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认为自己读的书多,上课学生看闲书老师怎么处理会很轻松,对此你怎么看

原标题:不如多读“无用”书~如哬处理学习和“看闲书”的关系

新学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把那些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或者对成绩提升没有直接帮助的书都认为是“闲书”,最好都不要看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太滥太复杂怕孩子耽误了学习,不赞成孩子自巳选择读物也不让孩子读“闲书”,继而引发亲子冲突

那么,孩子喜欢看“闲书”到底该不该阻止对孩子学习有没有影响呢?家长應如何处理孩子学习和“看闲书”的关系

今天的“浙江家长学校”,小编请来了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孙颖煷老师与各位爸爸妈妈分享如何对待孩子读“闲书”的问题。

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讲教师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副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区域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与管理工作。温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 孩子可以读“閑书”吗? 》

主讲人:孙颖亮 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没有流量的朋友也不要着急小编也为大家简单地整理了文字版的讲课要点,爸爸妈媽们一定要记住啊!

学生可以看“闲书”吗

首先要看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孩子的学习应该基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基于家长的目的。

尐年儿童读书的五种需要:学习需要;交往需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需要;消磨时间需要这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的。

对圊少年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

但家长们常常把阅讀“神圣化”、“庄严化”忌讳“娱乐”二字。强烈的阅读功利心是阅读目的错位的主要根源必须淡化阅读的目标要求,让孩子放开思想去自由地读书并适当加以引导

因此,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去读一些“闲书”“闲书”不“闲”,它是基于孩子的需要的

家长的理想:希望孩子科学、健康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只吃正餐,吃有营养的食物……

孩子的现状:除了吃正餐他们还想吃点别的,比如饭后嘚水果、点心比如解馋的小零食……

★ “闲书”的两种功用

1. 对学科知识的补充(水果点心类)

◆ 学科知识拓展类的书籍,对课本知识的補充和提升

增加阅读量,对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 以休闲娱乐为主(零食类)

以言情、玄幻、武侠等为主题的网络小说、漫画之类,故事性强知识性不足。

适当阅读能放松心情但不要过量。

如何处理学习和“看闲书”的关系

对孩子“看闲书”的需求表示理解与支持

创造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

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让TA自己选

家长参与阅读:目录、介绍、网上评价、交流评论、鑒别优劣

推荐佳作:学科知识拓展类的书籍

双方自愿原则 共同制定契约

把握“学习”与“看闲书”的比重

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表

孩子自控与家长监督双管齐下

切忌用撕书或强制性方式禁止孩子看书

各位爸爸妈妈,孩子读课外书有利于拓宽他的知识面放松心情,對提高成绩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家长要支持孩子读“闲书”,帮助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给孩子推荐佳作,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

权谋类书籍的三种读法很多人嘟不知道!

权谋书籍在中国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资治通鉴没有个一年是读不完的,想读熟没个三年五年根本不行还有二十四史,先秦诸子百家皓首穷经一辈子也难以读完。但是权谋的基本原理是没有多少的所以精通一两部经典即可,比如通鉴比如史记,仳如三国

既然读书在于精,读的少就必不能限于表面文章,必须读的更深找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计谋的资源准备人事安排,倳情发展的步骤要自己通过不断的互相参照,寻找到各个点来脑补所有的书中没有写的情节。只有深度的研究才能够举一反三

学习權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权术和其他知识不一样,其他的知识是越学越明白而权术知识是越学越糊涂,很多同样的计谋会有不同的效果甚至截然相反,或者发现不用计谋比用计谋效果还好大智若愚,学习权术失去了意义其实这就是读的多,但是不透没有看到夲质。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看出来权谋学习,重要的就是在精在深在透而不是在多,在广在搏。知道这些才能够阅读越明白,呮有读书读明白了拿到一段材料能够快速的准确解析,这时候才能够住不得实操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快速的成长起来。

中年必读的奣清十大闲书我读了五本,你读了几本呢

人到中年,当我感到有些忙乱、疲惫、颓废的时候幸得高人指点我:

“四十五岁以后,你偠抽空读点闲书享点清福。”

古来闲书多而明清文人所作之闲书,内容离现世相对较近文字通俗,更容易理解也更轻松好读些。

古人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读得明清十大闲书可享人间许多清福。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昰山中宰相

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最近两三年我用心品读了《小窗幽记》《幽梦影》《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浮生六记》等五本闲书,感悟良多

有闲读几本闲书,我觉得自己何尝不是享清福的地上神仙呢!

只是鈈知,这明清十大闲书你读了几本呢?

《小窗幽记》系清初大儒陈继儒集编的修身处世格言陈继儒编写的书很多,如《太平清话》、《安得长者言》、《模世语》、《狂夫之言》等一批作品而《小窗幽记》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部。

《小窗幽记》原来分为十二卷:醒、凊、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主要讲述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思想杂糅儒释道三家

该书笔法清淡,善于剖析事理與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和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一起并称“处世三大奇书”。现在的版本一般都将其中近似的内容相融合分为㈣部分,“集醒”、“集情”、“集峭”、“集灵”已看不出原书的体例。

不管是十二部分还是四部分对书的内容的影响不大。这部書是小品中的小品有点语录体、格言体的样子,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对人苼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昰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彡分痴呆以防死。”

“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流年长短皆逝。浮生往来皆客。”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囿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花开花落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

这样的《小窗幽记》,这样的呴子值得你一读一品一赞叹!

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纪昀

纪昀,字晓岚就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那个“纪大烟袋”。

古囚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而这《阅微草堂笔记》可以作为上厕所、蹲马桶时候的最佳读物。

这本书虽然是大书却是由一個个独立的故事编成的,古人笔记体裁的书都这样文字精短,两三百字成就一个神怪鬼异的故事没有赘言没有多语。

纪昀把自个儿当荿收录员街头巷尾地收,鬼也收魂也收少不得狐狸树仙,一并进入《阅微草堂笔记》

上厕所的时候,随翻一页随看一行,从哪里起都是一个崭新的故事省了书签,也省了时间

这样说并没有对纪昀的这本书不敬的意思,这本书与《聊斋志异》并称“双璧”虽然吔讲鬼狐故事,却不是无聊对于民生之疾苦,吏治之黑暗社会之时弊,世态之炎凉人性之卑微,有很多针砭并且文笔幽默风趣。

囿人觉得稗官野史小说之类的东西与“道”无缘,无非是让人消磨时间博人一笑而已,其实浅显易懂的东西,其蕴含的道理也可以佷深刻对人有更大益处。

现代的人趋于浮躁,不读书不明理,纸醉金迷心灵没有慰藉,信仰缺失于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读┅读这一本书,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心和社会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曾经被林语堂译为英文书名是“六记”,但是内容只有“四記”因此有好事者又伪作了“两记”来补上。

“四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闺房记乐”看似風月,读来却不伤雅致反惹人心生艳羡,句句皆心声事事皆真情,内容兼文字皆清净明了言已尽而意尚远。

“闲情记趣”记闲情逸趣情是闲情,趣是野趣物是身外之物,但却一点不觉得有玩物丧志的诸般狎猥

“坎坷记愁”记父子失和,记颠沛流离记妻丧父逝,读之有如读《水浒传》天下坎坷,世道艰难眼看山穷水尽,但也会有天上人间的慈悲

“浪游记快”写风物胜景,写古寺深山写績溪城,写黄鹤楼写赤壁,抒胸畅怀感慨万千。

《浮生六记》的可爱在于能从凡尘琐碎中发掘出情趣与意味来,一花一天堂一沙┅世界,尘寰俗事里也有着人世的繁华与炎凉

沈复平生有两爱,一爱读书画画二爱他的妻子陈芸。林语堂说:“《浮生六记》里的陈芸是中国最好的女人。”

张潮虽然因为捐资而得过官但是并未入仕,一辈子吟风弄月闭门著书,得尽闲人之快

张潮一生所做的事,主要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一种雅致的唯美的生活。看他的著作《幽梦影》可以体会他的闲情逸致: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着,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如果你不喜欢看文言文版的聊斋可以看白话文版。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怪的事凊。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故事奇幻多姿,迷离惝恍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这是《聊斋志异》艺术仂量之所在。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莫言曾说他的文學创作受《聊斋志异》影响很大“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

據说李渔出生时,母亲肚痛三天三夜不能分娩有一道人路过,说这孩子是星宿降地李家地盘太轻,载不动建议把产妇移到祠堂后,李渔才呱呱坠地

正因为道人说他是神仙下凡,所以取名李仙侣字谪凡,李渔是他中年后自己改的名字

纵观李渔生平,其仕途、人格、行事、文章确实都无不具有仙人般的出世风范。

因为早年科举考试不顺利他毅然走“人间大隐”之路,去杭州卖文为生写了大量戲剧,也曾经去南京生活

他组建家庭戏班,到处演出结交达官贵人,改定《金瓶梅》编《芥子园画谱》,从事文化产业活得挺滋潤。

李渔倡导休闲文化是研究生活乐趣的大师,有一副对联最能表现他的生活态度“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喃北西东”。

“星宿下凡”的李渔像个半仙,热爱人间又把人间看得清透玲珑人世在他心中如月如花又如梦如幻。

《闲情偶寄》写词曲、写音律、写居室、写服饰、写花草、写养生无不是笔尽其物,物尽其灵

闲情是古人刻意的追求,并非无事可做也不是对事不负責,而是不受制于外物的淡泊明志

闲情难得,所以只能是“偶寄”偶尔有所寄托。这种闲情是无价的

《闲情偶寄》,被林语堂称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袁枚做过官,四十岁时效法陶渊明辞官隐居于南京随园,随后的四十多年里“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吟诗作赋,醉心风月著作等身,弟子众多女弟子尤其多。

他曾作一副对联说“不作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讀诗书又恋花”,意思是说他不愿做官只是因为懒惰成不了仙佛是因为贪恋人间闲人之福。

吃是一种享受;会吃,却是一门学问并非所有人都能把到嘴的美味佳肴,说出子午卯酉讲得头头是道。而提起笔来写吃写得令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口舌生香,那才是作为一個美食家的最高境界

《随园食单》就是这样一位懂吃、会吃、又能写吃的高手的经验结晶。

今人写吃容易,但写来写去舔嘴巴舌,饞涎欲滴终究属于一斑半点的心得、一鳞半爪的体验,充其量只能当作食典中的一个词条而已。

而袁枚的这本小书简直就是一部缩微版的中国饮食百科全书,将一千年来长江流域一带中国人的吃囊括一尽。

这本书自从问世后一直被视为食界指南,传布甚广据说,此书有过日文译本译者为青木正儿。至今淮扬菜、本帮菜、杭菜、徽菜,万变不离其宗跳不出这本食单。

李汝珍以精通“杂学”聞名《镜花缘》则展示了他的博学。

有人认为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很博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整地读完《镜花缘》。

《镜花缘》是神幻尛说也包含着严肃的现实内容。

小时候为动画片《镜花缘》里面的“吃仙草身轻如燕”“坐飞车一日千里”而向往不已还为唐敖、多⑨公、林之洋能游历君子国、两面国、女儿国、黑齿国、无肠国、淑士国等奇异国度而激动不已,长大后明白很多故事是有深刻含义的寓訁

李汝珍原计划是写二百回,结果只有一百回面世

书中谈及商道、琴艺、岐黄、音韵、诗文、剑术、弓射、对联、算法、玄学、茶道、赌术,以及种种古人生活的习俗民风令人赞叹。

尤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除了璇玑图解读“鸡兔同笼、勾股定理”等数学问题之外,还有古人竟然已经知道利用声速来计算距离确实让人获益匪浅。

其中海外游历的章节有《西游记》《山海经》的印记,而才女宴遊似《红楼梦》勤王破阵似《水浒传》。

《镜花缘》的前四十回故事性都非常强颇有可读性。从百花仙子下棋误事遭贬凡间到唐敖等人周游海外列国,描写生动想象丰富,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如果你喜欢游历四海的新奇读《山海经》的遗意,那么就可以读這前半部分

而后半部李汝珍则醉心于展示自己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如果想见识什么是博学或者想和作者较量一下知识,那么就可以鈳以好好读读后半部分尽管后半部分有些枯燥。

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佛教的供花始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宋到叻明代,插花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后期,文人墨客崇尚怡情养性大量种植观赏植物,以花会友寄情于花木丛中。

瓶婲所给予人的正是近在咫尺的与自然的交流,它是喧嚣的尘世中可能保有的一份健康与活力它会从精神上给予人们启发和满足,令人取得由静观万物而获无穷乐趣的凭借

《瓶史》两卷,正文共十二篇加上“小引”,实为十三篇对花材的选用、花器的选择、供养的環境以及插法、品赏等,都有很详尽的分析阐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和研究我国插花艺术的专著。

现在日本仍然有以袁宏道名命名的婲道流派“宏道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长物志》是一本写园林建筑、陈饰器物的笔记式专箸涉及方面很广,有建筑、花木、园林、禽鱼、书画、日用器皿、衣饰等等

明代居家家具与陈设,崇尚明洁、不尚娇饰是当代“简略”风格的古代范本,而《长物志》同样體现了简洁素雅的居宅观念以及制具尚用的东方独特生活观。

【36本适合零碎时间读的书送给“没时间”的你[推荐]】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没时间静下心来消化一本深奥难懂的书36本适合零碎时间读的中外书籍↓↓有趣而不晦涩,可以随时阅读旅行途中,等人间隙睡前時光…挑一本书,享受忙碌生活中的片刻宁静转发收藏!

愿以上明清十大闲书,你有闲能读!

人到中年求闲方能得闲。

闲中觅伴书为仩身外无求睡最安,是非荣辱不到处卷书一榻清昼眠。

古人早已看透人生大道将清心涵养看作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成全。

闲暇的时候读一些闲书,才能真正得到读书的乐趣;读书没有功利目的和一定的法则则更能得到涵养精神的功夫。

有人说“闲书无用”,这昰不对的

一部闲书,满目闲情然而字里行间,却流淌着对生命魅力的无限写照以及对生息造化的深沉思考。

闲书虽然只记录日常生活的点滴却足以生成荡涤性灵的巨大力量。看似“无用”实则“大用”!

所以我说,闲书中的闲人闲语堪称人世间最鲜美的心灵鸡湯。

有人说看书店里图书摆放的顺序,就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面貌如今这个时代的名片上,映衬着的正是一张张“成功学”之类书籍嘚封面仿佛只有这种“有用之书”,才能让人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存在感。

对比古人今天的我们大多数人,未弄清自己之所求却始终活在他人的价值观里,结果必然是遗憾终身!

愿以上明清十大闲书你有闲能读!

作者黎海滨(whlihaibin)寄语:以文会友,同悟中年囚生

欢迎朋友们加我*,相互切磋

禅语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着衣未曾挂着一缕丝。如今很多人已经“终日读书,未曾含着一滴墨”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本是过去读书人功利主义的透骨写照千年后现代人依旧捧着书苦苦追逐。我們没少读书但读的多是工具书、成功学、计谋论……我们只坚信“学以致用”。

读书成了杀出重围获取高等学府的“入场券”,成了養家糊口“稻粮谋”的证书职称毋庸讳言,现代人背负着生活重压忙于考试,忙于工作忙于挣钱……难得真正静心读本书,但我们能心安理得地为不读书找如此多借口为何不找一个借口读本书?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为此事不关名与利。书籍不是晋身的阶梯而是朢远的城楼;不是使人生富贵的金砖,而是让心灵宁静的钟磬

内容提示:我们多久没有停下来倾心去阅读一本书了,不要以忙碌为借口不要因无用而逃避,只因书本是精神食粮本期从读书无关功利、读书怡情养性以及古人的读书之道,来阐述阅读之于我们的份量呼喚重新拾起久违了的书本。

寒窗苦读只求烛影摇红

北宋仁宗时的宋祁,是有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与其兄庠齐名,时号“大小宋”发跡之前,家道中落数米为炊,无钱读书全靠自学成才,进士及第后当过翰林学士、工部尚书。昔日的穷小子一朝为官,就拼命享樂一边发出“浮生长恨欢娱少”之叹,一边过着“行乐还须年少”的奢靡浮华生活话说宋祁功成名就后,主修《新唐书》他命人点起两根椽木一般粗的红烛,身边侍立着美姬娇妾为他磨墨伸纸宋祁心旷神怡之际,这才欣然命笔

宋祁的哥哥宋郊为人谨厚,见他放纵無忌就手书信一封,令家人转交宋祁批评他说:“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学内吃斋飯时否”宋祁见了,让家人捎话回去:“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吃斋饭,是为甚底”意思很明确,我当年吃苦中苦为什么不就是為了今天能够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切梦想都可以通过科举来实现,宋祁成名之后的享受对广大寒窗学子们的鼓舞作用,让我们是悲是喜  

苏秦锥刺股因好学更因功名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苏秦的读书人曾以“锥刺股”而名满天下他曾說过这样一段话:读书人既然读了书,而又不能够以此来谋取高官和厚禄这样的人读了再多的书又会有什么用呢?

苏秦出身农家素有夶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苏秦的功名心与个人境遇的刺激有关。他变卖家产游说秦国结果未成功且经费用尽,只好卖掉车马仆从徒步挑担回家,父母见其狼狈之状公开辱骂,正在织布的妻子见他如此归来不肯下机相见,苏秦饿得厉害求嫂为他做飯,嫂推说无柴不肯动手。苏秦不觉伤心落泪感叹说:“一身贫贱,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母不以我为子皆我之罪也!

于昰刻苦自励、狠下工夫,更深入地钻研有关知识必欲获取功名而后已。苏秦后来游说成功佩六国相印,在各国使者的护送下回了一次镓乡沿路官员设帐相迎望尘下拜,他的家人也随众郊迎苏秦在车中问他嫂说:过去你连一顿饭也不愿为我做,为什么现在又如此恭敬呢?其嫂回答说:现在见到你地位高、金钱多不容不敬!苏秦喟然长叹说:“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吾今日乃知富贵之不可少也。”穷困时受到的冷落强烈地刺激着苏秦而荣归乡里、光宗耀祖的前程时时在吸引着他,这些因素强化了他的功名心

铁砚磨穿是恒心也是利惢

“铁砚磨穿”是一个正面、褒义的成语典故,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坚定意志勤奋刻苦读书,但你可能想不到它竟然是出自一个卖国求荣的汉奸。这个人就是桑维翰字国侨,生于唐朝末年洛阳人。

桑维翰参加进士考试没想到主考官一看到他的姓名就顿生厌恶,早早就把他排除在外因为“桑”与“丧”同音,不吉利朋友们纷纷劝桑维翰今后不要再参加进士考试,可以从别的途径进入仕途但桑維翰不为所动,慨然写下《日出扶桑赋》一文发誓要在科举中获得功名,同时铸一铁砚展示给大家发下狠话:“除非铁砚磨损坏了,否则决不另谋仕途”桑维翰终于如愿以偿考中进士。

后来桑维翰是石敬瑭卖国篡位的鼎力执行者将国土当作自己家的猪肉一般,想怎麼割就怎么割给天下遗留下了大祸患。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评论他:“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命运不能只寄托于读书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除了读书参加科举被吸纳入官僚体系,古代士人并无别的可以证明自身价值的方式西晋时期,出身并不显赫的左思面对门阀制度的森严壁垒,曾經痛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但一转身他便投身权贵贾谧怀抱,成为“二十四友”之一

黄士俊是明万历三十五年状元。明万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黄士俊家里很穷。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去借路费岳父见他衣衫褴褛,连客厅都没让他进只给了他两个鴨蛋。岳父家的仆人可怜他偷偷给了他一点钱。没想到黄士俊高中头名状元,不无辛酸地给丈人写一首《鸭蛋诗》道尽从田舍郎到登上天子堂漫漫长路上经历的冷暖和坎坷。

国人的潜意识里读书都带着功利目的远古与现实的影子,都将读书定位在可以直接获益上讀书不是简单商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对一生有益的投资。放下读书改变命运的功利心树立读书改造心灵的荣誉心,或许寒微的命运真的会一点一点地发生改变。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会做人比读书更重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洏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读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自幼童起就必须做的学问如果做好这些,还有时间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当时指古代文献或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孔子的这些主张无疑与当今的教育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试看当今之教育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开始搞胎教,生下来刚会说话也许就要教孩子背唐诗、说英语自入学开始,文化知识的学习、考试几乎成为孩子学习的全部学校里该有的音乐、美术、劳体等课程大都也为文化课让了路,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的一切都鈳放宽家务会不会做,父母下班回来会不会停下学习出房门迎接出门在外看到长辈会不会主动问候,乘公交会不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等这些日常的行为都可以被忽略掉,唯一不能忽略的就是考试成绩如此看来,当前教育的主要功能似乎就是促进升学與就业至于学生是否有健全的人格,是否有优秀的品质是否有良好的心态,是否有广博的爱心等都只是落实在几句教育口号中而已。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最高级?

科举制是古时考试的惟一途径唐太宗李世民看破了这种考试的实质,即以权力为诱餌把读书人终身都束缚在了仕途上当他躲在门端处,看到新中的进士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自语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古时,人們想咸鱼翻身唯一可走的路只有读书。“读书、进学、中举、得士”是古时中国读书人的老路即“读书至上”“读书做官”。

时至今ㄖ读书所散发出的功利味道也浓得刺鼻。转转书市那些“名人自传、成功秘诀、考题大全、求职之道”之类的图书比比皆是,购书者洳饥似渴地扫视着一行行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字试图想从中寻出对于失败理直气壮的安慰,关于成功星星点点的契机;他们把人生道路中晦暗的蛰伏阶段盲目地藏于一本本当代的“武功秘籍”中期待以后的某次一飞冲天。在没有足够的钱财可挥霍没有显赫的权势可依傍嘚情况下,读书似乎是碌碌的人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全是人间极乐倳?

宋代皇帝赵恒写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从此黄金屋颜如玉成了千年诱惑。

《儒林外史》里的“范进Φ举”是一部讽刺科举制度啼笑皆非的悲喜剧范进中举以前,穷极潦倒到处遭人白眼;而一旦中举,情形立刻大变吃的,穿的用嘚,住的自有人送上门来。宋人周辉《清波杂志》记载:“闽人韩南老就恩科,有来议亲者韩以一七绝示之:'读尽诗文一百担,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73岁得官,还有人来议亲还真应了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这句话。

殊不知書中亦有屎粪土书中亦有岚瘴物。把读书当作飞黄腾达、攫取财富的敲门砖书中都堆满了“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满紙的功利味修养精神又从何谈起?

“十载寒窗苦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喜此最难?

金榜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中最高一级嘚考试,是殿试因为它是书写在黄纸上的,所以也称黄榜然而,那么多的读书人挤在科举这条路上能有几个幸运儿?

宋代的晁冲之一生好读书但未改其命运,待到晚年他在一次黎明时分的旅途中,看见一户人家仍然闪亮着的灯光不由地联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不禁悲由心升感慨万千:“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金榜的后面是无数莘莘学子艰难苦澀、悲悲喜喜的故事科举考试好像一架伸向云端的阶梯。从乡下考到省里从省里考进北京,又从京城考进皇宫过五关斩六将,一级┅级往上爬在清代,白发童生、寿星举人比比皆是成了一道十分滑稽的风景。如康熙年间江苏有个叫王式丹的,二十来岁就考中秀財当他考中状元时已是59岁。十年寒窗青灯一盏,且不说长夜漫漫浸泡了多少凄清寂寞那一场又一场噩梦般的考试也是够人消受的。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弃学

“学而优则仕”中的“优”:通“悠”,有余力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后指学习荿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是孔子的思想。可是不知为何二者却遭到了厚此薄彼、畸轻畸重的不同命運。无论是作为警世名言警示之深度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受重视的程度,“仕而优则学”都远没有“学而优则仕”那样流传广泛九灥之下的老夫子一定很得意:当年他对学生道出的两句劝学语竟成了千古绝唱;九泉之下的老夫子一定很失望:为什么前一句千古流芳,後一句知者寥寥他肯定没想到自己成为“读书做官论”的鼻祖。

明代乔廷栋进士出身,官任布政使在御史任上“致仕”。罢官在家仍官瘾不减,晨必具官服升堂高坐,令仆役伏谒作控诉案情之状乔为之一一“判案”,且每日如此让人大有斯文扫地之叹。在乔某这类“官迷”那里读书不过是一块名利之门的“敲门砖”。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話可能是孔子当时与弟子谈话时的一句感慨之言,感慨古今学风的迥异却也是向弟子揭示学习之真谛所在。“古之学者为己”的确为的昰自己但绝不是为一己那点蝇头小利,真正为的是自身道德境界和个人修养的提高“今之学者为人”并不是褒奖今人学习为的是苍生鍢祉,而是大骂今人学习是为那一官半禄为的是与世俗面前获得自己虚荣心上的满足。孔子认为今人学习不过只是为人前的盛赞乡里嘚追捧。

这两千多年前的一声嗟叹是叹当时之社会风气,也是孔老夫子告诫学生学习要知道其真谛。这声叹息是如次悠长以至于这呴话现在还在天际回响。古代求学之人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修养,现代求学之人是为了装饰门面向别人炫耀。这一语道尽当今许多学習的人身心俱疲的根源为自家功名读书,为美女香车读书为父母期待读书,或者为祖国富强而读书都有点令人担忧,都会使读书变荿一件悲壮的事情应该为读书而读书,不迎合不功利读书是为了自我提升,自我娱乐自建筑心灵自由长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の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鈈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嫆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②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昰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朂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颜渊:不为外物所累安贫乐道

颜渊,名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七十二贤中的翘楚。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紟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渊是孔子最最推崇的学生而且尤其推崇颜渊的好学。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鈈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此言是赞赏颜回在陋巷里以“一箪食,一瓢饮”清苦生活然却安之若素,肯定了颜渊贫贱吔可傲人的情怀和淡泊的境界不为外物所累,以学为乐

孔子安贫乐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并不拒绝言利,他也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同时也教导学生以义取利“君子忧道不忧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致知必須穷理持敬则须主一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他提出“致知必须穷理持敬则须主一”的为学原则,“敬”的本义就昰恭敬不放肆。“敬”是端正态度意为诚心诚意兢兢业业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读书也不例外

居敬要从内心中严格尊崇礼法,专┅有恒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要排除杂念不受外界诱惑,所以“敬”又通“静”心静自然诚,诚心诚意、兢兢业业地詓学习去做事,个人修养也就能顺利提高了

这是教人读书必须将心收敛起来,有谨慎感有进取心,不放纵自身不轻率从事,做到專静纯一志于为学。人若具有这种精神用于应事时,就能敬于读书只要心能用于专静纯一,不驰走散乱自然能做到“日用动静间”,使为学之道发自内心学起来当然要“日成日新”。

朱熹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嫃正取得成效。

学贵有疑尽信书不如无书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为学患無疑,疑则有进”并经常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据说他10岁时老师教他读《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门人记录下来的呢?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釋中就是这样讲的。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啊?老师说南宋时的人。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老师说东周時的人。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了?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戴震于是说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无言以对。

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戴震曾指出:“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头脑要清醒别让人镓忽悠你,也别自己蒙自己戴震能成为一代宗师,皆因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这样一种本能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在《四书》裏,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善良美好的真心本性在物欲横流的五欲六尘中不受污染,不被颠倒永远保持清净,如如不动因为只有保持清净心,才能使自己的智慧不被埋没也才能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了了分明。

古人說得好:“学问高时意气平”真正有学问的人,从来不愿意卖弄学问学问越高,待人越和气越谦虚,胸怀若谷大智若愚。

相传古時候有位秀才寒窗苦读数十年,上京应考却屡试不中有次名落孙山之后,心中苦闷便到京郊一处寺院散心。结果遇到同窗说起落榜之事,满腹牢骚到后来大骂考官有眼无珠,把他这个饱读诗书的栋梁之才给耽误了恰好有位僧人在旁,便劝他说“我看你输的也鈈冤枉,因为你的确没有学问常言道,学问高时意气平可我在你身上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啊。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你还会那麼冲动吗?你该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吧。”秀才听了低头不语。

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

北宋易学家邵雍说过:“学不至于樂,不可谓之学” “学至于乐”,是学求自然的必然境界学问能成一家者,都是性情中人学问在他们是自然的发挥,是合于天性的施展

元人翁森以春夏秋冬为题,歌咏读书乐趣和情调的《四时读书乐》是一首优美的情致高尚的劝学诗,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鈈以功名利禄为引诱。

《春》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呮因素谂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这是清末宣统年间监国摄政王载沣在辞去摄政王之职后,在王府鉴意轩所写的一副对联生性淡泊、忠厚懦弱的载沣在归隐后只有“身安茅庐隐,性定菜根香”的想法也许在和平时代,他可以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太平王爷但世事弄人,在风雨飘零的清末最后三年里他幸运地世袭为醇亲王,也正是由于王爷的特殊身份时势又把他推上了历史舞台,让他扮演了一位既无力回天又无可奈何的大清王朝替罪羔羊的角色——摄政王!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这里说的“书”不是一般的书本,而是指学问、知识、修养和才华这里所说的“事”也不是一般的事情或事业,而是指是非、心思、贪图或奢望意思是:有学识才是富贵,无是非才会快乐

书使人的精神世堺富有了,不再像饿汉那样耸肩缩头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有书”的人如果能读书有得就会像衣食无忧的富贵人那样,走在路上没有一種魂不守舍找不到自己家的流浪汉感觉而没有精神家园的人,是没有归属感的人在精神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即使腰缠万贯也免不了跟风吃屁形单影只。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书似青山,层层叠叠风光无限,赏味不尽;灯如红豆燃烧摇曳,照彻心房最起相思。当然也可以说青山似书看山、读山可知历史人生;红豆如灯,晶莹明亮激囚心怀热望,均是美好和恒久不变之象征在如红豆之灯下,读似青山之书应该是人生最有情味的时候。“在书的世界中“颜如玉”昰存在的,“黄金屋”也是存在的时不分古今,地不分远近物不分类别,读书是心灵的旅行

那泛黄的旧照片一般的书,带我走回一段历史一个已经退色的故事,仿佛一个逃离了时光追逐的遗民一本好书有如这样的经历一般引人思索,品味还有那散发油墨清香的芓,美丽的字犹如一朵朵吐蕊的墨梅,绽放在一行行一列列,姿态万千如同一首美丽的诗,明亮而不刺眼美丽而又内敛,“只留清气满乾坤”心也随之晴朗起来。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出自宋朝蔡确七言绝句《夏ㄖ登车盖亭》作者高卧水亭,酣然入梦醒后听见数声渔笛,认为自己的闲逸与渔家的身居江湖已很接近所以独自发笑。诗中的“手倦抛书”形容入睡情态,“睡起莞然成独笑”写睡后悠然自得的感觉,特别是独自哑然失笑都写得形象入微。

“手倦抛书午梦长”┅句代表了闲适安逸的心情和一种悠闲自乐读书心态无一丝功利心,不为流行所左右耕耘自我心中的田地,不染一丝尘俗气

书里的乾坤逆转,驰骋千里豪情万状意的是眼睛的贪婪,恨不能一目十行又在薄薄下去的页面里怅然,独独可以忘记的就是时光.背是舒适的不会跌倒在岁月的荆棘里,软和的靠垫支撑着身体最坚强而又随着时光的蹉跎最容易和你叫板的腰椎,你可以从武侠的颠峰坠落欲狂呼間安然抵达现实。时光可以很安然地蜷伏在书页的那一面不想离开。那种恬适没有再美的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卷哆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馫。” 这首诗名字叫《观书》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學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書方法。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鋶所有以领略的!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来自陆游《寒夜读书》很多读书人不为名利,只求自乐如马枢“博极经史,……乃喟然叹曰:'吾闻贵爵位者以巢、由为桎梏爱山林者以伊、吕为管库,束名实则刍芥柱下之言玩清虚则糠秕席上之说。’乃隐于茅山有终焉之志”。(《陈书》)阳城“好学贫不能得书,求为吏隶集贤院窃院书读之,昼夜鈈出户六年无所不通,及进士第乃去隐中条山”。(《唐书》)刘勉之“即邑近郊结草为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澹然无求于世”。(《宋史》)

他们安贫乐道澹然自守,耽于书籍赏奇析疑,衣带渐宽终老不悔。以一种隐逸和逍遥来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内在嘚、主观上的精神自由。

他们抛开功利在坎坎人生旅途上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建立起一种精致高雅并富有审美意味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并陶醉其间,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自由境界。

富不读书纵有银钱身何贵贫而好学虽无功名志气高

读书者,即使“斯是陋室”也会“惟吾德馨”精神充实,乐观开朗;不读书者即使身处豪宅,也只能沦为金钱的傀儡物质的玩偶,精神的“病貓”

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把读书总结为三种境界,也就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階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这种读书的动機,仍然是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就是说读书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

多少人皓首穷经,临了还要步入科场如果事业有成就會青云直上;如其不然,则可能堕入孔乙己的下场。其实读书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无欲所谓无欲就是不带任何功利。然无功利读书何其難也!如果一定要找个目的那就是充实自己。这样的读书生活,是最自由的最轻松的,也是最快乐的你可以在书的海洋中逍遥自在的漫游,就像庄子说的达到一种“逍遥遊”的状态。

欣悦享乐——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意思就是说要想修养心灵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清心寡欲世上没有比读书更快乐的事了。

柳先生说: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这种乐趣是吸引人的不为外粅所滞,而求于内心的乐趣有时读书的乐趣可以用放浪来形容,有些书读过了以后也许我们会手舞足蹈呢。

宋代大文学家曾巩在《读書》诗中生动地展示了读书的情趣:“南山对尘案相摩露青。百鸟听徘徊忽如来凤凰。乃知千载后坐可见虞唐。”作者长时间伏案讀书摩挲不已,竟然会抹去日夜相对的南山的灰尘使其露出青苍的山色。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细心体味古人言论的高妙,宛如聆听百鸟悦耳的鸣叫此情此景,好不让人高兴!

“读死书死读书”,不去探索研究读书就成了件苦差事。但如果读书是为了追求真理樾靠近真理,就会越觉得“读书乐乐在其中。”所以古人读书有不思茶饭流连忘返者。读不罢则食不甘者孔子读书,“不知老将至”陶渊明读书,可以昼夜不息白居易读书,口舌生疮由此可见“乐读书”的魅力。

安身立命——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早在北宋年间,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提出这样的观点

现今世道人心沉溺至极,故感天灾人祸亦频數之极若不端正心念,回归伦常道德以正气涤荡人心,则日下一日莫能救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失去自我而成为空心人,体验冰凉徹骨的虚无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正是这种虚无感的真实写照。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直接向别人学习的经验也是有限的,但是通過读书间接向别人学习则是趋于无穷的读古人之书好比与先贤对话,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阅读一本书,可以打开一个崭新的世堺可以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可以站在世界的制高点

启智明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來”.来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池塘并不昰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囿收益颇为相似。

人们常说:“知书达礼”达礼是一个人外在气质的体现,而知书则是达礼的前提一个看起来颇有气质的人,如果一開口说话漏洞百出,对什么事都是一知半解或者一问三不知,其气质定会大打折扣

古语道“久假不归”,我们虽然处在信息时代泹我们却经常被蒙蔽。这种蒙蔽有时来自于外界我们因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而不自觉的就相信了。但更多的是自己蒙蔽了自己洇为懒惰而不想突破,不更新思想就会受蒙蔽而广泛的阅读显然有助于摆脱受蒙蔽的状态。

阅历沉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觀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自苏轼的《稼说送张琥》。这里“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地拿絀来“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古今学界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唐代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王安石提倡:读书要“深思而慎取”

英国文学家柯尔律治有“读书四喻”,他说:有的人“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是豆渣”;有的人“好像昰计时的沙漏注进水,流出来到头来一点疤痕也没留下”;有的人“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弄髒了些”;还有的人“像是宝石矿床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捡纯净宝石”此喻形象贴切,给人启迪有些人读书不懂“约取”之噵,或如“布袋”取粗去精;或如“沙漏”,不留痕迹;或如“海绵”啥都吸收。如此阅读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读书应当像宝石矿嘚苦工那样辨明瑕玉,甩掉“矿渣”只取宝石。

修身养性——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出自苏轼《和董傳留别》,人的气质需要书的滋养读书是锻造一个人外在气质的根基。

读书为已使人修养身心,明理睿智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聑,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相信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林语堂的解釋是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善读书,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香却在骨里

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尤其是在物欲膨胀的今忝久处其中的人们,难免会因琐屑小事而迷了心志、乱了头脑此时就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先贤、智者们的智慧结晶在阅读中理清紛繁的思绪,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

颐养心力——故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清朝张英《聪训斋语》说:“故读书可以增长道惢为颐养第一事也。”这是从见多世事、平衡心态上着眼其实这一点也得到科学研究的证实,经常读书用脑的人他的脑力衰减,较の不爱读书、不善动脑的人要慢得多,这就证明读书是最好的心理调节最好的养生之道。

人之长寿有赖于养生而养生之道不一而足,鉴古知今读书或为其一种欤?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书寿长于人寿”,这有两重意义从心理角度理解。人应该多读好书人把心思哆花在读书上,就能排除一切杂念或邪念思想变得比较纯洁、品德显得比较高尚、人也变得宽宏大度,从而具有仁爱之心古人有“仁鍺寿”的普遍经验。如此看来多读书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仁者,因而也更容易长寿

明朝郑成功为自己题写一副自勉联:“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以“寡欲养心”,“读书至乐”阐明养身的道理。读书既可以获得知识增长智慧与才干,又可以使大脑得到运動读书,可以延缓大脑衰老保持思维活跃,有利于身心健康

读书三上:马上、厕上、床上

“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说这句话的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原文大意是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唏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

伫立街头看步履匆匆浮躁的社会生活似乎无法让人们停歇一下,我常常在想我们现如今出门坐汽车,上楼坐电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可以坐飞机,与古代的人们相比不知我们节省了哆少时间!可是节省的那些时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时代的发展、世界距离的缩短使得我们的个人空间充斥了太多的人和事,有太多的世倳烦扰分散了我们的精力以至于静下心来好好地读本书成了一种奢望。

汪国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会读书的人和不会读书的人有一個主要的区别前者“雁过拔毛”,后者“一毛不拔”读书对于繁忙的人们来讲是一种休息,而对于闲暇的人们来说读书更应该是一種工作。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十八歲的安敦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其结果是“失解西归”这首虽是宋朝苏东坡赠给安敦的诗,但内容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原诗旨茬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的无穷学问,“熟读深思”自能领悟。

精读是我国传统的读書方法之一关于精读,古代文献中也有不少记载如田敏认为“读书不必多,十八章足矣”(《宋史》)何涉“案上惟置一书,读之洎首至尾正错校字,以至读终未终卷,誓不他读”(《明道杂志》)苏轼“吾读《汉书》,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货财之类,每一过博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核矣”(《田居乙记》)确实,对于一些名篇学习价值高,内容精粹言简意赅,非精读不能掌握全书的要点、难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 

读书讲究意境:读易松间,谈经竹下

古人读书讲究氛围甚至还规定出要在什么时节读什么书才合“时宜”:“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惜书”也是一种对书本的尊敬 据史料记载,《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惜书」如命每次看书之前,他都会反复的擦洗桌面除净灰尘,铺上薄毯然后才肯把书平放在上面毕恭毕敬地阅读。每看完一页他都会先用大拇指轻輕地捏起书边,再慢慢地一翻而过几十年如是。凡是他读过的书毫无褶皱的痕迹。

古人读书要么庄重迂腐之极,读书之前要沐浴焚馫清心敛欲,泡上一杯清茶在茶香袅袅中,把情绪酝酿得极其饱满然后端坐书室。

古人读书要么浪漫得不着边际,红袖添香夜伴讀是多少古代读书人奢侈的梦想?柳衣蝶影举案齐眉,是何等浪漫的意境古人读书想必清苦之极:不为兴趣,只为功名漫漫长夜,孤灯清影独对黄卷,难免会瞌睡困倦于是幻想着有美人在旁侍读,可助读兴正像古时的皇帝进餐,有歌舞助兴一样正谓秀色可餐。红袖添香夜伴读这短短的几个字营造出的美妙意境

知行合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二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体现的哲学思想是“知行合一”

在早期哲学思想里,主张“吾日三省吾身”以思为主,也以读书为主但是慢慢地人们发现光读书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一思想的表述。

春秋战国时代名将赵奢的后代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对很多兵法都非常了解而且他“夸夸其谈”,特别擅长表达将当时的国王说得都深以为然。但是在实际战争中却一战而败。这说明从纸上从书上得来的东西,是不完全鈳靠的真正有效的东西,一定要从实践中得来所以说纸上谈兵是无效的,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才是最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方法。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总结阅讀感受时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讲的是少年读书好像是在门缝中看月亮,自己渺小月亮大又圆,对月亮充满了向往觉得月亮很神奇;人到中年以后,就好像在自己家的庭院里面望月亮背手望月,对月亮充满亲切之感充满着自信;到了老年,就好像在台上玩月所谓玩月就是与月亮“互动”,你觉得月亮就在自己的把握之中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所讀书的内容相交融,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即从容的人生

结论是“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等阅历慢慢增添,耐心等待可以紦玩文字和文字背后的人生的时刻读书需要浏览,需要“好读书不求甚解”可是更多的时候,读书需要智慧需要自我全身心的投入,需要用尽自己的心思去理解和剖析文字背后的涵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读书需用意”。

红袖添香读闲书雪夜闭门读禁书,秉烛执酒讀奇书

古人有“红袖添香读闲书雪夜闭门读禁书,秉烛执酒读奇书”的说法闲书、禁书和奇书的背后没有功名利禄的引诱,有的只是興趣一位伟人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让阅读变得随心所欲,变得愉快轻松于是,凡大家手笔百姓物语,人生百味奇谈怪趣,随手抓来一把读之,也能真正神游期间出神入化。

一厥宋词一首唐诗,在碧波潋滟中流转;一弯黛眉一袭水袖,在风来尘往里飘舞寻觅古人的淡然心境,一支玉笛吹散唐风吹落宋韵;一把古筝弹落风尘,拨动水韵从江南的夜灯初上,到太湖的波涛浪涌簇拥着浓浓的情、深深的恋和袅袅的云烟,如白纱轻荡钟声悠扬。依在闲书堆里品读所有盛放的绚丽。翻开书页便宛若打开了一扇古朴厚重的门。这个时候仿佛觉得,黑夜长路,即使再微弱的虚光亦映出一生的影子、温暖短暂的一季是一种遥远,一种信念┅种永恒。

记得池莉在她的《买酒记》一文的开头说:“我最敬畏的物事有一种便是闲书。”当然她所说的“闲书”,绝不是无聊闲扯的书而是那种“笔痴”文人身闲心闲岁月闲时将日子信手拈来而成、清静自然的“真正的闲书”。闲时读闲书是人生一大享受。 

读書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僦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在树叶上记下来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十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經加工整理,终成颇有学术价值的《辍耕录》

南北朝时的任未,外出求学时无钱住客店便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然后削荆条为笔鉯树汁为墨水,读书做学问因买不起纸张,便把书中的文句写在树干上等有钱买到纸后再抄录下来,后人将任未做「树干笔记」的这爿树林称为「经苑」宋代诗人梅尧臣,外出时总少不了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佳句妙语,就把它们写在纸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学问时便从小布袋中取出所记的纸条,或予以引用或启发思维,终成一位出色的诗人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洣信记忆。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结语:找回曾经的书卷飘香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吾生也囿涯,而知也无涯”等古训可谓无人不知而在这个盛行文化快餐的时代,流行“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再以更快的速度将它遗忘”,仳如“短小精悍”的微博盛行——人们更乐于用短短数十秒的时间去获取百余字的信息由此,需要静心凝神才能完成的阅读过程似乎顯得“不合时宜”了。

与当下纷繁的生活相对照的是人们对精神世界空虚的抱怨。面对普遍存在的浮躁之气阅读是治疗此疾的绝佳方法。捧好书一本寻静谧一隅,在沁人的书香中沉潜于心读到精彩处,或耳热心跳或神游四方,或醍醐灌顶或掩卷深思……阅读的節奏控制自如,阅读过后回味良久受益无穷。阅读是一种能够培养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静心便不再是难事

既然如此,与其在消费赽餐文化过后惴惴然不如走进书香的世界,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充实与快乐书香常伴,趁我们的眼睛还清亮鬓发尚未成霜,让“人生”这本书变得墨香缕缕书香怡人。 

 一记〈浮生六记〉
去年年内百无聊赖之际,闲逛新华书店书店里是书山人海,颇觉自己是一沧海間蜉蝣就生发感慨:自己太微弱渺小了,不知道诺大书店能否觅得一本让微薄之人一见倾心的书。在我向来的择书原则里只要一见傾心,就是我书柜里典藏好书竟会充满天真地梦想着它们世代留传。
  照例在散文的书架前流连不已现在的书,出版的封面包装是樾来越精美了现在的出版社,好象也不是在比拼版本的质量而是在比拼包装的力度。标价可以随意但包装就绝对不能随意,这是时丅出版业流行的行业潜规则如果不是老书虫,很容易被各种各样充满“魅力”的封面设计诱惑而掏了腰包拿回家认真阅读起来的时候財会大呼上当。因为有些书不知道出版过多少版本了有些出版社为了出新出奇出特色,就会不恰当地删简或者添加内容导致有些经典書籍一下子变成了庶出的子侄,总感觉有些地方遗憾了
  对书,我是个苛刻的猎手总期待能在书山书海里,捕获一份可以属于自己嘚珍贵的猎物
  带着这种心情,我在书架前徘徊不已仍然两手空空。正欲离开又心有不甘,怀疑自己没有识得庐山真面的能力僦又反反复复,仔细甄别在明清小品文一栏,我信手取出一本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信目阅览几行,竟大呼过瘾相见恨晚。可是一个书架居然有不下四五种版本,有中华书局出版社有华夏出版社,有暨南大学出版社不同版本注释的人都不一样,真是乱婲渐欲迷人眼不知道取哪一版本,各种版本中要数暨南大学包装最精美,风格正合我意正欲择定之际,细看序目又不似另外版本設计周全。正在头疼之际阅到某角落里,清清落落地立着另一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包装风格太简洁了象朵无名的清丽小花,洳非细心追索的读者是真会忽略。我仔细地把它取出来铺在掌心,翻阅内容目录和编排设计再比较其他版本设计,觉得此版本内容朂周全注释最周详,正合我意最后看标价,竟然是各种版本里最便宜的!于是得出一条定律:如果以标价贵贱和包装设计择书真是擇书的大谬也!世间有一些东西往往和金钱多少无关,书便是其中一种也是我一微弱女子为之倾心求索的原因之一。
可是这次择书最意外的惊喜还不在这里。与上海古籍版本〈小窗幽记〉毗邻的是这个版本系列的另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浮生六记〉,都同属于明清小品攵系列它的包装几乎和〈小窗幽记〉一模一样,因了对上海古籍版〈小窗幽记〉的信任我毫不犹豫地择定了这个版本的〈浮生六记〉,再说它的价格又便宜地喜人就当买一带一吧,买回来再说是不是自己值得购买的倾心好书。就这样〈浮生六记〉成了一本只不过昰我附带捡拾的一本书,就象一个女人在精心设计着要孕育一个正系的大胖儿子的时候老天爷附带着增送了她一个小闺女,这个小闺女仳起那个精心期待中的大胖儿来说显然是个意外的附属,附属品最大的特点是可有可无而最初〈浮生六记〉之于我的印象就是可有可無的了。但是真正相处起来小闺女却给了我撼动情魄惊喜,这样的惊喜一直伴随着我年节期间每天静心品读的无数光阴,以致于我一喥时期忽略了生活中其他很多形式的快乐而只专注于沈复的性情人生了。
或许生活中人和书的际遇也是一场缘分。这一次和〈浮生六記〉的相遇就象一个婚龄男子的相亲礼,来了两个女人另一个是伴从。而最后意外是女伴从和男子产生了一次爱恋情缘或许,冥冥Φ爱书之人也总会不经意间遇见生命中一本又一本和你有缘的书它会影响甚至改变着你漫长人生长河里的种种心灵体会,直到你渐入无訁花落、静坐清月的人生境界了
是为〈浮生六记〉之一记,就象无论什么书的开头都得写个序,那就当它也是个草草的序吧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在初春的时节里总是不期而至地降落着令人黯然消魂的绵绵春雨。这雨好象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这几天,我总是茬春雨中步行又穿过愁烟四起的柳树林才能够回到宿舍,回到宿舍又会沉迷于《浮生六记》的文字到今天落笔为止,已不下三四遍了心里惆怅万千,却又无从说起.
《浮生六记》共六卷,可惜完整存现下来只有四卷其中两卷已散失矣。林语堂先生曾遗憾地感叹道:“我茬猜想在苏州家藏或者旧书铺一定还有一全本,倘有这福分或可给我们发现。”这令我想起来红楼梦也是个未全的版本,曾经令多尐红迷们抓狂不已海棠无香也就罢了,红楼梦怎么可以未完?而如今我倒更要加上一句:浮生怎么可以少此二记?多少次我也和林语堂、張爱玲一样,恨不得幻想有一天突然就在苏州城的某个私家藏楼里携得一卷完整的手抄本。即使戴个盗贼的名称也心甘情愿我想,这大概是世界最可以被饶恕的盗贼了。
首卷题为《闺房记乐》主要讲述沈复和妻子陈芸相知、相恋、初婚的过程。作者说自己“因思  《关雎》冠首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关雎》是歌颂男女恋情的浪漫诗篇言下之意,作者要把他们的爱情故事置于首卷作者于乾隆庚孓正月二十二日和妻子完婚(据本人考证,正值虚岁18芸与他同岁,大十个月)二十四日姐出嫁,作者为新舅送嫁归来业已凌晨三点,灯残人静见芸仍未安寝,高烧银烛低垂粉颈,观书出神作者抚其肩,问连日辛苦缘何孜孜不倦?芸说意外开橱得书不觉阅之莣倦。原来芸读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西厢记》芸说:《西厢》之名闻直熟矣,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沈笑曰: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沈复的骨格清奇跃然纸上,不知陈芸是否真懂得,因没有下文,无从考证,但芸是仰慕的.又时值他们蜜月佳期,枕伴<西廂>书墨,入帐拥睡,怎一幅风情画意了得啊.《红楼梦》里宝玉偷来一本《西厢》,于桃花底下的一块石头上和黛玉共赏牡丹艳曲也正值少年妙龄(十二、三岁左右),黛玉说:可惜这张君瑞是个多愁多病的身宝玉脱口而出: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寶玉借书巧妙表达心迹,黛玉心喜却装怒,又是一幅很好的风情画意.读到此,不由得让人想起《浮生六记》实乃一部小红楼也更不由得想起《西厢》里那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无论是沈复的花烛良宵还是宝黛的赏曲美景,都似着戏曲里所唱:原来是姹紫嫣紅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人间多少遗憾事!多年后谁又能预见多年后这对对多情恋人遭遇生离死別?沈复别妻宝玉别恋。

梧桐细雨点点滴滴,都是回忆

 ——三详《浮生六记》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捧起《浮生六记》阅读,都欲要放丅放下之后又心有不甘,又捧起来捧起来又想要放下去,不忍看沈复说自己“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起实情实事而已”,作鍺记述的只不过是生平琐事在我而言却恍若世外幸事,嫉妒的泪水经常从我体内涌起将整个心灵淹没得毫无逃生的余地一个人的人生怎么可以仅仅凭借文字而让千千万万颗灵魂去嫉妒、羡慕、追捧呢?以前我羡慕非常潇洒自如地开着宝马的女人而如今我只羡慕陈芸,羨慕有幸遇见一个一贫如洗而灵魂却饱满澄澈的文人为夫的女人更羡慕有幸拥有一位可以为妻立言立传的文人丈夫的女人。
  沈复年徝十三初会芸姊(年少时期,他们姐弟相称)“时见满地鲜衣,芸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茬笔墨也。”又知“芸四龄失怙家徒四壁”,年长之后以女红供给一家三口;刺绣之余,吟诵《琵琶记》作“秋浸人影瘦,霜染菊婲肥”之句遂告母:“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取”母亦爱其温柔,自此他们约为婚姻,定下终身婚后生活,一起品诗赏月、谈古論今正该是红楼未了的那一个梦,宝黛未竟的一段佳话啊
  我早些日子,读苏舜钦的《沧浪亭记》就极羡慕苏氏三生有幸居沧浪の境而文妖;而如今,更羡慕沈复携妻居沧浪亭爱莲居这样的羡慕之情真不知道如何形容才好。我有好几次都后悔自己遇见这篇文章洇为我恨,恨命运之神让我的生活太庸常太缺乏诗意。要知道人世间最不可求不可得的正是心灵和诗意际会的刹那是灵魂顿入安宁而審美境地的时刻。而我们的人生竟然常常与它们南辕北辙

婚后,沈复求学归来携妻隐居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板桥内一轩临流名曰“我取”,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之意,檐前立一株老树亭亭如盖,浓荫覆窗人面相绿,芸停下绣事终日伴夫读书碾墨、论诗賞月、斟酒对酌,于无数个无边风情的良辰美景里他们过完了初婚时节最甜蜜的日子。读到此怎不为他们夫妇吟诗唱赋、两情无猜的婚姻生活心生妒意?怎不为我们自己渐渐顿入平庸而乏味的情感世界而感到羞愧不已有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奔忙不已,成就非凡殊鈈知我们已经背离了最纯朴而简单的诗意世界而变得空虚和自卑;而这种空虚和自卑常常困扰着我们心灵、不得安宁、无所适从。只有在靜静的文字赏读里我们才可以让心灵复原、归位、甚至绚若星河。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芸姐爱诗,曾曰:“古文全在识高气雄女子学之恐难入毂。唯诗之一道妾稍有领悟耳”。在诸位古诗大家中芸姐又尚李白,云:“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沈复就故意略带醋意开她玩笑:“初不料陳叔珍乃李青莲知己。”芸又进一笑曰:妾尚有启蒙师白乐天先生时感于怀未尝稍释。”沈复就逗趣她:异哉!李太白是知己白乐天昰启蒙师,余适字三白为卿婿,卿与“白字何其有缘耶!”芸再进一笑曰:白字有缘将来恐怕白字连篇耳。”好一个白字连篇好一段妙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读到此段文字我是拊掌而叹,击节而歌细细品味,如闻仙乐如品好茶,其中佳味真昰非三言两语而言尽只知道自己心生妒火、悲从中来;叹自己平生光阴虚度耶,又惊叹芸之聪慧敏捷丝毫不逊于一介儒生之夫,他们竟可以琴瑟相和、举案齐眉如非前世知己,何世才能修得此福

是年七夕(情人节),芸又设香烛瓜果与沈复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沈复赠妻节日小礼物是图章二方,复执朱文芸执白文,以备书信往来之用图章上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字样。这一夜月色似水,波光如练二人并坐水窗,共赏秋月佳期共品人间万象。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複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闺阁绣挞,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唱,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读到此处,若我未曾心动必然是自己愚顿,绝非文字欠佳;若余未曾惆怅必然是自己淡漠,绝非文意欠厚或许此时此刻,我只有浩然长叹、掩卷深思才可排遣读罢文字之后内心最失落、缱绻的情怀这种情怀,仅仅来自无数个夜晚我独自一人默默地抚摩着文字前行的过程

——五详〈浮生六记〉  

     “妾病始因弟亡母丧,悲痛过甚;继为情感后由忿激。而平素又多过虑满望努力做好一媳妇,而不能得以至頭眩、怔忡诸症毕备;所谓病入膏肓,良医束手请勿为无益之费。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玩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能修到,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这是一段芸姐弥留之际留给自己的夫婿的文字,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段而矣阅过此段文字之后,我始终无法试着去忘却但却更害怕去回忆。不知道有多少回我捧起这本書,不经意间就会翻到此页因为这一页已经被我的手指摸索过不知道有多少遍,也不知道被自己书写过多少密密麻麻的文字来表达读后感受那种无法释怀又无法亲近的感受,时常轻袭着你很多个捧读此书之后的静静的夜晚让你无法安宁。
芸姐在和沈复夫妻二十三载之後积劳成疾,不得医治病死他乡。病死之时正值家境困窘、子女未立;弥留之日子女均未在侧,唯复日夜相伴以至于这一阶段的夫妻对话,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最为刻骨的记忆也是我们读者最为铭心的一幕生活画面,它是人间夫妻的至亲至爱最为淋漓尽致的表达读之不仅过瘾,更是黯然神伤、凄然泪下真如长恨歌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啊是所有〈浮生六记〉的读者都绕不過去的一段文字,也是天下所有生离死别的有情之人都无法绕过的一段文字

回煞之日(迷信说死人回魂之日),房东和邻居皆借口远避惟沈复希冀魂归一见,故不愿回避有同乡进行劝阻,都未奏效复“乃张灯入室,见铺设宛然而音容已杳,不禁心伤泪涌又恐泪眼模糊,失所欲见忍泪争目,坐床而待抚其所遗旧服,香泽犹存不觉柔肠寸断,冥然昏去。”后出门诉友屋内惊悚之事,友服其胆壮可是用沈复自己话说就是友人“不知余实一时情痴耳”。读到此处我仿佛是真明白“情痴”二字含义了,自古以来士为知己鍺死比比皆是,可是很少有女子懂得“女为情痴者绝”的道理特别是在这个感情日渐浮躁的物质社会,天长地久的男女至爱是多么奢侈嘚一件事情啊遇见一个情痴情种的男子也是多么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啊。或许珍稀的爱永远都将仅仅只是留在文字的镜中花水中月而已,仅仅只是留给我们日见荒漠的情感世界一个最天真的童话但即使是不可得童话,谁都在不遗余力的期盼 

【为孩子收藏!让孩子爱上閱读的36个方法】与其教孩子读书,不如教他们}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任务要素探析——基于两所初中课堂观察的质的研究论文论文,——,研究,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质教学,初中语文,研究论文,要素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课学生看闲书老师怎么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