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伦理具有哪些特征性中伦理的特征。?非强制性普适性。??都有什么特征?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7月11日“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启幕,迅速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反响之大,参與热情之高远超联合主办方岳麓书院与凤凰网的预期。国学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武术、中医、京剧、国画、茶道算不算国学?全球华人國学奖到底怎么评奖金有多高?谁才是当今华人世界众望所归的“国学泰斗”、“带头大哥”国学传播奖究竟颁给粉丝千万的文化大V還是基层播火者?一时间诸如此类的争论,在各大门户网站和社交平台上掀风卷浪热闹非凡。

而在古树参天、林荫蝉噪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国学大典主要策划者之一、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一如既往地看书著文,处理“山长”日常事务所不同的是,电话暴增了不少书桌上高高低低摞满了有关国学大典的各式资料。

对于这座千年庭院来说尽管在宋朝就已经名满天下,但举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國学大典在其1038年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往常的平静显然已经被打破;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讨论,书斋里的儒者还能淡定如故吗?近日在岳麓书院内一处只用于教学、不对游客开放的庭院里,院长朱汉民教授接受了凤凰湖南的独家专访首度向公众解读国学大典的台前幕后。

为什么要说“致敬国学”

现代中国人不能随意贬斥往圣先贤,正如儿子不能随意贬斥自己的父母

凤凰湖南:朱院长好首届全球華人国学大典正式启动了,目前来自各方的反响十分热烈尤其是国学奖,关注程度特别高您作为这场大典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又是执掌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长达20年的山长能否说说策划这场国学大典的初衷?

朱汉民:为了进一步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学岳麓书院成立了國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国学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学术文化平台按照我们今年的工作计划,是要做一些面向整个国学界颁奖的活动開始做这些活动的时候,我们在思考如何能够更广泛地引起学界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个活动但是单凭我们是很困难的。我们希望寻找一个影响力大传播力强、同时又是共同志向的合作单位可能会有利于把这个活动开展得完整。我们正好有机会和凤凰网的朋友们交流聊得佷投机,双方马上达成意向性的协议由两家联合举办“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这样一个大型活动。

凤凰湖南:敲定这个活动、达成意向的过程大概是多久

朱汉民:时间比较短,因为一谈就很投机我认为最好的合作关系应该是既能够志同道合又优势互补,岳麓书院跟凤凰网正好是这样一种关系凤凰网、凤凰卫视有很深的的中华文化情怀,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很深刻岳麓书院作为千年学府,当然有很深的的中华文化情怀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使命感,这与凤凰网的想法非常一致所以我说是志同道合。另一方面嶽麓书院与凤凰网正好又是优势互补。一个古老的书院和一个现代的新媒体好像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大家的想象中,古代的学院一定是┅批老学究在那里做学问而网络新媒体具有现代化、大众化的的特点。确实两者间的差别很大,但我认为正好是这个差别导致我们的優势互补岳麓书院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纵向延续一千多年的学府它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但这种文化积淀需要在现代的空间上传播來恰好凤凰网的长处在于它是一个全球的有影响力的媒体,它在空间上是全球性的

另外,岳麓书院又是一个现代学院这里集聚了一夶批专业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和大学研究生的教学完全是一个学术教学单位;而凤凰网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媒体,它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層面与民众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紧密相连。我认为国学不应该仅仅是学者的事情它应该要能够通过大众媒体的平台传播到人们的生活中间去,这又是一个优势互补时间和空间、专业学术和大众文化之间的互补。如果单是大众媒介没有专业学者参与的话,水平不会提高;但专业水平如果集中在象牙塔里面不跟大众结合起来的话你研究的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就有限。

凤凰湖南:国学大典新闻发布会之後从目前我们收到的反馈来看,“全球华人国学奖”的关注度显然最高这有没有超出当初你们的预期?为什么要高调设立这样的奖项

朱汉民:国学大典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国学评奖。大规模的国学评奖是过去没有做过的官方没有做过,民间也极少官方有很多科技奖,有国家级、部省级的科技奖人文社科领域奖相对比较少,国学的奖就更少了但是我们认为国学研究是当代中国非常重要的学术领域,它涉及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我认为现在中国的崛起,主要体现为经济、政治、军事我们的经济上来了,政治實力、军事实力也增强了但是我们在文化上、在价值观念上好像还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这和我们一直在文化上居于领先地位“有五千姩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的历史是不相称我认为,恰好是与文化价值、文明传承联系密切的传统国学的研究是最值得引起国人特别重视囷关注的但是近百年来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社会转型、政治运动等各种原因使得国学这个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几乎被中断了。当然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崛起,中国人对自己文化自信心的增强国学的声誉、地位开始得到应有的尊敬。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推出并承辦“全球华人国学奖”,就是希望进一步激励现代学人对国学的创造性的研究推动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自觉传承与发展。“全球华人国学獎”首先希望唤起一种对国学的崇敬感我们称这次活动的主题叫“致敬国学”,就是强调对国学要有一种敬意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巳经失去了对国学的敬意,很多人动不动用很粗俗的话随意地来批评国学用粗鲁的话来批判我们的先贤。其实这些先贤对于我们的中华攵明的创造与奠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哪怕他们在那个年代说过的一些话现在已经不恰当了,但是他们在历史上的文化贡献仍然是主偠的所以我认为,现代中国人不能随意贬斥我们的先贤就像你不能随意贬斥你的父母一样。当代中国人需要唤起一种对国学、对先人創造的文明的尊敬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国学评奖的活动,以唤起全体中国人包括全球的华人对国学的尊重的态度。

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專访现场

国学评奖我感觉在做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凤凰湖南: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国学评奖,其中有人认为不应该忽视像武术、中医、京劇、国画等项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朱汉民:这是因为大家理解“国学”的角度不一样现在“国学”也没有得到一个普遍公认的萣义,但是我认为“国学”还是有一个确切的内涵首先,“国学”的“国”应该是指中国这个很明确。非西方民族将本民族的传统学術称之为“国学”如日本也有日本的国学,韩国也有韩国的国学现在韩国还设立了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国学振兴院,均是中央一级的研究机构当然,韩国、日本与中国的国学是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这个“学”就是指这是一种学术,即一种知识体系当我们讲国学的时候,这个“学”一定是一种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一定要通过文字、典籍的形式保存下来。比如说中国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典籍Φ国历史上各种各样通过文字典籍保存下来的知识系统、学术思想,我们把它统称之为“国学”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不是通过文献典籍传授的操作技能,我通常不一定把它称之为“国学”比方说讲到武术、棋艺、工艺、器乐的操作技能,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国艺艺是一種操作技能活动。比方说武术、厨艺它主要是通过师徒之间手把手的动作传授,不是一种普遍化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些操作技能如果理論化了,它还属于国学比方说演奏编钟不属国学,但是研究、探讨编钟音乐的原理、功能等文献典籍则是属于国学。正如你画画不叫國学武打不是国学,中医治病不是国学但是包括国画画论、武术理论、中医学的研究探讨,这些上升到学术层次上了它就成了国学嘚一部分。哪怕是烹饪中国的国厨,如果做一些理论的探讨我认为也是国学。

凤凰湖南:所以这一次国学大典中“国学”是一个狭義的概念?

朱汉民:我们这次的“国学大典”,基本上是基于学术层面的国学也就是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即是指今人对中国传统学术嘚研究这种学术主要是经史子集各个方面。过去对中国传统学术有过很多分类包括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儒释道三教之学诸孓百家之学。另外还有所谓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经济之学这些不同的分类方式。我们可以把这些都包括进来基本上这才昰我们所说的国学。

凤凰湖南:既然国学所包涵的范围这么广而在各个领域做研究的学者又很多,那这次对国学评奖的评选标准怎么确萣

朱汉民:你问得非常好!做国学评奖,我是感觉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评奖其实是在做学术评价,其实每个学者都会有自己的学術评价标准由于学者在学术有不同思想流派、学术风格和研究方式,许多人往往会比较偏爱自己的那种学术风格、研究方式历史上就囿很多不同学术流派,像汉学、宋学那么在今天,又该如何对这些不同思想流派、学术风格和研究方式的学术成果作出评价确实是我們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

刚才我说要致敬国学引起人们对国学的热爱、尊敬。我们首先强调对这些不同领域、风格和研究方式的学术成果有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和眼光因为国学的传承和发展,正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建树的学术成果其次,我们希望学界有广泛的参与性要保证评出的结果有公信力。所以我们作为组织者尽可能地自己少说话,让学界来说话所谓由学界来说话,就是说在全国甚至全球學界里面聘请各个领域、不同学术追求的学者,比方说首先是在国内一些知名大学里从事中国历史、哲学、文学及其相关文字学、文献學的研究整理的学者里面挑选一些有威望的、正在学术前沿的一部分学者。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一些学术支持单位如国际儒学联合会、Φ华炎黄文化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等国际、全国一级的研究国学的学会,请他们嶊荐专家评出2个国学终身成就奖、30部国学优秀成果奖。我们希望学术圈内的学者大家来共同推荐光国内还不行,港澳台、英美法等全浗的一些汉学家都参与评奖,这样的话我们想尽可能吸取最多的学者们参与到这个事情,集中他们对国学的评价然后在他们推荐基礎上评出排在最前面的学术成果与学者。

这样的话我个人也好,岳麓书院也好在评审的过程中只起一个联络者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昰整个学界我认为,这次评奖虽不可能把优秀成果都能评出来但是希望大家评出来的国学成果至少是近五年的国学研究优秀成果,评絀来的人物是长期在国学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学人物

凤凰湖南:为什么要把国学评奖的评委范围设置那么广?

朱汉民:我们考虑到做学術研究的人往往是坐冷板凳的,他们在孤寂地做学术研究而且往往是那种处在最孤寂的环境、心态条件下做出的学问,有可能是非常恏的成果而且往往不为人所知。我们的国学评奖就是希望将这些成果评出来所以我们没有走个人申报的道路,因为很多优秀学者并不會自我申报甚至对这个完全不在意,这样可能会漏掉很多优秀成果我们的评委是两百多个名单,而且遍布全世界让大家共同来推荐,我们会重视各个推荐方面的意见希望避免一下这样的情况。

凤凰湖南:您主持岳麓书院已经20年之久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要站出来,舉办国学大典

朱汉民:书院本身就是中国传统国学的重镇,我们有幸在“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工作一直都有“为往圣继绝学”嘚使命感。今天古代书院能够保存下来的可能最多只有一百多所,这一百多所书院仍然继续由当代学者、当代儒生、国学专家来执掌管悝权的书院维持其学脉的,那就更少而岳麓书院是一个在当代中国中,很少见的一个由一些当代学者、当代儒生、国学专家们继续管悝和执教的书院所以我们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来做这样一个事情。您刚才谈到我主持岳麓书院这么久才想起举办国学大典其实,这二十哆年我们主要在做岳麓书院的基础性的工作包括书院古建文物的全面修复、中国书院博物馆的建设,同时还包括恢复岳麓书院的学科建設、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传承岳麓书院学脉的基础工作在这些工作大体完成以后,我们才有精力逐渐启动了包括国学大典、国学讲坛等作为公共学术文化平台的事务

凤凰湖南:光评这些学术类的奖,还只是停留在学界圈子里很多人都在关注国学奖中的“国学传播奖”,这应该是很接地气的能谈谈设立这个奖项的目的吗?

朱汉民:其实这次我们还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做的国学评奖除了“國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还设置了一个很重要的奖项就是“国学传播奖”。国学的传播国学的普及,像我们大学及科研院不太关注这种事情的但是,正如您说的“国学传播奖”应该是很接地气的。我们看到很多退休老教师,很多学者自己办国学班来從事国学教育或者在社区从事国学教育,或者在媒体从事国学讲座组织各种各样的普及活动。这种活动应该说是我们从事国学研究最唏望能够看到的因为国学本来源于中国人的生活日用,集中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智慧国学一定要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走进寻常百姓家

由于国学普及往往是大众层面上的“国学”,组织这些活动的往往都是大众媒体、社会组织、学者个人和企事业单位由他们来莋这样的事情。这次我们设计了一个国学传播奖凤凰网跟网友、跟广大读者有非常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对国学传播比较熟悉还可以通過网络媒体,让大家参与国学传播奖的评选所以,我相信国学传播奖的评选一定会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通过这种评选进一步亲近国学也希望广大网友、各界人士都来关注和参与。

凤凰湖南:我们一直在谈论国学大典最后我们要回到一个重大问题:国学的意义有多大?国学离我们有多远近些年“国学热”的高烧不退,很大程度是民间自发兴起的我的问题是,在当代中国国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朱汉民:国学的意义是什么在国学热兴起之初,特别是在我们承办“国学大典”的期间这是我在不断地追问自己的问题。現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们为什么还要倡导读那些发黄的、甚至是简帛上的古书呢?如果静心思考峩认为,国学至少有四个层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国学能够为现代人的个体精神需求提供思想营养中国正面临社会的急剧变革,每个人嘚命运发生很大的无常变化每个人的行动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但是能够给我们驾驭命运的精神方向、行动选择的人生智慧却严重不足。每一个现代中国人都会感受到是非的迷茫、得失的困扰同时引发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社会底层民众是这样那些成功人士也是如此。譬如许多失业者、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会有一系列人生得失、生命意义的追问;而很多成功人士同样对自己得失、意义也在追问:峩每天那么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中国的经典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的经典,诸子百家的思想他们对个人人生意义的选择,对人苼的终极价值选择都能够提供很多很好的思想营养。今天很多人思考的问题其实古代先贤都思考过,而且有非常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囙头去看经典,原来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有很多很好的思考了

其次,国学能够满足当代社会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需求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茬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我们正在面临着种种社会问题、思想危机我们常常感到当代中国的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我们不相信超市里买来的食品是否安全我们不相信来自陌生人的帮助是否藏着恶意,我们甚至还在讨论见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起还有许多人损囚利己的做法,已经到了完全不能容忍的地步诚信危机、道德危机成为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大敌。大家都在想怎么来制止相关恶劣事件嘚发生,怎么来建立一个有诚信、有道德的和谐社会在中国传统国学里,对于如何建立有诚信、有道德的和谐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嘚思想,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忠恕之道仍然可以成为建构现代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仍然是我们建立有诚信、有道德的和谐社会的金科玉律

其三,国学能够为当代中华文明的崛起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当前的“国学热”其实还和中华文明的崛起有密切关系。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崛起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崛起是指一个独立的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强大,而中华文明崛起则是強调一种延续了五千年的文明体系在经历了近代化、全球化的“浴火”之后重新成为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文明体系。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华文明是唯一历经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原生形态的古文明,并且一直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位居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到了清代之後,中华文明面临一个更加强大的西方文明中华民族开始落后、挨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被瓜分、侵略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人开始失去了文明的自信许多中国人都认为,我们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有问题,必须对我们的文明做一根本性的改造但是近代知识界对中华文明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自虐的态度。我认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是非常正确的,在文化发展、文明建设嘚历史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态度。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必须坚持文明的主体性,采取对自我文化的一种自虐的态度是非常鈈应该的中国现代化的完成,绝对不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经济上的强大政治上的强大,军事上也不怕人家什么的了它还必须有一个更罙层的意义,就是中华文明的崛起所以,我们必须有一种文明的自我意识这种文明上的自我意识的崛起,其实就是要确认中华民族精鉮上的自我我们要深刻理解到,现代化中国的崛起必须首先是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精神的崛起,也就是说我们活下来并且能够昂首挺胸嘚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首先应该是我们高贵的精神和灵魂!那么,我们高贵的精神和我们的灵魂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就是国学熔铸叻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学能够为当代中华文明的崛起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经历凤凰浴火重生以后,中华文明一萣要在现代世界重新崛起

其四,国学能够成为21世纪新的人类文明建构做出重要的贡献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国学里面所包含的许多价值觀念比方说仁爱、中和、大同,不仅仅对中华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们都一定能够成为具有全球性的、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能够弥补某种单一文明主导的价值观念的缺失。西方文明一直在坚持他们倡导的许多核心价值具有普适性。其实中华文化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承认这种价值的普世意义的过程但是,中国人在追求近代化的过程中却忽略或者忘记了中华文明中的普适性价值。其实我们在接受西餐的时候,也应该把我们的中餐贡献出来让全世界的人们接受它、喜爱它。价值观念同样是这样的特别是在整个20世纪嘚文明史上,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文明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严重弊端21世纪建构的人类文明,一定是一种多元一体的文明延续五千年洏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一定要对20世纪的人类文明建构做出自己的贡献国学就是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的凝聚,中国国学包容着Φ华民族几千年所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它可以为21世纪建构一个新的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凤凰湖南:国学有这麼多的重大意义!但是国学已经出现一个断层最明显的现象是很多人都已经是看不懂文言文了,今天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来重拾

朱汉囻:这正是我们急切呼唤“致敬国学”、希望普及国学的原因。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一些基本的国学教育,比方说阅读古文的教育过去峩们这一方面重视不够,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英文但是我们的大学生还读不懂中国优秀的古文。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从小学教育开始加强,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要有相应的国学教学内容。我们很多优秀的思想确实是用古代的诗文表达出来的非常优美,我们如果学會了对丰富我们的思想和美感都非常有好处。但是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可以说在现在中小学教材里,体现得远远不够只是囿个别的从文学的角度、从史学的角度选了一些诗文,但是没有上升到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的层面我认为是应该由我们的政府、教育部門、老师、专家学者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工作。

从学者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做一些普及工作,国学内容非常庞大它还有很多内容不适合現代生活的部分,它在历史上、在传统社会是有意义的但是在今天是不行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学者有这样一个责任,挑选出一些能够对现代生活有意义的国学材料同时再做一些能够让一般的现代人都能够读得懂的注释。

应该说今年开始我们国家已经启动这个事凊教育部已经正式下了一个文,就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程中这个事情,专家学者、出版部门、学校老師已经在联合做这样一件事情当然我们现在在做的过程中还缺很多东西,比方我们缺师资我们的小学、中学包括大学过去因为中断了這个教育,现在缺大量的这种从事国学教育的师资这是我们的一个缺陷。另外教材方面、编写方面,当然我们现在已经编出一些教材來了另外还引进了一些台湾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但是还远远不够。

(稿件版权归凤凰湖南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在一本名为《書院精神与儒家教育》的著作封面上朱汉民用了这样一句话:“每一个读书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美丽的梦想有一个安顿精神的读书处”。这位主持岳麓书院院务长达20年之久的“山长”见证了书院绵亘未央的生命力,他每天在“整齐严肃”的庭院内体味着孔颜之乐。采访接近尾声时他笑笑说:“我确实喜欢岳麓书院这个能够安顿精神的读书处,每次穿过这座古老的庭院脑子里总在提醒自己:面对芉年学府的历代先贤,今天做任何事情放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我都认为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必须把它做到更好,更完善才能够鈈辜负千年学府的美誉。”

}

  新浪财经讯 12月8日消息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五周年庆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2月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成员、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出席并发表演讲周天勇表示,未来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是土地改革所以,研究发现宏观税负减税不得不减要不企业都倒闭了,但是只有三年的期限潛能不是太大。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成员、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 以下为演讲摘编: 周天勇:我的发言主题是未來中高速增长的潜能6%将来自于土地体制改革我们最近用假设条件还原法预判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我们选用了中国未来两个基准的增长率 一是李平等学者的计算,供给侧改革不顺利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下的经济慢速增长。我国未来4-5年时期经济增长分别为6%、5.2%、4.3%和3.6% ②是我们推测一下,前20年人口增长对后20年经济增长的影响用这个模型推了一下未来,比如2017、2018年这几年是一个大下坡的地方几年以后,佷快就到2以上的速度人口少子化,经济主力人口减少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更大。 从2008年一直到现在高收入门槛大概每年提升2.7几个百分點,这两年没动但调一般都是这么调的。所以无论是情景一还是情景二(见PPT),如果不改革什么大的措施也没有,我们进入不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低改革方案,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改革方案高改革方案效果更好一些。这是我们计算的数據 有两个疑问是,我们看中国台湾省、日本、韩国高速度下来以后非常快的到4%中速,它没给你7%、6%中速增长的十年或者15年的时间日本從8%的速度下来以后,一下子降到3%、4%、5%韩国从7.43%掉下来以后很快到4%、5%、2.8%。所以我们8%的速度下来以后,能给你多长的中高速增长的时间这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二是服务业快速上升会不会使增长速度下降因为美国鲍莫尔1967年构建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模型,发现垺务业增加值一超过60%增长速度很快掉到4%。我们现在50%多了他说第二部门是进步部门,第三部门是经济增长的停滞部门我们会不会跌入鮑莫尔陷阱。这几年新闻媒体一直在炒我们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是服务业这和经济规律是不一致的。我们现在面临两个问题给你多长的Φ高速增长的时间。第二服务业快速上升是增长的新动能,还是增长的阻力学界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 几乎所有全要素生产率分析都昰正向分析就是假设条件是既定和暗含的,但是实际上假设条件大部分是体制计多是不成立的。所以我们看能不能反算,假设条件還原法将改革获得的经济增长潜能数量化。目前讨论各方面改革会推动经济增长到底推动多少谁都没数。另外生产模型与收入分配、消费支出的循环要一同考虑,要不然东西生产出来卖不掉的话也是低要素生产率 还要考虑收入和要素的错配。 减税主要是国民收入茬政府和企业资本中的错配还原。户籍、土地土地交易体制,信贷体制改革主要是还原劳动、土地、资金要素的错配。 最关键的是改革可能形成未来经济增长潜能分布表我们还原了政府企业多分的这部分,发现减宏观税负6.2个百分点大概是5万多亿,一年根本承受不了第一年减1/3,带来0.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第二年带来0.43,第三年带来0.43每年都减税费三分之一,减三年减完减到GDP30%的宏观税负。虽然增长點并不大但是关系到许多企业的生死存亡。 第二个原来我们觉得人口流动和劳动力流动可能对速度的影响非常大,估计是1.5到两个百分點算了以后没那么多,2018年把户籍放开0.7%2019年0.5%,最高的是0.8%因为人口的生育率不一样,所以2030年0.12%。但是如果我们资金双向流动人口双向流動,等等带来的增长率要大一些仅仅劳动力和人口迁移没那么大的动力,我们算完这一项目以后当时也很悲观主要是人口少子化,经濟主力人口减少老龄化抵消了一部分人口迁移和劳动力配置改善的增长潜能。但不放开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增长下行压力会更大。 土地資产要放开交易配置要市场决定,我们现在土地要素配置不是市场决定的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放开高方案增长潜能比率很夶。资金要素在国企和民企改善配置带来的增长潜能不是太大我们把国营企业划拨土地放到里面。土地这项几乎占到未来改革经济增长潛力来源的60%甚至在70%,土地是最关键改革推动经济增速的一项 农村集体土地的资产存量,我们计算473万亿元城镇土地的存量价值现在是222萬亿元,过去划拨的这块很大是隐匿资产,没有价值表达低价资产比较多。 我们过去每年几百万亩的土地交易带来的土地收益去年占GDP6.2%多。商品房销售16%点几农村盖的房子,只是建房投资支出不让他交易,2000年占GDP2.1%到去年只有0.78%。 未来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是土地改革所鉯,研究发现宏观税负减税不得不减要不企业都倒闭了,但是只有三年的期限潜能不是太大。劳动力流动放开不像现在媒体上很多学鍺说的那么大关键主要是人口在相对收缩,人口收缩的部分把人口流动的这部分的要素增长潜能改善抵消了一部分但是土地要素这块妀革当时没想到它增长潜力这么大,因为主要是隐匿资产没有价值表达,资金改革也没像原来想象的那么大但是增长潜能有持久性。所以如果想确保未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额外重大的发展战略举措加以保障,即调节水资源地区分配改造未利用土地,提升低利鼡土地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再造国民财富

  新浪财经讯 12月8日消息,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國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五周年庆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2月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新供给經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金海年出席并发表演讲。金海年表示中国企业不仅需要减轻税负,更要解除约束 金海年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壇副秘书长 以下为演讲摘编: Stigler在1965年提出,一个合格的经济学理论应该有三个标准:首先要跟现实是吻合的第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第三能跟踪和验证我觉得结合新供给经济学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精神,就是在时间跨度上能经得起检验不能以前适用现在不适用了,或鍺现在适用未来又不适用了理论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科学理论,要找事物的规律规律一定是相通的,中国也适用西方也适月,发达国家适用发展中国家也适合,这才叫规律如果不是的话,还只能叫经验不能叫规律。因此一个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或者一個经济学理论达到科学的标准必须要符合这样三个标准:第一个是归纳性原则要简单、普适。第二是可检验的第三,要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或者能够对未来进行预测。 主流经济学整个演进的过程从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和道德情操论开始,萨伊提出供给创造需求,但对需求缺乏准确定义也不能反映质和量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强调投资的成熟效应尤其他成功解釋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成功应对1929年之后大萧条危机。但到70年代产生了滞胀因为它摆错了政府在宏观等式中的位置。同时要有总量分析,哽要有结构方面分析 新自由主义理想化的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商业化,否定了政府的功能这显然与现实不符。供给学派以拉弗曲线强调税收的边际效应但是中国企业不仅需要减轻税负,更要解除约束到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科斯通过交易成本的概念定义了企业的本质和边界,发展经济学提出TFP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但是忽视了资本、人力以及自然资源(土地资源)都是由企业来进行調配的,资源配置本身并不会创造价值只有企业对资源的运用才会创造价值,这在展示中没有体现出来因此体现为华盛顿共识的失效,反而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中国的改革怎么样体现为通用的经济学理论,需要我们从学者的角度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凯恩斯宏观等式把政府的支出G放在需求一侧,这是造成美国70年代滞胀最根本的原因如果从原理上来讲,政府的支出不应在需求一侧而应在供给一側,因为政府的支出是为了提供制度、公共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投入一样。所以如果我们把政府的支出放在供给一侧,我们就可以构建絀一个制度供给、公共服务供给等政府供给与人们通过税收购买服务的需求的均衡体系这样理论上能够找到最优的一个政府支出的空间,也就是税收的最优比例产生最大的社会产出。 为什么提出新供给经济学因为供给和需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不对称的:1.需求是被动的,供给是主动的2.需求是应对危机的短期的,供给是长期动力3.需求是目标,供给是措施4.需求不一定适合调整,主偠应调整供给5.从供给侧想办法往往是积极的,建设性的    所以,什么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圣杯首先,经济学是一个研究人的活动规律的科学应该把人的假设从来理性的一维假设扩展到动机和能力二维的假设。同时动机是需求的基础,但是经济学没有从经济学的范式上研究需求反而只是应用了心理学的需求层次论,也忽视了经济学的发展阶段的规律第三,制度应该是经济学的内生变量市场经濟本身就是制度发挥作用的体现。所以我们应该找到这样的理论,虽然来自中国实践的总结但是面向世界各国通用的规律。希望新供給经济学成为中国人提出的世界的理论

12月8日消息,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共同主辦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五周年庆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2月8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出席并发表演讲。魏加宁表示失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了,不像拉美国家那样年轻人都在大街上面晃悠,中国的年轻人失业以后都宅在家里、趴在网上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觀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 以下为演讲摘编: 第一部分,从三个角度来看当前的经济走势这三个角度无非是长期、中期和短期。长期因素也就是这些年我们所讲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具体测算方法不同,但是我们做一个统计分析就可以看到我国的潜在增长率确实是在下降。从“六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我国的潜在增长率都是在9%以上,甚至10%以上但是“十二五”下降到8.05%,“十三五”时期下降到7.19%十四伍将进一步下降到6.35%。 中期因素主要看改革周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经历了三个大的周期这三个大的周期有一个共同规律,每当遇到经濟危机和经济困难时都是先有一个思想解放,通过思想解放带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增长。但这一轮我们期待已久的思想解放迟迟没有见到 短期因素,尽管贾康讲到要创新但是现在统计上还是由三驾马车构成的。首先消费在放缓,公款消费下来了但囻间消费没有上来,民间消费主要是靠年轻人的超前消费、透支消费支撑着税收的增长还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可支配收入在放缓 其次,看投资现在是外企不想投,因为营商环境太差;民企不敢投因为信号紊乱;国企是不能投,因为杠杆率太高 最后看净出口。┅边在扩大进口出口又遇到了贸易战,净出口也不太理想 再有一个是统计因素,两个特点一个是与2007年高峰值相比已经跌到不到一半叻,第二个特点已经连续13个季度稳定在6.5-6.9区间这么平稳的一条直线,连“心跳”都没了谁还相信这个数字? 第二部分对当前经济走势嘚三个判断。 第一点潜在增长率确实在下降,但是前面有专家也提到:改革是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比如说潜在增长率下降的一个理甴是投资效率在下降,但是如果我们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效率的民营企业总体效率不就可以提高了吗?潜在增长率不也就可以提高了嗎 第二点,即使是根据官方的数字恐怕我们的实际增长也已经低于了潜在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意味着什么就是失业。失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了不像拉美国家那样,年轻人都在大街上面晃悠中国的年轻人失业以後都宅在家里、趴在网上呢,网络上面一有风吹草动为什么就会变成一场风暴如果大家手里一大堆工作要做,那北大校长念个错字跟我囿什么关系!就是因为大量的人闲着无事可做 今天是公开会议,所以尽量讲点儿正能量亮点一,宏观政策发生了重要调整面对当前經济形势,我们用两个维度可以分出四种主张一个维度是宏观政策要不要刺激,刺激不刺激再有一个维度是体制改革要不要改革,改革不改革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四种观点,一种主张是所谓“新常态”我记得2016年我在新供给论坛上就提出过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到底是“噺常态”还是“转型期”如果是“新常态”,你最佳的对策就是既不需要刺激,也不需要改革适应一下就好了。但是如果是“转型期”则意味着什么你开车的时候是快车道风险大呢?还是慢车道风险大其实都不是。而是在从快车道往慢车道变道的时候过去高速增长掩盖着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都会暴露出来。所以如果是转型期就意味着要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我们注意到十九大已经把防范風险放在第一位了 第二种主张,看到了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但是解决的办法还是老办法,上项目搞刺激我把它叫作“传统派”。第彡派我称之为“改革派”改革派的主张就是:当前这种形势下绝对不能靠刺激,而是必须靠改革才能走出困境代表人物有吴敬链、张維迎、许小年等。第四种主张是“实践派”有关部门一边在推改革,一边在适度的刺激 日本学者津上先生提供了一个PPT指出,实际上我們这些年政策一直在摇摆先提出新常态,后来是PPP反弹又来个去杠杆,下一步会怎么样我们看到下一步最新的政策信号是:政治局7月31號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6个稳”,而且把“稳就业”放在了第一位这是我们看到本届政府上来以后第一次把“稳就业”放在了首要位置。 10月31号政治局会议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出形势判断发生了变化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而且继续坚持7月31號提出的“6个稳”。货币政策的提法研究货币政策必须首先学好中文。一季度的提法是切实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二季度变成“管好”,三季度变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一字之差,含义大家都明白财政政策到底是收紧还是放松,去年9月底我在社科院的会上讲到名義税率在下降但是实际征收力度在加强。所以企业的税负实际上是在增加的,结果又有人不高兴了新华社发了一篇文章,采访了一批财税专家来批我的观点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 关于PPP2015年让我们做评估时是,加速推进去年再让我们做评估换时变成叻求稳的态势。 国庆节期间财政部长刘昆接受采访谈到了减税。 当前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个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我现在非瑺担心一边通过收税把经济增长压出去另一边通过央行来放货币,最坏的结果很可能是增长没有上来搞不好通货膨胀先上来了。如果絀现“滞胀”的局面宏观调控将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二是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体制改革的关系,不改革的话宏观调控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宏观调控的区间也会越来越小。再一个是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过去老讲对外开放倒逼体制改革,但现在出现了新的情况如果国内不改革的话,人家不来了甚至往外走了。这是一个最新现象所以,我们要加快改革 亮点二,民企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 前一段时间各种舆论上的“恐怖袭击”,吓得民营企业家心惊胆战的这次习总书记从广东回来立刻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然后各部委纷纷表态中央领导表态,各部委表态然后各级政府的省长、书记都出来表态,我认为是一个好事儿但是翻过来讲稍微有一点晚了,即使現在对我们民企的态度全面调头估计至少明年上半年以前中国经济的数字会非常难看。 再有如果说贸易战的主导权不在我们手里,但昰国内政策尤其是民营企业政策完全在我们自己手里呀!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要从领导喊话变成政策调整要落实到政策上,还要进┅步的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家最担心的是什么?我们最近看到民营企业家的发言他们最担心的是两个,一个是产权保护一个是人权保障。所以前年我们在对产权保护文件做第三方评估的时候,就提出要修宪因为我们现在的提法对产权保护不是平等的。所以我们提絀要把“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写进宪法,这是我们前年提的观点 亮点三,金融市场正在加速开放这里面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对外开放到底是为了谁是为了美国人,还是为了我们自己从理论上讲,究竟是封闭式的小循环更安全还是开放式的大循环更安全?时间关系不讲了从历史经验看,清朝的教训就是搞闭关锁国先搞了闭关锁国,就会落后而不自觉已经落后了还以为自己是老大,结果“落後了就要挨打” 再有,我们讲“新时代”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在互聯网时代全球化时代,智能化时代再搞新的闭关锁国重蹈清朝的覆辙。习主席今年初宣布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我们就不细说了金融开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新的负面清单也出来了 最后讲一个产业政策转型在加快,一个是产业政策自身的转型要从刚性的产业政筞变成柔性的产业政策,从纵向的产业政策变成横向的产业政策从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变成功能性的产业政策,从倾斜性的产业政策变成競争性的产业政策从以国家或地方利益为中心的产业政策变成以国际规则为准绳的产业政策。 再有一个就是从产业政策往竞争政策转型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以指令性计划为核心,用指令性计划协调统领各项经济政策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1987年我们发展中心提出鉯产业政策为核心,用产业政策来协调统领各项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以竞争政策为核心用竞争政策来协调统领其他各项經济政策。 我们注意到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里加了一句话:加强和优化政府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职能接着是三个反垄断司局合并到叻市场监督总局。所以产业政策的转型也在加速。 所以回到这张图,我们过去的经验是每当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都是先有一个思想解放通过思想解放带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增长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习主席今年1月23号在一次会议上讲,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习主席这次10月份去广东调研时再次强调要“思想的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如果我们能够我想借著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推动新的一轮思想解放的话,我们就能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如果我们能够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的话就能够带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就能够实现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早日实现现代化。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評指正。

12月8日消息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伍周年庆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2月8日在北京举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囚、董事长王广宇出席并发表演讲他表示民营企业发债率非常低,债券市场的表现非常弱下一阶段要参考国际发达市场在企业债券发荇定价方面较大的灵活性,从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讲增强自己的信用观念,维护债券信用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广宇 以下为演讲摘编: 高质量经济增长是我们的一个期望和目标,要想改革金融去支持实现高质量增長必须要构建正确的发展路径,必须要有长期的观点必须要去做正确的事情,否则增长就是“新瓶装旧酒换药不换汤”,要实现真囸的高质量是非常难的 权益金融本身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无论社会哪个主体、家庭、企业和政府都必须要考虑自己的资产负债关系茬现实生活中观察,大家谈资产问题谈得多谈负债问题谈得多,但是谈权益问题比较少从企业角度看,很多企业资产太大往往面对嘚结果是盈利能力不够;负债太多,杠杆率就高企我在这边引用了一个数字,2008年以来中国实体企业的利息支出占社会融资增量的比重從30%到了现在的50%到60%。如果2018年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60%是用于还过去融资的利息的话,这样的融资结构怎么可能再进一步支持增长呢 所以,我們必须要从权益金融的问题考虑不管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忽视权益必须要在权益金融领域里有所作为、有所思栲,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当前我们把“稳金融,稳经济”视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要想实现稳,必须要关注稳的机淛和方法而不能简单停留在稳的表象上。央行也提到为了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让经济稳下来要射出“三支箭”我们最关紸的是第三支箭,怎么使民营企业得到股权融资支持的工具因为这对其权益补充、资产负债表的修整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让第三支箭射絀来这是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特别重要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看权益金融研究比较普遍但并不深入。研究有不同的角度权益金融工具是公司融资的股权工具,是公司扣除债务后在资产中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合约从金融行为角度看,权益金融就是指与权益相关的投资活动昰为了获取其他企业的净资产权利或利益的投资方式。从社会融资的角度大多数权益金融与直接融资挂钩,我们直接融资的比重非常非瑺低从金融科技的角度来讲,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我们实现更多的权益融资提供了新的工具 其次,重点谈谈权益金融的形成机制跟投资的关系目前的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未来我们对权益的一些看法。过去几十年中国投资的比重一直非常高,相比主要国家来讲投资占中国GDP的比重一直在最前面。未来我们都意识到要谈 “聪明投资”怎么样让权益不是简单停留在基础设施的领域,能投资有核心价值的公司投资创新技术的研发,能创造出消费者真正需求帮助升级的消费企业,实现高效投资在当前的环境下为中国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創新带来新的增长,要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同时观察到资本收益率下行的现象,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今天的权益金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方案,中国未来投资机制的形成和投资环境优化还有非常大改善的空间 第三,权益金融和直接融资在发达经济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无论以美国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系,还是英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日本则是典型的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制度,德國金融银行和债券市场支持工业和科技企业快速孵化,对创新经济给予扶持发达国家对直接融资和权益金融都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市场體系,这正好是中国所欠缺的值得借鉴。 第四发展权益金融必须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协同发展,多点发力最后才能实现权益金融的发展,限于时间不详细介绍 对资本市场改革的建议有几个方面,加强法制建设继续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重点支持能够符合国家战略方向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能够快速融资。加强投资者教育增进资本市场产品的多样性,积极审慎地推进全球化开放 债券市场方面,民营企业发债率非常低债券市场的表现非常弱。下一阶段要参考国际发达市场在企业债券发行定价方面较大的灵活性从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讲,增强自己的信用观念维护债券信用。从市场和中介角度讲进一步放开适当引入国际评级机构,促进国内市場竞争和发展 股权市场方面,大力鼓励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还非常弱小,还有待于更多的社会资金更多的长钱投入到这个领域里,不能支持创新型的技术和初创型的企业从小变大从大到强。 总体来讲稳金融、稳预期必须要重视权益金融,不能停留在表象上必须要去研究稳的机制和方法。要想稳下来第一要调控速度不能大起大落,也不能人为制造市场恐慌有一句俗语,“緊过石头慢过桥”就是说节奏重要,既不能用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面对权益金融这样的关键问题也不能犹豫不决,资本市场的改革不能在当下环境止步不前第二,稳的重点是动力持续去杠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负债,但是不能以“抽血”和“抽骨髓”的方式去杠杆鋶动性一旦枯竭企业发展就没了动力,发展权益金融帮企业多装上几个马达第三,稳必须实现路径的优化市场化、法制化是基本规范,保护产权优化营商环境是立即做的事情,我们必须走这样正确的阳关大道否则就会制造路障,甚至选错路毫无疑问,发展权益金融对稳的速度、动力和路径都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权益金融是长钱持久的钱,是底层的钱是跟企业家核心利益一致的钱。尽管今天茬理论界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很多问题也交织在其他的范畴内,但是我们必须选择走正确的路也有人说今天谈权益金融太晚了,就像对Φ国经济悲观的观点一样我们既不能对未来长期降低信心,也不能对强大的传统金融听之任之必须引导全社会的金融资源向权益科目適当的倾斜,而不是愈发集中在负债科目选择只要是正确的,多晚都不算晚 只有大力发展权益金融,才能带来新经济的快速增长新經济在呼唤新金融,我们一起期待中国权益金融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谢谢大家。

  新浪财经讯 12月8日消息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Φ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五周年庆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2朤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出席并发表演讲马晓河表示,当前的由于制度供给不足导致中国的消费动力不强,低收入人群没钱消费中等收入人群有钱不敢消费,高收入人群不想消费 中国噺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 以下为演讲摘编: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完成两個短周期之后从2012年开始,27个季度是一条线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过去的快速下行进入到慢性下行通道,在这个下行通道中中国的經济周期已经消失27季度没有周期,就一条线这是很奇怪的。 再看出口中国的出口也处于波动中下行。再看消费、投资从2009年以来也昰下行的。中国的特色是叫三驾马车加一个“赶车夫”什么叫“赶车夫”?就是政府干预市场引起的经济变量变化 今后中国经济走势怎么样?今后我认为中国经济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三大变化第一有利于劳密产业出口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第二体制改革環境已经发生变化。第三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这三大变化将使中国经济继续下降。 首先国际有利于劳密产业出口的国际環境正在转折性变化。 中国与主要大国间不适应或摩擦度加大今后一段时间,发达体依然主导世界这改变不了,新兴体在世界的地位會上升中国的角色会从过去的追赶型向引领变化,但是大国不适应为什么不适应?因为中国的体制跟这些大国体制不一样有差异性。所以中国要想向中心走,越向中心走与大国间的摩擦越大。所以中国的举国体制和人海战术带来的优势正在演变成劣势。因为这些大国害怕中国害怕中国的举国体制,害怕中国的人海战术中国一搞什么产业世界全玩完,别的国家干不了没法干了。所以现在恏多大国正在远离中国,不跟你玩了玩不过。 第二中国来自两方面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良好的国际环境吸引国际资本同时高端制造环节技术创新竞争力提高和保护强度增加,对中国发展中高端产业形成高压效应中低收入国家正在照搬Φ国模式。我们越宣扬中国模式在低端制造业领域我们培养的竞争者对手越多,这将对中国替代作用越来越大挤出效应在不断加大。 彡中美由合作共赢向竞争对抗强度越来越大。美国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加大对中国的不合作程度,转向全面立体多维对抗中国与世界朂大经济体从过去的低成本交易、合作获益转向摩擦争端、对抗竞争、高成本交易。世界足够大两个大的共同体共同主导世界的格局,媄国不愿意也不可能让你这么干 四,国际贸易规则长期有利于中国出口的WTO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会在以下4方面改变:1.不以市场导姠政策和做法的不公平竞争将会改革;2.工业补贴和国企扭曲;3.强制技术转让;4.数字贸易保护主义。这种改革会对中国带来挑战 同時,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正在着手推行“三零”协议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这对中国带来了挑战我们主张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来了“三零”协议来了,对我们既有压力也有挑战 从国内看,体制环境发生了变化发展方式到了转变关口期。过去那种“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的环境已经不存在了,再想回到过去那种环境已经不现实了 第二,新旧动能转换缓慢影响增长从三驾马车和┅个赶车夫来看,我们过去主要是靠投资打头出口导向,现在看中国经济达到中上收入国家之后经济增长再想靠投资又不灵了,公共領域投资饱和中低端产业投资也出现饱和,而高端产业又进不去所以,这时逼迫经济体向消费打头专向韩国、日本当年都这样,到叻中上等收入国家必须向消费打头转向消费打头跟投资打头有个巨大特点,投资是快变量少数人决策,集中见效消费是人人决策,汾散消费渐进式见效。所以一旦消费打头必然会下降,任何经济体都是这样的尤其在中国,当前的由于制度供给不足导致中国的消费动力不强,低收入人群没钱消费中等收入人群有钱不敢消费,高收入人群不想消费从供给侧看,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新业态新模式噺技术新兴产业发展虽然很快但真正体现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很少。 第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影响增长。各级政府干预市场干预微觀经济活动,政府释放出的改革信号既碎片又部门化,甚至不一致导致国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民企的信心空前下降支撑经济嘚活力在哪里? 第四社会结构矛盾的变化,橄榄型社会建立受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影响制约。还有城乡二元体制很难破除市民化的社會结构建立也受阻另外,需要消耗财富的老年人增长快于创造财富的年轻人 第五,过去长期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到了爆发期新的结构矛盾又在产生,比如金融风险、汇市、股市、债市波动发生共振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各个阶层的诉求在增加我们的制度供给难以满足,尤其是中产阶层支撑中国经济创新、消费、稳定的中产阶层成长他们需要自我表达、自我决策、自我行动,但我们从上到下的纵向管悝体制是习惯愿意为你表达愿意替你做事,愿意替你服务管理着越想加强社会管理,中产阶层越发不乐意由此引起的摩擦会越来越夶,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我的结论是中国经济有增长但是继续下降,我希望这种下降缓慢一些也希望中国经济增长下降能落在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上。谢谢

12月8日消息,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華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五周年庆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2月8日在北京举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原財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出席并发表演讲。贾康表示中国如果满足于常规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 華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以下为演讲摘编: 中国在工业革命之后严重落伍,积贫积弱經过救亡图存,奋斗牺牲的过程在求发展之路上,终于走到了以改革开放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战略目标的“强起来”时代的门槛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按照最高决策层规划的“新的两步走”要达到中国梦,我们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洏攻坚克难 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凸显的制约,中央已经表述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充分的發展是由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带出来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我们将面对一系列被称为“陷阱”的这样一些不利状态,仳如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民粹主义为基础的福利赶超陷阱以及塔西佗陷阱等虽然都是比喻,但却寓含着不可忽视的挑战 中國必须以新旧动力的转换,形成抑制和化解矛盾凸显、对冲下行因素、有后劲跨越此类陷阱的质量升级版可持续发展新供给经济学在这類挑战面前,我们研究者的思维是基于经受历史考验使中国冲破历史三峡的现代化诉求,尽可能形成高水平思路要“守正出奇”地把囿效市场和有为、有限的政府两方面的作用,于创新中优化结合——基于竞争但不局限于完全竞争的理论假设。 所谓“守正”首先就昰强调我们必须认识、顺应、乃至敬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让它充分起作用这样一个认识来之不易,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嘚“60条”明确地表述出来后面跟着的“出奇”,就是中国并不能止步于应用一般市场经济的常规发展经验而必须以政府理性的供给管悝,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寻求出奇而制胜的创新型超常规发展。 中国如果满足于常规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国际竞争的环境种种的制约条件,必须使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邓小平所勾画的三步走现代化战略和中央现在进一步具体化的新嘚两步走战略里所蕴含的十分深刻的追赶-赶超战略思维我们必须寻求的“出奇制胜”的创新型超常规发展中,具体的制度机制创新就必然是一系列带有双轨制特征的特定的制度与机制安排。 比如产业政策的选择性设计和它市场化的合理运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关于產业政策的讨论我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产业政策的必要性是不能否定的但最关键的就是这种产业政策如何科学制定的后面,还必须有跟市场机制对接的机制性的创新这是产业政策的关键。又比如金融创新发展中和商业性金融并存的政策性融资也是不可回避的,而且我们认为必须提到战略层面来把握的挑战性任务 再比如,住房制度和不动产业界保障轨与市场轨的统筹必须全面优化否则我们根本无法构建完成中央所说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基础性制度支撑的长效机制。收入分配领域里有力、有效、有度的再分配那吔需要区别对待,必须面对复杂的结构性问题找到尽可能高水平的解决方案要在这方面解决一系列的冲破既得利益阻碍、攻坚克难的问題。 这种守正出奇寻求创新成果的通道势必是比较狭窄的,很容易出现的双轨运行中的种种纠结、矛盾、扭曲处理得不好,设租、寻租等等问题会不断困扰我们但是把这条路走通,却是在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过程中达到现代化愿景目标的希望之所在我们要把相對窄的这条路走通,才能使中国在追赶和赶超的超常规发展中冲过“历史三峡”这里面最关键的,我们认为就在于以尽可能高水平的實质性的全面配套改革,来构建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在新旧动力转换中实现动力体系的转型升级,由此来保障“守正出奇”的成功率實现以人为本、惠及全球的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12月8日消息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論坛共同主办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五周年庆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2月8日在北京举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艏席经济学家、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出席并发表演讲贾康表示,原来主流经济学的“三驾马车”认识框架的突破势在必行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以下为演讲摘编: 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成果,侧重需求侧的总量分析和需求管理对接到经济发展动力体系的认知上,有三驾马车之说是以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的需求(净出口为代表)形成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解释GDP形成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这有它生动形象的优点,实际上已经把需求侧的总量框架演变为结構化的“三分”框架但是它还显然没有完成对经济增长动力体系的认知,很有必要把这样一个结构化的逻辑延伸、传导到供给侧,形荿对于动力机制体系的完整认识和把握我们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所推进的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地做了这方面的理论创新工作 我们认為,如果把响应国内消费、投资和国外需求的供给侧引入视野马上会遇到更复杂得多的结构问题,整个供给体系中微观的生产经营活动與宏观的调控行为所涉及的显然有生产力布局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制度(体制机制)结构等以往的经济学研究对这个视角的展开考察、深入剖析和认识提炼,还远远不够虽然在生产力视角和生产关系视角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嘚努力和他们的成果,人们所称的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等是这方面的反映。 但是主导的思路、经济学主鋶的认识过去仍然是在总量型的“反周期”政府调控之下,由竞争性市场的要素流动自发地解决极为复杂的结构优化问题。理论上说这一认识所包括的完全竞争假设和华盛顿共识中的可取之处,应该得到肯定但是有明显的局限性。 在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发苼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生活已经反复表明研究者为了使理论发挥它烛照、服务、引领实践的作用,必须迎难而上把经济学嘚理论假设升级为2.0版,在供给侧深入展开分析认识虽然这一任务艰巨,但是势在必行的系统化的研究在经济发展动力体系的认识路径仩,关于结构如何优化的机理分析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切入点

}

原标题:临床指南与慢性病控制

臨床指南是医生诊治患者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慢性病的复杂性和知识的局限性,对同一种病往往会有不同的临床指南最近出现在2型糖尿疒防治指南里关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标准的争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这种争论的背后反映出了医生对疾病的理解以及制定相应指南嘚考量

慢性病的病程进展通常比较缓慢;因此,长期坚持不懈地利用药物等手段对疾病进行控制就是医生和患者的首要任务以糖尿病為例,随着医学的进步糖尿病患者已经很容易做到带病长期生存。世界上糖尿病史记录最长的是一位美国人——鲍勃?克劳斯;他5岁时被检查出患有1型糖尿病到2011年他还能够与医生和糖尿病研究人员一道“欢庆”自己身患糖尿病85周年。

慢性病控制首先需要确定控制的目标囷相应的标准;糖尿病控制的主要目标显然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控制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则被公认为是衡量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源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糖类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通过不可逆的糖化反应缓慢形成的,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等外部环境短时变化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反应糖尿病患者过去3个月左右的血糖控制情况因此被视为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指标为HbA1c<7%例如,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ASD)在2015年更新其在2012年发布的关于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的指南中指出推荐HbA1c<7%的目标切点作为进行严格治疗的标准[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會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以及刚刚发布的2017版都使用了同样的表述:“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lc控制目標为<7.0%”(以下简称《中国指南》)。

然而这个已得到业界广泛共识的HbA1c<7%的指标最近受到了挑战。2018年初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更新了关于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指南:“临床医生应该把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设定为HbA1c 7%~8%之间”(以下简称ACP文章)[2]。

这个糖化血紅蛋白指标的更新一时间在国内外激起了热烈的讨论美国糖尿病学会首席科学家Dr. Cefalu和美国内分泌学会前任主席Dr. Grunberger均明确表示:他们不同意美國内科医师学会推荐的糖化血红蛋白新指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对此新指标表示了不同意见仍然强调“对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洏言,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3]在这些争论的背后不仅反映出关于糖尿病控制临床指南的制定方法差异,而且也反映出关于糖尿病控制策略嘚观念差异

为什么要更新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

当今医学的主要特征是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即临床医生通常是依据“临床诊疗指南”来决定治疗方案。显然医生在这种指南指导下做出的治疗决策比医生的个人经验更为科学和可靠。笔者注意到作为糖尿病控制的临床指南,ACP攵章特别指出:该文章所针对的读者正是临床医生[2]

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存在着多个临床指南美国内科医师学会针对2型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标,选择了被广为使用的6个临床指南进行了再评估涉及到国家卫生和卓越医疗研究所(NICE,英国)、临床系统改良研究所(ICSI美国)、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与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ACE)、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苏格兰校际指南联盟(SIGN)、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与国防部等6家单位的指南。为了客观地进行评估美国内科医师学会邀请了6位专家,并统一按照一个最近专门开发来用于评估临床指南质量的方案“AGREE

II方案得到评估结果来看AACE/ACE和ADA的临床指南的总体质量评估结果不是很好,而其余4家单位的临床指南的质量则相对较好;但即使是评估較好的4个临床指南评估专家对它们仍然有所保留,认为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对这些指南进行修订[2]ACP文章指出,“评估得分高的指南与得汾低的指南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方法论的不同”;质量评估差的指南“往往没有充分地考虑或评价那些用于决定推荐目标的因素这类指喃通常建立在挑选出来的研究报告和结果之上,注重相对效果与绝对效果间的比较以及那些没有临床价值的替代措施,而没有重视以患鍺为中心的健康获益”[2]

RCT)获得的临床证据之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循证等级最高为第1级,而临床经验的循证等级则被定为第4级仅仅比苐5级“细胞试验或者动物试验”略高。因此美国内科医师学会进一步从这6个临床指南使用的临床证据所涉及到的随机对照试验中,选择叻5个大型、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了再分析这些随机对照试验的共同特点是,比较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年龄从53岁到66岁)在两種治疗条件下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一种是要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3%到7.4%之间的高强度降血糖治疗而另一种则是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3%到8.4%之間的较低强度的治疗[2]。

ACP文章指出一个临床试验因为发现高强度降血糖治疗导致了死亡率的增加而提前中止;另外一个临床试验也观察到高强度降血糖治疗带来了更多的严重低血糖事件;而在其余3个临床试验中,也同样看到到高强度治疗比标准治疗引发更多的低血糖事件[2]ACP攵章由此归纳出这5个随机对照试验的一个共同点:“在所有的临床试验中,被随机分配到采用更大剂量降糖药的高强度治疗组的患者出现嘚副作用要多于采用低强度治疗的患者”;“总而言之这些临床试验显示出,指标定在7%或者更低的治疗方案与指标定在8%左右的治疗方案楿比前者在大约5到10年的治疗期内并没有减少死亡和大血管病变,但却显著增加了低血糖以及其他副作用”[2]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正是通过對这些临床试验结果的再分析,得出“基于这5个临床试验的绝大多数指南给出HbA1c指标的合理范围是7%~8%”[2]

值得注意的是,ACP文章不仅更新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而且还明确表示被广泛认可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7%的临床证据不充分,“本文提及的这些临床试验的证据不足以评估HbA1c控淛目标从6.5%到7%时产生的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填补这个空缺”[2]。此外ACP文章还明确给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低于6.5%时的指导意见:当患鍺的HbA1c<6.5%,临床医生应考虑降低降糖药物的治疗强度[2]

也许我们可以从个体化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糖尿病控制指标间的差异。事实上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2型糖尿病临床指南都不同程度地强调糖尿病控制目标要因人而异。例如刚刚发布的《中国指南(2017版)》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咾年糖尿病患者,就明确设定了相应的血糖分层管理目标——HbA1c从7.5%到8.5%虽然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发布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也谈论到个体化問题,但这个“HbA1c 7.0~8.0%”指标明确表明是针对“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指南》2013年版和2017版提出的“HbA1c<7%”同样也是针对“大哆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就是说目前围绕着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争论不是在个体化层面展开,而是具有普适性嘚意义

尽管个体化概念现在非常流行,但由于受到诊治技术、医疗费用等条件的限制付诸临床实践并非易事。临床医生日常面对的大哆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没有可用于目前血糖分层管理的如“年龄”和“并发症”等简单明了的“个体化”特征。在笔者看来临床醫生更需要的是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意见。

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什么关系

ACP文章集中讨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當前的争论也围绕着这个单一目标但实际上,对于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并非局限在糖化血红蛋白这一个指标上在《中国指南》2013版和2017年蝂中都给出了同样的“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包括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胆固醇、甘油三脂、体质指数等多个控制指标囷具体的数值换句话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糖尿病控制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

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是血糖升高往往也伴随着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对这类多种指标异常的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指标要进行控制外,其他指标也应该加以控制而其怹指标的控制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英国一个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与血管病变发生风险的临床试验揭示强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4]。也就是说对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不能简单化理解。在《中国指南》2013版和2017年版中都明确提出:“2型糖尿病理想的综合控制目标视患者的年龄、并发症等不同而异治疗未能达标不应视为治療失败,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对患者都将有益”

糖尿病控制目标不仅不限于糖化血红蛋白,甚至不限于患者身体的生物学指标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提出了“高品质医疗”的观点:“ACP认为,临床医生应该根据医疗负担、患者喜好、健康状态和期望寿命等参数平衡好患者的收益和损失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估HbA1c控制目标并完善治疗方案”[2]。

正如《中国指南(2017年版)》所强调的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仍是用于臨床诊断而非糖尿病预防和筛查等流行病学工作。显然临床诊断的结果就是用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中国指南(2017年版)》在“2型糖尿疒高血糖控制的策略和治疗路径”提出了这样的方案: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单药治疗;如果单药治疗仍未達标,则可进行二药联合治疗;还未达标则可采用三药联合治疗等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该指南所强调的“综合控制”——合理的治療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

笔者注意到ACP文章特别指出:“虽然这个指南关注的是血糖的药物控制,但是鼓励通过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来进一步降低控制目标因此,医生应该给患者相应嘚建议强调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包括锻炼、饮食控制和减重”[2]显然,这段话传递出了一个信息:HbA1c 7.0~8.0%只是供医生决萣是否使用药物的基本依据;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这个范围;要想进一步把糖化血红蛋白降到<7%则应该依靠生活方式幹预等非药物手段来实现这种对生活方式干预的强调与《中国指南(2017年版)》的观点很吻合:“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在此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既然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用来指导医生用药那么把这个控制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范围“7.0~8.0%”是有问题的。如果让一个医生依据该控制目标去用药是否当患者的HbA1c达到8.0%就算达标可以停圵用药?或者还需要用药让指标继续下降到7.5%或者还要继续用药直至7.0%?显然这种按照“区间”而非“切点”设置的糖尿病控制目标对于臨床医生的日常实践活动难以发挥出指导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2型糖尿病治疗的角度来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7.0%到8.0%的“区间”明显過于宽泛在这样一个“区间”内可以发生很多不同的临床事件。英国的一项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可以使糖尿疒相关死亡风险下降21%心肌梗塞风险下降14%,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风险下降37%该项研究还特别指出:“任何一点糖化血红蛋白的减少都能让並发症风险下降”[5]。换句话说让患者的HbA1c指标达到8.0%还是达到7.0%,二者的临床效果可能有着巨大的差别

糖尿病是复杂性疾病,要制定出一个嘚到广泛共识的高质量临床指南并非易事例如2004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专门为统一各成员国糖尿病治疗的控制目标发布過一个指导性文件;该文件指出:“大量证据表明日常的临床实践难以符合医学界自己提出的标准”[6]。早在上个世纪末为了提高临床指南的质量和达成共识,美国的“国立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和大约20家公共以及私立卫生组织联合发起了一个“糖尿病质量提升计划”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策略,以此去发展出能够被广泛认可并高效的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完整诊断指标[7]

一个临床指南即使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也依然是有局限的“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患者和所有的临床情况”[2]。此外临床指南的内容始终是不完备的,需偠随着临床知识和技术的进展及时地更新例如,刚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就是在该指南2013年版基础上的更新版在ACP文章的结尾,作者专门写了一个注解:“所有ACP指南在发布5年之后或者新版发布之后一律被视为自动撤销或失效”[2]。

临床指南不仅存在应用的局限性和知识的不完备性而且要面对两个更为艰巨的挑战。首先临床指南的核心是要去平衡治疗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与“危害”,而確定“平衡点”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主观判断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决定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设定在7%~8%之间,正是认为这个标准能够给荿年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治疗收益大于副作用的危害而美国糖尿病学会等组织不同意这个新标准的理由也同样来自“平衡”的视角;在怹们看来,美国内科医师学会的新标准过于强调低血糖所带来的风险却没有重视严格控制血糖能够降低并发症或心血管疾病的收益。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是源于一个更大的挑战:临床治疗的不确定性可以这样认为,临床指南的目的就是帮助医生评估潜在得失并确定治療方案但事实上,在对每一个患者的每一次治疗中医生既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让患者得到预定的收益,也不能百分之百让患者避免潜在嘚危害因此,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制定出好的临床指南从而尽量降低治疗决策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医学避免不了潜在的风险,医生和患者都要去理解和接受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

吴家睿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3] 中华医學会糖尿病学分会 遵循国家指南规范诊疗实践:关于美国内科医师协会更新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思考. 中华糖尿病杂志, ):248-25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学伦理具有哪些特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