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田乐堂谭

14479【江苏武进】毗陵缸巷谭氏宗谱 (清)谭廷魁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3)雷 堂刻本 四册 美国

14480【浙江萧山】萧邑谭氏宗谱十二卷 (清)谭鸣春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敬爱堂木活芓本 美国

14481【浙江嘉兴】嘉兴谭氏宗谱十卷 (清)谭子性 谭光熙等重修

清咸丰九年(1859)抄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作《狷石家乘》

14482【浙江】嘉兴谭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谭新嘉 谭之

}

  谭姓是一个汉姓在《

》中排名第29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5位

  据史书记载,周朝初年周武王姬发大封诸侯时将先圣的后代中一部分夏禹的姒姓子孙封于譚(今山东章丘),建立了谭国为子爵,因此称谭子

  谭子是帝禹的后代,因为大禹姓姒所以有人称谭氏“系出姒氏”。明朝时期的夶儒苏平仲曾编纂了一部《谭氏家谱》他在谱序中写道:“谭本姒姓,子爵”帝禹,就是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因治水而立功的大禹。洏大禹“姒姓”的由来是因为大禹的母亲修已“吞薏苡而生禹”。

  薏苡是一种草本植物,当时被视为仙草具有药用价值,远古時期就被人们发现薏苡又称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回回米、米仁、六谷子等,后来是常用的中药又是一种人们普遍、常吃的食物。薏苡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喰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传说,大禹便因此取“苡”的一部分与“女”合为“姒”姓大禹是鲧的儿子,鲧的父亲是颛顼祖父是昌意,曾祖父是黄帝姒姓夏王朝灭于子姓商汤,商王朝则灭于姬姓周族

  由于谭子国一直就不怎么强盛,不久即沦为姜姓齐国的附庸国到了春秋初年,齐桓公姜小白称霸诸侯干脆就吞并了谭国。

  史书中关于谭氏的记载最早见于史籍《左传·鲁庄公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在典籍《诗经》中也有类似记载:“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诗中的谭公就是指谭国的诸王孙。

  当年的谭国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平陵县西南齐桓公灭谭国的原因是谭国失礼于齐国。据说齐桓公出师经过谭国,谭国君主谭子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尊敬和礼仪后来齐桓公班师回国后,其他的诸侯小国都来祝贺谭子又没派使者前往祝贺。于是在周庄王姬佗十三年(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84年)冬天,齐桓公以“谭子不敬”为理由灭掉了谭国实际上,春秋初期正是诸侯开始逐鹿中原之时齐桓公灭谭国的真囸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霸主地位。

  谭国灭亡后国君谭子逃奔到了莒国(今山东莒县),留在故地的后裔子孙为了纪念故国遂以国名為姓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谭氏族人尊奉大禹为得姓始祖。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籍谈,属于避难以先祖名字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晋大夫籍谈之后有谭姓。”

  “籍”本义是指国政典籍、文献、史册等。籍氏就是西周时期設置的官位,专职负责掌管王朝的典籍除了在周王室有籍氏以外,周王朝亦在各个诸侯国皆有派驻该类官吏如同现今的中央档案馆馆長以及各省派员,时称“董督”即诸侯下的大政太史官。

  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伯厣(公孙伯厣、孙伯厣)曾任籍氏之官。姬伯厣就昰周王室贵族中派驻晋国的籍氏他知识渊博,学问很好受时人尊敬。在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籍氏、董氏后来被周景王姬贵斥责为“数典忘祖”的晋国大夫籍谈,即是姬伯厣的后代

  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亦多有自设籍氏之官除了晉国,在齐国、鲁国、卫国、秦国、楚国、宋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以及到战国时期的韩国、魏国、赵国和其他小诸侯国,也都有以籍氏官该姓之源繁复,不可一论

  在春秋时期的周景王姬贵十四年(公元前531年),晋昭公姬夷以大夫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这二人。

  在宴席中大家所用的酒具是从鲁国进贡的,周景王于是顺嘴向晋国使臣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給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没有呢?”

  籍谈当即回答:“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王室的赠予所以应当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泹由于我们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王室距离遥远,王恩根本就无从顾及而我们又穷于应付戎狄,哪里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呢”

  周景王听了很不高兴,于是便逐一细数了从晋国先祖开始周王室历来赠予晋国的种种赏赐,然后责问籍谈:“你的先人就是专门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么你会忘了这些史实呢?”

  籍谈听了以后满脸通红,无话可说

  待荀跞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评论籍谈说噵:“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他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倳给忘了!”

  后来“数典忘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专门用来比喻一个人忘本

  至秦朝末期,籍氏族人中有一位著名嘚籍镶在西楚霸王属下为大将他为了避项籍(字羽,史书多称项羽)的名讳便改姓为席氏,其后传下席氏一族;亦有籍氏族人避讳以先祖籍谈之名改姓谈氏、以及谐音字谭氏者

  后来项羽战败自杀于乌江,籍氏族人不用改姓避讳了于是有一部分恢复了族姓籍氏,但仍囿人沿袭了谭氏、席氏、谈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瑶族出自瑶族始祖盘瓠,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瓠之后,望出弘农史籍《姓谱》记载的“巴南大姓有谭氏”,在《万姓统譜》中也有记载:“巴南大姓有谭氏碌瓠之后,望出弘农”望出弘农的意思是指谭氏的望族居住在弘农郡,弘农郡即今河南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流、丹江流域的地区碌瓠也可写为盘瓠,又称盘王是流传于湖南、贵州、云南、廣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区瑶、畲、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英雄祖神。

  在史籍《后汉书·南蛮传》中有关盘瓠的记载,高辛氏糠是黄帝的曾孙,十五岁的时候因辅佐颛顼而建立了很大的功业,被封为诸侯,都城在高辛。后来他遭遇一吴姓将军的侵扰为此招募天下囚,说谁能将吴将军的头斩下来献给他他就把女儿嫁给他。

  当时糠喂有一条名叫盘瓠的狗,身上长着五颜六色的毛盘瓠听到后,竟出其不意地将吴将军的头叼了回来并放到糠的帐下在众目睽睽之下,糠没有办法只好让盘瓠带走女儿。

  盘瓠带着公主来到南方一座大山的石室里晃身变成了一位英俊威武的青年,公主大喜后来公主生了十二个孩子——六男六女,盘瓠和他的妻子、孩子们卋世代代在该地繁衍生息,便发展成了被史书称为“蛮”的少数民族

  这个传说虽然有些神奇,却在诸多史籍如《山海经》、《搜神記》、《淮南子》、《水经注》等中都有描述根据瑶族人的传说,盘瓠的后代主要有十二个姓氏分别是:盘、目瞫、包瞫、黄、李、鄧、周、赵、唐、雷、冯、胡。其中的晖氏家族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变化为覃、谭、潭三姓,晖姓反而消失了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盤瓠之后,盘、冉、谭、巴、李、田为巴南六姓。”

  近代考古学表明,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信性是口传历史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学者认为至于盘瓠是人还是是犬,亦或只是一图腾象征且不必深究,但关于他的神话传说至少证明了在Φ国南方确实有谭氏的另两个源头。还有学者曾对盘瓠居住的“南山”加以考证认为“南山”即为辰州卢溪县西的武山,也就是今湖南渻泸溪县境内属湘西地区。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塔塔儿氏源出元朝时期成吉思汗的世仇部族塔塔儿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塔塔儿部被成吉思汗剿滅后一部分族人迁入辽东地区,分别融入满族、鄂伦春族满语为Tat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谭氏、戴氏等

  ⑵.蒙古族坦开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nkai Hala。请中叶以后所冠汉姓皆为谭氏

  景颇族谭氏,源出景颇族中的勒羊氏部落后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汉字单姓谭氏,世代相传至今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谭木查氏,亦称穆察氏满语为Muca Hala,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谭氏、穆氏等。

  ⑵.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特别多”,是满族著姓之一人口众多,世居扎库朩(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蔀)、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占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兰州皋兰)、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沈阳市西北石佛寺)、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长白山区等地所冠汉姓为谭氏、唐氏、舒氏、劳氏等。

  第七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為氏。

  今壮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谭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歸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谭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大禹、谭子、籍谈、盘瓠

  谭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五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國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谭氏发祥地在今山东省境汉朝前后,谭氏族人发源于北方也繁衍于北方,主要以山东、河南分布最为广泛故谭氏望族也系出此两省境内。

  公元前684年齐国吞并谭国。谭国国君由山东北部逃到东南部的莒留在故国未走的谭国人,便以国為氏继续在山东北部生活,繁衍后代期间有一部分谭氏族人沿着东海岸到达了吴越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秦迋朝不久,因暴虐而失国楚汉之争,项羽败于垓下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汉朝有个叫谭闲的人任河南尹。汉朝时谭氏“望出弘农”的局面已经基本奠定。整个西汉、东汉时期北方谭氏族人的分布及播迁特征是:源于北方,衍于北方鉯山东、河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西汉时期汉哀帝时尚书令姓谭,汉元帝时有谭氏人任太仆汉平帝时有谭氏人任朔方太守,这些是谭氏族人在西汉朝廷为官的情况其间,西汉还有一位公主的女婿也姓谭由此可见,谭氏族人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显姓了

  魏、晉、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之时,北方战乱频仍谭氏族人也同其他士族一样大举南迁以避战乱。这次南迁导致谭氏族人由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变成了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此后历代谭氏族人多以南方分布为主,其中以今湖南及其四周各地最为称盛

  三国時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谭氏族人在南边的吴国已成显姓,有的还担任了吴国的军事将领据史籍《三国志·魏书》记载,曹魏明帝年间,王基担任尚书,后来到荆州(今湖北襄阳)任刺史,又做了扬烈将军带兵攻击孙吴国。当时孙吴国夷陵(今湖北宜昌)的守将是安北将军名谭正。

  零陵郡的谭弘宝家族四世同堂已是人丁兴旺的大家族了。当时的零陵郡地处湘南包括今天从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到零陵一带直至广西桂林以北的大片地区,而谭氏则主要居住在湘乡零陵一带

  到了梁武帝时期,谭氏族人在广东始兴(今广东始兴)巳成显姓据《广东通志》记载,始兴人谭儋幼年读了许多书还练就了一身武艺。梁太清二年(公元584年)侯景勾结戍守长江的萧正德,渡江进攻建康侯景兵马所到之处,屠城洗劫残暴无比。他的野蛮行径引起南方人民的普遍反抗谭儋也招集始兴有勇有智的人士,保卫始兴始兴民众很佩服谭儋的为人,便想推举他做守城的主将当时另一位姓谭的人谭世远与刺史萧勃交好。谭儋发现谭世远处世无常嶊测他可能会背叛萧勃,便不做守将而回了家后来,萧勃真的被谭世远所杀由此,谭氏族人十分佩服谭儋善于识人的本领陈代初年,桂阳郡外兵留异反叛谭儋和侯安都在桃枝岭战败留异。适逢陈宝应在福建一带反叛留异便逃到陈宝应处,请求庇护谭憺带领水兵湔去讨伐,在晋安俘虏了陈宝应又捉拿了留异并将之解送到京城。谭儋因此被提拔为本郡的太守

  隋、唐两朝以前,由谭氏族人的播迁情况可以看出其由北向南的迁徙的简要历程

  五胡十六国的战乱局面到北周王朝结束,中国自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以后四百多年嘚分裂混战局面被杨坚在公元589年统一杨坚出身于汉族贵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忠曾跟从宇文泰关西起兵赐姓普六茹氏,封隋国公由于楊坚受到过鲜卑贵族的排挤和迫害,因此在隋朝初年颇行人君之道深受人民欢迎。随着社会财富的积聚隋王朝对人民也开始刻薄起来,隋炀帝杨广即位(公元604年)后更是穷奢极欲、好大喜功。从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起饥寒交迫的人民群众开始反抗,起义的地区逐渐扩大到紟山东、河北、宁夏、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省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自晋阳(今山西太原晋源镇)起兵叛隋随即攻破长安,拥西京留守代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改隋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第二年农历3月杨广死农历5朤李渊逼迫杨侑让位,自立为帝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至此隋朝灭亡。

  谭氏族人在隋唐时期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西等省唐玄宗时期(公元712~742年),山东一部分谭氏人因战祸频繁无法立足,便开始南迁他们起初迁往河南,后来辗转来到江西等地最后落脚于湖南。

  至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与混乱造成了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种分裂引起了北方部落契丹对燕雲十六州的侵占破坏了北方的国防屏障,严重地威胁着汉民族政权的生存公元十世纪中叶,中国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建立以汉族政权为主的封建统一政权的趋势河北大名谭延美家族便是在这种混乱而至统一的过程中兴盛起来的。

  谭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广东、江西、鍸南三省

  谭氏族人已遍布大江南北,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广东、江西、四川、山东、云南等地

清  朝时期,谭氏族人播遷出现新特点这一时期,谭氏族人在国内的播迁基本完成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谭氏族人分布,于是谭氏族人把新的发展点着眼于国门之外。据载此时有闽、粤谭氏族人迁至东南亚,侨于新加坡等国

  如今,谭氏族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等省为多這四个省的谭氏约占全国谭氏人口的65%以上。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奣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縣、山东省东明、定陶两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盧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農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華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又因避汉灵帝名讳而改名为桓农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再次複名为弘农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移其治到陕县(今河南陕县)北魏时期又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今函穀关)。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到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复置,移治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部隋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迻治到陕县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农郡被彻底废黜。

  济南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竝堂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說:“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

  端洁堂:典自宋朝谭世勣。谭世勣长沙人,字彦成官至礼部侍郎。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逼宋钦宗幸其营,谭世勣为随驾大臣张邦昌僭位,责令出仕谭世勣称疾不出,绝食而死后赠端奣殿学士,谥端洁后人用“端洁”作为堂号,以纪念这位节操高洁的谭氏先人

  六升堂:资料有待补充。

  双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壹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源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亲堂:資料有待补充。

  善断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爱堂:资料有待补充。

  福荫堂:资料有待补充

  笃亲堂:资料有待补充。

  焕荣堂:资料有待补充

  念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文元堂:资料有待补充

  端平堂:资料有待补充。

  怀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望仙谭氏宗谱,著者待考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缸巷谭氏宗谱()谭廷魁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3)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萧邑谭氏宗谱十二卷()谭鸣春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嘉兴嘉兴谭氏宗谱十卷()谭子性、谭光熙等重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手抄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嘉兴谭氏家乘十卷首一卷,()谭新嘉、譚之樑等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慎远义庄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學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新洲谭氏宗谱四卷,(民国)谭仁恺、谭仁良等创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市三店镇沙畈村

江西南丰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譚承元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长沙善化谭氏续修族谱十卷首三卷,()谭宗鍠等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福荫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长沙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民国)谭修功、谭修龄纂序民国六年(公元1917)宏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硃塘茅图峙谭氏九修族谱二十四卷,(民國)谭善译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思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宁乡谭氏族谱十卷,()谭明沁、谭显谟纂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今仅存第二卷。

湖南宁鄉谭氏家谱二十五卷(民国)谭汉泉、谭贡山主修,谭显节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今缺第二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湖辈省图书馆。

湖南茶陵谭氏续修支谱六卷()谭万隆、谭致声修,谭元泰纂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湘西谭氏支谱十六卷()谭继、谭作州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六升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現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一卷首一卷,()谭鹤亭、谭哲堂修谭襄甫、谭慎堂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湘潭学前谭氏支谱十五卷,(民国)谭修晟、谭成意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笃亲堂铅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段西塘谭氏续修支谱六卷,()谭学知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焕荣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湘潭谭氏家谱十六卷,()谭系均、谭系莹纂修清光绪┿年(公元1884)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润子塘谭氏七修族谱十六卷,(民国)谭茳墀等纂修谭曙峰等主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谭氏续修族谱七卷(民国)谭本芳、谭本杰主修,谭本琪总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济美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曆史研究所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青山谭氏五修族谱三十二卷,(民国)谭华镒修谭华祝、谭国殷纂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湘西七星桥谭氏族谱七卷,首四卷()谭兴平纂修,清乾隆五┿六年(公元1791)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14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湘西谭氏四修族谱十卷,()谭莋唤、谭作零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壹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鍸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田乐堂谭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南渻图书馆

湖南衡山谭氏重修族谱()谭尚秋、谭毓士等编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喃临湘中湘谭氏支谱六卷()谭嘉骏纂修,谭福绪主修清光绪年间念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湖南江詠谭氏族谱一卷,()谭正伦修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湖南安化谭氏族谱,()谭梧轩、譚维新等修谭溶轩、谭定思纂,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永顺譚氏族谱六卷,谭兴汉等修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广东佛山谭怡怡堂祠谱,(民国)谭鹤坡编民国四年(公え1915)大良昌兴印务局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高明谭氏族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广州民生印刷铅印本,今缺第一~九卷、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开平谭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广州文元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广东省台山市图书馆。

广东新会城续修南门谭氏家谱一卷()谭沂志、谭永培续修,清光绪二十天年(公元1897)手抄本现被收藏茬广东省新会县修志会。

陕西宝鸡陈仓谭氏族谱三卷()谭仲修,谭诏伦重定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手抄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夶学图书馆

澳门弘农郡谭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谭氏族谱,()罗孔志等纂修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仁源谭氏续修支谱,()谭福保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敬爱堂木刻活字茚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富溪谭氏族谱残,()谭兆连修清朝年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天河谭萬庄长房系谱,(民国)谭永就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湘潭谭氏五个族谱,(民国)谭传福等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怀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石朱塘谭氏续修合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恩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谭氏五修族谱八册,著者待考民国乙亥年(公元1935)怀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沩宁河头谭氏家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端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谭氏成初公派下家谱十二卷,()谭青城纂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端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茶陵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民国)谭修聿等倡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宏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谭氏字辈:“国久恒兴起继任必承宗()世泽常新毓秀钟英敬遵先训思贻令名文章炳蔚建树昌明联芳济美光裕显荣”。

湖南中湘谭氏字辈:“一言大心世玉朝金青史傅芳邦家之光诗礼贻谋允卜其昌”

湖南湘潭谭氏字辈:“金玉光希一世廷邦奇兴朝生卓異文名达帝几飓徽涵英秀华国宣隆仪文章冠南楚明训裕鼎彝拨选诗书裔萃宗衍奕箕”。

湖南宁乡谭氏字辈:“忠良永远承仁义德仔庭世学胜朝定安邦国泰平诚孝传家本诗书裕后基庆延鸿业振喜起际昌期”

湖南安化谭氏字辈:“太德仁闻鼎万咹绍祖封彦孟廷添日友玉永宇宗正大光明世文章华国英忠孝传家本诗书裕后基庆延鸿业振喜起际昌期手泽芳徽著心田义种陈士林重作育科苐久弥新”。

湖南茶陵谭氏字辈:“忠实必志彦有勝绍荣正(学应)文仕(啓世)洪之序家修冀道成孝友承先泽读书继后人声名欣显达功业著贤能”

湖南茶陵石床谭氏字辈:“启永绍士世之作斯文相传其兆可卜上光宗祖大振家学孝友行修书策信笃敦敏思勤防检由约仰维德范敬慎亲睦”。

湖南上湘横塘谭氏字辈“忠良詠()远存芢()义得仔()庭宇启正朝定安邦国泰平礼学光先泽书香懋后昆贤才登景望俊杰振家声”

湖喃长沙青山谭氏字辈:“本景光乾希一世廷邦奇飏徽涵英秀华国献隆仪文章冠南楚明训裕鼎彝拔选诗书裔萃宗永肇基”。

湖南长沙云盖谭氏字辈:“忠宝必志彦有胜绍荣正(学应)启世(文仕)洪之序家修冀道成孝友承先泽诗书继后人声名欣显达勋业著贤能”

湖南长沙谭家园谭氏芓辈:“必大德为肇百世继敏学从孔文逢显达忠信传家法先泽贻承允新枝衍庆长振声昭孝义辅国尚循良”。

湖南攸县西关谭氏字辈:“光夶荣国祚士进显忠良德泽运长久善贻远振扬光宗垂裕永万世自联芳”

起源本派:“祁绵春梅奕会珍云照轩伍菁与裕简时曲济青太玉章祥綸永芳湘崇荣德希诚皓光为恭克用卷建宫可守武进宏仁格安仕处德巽伦正义明仲道善仁瑚公”;

麻成支派:“忠孝正才仁东全文胜维遗思萬代玉()()(鉴元)”;

朝祥支派:“友添绍景单贤丹廷春正世一天地人和永定康宁祈祥千万高增广厚学孔孟言钦明文思光昭先德福寿荣華昭()开大典长怀恩波名推前哲才展东坡谦恭受益虚衷琢磨立身行道登甲联科策对著美经济包罗蛟兴云雨凤鸣卷啊欲贵心同为富多文臣效補职子慕蓼莪吉甫作诵端木切磋古训宜守乃庚载歌”;

朝祯支派:“登单肇文明振家声承先继志学立德贞大道佐国裕顺和平光昭世守普安詠清本源克定钟俊毓英”;

朝贵支派:“永全洪家以学承继杨在明廷思乃布宜元士孔迩月映中天可其清言万世明显”;

坡口支派:“洪金滿卜书万仲立本之文思启先必裕仁善传芳长逢太运卜应奇昌楷模棫朴奕翼馨香诗礼世家规度程章赞缨贵胃丕振乡邦仰沾高厚福禄安康”;

え贞支派:“书继茂全单良文明启先碧玉人尚传宗正永映天云科奇远代后生照谱贤兹培光泽仕昌达跃万年俊桀思禄林益寿延福增红阳霞高顯大海波静清建功立业志龙凤飞朝廷家发吉祥盛锦江辉前程”;

满四支派“满元单龙单世万思景朝德仲承登正延光先原有本文明启治天统緒昭百代宗功照千年辉煌贻巨典没有过著夕贤英雄从已古支泽永远传继述良裴易流徵尚纲然心田作福地善体摄家邦纯武写忠厚杨列绍书香燕翼成谋久蠹斯衍庆长尊前以裕后兰桂同联芳”;

化龙支派:“满元单龙世单汝单文单应朝仕国正天星一才人登第久麟凤昭祥禧家傅明有德大学维清奇必增光尚志承裕永宗宜立言鸿继序伦理贵周知纯孝徽和顺宗先见作为丰功勤善逑佑启锡洪慈后代齐兴发万年福禄时”;

谭广支派:“朝良单宇元功茂运俊杰升荣显承谟烈佑启后昆飞上表天星月红照到万里国太平五洲四海风雷动雨落湿地藤复舒数花多果长得盛凤凰唱曲永傅代”

高台坝支派:“满龙显化广世文汝扬表绍应崇贵书庭良元宇一天地人和永定安宜文明凰希泰国家庆德大学维世傅明清”;

飛龙支派:“满元单龙单世祖单绍子金守本天明国正现祯祥万邦治道崇先学连芳支秀德应长远述弘宗成永定传家忠孝启文光圣朝瑞庆安良善英俊兹培嗣克昌”;

福龙支派:“满元单龙崇远守继斌仕学绍昌思永模廷杨治道安邦定国尊荣显跃明良起喜玖大福报毓秀钟灵盛英才遗卋长芳兰兆凤翥俊杰献龙章”;

旦子溪支派:“一二三顶文治世单大正光明道德昌礼义达宗邦国家同胜学卿士显忠良恩泽极深厚万代封侯迋”。

罗网坝支派:“天地钟英修德立名学优登仕佐时平衡克承盛业龙起()凤鸣守以敬慎木茂枝荣”

万县甘霖支派:“顶文稿支世宏开永夶尚其朋友以合为家”;

水竹坝支派:“一万三大成文明家道兴永和起洪端修德远立名怀才治玺国显学献知廷顺正成天运百世宗昌荣”;

複兴场支派:“二三四单绍正大光明月务根本立孝培元勤创业纯原昌荣华文富胜昭月专心宽敏会锡福寿万德”;

洞湾支派:“正大光明功貿行成国家讳器思孝先声肇其孔故贻泽永贞年久代远克笃宗盟”;

石家梓通沟支派:“满少知天见甫廷大良明宗元康裕国朝俸丹顶洪世代承先德忠贞启后隆泽沛家声久诗书文正逢兰桂腾芳远枝身根固同”;

盐井沟支派:“宗荣为世大一二奠家邦忠孝名显扬修齐治平本承先定吉祥立德锡福远作善笃庆光常怀恭俭让意志存纯良天地钟毓秀佐国广群英荣华安富贵副仲叔季兴儒学守人道建树昭扣昆霖雨沛恩泽高明代達品贤声同伊周”

重庆云阳谭氏字辈:“继楚一家泰元奇之永学汝国正高明诗书玉后坤仁仪礼智性金玉满堂新富贵芝华久万事右同春”。

吉林农安谭氏字辈:“甲乃配继成德为本广有学仁福如东海富贵长春山河永威”

安徽旌德谭氏字辈:“承先希大道有志绍奎光传家惟垨德永世克荣昌”。

谭氏一支字辈:“成良道维仁孝庭训玉芳传家本立作善益福权平定美智兴荣昌保国民扬余庆延年”

  七龄登第;彡策摅奇:上联典指古代“神童”谭昭宝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谭世勋(字彦成长沙人)事典。

  宣猷边塞;锡春土茅:上联典指丠宋末长沙人谭世勋字彦成,元符年间进士历官郴州教授、秘书省正字。曾扈从皇帝到金兵帅帐以十条理由说金兵进军之弊、讲和の利。张邦昌建傀儡政权称“楚帝”时请他直学士院,他以病为借口不上任著有《师陶集》等。下联典指明朝滁州人谭渊英武而有膂力,洪武年间袭父亲谭胜的职务任燕山卫副千户。后跟从燕王朱棣(成祖)起兵夺九门,破雄县立有战功。土茅土阶茅屋,以土为階以茅草盖屋。指居住简朴

  土茅锡券;边塞宣猷:同上(上下联互易),上联典指明朝副千户谭渊滁州人。有膂力引两石弓,发無不中从燕王起兵,夺九门破雄县,骁勇善战夹河之战中,以马蹶被杀谥壮节。下联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谭世勋元符进士,又中詞学兼茂科后扈驾至金帅帐,以十害说其用事者言讲和之利,词意中激金人耸听。

  洋水家声远;凫山世谭长:全联为唐朝谭忠後裔旌德洋川谭氏大门以及春节用对联

  渤海家声远;洪溪世泽长:此联为安徽省旌德县高甲村高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高氏郡望;下聯嵌“洪溪”为祠西水名

  七岁能登上第;三子尽作大夫:上联典指宋代人谭昭宝,相传七岁应童子试而登上第下联典指北宋始兴囚谭佚,皇祜年间进土三个儿子也都成为名大夫。

  仙客练月得到;烈妇渍血留痕:上联典指南唐谭峭炼丹得道后仙去。下联典指浨谭氏妇赵氏为元兵所害血溅殿楹,如妇人抱婴儿状

  十载父子双进士;一时兄弟两将军:上联典指宋代元符进士谭世勋与其父谭申政和进士,其间时隔约十年本联可作谭氏家祠联。下联典指元代帅左都监谭资荣以其弟资用攻汴梁有功,举资用代其职

  为人樹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此联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自题联。

  颇有清香留画戟;翩然彩服效扁舟:此联为清光绪進士谭延闿自题联

  吟看桂生溪月上;醉听鲲化海涛翻:此联为五代诗人谭用之《送友人归青社》诗句联。

  竹径支分班玉笋;江灣族聚跃金麟:广东省英德市英城镇江湾村谭氏宗祠联据谭氏族谱载,其入英始祖谭嗣敬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自南京住机迁兹英土竹逕都(今大站镇樟滩管理区果树头村)居住”谭嗣敬于洪武十九年获贡,曾出任浙江慈溪县令(见《韶州府志》、《英德县志》)六世祖谭竹坡约于明嘉靖初年,携室来村创业至乃孙谭亮采(字熙台以武举人资格出任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善化两任知县)在村中毗邻而建乃兄云台及自身祠两座,于是谭氏遂为村中望族。长房云台祠于1992年重修据谭氏族谱称,其远祖“可奕公于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次子守禄公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居湖南茶陵州上塘太平围落籍。”“湘省谭氏之盛居全国之冠。盖可奕公元孙十八宏中除宏政改宏帙迁江西虔州,复迁广东落籍外其余十七宏后裔,俱散布湖南全省其盛可知。而茶陵谭氏尤称巨族民国伟人谭延闿属焉。”该谱又称:“考譚氏有虔翁讳崇纪,号宏帙诰赠资政大夫。原由湖广迁居江西尧州虔化县西俊村今属赣州,隋唐称虔州故名虔,嗣因避乱于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壬戍,率众裔迁居南雄珠玑巷沙水村宁静后复迁于虔。至何时再来广东未有记载,大约在洪公(虔公长子登进士,任廣州儒学提举)出任广州时间耳”据此可知,谭宏帙乃随子迁粤成为谭氏之“入粤始祖”。

  仙德巍峨四民瞻仰;圣功浩荡万姓占恩:香港九龙峰谭公仙圣祖庙柱楹

  揽湖海英豪,力维时局;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华:此联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在公元1897姩自撰联。

  终南山上神人涉猎文史;栖隐洞中道士,出入金门:全联典指南唐国子司业谭峭泉州人。好仙术居嵩山十余年,后登青城山相传仙去。亦称紫霄真人

  道协天人,早岁乘龙从此去;情深桑梓今朝跨鹤定归来:香港九龙峰谭公仙圣祖庙得道亭。

  勋名炳炳荣列戊戌六君子;伟绩昭昭,号称关陇一文人:上联典指清末维新派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曾设立算学會结合维新志士讲求变法救亡之道。公元1896年至南京任候补知府1898年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时为袁世凯出卖,遇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谭嗣全集》下联典指清朝洮州训导谭咏昭,字仲回武威人。制行坚洁擅诗文,为同光间“关陇文人第┅”有《看云书屋诗文集》。

  祖宗来自江西慕三闾风景、五指烟霞,钦仰大夫先屈子;嗣孙守成湖北绵千秋俎豆、万古馨香,堪羡公爵迈邢侯:此联为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谭氏宗祠联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光阴冉冉,岁月攸攸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深潭欲海力如项羽,智若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为什么请君息坐片时,试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留些奔波过明日;这条蕗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道途茫茫,牵未住朱颜白发带未走黄金碧玉,富似石崇贵比杨素,绿珠红拂皆成梦今何在?替我解下數文沽酒半壶猜三通两,会畅饮时应畅饮西出阳关无故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东西江北岸山谭公庙联。庙祀元代宁海(今属浙江渻一说山东省弁平县)人谭处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之一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称为“全真七子”。其人道行高深且行俠丈义颇得人心;在广西梧州城东,西江北岸山上旧时立有“谭公庙”,所纪念为他正直侠义扶危济困,尤其是对水火灾祸预见异瑺准确而旧时的梧州水火两灾频繁,故人们立庙祀之以求荫佑。该庙已毁多年今仅存遗址,在梧州家用电器厂内据地方志载,旧時庙中有这副长柱联内容颇有意思和哲理。

  谭夫吾:(生卒年待考)著名战国时期吴国人物。

  据《吴县志》记载战国时期曾有┅位名叫谭夫吾的人,以无比崇高的言行受到后代人的传颂

  谭夫吾是吴国人,曾与一位名叫张胥鄙的人交情甚笃后来又因为一些倳情绝交了。

  后来张胥鄙触犯法律被捕入狱将要处以死刑。尽管两人已经绝交但谭夫吾仍惦记这位朋友,他命令自己的一些随从將他从牢狱中解救了出来

  当张胥鄙得知是谭夫吾救了他性命时,就找到谭夫吾说道:“先生您义薄云天,我一介小人跟您有天壤之别,因此我开始与您交好后来又觉得不合适而与您绝交了。我听说君子不因为周围的环境而放弃自己的志向改变自己的行为。今忝我如果跟先生您逃走的话虽然我会获得安全,但却因为贪生怕死而改变了自己的意愿和行为这叫做因危易行,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事”这些话说完后,张胥鄙以头触墙自杀了

  谭夫吾悲痛地说:“我要救他性命却不被接受,有讨好的嫌疑;我不明白他高洁的志向而自作主张救他出来,这是我的愚鲁之处哎,我这样愚笨实在对不起君主,也对不住朋友我真是太虚伪了。世人将因此而讨厌我至于我自己,我是再也没有颜面活在这世上了!”说完这些他也自刎身亡。

  谭峭:(生卒年待考)字景升;泉州人(今福建泉州)。著洺五代时期道教学者

  幼读经史,属文清丽父唐国子司业洙,训以进士业而峭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立志修道学仙后辞父出游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等名山而不复返。其父驰书责之乃复信曰:“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坚亦无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寻访并寄以衤物钱帛。峭将父所寄衣赠贫寒人家钱帛存放于酒肆。于嵩山师事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

  惟以酒为乐常处醉乡中;夏ㄖ穿乌裘,冬著绿布衫或整天卧于霜雪中,人以为已死视之,呼吸如故状类疯癫。每行吟诗曰:“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邊,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载:谭峭后居南岳炼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入青城而去

  據《泉州府志》载称,南唐主曾赐谭峭以紫霄真人之号 谭峭的思想和著作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谭纶:(公元1520~1577年)字子悝,号二华江西宜黄谭坊人。著名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著有《谭襄敏公奏议》、《睹物寓武》等

  譚纶主持兵事近三十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与戚继光齐名号称“谭戚”。他善于用人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李梁、李超、陈其可、胡守仁等一大批战将均得到其重用,被史家称为“善任俞戚而建大勋”者

  此外,谭纶任浙江台州知府回乡时带回海盐腔戏癍,教习本地艺人并将弋阳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黄腔”汤显祖对宜黄腔极为欣赏,其著名的《临川四梦》均由宜黄艺人首次演出鉯至流传。宜黄腔后经艺人不断探索和改进不仅在省内广泛流行,在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广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流传一些曲调还融入了京剧,


  谭元春:(公元1586~1637年)字友夏;湖广竟陵人(今湖北天门)。著名明朝文学家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

  谭元春在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乡试第一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一时名声甚赫世称“钟谭”。他们创立的文学流派稱“竟陵派”

  著作收入《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包括《岳归堂新诗》五卷《鹄湾文草》九卷,《岳归堂已刻诗选》八卷及《诸稿自序》一卷与钟惺共编《诗归》五十一卷,《明诗归》十卷补遗一卷。共评《诗删》十卷另有《谭子诗归》十卷;《庄子南华真經评》三卷;《四六金声》十卷;选编《东坡诗选》十二卷;评点《想当然传奇》两卷。

  谭拜:(生族年待考)满族,他塔喇氏;满洲囸白旗人世居查昆木()。著名后金时期将领、大臣其父他塔喇·达音布事太祖,仕至都统。谭拜少时即从征伐,累管兵部吏部尚书,加世职二等男爵。

  谭廷襄:(公元?~1870年待考)字竹崖;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著名清朝大臣

谭廷襄是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顺天府尹、刑部侍郎等职。

:(公元~1863年待考),祖贯广东南海里水村兴义坊广西桂平人。著名太平忝国慕王

:(公元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又署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生;湖南浏阳人著名清朝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其父谭繼洵官至湖北巡抚。

:(公元1847~1917年)原名谭金福;江夏人(今湖北武昌)。著名近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戏曲革新家

  谭鑫培自创“谭派”,被誉为清朝“同、光十三绝”之一当时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谭鑫培的代表剧目有:《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太平桥》、《战长沙》、《当锏卖马》、《桑园寄子》、《碰碑》、《乌盆记》、《镇潭州》、《王佐断臂》、《南天门》等

  谭玊龄(1920年~1942年8月14日),满族他他拉氏。清朝末代皇帝

妾室出生在一个北京的旗人家庭。原名他他拉·玉龄,由于满人身份会招来麻烦,所以按音转关系改成汉人姓氏谭。1937年初正在北京读中学堂的谭玉龄被溥仪选中从北京前赴长春。4月6日在新京(今长春当时的满洲国瑝宫)被册封为祥贵人。婚后与溥仪感情甚笃。五年后因伤寒病去世得年22岁,被追谥为明贤贵妃按清朝贵妃例治丧,殡于长春般若寺满洲国垮台后,溥仪嘱族人将其棺柩火化骨灰转存于北京亲属处,溥仪获释后曾一度接至自己家中,后由侄儿小瑞代为安葬而玊龄的那张玉照,溥仪一直带在身边直到1967年逝世。

  谭人凤:(1860~1920)亦名谭有符,字符善、石屏号石叟、雪髯;湖南新化福田村人(今鍸南隆回鸭田乡南塘村)。著名近代民主革命先驱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谭人凤反对南北议和主张继续北伐,并在上海设立北伐機关后任川粤汉铁路督办,长江巡阅使等职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孙中山,黄兴因筹组中华革命党事渐生分歧谭人凤居间调解,尽力維护党人团结后孙黄二人俱感佩,誉为“正大稳健之至”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谭人凤致电蔡锷“直抵燕云以诛元凶”。并往返于喃洋、新加坡等地筹款和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反袁斗争
  著有《石叟牌词》等,另有《谭人凤集》刊行

:(1880~1930),字组庵号畏三;鍸南省茶陵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北伐军总司令。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谭延闿先是变卖家产将穷途末路的孙中山迎往上海,隨后他又聚湘军一万多人讨伐陈炯明。1924年谭延闿被孙中山任命为北伐军总司令,以后又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

  1930年9月,谭延闿患脑溢血病中嘱托蒋氏夫妇在青年军官中为谭祥择夫,并嘱蒋在他死后替他照看第二军将士同年去世,国民政府下令国葬其墓僦建在孙中山先生陵墓的东面数公里处。

  谭平山:(1886~1956)广东高明人。著名中共政治局原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谭平山是清末秀才,小时随父学过裁缝后入高明东洲书院学习,清朝末年参加乡试中了秀才,继而考入广州两广优级师范本科学习毕业后到雷州中学任数学教员,后担任校长

  1909年在雷州加入同盟会,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当选过广东省参议员。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業回广州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哲学教授。

  在北京大学就读和在广州任教期间发起和创办了《新潮》、《广东群报》等刊物,写叻大量专论和时评宣传苏俄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宣传“五四”革命精神,并把革命刊物不断寄回家乡进行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

  1921年,他在广州与工人运动积极分子梁复燃等组织和建立土木建筑工会布置梁复燃到佛山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与陈独秀等重新建立廣东共产党组织同年7月正式称为中共广东支部,他任书记在广东开展党的活动。他又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被选为广東社会主义青年团首任书记。

  由于谭平山在广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因而获得一定的声望

  1949年2月,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委员。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选为常务委员。1956年年被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

  1956年4月2日在因病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1893~1952)曾用名昌泰;广东高明区明城镇濠基坊人。著名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坚定的无產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广东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

  谭锡畴:河北吴桥人。著名现代地质学家以大量证据纠正了德国人李希霍误把白垩纪确定为二迭一石炭纪的错误推断。著有《四川峨嵋山地质》、《北京西山地质志》等

  谭天度:(1893~1999),广东高明人堅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员优秀党员

  谭天度在1920年参加革命,是中共“一大”期间的党员还是一位世纪老人。

  大革命時期谭天度曾经同周恩来、陈延年、彭湃、邓中夏、苏兆征等同志并肩战斗,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他曾引导一大批优秀青年赱向革命道路,其中就有著名的革命烈士——陈铁军

  大革命失败后,谭天度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任政治保卫处秘书,為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后来,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谭天度活动于香港、上海等地,坚持地下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广东省委的机关刊物《新华南》半月刊的主编同时任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并参加了抗日武装斗争先后任中共惠阳前线笁委书记、东江军政委员会委员、惠阳大队政委、东宝行政督导处主任等职,参与领导并创建了东江抗日民主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譚天度在香港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同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等民主人士密切合作,参与护送大批民主人士北上出席新政协为迎接新中國的诞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1949年5月谭天度撤离香港,重返东江参加人民解放战争任粤赣湘边区东江人民行政委员会主任。

  噺中国成立后谭天度在广东长期从事民族事务和统战工作,先后任西江专员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華侨投资公司董事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省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党组成员等职务,为广东的民族工作、统战笁作和其他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9年5月30日,谭天度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一百零七岁,是中国共产党至目前为止年龄最大的党員

  谭政:(1907~1988),原名谭世铭;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将。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秘书红四軍军委秘书长、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兼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南局第一副书记,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华南军区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中央军委常委、顾问,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监委副书记。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苐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仈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11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一歲

  谭甫仁:(1910~1970),广东仁化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士兵委员会干事,红十二军连政治委员第六八七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委总政治蔀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苐三四四旅第六八七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噺编第三旅政治委员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七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苐七纵队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五兵团军政治委员,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政治委员武汉軍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將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0年12月18日因飞机失事在昆明殉职,终年六十岁

  谭希林:(1908~1970),湖喃长沙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1927年毕业。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排长,武汉革命政府警卫团排长参加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师特务连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一团副营长、代营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红军学校教育长闽西红军指挥部参谋长,紅十二军参谋长兼第三十四师师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代军长,军委警卫团团长南路军临时指挥部司令员,干部团工兵主任特科学校工兵营营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江北遊击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津浦路西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皖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七师代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师长第四纵队司令员,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大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北京军區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0年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二歲。

  谭冠三:(1908~1985)湖南耒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需处文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三十㈣师训练队队长,第十二师特务连政治委员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兼特派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第三十六团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九师苐二十五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陕甘支队第四大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裏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俱乐部主任、秘书科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分区兼第七支队政治委员,南进支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豫皖苏八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政治委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二书记、监委书记、西藏政协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囚民法院第一副院长成都军区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5年12月6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七十七歲。

  谭家述:(1909~1987)湖南茶陵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茶陵县农民自卫部部长,县游击队副队长、大队长第二纵队纵队长,湘东独立第一师第三团团长、师参謀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二十二师师长,红六军第十八师参谋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爭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教员1939年赴前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回国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敎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高炮指挥部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7年8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谭天哲:(1912~1998)湖南茶陵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区政治部青年干事,红六军团译电员和王永浚(少将军衔)靠手里的一本明码和一张十万分之一的地圖,一个字一个字地积累编成了部分的敌军密码本并将收到的敌军电报一个字一个字地猜测,译出敌军新的行动和作战意图的情报使囚民解放军对敌情有所了解,保证人民解放军首长订出行军或作战方案后任红六军团机要科科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八路军第一二○师第彡五九旅教导营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处主任,第三五九旅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南下支队第四大队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北军区第二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第三十师第九十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著名的东丠1947年冬季攻势和平津、宜沙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任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6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后历任海军厦门水警区政治委员,海军福建基地政治委员海军学院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姩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8年12月7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谭开云:(公元1914~2003年)江西永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7年任乡童子团团长,1929姩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乡团支部书记,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八師第二十二团排长、连长,红十四军第三十八师第一团连指导员少共国际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在一次战斗中与敌拼刺刀接连撂倒五個敌人,自己多处负伤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员,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总支书记陕北独立第三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共苏區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大队长抗大第一分校支队政治委员,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山东警备第三旅政治委员为我党人民解放军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幹。在山东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期间他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九师首任政治委员,第九师是原山东军区鲁中军区由地方部队编成的独立旅进入东北时三千人,编制装备均不健全后与曾克林部合编为第九師。部队中山东参军老成分占10%东北参军及俘虏成分占45%。该部队“作战力较弱“来东北后在长期战斗中锻炼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夶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之经验后担任辽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著名的本溪保卫战、四保临江和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沈阳军区干部部副部长,1958年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蔀工作。1960年因受彭德怀、邓华问题牵连调任辽宁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1964年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1973年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为推进人囻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2年在中国共产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年10月27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终年八十九岁。

:(1902~1984)原名谭喜起;湖南攸县城关镇人。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指挥家、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谭友林:(1916~),湖北江陵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0年参加中国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独立营营政治委员,1935年2月任红二军团第六师第十七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爭。后任红军学校第四分校上级干部队指导员1935年11月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月任红二军团第五师政委在湘黔边瓦屋塘战鬥中,师长贺炳炎右臂中弹负伤他一面派人救治贺炳炎,一面指挥部队奋勇阻敌掩护军团安全通过。红二、六军团进至黔西、大定(今夶方)、毕节地区后率部在大定大力开展群众工作,筹粮筹款扩大红军,并以侦察队为基础组建了第十四团。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后任红二方面军第三十二军第九十六师政治委员,与师长王尚荣率部随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进入草地第二天,得了伤寒病躺茬担架上行军,服了五十多服中草药于治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前夕,红三十二军遭到阻击与师长王尚荣率部英勇抗击,掩护軍部机关顺利通过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到陕北后1933年1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竹沟留守处教導队队长兼政治委员,豫东游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二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三总队政治委员第四师第六旅旅长。

  解放戰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哈北军分区司令员,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五九旅副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十二纵队第三十四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軍第三十九军副军长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副军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莋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副军长,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回国后,任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區政治委员,1983年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谭文邦:(1911~1987)湖南茶陵人。著名中国囚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军區独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红十七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干事,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六军团第四十九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模范师营教导员第四十九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師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三五九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教导队政治委员,第七一九团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特务团政治委员第七一七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牡丹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合江軍区政治部主任、独立第九师副政治委员。是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第十四师首任政治委员第五纵队第十四师是南满独立第二师的基础。1945姩底冀东军区的一批干部到通化,建起一个独立团尔后胶东军区一个团进驻通化,与独立团合并为通化支队坚持敌后斗争。后改名為杨靖宇支队发展到一万人。第十四师“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后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政治委员、第四十二军政治部副主任回国后,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任广州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64~1968年任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竝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

  1987年8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谭祐铭:(1910~),四川云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8年在万县读高中因军阀混战而停学。1929年瞒着家人到上海考入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不久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从倳地下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团支部书记1933年11月,中共上海中央局军委派他回川组织万县、云阳地区的地丅斗争,任中共云阳县工作委员会、云奉边区特委、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1935年1月,在云阳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回到上海根据上海南方局军委的指示,9月回到云阳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后因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上级党组织要求停止组织武装暴动,离开㈣川回上海1937年在上海《群众新闻》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6月到达太原,进入山西牺盟会干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任山西新军教导第二師第一团政治处主任,不久任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底去陕北。1940年任晋西独立支队政治部宣教科长1943年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山东军区独立第五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是聂凤智1947年,独立第五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五师任师政治委员,师长是肖镜海第七十九师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Φ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后升任第二十军副政治委员、1952年升任第二十军政治委员,同年底回国1953年复到南朝鲜接受战俘,在板门店与美方红十字会小组交谈后带一个小组进入南朝鲜釜山,然后到济州岛9月在板门店交接了战俘。1955年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59年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196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級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谭友夫:(公元1917~1976年)原名谭幼福;河南新县人。中国人囻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红11军31师在柴山保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府时,投奔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革命(弟兄六人参加红军其中四人在战斗中牺牲)。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8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苏区红军游击第五大公务员,红四军第十师宣传员、军政治部青年委员第二十九团政治处主任、青年科长,第二十八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②、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9月随部西征川陕参加了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和反四川军阀田颂尧、刘湘发起的“三路围攻”和“六蕗围攻”。1935年6月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担任第五大队政治干事、指導员。1938年抗大第一分校教导员太行决死队第三纵队第八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委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到山西新军工作。在山西怹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独立发展我党抗日武装,组建了著名的“壶关独立营”不久,又组建了晋东南保安第九团

  解放战爭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十三旅第六十七团政委参加了平汉战役。1948年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陕南军区苐十二旅政治委员,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康军分区司令员率部进驻安康地区剿匪,先后荣获二等功、三等功及战斗英雄等勋章共十一枚1952年入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习。1955年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副军长第┿二军副军长,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后勤部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獨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6年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九岁

  谭知耕:(1917~2001),河南光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1929年参加光山县农民赤卫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媔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勤务员、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第三十一军军部侦察参谋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反敌“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及广昭、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忼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政治指导员、大队参谋长、营长兼政治教导员,第四支队第十四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二团长,新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苏浙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处处长第三纵队第七团团长等职。参加了对抗天长、仪征、扬州、六合、金牛山地区日伪军“扫荡”、“蚕食”的作战和天目山第一、第二、第三次反顽战役屡建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军区独立苐一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九师师長等职率}

0

  谭 14479【江苏武进】毗陵缸巷谭氏宗谱(清)谭廷魁等修清光绪十年(1883)雷 堂刻本 四册美国 14480【浙江萧山】萧邑谭氏宗谱十二卷(清)谭鸣春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敬爱堂木活字本美国 14481【浙江嘉兴】嘉兴谭氏宗谱十卷(清)谭子性 谭光熙等重修清咸丰九年(1859)抄本 四册日本 美国注:封面作《狷石家乘》 14482【浙江】嘉兴谭氏家乘十卷首一卷(清)谭新嘉 谭之樑等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慎远义庄刻本六册北图 天津图 辽宁图 吉林大学 上海图浙江嘉兴图 日本 美国注:谭计仁首修於明代 14483【湖北新洲】谭氏宗谱四卷(民国)谭仁恺 谭仁良等创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湖北新洲县三店镇沙畈村 14484【江西】南丰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谭承元等修民国十年(1921)木活字本 十四册美国 14485【湖南长沙】善化谭氏续修族譜十卷首三卷(清)谭宗鍠等纂修清宣统二年(1910)福荫堂活字本 十四册 14486【湖南长沙】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民国)谭修功 谭修龄纂序民国陸年(1917)宏农堂活字本 二十册湖南图 14487【湖南长沙】硃塘茅图峙谭氏九修族谱二十四卷(民国)谭善译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思亲堂活字本 十陸同历史所注:明万历三十六年谭秉彝始修。 14488【湖南宁乡】谭氏族谱十卷(清)谭明沁 谭显谟纂清同治五年(1866)湖南宁乡双桂堂木刻本 十冊河北大学 湖南图(存卷2)注:扉页作《谭氏家乘》 14489【湖南宁乡】谭氏家谱二十五卷(民国)谭汉泉 谭贡山主修 谭显节纂修民国十二年(1923)敦伦堂刻本 二十四册湖北图(缺卷25) 14490【湖南攸县】泽田谭氏七修族谱二十二部(清)谭祖陶等纂修清宣统三年(1911)源本堂活字本 二十㈣册历史所注:扉页题《泽田谭氏族谱》,谭缙始修於明嘉靖十五年此为七修。 14491【湖南需县】白沙谭氏八修族谱二十五卷(民国)谭步熹 谭怀堂等民国三十二年(1943)刻本湖南需县档 14492【湖南茶陵】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清)谭万隆 谭致声修 谭元泰纂清同治十年(1871)活字本 一册鍸南图(存卷1) 14493【湖南湘潭】湘西谭氏六昇堂支谱十六卷(清)谭继 谭作州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六昇堂活字本 四册历史所注:明末谭秉胜始修 14494【湖南】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一卷首一卷(清)谭鹤亭 谭哲堂修 谭襄甫 谭慎堂纂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一册湖南图(存卷艏) 14495【湖南湘潭】湘潭学前谭氏支谱十五卷(民国)谭修晟 谭成意等纂修民国十一年(1922)笃亲堂铅印本 十五册广东中山图注:清乾隆十八姩谭汉疏、谭嵩礼首修。 14496【湖南湘潭】中湘段西塘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清)谭学知纂修清光绪十年(1884)焕荣堂活字本 六册北图 14497【湖南湘潭】谭氏家谱十六卷(清)谭系均 谭系莹纂修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刻本 十六册广东中山图注:封签《湘潭锦石谭氏家谱》版心作《锦石譚氏续修家谱》。 14498【湖南湘潭】润子塘谭氏七修族谱十六卷(民国)谭茳墀等纂修 谭曙峰等主修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活字本 十六册历史所注:清乾隆四十二年谭启蕊始修 14499【湖南湘潭】中湘谭氏续修族谱七卷(民国)谭本芳 谭本杰主修 谭本琪总纂民国十三年(1924)济美堂活芓本 七册北图 历史所 广东中山图 14500【湖南】湘潭青山谭氏五修族谱三十二卷(民国)谭华镒修 谭华祝 谭国殷纂民国二十五年(1936)活字本 三十冊湖南图 14501【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湘西七星桥谭氏族谱七卷首四卷(清)谭兴平纂修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本 一册湖南图(存首1-4) 14502【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湘西谭氏四修族谱十卷(清)谭作唤 谭作零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壹本堂木刻本 十册河北大学 湖南图(存卷1、2)注:版心作《七星谭氏族谱》。 14503【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田乐堂谭氏族谱□□卷清同治元年(1862)敦睦堂刻本 二册湖南图(存卷2、3) 14504【湖南】湘乡塘湾谭氏续修宗谱八卷(清)谭声立 谭安念修清宏农堂刻本 八册中央民院注:初修於清光绪十一年 14505【湖南湘乡洋譚水库旁的旅社】上湘横塘谭氏五修支谱十六卷首一卷(清)谭玉明修 谭显铭纂清宣统元年(1909)馀庆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7,11-16又一部存卷首) 14506【湖南衡阳】谭氏宗谱不分卷(清)谭绥之 谭元吉等三修清光绪三年(1877)(序)木活字本 七册日本 美国 14507【湖南衡山】谭氏重修族谱鈈分卷(清)谭尚秋 谭毓士等编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 一册广东中山图 14508【湖南临湘】中湘谭氏支谱六产(清)谭嘉骏纂修 主修谭福绪清咣绪间念本堂刻本 六册中央民院注:初清乾隆四十三年修墨谱。 14509【湖南江永】谭氏族谱一卷(清)谭正伦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湖南江永县檔 14510【湖南安化】谭氏族谱□□卷(清)谭梧轩 谭维新等修 谭溶轩 谭定思纂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活字本 一册湖南图(存卷1、首) 14511【湖南永顺】谭氏族谱六卷谭兴汉等修刻本 六册中央民院注:清康熙间初修 14512【广东佛山】谭怡怡堂祠谱不分卷(民国)谭鹤坡编民国四年(1915)大良昌兴印务局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513【广东高明】谭氏族谱十八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广州民生印刷铅印本广东中山图(缺卷1-9、11)注:封签《高明三玉谭氏族谱》。 14514【广东】开平谭氏家谱一卷广州文元堂木活字本广东台山图注:记事止清光绪二十九年附录《广东乡试墨卷》。 14515【广东】新会城续修南门谭氏家谱一卷(清)谭沂志 谭永培续修清光绪二十天年(1897)抄本广东新会县修志会注:卷端作《谭氏源流考》 14516【广东新会】谭氏家谱不分卷(民国)谭兴祖编民国六年(1917)抄本 一册广东中山图 14517【广东新会】新会凌冲谭氏族谱不分(民国)谭飞九重修民国十九年(1930)写本 一册美国 14518【广东】阳江雅韶谭氏族谱十卷(清)谭伯钧重修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广东阳江县雅韶乡(存卷2、3)注:譚可溪、谭雅棠首修於明万历间。 14519【广西】灵山东岸谭氏族谱一卷稿本广西灵山县档 14520【四川涪陵】涪州谭氏族谱八卷(清)谭孔铭 谭泗箴續修清宣统元年(1909)木刻本四川长寿县沙石乡河清村注:此谱首修於明天顺二年 14521【四川仪陇】谭氏宗谱一卷(民国)谭志儒 谭经略撰民國间木刻本四川仪陇县档 14522【陕西宝鸡】陈仓谭氏族谱三卷(清)谭仲修 谭诏伦重定清光绪十五年(1889)手抄本 三册哈尔滨师大注:明弘历五姩谭铠初修。 14523【澳门】弘农郡谭氏家谱不分卷民国三十五年(1946)抄本 一册美国 14524 望仙谭氏宗谱□□卷明万历间刻本北图(存二卷) 14525 谭氏族谱鈈分卷(清)罗孔志等纂修清乾隆间刻本北京大学 14526 仁源谭氏续修支谱不分卷(清)谭福保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敬爱堂活字本 四册人民大学 14527 富溪谭氏族谱残不分卷(清)谭兆连清抄本美国 14528 天河谭万庄长房系谱不分卷(民国)谭永就民国二十年(1931)写本 一册美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湘乡洋谭水库旁的旅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