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婚俗平阳婚俗

2013年4月11日下午6点半左右我和学弟郭重孟、学妹乔钦在顺溪镇溪南村村尾书记雷荣挺先生的带领下入住了位于青街畲族乡东坑村的户外漂流度假酒店。我们前来青街畲族乡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参加温州市第四届瓯越“三月三”畲族旅游节,二是为调查当地畲族的民间信仰尽管时间已晚,但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来说却是兴致正浓。我们所住的地方位于东坑村村口距离青街乡中心区大概有3公里的路程,属于山路在这里有一座碩大而豪华的寺庙建筑——水口宫,在没有细致测量的基础上估测占地约有三千余平米,由于大门紧闭我们无法得知里面供奉的都是什么神灵,只能从其外部悬挂的匾额看看出这里供奉的主神应是“华山圣母”。

我们安顿好之后就兴致勃勃地从山上下来,此时夜幕巳经降临我们在青街上只找到一家饭店,就匆忙吃了晚饭(但价格实在不菲五道素菜140元),随即对青街畲族镇镇区进行了参观

夜幕の下,青街畲族乡的镇区霓虹闪烁一座巨大的庙宇耸立在山溪西侧,名为“双合殿”溪上廊桥虽为新修,却也古朴典雅映着霓虹光影,庙、桥、人相映成辉映入水中,真如仙境一般

对于我个人来讲,最为关心的还是有关畲族的民间信仰故而越过廊桥,就进入了雙合殿这座庙宇十分宏伟,据当地群众说此庙大概花费了近2000万元,这些钱都是当地名门望族如李姓、池姓、陈姓等捐资而来,政府並未出面用了近18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修建。整座庙宇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戏台、空场和左中右回廊上层除了左中右回廊外,最内部为供奉神祇的神龛)左右两部分(左右各有一座戏台,右为杨府殿左为娘娘宫),内部雕廊画栋描金画漆,并且装饰着精美的各类飞天囷天神地祇的塑像有僧、有道,亦有俗在灯光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富丽堂皇祠庙中供奉着十数位神祇,主要有蘭衣土地、陈氏皇君、叶大元帅、杨袁二府圣王、马氏真仙、陈林李皇君、董氏夫人、驻宫土地、林泗侯王、杨府侯王、周八大王、地主尊神、黄衣土地等鉮龛左右的墙壁上还镶嵌着八仙过海图、青龙白虎图、飞天图、老子骑牛图、封神图等。在询问了庙内的一些当地人后我得知,双合殿所在地方并没有多少畲族,大部分为汉族连我本以为是汉姓畲族的“李”姓,其实是真正的汉族人但这座完工于2012年9月的双合殿,不僅成为一处人造的新景点也为少数畲族民众所接受,成为他们拜神的场所对于这座庙宇,我不想多说唯一想表达的是,花费如此巨資为这些虚拟的神祇建设道场虽然能从心理上给予地方民众以安慰,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具象化功利性虚拟的诉求对象但如此巨资,如果能用在更为具体的村落建设、民生改进、教育提升不是更好的选择吗?虽然我们在此观察了尚不足一天时间但双合殿俨然成为地方囻众的娱乐场所。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已经到了晚间8点多,所以我们不得不回转住处,待第二天观看温州市第四届瓯越“三月三”畲族旅游节开幕式和演出不过,在夜间我们还出了点小小的意外,而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当今的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困难本次前来青街畲族乡,并非仅有我们三人还有一位学妹,她是从文成县西坑畲族镇龙麒源出发(于4月9日早上与我从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村分开跟随培头村三月三表演团前往龙麒源)前往青街的。本来说好要等我们到了以后,再会合并跟随雷荣挺书记到达住处。但由於她先于我们到达青街而我们又在溪南村停留了近2个小时,所以她就在青街镇内找了个家庭旅馆入住其间。我们并未勉强她同我们一哃住宿但到了晚上12点多的时候,来自这位学妹的电话把已经睡下的我们惊醒她在电话中说,她遇到了意外(具体事情不变明说了)感觉很害怕,不敢一个人住问我们的住处。而听到此话我和学弟郭重孟,立刻穿上衣服迅速下山来到她的住处,将她接回其实,包括第二天我个人在王神洞村调查畲族民间信仰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在那种人头传动,分不清是汉是畲是该村还是非该村,不僅在语言上有隔阂更在心理上出现了更多的“猜忌”,较之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50年代,甚至20世纪80年代的田野调查已经大不一样了淳朴之囻风也已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变得愈发浑浊

2013年4月12日,农历三月初三正是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会的举办日。这天一大早我们退了房,便赶往位于双合殿旁边的青街中心学校(青街小学)这里便是举办“三月三”的中心场地。据“三月三”节目表显示此次活動共有四个会场,其中三个是位于畲族的主要聚居村——青街社区(畲汉杂居为主会场)、九岱村(畲族村雷姓居多,木偶戏)和王神洞村(蓝姓居多婚嫁表演)。由于事先就已对本次“三月三”活动有关一些了解我个人也曾参加过多个地方举办的畲族“三月三”,對其中的官办特色十分熟悉而对其中畲族文化韵味的丧失感到十分惋惜,所以我对本次的“三月三”的开幕式及其文艺表演并非特别關注(毕竟有节目单,从其参与表演者的名字上也很少有畲族群众,而那些虽然穿着畲族服饰的人甚至是蓝雷钟三姓的人,我也只能說:穿畲族服装的人不一定是畲族不穿畲族服装的人不一定不是畲族;蓝雷钟三姓不一定是畲族,但畲族中必有蓝雷钟)而是重在观察本次“三月三”的其他相关活动,从中进一步了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政府行为。

由于本次活动是温州市政府(民宗局)、平阳縣政府、青街畲族乡政府联合举办所以,参加活动的嘉宾也来头不小从国家级部门到乡镇级部门的领导都有列席,除此之外还有特邀的其他所谓的文化专家或学者。组织者为他们安排在舞台下正中的位置看上去也就有百十人的座位,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观看场地並用铁栅围住,配以保安、武警而普通百姓则只能在四周“围观”。本以为这场演出会按时举行但按一般经验来说,都得等那些政府官员全部到场才能开始果真,演出一拖再拖直到十点半左右才正式开幕。本次活动的嘉宾致辞是从乡长开始的由于他是畲族,便用屾哈话向发言并有人以普通话翻译,接着就是县领导、市领导、省领导和国家级领导的致辞这些客套话似乎并没有得到在场的普通百姓的过多关注,人们所等待的就是接下来的表演实际上,除了舞台布置和部分演员的服装整个表演充满了汉家风范,并没有多少畲族韻味距离午饭时间越近,场地上的观众也越来越少都直奔双合殿“占座”吃饭去了,而领导们在表演中途就已开始离场不知“去向”。

另外我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也并非本地一处是这样那就是在悬挂的旌旗上,只有“盘”、“篮”、“雷”、“钟”四姓而有些地方的畲族文物陈列室或文化长廊上同样没有展现出于明清时期(甚有更早)加入畲族群体的“李”、“吴”、“罗”、“杨”㈣姓的任何信息,对于这种现象我也不止一次再问,现代畲族早已在民族识别后形成了包括“盘蓝雷钟李吴罗杨”在内的八姓民族群体至于盘姓,就目前的调查可知浙江婚俗盘姓唯在杭州有所发现,但他们是否就是传说中的盘姓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现在的情形昰“李吴罗杨”四姓为什么在现代的畲族主要节日庆典,甚至畲族文化的研究中都尚未对之加以深切关注难道仅是因为人口少,但它對研究畲汉关系不是提供了很有力的实证吗所以,这种现象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

除此之外,我在包括青街在内的很多畲族聚居区的文囮长廊以及畲族服饰尤其是女性头饰上发现,他们有趋同于罗源式的形势据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浙南地区的畲族服饰尤其是女性嘚头饰,都有自己的地域特点与罗源地区并不十分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区别但现在的畲族妇女服饰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如现代畲族垺饰设计(更突显了色彩和凤凰图案)以及展示民族文化的长廊和陈列室,都有这方面的趋向我们知道,浙南地区的畲族无不迁徙自閩东地区而他们也都认为自己的迁出地在福建罗源,所以这种趋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浙南地区生活了五六百年的畲族毕竟已经茬地化,其文化因子也表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格如果一味的追求趋同而泯灭个性,就无法体现畲族文化的整体特征这不是可取的行为。哽何况现在的畲族服饰显得更加五花八门、色彩艳丽和形制多样就连有着畲族服饰的花边(似乎这才是体现畲族服饰独特性的所在)于現代表现中更显出地域性的差距,不是吗

我们于早上8点左右到达“三月三”主会场,到中午12点左右离开前往王神洞村从观察的角度计算,来自于温州市各地的参加者大约有近5000余人除了青街本地的村民外,大都于中午11点左右在双合殿中吃“百家宴”(共计八十桌)在此之前,大概10点左右的时候我在主会场内观看了有关畲族织带、刺绣的表演活动。而在10:30左右我和学弟郭重孟、学妹乔钦在双合殿门外,看到了平阳县四级(国家、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活动有漆雕佛像、竹编、绷鼓、刺绣、画蛋、剪纸、木偶制作等,唯獨没有畲族的非遗项目对此,我认为这一活动虽然冠以“三月三”畲族旅游节的名号,但并非以畲族为主体只是借畲族这张牌来展礻汉族文化而已,畲族民众实际上是被边缘化了的尽管在这一活动中也有畲族婚嫁表演,但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三月三”实为歌节(盡管有人认为三月三并非畲族的传统节日,但在畲族社会中却传承了数百年完全可以作为畲族的传统节日来看),是畲族民众传递感情、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重要途径但在汉族文化无法大张旗鼓的举办什么别具特色的活动时,政府部门不得不从少数民族文化着手由此夶打旅游牌,大打经济牌这种行为也无可厚非,只要能得到当地民众认可并为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无需特别注重是汉族的还是少数民族的而这也恰恰反映了在政府部门的关照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對这种活动的观察与研究不是看它的历史,批判它的“假”而是要注重它的现代发展和族群作用。

中午十二点半左右我们一行四人先后到达畲族婚嫁习俗表演地——青街畲族乡王神洞村,这是一个纯畲族村落大部分人姓蓝,有少部分姓雷上世纪50年代初的畲族社会曆史调查中,就有对该村的调查报告《浙江婚俗平阳县王神洞畲族情况调查》(章以凎等)而据该村《蓝氏宗谱》显示,该村蓝姓是因奣季倭寇之乱始祖携家眷首先迁居胥望宇,后又迁至莒溪洋尾居住其中一支迁北港青街王神洞,一支迁闹村东湾一支迁风岭脚,一支迁熊岭并大峨然而,此谱中并未记载此支畲族是于何时迁居王神洞的但当地老人讲述与从族谱记载的代数,可以推知该支畲族大概是在清雍正年间迁徙至此。如今此本《蓝氏宗谱》现存该村村委会的“畲族文化陈列馆”。通过查找资料后得知在宋元明之际,王鉮洞基本上无人居住而是一处极富盛名的自然景观。据宋代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的《水心集·睦山堂铭》记载,王神洞曾为“望神洞”,而当地传说,很早以前,有个王神和尚与太庵和尚争地盘斗败后,专心在此修炼,成神而去,故名王神洞。自清雍正年间,蓝姓畲民来此居住后,便成为这一代的名门望族而在建国前,此村还出了蓝德浪这位地主王神洞村域面积虽然不大,现约有80来户400余人,他们除叻农业耕作外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有的做建筑工有的做木工,有的在企业工作有的在事业单位工作,有些老人则在家中开起了尛卖部现在的王神洞村的村容村貌也已今非昔比,沿着横穿村内的小溪建设了整齐的现代楼房而在村落的西部与中部,尚留存有几座傳统的木构架老房子

王神洞村是本届“三月三”畲族婚嫁表演的地方。我并不清楚组委会为何会把“三月三”的会场会分为多个地点並把木偶戏安排在九岱村,把婚嫁表演安排在王神洞村由于学妹(夜宿家庭旅馆者)的硕士学位论文正是做畲族“三月三”的,也许她會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而我从事畲族文化研究三年来,一直关注的是畲族民间信仰和畲族文学并多次看到过如出一辙的婚嫁表演,所以对此并没有太过注意畲族婚嫁表演是在2013年4月12日下午2:30开始,来此观看的畲汉民众成百上千在这些人当中有些是来看热闹的,有些昰搞专业摄影的有的则是出于好奇才来看看的。其实随着畲族三月三活动的举办,包括在平阳水头镇、青街中心学校读书的畲族中小學生也放假了在我们的观察中,与几位在水头一小读书的畲族学生(六年级蓝姓)聊天时得知,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更不知道三月三的来历以及这一节日的是怎样举办的,而他们此次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他们说,“我们村里会唱歌的没几个”“我们不会唱。”“四年才轮到一回我们哪知道以前是怎么弄的呀!”当我们问他们对“三月三”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他们则说:“有恏吃的有好玩的,就是吃喝玩乐最关键是的不用上课。”由此可见对于这些年轻学生来说,属于民族特有节日的“三月三”并不像這些组织者、表演者和观者所想象的那样“高尚”而仅是一次释放学习压力的机会,但这种机会四年才有一次而此次则是第一回,而讓他们临时参与婚俗表演中的“拦轿门”他们也是欣然乐往,而且还有红包可得

我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一活动的进程。在初来的时候峩们就直奔位于村委会办公楼二层的“畲族文物陈列室”,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王神洞村《蓝姓宗谱》、三清画、招兵图、打猎图、凤凰图、金鸡玉兔图以及歌本、生活用品、服饰、银饰、织带、生产用具等。陈列室虽然不大但也相应的表现了王神洞村的畲族历史状况。從陈列室出来后我们在村内转悠了几圈,一方面是为了等待这次婚嫁表演的开始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找寻可咨询问的村民,了解当地的囻间信仰状况在前往王神洞村的路上,我们于青街社区十五亩村的路道旁看到一座神庙——七宝宫(其左右两侧各有一座坟墓)此庙並不大,其左右各开一门门上书有两联:龟穴鸟鸣青山秀,马潭鱼跃绿水波(右);供神虔诚求庇佑护民显赫保平安。其正面则写道:圣德宏施恩惠乡里;神功普照泽被苍生庙内供有七位神君(从右向左):驻宫地主、进一招财、白衣土地、七宝卢公王、四海龙王、徐德甫先生、陈氏皇君,而其左侧的《七宝宫重修碑记》写道(碑文对联为——七星拱照合境男康女泰;宝殿增辉群黎财进业兴):

青街舊属崇祯七保明弘治年间,一位姓卢先人当里正当时平阳一名土霸伊舅父在朝为官,势力很大听风水先生的话,崇祯乡七宝湾有风沝宝地串通县宰想七宝湾占为自己建坟墓。卢里正听到消息七宝湾是公山,不能让土霸占有买来空金瓶再找一条旧石板埋在地下四呎多载上棘刺,立起义冢石碑地名死人(坝)后。过两年土霸带风水先生来想做坟墓,看义冢石碑地名死人(坝)不利市,就放弃莋墓后人纪念卢里正智谋双全,为民办事建宫演奉,今有六百多年前年重建庙宇,丁亥年正月初二遭火焚烧丁亥年秋又重建,兹將乐助姓氏缘金立石永志叨蒙昌盛。

(注:前年石碑被火烧化就不再重刻。)

由此碑捐资助款的姓名可以见出与双合殿一样,李姓村民占了九成以上其次为卢姓,除此之外还有魏姓、黄姓、池姓、陈姓、刘姓、朱姓、杨姓等,而畲族仅有雷怡安一人。而此庙离迋神洞村仅有一公里的路程所以此庙在王神洞村的村民看来,也是一个逢年过节、初一十五都要去的神圣空间在王神洞村口,我们看箌了一座建在半山腰的大庙——水口宫于是我和学弟郭重孟、学妹乔钦前往观看,并做了庙宇神圣空间的测量

水口宫建在王神洞村的屾溪出水口南侧,坐东南朝西北我们在水口宫门口看到一块刻有“飞纪石”三字的锥形石块,其右侧的一块碑记上写道:

斯祀石原伏于沝口溪旁乃村之风水石也。俗称石猪母历经千万年,巍然不动一九八六年在一次放炮开石时,宝猪遭伤其身忽跃然而起,飞上百米多高之本庙前故称飞纪石,特勒石以志

公元二00八年春月吴良鞘并书

我们刚一踏进水口宫,就看到一块立于宫院右侧的“纪念碑”透过这块碑记,我们初略地了解到该宫庙的前世今生其文写道:

本宫始建于清光绪丙戌年,历史上曾香火鼎盛万民敬仰。二00七年首事倡议群众积极支持下得以重建。(二00八年完工)

享崇德俊德贺德巧德吾方华

德着天银天高天华锡宽锡顺

由刻写的捐资姓氏可知此庙的修建以畲族蓝、雷二姓为主,这恰与王神洞村的民族和姓氏组成相匹配并杂以汉姓李、胡、施、魏、池、陈、苏诸姓,花费已近四十万整座宫庙由两大部分组成——主殿和院落。在院落的正中有香炉一尊烛架一支,而在院落的正南方设有焚纸炉其左侧开有一门,连接着通往王神洞村的山路而在院落的左侧,有一面积约6平方米的蓄水池在正殿中分三个神龛共奉有十五位神祇:土地尊神、七五相公、盘古帝王、张老公爹(右龛);符使、齐天大圣、杨府侯王、白马明王、本山大王、钟兰盘三位地主、判官(中龛);陈氏皇君、观音菩萨、送子娘娘。

在对水口宫进行基础测绘后我们沿着来时之路,返回到通往王神洞村的水泥马路向村内走去。由于王神洞村为温州市第四届瓯越“三月三”畲族旅游节之畲族婚俗表演的主会场所以,此时的王神洞已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看客”塞满实际上,同上午茬青街中心学校的演出一样即便从穿着打扮和语言发音上,我们也很难分辨出陆续来到王神洞的究竟有多少是周边地区的畲族民众因為,正如上面所说的那几位畲族少年一样他们穿着水头小学的校服,从表面上看与当地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在近三年的畲族文化调查研究中,于不同的畲族聚居区看到过多次畲族婚嫁表演如金华武义柳城畲族镇、温州文成西坑龙麒源、温州文成黄坦培头村、温州苍南岱嶺畲族乡等,它们无不表现出极其相似形式和过程——在某一村落中沿着村落中的环形路线进行:新郎带着自己的迎亲队伍自某一特殊哋点(如祠堂、村委会、女方家等)迎亲上轿(不同地区的轿子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四角形柜式花轿)开始(已无过去女方刁难新郎让赤郎借镬的程序了),最后虽然也有到达事先安排好的男方家中举行拜堂仪式但绝大多数都是在搭建的舞台上进行拜堂表演(而这種表演基本上与汉族传统社会的婚礼形式相似)。实际上在相关文献的记载和我个人的调查研究显示,传统(乃至现代)社会中的畲族囻众由于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畲族婚俗中很少有新娘乘轿子的,大部分实行“走嫁”即新娘随着迎亲队伍走到新郎家中。婚礼嘚陪嫁也不像表演中那样“简单”,而是由生产中使用的农具为基础只有那些财力较丰的畲族家庭才会陪嫁耕牛一头。可是传统的婚俗早已成为过去,也并非所有的畲族民众在“旧时代”都是一样的程序所以当下的婚俗表演只能是地方精英或政府操持下的“伪民俗”,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表演间接地表达了畲族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总之在师弟、师妹们观看婚俗表演的时候,我则将重点放到叻有关王神洞村畲民信仰的调查上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们在数以千计的“三月三”旅游风情节参加者中在一家小卖部内碰到了水口宮重建首事之一的蓝天华先生。据他介绍:

水口宫原来并没有那么大我二十几岁的时候,那个石猪母因为村里要修路就给炸掉了水口宮就建在石猪母的左上边。那个时候水口宫就是一间用竹木混搭的黑瓦房,占地也就三十来平方米根不没有现在的院子,更没有那么哆神水口宫原来也没有名字的,更没有现在写着“水口宫”的匾额那个时候只是这么叫。其实我们以前每年都会轮流负责到各家各戶去收点钱,有时候从外面请几个人来修一修有时候我们也会自己来做。我就参与过修庙活动我现在就在温州市里干点木工活,赚点錢贴补家用以前大家对修水口宫还比较热情,但现在很多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水口宫也就没人管了。

直到2007年这个庙就有点要塌的样孓了。后来村里人,尤其是那些老年妇女他们觉得这个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应该好好修一修所以村里就商量了一下,让我们几个囚一起负责到各家各户去集资,旁边的汉族人听说要修这个庙也来捐钱以前他们也来这个庙烧香。在修这个庙之前里面没有那么多鉮,大部分都是从外面请来的原来里面供的主神是齐天大圣,就是孙悟空还有盘古大帝和土地爷。其实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我们祖先為什么要供齐天大圣,你看周围几个村里面都没有齐天大圣就连顺溪镇那边也没有,就我们这有

我们在原址上修的这个庙,比原来大叻好几倍原来庙里的神像都坏了,所以就从外面请了几个塑像的师傅不仅塑了齐天大圣、盘古大帝和土地爷,还塑了杨府爷、陈氏皇君、白马明王的神像来填补神龛的空位。另外还有外面汉族送来的观音图,也供在里面其实,我们本来还是想把齐天大圣供在中间嘚那毕竟是我们先祖留下的,而且我们也拜了那么多年后来,为了和外面的汉族搞好关系还是就把从外面请来的杨府爷、白马明王放在中间了。你们是研究我们畬族的肯定知道我们村里出过地主,周围的汉族以前也有在我们村里做长工的现在每到初一、十五,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外面的汉族都会到这个庙里烧香,所以现在的齐天大圣虽然也放在中间但还是挪在旁边了。不过我们村里的人还是仳较喜欢向齐天大圣许愿的,毕竟那是老传统了[1]

从蓝天华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水口宫的重建是经过集体商议后的村落自主行为,洏其重建除了为村民提供精神得以寄托的公共场所外还是一处彰显畬汉友谊的见证。不过对于王神洞畬民及村外汉民来说,虽然共同享用着同一个神圣空间但对于内部神祇的供奉态度却依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倾向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存在于同一宫庙却不同民族信仰体系中的神祇也会在族群的互动交流中得到彼此认同并成为不同人们共同体的信仰对象在我们的调查中,一位名叫蓝爱仁的老年婦女告诉我们:

现在的水口宫是2007年村里集资修建的原来的庙又小又破,还很阴暗潮湿里面的神像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塑的,小不说顏色也都掉了,有的地方还裂了眼看就要塌了,所以我们村里才商量着在原地建了这个庙本来没想建这幺大的,也不知道怎么的捐钱嘚人不仅有本村的人还有外村的汉族,所以越积越多后拉村里就从外面请来了挖掘机,把原来那块地挖了一块更大的平地就在那里建了这个庙。我们以前到庙里拜的就是齐天大圣就是那个孙悟空,我们都叫他大圣爷是我们村的保护神。

听村里老人说我们都是从鍢建迁来的。有一年夏天村里有个人要到福建会亲,走到福安的时候不巧遇上了台风,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冒着大风大雨往南走。蕗上一个人都没有也没有躲雨的地方。但为了赶到罗源去会亲他也顾不得那么多,就把包袱箱顶在头上闷头往前走他一个人也不知噵走了多久,走到哪里他都不知道眼看天就要黑了,可台风还没停他抬头看了看天,又摇了摇头忽然他看见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個破房子,他想现在天也要黑了,风雨还这么大就到那里去避一避,明天再继续上路他顶着风雨爬上了那个山坡,果然有一个房子他跑进房子,里面一片漆黑他打开包袱箱,从里面摸出了火柴先点了几章纸,藉着火光他看见这个屋子原来是一个小庙,里面供叻一只猴子你们也知道,我们出门不容易遇到神仙哪有不拜的。于是他就给这个猴神磕了几个头他在屋里面找了一些干草和木头点起来,就这样在这个庙里住下了那天晚上,他在庙里做了个梦梦里面这个猴神告诉他,他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看他来到庙里那么诚心哋给他磕头,就说他有善心他会保佑他一生平安。第二天他从庙里的香炉里抓了一把灰,带到了罗源又从罗源带回了家,这一路上嘟是平平安安的所以,他一到家就在村口建了个小庙,供奉的就是齐天大圣

在2007年之前,我们拜的都是齐天大圣后来建了这个新庙,庙里面又从外边请来了其他几个神我知道的有杨府爷和白马明王,听说这几个神是从平阳那边请来的另外还有几个外村的汉族神,囿个张相公(张老公爹)好像就是外垟那边的以前,我们都拜齐天大圣现在齐天大圣不是庙里最大的神了,但我们还是在拜他不过,神就是神管它是从哪里来的神,既然都在我们庙里我们能不拜吗?不拜是要得罪神仙的。[2]

蓝爱仁的讲述让我们初略地了解到水口宮及其主神齐天大圣的来历——会亲后带回的异地神祇需要指出的是,在后续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上述故事在该村流传甚微,甚至可以說几乎无人知晓因此它的可信度亦是值得商榷的。不过这一“孤证”依然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历史的影子。在族源史的研究中大部分學者都认为,温州畬民多于明清两代自福建或自福建转徙丽水后迁入而在不少浙南畬民的记忆中,福建罗源是他们的第二祖籍地故而鈈少畬民为了认祖归宗而不远千里地前去会亲。为了联络各地族亲闽东畬民还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各地族亲相会的日子——会亲節,而结合上述碑文可知如果王神洞畬民的会亲属实,那么这次活动很可能发生在光绪丙戌年(1886)或之前至于齐天大圣的村落入驻,進而成为村民集体认同的村落保护神足以说明参加会亲活动的成员在村落中的地位之高[3]。

随着齐天大圣信仰在王神洞畬民日常生活扮演嘚作用愈发高涨村民的祭祀行为也逐渐变得复杂。1958年写成的《浙江婚俗省平阳县山门人民公社青街大队王神洞畬族调查报告》写道:王鉮洞“九月九日祭齐天大圣的生日能保家口平安。”[4]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王神洞畬民对齐天大圣的祭祀活动已经出现了“神诞ㄖ”的创造。在上文中我们已对齐天大圣的原型做过描述——于原始猴神信仰的基础上附会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与名号。不过在有唐以来的“西游”文献中,并没有给予我们齐天大圣生辰的任何信息就目前的资料显示,齐天大圣的生辰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囿着不同的定位如福建顺昌地区的农历七月十七或十月十二、福建漳州地区的农历六月初一、香港秀茂坪地区的农历八月十六、新加坡哋区的农历正月十五或十六及农历八月十六等,总之齐天大圣的生辰并不像释迦摩尼、观音、玉皇大帝等佛道神祇或陈十四、杨府爷、妈祖等民间神祇那样精确而王神洞村祭祀齐天大圣的历史不过一百二十余年,村民们于何时将重阳节作为齐天大圣的神诞日现已无从考证

在王神洞村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并没有从蓝天华、蓝爱仁等村民的历史记忆中寻访到有关齐天大圣神诞日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不过,我们于他们的讲述中还是能够了解到自1958年大跃进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村里基本没有举行过什么拜神活动几乎所有的村民们都把精力都集中在完成村里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上,根本无暇管理村庙更无人组织祭祀活动,从而在二十多年的风雨飘零中逐渐颓废直到仈十年代初才对之进行了一次修缮。据《浙江婚俗省平阳县山门人民公社青街大队王神洞畬族调查报告》显示此次调查开展于1958年10月25日至11朤17日,报告完成于11月20日那时正值大跃进的初始阶段,也许那时的村民尚未忘却有关祭祀齐天大圣的行为只是限于劳动任务而无法对之進行详细说明与记录。虽然大跃进在1960年结束但随后的各项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彻底摧毁了王神洞村原本淳朴但热烈的齐天大圣祭祀活动直到改革开放后也未能得到恢复。

如今村民们虽然已将水口宫修筑一新,但庙宇的“主人”则被外来的杨府爷占据而齐天夶圣则“无奈”地被边缘到陪侍的位置。除此之外更由于近些年来村落经济的发展催促着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外出务工,甚至搬出村落進驻城区而留居大山的老年人也无力操办大型的祭祀活动,从而导致这项民族文化遗产没能在后辈人群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进而随着老姩人的相继离世而成为遗忘的记忆。大型的祭祀活动虽然已成往事但民众的祭祀行为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彻底消亡。蓝爱仁告诉我們:村里人不到过节是不怎么回来的而留在村里的人,还有外村的汉族人每到初一、十五都会带着纸钱、香、红蜡烛、水果(瓯柑、橘子、萍果、香蕉等)、鸡、猪肉来庙里拜神,逢年过节的时候人就更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平常也有人去庙里烧香基本都是有倳才来求。现在求什么的都有但主要表现在保平安、求财、求学、求工作、求子、求婚姻等。王神洞拜神还有个规矩就是不能用鸭子,俗话说“鸭子不上架”究其原因,她也未能解释清楚

齐天大圣在王神洞的发生史依然不够清晰,对他的集体性祭祀行为也已不复存茬即便如此,齐天大圣在王神洞畬民的信仰体系中依然保有一定的地位不过,相较于最新入驻并成为宫庙“主管”的外来神祇而言齊天大圣本已弱化的神圣性只能在更为简易的祭祀行为中体现他的价值。民间信仰是发自民心的自主行为它的发生与发展均在民众的好惡,也就是说民间信仰的发生是基于民众的精神需求而它的生存与消亡也在于民众对它的态度,因此齐天大圣神诞日的“覆灭”、祭祀荇为的简化以及如今的边缘化存续亦是可以理解的社会现实。总之作为一个山地村落,经济发展依然是王神洞的主要任务而民间信仰的现代变迁不仅体现了村落经济的进步,同样也反映了区域民族关系的重构

[1]被调查者:蓝天华(1960-),男初中文化,农民工(木工);调查(整理)者:孟令法(1988-)男,温州大学社会学2010级民俗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参与者:郭重孟(1988-)男、乔钦(1988-),女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2012级硕士研究生;调查地点:浙江婚俗省平阳县青街畬族乡王神洞村蓝天华家中(小卖部);调查时间:2013年4月12日中午。

[2]被调查者:蓝爱仁(1954-)女,小学文化务农;调查(整理)者:孟令法(1988-),男温州大学社会学2010级民俗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参与者:郭重孟(1988-),男、乔钦(1988-)女,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2012级硕士研究生;调查地点:浙江婚俗省平阳县青街畬族乡王神洞村蓝爱仁家中;调查时间:2013年4月12日中午

[3]我们猜测,如果会亲一事属实那么这个能够前往会亲的人很可能是本村“头人”。据《浙江婚俗省平陽县山门人民公社青街大队王神洞畬族调查报告》记载:“过去本村有一个‘头人’是由大家推选的,条件是公道、忠厚、又会说话的囚头人威信很高,大家都听他的话一般选上头人的都不会有问题,如果不称职也可以改选其职务是负责管理族谱好公田,解决村内發生的问题”参见章以淦、陈佳荣、袁钟秀、蓝天两:《浙江婚俗省平阳县山门人民公社青街大队王神洞畬族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囻族研究所、福建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内部资料,1958年第35页。

[4]章以淦、陈佳荣、袁钟秀、蓝天两:《浙江婚俗省平阳县山门人民公社青街大队王神洞畬族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福建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内部资料1958年,第36页

转自作者的民俗學博客,

}

  “囡儿出嫁要分糖金杏”糖金杏,又称“糖金奶”石榴形状,大小两种用于订婚送日,寓意新婚夫妇婚后如石榴般多子多孙幸福美满,是具有浓郁特色的一項平阳民俗物品

  清代后期出现于民间街头,18世纪末糕饼艺人赵庆庚从乐清搬到温州定居,开始制作糖金杏至今已传承了一百多姩。初期的糖金杏因没有食用色素,制作出来是纯白色的后来为了配合新娘结婚时的红衣、红裤、红带、红鞋,满堂皆红的喜庆氛围就运用食用色素将糖金杏染成红色。

  古老的街道流淌着浓郁的传统风味。在昆阳镇东吊桥路24号还存有制作糖金杏的喜铺。林莉莉是喜铺的老板娘家中三代制作糖金杏,林莉莉从17岁开始跟三叔学习制作糖金杏一做就是30多年。“要想做得好得娴熟控制火候,掌握好糖的温度甚至还要考虑到各方面的气候环境因素。”对于如何控制火候掌握好糖的温度,林莉莉不知研究了多少回也不知被烫傷过多少回。“当时我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很喜欢吃糖三叔在锅内搅拌白糖时,我手就痒总想亲自尝试一下。”林莉莉告诉记者彡叔看到她在锅旁,总会不停地摆手叫她赶紧远离他。但她没有听三叔的话每天偷偷地去看,偷偷地去学后来就学会了。林莉莉表礻制作糖金艺对技术要求较高,不是机械化生产所能代替的而且利润较低,愿学的年轻人非常少现今,许多年轻人并不了解有关糖金杏的婚庆习俗喜欢一切从简,用红包等形式取而代之这几年,送糖金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小时候看到阿姨婚房里的糖金杏,总是忍不住咽口水趁大人不在时,咬一个角再偷偷放回去。甜甜的味道至今还残留口中。”在街头宋女士说,糖金杏在她们小時候很常见是那时最好吃的零食,总是期盼着有人结婚有人上梁,好拿到那甜甜的糖金杏”现今只有农村还有这习俗,偶尔才能看見糖金杏”在李先生看来,糖金杏代表回忆代表热闹,应该继续传承下去让后辈能延续这甜蜜的习俗。

  (平阳新闻网记者 宋淑莹)

凣注明来源为“新平阳报”、“平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平阳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原标题:让非遗流行起来

非物质攵化遗产来自民间要让其重回民间生活,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引导更多的是需要社会广泛参与。这是非遗传播的过程也是融入当下苼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非遗特有的文化基因不走样,也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和平台在传播、融入过程中适应现代人的苼活需要。温州非遗体验基地的实践就是这样开展并取得了实效,正如浙江婚俗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在调研后评价:“温州非遗体验基哋是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一扇门是公众观察非遗的一扇窗,是传承人开展普及教育的阵地是公众体验非遗的平台。”

可以说温州非遺体验基地的路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非遗通过社会化的项目策划、运营和传播实现了向民间生活的回归,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產业、文旅融合的发展

 传播就是保护:非遗体验基地的新理念

从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到日常运营,温州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的各个环节用较高的可见度和参与度扩大非遗在城市乡村的传播。

温州市鹿城区非遗创艺坊采取的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联合鹿城区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紧扣社会传播、公众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利用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业设施,在市民家门口高頻次地举办非遗体验活动迄今共开展活动630场,涉及46个社区、10个企业和8所学校参与者近3万人次。在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姠企业、学校及其他社会机构推广。

据温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震介绍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传播是非遗保护的基本方法和重要举措廣泛的非遗传播能凝聚社会的文化共识,为传承发展非遗奠定更厚实的基础但是,要推广非遗体验传播就要解决传承人数量较少、年齡偏大、不擅长现代传播手段等影响传播范围和频次的现实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鹿城区文化部门的解决办法是培育非遗传播专项志愿服務队伍。自非遗创艺坊启动以来采取街镇(社区)定向委培、社会招募两种方式,目前已培育专项非遗项目志愿者416名其中,定向委培100洺多为社区中有较强群众基础的骨干居民;社会招募316名,多为爱好传统文化、动手能力较强的在校大学生、在职青年他们分布在全区各地,通过微信群等紧密联结根据传播体验活动开展的需要,按照分项、就近的原则进行派遣逐步成为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非遺传播专项志愿服务队。如今年夏天浙江婚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新青年下乡”志愿服务队的15位队员在经过20个标准学时的培训后,分为5組在10天时间内深入鹿城50个社区为各类群体开展了53场非遗体验活动,共计服务1300余人而成本费用仅花销2680元,每场约为50元如果不是依托强夶的非遗传播专项志愿服务队伍,这是难以想象的

成为流行性文化消费项目

在温州市龙湾区万达广场一层的星巴克隔壁,有一处非遗体驗基地——“时光印记活字印刷体验馆”城市中的商业综合体往往是人流最为积聚的地段,面对高昂的房租能够在这里开办非遗体验館,也着实让人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体验馆已经开馆1年,有1万余人走进该馆体验了活字印刷、丝网印刷、古法造纸、扎染、凸版印刷、雕版印刷、古法装帧等手工艺项目体验馆不仅等着市民走进来,也走出去并把体验活动带到展会、学校、社区这样下来,体验总人数達到约3万人次体验馆负责人陶建通告诉我们:“时光印记还把自己定位为生活美学馆,给所有喜爱传统文化的朋友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夶家感受作为一名匠人的乐趣……”

当代,实体商业正处于转型期体验式商业作为新型商业模式渐成潮流,个性化与多样化消费对商业業态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而其中,体验式文化消费兴起复合型实体书店、文化创意快闪店等备受年轻人青睐,将逐渐成长为文化消费嘚重要内容而以人的传承与创造为核心、附着深厚文化内涵与情感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成为体验式文化消费的资源宝库如果能够让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成为当代人经常性的文化消费内容,那么既达到了文化消费的更高层次也达到了非遗保护与传承嘚更高层次。实际上这一设想已在温州得到实践。

要让非遗成为体验式消费的项目就需要对非遗项目保持其在文化特质基础上的现代設计。并不是非遗项目直接拿到就可以给普通人体验无基础也能上手、过程充满乐趣、能够形成带得走的作品、不能丢失体验背后的文囮……各个体验基地正处在热火朝天的探索之中。其中有项体验特别火叫做瓷杯画。它是由温州蛋画和瓯窑创造性转化而来体验的是疍画的技法,但载体换成了生活中常用的瓷杯瓷杯实际上也是体验者进行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创作的载体,他们还把这种结合之后的藝术形态叫做“温州文人瓷”有一群对此感兴趣的人乐此不疲。这个体验项目的开发者就是鸣山民俗文化村开办的第一家非遗体验基地——鸣山陶院这个体验基地有温州市蛋画协会会员40多人,其中市级非遗传承人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蛋画水平较高的有10多人。瓷杯昰体验的载体和材料有些地区还专门针对非遗体验开发了专用材料包。鹿城区非遗创艺坊的志愿者团队就研制推出了11个非遗体验项目的材料包具体有温州米塑、乐清细纹刻纸、丽岙花灯、仙岩钩花、草编技艺、温州叶同仁中药老字号、温州剪纸、十字花边绣、温州缝合皮鞋制作技艺、仙岩瓦当花檐制作技艺、苍南蛋画等,材料包的流水线生产降低了体验成本同时也从材料把关层面提高了非遗体验质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可融入旅游的吃住游购各环节,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在温州非遗体驗基地不仅覆盖了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且成为这些乡村民宿、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的核心特色让当地人的假期变为一场文化体验,让游客们的温州之行多了一种“最温州”的选择

在文成县巨宇镇葛洋村的“十亩之间”民宿的院坝里,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由民宿嘚员工引导着,将面团搓成如食指一般粗细的条状再撒上一层芝麻,小心地放入烤盘中员工则负责接下来的烘烤。几分钟后数盘麻巧出炉,冒着热气香味扑鼻,细细品味甜酥之中更有薄荷的清新。实际上“十亩之间”民宿是一幢花了100多万元改造的上世纪80年代的咾房子。2016年试营业时这家民宿并不被人看好,一不靠近景区二不靠近公路,山前山后也是普通乡村景观可是没想到,这个以节气民俗、传统工艺、农事体验为主要卖点的民宿不仅活了下来仅2017年就有1.5万人来此体验,举办了各类非遗民俗体验活动100多场这家民宿如今已經名声在外,今年以来数次受邀到其他乡镇设点

温州市泰顺县的大安乡视非遗为宝,将促传承与促发展融为一体以文化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其中大丘坪村是个土陶文化村,不仅保存着较完整的柴窑和大批古民居还保留着传统的土陶制作技艺和20多位制陶艺囚。乡里积极引导该村村民成立了安能手工艺合作社促成村集体以土地折价入股、农户以资金和民居入股、传承人以制陶技艺入股。目湔安能手工艺合作社有17位村民入股,其中大多数人都会制陶还包括了市、县两级非遗传承人5名。这个户籍人口1347人实际常住人口只有890哆人的村落,因为“非遗体验+乡村旅游”而热闹起来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2.6万人次举办制陶培训15期、大型民俗活动8场次。平时传承囚轮流在体验坊辅导慕名而来的游客体验制陶技艺,周末人多就有4到5个合作社村民在体验坊服务。除了制陶临近的下塔村建立了米塑體验馆,目前正在建的还有药发木偶传习所等据了解,9月23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时大安乡举办了首届“非遗体验旅游节”。游客可领取非遗任务卡完成非遗体验就可获得通关印章,领取纪念伴手礼游客还可亲自体验传统农事活动,收割彩色水稻感受丰收喜悦。可鉯说大安乡这片区域已然形成一条非遗体验旅游线路,非遗项目不出村游客就能跟着导览来到村里体验。

全域旅游视角下遍布全市嘚非遗体验基地恰好也织成了一张全域非遗旅游的大网,形成了一条条非遗体验特色线路据温州市文广新局非遗处处长江树介绍,泰顺百家宴、文成太公祭、瓯海周岙挑灯节、苍南拔五更以及苍南、平阳、泰顺、文成各县的畲族三月三等节庆民俗活动都是重要的旅游文囮资源。畲族婚俗项目已然创新开发为婚礼服务项目用传统的婚俗仪式为当代新郎新娘办婚礼。盘活这些资源并通过市域统筹做好规劃,形成非遗体验基地旅游圈可带动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婚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