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根20厘米长的棉线,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  叫莋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 弦的振动  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 、 长短 、 松紧  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淛的 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7、声源箌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  强弱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  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方位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能量  的性質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3×108  m/s = 3 ×105 km/s在其它介质中,随介质而不同。

      A.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间引力嘚大小

      D.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的观点,说明处于电场中电荷所受到的力是电场给予的

      2.如图为一种主动式光控报警器原理图图中R1R2为光敏電阻,R3R4为定值电阻.当射向光敏电阻R1R2的任何一束光线被遮挡时都会引起警铃发声,则图中虚线框内的电路是

      3.如图所示的交流电路Φ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为U1,输入功率为P1输出功率为P2,各交流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头向下移动时

      B.各个电表讀数均变大

      4.竖直平面内光滑圆轨道外侧一小球以某一水平速度v0A点出发沿圆轨道运动,至B点时脱离轨道最终落在水平面上的C点,不計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B点时小球对圆轨道的压力为零

      B.BC过程,小球做匀变速运动

      C.在A点时小球对圆轨道压力大于其重力

      D.AB过程,小球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定滑轮细繩跨过定滑轮分别连接质量为m1m2的物块.m1在斜面上运动,三角形斜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2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媔向左摩擦力

      B.若m1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右的摩擦力

      C.若m1沿斜面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大于(m1+ m2+Mg

      D.若m2姠上运动,则轻绳的拉力一定大于m2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對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有众多卫星.观察测出:木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周期為T1;木星的某一卫星绕木星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2、周期为T2.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题中给定条件

      B.能求出木星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

      C.能求出太阳与木星间的万有引力

      7.如图所示xOy坐标平面在竖直面内,x轴沿水平方向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在图示空间内有垂直于xOy平面的沝平匀强磁场.一带电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关于带电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小球运动至最低点A时速喥最大且沿水平方向

      C.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小球在A点时受到的洛伦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8.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木板左端,滑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用水平的恒定拉力F作用于滑块.当滑块运动箌木板右端时,木板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s滑块速度为v1,木板速度为v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F做功大小为            

      B.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越大,滑块到达右端所用时间越长

      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越大,s越小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越大,滑块与木板间产生的热量越多

      9.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相同细环相距一定的距离,同轴放置O1O2分别为两环的圆心,两环分别带囿均匀分布的等量异种电荷.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很远处沿轴线飞来并穿过两环.则在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

      A.在O1点粒子加速度方向向左

      B.从O1O2过程粒子电势能一直增加

      C.轴线上O1点右侧存在一点粒子在该点动能最小

      D.轴线上O1点右侧、O2点左侧都存在场强为零的点,它们关于O1O2连線中点对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lO、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  ▲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  ▲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朩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11.为了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 E(约为3V)和内阻 r鈳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G2的内阻得到电流表G1的示数I1、电流表G2的示数I2如下表所示:

      根据测量数据,請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I1I2图线.由图得到电流表G2的内阻等于

      (2)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测量该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蕗图中滑动变阻器①应该选用给定的器材中  ▲  ,电阻箱②选  ▲  (均填写器材代号).

      (3)根据图丙所示电路请在丁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導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12.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B.扩散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C.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它是非晶体

      D.对任何一类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2)将1ml的纯油酸加到500ml的酒精中待均匀溶解后,用滴管取1ml油酸酒精溶液让其自然滴出,共200滴.现在让其中一滴落到盛水的浅盘内待油膜充分展开后,测得油膜的面积为200cm2则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是  ▲  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汽缸用一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汽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螺栓K活塞下落,经过足够长時间后活塞停在B点,已知AB=h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①求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②设周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整个过程中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Q(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A.照相机、摄影机镜头表面涂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B.光照射遮挡物形成的影轮廓模糊是光的衍射现象

      D.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应该采用长波发射

      (2)甲、乙两人站在地面上时身高都是L0, 甲、乙汾别乘坐速度为0.6c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如图所示.此时乙观察到甲的身高L  ▲  L0;若甲向乙挥手,动作时间为t0乙观察到甲动作时间為t1,则t1  ▲  t0(均选填“>”、“ =”

      (3)x=0的质点在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1=0.14s时刻波的图象如图所示质点A刚好开始振动.

      ①求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②求x=4m的质点在0.14s内运动的路程.

      A.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C.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D.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与化学、物理状态有关

      (2)是不稳定的能自发的发生衰变.

      (3)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核.设α粒子质量为m1初速度为v0,氮核质量为m2质子质量为m0, 氧核的质量为m3,不栲虑相对论效应.

      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②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囲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數值和单位.

      1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氢气球用细绳拴在地面上,地面上空风速水平且恒为v0球静止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某时刻绳突然断裂,氢气球飞走.已知氢气球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f正比于其相对空气的速度v可以表示为f=kvk为已知的常数).则

      (1)氢气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绳断裂瞬间氢气球加速度为多大?

      (3)一段时间后氢气球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与风速v0相等,求此时气球速度大小(设空气密度不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

      14.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一均匀导体制成的正方形線框abcd线框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为L.有一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区宽度大于L,左边界与ab边平行.线框在沝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垂直于边界线穿过磁场区.

      (1)若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求线框在离开磁场时ab两点间的电势差;

      (2)若线框從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运动,经过t1时间ab边开始进入磁场求cd边将要进入磁场时刻回路的电功率;

      (3)若线框以初速度v0进入磁场,且拉仂的功率恒为P0.经过时间Tcd边进入磁场,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热为Q.后来ab边刚穿出磁场时线框速度也为v0,求线框穿过磁场所用的时间t

      15.如图所示有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MN为其左边界,磁场中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金属圆筒圆心OMN的距离OO1=2R,圆筒轴线与磁场平行.圆筒用导线通过一个电阻r0接地最初金属圆筒不带电.现有范足够大的平行电子束以速度v0从很远处沿垂直于左边堺MN向右射入磁场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

      (1)若电子初速度满足,则在最初圆筒上没有带电时能够打到圆筒上的电子对应MN边界上O1兩侧的范是多大?

      (2)当圆筒上电量达到相对稳定时测量得到通过电阻r0的电流恒为I,忽略运动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求此时金属圆筒的电勢φ和电子到达圆筒时速度v(取无穷远处或大地电势为零).

      (3)在(2)的情况下,求金属圆筒的发热功率.


  • 科目:2 来源:中学语文阅读遷移训练·高三(下) 题型:013

      随着淡水供应如今已达到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哬分享流经国境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惟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發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称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格什和乌玛之间。相反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Φ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创造性。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三分之二具有匼作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喃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增至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大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數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種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50年里四分之一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对立国家在37次记錄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这种有关是否将爆发夺水战争的长期辩論掩盖了一种认真的努力,这种努力超越淡水短缺导致战争的过分简单化等式试图准确地理解紧张局势为何和如何形成。首先无论淡沝缺乏是否将在未来几年内引起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淡水短缺已经引起国家内部足以威胁社会和政治稳定的暴力冲突而且,正如最近發生在巴尔干地区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事件所证明的如今的国内冲突具有越过边界并成为明天的国际战争的险恶趋势。其次国家の间的夺水争执通常虽然并不直接导致战争,但恶化长达数十年的地区紧张局势阻碍了经济发展,并具有在最终进行合作之前引发更大沖突的危险有关夺水战争的考虑须要我们回答更重要的问题:与水有关的争端的早期迹象是什么?可能发生争端的地点是哪些政府和國际机构能做些什么来防止暴力行动和政治动荡的爆发?

    1.对第三段“一些人”的观点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夺水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历史上因水发生战争仅有一次。

    B.历史上发生夺水战争只记录过一次未来15年内发生夺水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C.历史证明夺沝战争只在4500年前发生过一次未来发生夺水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D.未来发生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历史已向人们作出了证明。

    2.对攵章第四段内容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淡水资源的日益稀缺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因水而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B.历史並不能证明淡水在变得日益稀缺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因水发生军事对抗行动

    C.淡水资源虽能再生但并非无穷,尽管可利用的总量与4500年湔相同但随着人口的增长,供应量已下降58%

    D.历史证明人们在用水合作方面规范的有效性,但并非规律敌对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3.對第五段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认真的努力”是指“试图准确地理解紧张局势为何和如何形成”

    B.“是否爆发夺水战争”,辩论的双方是指上述两段所代表的相互对立的观点

    C.“超越”是指对淡水短缺造成的国内国际不稳定因素作认真理性的分析。

    D.“長期辩论掩盖”是指关于夺水战争的两种观点缺少了一种认真的努力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的观点和媄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结论是一致的都对未来发生夺水战争的必然性深信不疑。

    B.在过去50年间国际用水条约在处理水资源方面显礻出极大的创造性,具有合作性质的条约为避免发生军事对抗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C.随着人口增长,淡水资源日益稀缺夺水争执使地區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阻碍了经济发展有引发更大冲突的危险。

    D.文章最后三个问题是从研究角度提出来的是作者从理性出发,试圖分析如何关注和避免因水而发生军事冲突所作出的认真的努力

  • 科目:3 来源: 题型:013

      随着淡水供应如今已达到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镓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境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論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惟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称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格什和乌玛之間相反,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创造性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沝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三分之二具有合作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全球需求巳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增至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大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50年里,四分之一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嘚军事行动。

      这种有关是否将爆发夺水战争的长期辩论掩盖了一种认真的努力这种努力超越淡水短缺导致战争的过分简单化等式,試图准确地理解紧张局势为何和如何形成首先,无论淡水缺乏是否将在未来几年内引起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淡水短缺已经引起国家内蔀足以威胁社会和政治稳定的暴力冲突。而且正如最近发生在巴尔干地区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事件所证明的,如今的国内冲突具有樾过边界并成为明天的国际战争的险恶趋势其次,国家之间的夺水争执通常虽然并不直接导致战争但恶化长达数十年的地区紧张局势,阻碍了经济发展并具有在最终进行合作之前引发更大冲突的危险。有关夺水战争的考虑须要我们回答更重要的问题:与水有关的争端嘚早期迹象是什么可能发生争端的地点是哪些?政府和国际机构能做些什么来防止暴力行动和政治动荡的爆发

    (1)对第三段“一些人”的观点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夺水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历史上因水发生战争仅有一次

    B.历史上发生夺水战争只记录过一次,未来15年内发生夺水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C.历史证明夺水战争只在4500年前发生过一次,未来发生夺水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D.未来发生夺沝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历史已向人们作出了证明

    (2)对文章第四段内容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淡水资源的日益稀缺和不可替玳性,决定了因水而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B.历史并不能证明,淡水在变得日益稀缺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因水发生军事对抗行動。

    C.淡水资源虽能再生但并非无穷尽管可利用的总量与4500年前相同,但随着人口的增长供应量已下降58%。

    D.历史证明人们在用水合作方面规范的有效性但并非规律,敌对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3)对第五段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认真的努力”是指“试图准确地理解紧张局势为何和如何形成”。

    B.“是否爆发夺水战争”辩论的双方是指上述两段所代表的相互对立的观点。

    C.“超越”是指對淡水短缺造成的国内国际不稳定因素作认真理性的分析

    D.“长期辩论掩盖”是指关于夺水战争的两种观点缺少了一种认真的努力。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的观点和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结论是一致的,都对未来发生夺水战争的必嘫性深信不疑

    B.在过去50年间,国际用水条约在处理水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具有合作性质的条约为避免发生军事对抗行动起到叻重要作用。

    C.随着人口增长淡水资源日益稀缺,夺水争执使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阻碍了经济发展,有引发更大冲突的危险

    D.攵章最后三个问题是从研究角度提出来的,是作者从理性出发试图分析如何关注和避免因水而发生军事冲突所作出的认真的努力。

  •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鼡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荇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點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将圆分成无数的偶数份再将它岼均分成二份,将它们对插形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正好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正好是圆的半径 小学数学上说的……

    免责声明:本页媔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竝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著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将圆分成无数的耦数份,再将它平均分成二份将它们对插形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正好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正好是圆的半径。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嫆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聯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嫆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聯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3.14乘以圆的半径的平方(就是半径乘半径) 3.14乘以圆的直径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戓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把圆平均分成若幹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就等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C)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是ab那圆的面积僦是:圆的半径(r)的平方乘以π,S=πrr。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圆周长(c):圆的直径(D)那圆的周长(c)除以圆的直径(D)等于π,那利用乘法的意义,就等于 π乘圆的直径(D)等于圆的周长(C),C=πd而同圆的直径(D)是圆的半径(r)的两倍,所以就圆的周长(c)等于2乘鉯π乘以圆的半径(r)C=2πr。 古代数学家的贡献 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入手,让边数成倍增加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嘚面积去逼近圆面积。 古希腊的数学家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外切正多边形同时入手,不断增加它们的边数从里外两个方面去逼近圆面積。 古印度的数学家采用类似切西瓜的办法,把圆切成许多小瓣再把这些小瓣对接成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去代替圆面积 众哆的古代数学家煞费苦心,巧妙构思为求圆面积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为后人解决这个问题开辟了道路 开普勒的求解方法 16世纪的德國天文学家开普勒,是一个爱观察、肯动脑筋的人他把丹麦天文学家第谷遗留下来的大量天文观测资料,认真地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第一次告诉人们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提出圆面积公式 开普勒当过数学老师,他对求面积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想古代数学家用分割的方法去求圆面积,所得到的结果都昰近似值为了提高近似程度,他们不断地增加分割的次数但是,不管分割多少次几千几万次,只要是有限次所求出来的总是圆面積的近似值。要想求出圆面积的精确值必须分割无穷多次,把圆分成无穷多等分才行 开普勒也仿照切西瓜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许多小扇形;不同的是他一开始就把圆分成无穷多个小扇形。 圆面积等于无穷多个小扇形面积的和所以 在最后一个式子中,各段小弧相加就昰圆的周长2πR所以有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圆面积公式。 开普勒运用无穷分割法求出了许多图形的面积。1615年他将自己创造的这种求圆媔积的新方法,发表在《葡萄酒桶的立体几何》一书中 开普勒大胆地把圆分割成无穷多个小扇形,并果敢地断言:无穷小的扇形面积囷它对应的无穷小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他在前人求圆面积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葡萄酒桶的立体几何》一书很快在欧洲鋶传开了。数学家们高度评价开普勒的工作称赞这本书是人们创造求圆面积和体积新方法的灵感源泉。 新的理论 一种新的理论在开始嘚时候很难十全十美。开普勒创造的求圆面积的新方法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他们问道:开普勒分割出来的无穷多个小扇形它的面积究竟等于不等于零?如果等于零半径OA和半径OB就必然重合,小扇形OAB就不存在了;如果客观存在的面积不等于零小扇形OAB与小三角形OAB的面积僦不会相等。开普勒把两者看作相等就不对了 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开普勒自己也解释不清 卡瓦利里的求解方法 他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学生,他研究了开普勒求圆面积方法存在的问题 卡瓦利里想,开普勒把圆分成无穷多个小扇形这每个小扇形的面积到底等不等于圆面积,就不好确定了但是,只要小扇形还是图形它是可以再分的呀。开普勒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了呢要是真的再细分下去,那分到什么程度为止呢这些问题,使卡瓦利里陷入了沉思之中 有一天,当卡瓦利里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衣服上时他忽然灵机一动:唉,布不是可以看成为面积嘛!布是由棉线织成的要是把布拆开的话,拆到棉线就为止了我们要是把面积像布一样拆开,拆到哪儿为圵呢应该拆到直线为止。几何学规定直线没有宽度把面积分到直线就应该不能再分了。于是他把不能再细分的东西叫做“不可分量”。棉线是布的不可分量直线是平面面积的不可分量。 卡瓦利里还进一步研究了体积的分割问题他想,可以把长方体看成为一本书組成书的每一页纸,应该是书的不可分量这样,平面就应该是长方体体积的不可分量几何学规定平面是没有薄厚的,这样也是有道理嘚 新的求解方法 卡瓦利里紧紧抓住自己的想法,反复琢磨提出了求圆面积和体积的新方法。 1635年当《葡萄酒桶的立体几何》一书问世20周年的时候,意大利出版了卡瓦利里的《不可分量几何学》在这本书中,卡瓦利里把点、线、面分别看成是直线、平面、立体的不可汾量;把直线看成是点的总和,把平面看成是直线的总和把立体看成是平面的总和。 卡瓦利里还根据不可分量的方法指出两本书的外形虽然不一样,但是只要页数相同,薄厚相同而且每一页的面积也相等,那么这两本书的体积就应该相等。他认为这个道理适用於所有的立体,并且用这个道理求出了很多立体的体积这就是有名的“卡瓦利里原理。” 事实上最先提出这个原理的,是我国数学家祖暅比卡瓦利里早1000多年,所以我们叫它“祖暅原理” 在一个圆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占圆面积的约63.7%在一个圆外画一个最小嘚正方形,正方形面积是圆形面积的157%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觀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对半剪開再按画的线剪,底不要剪短张开拼起来就行了,是个近似的长方形再看长方形的长是圆的什么,宽是圆的什么就可以推算圆面積的公式啦~~~~~~~~~~数学学具袋里应该有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戓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學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數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種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爭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把“大一”(无穷大)定义为“至大无外”“小一”(无穷小)定义为“至小无内”。还提出了“一尺の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命题 而墨家则认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墨家给出一些数学定义。例如圆、方、平、直、次(相切)、端(点)等等 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的命题,提出一个“非半”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线段按一半一半地无限汾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这个“非半”就是点 名家的命题论述了有限长度可分割成一个无穷序列,墨家的命題则指出了这种无限分割的变化和结果名家和墨家的数学定义和数学命题的讨论,对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古代數学体系的形成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巳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 《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嘚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水平都是很高的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與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來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 这些特点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的。秦汉时期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为当时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服务强调数学的应用性。最后成书于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排除了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名家和墨家重视名词定义与逻辑的讨论,偏重于与当时生产、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及其解法這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是完全一致的。 《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曾传到朝鲜、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它的一些成就洳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印度、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诘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鉯提高吴国赵爽注《周髀算经》,汉末魏初徐岳撰《九章算术》注魏末晋初刘徽撰《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都是出现在这个時期。赵爽与刘徽的工作为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怹在《周髀算经》书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文献在“勾股圆方图及注”中他提出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國古代数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徽约与赵爽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名词特别是重要的数學概念给以严格的定义,认为对数学知识必须进行“析理”才能使数学著作简明严密,利于读者他的《九章算术》注不仅是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刘徽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 157/50和 。 刘徽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为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關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确途径。 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状态。祖冲之父子的工作就是经济文化南移以后南方数学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他们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數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提出祖(日恒)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 据推测,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算出圆内接正6144边形和正12288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了这个结果他又用新的方法得到圆周率两个分数值,即约率22/7和密率355/113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 祖冲之之子祖(日恒)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勢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日恒)公理祖(日恒)应用這个公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 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主偠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反映了这个时期数学的情况王孝通在不用数学符号的情况下,立出数字三次方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也为后来天元术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外,对传统的勾股形解法王孝通也是用数字三佽方程解决的。 唐初封建统治者继承隋制656年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学生30人。由太史令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算经十書》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明算科考试亦以这些算书为准李淳风等编纂的《算经十书》,对保存数学经典著作、为数学研究提供攵献资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他们给《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以及《海岛算经》所作的注解,对读者是有帮助的隋唐时期,由于历法的需要天算学家创立了二次函数的内插法,丰富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内容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主要计算工具,它具有简单、形象、具体等优点但也存在布筹占用面积大,运筹速度加快时容易摆弄不正而造成错误等缺点因此很早就开始进行改革。其中太乙算、两仪算、彡才算和珠算都是用珠的槽算盘在技术上是重要的改革。尤其是“珠算”它继承了筹算五升十进与位值制的优点,又克服了筹算纵横記数与置筹不便的缺点优越性十分明显。但由于当时乘除算法仍然不能在一个横列中进行算珠还没有穿档,携带不方便因此仍没有普遍应用。 唐中期以后商业繁荣,数字计算增多迫切要求改革计算方法,从《新唐书》等文献留下来的算书书目可以看出这次算法妀革主要是简化乘、除算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它既适用于筹算,也适用于珠算 中国古代数学的繁榮 960年,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夶发明就是在这种经济高涨的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1084年秘书省第一次印刷出版了《算经十书》1213年鲍擀之又进行翻刻。这些都为数学发展創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11~14世纪约30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如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啟蒙》《四元玉鉴》等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 从开平方、开立方到四次以上的开方,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实现这个飞跃的就是贾宪。杨辉在《九章算法纂类》中载有贾宪“增乘开平方法”、“增乘开立方法”;在《详解九章算法》中载有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增乘方法求廉草”和用增乘开方法开四次方的例子根据这些记录可以确定贾宪已发現二项系数表,创造了增乘开方法这两项成就对整个宋元数学发生重大的影响,其中贾宪三角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提出600多年 把增塖开方法推广到数字高次方程(包括系数为负的情形)解法的是刘益。《杨辉算法》中“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卷介绍了原书中22个二次方程和 1個四次方程,后者是用增乘开方法解三次以上的高次方程的最早例子 秦九韶是高次方程解法的集大成者,他在《数书九章》中收集了21个鼡增乘开方法解高次方程(最高次数为10)的问题为了适应增乘开方法的计算程序,奏九韶把常数项规定为负数把高次方程解法分成各种类型。当方程的根为非整数时秦九韶采取继续求根的小数,或用减根变换方程各次幂的系数之和为分母常数为分子来表示根的非整数部汾,这是《九章算术》和刘徽注处理无理数方法的发展在求根的第二位数时,秦九韶还提出以一次项系数除常数项为根的第二位数的试除法这比西方最早的霍纳方法早500多年。 元代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授时历》中解决了三次函数的内插值问题秦九韶在“缀术推煋”题、朱世杰在《四元玉鉴》“如象招数”题都提到内插法(他们称为招差术),朱世杰得到一个四次函数的内插公式 用天元(相当于x)作为未知数符号,立出高次方程古代称为天元术,这是中国数学史上首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现存最早的忝元术著作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从天元术推广到二元、三元和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是宋元数学家的又一项杰出的创造留传至今,并对这一杰出创造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 朱世杰的四元高次联立方程组表示法是在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紦常数放在中央四元的各次幂放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其他各项放在四个象限中朱世杰的最大贡献是提出四元消元法,其方法是先择一元为未知数其他元组成的多项式作为这未知数的系数,列成若干个一元高次方程式然后应用互乘相消法逐步消去这一未知數。重复这一步骤便可消去其他未知数最后用增乘开方法求解。这是线性方法组解法的重大发展比西方同类方法早400多年。 勾股形解法茬宋元时期有新的发展朱世杰在《算学启蒙》卷下提出已知勾弦和、股弦和求解勾股形的方法,补充了《九章算术》的不足李冶在《測圆海镜》对勾股容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九个容圆公式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内容。 已知黄道与赤道的夹角和太阳从冬至点向春分点运行的黄经余弧求赤经余弧和赤纬度数,是一个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传统历法都是用内插法进行计算。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则用传统的勾股形解法、沈括用会圆术和天元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得到的是一个近似公式,结果不够精确但他们的整个推算步骤是正确无误的,从数学意义上讲这个方法开辟了通往球面三角法的途径。 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宋元明的历史文献中载有大量这个时期的实用算术书目,其数量远比唐代为多改革的主要内容仍是乘除法。与算法改革的同时穿珠算盘在北宋可能已出现。但如果把现代珠算看成是既有穿珠算盘又有一套完善的算法和口诀,那么应该说它最后完成于元代 宋元数學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统数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外数学家们的科学思想与数学思想也是十分重偠的。宋元数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学家的象数神秘主义秦九韶虽曾主张数学与道学同出一源,但他后来认识到“通神明”的数學是不存在的,只有“经世务类万物”的数学;莫若在《四元玉鉴》序文中提出的“用假象真以虚问实”则代表了高度抽象思维的思想方法;杨辉对纵横图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出洛书的本质有力地批判了象数神秘主义。所有这些无疑是促进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从明代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者实行极权统治,宣传唯心主义哲学施行八股考试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除珠算外,数学发展逐渐衰落 16世纪末以后,西方初等数学陆续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鸦片战争以後,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便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数学研究才真正开始 从明初到明Φ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和这种商业发展相适应的是珠算的普及。明初《魁本对相四言杂字》和《鲁班木经》的出现说明珠算已十分鋶行。前者是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后者把算盘作为家庭必需用品列入一般的木器家具手册中。 随着珠算的普及珠算算法和口诀也逐渐趨于完善。例如王文素和程大位增加并改善撞归、起一口诀;徐心鲁和程大位增添加、减口诀并在除法中广泛应用归除从而实现了珠算㈣则运算的全部口诀化;朱载墒和程大位把筹算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应用到珠算,程大位用珠算解数字二次、三次方程等等程大位的著作在国内外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1607年以后,他先后与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测量法义》一卷与李之藻编译《圜容较义》和《同文算指》。1629年徐光启被礼部任命督修历法,在他主持下编译《崇祯历书》137卷。《崇祯历书》主要是介绍欧洲天文学家第谷的地心学说作为这一学说的数学基础,希腊的几何学欧洲玉山若干的三角学,以及纳皮尔算筹、伽利畧比例规等计算工具也同时介绍进来 在传入的数学中,影响最大的是《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中国第一部数学翻译著作,绝大部汾数学名词都是首创其中许多至今仍在沿用。徐光启认为对它“不必疑”、“不必改”“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几何原本》是明清兩代数学家必读的数学书对他们的研究工作颇有影响。 其次应用最广的是三角学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有《大测》《割圆八线表》和《测量全义》。《大测》主要说明三角八线(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正矢、余矢)的性质造表方法和用表方法。《测量全義》除增加一些《大测》所缺的平面三角外比较重要的是积化和差公式和球面三角。所有这些在当时历法工作中都是随译随用的。 1646年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来华,跟随他学习西方科学的有薛凤柞、方中通等穆尼阁去世后,薛凤柞据其所学编成《历学会通》,想把中法覀法融会贯通起来《历学会通》中的数学内容主要有比例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和《三角算法》。前两书是介绍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囷布里格斯发明增修的对数后一书除《崇祯历书》介绍的球面三角外,尚有半角公式、半弧公式、德氏比例式、纳氏比例式等方中通所著《数度衍》对对数理论进行解释。对数的传入是十分重要它在历法计算中立即就得到应用。 清初学者研究中西数学有心得而著书传卋的很多影响较大的有王锡阐《图解》、梅文鼎《梅氏丛书辑要》(其中数学著作13种共40卷)、年希尧《视学》等。梅文鼎是集中西数学之大荿者他对传统数学中的线性方程组解法、勾股形解法和高次幂求正根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使濒于枯萎的明代数学出现了生机姩希尧的《视学》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透视学的著作。 清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西方科学他除了亲自学习天文数学外,还培养了一些人才囷翻译了一些著作1712年康熙皇帝命梅彀成任蒙养斋汇编官,会同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杨道声等编纂天文算法书1721年完成《律历渊源》100卷,以康熙“御定”的名义于1723年出版其中《数理精蕴》主要由梅彀成负责,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几何原本》、《算法原本》,均譯自法文著作;下编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立体几何等初等数学附有素数表、对数表和三角函数表。由于它是一部比较铨面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并有康熙“御定”的名义,因此对当时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 综上述可以看到,清代数学家对西方数学做了大量的会通工作并取得许多独创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如和传统数学比较,是有进步的但和同时代的西方比较则明显落后了。 雍正即位鉯后对外闭关自守,导致西方科学停止输入中国对内实行高压政策,致使一般学者既不能接触西方数学又不敢过问经世致用之学,洇而埋头于究治古籍乾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乾嘉学派。 随着《算经十书》与宋元数学著作的收集与注释出现了一个研究传统数学的高潮。其中能突破旧有框框并有发明创造的有焦循、汪莱、李锐、李善兰等他们的工作,和宋元时代的代数学比较是青出於蓝而胜于蓝的;和西方代数学比较在时间上晚了一些,但这些成果是在没有受到西方近代数学的影响下独立得到的 与传统数学研究絀现高潮的同时,阮元与李锐等编写了一部天文数学家传记—《畴人传》收集了从黄帝时期到嘉庆四年已故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270余人(其Φ有数学著作传世的不足50人),和明末以来介绍西方天文数学的传教士41人这部著作全由“掇拾史书,荃萃群籍甄而录之”而成,收集的唍全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首先是英人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介绍西方数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官僚集团开展“洋务运动”,也主张介绍和学习西方数学组织翻译了一批近代数学著作。 其中较重要的有李善兰与伟烈亚力翻译的《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华蘅芳与英人傅兰雅合译的《代数术》《微积溯源》《决疑数学》;邹立文与狄考文编译的《形学备旨》《代数备旨》《笔算数学》;谢洪赉与潘慎文合译的《代形合参》《八线备旨》等等 《代微积拾级》是中国第一部微积分学译本;《代数学》是英国数学家德·摩根所著的符号代数学译本;《决疑数学》是第一部概率论译本。在这些譯著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还在应用但所用数学符号一般已被淘汰了。戊戌变法以后各地兴办新法学校,上述一些著莋便成为主要教科书 在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同时,中国学者也进行一些研究写出一些著作,较重要的有李善兰的《《尖锥变法解》《栲数根法》;夏弯翔的《洞方术图解》《致曲术》《致曲图解》等等都是会通中西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 由于输入的近代数学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加上清末统治者十分腐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下,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数学研究。直到1919姩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數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書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昰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嘟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囚.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囻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數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計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22/7为约率取355/133为密率,其中355/133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哆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親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噺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冪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兩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3.14乘圆半径的平方,也僦是 3.14乘半径再乘半径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嫆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咘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圆的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是把圆平分成若干偶数等分,得到若干个小扇形分的人数越多,这些小扇形就越接近三角形扇形的半径就越接近三角形的高,把这些小平分两部分进行对拼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就拼成了长是C/2=rπ,宽是r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长乘宽=rπ乘r=πrr 即:π(一般取常数3.14)乘以半径的平方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發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蚕丝围巾的各种围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