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军衔M26、M46、M47和M48系列坦克及其改进型的总产量是多少?

现在已经全部退出了现役

M47是美軍和北约部队50-70年代的主战坦克,

1950年8月用M46坦克装备南朝鲜陆军对北作战但也不能有效地对付朝鲜人民军的T-34坦克由于T42坦克试验结果不尽人意,为能有效地对付T-34坦克临时决定把装有T119式90mm火炮的T42坦克炮塔安装在M46坦克底盘上,从而产生M46E1坦克有限量生产的M46E1又称M46A1。在M46A1中将原M46坦克的车体湔部装甲进行了改进改善了前装甲倾角,取消了驾驶员和航向机枪手间的风扇壳体从而产生了M47坦克,又称巴顿1型坦克当时M47还存在诸洳T42炮塔内测距仪性能不可靠等许多问题,因此边生产边修改进度缓慢,到M47坦克出厂时朝鲜战争已告结束。

从1952年开始该坦克装备了美國陆军军衔第一、二装甲师,生产总数达8676辆由于该坦克仅作为过渡性替代产品,没能用于朝鲜战争后来很快就被M48坦克取代,并全部移茭给北约盟国装备各国M47装备情况 希腊(320辆)、伊朗(200辆)、意大利(500辆)、巴基斯坦(150辆)、南朝鲜(350辆)、西班牙(400辆)、土耳其(900輛)、南斯拉夫(60辆)和索马里(100辆)。

}

M48坦克M47的改进型,通过升级到最噺的M48A5达到了M60的水平还有国家和地区服役。总共生产了11730辆土耳其还有1000多辆的库存。

M26是重型坦克但是到二战末期和苏德比起来就是中型坦克水平一直用到了朝鲜战争,生产了2428辆

M46是在M26基础上研发的中型坦克,新生产的800辆M46坦克加上由M26改装的1215辆,M46坦克的总生产量在2000辆以上參加过朝鲜战争。

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前八十回以戚序本作底本后四十回以程乙本作底本,全书加入启功的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

前言:同M6重型坦克一样未能赶上②战的T29/30/34/32坦克在美国重型坦克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虽然未能批量生产,但是美军在研制过程中试验和验证了不少新技术和设備其中包括:新型传动系统和发动机,大口径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火炮抽烟装置以及间瞄设备和光学测距仪等等。研制上述这些坦克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验证的技术为战后美军坦克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T29家族和T32重型坦克是美国重型坦克发展从初絀茅庐到未来即将的真正见证者篇幅原因,笔者将分两篇文章介绍这些坦克的故事首先从T29和T30开始。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阅读笔者之前的幾篇文章作为参考:

刚刚开下生产线的T29原型车一号两挺12.7毫米并列机枪清晰可见

T29和T30重型坦克的研制背景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战略仩从进攻渐渐落入防御态势的德军将这种落差也反应在了武器的设计思路上和东线的强大对手不同的是,德军开始往自己的坦克上堆砌厚重的装甲和穿甲能力强大的火炮将重型坦克当作“救火队员”,试图在被苏军冲得七零八落的防线上作困兽之斗与早就对德军“动粅园”见怪不怪的苏联士兵相反的是,美国陆军军衔发现他们的武器库里找不到能够与德军“虎王”重型坦克相抗衡的载具针对“虎”式坦克研制的M26“潘兴”坦克在性能上仅能与“虎”式做到有来有回,让其正面与“虎王”对抗在理论上似乎不太现实1944年,焦急的美军认為必须对虎王有所“回应”研制一型能够与之抗衡的重型坦克。9月14日军械局提议先生产4辆样车,其中2辆为装备105毫米T5E1主炮的T29重型坦克原型车而另外两辆则是装有155毫米T7坦克炮的T30坦克原型车。

注意T29原型车的履带并未加宽主炮也没安装炮口制退器

T29重型坦克原型车的基本结构囷性能

T29坦克使用一台福特GAC V12水冷汽油发动机,2800rpm转速时可输出770匹马力的功率搭配的传动系统是通用汽车公司新研制的EX-120型Cross-drive传动装置。Cross-drive这个名称來源于装置内的动力输入轴和2根动力输出轴相互垂直的布置方式这种新型传动装置的特点是将变速器,制动和转向系统等整合到一起甴驾驶员通过电动控制系统来统一进行操作。

新传动系统以增加机械机构复杂性的代价大幅简化了驾驶员在操作车辆上的体力负担,使T29嘚驾驶员告别了传统的坦克操作方式其采用一种有点像飞机一样的单杆式操纵杆,不论是转向或是变速的操作都可以用它实现不过工程师们很快发现其电驱动控制器存在灵敏度和力反馈较差的缺陷,马上将其更换为稳妥的机械控制器并保留原有的操纵方式可能是对于噺型控制装置可靠性的担忧,工程师为T29保留了一套传统的机械操纵杆作为备用并且辅助驾驶员也有一套一模一样的驾驶设备,必要时可鉯接替驾驶任务

注意图中左边的手动转向操纵杆和右边的电动操纵杆以及仪表盘,副驾驶位置相反

T29系列坦克的车体由铸造和焊接的部件囲同构成101.6毫米厚的首上装甲与M26的厚度相同,不过T29的首上装甲倾角增加到了54°。T29的底盘设计基本以M26潘兴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并进行加长每側的负重轮数量为此增加到了8个。为了降低路面压强T29配备了711.2毫米宽的T80E3型履带,这是一款由潘兴的T80E1履带加宽后改制成的产品

T29重型坦克采鼡炮塔前置的布局,尺寸巨大的铸造炮塔安装在直径为2032毫米的炮塔座圈之中装甲的厚度从最高的178毫米到102毫米不等。全车装甲最厚的地方吔是这型坦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炮盾T29和T30坦克的火炮防盾最厚处有279毫米,最薄的地方也有203毫米厚

在这个硕大的炮塔中配置有4名乘员,其中车长占据了中线靠后的位置头顶上的车长观察塔拥有多个观察窗。

炮长的座位在炮座圈的右前方他面前除了主炮的瞄准镜之外還配有独立的炮长周视装置。

T29的并列机枪实际上在最终方案中被修改为两挺7.62毫米然而不知为何一直未能实施这一改进,所有的T29/30/34等等都采鼡的12.7毫米机枪

T29E1重型坦克与动力系统的升级

T29坦克1号样车阿伯丁试验场,1947年10月31日

注意上图中经过加宽的履带和厚重的火炮防盾

由于1号样车主偠参与机动性能测试炮塔上的并列机枪以及车身上的航向机枪并未实装

上图的角度可以观察T29坦克车身后部的布置,注意其排气管以及处於行军锁定状态的主炮

1号样车在交付后换装了新型的动力系统一台源自航空发动机的艾利逊V-气冷汽油发动机替代了原有的福特GAC发动机。噺型发动机更换了新的化油器最大功率略微提高到了870马力,重量却仅有726千克

EX-120传动装置也替换为了更先进的CD-850-1型,由通用汽车公司提供後者混装有两组液压变速机构,一个单相变矩器和双功率流差速转向装置这种结构使提高了传动效率,在各种路面条件下都能提供稳定嘚野战机动性能在转向时将低速侧的部分动力合理地分配到高速侧,使坦克的转向更有效率并更容易控制T29交付陆军开始试验工作后,傳动装置也在继续进行升级新型号的CD-850-2型传动系统将单相变矩器更换为了多相式,拥有多种工作模式并且在高速运行时效率有所提升

经過改装后的T29一号样车被赋予新编号T29E1重型坦克。

CD-850型Cross-drive传动系统的各种后续型号在此后成了为多种美军主力坦克的标准配置包括M46,M47M48中型坦克,M67喷火坦克M60主战坦克以及M103重型坦克。

T29E2重型坦克与主炮的改进

2号样车装上了一座新型的T5重型坦克炮塔上面搭载了经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嘚复合式液力电动炮塔旋转俯仰机构以及其配套的数据计算装置。改进过后的主炮及其炮架分别编号为T5E2和T123E2 1948年4月1日,军械局将装备了T5炮塔嘚2号样车改称为T29E2 

最初的T5E1坦克炮安装在T123炮架上,后者的顶部采用了三个驻退筒而T123E1正是将这一设计改为两个驻退筒在上,一个在底端后來为了适配T5炮塔,T123E1炮架又进行了改装得到的便是T123E2型炮架。T29重型坦克的3,4,5,6,7号样车都在T123E1型炮架上安装了T5E2主炮

T29重型坦克使用的105毫米主炮备弹63发,主要配备有三种弹药(均为分装式):

  1. 全弹重量27千克(弹丸11.2千克)的T29E3次口径硬芯穿甲弹(APCR)初速1128米每秒
  2. 全弹重量31千克(弹丸15.2千克)的T30E1高爆榴弹(HE),初速945米每秒

名正言顺“打黑枪”的T29E3

正如大家所见编号为T29E3的8号样车最大的特征就是装备了硕大的T31E1型光学测距仪,配合T93E2型瞄准镜就形成了一套比较原始的光学火控系统。美军曾经在T25E1中型坦克上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到了T29E3坦克上他们计划继续验证一体化火控系统嘚可行性。

T31E1测距仪支架的间距宽度约为2.74米由于其未与其他火控和观瞄设备互相连接,因此车长不得不通过面前控制器手动获取数据

上述的安排虽然加重了车长的负担,但好在这样炮长就不需要分心从而能够专心致志地跟踪目标。除了T31E1测距仪和T93E2瞄准镜以外工程师们还為T29E3分别测试了T141,T144和T145型周视瞄准镜的效果这些周视瞄准镜主要用于火炮的间瞄射击,其中T141和T144都曾安装于炮长潜望镜的位置而T145则安装在靠後一些的另一个位置上。

不幸的是项目的实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测距仪的实际误差远比工程师们预想的严重不过好的一面是,在拥囿了测距仪之后坦克发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明显有提升,并且测距仪对于提高900米距离以上的首发命中率方面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T30重型坦克的结构特点

在T30最初是计划装备一套与T29一模一样的动力系统,但是军方在1945年末要求其换装一台大陆公司生产的V-12气冷汽油发动机代替福特GAC發动机编号AV-1790-3的新发动机能输出810马力的最大功率(2800rpm转速),由于较高的燃烧效率和可靠性AV-1790发动机及其改进型号逐渐成为了下一代美军坦克和部分装甲车辆的动力核心,其中包括M103重型坦克和M53/55自行榴弹炮其柴油机版本是M46,M47M48巴顿中型坦克,M60主战坦克以及瑞典版百夫长主战坦克Stridsvagn104的首选发动机

T30一号样车组图,注意其车尾外形与T29有所不同拍摄于阿伯丁试验场,

T30重型坦克的车身设计与T29大同小异除了为新发动机洏调整过的尾舱,和缩减为1挺的并列机枪外其他地方看起来与普通的T29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T30最大的特点无疑就是那一门40倍径的155毫米口径T7坦克炮了,其原型是外号为“长脚汤姆”(Long Tom)的155毫米M1野战加农炮虽然原型的M1加农炮可以平射并配有穿甲弹,但事实上T30的T7火炮在项目终止の前仅试射了高爆榴弹T7坦克炮在发射弹丸重量为43千克的高爆弹时初速仅有717米每秒,这个数据比起T29的105毫米主炮来说要逊色不少

陈列于陆軍兵器博物馆的“Long Tom”

T7坦克炮在发射弹丸重量为43千克的高爆弹时初速仅有717米每秒,这个数据比起T29的105毫米主炮来说要逊色不少不过大口径高爆榴弹的装药量大,拥有强大的毁伤能力笔者手头的资料并没有精确描述T30坦克在实战中将会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但参考二战苏军装备的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T30装备的大口径火炮将会在攻势作战中对于敌方的工事与防御阵地有着强大的破坏效果和威慑力。

T30E1重型坦克与自动装弹設备

T30的车长身边分布着各种弹药注意体积巨大的155毫米榴弹,画面中央是机枪弹药

T30理论备弹34发和T29一样采用分装式弹药。拿155毫米榴弹举例光弹丸重量就有43千克,算上药筒一发炮弹全重高达61千克这对于进行人工装填的两名装填手而言的压力可想而知,好在军械局立即为其咹装了电动输弹机来辅助装填工作但即便如此T30的射速依旧被限制在大约2发每分钟。

1947年7月24日军械局批准为1辆T30样车安装实验型自动装弹机囷自动抛壳装置,并且让主炮接受改装使其拥有在配合装弹机进行定角装填的能力改装后的T30样车获得了T30E1的编号。

T30E1的主炮发射和重装填流程是这样的:1. 主炮开火炮身后座并回位 2. 炮身自动调整俯仰角直到与预定装填角度对齐 3. 自动推弹机完成展开动作 4. 炮塔后方的抛壳口打开 5. 炮閂开启,退出废弃的空药筒并抛离炮塔 6. 新的弹丸和药筒经电动输弹机输送至推弹机 7. 整枚炮弹推入炮膛炮闩关闭 8. 推弹机回到初始位置 9. 炮身返回炮长预瞄的位置待发

T29和T30重型坦克的试验场趣闻

虽然两种坦克底盘基本通用,看起来也很相似但一份试验期间的维护报告表示,在更換动力单元的过程中花费在T30的时间远超过T29坦克。一个三人车组需要大约3个小时的时间来卸除尾舱顶部的格栅挡板并打开发动机舱盖而換到T29上只需要30分钟即可完成。

接着为T30吊装发动机的过程耗时约5个小时而在T29上仅需一半的时间就能搞定。造成这个差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T30使用的气冷发动机结构相对更加复杂而T30对于发动机舱的改进也缺少对维护保养方面的考量。

在阿伯丁试验场美军对于T29和T30做了大量机动性能的测试。其中一项里程1.5英里的山地测试中T29和T30分别跑出了7分21秒和7分34秒的平均成绩,作为对比M26潘兴坦克的数据为7分05秒。另一项里程2.5英裏的泥泞路面测试期间三种坦克的成绩先后分别为12分29秒,13分整以及11分24秒

在陷入泥坑的情况下,美军惊喜地发现T29和T30双双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脱困这很可能要归功于先进的传动系统。与之相对的是M26坦克的履带只能无奈地在泥坑里打转无法自行脱困

T29,T30M26和,M4A3坦克在同时面对60%嘚泥地斜坡的时候,T29耗时最长完成测试M26其次,装备有HVSS水平弹簧悬挂系统的M4A3坦克最快完成而T30重型坦克却无法跨越这项障碍。其中的原因囹人费解因为T30和T29无论在功重比还是履带地面压强等等数据方面都相差不大。不过有意思的是车组一拍脑门挂倒挡上坡,T30竟然以2分37秒的荿绩到达终点这个数据能排到第三。

考虑到篇幅的原因本文中只介绍了T29和T30这两个型号。在下一篇文章中笔者将会讲讲T29的“究极体”——T34重型坦克以及“大号潘兴”T32重型坦克。

  • 《兵器》2007年1月刊
  • 《海陆空天 惯性世界》,总第161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陆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