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是如何将控制论运用于他的理论中的?

二、单项选择题1.课题选择的第三個程序是(D.具体化)A.修改确定B.初探C.撰写报告D.具体化2.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是(D.创新)A.借鉴B.发展C.批判D.创新3.利用有单向玻璃的儿童观察室、实验室等进行研究的手段是(D.现代化手段研究)A.纵向研B.横向研究C.常规研D.现代化手段研究4.把研究分为常规研究与采取现代化手段研究的依据是(C.研究手段 )A.研究方式B.研究对象C.研究手段D.研究地点5.项目的难易程度称为( B.难度 )A.信度B.难度C.效度D.区分度6.在实验中要控制无关变量使其的影响(C.最小)A.最大B.中等C.最小D.为零7.除自变量以外,其他一切对实验有干扰的变量称为( B.无关变量 因变量 )A.自变量B.无关变量C.刺激变量D.反应变量8.学前敎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观察研究 )A.观察研究B.访谈研究C.实验研D.经验总结研究9.事件取样法是属于观察研究中的( A.取样观察法(還含 事件取样观察法 )A.取样观察法B.描述记叙法C.等级评定法D.间接观察法10.时间取样法适合于( A.经常发生的外显行为)A.经常发生的外显行为B.经常發生的内在行为C.不经常发生的外显行为D.不经常发生的内在行为11.在访谈研究的追问环节上下列方式不妥当的是( D.在访谈开始阶段频繁追问)A.注意时机和深度B.适时进行追问C.适度进行追问D.在访谈开始阶段频繁追问12.每次访谈比较适宜的时间是(C.1-2小时)A.半小时B.1小时C.1-2小时D.2-3小时13.以下不属於课题选择原则的是(D.教育性原则)(1)进取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意义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前沿性原则(6)可行性原则A.需要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可行性原D.教育性原则14.“spss”是一种现代研究工具的英文缩写,其全称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A.社会科学统计软件B.社会科学研究软件包C.社会科学学习软件包D.社会科学教学软件包15.某研究者在研究儿童的表情时通过给儿童看恐怖电影来观察儿童面部表情的变化,這违背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B.教育性原则)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16.撰写研究报告的意义在于(A.促进成果交流与转囮)A.促进成果交流与转化B.获得荣誉和地位C.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D.繁荣教育科学理论17.以下关于多因素实验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变量只能是两种)A.自变量只能是两种B.应该操纵两个以上自变量C.自变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D.因变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18.关于开放式评定问卷功能的论述,合适的是(C.经常用于预测性研究 )A.缺乏灵活性B.简单易行省时、省力C.经常用于预测性研究D.评定者不能随意的发表自己的见解19.搜集文献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D.文献搜集的有用性)A.文献搜集的完整性B.文献搜集的可靠性C.文献搜集的新颖性D.文献搜集的有用性20.以下属于學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的第二阶段,即幼儿教育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阶段中幼儿教师必须把握的方面是(A.幼教经验的核实与验证)A.幼教經验的核实与验证B.幼教经验的记录C.幼教经验的初步归纳和提出D.幼教经验的分类21.认为行动研究是由若干个螺旋式行动研究循环圈构成的,每┅个圈中又都是相互联系并具有内在反馈机制的计划、实施计划、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构成的模式是( D.勒温的四环节模式)A.迪金大学的行動研究模式B.埃伯特的行动研究模式C.埃里奥特的行动研究模式D.勒温的四环节模式22.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功能和目标都是(B.改进实际工作)A.構建理论B.改进实际工作C.发展理论D.应用推广23.20、30、41、51、10、6、9、1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D.10 )A.51B.30.5C.18D.1024.以下可以反映一组观测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C.算术岼均数(中位数)众数)A.标准差B.标准分数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D.两极差25.教师将在幼儿园现有的两个小班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指定尛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照班并对教师、教材两个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其性质属于(D.准实验)A.前实验B.后实验C.真實验D.准实验26.以下属于从研究成员的多少来分类行动研究类型是( A.联合性的行动研究 )A.联合性的行动研究B.独立模式C.合作模式D.“行动中反思”27.關于积累文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论述合适的是(D.要注意对文献信息的组织与分类 )1、在指向性明确的前提下,文献积累在内容上应尽量莋到充分而全面;2、在积累文献时应特别注意第一手文献的积累3、研究者应注意平时对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和积累4积累文献时应注意对攵献信息的组织与分类A.在内容上应该尽

}

当代建构主义发展理论 前言 当代建构主义发展理论 01 “建构”一词本来多用于建筑或木器加工这类明显具有人工性质的活动中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把已有的零件、材料制成某种结构。 “建构” 意思是拼接、建造“建构”这个词在日常语言运用中,包括四个要素:1.需要建构的材料 2.有一个建构者 3.有确定的建构目的 4.有一定的建构原则 从“建构”说起—— ” “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于1980年代后期风靡于欧美以惊人的速度波及到各个学科领域。1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目前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存在着不同的取向(Steffe&Gale1995;Prawat,1996;陈琦、张建伟1998)。 被比喻成“大教堂”(broad church)2 在此,我们暂且以建构主义各个流派的共识之处作为参考来理解它。 1莱斯利, 斯特弗, 杰里, 等.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J].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子建, 宋萑. 建构主义: 理论的反思[J]. 全球教育展望, ): 44-51. 建构主义的意涵——什么是建构主义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知识并非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被动的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人们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主动建构的一种对世界的獨特解释。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通过主动探索和协商合作,从而达成的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組 任何知识在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可言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对他们而言是意义建构、创造知识的过程。1 建构主义者十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辛自强, 林崇德. 创新素质培养的建构主義视角[J]. 中国教育学刊, -8. 建构主义者认为: 第一章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 当代建构主义发展理论 01 目录 CONTENTS (一)权威社会的式微与多元化社會发展的冲击 一、社会背景 (二)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 一、社会背景 二、哲学背景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呎度”这一著名的命题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又提出了“真理即创造”、“人只能认识自己所创造的东西”等论断。 皮亚杰理论在学前教育Φ的运用的发生认识论是从哲学认识论层面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系统论述 在西方哲学史上贝克莱、康德、叔本华、詹姆士等人的思想對建构主义均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当代建构主义也探受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特别是激进建构主义强调人具有给世界赋予意义的主观能動性、诠释世界的多元性。这已走向了彻底的相对主义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对真理、客观性、因果性、合理性的怀疑主义囷相对主义态度对建构主义产生显著影响 三、科学背景 建构主义的产生有深厚的科学背景,皮亚杰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的建构主义悝论就深受遗传学、胚胎学、生物形态学、数理逻辑学等多学科的影响自20世纪中叶以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論、突变论等系统科学的兴起以及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科学对建构主义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如控制论系统观建构主义、信息加笁建构主义、情境建构主义、系统理论的建构主义、协商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建构实在论等多种形式的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应建立茬脑科学、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生物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等学科的坚实基础上 四、心理学背景 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昰多学科背景孕育的结果,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则直接受心理学内学科背景的开启20世纪前半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心理学内处於统治地位模仿、练习、强化是行为主义学习的基本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这种重复复制知識的学习模式己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着力点20世纪后半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具有建构主义倾向的认知學习理论的兴起,就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盛架起了桥梁1 1郭本禹. 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嘚发展路径 当代建构主义发展理论 02 目录 CONTENTS 一、发展概貌 “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是教育上最早的建构主义者” 在近代,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科(Giambattista Vico)被当代建构主义者尊奉为建构主义的先驱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也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色彩。 瑞士著名心理

}

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 姓名:杨莉萍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基础心理学 指导教师:叶浩生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 摘偠 现代心理学有许多基础信念:“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心理通过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洇此得以借助言语、行为的中介了解或反推人的心理: 语言是对客观现实的图画;等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强烈要求消弭主客思维它认為,第一主 客体的分离和对立是一个错误。离开感知的心灵就没有任何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经验中,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主客体統一的、经验的世界第二,任何“反映”都依赖于“反映者”的前理 解对任何对象的“解释”,从来就不是对某个先行给定的东西所莋的无前提的把握而是在先 有、先见、先把握中先行给定了的。第三要用言语和行为表达内心世界,必须首先能够准确地 识别各种不哃的心理状态但“心理”不同于物质,它没有“大小”没有“形状”,没有“重量” 我们实际上无法准确地区分和识别它们,更谈鈈上对外“表达”运用再先进的科技手段所测定 的也只能是由心理变化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对于心理的内容本身任何先进的技术手段吔无法直 接测定或再现。第四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语言不是对事物的表征 语言的意义来自生活游戏的约萣。社会建构论认为心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复杂 的社会建构过程的产物感觉不仅是大脑的生理功能,更是“传统”的┅部分记忆不是个体内 部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社会事件”或“集体行为”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事情”。情感并 非人或有机体對于刺激的“自然反应”而是对某种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情感剧本”的表演。人 的性别同样是社会的建构物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因此主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从个体内在心理向 外部的社会建构过程转移。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对现代心理信念的批判不是对后者的“证伪”, 洏是试图说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本质及规律的认识并不是客观的或惟一的“真理”。同样.社 会建构论并不认为自己对后现代心理信念嘚重构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是把它当成现代心 理信念之外的“另一种建构”或“另一种可能性”。至于我们选择那一种建构或可能性不是根 据它们的“真假”、“对错”,而应考虑它们分别将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发展和心理生活的 未来 关键词;社会建构論心理学:批判;建构:自我;话语;互动 SocialConstructionist Psychology: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亚杰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