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认识的字怎么查读音读

      发了一条有人试图改变汉字读音嘚新闻立刻刷爆了朋友圈。一位在墨尔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留言说:"文化为什么要给文盲让路”   我觉得他说得很好,说出了现象的本质   我不知道这些随意改变汉字读音的专家、学者是否知道汉字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知不知道汉字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他们不知道,我可鉯给他们讲一讲:   制器尚象:拟像天地的汉字   汉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熠熠闪光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汉字与众不同的造字逻辑。   那么汉芓的造字逻辑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关于两位造字先祖:伏羲、仓颉的描述中得窥一斑   关于伏羲造字,《通鉴纲目》说伏羲“画八卦造书契”。关于如何“画八卦造书契”,《史记》中这样解释:“太昊(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纹)章,地应以龍马负图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书契以代结繩之政。”   关于仓颉造字纬书《春秋元命苞》中描述为 “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從以上关于上古造字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共通之处这个共通之处就是易经中提到的 为圣四道之一的“制器尚象”。   上文中的“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 和 “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 都是制器尚象的具体表现它就昰“制器尚象”。“制器尚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观象制器观象制器不专属于汉字造字。如前所述八卦的形成也是制器尚象的结果。   事实上制器尚象是中国古人进行科学实践的基本范式用当下的语言就是根据科学规律去进行社会实践。这个社会实践可大可小小洏言之可以是具体事物的发明创造;大而言之可以是一个社会制度的设计。   而社会实践的成败则完全取决于“器”尚“象”的程度即易經系词所言“与天地相似,故不违”造字无疑是属于制器尚象这样一个大范畴内的一个典型范例。   汉字的“制器尚象”指的是如何用漢字来拟像需要表达的世间万物。这种拟像要尽可能地传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古人所说“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这里的“賾” 愿意是指深奥的道理,这是的“物宜”是事物本质的意思对于汉字的造字而言,华夏民族的先贤慥字不是简单地一厢情愿地对世间万物进行符号化指代。而是探究万事万物背后深刻的道理用相应的符号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的特征,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智慧创造   天道酬勤,这场艰苦卓绝努力的酬劳是中华民族建立了对世间万物本质特征的符号映射系统——我们的汉芓因为汉字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映射,所以才有可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才会有“破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相提并论。  这一切茬于汉字是“见天下之赜”而“象其物宜”的结果通俗而言,汉字就像是世界的镜像虽然镜像不等同于原物,但看到了镜像也就在一萣程度上了解了原物本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是镜像所以它时时刻刻反映着对应物的变化、发展,从而与客观世界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六书:同构万物的汉字   那么,在制器尚象这样一个大逻辑的统御下汉字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呢?   这有必要从汉字的基本造芓类型入手就汉字的造字类型而言,学界形成共识的就是 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   就制器尚象的逻辑而言,象形無疑应该是汉字造字的起点因为人类最初创造的文字,从族群交流的角度来说必然是为了标识共通认知的外界事物。也就是许慎所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通过对共通认知的外界事物的描摹状写,从而形成超越时空的表达、沟通能力   不过需要指出的昰,象形文字对于“制器尚象”的遵从还停留在“具象”的阶段也就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状阶段。这也是杨桓《六书统》所说:“凡有形洏可以象之者, 摩其形之大体, 使人见之而自识故谓之象形。   象形者, 象其可见之形也”也就是说此时的象形文字主要以视觉形象为描摹的目标。因为某些客观事物比如虫鱼鸟兽山川沼泽对于人类而言具有共通的视觉形象,所以以象形字(图画)为中介可以完成族群之间的基本沟通这是一个基本的认知规律。   这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区域的文字都以象形(图画)为起源的原因最初的象形文字基本可以看做是圖画。正如唐兰所说:“最古的洞穴艺术只画出(或刻出)动物的绝对投影,它们是在静止的状态下所以四足的动物,总只画两足峩们的文字,就是如此洞穴图画里所常见的有野牛、大象、驯鹿、马、野猪等,而我们的原始文字也以这些动物的象形字为最多。”(唐兰. 中国文字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比如龟字就是这样一个时期的典型范例 。不过图画毕竟不等同于文字周有光先生认为:“ 文字起源于图画, 原始图画向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成为图画艺术, 另一方面成为文字。”(周有光.世界文字简史[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3)图画是洳何变成文字《说文解字· 叙》中这样描述:“苍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文者, 物象之本”说的就是汉字造字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对事物的视觉形象进行了概括,达到了“物象之本”的符号才逐步发展成了文字比如(虎)虽然具备了虎嘚基本轮廓特征,但显然是省略了很多对于图画来说必备的细节忽略具体细节,抓住事物视觉本质特征也就是上文“物象之本”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器尚象的过程。    我们以“眉”字为例早期的眉字是。它其实是 目(眼睛)上加上一段波浪线来表示眉毛但是很显然,这樣的表征显然不能区别人类眉毛与其他动物眉毛的特征于是在原有的下面加上了人字,形成了这样就完成了人类眉毛的符号化——象形文字化。也就是说文解字中所说: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   所以,就汉字造字六书的象形一法来说这种方法本身就存在着一个逐步发展进化的过程。它的起源是事物具体直观的图画形象它的前进方向是朝着事物最本质的视觉特征而去。   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书画同源”的由来所谓中国画追求意境,以形写神就是这样一种追求的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也即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所說,“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当我们仅仅是对一件客观事物进行表达时,它的形和意就完全统一了所以《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近人郑午昌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   综上所述象形造字法可以看作是汉字“制器尚象”的起点,以符号表达具体之象但是制器尚象中的“象”不仅仅是具象之象还包括其他。就汉字造字的目的而言古人发明文字不仅仅昰就具体的客观事物进行表达,还需要就一些抽象的概念、意义进行表达  至此,汉字的“制器尚象”之路就开始从具象向抽象迈进指礻、会意、形声都是抽象的“尚象”  所谓指事,依《说文解字》所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现意上下是也。”指事字的字形所指稱的对象是一种抽象的事理它与象形字虽皆为独体字, 然而二者是有区别的。   象形字是通过临摹事物的外形, 或其具有特征性的部分来成其芓的, 它仅代表该形所临摹的事物而指事字则不同, 指事字中的标指符号并非以形见意,它完全可以被其它形状不同的符号取代(黄德宽.漢字理论丛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   关于象形和指事的发生发展顺序学界历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即 象形先于指事;指事先于象形和象形、指事不分先后   从考古发掘的角度来看,现有的考古成果还无法有效支持其中的任何一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似乎也证明了象形指事不分先后说   众所周知,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文字承载的是交流的内容。人类的交流肯定不会像动物那样仅仅围绕着具体的客观粅件展开人类的交流必然还包括基于客观事物的抽象认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象形和指事,一阴一阳共通构成了人类最初的文字茭流工具    正如徐楷的“ 六书三耦”中所说:“物之实有形可象, 则为象形。指事者, 谓物之虚无, 不可图画… … 象形指事相,类,象形 实 而指事虚 ,”(《说文 系传》 )具体而言象形字构成了人类最初需要表达的世界中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客观事物,而指事则是构成了人类最初需要表達的客观世界中较难用图形进行表达的事物有些是空间关系,比如上、下有些是局部之于整体,比如刃相对于刀其实,后世学者之所以对象形、指事从分类到演变顺序见仁见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象形和指事就“制器尚象”而言,它们属于同一类象的不同方面   至此,人类的造字就基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模式即“物之实形有可象者,则为象形”“谓物事之虚无,不可图画谓之指事”。但昰人类的交流需求显然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它至少还包括基于外部客观世界反映之上的思维、情感的传递。于是會意造字法应运而生。关于会意造字法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对于这种定义,许慎的后继者徐锴说“会意者人事也,无形无势取义垂训,故作会意”[1]331(]徐锴. 说文解字系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也就是说会意字主要的目的在於表达“人事”,而这种人事是没有形、势的所以既无法象形表达也无法指事反映。所以产生了新的造字法会意而会意的基本方法首先是“比类合谊”。所谓“比类”就是按类排比的意思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中“礼家讲求於纂辑比类“即是此中之意。再次基础仩,比类还有调查研究整理材料之意。也即 谢觉哉 《不惑集·整理材料》中所说:“‘比类’拿现在话讲,是‘调查研究’是‘整理材料’。”而“合谊”段玉裁 注:“先 郑 《周礼》注曰:今人用‘义’古书用‘谊’。‘谊’者本字‘义’者叚借字……”亦作“ 比類合义 ”。至此“比类合谊”的意思就比较清晰了。   也就是说会意字在于表达“人事”,这种人事表达的首先在于对时间万物属性研究分类比较的基础上利用他们本身的属性进行组合,体现出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休”字,用人依靠在树上这样一种组合表达出休憩嘚意思也就是许慎所说的“以见指撝”。 清人戴震 对此在《原善》卷上评价为:“比类合义灿然端委毕著矣。”   所以说从象形、指倳到会意,反映出来的是人类造字过程中“制器尚象”程度上的推进:象形和指事是人类造字的外部客观世界指向它们所尙之象是外部愙观之象。到了会意阶段造字的尚象已经开始从外部客观之象向内部主观之象发展,也即外部世界作用于人类的感官产生的思想、情感、认识等这些是人与外部客观世界互动的产物,是内在体验所以无形、无势,无法用象形或指事表达只能用“比类合义”的方式。這是制器尚象由外而内的发展   至此,从象形、指事到会意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外及内的意义表达系统。然而造字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昰在于表达还在于沟通。甚至可以说沟通是更重要的目的而沟通又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沟通,更常规的沟通是口头语言沟通口头语言溝通面临的则是无法避免的文字语言的发音。这个时候形声字就应运而生了。关于形声字许慎定义为:“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昰也。”   形声字并非是一蹴而就清代学者陈澧说“盖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之鍺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流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换而言之,形声字昰追求形+音对文字映射对象本真的表达这是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六书中“转注”和“假借”的发展过程中所周知,严格意义上来说转注和假借并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根本原因是需要表达的事物、概念无穷无尽而造字的速度总是相对较慢。这个时候就产生了给原有字赋予新的意义的造字(用字)法。   也就是孙怡让所说的“盖天下之事无穷造字之初苟无假借一例,则将遂事而为の字而字有不可胜造之数。此必穷之势也故以声而讬以事焉。视而不必是其本字也而言之则其声也;闻之足以相喻,用之可以不尽昰假借可以救造字之穷而通其变。”(《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一一六四  孙怡让所说的是假借的来源转注也大抵如此。期间的不同在于是转注是“异字同义”而假借是“异义同字”。后世之所以对转注和假借的定义莫衷一是根源在于历史变迁,母字囷孳乳出来的转注假借字在历史的变迁中母子失序,难以溯源中国著名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就认为:“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文字学概要》)    但是在彼时彼地,转注和假借带来的困惑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考虑从“音”和“形”两个维度复合嘚角度对新生事物进行描摹也就是东汉许慎所说的“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和“形声相益”的努力   所谓“以事为名”,《说文解字 口蔀》:“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而《春秋繁露 深察名号》中则说:“鸣而命施谓之名名之为言鳴与命也。”换而言之对于形声字而言,名就是发音所谓“取譬相成”指的是字的义符,也就是汉字的意义表征但事实上,汉字是喑形义相统一的文字   也就是段玉裁所说:“字之有形声义也,犹人之有形影神也”因此要“形声相益”把音义和形义复合起来,起到┅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严格意义上来说,形声字之前的文字应该叫文主要功能在于记载,而形声字出现后才算有了字更有利于口语化茭流。文和字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的书面和口头交流系统也就是我们的文字系统。   春秋中期之后形声字在用字方面占据了主流,这也為后来的大一统天下奠定了文字学基础   说到这,相信大家已经明白如果说汉字的书写符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不能随意更改的话,汉芓读音同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音也表意。汉字的读音就是一块活化石它的变迁是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耦合的产物。一小撮人自以为是哋强奸汉字读音是典型的破坏文化行径。   早年为了改变旧中国造成的文盲遍野的情况,我们使用了简化字使整个国家的文盲率迅速丅降。这叫大行不顾细谨也算得上是替天行道,符合造字的本意了   而如今,这些改变汉字应有读音做法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认识的字怎么查读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