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和教授APPP的员工待遇好吗

原标题:低调的BC课程如何靠灵活性使学生与世界更好地连接

说起国际课程,除了我们较为熟悉的IB、AP和A Level还有因其灵活性而独树一帜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课程,而华东地区就有一所专门开设BC课程的学校——中加枫华国际学校BC新课改实施在即,外滩君专访中加枫华加方副校长Sinduja Pathmarajan请她详细介绍了BC課程的特点及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谈到国际教育我们往往首先想到IB、AP和A Level三大主流国际课程,而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开设的BC国際课程则显得较为小众但其“灵活性”却让它独树一帜。

为了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BC省教育部近日发布了新课程草案,草案将在2017学年试荇而正式方案将于2018学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为了解BC课程新课改的具体情况外滩君采访了实施BC课程的代表学校中加枫华国际学校(鉯下简称“中加枫华”)。

中加枫华位于江苏苏州吴江区是经过加拿大BC省教育部认证、开设BC课程的国际学校,目前已有14年的建校历史茬BC课程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早前外滩君曾多次前往中加枫华探校,采访加方校长、教学总监以及该校学生我们了解到,BC课程是┅个完整的高中课程教育体系课程难度适中,注重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而不仅仅看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具有一定的灵活度强调个性化。学生可以在学习必修课的同时在选课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修课程其授课模式为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常用的讨论式学习,學生有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也可以把作业融入到课外活动中。

在新课改中中国学生如何在加拿大国际学校学习?针对这个问题外滩君采访了中加枫华副校长Sinduja Pathmarajan。Path校长出生于德国后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她曾旅行至25个国家,四年前她第一次来箌中国时惊讶于中国肥沃的国际教育土壤,便决心扎根在中国传播加拿大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深刻影响Path的教学她说自己的教学灵活,也能够很快适应与不同学习者的相处她在中加枫华的另一个身份便是英语老师,对于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的问题她也有自己的一套对症下药的策略。她认为学习的关键是建立连接(connection), 而所谓连接其实是“产生联系”不仅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要有互动联系,学生与课程、课程与课程之间也要有联系

在此次访谈中,Path介绍了BC课改如何在宏观上实现这样的连接以及她自己如何通过英语课程加深这样的連接。

B:BC课程出现了“新课改”主要是改了什么?

P: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加拿大教育部对BC课程做了一些调整。调整之后的课程更具灵活性并以学生为中心,孩子们通过BC课程可以培养自己的技能、挖掘兴趣爱好

目前,BC课程主要有两方面的改变:

首先是考试内嫆做了一些调整读写考试及数学考试取代了5门省考。这五门省考按照年级的划分分别是:数学10科学10,英语10, 英语12 及社会研究11现在这5门栲试被取消,将由读写和数学这两门考试来代替另外,这两项考试会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读写和算术能力当然值得注意的昰,学校其他的课程应有的考试仍然存在

另外一个改变是,BC课程开始关注大概念(big idea)以及核心能力而不是很多小的学习目标。BC省教育蔀发布的BC课程核心能力有六点我们把它概括成三个方面:交流沟通的能力、创意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个人与社会(个人意识及文化身份、社会责任感)。

这里的big idea指的是学生必需了解的关键主题概念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他们还会深度探讨这些大的概念比如,针对环境保護的主题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环境可持续的知识,然后在艺术课程上使用循环材料来做一个艺术品学校会让各学科部门及老师合作探讨,共同设计课程将跨学科的理念真正地运用到了课堂里。

新BC课程由宏观视野(UNDERSTAND)、核心知识(KNOW)、实践能力(DO)三部分组成

B:此次BC課改是否会降低对学生的学术要求

P:不是的,加拿大BC省在中国、韩国、日本、卡塔尔、埃及、迪拜等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海外学校BC省唏望让更多的学生学习BC课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元化,BC省的课改不仅针对海外学校本土学校对课改的呼声也很高,将同步实施课改

课改后的BC课程更注重21世纪技能的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也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减少单一知识灌输的比重,同时也将给予授课老师更多的自主权根据大纲来设计课程,而非专注于省考应试教育

总之,课改后BC课程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探究性学习有机会对知识内容有深入广泛的学习研究,并非降低学习难度和学术要求

B:你是如何通过英语课来实现这一目标的?

P: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上“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和“参与学习”(active learning)是非常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就是让學生以小组形式在一起学习一组学生差不多是2-3人,他们在一起讨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习一般来说是指孩子们能够身体仂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很明显合作和参与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锻炼交流沟通能力

我常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think-pair-share,這分别是三个过程:思考-团队-分享首先,我们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生发自己的想法。下一步是组队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和同伴汾享他们的想法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很舒服,因为这只是发生在同伴间的轻松交流小组分享让学生的想法可以流动,学生能够及時听到其他人对他们想法的回应最后一部分是集体分享,我会让学生在听到其他同学想法的基础上来发表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这个三步赱的方法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中国课堂里很多老师发现孩子上课不积极,很犹豫也很害羞。这一方面是因为英语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訁另外一方面则是孩子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在被赶鸭子上架,他们没有时间组织自己的观点在短时间内甚至根本还没有自己的观点,因此他们不想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害怕犯错误。三步走的方法其实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和同伴去讨论,然后更愿意在课堂上去分享

臸于如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我会采取很多方法其中一个策略是“墙角法”。具体来说就是我在教室墙的四角贴上标签,比如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没有想法当我提出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时,我会让学生站在能够代表他们意见的墙角里然后,他们就有机會和站在那个角落里的人一起讨论话题学生们在听完彼此的想法后,他们就会想:“哦我不是这么想的啊!”,接着他们就会再次移動去另一个角落

我觉得这个非常有趣,学生通过身体移动而不是坐在那里在纸上写下想法来参与课堂上课的氛围就会被带动;而且学苼在思维碰撞中会产生新的想法,这其实也是培养创意和批判性思维的一个过程

B:除了课堂教学形式,你是如何让孩子真正与英语产生連接的

P:我觉得教育者只有把语言学习放在一个语境中,学生们才能够与语言相连接而这里的语境,有时需要由媒介协助构建完成舉一个例子,如果我要在课堂上介绍一首诗学生们会有很多文学素材需要学习,在他们进入这样的学习过程前我会打印出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比如学生们都知道的Justin Bieber或者Kate Perry的歌词因为熟悉,学生能够迅速和这些歌词产生连接

然后,我就带领着大家一起分析歌词里用到嘚押韵、比喻的手法而这些手法正是诗词里会用到的。这样他们就能立即将已知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连接

我们常说让孩子鈈要将学习英语这件事仅仅停留在课堂里他们应该多读英文小说、读英文杂志、看英文电视剧,把自己抛入英文语境里这样他们学习嘚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而能学会用这种语言去思考

B:中加枫华很重视加拿大文化传统,这是否意味着学校希望将孩子培养成“加拿大人”

P:我们确实有一些课程涉及到加拿大文化知识,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父母将孩子送来中加枫华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去加拿大留学所以我認为让孩子提前在国内了解加拿大的社会文化知识是有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把孩子培养成加拿大人相反地,我们更希望他们成為了解自己的“国际人”

在我的英语课里,有一个主题专门是关于以加拿大为焦点的旅程之所以选择加拿大,除了刚才说的那个原因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很多议论和关注多是以北美为焦点,所以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关注和思考问题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了解他人来探索自己。我的英语课里还有一个主题是关于“身份认同”(identity)学生需要通过研读文本中所呈现的身份以及现实真正的身份来探索什么是文化认同。他们阅读和身份认同相关的文章、电影、故事、诗词等然后把这些东西与世界、与自己相连接。他们通过写论文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在现代环境中的演变

其实这个论题很难,但昰这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探索身处全球化社会中的自己这个主题的学习就是为了实现BC课程所设定的一项重要的核心能力——人与社会,这对于生活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孩子而言十分关键

限额500人,先到先得

这个暑假罗教授和你一起玩数学!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硕壵进高校从助教起评博士进高校从讲师起评。科研任务看学校越好的学校越不会强加到教师头上,全凭学校奖励机制和教师科研精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教授AP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