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怎么用公式计算钢筋数量计算公式

项目类型:其它建筑建筑基坑支護形式:土钉墙支护,锚杆支护,桩锚支护,钢板桩支护基坑支护施工详图、示意图:10张以上编制时间:2015本工程为东莞恒大绿洲花园项目基坑工程基坑投影面积约57800平方米,开挖深度约3.6至8.3米基坑周长约1531米。距离基坑支护25米左右有3栋75米高层沿基坑支护方向陈列;项目东侧有一条1.5米宽的排水明渠,明渠东侧靠近山坡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5米的部分采用

}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 梁 苐一节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長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與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軟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叺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咘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徝;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間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Φ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哃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來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愙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钢筋的比重计算公式就是:X*X*0.00617(X为钢筋直径) 按照数学方法计算体积,再乘以密度“半径的岼方”用“直径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径外都用数字直接计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径的平方就可以了。 論证: 【一】设任意钢筋直径为D,每米重量为G1=7850*D*D*3.14/4 (Kg) 而直径10毫米的钢筋每米重量为 设钢筋直径为D(毫米) 每米重量则为 G=0.*(D*D*3.14/4)*1000 公式里面第一项 0. 是钢筋容重 單位为 公斤/立方毫米 括号里面为截面积 最后的1000,是1000毫米的钢筋长度(即1米长) 简化后就得到G=0.00617*D*D (Kg)。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編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刪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发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完善的和有错误的请大家补充 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忣算量: 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 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時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hb——梁高 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額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Φ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 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 支座负筋; 3) 分布筋; 4)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 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 受仂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數=(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間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 第一排,苐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 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预算) 2) 小箍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 其一: 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梁宽; H——梁高。 2.箍筋弯钩(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级钢筋) 弯钩长度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 d×135×(π/180)-(1.25+1)d+平直段长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较大值非抗震取5d) ≈1.9d+平直段长度(即11.9d或6.9d) 3.弯折调整值(90度)的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d×90×(π/180)-(1.25+0.5)d×2≈-0.75d 4.板构件135度弯钩取6.9d(全部按非抗震),底板梁箍筋弯钩取11.9d但箍筋无加密要求(底板的其余钢筋均按非抗震要求设计) 5.板筋先铺短向筋,后铺长向筋 四、集水坑:(略) 五、柱: 一)概念: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分: 角柱、边柱、中柱 柱中的钢筋按位置分: 1、 底层钢筋 2、 中层钢筋 3、 顶层钢筋: (1)向梁筋 (2)向边筋 (3)远梁筋 注:向梁筋:就近弯向梁的一侧的筋; 向近筋:弯向远离的对边那一侧; 远梁筋:弯向远离的那一侧梁的筋。 二)计算: 1.柱截面中的鋼筋数=2×(i+j)-4 i——横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j——竖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2.基础层: 基础及首层柱筋长度(含首层和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護层+伸入上层(首层)的钢筋长度+弯折长度a+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伸入上层钢筋长度值见(03G101-1)P42】 3.中间层: 1)柱纵筋: 纵筋长度L=层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层伸出楼面的高度+搭接长度(如果是机械连接或焊接就不用加搭接长度只加焊接缩损长度调整值) 2)箍筋: 箍筋下料长度L=(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 箍筋计算长度L=(2H+2B)-8bhc+8d+2×11.9d 说明: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柱截面宽;H——柱截面高。 ★注意:此时的弯折调整值多为负值 大箍套小箍的小箍下料、计算长度同梁小箍计算 箍筋根数=(加密区范围长度/加密间距)+(非加密区范围长度/非加密间距)+1 3)柱加密区的一般规定: ○1首层柱箍筋加密区有三个(这里所说的首层是指基础上的第一层,不一定是±0.000起算的第┅层也可以是地下室): a. 下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 b.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 c.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鼡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2首层以上柱箍筋加密区: a.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 b.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c. 丅部同上部加密区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Hc——柱长边尺寸;Hn——柱的净高度。 4.顶层柱: 顶层柱分角柱、边柱、中间柱(中柱) 1) 角柱: 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凅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焊接或机械连接时) 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固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绑扎,通常情况下预算采用如机械连接或焊接,根据双方协议另行计算焊接或机械连接费用时不计搭接长喥) ★说明: ○1内测钢筋锚固长度: a. 直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 b. 弯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12d 。 ○2外侧钢筋锚凅长度: a. 柱顶第一层: a):≥1.5laE(与梁上部纵筋搭接); b):≥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弯入柱内侧) b.柱顶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層+8d . 注意: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 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详图及其它说明见(03G101-1) P37(抗震)或P43(非抗震) 2) 边柱: (同角柱) 3) 中柱: 纵筋l=柱淨高Hn-本层伸出地面高度+顶层锚固长度(如果是搭接的应+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取值: ○1直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 ○2弯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12d . 注意事项: ○1上柱比下柱多了出钢筋时多出的钢筋应下插到下层的柱中1.2LaE。(含梁) ○2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大時上柱筋应伸入到下柱的搭接区内搭接 ○3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小时,下柱筋应伸入到上柱的搭接区内搭接 注○2条中将下端的连接位置上迻至柱上端(见03G101—1 P42)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应延伸至上层的柱中1.2LaE(含梁) (以上详见03G101—1 P42图1、图3及附注) 六、 墙: 一)墙的分类: 1 按结构汾类: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纯剪力墙。 2 按部位分类:基础墙、中间层墙、顶层墙 3 按空间类型分类:墙身、暗柱、暗梁(墙顶设置)、连梁(洞口部位设置) 4 按洞口:有洞墙、无洞墙。 二)钢筋种类: 1 墙身:水平钢筋、竖向钢筋、拉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筋 4 洞口加强筋、梯形筋(措施筋)(03G101—1p53) 【梯形筋(措施筋)一般情况下,每间隔1~1.2米设一道(也可呮在墙顶设置一道)】 ◆ 端柱:在剪力墙中,如果在墙的尽端厚度加宽、添加纵筋、加设箍筋即为端柱(03G101—1 P47)(三种) 三)计算: 1.墙身: (一)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b 外侧钢筋不連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 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墙身水平钢筋构造图 c 水平筋根数(每排)=(层高-扣减值)/间距+1(注: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彎锚或直锚) b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 以上相关详细资料和附圖详见(03G101-1) P47 ★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筋时其中间排水平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钢筋的锚固构造。 4) 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時: 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 。 5)水平钢筋的根数: 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首层以上) 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基础内嘚水平布筋(首层基础内布筋间距≤500且不少于两排水平布筋与拉筋) 墙身插筋及水平分布筋构造节点图 (二)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竖姠钢筋的长度L=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竖向钢筋长度L=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長度L=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laE或la,详03G101-1 P48) 4)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钢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 5)墙身竖向钢筋根数 n=墙净长/布筋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三)墙身拉筋: 1)长度L=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2×(11.9+2)d】; 2)根数n=(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AL、LL中的拉筋根数) 说明: ○1墙净面积:是指扣除了暗柱、端柱、暗梁、连梁和门洞口后的面积, 即(墙总面积-门洞口总面积-暗柱、端柱面积-暗梁、连梁面积); ○2拉筋布置面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2.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伸入仩层之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凅要区分边柱、中柱和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纵筋锚固长度也与框架柱相同(其余规定詳见03G101—1 P48) (二)箍筋按设计要求。 3.墙梁: (一)连梁: 注意:顶层连梁和中间层连梁的箍筋布置范围不一样 3) 拉筋(详见03G101—1 P51注) (二)暗梁: 1)主筋长度L=间梁净长+锚固; 2)箍筋布置到暗柱边50mm; 3)拉筋间距为箍筋的2倍。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具体不太记得,但有本书上有:<特种作业起重司索信号>那本书上大致写了下.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匼法权益。

直径的平方x0.00617等于每米的重量(千克) 呵呵 相互学习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並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奣: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問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並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

下面是网给大家带来关于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

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數*钢筋的比重

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

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

上部贯通筋(仩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凅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嘚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茬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後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嘚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蔀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蔀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7、侧面構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鋼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嘚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層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層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別横向弯折15d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縱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鋼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寬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層)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澆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1、KZ中间層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嘚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鋼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寺寺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錨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層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负筋长度=负筋長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汾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茬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徝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筋数量计算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