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勺形门齿图片吗


前咬合有两种情况,上牙前突或整体上牙位在前但上牙齿面也是竖直的。这里只有一张图是后种


后咬合也是两种情况,下牙前突或下牙位整体在前。也是只一张圖

粗略的分法,实际情况要更复杂咬合方式十分影响外形。高加索人大多是正咬合


}

李立文教授和1200万年前马牙齿化石模型徐兢 摄

  安琪马生活在中新世时期,分布在北美和欧亚大陆安琪马的牙齿是低冠的,具有物别大的勺形下门齿安琪马的腿细長,前、后脚都具有三个趾头脚底带有肉垫。它的体型与现代的小马相似体重据估计在200公斤到400公斤之间。安琪马的食物主要是叶子等柔软植物可能随季节改变而改变。安琪马可能有很大的领地范围过着一雄多雌的集体生活。

上图为安琪马(资料照片)

  扬子晚報讯 (通讯员 赵婷 实习生 孙海蛟 记者 徐兢)1200年前的马的牙齿是什么样子?昨天江宁方山科普馆收到了一件特殊的展品捐赠三颗1200万年前的馬牙齿化石模型。模型的主人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李立文他1956年在方山发现了这块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永久保存该研究室赠予他这个模型作为纪念。

带学生去方山实习捡到化石

“那是1956年5月6日上午9点多发现化石的。”时隔半个多世纪86岁的李立文敎授跟扬子晚报记者谈起发现经过时依然难掩激动之情。那年他29岁带领地理系一年级一个班的20名同学来到方山进行地质地理教学实习。茬方山南麓的一个沟内观察洞玄观层(即方山砾石层)时汤德贵同学捡到一块石头,问“李老师看看这是什么?像是动物的骨头”,李立文扒开石头外面包裹的泥巴惊讶地发现这竟然是一块哺乳动物牙床上3颗牙齿的化石,牙齿形态完整

这三颗牙齿属于马还是驴?還是其他动物李立文虽然无法判断,但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很重要的化石,立即对发现牙齿化石部位的岩石地层、发现者等有关资料拍照并作详细记录经测量,化石长约11厘米宽7厘米,厚2厘米回学校后,李立文将这块化石标本邮寄到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请杨钟健教授等专家鉴定。

经杨钟健教授鉴定这是1200万年以前的“中新马”(Anchitherum“安琪马”)牙齿化石,右下颌水平杖的中间一段保存有3个完整的牙齿。杨钟健教授还告诉李立文这块化石非常珍贵,过去只在内蒙古发现过中国南部尚属第一次发现。

化石证明方屾曾是低洼浅湖

李立文说:“化石是远古生物的留痕对研究生物分布和地质结构提供了有力证据。”当年他在给地理系提交的《发现化石的经过及其意义》报告中写道:“这块化石的发现对于新第三纪古脊椎动物的分布确定南京附近洞玄观层和雨花台层以及方山火山喷發时代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些地层过去未曾发现化石只按沉积物性质与其他地方对比,所定的年代是不很确定的”

李立文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安琪马”是一种原始的三趾马根据其生活环境,可以考证出当时方山地区是一片低洼浅湖湖盆接受周围水流搬运的砾石,泥沙堆积成了今天的洞玄观层后来火山喷发,玄武岩流入湖中洞玄观层沉积期中,三趾马的遗体便被玄武岩流覆盖隔绝空气而保存下来。

化石模型在方山科普馆展出

这块化石被列为“建国十年古生物重大发现之一”据悉,这块化石标本经鉴定后留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永久保存不久后该研究室制作了一个“安琪马”牙床上有3颗牙齿化石的模型赠送给李立文老师作纪念。

昨天从江宁高新園传来消息,李立文将珍藏57年之久的化石模型委托其好友南京铅锌银矿高级工程师项长兴交给陶奎元教授,请陶教授转交、赠送给江宁方山国家地质公园方山科普馆收藏与展出

据江宁高新园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方山科普馆免费开放目前正处于试营业阶段,位于方山國家地质公园东入口展出54个矿物标本、4个方山火山岩土标本等。被馆方奉为“镇馆之宝”的安琪马牙齿化石模型即日起展出感兴趣的市民可去观看。

作者:赵婷 孙海蛟 徐兢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勺形门齿图片的特点为齿中部前突,周边略微内卷使门齿内侧形成一个小凹陷,形似喝汤的勺子主要是白色人種。

的牙齿特征白种人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世界上

为勺形的人则占世界总人口的2/3以上在白种人国家里,门齿勺形者至少占90%

中國人也有勺形门齿图片,但只占5%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勺形门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