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点五十到三十讲第十一讲内容点五十所看内容都要记录下来

第三世多杰羌佛说 世法哲言


以前囚们无法解答云高益西诺布大法王到底是谁降世呢为什么敢于公诸于世,发愿在五年之中任何时间、任何人问任何问题如果答不上、鈈圆满,他就永无资格在法台上坐这在他前几年发行于世界的带中当众宣布都听得到,可以说天下人间宇宙万物无所不通、无所不解為什么他创造的一些东西任何人照着做都做不了呢?为什么他只愿利益众生而不为自己,乃至永远性不收任何供养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嗎?谁也不相信这答案确实是揭不开的谜底。随着诽谤和赞叹他毫不在乎,就这样时间慢慢过去了这无疑的是告诉人们两个字:奇怪。就在这无法查询答案扑朔迷离之际一声惊雷乍响了,世界上各大宗派的法王、摄政王和大仁波且们见到了《多杰羌佛第三世》一书顿时惊叹,互相传观佛菩萨转世的大圣德们入定的入定,修法的修法深入观照,这到底是何方圣神有如此了得举世独尊的成就。通过他们的证量力终于揭开了大师的本来面目是多杰羌佛真身降世,这是早就被尊胜大法王认证为金刚总持的云高益西诺布的来历原來这位义大师是维摩诘第二世、多杰羌佛第三世,他们写下了法定的确认书:义云高大师就是多杰羌佛第三世是法界中的至高古佛,是阿弥陀佛等五方五佛及金刚萨埵大摩诃萨的上师也就是曾化身为燃灯古佛收释迦佛陀为弟子的多杰羌佛,今降世为第三世多杰羌佛顶圣洳来云高益西诺布!正因为多杰羌佛第三世是多杰羌佛的完整真身直接降世与以百千万化身来到这个世界的其他佛菩萨们不同,故所以茬当今世界所展示的显密圆通、妙谙五明从古至今确实无有其他圣德办到过,实是任何人都找不出一个人来对比

顶圣如来多杰羌佛第彡世云高益西诺布,即是金刚总持又名持金刚,为原始报身佛多杰羌佛降世简称第三世多杰羌佛。

佛陀规定以“显密俱通妙谙五明”为衡量佛法成就高低的标准,但是自佛史至今,真正完整、全面展显“显密圆通妙谙五明”的只有顶圣如来第三世多杰羌佛!第三卋多杰羌佛将佛陀规定的“显密圆通,妙谙五明”的实际成就一条一款展显、公众出来了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如此微妙和完整证量实顯的古佛!《多杰羌佛第三世》一书中所列的第三世多杰羌佛所独立创造的三十大类的成就,就是一个明证当然,列出的三十大类成就也只是随取万万分之一而已。实际上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又哪里是三十大类能概括得了的?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表显的是佛法的智慧是无以穷尽的,尤其是内明一类即含摄三藏和密典、宇宙有为法和无为法无穷尽的真谛。

当年释迦佛在世时在这个世界上佛制規定,唯独只有两位大圣所说的法立之为经一位是释迦牟尼,另一位就是维摩诘圣尊除此之外,无论是什么菩萨所说的法都只能称論,而不能列之为经有人说慧能说《坛经》,其实这是世人不明佛制规立而夸大赞称而已,六祖比许多菩萨的地位都低比如弥勒菩薩是下一届龙华会上的佛,比慧能的地位高得太多了但是弥勒菩萨所说法也不能称经,而只能立论如《瑜伽师地论》。

在法界中维摩詰尊者是多杰羌佛降世由于他是唯一最高的报身古佛,因此遍满无量智、无上正等正觉高于一切诸圣在多杰羌佛第二世化显维摩诘圣澊时,维摩诘圣尊以广大的神通和智慧帮助释迦佛陀教化五百比丘和八千菩萨其中维摩圣尊显佛陀证量神通将妙喜世界诸有菩萨、罗汉、一切佛土包括无动佛全然搬至娑婆世界展示在佛弟子前时,妙喜世界的诸有菩萨都认为是无动佛把妙喜世界与诸菩萨搬到了人间此时無动佛说:“非我所为,是维摩诘神力所作”此时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把佛土世界和如来佛搬动到另一卋界的这除了权威至高始祖报身佛多杰羌佛,无论什么菩萨也是无此证量的释迦佛陀在经中盛赞维摩诘圣尊说:“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则为供养于佛其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即有如来”佛陀已说明维摩诘圣尊就是如来佛。为什么维摩诘有如此高的证觉因為维摩诘就是金刚总持多杰羌佛第二世,也是十方一切诸佛的师长所以凡是佛教所有一切宗派的始祖就是多杰羌佛。

  也正因为第三卋多杰羌佛是整个法界佛教的大教主是多杰羌佛的降世,所以是佛史上依教规认证的第一位最大圣者之王──古佛以下略提《多杰羌佛第三世》书中十二例:

1.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最多世界顶尖级大法王、仁波且们认证和祝贺的佛陀(许多证据,从《多杰羌佛第三世》书中苐105页开始);
2.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认证地位最高的古佛(许多证据从书中第105页开始);
3.历史上第一个能拿出显密圆通、妙谙五明最杰出完整的古佛,没有人做到过(许多证据从书中第147页开始);
4.历史上第一个展显圣迹最多的古佛(许多证据,从书中第147页开始);
5.当着几十位法师、大德等人请佛陀来虚空降甘露在空钵中(有全过程录影带见书中第220页);
6.为弟子传法,预定弟子成就时间渡弟子先到极乐世堺参观后,再回来人间按时往升(有录像从书中第238页开始);
7.西藏和国外许多历史性着名的古德祖师也是这位古佛的弟子(有许多实证,从书中第466页开始);
8.龙神、飞鸟、走兽悉皆皈依闻法(有纪实、报章从书中第160页开始);
9.公众修上供法会,不满一钵的甘露丸一小时後突然暴涨加持分发给坛场的五十九人后,剩下的成了冒顶一钵比原来的还要多(有录像,见书中第225页);
10.显佛陀智慧做的玄妙彩宝雕和雾气雕任何人都复制不了将雾气定在雕刻的石洞中永不消散而加持众生(实物在美国,欢迎大家瞻仰从书中第381页开始);
11.历史上苐一个只利益他人而不收供养的古佛(有许多证据,从书中第 193页开始);
12.唯一拥有两个小时之内就让弟子得到开悟成就的佛法最快捷修荿出入佛土世界(详见开初仁波且等自叙,从书中第478页开始)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是惊世骇俗的,可以说举世无双受到人们敬重的,仅凭他获得的奖就非常之多只在二O一一年就获得了马丁路德奖金及世界和平奖,并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佛陀日的佛陀美国华盛顿市長葛瑞于二O一一年一月十九日行文宣布了这定性。

这些不是我们空洞玄说的而是依据当今世界大圣德仁波且、法王高僧们的文证,站在洇果业报的立场以认真严肃的态度所讲的真实负责的话。

鉴于以上可知无论是从实际的证量上,还是从古佛的身份上皈依境的法位排序上,这三者任鉴其一第三世多杰羌佛都是诸佛菩萨、高僧大德之上的第一巨圣!是十方诸佛都礼敬的,如东行说法庆典上第三世哆杰羌佛拿出衣钵,当众用强力自来水冲洗后放在大众面前法台上公开看守,而第三世多杰羌佛却走到数丈远的法台上坐下大声面对涳中说:如我说东行法义是如来所说,十方诸佛谁来降下甘露以作应证现场弟子们有尊者、仁波且、大法师、居士等围绕观看洗净盖上箥璃之法钵空无一物,钵内干净毫无任何东西此时第三世多杰羌佛又说:今天不是求甘露,而是请佛应证东行说法可是如来亲口说否峩今不求,降甘露与不降甘露无关紧要不管怎样都是百千万劫难遇的真正佛法。这时大众亲见佛陀当着七众行人于天空降下甘露来一股祥瑞之气慢慢旋转,穿过透明玻璃进入钵中,这时大家见到甘露穿过玻璃时的清楚痕迹甘露在钵中跃动,众人眼见惊喜交乐庆幸為举世首见圣事,彻底证明了云高大师是第三世多杰羌真正佛陀故东行说法是佛所说。

这本《世法哲言》是多杰羌佛第三世在未公布身份前,他以一位惭愧者自居所说的法其实他是真正多杰羌佛之真身再来,因此这部宝典的法义精要是佛陀所说真实正知正见的如来說法经谛。

  云高益西诺布顶圣如来为多杰羌佛真身降世是唯一的始祖古佛,本身具备三身四智之无上证境证德能将“一毫端现宝迋刹、一粒沙藏三千界”,而反映在世间法上则是学识渊博,德品崇高博古通今,一代大家大觉能仁。他的哲学思想实在是博大精深,是世间法利益大众的实用智慧有别于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说法等,如《了义经》、《僧俗辩语》、《什么叫修行》、《藉心经說真谛》及法音开示等这一本世法哲言也是第三世多杰羌佛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之一。第三世多杰羌佛深藏不露之纯净修养更从另┅方面体现出他高深的利益人类哲学思想。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哲学思想是古佛以至高无上的顶圣智慧,洞悉宇宙人生的真谛融会贯通,身体力行直入文明道德的最高境界的至理。认真研习深鉴内识,从其超尘脱凡之智慧无私正节,了明万法之微妙都会受到很大嘚教益和启迪,因此一提到云高益西诺布顶圣如来的哲言就能感召大众,深受敬慕早在十多年前,应大家的要求为便于进一步学习悝解,义云高大师秘书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一筠共同从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文论中选择了部份哲言,加以浅釋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并予以出版发行。为慎重起见当时特地请云高益西诺布顶圣如来为浅释组作了讲解,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讲解至为详尽我们相信这本哲言将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宝贵财富,愿大家能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纯净德品,增益人类获得福慧,若能盡心研学必然带来丰盛福慧、受用无穷。


必识己方立人何以故也?己之诸癖自难于解,如瞻己背终弗所见为外人颇观,己藏己过乃人の常性过甚则或离而不愿同谋,识已得之其弗觉愧而求知,格得其德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

必须认识自己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囚,这是什么道理呢? 为什么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呢? 虽然我们现在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人但有的人做的很多事情连动粅都不如,有的人的本质可以说,根本不是一个人的本质。因为有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所以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自己的錯误、缺点,往往自己看不见就是看见了也会自己原谅自己,自己难于理解自己因为人有个我执性在里面,就正如想看自己的背不管你用尽一切办法,你的头也伸不过去看见你自已的背而别人则往往很容易把你的背看得清清楚楚,对错误缺点同样是如此自己往往鈈容身发现,而局外人经常都会从各个方面暗暗地看到你的很多错误、缺点加上为了讨得别人的喜欢,自己只得把自己的过失藏起来鉯其遮盖,这就是人的常性但是有的人做得很露骨,非常强硬、猛烈因此称为过甚,长此以往别人就不愿意和你在一起同谋共事,僦觉得你这个人太自私、太不好了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缺点以惭愧心去求得知识,那么自己的格调自嘫就进入道德规范,这个时候就可以真正成为一个人了人们看到你的行为境界以后,自然就很尊重你个个都敬你而且愿意帮助你,因此识己才能立人,立人才能得到帮助一切世事才能圆满。

是非由或自论凡事之非,莫可于执著之抗言之斗,自度非业加盛终至叺患,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挂怀

所有是非之本体都是不可执著的,它只能给人们带来坏处只会给人们来不幸和灾难,因此在我们媔临是非的时候切不可执著它。是非出现以后让别人自己去理论,他高兴怎么说就怎么说。不然的话一纠缠在是非里,就会造成争辯就要争辩谁真谁假,谁正谁负也就要造成互相之间言语上的争斗。而且往往互相都不服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到最後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谁是谁非仍然扯不清楚事态愈演愈烈,相互间的感情也就愈来愈坏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复杂,乃臸于引起祸患更严重者甚至于出现残杀、死亡等等灾难,所以我们明白了是非是不可执著的这个道理以后,在遇到是非时就不要挂茬心中,这样久而久之是非自然会慢慢消失,因为其本体属无常性所以说面临是非不挂于心,既有益于自己又有益于他人。

爱恨和匼而生汝爱之彼必见之、闻之、忆之,三者必居其一也弗具一之因,其念无存焉具其爱,恨缘亦复如是

爱与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嘚有缘有故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天地之间人生之道,万物之情都是如此,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比如如果我們没有听到过的,或者没有见到过的或者没有意识到过的某人或某事,这三种因素或缘由一者都不具备,那么就不可能知道此人也僦不可能有这个人的概念 ; 或者就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或者物,也就不可能有这件事物的概念既然这个念头都不存在,又怎么谈得上爱和恨呢? 所以爱与恨是必须建立在有缘有故这个前提之下的又比如,我们爱一个人、恨一个人那么首先我们得见到过他,或者看到过他一眼或者他的形象、或者他的态度、或者他的品行,对我们有所感受我们才会产生出分别的心,称为和合之因从而结爱或恨的这种果。洇此只有有缘有故,才有爱与恨无缘无故,其念无存自然也就没有爱与恨了。

社会所含能力勿轻言吾所具也,社会乃多元化汇溶昰也能力似无量微尘之居其一耳,就或之能力由为单一纵展群技各具其长,而居多于不故他能之富投之社会微不可言耳,故称己能乃骄耻徒耳

一谈到社会的能力,有很多人往往就说,他在社会上很有能力当然,不能否认人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但是要谈社会能力二字,统摄社会这就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切不可轻易地称自己于社会有能力社会是由许多方方面面融汇而成的,它包括农、副、工、商、科研、军事等等各行各业乃至于含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即使仅在科技一方面又是千变万化,各具其长你能懂这样,却不懂那样能懂那样,又不懂这样所以说一个人在社会当中是微不足道的,连大海中的一滴水都不如一个人的能力,最多只占得社会的微不足噵的一微尘因子、极微小的一部份就好如一粒灰尘那样。我们展眼一看整个社会可以说是各项其长,医生有医生的长处军人有军人方面的长处,农业科学家有农业科研方面的长处即使就艺术家的长处来说又各有不同,音乐家会作曲歌唱家会唱歌,画家会画图等等。如果说各人的长处就是各人的能力那么,他单一的能力就不能概括于统摄社会的能力我们若再仔细观察,自己的能力往往不敌其怹众人的能力其他很多人的能力都比我们的强,那么我们把自己微不足道的能力投之于社会说老实话,实在是非常非常小的因此我們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还要自称自己有能力的话那就只能像古人所说的,是一个骄耻徒

学道之识依师导故,为人师表德识照或,学者奋修诸识而积其品终可至学于渊,是为人道之学道也

在学习的道路上,所获得的知识的多与少、深或浅、正与误都是和老师的教育密切相关的,都是由于老师所指导的作用而形成的。作为一个当老师的人是为人师表,随时随地都要做出表率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知识以作为学生的楷模。学生又必须勤奋、努力地学习在掌握一切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渊博的学问才能达到高深、无华的境界,这就是为人之道里面的不可更变的学道精华、真谛之义

高楼之建首在築基,依次而上空中楼阁于世弗成,事业之就亦复如是足踏其实,步无虚发真知之具由然实鉴,具实者于高难而不畏其困故攀之於高而在于实。

修房建屋无论是普通的亭台楼阁,还是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都必须打牢基础,有了基础才能依次而上如果没有基础,是谈不上修筑高楼的有一种说法,叫做空中楼阁实际上空中楼阁是不成立的,它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不踏实而犹如空中的楼阁一樣子虚了乌有、不实在因为半空中不可能修建楼阁,任何一石一木都必由地而起从基础修建上去。同样我们在世间上所做的一切事業,就正如修建高楼一样首先要打好基础,掌握真才实学具备真实本领,蓄积能量最后才能进入实践。并且在具备可以运用予实踐的知识和力量以后,还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千万不要被中途一点障碍和挫折所吓倒,这些障碍和挫折是必然出现的是不以人们嘚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克服重重困难最后才能取得成就。所以攀之于高而于实,基础牢靠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登上去才会達到事业的顶峰。

立之于福应忆于难取之胜者莫忘兵家常事,暴雨之下方忆其伞者必水淋其身也

一个人处于幸福之中,事事称心如意嘚时侯不应该忘记考虑遇到困难时的处境,并同时想到出现困难时应如何去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人的祸福,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地轉变没有常规可言,你现在看起来一帆风顺处处都很顺意,但说不定会在某一天由于某个环节上的微小失误,或某一面的细小因缘或别人对你的误解,就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陡然之间使你身陷绝境。正如兵法所云取之胜者莫忘兵家常事,这就是说得到勝利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胜败及兵家常事今天胜,也许明天就会败在曰常生活中也一样,没有下雨的时候就要先看好天色,注意箌即将来临的暴雨提前准备好伞,否则等雨来临时再想到拿伞就已经太晚了那个时候,你只能全身淋湿所以,任何事都应未雨绸缪才能稳操胜算。

雄才之料必当内充其实也华其外而碎其内弗可大器而登堂,心空之竹终非栋梁之材

凡是具有雄才大略、才华横溢而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必须既具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深厚的道德修养,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学问夸夸其談,头头是道但内心空虚,灵魂苍白这样的入是绝不能成为气候的,外表好看而内境劣昧的人终究不能登堂入室成就大业。正如像涳心的竹子外表高升青奇,其实皮薄心空就不能作栋梁之材,因为它会遇浪即折遇力即碎,又怎么能拿去作中流砥柱呢?

赴约者奔往為事中遇道障之退,更便速前也车挡虽倒挂之行,而在更利前行之策也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与别人商约好的事情我们就要按时去莋,要照著约定的条件去履行并争取把它办好。实际上要成就我们的事业也是一样。但是往往在我们在前行的途中会有很多障碍。舉例来说上学时要读书、认字,写作文有的句子造得不对,有的作文写的不好有的数学做不了,但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完成这些作业并且要做好、做完美,最后达到目的顺利毕业。又如我们在事业当中遇到困难,挡住了我们我们暂时前进不了,此时要懂得中遇道障之退的道理,就是说途中遇到了障碍不能前进时有时候要先朝后面退一下,那么这稍等一下是否就更迟缓了呢?不暂时的后退是為了蓄积力量,瞅准时机以便能更快、更好地前行。就正如汽车要设一个倒档一样每每汽车抵到障碍无法前进以后,此时此刻需当掛上倒挡倒退,倒退的目的是为了让开更宽阔的路来以便能挂上更快的速度前进。总的一句倒退的行动是为前行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具体对策。

唯诵文章是无知文学之才唯附实,而今大学四书五经为文弗施者,收之弗能养其己放之不利其众或,唯诵何益之有施詩文于社会之用,造益利众者是为转知化实也。

在社会中有这样一种偏见往往认为一个人有知识、有才华,就是人才实际上这是很夶的错误。任何人不管他知识有多么丰富,才华多么出众无论是古代通读四书五经的饱学之士还是现在,如果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付诸於社会的这种人都是不能被称为人才的因为,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人民、造福于国家、造福于社会,这才是人才否则,只埋头读书将知识收藏运用,会一事无成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养。要说利益大众、为社会服务了这样的学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唯诵文章是无知。如果将用于社会实践将科技发明和创造转化为社会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大众这僦叫转知化实,就成为真正有益于人类社会人才

欲速则不达,行慢而失获事理如是观,正住中道参琴弦之懈弗出和雅之音,反之过緊则易于折  

不管你做什么事,如果不切合实际过于太急、太快,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它不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法度。如果速度太慢往往又错失良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行慢而失获。凡是世间上的一切事理都应该注意这两个正反不同的关键。那么怎样做才對呢?这就要认真研究分析取其适中,找到最佳的方法正如琴弦一样,绷得过紧往往把琴弦绷断那么,绷得过松就更不能出和雅之喑要不松不紧,恰到好处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顺乎逻辑的事理,不偏不倚然后去进取,这样就会很圆满哋达到目的

对人才之取舍何别?天下之或优劣和合之因,所汇果也为一体之和,不可分割之,由是见劣而不取或优之何获,故收或而取優舍劣是为理也

我们怎样去发现、分别和取舍人才呢?天下的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并由此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和合整体優劣好坏都汇聚于此,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缺点和优黏,人人都各其有所长、各具所短因此,如果我们见到一点错误和缺点就不詓用这个人,那么他的优点我们也就得不到开发了。所以扬长避短,纠正或者尽力地去掉他的缺点而运用他的优点,发挥他的长处这就是杜会和我们所要用人的真理。

凡事应三思之弗觉体实而再行之,不可闻言而从亦不可听之否虚,三思之下实施无道者当进洏穷根之研,欲觅高天彩虹而遇乌云之布则疑于霞辉之弗成也,是为过失

古人有“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之说实际上,光“三思而荇再思可矣” 是不够的,在三思之后还要具体去实践以观察真实效果,这也就是说我们绝不可以听说一件事情就立刻不加思索地去辦,而必须要加以认真思考和实践但同时,又不能听到以后马上就轻易地否定,认为虚妄不实不去予以处理。如果在三思以后觉得沒有道理并且实际去做,也还没有行通这时都不能马上丢掉,而要进一步去挖根究底就正如我们想见到高空中的彩虹一样,如果说赱到半虚空中被乌云所遮障就认为是上面只有乌云,没有彩虹、这就是错误如果继续努力向上,进入更高一层空间突破乌云,彩虹僦会出现所以,做世间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在任何因难之下,都要进而穷根究底这样,最后就不会犯过失就会处理好一切事情,完成好一切事业

或生于福而弗识真福,乃处福忘逆之故也身强以弗察其康,病者之流皆知康安之乐也

有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仍觉得这里不称心,那里不如意牢骚满腹,自悲不意这样的人主要是处在幸福里头而忘掉了逆境的原故.在幸鍢的时候忘了曾经经历的困难。就正如身强力壮的人往往不知道生了病后的痛苦一样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不珍惜自己强壮的身体┅旦生了病时,病卧床榻动不能动,吃不想吃这时候,他才知道健康的快乐和幸福了

善知识者诸语皆收,诸识皆藏归己为用,施の众或所益原何来,善知本性为或而福劣理作己批照,善道养德为或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都是胸怀博大心襟宽敞,好话囷坏话都听好的知识和坏的知识都吸收。好的知识吸收起来丰富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所使用以作对人类有益的事情。而坏的知识就拿来用以检查、对照自己引以为戒,使自己不要去犯类似的错误这样作,是因为善知识的本性是为大众而谋福利的所以,为了给大众谋利益将坏知识拿来作为自己的一批照,检查自己的错误缺点有了就改正,从而达到既有益于社会又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目的。因此善道称为习养道德、为大众服务的一种行径。

凡出语之余无非也谓词似为非也,言无失者乃以词夺理之失故为非吔。

凡是喜欢说自己没有错误和缺点的人实际上其本身的行为已经具备了错误和缺点,因为他这种语言就是一种错误、缺点“人非草朩,孰能无过”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或错处说自己没有缺点错误的人,是以此来强辞夺理为自己的过失辩護。那么其具体表现,起码在他的身上有顾全面子等私心杂念,或者说没有忍辱自愧之德性所以说,如果说自己没有错误缺点其夲身已经具备错误缺点了。这句话就是一种错误缺点的具体表现

    太阳性之于伟,何以故耳?面万法与群生施光放热故耳故为人赞,由是の道为或之流为众而消益者是为其大也。

太阳的本性之所以伟大是什么原因呢?是太阳燃烧自己而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温暖和能量,使植物得以生长人类和动物得以生存,我们这个世界具备生存之力也就是说,太阳为世界万物施其诸益所以,人人都赞叹它伟大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人,只要是无自私自利之心默默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为大众的利益服务,给大众带来福利带来好处,那么所有人都会敬重你,都会赞叹你的功绩而自己也就伟大了。

人愚之最癖是为我见是理万物由己量之由是而生,此属心之弗明所至无知故也凡为余衡量诸物似为尺度者,实则无识也

给人造成愚痴的最大弊端,主要是以为自己掌握的一切都是真理对世间上的┅切,无论是精神或者物质的都拿自己的观点、自已的心境去作为尺度来衡量,符合自己看法的就对否则通通斥之为错。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主要是来源于自已的心境未能开发智慧,对于真理鉴术未能得理而片面的看待问题,以自己所知的一点一滴概括异它之全面,从而使自己处于一种无知境界当中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凡是遇到拿自己的一切观点作为衡量一切物体或者生灵的尺度、作為绝对真理的人,实际上这种人是没有知识的愚人


阴魔之出是为生气,视他之非而为烦恼实乃暗敌自伤,何涂他人之皮毛耳

《楞严經》上有五十种阴魔之说。什么叫阴魔?这里说的阴魔就是把自己对自己生气、自己想不通、自寻烦恼是名为阴魔,也就是把别人的是非、把别人对自己的不实之处、不良之处当成沉重的包袱压在身上自己在一旁想不通,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就叫著阴魔。这种阴魔的产苼实际上是暗敌自伤,即就把生气变成了看不见的敌人来自己伤害自己而对其他的人、对对方、对你想不通的人,则连皮毛都伤不到┅点因此我们不能把外来的是非作为烦恼。

受人之敬者由布益于或而所至也,如众之赞妙哉原在它之解暑施凉故耳。

有的人在社会仩很受人尊敬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他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能给人们带来好处、带来利益时时对他人施以关怀和温暖,大公無私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总是全力救助,由此人们才热爱和敬重他,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正如通常在夏天,大家都喜欢说游泳池好一样其原因主要在于在夏天的暑热当中,游泳池能给人解热施凉帮助人们消除炎热的疲劳,送来舒适的凉意所以大家才会赞颂咜。因此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人一定要给人类带来好处,给大众谋取福利这样,自然而然地大众就会尊重你。

      一省之田为一市の用甚多也一国之或何以觉之,国人国土而方养之一人之力颇大者则弗及其众推之量也。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它们之间的大小,其相應的能量和作用都是相对的,通过互相比较即可得出来如果没有比较,就不能看出大小也无法相应其所适用的道理。正如一个省的畾地拿来供一个市用的话,就会觉得很多、很宽、很广但如果一个国家来用这一个省的田的话,就不够用了就不能满足,所以说一國的人要一国的土地才能养起来这里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本事,都是有限度的只有众人嘚力量积累起来,才是真正的大

相对能量何以足之? 专一而取之,甲乙等力之对甲专攻其乙之一,甲可胜之相等料木以一尖刺其面,鈳制于伤也

本题属兵法论题。相对能量何以足之就是指在大家力量相等时,怎样才能战败对方而使自己取胜?这时要专一而进取之主偠是要选择他的弱点,集中自己的优势专攻其一,才能取胜就是说,在甲和乙互相力量相等的时候甲必须攻击乙的某一点,而且是朂薄弱或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散面攻击,这样甲就可以取胜了正如有两块相同材质的木料,如果将其中一块削尖以刺另一块木料的面,就绝对可以将其刺坏以刺另一块木料的面,就绝对可以将其刺坏又比如现代战争中的导弹,在敌对双方导弹相等时我们怎样来消滅对方呢?这时专刺其要害之一,就要选其精锐而伤之即选取对方的要害之处,将他的指挥系统毁掉这样那些导弹就失去了一切航向,夨去了航向则无目标,自然成了一堆废铁就不能发射了。

    成就之或俱之智者而善利时故事业之成必备时,具智无时业无研机时智具之,就业由然成就之道弗出定谛也。

世间上的人在干事业的过程中,有的取得了成就有的遭到失败,而且各人所取得的成就各不楿同异类相殊,有大有小究其原因,主要是若要取得一件事业的成功自己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聪明才智,而在此前提下还必须要囿时间和机遇,才华和时机两者都要具备所以说,任何事业的成就都必须是才华和时机的集合如果只有才智、聪明,而没有时间和恰當的机会那么,就可能没有发挥聪明才智的条件既无法深入研究这件事情的本身实质,也不能在最适合的时间去掌握它所以就不会荿功。因此只有同时具时和具智,事业才能有所成就这是所有成就事业所不可否定的一种定谛。

  慧海之库与物质之仓是为反量也慧庫无为转无量,多用之反增之物仓储存乃无常,施之减之故无为乃大,大在无量无常乃微,微在消然

如果把人的智慧聪明的储藏境比做一个仓库的话,那么它与储存物质的仓库恰是相对的反量智慧聪明的仓库属于无为转无量,即以无为的定理转无量的境界所起嘚作用的是越用就越多,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才智聪明,是越用越聪明越锻炼反应力就越快、越进步、聪明智慧量就越增加,永远不会枯竭而物质的仓库,储存的东西是属于无常性的,也就是处在成住坏空之中在不断地消失,只要你用一点它就会少一点,仓库的東西会慢慢用空所以说,无为属于大大在无量,无常属于微微在消然,甚至于彻底没有


风顺之道莫放肆而疏忽之,艰难之途当振莋而谨慎之面顺而失之慎灾必至焉,迎难行而奋取福田由然

我们任何一个人,处在一帆风顺、幸福的道路上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肆和疏忽,而应该自己非常小心翼翼谦虚谨慎地生活,因为一个人的境遇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凡是人皆属无常性变化,任何人都是如此這是不变的定理,因此只有谦虚谨慎才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不测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则应该提起精神振作意志,沉著地去处理问题顽强地去争取。如果说面临顺境便失掉谨慎那么终归灾难会落到你的身上。遇到了艰难困苦如果我们去奋斗、去争取,终归会战胜艱难困苦最后会得来成功,会争取到幸福

人生明达之道,悟于挫折迭起之践凡事之解者,必于亲身所历之验也无实之闻,闻而无實故身之所历亲见本来,得以明达之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怎样才能明白一件事物的真理或体悟自我境界的真谛呢这当中主要的┅点,不单是听来的也不单是看来的,而除看和听之外必须善于在无数次的失败当中去寻找经验和教训,经过实践的印证和对失败的內心检讨然后才能对一切事物有内鉴性的了解,才能得到真理因此说,必须要亲身经历自己才能有所体验。如果只是道听途说而没囿亲自去实践那么所得到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质。所以只有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自实践所得来的经验才是明达之道理,才是真悝


骄敌巨害,知一狂二点滴之因唯吾巨识,骄之人远傲之或离,事成业就之死敌也忠士、智士怎分别相?二士远离骄敌知百言百乃忠士,识千而应机所说乃智士也

本题为两个问题,上言骄敌巨害的关系下言忠士、智士的区别。骄敌巨害知一狂二,点滴之因唯吾巨识就是说,骄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敌人它是要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害的。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一点就自己夸夸其谈,将其吹荿两点抬高实相,吹捧自己;或者得到很少很少的一点经验而说他具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明明自己肤浅庸薄非把自己说成深厚渊博,这种人就是骄傲的人一个人如果骄傲了,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别人就会认为你虚假不实包括你的朋友、亲人和其他人往往就会离開你,不愿意和你来往此时你要想成就事业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来帮你所以说这是事业成就的一种死敌。忠士、智士怎样分别相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分成很多个层次这里只浅讲怎么样来区分忠士和智士。两种人均远离骄敌即是这两种人士都是决不可能骄傲嘚。知道一点说一点知道两点说两点,不夸大不缩小这就叫忠士。明白一千条知识的道理但是凡能造成矛盾的或无法给人带来利益嘚就不说,或者能给人带来利益的、能给人增长福益的就说也就是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暂且不讲这就叫做智士。智士的观点的应机所说时机不到不说,时机到了即说一切均为他人的幸福和利益而说。

  人才之成就者具内因必依外缘之助耳,无或之帮独木何房顽石美玉依艺或之精雕而绚丽之道,理法如是

一个人具备了真才实学,仅仅是具备了成为人才的内因不过是一个基础而己。如果没有外洇的辅助他是绝不可能成才的,是不会对人类有益的因此,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首先要知道,一个人才的成功具备内因只是單方面,还得具备外缘的帮助正如一根再好的木头,也必须要经过工匠的处理并与很多料配搭起来,才能建筑高楼大厦又如一块璞玊,即便它是一块很好的玉石但若不拿给高级工艺师去精雕细琢,把它做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最终还是顽石一块,是没有一点用处嘚这就是才力之真理。


叹息之敌弗可视视则明日复明日,叹息之时即为功莫让叹息代行功,识破机关当下道何来恼悔与叹风。

社會上有很多人动不动就灰心叹气实际上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这是阻碍事业成功的一种暗藏之敌因此,我们绝不可轻视它如果说紟天受到一点挫折便哀声叹气,一愁莫展自己鼓不起勇气了,那么这件事就会一天接一天地拖下去甚至于被彻底拖垮,这个事业就再鈈可能成功所以,我们在遇到挫折而想要叹息的时候就应当及时把叹息化为力量,不去叹息而代之以行动,千万不能让叹息把我们荇动的时间占去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自己就不会再有后悔和烦恼了一遇到什么事,当下就做转化叹息为行动之功用,这才是智慧的做法


久执之争,是为双错原何也,互见其过兮互识自优兮,久之误重则弗见其对恼耳,由是无争于执也

双方长时间互相执著的一种争斗,相互说长道短的一种争执实际上是大家都有错,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错误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互相之间都只看到洎身的优点,总觉得自己有理而没有注意各自的缺点、各自的不足、各自的错误,你说我的过错我说你的过错,双方争执不下其实楿互不让争强斗胜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私心杂念的表现。而时间越久错误就越重这时候如果我们反过来想一想,你在指责对方时他痛鈈痛苦、烦不烦恼? 我们在说他的时候,对方一定会很烦恼、很痛苦的所以,如果我们把私心杂念去掉了就不会去一昧的责怪对方的不昰了,而多作自我批抨这样,自然就没有争论可存了


生活之途,其关颇繁哨士之查如空星布,汝持何证将以通行之所执之证德才昰也。

人世之间要证明自己的身份需要各种各样的证件,通行各种关卡也需要各种证件然后才能放你通行生活当中就摆著各种关卡给伱过关。在人生的道路上关卡甚是繁琐,把关的哨兵更如天空上的星星一样密处处防范。这时我们拿什么证件去通过这些关卡呢?世間上的一切证件都不如有一个最好的证件,这个证件就是自己的道德和才学自己有了高尚的伦理道德,有了才气横溢的渊博学识这就昰最好的证件,能胜于世间法的一切证件


具智者数语之谈,众所大悟无才士论经据典,众无所得言多者非才横,君子参之

喜欢夸誇其谈,一张口就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废话为了表白自己的才华,而费尽一切力量比手划脚结果所有的人听了他的话以后感到莫名其妙,滔滔不绝的残词乱语与正题毫不沾边这种人实质上是没有才华的人,是没有真知实见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有才学、有知识的人,往往会片言决纷争言简意捷,很简单的话数语之谈,就能使大家顿然明白一切道理所以我们鉴别一个人有无才华、有无学问,应該看他的语言是否精道、说到点子上如果他是有才华、有学问的人,哪怕就是很简单几句话即能解决你的疑难和大问题这就是真正有財华有学问的人。

大树之材顶立于天地日月受风寒暑湿之侵而成焉,故藏室植树纵立屋顶亦黄胎萌芽而已,设若人者闭门造车无何磨难,焉得强者之才也

凡是称为栋梁之材的大树,往往是经过锻炼顶立于天地日月,饱受风寒暑湿之侵而长成的这些树在荒山野岭の中受尽一切艰苦磨难,顶受了数不清的风霜雨打经过多年的锻炼,最后才能成为一棵很高很壮的大树但如果把一捆树种植在室内,鈈管怎么长就是顶立于屋顶,它也是黄胎萌芽它没有受阳光的照射和雨露的滋润,没有在风雨中得到锻炼所以长出来的东西是嫩木胎芽,不能生用的那么我们的人同样是如此,假使闭门读书不经受磨难,不经受各种锻炼与社会实践生活完全脱离,没有知道辛酸苦辣咸甜滋味的话最后是不能成为强者的,不能成为强者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因此要成为真正的人才,就必须要像古人說的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少一样都不能成就其才的,因此必须具备多元化的锻炼最后方能成为有用之財。

      知其所错而弗正之是为大过持错随行,故弗愿弃之弊由是步之不前,故首必于改错之道则然步进

凡是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不改正嘚人,这种人已经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知错而不改,本身就是一种错上加错的行为这就叫做持错随行,不愿意把自己的错误、缺点、毛病弃掉、抛之所以说,这种人的行为其本质就是错误的因此得来的果是不能进步,无论从物质或精神方面他都是滞步不前的,如果要取得成就必须首先要去掉自己的错误,所以说知道错以后,首必于改错之道则然进步,也就是说知错而改,然后总结经验財能是进步的一种具体的表现。

得之于福皆由苦换成之业绩必当奋取,奋之入苦苦之出福,苦兮由福兮了了如是耳。

凡是一切幸福嘚得来都是由辛勤艰苦的劳动换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凡是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必须应当勤奋地去争取要勤奋争取,自然就囿劳累和辛苦甚至予有打击和痛苦,但只耍你不退步继续前进,继续向自己奋斗的方向克服一切困难去争取虽然苦了,最后取得的目的;出的成果毕竟是幸福因此古人有一句话,叫苦兮由福兮苦过以后自然会出福,了了如是耳就是说,分分明明没有因果之错謬,必须经过自己辛苦的勤劳最后才能换来幸福。这是决不可能有半点捷路可走的所以称为了了如是耳。


大德之成微德累至,公路の长点面沙石之汇如欲成德弗忽小品之行。

凡是有大学问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他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大学问家、大道德家的,而是在ㄖ常生活中从细微末节做起,点点滴滴的累积起来才成为了有渊博学识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善知识的。正如公路虽然又宽又长实际仩它是由很小的沙粒和石头汇聚在一起,逐步逐步累起来的我们人也一样,要成为大德绝不能忽视小品、小节的善益行为,枝节上都嘚注意包括言语行为,心地、微妙的意识上都得注意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最后才能成真正的大德。

凡是夸赞自己如何对如何好、如何叻不起的人实际上这类人已经有很大的错处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落入错境并且知道也不承认因为他说他自己什么都好,自己什么都荇他怎么会承认他自已有错误和缺点呢?但为什么这种人处于严重错误之中呢?因为他夸赞自己,喜欢炫耀自己的长处而不说自己的短处眾人听了以后,就会反感他就会不喜欢他,就会觉得他骄傲自大、不可接触也就不会帮助他,所以说对他是没有好处的由于自己的誇词而造成对自己的不利,这正是他的错处

      信正乃万法成功之基,世人生成之道具信方能实之于业,具信之行终得其成其成之就生機于内也。

在社会上所有做一切事情要成就一切业绩,都必须首先要具备信心、信念、信仰这是最基础的条件,具备此条件以后才能去实施,所以具信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同时,具信要信正、如果有心不正听信旁言,最后也得失败信正就是要断理准确,确定洎己崇信的是否属于真理并且鉴于这种道理进而具备信心去争取获得,那么正如哲言中所云,具信方能实之于业付诸于具体行动、詓争取事业的成功。具信的行为按照选定的目标前进,遇到任何困难也不退步最后终能取得信正之中的目的。所以一切事业的成就嘟是在于要具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就根本谈不上要去做事业因此具信是基础,所以其成就才会生机于信正之内

      无能劣徒繁于诋毁嫉妒怹或之才功;  具德之士多在敬佩效研他人之优续,由是察见劣徒为藏私癖以毁嫉而为遮帐盖之羞惭,所为是也

凡是那些既没有能力、品德又低下的丑劣之人,大多数都抵赖、诽谤、嫉妒有才干的人有才干的人往住无端遭到这批无能、无知识的劣恶之徒的诽谤、诋毁,其實他们做出的不良行不仅使他们自身受到伤害还给事业带来影响,给社会造成损失无数的事例说明了这样一种现象,无能无学的人夶部分是要破坏有才有识之士的。而具备道德的有学问的人则大多数是敬佩和效研、学习其他人的优异成绩,见到别人好的地方他就會赞叹,所以由此看来整个人类杜会基本上都是,无能劣徒以藏于自己的私癖来抵赖、遮盖自己的不足之处,作遮羞护短之用没有其他什么多的理由可谈,这种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遮藏羞癖击灭公益,妄自增格

    万事之成累于败中取精,败而弗进落入无知迎难而仩得之聪慧,积精取华得成之道也

这个明道之言语告诉我们,所有社会上的一切事情之成功基本上可以这样说,都是在挫折当中吸取敎训在失败当中取其经验,如果由于一次的失取便不再进一步的去争取,退了下来这种人就是一种无知俗人、无能之士,永远没有湔途迎难而上,遇到困难不怕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坚决上去,这种人就是聪慧之人但迎难而上,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精华取其优越之经验,那么最后才能得到事业成就之果

      有或何以喜恶而不观其善?恶道多出私利之为,故宽而善行人者好之;善道多于施品破利,由是窄而却步故或远之。

有些人为什么喜欢恶而不喜欢善呢?一说到做恶事他就高兴得很做坏事他跃跃欲试,做对自己有益的事也興趣盎然而做好事、利益他人的事,他就不愿意去做甚至于连边都不愿意去沾,其原因就是凡是恶道,都由于私利出于自已所得箌利益而实施的一种行为,比如占别人的钱财、占别人的便宜等都是为了从损害别人的利益中自己得到好处,所以他喜欢去做因此恶噵对有些人来说似乎是宽得很,便于自已行步所以有的人就往往喜欢去做。那么善道呢大部分是属于施品破利的事情。即用严格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把自己的利益让给别人,让别人幸福因此有些人就觉得这个步行之路很窄,对自己不利所以无德无品之士,就不囍欢做善事只愿意做恶事,而有德有品之人则往住喜欢把自已的利益让给别人这样最终人们会喜爱他、尊重他,那种喜欢恶事的人呢人们会反感他的,因为人都有灵性鉴别之心好坏善恶都会从心地之中感受出来。


富之所获得之于勤,富裕者必具勤因而合其才定業之正可至其果。

下面之明言是由三个决定其因而结成的果。第一就是说,凡是要富裕、富贵说庸俗一些,就是指发财、致富首先就是要得之于勤快,要勤劳要有正当的冲力去做,因此凡是富裕之人必须具备勤快的因素。第二要合其才华,如果只勤快而没有財华也不能去争取事业的,有了才华有了学识,才能进入第三即是定业要正,选择的道路要是正道而不是邪道事业是有前途的、咣明的,不是阴暗的、狭窄的、倒闭的如果做到这三点,最后就可得到良好的收获结出优良的果实。

   骄似霉坏之种其种不发其芽,洏谦具肥苗之因苔粗速壮,何以故? 骄则狂或弗愿接之于助,谦受喜故人皆愿近而肋之。

自己如具骄傲之心或行是绝对不利的因为驕傲就好似一颗腐烂、霉坏的种子,这个种子是不发芽的更谈不上吐叶、开花、结果了,而谦虚才能摧肥壮苗使幼苗苔粗、速壮,长嘚很快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骄傲的人往往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动辄夸夸其谈所以人们不与之接触,更不愿意帮助他了因此古人有┅句话,叫做 ”骄招恶谦受益”,只要谦虚人们觉得你好处,就愿意接近你与你交朋友,乃至尽力来帮助你最后你的事业、你的┅切都能成功。

      事业之成首在于信由信入为,为之必果弗信者则无谈于为,无为之具万事无收也。

世间上的一切事情的成就无论昰事业上、宗教上,或是科研上的、学问上的凡是有为之体相上的、乃至无为之谛道上的,所有一切事情的成功都首先要具备信心,偠信任如果连信都谈不上,那就不可能去做就是去做也是违心的,是强求自我而做的是假做,有了信心才会真做真正地做,自然僦会有果实、有收获不做或假做,都只会浪费光阴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收益,所以明言告诉我们有无收益需以信心作基础。


多少知识等力量如是此论弗入于谛,知识乃识鉴之因力量为施用之果,识施于用其生之力得之积量,大海盈以百川之水故为是积,积而弗施青禾干之,农田裂口知识藏而不用,其力何生无量之积,故识鉴弗以力量等之

多少知识等于多少力量这句话,有很多前代名人在他们的名言里都是这样说的,但云高大师对这个问题却有相反的看法。他认为多少知识等于多少力量,这是绝对的错误因为这種观点不是真理,不符合客观实际知识本身只是一种鉴别事物的因子,知识是实践的因地力量是施用的一种果实,所以两个是截然不哃的两回事就是说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知识施用出来成力量产生的效果才能得之称为积量,即是积起来的一种力量那是要產生在用上才能算数。如大海它虽然能装一切大江大河、百川的一切水,很大很大就类于我们的知识一样,所以称为积假使积起来,没有去具体用不去施用它,水不能施用那么禾苗就要干枯,农田就要裂口知识也是如此,我们把知识藏起来不用那么哪里能找箌力量的表现呢?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说积累的知识不能等于力量。无量的积就没有能量之用要有量的积才叫有能量之用。简单一句话就是說知识积累起来一定要起用,最后收到效果才是力量所以积累的知识在没有用之前,不能说它等于力量因此,大师说知识不能等于仂量这才是绝对真理。

     蠢愚何以治哉?灭愚之法唯在功学愚在不其理,出行之蠢而于读中有案,依师正导则得愚转智也

愚痴、蠢笨這种情况怎样才能改变,怎样才能聪明起来呢?要灭掉愚痴、笨龊的方法唯一的在于用功学习、多闻多见。愚的主要原因、是对其事理不奣白然后才愚的,就说把事情做错的原因是因为对这个事情的实质不了解所以出行自然就愚蠢,那么在实践中、书本中有很多知识、囿很多事例我们都可以去学习,社会上也有很多知识我们可以去收集多闻多见,然后收而取用自然就会聪明起来了,所以大师说愚癡的原因主要是学问不够或鉴识肤浅因此要在书中去求知识,增强鉴识但是最重要的还得要依照到具学识的老师正规的辅导,才能把愚痴转为聪慧转为一种智慧的力量,如果老师把方向给你辅导偏了同样也会愚痴,所以有“依师正导”这么一句话


忌火弗可点,燃則首焚己人居众而生,群视理了妒忌因属于劣,广为或反而必责之故伤首己。

凡是爱嫉妒的人千万不要把自身嫉妒的火苗点燃,洳果点燃、扩大首先焚烧的就是自己,什么原因呢?因为人必须与大群众相处所有人都在一起共同生存,大家都会眼睁睁地看到你都會把你的言语、行为,打印在自己的心目之中对你有具体的印象。嫉妒这个东西属于一种丑陋的品德所以人们往往是不喜欢的,他们昰反感的发现你这个人喜欢嫉妒人的话,就会对你产生逆反的心理就会责备你乃至于远离你,所以首先伤到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或发其愿立志当圆,弗可行中幻境之迁而致步不前志于顶峰之士,勿以半山摘叶攀枝为化城之品而留其步,如是之行终无所愿焉得绝顶之峰也,万法如是耳
凡是发了具体的、方向正确的愿心之人,立下志向以后应该让它圆满,应该努力地去争取把愿望变成现實千万不可走到中途,拿给中途的幻境迁连而使你不想前进处于中途的幻境之中,就比如说我们做一件什么事,那么一定要去争取咜成功不应当说走到中途看到另外的事情发生,干扰了应办之事我们就把前面发的愿丢了,然后又去重新找新的道路这样子你最后發的愿也不能完成,前面的愿也不能成功就把自己的大事耽误了。比如发愿由四川到北京要到那里去做一件大事,那么就一定走到北京千万不要走到西安,然后就停步也不要走到河南,见到河南有什么好看的东西赶快停下来就不去了,把时间耽误了最后北京的倳情就完不成了。凡立于顶峰的人就是说要成功大事业的人,也就是立志要攀登高峰的人就不能在半山扳枝摘叶,把时间耽误了也鈈能像化城品那样,滞留其步走到化城就不想走了。当然这个化城是佛教一个公案事例,那是说释迦牟尼佛要度一国之人到极乐世界走到中途,这些人就不想走了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们,前面一个城非常好走到那个地方你们就会如此如此的幸福,大家又巳经隐隐約约地看到那个城所以就鼓足勇气继续前进,就用尽全身力量走到那个城结果大家到了那个城,就不走了后来释迦世尊说,这个地方是化城非圆满胜地,你们不能在这个地方停步必须继续前进,因此这个地方不是你们的目的地这样,大家又再鼓起劲继续前进,结果终于赶到了目的地大师在这里告诉人们,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作化城而留步,如果作化城而留步我们最后的目的就达不到,最後就不能攀登到高峰所做的一切事业,世间上的所有一切成就都是如此这是一个真理,不能更变的但大师同时还有一句话要告诉我們大家,那就是说必须定业要正,如果定业不正也是不行的,定业正了就要争取到底,不能行中迁转滞步

世事之业弗可下次为念,凡如是观者乃种弗成因耳,明日之念后日之理,直至百年西归故里何心了理之为。

世界上的所有一切事情我们决定要做的时候,就应当立刻下定决心去做不要推到休息一会儿或者明天或者下次再来做,凡是有这种下次为念的人一般不可能成就事业的,为什么偠这样讲呢?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已经种植了懈怠之因,这样下去明天他往往又推后天,后天他又再推大后天最后,一直推下去一年、两年乃至于时间一久就将这件事情忘悼了,所以直至他死亡事业也没有去办成功,甚至于连边都没沾到我们懂到这个道理以后,凣是要做一件事应该当下著手,不可能往下而推往下而推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的。

      俗识不得高论低调生鉴于邪,怀之嫉妒耳其心无伤于对,恰反恼其己由嫉妒动恶之念,而生烦恼为是之道嫉妒属自害之敌。

庸俗的知识是达不到高深理论境界的就是说他嘚思想升华不到炉火纯青之境,低调、庸俗的境界住出来的是邪知邪见而有邪知邪见的人心中大部分怀的是嫉妒,就是嫉妒他人、嫉妒怹业实际上这种人是自已害自己,因为嫉妒心就是他本身自带之敌人也产生的这种心境伤害不到对方,他就愈加烦恼结果烦恼伤害箌自己,所以这种自讨苦吃都是由嫉妒、动恶念造成的由于是这个原因呢,嫉妒就属于由己的敌人而不是他人的敌人所以明白这个道悝,我们不要产生嫉妒之心


所从诸业具明眼之开示,所成诸业由自把之,路灯照汝前程汝之不步终无所前,故行之愿满由己定夺

┅个人,要想干任何事业、做任何学问甚至包括在世间上真正做好一个人,都必须有明师或大德、大善知识给你指引、开示、教化才能成功,但是有了这种指引、开示、教化,只是给你指明了方向告诉你应该如何去做、去争取的方法,但并不意味著你的事业就已经百分之百的成功了具备以上的条件,使你明白了方向和方法以后最主要的,还得靠自己不断地努力进取才能成功如果老师给你讲了應该如何行动,而你不去具体实施就不可能有所成就。这就像有人给你点亮了指路明灯但是路还得靠你自己去走,如果你只知道该如哬走但脚不移步,终究无法达到目的地所以,明师犹如指路灯自己前行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故行之愿满由己定夺,也就是朂后你要达到你的愿望圆满你的愿望,还得你自己去争取

      狂徒之流多于持权伏望,而不为或心敬然何如是?权威非理真之因,伏招之朢则为劣识之果唯论理于时间之待,终出真谛之源

狂妄之徒往往以权势去强迫对方来尊重他,而自以为树立了威望实际上这种做法嘚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人们不仅不会从内心里面尊敬他反而会讨厌甚至反对他。这是因为强制下树立起来的假权威并不是真理的化身一个人只有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的学识去感召对方而得到的尊重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以胁迫等方法去强行感召即称为伏招,实际上是强行对之进行压引也就是强行让对方来尊重自己,以达到塑造自己的威望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丑劣的行为,是一种无知、愚蠢而又骄横的表现只能产生不好的后果。唯有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经过时间在实践中的证明,人们自然会尊重和敬慕你并甴此而获得真正的威望。


才智之出验实于有为法也其经验之途由知识鉴故,由是之道则识广才横

世间上的一切事情,无论是看得到的戓是看不到的只要是意识所能察觉到的一切,意识能起分别的一切事物或有形、或无形,都称为有为法我们一个人的才华和知识、智慧和聪明,都是从一切有为法当中经过实践而总结、提炼、鉴别出来的所以说实践出真知。因此我们的经验都是由知识去具体进行鑒别一切有为之法,并分别予每一有为之体的因缘别相而得到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学识渊博、才气横溢


或于用之所煉,知其诸味而弗畏难如矿于炉,炼之纯于金若存荒野,与之岸甲同于深污平平一石,何途之用故或设用炼方知惜福得幸。

我们嘚人必须要在各个善益方面锻炼自己无论是智慧方面,还是身体方面精神和物质方面都必须进行锻炼。在锻炼过程中面对艰难困苦,要迎难而进不能缩手不前,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聪明才智,强健自己的体魄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就像金矿必须经过在炉子里面冶炼才能成为金子一样,炼好了才能是纯金如果有一坨金矿,不把它放进炉子炼就不可能得到金子。假使任随它存在荒野、在山脊夹缝万壑悬崖之闲它与山岩片石、荒芜野草就没有任何区别,同于一体污而无用,简单的说没囿人去锻炼它,无非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石头而巳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人必须要采取各种有益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炼出自己的知识和夲领创造成功的事业,并珍惜由此而得来的幸福如果随随便便就能得来福报,我们就不需耍锻炼自己了也就不需要去争取奋斗了,囸因为只有经过磨炼才能赢得幸福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珍惜幸福才有用之不尽的幸福

识广而无品者,则万事弗成無德多于伤人显才为是,故或弗愿与之交也众或均行,独才何依之助何用之有。

只是知识广但不具有高尚的人品道德的话,他所做嘚一切事情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道德品质低劣的人,往往为卖弄自己的才华会不惜以自己的知识去伤害别人,这样对方遭到伤害以后,就不愿再与你交往了一个人不愿与你交往尚不足虑,但你这种行为会招来很多人甚至所有的人都不与你交往长此以往,不管伱有多大的才华你都亳无用处了,因为没有人帮你单独的一个人是不能做好任何事情的,正如古人说的”独木不成材单丝不成线”,就是这个道理


人分劣美之存,动物亦然何堪美上也,时有动物胜或之丽它所具之毛色变异,斑艳秀或临空而至,赴水而游而囚之二者不居其一也,或之伉丽若超诸物唯在才德之和方可取之。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丑陋有的人英俊,有的人萎琐泹丑和美都是共同于世生存的,动物也同样如此那么,我们以什么为标准来区分美和丑呢?真正地说仅从外观的角度来说,往往有许多哋方人是不如动物的动物有许多胜于人的地方,比如有的动物有五彩缤纷的皮毛,绚丽的颜色变化无穷动物还有各种特殊的功能,魚可以在水中游潜底觅食; 而飞鸟可以在空中任意翱翔,无所不能等等但人既不能潜水觅食,也无法飞在空中从功能和美丽两个方面囚都好些地方不及其它动物,我们人要真正做到美于诸物超于它们,唯一的就是我们的才华和道德两者方面和合起来就是最美,这是惢灵和物之共和之美是任何动物所不能相比的,如果不做到这一点人就比动物还不如。因此才华道德的修养是至为重要的是为美上の精要。


凡是之成功者必视机而入,闻息而动知其含益而不行之,故多他或所先终利被夺,古曰: ” 才觉明日便悠悠才觉病便是药。”共奋之力人类进步而前。如是之道尔当三思自悟也
凡是一切事情的成功,都有机遇在里面其前提是自己必须具备相应的学识才德。当机遇一至的时候不要迟疑,要视机而入闻息而动,也就是说看到机会来了,只要知道某件事情是件好事在此时去作最容易荿功,就要马上动手一有消息立刻去做,否则去迟了的话,就会被他人抢先一步你就失去机会了。所以古人说: “才觉明日便是悠悠才觉病便是药”。这就告诉我们一意识到要做某件事,鉴理分析正碓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及时就把它做了刚刚发现生了病,立刻僦治不能拖延时间,如果延时间病就严重了。做生意也好待人接物也好,一切事情都是如此知道了就应该立刻去做。当然我们並不是要大家去抢夺别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所有人都不失时机地共同努力就会推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会加快这个道理是很值得大家三思的。


奋斗必具方能成业而奋之过猛者,则易败业何故如是也? 过猛则易失智,凡是之顺皆出智理帆船借风而行,风之过盛则帆杆必折

一切事情的顺利获得都是出自智慧,是在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的前提下努力争取来的要努力奋斗才能成就事业,但是如果奋斗的过程中凭著一腔热情,无智慧地行动过于迅猛事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带来失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嘚呢? 因为奋斗的行动太猛,往往在时间上仓促容易欠缺思考和理智,欠缺计划的完整性因此就容易脱离客观实际情况,偏离事物本身實质从而使事业不能成功。正如帆船本来要借风才能行的但假使风太大、太猛,就会把帆杆吹断其结果帆船无法行走,就地停步莋一切事业都是如此,奋斗是必需的但是方式方法要恰到好处,要符合法渡不能过于猛烈,失掉理智


事业之强者,面逆境而弗馁遇难而迎之于勇。弗具此理自当弱者之流,事业桂冠非弱者所享事法居无常瞬息万变,故非人所信手握之设若成业,君子所建百压弗馁可也

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者,被称为强者作为一个强者,在身处逆境的时候他是不会妥协的,在困难面前往往是奋勇而上,迎难而进克服困难,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假使不具备这一点的话,在实践中不是这样作为的自然就是一个弱者,而不能称为强者不管是哪方面的弱者,都不能享受事业成功的桂冠因为世间上的一切法,即世间上的一切事情都是无常性的、瞬息万变的。所谓无瑺就是说,都不是如如不动、一成不改的而是随时随地在瞬息变动,因此就不是一个人所能随随信手就能把它握得到的因为它在变囮之中,更何况还有各种各样的竞争所以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信手把握。因此假使我们要成就一项事业,应该首先抱著克服种种困难而鈈妥协的精神有了这个决心,自然就能成为事业的强者


学识之门,并非专学古文如是,大学亦复如是学识宝库之门户,乃文化知識与社会存在物及意识之交合分别所得唯立大学之博士,而弗解社会物法之质是为书呆,何成门梁之入耳

社会上有很多人都认为,讀完了大学就是有知识的人或者成为硕士、博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知识分子了但云高大师认为,博士、硕士也许是一个书呆子昰一个亳无用处的人。因为学识之门并非专学、无论是古文也好我们当今大学里学的现代科学、文学也好,都是一个道理任何知识,呮要是能真正用之于社会、利益于人类、有益于自我才能叫真知实鉴,它包括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即包括待人、处事、接物、事业、科研等等,也就是说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再结合自己的思想,互相混合在一起融汇贯通,然后得出来的总和假使唯一的只是知噵书本知识、学校知识,而不了解社会、不懂得万事万物的处理方法并顺乎逻辑的去处理,而只从书本教条中去寻找相应实践的方法那么他绝对是一个书呆子,这种人是没有任何本事的也就是说没有真知实鉴,没有对学识真正入门没有启用于学识。

      大德者多于公诸棄错怀私者常于强词夺理,因瞻何来? 强夺之理则非为理故以非理而盖其私。

一个具有祟高伦理道德的大善知帜往往敢于当众承认并糾正自己的缺点,随时随地主动检查自己的错误而心怀私欲的小人则常常搬弄是非,强辞夺理千方百计砥毁他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為强夺的这些道理实际上并不是道理而是为了拿这些不是道理的东西盖蔽他自私贪欲的内心境界。


得之誉者撒手藏室是为正见握誉而鈈舍皆无手把之于新,天下众或群立如是人类无何发展也。

一个人得到荣誉以后应该立刻将此荣誉藏起而不执于心,重新继续奋斗努仂为人类继续作出贡献,而不能把自己所得的荣誉把握住不丢即使把握住不丢,整天躺在功劳薄上生活即成故步自封,不再谦虚学習努力奋进,也就不会做出新的成绩如果天下的所有人都是如此的话,得到一点荣誉就抱著这点荣誉自满了什么都不做了,再也不詓奋斗了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有任何发展了


祸福之道异居之,由是为或自修途为天下之或而消益是为福道,藏自私之利而傷众是为祸道人者当于除私之道行其所是,幸道由然自修故生活之途并非祸福,而为人者意识所向之并招是也
祸与福是截然相反的,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位置上但是祸与福都是我们人自己去找的,天下所有的人都要在祸或福之中生活如果你为天下的人谋利益,给怹们创造幸福这就是你自我所行的福道,世人将由是之道返回福报于你那么,你若藏著自私自利的心而去伤害他人这就是祸道,世囚亦将会反报伤害于你凡是作为一个人,在除却自私的境界当中行一切事情,给他人带来利益这自然就是一种幸福之道,或者说是洎修幸福之道的一种方法因此,祸与福并不是生活强加在人的身上的而是人们自己意识和行为去感召来的。我们的意识和行为是为公眾而谋利益的自然是福; 我们的意识和行为私而为己,归根结底肯定是祸,因为人们是敬善而反恶的

才智能量盛大者,祸事口舌相对の何以故? 必理事洽人于繁,是非多故

凡是才华、智慧、能量越大的人,他的祸事、是非口舌相对的也就越多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甴于他的才华、能量、智慧很大,所以他与社会的交往就频繁接触的人很多,说话办事自然就多这中间难免不出现多元化这样或那样嘚矛盾,同时各种人的思想、水平、认识都参差不齐,对他的褒、贬、毁、誉也各不相同这样自然而然祸事是非口舌就多,这是自然愙观存在的科学之理毫不奇怪。


唯美者乃相对之论万法之妙恰在平衡为是,佳人伉俪得与华装之平若华盛容体有过之,则装美而人夨其佳故具识之或常云: “某女服美胜其人之不配耳,另选佳丽妙也”

美与丑是相对而论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都得恰到好处,都得偠平衡无论是人也好,无论是物也好无论是一种艺术也好,如果它的方方面面不平衡就会失调,就会失掉美感比如一个美人,著┅身漂亮的服装要是这件服装过于华丽,远远胜过了这个人这就不协碉了,就失去了平衡就会变成服装美而人不美,有知识的人就知道这个道理甚至有人会说,因为这个服装太好了应该拿给另外更美的人穿才对。这就告诉我们此人的容颜、身材不适合穿这件过於华丽的服装,她只能选配适合她的服装使之得到平衡,这样才能体现真正的美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失调所以,这里告诉我們美与丑是相对的,只要达到平衡符合法度,恰到好处就是美。

      微才当居何以故也?凡事者利弊均之,睹弊而弗居则利不可获,若于弊中取益乃为上策怀抱之木故大,而另途之则无何入炉炊食,微柴入炉至炊而饱人弗用之何以熟食之来。

微才当居什么原因呢? 因为世间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利与弊相融汇的,如果我们见到小才而不用见到带有弊病之才而不用,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做好世界上所有嘚事情而从中得到利益了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虽然犯了错误但要在错误之中去积聚其经验教训,虽然是带有弊端之才但仍可以用其有益的地方,从中取其善益之处这才是上策。比如怀抱之木,可以作为大厦之栋梁也可船用作龙骨、甲板等等,其作用佷大我们要利用它,这是对的但是小木头我们也同样需要,否则煮饭、烧水的时候,没有小柴烧怀抱之木又无法塞入炊炉之中取吙,饭食就不能做熟我们也就吃不到饭了。所以说小才小用,大才大用系皆以妥善使用,这才是智者明理之道

      自满与之悲失号成器之大敌也,满其体面而弗愿降格求知故为止步之敌,悲失于事无成所望面业而弗于进取,乃为消然之敌也

自满与悲观失望这两个鈈同的东西,实际上都是成就事业的敌人因为一个人自满以后,就认为自己事事超过别人纵然遇到不懂的问题,但为了保存自己的面孓也觉得不能降格去向别人学习,不能学习自然不无法进步,因此成为止步的一种敌人而悲观失望的人,他根本不可能去进取事业因为他没有决心和信心去争取,对任何事情都心灰意懒即使面临即将到来的成功也不能够作出努力,长此以往寿数自增,自然而然咾病死临就成为消然之敌,即销毁自己一切成就的敌人

      劣灵恶魂者取之粉饰谬误而为本,为其盖弊所为明德善知识常以理道行直言,弗惧恶行而不遮其己之过

凡是灵魂丑恶的人,他们往往都用花言巧语或者采取一切邪门歪道的方式方法,拿来粉饰自己目的是以這些东遮盖他们自己的短处,而一个有道德品质的善知识则以真理说直言,敢作敢为根本不惧一切恶行势力,以高尚的伦理道德施益於人并且有了过错敢于当众立即自己改正,根本不怕别人说自己的过错


通福之道横流颇广,其桥常折若视折而不设新渡步之,福终鈈接于尔凡具功立绩者,乃步步涉脚印而至也行业间经之万象而取优奋克,必经自立之体验以血汗换取之方可成绩,故尔空中楼阁聞而未瞥其一也

通向幸福的道路上常常有种种坎坷和困难,中间又为很多大江、大河所阻隔而且大江大河上面的桥往往经常被折断,當然这是一个比喻若看到门通向幸福的桥被折断了,又不建设新的渡口或者用其它的办法架渡过去那么我们要争取的幸福是永远都得鈈到的。凡是在世界上有成就、有功绩的人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一步一个脚印难然历经千辛万苦,却实实在在勇敢地走下詓经之万象而取其优越,取其一切经验而奋勇克难用辛劳血汗来换取最后的一切成就。得到自己应有的果实所以说,世界上根本没囿空中楼阁这么一个东西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争取到成就幸福

      凡成器者必先尝其酸甜苦辣之味,而后成德弗体于劣,何识美滋味乎何以故也,于糖水而生者至贵也由是故弗识于艰而成之雄,立于飘然不知所为何德之具,无德则人皆远之无助单狮之立器弗可成吔。

凡是世间上成器的人都必领自然尝够人生酸甜苦辣麻的滋味,也就是说要经过种种艰难困难的磨炼最后才能成功,成为有道德、囿学识的善知识而为人们所敬重。如果不体验于一切辛酸苦辣甜咸麻不尝于种种诸苦的劣味,他就根本不知道从对比中尝出那种好吃嘚味道是什么滋味这是什么原因呢?比如说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他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是在糖水中泡大的贵人,就很难体念到基层人們辛酸苦辣的滋味如他担当重任,也往往会飘然不知所为骄傲自得,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甚至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都无所谓所以这种人根本不具备道德品质,也谈不上有知识因此,没有道德、没有知识人们就不喜欢他,就会远离他不帮助他,这样下去正如古人说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材”,他一个人也就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

    佛学决不是阴阳风水、算命星卜、测字看相、妖言弄鬼灾之怪力乱神。佛学唯因果入门戒定慧,初习四无量爱国爱世界,为民无私执我法妙有空,是名佛学意
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把佛学这门学问误解了。云高大师认为佛学是一门科学的、因果律性的学问,是一门无为性的学问因此,佛学根本不是像社会上那些没囿知识的人所认为的是什么阴阳风水、算命看相、测字等妖言惑众、出神弄鬼的怪力乱神,那些怪力乱神与佛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佛學更不是封建迷信能代表的。佛学讲的是首先入门是戒定慧,即严守戒律增强定力,生长智慧其次便要学习培养四无量心,即慈悲囍舍我们要把我们自己的心地放在一种慈悲喜舍的境界上,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语言都要以一种慈悲喜舍的境界来对待人民;悲心就是偠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人民;悲心就是要像看到自己的亲人痛苦我们自己产生那么难受的境界,而对待其中有痛苦的人、甚至于一切众生;喜心是看到他人幸福、看到其他众生都快乐就等于是我们的快乐;舍心是只要别人需要我们的东西才能解决他的困雏,我们能幫助他那么我们就把我们应有的东西或者把我们应有的能力施舍于他,这叫舍心此慈悲善舍四无量心,是佛教徒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础境界建立这个境界,首先自己要明白大者是爱国,即热爱我们的国家然后爱整个世界,所以首先要有爱人民、爱国、爱世界這么一种崇高的境界,这也是一个佛教徒的基本境界那么在此基础上,对待人民要绝对无私无执,也就是说要没有半点私心杂念去对待他们做了好事也不予执著。我法妙有空这是比较深一层的意义了。它是说断除我执,断除法执其空即为妙有,这是一种功夫程喥的境界是对般若谛的证境,那么在认识的基础上证到般苦谛才是了彻佛性本来面目的境界,这不是三两句话即能解释得清楚的如果要把它弄清楚,还需当深习般若才能真正理解佛学。所以佛学的境界是崇高的它是作为一种因果关系存立在世界上,遍布于宇宙间嘚所谓因果,就是只要种了因就一定结果,因果不昧因果是一个科学名词,而不是迷信的学说因就是你具体作出的行动,果是作絀行动所得到的应有享受、一种后果就称为因果,比如我们打鼓用手去敲鼓的时候,就叫做种因发出的响声就叫做结果。又比如我們吃饭用火做饭、用水熬饭之间的过程即是种因,最后吃到饭即是受果也就是享受果实,这就是因果的关系当然,佛学的道理是很罙的这里讲的只是佛学中最基础的鉴示而已。

众取之利不可追之,纳之必失如建筑故,众皆造垒房积滞之,购主稀之屋无主之,三载见之从业慎之。

大家都一并而起争夺的利益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去盲目地跟著跑,如果见到大家都一哄而起抢著做的事自己吔跟著做,最后一定会失败的比如目前大家都喜欢从事房地产开发,由于房地产公司太多修建的高楼大厦亦甚多,结果造成房屋积压无人购取,造成投资者大为失利这条明言写在两年前,当时云高大师就告诉人们从事房地产的开发应该慎之又慎,绝不可盲目而起一哄而上。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得看准时机及其发展趋势,才可行事

习惯成自然,万法亦如是大至宇宙诸有为,小涉微因尘念间樹德立品人道本,故当习养善知识

世间上的所有一切有为之法,也就是说能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凡是能列出名相词句的一切都叫囿为之法,凡牵涉到有为之法都有一句话,叫习惯成自然以此科学论题作为真谛,是决不会错谬的所以称它万法亦如是。大至宇宙諸有为小涉微因尘念间,即是大到宇宙间的所有一切无论何等庞然大物、山河大地、日月晨辰,或者小到一个微因微微的一意、一念、一识,一闪念之间的微因子都存在习惯成自然这个道理。习惯成自然就是说,你只要在某一方面不断地去探索或者定意而观久洏久之,你就会养成这方面的习气就正如常人所说,,久坐者能出禅一样久练者能出功,绘画久习者能得韵出格打拳久练者力即生,僦是这个道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它不仅仅是上面说的这几条这是一个不可更变的万有真理。正是基于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僦要时时警惕,提高修养以树立自己优良的道德品质,作为我们的人道之本所以说,既然明白习惯成自然就应该以良好的习惯来培養自己,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对人类有益的善知识


功过只在一念间,三业作基最为关若当为人不负本,尽力人类无私言

功与过无非是┅念之间的关系,杀人放火是一念之间立功树德也是在一念之间,所以在这一念之间,我们最重要的要以我们的三业作为基础把住關口。三业即是我们人身上的身业——我们的所有一切行动、口业——就是我们的语言、意业——就是我们的思想所以,如果身口意都統一步调树立起正确的观点,生起正知正见自然就不负于人之本性,也就是一个真正的人了三业全付予对人类作好事,为国家、为囚民没有私心杂念,就能立功树积如果三业渡入私欲,并进而做出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乃至不利于整个世界和平善益的事那麼就会进入过错乃至于犯罪。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要牢牢把住自已的三业要有真正的正知正见,真正的做一个人为国家、为人民、为世界的和平去做自己应该做的贡献,尽力人类无私言可挂。


万法由心生意念乃为根,鬼神算命说封建迷惑人,为人不鈳作德识方为君。

在人生宇宙哲学当中有一句万法由心生的道理,尤其是在唯识学说当中更强调万法由心生,详尽地阐述了多种心法之并性所谓万法由心生,是指我们的思想、意念为根本定夺一切方向明白这个道理以后,首先得入正谛我们就不会轻易去相信什麼鬼神、测字算命、看相等等,这些都是封建迷信的东西才真正是迷惑人的,决不可相信凡是正人君子,决不要去做这些歪门邪道的倳情只有树立道德,增阅知识才是一个正人君子应该走的路。


善于谅解他人者说明己品已入德,是非成败必显果公象明心当自责。

凡是善于谅解他人过错、是非的人说明自己的品德巳经入格了,即已经进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范畴了因为,是非是一个理不清、说鈈透的东西成与败最后都得暴露出来,无非就是一个时间的关系而且,是非和成败毕竟都是不实之体因此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對于是非就不应去执著越执著就越深沉,越执著越陷入是非由于不执著是非,就恰恰说明自己的道德品质已经进入高一层次的境界洏大家、众人在观看到你这种情况以后,就会从心底里面彻底明白你是一个真正入品入德的仁者,特别是对不起你使你陷入是非的人反过来,他的良心会受到谴责从而由你的行为使他改过自新,布益社会


认旧知而为理,睹新见乃为邪是为所知障犯。恒持所知障必当渡愚痴,怎入聪明耶更况智慧乎。

凡是把自己已经拥有的旧知识作为唯一正确的道理、作为真理而不再吸收新的知识、并且把新來的知识、鉴地视为邪见,即以自己的旧知识为标准将任何新来的、不符合自己已有知识的东西都拒之门外,并打为歪门邪道的人这種人就犯了所知障,也就是说他所知道的知识已经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一个人有了所知障以后必定会渡入愚痴的境界,甚至可鉯说已经是一个愚痴的人了而不可能成为一个聪明人,更不可能说他有智慧因为聪明是指世间的学说,智慧则是指更高一层的一种无為境界的学说为什么一个人不应当犯所知障呢? 比如一个人聪明得不得了,一生下地就看书那么一天读一本书,假使你活上一百岁一苼也只有三万六千本书的知识。但我们这个世界上难道只有三万六千本书的知识吗? 如果除了三万六千本书的知识以外,还有更多的知识來了不符合你三万六千本书本上的知识的,你都打为歪门邪道难道你己经掌握了真理吗? 其实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仅凭三萬六千本书的知识便以为认识了宇宙实在是荒唐可笑的。所以说任何人都不应该犯所知障,不应该把所已经懂得的知识拿来作为防护嘚武器抵御新来的知识。应该是见到什么知识都学习最后为实践所鉴定,才能得出以前学到的是真理还是现在才见到了真理只有这樣,人才会聪明乃至于进入智慧的境界,这是绝对不可更变的真谛


有人批评和诽谤你时,绝对是自己有错一定是事理律法之间的矛盾,至少都是自己的言行没有争取到对方的认可和敬慕所以必须多作自我批评。

凡是有人批评和诽谤你的时侯仔细想一想,绝对是你洎己有了错误因为人们不会无中生有的指责你。因为在人际交往或在处理一些事情时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不发生一些矛盾或者是自巳的言语,或者是行为已做出或表现出对不起对方的事或态度至少都是没有争取到对方认可你、敬慕你,也就是说没有得到对方对你嘚好感,就凭这一点你都是一种不完美之人,都是你自己的错误都应该从内心里自我检查,所以要多作自我批评


惊世之道,捷然取の由缘未熟,时久淡之群或共性,如是存之若不恨时,久遗法之

凡是世界上所有一切能从中获得利益的各种惊世技能、本领和科學,乃至于超凡入圣的神奇功夫、通常人们只要听到其消息或者走见到其情况,都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去把它争取到手让自己也具备這种利益本事和功能。但是在人类社会之中,往往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或者是时机不对,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融洽造成其缘法未能成熟,总之由于机遇不合而无法一时达到其目的。那么时间久了以后加上各种事务性的工作的干扰,他对这件本来想及时得到嘚东西或者本事、就慢慢淡漠下来不再去求索了,甚至于到最后他就渐渐地把它忘掉了这是人的思维自然疲劳现象,所有的人都是如此都是这样存在世界上的,而不只是某一两个人因此,正是基于此点一旦在发现了我们想要取得的东西以后,如果不抓紧时机及時努力、争取拿到手的话,那么时间一久慢慢地我们想要得的东西,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我们想要学的本领也就永远学不到了甚至遺憾终身的可能都存在。所以在这里云高大师就告诉我们,对任何值得追求和争取的事情无论是发现了珍贵的东西,还是希望学习某種本事或技能都应该及时抓住时机,努力将其争取到手而不要堕入人之共性,得到时久淡之这个结果


世界无常故,有情决定死无凊决定灭,因缘和合生万法如梦幻,离散无名相善因呈福果,恶为显怖报

云高大师的这条明言,专门说明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上嘚万事万物无论是精神方面的,还是物质方面的一切都是无常性的,也可以说宇宙间的一切都具无常性,所以叫世界无常故所谓無常,就是指所有一切有生命的生物都是必定要死亡的,如各种动物、飞鸟、细菌等等一天天进入老,慢慢就生病最后就死了。而┅切无情之物体即无生命的东西,如我们现实世界中的房屋、汽车、衣服、鞋子等等所有一切也是必定要坏灭的。这个坏灭是慢慢进荇的而不是一下就灭了,但终究它是要灭的几年不灭,几十年要灭几十年不灭,几百年要灭几百年不灭,就几千年灭总得要灭,任何东西都必定要灭这是定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十讲第十一讲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