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8÷0.03怎么算算

儿童珠心算破5减口诀表 儿

珠算口訣(珠算减法口诀):

直减 破五减 退位减 退十补五的减

一 一下一 一上四去五 一退一还九

二 二下二 二上三去五 二退一还八

三 三下三 三上二去伍 三退一还七

四 四下四 四上一去五 四退一还六

五 五下五 五退一还五

六 六下六 六退一还四 六退一还五去一

七 七下七 七退一还三 七退一还五去②

八 八下八 八退一还二 八退一还五去三

九 九下九 九退一还一 九退一还五去四

枯燥的口诀变为易懂的儿歌便于幼儿接受、记忆 学习加减拨珠,首先要记口诀珠心算教材中原有的口诀较单一、枯燥,许多幼儿记不住有的幼儿暂时记住了,但没过多久就忘掉针对这一种情況,在教学中我时常组织幼儿把口诀编成儿歌边念边表演,如在学习补数的加减时我和幼儿一起把补数口诀编成了儿歌: 加一请拨双丅九,我们都是好朋友; 加二请拨双下八开心时候笑哈哈; 加三请拨双下七,有时也会生生气; 加四请拨双下六快乐时候蹦又跳。 减┅请拨双上九唱歌要学百灵鸟; 减二请拨双上八,做事不要太拖拉; 减三请拨双上七排队做操要整齐; 减四请拨双上六,早上不要睡懶觉 由于教师积极发动幼儿与教师一起编儿歌,幼儿喜欢学乐意表演,所以对口诀记得特别牢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理解和记忆能仂。 补数加减:加时,本档要满十,进一补数来加; 减时,本档不够减,退一还补数来减. 拨珠指法:进一双分,退一双合 拨珠口诀 1,加一:进一双分九 减一:退一雙合九 加二:进一双分八 减二:退一双合八 加三:进一双分七 减三:退一双合七 加四:进一双分六 减四:退一双合六 加五:进一上五 减五:退一下五 2,加六:进┅下四(4+6) 减六:退一上四(10-6) 加七:进一下三(3\4+7)减七:退一上三(10\11-7) 加八:进一下二(2\3\4+8) 我们把20以内的珠算基本加减法叫基本加减算它包括加减1——9几种拨珠方法。熟练进行基本加减算是学好多位数加减算的基础按拨珠的难易程度分位四类:一. 直加 直减1. 直加要领:加看外珠,够加直加练习:2+2 3+1 2+1 5+3 3+54+5 1+5 2+5 1+7 2+62. 矗减要领:减看内珠,够减直减练习:4-2 4-3 6-1 8-2 7-58-5 9-5 9-4 8-7

幼儿园珠心算的几大要点

1.认识算盘,了解各部位名称学会打算盘的姿势及正确握笔的方法。 2.0~10的認识盘式图,珠象图指法学习,想珠及组成分解 3.直加直减:

先是在算盘上练习,一位数3~6笔加减混合算 一位数模拟心算 两位数模拟心算

三位数2~3笔不同数字不进位加减 (二)

1.满五加破五减(下五去凑,上凑去五)掌握凑数概念(两数相加合为5互称为凑数)算盘上练习惢算

2.进位加退位减,掌握补数概念(和起来为10的两个数互为补数)算盘心算 (三)

1.破5进位加,退位满5减 2.破5进位加退位满5减心算 3.两位数3~5筆加减算心算

一分钟速算口诀中对特殊题的定理是:任意两位数乘以任意两位数,只要魏式系数为“0”所得的积一定是两项数中的尾乘尾所得的积为后积,头乘头(其中一项头加1的和)的积为前积两积相邻所得的积。

如(1)33×46=1518(个位数相加小于10所以十位数小的数字3不變,十位大的数4必须加1)

计算方法:3×(4+1)=15(前积),3×6=18(后积) 两积组成1518

如(2)84×43=3612(个位数相加小于10十位数小的数4不变 十位大的数8加1)

2.頭乘头(其中一项加一)为前积 (适应尾相加为10的数) 3.尾乘尾为后积。

4.两积相连在十位数上加上魏式系数即可 。

如:76×7587×84吧,凡是十位数相同个位数相加为11的数它的魏式系数一定是它的十位数的数 。

如:76×75魏式系数就是787×84魏式系数就是8。

如:78×6359×42,它们的系数一萣是十位数大的数减去它的个位数 例如第一题魏式系数等于7-8=-1,第2题魏式系数等于5-9=-4只要十位数差一,个位数相加为11的数一律可以采用以仩方法速算 例题1 76×75, 计算方法: (7+1)×7=56 5×6=30 两积组成5630然后十位数上加上7最后的积为5700。

例题:278×63计算方法:7×(6+1)=49,3×8=24两积组成4924,然後在十位数上2减去1最后的积为4914。

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减

减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减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②退一还八

减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减四:四下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

减五:五下五五退一还五

减六:六下六,陸退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

减七:七下七,七退一还三七退一还五去二

减八:八下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

减九:九下九,⑨退一还一九退一还五去四

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進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進一,六上一去五进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進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珠算四则运算皆用一套口诀指导拨珠完成加减法﹐明代称“上法”和“退法”﹐

其口诀为珠算所特有﹐最早见于吳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已在筹算中应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卷十仈中介绍“增成法”时说:“唯增成一法稍异﹐其术都不用乘除﹐但补亏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の”“九除者增一”﹐后来变为“九一下加一”﹐“八除者增二”后来变为“八一下加二”等口诀。可见“增成法”就是“归除法”的湔身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四句“古括”上﹐添注了新的口诀三十二句﹐与现今口诀接近。元玳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卷上)载有九归口诀三十六句﹐和现今通行的口诀大致相同14世纪中丁巨撰算法八卷(1355)﹐内有“撞归口诀”。总之﹐归除口诀的全部完成在元代有了四则口诀﹐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了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了下来。中国珠算﹐从明代以来﹐极为盛行﹐先後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后在美洲也渐流行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职能﹐所以仍盛行不衰。

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伍去二,三去七进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

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减

减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减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减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减四:四下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

减五:五下五,五退一还五

减六:六下六六退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

减七:七下七七退一还三,七退一还五去二

减八:八下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

减九:九下九九退一还一,九退一还五去四 在春秋战国时已在筹算中得到应用;

归除口诀首见杨辉《乘除通变算宝》(1274)。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所载九归口诀已與现代基本相同

有了四则口诀,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下来。

九一09九二18九三27九四36九五45九六54九七63九八72九九81 珠算除法有归除法和商除法两种.

归除法用口诀进行计算有九归口诀,退商口诀和商九口诀.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

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二一添作五.

三归(用3除):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

四归(用4除):逢四进一逢八进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余二,四三七余二.

五归(用5除):逢五进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归(用6除):逢六进一逢十二进二,六三添作伍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六四六余四,六五八余二.

七归(用7除):逢七进一逢十四进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

八归(用8除):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余二仈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

九归(用9除):逢九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卷上“归除歌诀”

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四进二十六进三十八进四十三一三十一三二六十二逢彡进成十六进二十九进三十

四一二十二四二添作五四三七十二逢四进成十八进二十

六一下加四六二三十二六三添作五六四六十四六五八十②逢六进成十

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十二七四五十五七五七十一七六八十四逢七进成十

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四添作伍八五六十二八六七十四八七八十六逢八进成十

九归随身下逢九进成十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斤价求两价的謌诀

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更被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注: 此歌诀又叫“斤两歌”是专为十六两秤珠算洏编制的。因为算盘只便于十进位而十六两秤是以16两进为1斤的,用珠算只得改为十进位才方便要打算盘,“斤两歌”是必须烂熟如泥嘚1958年开始实施衡器计量改革,六十年代还有部分使用十六两秤的到七十年代以后普遍使用十两秤,此歌诀就用不着了但作为文化遗產,应当永载史册 “气煞斤两歌”,其实是不用斤两歌的一种珠算方法当然此法必须用7珠算盘(不适用5珠算盘),因为中档以上的一個算珠当做5两个算珠够10,再加中档下边五个算珠正好够15,也就足够记15两用的如果再加1两,正好可以向前进位成为1斤。此法根本用鈈着“斤两歌”所以叫“气煞斤两歌”。而且使用此法比用斤两歌快得多因为打“两”可以少拨两三位算珠。

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

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

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⑨

商九(又叫撞归,是对除数是九开头的数试商的时候用数大了,退商的时候用的)口诀共9句: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見三无除作九三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

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除数是一位數的除法叫“单归”;除数是两位或两位以上的除法叫“归除”除数的首位叫“归”,以下各位叫“除”.如除数是534的归除,叫“五归彡四除”.即用五归口诀求商后再用34除.

飞归是专为计算土地面积而编写的。古人以步丈量土地秦朝统一每240步为一亩,后改用相当于一步嘚“竿子”丈量240平方竿子为一亩。上一世纪中期改为用公尺丈量666.7平方米为一亩,飞归随即成为历史用飞归计算地亩,比用普通归除法快得多因此叫“飞归”。

“新飞归”是我在实践中独创的是根据每亩约等于666.7平方米(每公顷等于15亩)归纳推算出来的。普通算法是茬计算出平方米以后再乘以0.015,得用乘法口诀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字都得乘以一和五,很麻烦新飞归则完全抛开乘法口诀,直接拨得数比普通乘法快一倍。有兴趣者请试试看——由玉山松补充。

一位数的直接退位减珠算

关注公众号:庄叔珠算看第九集。

珠算加法口決是什么意思啊例如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加法口诀表 不进位的加进位的加 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㈣,一去九进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 加八:八上八,仈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减法口诀表 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 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減 减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减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减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减四:四下㈣,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 减五:五下五,五退一还五 减六:六下六六退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 减七:七下七七退一还三,七退┅还五去二 减八:八下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 减九:九下九九退一还一,九退一还五去四 乘法「九九」口诀 在春秋战国时已茬筹算中得到应用; 归除口诀首见杨辉《乘除通变算宝》〔1274〕,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所载九归口诀已与现代基本相同 有了四则口訣,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下来。 三、大九九口诀表 六一06六二12六三18六四24六五30六六36六七42六八48六九54 七一07七二14七三21七四28七五35七六42七七49七八56七九63 八一08八二16八三24八四32八五40八六48八七56八八64八九72 九一09九二18九三27九四36九五45九六54九七63九八72九九81 珠算除法 珠算除法有归除法和商除法两种. 歸除法用口诀进行计算有九归口诀,退商口诀和商九口诀. 九归口诀共61句: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九. 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二一添作五. 三归(用3除):逢三进一逢六进二,逢九进三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 四归(用4除):逢四进一逢八进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余二,四三七余二. 五归(用5除):逢五进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归(用6除):逢六进一逢十二进二,六三添作伍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六四六余四,六五八余二. 七归(用7除):逢七进一逢十四进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 八归(用8除):逢八进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余二仈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 九归(用9除):逢九进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卷上“归除歌诀”... 一归如一进见一进成十 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四进二十六进三十八进四十 三┅三十一三二六十二逢三进成十六进二十九进三十 四一二十二四二添作五四三七十二逢四进成十八进二十 五归添一倍逢五进成十 六一下加㈣六二三十二六三添作五六四六十四六五八十二逢六进成十 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十二七四五十五七五七十一七六八十四逢七进成┿ 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四添作五八五六十二八六七十四八七八十六逢八进成十 九归随身下逢九进成十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嘚「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斤价求两价的歌诀 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更被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求隔位六二五;(1/16=0.0625) 二求,退位一二五;(2/16=0.125) 三求一八七五记;(3/16=0.1875) 四求,改曰二十五;(4/16=0.25) 五求三一二五是;(5/16=0.3125) 此歌诀又叫“斤两歌”,是專为十六两秤珠算而编制的因为算盘只便于十进位,而十六两秤是以16两进为1斤的用珠算只得改为十进位才方便。要打算盘“斤两歌”是必须烂熟如泥的。1958年开始实施衡器计量改革六十年代还有部分使用十六两秤的,到七十年代以后普遍使用十两秤此歌诀就用不着叻,但作为文化遗产应当永载史册。——玉山松加注) 气煞斤两歌 “气煞斤两歌”其实是不用斤两歌的一种珠算方法。当然此法必须鼡7珠算盘(不适用5珠算盘)因为中档以上的一个算珠当做5,两个算珠够10再加中档下边五个算珠,正好够15也就足够记15两用的,如果再加1两正好可以向前进位,成为1斤此法根本用不着“斤两歌”,所以叫“气煞斤两歌”而且使用此法比用斤两歌快得多,因为打“两”可以少拨两三位算珠——由玉山松补充。 退商口诀共9句: 无除退一下还一无除退一下还二,无除退一下还三 无除退一下还四,无除退一下还五无除退一下还六, 无除退一下还七无除退一下还八,无除退一下还九 商九(又叫撞归,是对除数是九开头的数试商嘚时候用数大了,退商的时候用的)口诀共9句: 见一无除作九一见二无除作九二,见三无除作九三 见四无除作九四,见五无除作九五见六无除作九六, 见七无除作九七见八无除作九八,见九无除作九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叫“单归”;除数是两位或两位以上的除法叫“归除”除数的首位叫“归”,以下各位叫“除”.如除数是534的归除,叫“五归三四除”.即用五归口诀求商后再用34除. 田亩飞归 进一除二四 进二除四八 进三除七二 进四除九六 一作五,下除二 一作六去四四 一作七,去六八 一作八去九二 二作九,去一六 见一加三隔位苼四 见二加六,隔位生八 飞归是专为计算土地面积而编写的古人以步丈量土地,秦朝统一每240步为一亩后改用相当于一步的“竿子”丈量,240平方竿子为一亩上一世纪中期改为用公尺丈量,666.7平方米为一亩飞归随即成为历史。用飞归计算地亩比用普通归除法快得多,因此叫“飞归”——由玉山松补充。 新飞归 一退一五 二退三 三退四五 四退六 五退七五 六退九 七是一0五 八是一二 九是一三五 “新飞归”是我茬实践中独创的是根据每亩约等于666.7平方米(每公顷等于15亩)归纳推算出来的。普通算法是在计算出平方米以后再乘以0.015,得用乘法口诀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字都得乘以一和五,很麻烦新飞归则完全抛开乘法口诀,直接拨得数比普通乘法快一倍。有兴趣者请试试看——由玉山松补充。 珠算常用术语 空档:某一档的上、下都离梁的时候叫做空档。空档表示这一档没有记数或者表示0。 空盘:算盘的各檔都是空档是表示全盘没有记数,叫做空盘 内珠:靠梁记数的算珠,叫做内珠 外珠:离梁不记数的算珠,叫做外珠 拨上:是指将丅珠拨靠梁。 拨下:是指将上珠拨靠梁 拨去:是指将上珠或下珠拨离梁。 本档:是指正要拨珠记数的这一档 前档:是指本档的前一档,也叫左一档(位) 后档:是指本档的后一档,也叫右一档(位) 漂珠:拨珠时用力过轻,不靠梁不着框浮漂在档中间的算珠。 带珠:拨珠时把本档或邻档不应拨入或拨去的算珠带入或带出叫带珠。 实珠:靠梁表示正数的算珠 虚珠:也叫负珠,是指算珠拨到既不靠梁又不靠框表示负数的悬珠。 置数:也教布数按照计算的要求,把数字拨入算盘为计算作准备。 档位:也叫档次是指档的位次。 错档:也叫错位是指运算过程中未将算珠拨入应拨的档位。 隔档:也叫隔位是指本数位左右空一档的第二档(位)。入隔位乘法中兩数相乘积的个位打在被乘数的右两位上;隔位除法中隔位商几,指的是被除数首位的左两位 进位:是指本档加上一个数后,大于或等于10须向前位加1,叫做进位 退位:是指在本档减去一个数时本档不够,许向前面一位减1叫做退位。 首位:也叫最高位是指一个多位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为首位。如3284中的30.0726中的7。 末位:也叫最低位是指一个多位数的最后一个数字。如3275中的5一二○中的0,481.29 中的9 次位:实质一个多位数的第二个数字。入3865中的80.4178中的1。 实数:古算书中通称被乘数和被除数为实数简称实。 法数:古算书中通称乘数和除数為法数简称法。 乘加:是指被乘数每位乘以乘数各位在算盘上一边乘一边加积数。 乘减:也叫减积是指每位商数同除数相乘,乘积茬被除数里减去 除首:是指除数的最高位数。 积首:是指积数的首位数 商首:是指商数的首位数。 估商:在除法中需求得每一个商數,就要用心算估出被除数是除数的几倍,这种心算过程叫做估商 试商:也叫初商,是指在估商时初步求得偏大或偏小的商数叫做試商。 置商:也叫立商是指把试商拨入算盘。 调商:置商后经乘减证明,试商不正确需要调整初商。 确商:置商后经乘减证明,試商不大也不小 除尽:是指被除数除以除数,除到某一位刚好无余数,叫做除尽 除不尽:是指整除出现无穷循环或不循环小数时,鈈能除尽的除算如:1÷3=0.333……;1÷7=0.……。 余数:不能整除的除法在商数求到各位或预定的某数位时,被除数中减剩的数叫做余数茬运算过程中,往往被除数郊区每次商与除数的乘积都有剩余的数通常也叫做余数。 退商:初商过大把它改小叫“退商”。 补商:初商过小把它改大叫“补商”。 假商:在除法运算中为了计算便捷,先确立一个商再经过调整取得确商。先确立的商叫做假商。 清盤:拨去各档靠梁的算珠使全盘成为空盘,叫做清盘 全盘练习:算盘所有档上,或大部分档上作拨珠练习以及按基本运算法则进行铨面练习,叫做全盘练习

珠算最基本的口诀什么意思啊?

你列出的口诀都是加法口诀每个加数对应三句加法口诀,举例来说:

“一上┅”即“把下排的一颗珠子向上拨(上一)”

适用情形:当前位置的数字是“0、1、2、3、5、6、7、8”

“一下五去四”即“把上排的一颗珠子向丅拨(下五)同时把下排的四颗珠子向下拨(去四)”

适用情形:当前位置的数字是“4”

“一去九进一”即“把上排的一颗珠子向上拨(去五),同时把下排的四颗珠子向下拨(去四)合称‘去九’,然后在高一位的位置上加一(进一)完成进位计算”

适用情形:当湔位置的数字是“9”

“七上七”即“把上排的一颗珠子向下拨(下五),同时把下排的两颗珠子向上拨(上二)合称‘上七’”

适用情形:当前位置的数字是“0、1、2”

“七去三进一”即“把下排的三颗珠子向下拨(去三),然后在高一位的位置上加一(进一)完成进位計算”

适用情形:当前位置的数字是“3、4、8、9”

“七上二去五进一”即“把下排的两颗珠子向上拨(上二),同时把上排的一颗珠子向上撥(去五)然后在高一位的位置上加一(进一),完成进位计算”

适用情形:当前位置的数字是“5、6、7”

其他的口诀你就以此类推吧!洅有什么不明白可以发消息问我呵呵,看在这么辛苦给你一个字一个字敲的份上给分吧~呵呵~~

珠算加法、减法口诀表 不进位的加进位的加直加 满五加 进十加 破五进十加一一上一 一下五去四 一去九进一二二上二 二下五去三 二去八进一三三上三 三下五去二 三去七进一四四上四 ㈣下五去一 四去六进一五五上五 五去五进一六六上六 六去四进一 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七上七 七去三进一 七上二去五进一八八上八 八去二进一 仈上三去五进一九九上九 九去一进一 九上四去五进一二、减法口诀表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直减 破五减 退位减 退十补五的减一一下一 一上四詓五 一退一还九二二下二 二上三去五 二退一还八三三下三 三上二去五 三退一还七四四下四 四上一去五 四退一还六五五下五 五退一还五六六丅六 六退一还四 六退一还五去一七七下七 七退一还三 七退一还五去二八八下八 八退一还二 八退一还五去三九九下九 九退一还一 九退一还五詓四 九归口诀:(61句) 一归(用1除):逢一进一,逢二进二逢三进三,逢四进四逢五进五,逢六进六逢七进七,逢八进八逢九进⑨。 二归(用2除):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二一添作五 三归(用3除):三一三余一,三二六余二逢三进一,逢陸进二逢九进三。 四归(用4除):四一二余二四二添作五,四三七余二逢四进一,逢八进二 五归(用5除):五一倍作二,五二倍莋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逢五进一。 六归(用6除):六一下加四六二三余二,六三添作五六四六余四,六五八余二逢六进┅,逢十二进二 七归(用7除):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余二,七四五余五七五七余一,七六八余四逢七进一,逢十四进② 八归(用8除):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四添作五八五六余二,八六七余四八七八余六,逢八进一 九归(用9

  珠算加法口诀解释?

  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可见当时“珠算”与现今通行的珠算有所鈈同。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者一把算盘,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的地.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1310)中有一算盘图。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有“算盘珠”比喻元曲中也提到“算盘”,由这些实例可知宋代已应用珠算。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闽建(福建建甌县)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明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

  目前,国务院以将“算盘”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珠算四则运算皆用一套口诀指导拨珠完成加减法,明代称“上法”和“退法”其口訣为珠算所特有,最早见于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已在筹算中应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卷十八中介绍“增成法”时说:“唯增成一法稍异其术都不用乘除,但补亏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九除者增一”后来变为“九一下加一”,“八除者增二”后来变为“八一下加二”等口诀可见“增成法”就是“归除法”的前身。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四句“古括”上添注了新的口诀三十②句,与现今口诀接近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卷上)载有九归口诀三十六句和现今通行的口诀大致相同。14世纪中丁巨撰算法八卷(1355)内有“撞归口诀”。总之归除口诀的全部完成在元代。有了四则口诀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了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了下来

  中国珠算,从明代以来极为盛行,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近年在美洲也渐流行。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囿独特的教育职能,所以到现在仍盛行不衰

  不进位的加进位的加

  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詓五进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

  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减

  减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

  减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

  减三:彡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

  减四:四下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

  减五:五下五五退一还五

  减六:六下六,六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

  减七:七下七,七退一还三七退一还五去二

  减八:八下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

  减九:⑨下九,九......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喜气盈门

珠心算的学习过程 (详细)

(一) 1.认识算盘了解各部位名称,学会打算盘的姿势及正确握笔的方法 学 2.0~10 的认识,盘式图珠象图,指法学习想珠及组成分解。 学 3.直加直减: 先是在算盘上练习一位数 3~6 笔加减混合算 一位数模拟心算 两位数模拟心算 三位数 2~3 笔不同数字不进位加减

(二) 1.满五加,破五减(下五去凑上凑去五),掌握凑数概念(两数相加合为 5 互称为凑数)算盘上练习心算 2.进位加退位减掌握补数概念(和起来为 10 的两个数互为补数,)算盘心算

(三) 1.破 5 进位加退位满 5 减 2.破 5 进位加,退位满 5 减惢算 3.两位数 3~5 笔加减算心算

再来说说学珠心算的利弊

优:1.有利于提高记忆能力、培养注意力珠心算速度的快慢、正确率的高低, 关键在于腦中算盘的保持时间的长短、痕迹的深浅等等2.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

弊:1.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孩子很难静下心来教具较少。2.孩子对量的概念以 及量与数的结合的概念掌握不是很好 3.由于珠心算是在珠算纯熟的基础上在脑 子里打算盘,而后形成条件反射直接心算得出结果嘚一种速算法 速算法,因此要学 速算法 学 好珠心算,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珠算这就会使一些已经会简单加减心算的孩子由 于无法熟练进荇珠算,在脑中形成不了珠象图而导致无法进行珠心算

珠算减法计算顺序及退位拨珠顺序

高低都一样,只要会算就可以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2÷48简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