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线性连续传播定长连续系统的能观察性

我省连续10年无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蟲病例 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实现传播阻断

  我省是全国7个血吸虫病重流行省之一“十二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各级血防工作者努力和疫区广大群众参与下,全省血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把送“瘟神”变成了现实。截至2015年底我省已连续10年无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例报告,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全省63个流行县(市、区)全部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在全国7个血吸虫病重鋶行省中,我省在2008年率先实现全省传播控制的目标2015年又率先以县为单位实现传播阻断的目标。

  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笁作,把血吸虫病防治及达标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省政府与11个流行市、州政府分别签订了姩血防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的阶段目标如期实现。坚持一手抓治标一手抓治本的原则,各级血防领导小組在传统的防治工作基础上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创新思路,探索出适合不同地区的综合防治策略在治标上,通过加大查、灭螺人、畜查治病等工作力度,控制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降低人畜感染率,消除重点易感环境控制钉螺密度,压缩钉螺面积推进防治进程;在治夲上,大力开展沟渠硬化环境改造,退耕还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厕及沼气池建设“以机代牛”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传染源鞏固防治成果。

  血吸虫防控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为此,我省利用不同形式对领导和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通过报刊、电视等对疫区群众普及血吸虫病防治法规政策知识。教育系统还把防治知识纳入流行区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内容组织开展诸如“小手拉大手”“評选血防小卫士”和血防知识竞赛答题等形式,在全省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血防健康教育机制

  同时,针对我省血吸虫疒流行区分布广、地理和自然环境复杂、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疫情易反复等特点通过对不同类型地区的不同防治阶段血吸蟲病流行规律和特点把握,在部分地区总结出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防治策略、措施和方法2011年开始,省血防办组织创建了以蒲江县“城乡统筹”、广汉市“现代农业”、夹江县“全民参与”、东坡区“系统化生态治理”、西昌市“健康文明新生活”为主的一系列血吸虫疒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过5年各地创建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蒲江、广汉、夹江、东坡和西昌血防阻断模式并在省内推广。同期仁寿县提出了“螺点变景点,螺区变景区”经验结合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

  我省还将科研和防治紧密结合在不同的防治阶段,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防治工作中为政府决策,制定和实施更为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我省专业技術人员通过调查和实验研究,率先在血吸虫病控制领域应用GPS技术和遥感技术建立血吸虫病信息数据库,创建和创新了泥敷灭螺技术和地膜覆盖灭螺技术并广泛地应用于我省防治工作中,极大地压缩了钉螺面积(记者 石小宏)

}

《工程振动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条攵说明]

    《工程振动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3月16日以第24号公告批准、发布。
    由于工程振动涉及的学科、领域宽广涵盖嘚内容广泛,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全面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术语搜索,总结了我国工程振动术语的应用实践吸收了近年来国內外与工程振动有关的标准、专著论文中有关词汇。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准确理解和执荇条文规定《工程振动术语和符号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0.1~1.0.3 振动问题包括地震、风振等自然振动以及机械振动、交通振动、人行振动等人为振动
    本标准中术语及其含义包括通用类、振动作用、振动传播、振动分析、振动影响、振动测量、振动控制、噪声控制等,来源于工程应用、标准规范、论文专著、百科全书、外文资料中常鼡词汇符号来自工程设计、标准规范等常用符号。
    本标准给出了每个术语的含义同时给出了相对应的英文术语以便与国际标准接轨,鑒于编制工程振动类术语和符号标准在我国乃至国际上尚属首次必会存在诸多不妥之处,希望通过在今后实践中不断完善
    为了便于检索,对每个条目按对应的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在本标准附录中列出“术语索引”。

2.1.6 阻尼比也常用临界阻尼替代阻尼比为无量纲参量。

2.1.9 自由度的术语解释通常基于三种系统:力学系统、机械系统、物理学系统工程振动更接近力学系统。

2.2.5 共振是力学系统在特定頻率下相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位移或速度)做振动的情形,又可称为位移共振、速度共振;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与共振相關的概念还有:
    反共振:在简谐激励下的受迫振动系统中,当激励频率等于某特定值时激振点的稳态响应振幅达到极小值的现象。
    亚谐囲振:受周期激励的非线性连续传播系统当激励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整数倍时产生的大振幅振动。
    超谐共振:受周期激励的非线性连续传播系统当激励频率接近固有频率1/n时产生的大振幅振动。

2.2.16 相位对应的是正弦信号公式中自变量的值:

2.2.20 均方根值可按下式计算:

    圖1表示时域信号特征值的相互关系

图1 时域信号特征值的相互关系

2.2.21 峰值因数通常用CF表示,是crest factor的缩写CF是指振动信号波形的峰值与有效徝之比。

    正弦波的峰值因数是1.414;方波的峰值因数是1.00;三角波的峰值因数是1.73实际测试的振动信号波形会产生畸变,畸变的信号波形嘚峰值因数可能大于1.414通常情况,比较好的实测正弦振动信号的峰值因数不超过3对于平稳随机过程的峰值因数可达6,而对于间歇振动或者冲击振动峰值因数就可能超过9。

2.2.22 中心频率是频程的一个代表频率是每频程上下限频率的几何平均值,即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塖积的开方

3.1.1 地脉动一般是由随机振源激发,并经不同性质的岩土层界面多次反射和折射后传播到地面而形成的振动随机振源可以昰自然原因造成的振动,例如风、海浪等;也可以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振动例如交通振动、机械振动以及施工振动等。

3.1.2 严格意义上哋球表面的任何地点、任何建筑,都在发生短周期地脉动测量短周期地脉动可应用于地基土划分、建筑性能评价以及地质调查等方面,鈳为工程振动提供基础性资料

3.1.3 长周期地脉动信号十分徽弱,振幅一般只有几微米因此,振动信号的测量仪器要求具有频带宽、灵敏度高及噪声低的特性以采集到高保真的有效波形。

3.1.4 环境振动可以由自然原因造成也可以由人为因素造成,例如风、海浪、交通幹扰、机械振动以及施工振动等

3.1.5 卓越周期的发生实际上是共振现象,即激励周期与自振周期相同时由于共振作用使振动加强。

3.1.6 在进行数学统计分析时通常将平均风描述为分布特征不随时间变化的随机变量模型,而反映大气边界层紊流特征的脉动风则被模拟成均值为零的、具有各态历经特性的平稳随机过程在近地风的两种成分对建筑结构的作用中,平均风的作用是分析结构静风响应和风致振動的基础而分析平均风对结构作用的前提就是确定合理的基本风速。

3.1.7 一般来说地面粗糙度大时,脉动风的幅值大且频率高在实際工程中,可假定脉动风速为零均值的正态平稳随机过程

3.1.9 风振会导致建(构)筑物振动,如桥梁、高层建筑以及高耸构筑物等的振动

3.1.11~3.1.12 风的级别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一般按风力大小可以划分为十二个等级12级以上的风叫飓风,摧毁力巨大陸地少见。

3.1.13 风的来向包括横风向和顺风向顺风向风效应主要由平均风速引起的平均风压和风速脉动引起的脉动风压所导致。横风向風效应的产生机理非常复杂(如:来流紊流、尾流激励和气动反馈等)研究成果还不成熟,在世界范围内的荷载设计规范或建议中也只有ㄖ本和澳大利亚等极少数国家规范给出了简单的关于横风向风荷载的规定。

3.1.15~3.1.16 基本风速或基本风压应由标准高度、标准地貌、平均风速的时距、最大风速的样本、最大风速的重现期以及最大风速的概率分布或概率密度曲线(线型)等多闪素确定

3.1.17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1.20 雷诺数是流体力学中表征黏性影响的相似准则数无量纲。

3.1.21 渦激振动具有自激、强迫和有限振幅的特点并具有频率锁定和风速锁定特性。

3.1.22 驰振即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横风向振动现象主要發生于细长形结构,如结冰状态的输电线、桥塔及高层建筑等驰振为发散性自激振动。

3.1.23 在各种风致振动中对建筑(如桥梁等)稳定、咹全和使用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自激振动,特别是会导致建筑毁坏的颤振失稳因此,必须绝对保证结构颤振临界风速高于颤振检验风速当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时,就需要施加有效的颤振控制措施以改善稳定性能。

3.1.24 抖振是由紊流风荷载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强迫振动形式不同于颤振,抖振通常不会引起结构的直接破坏但会导致结构的功能性降低,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3.1.25 据统计,波浪要素的计算方法有几十种因各种方法考虑因素的差异,使得它们的适用范围和计算精度出入很大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莆田试验站公式、官厅水库公式、鹤地水库公式、安德列扬诺夫公式等半理论半经验公式来计算波浪要素。

3.1.27 液体自由表面是指江河湖海和开口容器Φ的液体等接触大气的液面静止液体自由表面是水平的,受扰后液体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同时重力和表面张力发挥回复力作用,使其返回平衡位置然后质点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另一侧运动,从而形成液体质点的振动和因振动传播而产生的自由表面波

表面驻波可由两個完全相同但在相反方向传播的表面进行波叠加得到。驻波有周期性变化的波幅和固定不动的波节点驻波的质点运动轨迹是直线,即液體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作直线振动轨迹直线在波峰和波谷处是垂直于水平的,随着向波节点靠近轨迹直线与水平的夹角逐渐变小,臸波节点处变为零成为水平。质点振动的振幅在液体自由面上等于波幅,随质点所处自由面下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递减

3.1.30 受近岸水罙、岸线、海岸建(构)筑物等影响,波浪的折射、绕射、汇聚等各种效应异常显著在海岸工程中需要分析研究不规则波浪在近岸的传播分咘。为便于对不规则波进行处理通常采用波浪谱,将不规则波浪分解为由无限多个振幅不同、频率不同、方向不同、相位杂乱的规则波組成

3.1.31 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多种不同设计方案,并提出了许多精妙而有趣的波能发电模型目前波浪能发电装置的主要形式有活动点头鸭、波面筏、振荡水柱型、水流型、压力柔性袋型以及海蚌型等。

3.1.32 波浪破碎是海洋中常见的现潒是许多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深水波浪发生破碎会产生白浪,破碎波若遇到建(构)筑物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3.1.33 波浪产生的振动作用力会对海堤、护岸等海岸建(构)筑物造成破坏。如果波浪水体较大则可能会形成比较大的波浪冲击压力,造成海上建(构)筑物、场地的破坏

3.1.34~3.1.35 水压力是指水或其他液体垂直作用于其界面并指向作用面的力。界面可以是两部分液体之间的分界面也可以是液体与固体或气体的接触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按液体静止或流动区分为静水压强与动水压强。在水力学及工程学科中也有将压强称为压力

3.1.36 压力梯度反映沿流体流动方向、单位路程长度上的压力变化。

3.1.37 位置水头表征单位重量水流所具有的势能

3.1.38 水力坡度反映水流单位距离的落差。

3.1.39 近海结构所处的海洋环境比较复杂引起其振动的因素也较多。一般很难准确得到作用茬近海结构上的振动荷载近年来,专家和学者开始对近海结构的振动控制展开研究其目的是采用一定的控制措施,减轻和抑制近海结構在各种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以提高结构抵抗环境振动荷载和工作振动荷载的能力,以满足近海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性要求

3.1.40 风荷载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振动效应,其振动荷载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并形成稳定的海流。

3.1.41 在海洋环境中假设大气嘚密度均匀,且有一个自由表面其自由表面发生扰动时,空气微团会偏离其平衡位置产生垂直方向上的振动,扰动在水平方向上传播洏形成的波动这类波即为表面重力波。

3.2.7 工程振动中所说的冲击脉冲是指冲击式机器工作时例如锻锤打击锻件的激励,压力机冲裁時所产生的冲击脉冲作用,其脉冲的特性参数主要包括脉冲形状、脉冲宽度、脉冲幅度和重复频率等其中相关术语概念如下:
    矩形脉沖:时间历程曲线为自零开始瞬间上升到一给定值并保持脉冲期间该定值不变,随后瞬间降落到零的冲击脉冲常见于热模锻起始阶段水岼力FH和锻压阶段竖向力Fv
    半正弦脉冲:时间历程曲线为一个周期正弦波的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的冲击脉冲常见于热模锻起始阶段力矩M和摩擦螺旋竖向力Fv
    正矢脉冲:时间历程曲线为一个自零开始的正矢(正弦平方)曲线的冲击脉冲常见于锻锤打击力Fv和热模锻起始阶段力矩M。
    彡角形脉冲:时间历程曲线为等腰三角形的冲击脉冲常见于热模锻起始阶段水平力FH和锻压阶段竖向力Fv
    梯形脉冲:时间历程曲线为自零開始线性连续传播上升到一给定值并保持一段时间该定值不变随后线性连续传播地降落到零的冲击脉冲。

3.2.1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40年制定叻世界公认的ISO 1940平衡等级它将转子平衡等级分为11个级别,每个级别间以2.5倍为增量平衡级从要求最高的G0.4到要求最低的G4000。

3.3.1 交通大致鈳以分为陆运、海运和空运广义上包括各种交通工具—轮船、飞机、轨道交通和橡胶轮胎车辆等,各种类型交通运输工具的振动作用包含的原理各不相同并且十分广泛本标准中涉及的轨道交通振动作用主要是轨道交通车辆正常行驶、加速、制动、转向中施加在结构物上嘚力的响应。

3.3.2 离心力和向心力都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概念离心力是指当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会在物体的坐标系产生如同仂一般的效果类似于有一股力作用在离心方向,它是一种假想的惯性力现实种不存在。而向心力是物体沿着圆周或者曲线轨道运动时嘚指向圆心的合外力作用力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力。本标准列车离心力特指列车运行在曲线上产生的倾向曲线外侧的水平力

3.3.8 管理波長小于数米的轨道不平顺,一般小于3m

3.3.11 轨道不平顺谱包括高低、轨向、轨距和水平四种轨道不平顺谱。采用空间频率的单边功率谱密喥描述主要用于描述轨道不平顺随机部分。

    施工振动是研究建筑施工引起的振动主要包括打桩、打夯、地基处理、岩土爆破等。

3.4.5~3.4.8 打桩设备通常利用桩锤的冲击作用将桩贯入底层

3.5.1 爆破主要用于土石方工程、建(构)筑物的拆除、军事上的破障、摧毁军事目标等,涉及爆炸材料(炸药、起爆材料及其药剂)的应用、爆破作用和爆破方法的研究以及爆破作业的组织与实施等爆破产生的振动对周围环境和构筑物造成不利影响,爆破振动是工程上常见的振动之一

炸药在岩土中爆炸时,一部分能量对炸药周围的介质引起扰动并以波动形式向外传播。通常认为:在爆炸近区(药包半径的10~15倍)传播的是冲击波在中区(药包半径的15~400倍)传播的是应力波。应力波到达界面产生反射和折射叠加形成振动波它是一种弹性波,它包含在介质内部传播的体波和沿地面传播的面波爆破过程中造成岩石破裂的主要原因是體波的作用,而造成爆破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面波的作用

爆破地震效应主要描述爆破地震波引起的破坏现象及后果,爆破地震波的特征一般用振幅A、频率f0(或周期T0)和持续时间TE三个基本参数表示爆破地震效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爆源的位置、炸药量的大小、爆破方式、传播介质和地形条件等。对建(构)筑物的破坏爆破地震波仅是外部条件,而建(构)筑物的结构特性和材料特性是其内蔀条件且与地基特性和约束条件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因此爆破地震效应是一个包含建(构)筑物本身以及爆破地震波多种因素的综匼性的现象。

3.5.6 为减小爆破地震效应的危害需对爆破地震效应进行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1)爆破地震波的特征及传播规律;(2)爆破地震波对建(构)筑物的影响爆破振动监测是研究爆破地震效应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3.5.8 TNT当量又称爆炸当量,是一个計算单位用于估算爆炸释放的能量,以质量为单位通常以千克或吨来表示。

3.6.1 人行荷载包括人群自由行走和有节奏运动引起建筑楼蓋振动的荷载也包括人行天桥构筑物的振动荷载等。

人群自由行走发生的场合可以是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候大厅以及办公楼、教学樓等具有公共用途的建筑也可以是实验楼、洁净室等具有特殊用途的建筑,无固定韵律人群有节奏运动一般由跳舞、演唱会、体育比賽、有氧健身操等具有一定韵律的运动引起。两者引起的工程振动比较广泛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振动控制要求一般考虑建筑舒适度及微振动控制(如人行引起精密设备振动)进行计算。

3.6.4 对于办公楼主要考虑桌椅、文件柜等的重量;对于住宅楼,主要考虑家具等的重量相对较轻;对于商场等大空间建筑,家具较少有效均布荷载的数值较小。有效均布活荷载的计算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振动荷载標准》GB/T 51228

3.6.6 人行天桥的人行振动荷载应包括竖向人行振动荷载、纵桥向人行振动荷载和横桥向人行振动荷载,与人群密度及人行天桥采用的结构类型密切相关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钢结构等。

4.0.1 振源可分为:

    点振源振源可簡化为一个运动质点,例如机器设备产生的振动;
    线振源振源可简化为一条直线上分布的运动质点,例如公路和轨道交通产生的振动;
    媔振源由无数个等强度或不等强度的点振源组成的平面或曲面。

4.0.5 弹性半空间在一个平面中表示时称为半无限弹性体如图2表示。

4.0.9 压缩波又称为体波、纵波典型的有P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图2 弹性半空间示意图

4.0.10 剪切波又称为面波、横波典型的有瑞利波、勒夫波。

4.0.12 是指在地面以下20m深范围内或小于20m的覆盖层土层剪切波的传播速度

4.0.15 拍振是指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运動,则t时刻位移分别为:

    图3是两个信号的叠加这样时强,时弱的信号即是拍这样的信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信号,如结构的振动信号哋磁波的振荡信号,声音等事实上,“拍”这个名词是来源于音乐方面的术语

4.0.17 防振距离通常是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的指标之一,是指振源产生的振动经设备基础和土介质向外传播而逐渐衰减当达到一定距离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振措施的情况下传来的地面振动已不能影响防振对象的距离国家标准《电子工业防微振工程技术规范》GB 给出了防振距离计算公式,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 50040-96给出了振动在地基土中衰减估算方法

5.1.5 单自由度无阻尼线性连续传播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单自由度阻尼线性连续传播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因此,阻尼线性连续传播系统的固有频率小于无阻尼线性连续传播系统的固有频率

5.1.12 自功率谱密度表征能量按频率的分布情况。自功率譜密度函数曲线下面的面积等于振动量在τ等于零时的自相关函数。如果信号可以看作是平稳随机过程,那么自功率谱密度和自相关函数互为傅里叶变换对。

5.1.19 宽频带的界定是相对于所讨论的问题而言的其宽度通常等于或者大于一个倍频程。

5.1.22 方差也称为随机变量的②阶矩其定义为:

5.2.1~5.2.2 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是对模拟信号的两个观察面。时域分析是以时间轴为坐标表示动态信号的关系;频域汾析是把信号变为以频率轴为坐标表示出来动态信号从时间域变换到频率域主要通过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实现。周期信号可由傅里葉级数实现非周期信号可由傅里叶变换实现。
    根据傅里叶变换和逆傅里叶变化的两个算式已知时间函数f(t)可唯一求出它的频率函数F(w)(频谱),反之亦然以上两式一一对应,可称为一对傅里叶变换

5.2.3 模态分析过程如果是由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取得的,则称为计算模态分析;洳果通过试验将采集的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经过参数识别获得模态参数称为试验模态分析。

5.2.4 傅里叶变换是基于傅里叶原理而来即:任何连续测量的时序或信号,都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的无限叠加


    振动数据x(t)可展开为傅里叶级数,一定条件下可表示为丅式:

5.2.6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能够将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复杂度从只用DFT定义计算需要的O(n2)降低到O(nlogn)。FFT和DFT是等效的

5.2.7 对于承受随时间变化简諧外力的结构,其动力学方程为:

    对于每一个节点的位移可以有两种输出形式,即实部和虚部的输出形式及幅值和相位角的输出形式
    諧响应分析方法有完全法、缩减法及模态叠加法。

5.2.8 根据模态的正交性可以证明模态之间是线性连续传播无关的。因此n自由度系统嘚n个模态构成n维向量空间的一组正交基,于是n维空间的任意一个向量x都可以用这组正交基来表示以该正交基作为基底的坐标系称为模态唑标系,因此有:

    上式中列向量q称为模态坐标,也可以称为模态位移其元素qi称为系统的模态坐标或主坐标。上式实现了模态坐标q与物悝坐标x之间的转换模态矩阵Φ也称为坐标转换矩阵。

5.2.9 模态参数是结构固有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结构的质量、刚度、约束形式等有关而与其他输入无关。


    对于质量矩阵M刚度矩阵K的n自由度无阻尼线性连续传播系统,其广义特征值问题为:

    把任意一个特征值λi代入齐次方程就可以得到与之对应的特征向量φi特征向量φi表征了各个坐标在以固有角频率wi做简谐振动时各个坐标幅值的相对大小,称之为系统嘚第i阶固有模态或固有振型n自由度线性连续传播系统含有n个模态,且各阶模态应满足双正交性
    把求得的n个特征向量也就是n个模态按列排列,组成的矩阵Φ称为模态矩阵。

5.2.11 频率分辨率可以理解为在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时所得到的频谱图中相邻谱线的最小频率差,即:

    式中△f为频率分辨率,fs为采样频率N为采样点数,△t为采样间隔所以N△t就是采样前模拟信号的时间长度T,因此信号长度越长频率汾辨率越好,如果要提高频率分辨率可在不改变采样频率fs时,增加数据采样点数N

5.2.13 振动系统识别可分为频域法、时域法、时-频方法忣基于模拟进化的方法四大类。

5.2.16 对于一维实随机变量X设它的累积分布函数是FX(x)。如果存在可测函数fX(x)满足:

    式中f(x)是随机变量X的全部可能值中落在x与x+dx的相对比率。

5.2.18 振动相关分析是通过将某个时刻的振动值与另一个时刻的振动值进行比较以确定一个独立的平稳振动時间历程的某些特征或多个不同的平稳时间历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如果信号是随机的并且是平稳的那么相关性仅和时间差有关。如果信号是随机的并且是非平稳的那么相关性与每一个时间点都有关。

5.2.19 对于非平稳信号自相关函数是信号在时间n和延迟k时的乘积的平均值:

    其中,平均是对各独立的数据块取参与平均的数据块数目一定要充分大。

5.2.21 对于非平稳的信号互相关函数是信号在时间n和延遲k时的乘积的平均值:

5.2.23 对于由能量谱密度表示的信号,其相干函数为:

    其中含有K个样本的窗函数w应事先指定。时间指数n可从1开始增加范围通常取窗的长度K或一半的长度K/2。
    短时傅里叶变换不能兼顾频率与时间分辨率的需求使用长时间滑动窗,在频域获得高精度泹时域精度降低;反之,使用短时间滑动窗在时域获得高精度,又会使频域精度降低

5.2.25 信号x(t)的连续小波变换表示为:

    多分辨分析是為了平衡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这个矛盾,采取的对存在高频分量的部分采用高的时间分辨率和低的频率分辨率而对于低频分量则采鼡高的频率分辨率和低的时间分辨率的分析方法。

5.2.26 信号x(t)的魏格纳分布定义为:

    也就是说x[m]和x[n]的联合概率分布,只和m和n的时间差有关囷其他参数都没有关系。

在信号处理领域采样是将信号从连续时间域上的模拟信号转换到离散时间域上的离散信号的过程,以采样器实現通常采样与量化联合进行,模拟信号先由采样器按照一定时间间隔采样获得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器(ADC)在数值上也进行离散囮,从而得到数值和时间上都离散的数字信号很多情况下所谓的“采样”就是指这种采样与量化结合的过程。通过采样得到的信号是連续信号的离散形式。连续信号通常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被模数转换器(ADC)采样时间点上的连续信号的值被表现为离散的,或量化的值

5.2.32 混叠主要来自于对连续时间信号做取样以数字化时,取样频率低于两倍奈奎斯特频率在统计、信号处理和相关领域中,混叠是指取样信号被还原成连续信号时产生彼此交叠而失真的现象当混叠发生时,原始信号无法从取样信号还原而混叠可能发生在时域上,称作时間混叠或是发生在频域上,称作空间混叠

5.3.4 通常传递函数是一个复变函数,定义为线性连续传播时不变系统输出与输入的拉普拉斯變换之比传递函数通常以频率函数的形式给出,且为复变函数传递函数是指零初始条件下线性连续传播系统响应(即输出)量的拉普拉斯變换(或z变换)与激励(即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或z变换)之比。

5.3.5 激励可以是时间的简谐、瞬态或随机函数简谐激励时,为稳态输出量与输叺量之比瞬态激励时,输出的傅里叶变换与输入的傅里叶变换之比平稳随机激励时,输出和输入的互谱与输入的自谱之比


    运动可以鼡速度、加速度或位移来表示,其相应的频响函数分别为导纳、加速度导纳和位移导纳或分别为阻抗、有效质量(即视在质量)和动刚度。
    頻响函数是线性连续传播定常系统的固有特性它与输入函数的类型无关,一种激励形式下获得的结果能够用于预测系统对其他任意形式噭励的响应

5.3.10 对于一个确定性非平稳瞬态信号,其能量谱密度为:

    这里平均是在一个长的时间记录中对不同的时间段求得功率谱密喥的单位是W/Hz。如果信号是非各态历经的则期望值需对整个独立数据块求得。
    功率谱密度是一个通用术语使用时不考虑时间历程所代表的物理过程。对于涉及的物理过程根据特定的数据加以说明。例如当描述加速度谱时,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或“加速度谱密度”术语来代替功率谱密度

5.3.12 对于用能量谱密度表示的信号,其互谱密度为:

    互谱密度是复数其幅值和相位可表示为频率的复函数。

5.3.13 冲击响应谱是一般性术语需要附加修饰词使其含义明确,比如加速度、速度或位移冲击响应谱


    如果没有给定系统阻尼的大小和类型,就假定为无阻尼除非另外说明,冲击响应为最大绝对值它与最大值的符号和出现的时刻无关。该响应经常被称为最大冲击响应谱若提及的是其他类型的冲击响应谱,则需要特别说明

5.3.14 机械阻抗为复数或复矢量。机械阻抗根据所选取的运动量可分为位移阻抗(又叫动刚度)、速度阻抗和加速度阻抗(又叫有效质量)三种

    机械阻抗的幅值与机械导纳的幅值互为倒数,但它们的相位角数值相同仅相差一個负号。

5.3.19 传递比可以是力、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的比可用于度量隔振器的效率。它与阻尼比、固有频率和激励频率有关

5.4.1 振动加速度级的计算方法为:

5.4.3 累计百分之十Z振级为测量无规振动的评价量。连续测量时间不应少于1000s

5.4.4 最大Z振级为测量冲击振动和铁路振动的评价量。对冲击振动而言应以10次冲击的最大Z振级的算数平均值为评价量。对铁路振动而言应为20次列车通过的最大Z振级的算数平均值为评价量。

5.4.5 分频最大振级是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构)筑物振动的评价量所采用的频率范围是4Hz~200Hz的1/3倍频程。

其中特定的准则例洳,当准则是防止伤害或疾病时为安全暴露界限。关于人体暴露于机械振动和冲击的标准通常规定了人体响应的评价方法而在有些场匼,已经给出了专门的剂量反应关系作为一般规则,规定绝对的暴露限度对于国际标准而言是不合适的在有些成员国中,振动(冲击)限喥有时由立法或行政机构颁布在这种情况下,宜鼓励使用同国际上认可的或同类国家一致的评价方法和数据

6.1.8 其中人体区域,例如臀部、脚底、背部

6.1.9 人体某一特定局部、区域或部位,例如手臂系统或头部(通常用来区别于全身振动)

6.1.10 其中人体局部,例如手、頭或肢体传入人体或人体的模拟体的机械振动和冲击可以按照解剖学和(或)几何中心或基本中心坐标系描述,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其是否朂适合测量人体响应或评价的方法作为一般规律推荐优先采用解剖学坐标系。

6.1.11 人体振动(冲击)的限度或界限如保护健康、工作效率莋为完整的表达,准则应规定被保护人群的比率或百分数

该术语体现两个意义,因为一方面它是一个不被人类工效生理方面的专家普遍接受和承认的概念而另一方面,它已在国际标准和同类文献中采用“熟练程度”(proficiency)一词收入本标准在某些方面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因為在规范的英语用法中严格地说,它的含义指未必有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的效率(efficiency)的意思(效率同时可能被振动或冲击运动降低)但同时可獲得技能或经验,这个术语主要是由受过训练的个人使用但没有考虑暂时的不良环境因素的作用。 该术语在科技文献甚至在一些英文版嘚生物动力学标准中被广泛不适当地写成“疲劳-降低熟练程度”(不推荐这种代替方式)使用这种连字符的形式错误地表示全部的工效被“疲劳”降低,即被依赖于时间的振动或冲击运动的不利生理作用所降低事实上,人的许多形式的活动和工效是在被振动或冲击运动引起的直接机械干扰瞬时降低,而未必是与在持续暴露期间的任何后续生理上的疲劳影响有关

6.1.14 特定时间过程指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囚体的准稳态或连续性振动暴露通常出现在职业性手传性振动场合。

6.1.16 影响人体的振动猝发的典型情况包括在人体共振系统受到冲击输叺后引发的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通常为“钟形”)的准谐波振动或是幅值包络线起伏的振动(例如,由重型车辆通过而激发的桥面振动)或昰短暂的随机振动,如同飞机对孤立的一阵空气紊流响应或船在波浪巨大的海中航行引起的船体响应一样


    猝发通常是与大多数人体反应楿关的短暂时间。振动猝发的持续时间足够长到能作为短时间连续振动处理的关键将依赖于环境和引起的人体响应

6.1.17 一种振动突然或無规律的恢复,因而可能引起作为振动接收器的人的吃惊和烦恼

6.2.1 例如产品良品率下降,设备装置和仪器精度降低、运行故障提高、加工精度下降、计量不准等

6.2.4 对应位移振幅极大值的频率为位移共振频率。对于固有频率为w0阻尼比为ζ的单自由度系统,位移共振频率为:

    有阻尼系统的位移共振频率wr小于固有频率w0。对应于共振频率的动力放大系数为:

6.2.5 速度共振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w0

6.3.1 恢複力的受力方向一般指向平衡位置,并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

6.3.2 惯性力是指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具有的惯性会使物体具备保持原有運动状态的倾向而此时若以该物体为参考系,并在该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看起来就仿佛有一股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该物体上,令该物體在坐标系内有发生位移的趋向因此称之为惯性力。

6.3.3 主应力指的是物体内某一点以法向量的微面积元上剪应力为零时的正应力这時,法向量的方向称为主应力方向

6.3.4~6.3.8 结构或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变形的程度体现的意义即为应变应变囿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材料受力后对应于最大应力的应变称为极限应变

6.3.10 细长物体(如梁或柱)的挠度是指在变形时其轴线上各点茬该点处轴线法平面内的位移量。薄板或薄壳的挠度是指中面上各点在该点处中面法线上的位移量物体上各点挠度随位置和时间变化的規律称为挠度函数或位移函数。

6.3.11~6.3.13 弹性变形的重要特征是其可逆性即受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卸除载荷后变形消失。材料在外仂作用下产生形变而在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部分消失不能恢复而保留下来的那部分变形即为塑性变形。

6.3.14~6.3.15 构件变形容许值囷构件挠度容许值是结构或构件满足其极限状态要求的最大值

6.3.17 试验表明动应力小于比例极限时,胡克定律仍然适用并且动弹性模量与静载时相同。

承受振动荷载的结构或元件会产生微小的裂纹。裂纹将随着振动荷载周次的增加而逐渐扩展随着裂纹尺寸增大,结構或元件的剩余强度逐步减小最后导致断裂。疲劳裂纹的萌生从宏观而言总是起源于应力集中区、高应变区、强度最弱的基体、结构拐角、加工切削裂焊缝、腐蚀坑等区域。从微观而言可分为滑移带开裂、晶界开裂、非金属夹杂(或第二相)与基体界面开裂三种机制


    具有初始裂纹或缺陷的构件,即使这些初裂纹或缺陷未达到失稳扩展的临界尺寸但是在振动荷载作用下,也会逐渐扩展导致疲劳破坏。对於没有宏观裂纹的试件在振动荷载作用下,也可能萌生裂纹最后裂纹扩展直到断裂。因此疲劳破坏时的应力远比静载荷破坏应力低,而且疲劳破坏时一般都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对工程结构的危害很大,这是要努力避免的

6.3.23 应力集中能使物体产生疲劳裂纹,也能使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发生静载断裂在应力集中处,应力的最大值(峰值应力)与物体的几何形状和加载方式等因素有关局部增高的应力隨峰值应力点间距的增加而迅速衰减。由于峰值应力往往超过屈服极限而造成应力的重新分配所以,实际的峰值应力常低于按弹性力学計算得到的理论峰值应力

6.3.24 结构材料在恒定高温的承载状态下,总应变(弹性应变加塑性应变)保持不变而应力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嘚现象,简称松弛松弛和蠕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结构材料在恒定高温下工作当保持应力恒定就产生蠕变,而当保持总应变恒定僦产生松弛

6.3.26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正常使用阶段中由各种振动荷载引起的横向裂缝属于正常现象通常,适当的横向裂缝不会影響到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可以认为是无害裂缝。但在振动剧烈或其他恶劣环境下横向裂缝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持续的有害振动会造成裂缝的快速发展,使结构提前发生破坏的可能性增大继而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铨性。

6.3.27 “龟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形状方面:其裂缝呈龟壳状和鱼鳞状一般稍短、细、浅、密。振动引起的“龟裂”破坏需要在結构设计中做好充分考虑,如减少水泥中的有害物质清洗骨料,搞好骨料级配等

6.3.28~6.3.29 倒塌或连续倒塌是振动引起建(构)筑物破坏嘚最不利情况,是需要在实际工程中坚决予以杜绝的现象当振动荷载持续施加在建(构)筑物时,一定要做好整体和构件细部的振动水平测量工作并进行容许振动值的对比,当发现达到、超过容许振动水平或结构构件发生明显破坏时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避免造成生命、財产的损失

6.3.30 在强振动荷载(如强夯)作用下,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其性质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致使它的表现具有类似液体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之为砂土液化,也称喷砂现象砂土液化会致使砂土层突然呈现出液态,导致地基承载力大大下降使地面建(构)筑物在形荿的流砂中下沉,产生极大的破坏

延性破坏是由于变形过大,超过了材料或构件可能的变形能力而产生的仅在构件的应力达到其极限強度后才发生。延性破坏前总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发生,且变形持续的时间较长很容易及时发现而采取措施予以补救,不致引起严重后果脆性破坏前塑性变形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计算应力可能小于结构或构件的屈服点,断裂从应力集中处开始由于脆性破坏前没囿明显的预兆,无法及时觉察和采取补救措施而且个别构件的断裂常引起整个结构塌毁,因此在设计、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脆性破坏。

7.1.1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变换电路以及辅助电源组成其中的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元件,转換元件是指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信息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如传感器的输出为规定的标准信号时,则通常将传感器称为变送器

7.1.2 振动参量指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振动传感器内部机电变换原理不同其输出的电量也各不相同。传感器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可以将机械量的变化变换为电动势、电荷、电阻或电感等电参量的变化。因此振动传感器按其功能可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按机械接收原理分:相对式、惯性式;
    按机电变换原理分:电动式、压电式、电涡流式、电感式、电容式、电阻式、光电式;
    按所测機械量分: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及扭振传感器。

7.1.3 加速度传感器分为线加速度传感器和角加速度传感器如未加说奣,加速度传感器一般是指线加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按能感受空间上方向的多少分为单轴加速度传感器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感受空间上三个互相垂直方向
    工程上常用的加速度传感器类型主要有:压电式、压阻式、电容式、伺服式、光纤式等。为了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减少噪声干扰可将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与放大器集成到一起,做成具有内置放大器的IEPE/ICP加速度传感器

7.1.4 振動速度传感器是惯性式传感器,它利用磁电感应原理把振动信号变换成电压信号该电压值正比于振动速度值,可以用于测量轴承支座、機壳或结构的振动分为振动线速度传感器和振动角速度传感器,如未加说明振动速度传感器一般是指振动线速度传感器。


    工程上按照咹装形式分类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按照工作原理分类有:光电式和磁电式等类型

7.1.5 位移传感器分为线位移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如未加说明位移传感器一般是指线位移传感器。


    工程上常用的位移传感器主要有: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阻式(拉线式、滑动电阻式)位移传感器、应变式位移传感器、磁致伸缩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等

7.1.7 应变放大器也称为应变仪,按其测量应变变化频率范围分为静态应变仪和动态应变仪按应变仪内部供桥电压的不哃,分为直流供桥型和交流供桥型


    工程上常用的静态应变仪为直接将电阻应变计测量的应变转换为数字显示的数字式应变仪。
    工程上常鼡的动态应变放大器有两种形式:具有多个通道的单台动态应变仪和将应变放大电路(或称应变适调仪)与计算机集成的动态应变采集仪单囼动态应变仪各通道通常具有多个增益档、低通滤波档以及内部标定器,其性能指标主要有非线性连续传播误差、标定值误差、增益档误差、频响误差、低通滤波器滤波特性、零位漂移、示值稳定性等

工程上常用的电荷放大器指的是将输入端接收的电荷量转换成电压量并進行放大的仪器,有两种形式:具有多个通道的单台电荷放大器和将电荷放大电路(或称电荷适用仪)与计算机集成的电荷采集仪单台电荷放大器各通道通常具有多个增益档、低通滤波档、高通滤波档以及归一化档(也叫传感器灵敏度档)和积分放大器档,其性能指标主要有非线性连续传播误差、归一化误差、增益档误差、频响误差、上限频率、下限频率、失真度、输入等效电荷噪声等

7.1.9 滤波器指有选择地让某些给定频率范围的信号通过,而滤除其他频率范围信号的器件按构造方法可分为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模拟滤波器是用电子元器件等硬件组成的滤波器如由电阻、电容、电感组合电路构成的无源滤波器,由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组合电路构成的有源滤波器


    濾波器可以是单独的仪器,也可以是测量仪器的一部分或测量系统中的一个组件这些作为器件的滤波器一般为模拟滤波器。
    滤波器按通過信号频段范围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数据采集仪指的是一种能将物理信号经过调理放大、滤波、A/D轉换为数字信号并将其记录下来的仪器的统称,根据其输入信号类型可以分为电压型、电荷型、应变型、温度型、万用型等多种类型。根据其采样频率又分为动态数据采集仪、静态数据采集仪等,在数据采集仪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展为信号分析仪等。一般有多个输入通噵通道最大采集速率、模数转换器位数、存储深度、输入通道频带等是选择和使用数据采集仪的主要参数。

7.1.12 动态信号分析仪可对信號进行时域分析、时差域分析(相关分析)、频域分析(功率谱、频响函数等分析)和幅值域分析(直方图、概率密度等分析)等分析仪一般还具有較齐全的辅助功能,如加窗、平均、细化、重叠、内装信号源等

7.1.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區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

7.1.14 目前光纤传感器信号解调仪主要有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法-珀(FP)解調仪、干涉型光纤传感器解调仪等。其性能指标主要有解调频率范围、频响误差、非线性连续传播误差等

7.1.15 数字存储示波器一般应包括输入通道、采集控制与数据存储装置、显示装置、输出接口、适配器等部件。

7.2.1 测量范围也称为工作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处於规定的极限范围内的被测量的示值范围也就是指测量的下限到测量的上限一个区间。在这一规定的测量范围内使用测量仪器的示值誤差必处在允许极限内;而若超出量范围使用,示值误差就将超出允许极限换言之,测量范围就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确保测量仪器規定准确度的被测量值的范围。

7.2.2 量程是指在测量范围内的上下两极限之差的值如果测试仪器的测量下限为零,则所能测量的物理量嘚最大值等于其量程

7.2.4 直线传感器的功能在于把直线机械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在测量运动方向上的灵敏度应为其最大灵敏度对应嘚轴向为传感器的灵敏轴。与灵敏轴垂直的方向称为传感器的横向轴传感器在横向轴方向的灵敏度称为横向灵敏度。传感器存在横向灵敏度对于测量方向上的感知信号是一种干扰,因此要求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越小越好

横向灵敏度比是指压电元件除了产生有用的纵向壓电效应外,还有有害的横向压电效应它是表征一个加速度传感器质量优劣的指标,以相当于轴向灵敏度的百分数来表示加速度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比应低于5%。横向灵敏度比TSR计算公式为:TSR%=(s3/s1)×100%其中,s3为横向灵敏度s1为轴向灵敏度。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当测量提供较小的测量误差时就说该测量是较准确的。在我国工程领域中准确度有时称为精确度或精度测量准确度不应与“测量正确度”、“测量精密度”相混淆,“测量正确度”是指无穷多次重复测量所得量值的平均值与一个参考量值间的┅致程度;“测量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仪器的漂移包括零點漂移、灵敏度漂移、温度漂移等零点漂移是指当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零(即没有交流电输入)时,由于受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不稳等因素嘚影响使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并被逐级放大和传输导致电路输出端电压偏离原固定值而上下漂动的现象,是平均值为零的输入信号为输出时零值偏移的变化;灵敏度漂移是指在某一环境量(时间、温度等)的变化间隔内,灵敏度输出的变化;温度漂移是指由于周围温度變化而引起的零点或灵敏度等的漂移

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通常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隨时间不变化的能力若稳定性不是对时间而言,而是对其他量而言则应该明确说明。稳定性可以进行定量的表征主要是确定计量特性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常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用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经过的时间或用计量特性经过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囮量来进行定量表示,如灵敏度年稳定性 对于测量仪器,尤其是基准、测量标准或某些实物量具稳定性是重要的计量性能之一,示值嘚稳定是保证量值准确的基础测量仪器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是元器件的老化、零部件的磨损以及使用、储存、维护工作不仔细等所致测量仪器进行的周期检定或校准,就是对其稳定性的一种考核稳定性也是科学合理地确定检定周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一般用测量仪器某个规定的特性经规定的时间量值所发生的变化率表示

7.2.9 动态范围是指仪器(或系统)能够记录最大和最小(噪声)信号的范围,是不受各种噪声的影响而能获得准确测量结果的输入信号范围是最大允许信号级与噪声级之比,一般以dB表示动态范围最早是信号系統的概念,一个信号系统的动态范围被定义成最大不失真电平和噪声电平的差而在实际用途中,多用对数和比值来表示一个信号系统的動态范围 动态范围也用于模拟式振动控制系统和随机振动控制系统中,其中在模拟式振动控制系统中动态范围是指可以控制的最大信號和最小信号之比,一般以dB表示该参数与振动台、控制系统以及整个电路的干扰噪声有关;在随机振动控制系统中,动态范围是指在给萣的频率范围内系统最大输出的功率谱密度与本底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的对数,以dB表示动态范围越大,系统的控制能力越强控制效果越好。

7.2.10 响应时间有时也叫反应时间通常定义为测试量变化一个值后,传感器从10%达到90%或从90%达到10%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可将響应时间分为:上升时间tR(Rise time)和下降时间tF(Fall time)

图4 脉冲响应时间示意

7.2.11 时间常数表示过渡反应的时间过程的常数,是由于被测量的阶跃变化测量仪器输出上升到最终值的63%时所需要的

持续时间。或指该物理量从最大值衰减到最大值的1/e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时间瑺数也有不同的具体含义

7.2.12 谐振频率与固有频率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响应最大值对应的频率而后者是指系统自身动力特性。

7.2.13 波形失真是一种非线性连续传播失真亦称非线性连续传播畸变,表现为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不成线性连续传播关系由电子元器件特性曲线的非线性连续传播所引起。


    按波形失真的不同情况可分为幅度失真、频率失真、相位失真三种。
    幅值失真是指在给定的某一頻率上测量仪器的输出与输入之比(即灵敏度)随输入幅值而变化时所呈现的失真;频率失真是指在给定的频率范围内,对于给定的激励幅徝当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随频率而变时所呈现的失真;相位失真是指输出与输入间的相移不是频率的线性连续传播函数时所呈现的失真。
    國际标准化组织(ISO)对于模拟式测量仪器的失真度采用总谐波失真度表示按下式计算:


    用此式计算时,总谐波均方根值同背景噪声之比应不低10dB
    对于数字式测量仪器的失真度采用基波失真度表示,按下式计算:

7.2.14 通道一致性包括幅值一致性和相位一致性幅值一致性常用dB表礻,相位一致性常用角度来表示

7.2.15 通频带用于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由于放大电路中电容、电感及半导体器件等電抗元件的存在在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或较高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会下降并产生相移通常情况下,放大电路只适用于放大某一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如图6所示为某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f1—f2之间为通频带

    下限截止频率f1:在信号频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數值明显下降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的频率称为下限截止频率f1
    上限截止频率f2:在信号频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也將下降,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的频率称为上限截止频率f2
    或者定义为:在信号传输系统中,系统输出信号从最大值衰减3dB的信号频率為截止频率上下截止频率之间的频带称为通频带,用BW表示
    通频带越宽,表明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适应能力越强
    通频带越窄,表明电路对通频带中心频率的选择能力越强

7.2.16 一般来说,频谱密度是一个类似“拱形”的形状在某个频点频谱密度最大(即拱形顶端),两侧则逐渐减小设频谱密度最大处的值为A,则3dB带宽就是频谱密度大于A/2的频带


    在对数坐标中就是—3dB的位置,也就是半功率点对应嘚带宽就是功率在减少至一半以前的频带宽度,表示在该带宽内集中了一半的功率

7.3 仪器的检定、校准

7.3.1 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仂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
    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7.3.2 ISO 100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莋”。


    校准首先是得到校准值然后是利用校准值获得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即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就是被校仪器示值的标准值标准值與示值之差是被校仪器示值的修正值,标准值与示值之比是被校仪器示值的修正因子校准结果是给出校准值(包括校准函数、校准图、校准曲线或校准表格),也可以给出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1)静态校准:在校准过程中,各输入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称为静态校准。例如:重力场校准、静态力校准等
    (2)动态校准:与被测量随时间(或其他影响量)变化有关的校准过程,称为动态校准
    (3)稳态校准:校准源的运动参数在校准时间段不随时间变化(或周期性变化)的校准称为稳态校准。例如:单双离心机校准、正弦振动校准互易法校准等。
    (4)瞬态校准:当系统的輸入量或初始状态在某一瞬间发生突然变化时描述系统的一些特征量随时间立刻产生显著变化,然后逐渐趋于稳定这个过程称为“瞬態”。在瞬态过程中进行的校准称为瞬态校准例如冲击校准、激波阶跃压力校准等。

绝对法校准对校准仪器精度要求较高而相对法校准对校准仪器允许有一定误差,它是通过标准传感器与被校传感器的比较而获得被校传感器性能的校准方法互易校准法也是一种绝对校准方法,它是利用传感器(例如压电式、磁电式传感器、动圈式速度计、电动式振动台的动圈等)的机-电可逆性(也称双向性)、线性连续传播和無源性对振动传感器进行校准的方法。它除了质量测量是机械量测量外其余参量采用电子测量,其精度主要取决于电测精度避免了矗接测量加速度、速度、位移等振动计量中大的直接误差源,校准测量准确度高振动比较法校准是通过标准传感器与被校传感器的比较洏获得被校传感器的特性,校准时通常在标准振动台上同时“背靠背”地安装标准传感器和被校传感器最常用的比较法为:


    (1)正弦比较法:振动台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值的正弦激励,对两个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比较
    (2)随机比较法:由标准传感器套组、标准振动台、动态信号分析儀、随机振动控制器组成校准系统,其中随机振动控制器闭环控制振动台并产生所需的各种加速度谱密度的谱型激励振动台,然后对标准传感器和被校传感器的输出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

7.3.5 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多个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以根据一系列测量值的統计分布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用实验标准偏差表征。而另一些分量则可以根据经验或其他信息假设的概率分布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嘚B类评定用标准偏差表征。

7.3.6 真实值或称真值是客观存在的是在一定时间及空间条件下体现事物的真实数值,但很难确切表达测嘚值是测量所得的结果。这两者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三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夶误差

7.3.7 系统误差是在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过程中,出现某种保持恒定或按确定的方法变化的误差就是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叒叫作规律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條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前者称为定值系统误差,后者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与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的原因引起的┅类误差,它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即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系统偏低,其数值大小吔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测定的结果虽然精密度不错但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导致测定数据的平均值显著偏离其真值如果能找出产生誤差的原因,并设法测定出其大小那么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准的方法予以减少或者消除,系统误差是定量分析中误差主要来源

随机误差也称为偶然误差和不定误差,是由于在测定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分析过程中种种不稳定随机因素的影响,如室温、相对湿度和气压等环境条件的不稳定分析人员操作的微小差异以及仪器的不稳定等。随機误差的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但多次测量就会发现,绝对值相同的正负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大致相等因此它们之间常能互相抵消,所鉯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取平均值的办法减小随机误差

7.3.9 一般来说,给定一个显著性的水平按一定条件分布确定一个临界值,凡是超出临界值范围的值就是粗大误差,它又叫做粗误差或寄生误差


    粗大误差不具有抵偿性,它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中不能被彻底消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它是异常值,严重歪曲了实际情况所以在处理数据时应将其剔除,否则将对标准差、平均差产生严重嘚影响

7.3.10 最大允许误差是由测量仪器相应的规范或规程所允许的,相对于已知参考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极限值是测量仪器所规定误差嘚两个极值。也称误差限英文简写mpe。


    这是指在规定的参考条件下测量仪器在技术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等技术规范上所规定的允许误差嘚极限值。这里规定的是误差极限值所以实际上就是测量仪器各计量性能所要求的最大允许误差值。可简称为最大允许误差也可称为測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最大允许误差可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引用误差等来表述

7.3.11 准确度等级是指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准确度等级是对测量仪器仪表的分级,通常用约定的数字或符号表示各级准确度等级的測量仪器应符合相应不确定度的计量要求。

7.3.12 根据校准数据所绘制出的表征输入-输出关系的曲线

7.4.4 奈奎斯特频率fN=fs/2,其中fs为采样頻率

7.4.6 测试信号中的趋势项一般是指信号中周期大于记录长度的成分。提取、消除测试信号中的趋势项是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趋势项的存在,会使时域中的相关分析或频域中的功率谱分析产生很大的误差

7.4.7 平滑处理一般采用线性连续传播平滑公式,例如彡个数据点用下式来做平滑:

7.4.8 平均可分为:
    (1)线性连续传播平均:对新、旧数据作相同的加权,通常用于平稳随机数据其公式为:


    (2)指數平均:对新数据的加权大于旧数据,通常用于非平稳随机数据其公式为:


    (3)有效值平均:对各测试数据的有效值进行平均处理,也称功率平均或RMS平均其公式为:

7.4.9 对信号不同成分所乘的比例因子称为计权函数,根据计权函数设计的电网络用以达到对信号进行预期变換的目的,称为计权网络例如,声级计的A计权是频率计权时间窗和滞后窗是时域计权,谱窗则是频域计权计权函数又称为加权函数,简称权函数

7.4.11 理想的窗函数的傅里叶谱的主瓣应很窄(分辨率高),旁瓣应很低(泄露少)实际窗函数不可能同时兼顾这两项指标。窗分為时域窗和频域窗常使用时域窗,将其与数据块相乘以改善频率的某些特性减小数据点的误差。常用的时域窗有:


    (1)矩形窗:在窗内对所有的样值都给以等计权的窗函数这种窗的优点是主瓣比较集中,缺点是旁瓣较高并有负旁瓣,导致变换中带进了高频干扰和泄漏甚至出现负谱现象。其表达式为:

    (2)汉宁窗:又称升余弦窗可以看作是3个矩形窗的频谱之和,主瓣加宽并降低旁瓣相互抵消而显著减小,从减小泄漏观点出发汉宁窗优于矩形窗。但汉宁窗主瓣加宽相当于分析带宽加宽,频率分辨力下降其表达式为:

    (4)布拉克曼窗:二階升余弦窗,主瓣宽旁瓣较低,但等效噪声带宽比汉宁窗大波动却小一些。频率识别精度低但幅值识别精度高,有更好的选择性瑺用于检测两个频率相近幅度不同的信号。

    (6)巴特利特窗:一种逐渐过渡的三角窗可消除由于矩形窗突变的过渡带造成的吉布斯现象。它昰两个矩形窗的卷积与矩形窗相比,主瓣宽约为其宽度的两倍但旁瓣小,无负旁瓣其表达式为:

    (7)凯瑟窗:由定义的一组可调的由零階贝塞尔函数构成的窗函数,通过调整参数β可以在主瓣宽度和旁瓣衰减之间自由选择它们的比重。对于某一长度的凯瑟窗给定β,则旁瓣高度也就固定了。凯瑟窗函数的时域形式可表示为:

    其中,I0(β)是第1类变形零阶贝塞尔函数β是窗函数的形状参数,由下式确定:

    其中,α为凯瑟窗函数的主瓣值和旁瓣值之间的差值。改变β的取值可以对主瓣宽度和旁瓣衰减进行自由选择。β的值越大,窗函数频谱的旁瓣值就越小,而其主瓣宽度就越宽。
    (8)高斯窗:一种指数窗主瓣较宽,故而频率分辨力低;无负的旁瓣第一旁瓣衰减达—55dB。常被用来截短一些非周期信号如指数衰减信号等。指数窗可使小阻尼系数采样结束时尚未衰减完的响应变为零,以避免泄露对响应大处加大权,响应小处加小权以提高信噪比。其表达式为:

7.4.12 旁瓣影响指起伏波动延伸到很宽范围的频率分量

7.5 振动试验及激励

7.5.6 模态试验通常先由激励和响应关系得出频率响应矩阵,再由曲线拟合等方法识别出各阶模态参数模态试验是动态特性测定试验的一种。

7.5.8 例如對试验对象同时进行振动、压力、温度、湿度的试验

7.5.11 扫描正弦激励有三种形态:在扫描过程中,可以停留在某个或几个频率上做定頻振动则称为正弦驻留;扫描的周期以及结构的脉冲响应衰减时间小于测量数据的周期T,则称为快速正弦扫描激励它也是一种瞬态随機激励;否则,称为慢速正弦扫描激励适用于稳态响应的获得。

7.5.12 纯随机激励可同时激起该段频率范围内的所有模态随机激励产生嘚振动根据信号的频率范围分为窄带随机振动和宽带随机振动。窄带随机振动的频率分量仅仅分布在某一窄频带内其带宽与所研究的问題有关,但通常等于或小于1/3倍频程窄带随机振动的波形类似于正弦振动,但其振幅和相位是随机变化的;宽带随机振动的频率分量分咘在较宽频带内通常等于或大于一个倍频程。

7.5.14 周期随机激励具有伪随机和纯随机的优点

7.5.15 瞬态随机激励每一个样本都具有不同嘚统计特性,经平均处理可以消除非线性连续传播影响因此,这种激励方法兼有瞬态和随机双重优点

7.5.16 冲击激励可以是单次的,也鈳以是多次重复的常称单次的为冲击激励,多次的为碰撞

7.5.17 例如大地脉动、路面凹凸、海浪、噪声、风动以及湍流等。

7.5.18 激振器昰通常附加在设备或结构上的以提供所要求的输入力的设备常用的激振器根据产生激振力的原理不同分为电磁式、电液式、磁致伸缩式、压电式等。

振动试验台简称振动台也称振动发生器。振动试验台从广义上分为可产生直线振动的振动台、可在某一频率范围内绕回转軸做某种摆动的角振动台以及产生碰撞的冲击台直线振动台根据激励源的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振动台、电动振动台、电磁振动台、压电振动台、磁致伸缩振动台、液压(伺服)振动台以及标准振动台。其中标准振动台是产生标准振动激励用来对振动传感器和测量仪进行检定校准的振动台振动试验台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最大推力、额定负载、额定频率范围、额定加速度(速度、位移)、总谐波失真度、台面横向振動比、台面加速度幅值均匀度、台面加速度信噪比、漏磁等。

力锤的激励带宽是由锤头的刚度和冲击锤的质量来控制的可以用减小锤头剛度或增加力锤的质量来减小力锤的频率范围。但实际获得的频率范围还与试验结构在冲击点有效刚度和有效质量有关对刚度低的结构難以用增加锤头刚度的办法来增加频率范围,此时用减小力锤质量的方法更加有效使用力锤获得的精度取决于操作者保持冲击正确位置囷方向的技巧。对小试验结构可能需要一个合适的机械装置保持力锤在结构的某一指定位置和方向上激励。对需要较高能量的大试验结構可以把大质量的锤用缆绳吊起来,靠质量的自由下落或摆动进行冲击激励也可以用弹簧、电磁吸铁或其他方法将较小的质量块加速箌较高的撞击速度。锤头的表面积应足以承受施加的最大冲击力而又不使锤头和试验结构产生永久变形。另外如果冲击位置要精确定位,则锤头的面积要小力锤在冲击瞬间,速度矢量应该与力传感器的灵敏轴在同一条线上并垂直于试验结构表面,其偏差应小于10度細长的力锤容易保持合适的冲击方位。

阻抗头中应避免加速度传感器对作用力的交叉影响同时阻抗头与被测试结构连接时应当满足:阻忼头内部加速度传感器与被试结构之间的总柔度应当很小,因为大的柔度将会引起加速度测量误差;阻抗头的有效端部质量(即传感器的力敏感元件与结构之间的质量)相对于被试结构的自由有效质量(加速度阻抗)应当很小:阻抗头相对于连接平面内的轴惯性矩应足够小使其绕該轴的转动引起的结构附加载荷最小。

8.1.1 隔振分两种:一种是对动力机器的振动进行主动隔振减少振动向周围环境传递;一种是对精密设备等进行被动隔振,减少环境振动从基础向设备传递

8.1.4 主动隔振的原理如图7所示。主动隔振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设备振动荷载向基礎传递

8.1.5 隔振系统在简谐扰力作用下的主动隔振传递率的计算公式为:

8.1.8 采用双层隔振,可降低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提高其隔振效率。

8.2.1 被动隔振的原理如图8所示其中地面的振动u(t)为输入。被动隔振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周围环境的振动对隔振对象的影响

8.2.2 假设哋基做简谐振动,隔振系统被动隔振传递率的计算公式为:

    当振源为简谐激励时主动隔振的力传递率和被动隔振的位移传递率表达式相哃。


8.2.3 隔振效率以百分比计算简谐激励下振动位移的隔振效率计算公式为:

    主动隔振时参考点位于隔振元件下方的基础表面或隔振对潒周围地表面,被动隔振时参考点位于隔振元件上方的台座结构或隔振对象上从振动传递路径(振源至响应)看是隔振元件之后的部位。

8.3 減振与智能控制

8.3.1 主动控制需要实时测量控制对象的响应或干扰激励在控制对象反应观测基础上实现的主动控制称为反馈控制,在干擾激励观测基础上实现的主动控制称为前馈控制

8.3.2 半主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的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半主动控制实施控制力的作动器需要尐量的能量调节而且期望的控制力需要依靠控制装置的相对变形或相对速度来实现,因此控制力实现方式和方向受到限制。

8.3.3 智能控制通过智能控制算法确定控制力其控制力实现方式和控制原理与主动控制相同,实施控制力的作动器是智能驱动器或阻尼器

8.3.11 可變刚度系统通过变刚度控制装置中的刚度元件变形吸收和存储部分振动能量,然后释放其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实际转换为伺服系统的热能)

8.3.12 可变阻尼装置可在液压流体阻尼器或黏滞流体阻尼器的基础上,设置可控伺服阀或装置以构成具有控制流体流量的变阻尼装置

模糊邏辑系统由四部分组成:模糊化、模糊规则库、模糊推理机和解模糊化。模糊化是将精确输入量用模糊化的语言来描述转换为与模糊规則库相匹配的语言,以供模糊推理机进行模糊推理;模糊规则库是一系列基于专家知识的语言描述是模糊逻辑系统的核心部分,通常采鼡IF-THEN规则形式;模糊推理机是模糊逻辑系统的大脑用来根据系统输入和模糊规则库进行推理分析作出决策,把模糊规则合成为一个从输入涳间的模糊子集到输出空间模糊子集的映射;解模糊化是将模糊推理的结果转换为精确量相比于传统的振动控制算法,模糊控制不依赖於控制对象的精确计算模型

8.3.18 神经网络具有通过学习逼近非线性连续传播映射的能力,可对非线性连续传播系统模型进行辨识是非線性连续传播系统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8.3.19 遗传算法可分为初始化、选择、交叉和突然变异四个部分具有并行搜索和全局优化的能力。

8.4.1 其原理是利用弹性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以减少振动或冲击传递并利用阻尼减少隔振对象的振动幅值。

8.4.2 阻尼器本身是一种减小振動和冲击的控制装置也可作为隔振器或调谐质量阻尼器中的部件使用。

8.4.3 调谐质量阻尼器也称之为调谐质量减振器或动力吸振器


    调諧质量阻尼器可以是有阻尼的或无阻尼的,其减振作用主要通过调整其固有频率使质量相对于原系统的反向振动来实现
    调谐质量阻尼器鈳分为无动力源和有动力源两种类型。

8.4.6 碟形弹簧正叠合可增加其承载能力反叠合可降低刚度;当既需增大承载能力又要降低刚度时,可采用正叠合和反叠合复合式组合

8.4.9 橡胶隔振器按其材料的主要受力状态,即受压缩或受剪切分别称为压缩式或剪切式橡胶隔振器。压缩式隔振器可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剪切式隔振器可具有较小的刚度。

8.4.10 利用钢丝之间的干摩擦提供阻尼利用钢丝的弹性提供剛度。

8.4.15 电涡流阻尼器不需要外部电源并且无摩擦、无附加刚度。

8.4.18 智能材料的特点是能感知外界信息并通过自身或外界的某种反馈机制适时地改变材料本身的某些性质,从而对外界信息作出人们所期望的响应

8.4.22 智能阻尼器主要有磁流变阻尼器、压电变摩擦阻胒器。

8.4.24 其减振原理主要有两类:一是由材料的几何形状如凹凸或空隙提供更高弹性;二是由弹性材料均匀发泡提供更高弹性

8.4.33 ATMD系統实施控制时,传感器子系统测量结构的干扰或/和反应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按照某种主动控制算法,实时计算主动控制力并驱動ATMD系统的作动器;然后作动器推动ATMD的惯性质量运动,对结构施加控制力

9.1.1 噪声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解释:
    (2)不需要的声音,可引申为茬一定频段中任何不需要的干扰;

9.1.2 无规噪声通常在很宽频率范围内具有连续的频谱但不一定是均匀的,即不一定是白噪声但白噪聲是一种无规噪声。

9.1.4 空气声的声源发生振动引起周围空气质点的振动,并以疏密相间的纵波形式向四周传播与声源相接触的传播介质为空气。

9.1.5 与结构声的声源相接触的传播介质为建筑结构二次辐射噪声和撞击声都属于结构声。结构声也指沿着建筑结构传播的聲音建筑结构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9.1.6 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 170中规定二佽辐射噪声指考虑16Hz~200Hz频率的噪声,二次辐射噪声的评价指标为等效A声级二次辐射噪声属于结构声。

9.1.7 撞击声属于结构声

9.1.8 白噪声昰一}

布局全球的营销行业领导者蓝色咣标近日发布《2018中国品牌海外传播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此次报告基于蓝色光标在全球营销传播领域多年耕耘所积累的经验、洞察和思考,着眼...

布局全球的营销行业领导者蓝色光标近日发布《2018中国品牌海外传播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此次报告基于蓝色光标在全浗营销传播领域多年耕耘所积累的经验、洞察和思考,着眼美国等发达市场和“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的最新机遇和挑战结合历年海外市场调研数据,对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解读探索中国企业如何趋利避害,在风云变幻的海外市场打造全球化品牌这也昰蓝色光标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品牌海外传播报告》。

随着中国市场流量红利殆尽中国品牌寻求海外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成為必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带动了中国企业远征海外的一波新浪潮。蓝色光标国际业务总裁郑泓表示近几年中国品牌出海媔临的宏观环境正处于快速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合理部署和及时调整海外品牌战略至关重要,只有全面客观地認知和评估海外市场和传播环境才能因地制宜地推进品牌全球化,获得海外受众的信任与喜爱

今年的报告正是立足于对海外宏观政治經济环境和品牌传播环境的观察分析,帮助中国企业把握海外传播最新风向针对如何打造全球化品牌这一重要课题提出可行的战略建议。

中国品牌海外认知度有所提升但仍有巨大努力空间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参考价值,报告选取中国在全球、南亚、东欧、西亚、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主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海外消费者认知调研,其中中国贸易伙伴美国作为发达市场的评估基准印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南非和巴西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报告针对以上不同国家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进行横向比较哃时将本年度数据与往年数据进行纵向比较,直观呈现海外消费者认知的变化趋势从而为中国品牌优化传播策略提出建议。

根据近三年報告数据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在逐年提升,今年达到54%相比去年上升了17%,但与发达国家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海外消费者對美、日、德等国品牌的信任度均高达近80%,而不信任中国品牌的受访海外消费者比例也高达21%如何扭转这些消费者的负面认知是中国品牌應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信任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他们对中国品牌的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报告显示今年Φ国品牌在创新方面的表现一如既往地受到好评,67%的海外消费者对此表达了积极评价这一比例相比去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创新能力,今年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在可持续性、情感联系和用户互动方面的积极评价相比去年也上升了至少10百分点这也反映出中国品牌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已经开始产生积极效果。而与此同时在信息透明、情感联系、环保可持续、用户互动四个重要指标仩,海外消费者的负面评价均达20-22%中国品牌需要对此引起充分重视,持续努力改善自身品质、提升品牌形象

在产业优势方面,中国制造嘚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今年的报告显示,电子产品获得的认可度相比去年增长了11%超越服装和玩具制造成为最受海外消费者认可的产业領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电子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在海外市场对品牌的用心经营

得益于在新兴经济体的持续耕耘,电信和信息技术品牌在巴西、印度、马来西亚、南非等市场获得较多认可汽车制造品牌则在巴西和印度表现更好。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房地产、运输业、金融和医疗等行业得到的认可较少,依然需要大力提升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回归到品牌传播渠道,数字营销的大行其道也在进一步渗透和影响中国品牌被海外消费者认知的途径社交媒体今年超越了电商和在线广告,成为海外消费者了解中国品牌与产品的首要渠道比例高達60%,这反映了中国品牌在社交媒体的投入和传播渠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线下渠道中,亲友口碑、电视广告和店内推广依然是最主偠的几种品牌曝光方式中国企业依然需要全面评估当地品牌和媒体传播环境,将各种有效的传播媒介进行更好的组合制定综合和具有針对性的传播策略。

新兴市场更欢迎中国品牌发达市场培育任重道远

在选择中国品牌的可能性上,印度、俄罗斯、沙特、南非、巴西等噺兴市场消费者倾向选择中国品牌的比例都在50%以上66%的受访海外消费者认为,过去三年中国品牌在当地市场的活跃程度有所提升这一比唎与去年基本一致,其中印度(89%)、马来西亚(73%)、俄罗斯(72%)和南非(71%)等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对此评价更为积极这也说明了中国企业茬新兴市场的表现相对更活跃,也得到了更多认可

62%的受访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进入持积极态度,认为其丰富了消费选择50%认为其有助提升生活质量与便利程度,40%认为其有助改善当地公共服务于设施水平但对比去年的报告数据,可以发现积极评价比例有所降低,应当引起中国出海品牌的重视

与新兴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告显示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接受程度依然很低只有11%的美国受訪消费者表示“可能购买”中国品牌,而表示“不可能购买”的比例高达32%更好的替代品和缺乏信任度是影响品牌选择的两大主要原因。

除了品牌信任度亟待提升中国出海品牌还面临着来自海外宏观环境的更多挑战,法律与法规环境、经济环境、媒体和公众意见被视为中國企业进入当地市场可能面临的几大主要挑战其中65%的受访消费者认为法律与法规环境影响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存茬的潜在风险亦有较大差异,68%美国消费者认为政治环境会给外国企业经营带来风险70%巴西受访者认为劳工成本和劳工问题是重要挑战,而64%喃非受访者则认为媒体与公众意见是进入当地市场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必须全面了解和评估当地市場的政治经济环境、媒体与品牌传播环境以及当地消费者的认知偏好,才能有的放矢制定有针对性的品牌战略和传播策略。

中国品牌国際化的战略建议

除了针对海外消费者认知的趋势性分析和各市场政治经济、品牌与媒体传播环境的全面评估报告还从产业角度,分享中國品牌在工程项目类、消费电子、科技互联网以及农业和食品饮料等典型行业的实战经验为寻求品牌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戰略建议:

先,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风险把控重视海外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以确保品牌战略决策的有效性持续关注海外宏觀市场挑战,提升风险预判和应对能力

其次,持续推进品牌本土化撬动海外意见领袖营销资源,提升品牌口碑和影响力打造一支与消费者进行良好互动和深度联系的品牌和销售团队,并且关注在消费者体验层面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提升用户忠诚度。

第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对外善于利用技术和品牌影响力为当地社区创造价值对内建设多元、包容、平等的企业文化,在产品和服务层面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将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与品牌战略高度有机结合起来。

最后借助数字营销和数据技术驱动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型传播工具和数据技术赋能海外品牌建设注重通过社交媒体数字营销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同时关注用户數据和隐私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趋势

今年的报告还出炉了“2018中国品牌海外互联网传播三十强榜单”,对那些在海外互联网传播中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肯定榜单的筛选基于中国企业在海外互联网传播方面的投入与效果,收集整理100多家出海中国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和数据囊括制造、通讯、金融、医疗、房地产、能源化工等十余个产业,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对各公司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所获评价进行情绪汾析借助科学运算对中国企业的海外互联网传播能力进行考察、评估和比较,评选出“中国品牌海外互联网传播三十强”

2018中国品牌海外互联网传播三十强(排名不分先后)

榜单企业收录标准:企业注册于且总部位于中国大陆地区;企业规模、估值、财务指标处于国内前列且处于盈利状态;企业至少有可观的收入份额来自海外市场,并在海外开展了显著的品牌推广活动;有足够的所需公开数据

蓝色光标長期以来关注中国企业的出海需求,并致力于通过全球视野和当地洞察为中国出海品牌提供专业化的营销服务帮助中国企业加速国际化進程,在国际舞台上讲述好中国品牌故事打造真正全球化的中国品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性连续传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