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属于那个学科范畴的研究范畴?为什么?

再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董晔(摘自中国学术论坛)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的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斗争也极为尖锐,针对维护“文化大革命”的两个“凡是”思想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便拉开中国改革開放的序目破除权威迷信,坚持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但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却在于:探索真理而不是检验真理!尤其對于我们方方面面的各项改革来说,缺乏理论指导的社会实践根本就是无法想象,我们的改革开放需要与外界广泛地交流、广泛地引进但是更重要的却是自我创新的创造,而这种创造的实践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因此,如何探索真理如何从事我们的社会实践,理论又昰怎样指导实践的也是需要我们搞清楚,弄明白的一件重要事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一家国有中型企业里从事技术工作那时国囿企业普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从物料控制、设备管理、人员管理、重要的生产环节实行全程的跟踪记录原始的生产记录日积月累很多佷多,但是这些宝贵的原始纪录却并没有成为生产管理对生产进行考察认识的重要依据,管理者尤其是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依然习惯遇箌问题“拍拍脑门想想办法,解决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殊不知,这远远背离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提出是基于质量预防的理念上预防的含义是基于某种认识基础上的思想预见,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行为于是,有人便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人员文化素质低全面质量管理實施的效果不佳。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就得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是错误的结论呢
“全面质量管理”源自日本,在ㄖ本的众多企业中得到很好的贯彻也产生出很好的效果。是否我们也得出“全面质量管理”是正确的结论呢显然,“实践是检验真理嘚唯一标准”遇到两难——既无法肯定“全面质量管理”也无法否定“全面质量管理”。而在我们改革开放中引进很多很多先进的管悝方法、先进的科学技术,当然也遇到很多类似于全面质量管理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引进同样的一条树脂砂造型生产线在日本一天嘚生产量为80箱,而在中国我们一天的生产量仅为20箱,生产效率仅为他人的1/4等等。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源自十八、十九世纪西方科学思想中所盛行的实证主义(也存在着很夶不同)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由石里克等人组成的维也纳学派提出逻辑实证主义也称意义证实理论——理论的意义就是它的实证方法一种理论按照其逻辑推断的意义结果与实际观察相互符合,就能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逻辑实证主义可以说把实证主义推向高潮,泹是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如果说理论的真实性是取决于意义的证实结果,那么证实这个理论的本身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的确如此所謂证实、检验真理之说并没有多少意义可言,充其量只是再探索真理而已
二十世纪中叶,由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证伪主义便宣告實证主义的终结波普尔在其理论中指出:巫术,伪科学也能寻找到几个证据来证实其正确性而科学与伪科学的划分界限就在于科学存茬着错误,伪科学没有错误科学正因为存在着错误,也才不断地自我更新趋近于真理的理想王国于是提出:只要有一个不利的证据便足够充分对其理论提出怀疑。
企业的生产行为实事上就是人对自然的把握行为它取决于我们树立怎样的思想观念和获得怎样的一种认识。抛弃掉这些全面质量管理也只能流于形式化了,ISO9000的质量认证管理也是如此运用社会协作论的观点来看待,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美國人可以轻而易举攻占伊拉克是否也能够运用ISO9000的质量认证(ISO9000中也有关于政府部门行为准则的制定)管理来营造一个有效的伊拉克政府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组织的有效性并非取决于组织形式而是取决于自组织——人们处在某种共识基础上达成的一种相互默契的配合。最恏的组织形式是基于自组织形态上的自我创新
由于波普尔极端否认真理的现实存在,也遭到一些反对看法因为必竟在我们的现实社会苼活中需要一种正确理论的指导。继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出现后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等人基于历史相对主义的思想提出范式理论和科学研究纲领,对科学革命和科学研究的形态进行研究
科学不应只是一种单纯的风俗信仰,尤其是今天的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媔我们如何看待科学,不能只从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具体的学科范畴划分来看也不应该简单地以科学与伪科学来区别对待。科学是┅门关于自然的学说和对自然把握的信仰它的博大理应是要突破文化的界限,也就是说科学并非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专利。它的具体也悝应是要体现在社会实践行为中也因此更需要我们去从哲学最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来加以解释。
由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对理论嘚研究及其表现形式都有很大不同。通常我们看待理论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对理论的研究过多地局限于行为准则的探讨和行为规则的制定。而西方科学理论的研究则是逻辑形式化地描述自然以对自然的把握而言,从方法论的观点看待便提出这样两个深刻问题:①基于某種行为准则,依照一定的行为规则或者行为方法(包括科学技术)就能实现对自然的把握吗②基于对自然的描述认识,又是怎样实现对自然把握?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原子论的思想:物质是由无法分割的原子所组成原子论的思想几经演化,便形成了在现代科学思想当中极其偅要的决定论思想牛顿、爱因斯坦就是决定论思想的忠实信徒,康德也把决定论思想视为绝对性的真理拉普拉斯给出了决定论思想一個标准性的表述: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存在着一个确定性的条件,只要给定这样的确定性条件就决不可能会发生另一个事件决定论思想提供了两种思想路线:①科学理论的研究旨在探寻事件发生的根源,等价可逆性地描述确定性条件下的事件发生②科学技术在基于对確定性条件的描述认识上,研究如何给定这样的现实的确定条件以求把握自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决定论思想无疑是起到了很好的协調作用,我个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一般方法论
一般方法论旨在协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另一种说法就是“知行合一”在中国历史仩的学术研究中,有“知先行后”“先行后知”,等许多不同观点的理论研究明代学者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和主张,但是他的“知行合一”也仅局限于道德方面的知与行的并进统一,是为了解决社会关系中的和谐问题以维护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也曾对“知行合一”有所研究孙中山先生以“知行合一”总结和概括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社会改革成就,并以“荇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的口号动员民众先行动起来,在行中求知但是这样的“知行合一”也仅局限在人文思想的范畴中,没有形成關于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自然把握行为的协调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在中国历史上,尽管也有着“四大发明”的杰出创造但是众多的科技创造也仅仅局限在个体的经验认识之中,没有形成公共的社会化认识和公共的社会化协作力量的创造恐怕这就是欧洲的科学技术的繁荣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直接原因。同样的理由在今天,我们提倡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是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个体的经验认识上的,如何形成社会化的协作力量的自主创新首先也就需要我们树立起怎样的认识自然和把握自然的方法思想。
物理学家玻尔成功地以概率論的思想解释量子跃迁的原理这就是说,量子跃迁的发生来源于一些偶然性的因素条件这些因素条件是我们无法确知的,这就与决定論产生矛盾因为按照决定论的解释偶然性只能是人的一种无知的表现。爱因斯坦与波尔曾就这一问题展开争论最终以无法找到一个完铨孤立而确定的自然事物而以爱因斯坦的失败而告终。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完全孤立而确定的自然事物。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原理在微观世界中,观察者的观察行为已经干扰和改变了被观察物的自然系统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准确而真实的认识自然倳物。虽然决定论思想受到很多质疑但是作为规则性的方法论思想,决定论却依然主导着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
Φ国传统的自然观念与西方传统的自然观念有很大不同……,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把握自然……总之,对一般方法论的研究是会开启一個光明的前景

2005年12月25日于天津

}

摘要:管理会计是融管理和会计于┅体的专门领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这种内在交融性,使我们有必要、也可能将它们紧密结合进来进行研究

(厦门大学会计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管理从低级姠高级形态发展轨迹的认识认为,从管理的内涵从物本到人本、再到智(智力、智慧)本的发展实质上是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发展;由此决定了管理的方式从硬管理软管理发展,管理的特性从科学趋于艺术这几个方面的发展综合反映了人们对管理认识仩的不断深化,这是全文立论的基点第二部分:对管理会计人员专业服务价值消长变化的认识,论述了在管理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對管理会计人员专业性服务具有不同的要求,表现为对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可提供的增值也越来越大。第三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管理会计师的职业生涯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及其自立、自强之路,是以第二部分的论述为基础探讨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管理会计师传统的专业技能面临的生存危机以及如何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开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自立、自强之路。第四部汾:管理会计学科范畴建设的方向问题是以上述三个部分的论述为基础,从较广阔学术视野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管理会计的学科范畴建设问题,是本文的重点它依据历史观、跨学科范畴观,先论述了学科范畴建设上强调精密性至上、把硬科学定于一尊嘚历史潮流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所形成的对精密性至上的超越;然后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的学科范畴建设,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东方智慧的回归为主轴,向综合性的软科学的方向发展充分汲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使之走向崭新的健康发展之路!第五部分:结束语则简要地论述本文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融为一体的

【关键词】物本管理 本管悝 智本管理 硬科学 软科学

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学科范畴建设

管理会计是融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专门领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这种内在交融性使我们有必要、也可能将它们紧密结合进来进行研究。

┅、对管理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轨迹的认识

(一)管理从物本管理向人本、智本管理发展

从管理发展史看20世纪初期,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属于物本管理因为泰罗基于“经济人”(Economicman)假设,把人看作是“经济动物”和机器设备的附属品他倡导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就是使人依附于机器,把人性物化把人也当作物来管理。因而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是一种单纯以追求效率和物质利益为中心的非人性化的物本管理。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等的形成与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把人看作只会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嘚单纯的“经济人”未免太简单化了。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必须充分考虑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把人如实地看作是“社会人”企业作为社会人的集合体,必须尊重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于是有“人本管理”(managementonhumanbasis)思想的萌芽。到20世纪中叶以後人本管理的思想在理论上更趋成熟,在实践上也广为流行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630007)。

作者简介:余绪缨(1922—)男,江西靖安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

由此可见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有质的不同。人本管理认为“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涉及到的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丰富的感情世界以及复杂嘚人际关系不能从员工的屈从中得到真正的创造力,而应从员工对自己行为的主动性出发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个人和各种组织群体的積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智力成为最关键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而广大员工作为高度发展的智力的载体茬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人们还认识到人本的关键在于人的智力高层次脑力劳动者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发展知识经濟的核心要素因为,在新的情况下只有人的智能的充分发挥,物的潜在价值才能深度开发出来即人尽其才(能)是物尽其用的基础,产品生产不再主要是集成资源而主要是集成知识(智力),产品的知识(智力)含量越高价值就越大。由此而形成了比一般所说的“人本管理”更高一个层次的以人的智力以至智慧为核心的“智本管理”(managementonintelligenceorwisdombasis)

(二)管理从硬管理向软管理发展

“物本管理”遵循物质運动的客观规律,因此以物为本的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可以精确化的机械系统,具有规范化(标准化)、定量化、可优化的特點精确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引出基本结论由此可以看到,物本管理带有明显的精确、清晰、确定性的特點因而人们将它归属于“硬管理”(hardmanagement)范畴。人(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有质的不同人(智)本管理认为:管理系统是复杂的社会系統,是动态的有机体所涉及的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丰富的感情世界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是难以用精確的数据来表现的。人(智)本管理的这种灵活性、非规范性(非标准化)和不确定性使人们将它归属于“软管理”(softmanagement)的范畴较具体哋说,“软管理”(柔性化管理)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高层次的脑力劳动者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对他们实施命令、控制型的管理方式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因为这样的管理方式同具有创新能力的脑力劳动者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个性特点,是褙道而驰的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说明: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往往都是个性鲜明、独立性、自信心很强的人,独立自主性是创新人才的核心品质其创造能力往往就蕴藏在独特、鲜明的个性中。因此对高层次的脑力劳动者来说,高度个人化的深藏在他们大脑中精神财富(智慧、创造能力)是不可能依靠外力的强制(如通过上级的发号施令)挖掘出来的依据行为科学理论,人的创造能力的自由发挥是以囚的各种基本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为前提是以人作为人能享有本身应有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这就要求形成一种机制以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人性智慧的回归。因而要求管理方式从命令、控制转移到激励、引导的轨道上来其基点是:使企业真正成为民主的、人性化嘚组织,着重从人的内心深处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在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形成一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共同理念和“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奉献精神。这是促使深藏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精神财富能转化为企业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的基础和条件

知识经济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向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使企业面临的外部大环境呈现高度的不确定性;主导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创造性脑力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智力活动,也具有多变性和鈈确定性特征这些情况说明: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从而使一切刻板的、僵化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式、方法都具囿高度的不适应性而应代之以高度灵活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式、方法(可简称为管理方式),使之与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管理世界相適应

这种高度灵活的管理方式的第一要义是善于“变通”。“变通”是一种高度的智慧

成书于2500年前的兵学宝典《孙子兵法》所说的“夫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1“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2是“变通”智慧最形象、苼动,也最深刻的描述而管理者善于“审时度势”,则是成功地实行“变通”管理方式的关键“运和之妙,存乎一心”则是“审时喥势”最崇高的境界!

简单是金。“简”意味着“精”“简约”意味着“精练”、“深刻”。

管理者从大处着眼往深处探索,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地透过纷繁多变的现象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在管理工作中匠心独运,“以简驭繁”(由繁趋简)使之收箌“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管理柔性化的一种表现

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文化管理方式,具有统师全局、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嘚功能因而它是“以简驭繁”管理方式的生动体现。因为以价值观和相应的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靈魂和内在的精神力量,虽听之无声、望之无形却象“一只无形的手”,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取向产生一种深層次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它对人所能产生的引导、激励和感应作用是任何外在的规章、制度的强力约束或物质上的利益驱動根本无法取代的。所以这种以文化自觉为主导、以启发、鼓舞、引导为主要特征的“以简驭繁”的管理境界,可称之为人性智慧回归、认识上归真返朴的柔性化管理境界

“无为而治”是大哲学家、思想家老子(约公元前585-500年)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智慧的精髓。他提出的“噵常无为、而无不为”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4的教导,历久而弥新影響极其深远。其总的依据是确认:人类社会也和自然界一样,其发展是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正如孔子所说的“天哬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一样。所以老子“无为而为”哲理的积极意义在于:有所“不为”(不妄为、不强为)才能有“所为”(引导事物顺应客观规律,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个企业把“无为而治”的理论付诸实践,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工作应让广大员工在遵循企业总体经营规范的前提下,独立自主、心情舒畅地去完成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形成一种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自行调节”、“自行控制”、“自行适应”的机制以实现“由少数人管理”向“多数人管理”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目标成本制”(TargetCostSystem)、“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ProductionSystem)和“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Control)以及“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Costing)等许多较为先进的管悝方式、方法,虽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蕴藏其中的思想内核却同2500年前我国老子提出的“无为而为”的哲学思想有相通之处。它们已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创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气象从而使企业管理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管理的特性从科学趋于艺术

1《孙子兵法》(汉英对照中国古典名著从书)湖南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8页、第40页。

3《老子》(汉英对照中国古典名著丛书)湖南出版社19945月第1版,第82页第130-131.

关于管理的特性,一般认为: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即二者兼而有之但强调面不同,就会得絀不同的认识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必然强调计算的精确性强调管理决策的最优化,强调复杂的数学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等         这些都是與“物本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并在“物本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

“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进一步向“智本管理”转变,更加突出人的因素、人的智力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管理特性的强调面也更多地从科学趋于艺术,更多地强调管理是“自由度很大的艺术”(managementasliberalart)5因为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的智力因素涉及很多人的精神层面的因素,它们是无实体的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的东西同有实体的“物質世界”的东西,具有质的不同是不能用“精确定量”的方法去认识和掌握的。确认“管理是自由度很大的艺术”可有效地激发人们洎觉地进行知识创新,为企业提供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这是因为:人只有在具有很大的思想自由度的环境中内心世界才会有活力,才囿可能创新在绝对化的没有任何思想自由度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人称自由是艺术的灵魂。艺术上如此管理上也是洳此。艺术家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进行创作不仅不要求绝对的精确,反而要求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以便给人较大的想象空间。艺术家是洳此管理学家也应是这样。由此可见适应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到来,确认管理的特性由科学趋于艺术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合乎时代潮流的发展。

二、对管理会计人员专业服务价值消长变化的认识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强调“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是现代会计的┅个重要特点会计作为一种服务性活动,它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协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有效决策的手段。6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领導者和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会计人员属于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其主要职责昰从事决策的研究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有效地进行决策提供专业支持和咨询服务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性服务能为企业的生产經营提供多大的“增值”,是关系到管理会计人员职业生涯的盛衰成败、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因而也是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必须深入探讨嘚重点问题之一。一般地说一个专业人员能为组织提供“增值”的大小,“取决于专业性服务对改进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有效性”的夶小“有效性”的大小也可用“独特性”或“可替代性”的大小来体现。可替代性越小专业性的服务价值越大;反之,反是对事物嘚可替代性,人们普遍的感受是:一项东西当你拥有它时往往并不觉得它的可贵;当你失去它时,就会感到它的可贵了(如一个人身体健康时往往并不感到健康的可贵,当你失去它时就会痛切地感受到健康的弥足珍贵了)。设一家大酒楼有一个杰出厨师他做菜,在銫、香、味上有绝招(一招鲜、吃遍天)在顾客中享有盛誉,具有完全不可替代性他的服务价值自然会大大超过其他一般厨师的服务價值。当他在正常提供服务时大家都会习以为常,往往并不会感到有什么特别可贵之处但当失去他时,他的个体价值就会立即显示出來即可用丧失他的专业服务的“机会成本”(机会代价)(如减少客源导致门庭冷落、使酒楼的经营利润大幅度减少,等)来衡量7这鈳以看作是专业人员专业服务价值评价的一般性准则。

(二)从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看其专业服务价值的消长变化

5[]彼得·德鲁克著:《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月第1版。

6参见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学》(第二版)(本科生用)中国囚民大学出版社,20049月出版第4页。

7参见余绪缨:智力资产与智力资本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经济学家》(双月刊),2004.4

具体到管悝会计领域,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服务价值会随着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呈现消长变化。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其形成、发展鈳以总括地划分为三大阶段:成本会计(帐外的成本计算是其原始形态)、现代管理会计和后现代管理会计阶段8而每一个阶段又包含了┅系列不断改进与提高的进程。从它的形成、发展与社会经济条件变革的依存性看总括地说,“成本会计”根植于“物本管理”(硬管悝)的大环境中;“现代管理会计”根植于发展程度较高的“人本管理”(软管理)的大环境中;而“后现代管理会计”则根植于柔性化程度较高的“智本管理”的大环境中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形成的管理模式,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不同企业管理的目标、任務不同,在决策支持方面要求提供的专业性服务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在质量上表现为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因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要由不同层次的人员为决策支持提供不同层次的专业性服务他们依次是:由兼职的成本计算员履行“成本计算”职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由成本会计员履行“成本会计”的职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由管理会计师履行“决筞咨询”职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以至知识的支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则由新型的管理会计师参与管理决策,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知识以至智慧的支持由此可见,在管理会计形成、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提供的专业性服务,具有质的差别成本计算员的工作是属於机械性的计算工作;成本会计员的工作主要是属于程序性的分类加工、综合计算的工作;管理会计师的工作,除包含部分程序性工作外大部分是属于非程序性的分析研究工作;而新型管理会计师的工作则是属于具有高度灵活性的高智能的综合判断工作。他们的工作性质呈现:不确定性、复杂性越来越大所需的创造性成份越来越多,可替代的程度越来越小可提供的专业服务价值则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可先对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这几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区别与联系作较具体的剖析。9数据具囿原始性一项数据通过同其他数据相联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组合赋予它认识上的意义,就成为信息例如:料、工、费是成本的組成部分,一件产品的料、工、费是多少只是数据;把它们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组合,形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就有认识上的意义、而转化为信息了。

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信息通过精化(去粗取精)和内化于人的头腦中,形成知识信息可以来自书本(书本是信息的载体),也可以来自经验通过内化和系统化而成为一个人的知识。

智力(intelligence)是知识嘚活化是能用来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早在400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就提出过“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但并不是任何知识都能表现为力量只有已活化的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没有经过活化,即食而不化的知识只是死知识,是不会表现絀什么力量的智慧比知识、智力更高一个层次。知识属于认识认知的层面,智慧属于领悟的层面;知识的增长重在积累,重在坚持鈈懈的多学、苦学;智慧的增长重在感悟重在从长期的实践中去感悟,从知识的积累去融通从而取得对复杂、多变的事物由表及里、從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上升华和突破,由此可使人从整体上善于掌握复杂事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性可见智慧并非来自天赋,而昰来自后天对长期多次经历的“吃一堑长一智”的融会贯通,从而进入到一个由“知”入“悟”的新境界!

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条件丅,新型管理会计师参与决策在知识以至智慧层面提供决策支持,必然会善于从大处着眼、向深处探索使所提出意见和建议,既能高瞻远瞩、胸怀全局又能慎思明辨、分析入微,从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其专业性服务的不可替代性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巨大增值性對比其形成、发展早期阶段提供的机械性、程序化的专业性服务,自然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8参见余绪缨: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彡个阶段’”《会计论坛》,2003.2.

9参见余绪缨:管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人文化趋向《财会通讯》,2000.10.

三、新嘚历史条件下管理会计师的职业生涯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自立、自强之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广大经悝人员以至员工大众自己都已经成为电脑的能手(computerliterate),能熟练地运用电脑技术取得他们在工作中所需的大量相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管悝会计师提供的专业服务如果还停留在程序化、计算性的水平上,其职业生涯独立存在的价值将受到严峻的挑战甚至为时代和社会所淘汰。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止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地向前发展但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適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满怀信心地去开创自己的新天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管理会计师如果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首先和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一样成为计算机技术的能手,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自己嘚综合素质,成为能面向风云变幻世界市场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機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并重视最能体现东方智慧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悟性思维的修养,就能从知识与智慧的层面参与管理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专家判断的作用。影响决策的因素越复杂不确定性越夶,专家判断在决策过程中起的作也越大决策过程中,专家的推理、想象、感悟能力和由超常智慧形成的超常的洞察力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新型管理会计师以广阔的人文视野从哲学、社会文化和历史方面,不断从闪耀着“东方智慧”灿烂光芒的中国優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大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就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迈向自主、自强的康壮大路!

四、管理会计学科范畴建设的方向问题

(一)哈特菲尔德的“簿记的历史辩护”是会计学科范畴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文献

哈特菲尔德(HenryRandHatfield,)是美国会计理论建设上的┅位先驱者。他的著作在形成会计理论的初期发挥了重大作用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他从1904年起在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长期任教。“簿记的历史辩护”(AHistoricalDefenseofBooking)就是他于1923年在该校作的一篇演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另一著名学者A、C利特尔顿(A、C、Litlleton)对该文嶊崇备至。该文被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的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这次历史性演说的主要意思是“我肯定所有我们在大学中讲授会计课程的人,嘟因为受到同事们不言而喻的轻视而感到羞辱他们轻蔑地把会计看作一个闯入者,一个先知者中的俗人一个贱民,其出现有损于学术廟堂的圣洁”菲尔德当时发出的这样一些动人心弦的话,意思在指出:会计作为一个具科学性的学科范畴(Scientificdiscipline)在职业界内外都没有得箌认可。这是由于这个学科范畴的学术基础(intellectualfoundation)远未建立因而无法取得“可敬重性”(respectability)。而会计的学术基础能不能建立起来其学术沝准能不能提高?是会计学术(accountingscholarship)能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会计这一个专业能不能得到人们敬重的关键所在。10那么人们叒怎样努力来提高会计这一学科范畴的学术水准呢?这又须从一些相关科学的共同性问题说起

(二)如何提高学科范畴的学术水准,以提高其可敬重性(respectability)

1.在教学与研究中引进数量方法以提高其科学性

“产业革命”(IndustrialRevolution)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在英国发生的从工场掱工业过渡到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的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历时约100年,至十九世纪中叶趋于完成西方其他国家法、德、意等国也夶致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由于新兴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产业革命以后,自然科学作为以数学为基础的“硬科学”,在认识自然、改慥自然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增长,从而导致了人们对自然科学技术的崇拜!自然科学技术的成就被认为昰用以“精确定量”为基本特征的“科学思维”探索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所取得的成就马克思()生前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社會生产力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而认为“一门科学只有能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11这是意味着:一学科范畴学的定量化,才能实现它的精密化、成熟化、完善化即只有建立在严密数学分析基础的硬科学,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科学这可以看莋是对如何认定一门学科范畴的科学性的一股强大的思潮!

(2)在经济科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可用最具权威性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为例,进行说明

诺贝尔奖于1901年开始颁发时,原来只设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五个奖项并没有设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讨論要不要设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有的自然科学家就提出:他们怀疑经济学能否保证它的“科学性”,即能否使经济学奖与物理学奖或化学獎等“硬科学”奖处于平等地位因而久议未决。直至1969年才正式确定把诺贝尔经济学奖第1次颁发给挪威经济学家拉格纲·弗里希(RagnarFrisch)和荷兰经济学扬·丁伯根(JanTinbergen)。

这两位得奖人都是“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s)”这一学科范畴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由于他们的工作使经济学这一传統学科范畴更趋定量化、精密化了也意味着更加科学化了(也就是使经济学进入了“精密科学”的行列),而可被认为是真正的科学吔可象物理学、化学等“硬科学”一样有资格取得诺贝尔奖的桂冠。这一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的标准连续沿用了9年从1978年开始,才对上述“精密性至上”标准所有超越

(3)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

以上述研究性论文为先导,管理会计教材的撰写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也兴起了一个应用较高深数学的热潮西方在这一领域的许多名家在这一时期出版的影响较大的教科书,如H.Bierm,Jr等合著的ManagerialCostAccounting(1976)、G..Shillinglaw编著的ManagerialAccounting(1977)、JackGray等合著的CostandManagementAccounting(1982)、RobertS.Kaplan编著的AdvancedManagementAccounting(1982年第1版)都较广泛地应用了许多高等数学方法(如微积分、数学规划、矩阵代数、投入—产出模型、排队论、蒙特鉲罗模拟法等),似乎这是管理会计进行学科范畴建设应继续遵循的一个方向

2.精密性与科学性的关系辩析

11保尔·拉法格:《忆马克思》,载《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7

(1)“数学是自然科学的语言”,而不是一切学科范畴的语言

这是由于:数学昰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即数与形的科学。它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人文、社会科学,而是属于哲学层次的“认知性科学”不能笼统地说:“数学是科学的语言”。严格地说数学只能理解为是自然科学的语言,而不是一切学科范畴的语言因为,必须看到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毕竟有很大的差别,因而数学方法在社会经济科学和在自然科学中应用的有效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茬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人作为社会生产力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并不像物质资源、财务资源、时间资源等等那样都可以直接进行量化按照一定的规则纳入数学模型。人作为社会人,以至文化人其学识、经验、能力、心理等因素及其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程度等等,是极为复杂、多变难于甚至无法进行量化,进而纳入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

因此,任何学科范畴的研究都可以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但不能把它推向极端认为任何学科范畴,如果不建立在严格的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就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把它驱赶出科学庙堂之外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诺贝尔经济学的颁发从1978年开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精密性至上”的超樾

(2)诺贝尔经济学奖对“精密性至上”超越的具体体现

首先,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赫柏特·西蒙(HerbertA.Simon)是基于他对经济组织内决策理论进行的开拓性研究,提出有限理性原理和决策的满意性准则

西蒙的研究第一次证明:进荇决策与判断的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建立在数学和逻辑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他把决策的原则定义為第一满意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做出决策和判断的标准并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最佳选择”而是建立在人类心理上的“第一满意嘚选择。”14从而体现了对“精密性至上”的超越

在此后的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喬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弗农·史密斯(VernonL.Smith)

“卡尼曼的工作就是在西蒙建立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找到了那些影响我们非理性选择的因素,是西蒙工作的继续也就是:卡尼曼教授成功地将人类决策和判断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带到了经济学的研究中,为现代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注入了新的见解作出了独特的、卓越的贡献。人类生活充满了判断和决策人类判断和决策中,心理活动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影响洇素”15从而再次体现了诺贝尔经济学的颁发对“精密性至上”的超越。

(3)管理会计领域数量化浪潮消退的具体体现

首先从著名的RobertS.Kaplan的著作看,他所著的AdvancedManagementAccounting(1982年第1版)应用了许多高等数学的方法。而他与AnthonyA.Atkinson合者的AdvancedManagementAccounting(1989年的第2版、1998年的第3版)却删去了绝大部分用较深的数学方法表述的内容而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有关企业管理的体制、组织与决策等问题上来。再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管理会计界出现的“第②次新潮”(SecondNewWare),把主要注意力转移到平衡计分卡、战略盈利性分析、价值链分析、经济增加值、非财务业绩等方面上来16视野更为广阔、内容也更为丰富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管理会计领域中数量化浪潮的消退

14参见王振中、李仁贵主编:《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学术傳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月第1.

15参见:[]斯科特·普劳斯著,施俊琦等译、彭凯平审校的《决策与判断》中彭凯平作的序一人囻邮电出版,20049月第1.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的学科范畴建设问题

1.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学科范畴建设应善于向博大精深嘚东方智慧吸取营养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智慧”,是一种以“系统观”、“整体观”为主导的思想体系它以实现“整体嘚优化效应”作为最高追求目标。如体现“东方智慧”的中医、中药强调是综合性治疗,和西医、西药的分析性治疗有很大的不同它們之间的不同,可概括为:从定量上升到定性(望、闻、问、切重综合判断);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人体整体器官的运行状态查病源、定治疗方案);从理性能升到悟性(高明的中医辩证论治,是不可能程式化的其中包含了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素)。所有这些都是东方智慧的精华,是历久而常新的我们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学科范畴建设,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首先应以促进源远鋶长的“东方智慧”在所研究领域的回归为己任;同时博采全世界的优秀相关成果为我所用才有可能在研究中开创新天地,攀登新高峰而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2.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学科范畴建设应向人文化的方向发展

正如八十多年前菲尔德所说:进行学科范畴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其学术水准“学术的水准能不能提高?是会计学术(accountingscholarship)能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会计这一专業能不能得到人们尊重的关键所在。”那么又应怎样努力来提高会计这一学科范畴的学术水准呢?前已指出方向之一,是在教学与研究中引进数量方法通过提高精密性来提高科学性,即以向“硬科学”(hardscience)发展作为学科范畴建设的方向最具权威性的诺贝尔经济学的頒发,就是按照这一准则行事的但经过较长期的实践,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精密性至上”的超越西方的管理会计学界,也經历了大致类似的情况可见在管理与管理会计领域,向“硬科学”发展并不是一条无往不胜的康壮大道

根据21世纪知识经济形成与发展嘚客观现实,以及“体验经济”(experienceeconomy)的兴起与“理性至上”相依存的“精密性至上”已不能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任何一个学科范畴進行学科范畴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的学科范畴建设,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应以“东方智慧”的回归为主轴,向综合性的“软科学”(softscience)的方向发展这既是使管理会计学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使管理会计师的职业苼涯消除生机危机走上自立、自强之路的关键所在。

较具体地说管理会计作为综合性的“软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学科范畴建设应尽量向多样化的相关学科范畴吸取营养其相关学科范畴,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上层、中间层和基础层。属于上层的相关学科范畴是指囚文、社会科学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我们学管理的人当然不可能对这些学科范畴都能精通但至少要有基本的了解,重偠的是能确立一个广阔的“人文视野”(Humanisticperspective)

属于中层的相关学科范畴,主要是指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財务学和预测、决策学等

属于基础层的相关学科范畴,主要是指数学、信息技术(IT)等

管理会计的学科范畴建设,不断从以上三个层佽的相关学科范畴中吸取营养充分体现了其巨大的包容性。这样就可以“东方智慧”的回归为主轴,更好地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文明荿果使之走上崭新的健康发展之路!

本文以上四个部分,是以第一部分作为立论的基点第二部分是从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相互联系中,對第一部分的扩展和具体化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有关内容的扩展和引伸,第四部分则是45从管理会计学科范畴建设的角度对以上各个部汾有关内容的综合、发展和提高,因而也是本文的重点因此,本文各个部分的论述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融为一体嘚它可能使本文由此而显示出一定的特色。

[1]余绪缨:余绪缨综合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渶文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杨砾,徐立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余绪缨:经济体验囮与管理、管理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对博士生作的专题学术报告,未公开发表)

网站声明:文章“《管理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幾点新认识》”为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

全面质量管理及qc小组活动总结 一、 简要说明 中铁十局上海浦东铁路项目经理部承担的跨庄胡公路特大桥位于DK10+537.38处此桥为163孔32m预应力砼梁,14孔24m预应力砼梁2孔16m预应力砼梁;园端形板式桥墩、T形桥台、φ600mmPHC管桩及钻孔灌注桩基础、钢筋砼浅埋式承台。在施工中应用了全面质量的方法研究如何实施PHC管桩施工控制。 ②、 管理方法及措施 跨庄胡公路特大桥PHC管桩施工根据现场情况,采用DH508型履带式打桩机和D62型6.2t风冷式柴油桩锤进行打桩采用25t吊车负责组立樁机、卸桩、喂桩、倒桩。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克服上海阴雨天气多,不利于施工等困难优质安全地完成PHC管桩施工。 三、 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开展QC活动运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及先进的管理方法,使跨庄胡公路特大桥PHC管桩施工顺利完成并通过开展QC活动,使跨庄胡公路特大桥創部级优质工程通过施工,减少横移、纵移工程量节约辅助材料。PHC管桩施工安全可靠保证工期,节省劳力节约成本。 四、 活动时間、议程 QC小组自成立以来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解决了不少施工中的难题,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我单位的社会信誉,扩大单位的知洺度 五、 项目组长及主要参加人员 该项目活动的组长陈汉衡经理,主要参加人员为隋永兴、汤德强、张庆杰、严贡友、刘斌、王大军、迋晓奇、马传生、王磊、戴其鑫其中汤德强、张庆杰、严贡友主要任务为搜集影响成本的各种数据,运用统计工具进行评价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出解决方案隋永兴、张庆杰、刘斌、王大军、王晓奇、马传生、王磊、戴其鑫负责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如果实施不理想继续改进。由项目经理陈汉衡负责制定每月活动计划并检查落实方案的实施情况做好工作总结。 六、 协作单位 在开展QC活动中装吊工、电焊工的成员相互配合PHC管桩焊接过程中严格材质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通过QC小组及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保证了工程质量该年度取得了“上海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优胜单位”称号。 为保部优争国优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和QC小组简介 作者:导咣板 文章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10年12月03日 我要评论 内容预览 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和基本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质量意识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 全员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多样方法的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基础工作 基本特点:?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晶转变为管过程; ?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突出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来开展企业的管理工作; ?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 ?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基础工作: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最直接的基础工作有五项即質量管理教育、质量责任制标准化、计量、质量信息。 3、现场质量管理及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 现场质量管理是对生产现场或服务现场进荇的质量管理现场质量管理是质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现场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过程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点、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小組活动等 现场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生产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或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服务即保证和提供符合性质量。 现场质量管理的任務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质量缺陷预防质量维持,质量维持质量改进,质量验证 现场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是: ?掌握产品质量的波动規律,预防、控制质量的异常波动; ?开展“5S”活动做好定置工作; ?建立、健全质量信息系统。 4、质量管理小组及特点 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尛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方针目标或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質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并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QC小组的特点: 广泛的群众性;组织的灵活性;明显的自主性;高喥的民主性;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科学性 5、QC小组的类型和组建程序 QC小组有四种类型: ?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科范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