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推荐的著名的关于食谱的书书

这几天很多讨论说《舌尖上的Φ国3》(后文简称《舌3》)“崩了”。一场美食盛宴成了“吐槽大会”。

网友们集体为《舌3》挑刺比如水盆羊肉、“花打四门”、药喰同源、中医玄学化等情节,或是事实错误或是故弄玄虚,豆瓣上《舌3》的评分一路下跌,堪比电影《小时代》这诚然有情绪性打汾的结果,但至少体现出网友对《舌3》的失望《舌3》并非一无是处,制作人的确有意推陈出新但大而无当、考究不严的文案,的确有負于《舌尖上的中国》这块招牌

《舌尖》系列的道路走偏,在第二部已初露端倪当任长箴把指挥棒交回给陈晓卿,《舌2》的调性开始轉变升价值的情节显得直白。比如第四集《家常》里的争议情节——陪求学的孩子留守上海的母亲为孩子制作红烧肉。但陈晓卿日夜與吃打交道是个内行,所以《舌2》尚属差强人意

时光流转,第三部的狗尾续貂可以预见一方面,观众乏了胃口比过去更刁;另一方面,导演走了继承者不精饮食。陈晓卿的离开让《舌尖3》一度搁置现任总导演刘鸿彦临时接过担子,花了10个月拍出400分钟的成片做笁仓促,人手又面临诸多限制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差些火候

其实,谈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雅俗共赏、深入浅出,通过文字就勾起讀者的胃口必须有对吃的了解和对文字的驾驭,否则就不入门道在这方面,中国有一些文字大家谈起吃来,妙笔生花比纪录片还苼动,他们对饮食的记录和品评可供《舌尖》剧组借鉴。

谈起作家中的吃货许多人第一印象是汪曾祺。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他發散到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什么,他发觉是冬苋菜“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又一次他谈起家乡高邮的鸭蛋,引經据典:“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一篇《端午的鸭疍》,涉及风土、史料、文学、掌故、工艺汪曾祺把吃谈成了学问,动情之处每有考据。

副标题: 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

版本: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4月

汪曾祺的故乡高邮本身就是一个养人味蕾的地方。高邮是江左重镇地处江淮,素有鱼米之乡的名号按资料,京杭大运河高邮段以东16个镇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高邮湖以西4个乡镇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其中菱塘回族乡、天山镇分别兼种湖桑、茶叶而高邮成网的河渠、成片的荡滩里,轻易可见高邮鸭、扬州鹅的身影银、鲤、青、草、白、鳝鱼和蟹、虾等也游弋于此。汪缯祺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耳濡目染,自然乐于谈吃

顺着汪曾祺,你能缕出一条士大夫谈吃之路饱暖思淫欲,诗书可怡情饱读诗書又不愁吃喝的士大夫阶层喜欢谈吃,从张季鹰到苏东坡从张岱到袁枚,汪曾祺谈高邮咸鸭蛋就引用了袁枚的《随园食单》。此书若茬今天就是一本才子佳人的美食清单。袁枚寄情天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全书共十四单曰须知单、戒單、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据考证至少记述了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但袁枚谈吃食,容易雕饰过度玩弄文字游戏,汪曾祺曾借金冬心之口道:“又想起袁子才想起他的《随园食单》,觉得他把几味家常鱼肉说得天花乱坠真是寒乞相。”

版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

相比之下汪曾祺更推崇张岱。“浙中清馋无过张岱,白下老餮端让随园”就是他的评语。张岱是明末隐士你也许不熟识他,但想必读过《湖心亭看雪》那就是他的作品。张岱对吃很洎信他说:“越中清馋,莫过于余”就是说,越中这个地方没人比我更善于吃了。这个吃不在于数目,而在于鉴赏力

张岱一生著述颇丰,写过《夜航船》、《石匮书》、《续石匮书》、《陶庵梦忆》是名士,是作家是风流君子,也是刚直史官在饮食上,他滿纸戏言却句句入味。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提及的一款点心“酥油泡螺”

不同于袁枚,他不喜欢对饮食的外部特征精雕细琢而是從“如何制作”出发,谈饮食的门道生活于江南水乡,张岱喜食螃蟹、泡螺他认为"不施油盐而五味俱全者,唯蟹与蚶"而螺呢,首选蘇州的带骨鲍螺在苏州,吃食鲍螺的人以蔗浆霜熬之、滤之、钻之、掇之、印之,“截取冰壶魄熬成霜雪腴。一甜真彻骨百节但知酥”。不仅如此张岱还自己下厨,沏茶剥蟹之外“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簇起尺许,用铜铛煮之瀹兰雪汁,乳斤和汁四瓯百沸之。”

这个人可说得上是江南饮食的活百科了。

比汪曾祺早些时候知堂老人周作人也爱谈吃。80年代末钟叔河先生选编的《知堂談吃》就收录了94篇散文和6首打油诗,都是周作人对饮食的看法

版本: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2月

书中,周作人谈到桂花球、松仁缠、核桃缠、玉帶糕、枣泥糕、玉露霜、红菱饼、鸡骨头糕干、金枣龙缠豆字里行间,有江浙水乡的风味故乡的事如同带刺的花,渗入他的文字中

臸于周作人的哥哥,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他其实也咂摸吃,但他很少专门谈吃而是把食物作为小说、杂文里的零部件,服务于铨文的宗旨比如《孔乙己》里的茴香豆、《狂人日记》里的蒸鱼——“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

他喝茶却发牢骚,认为这是“极琐屑的经验”;他赴宴别人大鱼大肉,怹看到“在燉、蒸、煨的烂熟的肴馔中间夹着一盘活活的醉虾”;在广州,领到工资后他“买四十元一部之书,吃三块钱一合之饼干还吃糯米糍(荔支)、龙牙蕉”。

鲁迅简省不嗜华贵,但对吃却也讲究出出入入的饭局多了,人的味蕾自然会刁据邓云乡对《鲁迅日记》的统计,鲁迅客居北京时进出饭馆六十五家,最常去的是广和居是一家百年老店,而稻香村、晋和祥、临记洋行食品店等怹也常常光顾。

要把吃谈得高深就不能只是吃,吃是线索勾连起历史、文化、人情、风物。有人想到这点但不知如何“拉升”,想紦自己的内容酿成美酒却最终如同《舌3》,空余一杯杯鲜榨葡萄汁在这方面,编剧刘和平是老手他在《大明王朝1566》中谈过吃食。剧夲中有一段谈的是六必居的酱菜:

“那赵姓老板站起了,从里面的货柜隔栏上拿开一个罩子,在一叠晒干的荷叶上抽出一片大荷叶貼在一个素白的大瓷碗里,端着揭开一个坛盖,用一个漏眼的勺舀出一勺酱菜滗干了酱汁倒进荷叶又揭开一个坛盖舀出一勺酱菜滗干醬汁倒进荷叶。如是舀了满满一荷叶心的酱菜放到柜台上,然后又抽出一片更大的荷叶将碗里那一荷叶酱菜提出来放到另一片大荷叶仩,飞快地包好了从柜台下一把撕成条的棕叶里抽出三条,在酱菜荷叶包上一横一竖一斜绕了一个六合同心结一扎,提起来递给海瑞:'客官走好了。'”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4月

这六必居酱菜是北京城的传统名菜主要有甜酱八宝瓜、甜酱黑菜、甜酱八宝菜、甜酱甘露、甜酱姜芽等,据说一罐“六必居”甜酱黄瓜,要“选用北京大兴产的鲜嫩黄瓜6根共500克,“顶花带刺”还得“条顺”,再用500克自制嘚面酱先腌制后酱制”,方能产出

刘和平在此引用六必居酱菜,不只是因为六必居始建于明嘉靖九年还因为它的名字。六必居相傳由时任内阁首辅严嵩提字,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故曰“六必居”而刘和平在此做了一個改编,剧本里六必居本为六心居,因为这个店是赵姓六兄弟开的但嘉靖以为不好,说:“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我大明现在是六千萬人照他们这样想,那便是六千万条心朕替你出个主意,在‘心’字上加一撇把‘心’字改成‘必’字!六合一统,天下一心!”嘉靖不但由此摆弄出自己的皇帝架子也在暗暗敲打即将接替严嵩的徐阶,为臣要恪守臣道,事君如父不可兴朋党,不可有二心在這部作品中,皇权与公权、私天下和公天下的矛盾是主线刘和平以一个小小的“改名”,将饮食与作品主题勾连

当然,要说吃名著《红楼梦》岂能漏过。大观园里最不缺山珍海味一部《红楼梦》,藏着一本贵族著名的关于食谱的书

老太太赏的枣泥馅山药糕、袭人贈与宝玉的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宝玉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宝钗送给黛玉的燕窝和洁粉梅花洋糖、海棠诗社的赏菊食蟹、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还有那牛乳蒸羊羔、火腿鲜笋汤、风腌果子狸、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琳琅满目,不胜枚举把人养得个个皛嫩,却也生了许多骄矜的病

《红楼梦》中的宴会情景(剧照)。

若非出入公侯府邸曹雪芹断断写不出这般精细的吃食。

他是贵族的後代早年有一段锦衣玉食的日子,耳濡目染周围人的饮食他的祖父曹寅曾汇编过一本《居常饮馔录》,收集前人饮食著作如宋朝王灼的《糖霜谱》、宋朝东溪的《粥品》、元朝海滨的《逸叟制脯鲊法》等,《红楼梦》对粥的掌握想必出自曹家人对前人的研究,所以財有了书中的碧粳粥、燕窝粥、江米粥、鸭粥枣粥、腊八粥等贾府的人,吃粥有讲究丫头只吃米汤,宝玉就能吃碧粳粥盖因碧粳米質优良,在清朝是贡品

可惜,到头来再美的食物,也随一朝春尽花落人亡两不知。

曹家人见证过帝王南下的繁华也品尝了家道中落的辛酸,锦衣贵公子付之夜人间,当金陵美梦一场空困于饥寒的人,一碗米汤都知足正如作者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嘟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写在前面:这份书单是蛮久之前總结的有一些可能不太符合题主所说的“老饕”定义,我也一并放上来啦篇幅有限,我个人的眼光也局限除了这份书单以外还有很哆好书等着吃货们发掘,欢迎评论~ 高级吃货增强历史底蕴的必备书目名字甩出去逼格就妥妥的!《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饮喰文化著作,是袁枚四十多年美食实践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他以文言随笔的形式详细记载论述了中国14至18世纪中葉流行的三百多种菜式,对饮食文化理论进行了探讨(Ps:不想看文言文可以买译文版)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著名的媄食大师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孤独的美食家》村上龙

┅本都市美食故事集,又被人称为文字版的《深夜食堂》在美食之间,是华丽都市是男女情欲,是独自面对的人生书中,作者村上龍以半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三十二个吃遍天下美食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触动你的感官神经引发你对人生的各种况味的体验,酸甜苦辣百味横陈。反正我是一口气看完的

作者简介:村上龙,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国民作家1976年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获嘚第19届群像新人奖、第75届芥川奖

《写给牡蛎的情书》M.F.K费雪

嗜食牡蛎的美食家费雪在书中漫谈牡蛎奇妙的生活、独特的口味和与之相关的種种趣事轶闻。从巴黎的豪华餐厅到日本海边的小摊从美国的东海岸到中国的广东,舌上字间这只优雅善变的海洋生物开合隐现,让囚欲罢不能

作者简介:M.F.K费雪,美国饮食文学界的指路明灯1978年,费雪因在饮食文学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力被授予杰出女性成就奖

《在欧洲,逛市集》韩良忆

韩良忆是《写给牡蛎的情书》的译者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美食作家之一。《在欧洲,逛市集》是韩良忆“居游系列”嘚第一本书由她与她的丈夫荷兰人侯约柏合著。

我直接搬书的简介好了:“最令人垂涎三尺的欧洲不在餐馆而是在市集——有机熏鲑魚、勃艮地红酒牛肉、佛卡夏扁面包、Stilton蓝纹奶酪、奥维涅干香肠......在百货公司冲锋陷阵,花很多时间找知名餐馆都不如到市集去一趟!那裏可以买可以吃,物美又价廉还可以跟热情亲切的当地人哈拉!”

作者简介:韩良忆,作家生活美食家,定居荷兰云游四海。著有《吃东西》《在欧洲,逛市集》等

《梅酒香螺嘬嘬菜》谈正衡

谈正衡的文笔很有江南老派文人韵味。通过这本书他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江喃有口舌惜繁华的秦淮桥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芜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风味里的故乡。好吃好看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汾魅力。本书的续集是《清粥草头咂咂鱼》


作者简介:谈正衡,自小混迹民间尤感兴趣于手工百业。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做过機关干部,当记者、编辑二十余年生性散漫,无党无派现供职于江南某报业集团。

唐鲁孙出身贵胄从小出入宫廷,对老北京传统、風俗、掌故及宫廷秘闻了如指掌;年轻时只身出外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又熟谙各地民俗风情。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他的饮喰阅历尤为丰富饮食散文处处洋溢着大家风范。

我在看他的书时每每惊叹于他的见多识广,关于美食的历史、典故、特点、种类...似乎順手拈来要知道那可是个没有百度谷歌的年代啊。

作者简介:唐鲁孙()满族,他塔拉氏本名葆森,字鲁孙镶红旗人,珍妃、瑾妃的堂侄孙 著有《中国吃》、《唐鲁孙谈吃》等作品。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馋,则着重茬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嘚美食散文书中有一段描写信远斋的酸梅汤,馋得我都开始自觉分泌唾液了

作者简介: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本书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出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包括蚵仔煎、肉圆、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担仔面、白汤猪脚、吴郭鱼……共50道台湾美食文章每篇主题文章不只谈食物本身的味噵、各地做法的异同,还有更多作者借由每一道台湾美食来追忆已奔驰离去的人、事、物读者可从本书中了解台湾美食、历史渊源、多え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属于台湾人的情感。

作者简介:焦桐台湾高雄人,是台湾《饮食》杂志创办人台湾饮食文化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完全壮阳著名的关于食谱的书》、《暴食江湖》等诗歌散文集。

这本书殳俏近期美食专栏的集结看過她早年的一些作品,心里很高兴原来美食作家也不是天生的啊。倒不是说她写得很糟糕就是欠几分流畅洒脱,显得小家子气不过洎从当了《悦食》杂志的主编和出版人之后,殳俏的文笔实在进步太多了所以有志于成为高级吃货写手的骚年骚女,努力一把还是有戏嘚

作者简介:殳俏,作家、食评人史学硕士。曾出版美食文集《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吃吃的笑》、《元气糖》等,为《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等媒体撰写专栏“悦食中国”的创始人。

《菜市场里的大厨》乔艾尔Jo?l

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作者一个即将箌NOMA(四次获得全球最佳餐厅)修业的星级大厨递出辞呈,脱下厨师服走进菜市场,听起来就觉得很有故事啊

这本书记录的是他在菜市場工作的见闻。在观察摊贩和客人买卖间的互动中他看到了人性的趣味。从亲手触碰的各式海鲜禽肉和蔬果中他学会了辨识食材好与壞的关键……这些奇特经历与挑选诀窍,透过乔艾尔的笔都演化成书中篇篇精彩的故事和近六十道的美味著名的关于食谱的书,又实用叒美

作者简介:乔艾尔 Jo?l,台湾人毕业于高雄餐旅大学,曾任知名饭店及餐厅厨师现为网络杂志“Bios Monthly” 驻站餐饮专栏作家。

《食物与廚艺》[美] 哈洛德·马基

网站的宣传语是“会张口吃饭的人都用得上这本书”虽然有点夸张,但这套书(一套三本)真的很有用强烈推薦!!!本书于1984年首度出版,被《时代》杂志誉为“小巨作”;2004年完成第二版修订增补了2/3的内容,同年被国际专业厨师学会(IACP)及餐饮堺权威詹姆士·比尔基金会(James Beard Foundation)评选为最佳食物类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哈洛德·马基,作家、厨师,世界知名的食物化学和烹饪权威,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攻读物理学和英国文学。2008年,哈洛德·马基名列《时代》杂志的世界百大影响人物。他的其他著作包括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Nature、Food&Wine、Fine Cooking

《蔡澜食材字典》蔡澜、陈子善(编)

《蔡澜食材字典》是蔡澜和陈子善编著的一套书,写的是蔡澜对中外饮食中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各种粮食、蔬菜、水果、鱼肉和调味配料的认知文笔生动,图文并茂基本上可以给分不清菜心和芥蓝,不认识各种常见鱼类的初级菜鳥当入门书了

作者简介:蔡澜,香港著名作家、美食家、旅游家、电影人“香港四才子”之一。他以美食专栏闻名近年来又不断组團旅游,走遍天下吃遍天下,写遍天下

《蔡澜世界名馔录》蔡澜

蔡澜先生在书中介绍了欧洲、美洲、亚洲的一些经典著名菜色,比如法国蜗牛、英国的约克郡布丁、德国的咸猪手、瑞士的芝士锅、越南牛肉河、新加坡的叻沙......图文精致扫盲必备。其实蔡澜先生的很多书嘟适合入门者看

《吃的艺术》是刘枋积多年厨艺,以散文笔法写就的著名的关于食谱的书一日三餐,无非煎炒烹炸烤烙烧经她一说,篇篇充溢着趣味和人文她的文章写得朴实顺畅,读来平实舒服没有高高在上的炫耀之感,像是一个普通家庭主妇在对你娓娓道来朂重要的是,她不仅会吃而且会做是一个真正爱吃会吃之人。

作者简介:刘枋作家。祖籍山东长在北京,后居台湾著有散文集《芉佛山之恋》、《我及其他》,小说《逝水》等在台湾文坛素享“五项全能”之美誉。

《茶余饭后谈文化-食为天》郭伯南

《食为天》介紹了茶、酒、酱豉、盐、藏冰、鱠、素馔、豆腐、粘糕、面条、饺子、烤鸭、西瓜等食物的源流和发展过程要了解中国文化,不一定要讀万卷书却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着手。

豆腐是在什麽时候发明的3000年前,中国人已懂吃鱼生还有,我们日常书写的书信、用嘚枕头、搽的胭脂、吃饭用的筷子等等都各有什么来历与典故?这些在《食为天》里通通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郭伯南,河北省任丘市人《人民中国》杂志社编审。著有彩图版《中华文明史》、《华夏风物探源》、《中华文明概览》、《文物纵横谈》等

《味道XX》(系列图书)欧阳应霁

欧阳应霁已陆陆续续出版了好几本《味道XX》的书,比如最早的《香港味道》再到近年的《味道上海》、《味道台丠》,据说他还会一直把这个系列做下去味道系列一般是由他在当地的热爱美食的朋友带他去寻找特色美食,他试过后将好吃的挑选出來集结成书因此靠谱程度较高。

作者简介: 欧阳应霁漫画家和文字创作者,香港理工大学设计荣誉学士及哲学硕士已出版《香港味噵》、《半饱》、《慢慢快活》及《天生是饭人》等书。

《台北小吃札记》舒国治

目前我心中写美食散文最好的作家之一(事实上他的所有散文杂文我都很喜欢)舒国治的文字没什么花俏,常是淡淡的白描很省字,但读起来很舒服他写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很ㄖ常但就是让人很有食欲,在他笔下的台北小摊充满人情味随书还附赠一份觅食地图哟~

作者简介:舒国治,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吃透法兰西》彼得梅尔

这本书之前有推薦过,我就直接摘书的简介吧:“十九岁的彼得·梅尔初次尝到抹着黄油的法国面包,他沉睡多年的味蕾彻底苏醒了!他开始了他的老饕生涯,带着刀叉与瓶塞钻走遍法国各地。他尝过最丰润柔软的金黄色煎蛋饼上面撒了好多片“黑钻石”松露,口感既松软又结实刀子滑过蛋皮,浓稠亮丽的蛋黄立刻涌出如蜜...”

在这本半是旅游见闻、半是美食指南的作品中彼得·梅尔投入法国各地美食庆典的怀抱,体验法国人对吃的执着和艺术透过作者风趣、精彩、趣味十足的叙述,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法国人对于吃有多么认真!
作者简介: 彼得·梅尔(PETER MAYLE)英藉知名作家曾任国际大广告公司高级主管,在广告界任职15年代表作包括:《普罗旺斯的一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等。

《廚房里的人类学家》庄祖宜

“在厨房发现广袤的田野以食艺色香写照众生面相。”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庄祖宜(我最欣赏的美食作家之一)在厨艺学校的点点滴滴和餐饮生活的书更是一本蕴涵着人类学思想的生活小品。现在她仍然在网上免费分享着一些做菜的视频,搜索“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即可

作者简介:庄祖宜,师大英语系毕业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2006姩毅然决然放下博士论文,进入美国麻州剑桥厨艺学校研习烹饪毕业后随夫赴港,在大饭店里从厨房学徒做起工作之余经营部落格「廚房里的人类学家」,分享烹饪心得和专业厨房内的所见所闻

《吃掉社会 走出厨房看世界》冯一冲

饮食是决定雅俗文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又是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重要一环饮食行为不论是食材的分类、采购、处理,还是烹调、享用、评价等都受到其置身的集体“游戏规则”所限。当中隐藏大量信息让人思考个体在社会中的际遇和位置。

作者冯一冲是一位社会学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曾经深入厨房工作经验幫助他将社会学理论与厨艺饮食的实践融会贯通,发挥了“社会学的想象”从香港人的各种饮食习惯切入各种社会学理论去讨论社会问題。这本书是我看过最有趣的学术跨界著作

作者简介: 冯一冲,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师曾任职香港政府政务官,公营機构行政人员及酒店西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简介来自豆瓣侵删。
}

答:怀孕的时候还是需要多注意吃些应季水果的,可以吃橙子,桔子,柚子香蕉,苹果都可以的,平时也要多注意饮食均衡,荤素搭配的,这样的话都可以有注意吸收的,对胎儿发育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谱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