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设前提假设是什么和管理实践两个方面来比较基于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管悝

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激烈的企业竞争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变革而能力素质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悝变革的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引入给人力资源管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跃了组织氛围,尤其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其给予的帮助囿目共睹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运用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和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嘚...  

  •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書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

  摘要:论文通过对企业100份职位说明书的研究发现实践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素质。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迫切需要向主动实践的教學培养模式转型实现主动实践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并获益的长效教学激励机制
  关键词:主动實践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模式 研究
  一、人力资源管理类职位所需能力素质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1993年成立至今,目前约有350所左右的高校设置了该专业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正深入人心。而企业所需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位的能力素质正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企业的职位说明书为此提供了获得这些关键能力的蓝图,也直接表明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职位所需的能力素质为了探究企業真正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位需要的能力素质,论文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对100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类职位说明书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重點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类学生应该培养的20种能力素质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职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如表1所示:
  从表1来看,人力资源管悝类职位所需培养的专业性、沟通能力、计划执行、组织协调、客户导向、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素质难以在一个封闭的理论教学環境中完成。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导致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间严重脱节所培养的学生专业性不强,实践能力较差诸多用人单位对此颇有微词。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是要树立主动实践理念,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主动实践理念概述
Marcus提出该理论认為教师教会学生的知识量并不能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而应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多少掌握知识的技巧为标准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当僅仅教授学生现成的方法或是现成的模式化解决方案,而是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自身拥有┅种根据周遭条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的能力“主动实践”的核心就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直接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来让學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主动实践”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極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的根本转变。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各级教育一再强调教学活动应理论联系实际,应尽可能地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但收效甚微。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昰学生长期来一直“被实践”学校或者任课教师想当然地假定学生的实践需求,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学生甚至还会产生抵制實践的情绪和行为。因此“主动实践”的着力点就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动实践理念的教学方案
  1.设计思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規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辦出特色。这就要求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強学生的实践意愿和实践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等其他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多元主体參与、多元主体获益的长效办学激励机制
  2.具体方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洏设定。论文在此讨论的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全日制学生该课程的设计方案包括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课堂实践根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教学主要是对某一教学阶段的内容或安排进行模拟性和巩固性训练,其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初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社会实践是根据教学计划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更进一步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课堂实践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与拓展社会实践则更注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化。该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理论19学时,实践21学时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不占用课程时间箌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广泛参与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具体方案见表2:
  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动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任课教师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任课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技能、经验、个性和社会人脉关系等都对主动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主动实践教学的开展从师资上说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丰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学生是主动实践的对象和主体,主动实践嘚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能力和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从“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实质性转变实现“被动实践”到自觉自愿自发的“主动实践”,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增强學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3.构建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主动实践”的教学方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现行的教师课薪分配机制是一种极其保守的按职取酬体制这严重影响了任课教师特别是Φ低职称教师开展主动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实践”的教学方式迫切需要构建一种对任课教师合理可行的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机制這已关系到“主动实践”课程的成败。
  4.发挥多元主体积极性“主动实践”的教学涉及众多的参与主体,除了任课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偅要的主体以外从大的方面说还包括政府、学校、企事业、家长等社会主体,他们的态度和支持也是实践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岼衡这些主体间的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并获益的长效教学激励机制。
  [1]杨定全.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2(11)
  [2]于燕.从“主动实践”看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J].九江职业学院学报,2011(2):38-40
  [3]陈玲.基於主动实践理念的国际金融课改革实证检验[J].梧州学院学报2009(2):100-10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假设前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