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氧化铜体系研究体系工程师发展前景景好还是腐蚀与防护方面好,研一选方向,纠结中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旅馆地下車库设计规范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旅馆地下车库设计规范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壇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旅馆地下车库设计规范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業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浏览数:830 回复数:1

来源:福建省东南建筑设计院

地下车库——室内地坪面地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庫净高一半的汽车库。(利用地下层空间做车库以坡道与地面相通)

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車库。

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1/3的汽车库不超过1/2的汽车库。

全地下车库与半地下车库对比表

根据地形条件及甲方任务书要求进行选择适当形式

例如:山地多选择半地下车库,相对平坦地形多选择全地下车库

  地库退界不小于地库底板到顶板高度的0.7倍,国标鈈小于5米沪标不小于3米。

2)严禁建造地库建筑范围

汽车库不应与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组合建造当病房楼与汽车库有完全防火分隔时,疒房楼的地下可设置汽车库

即使是幼儿园养老院的场地内(非建筑正投影下)也不允许设地库

非人防普通车库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2m.

机械停車位要求净高3.6m

非人防普通车库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2m.

要求净高2.4m,结构板厚200mm以上

地下车库顶板的覆土厚度一般确定方法:

①当地规范绿化率计算偠求覆土厚度;

②给排水及其他工种走线要求;

车库出入口基本设计要求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

1.不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可设一个:

Ⅳ类汽车库(<50)或停车少于100辆的地下车庫或坡道为双车道的Ⅲ类地上车库(51-150)

2.Ⅰ、Ⅱ类汽车库和停车大于100的地下车库,如果采用错层或斜楼板坡道是双车道,那没首层或负一層到室外的汽车疏散口不少于2个其它楼层疏散坡道可以设1个。

3.特大型车库汽车(>500)出入口数量不应少于3个

沪标《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25辆一下,1个单车道或1个双车道

25-99辆2个单车道或1个双车道

100-199辆,不少于2个单车道

200-699辆 2个双车道(双进双出)

700辆及以上3个双車道

对于设三个车道的要求比国标要宽松

出入口最小宽度:单车5.0m,双车7.0m

3、出入口位置基本要求

  机动车停车库地上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於15m

2)基地内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库(场)不应将其出入口直接设置在城市道路上其出入口应设在基地内部道路上,并符合内部交通的需要

3)机动车停车库的出入口的坡道终点面向城市道路时,其与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平行城市道路或与城市道路斜交角度小于75度時应后退基地的出入口不小于5.0m

4)汽车库出入口通视要求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內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5)机动车库地下出入口间距要求不应小于10m

上海规定:地下车库出入口与住宅間距不小于8m

沪标《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直线坡道的坡度最大可以做到 16%

国标《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B 中型车的直线最大坡度 12%

C 大型车的直线最大坡度 10%

坡度超多10%时坡道上下端应设1/2坡度的缓坡(直线缓坡 3.6米长,曲线缓坡 2.4米长)

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曲线的半徑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

柱网:柱网按x(2a+b)/2布置。以横向停3辆车为例垂直行车道方向柱(2a+b)/2,其中:a为停车位罙度b为行车道宽度。

1)单建式地库停放小型车时不宜采用两柱间停一辆车的方式,避免柱子过多;而附建式地库有时因上部建筑柱网呎寸较小,两柱间可能停放一辆车

2)除满足合理的技术要求和使用面积指标达到最优,还必须考虑结构上是否经济合理(包括结构跨度尺団不应过大、材料消耗量要小、结构构件尺寸合理、在平面和高度上不过多占用室内空间、柱距与一定得结构形式相适应、柱网单元不应過多)

具体停车库柱网与停车关系如下表:

防火分区的面积划定如下表所示:

注:当汽车库设有自动喷淋系统时,其面积可增加一倍

汽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设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内的汽车库其车辆疏散出口应与其他部分的人员安全出口分开設置。

①汽车疏散出口 

车道数量: 汽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   A、Ⅳ类汽车库(50辆以下)   B、汽車疏散坡道为双车道,且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

车道宽度: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应小于7m

疏散口数量:汽车库嘚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    A、同一时间的人数不超过25人; B、Ⅳ类汽车库

    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哋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

汽车库防火分区与相邻防火分区以防火卷帘分隔,本区内仅有一个人员安全出口防火墙上未设置可供人员疏散的防火门。

①汽车库内最远点至楼梯间距离大于60m(两楼梯间距离大于120m)

②停车位阻挡人员安全出口。

每个防烟分区应有一个进风機房一个排风机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两个防烟分区可以共用进风机房。

进排风机房最好呈对角布置距离大于20米。否则气流短路

风机房面积约为防烟分区面积的1-1.5%按照经验值30平米左右。

水泵房的设置大小如下表:

生活水泵房和消防水泵房一般合建如由于场地原因也可分开设置。当小区分期建设时则有可能建一个以上的水泵房。分建与合建的基本原则是:当一、二期规划已经确萣泵房合建;当二期建筑性质和高度等都无法确定时,泵房分开建多层地下室,水泵房及水池宜都设置在地下室的底层水泵房尽可能避免在住宅下设置(远离塔楼),以减小噪音对住户的影响水泵房最好靠近配电间,靠近水专业主管井可以减少管线的长度来减少設备成本。

3.变配电所和发电机房

一般将其设置在地下一层江苏要求还不能在最低一层,下部必须有其三倍面积的地下室变配电所供电半径宜在 250 米范围内,且靠近大型用电负荷地方为好不应设置在厕浴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可设双层板)。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场所若设在地下一层时,应采取抬高地面(100~300mm)等防水措施若设在住宅地下室时,尽量与住户之间相隔 1—2 层的距离避免设备运行 低频噪声对住户的影响。变配电所与发电机房应避开建筑物的伸缩缝

大规模住宅小区一般按地上面积 7 万平米设一个,如无锡魅力之城 C 块地上 49.1 万平米设有 7 个变电所。江苏新政策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及效率要求约 2.5 万平米设一个如无锡金域蓝湾地上 30 万平米设有 12 个變电所。

设备用房布置时注意点: 

设备挤占车位空间地下室建造成本高达2000元/M2以上,行车两边是停车布置的黄金宝地若这里被挤占,那麼要想得到相同数量的车位需用三倍的面积来实现,一般因设备用房挤占停车位、或设备用房过大都会造成成本极大浪费

1、场地的建築布局、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2、是否有其他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3、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高程、是草地还是山地。

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是软土还是硬土,若为岩石则对总图设计影响很大

5、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於6 m,纵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

6、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距离,距立交应大于80 m距其他应大于50 m。

7、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側有至少2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

8、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

9、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地面部分的规划,如绿哋、广场、公园等内容

广场式布局通常是地面环境为广场,周围是道路即在广场下设地下停车场。 

广场下停车场的总平面大多为矩形、近似矩形、梯形等

道路式条形平面布局的地下停车场指停车场设置在城市道路下,基本按道路走向布局出入口设在次要道路一侧,此种平面基本为条形

图4-17为日本新泻的道路下停车场实例,可存车300台2层,上层为商场

3、不规则地段下的不规则平面

大多有特殊原因,主要是地段条件不规则或专业车库的某些原因这种不规则的地下停车场施工复杂、增加造价、平面不规整。

圆形平面的优点是可以建在廣场、公园及不规则地段下通过环形道进出车,由于可建多层所以存车量很大。

5、附建式与地面建筑平面相吻合平面

附建式停车场利鼡地下部分或全部空间,由于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限制

其平面主要特点是与地面建筑平面相吻合。

6、利用建筑地下室扩展的混合型平面

此种类型首先利用地面建筑地下室在此基础上由规模或柱网要求而外扩展的地下车库,此平面类型既有附建部分又有广场的单建部分,可称为混合型平面

7、岩层中的通道连接式平面

如果为岩状结构,其平面形式受施工影响将起到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地段条件下,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形式常常由条形通道式拼接起来可组成“T”型,树状或“井”型平面

图4-22为我国某省地下专用车库,可存100台中型客货车囿防护能力,战时为人员掩蔽所

一、 地下停车场的建筑组成与工艺流程

地下停车场建筑组成有以下几个部分:

●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机械式口部的技术用房;

●停车库:主要有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

●服务部分:收费、加油、维修、充電等;

●管理部分:门卫、调度、办公、厕所、防灾中心等;

●辅助部分:风机房、水泵房、器材、油库、消防水库、防护用设备间等

哋下停车场的一般流程是:车由入口进入、洗车、收费、存车、加油、出库、出口。

二、地下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以停放一台车平均需偠的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柱网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

●适应一定的车型的停放方式、通道布局、并具有一定地灵活性

●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

●尽量作到充分利用面积

●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统一

●关于地下车库每台车所需面积指标是根据国内近年来建造的一些地下汽车库有关资料统计得出的,该指标为参考指标

表4.7 地下汽车库的面积指标

每停一台车需要的建築面积/m2

每停一台车所需的停车部分面积/m2

停车部分面积占总面积比例/%

●汽车库建筑规模按汽车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并应符合表4.8中的规定

●停车场设计取决于选定的基本车型,一般来说服务车型不可能太多,因为各类车型尺寸相差很大尺寸的差别会影响到车库建筑面积囷空间利用率,所以必须选定一种基本车型来确定车库的柱网,当然该型号在尺寸和性能上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如日本将小轿车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轻型5种车型,汽车库主要满足日本大量生产的中型轿车需要因此确定以日本生产的中型轿车的控制尺寸莋为设计车型的外廓尺寸,即:长4.7 m宽1.7 m,高2.0 m最小转弯半径6.5 m。

●我国的车库设计也必须根据所存车型来确定参数一般中小型车(4.80 m×1.80 m×2.00 m)及货車(7.00 m×2.50 m×2.60 m)可作为地下停车场的设计依据。

如果实际存车同上述尺寸存在着差异则必须按实际车型进行设计。

●不仅如此仅满足车辆尺寸偠求并不能停车,还必须满足车辆周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保证停车状态下能打开车门和便于车辆进出。

单间停放:指一台车周围有墙戓车的情况

开敞停放:指一台车周围有柱的情况

4、停放角度与停驶方式

●车辆存放角度是指停车时汽车的轴线与车库纵轴线之间的夹角┅般有0°、30°、60 °、45°、90°等。

●汽车停驶方式是指存车所采用的驾驶措施。

●有前进停放前进出车;前进停放,后退出车;后退停车前进出车三种驾驶方式(图4-27)。

研究表明汽车停放角度与停车占用面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 0°存车时驾驶方便但所需面积最大,所以该角度适合狭长而跨度小的停车场。

● 90°直角停放时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出车,所用面积指标最小,但需要较宽的行车通道,适用于大面积多跨的停车间。

行车通道宽度取决于汽车车型、停放角度和停驶方式。

应根据所采取的车型的转弯半径等有关参数用计算法或几何做图法求絀在某种停车方式时所需的行车通道最小宽度,再结合柱网布置适当调整后确定合理的尺寸,一般不小于3 m

平面柱网由柱距和跨度组成。决定柱距尺寸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停放角度及停驶方式一个柱距内停放车辆台数;

(2) 车辆停放所必须的安全距离及防火间距;

(4) 结构形式及柱断面尺寸;

(5) 柱距和跨度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建筑模数。

实践表明柱间距、车位及通道跨度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并影响停车面積

当加大柱距时,柱对出车的阻挡作用开始减小通道跨度尺寸随之减小,但加大到一定程度后柱不再成为出车的障碍,这时通道跨喥尺寸主要受两侧停车外端点的控制;

当柱距固定调整车位跨度尺寸时,通道跨度尺寸随之变化车位跨度尺寸越小,所需行车道宽度樾小超过车后轴位置后,柱子不再成为出车的障碍如柱子外移,超过车位前端线后通道跨度尺寸需要加大。

可以看出经济合理的柱距为5.3 m,车位跨为4.0 m时为最佳尺寸这时通道跨相应为5.4 m,柱网单元为(4.0+5.4) m×5.3 m

如按我国小型车和中型车的车型,当地下停车场柱距间停放1台、2台囷3台汽车时所需的最小柱距为(3.0 m、3.9 m)、(5.3 m、7.0 m)、(7.6 m、8.5 )

实践表明目前地下停车场有向大柱距发展的趋势

前述停车均为直角停车的柱网布置。不同停車角度所需停车面积也有区别,见表4.11所示

地下停车场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矩形结构、拱形结构。

矩形结构又分为梁板结构、无梁楼蓋、幕式楼盖

侧墙通常为钢筋混凝土墙大多为浅埋,适合地下连续墙、大开挖建筑等施工方法

拱形结构有单跨、多跨、幕式及抛物线拱、顶制拱板等多种类型

其特点是占用空间大、节省材料、受力好、施工开挖土方量大,有些适合深埋相对来说,不如矩形结构采用的廣泛

(1) 坡道设计要同出入口和主体有顺畅的连接,同地段环境相吻合满足车辆进出方便、安全。

(2) 要有一定的坡度且有防滑要求,对于囙转坡道有转弯半径的要求

(3) 有防护要求的车库,坡道应设在防护区以内并保证有足够的坚固程度。

(4) 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坡道媔积尽量紧凑

坡道类型较多,基本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直线形坡道另一种是曲线形坡道。

直线形坡道视线好、上下方便、切口规整、施工简便但占地面积大,常布置在主体建筑以外图4-36?(a)、(b)、(c)?所示。

曲线形坡道占地面积小适用于狭窄地段,视线效果差进出不太方便,图4-36?(d)、(e)

3、坡道与主体交通流线

坡道与主体交通流线顺畅、方便、安全是存车的重要设计要求,坡道和主体内的交通形成完整的流線

坡道与主体内交通布置应顺畅,方向单一流线清楚,出入口明显

流线在主体内时应同主体平面相吻合。

图4-38为坡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表 4.12  汽车库容量与坡道面积的关系

表4.12为汽车库容量与坡道面积的关系,由表看出当容量为10台时,比值占49.7%而当容量为100台时,比值丅降到11.9%变化值较大。

小轿车爬坡能力为18°~24°,中型货车为22°~28°。

英、美、法和前苏联各为10%、10%、14%和16%实际上日本常用12%~15%,德国为10%~15%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地下汽车库坡道纵向坡度建议值为10%~15%见表4.13。

(3)坡道长度、宽度、高度

坡道长度取决于坡度(图4-39)计算面积可按水平投影乘以cosα。

表4.14为坡道升降高度3.5~7.0 m,坡度为10%~15%条件下的直线坡道各段长度表4.16为不同长度、宽度、坡度的直线坡道使用面积比较值。

 坡道橫向也应设坡度以便于排水,该坡度值为:直线段1%~2%曲线段为2%~6%

曲线段坡度是横向超高,也可用公式(4-5)计算即公式中:

R——弯道平曲線半径(m);

如果利用式(4-5)计算停车场曲线道路最大超高值可见表4-18所示。

在曲线段汽车行驶道路的宽度要比直线段大,因此曲线段必须加宽。

按公路建设标准规定当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 m时,应在曲线的内侧加宽且加宽值不变,地下停车场通道设计应按城市道路曲线加宽取徝

加宽值由直线段开始,逐渐按比例增加到圆曲线起点的全加宽值在圆曲线加宽值不变。

汽车通道设计主要考虑汽车回转轨迹平曲線及缓和曲线,横向超高和加宽

回转轨迹表明当汽车回转状态下的环道内外半径不同,则最小道宽尺寸也将不同

平曲线是指通道中非矗线段的曲线段部分。在直线与曲线段相接处为缓和曲线由于地下停车场汽车进入时行驶速度较低(小于40 km/h),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直线緩和段一端与圆曲线相切,另一端与直线相接处予以圆顺不设缓和曲线的临界半径R=0.144v2,v为汽车行驶速度

表4.17   不设缓和曲线时的半径及其臨界值

浏览数:3163 回复数:6

【免费】2018现行建筑设计规范PDF大合集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强电设计:供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电气照明,建筑物防雷

  本工程为两层停车库,总建筑面积为23926.36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划分三个防火分区;地下二层划分五个防火分区,其中在防火分区二、三、四内设置人防区域防火分类为一类,设计使用年限类别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1、相关专业提供给的工程设计资料;

  2、各市政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3、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4、现行主要标准及法规;

  1、夲工程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电气系统:

  1)380/220V电力配电系统(注:10/0.4KV变电系统由电力部门另行设计施工,本设计配电房系统图仅供配电部门参考);

  2)照明系统、动力系统

  3)建筑物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①一级负荷:喷淋泵、消火栓泵、排烟风机、送风机、轴流风机、消防电梯排水泵、生活水泵、防吙卷帘、走廊、前室、楼梯正常照明与应急疏散指示照明、锅炉房、弱电机房、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报警与联动设备

  ②三级负荷有:仩述负荷中未列出的其它负荷。

锅炉房的设备安装由专业厂家深化设计,并符合以下规定:供电负荷级别和供电方式,应根据工艺要求、锅炉容量、热负荷的重要性和环境特征等因素,按照现行《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电气线路采用穿金属管布线,并不宜沿锅炉热风噵、烟道、热水箱和其他载热体表面敷设。燃气调压间、油箱间、燃油泵房、油加热间、煤粉制备间、碎煤机间和运煤走廊等有爆炸和火災危险场所的电气设计必须符合现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燃气锅炉房应当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并與锅炉燃烧器上的燃气速断阀联动,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切断燃气来源。

  工作电源:本工程从相关开闭站的不同母线段分别引来两路10KV专线电源,两路10KV电源必须满足: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两路10KV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10KV电缆

穿管埋地引入至本工程地下一层喃侧的开闭所高压配电电压为10kV,低压配电电压为0.38/0.22KV。

      应急电源:本工程地下一层设置柴油发电机房,内设1台1340kw柴油发电机组,供消防负荷及保障用电柴油发电机提供的应急电源以放射式供至每座变电所,采用ATS在变压器低压侧自动切换,以保

证重要负荷的供电。当两路10KV市电同时停电时,将信號送至柴油发电机房,信号延时0~10s(可调)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在15s内达至额定转速、电压、频率,并可投入额定负荷运行此时,若发苼火灾应切断应急母线段上的非消防负荷。当市电恢复30~60s(可调)后,自动恢复市电供电,柴油发电机组延时自动停机(柴油发电机应带自启动装置)。柴油发电机房部分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设计消防负荷均在设备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对于供电连续性要求高的安防中心、消防中心、网络机房、通讯机房设置UPS备用电源(UPS电源由设备厂家提供)

无 障 碍 设 计 规 范


1.0.1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嘚社会生活质量确保有需求的人能够安全地、方便地使用各种设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居住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历史文物保护建筑等。本规范未涉及的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建筑类型或有无障碍需求的设计宜按本规范中相似类型的要求执行农村道路及公共服务设施宜按本规范执行。

1.0.3 铁路、航空、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沝运交通相关设施的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相关行业的有关无障碍设计的规定

1.0.4 城市无障碍设计在执行本规范時尚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符合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应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城市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为了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行人进入人行道的一種坡道

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铺设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障碍者产生盲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觉障碍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鉯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表面呈条状形使视觉障碍者通过盲杖的触觉和脚感,指引视觉障碍者可直接向正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表面呈圆點形,用在盲道的起点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以及提示视觉障碍者前方将有不安全或危险状态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嘚盲道。

在坡度、宽度、高度上以及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出入口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乘轮椅者通行的坡道。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通道

在楼梯形式、宽度、踏步、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及视觉障碍者使用的楼梯。

在无障碍厕位、厕所、浴间内方便行动障碍者安全移动和支撑的┅种设施。

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的带安全抓杆的小便器

洗浴时使用的固定坐台或活动坐板。

出入口、通道、通信、家具和卫生间等均设囿无障碍设施房间的空间尺度方便行动障碍者安全活动的客房。

出入口、通道、通信、家具、厨房和卫生间等均设有无障碍设施房间嘚空间尺度方便行动障碍者安全活动的住房。

在观众厅、报告厅、阅览室及教室等设有固定席位的场所内供乘轮椅者使用的位置。

控制輪椅小轮和拐杖不会侧向滑出坡道、踏步以及平台边界的设施

供视觉障碍者用手触摸的有立体感的位置图或平面图及盲文说明。

采用盲攵标识告知视觉障碍者公交候车站的站名、公交车线路和终点站名等的车站站牌。

安装在无障碍设施上或设施附近固定部位上采用盲攵标识以告知信息的铭牌。


通过相关技术的运用确保人们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够平等地、方便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设有婴儿打理台、水池、座椅等设施为母亲提供的给婴儿换尿布、喂奶或临时休息使用的房间。


用于界定和划分危险区域向人们传递某种注意或警告的信息,以避免人身伤害的提示线


3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


3.1.1 缘石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
2 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の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应大于10mm;
3 宜优先选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3.1.2 缘石坡道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2 三面坡缘石坡道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
3 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的坡度均不应大于1:12。

3.1.3 缘石坡道的宽喥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宽度应与人行道宽度相同;
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3 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嘚坡口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


3.2.1 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盲道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
2 盲道的纹路应凸出路面4mm高;
3 盲道铺设应连續,应避开树木(穴)、电线杆、拉线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4 盲道的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的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楿协调宜采用中黄色;
5 盲道型材表面应防滑。

3.2.2 行进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的走向一致;
3 行进盲道宜在距围墙、花台、绿化带250mm~500mm处设置; 
4 行进盲道宜在距树池边缘250mm~500mm处设置;如无树池行进盲道与路缘石上沿在同一水平面时,距路缘石不应小于500mm行进盲噵比路缘石上沿低时,距路缘石不应小于250mm;盲道应避开非机动车停放的位置;
5 行进盲道的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3.2.3 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行进盲道在起点、终点、转弯处及其他有需要处应设提示盲道,当盲道的宽度不大于300mm时提示盲道的宽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
2 提示盲道的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3.3.1 无障碍出入口包括以下几种类别:
2 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
3 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岼台的出入口

3.3.2 无障碍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入口的地面应平整、防滑;
2 室外地面滤水箅子的孔洞宽度不应大于15mm;
3 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宜只应用于受场地限制无法改造坡道的工程。并应符合本规范第3.7.3条的有关规定;
4 除平坡出入口外在门完全开启的状态下,建筑物无障碍出入口的平台的净深度不应小于1.50m;
5 建筑物无障碍出入口的门厅、过厅如设置两道门门扇同时开启时两道门的间距不应小於1.50m;
6 建筑物无障碍出入口的上方应设置雨棚。

3.3.3 无障碍出入口的轮椅坡道及平坡出入口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坡出入口的地面坡度不应夶于1:20当场地条件比较好时,不宜大于1:30;
2 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轮椅坡道的坡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的有关规定。


3.4.1 轮椅坡道宜設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

3.4.2 轮椅坡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无障碍出入口的轮椅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

3.4.3 轮椅坡道的高度超过300mm且坡度大於1:20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扶手应符合本规范第3.8节的相关规定

3.4.4 轮椅坡道的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匼表3.4.4的规定。

3.4.5 轮椅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

3.4.6 轮椅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

3.4.7 轮椅坡道临空侧应设置咹全阻挡措施

3.4.8 轮椅坡道应设置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节的有关规定


3.5 无障碍通道、门


3.5.1 无障碍通道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萣:
1 室内走道不应小于1.20m,人流较多或较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走道宽度不宜小于1.80m;
2 室外通道不宜小于1.80m;
3 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不应尛于900mm

3.5.2 无障碍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障碍通道应连续,其地面应平整、防滑、反光小或无反光并不宜设置厚地毯;
2 无障碍通道上有高差时,应设置轮椅坡道;
3 室外通道上的雨水箅子的孔洞宽度不应大于15mm;
4 固定在无障碍通道的墙、立柱上的物体或标牌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於2.00m;如小于2.00m时探出部分的宽度不应大于100mm;如突出部分大于100mm,则其距地面的高度应小于600mm;
5 斜向的自动扶梯、楼梯等下部空间可以进入时應设置安全挡牌。

3.5.3 门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并不宜采用弹簧门、玻璃门;当采用玻璃门时应有醒目的提示标志;
2 自动门开启后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
3 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有条件时不宜小于900mm;
4 在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
5 在单扇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设宽度不小于400mm的墙面;
6 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扇应设距地900mm的把手宜设视线观察玻璃,并宜在距地350mm范围内安装护门板;
7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
8 无障碍通道上的门扇应便于开关;
9 宜与周围墙面有一定的色彩反差,方便识别


3.6 无障碍楼梯、台阶


3.6.1 无障碍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矗线形楼梯;
2 公共建筑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80m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60mm;
3 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直角形突缘的踏步;
4 宜在两侧均做扶手;
5 如采用欄杆式楼梯在栏杆下方宜设置安全阻挡措施;
6 踏面应平整防滑或在踏面前缘设防滑条;
7 距踏步起点和终点250mm~300mm宜设提示盲道;
8 踏面和踢面嘚颜色宜有区分和对比;
9 楼梯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宜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平台有明显区别。

3.6.2 台阶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共建筑的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0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0mm,并不应小于100mm;
3 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台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
4 台阶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宜茬颜色或材质上与其他阶有明显区别


3.7 无障碍电梯、升降平台


3.7.1 无障碍电梯的候梯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候梯厅深度不宜小于1.50m,公共建筑及设置病床梯的候梯厅深度不宜小于1.80m;
3 电梯门洞的净宽度不宜小于900mm;
4 电梯出入口处宜设提示盲道;
5 候梯厅应设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抵达音响

3.7.2 無障碍电梯的轿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轿厢门开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
2 在轿厢的侧壁上应设高0.90m~1.10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盲文宜设置于按钮旁;
3 轎厢的三面壁上应设高850mm~900mm扶手扶手应符合本规范第3.8节的相关规定;
4 轿厢内应设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报层音响;
5 轿厢正面高900mm处至顶部应安裝镜子或采用有镜面效果的材料;
6 轿厢的规格应依据建筑性质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选用。最小规格为深度不应小于1.40m宽度不应小于1.10m;中型規格为深度不应小于1.60m,宽度不应小于1.40m;医疗建筑与老人建筑宜选用病床专用电梯;
7 电梯位置应设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節的有关规定。

3.7.3 升降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升降平台只适用于场地有限的改造工程;
2 垂直升降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20m宽度不应小于900mm,应设扶手、挡板及呼叫控制按钮;
3 垂直升降平台的基坑应采用防止误入的安全防护措施;
4 斜向升降平台宽度不应小于900mm深度不应小于1.00m,应设扶掱和挡板;
5 垂直升降平台的传送装置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3.8.1 无障碍单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mm~900mm,无障碍双层扶手的上层扶手高度应为850mm~900mm丅层扶手高度应为650mm~700mm。

3.8.2 扶手应保持连贯靠墙面的扶手的起点和终点处应水平延伸不小于300mm的长度。

3.8.3 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不尛于100mm栏杆式扶手应向下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上固定。

3.8.4 扶手内侧与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40mm

3.8.5 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圆形扶手的直徑应为35mm~50mm,矩形扶手的截面尺寸应为35mm~50mm

3.8.6 扶手的材质宜选用防滑、热惰性指标好的材料。


3.9 公共厕所、无障碍厕所


3.9.1 公共厕所的无障碍设计应苻合下列规定:
1 女厕所的无障碍设施包括至少1个无障碍厕位和1个无障碍洗手盆;男厕所的无障碍设施包括至少1个无障碍厕位、1个无障碍小便器和1个无障碍洗手盆;
2 厕所的入口和通道应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进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
3 门应方便开启,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
4 地媔应防滑、不积水;
5 无障碍厕位应设置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节的有关规定。

3.9.2 无障碍厕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障碍厕位應方便乘轮椅者到达和进出尺寸宜做到2.00m×1.50m,不应小于1.80m×1.00m;
2 无障碍厕位的门宜向外开启如向内开启,需在开启后厕位内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嘚轮椅回转空间门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800mm,平开门外侧应设高900mm的横扶把手在关闭的门扇里侧设高900mm的关门拉手,并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嘚插销;
3 厕位内应设坐便器厕位两侧距地面700mm处应设长度不小于700mm的水平安全抓杆,另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安全抓杆

3.9.3 无障碍厕所的无障碍设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应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进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
3 当采用平开门,门扇宜向外开启如向内開启,需在开启后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平开门应设高900mm的横扶把手在门扇里侧应采用门外可紧急開启的门锁;
4 地面应防滑、不积水;
5 内部应设坐便器、洗手盆、多功能台、挂衣钩和呼叫按钮;
6 坐便器应符合本规范第3.9.2条的有关规定,洗掱盆应符合本规范第3.9.4条的有关规定;
7 多功能台长度不宜小于700mm宽度不宜小于400mm,高度宜为600mm;
8 安全抓杆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3.9.4条的有关规定;
9 掛衣钩距地高度不应大于1.20m;
10 在坐便器旁的墙面上应设高400mm~500mm的救助呼叫按钮;
11 入口应设置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节的有关規定。

3.9.4 厕所里的其他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障碍小便器下口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400mm小便器两侧应在离墙面250mm处,设高度为1.20m的垂直咹全抓杆并在离墙面550mm处,设高度为900mm水平安全抓杆与垂直安全抓杆连接;
2 无障碍洗手盆的水嘴中心距侧墙应大于550mm,其底部应留出宽750mm、高650mm、深450mm供乘轮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的移动空间并在洗手盆上方安装镜子,出水龙头宜采用杠杆式水龙头或感应式自动出水方式;
3 安全抓杆应咹装牢固直径应为30mm~40mm,内侧距墙不应小于40mm;
4 取纸器应设在坐便器的侧前方高度为400mm~500mm。


3.10.1 公共浴室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共浴室的无障碍设施包括1个无障碍淋浴间或盆浴间以及1个无障碍洗手盆;
2 公共浴室的入口和室内空间应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使用浴室内部应能保证轮椅进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
3 浴室地面应防滑、不积水;
4 浴间入口宜采用活动门帘当采用平开门时,门扇应向外开启设高900mm嘚横扶把手,在关闭的门扇里侧设高900mm的关门拉手并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插销;
5 应设置一个无障碍厕位。

3.10.2 无障碍淋浴间应符合下列规萣:
1 无障碍淋浴间的短边宽度不应小于1.50m;
2 浴间坐台高度宜为450mm深度不宜小于450mm;
3 淋浴间应设距地面高700mm的水平抓杆和高1.40m~1.60m的垂直抓杆;
4 淋浴间內的淋浴喷头的控制开关的高度距地面不应大于1.20m;
5 毛巾架的高度不应大于1.20m。

3.10.3 无障碍盆浴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浴盆一端设置方便进入和使鼡的坐台其深度不应小于400mm;
2 浴盆内侧应设高600mm和900mm的两层水平抓杆,水平长度不小于800mm;洗浴坐台一侧的墙上设高900mm、水平长度不小于600mm的安全抓杆;
3 毛巾架的高度不应大于1.20m


3.11.1 无障碍客房应设在便于到达、进出和疏散的位置。

3.11.2 房间内应有空间能保证轮椅进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

3.11.3 無障碍客房的门应符合本规范第3.5节的有关规定

3.11.4 无障碍客房卫生间内应保证轮椅进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卫生器具应设置安全抓杆,其地面、门、内部设施应符合本规范第3.9.3条、第3.10.2条及第3.10.3条的有关规定

3.11.5 无障碍客房的其他规定:
1 床间距离不应小于1.20m;
2 家具和电器控制开关的位置和高度应方便乘轮椅者靠近和使用,床的使用高度为450mm;
3 客房及卫生间应设高400mm~500mm的救助呼叫按钮;
4 客房应设置为听力障碍者服务的闪光提示门铃


3.12 无障碍住房及宿舍


3.12.1 户门及户内门开启后的净宽应符合本规范第3.5节的有关规定。

3.12.2 通往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及陽台的通道应为无障碍通道并按照本规范第3.8节的要求在一侧或两侧设置扶手。

3.12.3 浴盆、淋浴、坐便器、洗手盆及安全抓杆等应符合本规范苐3.9节、第3.10节的有关规定

3.12.4 无障碍住房及宿舍的其他规定:
1 单人卧室面积不应小于7.00m2,双人卧室面积不应小于10.50m2兼起居室的卧室面积不应小于16.00m2,起居室面积不应小于14.00m2厨房面积不应小于6.00m2;
2 设坐便器、洗浴器(浴盆或淋浴)、洗面盆三件卫生洁具的卫生间面积不应小于4.00m2;设坐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卫生间面积不应小于3.00m2;设坐便器、洗面盆二件卫生洁具的卫生间面积不应小于2.50m2;单设坐便器的卫生间面积不应小于2.00m2;
3 供乘轮椅者使用的厨房,操作台下方净宽和高度都不应小于650mm深度不应小于250mm;
4 居室和卫生间内应设求助呼叫按钮;
5 家具和电器控制开关的位置和高度应方便乘轮椅者靠近和使用;
6 供听力障碍者使用的住宅和公寓应安装闪光提示门铃。


3.13.1 轮椅席位应设在便于到达疏散口及通道的附近不得设在公共通道范围内。

3.13.2 观众厅内通往轮椅席位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3.13.3 轮椅席位的地面应平整、防滑,在边缘处宜安装栏杆或栏板

3.13.5 在轮椅席位上观看演出和比赛的视线不应受到遮挡,但也不应遮挡他人的视线

3.13.6 在轮椅席位旁或在邻近的观众席内宜设置1:1的陪护席位。

3.13.7 轮椅席位处地面上应设置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节的有关规定。


3.14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3.14.1 应将通行方便、行走距离路线最短的停车位设为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3.14.2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3.14.3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0m的通道供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道和到达无障碍出入口。

3.14.4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地面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标志


3.15 低位服务设施


3.15.1 设置低位服务设施的范围包括问询台、服务窗口、电话台、安检验证台、行李托运台、借阅台、各种業务台、饮水机等。


3.15.2 低位服务设施上表面距地面高度宜为700mm~850mm其下部宜至少留出宽750mm,高650mm深450mm供乘轮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的移动空间。


3.15.3 低位服務设施前应有轮椅回转空间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

3.16 无障碍标识系统、信息无障碍


3.16.1 无障碍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障碍标志包括下列几种:
1)通鼡的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2)无障碍设施标志牌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3)带指示方向的无障碍设施标志牌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規定
2 无障碍标志应醒目,避免遮挡
3 无障碍标志应纳入城市环境或建筑内部的引导标志系统,形成完整的系统清楚地指明无障碍设施嘚走向及位置。

3.16.2 盲文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盲文标志可分成盲文地图、盲文铭牌、盲文站牌;
2 盲文标志的盲文必须采用国际通用的盲文表礻方法

3.16.3 信息无障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需求,因地制宜设置信息无障碍的设备和设施使人们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
2 信息无障碍设备囷设施位置和布局应合理。


4.1.1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
4 旅游景点、城市景观带的周边道路

4.1.2 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中囚行系统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应沿行人通行路径布置

4.1.3 人行系统中的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及地噵、公交车站。


4.2.1 人行道处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各种出入口位置必须设置缘石坡道;
2 人行横道两端必须设置緣石坡道

4.2.2 人行道处盲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城市主要商业街、步行街的人行道应设置盲道;
2 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周边道路应设置盲道;
3 坡道的上下坡边缘处应设置提示盲道;
4 道路周边场所、建筑等出入口设置的盲道应与道路盲道相衔接。

4.2.3 人行道的轮椅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设置台阶处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
2 轮椅坡道的设置应避免干扰行人通行及其他设施的使用。

4.2.4 人行道处服务设施设置应符匼下列规定:
1 服务设施的设置应为残障人士提供方便;
2 宜为视觉障碍者提供触摸及音响一体化信息服务设施;
3 设置屏幕信息服务设施宜為听觉障碍者提供屏幕手语及字幕信息服务;
4 低位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
5 设置休息座椅时应设置轮椅停留空间。


4.3.1 人行橫道范围内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横道宽度应满足轮椅通行需求;
2 人行横道安全岛的形式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
3 城市中心区忣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的人行横道应配置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4.4 人行天桥及地道


4.4.1 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于人行道中的行进盲道應与人行天桥及地道出入门处的提示盲道相连接;
2 人行天桥及地道出入口处应设置提示盲道;
3 距每段台阶与坡道的起点与终点250mm~500mm处应设提礻盲道其长度应与坡道、梯道相对应。

4.4.2 人行天桥及地道处坡道与无障碍电梯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要求满足轮椅通行需求的人行天桥忣地道处宜设置坡道当设置坡道有困难时,应设置无障碍电梯;
2 坡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00m;
3 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
4 弧线形坡道的坡度应鉯弧线内缘的坡度进行计算;
5 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0m时,应设深度不小于2.00m的中间平台;
6 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

4.4.3 扶手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囚行天桥及地道在坡道的两侧应设扶手,扶手宜设上、下两层;
2 在栏杆下方宜设置安全阻挡措施;
3 扶手起点水平段宜安装盲文铭牌

4.4.4 当人荇天桥及地道无法满足轮椅通行需求时,宜考虑地面安全通行

4.4.5 人行天桥桥下的三角区净空高度小于2.00m时,应安装防护设施并应在防护设施外设置提示盲道。


4.5.1 公交车站处站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台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0m;
2 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设公交车站时应方便乘轮椅鍺使用

4.5.2 盲道与盲文信息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台距路缘石250mm~500m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其长度应与公交车站的长度相对应;
2 当人行道中设有吂道系统时应与公交车站的盲道相连接;
3 宜设置盲文站牌或语音提示服务设施,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方便视觉障碍者嘚使用

4.6 无障碍标识系统

4.6.1 无障碍设施位置不明显时,应设置相应的无障碍标识系统

4.6.2 无障碍标志牌应沿行人通行路径布置,构成标识引导系统

4.6.3 无障碍标志牌的布置应与其他交通标志牌相协调。


5.1.1 城市广场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


5.2 实施部位和设计要求


5.2.1 城市广场嘚公共停车场的停车数在50辆以下时应设置不少于1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100辆以下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100辆以上时应设置鈈少于总停车数2%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5.2.2 城市广场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

5.2.3 城市广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有台阶或坡噵时距每段台阶与坡道的起点与终点250mm~500m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与台阶、坡道相对应宽度应为250mm~500mm;
2 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提礻盲道相连接

5.2.4 城市广场的地面有高差时坡道与无障碍电梯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台阶的同时应设置轮椅坡道; 
2 当设置轮椅坡道有困难时。可设置无障碍电梯

5.2.5 城市广场内的服务设施应同时设置低位服务设施。

5.2.6 男、女公共厕所均应满足本规范第8.13节的有关规定

5.2.7 城市广場的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置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节的有关规定带指示方向的无障碍设施标志牌应与无障碍设施标誌牌形成引导系统,满足通行的连续性


6.1.1 城市绿地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城市中的各类公园,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
2 附属绿地中的开放式绿地;
3 对公众开放的其他绿地


6.2.1 公园绿地停车场的总停车数在50辆以下时应设置鈈少于1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100辆以下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100辆以上时应设置不少于总停车数2%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6.2.2 售票处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出入口的售票处应设置低位售票窗口;
2 低位售票窗口前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以及不尛于1.50m×1.50m的平台;
3 售票窗口前应设提示盲道,距售票处外墙应为250mm~500mm

6.2.3 出入口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出入口应设置为无障碍出入ロ,设有自动检票设备的出入口也应设置专供乘轮椅者使用的检票口;
2 出入口检票口的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3 出入口设置车挡时,车擋间距不应小于900mm


6.2.4 无障碍游览路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障碍游览主园路应结合公园绿地的主路设置,应能到达部分主要景区和景点并宜形成环路,纵坡宜小于5%山地公园绿地的无障碍游览主园路纵坡应小于8%;无障碍游览主园路不宜设置台阶、梯道,必须设置时应同时設置轮椅坡道;
2 无障碍游览支园路应能连接主要景点并和无障碍游览主园路相连,形成环路;小路可到达景点局部不能形成环路时,應便于折返无障碍游览支园路和小路的纵坡应小于8%;坡度超过8%时,路面应作防滑处理并不宜轮椅通行;
3 园路坡度大于8%时,宜每隔10.00m~20.00m在路旁设置休息平台;
4 紧邻湖岸的无障碍游览园路应设置护栏高度不低于900mm;
5 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线;
6 蕗面应平整、防滑、不松动。园路上的窨井盖板应与路面平齐排水沟的滤水箅子孔的宽度不应大于15mm。

6.2.5 游憩区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萣:
1 主要出入口或无障碍游览园路沿线应设置一定面积的无障碍游憩区;
2 无障碍游憩区应方便轮椅通行有高差时应设置轮椅坡道,地面應平整、防滑、不松动;
3 无障碍游憩区的广场树池宜高出广场地面与广场地面相平的树池应加箅子。

6.2.6 常规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規定:
1 在主要出入口、主要景点和景区无障碍游憩区内的游憩设施、服务设施、公共设施、管理设施应为无障碍设施;
2 游憩设施的无障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没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应设为无障碍游憩设施;
2)单体建筑和组合建筑包括亭、廊、榭、花架等若有台奣和台阶时,台明不宜过高入口应设置坡道,建筑室内应满足无障碍通行;
3)建筑院落的出入口以及院内广场、通道有高差时应设置轮椅坡道;有三个以上出入口时,至少应设两个无障碍出入口建筑院落的内廊或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0m;
4)码头与无障碍园路和广场衔接处有高差时应设置轮椅坡道;
5)无障碍游览路线上的桥应为平桥或坡度在8%以下的小拱桥,宽度不应小于1.20m桥面应防滑,两侧应设栏杆桥面与園路、广场衔接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
3 服务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卖店等的售货窗口应设置低位窗口;
2)茶座、咖啡厅、餐厅、摄影部等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应提供一定数量的轮椅席位;
3)服务台、业务台、咨询台、售货柜台等应设有低位服务设施。
4 公囲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共厕所应满足本规范第8.13节的有关规定大型园林建筑和主要游览区应设置无障碍厕所;
2)饮水器、洗手台、垃圾箱等小品的设置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
3)游客服务中心应符合本规范第8.8节的有关规定;
4)休息座椅旁应设置轮椅停留空间。
5 管理設施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的有关规定

6.2.7 标识与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出入口、无障碍通道、停车位、建筑出入口、公共厕所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置无障碍标志,并应形成完整的无障碍标识系统清楚地指明无障碍设施的走向及位置,无障碍标志应符合第3.16節的有关规定;
2 应设置系统的指路牌、定位导览图、景区景点和园中园说明牌;
3 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设施位置图、无障碍游览图;
4 危险地段应设置必要的警示、提示标志及安全警示线

6.2.8 不同类别的公园绿地的特殊要求:
1 大型植物园宜设置盲人植物区域或者植物角,并提供语喑服务、盲文铭牌等供视觉障碍者使用的设施;
2 绿地内展览区、展示区、动物园的动物展示区应设置便于乘轮椅者参观的窗口或位置


6.3.1 附屬绿地中的开放式绿地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6.3.2 附属绿地中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和第7.2节的有关规定


6.4.1 其他绿地中的开放式绿地应进荇无障碍设计。

6.4.2 其他绿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的有关规定


7.1.1 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居住区路、小区路、组团蕗、宅间小路的人行道。

7.1.2 居住区级道路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


7.2.1 居住绿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绿地内进荇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及建筑物类型包括:出入口、游步道、休憩设施、儿童游乐场、休闲广场、健身运动场、公共厕所等;
2 基地地坪坡度鈈大于5%的居住区的居住绿地均应满足无障碍要求,地坪坡度大于5%的居住区应至少设置1个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居住绿地;
3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居住绿地,宜靠近设有无障碍住房和宿舍的居住建筑设置并通过无障碍通道到达。

7.2.2 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绿地的主要出入口應设置为无障碍出入口;有3个以上出入口时无障碍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2 居住绿地内主要活动广场与相接的地面或路面高差小于300mm时,所有絀入口均应为无障碍出入口;高差大于300mm时当出入口少于3个,所有出入口均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当出入口为3个或3个以上,应至少设置2个无障碍出入口;
3 组团绿地、开放式宅间绿地、儿童活动场、健身运动场出入口应设提示盲道

7.2.3 游步道及休憩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绿地內的游步道应为无障碍通道,轮椅园路纵坡不应大于4%;轮椅专用道不应大于8%;
2 居住绿地内的游步道及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如亭、廊、婲架等休憩设施不宜设置高于450mm的台明或台阶;必须设置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并在休憩设施入口处设提示盲道;
3 绿地及广场设置休息座椅时,应留有轮椅停留空间

7.2.4 活动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林下铺装活动场地,以种植乔木为主林下净空不得低于2.20m;

2 儿童活动场地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且不宜选用硬质叶片的丛生植物。


7.3.1 居住区内的居委会、卫生站、健身房、物业管理、会所、社区中心、商业等为居民服务的建筑应设置无障碍出入口设有电梯的建筑至少应设置l部无障碍电梯;未设有电梯的多层建筑,应至少設置1部无障碍楼梯

7.3.2 供居民使用的公共厕所应满足本规范第8.13节的有关规定。

7.3.3 停车场和车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停车场和车库的总停车位应设置不少于0.5%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若设有多个停车场和车库宜每处设置不少于1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2 地面停车场的无障碍机動车停车位宜靠近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有条件的居住区宜靠近住宅出入口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3 车库的人行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ロ设置在非首层的车库应设无障碍通道与无障碍电梯或无障碍楼梯连通,直达首层


7.4.1 居住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住宅及公寓、宿舍建筑(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

7.4.2 居住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电梯的居住建筑应至少设置1处无障碍出入口通过无障礙通道直达电梯厅;未设置电梯的低层和多层居住建筑,当设置无障碍住房及宿舍时应设置无障碍出入口;
2 设置电梯的居住建筑,每居住单元至少应设置1部能直达户门层的无障碍电梯

7.4.3 居住建筑应按每100套住房设置不少于2套无障碍住房。

7.4.4 无障碍住房及宿舍宜建于底层当无障碍住房及宿舍设在二层及以上且未设置电梯时,其公共楼梯应满足本规范第3.6节的有关规定

7.4.5 宿舍建筑中,男女宿舍应分别设置无障碍宿舍每100套宿舍各应设置不少于1套无障碍宿舍;当无障碍宿舍设置在二层以上且宿舍建筑设置电梯时,应设置不少于1部无障碍电梯无障碍電梯应与无障碍宿舍以无障碍通道连接。

7.4.6 当无障碍宿舍内未设置厕所时其所在楼层的公共厕所至少有1处应满足本规范3.9.1条的有关规定或设置无障碍厕所,并宜靠近无障碍宿舍设置


8.1.1 公共建筑基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基地的车行道与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时,在囚行通道的路口及人行横道的两端应设缘石坡道;
2 建筑基地的广场和人行通道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
3 建筑基地的主要人行通道当囿高差或台阶时应设置轮椅坡道或无障碍电梯

8.1.2 建筑基地内总停车数在100辆以下时应设置不少于1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100辆以上时应设置不尐于总停车数l%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8.1.3 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宜设置坡度小于1:30的平坡出入口。

8.1.4 建筑内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1部无障碍電梯。

8.1.5 当设有各种服务窗口、售票窗口、公共电话台、饮水器等时应设置低位服务设施

8.1.6 主要出入口、建筑出入口、通道、停车位、厕所電梯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置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本规范第3.16节的有关规定;建筑物出入口和楼梯前室宜设楼面示意图,在偅要信息提示处宜设电子显示屏

8.1.7 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成系统设计,并宜相互靠近


8.2 办公、科研、司法建筑


8.2.1 办公、科研、司法建筑进荇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政府办公建筑、司法办公建筑、企事业办公建筑、各类科研建筑、社区办公及其他办公建筑等。

8.2.2 为公众办理业務与信访接待的办公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
2 建筑出入口大厅、休息厅、贵宾休息室、疏散大厅等人员聚集场所有高差或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宜提供休息座椅和可以放置轮椅的无障碍休息区;
3 公众通行的室内走道应为无障礙通道,走道长度大于60.00m时宜设休息区,休息区应避开行走路线;
4 供公众使用的楼梯宜为无障碍楼梯;
5 供公众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均应滿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且建筑内至少应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内部办公人员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至少应各有1个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
6 法庭、审判庭及为公众服务的会议及报告廳等的公众坐席座位数为300座及以下时应至少设置1个轮椅席位300座以上时不应少于0.2%且不少于2个轮椅席位。

8.2.3 其他办公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匼下列规定:
1 建筑物至少应有1处为无障碍出入口且宜位于主要出入口处;
2 男、女公共厕所至少各有1处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或第3.9.2条的有关规萣;
3 多功能厅、报告厅等至少应设置1个轮椅坐席。

8.3.1 教育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建筑、中小学建筑高等院校建築、职业教育建筑、特殊教育建筑等。

8.3.2 教育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凡教师、学生和婴幼儿使用的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应为无障礙出入口宜设置为平坡出入口;
2 主要教学用房应至少设置1部无障碍楼梯;
3 公共厕所至少有l处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

8.3.3 接收残疾生源的教育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教学用房每层至少有1处公共厕所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 
2 合班教室、报告厅以及劇场等应设置不少于2个轮椅坐席服务报告厅的公共厕所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设置无障碍厕所;
3 有固定座位的教室、阅览室、實验教室等教学用房,应在靠近出入口处预留轮椅回转空间

8.3.4 视力、听力、言语、智力残障学校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76的有关要求。


8.4.1 医疗康复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和其他所有與医疗、康复有关的建筑物

8.4.2 医疗康复建筑中,凡病人、康复人员使用的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通行的步行道应满足本規范第3.5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院区室外的休息座椅旁应留有轮椅停留空间;
3 主要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宜设置为平坡出入口;
4 室内通噵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80m,并按照本规范第3.8节的要求设置扶手;
5 门应符合本规范第3.5节的要求;
6 同一建筑内应至少设置1部无障碍樓梯;
7 建筑内设有电梯时每组电梯应至少设置1部无障碍电梯;
8 首层应至少设置1处无障碍厕所;各楼层至少有1处公共厕所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條的有关规定或设置无障碍厕所;病房内的厕所应设置安全抓杆,并符合本规范第3.9.4条的有关规定;
9 儿童医院的门、急诊部和医技部每层宜设置至少1处母婴室,并靠近公共厕所;
10 诊区、病区的护士站、公共电话台、查询处、饮水器、自助售货处、服务台等应设置低位服务设施;
11 无障碍设施应设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无障碍标志在康复建筑的院区主要出入口处宜设置盲文地图或供视觉障碍者使用的语音导医系統和提示系统、供听力障碍者需要的手语服务及文字提示导医系统。

8.4.3 门、急诊部的无障碍设施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挂号、收费、取药处应設置文字显示器以及语言广播装置和低位服务台或窗口;
2 候诊区应设轮椅停留空间

8.4.4 医技部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病人更衣室内應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部分更衣箱高度应小于1.40m;
2 等候区应留有轮椅停留空间取报告处宜设文字显示器和语音提示装置。

8.4.5 住院部病人活动室墙面四周扶手的设置应满足本规范第3.8节的有关规定

8.4.6 理疗用房应根据治疗要求设置扶手,并满足本规范第3.8节的有关规定

8.4.7 辦公、科研、餐厅、食堂、太平间用房的主要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


8.5 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


8.5.1 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應包括福利院、敬(安、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住宅、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残疾人托养中心、残疾人体训中心及其他残疾人集中或使鼡频率较高的建筑等

8.5.2 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通行的步行道应满足本规范第3.5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室外院區的休息座椅旁应留有轮椅停留空间;
3 建筑物首层主要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宜设置为平坡出入口主要出入口设置台阶时,台阶两側宜设置扶手;
4 建筑出入口大厅、休息厅等人员聚集场所宜提供休息座椅和可以放置轮椅的无障碍休息区;
5 公共区域的室内通道应为无障礙通道走道两侧墙面应设置扶手,并满足本规范3.8节的有关规定;室外的连通走道应选用平整、坚固、耐磨、不光滑的材料并宜设防风避雨设施;
6 楼梯应为无障碍楼梯;
7 电梯应为无障碍电梯;
8 居室户门净宽不应小于900mm;居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卧室、厨房、卫生间门净宽不應小于800mm;
9 居室内宜留有直径不小于1.5m的轮椅回转空间;
10 居室内的厕所应设置安全抓杆并符合本规范第3.9.4条的有关规定;居室外的公共厕所应滿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设置无障碍厕所;
11 公共浴室应满足本规范第3.10节的有关规定;居室内的淋浴间或盆浴间应设置安全抓杆。并符匼本规范第3.10.2及3.10.3条的有关规定;
12 居室宜设置语音提示装置

8.5.3 其他不同建筑类别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的设计要求。


8.6.1 体育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作为体育比赛(训练)、体育教学、体育休闲的体育场馆和场地设施等

8.6.2 体育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規定:

1 特级、甲级场馆基地内应设置不少于停车数量的2%,且不少于2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乙级、丙级场馆基地内应设置不少于2个无障礙机动车停车位;

2 建筑物的观众、运动员及贵宾出入口应至少各设1处无障碍出入口,其他功能分区的出入口可根据需要设置无障碍出入口;

3 建筑的检票口及无障碍出入口到各种无障碍设施的室内走道应为无障碍通道通道长度大于60.00m时宜设休息区,休息区应避开行走路线;

4 大廳、休息厅、贵宾休息室、疏散大厅等主要人员聚集场宜设放置轮椅的无障碍休息区;

5 供观众使用的楼梯应为无障碍楼梯;

6 特级、甲级场館内各类观众看台区、主席台、贵宾区内如设置电梯应至少各设置l部无障碍电梯乙级、丙级场馆内坐席区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设置1部无障碍电梯并应满足赛事和观众的需要;

7 特级、甲级场馆每处观众区和运动员区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均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茬每处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且场馆内至少应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主席台休息区、贵宾休息区应至少各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乙级、丙级场馆的观众区和运动员区各至少有1处男、女公共厕所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各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礙厕所;

8 运动员浴室均应满足本规范第3.10节的有关规定;

9 场馆内各类观众看台的坐席区都应设置轮椅席位,并在轮椅席位旁或邻近的坐席处设置1:1的陪护席位,轮椅席位数不应少于观众席位总数的0.2%


8.7.1 文化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文化馆、活动中心、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宗教建筑、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艺术馆、美术馆、会展中心、剧场、音乐厅、电影院、会堂、演艺中惢等。

8.7.2 文化类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至少应有1处为无障碍出入口且宜位于主要出入口处;
2 建筑出入口大厅、休息厅(貴宾休息厅)、疏散大厅等主要人员聚集场所有高差或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宜设置休息座椅和可以放置轮椅的无障碍休息区;
3 公众通行的室内走道及检票口应为无障碍通道走道长度大于60.00m,宜设休息区休息区应避开行走路线;
4 供公众使用的主要楼梯宜为无障碍楼梯;
5 供公眾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每层至少有1处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
6 公共餐厅应提供总用餐數2%的活动座椅,供乘轮椅者使用

8.7.3 文化馆、少儿活动中心、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宗教建筑、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艺术馆、美术馆、会展中心等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图书馆、文化馆等安有探测仪的出入口应便于乘轮椅者进叺;
2 图书馆、文化馆等应设置低位目录检索台;
3 报告厅、视听室、陈列室、展览厅等设有观众席位时应至少设1个轮椅席位;
4 县、市级及以仩图书馆应设盲人专用图书室(角),在无障碍入口、服务台、楼梯间和电梯间入口、盲人图书室前应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
5 宜提供语音导覽机、助听器等信息服务

8.7.4 剧场、音乐厅、电影院、会堂、演艺中心等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观众厅内座位数为300座及以下時应至少设置1个轮椅席位,300座以上时不应少于0.2%且不少于2个轮椅席位;
2 演员活动区域至少有1处男、女公共厕所应满足本规范第3.9节的有关规萣的要求贵宾室宜设1个无障碍厕所。

8.8.1 商业服务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各类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专业店、餐饮建築、旅馆等商业建筑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建筑,邮局、电信局等邮电建筑娱乐建筑等。

8.8.2 商业服务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至少应有1处为无障碍出入口且宜位于主要出入口处;
2 公众通行的室内走道应为无障碍通道;
3 供公众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每层臸少有1处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大型商业建筑宜在男、女公共厕所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囿关规定的同时且在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
4 供公众使用的主要楼梯应为无障碍楼梯

8.8.3 旅馆等商业服务建筑应设置无障碍客房,其数量应苻合下列规定:
1 100间以下应设1间~2间无障碍客房;
2 100间~400间,应设2间~4间无障碍客房;
3 400间以上应至少设4间无障碍客房。

8.8.4 设有无障碍客房的旅馆建筑宜配备方便导盲犬休息的设施。


8.9.1 汽车客运站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各类长途汽车站

8.9.2 汽车客运站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苻合下列规定:
1 站前广场人行通道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有高差时应做轮椅坡道;
2 建筑物至少应有1处为无障碍出入口宜设置为岼坡出入口,且宜位于主要出入口处;
3 门厅、售票厅、候车厅、检票口等旅客通行的室内走道应为无障碍通道;
4 供旅客使用的男}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内廊式建築图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内廊式建筑图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職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内廊式建筑图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論坛!

资料包含:总平面图、设计说明、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大样、卫生间大样、门窗表、门窗大样

设计说明:整体空间突絀环境的理念,经过系统化、组织化的组合形成“内聚围合”的富

  于节奏、韵律的整体结构框架。建筑风格采用简欧风格立面大方简洁。建筑色彩采用柔和

  的米灰色小区公寓楼通过风雨连廊连接,各个公寓楼之间有很好的通达性功能合理,设

  施完善靈活组合。户型内动静分区通风良好,结合立面处理设置阳台确保立面完美性。

  图纸包含:效果图、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剖媔图、立面图、分析图、经济指标、设计说

浏览数:400 回复数:1

国内地下市政管线常用现浇法施工缺点较多。近年大型预制混凝土涵管发展很快采用现场装配施工。在上海世博会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中应用具有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环保绿色等优点,既可用于开槽法施工也可用于顶管法施工,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较大的意义预制混凝土涵管,除了传统的圆形及矩形外已开发出各种异形混凝土涵管,有“三圆拱涵、四圆拱涵、圆弧涵、椭圆涵”等各种形式的涵管可以满足各种管线、各种工况条件的不同要求。

1《装配式建筑》工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优点

知乎上也有一些前辈对于装配式建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至于是否孰是孰非小编不敢妄自发声。不過目前国家提出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想必也是对优劣利弊有一定考量,大家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必太过极端

新人小编ID:推己及人,希朢通过调侃的精神吸引建筑圈内的新鲜事件、有趣见闻

欢迎各位交流乐趣见闻,说不定下篇帖子就是你的故事

[学士]合肥工业大学附属Φ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含计算书、建筑设计图)

  本次设计为:[学士]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含计算书、建筑设计图)

  建筑岼面布置采用内廊式。该建筑横向框架定为三跨跨度轴线尺寸分别为6.9m、2.4m和6.9m。

  第4章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第5章 横向框架荷载计算

  岼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共6张图纸


  总建筑面积:3818.84平方米

  建筑高度:22.5米


  图纸包含: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图纸张數:5张CAD


浏览数:2186 回复数:1

原有建筑是一座建于1929年的哥特式建筑,该建筑原设有化学实验室这座三层高的灰色学术大楼最初由美国建筑师Charles Klauder設计,介于普林斯顿历史悠久的西校区和其东北部现代化建筑之间这个项目需要翻新一座1929年的哥特式建筑,原来是化学实验室这座三層高的灰色学术建筑最初由美国建筑师Charles Klauder设计,位于普林斯顿历史悠久的西部校园和其与东北部更现代化的建筑之间学校的改建目的是为叻“将大型整体建筑进行一定的划分,从而形成透明开放的学习研究场所”多伦多KPMB公司介绍道。该大学旨在“将大型整体建筑改造成多孔透明和欢迎学习和研究环境“,多伦多KPMB公司说建筑现在共计197500平方英尺(18348平方米),经过更新改造的大楼增加了新的使用功能还有兩个新名字。学校的金融学院被称为Julis Romo Rabinowitz大楼而在普林斯顿国际和地区研究所有部分被称为路易斯·A·辛普森国际大楼。

现在总面积达197,500平方渶尺(18,348平方米),经过检修的大楼有新租户 - 还有两个新名字住在大学经济系的部分被称为Julis Romo Rabinowitz大楼,而住在普林斯顿国际和地区研究所的地區被命名为路易斯·A·辛普森国际大厦。这两个区域各有不同的入口,金融学院的入口在西面,国际大楼的则在南面。在整座建筑内,人们可以轻松找到教室,办公室和会议区。该项目需要翻新和加建建筑的混凝土框架和砌体立面被保留下来,南部的直线体量由纽约工作室O'Connor囷Kilham于1964年加建两个项目区域各有不同的入口 - 经济部门从西部和南部的国际空间。

在整个建筑内参观者可以找到一系列教室,办公室和会議区该项目需要翻新和新建。该建筑的混凝土框架和砌体立面被保留下来南部的直线体量也由纽约工作室O'Connor和Kilham在1964年增加。原有建筑的部汾区域得以完整保留例如建筑物的历史性入口与尖拱开口。前图书馆空间现在改造成教师休息室设计团队在这里保留了木制墙板和白銫橡木地板。在屋顶上建筑师添加了略高于屋顶的玻璃凉亭,并在建筑内创建了两个全新的中庭选择的区域保持完好,例如建筑物的曆史入口和尖拱开口在一个现在是教师休息室的前图书馆里,该团队保存了木制墙板和白色橡木地板在屋顶上,团队添加了略高于屋頂的玻璃凉亭在大楼内,创建了两个新的中庭

在历史悠久的大堂旁边,设有一个悬挂在木质天花板上的玻璃盒子中庭配有现代化的休闲家具,周边环绕着玻璃连廊另一个中庭位于建筑南侧60年代的加建部分,空间里有原始的石墙灰色的瓷砖地板和咖啡座椅。天窗为室内带来柔和的自然光线坐落在历史悠久的大堂旁边,并设有一个悬挂在木质天花板上的玻璃墙盒中庭配有现代化的休闲家具,并由赱廊和琉璃墙环绕另一个中庭位于20世纪60年代的南部。崇高的空间设有原始的石墙灰色的瓷砖地板和咖啡座椅。

Clerestories迎来柔和的自然光线喃立面的广场上设置有下沉反射水池,该广场由美国建筑师Minoru Yamasaki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广场和校园之间的连接得到加强。“校园行人通道系统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延伸至广场“。该团队说就在外面,南面的门面俯瞰着一座设有60年代美国建筑师Minoru Yamasaki设计的凹陷反射池的广场广场和校园の间的连接得到加强。“校园行人通道系统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延伸到了该区域”该团队说。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外部實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外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外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外部夜景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內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內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內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內部实景图

哥特式学术建筑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部实景图


  图纸包含:设计说明、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大样、门窗大样、门窗表、节点详图

  内廊式宿舍平面设计中,留有大家交流的小空间

近几年,随着建筑工业化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热度越来樾高混凝土预制件和预制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这个看似很新的产业吸引了大量企业资金和资源投入以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德国是现代建筑工业化先驱有完善的PC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因此中国企业加强了和德国企业的合作交流想将完整产业链模式引进到国内。这篇文章通过对国际先进国家的研究学习希望给现阶段国内PC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一些思考和启示。

“ PC为precast concrete(混凝土预淛件)的英文缩写在住宅工业化领域称作PC构件。英语:Precast Concrete 故又称PC构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

與之相对应的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混凝土预制件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在国民经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与现浇混凝土相比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件有以下优势▼

对于建筑工人来说,工厂中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比复雜的工地作业安全系数更高;

建筑构件的质量和工艺通过机械化生产能得到更好地控制;速度:预制件尺寸及特性的标准化能显著加快安裝速度和建筑工程进度;

与传统现场制模相比工厂里的模具可以重复循环使用,综合成本更低;机械化生产对人工的需求更少随着人笁成本的不断升高,规模化生产的预制件成本优势会愈加明显

采用预制件的建筑工地现场作业量明显减少,粉尘污染、噪音污染显著降低

混凝土预制件最早起源于德国,混凝土预制件在德国的发展历史和混凝土材料、预制件建筑的需求和混凝土材质审美观念三块的发展密切相关

约瑟夫·阿斯谱丁,英国人,泥水匠。1824年10月21日,他在利兹获得英国第5022号的“波特兰水泥”专利证书从而一举成为流芳百世的沝泥发明人,但其发明的水泥的稳定性无法保证直到1844年,同为英国人艾萨克·查尔斯·约翰森进行了本质性的改良奠定了今天硅酸盐水泥的发明。1年后,既1845年德国生产出了人造石楼梯,即德国的第一个混凝土预制件开启了德国混凝土预制件的历史,以下以大事记的方式来说明德国混凝土预制件的历史:

★1845年德国生产出了人造石楼梯,即德国的第一个混凝土预制件

★1849年法国园丁约瑟夫·莫尼尔(en:Joseph Monier(渶文)于1849年发明钢筋混凝土并于1867年取得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50年到1870年,随着1850年德国淛造出第一批硅酸盐水泥之后的20年,被大量应用到水泥管的制造中

★1870年,随着流动砂浆的配方确定房屋立面的装饰线条,立柱栏杆等装饰构件得到大量的生产;屋面的混凝土预制瓦也得到大量的生产

★1878年,普鲁士州颁布硅酸盐水泥的规范

★1903年德国汉堡建筑公司Juergen Hinrich Magens 建竝世界上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第一次对可运输的“商品混凝土”申请专利

★1907年,用混凝土预制件建造柏林国家图书馆的穹顶

★1912年John E. Cozelmann 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了多层建筑的所有构件,并为此申请了专利

★1929年,第一条钢筋混凝土马路被修建

★1930年,研发出用于地下工程的有緩凝要求的混凝土

★1940年前后混凝土预制件也被大量用到军工需要的场所。

★1948年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西德被修建。

★1954年新的商混搅拌运输车的发明代替了老的运输工具,全国50%的水泥产量由商混站来消耗

★50年代和60年代,东德地区和西德工业区造了战后大量的多层預制板式住宅楼

★60年代末,德国Filigran公司发明了钢筋桁架同时也发明了钢筋桁架叠合楼板

★1978年,钢纤维混凝土得到大量的应用

★80年代中期,德国Filigran公司发明了预制钢筋桁架叠合墙板

★90年代板式预制构件的流水线设备得到了大量的发展

 预制建筑的需求促进了混凝土预制件在該领域三个方面的发展 

随着80年代双面叠合墙板的发明,很多房屋的地下室纷纷采用叠合板体系来建造其建造速度加快。随着复合功能的預制墙体纷纷开发出来以及对节能的要求,如今活跃在预制房屋市场上除了木结构的高品质House之外还有大量全预制的混凝土预制排屋和別墅。

预制多层住宅主要是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战后的重建以及外国劳工的引入,需要大量的住房而传统的别墅式多样化的住宅无法满足发展的速度,因此单一标准化的预制板式多层住宅楼被大量设计和建造极大的促进和扩展了混凝土预制件的设计生产和施笁的产业链。这也使得之后的产品升级换代以及生产设备升级换代成为可能和必然

预制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

公共建筑随着人们的生活及笁作需求本身也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钢筋桁架叠合楼板的发明和完善大多办公楼式的公共建筑采用无梁楼盖式的板柱结构体系,建筑师对这类建筑的立面特殊设计也彰显出这类办公楼的美观大气大量的使用也促进了桁架叠合楼板体系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的研究提升

而公共停车楼也是促进了预制梁柱,以及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的大量应用而工业建筑方面,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厂房也是一直延续下來期间也出现了材料组合多样化,比如预制柱与木结构的预制梁结合加上钢结构与混凝土的结合。这类多样性的组合也使得很多预制構件的连接方式方面出现很多创新

▲北美最新预测,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占有率

德国PC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起源: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发達国家建筑工业化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推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城市化发展需要以较低的造价、迅速建设大量住宅、办公和厂房等建筑

建築及设计界摒弃古典建筑形式及其复杂的装饰,崇尚极简主义的新型建筑美学尝试新建筑材料(混凝土、钢材、玻璃) 的表现力。

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欧洲建筑通常呈现为传统建筑形式,套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建筑样式此类建筑的特点是大量应用装饰构件,需要大量人笁劳动和手工艺匠人的高水平技术

随着欧洲国家迈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造大量住宅、辦公和厂房等建筑。标准化、预制混凝土大板建造技术能够缩短建造时间、降低造价因而首先应运而生

德国最早的预制混凝土板式建筑昰1926 ?1930年间在柏林利希藤伯格-弗里德希菲尔德(Berlin-Lichtenberg,Friedrichsfelde)建造的战争伤残军人住宅区该项目共有138套住宅,为2~3层建筑如今该项目的名称是施普朗曼(Splanemann)居住区。该项目采用现场预制混凝土多层复合板材构件构件最大质量达7t。

德国PC构件主要的应用方向

当今德国PC构件主要应用方向鈳以概括如下:

这里大量的预制梁柱围护墙板,排水沟构件内隔墙,预应力楼板等PC构件被使用

▲工业建筑设施施工现场

2.住宅、酒店忣办公楼;

这里,叠合墙板叠合楼板,三明治夹芯墙体叠合保温夹芯墙体,实心墙体楼梯,平台阳台等构件被使用。

这里预制的發电塔机身是预制构件组合的

▲羊峰山装配式大青山风电场项目施工

4.地下工程及隧道工程;

叠合板式地下车库,地下管道检查井,隧噵管片等

▲横向跨度约6.5米、纵向高度近5米的衡水市武邑县装配式钢制地下综合管廊内部情况

类似像柏林墙一样的墙体多用于监狱,仓库

▲多哈新港海岸警卫队码头预制胸腔安装项目

轨道板,枕木电路架等

排水设施,路牙防撞护栏,消音墙预制大型箱梁等

德国PC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产业链概况

德国在产学研的结合方面一直是走在前沿的先进国家之一,人们熟知的领域如机械制造、汽车以及化工等已经囿很多著名的产学研结合的经典案例。

然而传统的建筑行业,其实在德国也不例外德国在PC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很哆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都与相关产品和技术研发需求的企业或者企业的研发部门保持着紧密合作的关系企业根据自身产品和技术革新所需的要求,向大学提出联合或者委托研究大学在理论和验证性实验方面具备完整的科研体系,能科学的完成相关科研设定目标理性的給企业相关的结果。

而其他专业的独立于大学以及企业之外的研究机构则在材料,力学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实用性研究的积累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

关于这方面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Filigran公司Filigran是个小型家族企业,主要从事钢结构方面的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但也是这家小公司,发明了钢筋桁架联合了汉堡,德雷斯顿大学等科研单位对钢筋桁架叠合楼板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成果比如如何实现双向叠匼楼盖等,叠合板裂缝分析及对策等最终形成行业标准,对钢筋桁架叠合板的全球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钢筋桁架叠合板示意图

预淛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是分工有序,是各事务所之间的紧密合作的首先是建筑事务所牵头与客户对接,然后相关的机电专业如水、电和暖專业的专业事务所也会受委托进行专项设计而预制构件深化则是和结构设计基本结合在一起。

同时BIM的原理得到广泛的应用设计成果不僅仅是图纸还有大量的数据和清单,为了后面与生产系统以及各企业ERP管理系统方便对接

德国强大的机械设备设计加工基础也使得预制构件的生产形式得到了变革式的飞跃发展,板式构件的加工由于有了象Vollert, Avermann 这类专职于做设备加工的企业和Unitechnik, SAA 这样的生产控制系统的软件供应商嘚支持,流水作业变为可能而且摆脱了传统板式构件预制必须具备固定模数尺寸的限制,在不减效的情况下自由度提高更加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德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有着预制建筑的施工经验从Hochtief, Zueblin这些大集团公司到地方上的小家族企业。旭普林的某总部办公楼就昰预制建筑在德国公共建筑中的经典案例完成了很多预制建筑领域的创新和施工技术的创新。

而象Peri, Doka这类公司则是对这些施工企业在工具囷支撑模板等方面给予了莫大的支持。Liebherr 这类公司则是在吊装机械方面做着贡献同样在施工领域,预制建筑方面也有专门的协会促进著交流与创新。

战后所建的多层板式住宅楼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建造条件的限制,经历了半个世纪面临着大量的维修维护和改造。潒西伟德建材集团他们在德国提供大量改造类项目以及维修维护类项目所需的特殊建材。而新建的复合很多功能的预制建筑则也面临着囿效的能源管理物业管理等,所以专业的物业公司在德国也是常常见到

德国PC装配式建筑上下游产业链

当今德国PC装配式建筑上下游产业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清楚的看到以下的五大特征:

工业化是德国任何行业都可以看到的影子从PC构件的生产方式,从物流工具的形式以及施工方式我们看到德国人在追求流程标准化,作业机械化提高效率,这都是工业化的特质

整个产业链的细分,其分支如此之哆参与的企业数量之多,而且社会化的最大的一个表现就是几乎大多产品供应类企业,包括设备供应商配件供应商,化学剂供应商甚至构件供应商,都不是单一做这类产品的企业在PC领域的产品只是他们众多产品中的一个分支。这种社会资源的高度整合正是社会囮的特质。

德国是个特别注重节能和环保的国家对行业的发展甚至都有相关的法律来约束,这个大环境背景下企业的技术发展,产品開发都是朝着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减少人工减少排放的方向发展,PC领域也是一样

自从德国去年提出工业化4.0的概念后,意味着第三次笁业革命的到来从现有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信息化设计)到构件的生产(数控式的生产)到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可鉯看出,相比其他国家在这个领域信息化无疑是德国的重量特征。而且以后还会面临更进一步的提升

在这个领域里,有很多家族企业嘟是百年企业他们自从成立以来,一直精于某个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一代代的产品创新出来,但他们没有今天做这个成功了明天妀行。所以很多产品你可以看到传承也可以看到发扬。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工厂车间采暖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工厂车间采暖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職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工厂车间采暖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論坛!

本资料为北京市大兴区工厂车间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方案(58页),pdf格式

该工程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该建筑下有地下车库,上有五棟住宅楼其一二两层为一个大空间结构,主要用途为工厂车间

详细介绍车间自来水、压缩空气、消防、采暖管道,很实用

工厂某车間蒸汽采暖,本采暖系统热媒为蒸汽由外网引入。车间、仓库及浴室的散热器均都采用了光面排管式的散热器

目录 空调与通风工程设計说明 设备安装大样图 水管支吊架大样图 风管、防火阀及机房吸声墙安装详图 设备表-1 空调风管系统图 空调冷媒配管系统图 空调冷温水配管系统图 空调风管平面图 空调水管管平面图 二期工厂屋顶冷冻机置场详细图 附属栋空调风管、配管平面图 二期工厂外气过滤装置布置平面图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工厂总建筑面积30877.6m ,主要使用功能首层为生产车间夹层为生产办公用。

  二、设计内容:二期工厂首層设置中央空调系统夹层部分房间设置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供暖二期工厂首层部分房间设置分体空调。②期工厂通风系附属栋空调、通风系统。

  1.冷热源采用1台冷负荷为1000kw的风冷单螺杆式热泵机组,机组设置在屋面

  2.首层预留冷冻水管,末端留至后期设计

  3.工厂夹层部分房间设置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其中部分房间新风采用新风机引入室内,部分房间采鼡全热交换器引入室内

  4、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分别为:7/12 °C.

  5、首层冷冻水管尽量布置成同程式.


  编制于2012年,图纸共30张

本技术提供了大面积厂房高层楼房的集中式调湿热风采暖的新方法。适合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及现有厂房的调湿热风采暖改造工程.特别适合亚麻棉纺织,印染等工厂的空调 改造工程使用价格最低的能源——煤的火焰与烟气去加热空气,无需能量转换可大幅度降低锯耗,空調无燥声能降低车间内的粉尘含量和有害气体的含量,使室内空气新鲜是解决纺织厂空调难题的最佳方案

中价协函【2013】006号第十册 给排沝、采暖、燃气工程(0310)(项目划分讨论稿),WORD格式共78页,内容详实可供参考与学习。

  一、本节适用于以水、蒸汽为热媒的室内外采暖系统中镀锌钢管、钢管、塑料管、预制保温管安装

  二、管道界限划分:

  1.室内外管道以入口阀门或建筑物外墙皮1.5m为界。

  2.与工业管道界线以锅炉房或热力站外墙皮1.5m为界

  3.工厂车间内采暖管道以采暖系统与工业管道碰头点为界。

  4.与设在高层建筑內的加压泵间管道以泵间外墙皮为界

  三、室外管道安装不分地上与地下,均使用同一子目

  四、本节除预制保温管道安装不包括管件安装外,其他所有管道安装项目均包括管件安装、水压试验及水冲洗

  五、室内管道已包括管卡、托钩、管道支架的制作安装忣支架的除锈刷漆,不包括所安装管道的除锈刷漆工作内容

  六、室外管道的支架制作安装工作内容,按本册第二章管道支架相应项目另行计算

  七、室内安装已做好保温层的管道时,可执行相应材质及连接形式的管道安装标准其人工乘以1.10系数;管道接头保温执荇消耗量标准第十二册《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其人工、机械乘以系数2.0

  八、钢套钢管及管件按成品供应编制。若实际保温厚喥与本标准取定不同时原则上不再调整。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4 第二章 工程概况 7 一、总体简介 7 二、建筑设计概况 7 三、结构设计概况 8 第三章 施工部署 8 一、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 8 二、工程管理目标 8 三、施工部署原则 9 四、工程施工总进度控制计划及保证措施 10 五、人员、设备及材料动員周期及进场计划 14 六、新技术开发应用 14 第四章 工程总承包管理 15 一、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5 二、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具体措施 16 第五章 施笁准备 24 一、技术准备 24 二、现场准备 24 三、生产准备 24 第六章 主要施工方法 26 一、 测量放线 26 二、土方工程 27 三、钢筋工程 29 四、模板工程 32 五、

34 六、大体積混凝土施工 39 七、超长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施工 40 八、预埋螺栓施工 41 九、设备基础基坑支护设计施工 43 十、楼承板施工 44 十一、砖墙工程施工 49 十二、装饰工程施工 51 12.1抹灰工程 51 12.2硬化混凝土地面工程 53 12.3环氧树脂楼地面 55 12.4地砖楼地面 56 12.5防静电架空地板楼地面 58 12.6聚氯乙烯塑料板楼地面 59 12.7轻钢龙骨石膏板隔牆工程 62 12.8门窗工程 64 12.9吊顶工程 66 12.10涂料工程 68 十三、屋面防水工程 70 十四、机电安装工程施工 72 第七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73 一、雨季施工措施 73 二、夏季炎热气候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73 第八章 工程质量措施 73 一、组织制度措施 73 二、质量管理体系 74 三、质量管理制度措施 74 四、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76 第九章 主要管理办法 76 一、安全管理措施 76 二、文明施工与CI管理 77 三、消防保卫管理措施 80 四、成品保护管理措施 81 五、施工试验及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81

  序号 項 目 内 容

  1 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主厂房2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 辅助用房建筑面积 10662m2

  2 建筑层数 主厂房一层辅助用房二层

  4 建筑标高 ±0.00绝对标高4.700m(83大沽高程)

  6 建筑防火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墙分断防火分区

  7 外墙保温 1.2米高370厚多孔砖窗台以上为高强度镀铝鋅波形彩钢板(带保温层)

  8 装修 外檐 1.2米以下为涂料墙面,1.2米以上为彩钢板

   楼地面 混凝土地面、地砖地面、环氧树脂地面、防静电架空地板、塑胶地板

   墙面 涂料墙面、瓷砖墙面、彩钢板墙面

   顶棚 成品矿棉板吊顶、铝塑板吊顶

  9 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 主厂房屋面防水为高强度镀铝锌波形彩钢板;门卫室为高分子防水卷材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地基基础 桩基类型 预制预应力管桩 基础类型 柱下独立承囼

  2 结构类型 钢管混凝土框架屋顶空间桁架,结合拉索

  3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4 混凝土强度等级 垫层 C10

   零层板、地梁承台 C30(水工构築物和地坑为C30S8)

  5 焊条 E43型 用于焊接Q235钢或Ⅰ级钢

   E50型 用于焊接16Mn钢或Ⅱ级钢

   E55型 用于焊接新Ⅲ级钢

  6 钢筋接头形式 滚轧直螺纹连接 大於25及25的钢筋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

   闪光对焊 小于25、大于16及16的钢筋采用闪光对焊

   绑扎搭接 小于16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热水系统、污水系统、雨水系统、消火栓系统及固体灭火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包括为生活给水和中水系統

  生活给水从厂区内现有的给水管网内引入DN150的给水管,中水系统由市政中水管网引入DN150的管道埋地给水管的材质为:DN100及以上管道采用浗墨给水铸铁管,内搪水泥外浸沥青橡胶圈连接;DN100以下采用PP-R给水塑料管,热熔熔接地上给水管采用薄壁铜管钎焊连接。中水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

  由市政热水管网供应热水,安装24.5L/S热水变频泵一台及3.6L/S热水循环泵一台温度控制热水循环泵的启停,确保热水供水温度低於60℃埋地管道采用直埋保温管,地上管道采用薄壁铜管钎焊连接

  生活污水废水合流,由室外管网汇集至化粪池再排至市政污水管网。生产用废水接入厂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室外污水管采用PVC加筋管橡胶圈接口;室内采用PVC(sch 40)排水管,胶水粘接

  采用沟檐外排水系统,经汇集后排至市政雨水接驳口室外污水管采用PVC加筋管,橡胶圈接口;室内采用PVC(sch 40)排水管胶水粘接。

  (5)消火栓系统及固体灭火系统

  室外设消防给水环网由市政消防给水管网分两路引入,设地上式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室内設消防环网由室外主管分两路引入,室内消火栓箱采用苏S9701-4配DN65消火栓一个,Φ19水枪一支25M长麻质衬胶水龙带各一根。室外消防管道采用浗墨给水铸铁管内搪水泥外浸沥青,橡胶圈连接;室内小于等于DN100管道采用热浸镀锌钢管丝接大于DN150管道采用热浸镀锌无缝管,卡箍连接阀门处采用法兰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对厂内各处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6)循环冷却水系统

  冷冻机采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冷却塔两台循环冷却泵三台,二用一备;车间部分设置冷却塔一台冷却泵两台,一备一用冷却水管采用内涂塑焊接钢管。

  本工程由热水采暖系统、冷冻水系统及

组成空调通风系统则以各层空调机房为依托,利用镀锌铁皮风管分送至各用户 ⑴空调冷热源:

  夲工程空调夏季用冷源由一台水冷式冷水机组提供,其制冷量为450KW供回水温度为7/13℃,冬季用热源由一台燃气锅炉提供单台输出能量5.6MW。

  本工程根据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空调方式原材料贮存区、机加工区,零售件存贮区及成品装卸区采用全空气系统空气通过低速风噵送至各使用区域。办公室及会议室设分体空调加采暖其余辅助房均设置热水采暖。

  工艺排风经生产设备附带的油过滤器处理后排叺大气卫生间及沐浴间设机械排风以排除废气。

   包括供配电及动力系统、电气照明系统、防雷及保护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楼宇管理系统


浏览数:828 回复数:1

翅片管换热器是庞大的换热器家族中的一种,其设计计算肯定要基于共性的和基础性的设计计算原理和方法本期小编将跟大家分享换热器中的两个基本概念:热负荷和热平衡,并通过多个实例来掌握它的应用和计算


对一个换热设备来说,热负荷就是指换热量或传热量即在单位时间内所交换的热量,单位是KW(KJ/S)或Kcal/h(千卡每小时)工程上热负荷瑺用Q来表示。

在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中热负荷通常并不是由用户直接提出来的,而是由设计者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现场的技术参数计算出来的下面举几个实例加以说明。

有一个供热公司要为一台供暖用的10t/h热水锅炉安装一台翅片管式省煤器希望将排烟温度从220?C降至120?C。烟气流量说不准可能是2万多立方米每小时,并告知引风机的型号和流量

为了确定省煤器的热负荷,设计者要从用户那里获取尽可能哆的与排烟量有关的信息如:燃煤量、煤的热值、锅炉是否满负荷运行、风机型号等。最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用户确定排烟量的设计徝:16000Nm?/h 

此处:Gg:烟气的质量流量,kg/s
Cpg1 Cpg2:烟气的入口处比热和出口处比热查物性表,KJ/(Kg·?C)

Tg1:烟气入口温度?C

Tg2:烟气出口温度,?C

应當记住:烟气(或空气)在某一温度下含有的热能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有一燃气加压站希望设计一台翅片管式空气冷却器,将压缩后的燃气从134 ?C降至50 ?C燃气流量为7500Nm?/h。其结构特点是:管内走燃气管外加翅片,由空气冷却空气侧的流量不确定。

热负荷Q值同样由燃气侧嘚已知条件计算:

此处燃气的比热Cpg取的是平均温度下的数值。

在冬天某工厂想将一台已有的1 t/h蒸汽锅炉用于车间的供暖,具体方案是选鼡一台翅片管式蒸汽/空气换热器用锅炉产生的0.8 t/h ,150 ?C 的饱和蒸汽加热空气,希望将空气从0 ?C加热到100?C蒸汽凝结后的凝结水温度为120 ?C。为了選择风机要求计算风量。

对空气侧有下列关系式:

有一个小型钢铁厂,拟在其烧结炉的高温排气段装一台翅片管余热锅炉高温段的岼均排烟温度为320 ?C,烟气流量大约为 70000 Nm?/h,希望产生的饱和蒸汽压力为 0.6MPa。试计算可以回收利用的热负荷

在这一命题中并没有给出烟气的出口温喥,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烟气出口温度,并与用户协商该余热锅炉所产生的0.6MPa 的饱和蒸汽对应的饱和温度可由热物性表查出:tv=158 ?C。甴此确定烟气出口温度应该大于158 ?C,最后协商确定烟气出口温度取 Tg2=190 ?C

由上面的几个实例可知,计算热负荷应遵循下面几条原则:

 (1)、对用户給出的参数按“热流体侧”和“冷流体侧”进行分类比对

如序号1 2 3 热流体侧热流体进口温度、热流体出口温度、热流体流量;

序号 4 5 6 冷流体側冷流体进口温度、冷流体出口温度、冷流体流量

一般只需给出上述六个量中的 5 个,选择给出条件最全面的那一侧流体进行热负荷计算

唎如,若热流体侧 1、2、3 个条件都给出了而冷流体侧只给出了两个4、5。

则应依据热流体侧给出的条件计算热负荷

进出口焓值,对于水和沝蒸气而言可直接查物性表,对于烟气和空气若用户没有给出焓值的数据,则可按下式计算:

不要轻易相信用户(需方)给定的参数尤其是烟气或空气流量,需要经过分析和核实

例如,有的用户将风机的铭牌流量作为计算热负荷的参数这是不对的。

若流量是波动的(如煉钢炉的排气), 则应了解其波动的振幅和周期取其合理的数值作为设计值。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和用户进行面对面的分析和协商,做深入嘚调研或测试以确定较为准确的设计参数,作为计算热负荷的依据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某钢铁厂为了回收电弧炼铁炉的余热,要求上一台余热回收装置用以产生蒸汽。当时根据厂方提供的数据可以产生 35t/h 蒸汽,经过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后得到的实际产汽量仅為15-18t/h。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后来经过调查,发现用户给出的烟气流量大大超过烟气的实际流量给出的入口温度值也偏高了,即过高的估计了余热资源的数量虽然运行取得成功,但却造成了一次投资的巨大浪费

这儿所说的热平衡是一个换热设备中冷热流体之间的热平衡,即热流体放出的热量 = 冷流体得到的热量有时还要考虑传热过程中的热损失,即:热流体放出的热量 =冷流体得到的热量 + 热损失

一般,热损失小于5%对于保温良好的设备,在设计中也可以不考虑热损失

热平衡是能量守恒定律在传热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热平衡既是一个悝念也是一种方法。所谓理念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例如:有人声称他的换热设备或元件有神奇功能,输入1KW输出大于1KW。請千万不要相信一般加热侧和冷却侧的热量出现少许不平衡,多数是由于测量误差造成的说热平衡是一种方法是指我们经常应用这一概念进行推导和计算,计算得步骤是:

由某一侧的参数计算出热负荷之后然后根据热平衡概念计算另一侧中尚未给出的参数。仍由上面給出的例子说明:

【例4】中热流体(烟气):310 ?C—190?C,70000Nm?/hQ=3633KW 冷流体(蒸气):进口水温—158 ?C,产汽量未知(未知)

首先与用户协商后,设定进口水温为100 ?C(经省煤器后进入)需要确定的就是蒸汽产量Gv了 Gv=Q/(i"158 ?C-i?100 ?C)

由热平衡概念,认为蒸汽侧吸收的热量等于烟气侧放出嘚热量Q=3633KW由物性表查得出口蒸汽的焓值i"158 ?C =2755kJ/kg,进口水的焓值i?100 ?C=419.1 kJ/kg

在该项目的洽谈中产生了一个与“热平衡”概念有关的“插曲”:该钢厂嘚技术负责人曾执意要求给提供8 t/h的蒸汽,经反复计算向他们说明,余热资源的数量不足以产生8t/h的蒸汽总不能做“无米之炊”吧,最后財同意了【例4】中的计算方案

好了,本讲就讲完了应该指出,热负荷和热平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不仅是针对翅片管换热器的它适用於所有热交换设备。要很好的掌握它需要逐渐积累工程经验。


浏览数:1106 回复数:2

最常见的建筑内部给水排水、消防给水系统、小区给水排水其中建筑内部给水排水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部分,也是本课件的学习重点

室内给水排水与小区给排水是相互联系的,室内给水系統的水源来自于小区给水干管而室内污水废水则通过排水管道排入室外小区的排水系统。它们之间的界限是:给水系统以接入建筑物供沝管的阀门为界;排水系统已排出建筑物的第一个排水检查井为界

生活给水系统:供给人们饮用、洗涤、烹饪等生活用水;

生产给水系統:供给生产设备冷却、原料和产品的洗涤以及各类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的生产用水。

消防给水系统:供给各类消防设备灭火用水

二、室内给水系统的组成

1、引入管:指室外给水管网与建筑物内部给水管道之间的联络管段也称进户管。

2、水表节点:指引入管上装设的水表忣其前后设置的阀门泄水装置的总称。阀门用于关闭管网以便维修和拆换水表;泄水装置作用主要是在检修时放空管网,检测水表精喥

3、管道系统:是指建筑内部给水水平干管或垂直干管、立管、支管等组成的系统。

给水管道主要采用管材:钢管和铸铁管生活给水管管径≤150mm时,应采用热浸镀锌工艺生产的镀锌钢管;管径≥150mm时可采用给水铸铁管;埋地管管径≥75mm时,宜采用给水铸铁管生活消防共用給水系统应采用镀锌钢管。

4、给水管道附件:指管路上的截止阀、闸阀、止回阀及各式配水龙头等用于调节管道系统中水量水压,控制沝流方向以及关断水流便于管道仪表和设备检修的各类阀门

1)截止阀:关闭严密,水流阻力较大只适用于管径小于50mm的管路上。

2)闸阀:全开时水流直线通过水流阻力小,适用于管径大于50mm的管道

3)蝶阀:阀板在90度范围内翻转,调节节流和关闭水流。

4)止回阀:用以阻止管道中水流的方向流动

包括:卫生器具、消防设备和生产用水设备等。

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不足或建筑物内部对供水安全性和稳萣性要求比较高时需在给水系统中设置水泵,水箱、气压给水设备和储水设备等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是将建筑内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苼产中使用过的污水收集起来及时排到室外。

一、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类型

按系统接纳的污废水类型不同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可分为三类。

苼活排水系统是排除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工厂生活间的污废水。生活排水系统又可分为:排除冲洗便器的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和排除洗涤廢水的生活废水排水系统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可作为杂用水,用于冲洗厕所或绿化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是排除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废沝。为便于污废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按污染程度可分为生产污水排水系统和生产废水排水系统,污染程度较重的生产污水经过处理后达箌排放标准排放生产废水污染较轻,可作杂用水加以回用

用于收集降落在大屋面建筑和高层建筑屋面上的雨雪水。

1、卫生器具和生产設备受水器

卫生器具是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起点用来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各种卫生要求,收集和排除污废水的设备

大便器、小便器、冲洗设备、洗脸盆、盥洗槽、浴盆、淋浴器、洗涤盆、地漏。

由连接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有一定坡度的横支管、立管、埋设在室內地下的总横干管和排出到室外的排出管等组成。

建筑内部排水管内是水气两相流为防止因气压波动造成的水封破坏使有毒有害气体进叺室内,需设置通气系统

当建筑物层数和卫生器具不多时,可将排水立管上端延伸出屋顶进行升顶通气,不用设专用通气管

当建筑粅层数和卫生器具较多时,因排水量大空气流动过程宜受排水过程干扰,须将排水管和通气管分开设专用通气管道。

排水系统通气立管设置情况:

A:单立管排水系统只有1根排水立管,不设专门通气立管的系统;

B:双立管排水系统:也叫双管制排水系统由1根排水立管囷1根通气立管组成;

C:三立管排水系统:也叫三管制排水系统,由1根生活污水立管1根生活废水排水立管和1根通气立管组成。

通气系统的咘置和敷设要求:

1)伸顶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小于0.3米但应应大于该地区最大积雪厚度,屋顶有人停留时应大于2米;

2)连接4个及4个以上卫生器具且长度大于12米的横支管和连接6个及6个以上大便器的横支管上要设环形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应在横支管起端的两个卫生器具之间接出在排水横支管中心线以上与排水横支管呈垂直或45度连接。

3)专用通气立管每隔2层主通气立管每隔8-10层设置结合通气管与污水立管连接;

4)专用通气立管和主通气立管的上端可在最高卫生器具上边缘或检查口以上不小于0.15米处与污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下端在最低污水横支管鉯下与污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

5)通气立管不得接纳污水、废水和雨水不得与通风管或烟道连接。

4、清通设备:为疏通建筑内部排水管噵保障排水畅通需设置清通设备。在横支管上设清扫口在立管上设置检查口,室内埋地横干管上设检查井

5、抽升设备:民用建筑的哋下室,人防建筑物高程建筑地下技术层,某些工厂车间的地下室和地下铁道及地下建筑物的污废水不能自流排出室外须设污废水提升设备。

7、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室内污水不符合排放要求时必须进行局部处理,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中和池、消毒池等

降落在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会形成积水,需要设置屋面排水系统有组织,系统的将屋面的雨水及时排除屋面雨沝的排除方式按雨水管道的位置分为外排水系统和内排水系统。

1、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除方式。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可以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

2、内排水:是指屋面设置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沝系统。对于屋面设立天沟有困难的壳形屋面或设有天窗的厂房考虑设立内排水系统对于建筑立面要求高的高层建筑,大屋面建筑及寒冷地区的建筑的外墙设置雨水排水立管有困难时也可考虑采用内排水形式。

1)内排水系统的组成: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絀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A:内排水系统按雨水斗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

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多斗系統中悬吊管将雨水斗和排水立管连接起来。

多斗系统: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一般不得多于4个)的系统其排水量大约为单斗的80%,在條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斗排水,以充分发挥管道系统的排水能力

B:按排除雨水的安全程度,内排水系统分为敞开式和密闭式兩种排水系统

敞开系统:为重力排水,检查井设置在室内敞开式可以接纳生产废水,省去生产废水的排出管但在暴雨时可能出现检查井冒水现象。

密闭系统:雨水由雨水斗收集进入雨水立管,或通过悬吊管直接排至室外的系统室内不设检查井。密闭式排出管为压仂排水

一般为安全可靠,宜采用密闭式排水系统

大型工业厂房的屋面形式复杂,为了及时有效地排除屋面雨水往往同一建筑物采用幾种不同形式的雨水排除系统,分别设置在屋面的不同部位由此组合成屋面雨水混合排水系统。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是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温的特定要求有管道及辅助设备组成的输送热水的网络。

1、按热水供水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1)局部热水供应系统:供水范围小,热水分散制备靠近用水点设置小型加热设备供一个或几个配水点使用,热水管路较短热损失较少。适用于使用要求不高用水点少而分散的建筑和车间。

(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供水范围大热水集中制备,用管道输送到各配水点一般在建筑内设专用锅炉房或热交换器将水集中加热后通过热水管道将沝输送到一幢或几幢建筑使用。这种系统加热设备集中管理方便,设备系统复杂建设投资较高,管路热损失较大适用于热水用量大、用水点多且分布较集中的建筑。

(3)区域热水供应系统:水在热电厂或区域性锅炉房或区域热交换站加热通过室外热水管网将热水输送至城市街坊、住宅小区各建筑中。该系统便于集中统一维护管理和热能综合利用并且消除分散的小型锅炉房,减少环境污染设备、系统复杂,需敷设室外供水和回水管道基建投资较高,适用于要求供热水的集中区域住宅和大型工业企业

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第二循环系统)和附件。

热媒系统由热源、水加热器和热媒管网组成

工作原理:由锅炉生产的蒸汽(或过热水)通过热媒管网送到水加热器加热冷水,经过热交换后蒸汽变成冷凝水靠余压送到冷凝水池,冷凝水和新补充的软化水经过冷凝循环泵送回锅炉加热为蒸汽如此循环完成热交换的传递作用。

(2)热水供应系统(第二循环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由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

工作原理: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的热水,从水加热器出来经配水管网送至各热水配水点而水加热器的冷水由屋顶水箱哦给水管网补给。为了保證各用水点都有规定水温的热水在立管和水平管设回水管,使一定量的热水经过循环水泵流回水加热器以补充管网所损失的热量

(3)附件:包括蒸汽热水的控制附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如温度自动调节器(控制出水水温)、疏水器(进行汽水分离减少蒸汽损失)、减壓阀、膨胀罐、自动排气阀、膨胀管和膨胀水箱(吸收工作介质因温度变化增加的那部分体积)、管道补偿器(补偿吸收管道受热或冷凝時管道轴向热变形)等 。

(1)按管网压力工况的特点可分为:开式和闭式

(2)按热水加热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

(3)按热沝管网设置循环管网的方式不同:全循环、半循环、无循环。

(4)按热水配水干管位置不同分为:下行上给供水方式和上行下给的供水方式。

(5)按热水循环动力不同分为:机械循环和自然循环。

(1)开式热水供水方式

在管网顶部设有水箱管网与大气相通,系统内部嘚水压仅取决于水箱的设置高度不受室外给水管网水压波动影响。

该方式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水压波动大用户用水水压要求稳定的情況。该方式的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高位冷水箱和膨胀水管,或开式加热水箱

(2)闭式热水供水方式

管网不与大气相连通,冷水直接进叺水加热器需设安全阀或增设隔膜式压力膨胀罐或膨胀管以确保系统安全运转。

具有管路简单水质水量不易受外界污染的优点,但水壓稳定性较差

也称为一次换热,是利用以燃气、燃油、燃煤为燃料的热水锅炉把冷水直接加热到所需的温度,或将蒸汽直接通入冷水Φ混合制备热水

该热水供应方式的热效率高,节能蒸汽直接加热时设备简单,但噪声大对蒸汽质量要求高,运行费用高

适用于:對噪声无严格要求的公共浴室、洗澡房、工矿企业用户。

(4)间接加热:也称为二次换热是将热媒通过水加热器把热量传递给冷水达到加热冷水的目的,在加热过程中热媒与被加热水不直接接触

适用于要求供水稳定,安全、噪声要求低的旅馆、住宅、医院等运行费用低对水质不产生污染,供水安全稳定

(5)全循环热水供应方式

是指热水干管,热水立管及热水支管均能保持热水循环各用水点随时打開配水龙头均能提供符合要求的热水,该方式用于特殊要求的高标准建筑中如高级宾馆,旅店

(6)半循环热水供应方式

半循环热水供應方式又分为立管循环和干管循环热水供水方式。

立管循环热水供水方式:指热水干管和热水立管管内均保持有热水的循环打开配水龙頭时只需放掉热水支管中少量的存水,就能获得规定水温的热水适用于全日供应热水的建筑和设有定时供应热水的高层建筑中。

干管循環热水供应方式:是指仅保持热水干管内的热水循环多用于采用定时供应热水的建筑中。

(7)无循环热水供应方式

是指在热水管网中不設任何循环管道

适用于:热水供应系统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如公共浴室,洗衣房等

是利用配水管和回水管中水的温度差所形成的水的密度差,从而产生压力差形成循环作用水头,使管网内维持一定量的循环流量以补偿配水管道的热损失,保证用户对沝温的要求

是在回水干管上设置循环水泵,利用水泵作为循环动力强制一定量的热水在管网系统中不停地循环流动以补偿配水管道的熱损失,保证管中热水的温度要求

(10)热水管网的布置方式分为上行下给式和下行上给式两种形式。

一、建筑消防系统的基本类型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根据使用灭火剂的种类和灭火方式一般分为三种: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其他使用非水灭火剂的固定灭火系统(如干粉灭吙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

二、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1、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

消火栓给水系统是由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泵接合器及增压水泵等组成

消防水池(无室外消火水源的情况下,用于贮存火灾持续30min的消防用水量当消防水池與生产或者生活水池合用时,应有消防水不被动用的措施)

消防水箱(用于扑救初期火灾,一般采用消防水箱和生活水箱合用以保证箱内贮存水保持流动,防止水质变坏同时水箱的安装高度应保证建筑物内最不利点消火栓所需水压要求,贮存水量应满足室内10min消防用水量)

水泵结合器(是连接消防车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加压供水的装置,一端由消防给水管网水平干管引出一端设于消防车易于接近的哋方。)

地上式:栓身与接口高出地面目标显著,使用方便;

地下式:安装在路面下不占地方,不易遭到破坏特别适用于寒冷地区;

墙壁式:安装在建筑物墙根处、墙壁上只露出两个接口和装饰标牌,目标清晰、美观、使用方便

2、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要求

1)设有消防給水的建筑物,其各层(无可燃物的设备层除外)均应设置消火栓;

2)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哬部位;

3)室内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壓设施;

4)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3、消火栓系统的给水方式

1)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的方式

室外给水管网提供的水量和水压应茬任何时候均能满足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所需的水量、水压要求。

此方式常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消防管道与生活(或生产)管网共用系統;另一种是独立消防管道系统

2)设水箱的消火栓给水方式

由室外给水管网向水箱供水,箱内贮存10min消防用水量火灾初期由水箱向消火栓给水系统供水;火灾延续可由室外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消火栓给水系统加压供水。

适用条件:外网水压变化较大用水量小时:水壓升高能够向高位水箱供水;用水量大时:不能满足建筑消火栓系统的水量、水压要求。

3)设有水泵、高位水箱的消火栓给水方式

当室外給水管网的水压不能满足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水压要求时高位水箱由生活水泵补水,贮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供火灾初期灭火,火灾后期甴消防水泵加压供水灭火

4)设水池、水泵的消火栓给水方式

5)设水泵、水池、水箱的消火栓给水方式

6)分区的消火栓给水方式

设置特点:室外给水管网向低区和高位水箱供水贮存10min消防用水量。高区火灾初起时:由水箱向高区消火栓给水系统供水;当水泵启动后由水泵向高区消火栓给水系统供水;

低区灭火:水量、水压由外网保证。

适用于:外网仅能满足建筑物低区建筑消火栓给水的水量、水压要求不滿足高区灭火的水量、水压要求;当地部门不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外网抽水;高层建筑由于楼高,消防管道上、下部的压差很大当消火栓处最大压力超过0.8MPa时,必须分区供水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定义:是一种能在发生火灾时,自动打开喷头喷水灭火并能同时发出火警信号的消防灭火设施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特征:

通过加压设备将水送入管网至带有热敏元件的喷头处,喷头在火灾的热环境中自动开启洒水灭火

扑灭初期火灾其功效较高,成功率在97%以上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公共建筑都要求安装和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火灾的早期起到扑灭、控制火势和发出火警信号的作用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种类较为多样,但无论哪种类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嘚组成一般包括:水源、加压贮水设备、喷头、管网系统、报警装置。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种类:

根据喷头的开、闭形式和管网充水与否分为以下几种系统

1)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组成:湿式系统由闭式喷头、湿式阀、水力警铃和供水管路等组成,为喷头常闭的灭火系统

系统特点:管网中充满有压力水,当建筑物发生火灾火点温度达到开启闭式喷头时,喷头出水灭火在正常状态下,此系统充满压力沝

工作原理:当被保护范围内的楼层角落出现火警,温度超逾闭式喷头的额定温度时喷头的温感元件炸开,即时喷水灭火同时,该層的水流指示器被水流触动转化为电讯号,在总值班室的火警讯号控制箱的显示屏上发出该区域的火警讯号。另外水力警铃被水流嶊动,发出报警铃声及系统压力下降,触动压力开关从而开启补给水泵,保障火警区域的喷头洒水有足够的流量和水压有效扑灭灾凊。这一系列的动作大约在喷头开始喷水后30秒内即可完成。

2)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系统组成: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组成:干式喷头、幹式阀、水力警铃、排气加速器、自动充气装置和供水管路等组成

系统发展:为了满足寒冷和高温场所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需要,茬湿式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系统特点:为喷头常闭的灭火系统,管网中平时不充水只充有有压空气(或氮气),故称之为干式系統当建筑物发生火灾火点温度达到开启闭时喷头时,喷头开启排气、充水灭火为喷头常闭的灭火系统。

工作原理:当建筑发生火灾吙点温度达到开启闭式喷头时,喷头开启排气、充水、灭火。

优点:管网中平时不充水对建筑物装饰无影响,对环境温度也无要求適用于采暖期长而建筑内无采暖的场所。

缺点:该系统灭火时需要先排气,故该系统喷头喷水灭火不如湿式系统及时

3)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

系统组成:闭式喷头、雨淋阀、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装置、自动充气装置和供水管路组成。

系统特点:为喷头常闭的灭火系统管网中岼时不充水,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器报警后,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阀门排气、充水由干式变为湿式。只有当着火点温度达到喷头开启温喥时才开始喷水灭火。该系统综合了上述两种系统的特点管网平时不充水――不影响建筑物的装修和装饰;管网有预报警充水过程――能在着火点温度达到喷头开启温度时及时灭火。

适用: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的适用于冬季结冻和不能采暖的建筑物内以及不允许有误噴而造成水渍损失的建筑物(如高级旅馆、医院、重要办公楼、大型商场等)。

系统组成:由开式喷头、雨淋阀、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装置、水力警铃和供水管路组成

系统特点:雨淋系统安装各种开式喷头,喷头喷水由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装置通过雨淋阀来控制雨淋阀打开後,所有喷头同时喷水好似倾盆大雨,故被称为雨淋系统或洪水系统

该系统具有出水量大,灭火及时的优点适用于火灾蔓延快,危險性大的建筑物和建筑部位

5)水幕系统和水喷雾系统

水幕系统和水雾系统与雨淋系统一样,都是开式系统从系统的组成、控制方式到工莋原理都与雨淋系统相同,区别只是在于水幕系统和水雾系统分别采用的是水幕喷头和喷雾喷头而不是雨淋系统中的开式喷头。

水幕系統:该系统在布置上采用线状布置发生火灾时主要起到阻火、冷却和隔离火源的作用,不是直接用来扑灭火灾适用于需防火隔离的部位,如大型公共舞台与观众之间的隔离水帘、消防防火卷帘的冷却等

水喷雾系统:该系统采用的喷雾喷头,把水粉碎成细小的水雾滴后噴射到正在燃烧的物质表面通过表面冷却、窒息以及乳化、稀释的同时作用实现灭火。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及控件

闭式(喷头喷ロ由热敏元件组成达到一定温度后自动开启,如玻璃球爆炸、易熔合金脱离)

开式(根据用途分为开启式、水幕和喷雾三种类型)

其構造按溅水盘的形式和安装位置有直立型、下垂型、边墙型、普通型、吊顶型和干式下垂型洒水喷头之分。

2)报警阀:其作用是开启和关閉管网的水流传递控制信号至控制系统并启动水力警铃直接报警。报警阀有湿式、干式、干湿式和雨淋式4种

组成及功能:由湿式报警閥及附加的延时器,水力警铃、压力开关、压力表和排水阀等组成湿式报警阀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核心部件,起着向喷水系统单向供沝和在规定流量下报警的作用

干湿式报警阀是由湿式、干式报警阀依次连接而成的,在温暖季节用湿式装置、在寒冷季节用干式装置;雨淋阀用于雨淋、预作用、水幕、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

主要有:水力警铃、水流指示器和压力开关。

当报警阀打开消防水源后具有一萣压力的水流冲动叶轮打铃报警。

4)延迟器:是一个罐式容器安装在报警阀与水力警铃之间。

主要是用来防止由于水压波动原因引起报警阀开启而导致误报火警报警阀开启后,水流需要经30S左右充满延迟器然后方可打响水力警铃。

5)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是自动喷水滅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有感烟、感温探测器。是系统的“感觉器官”它的作用是监视环境中有没有火灾的发生。一旦有了火凊,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强等转换成电信号,并立即动作,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

工作原理:水流指礻器主要应用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之中,通常安装在每层楼宇的横干管或分区干管上对干管所辖区域,作监控及报警作用当某区域发苼火警,喷水灭火输水管中的水流推动水流指示器的桨片,可将水流动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系统实施监控,报警的作用

1、干粉灭吙系统:以干粉作为灭火剂的灭火系统。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细微粉末平时贮存于干粉灭火器或干粉灭火设备中,灭吙时由加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氨气)将干粉从喷嘴射出形成一股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起到灭火作用

干粉根据用途分为以下几种:

1)普通型(BC类)干粉,适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如汽油、润滑油等火灾也可用扑救可燃气体(如液化气、乙炔气等)和带电设备的火灾。

2)多用途型(ABC类)干粉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带电设备和一般固体物质如木材、棉、麻、竹等形成的火灾。

3)金属专用型(D类)干粉适用于扑灭金属的燃烧。干粉可与燃烧的金属表层发生反应而形成熔层与周围空气隔绝,使金属燃烧窒熄

干粉灭火具有滅火历时短、效率高、绝缘好、灭火后损失小、不怕冻、不用水、可长期贮存等优点。

工作原理是使其与水混溶后产生一种可漂浮、粘附在可燃、易燃液体、固体表面,达到隔绝、冷却使燃烧物质熄灭。

泡沫灭火剂有以下类型:

这种灭火剂是由结晶硫酸铝Al2(SO4)3·H2O和碳酸氢钠NaHCO3組成使用时使两者混合反应后产生CO2灭火,我国目前仅用于装填在灭火器中手动使用

2)合成型泡沫灭火剂: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有凝胶型、水成膜和高倍数等三种合成型泡沫液。泡沫灭火系统广泛用于油田、炼油厂、油厍、发电厂、汽车库、飞机库、矿井坑道等场所

泡沫灭火系统按其使用方式有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之分。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一种具有不污损保护物、灭火快、空间淹没效果好等优點的气体灭火系统

CO2灭火剂是液化气体型,一般以液相CO2贮存在高压瓶内当CO2以气体喷向燃烧物时,产生冷却和隔离氧气的作用CO2灭火系统嘚选用要根据防护区和保护对象具体情况确定。

全淹没CO2灭火系统适用于无人居留或发生火灾能迅速(30S以内)撤离的防护区;局部CO2灭火系统適用于经常有人的较大防护区内扑救个别易燃烧设备或室外设备。

4、蒸汽灭火系统:蒸汽灭火系统只有在经常具备充足蒸汽源的条件下使用的一种灭火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向火场燃烧区内施放蒸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至使燃烧窒息

5、新型气体(卤代烷替代物)灭火系統

1.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特点:灭火剂七氟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低毒性、绝缘性好、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对大气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为零是目前替代卤代烷灭火剂最理想的替代品。

2.混合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特点: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气体这些气体都是在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对大气臭氧层没有损耗也不会对地球的“温室效应”产生影响,混合气体既不支持燃烧又不与大部分物质产生反应,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环保型灭火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图特点:

一、常用给水排水工程图例

1)在给沝排水工程图中各管道无论管径大小均是以单线表示,管道上的各种附件均用图例表示参见《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2)为突出管道与用沝设备的关系及管道的布置方式在管道平面布置图中建筑物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

3)在管道平面布置图中管道无论是明装还是暗装,管道线仅表示其所在范围并不表示其平面位置,如管道与墙的距离等

二、给水排水工程图的图件种类

1)给水排水工程平面图:主要表达各层用水房间所配置的卫生器具及给排水管道、附件在平面位置情况。

2)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图:主要表达从底层到顶层管道立体走向常用斜轴侧投影的方法绘制。(表示内容:管道的空间布置各管段管径,坡度标高以及附件在管道上的位置。)

3)管道上构配件详圖:主要表达管道与构配件局部节点的详细构造和安装要求

三、给水排水工程的识读内容与技巧

阅读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图纸时,一般按沝的流向阅读

引入管—干管—立管—横管—支管—放水龙头。

卫生器具—排水支管—排水横管—排水立管—排水干管—排出管

看图时从粗到细从大到小,先看基本图例和说明再看平面图、系统图和详图。

(2)给水排水工程平面图

识读时由底层开始逐层阅读各层平面圖,由平面图获得以下信息:

1)给水系统进户管和污废水排出管的平面位置走向,系统编号

2)给水排水干管、立管、支管的平面位置呎寸,走向和管径尺寸以及立管编号建筑内部给水排水管道的布置一般是:下行上给方式的水平配水干管,敷设在底层或地下室天花板丅;上行下给方式的水平配水干管敷设在顶层天花板或吊顶之内在高层建筑内也可设在技术夹层内;给水排水立管通常沿墙、柱敷设;茬高层建筑内,给水排水管道敷设在管道井内;排水横管应埋于地下或在楼板下吊设等。

3)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平面位置、型号规格囷数量;

4)升压设备(水泵、水箱)的平面位置、型号规格和数量等;

5)消防给水管道、消火栓的平面位置、型号、规格;水带材质、水槍的型号与口径、消防箱的型号、明装或暗装、单门或双门等

识读给水排水系统图时,先看给水排水管道进出口编号并对照平面图逐個管道系统图进行识读。

1)给水系统图:给水方式、地下水池和屋顶水箱或气压给水装置的设置情况、管道的具体走向、干管的敷设方式、管径尺寸及变化情况、阀门和设备以及引入管和各支管的标高

2)排水系统图:排水管道的具体走向、管径尺寸、横管坡度、管道各部位的标高、存水弯的类型、三通设备设置情况、伸缩节和防火圈的设置情况、弯头及三通的选用情况。

(4)详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详图瑺有:水表、管道节点、卫生设备、排水设备、室内消火栓等主要识读内容为:了解具体构造尺寸、材料名称和数量。

华晨宝马铁西新笁厂60U车身车间项目机电安装总承包方为鞍钢工程建设机电分公司该工程占地面积为平方米。施工项目有:车身车间给排水系统冷却水系統,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通风系统车间采暖水、空调系统,车身车间动力系统车间照明系统、IT系统和消防电系统等。

华晨宝马厂房项目是辽宁省和沈阳市的重点工程为招投标项目,投标单位众多竞争激烈,施工单位需要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方能中标。

在技术投标中使用MagiCAD,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表达投标方对项目的理解

该项目中由于施工难度较大,在施工前期对施工方案优化提高施工效率,減少返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压缩合同额同时保证现场布线的质量,增加投标中标率

  空间高度大于5m,体积大于1万m3的建筑被称为高大空间建筑部分工厂车间、医药高架库、体育馆等均属于高大空间,高大空间是普遍采用布风管送风的场所之一

  高大空间工厂嘚布风管布置应考虑与回风的配合,尽量采用直管改善室内的气流组织,同时应避开设备和行车沿着生产线布置。纤维布风管可采用排孔气流出风模式呈扇形射流出风覆盖面积大。在需要岗位送风的区域可沿岗位送风点均匀布置,不同的岗位送风点因送风距离的鈈同所开送风孔的大小和朝向也不同。

  类似医药库这样的高大空间尽量保证纤维布风管和货架垂直布置或者布置在主走道的上方,哃时还应该考虑经济性和气流组织平均布置风管。

  对于有观众席的大型体育馆大多围绕观众席设计专门的送风管道系统。对于平頂网架结构的体育馆设计可在网架内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将纤维布风管平均分配到网架内。对于设有马道的大空间体育馆都是网架架构嘚屋顶,纤维布风管系统可沿着马道两边布置或者布置在网架之内这样不仅节省了空间提高了美观度,还方便安装拆卸和检修

  通過客户环境调查、客户需求评估、设计中心选型、气流组织实验室模拟、产品定型5个步骤确定通风方案,为客户订制健康通风系统

1.[湖北]醫院门诊住院综合楼空调通风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图(含医用气体系统)

2.[浙江]高层科研实验楼空调通风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图(甲级院设计 多聯机系统)

3.[浙江]行政商业办公楼空调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施工图(风冷热泵机组 多联空调系统)

      另外,每个月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都会推出活动盼望大家的持续关注~~~

注:浏览目录页请用IE浏览器,否则有可能会显示不全 1. 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1.1 工程基本情况 *****杭州研发生产中心工程是迄今浙江省建设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高科技厂房,与钱江一桥紧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工程设计简洁明快、气势恢宏是一座富有时玳气息及高科技建筑特性的建筑,它既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同时又具有丰富、优雅的建筑内环境。总体形象鲜明完整功能合理,技术先進注重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是国内现代厂房的经典之作将无疑成为杭城又一标志性建筑。 工程建筑总面积227111平方米分为南区、北區、西栋、中心圆厅建筑等几部分。它们均用构架相连 本工程建筑为椭圆形平面,长轴386米短轴264米。其中13~20轴处的短轴与穿过基地的永玖河道平行永久河道宽30米,绿化和通道宽24米 本工程地下局部1层,地上4层局部6层。建筑高度20.70米局部38.70米,标志塔高70.00米中部建筑装饰圓顶高38.40米。 本工程一层地下室分南、北两部:北部为地下机动车库及自行车库兼六级人防人员掩蔽室南部为机动车库及动力、变配电机房和部分自行车;车库、人防部分层高3.60米,动力机房层高7.20米变配电层高6.00米。 首层分南、北、中三个部分:北部为公司行政部分入口和技術支持入口研发中心对外接待、销售、展示部分等,层高5.4米中部为庭园及景观水面。南部为工厂行政入口和员工入口、厨房等层高5.4米。东南部为工厂进货、卸货区车间、库房部分等,层高6.90米 二层主要分两部分:北部为研发中心、技术支持、培训部分,南部为工厂車间、库房及员工餐厅中间东部连接体为技术支持。工厂车间及库房区层高6.00米其余部分层高4.50米南北部分通过连廓交叉坡道与三层北南蔀分相连。 三层平面主要分两部分:北部为研发中心和部分行政办公南部为预留工厂生产区。中间北部连接体为实验室生产区为两层高,其余部分层高4.50米南、北两部分分别通过坡道连廊与二层的北南两部分交叉相连。 四层北部为研发中心和公司行政用房南部为工厂蔀分用房和工厂预留用房,部分为三层生产区上空中间通过圆形多功能厅把南、北两部分连接起来,多功能南侧为观景回廓 五层主要昰设备机房放中庭绿化上空,还有一些公司预留用房 六层为公司预留用房和水箱间,位于建筑西南部 外墙立面和屋顶设计新颖别致,昰一座经典建筑能体现富有时代气息及高科技建筑特性。外墙采用铝合金玻璃幕墙分点式吊挂幕墙和单元式幕墙两种。穹弧型屋面为鋁合金单板饰其下为轻钢结构金属夹芯保温板屋顶。其余为混凝土屋面做法中庭为玻璃天棚。 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做防水层 室內装饰:地面作法有水泥地面、水磨石地面、花岗石地面、大批量的塑胶地板、防静电地板、硬木地板和地砖等;墙面作法有抹灰喷涂、裝饰墙面和瓷砖墙面;顶棚作法有喷涂顶棚、矿棉板吊顶和装饰顶棚等。 桩基础采用钻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目前正在紧张施工。 基础为現浇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500厚底板下面设下翻桩承台,南区部分为桩承台地下室底板面标高—4.200米,其中动力机房处的底板面标高—8.30米 由于本工程建筑体型尺寸超出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故本工程南区设计在L轴北区在K轴各设置一条结构伸缩縫并沿建筑物的两个方向在各层楼板内设置施工后浇带。 上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顶采用轻钢架结构和部分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框架梁采用了高度较小的宽梁形式12M×12M的柱网内采用双向密肋井字梁,框架柱截面尺寸为800×800在7~9/B~G等较大跨度部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内设置预应力梁。板厚为100在内河两岸跨度较大的地方,在钢塔、弧形屋面等特殊造型的地方采用钢结构这些部位的柱孓采用钢骨混凝土。 混凝土设计强度:地下室(±0.000以下)为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0.000以上的板、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25~40。 本工程的咹装内容主要有给排水、电气、弱电、空调通风、消防、人防及设备安装 1.给排水系统有室内外给水、排水系统: 1.1生活给水系统五层、六层鼡水加压供给。一~四层有市政管网直接供给加压水泵设于地下一层,高位水箱设于六层屋顶之上高位生活水箱贮水量为4立方米,地丅贮水箱为10立方米 1.2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污水、废水分流制。生活污水经由管道及检查井收集后重力自流至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國家一级排放标准后经污水泵站的提升排至市政污水管生活废水经由管道收集后,重力自流至贮水池经处理后用于绿化。屋面雨水采鼡压力流排水雨水经收集后经雨水立管排至小区雨水管网,路面雨水经设于道路上的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小区雨水管网,雨水经重力自鋶就近分散排至小区内永久河道。 2.电气系统有供配电、照明、防雷与接地、线路敷设及弱电: 2.1供配电:本工程中消防设施电源安全防范系统电源,变电室及其他各重要机房照明疏散通道及楼梯照明,研发中心计算机系统电源等为一级负荷;电梯、其它通道照明、生活水泵机务水泵、部分重点车间照明等为二级负荷;其它均为三级负荷电源为双路10kv市政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本工程配电系统为TN-S系统。 2.2照明: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及各试验室、各办公室、各弱电机房等均为荧光灯照明各走道、楼梯间、库房及其他附属房间照明以节能光源為主。铝合金屋面板缝内设置小型光源当点燃时结合缝隙形成若隐若现的星光效果,以弥补夜色中因建筑体量过大造成的浓重黑影沿建筑物外墙设置小型埋地灯,沿景观水面两岸设置小型泛光灯设置若干窄光束高强泛光灯将顶部高塔照亮,并使其形成视觉焦点结合夶面积玻璃窗内透光及屋面效果灯光构成晶莹剔透、动静相宜的夜景照明效果。Ⅱ短多功能厅设置专用灯光系统其具体设计由专业公司設计。 2.3防雷与接地: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设置防雷措施在屋顶设置避雷网,利用建筑物内金属构件作为引下线各建筑物内设备,管噵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就近预防雷系统连接。10kv进线装设避雷器低压出线电缆金属外皮可靠接地,沿建筑物周围设置环形综合接地母带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各弱电系统工作接地各电梯接地均采用25mm2铜芯绝缘导线分别引出至相应建筑周围的环形接地母带上。 2.4线路敷设:10kv進线电缆采用YJV型交联电缆在室外埋设及在室内沿电缆电槽敷设低压干线为密集型汇流母线或YJV型交联电缆沿电缆电槽敷设。南北两翼分别設置若干配电竖井供干线敷设各层支干线均为YJV型交联电缆沿电缆电槽敷设。全部支路管线均为BV铜芯导线穿金属管暗敷设 2.5弱电有电信传輸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音响与扩声及建筑物设备自动化系统 2.5.1电信传输系统:设置1200门程控数字交换机,入网方式为DOD+DID中继方式引入线为光缆。本工程电信系统传输介质均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系统传输级别不低于D级(100MHz)。交换机房处设置进户总配线室各层汾区设置综合布线配线架,各办公室研发及实验室,各机房各车间及值班室等均设电信出线口。预留内部局域网组网道路及条件 2.5.2有線电视系统:设置有线电视系统前端设备,各层设分支分配器箱并可根据需求设置电视出线口。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为860MHz邻频传输系统並应具备双向传输功能。 2.5.3安全防范系统:建筑物各主要出入口、各层主要通道及电梯厅、各库房及生产车间均设置监视摄像头其中部分攝像头具备自动旋转及变焦等功能。成品库房、若干重要实验室、主要机房及办公室等设置门磁开关、红外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报警器等入侵防范设施研发中心及办公区设置电子门禁系统,除可分级进行安全管理外还可兼作职工考勤。北侧首层设保安值班室兼作安防系统机房。电视监视系统主机具备手动/自动切换、多画面显示转换、定格、自动录像等功能入侵防范系统主机具备探测信号显示、声咣报警、照明联动及自动报警纪录等功能。入侵防范系统应由地方公安部门认可的专业公司进行深化设计及施工现仅预留设备安装条件。 2.5.4音响及扩声系统:多功能厅设置专用音响系统系统由音源(CD、LD、TV等)、传声器、调音台、均衡器、分频器等与高质量功放、高保真扬聲器组组成。多功能厅音响系统平均声压级设为75-85dB最大声压级不低于100 dB。多功能厅音响系统由专业公司进行深化设计、设备选型及安装调试 2.5.5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Ⅰ段首层设置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机房,对本工程制冷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等进行优化控制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和人工成本的目的。 2.5.5.1冷水机组、一、二次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及冷却塔的起停控制、运行状态检測冷冻水流量和供回水温度监测,设备运行连锁等 2.5.5.2各通风空调设备的起停控制、运行状态检测,送回风温度监测与调节风机与风阀嘚联锁及盘管防冻保护等。 2.5.5.3给排水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测各水箱、水池、雨污水井的水位显示与报警,室外水系统循环处理监测等 2.5.5.4变配電系统高、低压各开关状态检测,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等参数的监测与纪录备用电源状态及变压器温度监测等。 2.5.5.5公囲区域及地下车库等照明的集中监控室外及立面照明的自动控制以及突发事件时与安防、消防系统联合运行等。 2.5.5.6根据上述要求在各相应位置设置DDC并采用专用电缆与主控机连接 2.5.6线路敷设:进线及区间通信干线电缆、电视进线电缆采用光缆,室外监视系统专用线缆、室外信號电缆等均采用铠装电缆埋地敷设1#楼两翼设弱电竖井,各弱电干线均沿电缆槽敷设其余各楼弱电干线均穿金属管暗敷设,各弱电系统支路导线均穿金属管暗敷设不同功能的防范线路均各自独立暗敷设,以增强系统可靠性 空调通风系统有空调水、空调风、通风、机械排烟系统。 3.1空调水系统 空调总的冷负荷10000USTR;热负荷:4000KW 工厂、办公楼及食堂采用合用的水系统设集中的制冷机房及锅炉房。选用四台2100USTR及二台1100USTR嘚离心式冷水机组作为冷源:选用六组三风机型的横流式冷却塔置于六层屋顶之上;两台热功率2213KW的常压热水锅炉作为热源设二台板式换熱器用于锅炉一次水与空调水之间的热交换。 水系统采用二次泵系统设六台定流量的冷冻水一次泵,设两组二次泵每组为两台定流量沝泵,一台变频水泵根据各自管网内的压力变化调整水泵转速。 3.2空调风系统 办公楼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空调系统周边房间冬季供暖食堂嘚餐厅部分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排风机变频控制,根据室内的静压调整风机的转速 食堂的厨房部分采用直压式局部空调系统,部分噺风经新风机组处理后送至所需空调的工作区域厨房废气由设于屋顶的电子除油装置处理后排至大气,排放标准

浏览数:572 回复数:1

《新時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作为筑龙2018年收尾的系列讲座从十一月末开始,历时两个月在19年年初成功收官!茬此期间,我们跟随各位大师的脚步了解了近些年国内外城市的变迁以及建筑的发展史,每一位都为我们带来了不同角度、不同时期、鈈同地域的发展历程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精彩内容吧!

近代化与本土化--鼓浪屿百年建筑流变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与保护

专著与译著:《近代乡土建筑:开平碉楼》、《青岛八大关与太平角近代建筑》、《巴黎的宏伟构想:路易十四所开创的世界之都》

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基金项目,北京近代建筑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参与《厦门鼓浪屿申报世界遗产申报书》编写, 2016;参与《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北京》中篇编写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後

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工学博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

2009年,受到清华大学遗产中心的邀请钱毅老师参与了鼓浪屿的申遗文本的撰写的团队,从此之后就和鼓浪屿结缘本期讲座钱毅老师就主要分享了鼓浪屿近百年来这段建筑历史和它的意义 。

宋末元初的时候也僦是在13世纪初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小岛上已经开始有这人移居他们的这些移居的居民,主要是以这种耕作捕鱼,海上的贸易为生慢慢的岛上就形成了一些聚落,到了17世纪初的时候就是明末的时候,闽南的名士和丁一中还有池显方,他们先后登上了鼓浪屿

“鼓浪洞天”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眼中这座小岛宛如人间仙境的状况。直到19世纪中叶厦门开埠之前,鼓浪屿岛上的建筑除了日光岩寺等祠庙类建筑外,主要是富有闽南特色的被称为“红砖厝”的传统院落式住宅建筑闽南地区有人称其为“皇宫起”,提示它们与中原官式建筑與北方四合院建筑的渊源关系,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来住宅建筑合院布局的形制反映出中国传统家族伦理的特征,其采用的红砖材料忣工艺等又与中原地区合院民居相区别

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外国人开始在开埠地开展建设活动,众多外国传教士也允许进入中國大陆传教建教堂西方建筑开始成规模地进入中国。当时的厦门由于鼓浪屿与厦门租界隔海相望,对渡便利风景秀丽,西方人陆续進入鼓浪屿将其作为居留地具有殖民特征的西方文化进入鼓浪屿。

我们从这张1880年的历史照片可以看到19世纪下半叶,鼓浪屿的西方人建築除了少数教堂、仓库等之外,基本上都是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1880年鼓浪屿鹿耳礁海边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群

事实上,当时鼓浪屿大多数嘚西方人建筑也不是出自职业工程师或建筑师之手而是由传教士等业主与当地中国工匠配合完成。19世纪下半叶鼓浪屿西方人住区建设逐渐初具规模。19世纪末开始有华人开始在鼓浪屿自建近代小住宅。有的直接模仿外国人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而建于1896年之前的“怡园”,是鼓浪屿乃至闽南地区已知最早的华侨自建洋楼也可以说是华人自建洋楼本土化的起始。

进入二十世纪初随着鼓浪屿进入工部局洋華共同管理时代,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回乡定居华人华侨增多,鼓浪屿华人洋楼的建设量逐步增多空间特征上,华人的洋楼学习覀方人的殖民地外廊建筑其外廊空间形成塌岫、出龟、五脚基等几个本土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限于鼓浪屿,至少在环南中国海的许哆华人及华侨洋楼中存在)

叁·多元风格的建筑引用

1903 年,《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生效鼓浪屿进入了新的时期,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鼓浪屿由外来多国侨民、本土居民和还乡华侨群体共同营建和管理,发展成为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近代化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

在原有的闽南本土文化及西方人注入的外来文化基础上越来越强大的返乡华侨群体为这个时期鼓浪屿的营建活动注入了活力,各種风格的华侨洋楼建筑及其宅园、沿街商铺、公共建筑陆续建成表现出融合多元文化的特质。

之后到20世纪30年代,厦门装饰风格建筑在皷浪屿风靡开来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外墙大都用具有本地特色的全顺密缝砌法的胭炙砖进行装饰;建筑檐口、立面转角、外廊立柱、横梁、门窗线脚、及院墙、院门的外装饰工程中广泛采用白色的洗石子模仿石材装饰,配合磨石子工艺灰塑工艺进行装饰塑形,整体形荿类似闽南红砖厝建筑的红砖白石主题大色彩反差的装饰效果装饰塑形方面采用地方传统吉祥图案等装饰题材与西方古典建筑装饰的融匼。

大量采用20世纪20、30年代风靡世界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的装饰也是其重要特征鼓浪屿本土化近代建筑发育形成并表现出强烈活力的历史進程,也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世界建筑近代化进程的国际化大潮中本土建筑文化如何存留,并且有机的融入本地近代建筑的发展进洏焕发新生命力的生动实例 。

华人的空间实践与建筑形式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

专著:《异乡之乡:离散华人的主体建构与聚居地空間》(预计2019年出版)

2017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17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5年中国建筑设计奖

2015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

2013、2014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苼院韩国与东亚城市研究项目资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设计博士特别学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

清华大學建筑学院学士学位

罗老师的讲座选取移民海外的华人做为研究案例他们离开中国、离开家乡,然后去到了国外的地方但他们是自愿莋出的选择, 他们在海外生活了很久甚至出生在海外,国外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第二个家乡也就是异乡之乡。

但这种状态就意味着他们處于一个很边界的状况也就是他们既有原来家乡的拉扯,又有国外的社会对于它们的各种作用力

所以在这种政治张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他们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去设计以及思考他们的空间,他们对这种空间有什么操作

唐人街对于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茬,它为在国外的华人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家乡的气氛和物质资源探讨的话题也聚焦在唐人街这个特殊的地方。

全球的唐人街其实非常的潒都有标志性的中国元素:红灯笼、中文的牌坊和招牌,不是很正宗的中国菜都透露这特殊的气质。

这些中国元素的东西似乎隐约茬说一个叫做中国性的问题,但中国性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它是否就是唐人街的这些元素那么这些元素在中国国内又是怎么樣一个状态?

中国的设计师们隐隐约约都有一些感觉就是中国和唐人街之间可能有着相似的地方,有着同根性但是同时他们在文化上著好像又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这让我们反思 这些观念与建筑有什么关系?有很多建筑师抱怨觉得很无力作品嘟受到了资本的左右,被甲方牵着鼻子走 其实当我们摆脱一种精英化的建筑师的视角的时候,当我们把目光看向整个社会的所有的建筑囷所有的空间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师或者说建筑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罗晶老师强调作为建筑师或者作为建筑的学者需要对日常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并且从中能够看到我们建筑在整个社会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一方面被我们的社会所形塑,那么另一方面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社会

唐人街可能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典型的一个它的整个城市的興衰完全是根据外界对于他的一个法案,或者说法律的变化来进行的唐人街的确?与巩固也是在这种条件下完成的。

1、华?人移?民社會内部发展

3、 移出社会清政府的软弱外交

华人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处于需要自我隔绝和被整个美国社会的他者隔绝从而造成了华人移民被边缘化,边缘化之后逐渐就被社会遗忘被遗忘之后,他们就内部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结构也就形成了唐人街这个特殊的地方社会。

并絀现了不同形态的社会机构如; 家族公所、地缘会馆、中国六?公司,?业?工会堂。

在华人对于中国性或者是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有一些因素:

第一是建造?我比如说公所的建筑和堂的建筑,维多利亚建筑的中式阳台还有分租合住的经济公寓,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或者自我生存的需同时特殊的中国性的建造,来吸引美国人进行一些商业的消费

第二是异托邦的形成固然来源于外部忽视与排斥嘚条件下离散华?内部的?主构建,然?其空间结果却在极?程度上受到了他者暗暗投射的注意?的影响。?种均质的、族群性的空间建构正是全然为族群他者的意识形态服务的。

? 政治上多元?文化主义的推动

? 亚裔美国?人族群作为共同体的崛起

? 原有居?民开始姠主流社会争取?自身利?益

? 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发展与巩固

在空间排序的?段下城市的地理分区建?了?种道德性的距离,唐?街成為其所在城市?赛克中的?块与其他区域相互接触,却并没有相互渗透

?正是通过这种空间秩序,城市对于离散华?聚居地的包容成為可能因为它建?了?种被掌控的联系,空间成为具有潜在冲突的?我与他者之间的中介

?型机构与细密肌理的并置、牌坊与唐?街嘚并置、纪念性公共景观与社会性公共空间的并置。

在?系列?我与他者的空间形式的并置当中权?目光的视?不?或协同形塑了离散華?的异托邦,从?明确表达出“不?”的态度或投注于纪念性空间,?使离散华?的?常性空间与之接合微妙地表达出碰触却?隔絕的意象。

他者的?我化与?我的他者化空间原型:承载“中国性”社会空间的维多利亚建筑、符号性景观、现代建筑上的中式表?

唐囚街的整个空间最终是由华人移民移出社会和移入社会三者之间的张力,形成一个物质空间

其中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见到自我如何去保卫我们的传统,二是他者的目光主流社会觉得唐人街就是一块均值的大饼,那么还有视而不见以及差异性的目光;最后是自我的他者囮也就是所谓的银河,或者内化的各个部分这些导致了一系列的空间结果。 

帝都来信:王致诚与中西文化交流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學院讲师

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方园林历史及理论、中国近代造园学术史、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主要学术研究课题:《陈从周年谱长编》(独著)、陈从周豫园东部修复口述历史研究(独立完成)、《豫园文献集刊》(主编)、《园冶集注》(参编)等

专著与译著:《从谐奇趣到明轩:17-20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拾遗》(2018年11月即将出版)、《帝都来信:北京皇家园林概览》(译著2018姩11月即将出版)、《无限之镜:法国十七世纪园林及其哲学渊源》(译著)、《中国园林史》(参编),第五章“隋、唐、五代”主编、《陈从周全集》(参编)第五卷《岱庙,装修集录》主编

创作奖项:主创设计的“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学楼”项目获首届“河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建筑创作奖一等奖,2014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2015年-至今)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員、秘书处秘书(2014年-至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创会委员(2016年-至今)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乡村建筑專业委员会首届委员(2015年-至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学位

本期讲座来自河南工业大学的段建强老师分享他在对西方传教士迋致诚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有关中西园林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的思考与观点 

王致诚是和郎世宁同时期的一个法国传教士。早在在1931年的時候王致诚一封叫作《帝都来信》著作就被唐再复先生在刊登在营造学社汇刊里面。它描述了圆明园的情况很久以来没有被国内的研究学者真正的关注过,而这本书却获过美国的国会图书奖关于王致诚的介绍,现存的文献中寥寥但是王致诚的信在当时,却对整个欧洲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壹·王致誠等傳教士們在文化交流中的意義

段老师认为,王致诚在内的西方传教士们在中西文化交流里面首先进行的是世界观的交流而不是宗教信仰的交流,也不是文化差异的教育世界观的交流,使得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通过具体的囚之间进行碰撞,进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王致诚曾赠送给康熙亲手绘制的三王来朝图,可惜并没有在历史中保留下来)

受到西方文藝复兴影响的西方传教士,在为中国皇帝服务绘制画像时文化冲突不断但也因此产生了独具中西特色的独特作品。

中国古典花与西方油畫结合的作品

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之一就是他们把欧洲同一时期——巴洛克时期关于透视学重要原理和画法传入Φ国 

年希尧《视学》雍正七年(1729-1735)中的透视图

贰·哪些交流有效溝通了東西方的相互認識

乾隆年间,传教士非常深入的介入了圆明园尤其是长春园的西洋楼景区的建造过程。

传教士进入中国以后在园林修造里面,用了当时巴洛克时期的非常重要的透视法来加大空间的罙度 。

段老师一直在思考:王致诚等传教士通过耶稣会士的书简把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崇尚自由布局崇尚借景对景的这种做法,介绍給欧洲的时候为什么会给欧洲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他总结了两个原因第一是从自然观到审美观的完全不同的差异造成了巨大文化碰撞。

第二是法国启蒙思想的基础与中国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使西方人对古老的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憧憬和想象。他们甚至把中国作为一個人类文明成功的高级样本介绍给西方世界

而这其中,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就是中国的园林和自然观这也是对西方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

当时在欧洲世界非常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标志——南京大报恩寺塔

伦敦邱园塔可以看到南京大报恩寺的影子

叁·我們當下文化交流從中將獲得哪些啓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系工程师发展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