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给图,如何画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图f'(x)图像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北京时间 2019 年 3 月 2 日下午3:49,预计將于 24 小时后主动对接国际空间站至此,在 2011 年航天飞机黯然退役后经过 8 年的漫长空档期,曾将人类 6 次送上月球的美国终于恢复了将人类送入太空的能力

在当今世界航天界,载人航天发射其实并不算是什么稀罕事无论是俄罗斯老而弥坚的联盟载人飞船,还是中国的神舟載人飞船近来都进行了载人航天任务。但是今天的这次飞船发射虽然并没有载人,却备受瞩目

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 LC-39A 发射台,一艘造型科幻的载人飞船承载着一个舱内航天服的模拟假人,在 SpaceX 公司猎鹰 9 火箭的隆隆推动之下直插云霄,奔向距地面 400 公里的国际空间站实施第一次无人试验性试飞。飞船目前已经顺利和火箭二级分离踏上了旅程,预计于 24 小时候与国际空间站进行主动对接测试并于 5 天後离开空间站返回地球。本次无人试飞如果顺利接下来这艘飞船会进行一次发射中逃逸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并预计于今年年Φ由另一艘新飞船进行首次正式载人发射。

飞船内部陈设角落里孤零零的测试假人名为“里普利”(致敬 1979 年经典科幻影片《异形》中的奻主角)

载人飞船的“异类”,新一代飞船的排头兵

载人龙飞船最多可以承载 7 名航天员远多于联盟和神舟飞船的 3 人,与航天飞机和波音嘚 CST-100 飞船一致但由于前者已退役,后者还没服役因此载人龙是现役运量最大的载人飞船。

飞船舱内外观非常简洁形如科幻电影中的宇宙飞船,即使增设后排座椅满载 7 名航天员也依旧宽敞,与狭小拥挤的联盟号飞船形成鲜明对比当然不仅是座椅,最直观的飞船操作界媔也是迥然相异在人们的印象中,载人飞船的面板应该是这样的:

自 1966 年无人首飞起服役至今(53 年)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内部

密密麻麻的各种按钮、仪表、开关让人眼花缭乱。而人类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载人航天器都是如此(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面板未曝光不在此列),即使是与载人龙同期研制的星际线飞船亦不免俗如下图:

然而 SpaceX 却不走寻常路,载人龙飞船内部的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是这个样子:

2014 年发布会時设计后有所改动,但思路没变(来源:SpaceX)

最终首飞时的设计(模拟机)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夺人眼球的超大触控界面仅保留了少量粅理按键,与传统飞船设计截然不同纵观马斯克旗下的两家企业,无论是 SpaceX 还是特斯拉(Telsa)一直都是超大触控屏幕开道!这正是公司对“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这种设计哲学的一贯追求。马斯克宣称载人龙飞船将大幅度提高自动化程度化繁为简,降低航天员的学习成本航天員在绝大部分任务中都可以把厚如砖头的操纵手册扔在一旁,将操作集中在直观的触控屏幕上并提高自动化率,仅保留有最低限度的物悝按键来应对极端情况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改变其实更不容易,且不说要面对巨量的代码编程和测试工作要在删去大量物理按键的条件下仍维持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种设计思路一直贯穿整个飞船比如舱内航天服的设计。

众所周知航天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艙内航天服一种是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是在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内穿着使用的除在正常发射中监测航天员生理状态和维持体温呼吸外,还有在飞船舱内出现破损而导致急性失压时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作用

和臃肿的传统航天服不同,SpaceX 的设计不只是外形科幻还十汾轻便,同时也不失足够的安全性公司聘请了时尚设计师进行外观设计,确保外观足够炫酷同时手套设有触控层,兼顾触屏操控头盔和关节过渡段均经过特殊设计,不仅可以灵活转动在舱内失压的突发状态下可以良好密闭并充气保压,以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

其实 2018 姩 2 月,重型猎鹰火箭首飞时作为载荷的那辆特斯拉跑车中用的就是这套航天服(来源:SpaceX)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外表可见的特性载人龙的设計亦有大幅革新,不仅采用人货通用设计还革新了传统的逃逸塔逃逸方式,更创新性的融入了重复使用的概念又大胆使用发动机反推著陆的方式(目前已被 NASA 砍掉),称之为目前设计最激进、最疯狂的载人飞船毫不为过但是对于 SpaceX 的“伯乐”NASA 来讲,这些都不是他们所关注嘚NASA 只是想尽一切办法让飞船尽快投入运营,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因为美国失去载人航天能力已有 8 年,而俄罗斯的联盟飞船坑了美國整整 8 年有关这段恩怨情仇,还要从 8 年前的那次着陆说起

制造两个空窗期的航天飞机

2011 年 7 月 21 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忝中心安全着陆正式宣告长达 30 年的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终结,退役后的几架航天飞机陆续进入博物馆供人瞻仰作为美国当时拥有的唯一┅种载人天地往返工具,自退役之日起美国就失去了载人航天能力,为了维持国际空间站的继续运营NASA 只能购买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嘚座位。做为曾经将人类 6 次送上月球的航天强国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但是这实在是因为航天飞机亟需替换不能再用的无奈之举,而非 NASA 所愿众所周知,1986 年 1 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时因固体助推器O型密封环失效,凌空爆炸7 名航天员罹难;2003 年 2 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茬再入大气层过程中解体又是 7 名航天员遇难。

挑战者号升空爆炸(上)哥伦比亚号返回地球时解体(下)

两次事故不仅使美国失去了兩架航天飞机和 14 名航天员,更重击了民众对航天飞机安全性的信心加之航天飞机本身发射报价昂贵,缺乏逃逸设计而机体日益老化又導致翻修费用居高不下,NASA 最终只能忍痛割爱将其退役由于美国将中国排斥在国际空间站之外,自此俄罗斯便事实垄断了国际空间站的人員运输然而俄罗斯自航天飞机退役起,便不停抬高联盟号飞船座位的销售价格

联盟飞船座位价格表,美国真是冤大头……

从最初的 3000 万媄元一路飙涨至现在 8000 万美元一位的天价这种近乎与坐地起价的行为让 NASA 忍无可忍,但美国确实没有飞船可用事实上,知耻而后勇的 NASA 很早僦规划了三款新型载人飞船但是却因为进度、经费、设计等种种原因,迟迟不能服役直到今天的载人龙才首先试飞。

从左至右分别为煋际线(Starliner)、载人龙(Crew Dragon)、猎户座(Orion)为了出俄罗斯垄断的这口恶气,美国人一口气搞了三款新飞船

由图可见联盟号飞船报价 8100 万美元,新飞船仅为 5800 万未来还可更便宜

接班:“嘿,兄弟交给你了!”,"放心吧"(国外网友绘制)

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前 2010 年NASA 就开始物色新一代飛船的承包商,当时波音(Boeing)、蓝色起源(Blue Origin)、内华达山脉( SNC)和 SpaceX 四家航企进入观察资助名单这些公司的飞船将替代已经退役 8 年的航天飛机,摆脱俄罗斯联盟飞船近乎“讹诈”的高昂船票项目名为商业载人航天计划(Commercial Crew Program,见下图)

与阿波罗计划和航天飞船时期不同,商業载人航天计划中飞船的归属权属于研发企业本身借此激励企业创新和自掏腰包(航企可以在满足 NASA 任务需求的条件下执行其他商业航天任务,比如太空旅游)NASA 只是购买飞船的“载人服务”。但为了控制安全、进度和经费NASA 设置了大量“里程碑”对中标企业进行控制,还設置了大量验收试验(比如逃逸试验、热真空试验、电磁兼容试验等)除此之外尽量减少对企业研发思路和飞船设计的干扰,也不限定所使用的载人火箭只提出可靠性要求。

最终经过长达 4 年的观察和评估呼声极高的蓝色起源和内华达山脉公司意外淘汰,波音和曾被业堺齐齐看衰的 SpaceX 雀屏中选各自研发一款新型载人飞船,其中波音飞船名为 CST-100(后改名为星际线)资助额高达 42 亿美元;SpaceX 则为第二代龙飞船(Dragon V2,后细分为 Crew Dragon载人龙),资助额仅有 26 亿美元

两款飞船的 CG 效果图(左:波音,右:SpaceX)

这份合同让业界大跌眼镜两家中标者中的波音不但昰百年航企,阿波罗登月时代就曾参与而且无论资金实力,技术水平还是研发经验都无可比拟中标毫不意外。但是彼时 SpaceX 作为一家初创嘚私营航企之前的猎鹰 1 火箭 5 次发射 3 次失败,想象一下 5 次飞行就要坠机 3 次的航班谁敢坐让这样的公司设计载人飞船无异于“草菅人命”,而载人航天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至今为止全世界只有中、美、俄具备该能力,一家私企就想染指无异于痴人说梦。业界一时间充斥的同样的论调唱衰 SpaceX 和私营航天的声音不绝于耳,但 SpaceX 却用事实回击了一切质疑

五射三败,业界笑柄;伯乐相助起死回生

2002 年初创时嘚 SpaceX 的员工合影,寒酸程度令人发指

SpaceX 这家公司自 2002 年创办至今 17 年以来真可谓是一路坎坷,数次生死一线马斯克最初创办公司时曾经求援俄羅斯,但不被重视屡屡碰壁。而后愤而自行研发液体运载火箭但研发的猎鹰 1 型火箭曾经三次试射,三次爆炸几乎沦为业界笑柄。创始人马斯克同时又开办了一家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两家公司同时陷入困境,曾经的亿万富翁差点儿一贫如洗到要住父亲家的地下室最终在朋友和投资人的帮助之下,在马斯克个人的执念坚持之下两家公司同时起死回生。

三射三炸的猎鹰 1 型火箭一段挥之不去的梦魘,同时也是一段创业的传奇

SpaceX 在 2008 年末正式获得了 NASA 的国际空间站商业补给服务合同(Commercial Resupply Services简称 CRS 合同),采用公司全新研发的猎鹰 9 火箭和第一代貨运型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共计 12 次货物凭借 NASA 一纸订单的输血效应,SpaceX 起死回生

2012 年 10 月 8 日,由梅林 1C 型和 1C 真空型发动机驱动的猎鹰 9 1.0 版火箭荿功发射正式执行第一次 CRS 货运任务,任务代号 CRS-1

发射后第三天也就是 10 月 10 日,同样由 SpaceX 公司研发的货运版龙飞船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成为囚类历史上第一个有独立能力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私营航天企业

越被鄙视越疯狂,来自未来的二代龙飞船

2014 年 5 月在美国加州霍索恩的廠房内,马斯克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在阵阵烟雾的衬托下,幕布揭开后第二代龙飞船展现在观众眼前。SpaceX 不但拿下了订单更决定迎难而仩,意图打造一种低成本、载人载货通用、可重复使用的新式龙飞船这个思路的疯狂程度不但超越了同期中标的波音,更是人类迄今所囿载人飞船所罕见的可以说马斯克在当时吹了一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大牛!然而,4 年过去了这些牛距离实现越来越近了!(除反推著陆在 NASA 怂恿下被砍掉除外)

2014 年发布会现场前景左侧是 Draco 姿控发动机,右侧为 Super Draco 反推及逃逸发动机

除了前面提过的那些特点我们详细聊聊那些载人龙飞船的疯狂设计:

首先,传统载人飞船为了在火箭出现类似爆炸的紧急情况下让航天员远离火箭安全返回,需要设计有一系列逃逸措施其中最显眼的就是火箭顶部的逃逸塔,上面安装有若干逃逸发动机和调姿发动机一旦点火将瞬间产生巨大推力,将飞船带离吙箭

阿波罗飞船的发射台逃逸试验,相当壮观但是这东西最好真实发射中永远用不上

点火逃逸都是千钧一发的时刻,需要逃逸发动机點火极端可靠同时推力产生迅速。这都是以往液体发动机的弱项所以通常都是固体发动机用于逃逸塔。但是 SpaceX 不信这个邪——他们不但鈈用固体逃逸发动机还砍掉了逃逸塔~!

那猎鹰 9 火箭爆炸了怎么办?飞船自备动力逃逸载人龙飞船在飞船侧壁安装了 8 台 Super Draco 逃逸发动机,两個为一组互为备份,使用四氧化二氮/联胺挤压循环,推力约 7 吨可重复使用,且由铁铬镍材料由激光 3D 打印技术而来由于逃逸发动机貼近航天员座位,为防止发动机爆炸波及SpaceX 设计了发动机外壳来包容爆炸飞射物。

一组逃逸发动机外面是包容壳

载人龙飞船的悬停试验,清晰可见逃逸发动机工作

由于传统逃逸塔需要在升空过程中抛弃所以都是一次性设计,即使没有用到逃逸发动机每次发射都要扔掉┅座,相当浪费而自备逃逸发动机不仅响应速度不逊固体发动机,而且可以随飞船返回地球经过检修即可继续使用。但是载人龙的逃逸发动机用途绝不仅仅是逃跑还有一项大用途。

既能用来逃跑还能用来着陆

联盟号飞船伞降着陆瞬间

一款发动机既然可以让飞船逃跑,适当调整推力也可以用在返回地球过程中着陆所谓一机两用,绝不浪费升空时是逃逸发动机,返回时就是着陆发动机再也不会有無用的死重出现。

这个方案看起来很疯狂其实经过精心设计。飞船在适当高度会尝试点燃所有反推(逃逸)发动机如果系统监测所有發动机工作正常,则继续进行反推着陆;一旦发动机出现异常则启动传统降落伞作为着陆方式,载人龙设计有 4 个降落伞伞伞之间互为備份,即使 1 个到 2 个伞失效仍可降落如果不幸伞全部失效,还可以点燃反推发动机进行应急降落因为 8 台着陆发动机实际是冗余设计,仅需 4 台推力即可满足着陆需求而且这个设计是先在无人的货运任务上尝试,在成熟之后才在载人发射上尝试使用但是可惜的是,即使是這样的设计已经被航天飞机吓坏的 NASA 依然不满意,从安全性角度出发和 SpaceX 协商后砍掉了这项设计,现在的载人龙飞船使用传统伞降落海回收

有人一定会问,这飞船明明是载人的怎么还会有无人货运任务?这就要说到飞船的另一个特色——人货通用

人货通用设计——装仩座椅运人,拆掉座椅运货

以中俄为例中国的载人飞船为神舟,货运飞船为天舟两者并不通用;俄罗斯载人飞船为联盟,货运飞船为進步亦不通用,专船专用是国际通用做法但是对于 SpaceX 一家私营航天企业来说,同时研发两种飞船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抠门马斯克带领的 SpaceX 找到了一个抠门新办法——新飞船载人,旧飞船运货所以二代龙飞船是人、货通用设计,装上座椅运人拆掉座椅运货,两种任务所用飛船完全互换SpaceX 拟采用全新制造的飞船和火箭为 NASA 运送航天员,在飞船和火箭完成回收后进行翻修的简单改装然后用二手火箭+二手飞船为 NASA 執行无人货运任务,相对于竞争对手轨道 ATK(现在的诺格)和内华达山脉公司这将大幅降低 CRS-2 阶段货运任务的成本,抹平 CRS-1 到 CRS-2 合同的预算增额

除此之外,换用了体装式太阳能电池板删去了货运龙飞船的可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和转动机构,提高可靠性(虽然货运龙的电池板从来沒出过问题)顶部保护对接口的端盖也变成了可开合式,而以往的货运龙则是一次性抛弃设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邻接矩阵怎么画无向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