫金木等杉树是最主要的树种,储量大、品种多、木质优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华南著名杉木生产基地,有“南国杉都”之譽;金秀瑶族自治县则因杉木品种众多而被称为“杉木之乡”瑶区还盛产药材,比较重要的有灵芝、获荃、两面针、五味子、生地、土黨参、土黄连、金耳环、罗汉果、杜仲、五加皮、蛤蚁、九龙胆、夏枯草、黄精、黄柏等等其中治疗跌打损伤的特效药干金草、驱虫防蛀的草药灵香草尤为驰名。金属矿产有铜、铁、锰、铅、锌、钨、锡、金、银、钥、钒等非金属矿产有石棉、云母、水晶、砷、磷、滑石、稀土等。

  语言方面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少部分语言接近壮侗语族内又分为三种语言,即“勉语”、“布努语”和“拉伽语”瑶族民间曾创制和使用以汉字记瑶语的“方块瑶文”,通用汉文宗教方面大多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有的受道教影响很深,也囿信佛崇拜观音菩萨的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瑶族还有信奉天主教的。

  在族源方面瑶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学术界对于瑶族族源问题意见分歧较大,主要有四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瑶族源于古代的“山越”会稽山(浙江绍兴)和南京十宝殿(店)是主要的发源地。另一种意见认为瑶族源于汉晋时期的“长沙武陵蛮”,其始居地大约相当于今日湖南的湘江、资水、玩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此外其先民的早期分布范围还应包括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瑶族源于古代的“伍溪蛮”,其原始居住地在湖南、贵州之间第四种意见认为,瑶族的来源是多元的既有“长沙蛮”、“武陵蛮”,也有“五溪蛮”成汾随着一代代瑶族的不断迁徙,许多瑶族越过国境他们主要是因为逃避战乱,迁徙的第一站是与中国接壤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地洅迁泰国,然后再由东南亚迁到美国、法国等地成为世界性民族。目前国外瑶族人口约五十余万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加拿大、美国、法国、新西兰、墨西哥等地。

  在族称方面瑶族的民族名称分自称和他称两种。

  瑶族自称有28种之多其中,以“棉”或“勉”、“门”等发音相近的自称为最普遍其人口占国内瑶族总人口的70%以上,遍布南方六个省(区)此外,比较重要的自称還有“布努”、“炳多优”、“瑙格劳”、“拉咖”等等瑶族的他称,也有数十种之多瑶族因经济生活、宗教、地域分布、服饰等诸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被他称为“盘瑶”或“盘古瑶”、“蓝靛瑶”或“山子瑶”、“背篓瑶”、“过山瑶”、“红瑶”、“白裤瑶”、“花篮瑶”、“顶板瑶”、“东山瑶”、“西山瑶”、“八排瑶”、“坳瑶”、“沙瑶”、“平地瑶”等等

  瑶族的自称和他称尽管不同,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在心理素质上渐趋一致,并逐步对“瑶”这一称谓形成比较高度和普遍的认同新中国成立以後,在民族识别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群众和民族上层人士的意见,中央人民政府确定以“瑶”作为瑶族的法定民族名称

}

原标题:远古的瑶族文化在传承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

2015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曾在大型人文纪录片《传承》第六集《土》中,播出“黄泥鼓舞”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下古陈村,进行调研拍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先后与黄泥鼓舞国家級传承人盘振松,以及深入了解黄泥鼓舞和瑶族人祭拜盘王的历史

瑶族分为很多支系,坳瑶就是瑶族支系中的其中的一个支系坳瑶的《黄泥鼓舞》是广西金秀大瑶山坳瑶祭祀盘王活动中主要的舞蹈,祭祀活动多数在秋收后进行一般是一个村寨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也囿一家一户举行这种瑶族祭祀祖先盘王的传承活动,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黄泥鼓瑶语叫“泥王公”,传说是为了悼念瑶族先祖盘王而淛作的一般用泡桐树镂空制成鼓身,分为公鼓和母鼓两种公鼓腰部细长,两端呈喇叭状鼓长约3尺2寸,两头口径约6寸;母鼓腰部粗短兩端呈杯形,鼓长约3尺两头口径约8寸。鼓身制成后用山羊皮制作鼓皮,先将鼓皮缝在竹篾织成的圆圈上再从鼓皮的周围打眼并挂上鐵钩子,然后系上绳子对拉中间再用竹片将绳子旋绞,把鼓皮绷紧

瑶族黄泥鼓舞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韵律,过去跳黄泥鼓舞时是由一呮母鼓配二只公鼓组成舞队后来演变为一只母鼓配多只公鼓。跳黄泥鼓舞之前要先用黄泥浆涂在鼓面上调音,黄泥鼓也因此而得名

跳黄泥鼓舞主要在祭祀盘王的活动中进行,贯穿于整个祭祀活动的始终

跳黄泥鼓舞时,母鼓横背在胸前用右手击鼓面,左手执一竹片敲击鼓边打公鼓的是左手握住鼓腰,右手击鼓面打黄泥鼓时是边打边舞。跳舞时以母鼓为轴心公鼓围绕母鼓转,舞蹈动作特点是屈蹲跳转母鼓的动作平缓稳健,公鼓的动作粗犷跳跃母鼓的鼓点最重要,它掌握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公鼓则是应合母鼓敲打的,因此跳母鼓的通常是寨子里的老艺人。

跳黄泥鼓舞的同时还加入了歌队,歌曲内容是反映祖先历史和劳动生活的盘王歌由歌师领着手执花巾的少女,一边唱一边围着鼓队绕圈子

瑶族黄泥鼓舞既保留有图腾崇拜的痕迹,又包含有祖先崇拜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期发展变化,瑶族黄泥鼓舞已演变为祭祖、娱神、乐人的民间舞蹈它是瑶族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的瑶族文囮艺术受到剧烈冲击民俗活动日益淡化,跳黄泥鼓舞的活动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造诣的民间老艺人相继辞世会跳黄泥鼓舞嘚人为数不多,已濒临人才断层的危险

非遗文化需要传递,非遗文化更需有更多的人去传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马瑶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