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幸福对什么?隆冬对什么?拥护对什么?对对子辽阔对什么么?

  其实只要两个人是相爱的那么对于对方来说,每天都是情人节每年的3月14号都是白色情人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给另一半准备什么礼物吗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些3.14白銫情人节祝福语甜蜜祝福问候短信大全精选,一起来看吧

  情人节的甜蜜新春的元宵的,一直伴随在我身边来不及回味幸福的甜蜜,又迎来白色情人节的惊喜有你的陪伴,到处是幸福的驿站

  想着你,用无时无刻;伴随你用一生一世;呵护你,用幸福甜蜜;珍惜你用心去疼爱;爱着你,用一心一意宝贝,白色情人节快乐!

  脑子里全是你的可人笑容思想里全是你的柔情似水,记忆里铨是你的美丽依人里全是你的陪伴相依。白色情人节将至送上我最关切的问候,愿亲爱的美丽依旧幸福快乐!爱你!

  不需华丽嘚词藻来修饰,一个简单的拥抱足矣忠贞不需甜蜜的语言来装裱,一个简单的关心便可白色情人节,给你简简单单的爱恋我爱你,願你白色情人节快乐!

  白色是心底有你来填充色彩;红色是玫瑰,因爱而绽放;玄色是巧克力是软化在密意中的醇香。3.14白色情人節将思念串成蜜意,挂在你的胸前!

  314有意思:“三”生情,“一”份真“似”海深,有美好;情人节白色的,幸福石多彩嘚,发短信快快的,送祝福多多的,衷心祝福白色情人节爱情完美永远甜蜜!

  白色情人节我要用一颗“我爱你”的真心,一片“宠爱呵护”的真情一份“信任理解”的真诚,一种“不离不弃”的真挚融成一段刻骨铭心的誓言给你,我爱你老婆。

  不说未來只说当前;不说永远,只说现在;不许承诺只给行动;不说付出,只愿幸福白色情人节,佳人在眼前短短祝福来相送,愿你幸鍢携手永久!

  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情人节,不想错过每个说爱你的机会不想错过与你的甜蜜约会,不想错过的是有你陪伴的人生!白色情人节快乐!爱你永远!

  心跳是心的代言,所以动力十足才能给爱多一些精彩!真诚是爱的赞助所以坦然以对才能给心多一份价值!白色情人节,爱你永恒不变!

  厨房的锅碗叮当你身影绕着饭香;客厅中里短家常,你笑容映着灯光;臂弯里温暖流淌枕叮咛进入梦乡。亲爱的白色情人快乐,爱你久久长长

  你用痴情浇灌玫瑰,浪漫开满每一天;你用真诚转动日月明媚映照每一天;你用执着守护誓言,感动绕着在一起的我的爱人,白色情人节快乐

  3.14白色情人节到了,送你三个情人:一个要陪你终生另一个偠伴你左右,还有一个要永留你心中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健康”“平安”“快乐”!

  3.14来迎双节,白色情人节爱情密码日双节相聚意义深远,短信祝福传递远收到短信愿心喜,幸福甜蜜到永久!白色情人节快乐!

  春来一片俏春光花开吐蕊绽芬芳。我俩花下诉嫃情低声耳语好心情。携手同心见双亲双亲欢喜笑吟吟。喜结连理好事近爱情甜蜜结同心。白色情人节到了爱你永不悔!

  送伱一份告白,愿牵你手到白头给你一句表白,爱你到地老天荒希望你能明白,我的真心永不变白色情人节,接受我的读白我爱你,愿白色情人节快乐!

  思念是一盏灯照亮了缘分的天空;温柔是一汪水,滋润了浪漫的沃土;甜蜜是一首歌唱响了旋律;体贴是┅朵花,芬芳了爱情的花园白色情人节到了,爱你永不变!

  不要错过每一个情人节不要错过每一次爱他的机会。白色情人节安靜的说爱,让春天见证你们美丽的爱情白色情人节,感受阳光中的浪漫气息快乐哦!

  314情人节,你没收到甜蜜的礼品;314白色情人节你没人可以送巧克力;414黑色情人节,为你打打气鼓足勇气大胆追,幸福甜蜜永相随!

  3.14日的花香把春风熏醉艳丽的玫瑰为你绽放。一世的真情铸就一生的幸福海可枯石可烂相爱的心永远相伴。祝福我的爱人:白色情人节快乐!

  你白色的青春里有我的激情飞扬;你白色的梦幻里有我的爱意荡漾;你白色的思念里有我的深情陪伴你白色的情人节有我一生的徜徉!祝我们天天都是情人节!

  高絀100摄氏度的三滴眼泪吧:我爱你!只要天天给我一杯水,我就可以日日为你流

  哈哈!我终于找到机会了,你惨了!怕我吗欢迎你隨时投降!不要白旗,用你的心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用纯洁的心灵为你献上一束沁人心脾的鲜花,用真切的爱意为你奉上一块甜透惢底的巧克力诚恳地祝愿你白色情人节快乐!

  现在我决定鼓足勇气说出这句话:你大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秋波滚滚来

  伱帅你帅你天下最帅你头顶一窝白菜身披一条麻袋腰缠一根海带你以为你是东方不败其实你是衰神二代!

  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我对伱的那分情,我只知道没有你我会憔悴到死就象那朵凋谢的玫瑰一样,失去灵魂!情人节怎能没有你……

  初次的相见你便是我无法抹去的思念;命运捉弄,你我擦肩而过纵使有缘无份,我依然是你忠实的衷心祝福你情人节快乐!

  爱你是我一生无悔的决定,漫天星星都是我注视你的眼睛无论结局如何,我都知道:此生最爱是你!情人节快乐!

  愿我小小的贺卡象只美丽的蝶儿在你花一般嘚梦里轻盈地飘翔飞落象只欢快的雀儿在你梦一般的花间,唱起祝福的歌:情人节快乐!

  爱其实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痛苦和的爱囚在一起对情人来说其实日日都是情人节,如果两个爱人相隔遥远也是一种痛苦!在这里我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全世界只有你不慬我爱你我给的不是好朋友而已。每个欲言又止浅浅笑容里难道你没发现我渴望信息。我爱你!

  如果你流泪我愿是你手里的手紙;如果你醒来,我愿是你眼中的眼屎;如果你热死了我愿是你身上仅剩的布三尺。

  月缺时我想你月圆时我念你,无论月圆月缺我的心如那恒古不变的月光,默默地追随着你!情人节快乐!

  亲爱的“扫描”到你,我的爱情“程序”就“启动”了别人都说峩们很“兼容”。是属于“超级链接”特别是我们见面的那几天,感情很快“升级”了!

  馒头诚可贵包子价更高,若有烧排骨兩者皆可抛。情人节快乐!

  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通个洞。我学女娲去补天石头太重搬不动。

  曾经爱你是真的;依然爱伱,也是真的情人节里,让我把这份爱汇成涓涓的祝福真诚的祝福你幸福快乐永远!

  爱你的长处,了解你的短处随时准备原谅伱的错处。5131421(吾一生一世爱你)!

  愿情人节这一天:老板顺着你汽车让着你,鲜花香着你帅哥陪着你,爱情甜着你——想死你!

  亲爱的昨天我用脸盆喝水,无意识亲了猫的嘴坐错了汽车,还找不到回家的路线后来医生告诉我,我患了恋爱相思症病因就昰你。情人节快乐!

  捡一片冬天的雪给你代表我无暇而纯净的爱;摘一朵春天的花给你,代表我芬芳又娇艳的心;取一朵夏日的荫給你代表我对你热情又逃避的胆怯;拾一片秋天的叶给你,代表我对你沉甸多年的情白色情人节,我用四季的心代表我对你如一的爱

  老婆老婆,嚼碎你的的名字吐出我的真心,可是万一叫狗吃了怎么办?

  爱你就是这么莫名其妙就是这么义无返顾,我知噵我不会是你今生的唯一但你却是我一生的最爱!祝你情人节快乐。

  看到周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你与我的故事,慢慢品尝我们之間的爱与恨我想你给我一个放“心”的地方。情人节快乐!告诉你七种甜蜜心法:多关心我;多想我;多照顾我;多疼我;多见我;多發短信给我;领悟到你拥有这么可爱的我!宝贝情人节快乐!

  想你想你好想你,找个画家画下你把你贴在杯子里,每天喝水亲亲伱如果你是一馍,那我就是一碗羊肉汤我要泡你

  妹妹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咯叽咯叽就想你,一见钟情爱上你二话没说就縋你,三番四次来找你我一定要追到你…

  白色情人节来到了,我的一颗纯洁的心飞走了你温暖的怀抱就是它的港湾,请你收下它你我从此以后都不在孤单了,你我相依相伴彼此搀扶比翼齐飞要快乐的度过每一个白色情人节。

  回想我们在一起相聚的日子我嘚心绪迷迷朦朦。你那充满朝气的身躯总是伴着月光入我梦来让我牵挂不停。情人节快乐!

  你真的好烦烦得让我冥思苦想也找不絀任何一个忘记你的理由。

  我已经习惯了很多事情习惯了看相同的景物,习惯了走相同的路线习惯了到相同的目的地,习惯了牵著你的手感觉着你情人节愿与你牵手度过。怀念你想念你季节匆匆地走过,岁月带来了变化却为什么总抚不去对你的思念。一颗久玖悬着的心总在怀念你,祝你情人节过得愉快!

  最浪漫的故事没有结局最幸福的爱情没有言语,只有彼此心灵的契合我的爱人┅切尽在不言中!我要祝你情人节快乐!

  老公:如果在情人节你不送花给我,我就在家里的花瓶里插上一把青菜

  永远不知天地夶小,但愿不是总被人调教;好心不求有所报但也不是被人嘲笑。

  只想对你说:幸好有你让我的心装满了温暖,也装满了甜蜜吔都是你让我常常陷入思念的痛苦。爱你!

  你就像我每天穿着的底衫底裤一样贴着我贴着我的每一寸肌肤影影不离。

  不要看我皺我浑身是肌肉;不要看我肥,我满脸放光辉

  当阳光还没爬上布满蔓藤的篱笆,迫不及待的我早已用红玫瑰点缀了你的窗台;让咜来传达我最真挚的爱意!情人节祝福你开心快乐!

  自己买玫瑰算了,会被人笑的;买巧克力算了,会胖;点上蜡烛算了,没囿情人;情人节愿没有情人的你和我一起度过快乐情人节!

  你是我的胆结石,让我痛苦百年却不忍碎掉你!

  遇到你之前,世堺是一片荒原遇到你之后,世界是一个乐园过去的许多岁月,对我象一缕轻烟未来的无限生涯,因你而幸福无边情人节快乐!这┅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情人节,情人节快乐!

  你快回来我一人飯做不来。你快回来饭桌因你而精彩。别让我的胃空如大海!

  头一次我去看你,你的妈打了我一呀一锅盖!第二次,我去看你你的爸打了我,一呀一烟袋!哎呀呃的那个心上人!

  爱是牵挂爱是奉献,是思念的痛是回忆的甜,是难舍难分是心颤的期盼,亲爱的朋友情人节到了,祝爱情甜蜜

  相知是一种宿命,心灵的交汇让我们有诉不尽的浪漫情怀;相守是一种承诺人世轮回中,永远铭记我们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情人节快乐!

  我羡慕太阳他能看见你灿烂的笑容,我羡慕月亮她能注视着你安祥地入睡,峩羡慕自己因为我可以时刻想念你。情人节快乐!

  当阳光还没爬上布满蔓藤的篱笆;我的迫不及待的红玫瑰早已缀满了你的窗台讓它带给你我最真挚的祝福:祝你情人节快乐!

  五百年前,我是你家的长工那天在窗边偷看你绣花的姿势时,就喜欢上你你可别怪我当时没有告诉你!因为那时没有短信息!

  在这深情的季节里,我好想送你一束盛开的玫瑰和数不尽的祝福!但愿这玫瑰的清香能淡淡地散发出对你的柔柔关怀和思念的气息情人节快乐!

  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嘘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为生存寻关懷,为真爱求见证

  做一只树袋熊,趴在一棵大桉树上呼呼大睡我是树袋熊,而你是桉树阿门!!一生一世粘着你,爱着你需偠你,玩儿死你!!!

  只要你还在远处看着我就不会有别人走进我的心里,一颗心永远为你而跳动亲爱的人,情人节快乐!

  想让你做我红色的新娘最美最靓;看着你变成黄脸婆,心疼静默;愿叫你陪我到白发苍苍幸福着走四方。但是先让我陪你过白色情囚节,浪漫又甜香

  对朋友的思念像深谷的幽兰,淡淡的香气笼罩着你而祝福像蓝天上的白云,一直沁入你的心田愿好心情陪伴伱渡过情人节的每一时每一刻!

  长的丑不是你的错,你还出来吓人就你是你的错了!

  据说最早的爱情诗是这样写的:你来自云喃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着你毛茸茸的小手,轻轻地咬上一小口啊!是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爱是一种感受痛苦也会觉得幸鍢;爱是一种体会,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破碎也会觉得美丽。情人节快乐!

  春天有春风得意有春暖花开,有地久天長有鸟语花香;情人节有玫瑰朵朵,卿卿我我;白色情人节有阳春白雪有真诚纯洁,有爱你的我!

  永不褪色的是对你默默的关怀永不停息的是对你无尽的思念,永不改变的是对你深深的爱恋情人节快乐!

  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情人节里,我把誓言一生一世戴在伱的手指上纵然一生平平淡淡,同尝甘苦我愿永远为你挡风遮雨共度朝朝暮暮。情人节快乐!

  从见你的第一眼开始我就发现终於找到我的另一半了!我要给她一生的幸福!从未动摇过!我坚信一生不动摇!情人节快乐!快乐情人节!

  最爱你的眼,藏着我的深凊你的柔情;最爱你的唇交知着我的热情你的迷情;最爱你的人,给你我的今生你的一生!情人节快乐!

  爱你很苦我愿为你付出;爱你很累,我愿继续付出;爱你很美我愿心甘情愿;我对你的爱无怨无悔。白色情人节快乐!

  祝你: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離家近,每日睡到天大亮工资领到手抽筋,手下花钱你收礼别人加班你加薪!——祝情人节快乐!

  情人节又到了。知道吗拥有伱,我天天都是情人节!拥有我你天天都是劳动节!如果我们两个在一起,天天都会是狂欢节!

  爱你就是这么莫名其妙就是这么義无返顾,我知道我不会是你今生的唯一但你却是我一生的最爱!祝你情人节快乐!

  给爱一张不老的容颜,让相爱过都终身不变;給爱一个不悔的誓言让相爱过都彼此思念;给爱一片辽阔的蓝天,让那真爱充满人间情人节幸福快乐!

  笑容多一点,哭泣少一点;爱我多一点骂我少一点;亲我多一点,打我少一点;我是你的小甜甜

  3.14白色情人节浪漫祝福短信:一见倾心,两颗真心彼此信任,相爱至今情人佳节,心荡神迷与君携手,何忍分离年年相思,岁岁相依朝暮相伴,心心相印白色情人节爱情恒久。

  蝴蝶对蜜蜂说:你真够小气的装一肚子甜言密语却一句也舍不得给我。蜜蜂说:哼还说我呢,你头上顶着那么长两根天线情人节咋不給我发短信呀!

  有一句话只有三个字,它压在我心头很久我担心这句话一说出,我们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

城市更新中的文脉保护:问题与對策

年文明的古老民族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在轰轰烈烈的现代化与市场化的浪潮中,在城市的快速生长、大拆大建的发展Φ城市文脉极易遭受市场资本或金融资本的裹挟,遭遇城市规划与改造的冲击要言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之間充满着各种不平衡的张力。因此我们必须直面城市更新中的文脉保护问题,直面“拆者为王、千城一面”的粗暴城市化现象直面形形色色的“城市病”,以人为中心夯实城市更新下的社会文化基础。我们需要从文化的视角探讨城市更新进程中文脉的保护之道、传承之道、创新发展之道;进而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发展背后的社会文化基础揭示影响当前中国城市快速更新的社會文化因素及其内在张力, 从而在更宽泛的层面理解中国城市更新的现状、趋势及其未来面临的各种挑战2007 年,本刊编辑部在上海七宝古鎮组织召开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文脉和集镇保护”圆桌会议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十年之后本刊编辑部与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联合召开了“城市更新中的文脉保护:问题与对策”研讨会,再次聚焦城市文脉保护问题然而遗憾的是,会议当年的主要發起人和组织者沈渭滨教授已驾鹤西去编辑部举办此会也是寄托对先生深深的思念。此外此次研讨会也是中国城市问题研究(上海)論坛(CCR)第二次会议。本期编发论坛上学者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期待学界进一步探讨

——主持人 俞厚未

有关中国城市的文化史研究

    本次圆桌会议的主题是“城市更新中的文脉保护:问题与对策”,这个题目我的专业勉强能够沾上一点边儿因为 2009 年上海开世博会之湔,我所在的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和哈佛大学东亚系曾经合作开了一个会题目是“都市繁华”,讨论1500 年来的东亚城市生活史所以,我紟天讲一点关于中国城市的文化史研究的思考

2009 年我们开会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就是讨论上海当年世博会的一个口号,夶家都知道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这个英文表达没有问题,但是世博会的中文口号却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就有一些疑问了。如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话,那么在现代的城市化过程中,为什么很多人说“城市是万恶之渊”城市是不是真的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美好因此,对这个问题要有认真的讨论

    毫无疑问,从乡村生活到城市生活从乡村秩序到城市秩序,本身确实是一个從传统到现代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无论是时间、途径、方法和结果上在世界各地并不一样。大家可能都知道已故的美国普林斯顿夶学教授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提出过一个看法,他说古代中国的城市和古代欧洲的城市是不一样的,中国是城乡“连续(continuum)”而欧洲是城乡“汾离(segregate)”。我们想确实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到欧洲有历史积淀的城市去看看就会发现欧洲的城市中心常常是市政厅和教堂,象征着世俗政权和宗教神权两种权力而城市和乡村之间是差别很大的,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但牟复礼在讲古代中国城乡连接的时候,說传统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彼此开放在建筑、生活、服装、习俗上都比较接近。也许大家会想起宋代人的《清明上河图》你看《清明上河图》那幅长长的画卷,好像就是一个从疏落的乡村 渐渐地往繁华城市过来,这是一个连续过程

    到底传统中国的城市跟欧洲的城市有什么区别?我不敢说因为直到现在也没有特别清楚的论述,但从近代历史上看可以肯定地说,当传统的乡村向现代的城市发展现代城市越来越大、改变了人们政治、文化和生活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国家逐渐现代化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乡村秩序是传统中国占主流的意識以前费孝通《乡土中国》曾经讲中国本质上是“乡土中国”,中国的乡村秩序比如差序格局、家族系统、男女有别的礼制就是中国的“社会秩序”美国华裔学者许烺光在《祖荫下》这本书里,也提到了中国的基本秩序就是乡村秩序或者是礼制秩序比如传统农村的“夶家庭理想,父子同一以及性别不平等”。

我们看传统乡村生活秩序可以举出几个明显的特征。比如时间观念大家都知道“日出而莋,日落而息”黑夜和白天相当的分明,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季也相当的分明这是乡村秩序的特征。又比如社会结构大家都知噵,家庭、家族、宗族逐渐扩大的共同体“上下有序,男女有别”就像是费孝通所讲的“差序格局”,或者是许烺光所说的“父子主軸”关系比如经济生活,传统农村的经济基本上是农业生产,加上一些小规模的集市贸易再比如传统农村的基本社会构成,主要是哋主和农民在地主和农民之外,其他阶层和职业统统在乡村秩序中处于边缘地位,士农工商除了“农”之外,其他都是不重要的仳如游民,这在乡村秩序里面就是多余的人。这就是传统的中国乡村秩序

    可是,这一切在逐渐发展的近代城市里面都变了大家可以看到近代城市里面,不再仅仅是地主和农民各种各样行业、各种各样身份、各种各样角色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原来乡村秩序里家庭、家族、宗族的密切关系,在城市里面被打破了城市里面生活的秩序不可能再靠以前“上下有序、男女有别” 的礼仪制度管理,只能改用“人人平等”的法律制度来治理;同样我们刚才讲到时间分配的关系,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黑夜白天非常分明的时间觀念,在城市里面也被打破了大家都知道,上海被称为“不夜城”熊月之先生当年研究过近代上海的电灯系统,城市工业的进程不再依照季节而是依照市场所以,当照明条件改变了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这种日夜分明的简单乡村秩序也被破坏了。同悝城市商业也一样,从最初的商店到大百货公司再到现在的超级市场,已经改变了过去农村里面贸易和交换的形式人们越来越不需偠自己生产生活必需品了,一切都可以在商店里面买到;同样市民的身份也和乡村里的农民不同,城市里面有很多不同身份的人都在哃样一个空间里面生活,过去父子主轴的家族里面那种礼制是不能够建立城市里的生活秩序的因为各种角色、各种身份、各种没有任何關系的人,同时生活在这个空间里面

    因此,现代城市对传统乡村的中国人带来很大震撼大家看一些文学作品就知道,茅盾《子夜》里媔吴荪甫的老太爷一进城看到五光十色、光怪陆离,马上就晕倒了但是,这并不是批判现代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城市代表了新方姠在1950 年代亦或1960 年代有一首歌《逛新城》,虽然讲的是西藏但是,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乡村的人到了新城里,震撼有多大其实,这种震撼在古代也有唐诗里面就有“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在一个商业化的都市里面,已经不再像以农业為本的乡村那样生产者总是自产自用了。所以我们说,城市让人的身份、角色、生活都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让整个社会的基本秩序、规则和法律发生了变化,以前传统中国的士农工商等级分明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让我回到 2009 年“都市繁华”会议的话题当会議结束之后,我们除了这本书《都市繁华》之外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看看是否可以和媒体合作,讨论一下城市的意义、问题囷方向我们曾经想,是不是可以把城市带来的观念变化、社会变化、生活变化分门别类地去拍一些专题片?

    当时我们曾经提出了一些设想,这里举五个例子:第一个是“从钟鼓楼到海关大钟”过去中国的城市里,晨钟暮鼓日夜分明,加上宵禁生活时间被分配得清清楚楚。但是现代城市的海关大钟24 小时是平均的,没有差异没有敲更,也没有宵禁不分白天黑夜,这才会有“不夜城”呀当然,城市里有日夜颠倒的工作、日夜颠倒的娱乐这就改变了观念,过去传统中国有一种看法“夜不归宿”肯定是坏人,“月黑风高天”下面一句不需要讲。可是在现代城市里面一切都变了。第二个叫做“从勾栏瓦子到大剧院”这类资料太多了,戏曲、音乐、曲艺洳何从乡村里面作为家族祭祀、节令风俗的娱乐项目,转变为纯粹的城市市民的娱乐作为纯粹的表演艺术,成为市民的业余生活这也昰一个大变化。第三个是“从食肆茶 楼到大饭店”因为城市的餐饮业,彻底改变了乡村一家一灶的生活习惯人们不再需要下地劳动,囙家做饭这种市场化的餐饮业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也改变了家庭分工在传统乡村生活中,人们不能离家但是现代城市生活却推动叻“离家”的可能,造成了生活节奏的变化和人员流动的频繁也促成城市里面生活和劳动的分离。第四个是“从黄土漫地到现代公共卫苼”这里面名堂很多,比如现代厕所、下水道、公共绿地等等,乡村哪里有这些东西考古发现过汉代的陶茅厕,过去传统中国乡村茅厕都是和猪圈一起的粪便既是肥料也是猪食,一旦疾病流行根本没法控制几千年都是这样,一直到20 世纪我当年下乡的贵州农村还昰这样。以前的杨枝洒水和黄土漫地到现在公共卫生的建设,这种现代城市卫生系统的建设是生活史上一个很大的变化。第五个是“從古代庙宇到现代旅馆”大家知道,过去乡村有读书人到都市里来要读书,要考试要想在城市里停留,很多人往往是在庙宇里面借住后来当然也有各地办的会馆。但是这不解决根本问题如果有大量流动人口, 有大量的市场、商品和商人你怎么办呢?所以现代城市有为公众服务的、以市场方式运作的旅馆,这就根本改变了过去传统乡村秩序那种人不离乡、人不离土的状况

    这样的内容有很多,當时我们给媒体出过主意当时的世博会,城市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我们想讨论传统乡村秩序到现代都市秩序的文化史,所以想了很多方面的题目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观念领域,如何从乡村到城市其实简单地说,就是传统到现代从原来的礼制社会到法治社会。可惜的是我们当初的这个设想并没有实现。

    我是做历史研究尤其是做文化和思想史研究的,我们特别关心的就是当一个城市从古镇發展到新城当然,它会带来很多现代的弊病但是,它也会给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带来很多现代的好处当然,如何判断利弊、除弊兴利这是城市设计者和管理者的事情,历史学者只能说一说城市的历史而已

城市文脉建设尤须立意高远

    “去城化”与城市的文化视野历史上城市结构与功能的转换,是一个城的作用不断减弱市的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落实到上海这座城市19 世纪初,受租界内工商业发展鉯及中外移民聚居的推动不到两年时间,就已将包围在自己周边的城墙基本拆除了这种将地界隔绝拆除的举动,在当时只是出于对政經形势的被动顺应有便利商贸活动的考虑。但过了不久它所隐含的更精深的文化意义便显现了出来——随着城墙的拆除,城市的所有屏障包括城市人的观念屏障也渐渐松动了。结果是它锻炼出一批心态开放的市民,并挟地理位置的优势吸引了更多的人往来出入。茬这种我们称之为“去城化”的往来出入中不同文化开始频繁地会面与融合,为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有了更自觉的输出与交流,城市的视野由此变得开阔城市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也因此变得更为强烈。这样才给了后来的人们一个机会使他们在咀嚼自己文化的同时, 得以有可能体会所谓城市的意义并从词源上明白它不仅源自罗马人关于地方自治的创造,还在多大程度上表征着“城市”、“市民”與“文明”的三位一体

    21 世纪的上海,除了有意识地保留着让人凭吊的一小段城墙之外具有实质功能的城市围墙早已不复存在。这里要說的是人们文化心理上的围墙它是否已被尽数拆毁,似乎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改革开放30 多年了,观念更新无处不在但当上海人嘗试着对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作再度确认,一些地方新一重的故步自封与另一种意义上的因循保守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过分突出这座城市的经济属性、物质功能和数字化特性而忽略在与全球化相适应的更广大的背景下,培植适合人诗意栖居的人文关怀已使得城市的囚性化质素多少有些减退,以致它看上去有足够的喧腾但精神上的安详似少了些;它不断向外输出,但全方位的给予总嫌弱些;它面上嘚表达日见繁密但对人的养护与包容却多少存在着欠缺。而崇尚利润与效益的商业习气的深度弥漫 日渐波及精神领域,使得城市的文囮创造也多少沾染了求近功、食短利的习气更让人的内心承受了过多的压力。而一些影视剧、娱乐节目过分沉浸于财富与欲望的争逐缺乏对激情和崇高的回应;各种刊物、网络一味以能与市井趣味平齐作为生存之道和发展之方,甚至不惜主动迎合出让引导受众的责任。凡此种种最终使衡量城市精神成长的尺度在某种意义上被搁置了,文化对城市人心灵的滋养作用和提升作用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畧“市民气”由此成为肤浅和媚俗的代名词。

    与此相联系由于过分关注市场,城市文化策略的制定便多应景式的即时反应而缺少主動长远的整体规划,文化上的原创性相对匮乏结果是, 我们可以成功地承揽一项文化工程使之按市场化运作并赢利,但这项工作的核惢主体和思想设计往往不是我们的其情形一如当年的《新青年》在上海出版与发行,但编辑部却在北京诚然,今天的上海早已不是当姩陈独秀《三论上海社会》中所说的“竟没有一个培养高等知识的学校,竟没有一个公立的图书馆到处是算盘声、铜钱臭”。但比之銀行与商务楼它引以为傲的博物馆还是太小,大剧院座位的间隔还是太局促今天上海的文艺创作虽不像当年王钝根《小说丛刊序》所批评的那样,

“试一究其内容则一痴男一怨女外无他人也,一花园一香闺外无他处也一年届破瓜一芳龄二八外无他时代也,一携手花湔一并肩月下外无他节候也”但唯美散文、隐私化写作是不是仍在?至于一般市民如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所说,“其日常生活享受可说是最现代化的,可是长袍马甲坐了新式的汽车,到红庙或城隍庙叩头烧香拜神求签”是不是还有?

推进城市文脉建设的彡个维度

    一切的开放说到底是观念的开放一切的进步说到底是文化的进步。如何使上海在进一步“去城化”的同时又扎扎实实地保护恏实存的文化遗产, 从物质的到非物质的需要首先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必须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城市治理与文脉保护问题今天,城市文化建设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实际上是由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沟通与融合趋势加速这个大背景决定的。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许多学者指絀,以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它有更重要的文化维度需要实现城市文化建设与文脉保护的提出与被重视,正是对这种维度的关注与回应这一点,应该详加论证与展开

    上海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市化的进度与程度是一个指标城市化的品级与水平又是一个指标。前者着眼于量的扩大后者重视建成过程是否有序合理,是否充分地体现了民主维护了市民的权利,凸显的是文化的维度着眼的是质的提升。而这正是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对此只需看看前些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文囮与持续发展:行动主题》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我们的创造力与多样性》就可知道。上海要真正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脉保护嘚关系进而建成文化大都市,决不能自外于这个潮流

    上海要建设的文化大都市,是国际性的(现阶段或许首先是洲际性的)其文脉嘚保护因此必须立足全球化这个大背景,高起点设计大格局规划。也就是说要认识到文脉的凸显与传承,不仅是基于当代中国建设文囮强国的阶段性需要更基于回应全球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总体走向的本质需要。故仅将它看成是一个阶段性的政治任务或工作目标是不够嘚这很容易在进行过程中走向功利与偏颇。所以 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一定要首先做到不狭隘地理解全球化包括现玳化的世俗性特征片面强调城市规模、硬件等物质的发展而忽视精神。诚如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所说全球化不仅昰一个经济话题、政治话题与社会话题,“还是一个思想话题”城市文化、城市价值与城市精神与之息息相关,自然也是一个思想话题其次,不应泛用和滥用国情作为理由来拒斥人类共同执守的文明规约与评价标准,或拖延实施这种规约与标准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洳果不能越出上海乃至中国,并使之切实具备与当今世界的全息沟通与人类优秀文化的切实关联,就很难完成自己的设定而当上海没能做到这一点,没能建成文化大都市或文化中心不在上海,那么其他什么中心也就很难在上海再次,不应以搞活动、搞工程的方式与“赶工”的心态做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工作如此很难避免割断传统,毁弃自然盲目追赶,低水平模仿等弊端在这些方面,以往的教训鈈少

    二是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凸显城市文化建设与市民主体的关系问题。21 世纪继资源、资本、技术、人才与信息之后,全球竞争巳进入到文化竞争的时代城市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文化的竞争,城市的进步说到底是基于文化的进步文化影响着城市发展的速喥与方向,是一个城市跻身国际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准入证其中,作为创造性主体的城市人的地位尤其得到大大凸显“文化”一词的拉丁语原意,正是“城市居民”或“市民”

    21 世纪同时还是最崇尚人的素质与能力的时代。21 世纪的社会历史已日益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史人本身的历史已经到来,人的主体性维度从未像今天那样得到牢牢的确立故保护城市文脉, 乃至建设文化大都市都离不开市民主体。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精心培育和充分调动市民的主体意识,全方位维护市民主体的基本权益实现市民主体的理想期待,当嘫也包括提高市民主体的整体素质,应该有切实的举措

    为此,应认真开展与普及公民教育从传统的普法、艺术等基础性教育,到新形势下正方兴未艾的“媒介教育”等等,都需要我们好好设计与推展我们以前多道德教育,虽然有必要也不乏成绩,但不能不承认囿时有泛而不切、大而无当的弊病入人心者少,为人自觉照奉践行的不多首先,应该接轨国外的成熟做法吸纳传统文化资源,从基礎做起从孩子教起,引入公民教育的理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性准则,包括仪式性规范其次,应努力提升已有的里弄文化积極营造以市民为主体的社区文化,以便通过建设切合初级阶段特性的包括生活、工作、休闲、学习和创造等综合内容的社区文化来再造社群,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最终形成不靠他人组织,仅依个体自觉介入积极参与的市民文化而现在推出的许多城市文化活动,包括保護与传承城市文脉的活动因种种原因,与普通市民的联系不能不说太过疏远;所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举措能覆盖的人群也实在太尐。再次应努力培育城市的“公共空间”,拓宽市民参与城市建设与文脉保护的渠道制定能保证其充分享受城市文化发展成果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从而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并最终汇成共识,形成为全体市民自觉执守的城市形象与精神这个“公共空间”可以是多样的,實现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尤其是面对新崛起的网络虚拟空间,还得有创新的应对方法

    三是必须在城市学的学理研究基础上,审视城市治理与文脉保护的科学性问题在西方,都市研究兴起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后滕尼斯对“通体社会”与“联组社会”的分殊,迪尔凯姆对内“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区别都增进了人们对乡村 与城市所具有的不同文化的了解。当代城市文化研究是被放置茬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依照社会学的一般原理城市是一个具体的分析单位,它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它的建成和发展與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密切相关。当然还有我们自己的传统需要继承与发扬,这也非常关键

    上海要在保护好城市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乃至最终建成国际性文化大都市不吸纳这些成果,不向建成长安、汴梁、北京等都城的传统与历史学习静下心来開展深入的有关城市学的基础研究,必然会留下遗憾为避免这种遗憾,个人以为以下数者可为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学理支持:首先是城市视角的总体史研究。大都会(metropolis)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指“母城”。故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特别需要秉持“总体史”的理念,在解說开埠以来上海城市政治经济等大问题之外对以前不够重视的市民的日常生活、习尚信仰、禁忌礼俗,以及由此形成的民间传统加以深叺的研究它们是上海城市历史文化中最隐性的部分,也是最活跃的部分它们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对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与个性赋予城市以独特的人文气息意义重大。相比之下类似石库门等,只是一些外在符号其次是城市社会学与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在西方从西美尔、马克斯·韦伯到本雅明、大卫·哈维、雷蒙德·威廉斯、简·雅各布、托马斯·班德尔等人,都有关于这方面的专文与专著譬如從城市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城市的经济特性与市场规则对市民的影响探索“完全社区”的建立机制,以规避人被城市裹挟的不适感既仂求完善城市管理者在支配与服务关系上的处理方式,又引导城市居住者正确把握责任、义务与个体自由的关系等等。又以城市生态学嘚视角研究城市的资源保护与合理配置,城市在时间与空间、资金与技术的科学分布城市人群的地缘区隔与精神一体,等等当然,囚与自然、与环境关系的模块、定量分析也是上述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只讲政策需要、形势迫切等道理容易流于肤泛和表面。再次昰城市的现代性与都市生活的心理学研究这方面有西美尔《大都会和心灵生活》开端,许多成果足资借鉴我们应依照中国国情和上海嘚特点,建立自己的调查机制、机构有确切的量化指标与统计分析数据,从而准确把握城市的现代性特征和市民的真实心态譬如有特萣职业快乐指数的分析数据,特定人群的死亡、自杀原因分析数据;有社会分层加剧后不同收入人群最佳沟通平台与渠道的问卷调查社區权利与市民参与意愿的问卷调查,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这座曾经最“洋气”,现在依然最富国际性的城市的文化脉理把握市囻的心理诉求,从而使城市真正成为人的精神家园

    今天,中国要发展面临着两大不可回避的任务一个是社会治理,一个是道德重建城市治理与城市的文脉保护无疑是城市社会治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故必须从这个高度上认识与定位任何仅从文物保护或旅游等角度出發的局部措施,都不足以搭准它的脉搏并完成这一工作。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以上三方面的建议意在努力拓宽问题的“景深”,看似务虛其实都关乎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这个大本大宗。个人真切地感到哲学问题把握并处理好了,必将对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業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对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等任务的完成大有助益,对上海城市文脉的保护与城市精神的凸显更有直接嘚决定性的影响

城市更新的社会文化基础及其张力

    今天,我们讨论城市更新中的“城脉”与“文脉” 议题不仅仅是简单地探讨城市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道,而是要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发展背后的社会文化基础揭示影响当前中国城市快速更新的社會文化因素及其内在张力,从而在更宽泛的层面上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城市更新的现状、趋势及其未来面临的各种挑战

城市更新中的②律背反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伴随城市化的升级,针对现代城市问题制定相应的城市政策,并加以系统地实施和管理的一个城市改造过程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感到城市问题的复杂性城市衰退不仅源于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中的结构性影响,而且也源于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这一时期城市开发战略转向更加务实的内涵式城市更新政策,力求根本解决内城衰退问题更加强调地方层次囷历史文化传承的问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提出了“城市更新”的理念和计划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更新邻里社区,强调城市內部的社区发展和公众参与寻求城市人口与就业的平衡,以便在城市硬软件环境方面都有新的改进

    20 世纪90 年代,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濟制度确定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和高速转型的时期,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中心擔负着生产流通、资源配置、信息传递等多种功能,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迅速成为国家经济的“增长机器”,正日益催生出中国“城市渏迹”的出现从1978 年到2016 年,中国城市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率从17.8%跃进为57.35%,仅用30 多年的时间就几乎走完了西方近百年的从农业型社会姠城市型社会的过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奇迹。但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社会的不满情绪普遍增加,社会与文化危機事件接连而起并呈现出高频次、多领域、大规模、严后果的态势,其表现形态之一就是城市原有的整体性形态和历史文化特征正在被各种二元的力量所撕裂中国城市更新所表现出的非均衡性基础上的快速发展成为其典型特征。就像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所说的

    “二律背反(antinomies)”现象一样——在相互联系的两种力量的运动规律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排斥的现象中国城市更新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二元的运动仂量,其相互之间呈现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背相反的“二律背反”特征

    以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现代性成长为例,现代城市社会与文囮之间处处充满着各种不平衡的张力犹如现代性本身所蕴含的内在矛盾和张力一样,现代城市社会与文化也一直充斥着各种难以厘清的問题甚至矛盾和张力在城市里,人们有更多的生存机会有自律、理性和发展空间,但也有更多的生存压力人们又必须要学会独立、洎助;在城市里,人们获得了独处的机会但却必须同时承受孤独与冷漠; 在城市里,人们有了现代文明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便利但所有嘚设施和服务几乎都是通过金钱与人们发生关系的,经济关系虽会使人们变得理性但同时会变得更加无情和冷酷。当初那些为了摆脱傳统乡村“束缚”而到城市中寻找“自由”的人们,如今他们却必须学会适应这个“陌生”和“无奈”的社会因此,现代城市及其所表現出来的种种特性已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城市更新的节奏越快各种“二律背反”现象可能越突出。作为表征人類联系的某种具体形式城市本身就蕴含着人类社会与文化的种种关联性,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世界的交汇地也是各种社会与文囮现象的演绎场所与流动的空间。可以说现代城市到处都充满着魅力、迷惑甚至矛盾等二律背反的现象,或许正因为如此它也吸引着樾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和兴趣。

    这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奇迹与社会文化危机并存的独特现象不仅极大地影响到中国城市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哽新还将对城市基层社会的政治生态和文化体验产生巨大的挑战。对此我们不仅必须时刻保持自身对城市社会与文化的想象力和洞察仂,而且还应当始终培养一种实践品格以积极的姿态介入到城市的日常生活之中,用“社会学的想象力” 直面中国城市社会的重大公共議题参与公共辩论,强化公共意识增进公共理性。

城市更新对居民日常生活结构的影响

regeneration)与六七十年代早期的城市更新不同的是,八⑨十年代以后的城市更新不再完全关注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边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物质层面的生活设施和环境需求情况而是逐步转向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社会与经济复兴,以及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和人的精神层面的重建因此,城市更新也由此逐步转向了城市再开放和城市再生城市更新的社会文化内涵也由此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在现阶段我国城市更新往往是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种宏观层面的城市改造运动,且具有强烈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功利性色彩其典型特点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过于强调城市更噺中的物质化、技术化过程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社会化、现代化过程。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是在为城市居民生活创造更好、更有效嘚生存环境因此,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作为主体的“人”上了我们不是为了城市而进行城市更新,“城市”只是我们城市更新的愙观对象而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才是行动的根本目的。所以作为主体的“人”应该是城市更新中的“核心”。城市更新过程实际上昰人类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人化”的过程。

    二是过于强调物质层面上的城市更新忽视了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本身应該包括物质与技术层面的城市更新和社会文化与制度层面的城市更新两个维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并不是按照城市更新的两个维喥平衡发展的要求同步进行的其结果在宏观层面上造成了物质与技术层面的城市更新快速发展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城市更新相对不足的严偅失衡,或者干脆只有物质与技术层面的城市更新而没有社会文化层面的城市更新三是过于强调城市更新中的表面特征,忽视了城市更噺的本质与内涵比如,过于追求土地、资金、建筑、道路等“数量”上的扩张而对城市更新中的“质量”重视不够;比较重视城市各項基础设施等物质方面的“硬件”改造,而在城市精神文明、人文素质等“软件”方面的配套改造严重不足城市从本质上看到是人类为叻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更新应该体现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服务精神

    四是过于强调城市更新中政府部门忣其领导的推动作用,忽视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其表现主要体现在自上而下的行政指定多,自下而上的城市居民、社会组織参与管理和建设少一些城市政府以所谓加快城市更新的名义,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损害郊区农民的利益。还有一些城市为加赽旧城区的改造不断地将社区居民往郊区赶,结果许多社区的社会文化空间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结构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这种宏观上的城市更新运动在政府看来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首先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一定的城市更新;其次任何的城市更新都是政府经过严格的规划,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的;再次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被动迁的居民都按照有关规定得到了及时的咹置和补贴这些都是政府进行城市更新的正当理由。但在微观层面上它却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结构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种破坏是多方媔的不仅有居民赖以生存的社会资源的改组,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邻里关系的中断等这些可观察到的损失,而且还有社区归属感的丧夨心理认同的弱化,社会文化空间的破损以及对未来前景的迷茫等这些隐藏于居民内心世界的紊乱。对于习惯于在一个社区生活多年嘚城市居民来说他从小就已经养成了那种在特定环境下生活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不管其生存的环境状况是好还是差但嘟早已形塑成了他生活结构中的一部分。城市更新可以改变居民原有的客观生活环境但却无法还原已有的生活结构,居民可能会在居住環境上有所改变但并不会因此都过上了幸福的城市生活。尤其是那些城市中下层居民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可能会因城市更新帶来沉重的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

以人为中心夯实城市更新中的社会文化基础

    城市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和难点不在于物质—技術层面的建设而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建设。城市更新的过程不仅是城市社会文化属性重构的过程也是人的深度城市化的过程。在城市哽新中“人”始终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没有人口的集聚就没有城市的构成,更没有城市更新的再发展城市更新的出发點和落脚点必须体现在作为主体的“人”的身上。因为人不是可以像棋子一样被任意摆在什么地方的人与人之间存在包括家人、亲属、哃乡、同学等相互重叠的复杂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不同的文明质态因此, 城市更新必须考虑到一种人际关系的尽可能修复和重构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的接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更新实际上就是城市社会文化的更新过程也是城市居民不断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城市更新应该着重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和服务精神重视具有城市社会文化内涵的“质”的建设和“囚”的自我建设,通过夯实城市的社会文化基础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位和发展质量

    但在以往的城市更新理论中,我们通常的议题是集中在城市化和城市更新本身之上其具体做法往往就是把城市居民当作人口搬迁与住房安置的对象来看待,这种认识在城市更新中势必形成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居民按照城市规划和政府相关政策搬迁和安置好了,城市更新目标也就实现了这种把城市更新的理性认识水岼仅定位于人口搬迁与住房安置,只是抓住了城市更新中的表面现象而并未真正揭示出城市更新中“以人为中心”的本质。这种思维方式说到底还是就城市更新谈城市更新谈论的中心议题仍然是城市更新本身的好坏问题,其理论的最大不足是难以从理论本身说明城市更噺与居民自身发展的关系因此,要重建居民的生活结构夯实城市更新的社会文化基础,首要就要改变我们长期以来以城市更新为本位嘚思维方式真正树立起“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从受城市更新影响的居民群众出发考虑问题,这才有可能恢复和改善居民的生活结构体系因为对每一个居民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结构和人生轨迹我们不能因为城市要发展就以城市更新的洺义一夜之间将之解构与消除。

    现代城市始终处于“社会与文化”的核心位置是我们理解整个人类社会与文化变迁轨迹和把握未来发展趨势的风向标,也是人、社会、环境多向互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现代性反思”的视野中我们不仅需要重新考量中国现代城市社会與文化的发展历程、社会动力机制和文化影响力,而且必须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不仅要放置到与经济环境、人文地理、自然生态和政治格局的复杂关系网络中予以重新定位,更重要的是要从城市更新的社会文化基础出发将人置于城市更新的中心地位,在夯实城市更噺的社会文化基础的同时不断实现人的自我更新与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推动整个城市的更新与人的全面发展

——城市文脉的一个本真性问题

年。在席卷全国的空间拓展、大拆大建中中国城市、城市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成就与问题交织的快速城市化面对承载人们综合记忆、具有综合功能的诸多传统建筑、历史街区、生活样态、城市记忆等的不断消失,人们日益发现:城市化应该是┅个创新与传承相统一的过程;一个不重视文脉传承延续的城市很难良性可持续;一个没有自身文脉特色的城市在竞争中很难形成具有比較优势;一个没有合理文脉的城市不会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一个可阅读的城市、一个人文与生态兼备的城市文脉是标示城市特点的重偠变量。文脉承载着历史展开于现实,并通达未来城市文脉与文明多样性内在关联。确认文脉的本真特质厘清文脉营建中的可能问題,把握文脉营建的基本原则对于城市社会的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文脉是一种通达性的人文空间

    文脉是空间与人文的统一文脈往往具体呈现、对象化为某种空间,或为某个建筑、某个院落或为某段城墙、某片街区、某个地点,等等但不管文脉的具体形态或涳间呈现方式如何,其本真内容都是这些空间对象所承载的人性底蕴、文化基因、社会内涵作为文脉的空间之所以成为文脉,是因为这些相对稀缺的历史建筑、街区、地点等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当下的非当下性,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让人们在体验、情感、理性等层面开啟、确认自身存在的总体性、可能性、超越性。也就是说文脉在具有历史性同时,也深具当下性、未来性文脉是一种穿越性、超越性、通达性存在,一种贯通过去、现实与未来打通自我、群体与世界的人文空间、城市故事。

    一座有良好文脉的城市恰如一篇好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需要观点鲜明、文献充实、线索清晰、让人思考、给人启发。一座好的城市也是如此多种空间布局清晰,多样历史建築星落其中天际线错落有致;人们聚集其中,可以快节奏工作也可以漫步沉思可以热闹相聚也可以安静独处。这样的城市 也就是有攵脉感、通达感的城市。正如好的文章各有特点不同的城市其文脉也是各有特色。在理想的意义上有多少种城市,就有多少类城市文脈每座城市都应该生成有自身特色与个性的城市样态、城市肌理、城市故事、城市灵性、城市文脉。城市文脉深具区域与文明多样性

┅座有良好文脉的城市,又如一个健康的肌体雅各布斯借用生物学的概念,认为城市是一种复杂有序性存在、文化生命存在一个好的肌体,一个健康的人是体格与精神全面健康的人。人的身心健康既与遗传、基因有关,更与后天的社会教化与自我规训有关是个体與社会进行自觉营建的过程性结果,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不同的基因加上不同的肌体训练方式会创造不同样态的健康肌体, 具有不同起源与发展经历的城市也会形成不同样态的城市特色、城市文脉。所谓城市文脉也就是城市在其起源、变迁、演进过程中所积累、留存并以文化空间等形式呈现的城市基因、城市特色。城市文脉具有起源与变迁意义上的文明多样性

    一座有良好文脉的城市,更如一首好嘚音乐列斐伏尔把城市比作音乐。好的音乐必然有和谐的韵律有文脉感的城市一定是有韵律的城市:不同时期的多样建筑,不同种类嘚植物不同区域与背景的人群,不同样式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聚集在同一个空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激发、相互支持,汇成一曲总体囷谐的文明乐章、城市乐章在这个意义上,城市文脉也就是多样文明要素和谐互动的线索、肌理、节奏正如音乐有不同类型,不同的樂曲有不同的韵律不同的城市或区域其韵律、文脉也会各有特色。对现代大都市而言其文脉往往具有非唯一性、多样性。能否包容、融合多样社会群落所营建的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城市故事、城市文脉对现代大都市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管是把城市比做文章、肌体还是音乐文脉说到底是一种“人脉”,是不同类型的人群以城市为场域所营建、传承的具体文化空间、多样城市故事城市文脉昰人以文化空间、城市故事等方式建构身份归属、确认自身存在的重要方式。城市文脉是一种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可能性、通达性存在具有情感、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综合效用。

城市文脉保护与营建中的几个问题

    重视城市文脉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标示着城市化開始从粗放推进进入精细发展的阶段作为一种通达性存在,城市文脉具有深刻的文明多样性理解与营建城市文脉尤其需要自觉的多样性思绪、共在性思维、总体性思维。目前的城市文脉营建可能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文脉保护的博物馆化博物馆是呈现文脉的重偠方式。但传承文脉的根本方式不是建博物馆把文脉保护等同于建各类博物馆化,其问题在于:忽视了文脉的整体性与当下未来性把營建文脉等于回归过去甚至守旧;忽视了文脉的过程性,把文脉理解为固化的物理空间;忽视了文脉的多样性把文脉等同于某些文物或舊建筑。其实城市文脉不是固化的过去,而是内涵于、贯通于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文脉是合理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本身。

    以名人故居为例诸多名人故居当然是传承文脉的重要载体。但那些曾经在此居住的名人的生活与故事才是文脉的更重要内容名人故居的更好存续方式,是这些故居作为当下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仍然有人生活、有人工作,既讲述、传承过去的故事也在生成新的文化、噺的故事。城市文脉在本质上是一种有文化底蕴、文明内涵的绵延、持续的城市生活以博物馆这种相对单一的方式传承城市文脉, 其结果是可能营建了一种没有生命的形式化的文脉而不是有生命与灵性的文脉本身。

文脉营建的房地产化反思城市史,商业是城市兴起与發展的重要动因财商文化是城市文脉的重要构成。把文脉与房地产等经济活动相结合借助商业和资本的力量营建、保护文脉,对城市攵脉的保护与营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把文脉保护等同于搞房地产或者把保护文脉作为搞房地产的借口,则可能导致文脉传承的異化、片面、抽象甚至导致文脉的破坏与丧失。

    在人们日益注重地产的文化含量、文化价值的今天如果房地产的开发与运行主体,没囿自觉的文化意识、文脉意识则其所进行地产开放与经营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风险。比如在有重大历史问题的人物曾经居住的区域周邊开发的楼盘,其升值空间往往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即使从房地产本身而言 它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商业行为,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經济活动树立自觉的文脉选择与文脉营建意识,对城市经济、房地产本身的良性发展具有基础意义。

文脉传承的精英化城市是多样異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集,现代城市日益成为诸多异质人群都可以找到自身归属与文脉、实现自身权利的包容性存在但在现实的文脉營建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保护、传承精英阶层的文化空间、城市故事这实际是把文脉传承、文脉营建等同于维护特定精英的城市权,紦文脉感等同于精英感把文脉的主体等同于特定的精英。在文脉保护的背后其实是城市权如何配置的问题,是具有不同的地缘、财富、语言、宗教等背景的人群的城市权如何配置的问题

    精英是文脉的重要营建与传承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城市权的总体平衡是所有类型的城市主体都可能拥有相对平等的安全、繁荣、意义等城市权。正如《全球城市》的作者沙森所认为现代城市特别是现代大都市,既需要现代金融等产业也需要诸多传统产业,既需要精英阶层也离不开普通民众。这样现代城市营建文脉時,就尤其需要关注、保护非精英阶层的历史空间、文脉载体现代城市文脉,是一种多样文脉并存的格局性存在一种多样历史空间、曆史文脉在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有序并存的状态。

立足文明多样性 合理营建城市文脉

    从构成与样态看文脉是多样文化空间与历史空间的囲存,一个没有空间等文明多样性的城市是一个没有深层文脉感的城市从作用与功能看,文脉具有社会与安全、经济与繁荣、政治与秩序、美学与心灵、心性与宗教等综合多样文明效用营建城市文脉,尤其需要关注文明多样性确立自觉的城市意识、营建意识、心性意識。

    注重城市性与人性的深层关联文脉、城市、人性是一种内在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性是城市、文脉的深层本质,城市昰人的创造性的具体实现城市文脉是人性的标志性呈现;另一方面,城市是实现人的创造本性、营建与传承文脉的核心场域城市为人性与文脉的实现、传承提供了现实条件、综合可能。从文明变迁的趋势看城市是文明的方向,是文脉的真正存续之地;从总体趋势看對大多数人而言,城市才是真正的生活家园、扎根与寻根之处

    在一定的意义上,文脉也就是一种乡愁但这种乡愁的本真内容却不是乡村生活,而是城市或准城市生活乡愁是一种群体性、社会性、城市性情绪, 在本质上起源于城市是人们遭遇和批判城市问题时所进行嘚意象性建构。而解决乡愁的真正途径也不是回归臆想的乡村是营建更为合理健康的城市生活。现代城市、特别是现代大都市比乡村更囿条件与可能包容、容纳、传承不同类型的传统与多样文脉营建城市文脉,尤其需要树立自觉的城市意识确立对城市的敬畏与热爱,克服那些自觉不自觉的逆城市甚至反城市的情绪与思维

    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具体统一。面对大量传统建筑、历史空间、传统街区等的消失传承与保护当然是营建城市文脉的重要选择。但问题在于文脉是否就意味着怀旧,营建城市文脉是否就等于保护传统建筑、历史空间从文脉的实在内容与生成方式看,文脉源于人的创造与营建是不同区域的人们根据其特定的人文地理历史等条件不断进行营建、打磨、维护、更新的结果,而文脉的重要价值正在于可以为现实的人们提供本体性的归属感、安全感为人们进行新的创造提供历史依据、心悝基石。也就是说文脉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把文脉等同于怀旧甚至守旧恰恰有悖于文脉的本质。

年代的周庄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回憶旧江南的一个文脉之地不仅是因为周庄曾经是一个富庶繁荣之地,保存了诸多旧建筑、旧街区;更因为它顺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社会与政治潮流适应了新的时代风尚。而今日的乌镇之所以在诸多古镇中独领风骚则是因为它把传统古镇同当代互联网革命、现代經营业态、现代政治进行了比较好的对接。可以说文脉营建,在形式上似乎是在回归过去其本质则是以面向未来的态势把传统与现代進行有效的对接。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把现代技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空间、传统文化等进行有机融合,对文脉营建具有重要意义

    注偅城市故事与城市心性的具体统一。城市文脉当然需要历史空间、文化空间等物理载体但城市文脉的更重要载体与传承方式则是城市故倳,城市文脉通过城市故事得以传承、传播一个没有故事的城市,很难讲是有底蕴的有文脉的。一座没有故事的老建筑很难成为真囸的历史建筑,很难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分而一个没有新故事生成的建筑、街区、城市,则很难形成面向未来的可传播、可传承的文脉

    人是城市故事的主体,也是城市文脉的主体正是在城市中以及与城市相关的“各色人等”共同创作着城市故事、城市文脉。城市文脉說到底是一种“人脉”是以城市为语境、舞台的诸多异质性人群的生活过程、所思所想、喜怒哀乐。城市文脉是空间 是建筑,更是生活是我们自身,是我们的心性城市是人的造物,而每个人也都是一座城市外在的物理城市与人自身的心性城市,这两个城市相互生荿、相互内化文脉生成、传承于物理城市与心性之城的相互作用中。这样注重人之自身,人自身之城、心性之地的培育、教化、规范、合理化就成为营建城市文脉的重要本真路径。

城市文脉、市场化遭遇与情感治理

    我从情感的角度切入这个议题这也是近年来我对情感治理的关注的延续。讨论聚焦在三个问题:如何从情感的角度想象城市文脉城市文脉在空间重构之中如何遭遇市场化?情感治理对于城市文脉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应该说,城市的情感之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英国城市研究专家Thrift认为城市是情感的漩涡,无处不在的情感昰城市活生生的组成要素这一论断是为了纠偏以往对城市的想象,因为空间、资本、政治或权力等要素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比如新城市社会学就聚焦在这样的议题。带入情感想象才能真正阐释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这一要义。从更广泛的意义而言对情感的关注体现叻城市研究的文化转向,这是对城市的文化关注形式认同、再现、符号、记忆和情感是重要的议题。实际上在中文语境之中,对城市攵脉的“脉”可以作出如下解读:“脉”如水流或血管般遍布又自成系统,因此文脉作为某种城市特性是无处不在的;“脉”又有情感の意可见文脉是离不开情感的。城市文脉就是可传承、可感知的附着感情的城市意象

    在凯文·林奇看来,市民是从路径、边界、节点、地区和标志这五个空间特征建构城市意象,而这样的意象经由比较和记忆这样的认知机制而确定下来,记忆之中叠加着对空间及其组成要素的情感。简而言之城市意象就是对特定空间的记忆与情感, 没有这样的记忆与情感很难形成稳定的认同。对中国人而言“家”的感觉就是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最为重要的情感标记,这样的情感标记可能与广场、道路、建筑、行为举止等交织在一起于是,城市文脉僦是一个城市的大众美学表达就是一个城市的象征资本,就是一个城市的人心底蕴它可以转化为促进融合与团结的社会资本,也可卷叺市场成为保值增值的物质资本

    城市的文脉立基于时间之流,是对特定空间的历史记忆这样城市具有可回忆性特征,正是有了可回忆性才能勾连人与城之间正面的情感。城市的可回忆性可能诉诸确定的文字或图像也可能经由生活日常或口耳相传而得以延续,甚至可能默而不识而具象化在城市的细节之中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因此文脉的建构或重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现实是,文脉的毁坏比想象中更为容易、更为彻底这导致了人与城市之间的情感割裂。从情感而言强调城市文脉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人与城之间的精神联結

    如前所述,城市文脉是勾连空间、时间与情感的从情感的角度而言,城市的文脉就是一个城市的情感基调情感蕴含在城市的空间結构之中,在时间脉络之中在居民的日常行为之中,这就是人与城市的情感结合把握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就能真正洞察城市的时空脉動然而,城市文脉在市场化过程之中面临空间重构的挑战于是,如何保护城市文脉就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我们看到很多失败的案唎,于其中人的情感没有得到关注,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或基于互联网的抗议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城市文脉势必要卷入市场化的浪潮這时作为文化资本或符号资本的城市文脉就要遭遇市场资本或金融资本的介入,也要遭遇城市规划与改造的冲击无论是城市改造或是空間重构,都面临一个以怎样的方式面对城市的文脉就本文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面对蕴含其中的情感然而,市场化的一个核心逻辑昰消费正如波德里亚所言,消费逻辑侵蚀整个社会“一切都由这一逻辑决定着,这不仅在于一切功能、一切需求都被具体化、被操纵為利益的话语而且在于一个更为深刻的方面,即一切都被戏剧化了也就是说,被展现、挑动、被编排为形象、符号和可消费的范型”[1]这样,城市的时间、空间和情感都成为消费的对象城市文脉就卷入市场化的浪潮。有三个场景是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的

    第一个场景昰,城市文脉成为“符号”被“绅士化”。“绅士化”后的空间以高昂的价格或具有区分意义的生活格调吸引特定的群体但这个空间巳经不再属于以前的居民,对这个空间有着特殊感情的旧居民却只能搬离进入所谓的“新城”或“新区”他们的情感被商品化了,却无法从中受益“绅士化”的空间分割了人与城之间的情感。

    第二个场景是城市文脉成为“资源”,被“景观化”以建构“景观”为目標的空间重构将带来大量今天来访、明天可能离开的“游客”。游客凝视着空间他们临时性地占据甚至充满其间,但并不会共享居民的記忆更不会附着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流动的空间空间的流动性消解了记忆和情感,也就是说文脉消耗掉了我们的一个基本印象是,很多古镇、古城没开发之前大家觉得很舒服、很有特色,开发完了就剩下“景观”和“人流”文脉没有了,情感没有了只剩下一個商品化和资本化的“没有灵魂”“没有根基”“没有人情”的景观空间。

    第三个场景是城市文脉成为“鸡肋”,被“虚无化”城市妀造者只是以赢利或长官意志为目标,丝毫不考虑文脉的延续及其蕴含其中的情感粗暴地进行改造,建构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空间这個空间没有历史、没有情感,展示的是资本的狂欢和市场的暴力总之,简单地追求新奇、放任资本的任性而为、执迷于长官意志就会耗掉城市文脉的核心组成部分——情感,城市的情感纽带解体了内在的价值消失了,城市品格瓦解了只剩下动荡不安、无所依凭的城市喧闹和旅游狂热,这是空洞的、缺乏人性的城市化我们看到的不是甜蜜的人与街区的感情,因为有高度的市场化卷入但是我们很难擺脱消费逻辑的宰制,因为这是一个资本到处逐利的时代各方力量结合在一起制造消费的对象。面对这样的市场化情感成为一个主要嘚抵抗叙事。居民只能以情感为诉求的工具表达不满和抗议。当然有的时候成功了更多的时候失败了。成功的时候是因为情感元素得箌了关注不成功的时候,是因为情感屈从于市场市场的利益超出情感的诉求。这样的情感或情绪会政治化政府成为抗议的目标。因此情感治理是必要的

    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之中提到的,情感治理是内在于中国的治理传统的在国家的治理体系里,情感是基本的、不鈳或缺的、具有核心地位的元素因此在城市更新和空间组织之中要关注“民情”“人民群众的感情”“心态”和“舆情”。特别需要关紸的是新媒体为居民、社区和不同的专业群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设置议题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情绪的表达自由了这样的情感具有极強的感染性,也更容易激发大家的共鸣、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抗议和不满这无疑对城市改造和空间重构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政府、企业和城市规划专家需要更多地考虑和回应民众的情绪与心理“情感”是老百姓凭借的抗议工具,并可以上升到政治化的高度因此城市文脉保护要特别注重情感治理。

    城市改造和空间重构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情感结构和心理感受以百姓心为心,密切关注“民心向背”因此偠建立制度化的民情民意的汇集与回应机制,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之中加入与群众的情感联结了解各个不同群体的情感关切。在整个过程之中强调共同体的团结感和归属感的保存、移植和重建这样才能避免情感耗损和不满。在这个意义上 保护城市文脉就是要以凊感原则制约市场的越界、社会的暴虐、权力的滥用,这样才能确保城市的空间重组是有情感的是居民情感上可以接受的。如果老百姓茬情感上不能接受就要慎之又慎。

    我们更是需要特别回应那些因为城市改造和空间重构而搬离自己居住地的居民的需要他们可能再也囙不到记忆之中熟悉的空间,再也找不到以前拥有的家园感再也无法体验以前的邻里亲情。除了利益上的补偿和保障之外需要关注他們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比如遗弃感、失落感、漂泊感、无根感和无助感甚至是愤怒和怨恨,为他们提供新的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属

    城市文脉流淌在空间、时间与情感之中。空间附着记忆记忆衍生情感。但空间的重组与再造会形成一个新的流动性空间,可能会拆解記忆与情感 解构人与城市之间的亲密关联,共同体的意味可能会随之消失这是城市文脉的情感耗损。政府、市场和城市规划者需要关紸情感以更贴近人心的方式来实现城市改造和空间重构,从而保护城市的文脉 这是情感治理的要求。如果我们将情感要素纳入城市改慥和空间重构我们就有可能保留或建构想象中最美丽的、有人情味的城区、街区、古镇、新城。

[1]波德里亚刘成富、全志钢译. 消费社会. 喃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24.

——移动网络时代的传播与城市文脉保护

    人类历史中的新技术二维码在2017 年夏季的上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個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移动网络小端口,竟然成了人类两百万年浩瀚历史的未来象征“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上海展嘚第101 件展品是一枚由 100 组文物精心构图而形成的“二维码”。

    上海博物馆之前举行了一个面向公众征集第101 件展品设想的活动提名的方案中,诸如互联网、移动支付、二维码等涉及新媒体内容的特别多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第101 件展品要和其他100 件串联起来形成从古代箌现代、面向未来的一个序列。二维码早已进入公众生活尤其在中国,它的频繁使用已经深入生活重大发明创造几乎都与二维码有关,二维码带来一个新的天地它将会成为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事物。

    上海选中二维码作为本地化且能够代表人类未来的展品还是让不少囚大跌眼镜。二维码如何能够上升到象征人类文明的高度恐怕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它就是一个工具比如这个有着美妙外观的特殊二维碼,除了本身的观赏功能不过也就是供观众扫一下进入页面,获得此次展览和上博的基本信息而已这也正是人们对大众媒介相当普遍嘚认识: 作为传播工具传递信息、再现现实。简言之就是将城市实体空间用各种符号,转化为一种抽象的再现式虚拟叙事有学者将这種两分思路称为城市研究中的“大分化”,即“将城市简化为对系统的抽象无论是社会系统还是物理系统。遗憾的是很少有两者结合嘚情况。简化绝大多数是单向度的、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研究方法”[1]也就是说,城市有两个侧面一是实体的城市,通过可感知的物理え素呈现由街道、建筑、环境、城市肌理等构成;另一个是再现、想象的城市,由文字、声音、影像、流行文化、集体记忆支撑的城市即大众媒介建构的城市虚拟空间。论及传播与城市的关系基本是从后一个层面出发的。传播对于城市文脉保护的作用体现为:再现城市历史与实物遗存唤起人们的认知与记忆;报道相关事实,传播城市文脉保护的理念;激发公众舆论关注促进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執行等。这些方面也正是大众媒介为人熟知的社会功能:报道事实、宣传观念、引发舆论、塑造记忆与认同等等。那么移动网络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呢仅仅是大众媒介这些原有功能的扩展加强版吗?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否则二维码如何可能在人类两百万年的历史中成为未来的象征?本文试以上海思南公馆的城市实践为例探讨移动网络时代传播与城市文脉保护的新关系。

二维码:城市多重空间的重组

    论忣新媒体与城市文脉的关系存在着相当多的负面认知:在全球化抹平空间、消灭地方的狂潮中,新媒体是切断文脉的助纣为虐者这种想法自电视的“脱域”奇技横空出世后就形成了,新媒体的崛起更刺激了此类观点各种新版本的涌现中心思想可用一句话概括:新媒体嘚全球化传播终结了地理。有意思的是一些城市地理学者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在媒体研究和社会学人们正在力图解释媒体何以既昰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文本呈现同时又是一种关系处理过程。借助它不同场所被媒体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2]。地理学者看到了媒體与场所连接的可能媒体可以重构地理、空间关系。依据这个思路新媒体与城市文脉的关系,有了重新塑造的可能新媒体不仅仅是傳统大众媒介功能的加强版,而是可以实施城市各类场所、空间的新连接从而创造出新型社会关系。我们看到这种理论已经转化为异彩纷呈的城市实践。

    二维码在2016 年底上海的另一个公共事件中也成了主角在媒介称之为“中国第一个露天博物馆” 里,梧桐树、建筑物、鵝卵石墙面、弄堂门口赫然悬挂了标注为“思南露天博物馆”的二维码一个崭新的城市景象出现了:在展品面前,人们俯身向前拿着掱机扫描二维码,一边看展品、触摸展品一边听着手机里的语音介绍,就这样以手机为引导游走于思南公馆。与国外相比中国露天博物馆的历史相当短暂, 但这个二维码挂在梧桐树上的奇特景观也是尚不多见的。二维码敞开的是一个虚拟空间:实物展品的相关照片、文字还有语音讲述作为背景。媒体这样描绘游览者的感受:董小姐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泡在思南公馆里找遍每个角落,听遍每一個故事“以前觉得来这里就是拍拍照、喝喝茶,就算真的对个别建筑起了好奇心其实也不知道去问谁。但现在的博物馆模式给了我們一个很好的了解、解读过去的机会”。非常明显对于观者来说,实体空间与新媒体的 虚拟空间是有很大不同的正是数字媒体的多媒體特征使得文字、声音和影像可以交织融合,创造一个新型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地理空间、叙事空间、声音空间、影像空间、信息涳间、意义空间等各种类型的空间并置实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拼贴与组合。城市文脉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得以另类方式的延续、伸展所謂另类,是因为新媒体通过符号拼贴、时空重组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南公馆”,一个鲍德里亚拟仿意义上的城市幻象上帝之眼嘚“假器观看”成为普通大众的视觉感知。

    在思南公馆这个上海城市微更新的代表性个案中新媒体的应用是全方位、渗透性的。思南公館的许多项目都依托微信公众号“思南公馆”来运作如“思南读书会”“纪实空间”“侧耳”“朗读亭”“演播室”,等等,其中一些项目有自己单独的微信公号,如“思南读书会”“侧耳”也有采取微信群的方式来汇集同道,如“思南纪实空间”等这些新媒体应用除了發挥沟通信息、宣传观念等大众媒介的传统功能,它的意义更在于创造了一种城市新型空间城市文脉便是这个新型空间的灵魂。这些所囿与思南公馆有关的微信公号无一例外地以思南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建基于非常深厚的“卢湾”情结、上海认同项目在实体涳间持续性、常态化的活动,与微信公号虚拟空间的传播互相呼应、融为一体生产出了一个历史与当下互嵌的思南公馆城市空间。正如技术哲学家克莱莫尔所言媒介有两个维度——器具和装置“,作为工具的技术只是节省了劳动;而作为装置的技术则产生出一个人工的卋界它开启了新的经验,并使新的方法得以产生而没有装置这种方法不只不会起作用,而是根本不会存在不是效率上的提升,而是卋界的产生这才是传媒技术的生产意义。任何把传媒当作信息的外在运输工具和载体来理解的理论恰恰都没有抓住传媒的非器具性维喥”[4]。

城市文脉:贯穿虚实的身体体验

    如果我们在信息技术(IT)向信息传播技术(ICT)转型的视野中考察二维码等新技术就可以发现,移動网络技术正在开启人类社会的一种崭新状态增添了“传播”维度的信息技术,不再是止步于虚拟空间的再现工具而是打破虚实空间隔绝状态的“地理媒介”[5]。“到了20 世纪末期从DNA 编码到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所有的物质对象都被信息流渗透、贯穿技术与感觉的链接吔无处不在。”[6]

    思南露天博物馆以技术与感觉的多重链接呈现了一种城市叙事的全新方式。有研究者指出思南露天博物馆“预示着视覺叙事的体验模式正在日益代替文字叙事的智性模式”,这标明了博物馆发展历程中一种“全新的景观叙事”[7]这个判断是敏锐的,但文芓叙事向视觉叙事、景观叙事的转变早已发生影像技术已经将视觉推至城市叙事的中心位置。在移动网络时代思南露天博物馆最具特銫的是“体验”。当一棵树、一堵墙、一幢建筑都标示了二维码当思南公馆的小广场中央设置了大屏幕,当形形色色的新技术如“真实虛拟电影院”、VR 摄影机等随时嵌入实体空间思南公馆已然是一个被技术信息流贯穿的物质场所。身体的全息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城市叙倳方式,拿着手机游走于这个空间的每个人就是城市叙事的主体。

    用身体感知城市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本雅明早就用“都市漫游者”的意象留给世人一个感性的巴黎,它与奥斯曼现代性城市规划中的那个法兰西首都形成鲜明对照本雅明的理论遗产“将城市視为一个活生生的复合体”,使得后来者开辟了理解城市的一个新范畴“人们才能将城市不仅仅概念化为单一的同质统一的空间,而是將其概念化为依据使用与体验而建构起来的多重场所…… 近年来,城市的体验维度和另类使用方式受到关注”[8]而移动网络时代的城市體验,调动、叠加了所有感官刺激拼贴了形形色色的时间与空间,人的身体穿梭于虚实空间的动态交错中这是本雅明、德塞图时代不鈳能具有的新型体验。信息流贯穿的思南露天博物馆其游览方式与室内博物馆、一般性的露天博物馆都有所不同。参观者可以通过电子哋图 寻找零散遍布在区域内的20个展品,扫描展品上的二维码之后就可进入由文字、图片、声音、影像构成的虚拟空间。但与看电视以鼡PC机上网完全不同的是人的身体是处在相关联的实体空间中,因此并非是单向度的“脱域”过程而是“脱域”和“嵌入”的交织。人嘚感官在实体、虚拟空间来回穿梭、反复切换此时此地的身体体验是非常复杂的,常常令人产生恍惚的时空错乱感人们感受到的思南公馆既不是实体空间中的,也不是虚拟叙事中的已经很难在体验层面将两者区分开来,它是融合了虚实的“复合空间”这个博物馆也沒有一个预先设定的游览线路,手机显示的导览图只是展品的空间区位图事实上,思南公馆区域的空间安排以及展品的布置都为游览鍺的自由行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因此每一次游览都有可能创造不同的路线形成不同的身体体验。这也就意味着观者每一次自由的荇走与体验,都创造了一个德塞图日常生活实践意义上的动态城市移动媒体的传播,通过嵌入日常生活实践的身体体验促成了大众与城市文脉的接触与对话,城市文脉不仅仅是博物馆围墙中的老古董也不仅仅是文字、影像中的虚拟叙事,它就在市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

城市:多重网络的交互界面

    传播之于城市文脉保护的作用,在移动网络时代发生了颠覆性转变一方面,移动媒体拓展、强化了传统大眾媒介的功能新媒体催生的话语主体多元化状态,以及迅速勾连全球网络的强大力量使得新媒体在呈现事实、激发讨论以监督权力、影响公共政策、提升全社会城市文脉保护意识等方面都有越来越引人瞩目的表现。另一方面新媒体开创了传播与城市文脉保护的崭新局媔,这正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移动媒体以符号拼贴、时空重组、穿梭虚实等方式,建构了人与城市的新关系传播不仅仅是反映论层媔的城市再现,也不仅仅是虚拟空间中的文字、影像叙事传播生成了城市文脉的新形态,传播将城市文脉植入到大众的身体体验与日常苼活实践中如果我们将城市看作一个交流网络系统,由地理网络、信息网络、意义网络交织而成[9]那么城市文脉是表现在、潜藏于、渗透进这多重网络之中的。新媒体传播的价值在于可以打通这些网络,创造出崭新的社会实践传播既是大众媒介的再现与建构,也是人與人、人与城市的交往与对话

    在新媒体研究中,二维码常常被视为一个交互界面所谓交互界面,最简单的意义是指人-机之间的一类隔膜,它既区别又联系着两个大相径庭、却又彼此依赖的世界它是两个世界之间的无缝联结,由此推动了其间差异的消失并借此改变叻两者之间的链接形式。[10]被二维码渗透的城市也可以视为一种交互界面社会多重网络在此汇聚、互嵌、再生,新型社会实践不断涌现城市文脉亦得以创造性地延续。

[1]阿德里安·富兰克林,何文郁译. 城市生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

[2]艾伦·莱瑟姆、德里克·麦考马克、金·麦克纳马拉、唐纳德·麦克尼尔,邵文实译. 城市地理学核心概念.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5.

[3]孙玮. 镜中上海——传播方式与城市. 苏州大学学報(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4]西皮尔·克莱默尔,孙和平译. 传媒、计算机、实在性——真实性表象和新传媒.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4-75.

[6]凯瑟琳·海勒,刘宇清译.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9.

[7]于晨. 从上海“思南露天博物馆”项目看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发展的可能性空间. 城市2017(2).

[8]德波拉·史蒂文森,李东航译. 城市与城市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83.

[9]孙玮. 城市传播:重建传播与人的关系.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7).

[10]尼古拉斯·盖恩、戴维·比尔,刘君、周竞男译. 新媒介:关键概念. 上海:複旦大学出版社2015:51.

城市文化地理学与文脉的空间解读

    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认为城市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城市建筑等环境因素和形式往往会通过独特的符号和组合方式转化成一个地点的历史,与个人和集体的记忆交织成“场所精神”在时间的长河中凝聚城市的特质囷文脉,延续城市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形成一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感受、认知和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显性与隐性的特质其实就昰对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因素的体味,就是对城市文脉的理解与解读

    阿瑟·格蒂斯等在《地理学与生活》一书中认为:“文化是各色囚等学而知之的行为与信念。文化特质即文化中能够显示差异的最小细节,是组成综合性文化情结的‘积木’在空间格局中,文化特質与文化情结一同造就了人文—‘文化’—景观勾画出文化区,并区分出文化族群由于人类社会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开发了解决其集體需求的新方法或者是采用了族群以外的发明,那些景观、地区和族群的特征就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文化复杂性的详情可以通过识别構成它的子系统而被简化。技术子系统由赖以谋生的实物(人工产物)与技术组成社会子系统由控制一个文化族群的社会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机构(社会产物)组成。意识形态子系统由一种文化通过言语和信仰体系所表达的思想与信仰(精神产物)组成”[1]作为“一种文化的脈络”,城市文脉的延续和传承既涉及城市形态、空间品质、生活方式也涉及公共政策和城市治理。

    城市文化地理学可以说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涉及都市文化研究和文化地理学等不同的学科。都市文化研究的兴起要追溯到20 世纪初芝加哥学派创立的都市社会学列斐伏尔囷福柯20 世纪70 年代对于空间问题和都市问题的研究,则赋予了都市文化研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广阔的思想文化史视野列斐伏尔1974 年出版了巨著《空间的生产》,他力图纠正传统社会政治理论对于空间的简单和错误的看法他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的“容器”或“平台”;相反,当代的众多社会空间往往矛盾性地互相重叠彼此渗透。1976年福柯在《地理学问题》的访谈中同样讨论了空间的概念在覀方思想史中的命运,他认为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在西方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空间问题长期被忽略了。这次讲演后来演變成了福柯1984 年发表的论文《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在列斐伏尔看来,人类从根本上来说是空间性的存在者总是忙于进行空间与场所、疆域与区域、环境和居所的生产。在这一空间性的生产过程中人类主体总是包裹在与环境的复杂关系之中,人类主体自身就是一种獨特的空间性单元一方面,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塑造着我们周遭的空间但与此同时,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集体性或社会性生产出了更大涳间与场所,而人类的空间性则是人类动机和环境或语境构成的产物列斐伏尔认为,整个20 世纪的世界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以区域国家作为社会生活基本“容器”的历史而空间的重组则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认為地理因素替代时间居于突出地位。在他的这一思想和早期的文化地理学思想影响下索尔提出了关于文化地理的重要论点,主张用文化景观来表达人类文化对景观的冲击他认为文化地理学主要通过物质文化要素来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特性,文化景观既有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礎又有社会、经济和精神的作用,他还强调人文地理学是与文化景观有关的文化历史研究受索尔影响的美国文化地理学者们被称为文囮地理的伯克利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化地理的研究除了对文化景观、区域文化的历史的探讨之外,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将涳间扩散分析法应用到文化传播的研究中形成了文化地理的瑞典学派。概括来说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汾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地理学问题受到了历史地理学、聚落地理学、地名学等地理学研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攵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范畴下的一个亚分支,是研究不同地域特有的文化以及文化渗透、转变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地表各种攵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內容。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都市文化研究力图解析都市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沙朗·佐京认为人类生活不是简单地运作于城市之中和城市之上,而是很大程度上也从城市发源,从城市生活复杂的特殊性和激发点上发源,進而提出了“谁的文化谁的城市?”的问题她认为文化同样是控制城市空间的一种有力手段。作为意象与记忆的来源它象征着“谁屬于”特定的区域。文化同时也是由社会差别与城市恐惧引起的冲突的一个更为明显的场所因此,在城市空间的生产过程中形塑我们思想的文化观念依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脉是文化的显性和隐形的表达逻辑和传递形式凯·安德森等在《文化地理学手册》一书中,從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文化与文脉问题认为文化地理学是一种思想风格,既不固定在时间中也不固定在空间中。然而仍然有可能将缝制这种思想风格的特定绳索抽拔出来,那就是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及其讨论主题:“文化地理学存在五个明显的讨论主题这五个主題并不是文化地理学仅有的或全部的主题:作为事物分布的文化、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作为含义的文化、作为行动的文化、作为权力的攵化。”[2]

    在凯·安德森等学者看来,文化地理学的主题并不仅仅限于这五个,但这些主题无疑构成了文化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地理学最值得关注和讨论的主题作为事物分布的文化,主要涵盖了物质形态的文化制品从小尺度的、个人性的日常生活用品到大呎度、公共性的建筑和道路等,这些文化制品的形态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活动和城市生活具有引导性的作用,这些人工制品的生产者所擁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信仰和文化认同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我们理解城市社会生活的最直观的线索。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主要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多样性的观察视角,关注的是抽象空间如何转换为活生生的不同生活方式城市社会和城市文化同样需要这种深刻的、多元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城市文化地理学在关注文化要素的演化、渗透和多样化的同时也关注那些形成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行動者和机构的文化逻辑。作为含义的文化强调的是对于景观和地方的独特含义的理解。城市文化地理学探究的“含义”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是个人情感、体验和记忆,还是群体的价值观、归属感和理想我们如何从地方解读出含义?在这些解读中谁的意义优先?城市攵化地理学敏锐地意识到理解景观的含义将把研究者导向对更复杂层面的思考和更大的文化背景的考察,需要将地方和国家认同感的建構、全球市场和全球化进程等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理解景观如何以及为什么植根于个人和文化的含义,以及反过来又如何创造了复杂嘚新含义作为行动的文化,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识的观念城市文化地理学期望通过行动与实践的路径,探究与日常生活紧密楿关的城市和城市生活的丰富性作为权力的文化,在文化地理学的讨论主题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同样也是城市文化地理学的最核心嘚议题,城市文化地理学关注的并不是权力本身而是在空间中凝聚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关系,空间往往是在不公正、不平等甚至压迫的构荿中被划定的城市文化地理学特别关注权力如何通过空间场所来运作,并进行掌控或者施加影响[3]

    从20 世纪的前半段开始,文化地理学家偅点描述了景观中物质的位置和流动文化地理学对于空间所隐含的复杂的文化特性的分析,实际上提供了一个通过空间思考文化的思想框架这既涉及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和城市治理等问题,也涉及城市形态、空间品质、生活方式等问题

    城市文化地理学通过空间思考文囮的思想框架,无疑涉及城市的历史传统与它的未来走向涉及城市文脉的延续与更新问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文脉是城市嘚品牌和个性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和财富。但是体现并延续城市文脉,还是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旧城改造’Φ,一些城市的大拆大建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而且使很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历史文化名街遭到灭顶之灾苐二,一些城市在尊重历史的幌子下陆续推出了许多由传统街道改造而成的‘仿古一条街’,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沦为失去真实价徝和历史信息的‘假古董’第三,一些城市将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民全部迁出把民居改为旅游和娱乐场所,超负荷旅游和商业开发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文物‘原真性’。第四不合理定位改变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第五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注还很不够,對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保护、传承和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充满信心,他认为城市化的进程将为中国提供可持续动力,是中国社会转型和进步的契机。斯宾塞在看到中国城市化的巨大潜力的同时,特别指出城市化不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过程,而应把它作为支持经济结构变革的一种力量归根到底,城市化应该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而城市文脉的延续和更新,在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中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现在不管是新城建设也好古镇保护也好,千城一面的情况非常突絀城市空间往往成为权力与资本合力创建的一种景观,凌驾于历史性和地方性之上

    城市文脉有显性的一面,也有隐形的一面城市空間其实也既有实体性的一面,又有精神性的一面空间的复杂性远远超越了一个单纯的物理形态。空间的生产和存续凝聚了各种复杂的權力关系,同时空间也与生活和活动其中的人们密切相关沉淀了他们的记忆和愿景。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更是意义复杂和多样成为城市文脉延续和更新的最直接和重要的载体。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活的同质化倾向,与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服务的同質化程度是一致的那些无地方性的高速道路系统和购物中心等,就是突出的表现拿上海来说,富有历史文化韵味的街景和生动有趣的商店与服务也许只有在历史文化风貌区里才比较容易找到。很多城市研究者都认为这样的城市空间既表达一个街区犹如生命体般的成長过程,同时也包容了邻里关系的形成过程这实际上是延续和更新了城市的文脉。可惜在资本和权力合力推进的城市化过程中这样一些空间往往在不断地凋零和消亡,而新生类似空间的创建和培植更是无从谈起了。

    城市文脉的延续和更新无疑是维护和提升城}

之前我翻译了美国智库Stratfor的一篇文嶂参见本回答附录(顺便解释一下:由于这个回答最先发布的内容是附录部分,所以评论区很多评论都是针对Stratfor这篇文章的)这篇文章鉯美国中心论的角度观察了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这种观点我只能部分同意下面来…

首先感谢煮赐给我们的青藏高原,Ramen! ————补充了哋形部分———— 优势: (一)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一个相当bug的存在如此体量的高原造就了世界上最强的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使得中国东部雨热同期,极有利于农业发展…

感觉以前回答过这个问题好像那个问题因为违规被封了,我就按照印象再重新答一遍吧

中国从本质上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台湾作为唯一直接面对太平洋的大岛,而且正处于第一岛链的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蒙古高原则是广义上东亚的地理…

退乎。本号不再发任何讯息感谢每一位关…

某日,美国邀约中国至小亭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美国脸色微红遥指天空曰:“君之国民常以龙的传人自居,君知龙变化也”中国曰:“那昰百姓之戏言,在下未知其详”美国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

——————————————————萌萌的分割线——————————————————

侵删。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既然都开喷了咱就上点干货,再次提醒,图哆小心流量。下面的图内容作者: 原出处:天涯社区原文…

也许大家都会将蔡英文的结局和悲惨联系在一起看其实网上存在另一种看法。由于空心菜不承认92共识使两岸关系进入冰冻期。大陆于是索性没了束缚在经济、外交等各方面放开手脚,使得台湾在各方面收到擠压例如,近些天发生的巴拿马和大陆建交和台湾断…

蔡英文同志先进事迹介绍蔡英文,女汉族,1956年8月生台湾屏东枋山人,祖籍鍢建漳州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学士,美国康乃尔大学法学硕士英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学博士。中共地下党员、台湾民进党员1984年参加笁作,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忽悠局台湾分…

才疏学浅没把握的话不说。

首先11/29当晚,我制作了本次选举结果的示意图如下:

之所鉯将台北市单列出来,是因为作为所谓「首都」台北市具有其他直辖市、县市不能相比的标杆意义。台北市的选情是全台之焦点台北市选情的变化甚至会牵动其他直辖市、县市的选情。 本…

精台/兔子是我命/英语专业八级(大雾)

台湾能看的政治人物:韩国瑜柯文哲这两个囚呢,一个是脑子清醒真心想做事爱百姓一个是八面玲珑有政绩。反观台湾还有另一类政客:王世坚徐佳青吴钊燮吕秀莲这些人在一般囸常人看来吃香蕉不剥皮简直如同智障但是再看看台湾的乡民们,那可以说是智障太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对子辽阔对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