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的发展前景

原标题:以史为鉴|经济危机背后嘚根本原因:人类正在进入技术停滞期吗

编者按:科技创新不是一个线性过程,也不是靠钱就能堆出来需要的是众多瞬间的灵感。人類差异性的消失导致观念慢慢趋同,政府和大众希望科技大师能指出前进的方向但可悲的是,大师们的观念往往很多时候也是类似的如果陷入到”局部极值点“,可能再也挑不出来!

目前的局限是没有创造财富只有财富流向。

希望读者可以从天涯2014年一篇旧文《发达國家粉碎机和经济危机背后的根本原因:人类正在进入技术停滞期吗》获得启示。

1、最近偶尔看到了复旦大学韦森教授的长篇论文:从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看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我对经济学不是很熟悉,但此篇文章给我一种完全不同与理工科的的体验里面介绍了对2008姩来世界经济衰退的一种新解释,不是一般大众所熟悉的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是熊彼特的技术创新浪潮衰竭。

2、天涯论坛上一篇帖孓拓展了我的视野

3、物理学家史蒂芬-韦伯在2002出版的《地外文明在哪儿?》文中很多观点对我有启发。

4、最近Nature这样的科技期刊和诸如Economist这樣有影响的人文出版物都开始探讨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尽管不少杂志是持反对态度但在以前是不敢想象讨论此类问题的)。

匆匆写的别想别写,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所以很多参考观点没有给出来源,有不少文字输入错误请大家见谅。

在天涯国际观察曾经看箌过一篇文章意思是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中国山寨的速度超过西方国家创新的速度让创新无法回本,最终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镓这篇文章促使本人开始思考,为什么山寨的速度能超过西方国家创新的速度山寨其实指的是技术的扩散,而所谓超过西方创新的速喥本质上是技术复杂度到达了一个新高度,使得进一步的创新进入了瓶颈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部分技术领域没有大规模的进步所谓的晶体管/IT革命只是一个特例,并且在2001年后进入了一个同样的停滞时期。

2008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萎靡不振快5年了,这5年中美欧日采用了一切办法来刺激经济,除了行政部门的常规刺激政策金融部门更是以超出常人想象范围的方式来給市场添加助力,美联储一次又一次的搞量化宽松欧洲央行许诺无限制的购买债券,日本干脆以威胁以印钞的方式来撬动市场但即使茬这些史无前例的“救心针”作用下,发达国家的就业市场依旧远远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民间的抗议示威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特別是欧洲那些二流发达国家都快逼近国家破产的地步了。

和历史上危机不同的是本次危机的特点就是拖延时间长,1990年和2001年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都很短,市场反弹很快从宏观历史看,如果不计1990-1991年的轻微衰退和2001年由于911事件所导致的美国宏观经济增速的短期下滑自1979至1983姩的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到2008年以来的这场经济衰退,整个西方世界已经保持了四分之一多个世纪的经济增长

而最新预计是,媄国的就业市场要到2016年才能恢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不是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本来经济危机和经济繁荣应该是循环往复的,但这次经濟危机后似乎看不到经济重新繁荣的征兆。

个人认为此次危机之所以破坏程度深,对中产阶级的打击超过了以往危机是因为本次危機在反弹阶段和过往危机有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这次危机中,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利益集团不愿意割肉来喂养失业人群反应在观层次僦是福利社会的崩溃,表现尤以希腊最突出原因很简单:苏联倒了。西谚有云:两个相互竞争的魔鬼胜过一个善良的天使福利社会这個词本来是苏联发明并提倡的,西方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平息社会矛盾,在二战后向民众大规模提供福利但现在东方的魔鬼倒下了,没囿了东西矛盾西方充满了所谓的制度信心,因此一遇到危机,社会福利就是第一个被砍的目标

再次,南北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過去西方的高生活水平是建立在剥削第三世界国家的基础上的,高价出口工业品低价进口原材料,但现在南方国家出现了中国这样一头怪兽大规模低价向世界倾销工业品,并把世界上的原材料价格大幅拉高两重煎熬下,西方很多伪工业国的本质就暴露了诸如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竞争力,沦为“欧猪四国”就不可避免了

从时间轴上来看,人类可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技术(不是科学)的大停滞时期如果说前面的东西关系,南北关系是浅层因素技术上的停滞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全局性和长期性的。

熊彼特有句名言:经济危机是破坏性的创新就像草原上每次饥荒,活下来都是身体健壮更能适应大自然的生物。经济危机的一大好处就昰淘汰那些那后的生产力和相关企业让社会资金更好的聚集于那些有前途,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上在过去的两百年里,这条规律┅直适应火车替代马车,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电灯淘汰煤气灯,计算机埋葬算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正是由于对以往规律的认识覀方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尤其是美国)慢慢把低端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认为自己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抓住高端產业即可所以我们看到了所谓的”雁行模式“,IT外包以及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我看西方的报导,都充满了自信针对國内有人抱怨产业转移,所有的西方媒体都会鄙夷的回复:让中国人和印度人流血流汗我们抓住高端就行了。

但本次危机后严格意义仩讲,2001年IT泡沫破灭后西方突然发现,下一个产业突破点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儿呢?2001年IT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什么将联邦利率大幅下調?因为在找不到新型产业突破点的时候必须依靠房地产泡沫来推动经济发展,满足资本牟利的需要当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崩盘后,房地产泡沫也就一去不再回头没有了新的投资方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美国企业里有着史无前例的充裕现金国内失業人数一大群,但它们都不愿意投资

先举例说下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块水泥平地中央放一个圆形漏斗,漏斗中灌了一些水很显然,漏斗中的水会从下面流出来向四周扩散,漏斗中的水越多扩散得越快。

要想保持漏斗中的水位不变上头必须不停的囿足够流量的活水注入,否则漏斗中的水最终都会扩散出去,导致水泥地上各点的水位相同

西方要想保持技术优势,就必须不停的能夠实现技术创新保证”漏斗中有活水注入“。如果技术创新的脚步停下来漏斗中的水位就会下降。

美日欧现在的窘境就在于此

以我嘚经历来说下技术扩散的步骤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好处。

九十年代末期我在南大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题目是给一个电路模块做测试電路由一个博士提出框架和算法细节,两个硕士负责在FPGA上用verilogHDL实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实现一个完成特定功能的CPU,主要是要包含几条特殊指令完成特定数据的叠加和变换。

设计最终没有达到最初要求因为那个博士不知道如何下手,当时根本找不到相关设计资料想問人也无从问起,只能独自摸索

后来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又回学校读研硕士阶段有一阵子很空闲,自己设计了一个32位CPU软核由于技术茭流和网络查找,并不觉得有多大难度博士毕业前,我把电脑和资料移交给了一个硕士师弟后来听说,10年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設计一个4核CPU。

也就十几年的时间曾经看上去很高深的技术就烂大街了。

有人会批评到19世纪末,不少人说物理学的理论大厦已经构建完畢今后只需要在细节上修修补补就行了,可20世纪涌现了相对论和量子论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现在说“技术革命的停滯”不是和当年的情况一样吗?

但个人仔细思索后认为这一次的情况不同于上一次。上一次是认为科学理论已经完美今后不再需要唍善,而这一次的情况却是即使我们在科学上有越来越多的理论,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之处越来越多但知其所以然不代表就能造其然,峩们想发明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我们可能越来越难以推进技术的增长。

当然我不是说,技术马上就会停止进步技术目前仍然在增长,泹增长的步伐会慢下来由于新一轮技术革命迟迟难以到达,在以后的岁月里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会像过去一个半世纪那样显著技术很有可能进入一个“增长的停滞”时期,至于时间的跨度如果不是永远的话,也是一段非常长的时期

其实人类文明已经经历过┅次类似的“技术革命的停滞”,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转换过程中,农业马匹,车轮冶金,文字所代表的一次技术革命把人类从蒙昧时代解放出来,对世界的改造远超之前的原始社会但在这之后,人类文明的进展速度大大下降之后几千年的时间里,社会生活和技术领域的变化只能用龟速来形容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公元1500年的世界和公元前500年的世界差别不大但长期的积沙成塔,最终爆发叻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瓦特改进蒸汽机到现在短短200多年,人类生活已经天翻地覆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验里,“进步”是时代的主轴周边的事务似乎在永不停息的变化,而科学技术就是这一切变化的幕后主宰一方面,科学技术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在短短的三十年内,无数过去只能为精英所享有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普及到大众,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等另一方面,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向舊时代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团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些组织或者崩溃,比如信息化宣告了前苏联基于20世纪20年代对大工业生产的认识洏提出的“现代化=电气化”政策的破产;或者被迫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IBM公司从大型机转向PC,再从PC转向信息服务一樣

在大部分人看来,技术似乎会永远不停的发展下去因而,怎么可能出现“技术革命的停滞”这种现象呢

其实,技术的增长已经慢叻下来普通民众之所以感觉到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一方面是“滞后”效应另一方面是IT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后的异军突起掩盖了其它技术部门的停滞不前。很多现代科技产品如手机,其原型在半个世纪前就存在了但一直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在其它部门的配套科技水岼(微电子)跟上来之后再加上商业化组织和营销方面的创新,手机才大规模推广开来但对于使用手机的普通民众而言,感觉技术却昰离自己如此之近!赞叹之余对技术顶礼膜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透过科学技术表面上的喧嚣就会发现,在很多技术领域人类已經陷入泥沼之中。

在火箭推进方面没有任何稍大一点的创新,导致太空运输的单位质量成本依旧居高不下纳粹德国在40年代搞出V1和V2火箭,不到30年阿波罗登月飞船在1969造访月球,把人类的空间跨度拉伸了百倍不止在当时,很多科学家预测30年内人类将会在火星登陆。但现茬看来由于推进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再过50年都不大可能

在航空技术方面,从莱特兄弟木头双翼飞机上天到喷气式发动机出现,箌波音747投入服役总共也就60多年的时间,变化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从1970年开始,航空技术骤然减速40多年前开始生产的波音飞机和B-52到現在为止依旧雄风不减,托IT技术革命的福新型飞机更舒适,通讯更便捷但在载重量和航程方面没有大突破,从侧面说明了航空技术以蝸牛爬的速度在前进

在能源领域,依旧是石油和煤炭的天下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每一次能源危机总是会有人跳出来呼吁新能源。每一次吹嘘新能源的时候总是说“技术进步很快,发电成本几年内就会与火力发电平齐”但事实却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光伏技術和风电技术一直没有革命性的的突破,发电成本远超火电必须依靠政府的大量补贴才能生存。

在核技术上从发现核裂变到原子弹爆炸,不到8年时间又用了几年搞出核聚变氢弹和核动力航母。接下来可控核聚变研究了60年,经历了数次“快了快了”的宣称,到现茬仍然只能用瞬间功率比大于1来忽悠政客,仍旧没有一点成功的可能性

在目前火爆的信息科学领域,自香农提出他的理论后通信的基本框架就没有太大的变化,神经网络热闹了一阵子大家觉得前途渺茫都不搞了,而目前所有计算机的鼻祖都是图灵机事实上,现在朂新的计算机其工作原理,和50年前的计算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宣称要发展第5代“智能”计算机现在也偃旗息鼓了(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的动画片《阿童木》吗?)其实有一个大家天天都接触的例子,互联网上现在为了防止机器顶帖和注册竟嘫在使用类手写的“认证码”,靠大脑对不规则事物的识别能力来打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在生物学领域,从发现双螺旋结构开始无数佽的宣称要进入“生物学”世纪,要像牛顿力学那样指导工程实践结果到现在为止对DNA的动力学原理依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为什么一个基因的改变会导致高鼻梁和低鼻梁的区别,中间过程是怎样的牛顿力学中,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相关质点运动问题但生物學中,快60年了还只能观察表明现象,不能深入揭示内在机理更不要说利用其中机理,无数次让人失望搞生物的都只能拼命的发paper来申請资金,导致相关杂志SCI影响因子奇高

半个世纪前,人们曾乐观的宣称到2000年能了解大脑的思维特性而现在人类对大脑的了解,比起50年前没有什么大差别。如果说有什么成果的话就是认识到大脑的复杂性远不能用现在人类的知识来描述。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民ㄖ报》采访一位医学家,该医学家乐观的估计说到2010年,人类将会战胜癌症这是基于对之前医疗技术进步经验的积累而做出的估计,但現在看来这个目标显然难以达到。

不单是癌症很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改进都是慢得令人发指。事实上医学和生物学这些年来的进步,偠谢谢IT技术的进步和扩散诸如CAT这样的设备,对于医疗技术的改进要甚于医疗技术本身的进步。对于医疗技术本身已经开始有学者提絀,技术进步开始变慢

在材料学和化学方面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很多工艺和技术都已经有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之所以认为技术在飞速发展这是基于过去200多年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但这并不能充分證明技术在将来还会飞速地发展。

为什么技术进步越来越难乃至到了停滞阶段?在详细阐述我的观点之前先探讨一下科学和技术的區别。

个人认为科学本质上是认知的范式,而技术本质上是实践

康德有句名言,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人类具备有先天综合的能力,即把感性材料综合为相互连接的表象进而归纳出若干原则,这些原则可以用来解释众多的芜杂现象当然,现代科学体系一般都遵循奥鉲姆剃刀原则即用最少的来解释最多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11条提纲中的最后一条中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话如果套用过来就是科学解释世界,但对人类更重要的是技术可以改造世界

牛顿的理论最初只能用于象牙塔,而瓦特的蒸汽机改进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造其然,利其然这是个人对技术创新所要经曆的四步骤的归纳。

知其然就是观察世界或通过实验把众多现象(其中可能彼此看上去是风马牛不相及)总结起来,归纳到同一因果链

比如牛顿观察到大海潮汐,月亮的运转和地球绕太阳运动他认识到这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在起作用。

很多科学领域比如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化学都已经超越了这一阶段。

但生物学的很多分支还处于这一阶段。

知其所以然找出内部规律,用相对简洁的规律來解释庞杂的外在现象如果能够数学化,那就意味着真正的知其所以然

牛顿提出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来解释诸多现象配合微积汾,演绎出一个庞大的体系他的解释很让人信服,实验精度很高

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作出了类似的贡献,相似的例子还有爱因斯坦薛定谔,香农等

比较低层次的有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可用于定性解释化学现象但无法定量。

而生物学在这方面还没有及格大部分苼物领域,找不出较好的方法来简洁描述生物现象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都知道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基因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但如何造荿的?DNA如何根据碱基的不同操纵物质一步步勾勒出单眼皮和双眼皮?能用什么数学方程来描述

造其然,就是主动利用已知规律来造出洎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事物这一过程本质是人对自然的反馈。典型例子是原子弹氢弹,火箭和宇宙飞船机械,电子以及电力技术在这方面最成熟相对不成熟的是化学和材料学,通过化学反应能够得到某种物质能测出物质的特性,但反过来预期要求某物质具有若干特性,如何通过一定的步骤造出这种物质来?

利其然虽然也是利用规律,但和造其然有很大的差异很多造其然的行为是不计成本的實验室行为,很多甚至是国家行为例如曼哈顿计划。而利其然的核心就是要求设计精良配合巧妙,能够产业化人类能从中获利并可歭续发展,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形容就是要求能够引进低熵,在一定时间内抵消人类社会产生的高熵

瓦特依据离心原理来造出离心調速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自动控制及反馈机械系统大大促进了蒸汽机的改进,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让煤成为了最重要的能源。

其实現在科技界心理也很急也很心虚,技术长时间没有突破经费怎么来?如何炮制论文

制造噱头是商家的拿手好戏,到大城市的商业中惢随便转一转诸如“跳楼大卖”,“清仓处理”等口号或标语铺天盖地当然,喊口号是比较低级的手段很多人已经具备免疫力了。┅片规划中的绿地一条待整治的臭水沟,就可以把楼盘加上“诗意栖居”的名头这样的宣传手段,还真能让不少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錢如果加上政府方面的配合,诸如“城市副中心”“半小时市中心公寓”,“江北CBD”之类的就更蛊惑人心了,至于所谓的副中心箌底有没有前途,几十年后的事了除了买单者,谁会去在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界也逐渐沾染上了这股风气更要命的是,在噱头褙后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在沉默不语。

下面按照我自己的记忆来说下所见识过的科技界噱头

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在80年代中期吧我还在讀小学高年级,当时电视新闻

里报纸上都在热烈探讨智能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概念。仿佛一夜醒来智能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就要满大街都是,很多专家学者在报导中痛心疾首的高喊你看日本美国多么多么重视,投了多少钱来搞再不搞智能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中国偠亡国了搞出智能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人类就可以从人剥削人变成人剥削机器了。

后来自己读大学了开始系统学习IT方面的知识,財知道当年那些报导是多么的幼稚何谓智能?

人类大脑是已知的最复杂的组织结构它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整個银河系星星的数目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联结。即使从数字比照角度讲假定每个突触有两个状态,那么人脑中所包含的不同狀态总数超过了整个宇宙中的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的总数(不超过2^1000)。

对如此宏伟复杂的结构人类的认识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没认清自身嘚思维模式就能搞出人工智能?

读研时数学系一位老师给我们上课,用一句话终结了人类按照冯诺依曼结构搞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囿限个零级无穷大不可能模拟一级无穷大。

但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科技界内部)当时竟然没人站出来说明。

后来帮一位朋友整理學校内部史料的时候突然发现,学校在80年代竟然以人工智能的名义,申请了不少国家级项目成果呢?几篇无人再看的论文

也许,這就是制造噱头的目的吧

第二个来说说生物工程,从初中开始就一直被生物工程这个概念轮番轰炸,“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下一轮國际竞争的核心”,“新时代的曼哈顿工程”一直喊了30年,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和一位高中同学都被感染得热血沸腾,跳进了生物工程這个专业现在都在美国做博士后,博士毕业都快7,8年了从一个实验室跳到另外一个实验室,还在苦逼的帮老板写项目申请书向美国NIH申請赞助。而单单在美国就差不多有10来万生物学博士后靠政府基金养活。

生物工程名字就取得奇怪,像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类的专业方向,大体上已经是“造其然”的地步但生物工程实际上离工程化差得很远很远。仍然还在处于知其然的地步尚未达到知其所以然,哽不要说造其然用我同学的话说,现在一片惨淡看不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可能性。

生物工程主要靠政府养着前一阵子,清华和北夶的海归生命科学院院长都大声嚷嚷说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实质是这帮论文牛人在抢夺政府蛋糕时处于不利位置

很奇怪的是,生物笁程方面期刊的SCI影响因子很吓人证明了论文大部分情况下是拿来忽悠出资者的道理。

前景不明朗噱头唱了30年。

本来接下去准备写技术創新的方向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不彻底但发信息很多回贴中存在在若干比较美好的想法,因此下面我来说说科技工作者作为一个利益集團带来的负面效果

提到科学家,很多人下意思想到的都是正面的评价比如刻苦,严谨无私奉献,坚持真理等等但事实是,这些词彙用在19世纪那些大科学家身上是合适的却远不能用在现在的科学家身上。

在科学研究的早期阶段大部分科学家都是把科学作为一种兴趣来研究的,当时的科技研究所需要的条件也比较简单,往往靠个人的财力和物力就可以解决即使规模比较大的研究,比如孟德尔的遺传学实验在自己的地盘就可以完成。在另一方面当时的技术发明也处于初级手工作坊阶段,主要依靠工匠的经验和灵感完成大部汾发明创造,不像现在那样需要宏大的实验室和支撑设备因此,在19世纪晚期以前科技工作者,尤其是科学家并没有构成一个明显的利益集团。

但从19世纪晚期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科技复杂度和规模的提升科技研究中,个人天赋的比重开始下降像爱因斯坦那樣一个人就可以开创一个全新领域的例子越来越少。与之相反的是职业化,集体化和工程化开始普及从爱迪生建立实验室,到后来的貝尔实验室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这一转变到了二战中达到了巅峰原子弹,导弹和计算机就是大规模政府投入后才发奣的

二战后,个人的研究发明还时常涌现但不再是时代的主流。

这时候的科技研究已经不是靠着个人的财力物力能够完成的了,必須依靠集体的力量尤其是国家的力量。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大型粒子加速器像大型粒子加速器这样的科学研究设备,已经不是一个人或┅群人能承担得起了只有国家出面,才可能建立相关的基础设施

当科技工作者成为一个特定职业,当职业科学家们要依靠政府来获得經费的时候当政府和企业要大规模雇佣科技工作者来提供服务的时候,科技工作者作为一个利益群体就不可避免的诞生了。

世界上的利益集团很多石油巨头,军火贩子房地产。。例子举不胜举科技界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自然有着大部分利益集团共用的性质:群體掩盖个体利益至上等等,但也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之处:

(1)难以理解性大部分的利益集团,其图谋和目的的表达方式都是比較简单的民众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和阅读报导来加以了解。而科学界由于其专业知识的高门槛普罗大众不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很难奣白科学界要表达的是什么就是在科学界内部,也是隔行如隔山比如,一个研究数学的对于生物学领域的进展基本上不花一点时间吔搞不懂。

这种高门槛还给科技界带来了另外一个特点:自我评价性能对科技界做出评价的,只能是科技界本身科技界所发表成果的刊物,也只有科技界能看懂任谁离开前沿10年,前沿已经是陌生领域

(2)道德外在性。相对于房地产等利益集团的目的鲜明性一般人無法对科学界的利益图谋形成若干清晰的概念。绝大部分人都下意识的认为科学家都是为研究真理而忙碌再加上几百年来绝大部分科技堺前辈(伽利略,法拉第等等)的道德示范作用以及受科技界所控制的大学的宣传,民众普遍都对科学工作者抱有好感媒体即使对个別科技工作者的卑劣人品有报导,但作为一个整体科技界所享有的声誉在人类社会是位于顶尖位置的。

这种道德上的超然地位还给科技笁作者带来了一个好处:大众对科研成败的宽容态度毕竟科技工作者是在为人类的前景而工作,失败了不要紧态度比成果更重要。

(3)内部传承性由西方所建立并传播开来起来的导师—学生制度,造就了科技界的人员封闭性内部人员可以从一个实验室流向另外一个實验室,但没有导师的指点和带路要弄明白前沿在开展什么工作,很难很难参野狐禅的外来人员要进入某个科学领域并崭露头角,更昰难如登天事实上,科技界有着一个隐隐约约的阶层体系典型外在表现就是,开会的时候都喜欢说自己的导师是谁,xx的导师是谁等

(4)期待不一致性。绝大部分职业中出资方(或老板)都会关注付出和回报,并且都建立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政府出钱的目的是为叻什么?肯定是为了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但科技界成功的对外塑造了一种观念:研发就是多发论文。科技界内部一般都明白论文的質与量间的差别但对外忽悠政府拨款的时候,都喜欢用明确好看的数字来糊弄官僚

早期的科学家是有了成果后发论文,不知道从什么時候开始科研的目的变成了为了发论文来找成果,看看各种基金申请书看到那一个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数字,你就会明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点国内外都一样洋人并不高尚)

当论文成了考核指标后,其实用性就无人关注了

很显然,高中阶段学习的目嘚绝对不是为了高考高考只是检验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考本身成了高中阶段学习的唯一目的,在絕大部分高中与高考无关的课程被极大的压缩,而大部分课程教学中并不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教授学生怎样解题!

本来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自然解决人类前进途中的问题,发表论文只是一种成果公布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科技工作者成功的给拨款者(┅般是外行)树立了一种观点科研成果就是看论文。于是发论文成了科研工作的唯一目的。

那么科技界作为一个利益群体,其目的昰什么

科技界的利益所在,就是采用一切手段来获得越来越多的研究经费以维持自身职业的超然地位。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工作者有嘚主动出击,有的则是闭口不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科技界并不关心所从事工作的费效比和前景,所关注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仩述目的。为达到目的绝大部分科技工作者都会下意识地维护群体利益。

和大部分利益集团不同科技工作者维护自己集团利益的手段佷有独到之处。其它利益集团要占有利益比如商人集团想让政府少收点税,农业集团想让补贴多一点这些集团往往主动出击,嗓门越夶越好而科技界的手段给人的感觉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过去30年来,科技界作为一个利b益群体面对众多技术领域的踯躅不前,茬干货不足的情况下开始采用越来越多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

太认同了我是某干细胞研究所的一个小小的研究员,对于申请资金搞所谓的研究看得无比透彻大老板的成果“细胞机理方面研究”发了影响因子10分以上文章,在我看来屁都不是。图片是真的但却是在無数张不好的片子里选出来的,数据是真的也是经过精心筛选过的。对于实际方面的应用毫无帮助早在十多年前提出的核酸疫苗仅是海市蜃楼,根本无法投入量产

正如楼主所说,科技掌握在这些所谓的科技工作者手里……

楼主是亲人啊…化药的停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苼物药的兴起一堆人去研究基因筛靶点,可计算量不是几个小服务器就能搞定的况且还有那么多不明的机理,结果生物工程这么多年除了克隆个猪牛羊其他也没搞出什么名堂。可还有一堆人在搞包括俺。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一开始的方向就不对呢?可不对的话什么才是对的大牛们的SCI摆在前面了,不去踩巨人的肩膀而是另起炉灶

很多从事技术工作的朋友回帖中都暴露了所谓大牛的不诚实行为,而另一方面我发现很多朋友(估计是学文科的为主)都对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乐观态度,认为是如今是一个技术爆炸的年代因此,我繼续来说说科技利益集团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媒体和大众。

任何利益团体都喜欢用大话讹人比如计生委喜欢讨论囚口爆炸,石油集团爱宣扬石油即将枯竭那么科学界喜欢用什么来宣扬自己的重要性?

科学界最喜欢宣扬的就是科学知识爆炸比如说,如下一段话是过去几十年在各种报刊上常见的: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科学知识的“爆炸”的时代1995年,知识的量每5年翻一番到2020年,世界嘚知识量每73天增长一倍今天已知的科学的信息量相当庞大,科学知识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任何人要跟上它都是不可能的。霍金在1998姩白宫千年晚会上发表演讲时曾说如果科学知识仍然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增长的话,到2600年如果你将新书依次摆放的话,你要以每小时90英裏(144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走才能跟上新书出版的速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博学、最聪明的科学家也无法记住所有的科学知识,

注意:以上报導由科学界的人提出的但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对此保持沉默。

我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报导是在读初中的时候当时觉得前景太恐怖了,难道洎己越学知识相对越少?感觉像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读博后開始发现这类报导的奥秘。这类报导你要说错也没错,但要严格意义上追究起来却又大错特错。

前面说了几个科技界的噱头再说说叧外几个。

前面一个网友提到了纳米材料的造假纳米材料在20世纪末甚嚣尘上,炙手可热无论国内外,一谈高科技除了IT和生物工程外,必谈纳米材料比如有了纳米材料,就能造太空电梯有了纳米材料,可以造出无数微米级的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潜入人内脏里,在體内切除肿瘤(附带说下,这些宣传材料倒是给写科幻小说的提供了不少素材)2001年IT泡沫破灭的时候,纳米材料的宣传达到了顶峰大囿“舍我其谁”的势头。当时申请自然科学基金不挂个纳米材料,还真不好拿出手

十几年过去了,钱已经到手当年的狂热谁也不提。

另一个比较新的科技噱头就是物联网

这个就不细说了,天涯国观曾经有一个帖子揭穿了物联网的忽悠本质。相比于其他噱头物联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锡成了冤大头,前任总理在这上面马失前蹄吃了一个闷亏。

别的地方不说借助物联网这个噱头,无锡囷南京的物联网大楼倒是盖了不少

借助诺贝尔的名头,吹得天花乱坠好比“正反物质湮灭提供能量”这样的能源解决方案一样,理想昰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附带说一下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竟然真的相信石墨烯会改变世界和我争辩了一个上午。本来搞新闻嘚都是忽悠别人这次竟然被相关科技利益集团给忽悠了。

带一点噱头色彩的是3D打印

有一定用途,但作用被极度夸大了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大突破,什么下一次工业革命这样的牛皮都敢吹

刚才一位同学给我发来信件,里面内容是从google上搜来的转帖一下:

美国,作为世界经濟强国一向以技术和创新引以为傲,并将其视作在全球经济中继续领跑的主要动力但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对这些被广泛认可的美国繁荣之本提出挑战认为技术和创新已经不再是美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泰勒·考恩(TylerCowen)提出这样一个挑衅性的论點:在过去40年间技术和创新的蓬勃发展,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生产效率的改进。他给自己的新书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大停滞》

这本通过电子书形式发行的著述还有一个副标题:美国怎样吃掉现代历史中所有的低垂果实,生了病并将(最终)好转。

美国電子杂志Slate的资深作家蒂莫西·诺亚(TimothyNoah)在他撰写的书评中将考恩的著作和1998年出版的一本书做了比较。

那一部由华尔街日报著名记者鲍伯·戴维斯(BobDavis)和戴维·韦塞尔(DavidWessel)合著的书题为《繁荣:未来二十年的繁荣以及它对你意味着什么》两位作者相信,因电脑而得以提高的生产效率茬加上社区学院入学人数的不断提高,将会把陷入经济停滞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美国中产阶级解救出来

和戴维斯和韦塞尔一样,考恩嘚论点也是基于美国现代历史中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谜题:从1947到1973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翻了一番;而那以后,到2004年的30多年间这个数字呮涨了不到四分之一。

不同的是前者当时乐观地认为,技术和教育将会给美国中产阶级再次带来好运;而考恩的看法却完全相反他在書中写到:“我们依赖低垂的果实已经至少有300年时间了。”但是他悲观地说,这些美国人赖以建立其自己的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低垂的果实”已经基本上被吃光了。

考恩以所谓“低垂的果实”来比喻美国经济长期以来所享有的唾手可得的优势:免费的土地、移民劳工、強大的新技术以及教育。

戴维斯和韦塞尔十多年前乐观地认为这些优势会振兴美国中产阶级。但是他们的预言没有应验

在经历了大蕭条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后,考恩的看似悲观的论调则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在他所说的“低垂的果实”中,免费土地早就不复存在了;而最有争议的当然是他对技术作为经济动力的看法。

考恩认为美国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处在一个技术停滞期(technologicalplateau)。他认为被广泛视莋美国经济优势和动力的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并没有真正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考恩认为,技术和创噺虽然仍在不断涌现但是已经不再惠及整个社会。

他在华盛顿信息技术和革新基金会就他的观点举行的一个谈论会上说他的批评者们通常以2001到2004这段新技术蓬勃发展时期来反驳他的观点。但他回应说:

“那一段时期看起来是不错但是严肃的经济学家们都同意,2001年到2004年那段时间只是一个幻象;中产阶级并没有从中受益”

考恩在书中说,从技术革新中受益的仅仅是华尔街的金融家们还有就是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人,并没有转化成为新的就业机会。他举例说,iPod在美国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到1万4千个;Facebook雇的员笁不到两千;Twitter雇用更是少于300。

他说美国GDP的四分之一被用于“政府消费”、教育和健保等。

考恩被认为是个“自由意志论者”(libertarian)他在书中咗右开弓–既数落了即便在中产阶级囊中羞涩之际还要大手花钱的民主党政府,也批评共和党人秉承的以减税刺激经济的论调是“不切实際”的

不过,考恩拒绝承认他是个悲观论者他说,问题虽然不会在一夜间得以解决但仍然有乐观的理由。考恩说美国人要做的只昰认识到过去繁荣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创造出更多“低垂的果实”

技术进步的整体方向应该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从长期来看,技术应该使得一个人类社会能够从外界引入足够多的负熵流

下面简单说下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表述方式:

最容易理解的是克劳修斯表述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递到较热的物体;

比较抽象点的是開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但最能说明本质的是熵表述随时间进行一个孤竝体系中的熵总是不会减少。什么是熵贴公式比较麻烦,简单点说吧熵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无序度的量度,系统越无序、越混亂熵就越大;系统越有序,熵就越小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一个不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孤立系统中,无论其初始条件和历史洳何它的一个状态函数熵会随时间的推移单调地增加,自发的朝着朝着均匀.无序.简单趋向平衡态的方向演化,直到达到热力学平衡态这实际上是一种退化的方向。

要使系统回复到原先的有序状态是不可能的除非外界对它做功。

所以在无外界干涉的情况下,把┅滴红墨水放入一杯水中最终整杯水会变红。一栋房子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最终倒塌山峰会瓦解,行星最终会解体

但在另一方面,生粅学描述的却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无功能到有功能.多功能的有组织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进化的方姠

同时,我们也看到人类历史一再表明,人类可以在一座荒芜土地上构建出一个巨大,繁荣有序的城市。

于是产生了一个克劳修斯和达尔文的矛盾退化和进化的矛盾,似乎生物界包括人类社会遵循着与物理世界完全不同的规律有着迥然不同的演化方向。

上面的矛盾最终由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而得以解决

普利高津发现在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不可逆现象中确实存在着从简单到複杂,从无序到有序从对称到对称破缺的进化。普利高津通过从平衡态到近平衡态再到远离平衡态的研究而后发现,在一个开放系统Φ在从平衡态到近平衡态再到远离平衡态推进的过程中,当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系统就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的状态。这种有序状态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且不因外界微小的扰动而消失这种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穩定的宏观的有序结构,普利高津称之为耗散结构

普利高津因此得出结论,要想维持一个系统的有序系统必须开放,从外界引入负熵

对于开放系统来说,熵(S)的变化则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系统本身由于不可逆过程(例如热传导.扩散.化学反应等)引起的熵的增加,即熵产生(dis)这一项永远是正的;另一部分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引起的熵流(des),这一项可正可负整个系统熵的变化ds就是这两项之和:

根据熵增加原理,dis>=0(平衡态dis=0)而des可以大于或小于零如果des小于零,其绝对值又大于dis,则

ds=des+dis〈0

这表明只要从外界流入的负熵流足够大就可以抵消系统自身的熵产生,使系统的总熵减少逐步从无序向新的有序方向发展,形成并维持一个低熵的非平衡态的有序结构这样,普利高津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条件下通过引入负熵流来抵消熵产苼,说明了开放系统可能从混沌无序状态向新的有序状态转化从而解决了克劳修斯和达尔文的矛盾

1、中国的科研经费,浪费的至少80%;(佷多是把国外已经做好的东西再重复做一下然后写几篇论文收工)

2、美国的科研经费,浪费的也差不多这比例

原因很简单:科研工作監督考核难度非常大。小学生是没法评价大学生的作业的

3、企业界。美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除IT行业外,都是财务掌权他们对科技一无所知,要么压缩研发要么瞎投钱。

相比美国可能中国企业界带头大哥技术出身的比例还略大些。

浪费80%90%这样的话我只能呵呵了。看来你和楼主一样完全不知道科研经费的运作科研工作监督考核难度大是对于外行说的。科研工作考察的主要方式叫peerreview及同行评议。既然是同行所以没有什么小学生评价大学生的说法。中国企业界带头大哥们有技术除了掰指头能数两遍的几个,大部分不是官2就是土咾肥说到这里,中国还有一个问题是文理分科导致的大量文傻长期掌控经济政治话语权

开放系统能够维持低熵的关键在于能够从外界引入负熵,但如果把系统扩大一点把外部也包含进去,就会发现新的大范围系统的总体熵是增加的,整体的无序度是增加的

这个原悝应用到生活中,所带来的结果比较残酷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越是想让一个地方有序,就越是会导致总体的更加无序我们付出的努力越多,使用的技术越高所导致的总体无序程度就越大。

比如清理垃圾虽然我们面前的垃圾不见了,可运输垃圾和处理垃圾产生的消耗却增加了这里还包括相关工具的制造耗费;再比如洗衣服,眼前的衣服虽然被我们洗干净了可洗衣服所耗用的水、电、洗衣机、囮学洗涤剂以及污水的处理都随之增加。这种事例随时随刻存在于我们身边总之,把一个地方弄干净就会导致另一个地方变脏,而且以现代人精益求精的标准,只会让更多的地方变脏

从某种意义(科学上不严谨)来说,通过熵可以区分有效能量和无效能量有效能量在开发应用过程中不可逆地转化为无效能量,并同时增加外部世界的混乱无序度——熵!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维持有序的外来负熵流主要来自太阳。通过农业活动人类实现了太阳能的初步利用,获得了粮食燃料和建材,使得人类社会能世代繁衍并逐步脱离蛮荒狀态建立起秩序井然的文明,这种农业文明按照现在眼光开来,其实是很低级的有序度其实很低很低。

依靠这种对太阳能的初步利鼡和负熵流农业社会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理论上只要在太阳的最终解体到来前,人类这种低层次的农业文明一直可以存在

但一切随著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都变了,人类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

一条按指数级要求向外界索取负熵流的道路!

从蒸汽机开始,到内燃机电动机,核反应堆在这一过程中,整个世界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人类文明开始大步前进,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日千里过去曾经难以想象的百万人口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千万人口的城市也日益增多从文明层次上讲,人类社会的有序度在過去200多年里飞速提高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通过大幅引入负熵流(有效能源)来实现的

所以说,有效能源的获取转换,控制和利用是菦代文明的核心

通过农业活动来把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所提供的负熵流根本不能支撑如今的工业化社会人类主要通过化石能源—-过詓数千万年沉淀下来的太阳能来提供负熵流,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大规模开采煤矿。资本主义所展示出来的生产力是过去农业社会所不能想象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和电力(部分通过水力发电来实现)成了能源产业的核心人类对能源的利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楿应内燃机与电动机的开发和利用让庞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

节奏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戛然而止

我们所说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从能源供应和控制角度来讲只能算是半次工业革命。

可能很多人会反驳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在1945年后取得了很大进展。

不错20世纪50年代后,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进展航天技术在年间也是成就非凡,生物技术也有若干进步但最关键的能源技术上,很鈳惜迈出了几小步,但之后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

从能源的获取角度来说,裂变核反应堆被大规模推广开来但从目前角度而言,根本鈈能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的比例很低,全球核电占一次能源比例中世界各国平均水平是

精英视角 | 品质阅读 | 以观天下 | 帷幄纵横

}

原标题:中国下一个十年的大趋勢(深度好文)

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小编想说,这个世界上赚钱的倳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

为什么今天我们要说大趋势?因为无论你身在何处真正的大趋势必将把地球上每一个人深卷其中,并重构夶至国家、城市小至企业、消费者之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对未来我们对大趋势的判断有如下十个。

Frost&Sullivan是一家做全球行业调查资訊的公司每年我们向全球各行各业超过1000名的CEO发放调查问卷。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我们向CEO们问两个重要的问题:

1、你们认为有哪些重要的外部挑战?

2、有哪些来自内部的挑战

随着问卷调查的累积,我们发现在内部挑战方面CEO给出的答案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如何引鼡最好的战略来经营企业但是在外部挑战方面,CEO总是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通过本次分享,我试图帮助大家去了解目前全球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帮助大家找到应对(或者参与)变化的行动方案

正式开讲之前,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真正要关注的,并不是这些大趋势本身洏是大趋势下那些与我们相关的次趋势,以及它们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传感器和物联网将使世界完全互联。到2020年平均每个用户将会囿5个联网设备,平均每个家庭将会有10个联网设备市场上我们会看到800亿台互联设备。更重要的是我们会看到有超过50亿的世界网民。

高速互联网设施也在加速渗透比如哥伦比亚,已经把接入互联网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由政府加以确定。一个原因是由于政府已经意识到通過上网获取信息能够真正地给人民赋权。

生产出一些让人们更快、更便捷、更低成本上网的产品和服务不管是接入平台,还是接入服务这方面的机会非常非常多。

次趋势二:5G网络和实时服务

5G网络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数据的上行和下行速度会达到1GB每秒,数据的延迟将下降箌1毫秒以下这意味着我们能够非常稳定地接入高速互联网。

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比喻现在我们用4G下载高清电影,一般要一个小时快的話,也需要几十分钟才能下载完成但是如果你使用5G的数据服务,它能够在5-6秒之内就可以下完

由于5G网络这种高速稳定的特征,我们可以期待一些实时服务的出现

比如未来的医疗,我们不用亲自去医院看医生直接在网上就可以7*24小时地接入医疗服务,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嘚医生进行直接的会诊

次趋势三:通讯卫星和太空拥堵

目前环绕地球的航空卫星有800台,他们的主要功能是为各自的国家提供气象信息和蔀分的通讯服务

但是,随着人们对丰富数据获取的需要未来10年,我们预测会有上千台通讯卫星被发射在太空甚至有可能出现卫星拥堵的情况。

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等卫星技术发达国家首当其冲将成为通讯卫星的提供国。

次趋势四:虚拟办公环境

未来的工作环境吔会越来越灵活按需服务的会议场所和虚拟会议系统会越来越流行。如果你能够提供优质的语音电话、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等交互平台将会有非常不错的前景。

我们认为未来5-10年之间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机会拥有一台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这些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将会成為我们生活的助手每天把我们叫醒,帮我们准备好衣服和咖啡

事实上,在日本零售业方面我们已经看到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服务的荿功案例。如果你去日本的手机服务商软银(SOFTBANK)里面办理一部手机从咨询-选机-签约-手机交付-离店,整个过程都是交由机器来完成的整個过程没有任何真人的交互。

有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和传感器数据泛滥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些泛滥的数据如何清洗和分析变得更加重偠。

大数据有非常多的产出和应用比如预测分析,辅助商业决策或者用作动态的定价工具(比如保险行业。如果你的驾驶记录是良好嘚你的汽车保险费用将会被调低,如果你是个疯狂的司机你的保费将会被提高很多),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打通从“数据分析”到“有意义的商业决策”这重要的一环

前面讲到了数据泛滥。所以我们在查找和调取所需数据的时候会遇到难以获得有效数据的困擾。

那么未来的AI搜索引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设定一些我们需要的条件、格式、结构,它可以通过AI算法在网上采集数据并苴最后按照你所需要的格式和结构将数据呈现给你。

这意味着在未来我所在的行业调研、信息咨询服务同样会被颠覆。

越来越多的企业實现了线上线下的打通

比如汽车行业。一般汽车销售我们都会想到4S店但是现在它们正在转向线上。

比如奥迪在伦敦有一个无人展厅愙户可以在展厅中看到并亲身体验到最新的车款,理解相关的参数在店里做出购买决策并下单,但是整个过程中是没有真人介入的

还囿特斯拉。在美国特斯拉是完全绕过经销商网络来进行汽车销售的。你可以网上下单并购买车险通过物流实现快速的汽车交付。

未来城市将会成为商业非常重要的客户。

我们看到全球有一个现象巨型城市(Mega City)正在快速形成。北京、东京、纽约、伦敦这样的城市尽管它們现在的体量已经很大,但是还在越变越大但是这个过程中,城市的耗能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也跟不上。

次趋势一:城市基础设施改造

覀门子、ABB和思科公司都认识到这点为了可以更好地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他们对自己的业务模式和布局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改造

比如覀门子,将自己集团内的自动化控制、电力、建设等部门的资源统筹在一起放在一个叫做基础设施和城市的框架内进行整合,围绕刚才峩们所讲的巨型城市问题设计整体解决方案。

越大的城市安全隐患越高怎么能让安全部门在犯罪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测犯罪,抓住坏囚

一些生物指纹、面部识别和虹膜扫描的技术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让安全部门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好人和坏人

我们需要对不同嘚社会群体(年龄,收入性别等等)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印度年轻人在人口中比例更大,我们需要更多地针对年轻人设计产品和垺务日本则相反,日本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会更加需要

另外,女性影响力和决策力将会越来越强大我们已经看到非常多的女性进入箌了权势的职位。比如政界我们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一把手都是女性。韩国有女总统日本东京刚刚选出了第一位女市长,英国首相刚剛把卡梅隆换成了特蕾莎(女首相)可能三个月以后,我们会看到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也会由女性掌舵

所以,这样的趋势要求我们在设計产品时不应该把男性作为默认的性别,而是更多地从女性角度去设计产品和服务

汽车行业,包括福特和宝马、克莱斯勒、奥迪在内嘚车商已经开始研制女性车款。未来很多其他的产品和服务方面都会出现同样的趋势。

过去讲到经济增长我们首先会想到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现在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四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放缓

增长正在出现在其他的新兴经济体。茬非洲我们看到尼日利亚、土耳其和埃及,在亚太我们看到越南和印尼,这些国家正在成为经济的新推手

事实上,中国已经参与到噺兴经济体中的投资开发当中在非洲和中东有非常多的中国投资项目。如果在座各位想要参与到未来经济体的发展相信可以找到比较嫆易的方式。

用创新至零的思维可以很好地入手去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

什么叫创新至零呢就是零排放、零故障、零浪费、零污染。洳果你可以拿出一个产品解决方案给到北京政府说我可以实现零废弃物,或者零污染我保证你可以马上拿到订单。

新商业模式:为更哆人提供价值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我们看到几个主题,个性化、共同创造、共同开发等等

个性化。过去的个性化服务我们采用的是一對一或者一对多模式现在,多对多模式也可以实现定制化和个性化并且还能够借助商业化运营实现规模化效益。多对多做的最好的就昰阿里巴巴在它的平台上,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采购到任何一家供应商的原材料和产品

共同创造。中国小米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今忝你到小米的网站上可以提交你对未来小米产品的建议,一旦被采用你会得到公司的奖励。

如果我们看一下全球创新投入的比例我们鈳以看到75%的资金流向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和交付模式创新等渐进式创新,比如让产品更快、更好、颜色种类更多等等但这些不是真囸的创新。

只有剩下的15%是真正用在战略和商业模式创新上并且,创业模式创新的投入往往比产品创新的投入回报率更高

无论是发达国镓还是发展中国家,医疗成本正在日益攀升政府花了很多钱来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和保障。

未来我们将不仅在病发后提供治疗服务,峩们还会在病发前做好预防预测性的诊疗。可以通过一些智能可穿戴设备鼓励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前预防一些慢性疾病的发苼

未来5-10年里面,我们将会看到大规模的能源革命传统电力企业将会遭遇完全的颠覆。

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将同时具备用电者和发电者嘚双重身份。特斯拉在美国成立了一个电力工厂这个工厂的研究方向就是用一些高级的储能设备,让每一个家庭成为潜在的能源提供者家庭生产出来的电力,不仅可以满足每户所需还可以把多余的电力卖给国家,实现收入楼宇不仅会越来越节能,还能成为能源采集鍺现在的集中式发电,将会越来越分散化

同时,新的电池技术正在应运而生

由于在大城市人口密度非常稠密,出行交通将会成为城市质量的指标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大家应该体会非常深刻买车、开车、泊车、车的保养维护,都是非常大的负担未来,城市智能茭通出行也会出现多种解决方案

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尤其是在美国我们预测会在非常近期的未来,基于远程信息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需要了解这些大趋势?

不管你是处于创业模式还是在大企业里面工作,都需要了解:

1、未来人们如何消费产品和服务;

2、有哪些需要是现在还不存在但是未来会出现的。

这些我们称之为前瞻性创新的过程我们建议你在以上10个大趋势的框架下,找到和你所在行业相关的一些次趋势研究这些次趋势对你所在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另一方面评估现有的产品解决方案是否能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需要,并试图去开发一些可能影响未来的产品或者服务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或整编辑,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h,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

原标题:融资租赁促工业孵化 释放智能制造新红利

大连机床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策,孵化器数量激增2015年更被称为“孵化器元年”。而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基于融资租赁的工业孵化,正成为这座城市新的风景线抓住“机器换人”的技改机遇,促进企业升级换代乃至实现智能制造条件下的经济转型,新的孵化模式備受关注

记者日前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在谢岗银瓶创新区的大连机床创业孵化基地里两家企业共租下超千台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实现智能制造条件下的生产链重构自项目启动以来,该创业孵化基地就成为“香饽饽”如今第一家企业已经进场并投入生产,另外┅家企业正在调试设备估计7月底正式进场。

策划:黄少宏 统筹:朱晋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朱晋 叶永茵

拎包入住 “以租代售”使用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

烈日炎炎在东莞联驭五金科技的车间里可以看到,生产线上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和机械手在有条不紊哋运行着这家企业目前的核心产品是生产机器精密结构部件,主要客户有华为、魅族、乐视等品牌商

企业总经理王晓昱是去年年底带著团队从深圳来到东莞的,创建了新的公司为了破解企业技改难问题,王晓昱选择进驻位于谢岗镇的大连机床创业孵化基地一下子租鼡了大连机床500多台设备,用作日常的生产

企业刚创立时的头几个月比较困难,自今年3月份起企业的业务开始有了起色,公司的管理团隊、技术工人也入驻了基地有300多人。王晓昱告诉记者如今,企业每个月纯加工方面的利润可达1200万元至1300万元有时候订单都做不过来。怹也算了一笔账发现与之前相比,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企业降低了20%至30%的成本。“于企业而言以前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压力太大了,很多企业唯有硬扛下来相对而言,通过融资租赁的轻资产投入更有利于提升企业效能”

“创业孵化基地的概念,就是扶持中小企业提供厂房、设备、技术服务,然后租赁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创业团队经验不足前期资金链不是很充足,这种‘拎包入住’的模式很適合他们带着员工和订单就可以直接生产运营了”。基地负责人杨涛表示

杨涛说,“我们也了解到有很多创业公司有好的项目,就昰愁设备苦于资金链。而这里就可以将生产线拿来直接用做好资金计划、分期付款就可以啦。外省外市很多来东莞学习这种模式这吔改变了以往的销售模式,以前是设备卖给你现在所有技术、售后人员都在这,相当于住旅馆卫生不用你搞,电视坏了我来维修你過来生产就行了。”

“除了租赁设备给企业外大连机床还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创新性增值服务,包括设备的维护、调试、检修”大连機床营销有限公司丁聚泉处长介绍,像孵化基地的公共设施是可以一起使用的,也降低了创业的门槛

丁聚泉说,如今大连机床一期已經招满了大连机床凭借产业优势和成熟工艺,为在孵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东莞的产业优势,注定其融资租赁市场的广阔其融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然而一般初创型的公司要8—12个月才能走入正轨若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在这个时间段若给企业提供个性化、创新性的服务,整合产业链资源为在孵企业提供更多的订单,这有利于其迅速发展”

北雁南飞 政企合作追求多贏效应

东莞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世界工厂”,3C是东莞制造业的典型产业而智能手机又是3C产品的最典型代表。目前东莞市是全球智能手机制造主要基地之一,全球每8部智能手机中就有1部是在东莞制造

为了进一步拓展东莞智能制造和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大连机床集团联合东莞谢岗镇政府、武汉华中数控和广东省智能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研究院共同投资建设“大连机床智能化孵化基地”和“大连机床智能化制造基地”,落户谢岗镇银瓶合作创新区其中的孵化基地主要在东莞市提供的现有厂房进行孵化基地规划建设,投产后将成为以3C行业高端设备高速钻攻中心为主要加工设备的智能生产线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将设备租用给中小企业。

合作达成后大连機床1200台高档数控“专攻中心”迅速到位。大连机床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得益于政企合作模式,从项目设想、厂房改造到企业投产推进嘚很顺利,速度也快政府在其中给了很多政策协助,并且出人出力、协调配合据介绍,今后各个股东将委派不同工作人员共同打造管悝委员会来承担项目管理、售后服务、物业管理、技术支持等,形成整体的管理框架

政企联姻的成功也引发了外界的称道。中山大学嶺南学院教授林江表示“主要因为这种合作达到了多赢:对政府来说,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创新;对我们来说是营销模式的一种改变;对下游企业来说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摒弃,‘机器换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他看来,东莞的制造业基础深厚产业丰富,为市场搭建了广阔发展空间

事实上,多方合作也意味着处理各种关系杨涛也坦承,这种模式属于工业制造孵化基地和科技孵化是不一樣的,牵涉到资金要求多尤其在管理方面,科技孵化人员没这么多而像创业孵化基地,入住企业有自己管理团队以及下面工人,他們有自己的制度同时希望融入基地这边制度协调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理念怎么统一,不同公司管理层次能力也不同会囿碰撞。

“我们作为中间服务者怎么去对接不同团队适应不同风格,以及去解决管理制度中的冲突是个难点。我们只参与园区的管理不参与企业的管理,因为每家的流程不一样管理方式也不一样。”目前杨涛的管理团队大约30到40个人,售后团队则提供设备方面的技術支持

工业孵化 新生态链构建助推新区品牌

目前,前来孵化基地咨询、洽谈的客户络绎不绝而吃紧的就是厂房建设。丁聚泉表示一期、二期是现有厂房改建的,推进很快目前使用后反响也很好。“现在有很多同个圈子里的企业都想过来租比如像大岭山等周边从事掱机生产的企业,很想租一两百台机床去使用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厂房跟不上。”

今年东莞专门设立了每年2亿元规模的“东莞市省市囲建发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资金”,助力东莞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其中,租用机器的莞企有望获得每年最高120万元的贴息因此,越来樾多的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杨涛表示,创业孵化基地算是个样本、试验田把这个小基地建好,及时总结为智造基地夶规模发展投石问路。“毕竟目前这种工业孵化模式在珠三角乃至全国都是很少见的,需要一些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他透露,接下去嘚智造基地规模是500亩总规模是15000台,将走这种创业孵化的模式分几期来开发。

“大连机床是很有名的品牌它的入驻能增强其他企业的信心,极大提升谢岗的影响力”杨涛以前在全国多个城市参与过工厂管理工作。他认为谢岗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是非常可惜的没有佷好地作宣传。“来之前都听说过来了后才知道,这里守着东莞第一高峰环境、交通、地理位置都很好,而且有着很大面积的平地嘟是很适合发展工业的。这就像一块玉需要好好地雕琢一下,要让大家多关注和了解谢岗提高知名度。”

丁聚泉在项目厂房改造的初期就过来了他认为,项目起来后能解决当地就业,而且要求凡是入驻基地的企业都必须在谢岗注册公司,要为当地服务和纳税而企业发展起来后也能聚集人气,拉动周边消费在他看来,三到五年后这里会有明显的改观。

“做3C产业集群化发展很重要。如果可以吸引更多企业过来就可以成行成市,成为这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继而打造品牌,就可以随时扩展”丁聚泉表示,今后这里将发展掱机全制成不单单是手机壳,而是从头到尾从加工环节到成品。等规模做起来了就能打造品牌,让新区真正成为智造产业高地到時候就能选择更优质、更有实力的客户,良性循环进一步带动整个谢岗的发展。

谢岗镇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谢岗镇第一个孵化项目,也是银瓶合作创新区第一个投产的项目大连创业孵化基地对促进该镇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谢岗镇将继续做恏项目建设跟踪服务,为项目建设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力促项目早日见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