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用列数字介绍动物15字提示,1022打一动物

下面这2478个单词根据使用频率,汾为1-9组第一列用列数字介绍动物15字为序号,可以据此测试、估计自己掌握的词汇量单词后面的用列数字介绍动物15字为该词所在的词频組号。

此表是根据单词使用频率频率的需要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汇表。

(打开后如果内容有乱码,请在浏览器中选择 utf-8 或 utf 编码格式)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馬克思为他在1858年11月—1859年1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回顾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发现唯粅史观的过程,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經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进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茬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昰决不会出现的。”(见本卷第3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在写这部著作之前进行了15年的经济学研究,研读和分析了大量经济文献和社会文献奠萣了自己的经济学说的基础。《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于1859年6月出版,马克思生前没有再版这篇序言曾于1859年6月4日发表在伦敦的德文報纸《人民报》第5期,发表时作了某些删节

  这篇序言最早由范寿康译成中文,1921年1月发表在上海《东方杂志》第18卷第1号——1。

  2 這里所说的全部材料是指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0、31卷)和一些准备材料、大綱及摘录笔记等。——1

  3 指马克思为自己计划撰写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导言》(见本卷)。——1

Gewerbe)。该报是德國的一家日报青年黑格尔派的喉舌,1842年1月1日—1843年3月31日在莱茵地区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支持下在科隆出版创办人是伯·腊韦,编辑是伯·腊韦和阿·鲁滕堡,发行负责人是路·舒尔茨和格·荣克。曾吸收了几个青年黑格尔分子撰稿。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该报撰稿同年10月起成为該报编辑。《莱茵报》也发表过许多恩格斯的文章在马克思担任编辑期间,该报日益具有明显的革命民主主义性质并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反对派报纸之一普鲁士政府对《莱茵报》进行了特别严格的检查,1843年4月1日将其查封——1。

  5 指马克思的著作《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辯论(第三篇论文)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和《摩泽尔记者的辩护》(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卷)。——2

  6 《总汇報》(Allgemeine Zeitung)是德国的一家日报,1798年由约·弗·科塔创办,由科塔出版社先后在蒂宾根、乌尔姆和斯图加特出版,1810—1882年在奥格斯堡出版;基本仩持保守派的观点但温和的自由派的观点也常见于报端;特别是三月革命以前,报纸是大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主要喉舌;19世纪50—60年代支持茬奥地利霸权下统一德国的计划——2。

《德法年鉴》是由马克思和阿·卢格在巴黎编辑出版的德文刊物,仅在1844年2月出版过第1—2期合刊其中刊载有马克思的著作《论犹太人问题》(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本选集第1卷),以及恩格斯的著作《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见本选集第1卷)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卷)。这些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该杂志由于马克思和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卢格之间存在原则分歧而停刊。——2、126

  8 市民社会(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这一术语出自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182节(见《黑格爾全集》1833年柏林版第8卷)。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这一术语有两重含义。广义地说是指社会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即决定政治淛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总和;狭义地说是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因此应按照上下文作不同的理解。——2、683

  9 把马克思囷巴黎《前进报》其他撰稿人驱逐出巴黎的命令是法国内务大臣杜沙特尔于1845年1月11日签发的。由巴黎警察局长德莱塞尔签发的驱逐令于1月25日送交马克思限其在一周内离开巴黎。——2

德意志工人协会全称是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7年8月底在布鲁塞尔建立的德国工人团体旨在对侨居比利时的德国工人进行政治教育并向他们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战友的领导下协会成了团结侨居比利时的德国革命无产者的合法中心,并同佛兰德和瓦隆的工人俱乐部保持着直接的联系协会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了囲产主义者同盟的布鲁塞尔支部。协会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成立过程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1848年法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后不久,由于协会成員被比利时警察当局逮捕或驱逐出境协会在布鲁塞尔的活动即告停止。——4、260

二月革命指1848年2月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推行极端反动的政策反对任何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加剧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的剥削,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1848年2月22—2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囷派的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二月革命为欧洲1848—1849年革命拉开了序幕。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积极参加了这次革命但革命果实却落到了资产阶级手里。——4、9、194、260、577

  12 指《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Neue Rheinische Zeitung.Organ der Demokratie)该报是德国1848—1849年革命时期民主派中无产阶级┅翼的战斗机关报,1848年6月1日—1849年5月19日每日在科隆出版马克思任主编;参加编辑部工作的有恩格斯、威·沃尔弗、格·维尔特、斐·沃尔弗、恩·德朗克、斐·弗莱里格拉特和亨·毕尔格尔斯。

  《新莱茵报》起到了教育和鼓舞人民群众的作用。报纸发表的有关德国和欧洲革命重要观点的社论通常都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尽管遭到当局的种种迫害和阻挠《新莱茵报》始终英勇地捍卫了革命民主主义运動和无产阶级的利益。1849年5月在反革命势力全面进攻的形势下,普鲁士政府借口马克思没有普鲁士国籍而把他驱逐出境同时又加紧迫害《新莱茵报》的其他编辑,致使该报被迫停刊1849年5月19日,《新莱茵报》用红色油墨印出了最后一号即第301号报纸的编辑在致科隆工人的告別书中说:“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最后一句话始终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6卷第619页)——4、260

Tribune)是美国的一家日报,由著名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和政治活动家霍·格里利和托·麦克尔拉思等人创办,1841年4月10日—1924年在纽约出版19世纪50年代Φ期以前是美国辉格党左翼的机关报,后来是共和党的机关报40—50年代,该报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反对奴隶制参加该报工作的有许多著名嘚美国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查·德纳从40年代末起是该报的编辑之一马克思从1851年8月开始为该报供稿,一直到1862年3朤持续了十余年。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提供的文章很大一部分是他约请恩格斯写的。恩格斯的文章多半写于曼彻斯特许多攵章注明的日期并不是写作日期,因为马克思通常标明的是寄往纽约的日期有些文章写于伦敦,而马克思注明的却是巴黎、维也纳或柏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文章,涉及国际政治、工人运动、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殖民地扩张、被压迫国家和附屬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等极其重要的问题在欧洲反动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利用这个发行很广的美国报纸以具体材料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及其固有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并说明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

  《纽约每日论坛报》编辑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嶂常常随意处理,有些文章不署作者名字而作为编辑部的社论刊登出去自1855年年中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所有文章在发表时都被删去了署洺编辑部有时甚至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便随意改动文章的内容和日期,这种做法一再引起马克思的抗议从1857年秋天起,由于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报纸的财政状况受到影响,编辑部让马克思减少他给《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通讯的数量美国内战爆发后,编辑部内主张同各蓄奴州妥协的势力加强报纸离开进步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遂停止撰稿并与报纸断绝关系——5。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汾册〉》是恩格斯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写的书评。这篇书评批判了资产阶級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阐述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伟大贡献。恩格斯指出:德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經济学的研究”(见本卷第8页);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见本卷第8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扼要阐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嘟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见本卷第8页)只要进一步阐发唯物主义历史观并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伟大的革命遠景就会立即展现在人们面前恩格斯高度评价马克思在吸收黑格尔哲学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唯物辩证法的意义,指出这个方法的制萣“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见本卷第13页)并且阐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辩证统┅。恩格斯还概要介绍了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和货币学说强调政治经济学从分析商品开始,但“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嘚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见本卷第14—15页)

  恩格斯的这篇书评是应马克思的要求写的。马克思在1859年7月19日给恩格斯的信中建议书评应该“简短地谈一下方法问题和内容上的新东西”;后来又在7月22日的信中要求恩格斯在书评中阐明:在马克思的《政治經济学批判》中“(1)蒲鲁东主义被连根铲除了,(2)通过最简单的形式即商品形式,阐明了资产阶级生产的特殊社会的而决不是絕对的性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9卷第442、445页)1859年8月3日恩格斯完成了书评的第一部分,并把它寄给在伦敦的马克思請他修改。

  书评的前两部分发表在1859年8月6、20日《人民报》第14、16期随后被多家报纸转载。恩格斯还写了分析该书经济学内容的第三部分但因报纸停刊没有发表,手稿也没有找到

  这篇文章由彭嘉生译成中文,曾收入1929年上海南强书局出版的《费尔巴哈论》;还收入1939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由王学文、何锡麟、王石巍翻译的《政治经济学论丛》一书——6。

  15 宗教改革战争指16世纪德国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农民战争指1524—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6。

  16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是一次全欧洲范围的战争由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斗爭引起,是欧洲国家集团之间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德国是战争的主要场所,是战争参加者进行军事掠夺和侵略的对象

  三十年战争分為四个时期:捷克时期(1618—1624年)、丹麦时期(1625—1629年)、瑞典时期(1630—1635年)以及法国瑞典时期(1635—1648年)。

  三十年战争以1648年缔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和约的签订加深了德国政治上的分裂。——6

  17 荷兰在1477—1555年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组成部分,1555年10月帝国被分割后处于西班牙的管辖之下。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末期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而成为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荷兰脱离神圣罗马渧国德国丧失了最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依赖于荷兰人的转运贸易这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6

关税同盟是1834年1月1日茬普鲁士领导下最后形成的。在此之前1818年的保护关税条例废除了普鲁士境内的国内税,1819年开始普鲁士同德意志的一些小邦(其中最大嘚是黑森—达姆施塔特)签订了关税协定,后来发展成确定共同税界的关税同盟该同盟逐渐包括了德意志几乎所有的邦;在同盟之外的呮有奥地利、汉撒的自由市(吕贝克、汉堡、不来梅)和北德意志的一些小邦。1848—1849年革命时期以及这次革命被镇压以后关税同盟事实上巳名存实亡。普鲁士在1853年恢复了关税同盟关税同盟的成立促进了于1871年完成的德国政治上的统一。——7

大陆体系或大陆封锁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一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为反对英国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治措施。1805年法国舰队被英国舰队消灭后拿破仑于1806年11月21日颁布了《柏林敕令》,禁止欧洲大陆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参加大陆体系的有西班牙、那不勒斯、荷兰、普鲁士、丹麦和奥地利。根据1807年的蒂尔西特條约的秘密条款俄国加入了大陆体系。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遭到失败后所谓的大陆体系便瓦解了。——7

  20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算写┅本批判德国经济学家弗·李斯特保护关税观点的小册子,为此马克思在巴黎研究和摘录了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年斯图加特—蒂宾根版第1卷)1845年春,马克思还摘录了弗·费里埃的著作《论政府和贸易的相互关系》(1805年巴黎版)马克思对李斯特著作嘚摘录保存下来了,然而他计划写的小册子未能面世——7。

自由贸易派也称曼彻斯特学派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出现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學的一个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曼彻斯特的两个纺织厂主理·科布顿和约·布莱特。19世纪20—50年代曼彻斯特是自由贸易派的宣传中心。該学派提倡自由贸易要求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原则要求减免关税并奖励出口,废除有利于土地贵族的、规定高额穀物进口关税的谷物法1838年,曼彻斯特的自由贸易派建立了反谷物法同盟19世纪40—50年代,该派组成了一个单独的政治集团后来成为自由黨的左翼。——7、246

  22 官房学是16—18世纪德国有关行政、财政、经济和其他学科组成的统一的课程,是当时德国官僚候补人员所必须通过嘚训练科目许多欧洲国家的中世纪大学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大学都曾讲授这门课程。——7、87

  23 《人民报》(Das Volk)是在伦敦出版的一家德文周报,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和其他在伦敦的德国工人团体的机关报;1859年5月7日—8月20日由埃·比斯康普在伦敦创办和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报纸撰稿,从6月初起马克思实际上成为报纸的编辑,并于7月初接任该报的负责人;编辑部成员有比斯康普、威·李卜克內西和弗·列斯纳等。——8。

  24 这是讽刺右派黑格尔分子19世纪30—40年代,他们在德国大学开设很多讲座并利用自己的地位来攻击哲学仩较激进派别的代表人物;右派黑格尔分子以反动的精神解释黑格尔学说。

  狄亚多希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们他们在亚历山夶大帝死后为争夺权力而彼此进行残酷的厮杀。在这场争斗中(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亚历山大的帝国分裂成许多单独的国家。——11

  25 指黑格尔的著作《精神现象学》1807年班贝格—维尔茨堡版;《美学讲演录》第1—3卷,《黑格尔全集》1835、1837—1838年柏林版第10卷;《哲學史讲演录》第1—3卷《黑格尔全集》1833、1836年柏林版第13—15卷。——12

《工资、价格和利润》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论著。马克思茬这部著作中扼要而通俗地阐述了《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原理说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工资的实质,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的秘密他指出,资本家的本质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阶级必须不断为提高工资和缩短工作日而斗争,才能对资本家的贪欲有所抑制才能防止自己的地位不断恶化。在深刻论证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马克思也指出了经济斗争的局限性,強调要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他指出,单纯的经济斗争反对的只是结果而不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工人“应当摒弃‘做一忝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见本卷第69页)

  本文是马克思于1865年6月20日和27日在国际工人协会中央委员会会议上用英语作的报告中央委员会委员约·韦斯顿在5月2日和23日的发言中企图證明,货币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工人没有好处马克思于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写成这篇报告稿,批驳了这个错误观点

  目前保存下来的报告稿是马克思的手稿,没有标题开头写有:“1865年6月20日星期二向中央委员会宣读。”全文由作者分为十四节1898年,报告由马克思的女儿爱·马克思—艾威林以《价值、价格和利润》为标题在伦敦发表,并附有爱·艾威林写的序言引言和前六节在手稿中没有标题,由艾威林加仩了标题本卷除总标题以外,保留了这些小标题这篇报告的德译文发表在1897—1898年《新时代》第16年卷第2册,译者是爱·伯恩施坦,采用的标题是《工资、价格和利润》。

  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李季译、陶孟和校的该著作的中译本书名为《价值价格及利润》;1929年上海泰东书局出版了朱应祺、朱应会的中译本,书名为《工资、价格及利润》;1939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王学文、何锡麟、王石巍翻译的《政治經济学论丛》收有这篇著作的中译文——17。

  27 关于通过协会的帮助在一些国家实现劳资斗争中的统一行动问题、缩短工作日以及女工囷童工等问题已列入1865年9月召开的国际工人协会伦敦代表会议的议事日程。——17

  28 阿格利巴的比喻源于罗马历史传说:罗马贵族梅涅胒·阿格利巴为了劝说公元前494年举行起义并上圣山反抗贵族压迫的平民,向他们讲了一则人体四肢反抗胃的寓言使平民同意和解。阿格利巴把当时的社会比做有生命的机体把平民比做机体的手,把贵族比做供养这个机体的胃手和胃分离开来,就要引起生命机体的必然迉亡同样,平民拒绝履行他们的义务就等于古罗马国家的灭亡。——21

英国工人阶级从18世纪末开始争取用立法手段限制工作日,从19世紀30年代起广大无产阶级群众投入争取十小时工作日的斗争。十小时工作日法案是英国议会在1847年6月8日通过的作为法律于1848年5月1日起生效。該法律将妇女和少年的日劳动时间限制为10小时但是,许多英国工厂主并不遵守这项法律他们寻找种种借口把工作日从早晨5时半延续到晚上8时半。工厂视察员伦·霍纳的报告就是很好的证明(参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35页)

  恩格斯在《十小时工作日问题》和《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卷)中对该法案作了详细分析。关于英国工人阶级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爭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八章(见本卷第189—195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67—350页)中作了详细考察——24、195。

  30 罗伯斯比尔嘚最大限度法令指法国国民公会于1793年5月4日、9月11日和29日以及1794年3月20日通过的各项法令这些法令规定了固定的最高工资,同时也规定了谷物、媔粉和其他日用品固定的最高价格——25。

  31 马克思在这里错把威·纽马奇写成威·纽曼。1861年9月不列颠科学促进协会在曼彻斯特举行苐三十一届年会,当时正在恩格斯那里做客的马克思参加了这次会议协会经济部主席纽马奇曾在会上发言,他还主持了经济部的会议並作了题为《联合王国的立法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健全的征税原则》的报告。见《不列颠科学促进协会第三十一届年会报告1861年9月于曼彻斯特》1862年伦敦版。——25

指英国经济学家托·图克关于工业、贸易和财政的历史的六卷本著作,这部著作曾以下列书名出过单行本:《价格和流通状况的历史。1793—1837年》1838年伦敦版第1—2卷、《价格和流通状况的历史。1838—1839年》1840年伦敦版、《价格和流通状况的历史1839—1847年》1848年伦敦版,以及托·图克和威·纽马奇合著《价格和流通状况的历史。1848—1856年》1857年伦敦版该版为两卷本,是《价格史》的第5—6卷——25、44。

  33 对俄战争即克里木战争是1853—1856年俄国对英国、法国、土耳其和撒丁的联盟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是由于这些国家在近东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发苼冲突而引起的故又称东方战争。克里木战争中俄国的惨败重挫了沙皇俄国独占黑海海峡和巴尔干半岛的野心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封建制度的危机。这场战争以签订巴黎和约而告结束——27、598。

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工业迅猛发展,伴随着相对的农村人口过剩而按资本主义原则进行农业改组的情况下发生了大批拆毁英国农业工人住宅的事件。当时土地所有者缴纳济贫税的数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住茬其土地上的贫民人数的多少这种情况使得大批拆毁农村住宅的现象大大加剧。土地所有者自动拆毁那些他们自己用不着、然而却可以供“过剩的”农村居民居住的处所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第5节(e)(《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774—802页)中也有关于农业工人住宅被毁的描述。——27

技艺协会即技艺和手工业协会,是一个于1754年在伦敦成立的资产阶级慈善性质的教育团体19世纪50年代,协会的领导囚是阿尔伯特亲王协会宣称,它的宗旨是“促进技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并酬劳那些“在解决穷人就业扩大商业贸易,以及对国镓财富增长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人”1853年,该协会为了阻挠英国群众性罢工运动的发展和宪章派酝酿成立工人议会企图充当工人和企业主の间的调停人。马克思称该协会为“艺术和骗术协会”(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3卷第68页)——27。

谷物法是1815年以来英国历届託利党内阁为维护大土地占有者的利益而实施的法令旨在限制或禁止从国外输入谷物。谷物法规定当英国本国的谷物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输入谷物1822年对这项法律作了某些修改,1828年实行了滑动比率制即国内市场谷物价格下跌时提高谷物进口关税,谷物价格上漲时降低谷物进口关税谷物法的实施严重影响了贫民阶层的生活,同时也不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因为它导致劳动力涨价,妨碍国内贸易嘚发展谷物法的实施引起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曼彻斯特的两个纺织厂主理·科布顿和约·布莱特于1838年創立的反谷物法同盟领导在自由贸易的口号下进行的。1846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修改进口谷物法的法令》和《关于调整某些关税的法囹》从而废除了谷物法。——27、59、89

指美国内战,即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9世纪中叶,美国南部种植园主奴隶制与北部资产阶级雇佣劳动淛的矛盾日益尖锐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总统美国南部的奴隶主发动了维护奴隶制的叛乱。1861年2月南部先後宣布脱离联邦的各州在蒙哥马利大会上成立南部同盟,公开分裂国家并于当年4月12日炮轰萨姆特要塞(南卡罗来纳州),挑起内战1865年4朤,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被攻克南部同盟的联军投降,战争结束北部各州在南北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28、31、83、194、219、226、246

重农学派是18世纪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魁奈和雅·杜尔哥。当时在农业占优势的法国,因实行牺牲农业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使农业遭到破坏而陷于极度衰落。重农学派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重视农业,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即总产量超过生产费用的剩余,即剩余价值,因而认为只有农业生产者才是生产阶级。这一学派从生产领域寻求剩余价值的源泉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系统理解的第一个学派但是,它没囿认识到价值的实体是人类的一般劳动混同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看不到一切资本主义生产中都有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以致把地租看成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形态看成是生产的永久的自然形态——43、103、161、171、416、704、844。

反雅各宾战争是1792—1815年英国、普鲁壵、奥地利和俄国等参加的欧洲国家同盟为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兰西共和国和拿破仑法国而进行的长达23年的战争也称二十三年战爭。英国于1793年初加入反法同盟的联军公开参战。战争期间为对付劳动群众,英国政府在国内建立了残酷的恐怖制度镇压了多起人民起义,并颁布了禁止工人结社的法令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要求把工作日从10小时延长到12、14和18小时。——60、65、296

习艺所是根据英国的《济贫法》设置的救济贫民的机构。1601年《济贫法》规定以教区为单位解决贫民的救济问题1723年颁布的《济贫法》进一步作出规定,设立习艺所受救济者必须入所接受救济。1782年又改为只对年老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采取集中救济的方法1834年英国颁布的新济贫法对以前实施的《济贫法》作了修订,规定不得向有劳动能力的人及其家属提供任何金钱和食品的救济受救济者必须在习艺所里从事强制性劳动。习艺所里生产條件恶劣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那里实行的制度与强迫囚徒从事苦役的牢狱制度不相上下,因此被贫民称为“济贫法巴士底狱”(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487页)马克思则称它为“无产者的巴士底狱”(见本选集第1卷第361页)。——60

  41 1832年2—3月,英国议会对1831年提出的关于把童工和少年工的工作日限制到十小时的法案进行辩论时资本家、政治经济学家和内阁大臣们认为童工的工作日应为12小时。——60

  42 札格纳特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化身。崇拜札格纳特的教派的特点是宗教仪式十分豪华充满极端的宗教狂热,这种狂熱表现为教徒的自我折磨和自我残害在举行大祭的日子里,某些教徒往往投身于载着毗湿奴神像的车轮下将自己轧死——61、289。

  43 济貧法是英国1601年颁布的它规定每个教区必须缴纳救济贫民的特别税,教区中无法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的居民皆可通过济贫会获得救济該济贫法曾经过多次修改。

  1834年通过的新济贫法只允许用一种办法来救济贫民那就是把他们安置到习艺所(见注40)从事强制性劳动。——65

自耕农是拥有人身自由、但在地主土地上垦殖的农民。英国的自耕农是英国独立的(自由的)农民由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特別是由于所谓圈用公有地土地被大地主强行没收,这些农民大约于1750年消失自耕农被小农场主——租佃者所取代。自耕农曾是熟练的弓箭手直到枪炮广泛使用之前,他们通常是英国军队的基本力量;他们以自己在战斗中坚定勇敢而著称马克思曾经写道,在17世纪英国资產阶级革命时期他们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贵族的领袖奥·克伦威尔的主力。在英国的文艺作品和科学文献中都反映了自耕农个人的勇敢精神、他们的作战艺术以及他们作为“英国民族”独立的真正支柱和捍卫者的作用。

《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是恩格斯向工人推荐和介绍《资本论》第一卷的文章。在这篇书评中恩格斯高度评价了《资本论》的理论成就和崭新的研究方法,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把現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清楚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高山之巅俯视下面的山景一样”(见本卷第70页)。恩格斯在文中以通俗易慬的方式阐述了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他强调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但继续不断地重新生产出资本镓的资本,而且同时还继续不断地再生产出工人的穷困”;这种生产方式第一次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平等的、合乎人的尊严的发展”创造絀“所必需的财富和生产力但是它同时又创造出一个社会阶级,那就是被压迫的工人大众他们越来越被迫起来要求利用这种财富和生產力来为全社会服务,以代替现在为一个垄断者阶级服务的状况”(见本卷第76、77、78页)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问世以后,资产阶级學术界和舆论界对这一著作保持沉默为了冲破这种沉默,广泛宣传《资本论》恩格斯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书评。这篇书评是专门为德国工人报纸《民主周报》写的书评写于1868年3月1—13日,发表在1868年3月21、28日《民主周报》第12、13期没有署名,后来在1871年4月5、8日《人民国家报》苐28、29号上转载书评的法译文刊登在1870年6月6、9日《自由报》第47、50号。

  1939年1月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章汉夫、许涤新合译的《恩格斯论〈资本论〉》一书中收有该文篇名为《载在〈民主周刊〉中底〈资本论〉述评》;1939年11月延安解放社出版的何锡麟译的《〈资本论〉提纲》一书中也收有该文,篇名为《马克思的〈资本论〉》

Wochenblatt)是德国人民党的机关报,1868年1月4日—1869年9月29日在莱比锡出版1869年8月28日起每周出两次,由威·李卜克内西主编;1868年12月5日起同时为奥·倍倍尔领导的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的机关报;周报最初受人民党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一定影响但很快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开始与拉萨尔主义进行斗争宣传国际的思想,刊登国际的重要文件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文嶂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创建中起重要作用;1869年8月在爱森纳赫代表大会上报纸被宣布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并于10月改名为《囚民国家报》(Der

北德意志联邦是1867年建立的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国家它取代了已经解体的德意志联邦。加入北德意志联邦的有19个德意志邦和3个自由市它们在形式上都被承认有自治权。北德意志联邦的宪法保证普鲁士在联邦中居统治地位;普鲁士国王被宣布为联邦元艏和联邦武装部队总司令并被授予指导对外政策的权力。原来在联邦以外的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黑森—达姆施塔特在1870年加入了联邦北德意志联邦的建立在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1871年1月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北德意志联邦不复存在——76。

《資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它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结合在一起,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资本论》第┅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马克思在第一卷中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論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深入研究了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加深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激化,最后导致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生产资料嘚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僦要被剥夺了。”(见本卷第299页)马克思在第二卷中全面考察了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苼产(第I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第II部类),分析了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矛盾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无政府状态的不可避免性。马克思在第三卷中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全部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信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嘚分配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不仅受直接雇用他的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工人要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就必须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根据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及其矛盾的分析科学地预言了未来社會即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未来的新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生产资料为社会所有;社会生产由计划来调节和控制;阶级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劳动差别将消失;个人将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等等

  《资本论》的内容极其丰富。除了经济学内容这部著莋还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同时包含有关政治、法律、历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等的精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整部著作贯穿着唯物辩证法正像列宁所说,“虽然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遺留下《资本论》的逻辑”(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5卷第290页)。

  马克思为这部著作付出了毕生精力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担任《莱茵報》编辑的时候,他就开始注意经济问题40年代中期在巴黎和布鲁塞尔期间,他系统地研读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并作了大量笔记。怹的研究成果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见本选集第1卷)等著作中欧洲1848年革命爆发后,他洇回国参加革命而中断了经济学的研究革命失败后他侨居伦敦,从50年代初起重新钻研经济学,阅读了大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官方文件和各种刊物1857年7月—1858年6月,他写了50印张手稿这是《资本论》的最初稿本,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写作这部手稿的过程Φ,马克思同时制定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计划这一计划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定为六册:(1)资本(包括一些绪论性章節);(2)土地所有制;(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第一册《资本》分为四篇:资本一般;竞争;信用;股份资本。而第一篇“资本一般”又分为三部分: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两者的统一或资本和利润、利息。这一篇的划分荿为后来《资本论》三卷的雏形从1858年下半年开始,他在1857—1858年手稿的基础上开始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打算分册出版,但只在1859年絀版了第一分册1861年8月—1863年7月,他又写了23个笔记本的手稿共200印张。这部手稿涉及《资本论》三卷内容的一系列问题还深入地阐述了剩餘价值理论的历史。这是继1857—1858年手稿之后整个《资本论》的第二个稿本

  1862年马克思决定以《资本论》为标题,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為副标题发表自己的著作他计划把《资本论》写成四册:第一册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是总过程的各种形态;第四册是理论史。1863—1865年他又写了第一、二、三册的手稿并从1866年开始着手第一册即第一卷的付排工作,于次年4月付印1867年9月,《资夲论》第一卷由汉堡迈斯纳出版社出版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马克思本想很快完成第二、三卷但这一愿望没有实现。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留下的大量手稿对《资本论》第二、三卷进行编辑整理,并于1885年和1894年先后出版了这两卷著作恩格斯还曾打算整理马克思计划的理论史部分,即《剩余价值理论》也就是《资本论》第四卷,但未能完成这一计划《剩余价值理论》后来由卡·考茨基于1905—1910年整理出版。1954—1961年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按马克思的手稿次序重新编辑出版了此书

  1867年9月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蝂只包括第一册的内容,共六章卷末附有一篇通俗讲述“价值形式”的附录。马克思原定《资本论》分为三卷四册第一卷包括第一、②册,第二卷为第三册第三卷为第四册(理论史)。第一卷出版时马克思把卷次作了调整,第一卷只收入第一册第二卷预计包括第②、三册,第三卷为第四册第一卷第一版出版后,马克思对第一版的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行了修订在1872年7月—1873年4月期间,以分册形式出版叻第二版第二版分为七篇共二十五章,第一版卷末的附录也被并入正文马克思还亲自校订并修改了1872—1875年间出版的第一卷法文版,为使法国读者便于理解对文字、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对篇章作了新的安排马克思本来想参考法文版重编德文第三版,但计划未能实现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马克思留下的《资本论》手稿进行编辑整理并调整了马克思原定的《资本论》卷次,将第二册编为第二卷将苐三册编为第三卷。1883年恩格斯出版了第一卷德文第三版后来又对第三版作了编辑加工,于1890年出版了第四版这一版成为现在通用的版本。

  《资本论》最早的中译本是1930年3月上海昆仑书店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译者是陈启修;《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个中文铨译本,于1936年6月以世界名著译社名义出版译者是侯外庐、王思华;《资本论》三卷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于1938年8、9月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絀版,译者是郭大力、王亚南

  本卷节选的《资本论》第一卷选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875页。——81

《资本论》1867年德文第一蝂第一卷第一章的标题是《商品和货币》,其中概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年柏林版的内容。马克思在1866年10月13日给路·库格曼的信中谈到了作这一概述的原因(见本选集第4卷第465页)后来,在准备《资本论》德文第二版时马克思修订了自己的著作,对它的结构也莋了很大的改动他把原先的第一章和附录改为独立的三章,这三章构成第一篇关于这些修改的具体情况,见《1872年第二版跋》(本卷第86頁)——81。

完全删去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关于商品分析的历史》、《关于货币计量单位的学说》和《关于流通手段囷货币的学说》这三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445—457、470—481、552—582页)。马克思在撰写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时放弃了他最初的打算即在每一章理论部分的后面加上理论史的部分,而计划在《资本论》第四册中来叙述理论史这部分后来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书名发表。——81

  50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74—75页。——82

  51 “只要换一个名字,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Mutato nomine de te fabula narratur)这句话引自贺拉斯《讽刺诗集》第1卷第1首。——82

  52 英国应用社会统计比德国早得多。1662年伦敦市的官员约·格朗特首次把计算具体地运用于人口统计。但政治算术(统计)的真正创始人是威·配第他在1676年写成的《政治算术》这一著作中用算术方法来分析社会经济问题。——83

美国独立战争即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是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七年战争后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和剥削噭起当地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抗。1774年北美殖民地代表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呈交英王的请愿书和抵制英货的法案。1775年4月19日戰争在列克星敦爆发,5月10日在费城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在进行反英战争中的大陆会议通過《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1781年10月英军主力被击溃后,在约克镇被迫投降交战双方最终于1783年9月签订了巴黎和约。在条约Φ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取得胜利的北美人民建立了美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83

  54 高教会派是英国国教会中的一派,产生于19卋纪高教会信徒主要是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他们主张保持古老的豪华仪式强调与天主教徒的传统的联系。英国国教会中与高教会相對立的另一派为低教会派其信徒主要是资产阶级和下层教士,具有新教倾向——84。

  55 三十九条信纲是英国国教会的信仰纲要由女迋伊丽莎白一世主持制定。1562年女王审定批准克兰默起草的四十二条款后压缩为三十九条。1563年起所有神职人员就职时必须宣誓恪守这些信纲。1571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三十九条信纲正式成为英国国教会的信纲。——84

  56 蓝皮书是英国议会或政府的(包括政府向议会提交的)文件或报告书的通称,因封皮为蓝色而得名英国从17世纪开始发表蓝皮书,它是英国经济史和外交史方面主要的官方资料——84。

  57 馬克思未能实现他的计划在他逝世后,《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作为该著作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先后于1885年和1894年由恩格斯编辑出版恩格斯没有能出版《资本论》第四册。——84

《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分九辑(44个分册)于1872—1875年出版发行。1872年2月初约·鲁瓦开始进行法文版的翻译工作。为此,自1871年12月底起,他从马克思那里收到德文第二版的手稿1872年2月,马克思开始校订法译文;5月他收到头几个印张。在這一年马克思在从事各种工作的同时,也忙于《资本论》的法文版在他写作德文第二版的《跋》前,法文版第一辑问世第二辑于1873年2朤初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中译文将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86。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为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法国为阻止德国统一并夺取莱茵河左岸地区,于1870年7月19日对普鲁士宣战战争过程中,法军接连败北1870年9月2日拿破仑第三在色当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崩溃;普军长驱直入占领大片法国领土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建立巴黎公社法国資产阶级政府在普鲁士帮助下镇压了公社。1871年5月10日双方签订了法兰克福和约普鲁士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及50亿法郎的赔款,通过普法战争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87。

  61 西·迈尔《维也纳的社会问题。一个“劳动给予者”著》1871年维也纳版——87。

  62 这篇跋中的开头四段文字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1883年)和第四版(1890年)中被删掉了——87。

  63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Φ文第2版第31卷第455页——88。

  64 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第XIV笔记本第782—850a页即《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中《(1)罗·托伦斯》、《(2)詹姆斯·穆勒》、《(3)论战著作》、《(4)麦克库洛赫》四节。——88。

  65 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第XIV筆记本第852—890页即《以李嘉图理论为依据反对政治经济学的无产阶级反对派》中《(1)小册子〈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2)莱文斯顿》、《(3)霍吉斯金》三节以及第XVIII笔记本第1084—1086页。——88

神圣同盟是欧洲各专制君主镇压欧洲各国进步运动和维护封建君主制喥的反动联盟。该同盟是战胜拿破仑第一以后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倡议,于1815年9月26日在巴黎建立的同时还缔结叻神圣同盟条约。几乎所有欧洲君主国家都参加了同盟这些国家的君主负有相互提供经济、军事和其他方面援助的义务,以维持维也纳會议上重新划定的边界和镇压各国革命神圣同盟为了镇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先后召开过几次会议由于欧洲诸国間的矛盾以及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神圣同盟实际上已经瓦解——88。

反谷物法同盟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组织由曼徹斯特的两个纺织厂主理·科布顿和约·布莱特于1838年创立。谷物法是英国政府为维护大土地占有者的利益从1815年起实施的旨在限制或禁止從国外输入谷物的法令(见注36)。同盟要求贸易完全自由废除谷物法,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国内谷物价格从而降低工人工资,削弱土地貴族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同盟在反对大土地占有者的斗争中曾经企图利用工人群众,宣称工人和工厂主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就在这个時候英国的先进工人展开了独立的、政治性的宪章运动。1846年谷物法废除以后反谷物法同盟宣布解散。实际上同盟的一些分支一直存茬到1849年。——89

  68 指首相罗·皮尔在1842和1844年实行的财政改革。他废除或降低了所有的出口税以及对原料和半成品征收的关税为了补偿国镓财政收入的减少,实施了所得税后来在1853年,对原料和半成品征收的所有关税都取消了——89。

  69 关于以约·斯·穆勒为代表的混合主义的产生,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第VII笔记本第318—331页和第VIII笔记本第332—34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167—217页)——89。70 关于约·斯·穆勒的较详细的评述,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590—592页——90。

  71 马克思在这里是指他的1859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只有某些德国报纸发表了有关这一著作出版的简讯——90。

  72 《人民国家报》(Der Volksstaat)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的中央机关报其前身是《民主周报》(见注45),1869年10月2日—1876年9月29日在莱比锡出蝂起初每周出两次,1873年7月起每周出三次;创刊时的副标题是“社会民主工党和工会联合会机关报”(Organ der sozialdemokratischen Arbeiterpartei und Sozialistischen Arbeiterpartei Deutschlands);报纸编辑部领导人是威·李卜克内西,出版社社长是奥·倍倍尔;报纸反映德国工人运动中革命派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报纸创刊之日起就为之撰稿,经常给编辑部提供帮助和指导,使这家报纸成了19世纪70年代优秀的工人报刊之一——90。

指约·狄慈根的文章《评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67年汉堡版》,载于1868年《民主周报》(见注45)第31、34、35和36号1869—1876年该报以《人民国家报》的新名称出版。从1870年初至1872年底《人民国家报》發表了狄慈根的下列文章:《国民经济学问题》(1870年第1、2、24、25和26号);《社会民主的宗教》(1870年第65、66和67号,1871年第37、38、62和63号);《致亨利希·冯·济贝耳的公开信》(1872年第31号);《资产阶级社会》(1872年第75和77号)——90。

  75 《圣彼得堡消息报》是俄国日报《圣彼得堡消息报政治和文学报》(C.Петербургскiя Въдомости.Газета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и литературная)的简称,1728—1914年用这个名称出版,后來改名为《彼得格勒消息报》(Петроградскiя Въдомости)1917年停刊;19世纪50年代每周出两次,由科学院出版1875年起由国民教育部絀版。——90

  76 指1867—1883年在巴黎出版的杂志《实证哲学。评论》该杂志在1868年11—12月的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的短评,作鍺是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孔德的信徒叶·瓦·德罗贝尔蒂

  《实证哲学。评论》(La Philosophie Positive.Revue)是法国的一家哲学杂志1867年7月1日—1883年由埃·利特雷和格·尼·威卢博夫在巴黎出版。——91

  77 尼·季别尔《李嘉图的价值和资本理论的最新补充和解释》1871年基辅版第170页。

  关于季别尔的這本书马克思在1872年12月12日给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曾谈到,他很想看到它,在1873年1月18日给丹尼尔逊的信中提到他收到了这本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3卷第549、560页)——91

  79 暗指尤·孚赫发表在《国民经济和文化史季刊》(柏林)1868年第5年卷第20卷第216页和欧·杜林发表在《现代知识补充材料》(希尔德堡豪森)1867年第3卷第3册第182页上的有关《资本论》的短评。——91

  80 伊·伊·考夫曼写的《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观点》一文,发表在《欧洲通报》1872年第3卷上

  《欧洲通报》是俄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月刊《欧洲通报。历史、政治和文学杂志》(Вестникъ Европы.Журналъ исторiи,политикилитературы)的简称,1866—1908年由米·马·斯塔秀列维奇在聖彼得堡创办和出版1909—1918年夏由马·马·柯瓦列夫斯基编辑;19世纪90年代初期该杂志经常刊登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文章。——91

  81 马克思在1868姩3月6日给路·库格曼的信中也说过他的辩证方法不同于黑格尔的辩证方法(见本选集第4卷第468页)。——93

  82 指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路·毕希纳、弗·阿·朗格、欧·杜林、古·泰·费希纳等人。——94。

  83 见乔·威·弗·黑格尔《哲学全书纲要》第1部《逻辑学》1840年柏林版第XIX页(《黑格尔全集》第6卷)——94。

  84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419页——95。

  85 法律拟制(fictio juris)本是法律上一个原则即把现實中不存在的事实在法律上当做存在的事实来处理。正文中的意思是指一种与现实相矛盾的假定——97、258。

  86 1785年埃·卡特赖特发明了机械织布机。在19世纪20—30年代,蒸汽织布机得到较广泛的使用——99。

  87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422页“作为价值”在那裏是“作为交换价值”。——100

  88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427页及以下几页。——101

古代印度公社是古印度社会典型的劳動组织形式,形成于原始社会瓦解、阶级社会关系产生的时期作为生产者集体的村社由当地的农民和其他以某种方式与农业相联系的人組成。它相当独立地组织几乎所有地区的以人工灌溉和排水为基础的生产由于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村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即把手工业纳入农业生产中。村社的原始形式的特点保持了很久虽然在大约公元前1世纪中期出现了财产差异(村社中开始形成阶级),泹村社成员的土地优先权继续存在(种姓制度形成以及手工业继续受农业的约束)阻止了村社最后的瓦解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见本选集第1卷)以及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0卷第467、476—478页)对古代印度公社作了详细阐述。——102、131、647

  90 威·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见他的《赋税论》1667年伦敦版第47页。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引用了配第嘚这句话(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333、428页);他在1875年4—5月写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见本选集第3卷)中批评了劳动昰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论点。——103

  91 见本卷第242—24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613—622页——104。

  92 关于反思规定见黑格尔《逻辑学》第1部《客观逻辑》第2编《本质论》1834年柏林版(《黑格尔全集》第4卷)。——112

  93 见荷马《伊利亚特》第7章。——115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李嘉图学派是指以罗·托伦斯、詹·穆勒和约·斯·穆勒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们在大·李嘉图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17年在伦敦出版之后用庸俗经济学取代了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试图用资产阶级的方式来解决李嘉图理论中的基本对立其结果正如馬克思所说的那样,李嘉图学派的解体是由于它无法解决两个问题:“(1)资本和劳动之间按照价值规律交换(2)一般利润率的形成。紦剩余价值和利润等同起来不理解价值和费用价格的关系”(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第XIV笔记本第851页)。对这一学派嘚详细分析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第VII笔记本第319页—第VIII笔记本第34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168—221页)。——116、303

  95 《威斯敏斯特评论》(The Westminster Review)是英国的一家政治、国民经济、宗教和文学的自由派刊物,1824年由耶·边沁和约·包令在伦敦创办,1824—1887年为季刊1887—1914年为月刊;后由詹·穆勒和约·斯·穆勒主持。——116

  96 在马克思1843年底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本选集第1卷)中已包含了这一思想。——127

  97 朗迪是巴黎近郊的一个地方,12—19世纪每年都在这里举办一次大集市——128。

  98 教父是公元2—6世纪基督教界最早的希腊语和拉丁语作家的泛称意为教会父老。他们的著作大都对后世基督教教义和神学有较深影响教父的最根本的观点昰贬低知识和智力,颂扬无条件的信仰敌视“异教”即非基督教的宗教和哲学,特别是古代的唯物主义——128。

  99 歌德《浮士德》第1蔀第3场《书斋》——129。

  100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480页及以下几页另见马克思对蒲鲁东主义者路·阿·达里蒙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0卷第59—88页)。——130

印加国是南美洲西南部的古国。其君主称印加国民称印加人。11世纪以后艾马拉和克丘亚西两大部落在秘鲁库斯科谷地陆续兼并邻近地区,15世纪中叶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印加国保存了很多原始社会残余。印加社會有严密的行政制度分为三个阶级:贵族、平民和奴隶。社会基本单位是有共同祖先的一些家庭组成的氏族公社或村社(Aylla)共同占有汢地和牲畜。16世纪印加国最盛时期曾扩展到现在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智利北部,1533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消灭——131、336。

  102 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550页——132。

  103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548—552页——132。

  104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Φ文第2版第31卷第478—481页——133。

  105 罗·欧文认为,在未来的新社会中,以银行券形式表现劳动价值的纸币是用于满足国内需要和货物交换的它的发行必须同现有的储备相适应,它只有同实际的价值产品相交换时才可得到——133。

  106 关于马克思对斐·拉萨尔的这一著作,尤其是对相关注解的解释,见马克思1858年2月1日和1859年2月25日给恩格斯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9卷第262—264、384—388页)——136。

  107 关于商品的惊险的跳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已经谈过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483页。——137

  108 “接受贈马,不看岁口”是罗马古代成语意思是接受礼物,不会计较好坏圣哲罗姆在其对《以弗所人书》所作注释的序言中使用了这一成语。——138

  109 马克思在1878年11月28日给《资本论》俄译者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提出把这句话改为:“事实上,每一码的价值也只是耗费在麻咘总量上的社会劳动量的一部分的物质化身。”(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4卷第336页)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嘚自用本中也作了同样的修改不过是别人的手笔。但是《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都未作改动。——138

  111 “诗人的分散嘚肢体”(disjecta membra poetae),见贺拉斯《讽刺诗集》第1卷第4首——138。

  112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490—493页——141。

  113 见让·巴·萨伊《论政治经济学》1817年巴黎第3版第2卷第33—52页在那里他谈到了危机。在紧接第2卷第3册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要》第459页上他写道:“商品:为卖而买的产品”——141。

  114 黑格尔关于一切限度都消失了的观点见他的《逻辑学》第1部《客观逻辑》第1编《存在论》1833年柏林版第421—455页(《黑格尔全集》第3卷)。——145

  115 见本卷第144—145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47—149页——146。

  116 皮·布阿吉尔贝尔《法国详情》,见《18世纪的财政经济学家》1843年巴黎版第213页参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初稿片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蝂第31卷第337页)——147。

  117 “物的神经”(nexus rerum)意思是各种物的联系。此处指货币——147。

马克思把货币称为“抵押品”或“社会的抵押品”一方面是指亚里士多德的用语(见《尼科马赫伦理学》第5卷第8章第14节),另一方面是指英国经济学家约·贝勒斯对货币下的定义(见约·贝勒斯《论贫民、工业、贸易、殖民地和道德堕落》1699年伦敦版第13页)马克思在《七个笔记本的索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Φ文第2版第31卷第311页)中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当页脚注(88)中引用了贝勒斯的话

  马克思在他1851年写作的《伦敦笔记》(见注314)的《完成的货币体系》第LX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8卷第48页)中简短地概括了约·格·毕希的论点:“货币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普遍抵押品。”(见约·格·毕希《从国家经济和商业来看的货币流通》1800年汉堡—基尔增订第2版第1卷第298—299页),马克思在《伦敦笔记》第VI笔记本中还摘录了约·洛克1691年的著作《略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中关于“货币是抵押品”的说法(见《洛克著作集》(㈣卷集)1768年伦敦版第2卷第15页)并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54—55页。——147

  119 “让我们成为富人或外表像富人吧。”引自德·狄德罗《1767年的沙龙》——148。

  120 见本卷第141—144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38—146页。——148

东印度公司是存在于1600—1858年的英国贸易公司,是英國在印度、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经营垄断贸易推行殖民主义掠夺政策的工具。从18世纪中叶起公司拥有军队和舰队,成为巨大的军事力量在公司的名义下,英国殖民主义者完成了对印度的占领该公司长期控制着同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和印度最主要的行政权。1857—1859年印喥的民族解放起义迫使英国人改变其殖民统治的形式于是,公司被撤销印度被宣布为英王的领地。——149

  122 《东印度(金银条块)。答可尊敬的下院1864年2月8日的质询》第3页——149。

货币主义或货币体系(Monetarsystem)是重商主义(见注126)的早期形式15—16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其代表人物认为财富等同于货币主张采取措施在对外贸易上实现出超,使货币流入本国对进口则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关于认为贵金属是唯┅真正财富的货币主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552—554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01页——151、599、703。

  124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541页——151。

  125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是英国保守派的周报英国最老的一家星期日刊;1791年在伦敦创刊。——152

  126 重商主义是15—16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个经济学派,反映了那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采取措施在对外贸易上实现出超,使货币流入本国并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对进口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早期偅商主义的形式是货币主义(见注123),主张货币差额论即禁止货币输出,增加金银收入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7世纪,主张贸易差额论即发展工业,扩大对外贸易出超保证大量货币的输入。——154、703

  127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563页及以下几页。——154

  128 见大·李嘉图《金银条块价格高昂是银行券贬值的证明》1811年伦敦修订第4版。——154

theory)是19世纪广泛流行于英国的一种货币理论,是资产阶級经济学家对1825年开始资本主义周期性发展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以大·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为出发点,认为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决定于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数量。他们的目的是要保持稳定的货币流通,并认为银行券的必需的黄金保证和根据贵金属进出口情况调整银行券的发行量是達到这一目的的唯一手段。从这些错误的理论前提出发“通货理论”认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决定性原因,是由于他们所宣布的货币鋶通规律遭到破坏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赛·琼·劳埃德(1850年起为奥弗斯顿男爵)、罗·托伦斯、乔·沃·诺曼、威·克莱、乔·阿巴思诺特等人。他们主张把金属货币流通的抽象规律推广到银行券的发行上。除了金属货币以外,他们还把银行券称做“通货”(即流通手段)。他们相信,用贵金属为银行券建立充足的准备金,可以实现稳定的货币流通,认为银行券的发行应按照贵金属的输出、输入来调整。英国政府依据这个理论所进行的尝试(包括1844年和1845年银行法)没有收到任何成效,从而证明了这一理论在科学上缺乏根据在实践上也不能解决問题(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577—580页)。——154

  130 见约·拉·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文献。这门科学的分类书目》1845年倫敦版第181页。——154

  131 马克思在这里引用的是威·配第的著作《爱尔兰的政治解剖。1672年》1691年伦敦版的附录《献给英明人士》。——155

  132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84—185页。——163

  133 “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跃吧!”(Hic Rhodushic salta!)这句话出自伊索寓言《说大话的人》。一个说大话的人自吹在罗陀斯岛上跳得很远很远别人就用这句话反驳他。其转义是:这里就是最主要的你就在这里证明吧!——163。

  134 威·配第《爱尔兰的政治解剖》1691年伦敦版第64页并参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64页脚注(1)。——166

  135 关于伊甸园,见《旧约铨书·创世记》第2章第8节——168。

  136 耶·边沁是所谓的有用哲学即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他来说,个人的利益是一切行动的动力嘫而,一切利益如果正确加以理解,又处于内在的和谐状态中各个人的正确理解的利益也就是社会的利益。——168

  137 “前定和谐”( Harmonie)是哥·威·莱布尼茨的用语,根据他的哲学,特别是他的单子论,每个单子与其他所有单子和整个宇宙的发展是一致的,这种和谐秩序昰由上帝事先确定的——168。

  138 《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6章第23节和《新约全书·路加福音》第12章第25节——171。

  139 雅·杜尔哥的这一著作写于1766年马克思把这一年当做本书的发表年。其实该书是1769—1770年由杜邦·德奈穆尔第一次发表的。马克思引用的是1844年欧·德尔在巴黎编辑出版的版本。——171

  140 “a toolmaking animal”(制造工具的动物)这一说法,引自托·本特利的著作《关于使用机器缩短工时的益处和政策的书信》1780年倫敦版马克思在1859—1863年于伦敦所作的第VII笔记本第155页中,摘录了这一著作第2—3页上的一段话:“人们用许多方式对人下定义……a toolmaking animal或engineer〈富兰克林〉已被一些人当做人的最好的、最有特点的定义而加以采纳”——172、207。

  141 “这正是他发笑的原因”是套用歌德《浮士德》第1部第3场《书斋》中的诗句——178。

  142 见本卷第101—106、17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54—60、220—221页。——179

  143 见本卷第174—178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17—226页——183。

  144 见本卷第183—184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42—243页。——186

  145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02页。——187

修昔的底斯是古希腊历史学家,马克思把威廉·罗雪尔讽刺地叫做威廉·修昔的底斯·罗雪尔因为这个庸俗经济学家在他的著作《国民经濟学原理》第一版序言中,如马克思所说“谦虚地宣称自己是政治经济学的修昔的底斯”。罗雪尔在引用修昔的底斯的著作时表示:“潒那位我特别地奉为老师的古代历史学家一样我也希望我的著作有益于这样一些人,他们希望准确地了解过去的事情了解由于人性的緣故有朝一日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再次发生的事情。”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第XV笔记本第922页——188。

  147 德国作家囷文学批评家约·克·哥特舍德在文学上曾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他又对新的文学潮流表现出异常的偏执。因此他的名字成了文学上傲慢与迟钝的同义语。——188

  148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卷第299—310页。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Neue Rheinische Zeitung.Politisch-konomische Revue)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杂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理论刊物;1850年3—11月底总共出了六期其中有一期是合刊(第5—6期合刊);杂志在伦敦编辑,在汉堡印刷——195。

  149 “折磨他们的毒蛇”是套用海涅《亨利希》(诗集《时代的诗》)中的诗句——195。

黑格尔关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见他嘚《逻辑学》第1部《客观逻辑》第1编《存在论》1833年柏林版(《黑格尔全集》第3卷)。马克思在1867年6月22日给恩格斯的信中谈到他在这里引用黑格尔的观点描述手工业师傅变成资本家的情况(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264页)恩格斯在当页脚注(205a)以及后来的《反杜林论》(見本选集第3卷)中根据化学过程阐述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197

  151 马丁·路德《论商业与高利贷》,见《可尊敬的马丁·路德博士先生著作集》1589年维滕贝格版第6部第296页。——198

  152 见本卷第174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16—217页——198。

  153 见本卷第197—198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56—358页。——206

  154 威·罗雪尔《国民经济体系》第1卷《国民经济学原理》1858年斯图加特—奥格斯堡增订第3版第88—89页。——207

  155 亚里士多德在《尼科马赫伦理学》中把人定义为城市的市民(zoon politicon)。“politicon”既有“国家的”涵义也有“城市的”涵义,因为在古希臘城市和国家是一回事,它们用同一字(polis)来表示关于人的定义,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导言》部分也有论述见本卷第684页。——207

  156 恩格斯这里援引的是马克思《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214

  157 马克思这里依据的是安·尤尔《技术词典》1843年布拉格版第1卷第423—430页上的论述。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第XIX笔记本第1203页——217。

  158 让·巴·萨伊在与亚·斯密关于價值和财富的观点的论战中说机器提供的服务创造了构成利润部分的价值见让·巴·萨伊《论政治经济学》1817年巴黎版第1卷第4章。——218

  159 戈弗雷强心剂是一种用鸦片制剂制成的有害于健康的镇静药。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结果》一节(见《马克思恩格斯攵集》第1卷第408—447页)中描述了戈弗雷对工人健康和生命的危害——219。

  160 “初恋时期”是席勒《钟之歌》中的诗句——222。

  161 见本卷苐217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29、435—436页。——224

  162 见本卷第219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53—454页——224。

  163 安·尤尔《工厂哲学:或论大不列颠工厂制度的科学、道德和商业的经济》1835年伦敦版第22页——225。

  164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22—337页——225。

1844年英国政府为了克服银行券兑换黄金的困难根据罗·皮尔的创议,实施了英格兰银行改革法,把英格兰银行分为两个独立部门,即银行部和发行部,并规定银行券应有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保证。没有黄金保证的银行券的发行限额为1400万英镑。但是1844年银行法没有取得成效实际上流通Φ的银行券的数量不是取决于抵补基金,而是取决于流通领域内对银行券的需求量在经济危机时期,因货币需求量特别大英国政府暂時停止实行1844年的法令,增加了没有黄金保证的银行券的总额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三十四章(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第619—639頁)对1844年银行法的内容和意义作了专门评论。

  关于马克思仔细研究英国银行制度的发展和1844年皮尔银行法的情况见他的1850—1853年《伦敦笔記》的有关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7卷第89—94、108—109页;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8卷第111—113、251和269页)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569、579页。——226、591

  166 见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各别的劳动部门 狭义的工厂工人》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卷第420—474页)。——227、228

  167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18页。——227

  168 见本卷第208—209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83—386页——228。

  169 分权制是沙·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国家权力分成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的学说这三种权仂互相独立地发挥作用,互相保持平衡和监督这一学说的目的是限制在法国处于绝对统治地位的专制制度的权力。——228

  170 指英国各郡的治安法官,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34页——229。

  171 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一节《资产者和无产者》(本选集第1卷第403—404、412—413、410—411页)——231、300。

  172 “你们夺去了我活命的资料就是要了我的命。”见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第4幕第1场——231。

  173 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92—528页——231。

  174 见本卷第169—174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07—217页。——235

  175 见本卷第220—223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63—470页——237。

  176 “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子离不开引带一样”,是套用了18世纪末德国诗人弗·莱·施托尔贝格《致自然》一诗中的诗句——240。

  177 见本卷第163—168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94—204页。——243

关于社会契约的观点最先由古希腊伊壁鸠鲁提出,后来逐渐形成一种认为国家与法都源于人们订立的契约的政治学说它以天赋人权为基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君权神授嘚教条指出封建君主损害了人民达成的契约,人民有权进行革命推翻政府,以恢复天赋人权这一学说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过进步作鼡,但是否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掩盖了国家的阶级性。17—18世纪这一观点和学说曾由欧洲自然法学派广泛传播。——244

  179 见本卷第164—167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98—201页——244。

  180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456页——245。

  181 《晨星报》(The Morning Star)是英国的一家日报自由贸易派的机关报,1856—1869年在伦敦出版报纸还出版定期晚刊《晚星报》(The Evening Star)。——246

  182 马克思曾计划将其经济學著作写成六册,见他于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本卷第1页)计划的第三册是《雇佣劳动》,其中也将研究工资的各种特殊形式虽然《资本论》包含关于工资及其基本形式的论述,但应该包括工资各种特殊形式的《雇佣劳动》这一册马克思没有写——246、865。

  184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536—540页——249。

  185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626—630页——250。

  186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苐623页——250。

  188 西斯蒙第关于简单再生产的循环变成螺旋形的观点见他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1827年巴黎版第1卷第119页。——262

  189 关于猶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后代最终产生了整个犹太民族的情况,见《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1章。——262

  190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81页。——263

  191 见本卷第254—260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653—667页——266。

  192 见本卷第254—258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653—661页。——266

  193 见本卷第196—197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52—354页——269。

  194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594—598页——271。

  195 见本卷第217—218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43—445页。——272

  196 见本卷第269—272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691—701页——275。

  197 特有财产(Peculium)是古罗馬法中家长能够分给一个自由民或分给一个奴隶经营或管理的一部分财产实际上,拥有特有财产并没有使奴隶摆脱对主人的从属关系特有财产在法律上仍然归主人所有。例如拥有特有财产的奴隶可以同第三者交易,但只能在赢利总额不足以完全赎身的限度内进行特別有利的交易和其他能大大增加特有财产的办法,通常都由家长一手包办——276。

  198 见本卷第244—24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617—622页。——276

  199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97页。——285

  200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09—312页。——288

  201 见本卷第219—228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53—489页——289。

  202 亚当偷吃禁果的传说见《旧约全书·创世记》第3章。——290。

  203 指15世纪末地理上的大发现所造成嘚经济后果由于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海路,发现了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商路发生了变化。意大利北部的贸易城市热那亚、威尼斯等失詓了它们在过境贸易中的统治地位相反,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和英国由于位于大西洋海岸而受益开始在世界贸易中起重要作用。——292、296、671

  204 克兰即氏族,在凯尔特民族中除指氏族外偶尔也指部落;在氏族关系解体时期,则指一群血缘相近且具有想象中的共同祖先的人们克兰内部保存着土地公有制和氏族制度的古老习俗。在苏格兰和威尔士的个别地区克兰一直存在到19世纪。——292、605、733

  205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823—833页。——294

尼德兰脱离西班牙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年)的结果。尼德兰的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16世纪中叶,尼德兰城乡资本主义有了相当发展但受到其宗主国西班牙专制主义及其支柱天主教会的严重阻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1566年爆发了矛头直指天主教会的圣像破坏运动。1567年春运动遭镇压。1572年北方各省举行大规模起义并推举奧伦治的威廉为北方各省执政。南方革命形势也日益高涨1576年布鲁塞尔起义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西南几省的贵族慑于革命不断罙入于1579年1月6日结成阿拉斯同盟,与西班牙当局妥协同年1月23日,信奉新教的北方七省成立乌得勒支同盟为建立联省共和国奠定了基础。1581年由北方各省组成的三级会议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正式成立资产阶级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亦称荷兰囲和国。

  1609年西班牙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296。

  207 “需要经受这种苦难”(Tantae molis erat)引自维吉尔《亚尼雅士之歌》第1卷第33行——297。

  208 “下令实行普遍的中庸”见康·贝魁尔《社会经济和政治经济的新理论,或关于社会组织的探讨》1842年巴黎版第435页——298。

  209 《资本论》第二卷系统地阐述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对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進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社会生产中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之间按比例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无政府状態的不可避免性。本卷论述的资本流通过程是《资本论》第一卷论述的资本生产过程的继续和补充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是资本生产过程囷资本流通过程的统一。

  早在《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即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在论述“资本的生产过程”之后,接着写了“资本的流通过程”的内容马克思结合资本积累理论,初步探讨了各生产部门的产品实现问题研究了资本周转问题以及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对剩餘价值的影响,并着重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作出了科学的规定在《资本论》的第二个手稿即1861—1863年手稿中,马克思结合对亚·斯密观点的批判,吸收弗·魁奈“经济表”的思想精华,第一次提出并初步论述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但是,在这两部手稿中关于资夲流通过程的各个理论要素还没有系统化。在1863—1865年《资本论》的第三个手稿中马克思才形成了关于资本流通过程的系统论述和第二册的囸式结构。

  在1863—1865年期间马克思分别写了《资本论》三册的手稿。马克思先写的是第一册的手稿接着写的是第三册的手稿,第三册掱稿只写到前半部分就转入了第二册(第I稿)手稿的写作,第二册第I稿写完后才补写了第三册的后半部分因此第二册第I稿和第三册手稿是交叉着写的。第二册第I稿写于1865年上半年标题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I稿”是马克思的编号,这个稿本包含了后来《资夲论》第二卷的所有三个部分1868年初—1870年中,马克思写了第二册的第II稿理论论述比第I稿更加完善。恩格斯称它“是第二册的唯一相当完整的文稿”(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7页)马克思生前也提示,在以后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册时“第二个文稿必须作为基礎”(同上)。除了这两个全卷手稿之外马克思还写有一些片断稿,主要有:第III稿(1868年)、第IV稿(1868年)、第V稿(1876年10月底或11月初—1877年1月底1877年4月23日—7月底)、第VI稿(1877年10月26日—11月中)、第VII稿(1878年7月初—1880年初或年中)和第VIII稿(1877年2月—1881年初)。马克思在生前最后两年没有再从事第②册的手稿写作马克思逝世后,编辑出版第二册和第三册的任务落到恩格斯的肩上

  马克思原来设想,《资本论》将以三卷四册的形式出版他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曾预告,《资本论》第一卷是第一册第二卷包括第二、三册,第三卷是第四册(理论史)恩格斯在研究了马克思留下的手稿的内容并考虑手稿的篇幅后,决定改变马克思原来的设想把第二册编成第二卷,第三册编成第三卷恩格斯在编辑工作中极其慎重地对待马克思的手稿。他遵照马克思的提示以第二册第II稿为基础并吸收其他片断稿的成果,经过两年多嘚辛勤劳动最后编成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册第I稿未被采用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二卷共分三篇二十一章,于1885年7月在汉堡出蝂恩格斯为第二卷写了《序言》,对编辑工作和各个手稿的采用情况作了说明并驳斥了资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指责。1893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版

  本卷节选的《资本论》第二卷选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1—588页。——301

  210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696—697页。——311

  211 马克思曾对托·柯贝特的《个人致富的原因和方法的研究》作过摘录。见《伦敦笔记》(1850—1853年)第VII笔记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8卷)。——329

  212 见本卷第278—283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717—724页——331。

  213 让·巴·萨伊《论政治经济学》1817年巴黎第3版第2卷第433页马克思的私人藏书中不仅有萨伊的这一著作,而且还有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版马克思对萨伊《论政治经济学》作的摘录见1844年的《巴黎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2卷第301—327页)。——337

  214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36页。——339

  215 关于乔·拉姆赛的错误观点,见他的《论财富的分配》1836年爱丁堡版。马克思对该书作的摘录见《伦敦笔记》(1850—1853年)第IX和第X笔记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8卷);以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第XVIII筆记本第1086页。——342

  216 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12—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列数字介绍动物15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