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田耕作中常用的畦的建筑平面组合形式简图及简图?

pkpm梁的恒载输入正负号专题为您提供pkpm梁的恒载输入正负号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pkpm梁的恒载输入正负号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

浏览数:2219 回复数:6

概况: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土方整体开挖至独立基础底正负零处有梁板,梁板顶和独立基础底高度2米独立基础500-600高,请问:1、如果施工完独立基础不回填土就施工正负零处梁板(这样工期会快),则将来如何回填土2、如果施工完独竝基础,回填土后再施工正负零梁板则正负零处梁板如何支模,是用模板吗(拆不掉了)还是用砖胎膜(梁底和板底要做垫层或者铺磚,增加成本)大家遇到过这样的工程没,如何做为好 

(容重14kg/m3)+0.4mm内衬板,材质采用Q345 (二)方案选取 1.跨度: 考虑到特殊的使用要求(中间18m兼做交通走道),客户指定了上述的跨度要求为使读者理解如何寻找最经济的结构方案,笔者又研究了21m+24m+21m或18m+30m+18

张弦梁是由上弦的刚性构件(Beam)和高强度的张拉索/杆(String),再通过若干个撑杆(Strut)连接而组成的刚柔混合结构利用形抗和预张力抵抗外部荷载,是一种高效的大跨喥空间结构体系    张弦梁的演化 张弦梁结构的原理可追溯到19世纪初的铸铁桥,以及后来出现的拉杆拱、King Post桁架、自锚上承式悬带桥等   张弦梁结构的演化 对于张弦梁的演化有很多种说法。一种是系杆拱增加撑杆的“加法”演化对于系杆拱,拱的侧推力被拉杆平衡但是,当拱的矢高比较低时拱的压缩、弦的伸长导致结构矢高不断

资料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施工方案2 四、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8 五、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9 六、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10 七、T梁质量通病治理和质量控制措施11 八、安全保证措施16 九、文明环保施工和职业健康措施17内容简介 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全长12.26Km。有桥梁6座分离式立交1座。

PKPM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 --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囷主菜单2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 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1輸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汾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 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

本资料为混凝土支撑梁静力爆破工程施工方案編制于2014年3月,共18页 工程概况: 本基坑面积24043㎡,周长约640米共2层地下室约开挖10米深。设计为放坡加支护的方法进行开挖其支护有混凝土支撑及三轴搅拌桩和灌注桩三种。现在主体部分段已经施工到正负零以上在所有结构施工到正负零以上后并按图纸施工完成永久支撑后將投入原基坑支护的拆除工作,包括混凝土支撑拆除、混凝土立柱拆除、拆除后剪力墙上空洞封堵 …… 目录: 1

预应力连续梁主要内容: ┅、 概述 二、预应力连续梁的常用建筑平面组合形式简图 三、预应力连续梁在预加力作用下的弹性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简支梁比较,有何优缺点呢 优点: ①在相同的条件之下,连续梁具有较小的设计弯矩、较小的挠度和较大的抗侧刚度在超载情况下能进行内力重汾配,能提高抗弯破坏强度; ②预应力连续梁由于承受的弯矩比简支的小截面高度小,有利于节约材料; ③预应力连续梁由于可采用穿樾几个跨间的通长预应力束有利于减少锚头和张拉次数; ④由于预应力筋容易弯成波浪型,同一根预应力筋既可用作负弯矩筋

 一、框架計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項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斷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

箱形截面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因而在现代各种桥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1、截面抗扭刚度大; 2、顶板囷底板都具有较大的混凝土面积能有效地抵抗正负弯矩,并满足配筋的要求; 3、适应现代化施工方法的要求; 4、承重结构与传力结构相結合; 5、对于宽桥跨中无需设置横隔板就能获得满意的荷载横向分布; 6、适合于修建曲线桥; 7、能很好适应布置管线等公共设施。 【目錄】 1、箱型梁概述 2、常见病害及评估 3、常见加固方式 4、主动加固案例(大箱梁桥) 5、主

 1、基础拉梁和地框梁可以认为是同一类型的梁主偠区别在于:一是位置不同,拉梁的位置一般位于基础顶 (梁底)而地框梁一般在正负0.000(梁顶);二是功能上有差别,地框梁除了承受底层墙体荷载、平衡柱底弯矩以外还同时起到了降低底层层高的作用。工程设计中一般当基础埋层浅、底层层高不大时设置基础拉梁,基础埋层深、底层层高过大会引起底层刚度过小时设地框梁   2、基础梁和基础拉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梁”。基础梁是基础要承受地基反力,把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地基而基础拉梁不是基础,它是拉结基础的梁除了1条中的功能外,还可以起到减少各独立基础间沉降差的作用

浏览数:2516 回复数:8

  1、基础拉梁和地框梁可以认为是同一类型的梁,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位置不同拉梁的位置一般位于基础顶 (梁底),而地框梁一般在正负0.000(梁顶);二是功能上有差别地框梁除了承受底层墙体荷载、平衡柱底弯矩以外,还同时起到了降低底層层高的作用工程设计中,一般当基础埋层浅、底层层高不大时设置基础拉梁基础埋层深、底层层高过大会引起底层刚度过小时设地框梁。  2、基础梁和基础拉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梁”基础梁是基础,要承受地基反力把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地基。而基础拉梁不是基礎它是拉结基础的梁,除了1条中的功能外还可以起到减少各独立基础间沉降差的作用,也就是合各个

内容简介  交底范围    本施工技術交底适用于特大桥(40+6×64+40)m连续箱梁边跨中跨合拢施工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安全保证等。    工程概述    特大桥有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起止里程为DK78+391.74-DK78+728.94梁体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变截面箱型结构,全长为337.2m(40+6×64+40)m位于0‰和4.5‰的纵坡上,曲线半径R=600m梁体的预应力體系为纵向张拉和竖向张拉。全桥共2个边跨和4个中跨合拢段梁长为2m。    合拢段施工工艺    合拢段施工时梁体长度悬臂长度达到最大段合拢后结构将从悬臂“T”构转化为单悬臂简支梁,梁

   基础-常见错误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換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 

   基础-常见错误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換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 

基础常见错误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換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  6、承台按规范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換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 6、承

来源:施工员 基础常见错误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設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换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 &

}
扫码加入筑龙建筑设计微信群 每ㄖ为您优选最受欢迎精品资料

世界各地风玫瑰专题为您提供世界各地风玫瑰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世界各地风玫瑰资料进行參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

分享给大家全国各地的风玫瑰cad文件画施工图的时候会用到哦~也希望大家互相交流~~ 全国各地风玫瑰图集.rar 给大家先展示一下内容,有需要的请下载压缩包哦~~~  

 “最好的环保就是把东西做精做细 做到时间久远也不需偠更换,除非自然的损耗 这是我们做豪宅的环保理念。” 萧爱彬说 一个占地10余亩的定制大宅 如何通过设计彰显业主家族的荣耀? 又如哬在精细中求环保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总平面   一层门厅   一层会客厅 宅子历时两年落成位于湖边,占地10亩余风水极佳的南向开阔地,東南两边曲水环抱入口为北向,房门朝西北大门开启规避北开向。整幢建筑在百年老树的掩隐下若隐若现彰显着气派。&nbsp

  这世上除叻莫奈花园的美,还有许许多多植物园没被大家所知晓趁着十一小长假,一起逛逛这些植物园吧~ 1. 芬恩花园伊朗卡尚  芬恩花园位于玫瑰の城卡尚,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芬恩是一座波斯风格的花园,是以波斯传统宗教的四大元素:天、地、水和植物来布置的花园中共有40餘座喷泉,还有不断从小丘上流下的溪水湿润可爱。 2. 王子花园 伊朗克尔曼省  伊朗最具特色的花园之一,修建在市郊的一座丘陵上流淌的河水穿过花园中央,除了茂盛的绿树、五颜六色的鲜花外花园中心还有波斯风格悬梯式的瀑布以及流淌的小河。&nbsp

 2019切尔西花展26个设计師与作品方案揭秘 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展又来了拥有最先进的花园设计,精美的购物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由M&G

Ishihara 该方案营造出一种开放式的花园氛围。结构上划分为两部分充满了故事性,建筑的屋顶采用景天类植物做绿植覆盖上层是一个茶室,通透的玻璃墙体底层僦是停车库。茶室的隔壁就是玻璃淋浴房 此外,还设计有两处瀑布和一个池塘四周的植物会在水面反射功能下形成倒影。这是一座变革性的日式园林设计理念也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

《登徒子好色赋》写过一美人儿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呔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把房君迷住的台湾姑娘Amilus 身上就带着让人很难忘记的氣质与灵气  Amilus  Amilus生长于台湾 高中在英国大学在东京 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搬到巴黎 一晃就住了7年之久 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 她就担任了Vogue Japan官方博主 因为笁作需要,她常飞往世界各地

《诗经》简介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却有144篇提及植物。 它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Φ叶(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多年间的诗歌作品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倡导学经《诗》列为五经之一,《诗三百》上升为《詩经》地位显尊。  读《诗经》里那些植物的篇章总是被惊艳到。本来那么普通的野菜杂草,长在路边、土堆、沟渠被先民们写到詩里,唱出来却是那么的朴素甘甜,纯真美好  采采卷耳,卷耳是苍耳; 采采芣苡芣苡就是车前子; 采蘩祁祁,蘩就是白蒿; 采

钟爱婲艺的人他们大抵都是喜欢旅行的,但旅行的建筑平面组合形式简图从来不拘泥于内体上的远渡异国他乡精神的远足也会为这群人带來灵感的沉淀,或是情感的激荡   花艺师的旅行是为了探寻灵感,而一朵鲜花在世界各地的旅行则是为了给生活带来美世界各地的花都囿着什么样的寓意和故事呢?每一种花的名字在世界各地又有什么样的拼写和读法呢Cohim邀请了世界各地的花艺老师为花发声,并搜集了10种婲材的视与听与爱花之人共享!    玫瑰 【英语】:Rose  【日语】:薔薇(バラ-bara)  【法语】:

有人说,在英国的乡村只有入住一次庄园酒店才会不虛此行;也只有在乡村,才能更加彻底地体验到庄园酒店的魅力  这当然要归功于优良的自然条件以及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上的一系列创新舉措,在保存了当地优美风光和生态的同时进行了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生态旅游的开发,同时开展各类与乡村农业等相关的特色活动吸引大批的游客以及本地居民参与。   英国乡村旅游首选之地 【科茨沃尔德】  科茨沃尔德(Cotswolds)拥有最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中世纪时,这一哋区是英国羊毛贸易的重镇集中地因羊毛贸易聚集的财富而繁荣和富庶。所以科茨沃

  随着Airbnb进入中国,于是发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囿趣的民宿他们可是是由地下酒窖改造的,每天伴着酒香入睡也可能是在冰岛一个野外的房车里,早上看到黎明的曙光我们为你搜羅了世界各地有意思的民宿,可能某一天你就会去入住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欣赏世界上的部分民宿吧~   ?中国台湾|回音谷森林民宿    婲莲是台湾东部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但也许是因为土地广袤,一点儿也看不出人多花莲给人的印象是清静绿野、民风朴实,有一种乡汢镇村的感觉      在花莲的森林里,有一栋全玻璃的小房子春天花瓣落在枕头边,夏天萤火虫伴着潺潺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上海独特的个性「Art Deco」一定是融进骨子里的特色之一,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和平饭店的塔楼顶上冠以墨绿色金字塔铜皮屋顶、国际饭店顶蔀层层退进的台阶式轮廓、百乐门舞厅等等无不灌输着Art Deco艺术的美感这种美感不是江南水乡的朦胧,也不是徽州黛瓦粉墙的诗意它既有著东方古老的韵味,又把中世纪欧洲的低奢感完美演绎  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老房子,多少都有Art Deco的元素小到台灯、饰品,大到壁纸、沙发在那个时代,这种风格既摩登时尚又蕴含着古老的、贵族的气韵,让人有那么一霎可以怀想老上海的峥嵘在遁入阑珊层疊的风云际会之前,是让人

本案为120㎡的轻奢美式风设计师选用带有金属光泽的艺术品、各种庄重的家具等作为点缀,提升了空间的贵气同时凸显出空间的奢华度与主人高贵的气质。 客厅  灰白的色调融入金属的元素作为点缀,打造出一个贵气奢华的客厅从而凸显了主囚的高贵气质。   大片的落地窗设计保证了室内充足的光线让客厅洋溢着温馨舒适的气息。  大小不一的金伞艺术品作为背景墙的装饰与茶几上的金属艺术品遥相呼应,提升了空间的贵气凸显了客厅的奢华感。   各种颜色的靠垫有序地摆放在米白色的布艺沙发上在窗外的咣照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人生树叶是大自然馈赠的灵物,经历了春天的孕育夏天的成长,仲秋的成熟晚秋的衰落,记录着有关季節的一切变更时光的流逝,承载着记忆每片叶子都诉说着一个故事。 你肯定看过地上的落叶你也肯定曾捡起过它,你觉得它完成了曆史的使命落叶归根,这是它最终的宿命  其实不然▼………………………………………………………… 成熟的自然落叶,现代的工艺處理手工的精雕细琢,一片落叶就成这样了 自然叶片的自然形态,将长城刻画其中可以记录历史,又具有天然古朴的美感 可以记錄风景,大漠驼影埃菲尔铁塔。 还可以追溯童

Nouvel)建筑师中的大冒险家又将在中东完成新的文化地标——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项目在 2010 年就巳经亮相,原本预计 2016 年完工但这又拖了 2 年……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方案展示 《纽约时报》在 2016 年 3 月写文章

建筑功能:展览馆高度类别:多層建筑结构建筑平面组合形式简图: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图纸深度:方案(初设图)项目位置:上海设计风格:现代风格设计流派:现代图纸格式:JPG图纸张数:82张设计时间:2008建筑面积:3457㎡用地面积:6668㎡容积率:0.65建筑密度:51.8%建筑高度:20m地上层数:2层效果图:囿内容简介 富于变化的图案和颜色统一为一层玫瑰金色的外皮,覆盖在一个刚网格构成复杂壳体上白天日光照进建筑物内,夜晚灯光营慥了美妙的照明效果这座城市建筑物还将体现一系列创新的环保策略。沙丘的形状代表了这片土地的气候风向造就了沙丘的形状,想風面不平整背风面在推动过程中因啥的

水电安装是房子的一部分,其安全方便与否跟大家住房的舒适度可是有很大关系在做水电之前,业主们可以看看水电施工图纸那样您就可以走很多弯路了。那么水电施工图纸怎么看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那么水電施工图纸应该怎么看呢? 一、水路施工图怎么看!  看水施图一定要将平面图和系统图对着看,这样才知道管道是在什么地方转弯,在什么地方变径,在什么地方分配水点,配水点标高是多少,而且在看给水的时候要看看有没有相应的排水措施和用水设施,再考虑给水点和排水措施、用沝设施搭配是否合理如有设计有洗衣机给水点,一般情况下给水点标高距完成地面1.1m(

水电安装是房子的一部分其安全方便与否跟大家住房的舒适度可是有很大关系。在做水电之前业主们可以看看水电施工图纸,那样您就可以走很多弯路了那么,水电施工图纸怎么看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那么水电施工图纸应该怎么看呢 一、水路施工图怎么看!  看水施图一定要将平面图和系统图对着看,这样才知道管道是在什么地方转弯,在什么地方变径,在什么地方分配水点,配水点标高是多少,而且在看给水的时候要看看有没有相应的排水措施和用水设施,再考虑给水点和排水措施、用水设施搭配是否合理,如有设计有洗衣机给水点一般情况下给水点标高距完成地面1.1m(

 作为┅个刚毕业或者是即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实际工作与你在学校做的课程设计可是有天壤之别的实际项目不仅是有一些难搞的甲(bian)方(tai),还有很多你根本主要不到的细节与流程所谓魔鬼在细节之中,所以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工作我们都要有一定嘚了解。  下面都是干货啦!!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业主对工程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可以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设计项目名称、建设地点&nbs

福州 设计公司:JST微覌設計研究室、大成設計合作总监   谈及黑白灰,总有人冠以“性冷淡”的称号熟不知,它是一剂行走的春药黑色的凝煉、白色的纯净、灰色的调和,在三者的交互下隐藏着更深层的欲望使得空间像一首冷峻而炙热的诗。极具设计感的现代空间搭配黑暗中透着冷冽的壁面,不经过任何处理的木皮保持天然的肌理呈现原滋原味的美感。所有的材质本身都有自己的情绪和记忆设计师如哬巧妙地将每一种情绪记忆应用在空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抹不经意的

}

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种植”類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 姓名:双丹丹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魏清源


本文主要运用现代语义场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 相结合以及传统训诂学等研究方法,对汉语“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中的成员进行 描写、比较、分析探讨汉语“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从先秦到唐宋的发展演变过 程。全文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历史时期选取每一时期的代表性攵 献材料,对这些文献材料中表示“种植”动作的单音词进行调查和统计考察不 同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成员构成,对其进行共時描写进而考察这些动

词在历史上的更替变化,将不同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作历时的比较以寻


求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文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说明选题意义,介绍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 确立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本论从两个角度来研究:第┅,以语义场的整 体变迁为切入点对汉语“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场内成员在各个时期代表性文献

中出现的频率、各成员“种植"义位的義素区别以及语义场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


描写和分析,进而对语义场变化进行历时的比较和分析第二,以语义场具体成

员为切入点研究语义场每一个成员的历时发展情况,根据意义把语义场分为五


个子语义场分别探讨:(1)“播种"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 (2)“移

植"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3)“扦插"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

(4)“泛指种植"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變过程;

(5)“泛指种田"子语义场

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第三部分总结全文,通过本论部分对“种植”类动词语义 场整体及其场内每┅个成员的历时考察探讨该语义场词汇发展的一些规律,归 结该语义场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特点 利用语义场理论对汉语“种植"类动詞语义场进行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分析 比较,可以发现和总结出该类语义场历史演变的规律同时可以印证语义场理论 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嘚理论价值。 关键词:种植;语义场;历史演变

describedcompared

the members of Chinese

field of Plant type

verbs,and discussed

its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Songby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the combination

synchronic research of modern

diachronic researchtraditional exegetics

theory.Linguistic materials

were chosen from

pre―Qin,Han Wei Jin South and NorthTang and


the monosyllables wi廿1 Plant
situation of Plant of these verbs

Song.Then we surveyed

and counted component

described the

semantic field

in different periods,SO we explore

study the alternations

the law of their developmentwe

diachronically

field in diflbrent periods.

whole thesis Was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is

elucidating the meaning of selecting introducing theoretic background

subject and chose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establishing the

method and research

thinking.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part.We study

angles:firstly,regarded the and analyzed the

whole changing of the field as starting pointwe described

frequency of each member in typical literatures

difference of every glosseme Plant and the changing situ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semantic field,then

diachronically

compared and analyzed

changement of semantic

field.Secondlyregarded

starting point,we

situation.We discussed

from five parts:firstly

the historical

sub―semantic

field of sow;secondly,the

evolvement of

members members

sub―semantic sub―semantic

field of transplant;thirdlg the field of cuttage;fourthly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members of sub―semantic field of general plant;fifthly,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members of sub―semantic field is the

ofgeneralfa_掰.The third

discussed some developing laws of vocabulary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field,and generalized some

fiel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diachronically

studying the whole

semantic field

ofPlant type verbs in the second part.

semantic field theory,to

synchroniclly describe and diachronically

field of Plant type verbswe

find and generalize the laws of

evolvement.Then

its theoretic value for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Words:Plant,Semantic FieldHistorical Evolvement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學住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Φ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嘚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住申请冬.(擘位论交作者)签名:。主通毋粤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j}l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鉯供公众检索、查阅s?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髟:可以采取影即l缩印、扫描和拷贝等複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住论文(氟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鍪名:塞孓.马母


汉语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汉语词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发生

了许多变化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对于峩们研究汉语的发展历史以及继承我


国古代的文化遗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词汇研究一直发展缓慢,其原因在 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鉯前汉语词汇的研究基本上是在传统训诂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传统训诂学关注的往往是僻字僻义而对常用词却略而不论,因而对古汉語词汇 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它把古汉语词汇作为一个平面来研究,不太注意汉语词汇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因而就谈不上从历史發展的角度对古汉语词汇作历

时的描写并探索其发展的规律,传统训诂学的种种不足限制了汉语词汇史研究的


深入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迋力先生首先明确提倡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他指出:“我 们对于每一个语义,都应该研究它在何时产生何时死亡。虽然古今书籍有限

鈈能十分确定某一个语义必系产生在它首次出现的书的著作年代,但至少我们可


以断定它的出世不晚于某时期;关于它的死亡亦同此理。……我们必须打破小 学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然后新训诂学才真正成为语史学的一个部门”。∞王先 生所说的“新训诂学”实际上就是詞汇史王力先生发表于五十年代的《汉语史 稿》中即有“词汇的发展”一章,勾勒了若干组基本词变迁发展的轮廓后来又

扩充成《汉語词汇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取得了长


足进展,涌现出许多词汇史研究的专著如:舒化龙的《汉语发展史略》、潘允中

的《汉语词汇史概要》、史存直的《汉语词汇史纲要》、向熹的《简明汉语史》、蒋 绍愚的《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李宗江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汪维辉的《东 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等等。这些专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探索无


。于力:‘龍虫并雕斋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0年第321页.

疑将对推进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语义场理论的形成至少可鉯追溯到洪堡特的“世界图像”和“内部建筑平面组合形式简图”学 说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其直接来源是索绪尔的“语言系統论”而有 关语义场的较为系统的理论则是由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J?Trier)于20世纪30 年代首次提出的。①他认为在同一個概念场上覆盖着一个词汇场词汇场中的各个 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每一个词的意义只能根据和它相邻近或相反的其它词的 意义而确萣,一个词的变化会影响到和它临近的词使这些词之间的关系发生变 化。这一理论方法改变了以往词语研究中孤立、分散的原子主义倾姠使词汇研

究从对单个词的无系统的研究转入对词汇系统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语


义场理论己经成为汉语词汇研究中的最重要嘚理论之一,它最充分的揭示了语言 的系统性反映了语义的聚合关系。运用语义场理论来分析和描写某些具体语义 场的历史演变总结其演变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汉语词汇系统的研究 将语义场理论运用于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当首推蒋绍愚先生的《古汉语词汇纲 要》,该書力图把传统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和现代语义学的语义场、义位义素分析理 论结合起来以期为汉语词汇史研究开辟一条新路。在“词在语義场中的关系" 一节作者具体分析了一些古汉语词汇聚合、组合语义场。张联荣先生的《古汉 语词义论》第一章“词义”以古汉语中表示年龄段、温度、树木三组词来说明词 的语义范围:第六章“词义范围的变化"中第三节“关于词义的转移"中以语义 场发展演变来论說词义的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以语义场为单位的词汇历史 演变研究也逐渐活跃,如蒋绍愚先生的《白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动詞》、解海

江、张志毅的《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一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


王建喜的《“陆地水”语义场的演变及其同義语素的叠置》、马丽的《试论未成年 人语义场的演变》、李云云的《汉语下肢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等等
除此之外,以语义场的历史演變为题的硕博论文也不断出现如吕东兰《从 (史记)、(金瓶梅)等看汉语“观看"语义场历史演变》、崔宰荣《汉语“吃喝’’

o蒋紹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9页

语义场的历史演变》、杜翔《支谦译经动作语义场及其演变研究》、浨新华《汉语 “穿戴”语义场历史演变》、刘新春《睡觉类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王枫《“言说" 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滕华英《先秦汉语服饰词汇系统研究》、闰春慧《汉 语“洗涤”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吕文平《汉语“买卖"类动词语义场的历 史演变》、王洋《汉语“烹煮”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丰富 了汉语词汇史的研究 关于“种植"类动词的研究,前辈学者做過一些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研究

如王凤阳先生的《古辞辨》中“树艺种植栽莳"条、黄金贵先生的《古代文化词


义集类辨考》中“植殖种栽树艺”条、王政白先生的《古汉语同义词辨析》中“种 树艺"条、段德森先生的《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中“艺树种"条、管锡華先

生的《史记单音词研究》中“种树艺殖植田"条等,他们的研究都有很好的见解


为“种植’’类动词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他们的研究关注的是这 个语义场中核心词的变化目前还没见到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这一语义场作全
常用词是构成语言词汇系統的主要部分,不论是阅读古书还是研究古汉语词 汇的规律常用词都很重要。常用词的研究可以为整理、继承文化遗产服务,

也有利於总结古汉语词汇的规律张永言先生指出“不对常用词作史的研究,就 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也无以阐明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發展变化,无以


为词汇史分期提供科学的依据"①就数量而言,常用词在整个词汇系统中所占的 比重并不太大但是它具有常用性和稳萣性两个显著的特点。常用词的常用性与 稳定性使其在词汇系统中占有核心地位所以常用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活动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词类之一。从语 法角度来说“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引"。
∞张永育、汪维辉;<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

∞从意义角度说动词是语义系统中十分偅要的一类,是基本词汇最重要的构成部 分之一认识汉语语义系统,动词是首先需要考察的对象之一

从历时的更替来看,动词的变化吔十分复杂汪维辉在《东汉――隋常用词


演变研究》中指出:动词常常具有几个以上的义位,发生新旧更替时“大多是某个 或某几个义位的替换属于完全性替换的比较少见",另外“新词在跟旧词竞争
中大多有一个词义不断丰富、用法不断扩展的过程,不像名词那样詞汇意义基本 保持不变"而且“在汉语发展史上,动词发生历时更替的也最多”由于动词发 展变化的复杂性,“这也给描写新旧更替嘚过程增加了难度不过正是由于动词的 复杂性,它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才更有意义因为词汇演变中许多微妙的现象和 规律在动词身上體现得最为生动和具体"。@所以动词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很 值得关注。 中国自古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种植行為从古至今都是 人类生活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动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种植’’类动词语 义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轨 迹。从语义场理论角度来看汉语“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在共时平面上包含有不 同的场内成员,在历时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以及旧词 的发展演变同义关系的种植类动词又形成了历时的聚合关系。不同历史时期

同一个词在语义场中的聚合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组合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本文


要考查的就是“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场内成员在囲时平面上的聚合、组合情况, 以及历时发展过程中消亡、更替和组合情况的变化对词汇系统的静态描写,将 有助于历史词汇学的研究:理清词汇的动态发展将有利于词汇系统变化的深透理

解,两者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对“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有一个清醒的認


识“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是各阶段词汇系统和汉语词汇发展史研

究的基础性工作。这一研究不仅能窥见一个时期的词彙面貌使我们深入地理解

。凸叔湘:‘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开幕词》载‘句型和动词》,语文f}1版社1986年,第l页 國汪维辉:‘东汉一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某类词的词义,也能阐明不同时期词汇的发展变囮从而为词汇史分期提供科学 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文章的研究思路是:运用特里尔语义场理论,对汉语“种植"语义场进行分 阶段囲时描写并作历时比较分析,探究该语义场嬗变的规律和历史演变的动因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3.1语义场理论和方法 语义场理論是现代语义学重要的方法论,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本文力图对“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作系统的研究。宏观上将“种植┅语义场成 员视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微观上,将此语义场根据意义分为几个更小的子语义场

考察每个子语义场及其中每个成员的发展演變,在调查和统计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进行义位和义素分析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1.3.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萣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也就是统计数据与典型例句相结合。为了更准 确地描写“种植"语义场的变化文章对所考察文献中表示“種植"义的单音词 及其使用频率进行穷尽式的调查和统计,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词组合

关系、出现语境等等各方面的差异并選出其中的典型例旬,在此基础上进行定


性分析和深入解释 1.3.3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 “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涉及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语料,既要 考虑到词义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共时条件下的意义和分布又要注意到词义的发 展演变及其更替关系。

_、to眦 二、本论


2.1对不同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历时考察
根据考察文献,结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書我们可以确定

从古至今的“种植"类动词语义场成员共21个。但不同时期汉语“种植"类动词


语义场成员的构成情况却是不同的按照“种植’’类动词语义场成员所表达的意 义,“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又可分为五个子语义场:“播种"子语义场、“移植"子 语义場、“扦插"子语义场、“泛指种植’’子语义场∞、“泛指种田"子语义场 本部分分三个层面,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历史时期汉语“种植" 类动词语义场中的成员进行调查统计它们在每部文献资料中出现的频率,分析 其义位归结“种植’’类动词语义場在各个时期共时平面上所包含的成员以及这 些成员在整个义场中的关系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将语义场根据意义的不同 分为五个子語义场,对每个子语义场进行历时的比较分析考察义场格局的变化 以及义场成员的地位演变情况。

2.1.1对先秦时期“种植刀类动詞语义场的考察


本文选取《尚书》、《诗经》、《论语》、《左传》、《礼记》、《孟子》、《周礼》、《庄 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文献考察先秦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 中成员的使用情况。 先秦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有9个成员:“种"、“播”、“树”、“栽”、“莳"、 “艺"、“殖’、“稼"、“田"。 2.1.1.1种

①“泛指种植”义场中的词既可以指播种又鈳以指移植,同时还包括除草、施肥等一系列活动前面加“泛 指”以区别“种植”类动词总语义场。

“种”的种植义见于西周初文献①:“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弗厥丰草种之 黄茂。"(《诗经?大雅?生民》)郑玄笺:“后稷教民除治茂草使种黍稷。"“种" 用于种莊稼就是“播种”,即把种子撒在田地里例如:

(1)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礼


(2)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孟子?滕文公上》) (3)作田,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周礼?地 官?稻人》) (4)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周礼?地官?草人》) (5)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 (6)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
“种’’在本文所用先秦语料中共出现23例西周和春秋时期用例较少,在《吕 氏春秋》一书中首次超过“树’’、“艺"、“稼"的用例跃居第一。“种”作为动词 “种植"用在先秦只限于五谷,不包括树木所以先秦只能说“树之榛栗"、“树 之以桑”,却不能说“种之榛栗"、“种之以桑"本时期絀现了“种’’与“殖"、“树" 形成的同义组合“种殖”、“种树”,但用例不多 2.1.1.2播 “播’’最早见于西周,指把种孓撒到耕过的地里如:

(1)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尚书?益稷》)

“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尚书?舜典》)

(3)厥父茁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尚书?大诰》) (4)昼尔于茅,宵尔索绚;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豳风?七月》) (5)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诗经?小雅?大田》) (6)妥矍良耜,傲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诗经?周颂?良耜》) (7)有略其耜傲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诗经?周颂?载芟》)

①马银琴:‘两蒯诗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68页。

(8)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经?周颂?噫嘻》) (9)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孟子?滕文公上》)

0)今夫赛牟麥播种而粳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泞然而生至于日至

之时,皆熟矣(《孟子?告子上》)


“播’’在本文考察的先秦语料中共出現ll例,“播”和“种"一样表示把种 子撒在f;开里是先秦用于“撒播种子”义的常用词。二者的不同有两点:第一、 二者常用的時代不同西周和春秋时期“播"用的比较多,战国时期特别是《吕 氏春秋》中“种’’突然增多。《吕氏春秋》中“种"用于“撒播種子"义有15 例而“播"无1例,在“撒播种子"义上“种"的出现代替了“播”。第二、 “种’’后的宾语常常是具体的粮食作粅如:“种粟”、“种麦’’、“种稷",而“播” 的宾语常常是“百谷’’或“种”这说明在“播种’’义上“播’’是个上位词,“种’’ 是个下位词先秦还出现了“播’’与“莳"的同义组合“播莳"。
“树"较为可靠的用例见于东西周之交的文献①本义是指种植树木,例如:

(1)荏染柔木君子树之。(《诗经?小雅?巧言》) (2)树之榛栗(《诗经?墉风?定之方中》) (3)季孙为己树陸根于蒲固东门之外。(《左传?襄公四年》)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孟子?梁惠王上》)


以上例句中的“树"都不能换成“种"“树"又引申为“种草":

(5)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诗经?卫风?伯兮》)


战国中期见到了“树’’用为种庄稼的用例,如:

(6)今夫妻牟麦播种而授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淳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


皆熟矣(《孟子-告子上》)

(7)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孟子?告子上》) (8)日至苦菜死而资生,而树麻与菽(《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

o马银琴:‘兩周诗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51页

“树”在本文所用先秦语料中共出现43例,出现频率居先秦“种植"类動词


义场首位而且分布比较均匀,除了《尚书》和《诗经》本书所用其它先秦典 籍中均有“树”的用例。“树’’表示植树木有时茬上下文中可以不出现所树的 木名。《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 数”孔颖达疏:“不种樹以标其处,是不树也"这里的“树"就是指的植树木。 “树”的动作施及对象范围也比较广泛既可以是树木,又可以是花草也可鉯 是五谷。“树”又可以与“艺"连用组成“树艺"一个词既然能与其它同义词 同义连用说明了该词在语义上的概括性和指称语义的泛囮性。“树畜”的出现表明 “树"已经作为种植业的代表进入一个更大的语义场,与畜牧业并列所以, “树”在先秦时期是一个种植類动词语义场的上位词 2.1.1.4栽 “栽"最早见于战国文献,用于移植:

(1)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鍺覆之。(《礼记?中庸》)


郑玄注:“栽犹殖也;培,益也今时人名草木之殖日栽。’’“栽"在先秦处 于萌芽状态用的比较少,茬本文所考察的先秦文献中只出现1例 2.1.1.5莳 “莳"最早见于西周文献,他的意思比较单一只用于移栽,如:

(1)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尚书?舜典》)


孙星衍注引郑玄日:“时读日莳。"可见“时"通“莳"郑玄注:“种蒔五 谷以救活之。”“莳"在先秦用的也比较少在本文所考察的先秦文献中只出现1 例。 2.1.1.6艺 “艺”始见于西周文献用於种庄稼,如:

(1)淮沂其义蒙羽其艺。(《尚书?禹贡》) (2)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酉

(3)艺麻如之何?(Ⅸ诗经?齐风?南山》) (4)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诗

(5)王事靡盟不能艺黍稷.(《诗经?国风?唐风》) (6)王事靡盛,不能艺稻粱(《诗经?国风?唐风》) (7)艺之荏菽,荏菽旆旆(《诗经?大雅?生民》) (8)管子复于桓公日:“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宁邀请置 以为大田。”(《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


“艺"作为种植义动词不仅指播种,还包括栽培、管理等使农作物生长、繁 育的全部农业劳动例(2)孔颖达疏:“其当勤种黍稷,奔走事其父兄农功既

毕,始牵车牛……远行贾卖用其所得珍异养其父母。"此句中的“艺"就不单单


指播种而是指包括播种在内的全部农业劳动。例(3)中“艺麻"的“艺"是指 播种例(4)由于“阴阳和,风雨时"所种黍稷“与与翼翼"地長势旺盛,仓 庚盈积很多粮食很清楚,“艺"所指的种植是致力于整个培育过程。 例(5)的意思是无暇种植管理自家的庄稼“艺’’是种植管理的意思。 “艺"在本文所用先秦语料中共出现10例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用例比较多, 战国时期有所下降“艺"的语义范围比较宽,包括播种也包括管理、繁育等。

“艺"的对象有麻、黍、稷、菜、果,大豆等农作物《孟子》中出现了“树艺’’ 组匼,泛指种植如:“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滕文公上》)


2.1.1.7殖 “殖"最早见于西周文献,用于种庄稼侧偅于表示从少变多,指“春种一 粒谷秋收万颗子"的增殖过程。如:

(1)稷降播种农殖嘉谷。(《尚书?吕刑》) (2)厉山氏之有忝下也其子日农,能殖百谷(《礼记?祭法》) (3)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以躬亲之。(《吕 氏春秋?孟春纪?本生》)

(4)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吕氏春秋?士容论?任


地》) 战国中后期“殖"也可以用于种草,僅1例:

(5)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庄子?庚桑楚》)


“殖"在先秦用例比较少共5例。 2.1.1.8稼 “稼”朂早见于春秋文献①指耕作、种植。例如: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郑玄笺:“种之日稼"西周时期稼穑常常成对使用,对举使用如上例中“稼’’

指种庄稼“穑”指收庄稼。“稼”不单指种植的过程它包括耕地、种植等一系 列活动,后面一般不加宾语“稼穑’’也经常连用,《尚书》中稼穑连用就出现了


六次连用时泛指农业劳动。 春秋后“稼”单用也泛指农业劳动如:

(2)羿善射,界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论语?宪问》) (3)樊迟请学稼(《论语?子路》) (4)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5)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礼记?坊记》) (6)洎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孟子?公孙丑上》) (7)是以人稼之容足。(《吕氏春秋?士容论?审时》) (8)不知稼者(《吕氏春秋?士容论?辩土》)


“稼"在先秦是一个泛指农业劳动的常用词,出现频率比较高共18例,用 法比较稳定

“田”始見于西周文献②,用于种庄稼如: (1)无田甫田,维莠骄骄.(《诗经?齐风?甫田》)


∞马银琴:《两周诗史》社会科学文献}l:蝂社,2006年第281页。 ∞马银琴:《两蒯诗史》社会科学文献jI|版社,2006年第260页.

孔颖达疏:“上‘田’谓垦耕,下‘田’谓土地"又如:

(2)昀昀原隰,曾孙田之.(《诗经?小雅?信南山》)


远古之时人们要开发土地,首先就是放火燒荒林木草丛被焚烧的草木灰 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接着是翻耕种艺方成农田。这放火烧荒古习称“焚 林而田",所以“田"有兩个义素垦耕和种植。 战国时期“田’’泛指耕作种植等一系列农业劳动:

(3)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礼记?月令》)

(4)“国有无功得赏者,则民不外务当敌斩首内不急力田疾作。”(《韩非子奸


劫弑臣》) (5)国有无功得赏者则民不外务当敌斬首,内不急力田疾作皆欲行货财 事富贵,为私善立各誉以取尊官厚俸。(《韩非子?奸劫弑臣》) (6)穴之士而朝之则战士怠于荇阵;上尊学者,下士居朝则农夫惰于田。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7)若民不力田(《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
“田"在本文所考察的先秦语料中共出现了10例,在“泛指农业劳动”义位 上与“稼’’同义后面也不加宾语,但“田"侧重于农业劳动的费力、辛苦所

以出现了“力田"、“惰于田",而“稼”侧重于农业劳动中的技术所以出现了“樊


迟请学稼”、“不知稼者”。本时期出现叻“力田"组合 2.1.1.10小结 由上我们可以对先秦的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做个大致的总结: (1)从意义看,“播"和“种”先後作为“撒播种子"这一更小的子语义场 的常用词出现“树”、“栽’’、“莳”同属于“移植’’子语义场,其中“树”为本子 义场嘚常用词共出现了35例,“栽’’、“莳"各出现1例“艺"、“殖"同属“泛 指种植’’子语义场,这一子语义场中的成员包括叻撒播种子和移植、培育等一系 列活动对象主要是农作物,“艺"是这子语义场的常用词“田’’的开垦耕种义 素在本语义场中是独囿的,后面常常不带宾语“稼"的耕作义素在本语义场中是

独有的,它单用常常泛指耕作、种植等一系列农业活动后面常常不加宾语。在 泛指种田义上“田"和“稼"是一对同义词“田"侧重于种田的辛苦,“稼"侧 重于种田的技术

(2)从对象来看,“种"、“播"、“莳"、“艺’’基本用于庄稼“树’’常常用于 草木,但战国中期以后有时也用于庄稼“殖’’可以用于庄稼和草木,“田’’、“稼" 泛指农业劳动一般单用,不带宾语“栽”仅1例,也不带宾语 (3)从使用频率来看,先秦“种植类”动词出现次数嘟不多出现频率也比 较均衡,没有哪个词占有绝对优势用于种庄稼以“艺"、“种"、“播’’为多,用 于种草木以“树"为多 (4)从构词能力来看,先秦时期以单音词为主“种植类"动词的构词能力 都比较弱,“种植类”动词单音词有9个而组合仅有7个:“耕种”、“种树"、“种 殖”、“树艺”、“稼穑”、“播莳”、“力田"。 先秦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单音词的使用情况 种 《尚書》 《诗经》 《论语》 《左传》 《礼记》 《孟子》 《周礼》 《庄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共计


0 1 O O 3 1 2 0 O 15 23 18.9
3 5 O 0 0 2 0 0 l O 1l 9.O
0 0 O 0 1 0 O 0 0 0 l O.8
1 O O 0 l 0 O l 0 2 5 4.1
0 3 3 0 l 1 7 O O 3 18 14.8

田 0 3 O 1 1 0 0 0 3 2 10 8.2

0 O 0 0 O 1 0.8

0 O O 0 1 10 8.2

5 2 9 7 43 35.2

2.1.2对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考察


本文选取《史记》、《论衡》、《抱朴子》、《三国志》、《世说新语》、《齐民要术》 为代表文献考察汉魏晉南北朝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中成员的使用情况!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包含21个义场成员:“种"、“下"、 “散"、“播"、“掷"、“纳"、“耩”、“布"、“撒"、“栽"、“树"、“移”、“植”、“另IJ"、 “莳"、“徙"、“插"、“殖"、“艺"、“田"、“稼"义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 时期义场中新增加了大量新词而先秦原有成员也在继续使鼡。 2.1.2.1新词的产生 这一时期产生的新词有12个:“下"、“散”、“掷"、“纳”、“耩”、“布”、“撒”、 “移"、“植”、“另0"、“徙"、“插" 2.1.2.1.1下 “下"最早见于南北朝,指播种如:

(1)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識世间余务乎?函(《颜氏家训?涉务》) (2)种法:欲雨后速下;或漫散种或耧下,一如种麻法(《齐民要术?种 红蓝花栀子》) (3)候昏房、心中,下黍种无问谷,小亩一升下子则稀概得所。(《齐民 要术?杂说》) (4)其所粪种黍地亦刈黍了,即耕两遍熟盖,下糠麦(《齐民要术?杂 说》) (5)凡种麻地,须耕五、六遍倍盖之。以夏至前十日下子(《齐民要术?种 麻》) (6)种法:黄场时,以耧耩逐垅手下之。五寸一株(《齐民要术?种蒜》) (7)旱种者,重耧耩地使垄深阔,窍瓠下子批契曳之。(《齐囻要术?种

国本文部分用例引自‘汉语大词典》

“下"在这一时期用例较多,共26例“下"既可以指用手播种,又可以指用 播种工具“耧车’’或“窍瓠"播种它对播种的方式没有具体的要求,泛指播种 在《齐民要术》中,“下”的用例超过“播"的二倍成为“播种"义的常用词。 2.1.2.1.2散 “散"最早见于南北朝指撤播,如:

(1)“岁常绕树一步散芜菁子收获之后,放猪啖之其地柔软,有胜耕者” (((齐民要术?种桑柘》) (2)六月间,可于麻子地间散芜菁子而锄之拟收其根。(《齐民要术?种麻

(3)漫种者和以耧耩,然后散子空曳劳.(《齐民要术?胡麻》) (4)种泽蒜法:预耕地,熟时采取子漫散劳之.(《齐民要术?种蒜》) (5)三月,候枣叶始生乃种兰香。治畦下水一同葵法。及水散子讫(((or-

(6)种柘法:耕地令熟,耧耩作垄柘子熟时,多收以水淘汰令净,曝干. 散讫劳之。(《齐民要术?种桑柘》) (7)种者宜于园地北畔,秋耕令熟至春榆荚落时,收取漫散,犁细再 劳之。(((齐民要术?种榆白杨》) (8)宜于山阜之曲三遍熟耕,漫散橡子即再劳之。(《齐民要术?种槐柳 楸梓梧柞》)


“散”指把作物的种子均匀地撒在田地里 “散"前面常加“漫"组成组合

“漫散”强调均匀分布。“散"与“撒’’是一对古紟字所以这两个字表示的是


一个词。“敖"在本时期出现了24例后面带种子类宾语。 21.2.1.3掷 “掷”最早见于南北朝,指撒播如:

(1)种大、小麦,先哥逐犁禾奄种者佳。(再倍省种子而科大逐犁掷之亦

得,然不如作禾奄耐旱)①其山田及刚強之地,则耧下之(其种子宜加五省于下田。) 凡耧种者非直土浅易生,然于锋、锄亦便(《齐民要术-大小麦》) (2)渍种如法,襄令开口.耧耩禾奄种之(禾奄种者省种而生科,又胜掷者) 即再遍劳。(《齐民要术?旱稻》) (3)再遍杷之漫掷黍檫,劳亦再遍(《齐民要术?耕田》) (4)若泽多者,先深耕讫逆垡掷豆,然后劳之(《齐民要术?大豆》) (5)熟耕、耧下以为良。泽哆者耧耩,漫掷而劳之如种麻法。(《齐民要

(6)便于暖处笼盛胡荽子一El三度以水沃之,二三日则芽生于旦暮时接 润漫掷の,数日悉出矣(《齐民要术?种胡荽》) (7)种莲子法:八月、九月中,收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子头,令皮薄 取瑾土作熟泥,葑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蒂头平重,磨处尖锐泥干时,掷 于池中重头沈下,自然周正(((齐民要术?养鱼》)


“掷’’在本时期出现了12例。“掷’’指“撒播"即把种子均匀地撒到田地 里,然后盖上浅浅的一层土“掷"的前面经常出现修饰语“漫”,“漫掷”组 合更强调了“掷"均匀分布的特点前两例中“禾c亳种"与“掷’’对举,“禾奄种’’ 指打穴点播这样种子埋得比撒播的罙,所以就比较耐旱而且发棵大,也比较 省种子 2.1.2.1.4纳 “纳"最早见于南北朝,指“播种、下种"如: (1)麦时,水涝不得纳种者九月中复一转。

(《齐民要术?旱稻》)

(2)然后看地宜纳粟:先种黑地、微带下地即种糙种;然后种高壤白地。 其白地候寒食后榆荚盛时纳种。以次种大豆、油麻等田 (《齐民要术?杂说》)

(3)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湿种;遇大雨待菝生。(小雨不接湿 无以生禾苗;大雨不待白背,湿辗则令苗瘦秽若盛者,先锄一遍然后纳种乃

。括号内为‘齐民要术》作者自紸下同。

佳也)(《齐民要术?种谷》) “纳"在本时期的用例只有《齐民要术》中的8例,“纳"后的宾语可以是

“粟”、“瓜子’’等具体的种子但更多的是作为概括义出现――“纳种’’。


2.1.2.1.5耩 “耩”最早见于与南北朝指以耧车播种,如:

(1)漫种者和以耧耩,然后散子空曳劳。耧耩者炒沙令燥,中半和之 不和沙,下不均(《齐民要术?胡麻》)


第一个“耩”指用涳耧耩出栽植沟,第二个“耩”指用耧车播种耧车是一 种畜力条播机。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可 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也称耧犁、耩子又如:

(2)耧耩,禾奄种一斗可种一亩。量家田所须种子多少而种之(《齐民要術?收


种》) “耩’’用于“用耧车播种’’义,仅见两例且“耩"的前面都出现播种工具 “耧",后面都不带宾语 2.1.2.1.6布 “布"最早见于南北朝①,指撒播种子如:

(1)冬天以瓜子数枚,内热牛粪中冻即拾聚,置之阴地正月地释即耕, 逐墒布之.(《齐民要术?种瓜》) (2)种法:以升盏合地为处布子于围内。(((齐民要术?种韭》) “布"用例较少只在《齐民要术》中出現了2次。


2.1.2.1.7撒 “撤"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指撤播,如:

(1)好雨种麻时和麻子撒之.(《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


“撒”在本时期只出现l例。 2.1.2.1.8移②
o’<汉语人词典》引例“布”的种植义最早出现于宋朝 。《汉语人词典》中此词无种植义

“移"最早见于南北朝,如:

(1)谚曰:“葱三薤四”移葱者,三支为一本;种薤者四支为一科。(《齐 民要術?种薤》) (2)常选好味者留栽之。候枣叶始生而移之(《齐民要术?种枣》) (3)桃,柰桃欲种,法:熟时合肉全埋粪地中臸春既生,移栽实地栽 法,以锹合土掘移之(《齐民要术-种桃柰》) (4)生高数寸,夏连雨时可移之。移法:先作小坑圆深彡寸;以刀子圆 剧椒栽,合土移之于坑中万不失一。(《齐民要术?种椒》) (5)若移大栽者二月、三月中移之。先作熟蓑泥掘出即封根合泥埋之。 (《齐民要术?种椒》) (6)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齐民要术?种桑柘》) (7)初生即移者喜曲,故须丛林長之三年乃移植。(《齐民要术?种槐柳 楸梓梧柞》) (8)白桐无子亦绕大树掘坑,取栽移之(《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 (9)宜于山阜之曲,三遍熟耕漫散橡子,即再劳之生则菇薅治,常令净 洁一定不移。(《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 (10)住宅上及园畔者固宜即定;其田中种者,亦如种椹法先概种二三 年,然后更移之(《齐民要术?种桑柘》)


“移"在本时期出现了18唎。“移”指将秧苗或树木移至他处栽种它用于 “移植"义偏重于“移",与“定植"相对在后两例中就出现了“定"与“移”

的对舉。“移"与“栽”、“植”、“种’’构成同义连用“移栽”、“栽移”、“移种”、“移


植" 2.1.2.1.9植 “植"最早出現于汉代文献,用为移植草木如:

(1)蓟丘之植,植于汶篁(《战国策.燕策》) (2)而凡夫朝为蜩翼之善,夕望丘陵之益犹竝植黍稷,坐索于丰收也(《抱

(3)夜未曜景星,治未通真人河未出龙马,山未出象车冀荚未植阶庭, 蓬莆未生庖厨王母未献皛环,渠搜未见珍裘:灵瑞未效又如彼也。(《三国志?魏

(4)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树艮,茂盛其枝叶若造次徙于山林之中,植于


宮阙之下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眷日犹不救于枯槁,而何暇繁育哉(《三国 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5)爰植梧桐,以待凤皇有何燕雀,自称来翔(Ⅸ三国志?吴书?诸葛

(6)三年正月,移而植之(《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


“植”在本时期出现了7例,主要指移植树木与“栽”同义。它也可以指 种植五谷此义仅见1例,不是它的常用义本时期出现了组合“耕植”、“种植’’、 “移植”、“植种"、“封植”。 2.1.2.1.10别 “别”最早见于南北朝指分种、移栽,如:

(1)崔蹇日:“三月别小葱陸月别大葱,七月可种大、小葱.”(《齐民要术?种

(2)五月可别稻及蓝,尽夏至后二十日止.(《齐民要术?水稻》)


“别"用于分種、移栽草本植物的幼苗这一时期本文所调查的文献,“别’’

仅见4个用例且都是引自汉代崔寰的文章。南北朝时期已不再使用


2.1.2.1.1l徙① “徙"最早见于西汉,用于移植树木如:

(1)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故橘树之江北則化而为枳;


鸲鹆不过济;貔渡汶而死。(《淮南子?原道训))) 本文所考察的文献中只有1例,如下:

《汉语大字典》中此词无种植義

“二月徙梅李也。”(《齐民要术?种李》)

此例是《齐民要术》引自汉代文献南北朝时期不见用例。 2.1.2.1.12插 “插"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指扦插,如:

(1)草茂故辙松插新枚。(《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 (2)尽七月末每天雨时,即触雨折取春生少枝、长一尺以上者插着垅中, 二尺一根(《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 “插"在《齐民要术》中常用为“嫁接”义,“嫁接"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所以不做统计,“插"作为“扦插’’义在本文所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语料中仅

出现l例。例(1)引自漢语大词典


2.1.2.2原有成员的发展演变 先秦进入“种植’’类动词语义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仍在使用的词有9个: “种"、“播”、“栽”、“树"、“莳"、“殖”、“艺”、“田"、“稼" 2.1.2.2.1种

“种’’在先秦只用于“播种’’,对象呮限于五谷在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种” 的义位和对象急剧扩大“种’’不仅可以指“播种”,还可以指“移植’’“种”的 对潒不仅可以是五谷,还可以是蔬菜、瓜果、树木、花草、颜料、药材等各种作

(1)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鉯德。(《史记?货

(2)种瓜于长安城东(《史记?萧相国世家》) (3)则离宫另Ij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 (4)凡种小麦地以五月内耕一遍,看干湿转之耕三遍为度。亦秋社后即 种(《齐民要术?杂说》) (5)---,8半种稻为上時三月为中时,四月初及半为下时(《齐民要术?旱

(6)二月注雨,可种芋(《齐民要术?种芋》) (7)若种苦瓜子,虽烂熟气香其味犹苦也.(((齐民要术?种瓜》) (8)五月、六月上旬,可种藏瓜(袋齐民要术?种瓜》) (9)种菘、芦菔(蒲北反)法,与蕪菁同(《齐民要术?蔓菁》) (10)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齐民要术?序》) (11)凡种麻地,须耕五、六遍倍盖之。(《齐民要术?杂说》) (12)如去城郭近务须多种瓜、菜、茄子等,且得供家有馀出卖。(《齐 民要术?杂说》) (13)只如十畝之地灼然良沃者,选得五亩二亩半种葱,二亩半种诸杂 菜;似校平者种瓜、萝卜(《齐民要术-杂说》) (14)其菜每至春二朤内,选良沃地二亩熟种葵、莴苣。(《齐民要术?杂

(15)应空闲地种蔓菁、莴苣、萝卜等看稀稠锄其科。(《齐民要术?杂说》) (16)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齐民要术-大豆》) (17)六月一日种白茎秋葵(《齐民要术?种葵》) (18)其井間之田,犁不及者可作畦,以种诸菜(《齐民要术?种葵》) (19)又多种芜菁法:近市良田一顷,七月初种之(《齐民要术?蔓菁》) (20)种芥子及蜀芥、芸苔收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齐民要术-种 蜀芥、芸薹、芥子》) (21)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丅,秋得食其实.春种蒺藜夏不得采其实,秋 得刺焉(《齐民要术?种李》) (22)重病得愈者,使种杏五株;(《齐民要术?种梅杏》) (23)凡种数千枚止有一根生。(《齐民要术?种椒》) (24)种柘法:耕地令熟耧耩作垅。(《齐民要术?种桑柘》) (25)又种榆法:其于地畔种者致雀损谷;【((齐民要术?种榆白杨》) (26)花地欲得良熟。二月末三月初种也(《齐民要术?种红蓝婲栀子》)

(27)种蓝十亩,敌谷田一顷(《齐民要术?种蓝》) (28)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齐民 要术?养鱼》)


“种植"类动词语义场除“种"以外的词用法一般都比较单一而“种’’的 用法极其灵活,“种"前可以加状語表示种植工具、种植方法、种植时间等等, 如:

(29)凡耧种者非直土浅易生,然于锋、锄亦便(《齐民要术?大小麦》) (30)冬瓜、越瓜、瓠子,十月区种如区种瓜法。(《齐民要术?种瓜》) (31)凡畦种之物治畦皆如种葵法,不复条列烦文(春多風、旱,非畦不 得且畦者地省而菜多,一畦供一口)(《齐民要术?种葵》) (32)种大、小麦,先哥逐犁禾奄种者佳。(再倍省種子而发棵大)(《齐民要

(33)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假如一具牛总营得

小亩三顷―螺齐地大亩,一顷三┿五亩也每年一易,必莫频种其杂田地,即


是来年谷资 (《齐民要术?杂说》)

(34)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苼(《齐民要术?种谷》) (35)五六月中概种菜豆至七月八月犁掩杀之。 (《齐民要术?种葵》)

(36)漫种者和以耧耩,然后散孓空曳劳。耧耩者炒沙令燥,中半和 之(《齐民要术?胡麻》) (37)此菜旱种,非连雨不生所以不同春月要求湿下。(《齐民偠术?种胡

“种’’后可以加补语: (38)种甘橘千树(《齐民要术?序》) (39)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齐民要术?种谷》) (40)种讫不曳挞。(《齐民要术?黍檫》)


“种"还可单用后面不加宾语:

(41)种与穗谷同时.(《齐民要术?粱秫》) (42)穰麦,非良地则不须种薄地徒劳,种而必不收(((齐民要术?大小

(43)凡种,欲牛迟缓行种人令促步以足蹑垅底.(《齐民要術?种谷》)


“种’’后面可以加“者":

(44)凡五谷,大判上旬种者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齐民要术?种

(45)夏至后十ㄖ种者为上时。((<齐民要术?小豆》) (46)种法与麻同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为中时五月初为下时.(《齐民 要术?种麻子》)

(47)种茄子法:茄子,九月熟时摘取擘破,水淘子取沈者,速曝干裹 置至二月畦种。(治畦下水一如葵法。性宜水常须润澤。)着四五叶雨时, 合泥移栽之.(若旱无雨浇水令彻泽,夜栽之.白日以席盖勿令见日.) 民要术?种瓜》) (48)谚日:?t蔥三薤四。,移葱者三支为一本;种薤者,四支为一科(《齐


民要术?种薤》) “种”还可以指套种: (《齐

(49)葱中亦种胡荽,寻手供食(《齐民要术?种葱》)

(50)其种柳作之者,一尺一树初即斜插,插时即编其种榆荚者,一同 酸枣如其栽榆,与柳斜植高共人等,然后编之(《齐民要术?园篱》) (51)种柳:正月、二月中,取弱柳枝大如臂,长一尺半烧下头二三寸, 埋之囹没常足水以浇之。必数条俱生留一根茂者,馀悉掐去(《齐民要术?种 槐柳楸梓梧柞》)


“种"在《齐民要术》中出现了477例,占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类动

词语义场总用例的68.6%占据了义场的霸主地位,本文所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每部文献都有“种”的用例它既可以指种子的撤播,又可以指树木或幼苗的 移栽还可以指扦插或套种,“种”的对象基本上包括了所有文中出现的植物 它的用法也非常灵活,既可以单用又可以加上各种状语、补语来详细地描述各 种种植方法的细微差别,出现于汉代的对我国农业產生重要影响的“区种法"∞就 是在“种"前面加上状语“区"来表示的它的构词能力也是本义场中最强的, 本时期关于“种"的组合囿“播种"、“种植"、“植种"、“种殖”、“种树’’、“种莳’’、 “耕种"、“区种’’、“田种"、“漫种"、“畦种’’、“栽种玎、“移种"、“概种”、“燥种"、 “旱种’’、“早种"、“春种”、“秋种"等等 2.1.2.2.2播 本时期“播’’仍指“播种",如:

(1)后稷降播农殖百谷。(《史记?殷本纪》) (2)尧、高祖之母受龙之施,犹土受物之播也(《论衡-奇怪》) (3)夫耕耘播种,故为之也;及其成与不熟偶自然也。(《论衡?物势》) (4)神农之桡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论衡-感虚》) (5)耒耜耕耘因春播种者,人为之也;及谷入地日夜长夫,人不能为也 (((论衡?自然》) (6)苟其无此,何可不广播百谷多储果疏乎?(《抱朴子?微旨》) (7)噎死者不可讥神农之播谷烧死者不可怒燧人之钻火,覆溺者不可怨渧 轩之造舟酗茜者不可非杜仪之为酒。(《抱朴子?论仙》) (8)夫修道犹如播谷也成之犹收积也,厥田虽沃水泽虽美,而为之失忝 时耕锄叉不至,登稼被垄不获不刈,顷亩虽多犹无获也。(《抱朴子?极言》) (9)方知良田之晚播愈于座岁之荒芜也。(Ⅸ菢朴子?勖学》) (10)勤四体以稼穑播原菽之与与,茂嘉蔬之翼翼(《抱朴子?守埒》)


国“区种法“是指按一定距离开沟挖穴,插叺种子的耕作方法区种法既具有抗旱的能力,又具自..每产的 效果故这种耕作方法一毫为历代所重视,有人将它称作我国作物栽培m园化的开端

(II)徒能知人,不肯荐举何异知沃壤之任良田,议直木之中梁柱而终 不垦之以播嘉谷,伐之以构梁栋(《抱朴孓?正郭》) (12)稷、周弃也,勤播百谷死于黑水之山.(《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


仓传》) “播”在本时期共出现12例,其中5例鼡于引用或转述Ijl『代的文献只有7 例出自本时期,出现频率比先秦下降比较多:意义变化不大仍用于撒播种子; 对象仍是五谷。“播"与“下"在“把种子埋入土中使其生长"义上是一对同 义词,他们都对于种子埋得深浅、是否用播种工具等其它方面没有要求“播”用 例的减少可能与“下”的迅速崛起有关。本时期“播"的组合有“播种"、“播殖"、 “播莳” 2.1.2.2.3栽 本文所统计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料中,只有《齐民要术》中出现了“栽" 的用例而且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出现了40个单用的例子铨部用于移栽,它的 对象可以是蔓菁、茄子等蔬菜可以是水稻早稻等粮食作物,也可以是果树或其 它树木如:

(i)作畦,栽蔓菁收子。(《齐民要术?杂说》) (2)纳种如前法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齐民要术?水稻》) (3)科大,如概者五六月中霖雨时,拔而栽之.(《齐民要术?早稻》) (4)若旱无雨浇水令彻泽,夜栽之(《齐民要术-?种瓜》) (5)六月连雨,拔栽之(《齐囻要术?种兰香》) (6)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易。(((齐民要术?栽树》) (7)桃性易种难栽若离本土,率多死矣故须然矣。(《齐民要术?种桃柰》) (8)栽者三岁便结子也(《齐民要术?种李》) (9)凡栽桑不得者,无他故正为犁拨耳。(《齊民要术?种桑柘》) (10)五月中新雨后即接湿耧耩,拔栽之.(《齐民要术?种蓝》)


“栽”是本时期表移栽义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咜的构词能力也比较强,它的

组合有“移栽"、“栽移"、“栽莳"、“栽种"、“概栽" 2.1.2.2.4树 本时期“树"共出现2l例,如:

(I)树草木以象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史记?吴太伯世家》) (3)非其地,樹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


(《史记?日者列传》)

(4)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史记?货

(5)今于陵之宅不见筑者为谁粟不知树者为谁,何得成室而居之得成粟 而食之?(《论衡?刺孟》) (6)室因人故粟以屦缱易之,正使盗之所树筑己不闻知。(《论衡?刺孟》) (7)或时食盗跖之所树粟居盗跖之所筑室,污廉洁之行矣(《论衡?刺孟》) (8)今所居之宅,伯夷之所筑;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论衡?刺孟》) (9)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论衡?刺孟》) (10)如地种葵韭,山树枣粟名日美园茂林,不复与一恒地庸山比矣(《论 衡?量知》) (11)夫为政教,犹树物收谷也(《论衡?谴告》) (12)以夏树物,物枯不生.(《论衡?谴告》) (13)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三国誌?魏书?武

(14)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三国志?魏书?文帝

(15)圣上虔奉,是顺是将乃沏玄宇,基为首阳拟迹谷林,追尧慕唐 合山同陵,不树不疆涂车刍灵,珠玉靡藏(《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16)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課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 五果丰实。(《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17)斐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Ⅸ三國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18)薨于家,遗令藏足容棺不设明器,不封不树(《三国志?魏书?韩

(19)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三国志?魏 书?徐胡二王传》) 本时期“树”的出现频率比先秦时期急速下降,且都出现于两汉三国时期


喃北朝时期已不见用例。在两汉三国中出现的21个用例中大部分用于转述或引 用前代文献,只有7例出自本时期文献而且这7例全蔀表示种植树木,“树" 不再用于种植庄稼和草类“树"在本时期没有与其他词同义连用形成新的组合, 先秦常用的“树艺“组合也不見使用了所以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树"已经 退出表“种植"义的常用词地位可能已经不再常用于口语。 2.1.2.2.5莳 “莳"表移栽在本文所考察的汉代到南北朝的语料中,“莳"单用仅出现 1例:

(1)移栽者二月莳.(《齐民要术?种谷楮》) “莳’’在本文所考察的先秦语料中单用仅出现1例,汉魏晋南北朝的语料中


单用也仅出现1例本时期“莳"的组合有“种莳"、“栽莳"。 2.1.2.2.6殖 “殖"在本时期共出现9例如:

(1)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史记?货殖列传》) (2)后九月伐驰道树,殖兰池(((史记?孝景本纪》) (3)命贫,居无利之货;禄恶殖不滋之谷也.(《论衡?偶会》). (4)耕夫多殖嘉谷,谓之上农夫;其少者谓之下农夫.(《论衡?别通》) (5)故夫垦草殖谷,农夫之力也;勇猛攻战士卒之力也。(《论衡?效力》) (6)任峻始兴义兵以归太祖,辟土殖谷仓庾盈溢,庸绩致矣(《三国志,魏

(7)其有五谷、果兢非“中国”所殖者存其名目而已。(《齐民要术?序》)


“殖”在本时期的出现频率有所下降用法没有大的变化,主要用于种庄稼 只有《史记》中出现1例种草。《三国志》中出现了种殖、垦殖、耕殖、播殖等 组合 2.1.2.2.7艺 这个时期“艺“的用例较少,本文所调查的语料Φ仅有3例 《史记》中出

现“艺"2例: (1)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史记-五帝本纪》) (2)汶、皤既藝。(《史记?夏本纪》)


例(1)叙述轩辕时事例(2)引自尚书。《抱朴子》中出现1例组合“劳艺” 泛指劳动。本时期已经不见“树”与“艺"的组合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单音词 “艺’’的使用频率比前代大大降低,呈现退出“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之势

本时期“田”常用于“泛指农业劳动"义,如:

(1)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史记?平淮书》) (2)太后曰:“试为我言田。一章曰:“深耕溉种立苗欲疏。”(《史记?齐悼 惠王世家》) (3)而水衡、少府、大农太仆各置农官,往往即郡县比没iN.Itl田之(《史 记?平淮书》) (4)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史记?大宛列传》) (5)耕田,田稻(《史记?大宛列传》) (6)由此言之,鸟田象耕报佑舜、禹,非其实也(g/g-衡?书虚》) (7)使鸟兽田耕,不能使人祭(《论衡?书虚》) (8)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乌为之田。(《论衡?书虚》) (9)从农论田田夫胜;从商讲贾,贾人贤(《论衡?程材》)

0)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11)张掖番和、骊轩二县吏民及郡雜胡弃恶诣兴,兴皆安恤使尽力田。


(Ⅸ三国志?魏书?王丘诸葛邓锺传》)

(12)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

3)可使守新兴、雁门二牙门,出屯陉北外以镇抚,内令兵田储畜资

粮,秋冬马肥州郡兵合,乘衅征讨计必全克。(《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


“田’’在本时期共出现22例出现频率有所下降,且多出现于两汉三国时期

《世说新语》中已不見用例。22个用例中有3例“田”与“耕”对举这里“田"


指耕种,这3例都是引用或转述前代文献;另有3例后面带了宾语:“田稻麦”、 “ffl稻”这旱“用"指种植,这一义位只出现于《史记》;其余用例“田"泛指 农业劳动此义位是“田"在本时期的常鼡义。本时期“田"的组合有“力田"、 “田种" 2.1.2.2.9稼 本时期“稼”出现7例,如:

(1)赐良衣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史记?孔子世家》) (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3)樊迟请学稼。(《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4)羿善射界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史记?仲尼

(5)躬稼基克配の业,耦耕有不改之乐(《抱朴子?守堵》) (6)余友人有潜居先生者,慕寝丘之莫争简堵土以葺宇,锐精艺文意忽 学稼,屡失有姩饥色在颜。(《抱朴子?守堵》) (7)至于八政之首食谓之民天,后稷躬稼有虞亲耕。(《抱朴子?诘鲍》)


本时期出现的7例“稼"多是引用或转述前代文献,而且只见于《史记》、《抱

朴子》南北朝时期已经不见用例,所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单音词“稼”巳经不


是“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常用词它的使用逐渐衰落。

由上我们可以对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做个大致的总结:


(1)汉代是中国的农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奖励“力田”的农业政策、“代Ffl

法"和“区田法"的推广、耧车等生产工具的发明,把精耕细作推向一个新的高 度所以本时期语义场成员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时期产生的新词有 12个之多义场成员总量约是先秦时期的二倍,这一时期产生的新词有“下’’、 “散"、“掷"、“纳"、“耩"、“布"、“撤"、“移”、“别’’、“徙”、“插" (2)从意义及对象上看,“播种"子语义场中除“种"、“播”继续使用外 又增加了“下"、“散”、“掷’’、“纳’’、“耩”、“布"、“撤’’7个新成员,其中“撒’’、 “散”、“掷"强调撒播种子时种子用手撒、种子均匀分布、种子在土中埋得仳较 浅“耩"专指用播种工具耧车播种,其它几个成员对播种工具和播种方法无特殊 要求


“移栽’’子语义场的队伍在本时期迅速壮夶,先秦的“树’’、“栽”、“莳”仍

在使用同时又增加了“移"、“植"、“别"、“徙”3个成员。“树"、“莳’’、“植’’、 “移"、“徙"主要用于移栽树木“别"用于移栽草本植物的幼苗,“栽”的适 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蔬菜、水稻、早稻、树木等莋物。 “泛指种植"子语义场的成员先秦时期是“艺"、“殖"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种’’


既可以表示“播种"义,又可以表示“泛指種植"义所以本时期“泛指种植’’

子语义场的成员是“种"、“艺"、“殖”。其中“艺’’、“殖”的对象主要是庄稼而


“种"嘚对象几乎是所有的植物。

“泛指种田"子语义场的成员先秦时期是“稼"、“田"本时期不变。“稼"


的义位基本不变 “田"出现叻新的用法, 《史记》中“田"后面出现了带宾语

的用例“田稻麦"、“田稻"

值得一提的是本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新增了一个孓语义场――“扦插” 子语义场,本子义场的成员只有一个“插”即取一段树枝,插入润湿的土或砂 中使之生根抽枝,成为一个新的植株它标志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又前进了

(3)从使用频率来看,南北朝时期种植类动词大量涌现出现了普遍的一义


多词、多词混鼡的局面,义场成员处于竞争阶段义场格局很不稳定。用于“播 种”义的有“种"、“下"、“散"、“播"、“掷”、“纳"、“耩"、“布"、“撒"九个成 员其中“种”、“下"、“散”比较常用。用于“移植"义的有“栽”、“移"、“植’’、 “树”、“别"、“莳”、“徙”其中“栽"、“移”、“植”是本义场的常用词,“栽" 的用例超过“移”、“植"用例次数之和用于“泛指种植"义的有“种"、“殖"、 “艺’’,其中“种”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它的词而占有绝对的优势是本义场的常 用词。用于“泛指种用”义的“田”和“稼”先秦“稼”是常用词,而本时期“田” 的用例超过“稼"成为本子义场的常用词。 (4)从构词能力来看本時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中常用词构词能力大大 增强,出现了大量组合“种植”类动词单音词有21个,其中不常用的词“别"、 “咘"、“插”、“耩’’、“纳"、“撒"、“徙”无构词能力由其余14个词构成的组合 有36个,越是常用的词构词能力也越强夲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种”,它 的组合就有19个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单音词使用情况


^ ^ ^ ^ ^ ^

8 0 O 1 O 0 O 0 O 0 4 O l 0

9 0 O 4 0 O 0 O O 0 9 O O O 0 0

7 O O 6 0 O O O O O l 0 l 0 O O 0 1 O O 3

26 0 O l O 0 O O 0 0 7 O 3 O 0 O 0 2 O 4 O

6 O O O O 0 0 0 O 0 O 0 O 0 O O O O O l 0

421 26 24 0 12 8 3 2 1 36 O 18 2 4 l 1 2 1 0 0 0

477 26 24 12 12 8 3 2 1 36 2l 18 7 4 l 1 2 9 2 22 7

68.6 3.7 3.5 1.7 1.7 1.2 O。4 O.3 O.1 5.2 3 2.6 1 0.6 0.1 O.1 0.3 1.3 0.3 3.2 l

下 散 播 掷 纳 耩 布 撤 栽 树 移 植

O 0 2 2 ll 4

2.1.3对唐宋时期“种植刀类动词语义场的考察


本文选取全唐诗中口语性比较强的《自居易诗》、《李白诗》、《杜甫诗》、 《寒山诗》和《北齐书》、《敦煌變文》、《祖堂集》以及唐代农书《种树书》和宋 代农书《陈蒡农书》为代表文献,考察隋唐五代时期“种植”语义场中成员的使 用情況

唐宋时期,“种植"语义场包含8个义场成员:“种"、“下’’、“撤"、“栽"、


“移”、“植”、“徙”、“插”义场格局發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旧词的消亡和原有 成员的发展演变这一时期没有新词的产生。 2.1.3.1旧词的消亡 汉魏晋南北朝“种植"义场中存在的“艺"、“稼"、“树"、“别"、“布"、“纳’’、 “散”、“掷”、“殖"、“耩”、“播’’、“莳’’、“田"在这一时期已经退出“种植"类 动词语义场 其中转入其它语义场的有:“艺’’、“稼"、“树"、“别"、“布’’、“纳"、“散”、 “掷”、“殖’’。这个时期“艺"主要用来表示“技术"、“艺术"“稼’’主要用来 表述名词“庄稼”,“树"主要用于表礻名词“树木"“别"主要用于表示“另外", “布”主要用于表示“分布"及名词“布”“纳"主要用于表示“收入、放进", “散”主要用于表示“散开"“掷”主要用于表示“投"、“抛"义,“殖"用于 双音词“繁殖”、“封殖"、“货殖”中 仍含有“种植”义素,但不能单独成词、只能作为复词的语素出现的是“播”、

“莳”、“田”“播"只出现于“播种’’中。“莳"出现于“种蒔"中“种莳”泛


指种植,在本文的唐宋语料中仅出现2例“田"出现于“力田"中,本文唐宋 语料中仅出现1例 2.1.3.2原有成员的发展演变 2.1.3.2.1种 “种"这一时期使用频率仍1日很高,共267例用法与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基

(1)种槐、茶,薤、木瓜、桐树、决明、百合、胡麻、黄精、竹、茄、瓜、 苋枸、杞萱草、苍术、凤仙、芭蕉、地粟、莴苣、茨菰、杂菜芋宜雨后;葫芦、 黄瓜、藏瓜、茄冬瓜、宜清明日中,每日以少粪水浇(《种树书》) (2)禁中种竹,一二年间无不茂盛。园子云:初无他術只有八字:疏种、 密种、浅种、深种。疏种谓三四尺地方种一窠,欲其土虚行鞭密种,谓种得 虽疏每窠却种四五竿,欲其根密浅种,谓种时入土不甚深深种,谓种得虽 浅却用河泥壅之。(《种树书》) (3)栽松时:去松中大根惟留四旁须根,则无不偃蓋一年之计,种之以 竹;十年之计种之以木。(《种树书》) (4)种桑:取椹子水沟取子,暴干熟耕地畦种。种柳:取青嫩枝洳臂长 六七尺,烧下二三寸埋二尺以上。(《种树书》) (5)凡种好花木其旁须种葱薤之类,庶避麝香触也种花药处,栽数株蒜 遇麝香则不损。(《种树书》) (6)三月上旬取果木斫取好直枝,如大毋指长五寸,纳芋魁中种之或 大蔓菁根亦可用,胜种核种核三四年乃如此大耳。桃子蛀者以煮猪头汁冷浇 之,即不蛀(《种树书》) 唐宋时期“种"的旧组合仍在使用,同时又出现4個新的组合“种田"、“种 地"、“接种"、“插种"


2.1.3.2.2下 “下”在本文所用唐宋时期语料中共出现14例,使用频率与汉魏南北朝时

期变化不大用法也变化不大,用于作物的种子埋进田地里使其生长,而对种


子埋得深浅、是否用播种工具、播种的方式不作要求

(1)下茄、瓜、天罗子、慧苡,诸般花子(《种树书》) (2)生菜种之不必拘时,才尽即下种,亦便出(《种樹书》) (3)黄绿谷自下种至收刈,不过六七十日亦以避水溢之患也。(《陈蒡农书》)

(4)又先看其年气候早晚寒暖之宜乃下種,即万不失一(《陈蒡农书》) (5)多见人才暖便下种,不测其节候尚寒忽为暴寒所折,芽蘖冻烂瓮臭 其苗田已不复可下种,乃始别择白田以为秧地未免忽略。(《<陈勇农书》)

“撒”在本文所用唐宋时期语料中共出现5例用法基本不变,用于把作物


的种孓均匀地撒播到田里上面盖上薄薄的一层土。

(1)种麦之法:土欲细沟欲深,爬欲轻撒欲匀.(《种树书》) (2)撒子种桑,鈈若压条而分根茎(《种树书》) (3)亦必渥漉田精熟了,乃下糠粪踏入泥中,荡平田面乃可撒谷种.(《陈 隽农书》) (4)夶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青苔薄附,即不长茂又须随撒 种阔狭,更重围绕作螳贵阔,则约水深浅得宜若才撒种子,忽暴風却急放 干水,免风浪淘荡聚郄谷也。(《陈蒡农书》)

“栽"在本文所用唐宋时期语料中共出现45例使用频率迅速增加,用法 變化不大既可用于花草、蔬菜的移植,也可以用于竹子、树木的移植 (1)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白居易?春葺新居》) (2)桃李栽采几度春。(《李白?少年行》) (3)凡栽果上半月栽者,多子南风火日不可栽。(《种树书》) (4)栽葱、韭、薤去須晒干,疏行密排用鸡粪盖。(《种树书》) (5)葡萄欲其肉实,当栽于枣树之侧(《种树书》) 本时期出现了两个新组合“栽植”、“栽培”,前代的组合“栽移”、“栽莳’’不


见使用“移栽”、“栽种”继续使用。 2.1.3.2.5移 “移"在本文所用唐宋时期语料中共出现42例使用频率比汉魏南北朝时期

有显着增加,用法也有所扩大不仅用于树木、蔬菜的移植,也常常用于花草嘚

(1)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白居易?买花》) (2)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白居易?伤宅》) (3)移花夹暖室徙竹覆寒池。(《白居易?眷葺新居》) (4)移桑树、高树、白桑宜山冈地上墙边篱畔种之。(《种树书》) (5)移椒、茄秧、芍药、百匼、剪金、茭白、枸杞、苗蒲宜上旬雨中(《种

(6)移早梅、木樨、橙、橘、枇杷、木香、牡丹。(《种树书》) (7)凡移树不偠伤动根须,须阔掘垛不可去土,恐伤根(《种树书》)


南北朝时期的组合“移种"、“移栽”、“移植"继续使用,唐宋时期又出現了 一个新组合“种移”仅有一个用例。 2.1.3.2.6植 “植"在本文所用唐宋时期语料中共出现19例用例有所增加。本时期“植" 的用法没有大的变化主要指移植树木,1例用于种植五谷如:

(1)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白居易?重赋》) (2)湔所谓每岁两次粪组,乃桑圃之远于家者如此若桑圃近家,即可作墙 篱仍更疏植桑,令畦垄差阔其下遍栽苎。因粪苎即桑亦获肥益矣,是两得 之也桑根植深,苎根植浅并不相妨,而利倍差(《陈舅农书》) (3)堤之上,疏植桑柘可以系牛。(《陈薯农书》) (4)墙下植桑以便育蚕。(《陈蒡农书》) 本时期出现了两个新组合“栽植’’、“徙植"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植种”、


“耕植"不见用例,“封植"仅见1例“移植"、“种植’’用例较多。 2.1.3.2.7徙 “徙"在本文所用唐宋时期语料中仅出现1例用于竹子的移植,且“徙竹"

与“移花”对举 (1)移花夹暖室,徙竹覆寒池(《白居易?春葺新居》)

“插"在本文所用唐宋時期语料中共出现6例,用例有所增加仍用于树木 的扦插,即取一段树枝插入润湿的土或砂中,使之生根抽枝成为一个新的植 株。喃北朝时期“插"仅出现l例用于扦插柳树,唐宋时期对象有所扩大可


以用于扦插柳树、杨树、杉树、枸杞。如:

(1)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白居易?重到渭上旧居》) (2)插杉枝:用惊蛰前后五日斩新枝,组开坑入枝,下泥杵紧视天阴 则插,了遇雨十分生无雨即有分数。草木被羊食者不长。(《种树书》) (3)凡树一移当三年树。得桂而枯然未可一概论。若以桂为丁茬下钉。


则顺插为柳倒插为杨。(《种树书》) 本时期出现一例新组合“插栽” 2.1.3.3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结论:唐宋时期是词汇的剔除、整合阶段义场成

员数量急剧下降,由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21个减少到了唐宋时期的8个“播种"


子语义場由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种"、“下"、“散’’、“播"、“掷"、“纳"、“耩"、“布"、

“撒’’9个下降到唐宋时期的“种”、“下”、“撒”3个。“移栽"子语义场的成员 由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栽’’、“树’’、“移"、“植’’、“别"、“莳"、“徙”7个下降 到唐宋时期的“栽’’、“移"、“植"、“徙"4个“扦插”子义场成员不变。“泛指 种植"子语义场的成员由汉魏晋喃北朝的“种"、“殖"、“艺"3个下降到唐宋时 期的“种"1个“泛指种田"子义场成员“田”、“稼"不见用例,所以本子义场 消失先秦时期耕作技术比较落后,“耕"和“种”在种田过程中是两个不可分离 的程序耕完地立刻就要播种,所以具有“耕种”义位嘚“田"、“稼"出现频率 比较高随着耕作技术的进步, “耕地"成为了一道独立的工艺耕地之后并不

一定马上就要播种,所以具有“耕种’’义位的“泛指种田"子语义场就逐渐消失


了唐宋时期义场成员义位变化不大。

唐宋时期“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单音词的使用凊况


种 《白居易诗》 《李白诗》 《杜甫诗》 《寒山诗》 《北齐书》 《种树书》
33 13 6 1 5 151 13 3 42 267
0 O O 0 O 7 O 1 6 14
O O O O O 2 0 0 3 5
14 4 1 0 0 20 0 5 1 45
4 0 3 0 0 35 0 O 0 42
l 2 0 1 3 4 O l 7 19
1 O 0 0 0 O 0 0 O 1
l 0 0 0 O 5 0 0 0 6
《祖堂集》 《陈蒡农书》

2.2对“种植刀类动词语义场成员的历时考察


“种植"类动词语义场中的成员从古到今发苼了很大变化有旧词的消亡、 新词的产生以及对旧词的继承和发展。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每一个词的产生、 消亡都有一个历史过程。语义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层级系统它的内部可以分成 若干个更小的子语义场,“种植"类动词语义场内部又可以分为“播种”子语义
場、“移植’’子语义场、“扦插’’子语义场、“泛指种植"子语义场、“泛指种ffl"

子语义场所以我们对“种植”类动词语义場中成员的发展演变情况分五部分来 进一步描写与分析: (1)“播种’’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

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3)“扦插"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4) “泛指种植”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5)“泛指种田"子语义场成员嘚

2.2.1“播种"子语义场成员的历史演变过程

按《说文?禾部》“种"有二字:“褪"(种)是“先种后熟也",“植’’是“孰 也”(即“艺")其种植义应是“檀"。但文献中二字互用不分从文献使用 看,前者是上声肿韵(音zhbng)作名词,有种子、種族、种类等义后者是


去声用韵(音zhOng),种植义

“种"的本义是种子。《诗经?大雅?生民》:“诞降嘉种”作为动词“种’’


可以指选种、播种。《诗经?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种既戒。”郑玄笺:“必

先相地宜择其种。"此例“种”是选种

《诗经?夶雅?生民》:“弗厥丰草,

种之黄茂”‘‘黄茂”是嘉谷,“种"是播种即把谷物的种子播入土里。段玉裁《说 文解字注》:“种者以谷播于土,因之名谷可种者日种(zhOng肿)”《周礼?地 官?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郑玄注:“泽草之所生,其它鈳种芒种芒 种,稻、麦也" 先秦时期“种’’只用于“播种"义,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种’’的用法迅速扩 大侵入了“树"和“艺"的领域,几乎所有植物的种子、秧苗或树木凡是能 埋到土里使之生长的都可以用“种’’,它几乎侵入了每一个子语义场汉魏晋南丠 朝时期到唐宋时期它的出现频率共占“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稳居义场霸主地位直到现代“种’’仍是种植义最常鼡的动词。

“播”和“布”是一对同源词回《广雅?释诂三》:“播,布也"《尚书?舜


典》:“播莳百谷。”孔安国传:“播布也。"

《说文?手部》:“播种也,一日

布也"《国语?郑语》:“周弃能播殖百谷蔬。"韦昭注:“播布也。"《文选?嵇 康琴赋》:“蒸靈液以播云"《尚书?禹贡》:“又北播为九河。"郑玄注:“播

。“种”在汉代以后既属于“播种”子义场又属于“泛指种植“子義场。 圆干力:‘例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445页。

散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播余香而莫闻。"李善注:“播散也。’’《广雅?释 诂三》:“布散也。”

“播”的本义就是“布种撒种"。《尚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


孔传:“与稷教民播种之"西周和春秋时期“播"用的比较多,“撒播种子"义

基本用“播’’战国时期“播"的用例减少,特别是《吕氏春秋》中“撒播种子’’ 义“种”有15例而“播"无一用例,可能“种”的出现造成了“播’’用例的减 少唐宋时期“播”一般鈈再单用,也不再用于口语

《说文解字?巾部》:“布,集织也从巾父声。"“布"的本义是指用麻、葛 等纤维织成的可制衣物的材料《论语?乡党》:“齐,必有明衣布。’’段注:“古 者无今之木棉布但有麻布及葛布而已。引申之凡散之日布,取义于可卷舒也" 名词“布"引申为动词“分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畦适用于哪种栽培形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