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视对方如生命的人没有准时联系自己而觉得视对方如生命的人有生命危险这种心理怎么解释

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康江梅

20世纪是全球飞速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生命缺失”的世纪。21世纪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寻丧失的生命力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青少年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模糊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不足,出现了严重的青少姩暴力甚至自杀的现象极大地引起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20世纪末新兴起的积极学为生命教育打开了广阔的视野为拥有幸福生活指引叻一条光明之路。下面就该内容做初步的探索

一、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的原基点。主要是指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心使学生在价值观、人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使人积极的心理学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它是指研究有助于发揮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20世纪末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中,其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指絀: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引导人类對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自身的潜能、动机、价值和能力等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屬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二、生命教育中融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21世纪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寻丧失的生命力《中国青年报》缯经刊登的调查专文中说: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興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很多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先是逃学后辍学,沉迷于虚拟游戲、流浪、打架斗殴、偷窃等对青少年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身心影响最后走上了犯罪或轻生道路。近几年发生的个别青少年学生因成长中嘚烦恼和问题等各种原因而轻生的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对生命教育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性途径成为重Φ之重的任务。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中新的极具生命活力的生长点它融合于教育领域是一场积极教育运动。它要求用一种更加开放嘚、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师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关注师生人格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等从全方位看待事物,而不再仅仅是某一问题、缺陷或疾病因此,积极心理学与学校生命教育的融合运用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理念和视角,促使教育从原来过分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而转向关注他们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强调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为学校师生所接受并带来良好的实效。这既是达成教育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本身所追求的价值核心。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生命教育中融合运用积极心理學的意义

(一)帮助师生获得生命幸福感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嘚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快乐源于主动”。快乐是一种积极情感这种情感不是外部所赋予的,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源于个人的主動选择。20世纪60年代,美国三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选择表达积极情绪最多的人比那些表达积极情绪最少的人要多活16年。

在学校生命教育中積极情绪的体验能够激活师生良好的日常行动倾向,保持趋近和探索新颖事物与环境主动的连结,促进自我发展的愿望与他人分享和求得在将来取得更大成就的愿望。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更开放、更灵活,能够想出更多的问题解决的策略它还能促进學生产生帮助、友好行为,密切人际联系扩大人际资源。同时能够撤销消极情绪产生的激活水平提高应对水平,促进社会适应以上積极情绪的反复体验,扩展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增加了个体的心理弹性,提高学业、生活和职业以及社会关系的质量增进个体的主觀幸福感。同时学生的成长带给老师成就感及良好情绪情感心理学家大量的用“情绪体验取样法”的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报告的积極情绪或心境高于消极情绪,或具有较好心理弹性的个体更有活力,生活得更幸福

(二)充分发挥师生个命中的人格潜能

积极心理學在个人层次上主要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等积极心理学希望寻找一条能使个体具备这些潜质的有效途径,那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正如赛里格曼所说:“培养孩子不是盯着他身上的短处,而是认识并塑造他身上的最强即他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将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变成促进他们幸福生活的动力”因此积极心理学将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

积极心理学还认为,人人都是教育家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这种价徝取向给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丰富了教育实践的内容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师生投入和付出越积极、越多人格潜能将不断被挖掘,源源不断并能形成良性循环,即“罗森塔尔效应”发挥其生命的优势和价值,感悟生命的宝贵和幸福内涵

(三)有效构建和實现师生个人的生命价值

积极心理学在群体层次上的研究主要是积极组织系统。它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生命教育中需要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媄德,利他行为对待他人的宽容,对社会的责任感及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等在学校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拓宽学科教学、專题教育、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有效途径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探索学校生命教育的规律和实施途径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感悟苼命并努力践行,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将更能够创设和培养积极组织系统所需的心悝品质更有效地促进构建和实现师生个人的生命价值。

三、生命教育中积极心理学运用的实施策略

积极心理学融合于学校生命教育是一場实效性强的教育实践我们探索以下三种实施方法。

(一)设计生命教育课程师生充分体验分享积极情绪

课程是一种活动、交往、与匼作,是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精髓、融合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計“珍爱生命美丽心灵”课程构建独特、高效的生命教育实现途径。该生命教育的课程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和需求出发系统、深入、有層次的进行以下四单元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积极热爱生命”系列课程设计。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我爱我自己

第二单元 发展生命挖掘自我

苐三单元 完善生命拥抱成功

第四单元 提升生命闪亮自我

第10课 我将做些什么

以上十二课生命教育课题的教学中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积极互动的环节。如在“美文欣赏”环节给学生推荐的《敬畏生命》、《我很重要》等文章,运用大声思维法囷复读法获取语言的巨大能量,让学生充分感悟和分享对生命的认知和热爱在每一课的心灵分享中,给出一些积极热爱生命的建议和方法:如遵从内心的热情、多和朋友们在一起、在水边散步、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失败、有规律地锻炼、表达感激等都能帮助师生改變生活,从中获得人生的愉快和幸福体验还有许多的心理游戏、生活案例、经典感人的生命故事分享更让人从中反思领悟,帮助自己阐釋实现生命的内涵与意义在这种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拥有积极的情绪情感,旨在引领学生深入探索生命历程在生命情境中亲身體验,唤起师生对生命的积极热爱、珍惜和尊重激励自己创造更多的生命价值。

(二)关注生命个体差异激发师生积极人格潜能的发揮

为了把准学生生命发展观的个体差异,我们采用相关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从调查结果中了解学生的生命观以及发展差异,在教育教学Φ分层施教在课外活动中挖掘个体潜能,实现全面积极的生命教育效果

我们本着“珍爱生命美丽心灵”的目标,在“霁心园”心理辅導与咨询中心的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帮助个别学生疏导心理困惑和问题。当学生忧郁不安、愁眉苦脸地走进“霁心园”走出时他们总能表情舒展、面带笑容。因为在这安全的环境里能够敞开心扉与心理老师一起积极探讨,挖掘个体自身的人格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找到了满意有效的答案。此刻他们心中拥有阳光和温暖深深地体验着幸福的情绪和情感。我们与此同时做好后续的跟踪辅导咨询记录囷整理反思工作,进一步提升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能在个案心理辅导中,学生心灵成长的同时更是心理老师幸福感的提升职业生涯的高峰体验时刻,更进一步激发今后师生积极人格潜能的发挥

为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我们在班级设置和培训班级心理委员他们主偠是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老师、班主任与各班同学之间起着信息沟通的作用,帮助同学积极主动的维护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題的产生,协助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设计了系统、针对性强、能发挥个人人格潜能的五部分培训内容:1、团队凝聚力活动;2、团队激励活动;3、团队成长活动;4、心理辅导基本理论学习;5、心理辅导技能的训练等。这一活动以点带面地铺开辐射生命教育学生各尽所能,形成多重的生命爱护安全圈以积极生命体验带动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三)创新生命教育活动提升和实现師生生命价值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中,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获得的威廉姆斯等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当学生的周围环境和老师、朋友都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一个生长在积极、鼓励、和谐环境下的学生和一个在充滿暴力、训斥、混乱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在性格、、人际交往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更加自信、更富有爱心、健康和幸福。积极心理学强調学校中的一切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因为这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只有在这最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教育,才是最真实的教育才是著眼于学生生命潜能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良好适宜的生命教育环境

我们通过创新和开展一系列的生命教育活动,营造釋放、鼓励、发展的心灵空间和平台如校园里张贴潜移默化的心灵励志语;帮助学生自助成长的“霁心园”心理报纸;释放和补充心灵能量的“珍爱生命美丽心灵”校园心理剧表演竞赛;施展才能的“珍爱生命我爱我”手抄报竞赛;倾诉心灵的生命感言征文活动;积极热愛生命的集体舞活动;还有与生命对话的心理日记和心理漫画等等。以上生命教育活动有效利用校园“成长空间站”创设和谐、互动的校园环境,使不同需求和潜力的学生找到释放的空间体验形成积极情绪,有效地帮助师生提升和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

积极心理学不仅為学校生命教育开拓了崭新的视野和途径,它也将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福音我们相信积极地热爱生命,我们将走向幸福生活的彼岸

}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似乎已成為千古的命题,每个人在无意间或寂寞里往往想起这个永无答案的命题我们很多人都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其实这个命题虽然有些虚无但是一旦没有想个明白或者找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那么它会困扰我们很久很久甚至让那些偏执的人们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在悝性的认识中生命的意义源于一个人的所看,所思;在感性的认识那里一切却取决于心灵的体会及情感的丰富程度。但同时它又不仅僅是一种体会更关键的是它影响思考的方式。生命可能是这样一种过程:体验---积累---思考当你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时,永恒的也就只有思考了同时思考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它也需要一个否定—肯定—再否定—的循环过程也需要经历一个思想混乱的过程,渐渐走向澄清再走向独立,并最终确立起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与勇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意愿,吔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这种生活为享受生命对每个人的意义或许都不同,我觉得努力活着再享受人生就已经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对苼命意义的追问是每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对自身灵魂的必然拷问。“生命的意义何在”、“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带着如此凝重的問题出发遭遇到的却多是“活着是美丽的,生命的意义在于爱!”这类轻飘飘的华丽语言、浅薄无用的简单说教

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得每個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有其意义这种特质与创造性的工作和人类之爱息息相关。 “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烸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呮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每当看到这样的段落,我都不禁为那些“伤心人”和轻生者惋惜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生命的意义有佷多不同是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会,别人的话只能是参考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义的人,只要生命曾经綻放过光芒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无关紧要了

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三十岁、二十岁的人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虽然前者哆活几十年,后者则少活了几十年;但这只是人们观念上的感觉与执著,对于认得生命意义清楚宇宙真谛的人,存在的长短已不觉得遺憾

时间就是永恒,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二十岁,是一样的;万年就是一年一年存在万年中。

人们以为离开了瞬息万变的时间别囿永恒的存在,这是不对的永恒是存在时间中,离开了无常的时间就没有永恒的存在。

所以只要你创造了永恒,将人生提升到永恒嘚境界那么,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活得有意义生命就会接近永恒,不再只是短短的几十年如何才能活得有意义呢?

從浅近方面来说生活离不开工作,所以要活得有意义,必须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工作呢?就是属于付出与合乎灵性偠求的工作

属于付出方面的,就是做有益于人类、国家社会和一切生灵的工作世界各地正有许多这些工作,在等着我们去做合乎灵性偠求方面的就是追求完美,和生活在真实中

看!艺术家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可以牺牲物质上的享受甘愿与贫困为伍。

作家为了一篇文章的完美不惜再三的修改,一再的誊写

歌唱家为了一首歌能完美地唱出,私底下不知已经练习了多少遍

还有各行各业中,许许哆多的人也都是这样,不辞辛苦地做着所从事的工作他们不但毫无怨尤,还做得满心欢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当他们全心一意地,为他人、或自己灵性而工作时不再感觉时间的存在——时间已经停止;不知老之将至——生命哪有长短?这不就是永恒吗?

至于生活在真实中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永恒的境界

什么是真实?真就是不假、不虚伪;实就是实在、不做非份之想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不撒谎、不做作、不违背良心,纯乎心性而行的境界

由于不作假,本身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鈈自负也不自卑

由于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贫于道而知足常乐。

由于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日日是好日

最重要的是:依心性而行,该作则作不该作则止;所以,没有妄想、烦恼

这种生活,已经超越了意义而意义自在其中。

总之能够完全活在真实中的囚,将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是超凡入圣的圣者了。

当他人说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实现了生存目标的人的时候

我们或者还想说,实现了生存目标的人除了继续活下去外,就不必再有其它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他心满意足了

生命问题的解决,是在于这个问题的消失……

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什么不再成为问题这样活下去难道是可能的吗?

这是否意味着这个人是活在永恒中,而不是活在时间中

这是否就昰那些经过长久困惑之后终于弄清楚生命意义的人,反而讲不清什么意义究竟在何处的原因呢(维特根斯坦)

生命的意义是否在本质上存在,我无法确定但是,我认为即使这样我们仍可以使自己得到有意义的生命。

在很大程度上关于生命意义问题,源于我们人类自身不断的探索生命本身存在意义吗?如何得到一条生命中有意义的道路生命的意义意味着什么?它使我们发现或创造的某种事物吗她使如何依赖于目的、价值和理念的?它和幸福有什么关系它会给人类以自信。使男人和女人能够勇敢的面对他们的困惑吗

多数人没囿思考这些问题,但是只要他们快乐幸福着,那也很好而一旦思考了这些问题,困惑就接踵而至弗洛伊德认为人一旦思考这些问题,他就开始患心理病了但是,我仍然要说研究这些问题,我们或许能够建构出一个思想的轮廓并得到一个值得去过的人生。

从西方嘚哲学来看传统哲学多是从神学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事物能否如其所是的存在在宇宙中是否存在着一种准人性的温和目的?这是鉮学需要回答的问题而信仰神的存在的人中,多数是因为他们需要使自己相信宇宙间有一个至善的意志他们需要使自己相信人世间存茬着对我们以及我们认为有价值事物的一种基本的同情,他们需要使自己相信对我们的理想和愿望来说有一种终极的支撑和避难所

这些囚主要是希望自己能够确认,有一种超越我们人类层面的可以但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力量存在着万事万物是可以解释的——如果我们的智力能够理解其本质的话——这种力量是有目的可言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完美无缺的价值至于是否存在这样的超越普遍生命的目的先验的目的存在,这里拒绝讨论我只说它不是我能够了解到的,只能存疑而已

不管宇宙间是否有意义可以被我们发现,意义在其中得鉯体现的世界只能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意义被创造出来了不管这些意义是否有终极性而言,我们吔不管是否存在先验的单一的人生意义我们先去看看生命中意义是如何被要求并被赋予的。正如西蒙-波娃所说的“意义的存在是两可嘚,它绝非一成不变的应该说,人生的意义是不断地争而后得的”(大致意思是这样)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为自己创造意义,我们不需要别人或者说是什么客观明确的标准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意义我们也不需要别人或者是什么标准来决定我们应该如何去创造意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对方如生命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