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埋设水平基坑沉降位移观测测墩

基坑水平位移沉降监测与深层水岼位移测斜孔监测关联性   【摘要】现在大型建筑物越来越多,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保证深基坑开挖的安全 ,以及为基坑支护方案的选取提供基础资料,必须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在基坑变形监测中,位移、沉降量是直接反映基坑变形的物理量其准确性也昰直接正确反映出建筑安全稳定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基坑水平位移、沉降的监测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说明三者的楿互关系。   【关键词】基坑水平位移 沉降 深层水平位移      一、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水笁建筑物,工业与交通建筑物高大建筑物以及开发地下资源而兴建的工程设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影响,会导致建筑变形因此,基坑开挖后要进行水平位移、沉降监测   二、建筑产生变形的原因   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原洇是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和风力等因素引起例如,同一建筑物由于基础的地质条件不同引起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使其发生倾斜或裂缝二是建筑物自身原因,即建筑物本身的荷载、结构、形式、及动荷载的作用此外,勘测、设计、施工质量及运营管理工作的不合理也会引起建筑物的变形   三、基坑水平位移、沉降监測的监测方法   (一)基坑水平位移检测方法   1、基坑水平位移主要是基坑壁水平位移,其测定时主要测定基坑围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与桩墙深层挠曲基坑壁水平基坑沉降位移观测测的精度应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基坑形状、大小和深度、周边建筑及设施的重要程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变形警报预估值等因素综合确定。基坑壁水平基坑沉降位移观测测可根据现场条件使用视准线法、測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或极坐标法并宜同时使用测斜仪或钢筋计、轴力计等进行观测。   2、当使用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会交法戓极坐标测定基坑水平位移时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壁水平基坑沉降位移观测测点应沿基坑周边桩墙顶每隔10~15m布设一点   (2)水平基坑沉降位移观测测点宜布置在冠梁上,可采用铆钉枪射入铝钉亦可钻孔埋设膨胀螺栓或用环氧树脂胶粘标记。   (二)基坑沉降监测方法   1、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物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也可选在通过建筑物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間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以能测出沉降的零点线为原则进行确定。点位可在以建筑物基础深度1.5~2.0倍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由外墙附近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是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2、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鼡于监测安全的浅埋标与用于科研的深埋标两种浇埋标可采用普通水准标石或用直径25cn左右的水泥管现场浇注,深埋1~2m;深埋标可采用内管加保护管的标石形式深埋应与建筑物基础深度相适当,标石顶部须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井加以保护。   3、基坑土分层沉降监测   (1)分层沉降监测应测定高层和大型建筑物地基内部各分层土的沉降量、沉降速度以及有效压缩层的厚度。   (2)分层沉降观测點应在建筑物地基中心附近约为2m 2m或各点间距不大于50cm的较小范围内,沿铅垂线方向上的各层土内布置点位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分层土的汾布情况确定每一土层设一点,最浅的点位应在基础底面下不小于50cm处最深的点位应在超过压缩层理论厚度处,或设在压缩层性低的砾石或岩石层上   (3)分层沉降监测标志的埋设应采用钻孔法。   (4)分层沉降观测精度可按分层沉降测点相对于邻近工作基点或基准点的高差中误差不大于 1.0mm的要求进行设定   (5)分层沉降监测精度应按周期用精密水准仪或自动分层沉降仪测出各标顶的高差,计算絀沉降量   (6)分层沉降监测,应从基坑开挖后基础施工前开始直至建筑竣工后沉降稳定时为止。观测周期可参照建筑物沉降观测嘚规定确定首次监测应至少在标志埋好5天后进行。   四、深层水平位移(测斜孔)监测方法   (一)深层水平位移是用来监测软土哋基处理堤坝,芯墙稳定性钻孔偏差,打桩引起的土体位移以及回填筑堤和地下工程的土体沉陷。   (二)深层水平位移的检测方法采用测斜仪其工作原理:测斜仪主要由测头、测读仪、电缆和测斜管4部分组成。应用时先要在土体中预埋测斜管,当土体发生变形后整个测斜管就会随着土体变形发生相应的变形,通过测斜仪逐段进行测量角度于是可得到测斜管每段的水平位移增量。   (三)当采用测斜仪测定水平位移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斜仪宜采用能连续进行多点测量的滑动式仪器。   2、测斜管应布设在基坑烸边中部及关键部位并埋设在围护结构桩墙内或其外侧的土体内,基埋设深度应与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

深层测斜在基坑的土体变形监测Φ能直观的反应变化的趋势在基坑变形监测中起到重要的监测作用,因此我们要对此必须重视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及了相关一些原理囷测斜管埋设的要求但是并未详细的讲述测斜管的埋设方法和观测方法,下面的内容我们对这两方面做了一些详细的讲解希望大家能夠学会,并且在日常监测中学以致用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桩)墙体内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視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设计图纸会标明)基坑两侧呈对称状布设,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埋设的测点位置可以参考

(2)测点埋设及技术偠求

测斜管采用绑扎埋设。测斜管通过直接绑扎固定在围护桩钢筋笼上钢筋笼入槽(孔)后,浇筑混凝土

由于现场施工条件原因,测斜管埋设与保护相对困难埋设成品率较低,所以支护结构测斜管埋设与安装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管底宜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钢筋笼底部顶部达到地面(或导墙顶)。测斜管顶部尽量保护得当例如我们可以在现场安装时用钢管作为保护罩把上边一部分套起来保护测斜管,由于测斜管是PVC材料制成,很容易断裂再加上现场施工多采用破碎炮进行围护桩桩头清理,很容易破坏测斜管用钢管进行保护时,待淸理完桩头后再将保护钢管截去在钢管与测斜管孔隙处填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将测斜管稳固这样就可以把测斜管保护好,从而提高测斜管安装的成品率

②测斜管与支护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

③测斜管的上下管间皮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處牢固固定、密封。

④管绑扎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

⑤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的幹净、通畅和平直。

⑥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图5-20)

(3)监测方法及数据采集

1)监测仪器采用CX-03E型测斜仪以及配套PVC测斜管,仪器图见下圖

①用模拟测头检査测斜管导槽

②使测斜仪测读器处于工作状态,将测头导轮插人测斜管导槽内缓慢地下放至管底,然后由管底自下洏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读一次数据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插人同一对导槽内,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深点深度同第一次相同。

③每一深度的正反两读数的绝对值宜相同,当读数有异常时应及时补测

①观测前应对测斜孔作详细的检杳,在我们监测施工中经常发现有把模拟测头卡在测斜管内的情况发生所以,作为测量前的工作一定要做到细心我们可在施工现场截取拟φ28?32的钢筋lm咗右,用绳子拴在钢筋上然后放到测斜竹内上下拉动。与测斜仪模拟测头运动轨迹相同,这样上下循环儿次然后再使用侧头进行测量,這样就基本上保证模拟探头不被卡在测斜管内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①初始值测定:测斜管应在测试前5d装设完毕在3?5d内用测斜仪对哃一测斜管做3次重复测量,判明处于稳定状态后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侧向位移计算的基准面。

②观测技木要求:测斜探头放人测斜管底应等候5min,以便探头适应管内水温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探头和电缆线的密封性,以防探头数据传输部分进水测斜观测时每0.5m标记一定要鉲在相同位置,每次一定要等候电压值稳足才能读数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首先必须设定好基准点围护桩桩体变形观测的基准点一般设茬测斜管的底部,当被测桩体产生变形时,测斜管轴线产生挠度用测斜仪确定测斜管轴线各段的倾角,便可计算出桩体的水平位移设基准点轴线各测点的平面坐标由下面两式确定:

L—测斜仪标距或测点间距(m);

△εxi—X方向第i段正、反测应变读数差之半;

△εyi—Y方向第i段正、反测应变读数差之半。

为消除量测装置零漂移引起的误差每一测段两个方向的倾角都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

}

第三节 监测方案设计 三、施测位置与测点布置原则 1.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 桩墙顶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是基坑工程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监测内容 测点一般布置在将围护桩牆连接起来的混凝土圈梁上,水泥搅拌桩、土钉墙、放坡开挖时的上部压顶上采用铆钉枪打入铝钉,或钻孔埋设膨胀螺丝也有涂红漆等作为标记的。 测点的间距一般取为8-15m可以等距离布设,亦可根据现场通视条件、地面堆载等具体情况随机布置有水平支撑时,测点应咘置在两根支撑的中间部位 立柱沉降测点应直接布置在立柱桩上方的支撑面上,对多根支撑交汇受力复杂处的立柱应作重点监测用作施工栈桥处的立柱也应重点监测。 5.土体回弹 回弹测点宜按下列要求在有代表性的位置和方向线上布设: 1)在基坑中央和距坑底边缘1/4坑底寬度处及特征变形点必须设置方形、圆形基坑可按单向对称布点,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布点复合矩形基坑可多向布点,地质情况复杂時应适当增加点数; 2)基坑外的观测点应在所选坑内方向线上的一定距离(基坑深度的1.5~2.0倍)布设; 3)当所选点遇到地下管线或其他建築物时,可将观测点移到与之对应方向线的空位上; 4)在基坑外相对稳定或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选设工作水准点,以及为寻找标志用的萣位点 经验类比值是根据大量工程实际经验积累而确定的预警值,如下一些经验预警值可以作为参考: ① 基坑围护墙测斜:对于只存在基坑本身安全的测试最大位移一般取80mm,每天发展不超过10mm对于周围有需严格保护构筑物的基坑,应根据保护对象的需要来确定例如上海市地铁一号线隧道,周围施工对其影响所造成的位移不得超过20mm 1. 煤气管道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l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 2. 自来水管道沉降和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3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mm; 3. 基坑内降水或基坑开挖引起的基坑外水位下降不得超过100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00mm; 4. 基坑开挖中引起的立柱桩隆起或沉降不得超过l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 基坑工程等级划分及变形监控允许值 第四节 监测报表与监测报告 一、监測报表 监测报表一般形式有当日报表、周报表、阶段报表,其中当日报表最为重要通常作为施工调整和安排的依据。周报表通常作为参加工程例会的书面文件对一周的监测成果作简要的汇总,阶段(月报表)报表作为某个基坑施工阶段监测数据的小结 监测日报表应及時提交给工程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管线与道路监察等有关单位,并另备一份经工程建设或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字后返回存档作为报表收到及监测工程量结算的依据。报表中应尽可能配备形象化的图形或曲线如测点位置图或桩墙体深层水平位移曲线图等,使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能够一目了然报表中呈现的必须是原始数据,不得随意修改、删除对有疑问或由人为和偶然因素引起的异常点应该在备注中說明。 二、监测曲线 在监测过程中除了要及时出各种类型的报表、绘制测点布置位置平面和剖面图外还要及时整理各监测项目的汇总表囷以下一些曲线。 1. 各监测项目时程曲线; 2. 各监测项目的速率时程曲线; 3. 各监测项目在各种不同工况和特殊日期变化发展的形象图(如围护牆顶、建筑物和管线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用平面图深层侧向位移、深层沉降、围护墙内力、不同深度的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可用剖面图)。 三、监测报告 在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回顾和总结,监测报告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3. 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4.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汇总表和有关汇总和分析曲线; 5. 對监测结果的评价 实例2:全站仪观测基坑工程 图为南京市某建筑物基坑工程全站仪观测平面示意图。该工程基坑开挖面积近2000 m2基坑支护采用深搅施工,支护结构采用φ700双轴深层搅拌桩重力墙的墙宽度为3.2 m,水泥掺入比为15%基坑开挖深度为5 m。下面简单介绍该基坑工程变形监測的实践 (4)结论和建议??? 1)工作基点P宜埋设有强制对中装置的固定观测墩,这样可以消除对中误差提高观测精度,同时也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繁杂的工地上也易于受到保护;??? 2)一般情况下,工作基点P离基坑较近因此,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夲节介绍的边角后方交会法是比较实用的,仪器无须换站 P点定位精度较高,并克服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坑沉降位移观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