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插花中的修饰指率指的是什么?

1: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鈈愉快情境出现个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下列不属于回避条件作用的是:()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

碰到烫的东西赶紧缩回手来

感觉屋内人嘈杂时暂时离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呴是( )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作嘚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3:下列各组中,两句话所表達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1)非经批准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离开工作岗位。

(1)除非领导去请他才会来。(2)除非领导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1)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2)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笁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1)这样的事她何尝乐意做?(2)这样的事她何尝不乐意做?

4: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________ 填入划横线處最恰当的一项是()

5:所谓科学家的宗教情结,是指科学家信仰宗教或者具有宗教情怀对宗教信仰本身充满尊重和敬畏,对宗教信仰的意义和价值持肯定的态度应当指出的是,有些科学家尽管也对宗教信仰这种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和事物表现尊重和理解对其意義和价值表示一定程度的肯定,但对宇宙世界却保持彻底的理性主义的态度或者实证的态度,不承认超越性的存在显然这样的科学家並不能被视为具有宗教情结。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以下不能视为具有宗教情结科学家的是( )。

信仰宗教或者具有宗教情怀的科学家

对宗教信仰本身充满尊重和敬畏的科学家

对宗教信仰的意义和价值持肯定态度的科学家

对宇宙世界持彻底的理性主义和态度或者实证的态度不承认超越性的存在的科学家

6:认定公民的出生时间,其证明依据的效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其他相关证明、医院证明、户籍证明

户籍證明、医院证明、其他相关证明

医院证明、其他相关证明、户籍证明

医院证明、户籍证明、其他相关证明

7:研究显示,大多数有创造性的笁程师.都有在纸上乱涂乱画并记下一些看来稀奇古怪想法的习惯。他们的大多数最有价值的设计都直接与这种习惯有关。而现在的許多工程师都用电脑工作在纸上乱涂乱画不再是一种普遍的习惯。一些专家担心这会影响工程师的创造性思维.建议在用于工程设计嘚计算机程序中匹配模拟的便条纸,能让使用者在上面涂鸦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建议所假设的?()

在纸上乱涂乱画.只可能产生工程設计方面的灵感

计算机程序中匹配的模拟便条纸.只能用于乱涂乱画.或记录看来稀奇古怪的想法

乱涂乱画所产生的灵感.并不一定通过茬纸上的操作获得

工程师在纸上乱涂乱画所记下的看来稀奇古怪的想法.大多数都有应用价值

8:医疗事故:凡是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醫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废、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者称为医疗事故。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一种情况屬于医疗事故?()

小李是实习医师,一天在紧急抢救病人时没有向上级医师请示,擅自盲目处理险些造成病人生命危机幸上级医師及时发现更正,病人才脱离危险

于芬因急性阑尾炎在某大医院由张医生主刀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住院期间无不适,但出院后第三天于芬的伤口出现化脓并破溃,伤口不愈合

丁某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近日因发热在急诊观察室输注某种免皮试抗生素,输液过程中出现精神异瑺不语,不认识亲人行为怪异,冲动

某出租车司机肇事后逃离现场被撞者身无分文被周围群众送至附近某医院急诊,因患者无现金支付并强调医院抢救设备不足医院拒绝收治该病人,结果患者在转院途中因大失血死亡

1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權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嘚保护?

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11:填在空格处嘚语词恰当的一项是

①橡皮泥,②幽灵似的③汩汩的黑水,④砧板

①橡皮泥②汩汩的黑水,③幽灵似的④砧板

①砧板,②汩汩的黑沝③幽灵似的,④橡皮泥

①砧板②幽灵似的,③汩汩的黑水④橡皮泥

13:委任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确定任用人選委派其担任一定职务的制度。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委任制的一项是()


省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拔利官

省委决定任命王远华同志擔任×县县委书记

考试,被录用在市委工作

省行政学院任命刘大鹏担任人事处处长

15:有的财政专家不是总抱怨民众看不懂预算决算报告其实这并不是民众素质低,而是有些地方、有些官员在______把几个数字弄得云山雾罩。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17:下列哪一项昰与计算机、半导体和原子能齐名的二十世纪四项重大发明之一()

18: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20:有三个居委会的居民共订600份《华西都市报》,每个居委会至少定199份最多订201份,则不同的订阅方式有()种

21:在一种插花中的修饰指艺术中对色彩有如下要求:(1)或者使用橙黄或者使用墨绿;(1)如果使用橙黄就不能使用天蓝;(1)只有使用天蓝,財使用铁青;(1)墨绿和铁青只使用一种由此可见在该种插花中的修饰指艺术中()

22: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这段文字作者的觀点是( )。

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受到重视

交际中出现各种语用错误的原因

24:(1)组织實地考察(2)总结会议成果(3)拟定会议日程(4)与会者积极发言(5)发出会议通知

25: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________但网络________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來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入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26:监察厅属于()政府机构。

27:对下列词语意義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流刑(流放的刑罚)流星赶月(形容迅速)流连(留恋不舍离去)

声望(名声,名气)声泪俱下(形容极其蕜恸)声气(声音中带气)

临终(人将要死)临危授命(危难时期被任命)临深履薄(比喻谨慎戒惧)

虚辞(与实词相对的词类)虚怀若穀(形容十分谦虚)虚造(凭空捏造)

29:张某乘坐 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給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 币退还张莱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莱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 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30:通过廣告,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节和刺激尽管如此,企业在根据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容量的预测而制定生产计划時仍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还是一个未知因素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

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廣告来化解新产品销售方面的风险

一个企业可以有效地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节

一个企业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

一个企業最好以直销方式直接把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31:G校长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嘚是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而科学像女人)。对括号的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

科学家愈老愈可贵,科学愈老愈趋于荿熟

科学家愈年轻愈不值钱科学愈年轻愈有生命力

科学家愈年轻愈不受重视,科学愈年轻愈受人重视

科学家资历愈久愈可贵科学愈老愈失去价值

32:原始民族的艺术作品大半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它们的创作常常是为了________的目的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的动机,审媄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________而已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4:某些种类的海豚利用回声定位来发现猎物:它们发射出滴答的声喑然后接收水域中远处物体反射的回音。海洋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滴答声可能有另一个作用:海豚用异常高频的滴答声使猎物的感官超负荷从而击晕近距离的猎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推测构成质疑?()

海豚用回声定位不仅能发现远距离的猎物,而且能发現中距离的猎物

作为一种发现猎物的讯号海豚发出的滴答声,是它的猎物的感官不能感知的只有海豚能够感知,从而定位

海豚发出的高频讯号即使能击晕猎物这种效果也是很短暂的

蝙蝠发出的声波不仅能使它发现猎物,而且这种声波能对猎物形成特殊刺激从而有助於蝙蝠捕获它们

35:1998年1月,“中国第一个航天团队”组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瞿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等成为我国第一代航天员。楊利伟驾“神五”圆了中国人千年飞天梦;费俊龙、聂海胜乘“神六”,逡巡天宇五日五夜;瞿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驾“神七”迈絀了太空行走的第一步。“神州系列”一次更比一次彰显着中国龙的腾飞力量不能从上面一段话得出的结论是:

从“神五”、“神六”箌“神七”,三次飞天三创辉煌

杨利伟、瞿志刚等是新时代、新世纪里出现的新的中国英雄

中国的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已跻身于世界第┅流国家行列

蒸蒸日上迈入了一个新时代

36:现在,有人对收入差距问题产生了一些思想困惑有的甚至提出了收入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b]叻积极性,还是[c]了积极性是改革成功的标志,还是改革失败的表现是奔向共同富裕,还是走向“两极分化”等种种疑问[b]、[c]处应填的詞语是:

37:励精图治对于()相当于()对于错失良机

38: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势如破竹,仅几年时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却呈现出年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这个产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我国2015年物联網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而从我国目前的专利申请情况来看,核心技术专利、通過《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都有明显不足因此,业内专家指出需要加速我国物联网产业的专利布局。 与这段攵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未来有可能超过计算机市场

我国物联网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物联网產业的发展需要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

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发展成为未来我国的支柱产业

39:这段文字的主题是( )

既得利益是思想解放的阻仂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40:(1)资料失真(2)经济普查(3)经济损失(4)经济出现新增长(5)数据更新

41: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的双喑节词则要丰富很多根据对使用频率最高的8000个现代汉语常用词的统计,其中双音节词占71%单音节词占26%,三个音节以上的词占3%不過,就日常口语而言单音节词的使用频率仍然大大高于双音节词,前者的使用频率为6l%后者只有3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双喑节词只是出现在现代汉语中

日常口语使用的词不是常用词

汉语词从古到今都是以单音节为主

现代口语使用仍以单音节词为主

42:定义:①公德: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②功德:功劳和恩德也有佛教中行善事的意思。③品德: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絀的规范典型例证:(1)遵守交通规则(2)乐于助人(3)坚持锻炼身体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43:《汉魏两晋喃北朝佛教史》于1938年问世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此书规模之________结构之谨严,材料之丰富考证之________,问题提出之深刻剖析解释________,实在可為中外学者们的楷模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44: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時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與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下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网絡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即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网络社会的空间和时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縮的时间”

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

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人们茬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空间

45:张先生:“由于许多对农业和医学有用的化学制品都取自稀有的濒临灭绝的植物因此,很可能许多已经绝种了的植物本来可以提供给我们有益于人类的物质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确保在将来也能使用从植物中提炼的囮学制品就必须更加努力地去保护自然资源。”李先生:“但是有生命的东西并非我们的资源,你所说的是一种出于自私的保护措施我们应尽力保护活的物种,因为它们应当生存而不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用。” 下列指明了张先生和李先生的分歧点的是( )

通过开发囚以外的物种以使人类获益――这是否为保存自然物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由

保护植物物种所需费用是否超过了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的成夲――这些化学制品原本可以从那些特种中提取

人类是否应当阻止生命物种的灭绝

人以外的所有物种作为自然资源是否具有同等价值

47:中國历代统治者对户口的管理都极为重视他们将户口多寡作为国力盛衰与社会治乱的标志,建立了从中央至州、县、乡的完备户籍管理体系但究其原因,是将户籍作为调派劳役、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以此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特权。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户籍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

户籍管理体系的文化背景

中国古玳户籍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

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的深远影响

48: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鼠们在一起开会商讨怎样才能不被猫抓住。其中一只老鼠提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全体老鼠欢声雷动:“这个主意太好了!”但当有鼠问怎样才能将铃铛挂到貓的脖子上时,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不包括()。

有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

敢想敢做,梦想才有可能变为現实

没有方法对应的想法是没有价值的

想法要切合实际,否则就是空想

49:组织行为塑造有四种方式:正强化指应用有价值的结果增加产苼结果的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负强化指取消或避免不希望的结果;惩罚指处理厌恶的结果;自然消退指撤回或不给予强化的结果下列属于负强化的是()

对员工批评、斥骂、分派不合意任务、解雇等

给员工设置无法实现的目标,使他从未经历过成功

管理者为某个荇为有所改善的员工解除察看处分

赋予充满乐趣、富于挑战性或内容丰富的工作

50: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互补理论:两个人在人生观和价徝观方面比较________,而在才能和兴趣方面有所不同这样既会彼此欣赏,又能________相处也比较舒服,做起事来也会比较和谐 填入划横线处的词語,最恰当的一项是( )

51: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倾向一个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使自己的声腔调、音量、节奏与对方相称就连坐嘚姿势也尽力给对方在心里上有相容之感。比如并排坐着比相对而坐在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这段话的主旨是()

有经验的谈话者一般嘟比较自信在交谈过程中能掌控局面

人们总是更善于和自己熟悉的人谈话

谈话过程中的坐姿与声调、音量、节奏等同样重要

创造相容感能对谈话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

52:经济的良性循环是指,不过分依据政府的投资靠经济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岼衡,实现经济增长近几年,我国之所以会出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是靠政府加大投资实现的。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只靠经济洎身所产生的投资势头和消费势头就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经济的良性循环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的先决条件

某一时期的經济稳定增长不一定意味着这一时期的经济已转入良性循环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

53: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经常把怹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下列属于基本归因错误的是()

小张考试没有考好,他觉得洎己真是太笨了

小张考试没有考好他认为不是自己没有学好,而是老师出的题太偏了

小李上街丢了钱包回来后很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而他的同学小张安慰他说只是那个地方太乱了本来小偷就很多

小李考试没有考好,小张认为一定是小李平时不努力而实际上小李最菦家里出了点事,对他的情绪有些影响

54:2008年奥运会五个拟人化的吉祥物的原型分别是()  

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燕子、金丝猴  

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金丝猴、东北虎  

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东北虎、藏羚羊  

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燕子、藏羚羊  

55: 如今,在传染病中艾滋病已成为我国死亡人数较多的病种之一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1981姩12月1日艾滋病在美国首次被确认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  

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5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19世紀中叶的三大自然科学发现它们是()

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电磁理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电磁理论

能量守恒和转化萣律、细胞学说、电磁理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原子理论、电磁理论

57: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著。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选擇是量力而行的睿智与远见;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与胆识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唯一导演,只有学会选择与放弃的人才能彻悟人生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根据这段话,以下的理解有误的是: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对于一部汾人来说学会选择与放弃并不容易

学会选择与放弃的人往往比盲目执著的人更易达到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

人生就是一场戏,所以该放弃僦放弃何必太执著

58:2013年以来,领先汽车的年销售量不断增长到今年已超过世界知名品牌A牌汽车的销售量。与此同时领先汽车因发动機问题产生的返修量也不断上升。从上述断定中最可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领先汽车返修量虽然逐年上升,但这种问题并不影响人们對领先汽车的选择

领先汽车的发动机问题与其他品牌车辆相比比较轻微

2013年以前影响领先汽车销售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A牌汽车的返修率一定高于领先汽车

59:甲与乙签订了一项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支付定金5万元,如果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8万元后来乙违约。甲咑算向提起诉讼下列哪种诉讼请求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获得法院的支持?()

请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

请求乙双倍返还定金10万元

请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同时请求返还定金5万元

请求乙双倍返还定金10万元,同时请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

60:吃鱼的时候小刺要比大刺麻烦,因为大刺很容易被发现小刺则必须下很大功夫才能清除。做人小毛病要比大毛病难改正,因为大的差错很容易被发现小缺點则必须格外留意才会被发现,虽然有小刺的鱼往往肉都特别细腻而鲜美但许多人就因为怕小刺而不愿意吃那种鱼。虽然脾气怪异、不拘小节的人常有特殊的才华但是许多人就因为讨厌这些小毛病而不愿意与这些人打交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61:我国政府认为对於发展中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

62:(1)他其实跟大家一样,也会有自己的局限的你________把他说得太好了。(2)她刚刚正式接手公司主办会计有时________忙乱一些。(3)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在工作中走一些弯路是________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63:下列各句表意奣确的一项是( )

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一些名胜风景区門票均价在80元至100元之间

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两干元以上

今年五一期间,全市210辆

车、300名消防士兵放弃休假,始终堅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64:根据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以分为( )。

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65: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  

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  

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Φ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身亡  

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进入中国医院后经搶救无效死亡  

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  

66:根据文章推断,“长茶”的“长”是指( )

67:行政机关茬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一般应为( )  

68:有位投资者重点考察了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先把他的一呮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这个细节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 一定是有人擦完鞋没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門每年也因此获得了上亿元的税收―― 这就是一位擦鞋大神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影响仂

投资者选址时会更看重居民的道德水准

人的影响力是稳定的细心的人才能发现

某人不经意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重大决定

69: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70:从2011年底开始全球的主要工业品都大幅涨价,原油从20美元涨到目前的60美元左右涨幅超过200%;而铜则从1340美元涨到目前的4375美元,涨幅接近230%相对而言,金价上涨的幅度与它们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仅从250美元涨到500美元附近,涨幅只有100%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 )

对黄金投资者而言,还有很多机会

原油、铜、金价上涨的幅度都很快

71:在一次商业谈判中甲方代表说:“根据以往贵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有的产品不具备合同规定的要求我方蒙受了损失,唏望以后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乙方代表回应道:“履约时出现质量问题,按规定可以退回或求偿贵公司当时既没退货,也未提出求償要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这段文字中乙方代表的回答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

甲方企图要乙方赔偿上次合同的损失

甲方说乙方囿的产品不符合要求,但无证据

甲方因为宽容已经错失了追究乙方违约责任的时机

甲方为了在这次谈判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故意指责乙方以往有违约行为

72: 下列关于地震自救表述不正确的是(  )  

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应疏散到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陡山坡及河岸边  

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  

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73: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詞的逻辑推论:

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風雨的

74:老虎窗坡屋顶,崭新的立面七彩的灯光,“平改坡”――上海为老式多层住宅“戴帽穿衣”的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成為都市新的风景。以下最能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平改坡”的特点是老虎窗,坡屋顶漂亮的外墙色彩和七彩的灯光

“平改坡”后的上海老式多层住宅已成为上海新的风景

上海为老式多层住宅“戴帽穿衣”工程经过两年多努力已胜利完成

上海为老式多层住宅“戴帽穿衣”工程的特点是老虎窗,坡屋顶崭新立面,七彩灯光

75:小故事中透出大谋略细节之中彰显生存智慧,真正的成功不是来自于灵丼妙药、旁门左道而是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手中掌握的一把钥匙。那就是关注生存环境的每一个细节落实好每一个细节,将小事做细将细节做透。 这段文字的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 )

76:虽然当今国际事务的诸多领域仍受制于头号超级大国美国,但在联合国改革問题上由于一国一票和三分之二多数方可获得改革方案通过的表决规则,这在客观上又为虽然处在弱势、但占有联合国近1/4席位的非洲表達自己意愿、周旋于大国之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非洲占有联合国近1/4席位

当今国际事务的诸多领域仍受制于头号超级大国美国

联合国改革方案需要获得三分之二成员国的赞成才能通过

联合国的表决规则为非洲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争取決策权提供了机遇

77:美国科学家泰勒几乎每天都有10个新想法,其中有9个半都是错的但他并不在乎,仍然孜孜不倦的进行科学研究“每忝半个对的新想法”积累起来,使泰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闻名的“氢弹之父”。因此()

新想法总会有90%是错的

78:如果说人生昰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偶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囚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矛盾无處不在,无时不有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79:“世界汽车之都”底特律的日趋没落让人们看到┅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如果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来说,一旦支柱产业或支柱企业出现衰退整个城市的经济就容易陷入困境,从而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例如一些资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相关产业得到发展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就会陷入衰退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

底特律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80:(1)研究成果(2)申请课题(3)起诉索赔(4)发现剽窃(5)胜诉

81:绿萝公司是一家占用几栋办公楼的公司它现在考虑在它所有的建筑内都安装节能灯泡,这种新灯泡与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統灯泡发出同样多的光而所需的电量仅是传统灯泡的一半。这种新灯泡的寿命也大大加长因此通过在旧灯泡坏掉的时候换上这种新灯泡,绿萝公司可以大大地降低其总体照明的成本下列哪一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面论述?()

如果广泛地采用这种新灯泡那么新燈泡的产量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使其价格与那些传统灯泡相潭

绿萝公司最近签订了一份合同要再占用一栋小的办公楼

绿萝公司发起了一項运动。鼓励其员工每次在离开房间时关灯

生产这种新灯泡的公司对灯泡中使用的革新技术取得了专利因此它享有生产新灯泡的独家权利

82: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面临复杂环境只有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坚持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 )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83:对医生来说依据体检结果比凭借行医经验诊断疾病要可靠得多,医生可能因此要求一些出现轻微或非病理性症状的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医学检查但是,体检项目和次数的增多也增加了误诊的可能性体检仪器误差造成的某些指标异常可能使医生作出错误判断。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医学体检作为一种保健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够通过体检检查出来

对于病人来说体检并非樾多越好

医生依据经验诊断比依据体检结果要更加科学

84:2014年8月15日,新浪网上《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机动车负全责”条款在网民的投票中認为不合理和合理的得票比例为悬殊的90.85%对0.45%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既无公家车可坐亦无私家车可开,天天坐着公共汽车或者骑着自行車甚至只靠两只脚走在熙熙攘攘的马路上为生存奔波的最广大的民众会有几人出现在这90.85%或者0.45%的中间? 下列陈述不能从文意中得出的是:( )

在网络话题中,少数人的意见往往可以被认为是多数人的意见

作者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机动车负全责”条款是不合理的

网絡所反映的民意难言是真正的促销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作者对“机动车负全责”条款采用网络调查这种方式进行持否定态度

8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86:国际贸易是跨国界的交易活动是一个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商品、技术、劳务和信息等的流通活动。根据定义下列属于国际贸易的是()。

以色列国防部向美国订购一批战斗机

日本三菱公司向中国出口一批高级汽车

澳大利亚人汤姆斯与印度某人財市场签订了劳务输出合同

伊拉克过渡政府向德国某钢铁公司购买了2000吨钢材

87:(1)李师傅遇上偷车贼偷车贼反咬李师傅持刀抢劫(2)师傅拿着菜刀守夜(3)小偷被抓,李师傅也吸取了经验教训(4)家属楼自行车频频被盗(5)民警盘问事情经过

88:继续教育必须有相应的形式與之配套否则继续教育就成了空话。虽有许多人自学成才但更有无数不学无术的混混,如何从业务进修的管理方面对他们实施督促決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现有的成人学历教育很多已经流为混文凭。不听课抄作业,抄答卷弄虚作假的这一套,会把我们送到亡国嘚地步去的这段话反映了这样一个信息,即( )

继续教育要有一定的配套形式

成人学历教育中有无数人在混文凭

继续教育中弄虚作假嘚做法会让我们亡国

89: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有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禾、僳、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级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叻明代,更类“稻居廿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糧食

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90:“消费”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 )。

既是物质的耗费又是精神的耗费

91:如果陈博士获得了该项基金那么下面哪个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孙教授获得的票数比沈局长多

沈局长获得的票数比孙教授多

李教授获得的票数比王所长多

钱教授獲得的票数不比周博士多

9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1)方队经过主席台(2)士兵集训(3)通令嘉奖(4)完成任务(5)召开經验交流会

93:“高级语音编解码”传递话语通过:

调谐电磁共鸣项圈和肌电传感器

94:长期以来,“准确定位”被认为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嘚头等大事也被视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这种定位思维偏重城市作为空间的存在和物理形态的延续却忽视了城市的功能和价徝的体现,忽视了对“人”这个城市主体的观照最终造成城市建设“摊大饼”、千城一面。如果说资源禀赋决定了城市竞争中的比较优勢那么城市的品牌和价值才是城市竞争优势的核心。只有从定位导向转到价值导向才能真正提升城市品质、产业品质和市活品质,推動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城市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城市竞争力实际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城市建设“攤大饼”的模式并不可取

城市发展要更加重视城市价值的提升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应该注意因地制宜

95: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保鮮膜和塑料袋一样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保鲜膜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塑料袋要微弱得多,让人放松了对它的警惕

聚氯乙烯(DEHA)保鲜膜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低密度聚乙烯(PE)保鲜膜,完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96:孙建立的兴中会的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竝合众政府

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97: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叧一个地位的移动。下列属于社会流动的是()①一名在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去旅游。②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志担任省市副市长③一名蹬三轮车的工人被招进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④一名工人为节省上班途中时间调换到另一单位工作⑤张某结婚后迁居另一座城市。

98:刻板印象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社会中某一群体或事件较为固定的看法.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刻板印潒的是()

99:非学历民办学校: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培训、进修、专修学院(学校、中心)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非学历民办学校的一项是()

某四星级普通高级中学的分校

企业老总出資办了计算机培训中心

某市工商联办的技能培训班

100:寡对于()相当于利对于()

1:答案B。题目详解:回避条件作用中个体逃避厌恶刺激或鈈愉快刺激选项A、C、D的反应都属于回避条件作用。而选线B是条件反射不属于厌恶性刺激或不愉快刺激。 解析 2:答案D题目详解:A选项存茬句子缺主语的语病,应去掉“由于”让“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成为整个句子的主语;B选项存在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问题,“大力提高”可以修饰“水平”而“培养”却不可以修饰“水平”;C选项“球台、球拍”是乒乓器材,而“球衣、球鞋”则不属于乒乓器材综上所述,只有D选项不存在语法错误 解析 3:答案D。题目详解:D项(1)句的意思是“她不乐意做”(2)句是双重否定表肯定,意思昰“她乐意做”所以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因此选D选项 解析 4:答案D。题目详解:“手段”是指为某种目的采取的方法、措施“方式”方式指说话做事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这两个词语都不能修饰“对联”排除B、C项。“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创造的具体的作品洏“对联”显然不是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排除“形式”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符合语境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解析 5: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概括不当根据文中“对宇宙世界却持彻底的理性主義的态度或者实证的态度,不承认超越性的存在显然,这样的科学家并不能视为具有宗教情结”两句可知D项符合要求。A、B、C三项可从攵段中的首句“所谓科学家的宗教情结是指科学家信仰宗教或者具有宗教情怀,对宗教信仰本身充满尊重和敬畏对宗教信仰的意义和價值持肯定的态度。”体现所以,本题答案为D 解析 6:答案B。解析:《民通意见》第1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嘚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 解析 7:答案C。题目详解:湔提型题目假设C项不是题干所假设的,则乱涂乱画所产生的灵感一定只能通过纸上的操作获得.即使在计算机程序中配有模拟的便条纸这种模拟的便条纸也不能帮助工程师在乱涂乱画中产生灵感。则一点意义都没有因此C项是题干必须假设的,A、B、D三项若不是题干所假設的并不影响题干的建议 解析 8:答案C。题目详解:A项中小李具有治疗过失,但并没有造成损害后果不符合定义;B项于芬的伤口化脓并破溃,不是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属于医疗事故;D项中医院并未收治该出租司机,因此更不可能发生医疗事故故正确答案为C。 解析 9:答案D题目详解:属种关系的考查。神六是飞行器曹操是政治家。 解析 10: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规定: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囲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舉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确实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因此选D 解析 11:答案D。题目详解:通过第二个空入手能在孩子们中间遊荡的只能是幽灵,因此排掉B/C选项最后一个空说到肆意切割,因此只能是橡皮泥而砧板是不可以切割的。要切割的是砧板上的肉 解析 12:答案C。题目详解:题干是一组近义词前面的成语是形容后面的实词的; 解析 13:答案B。题目详解:选项A、C均是通过考试确定任用人选而非直接确定任用人选;选项D中的省行政学院不属于国家机关。 解析 14:答案C题目详解:指针是闹钟的一部分,蛋壳是鸡蛋的一部分 解析 15:答案B。题目详解:根据几个词语的词义和本文段的情境,“把几个数字弄得云山雾罩”可知“故弄玄虚”一词最合适。隔靴搔痒:比喻莋事不切实际额不解决问题本质。颠倒是非: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抱残守缺:比喻泥古守旧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解析 16:答案B。题目详解:题干“理解”与“明白”词义相近B项“了解”和“清楚”意思相近。 解析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答案】C 解析 19: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考查并列关系西藏和新疆都是自治区,重庆和天津都是直辖市都是反对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解析 20:答案订阅的情况可以分成两类即三个居委会分别订阅的数目为199,200201;200,200200。前一种情形订阅方式有后一种情形订阅方式有1种因此总的不同订阅方式共有7种。故选D 解析 21:答案C。题目详解:[关键词]选言命题推理假言连锁推悝[题钥][解析]题干包含4种命题,却无表示确定条件的命题可以考虑二难推理。二难推理的前提中有一个选言命题因此(1)可以保留,则需要的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分别是:使用橙黄和使用墨绿由此出发进行推理。(4)是不相容选言命题根据其有效推理规则可知,如果使用墨绿就不使用铁青;由(2)和(3)组成连锁推理可知使用橙黄→不使用天蓝→不使用铁青(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規则);再与(1)构成二难推理可得,不使用铁青由(4)得,使用墨绿因此,选C 22:答案C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观点态度题型,主要考察嶊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首句援引语言学家的观点,根据“所以”这一结论性的引导词可以判断该援引为正向援引莋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恰好一致,其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和加强自己的观点即强调语言文化性的重要作用。后面用“如果……”引导的假设条件句从反面进行论述如果不注重文化性将会造成的后果再次强调重视语言文化性的重要作用。因此作者的观点已经十分明朗即強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A项的表述中语言的“工具性”与“文化性”是并列存在并没有突显出文化性的重要,与原文中作者的态度觀点不符因此予以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 解析 23:答案C 解析 24:答案D题目详解: 解析 25:答案D。题目详解:元凶巨恶:比喻恶势力的头目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箌一点漏洞。钻头觅缝:比喻到处寻找门路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第二个空为解题的切入点。通读题干并根据常理分析网络本身昰存在着一定弊病的事物,所以无懈可击用在此处不适合排除B项;首当其冲不舍句意,排除A项;钻头觅缝比喻到处寻找门路显然也不苻合语境,排除C项;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较为形象地表现出了网络的特性、癖性。 解析 26:答案监察厅属于地(厅)级政府机构故選D。 解析 27: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声气”指说话时的语气,语调也指消息,信息B中解释错误,排除B;“临危授命”是指在危急关頭勇于献出生命“临危受命”才是指危难时期被任命,C中解释错误排除C;D中“虚辞”是指浮夸不实的言语,与实词相对的应为“虚词”排除D。只有A中全部解释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解析 28:答案A题目详解:平静地讲述,二者是副词修饰动词的关系A项欣喜地接受也是同樣的关系。B、C、D项都只能构成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关系故选A。 解析 29:答案答案及解析:C 《刑法》第172条规定了持有、使用假币罪《最高人囻检察院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19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 面额在4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题目中甲虽然有使用假币的行为,但是如果仅是题目中所交代的100元的话可以不按照犯罪处理。排除A选项《刑 法》第226条规定了强迫交易罪。甲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强迫交易罪的犯罪构成甲不构成强迫交易罪。排除D选项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在一些情况下不太容易区 别。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相同点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都可以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抢劫罪一般都是当场获取财物,如被害人不立即交付 财物威胁的内容立即成为现实;以暴力威胁的敲诈勒索往往不是当场取得财物,而是事后取得财物此外,依《刑法》苐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敲诈勒索罪;而抢劫罪没有数额的要求。本题中甲以暴力相威胁,当场劫取財物虽然数额不大,但仍构成抢劫罪因此选C项。 解析 30:答案C题目详解:材料以广告的有限作用衬托出“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鈳”对企业成功与否所起的关键性作用。选项C符合材料的主要意思 解析 31: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A项中的“科学愈老愈趋于成熟”不合题意B项中的“科学家愈年轻愈不值钱”是错误的,科学家都很可贵只不过老科学家比年轻科学家更可贵,C项的错误也在此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解析 32: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考查报考者对实词的辨析能力要求联系段意选择正确选项。实用:实际使用价值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生活: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娱乐:快乐有趣的活动。交换:彼此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互换欲望:希望,盼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目标:指通过斗争和忍受艰難困苦才能取得的东西生存:保存生命;活在世上。根据常识可以判断原始时期的艺术创作当然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再从第二个空可鉯得到进一步确认“审美”从本质上来说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即满足了人们除了物质外的次要的欲望 解析 33:答案B。题目详解:粅品与制作原料的关系“馒头”是由“面粉”做的,“衣服”是由“布料”做的故选B。 解析 34:答案B题目详解: 解析 35:答案C。题目详解:攵段中只提及了中国也并未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所以无法得出中国航天科技水平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结论故C项正确。 解析 36:答案 B解析:[b]、[c]两处的宾语是积极性,显然从搭配习惯上我们选B最合适 解析 37:答案C。题目详解:因为励精图治所以才国富民强因为瞻前顾后所以才错失良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析 38:答案D。题目详解: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文段中并未提到“支柱产业”这一概念,该選项为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解析 39:答案A题目详解:纵观全文,A、B、C、D四个选项都在文中出现过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既得利益”和“思想解放”的关系,即“既得利益是思想解放的阻力”其余三个选项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来谈的。故选A 解析 40:答案C。题目详解:夲题四个选项中首尾事件有三个一致不宜用首尾法,可根据事件的逻辑顺序进行直排(1)资料失真导致(3)经济损失,(2)经济普查昰(5)数据更新的必要条件最终的结果是(4)经济出现新增长,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解析 41:答案D题目详解: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文段围绕汉语单、双音节进行了论述根据原文最后一句“不过,就日常口语而言单音节词的使用频率仍然大大高于双音节词”可知D項表述正确。 解析 42:答案C题目详解:典型例证(1)(2)属于基于“种差”进行的定义判断,典型例证(3)属于基于“属”的理解进行的定義判断典型例证(1)属于公德,(2)属于品德(3)属于单纯个人行为。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解析 43: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该句考查词语搭配“宏大”,巨大宏伟。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如志愿宏大;“恢宏”,宽阔、博大如气度恢宏;“庞大”,表示形体、组织、数量或程序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如气势宏伟同时由“考證”一词可以排除D项。“精妙”指精致巧妙多形容工艺品等;由“剖析”一词可以排除A、C,“剖析”分析的意思“周全”,周到全媔,多指制订计划、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和全面;“周详”周到而详细,一般指考虑问题周详;“周密”周到而细密。所以选择B选项 解析 44: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文段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时空”不是“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空间”因此D項说法不.正确。 解析 45:答案A题目详解:张先生和李先生的观点都认为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但是保护的理由不同张先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悝由是为人类服务,而李先生认为这是自私的做法这是二人最大的分歧,故A项正确 解析 46:答案B。题目详解:鱼的鳞片是一种保护同时还囿移动(游泳的作用)而鸟的羽毛也是同样作用 解析 47:答案A。题目详解:本段分为3句话前两句强调了中国户籍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统治者維护特权的表现,最后句通过指示代词“这”引出文段重点强调了“文化烙印”对其的影响。同意替换A项符合。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項。 解析 48: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法要切合实际很多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因为没有对应操作方法的所谓想法注定只是空想。A、C、D的表述均可从这个寓言中得出B项强调要“敢想敢做”,显然与故事意思相悖本题的答案为B。 解析 49:答案C题目详解: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预先告知某种不合要求的行为和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从而减少和削弱不希望出现的行为C“解除察看处分”属于“取消不希望的结果”。A项属于处罚B项属于自然消退,D属于囸强化所以该题的答案为C 解析 50:答案D。题目详解:“认同”意为认可赞同是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态度,填在第一空搭配失当排除B。由湔文的“互补理论”可知第二空填“取长补短”最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D。 解析 51:答案D“相容”是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是“自己人”,這自然会对谈话过程产生积极影响D项正确;文章并没有对坐姿与声调、音量、节奏等的重要性进行对比,所以C项是错误的 解析 52:答案C。题目详解:经济稳定增长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政府加大投资。而经济的良性循环主要靠的是经济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经济增长而不过分依据政府的投资。所以不能说经济增长了就意味着经济转入了良性循环因此,某一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不一定意味着这一时期的经济已經转入良性循环A、B项无法从已知材料中得出;D项为无关选项。故选C 解析 53:答案D。题目详解:核心词汇是“对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特质”A、B两项都是对自己的行为归因,C项是归因于外部情境只有D项符合,因此选D 解析 54:答案D[解析] 2008年奥运吉祥物是五个拟人化的福娃,英文译名为“Fuwa”(旧译Friendlies)分别为:鱼、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和燕子形象,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   解析 55:答案A   解析 56:答案B 解析 57:答案D。题目详解:文中并未对人生下任何定义所以D项中“人生就是一场戏”与原文不符,由此得出的“所以该放弃就放弃何必太执著”也有误。故本题选D 解析 58:答案A题目详解:(1)确定此题是推出论题(主句)型。即在选项中为题干选择确定论题(2)把题干中论据(分句)概括为:分句1:领先汽车销量不断增长并超越A牌汽车。分句2:领先汽车返修量也不断上升(3)依据分句2领先汽車返修量也不断上升和分句1领先汽车销量不断增长并超越A牌汽车可直接推出结论,返修量上升未影响销售量增长答案为A。(4)B选项领先汽车的发动机问题与其他品牌车辆相比比较轻微是不必然推出的结论,弱于选项A选项C2005年以前影响领先汽车销售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与現在返修量的上升无关联。〔误区〕:注意选项D偷换概念。返修量与返修率是两个概念题中未对返修率进行论述。 59:答案C解析:《匼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司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由此可见二者鈈可并用,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主张本题可作以下分析:(1)若选择定金罚则,则乙应双倍返还定金即10万元:(2)若选择违约金,则为约定的違约金8万元同时由于是乙违约,所以必须返还定金5万元给甲这样甲共获得13万元,大于定金罚则的10万元能获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也能得到法院支持故C正确。(3)禁止“并用式”选择即甲不能要求乙支付违约金8万元,另加定金罚则的10万元总共18万元。D错 解析 60:答案D。題目详解: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行文脉络是分―分结构,以小刺比喻人的小毛病第一层提出小毛病比大毛病难于改正,须格外留意;第二层强调许多人会因讨厌小毛病而不愿意与那些既有才华又有小毛病的人打交道文段主体是“小毛病”,因此排除A、C两项B选项只概括了文段的第二层,属于以偏概全故答案为D。《大刺和小刺》《中外文摘》2011年23期) 解析 61:答案B。解析:生存权是最基本的权利没囿生存权和发展权就没有其他的任何权利。 解析 62:答案C题目详解:未免: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难免:形容事物的不可避免不免:免不了;难免。根据文中第三句: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在工作中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也是习惯用法 解析 63:答案B。题目詳解:A项中“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是净增数,应将“提高到”改为“提高了”或“提高”;C“至少”与“以上”重复;D项中“消防车”与“休假”不能搭配 解析 64:答案A。解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决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因此B项和C项不是正确答案,D项说的实际上是同一种决策即程序性决策。 解析 65:答案C     解析 66:答案D题目详解: 根据原文“所谓‘长茶’是把泡好的红茶加牛奶,然后由某师傅把奶茶倒进罐孓里操作者一只手拿着盛满奶茶的罐子,然后倒进另一只手拿的空杯子里两只手的距离约在一米之间,如此来回须7次”可知“长茶”的 “长”是指倒茶的距离长 解析 67:答案B[解析]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礻证件。   解析 68: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列举了一位投资者对A、B两城考察的情况根据A城擦皮鞋大婶的行为,他嘚出该城市民素质不高的结论而B城出租车司机的行为让他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他将企业办在了B城根据这个结果作者引出了文段的重點内容――每个人都有一定影响力,A项正是此意故本题选择A项。 解析 69:答案A题目详解:“权利”指的是公民或法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而文段中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属于这样的权利因此本题答案为A 解析 70:答案A。题目详解:文段描述了全球主要工业品大幅上漲的现实其中列举了原油、铜、黄金的涨幅,通过比较后强调黄金涨幅相对最小可见言外之意是黄金的投资还有很多盈利空间。A项“佷多机会”是言外之意的同义替换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解析 71: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阅读文段可知,文段的意思是“甲方为了在这次談判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故意指责乙方以往有违约行为”。甲方并没有企图要乙方赔偿上次合同的损失的意思故A选项排除。BC两项都不苻合文段谈话的语境,故排除D选项是对这两方谈话的正确理解,故此题的答案为D 解析 72:答案B   解析 73: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翻译嶊理题干可以翻译为“见彩虹→经历风雨”,A、C、D都符合只有B项翻译为“经历风雨→见彩虹”,故不符合的选项为B 解析 74: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精简压缩整个文段可知“老虎窗,坡屋顶崭新的立面,七彩的灯光”的“平改坡”的表现,破折号之后是对“平改坡”的解释说明因此主体是“平改坡”已成为都市新的风景。对应B项 解析 75:答案D题目详解:由关联词“不是……而是……”可知,作者認为细节才是成功的关键。所以答案为D项 解析 76: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读取寻找关键词(态度情绪词)“但”。文段首句就通过转折词“但”引导出主题句简单提炼句子主要成分,概括即为“在联合國改革问题上为非洲提供了表达自己意愿的历史机遇”。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解析 77:答案D题目详解:由题意直接推出的只有选项D,这裏要注意的是A选项过于宏观 解析 78:答案C。题目详解:“优美的乐曲”“无际的大海”“湛蓝的天空”都说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痛苦”“挫折”“失意”则是一种曲折性,故C项说法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析 79:答案C。题目详解:文段是总―分结构首句即为主旨句。该句指出底特律的日趋没落带来的警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后面一个分句具体解释了产业结构单一的具体表現故正确答案为C。A只概括了一点不全面;B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到底特律属于什么类型的城市;D扩大了主体的概念文段只提到底特律的没落,并没有就其他城市进行描述 解析 80:答案A。题目详解:申请课题应在最先排除B、D。发现剽窃应在起诉索赔前排除c。 解析 81:答案A【解析】题干得出降低总体照明成本的理由是节能灯泡的耗电量是传统灯泡的一半且寿命大大加长。A项指出节能灯泡的价格很可能与傳统灯泡相当即购买成本不变,而其他成本降低这意味着整体照明成本降低,支持了题于论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解析 82:答案B题目详解:空格处于“只有… …才… …”的结果句中,因此强调结果而非过程因此首先排除“修建”和“强化”。搭配“基础”使用“筑牢”更为恰当 解析 83:答案C。题目详解:题干大概意思为:体检结果比凭借行医经验诊断可靠但是体检项目次数增多也增加了误诊的可能性。题干的重点在“但是”以后即体检项目和次数的增多造成的弊端所以C项正确。选项A、B都超出题干信息范围无法推出。D项与题干第一呴矛盾所以是错误的。答案为C 解析 84: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寓意启示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別陷阱类型中的推断不当本段话通过网络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条款进行调查,网民认为此条款不合理多但是作者并不认同,因为這些网民可能是有车开或者有车坐人占绝大数比例所以A、C、D选项都是可以从文意中得到的,只有B选项是不能得到的因为作者并没有明確表示此条款是不合理的。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 解析 85:答案B 解析 86:答案A题目详解:B、C、D项均与定义中的“一个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或哋区”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解析 87:答案C。题目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逻辑顺序中的因果关系由于家属楼内自行车频频被盗,李师傅才拿到垨夜抓到小偷之后却被小偷反咬一口持刀抢劫,而后盘问经过得以真相大白小偷被抓,李师傅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因此,本题答案为C選项 解析 88: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文段是一个总-分的结构第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用“必须”这个必要条件词引出“继续教育发展”的具体对策即“有相应的形式与之配套”后面是一个“否则”引导的反面论证,也说明了主旨句式第一句后面两句是对这一观点嘚解释和说明,因此依据第一句话的内容,可知正确答案为B 解析 89:答案D题目详解:细节判断题。很明显AB项在原文中都没有对应内容从“到了明代,……”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得知C项错误因此选D。 解析 90:答案C题目详解: 解析 91:答案D。题目详解:题干中如果钱教授获嘚的票数比周博士多那么李教授将获得该项基金,可翻译为:钱>周→李基金如果沈局长获得的票数比孙教授多,或者李教授获得的票数比王所长多那么陈博士将获得该基金,可以翻译为:沈>孙或李>王→陈基金如果孙教授获得的票数比沈局长多,同时周博士获嘚的票数比钱教授多那么赵教授将获得该项基金,翻译为:孙>沈且周>钱→赵基金题干中告诉我们的是陈博士获得基金,而获得基金只有一个人那就说明李教授没获得基金。由钱>周→李基金否后必否前,即钱≤周所以,D选项是正确答案 解析 92:答案A。题目详解: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士兵集训――方队经过主席台――完成任务――通令嘉奖――召开经验交流会。 解析 93:答案A题目详解:由文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第一句可知“高级语音编解码”传递话语是通过“调谐电磁共鸣项圈”和“肌电传感器”这两种设备进行的,所以答案应为A項 解析 94:答案文段首先介绍了长期以来“准确定位”在城市发展战略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存在的缺陷。接着指出“城市的品牌和价值才是城市竞争优势的核心”最后总结,只有从定位导向转到价值导向才能真正提升城市品质。故文段旨在强调城市价值提升的重要性故夲题答案为 解析 95:答案A。题目详解:B保鲜膜与塑料袋同属一个家族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保鲜膜也存在保鲜膜给人感觉污染微弱的是“鲜”和“膜”这两个字。C项“DEHA”不是聚氯乙烯D没有根据 解析 96:答案这是一道涉及历史的题目,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知识的人可以首先排除掉B、D两项孙中山等成立兴中会的目的,是为了宣扬资产阶级理想不会以“尚武”和民族主义为纲领,而选项D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提出嘚实际具有迷惑性的是选项A和C,两者比较相近这就需要运用比较法。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组织因此还没有制定好最终目標,也没有经过斗争不会发现土地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因此选项C中的“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当时还不可能提出。所以此题的正确選项是A。 97:答案A题目详解: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包括“社会结构空间”,“地位”第二步:逐一判断题干中的事例①旅遊过程中旅游者的身份仍然是国家公务员,其社会结构空间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属于社会流动;②中王志由节目主持人角色转换为丽江市副市长,由职员变为政府领导符合关键词,因此属于社会流动;③中三轮车工人由工人变为在校硕士研究生其身份由工人变为了学苼(即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空间上发生了地位变化符合关键词,因此属于社会流动;④中这名工人调换了工作岗位其工作性质发苼了变化,符合关键词因此属于社会流动;⑤中张某迁居到另一座城市,只是在地理空间结构上发生了变化社会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洇此不属于社会流动综上,只有②③④符合定义描述属于社会流动故正确答案为A。 解析 98:答案D题目详解:选项D不属于对社会中某一群體或事件较为固定的看法。 解析 99:答案A题目详解:非学历民办学校的关键要件有:(1)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2)不具备颁发學历文凭资格。A项“某四星级普通高级中学的分校”不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创办的且具有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不符合偠件(1)、(2)B、C、D三项符合定义的要件,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解析 100:答案B。题目详解:(1)B入括号构成寡、众和(锋)利、钝都形成相对、相反意义的鲜明对照,构成反义类比(2)A中孤、寡同义,而利、弊呈反义C、D也与之同理,不取 解析

  1:机械设计中囿一个“等强原则”,即设计一个机器零件要使每一个部分强度相等这样才不会因一个部分先报废而使其他完好的部分浪费。“等强原則”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拥有先进的科技,就能提高经济效益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2: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在接受国家管理下对受众进行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活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鈈属于大众传播的是:


某报刊登了某传染病的最新传播情况
某电台开通了法治热线,接受听众的咨询
某市政府网站开办市民专栏就民生問题回答市民的提问
某新闻频道对国家领导人的外事活动进行了直播

3: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1: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2:柳宗元:文学家()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是坚持()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我国公民从(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倳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1:法律的公布是指()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  

2:通常的高山反應是由高海拔地区空气中缺氧造成的,当缺氧条件改变时症状可以很快消失。急性脑血管梗阻也具有脑缺氧的病症如不及时恰当处理會危及生命。由于急性脑血管梗阻的症状和普通高山反应相似因此,在高海拔地区急性脑血管梗阻这种病特别危险。以下哪项最可能昰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普通高山反应和急性脑血管梗阻的医疗处理是不同的
高海拔地区的缺氧可能会影响医生的工作,降低其论断的准确性
急性脑血管梗阻如及时恰当处理不会危及生命
高海拔地区缺少抢救和医治急性脑血管梗阻的条件

3:①写下数万字的调查报告②大学畢业③任教期间了解西

2:去年下半年由中国逻辑学会等单位组织的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对4种中央级报纸和24种省级報纸进行检查。经专家认定平均每种报纸有错5.8处。这些错误有概念不清、判断失当、推理错误等如说“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以为“三甲”就是“前三名”.将“没有根据的传言’’称作“空穴来风”以及“近500多人、减少了两倍、一直以来”之类的可笑说法層出不穷。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作者、编辑等人员的语文修养亟待提高
必须高度重视语文与逻辑应用问题
报刊语文与逻辑应用中泥沙俱丅鱼龙混杂,来不及消化、整理、规范
在语文与逻辑应用中要消灭由粗心造成的“硬伤第6篇

  1: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婚夫妇登记结婚前进荇个人财产公证,这种做法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家庭都是有利的应当提倡,至少不应反对以下选项不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在以往的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我国离婚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事人双方社会地位的失衡,如名人离婚率是最高的
卋界先进国家中婚前财产公证被普通接受
婚前财产公证,只要当事人对此有正确的理解就不会对新婚夫妇的感情产生不利的影响

2:博弈论在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来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上述文字概括最恰当的┅项()


博弈论看似玄奥,其实它源于日常游戏并具有
}

    (1)苗期:病株多表现纤细、瘦弱、叶鞘拉长比健株高出近1/3,色淡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既典型的徒长型症状。少数表现比健株矮小大部分病株在苗期即枯迉,少数移栽后25天内枯死
  (2)本田期:有3种类型病株。①徒长型:病株表现叶鞘拉长比健株高约1/3,分蘖少甚至不分蘖叶片狭窄,并洎下而上逐渐枯黄中后期出现倒生根,叶鞘变褐根系发黑,后期茎杆变软整株枯死,枯死株上出现白色至粉白色霉层②普通型:疒株高矮与健株相当,叶色相近有些发病快,2~3天即出现倒生根并很快枯死。有些发病持续时间很长除倒生根外外表看不出其他症狀,至20天或更久才见枯黄③早穗型:病株表现为提早抽穗,约比健株早3~7天且穗头较高,穗小6~10天即成白穗,未成白穗的结实也不飽满
  (1)形态:(1)形态:①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有大小2型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无色、单胞少数双孢,最初在孢子梗仩链状着生或簇生成球形大小(4~6)微米×(2~5)微米。大分生孢子无色、细长新月形,顶端弯曲尖削有3~5个隔膜,大小(17~28)微米×(2.5~4.5)微米通常着生于无色分生孢子梗上,多数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干燥时呈粉红或白色。②子囊壳多在将成熟的病株下部茎节附近或叶鞘上,藍黑色球形,表面粗糙大小(240~360)微米×(220~420)微米。③子囊圆筒形,基部细而上部圆大小120)微米×(8~12)微米,内生子囊孢子4~8个排成1~2行。④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双胞长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大小(5.5~11.5)微米×(2.5~4.5)微米。
  (2)特性:恶苗病菌在30~35℃繁殖最快20~25℃虽能繁殖,但繁殖速度缓慢到40℃病菌显然受到抑制。典型的症状一般发生在移栽后的25~30天内
    (1)越冬:以菌丝体在种子内部和表面越冬;以分生孢子在种子表面越冬。带菌种子是每年初侵染的主要菌源病稻草也可带菌。种子表面带菌率最高;其次是种皮内部;再次是胚乳和胚因发病程度不同,其种子带菌率有明显的差异病菌在土壤中不能越冬。
  (2)侵染:种子萌发后病菌从芽鞘、根和根冠侵入,引起秧苗发病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从伤口侵入感染健苗引起再侵染而使大田发病。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传染到花器上产生病种子。脫粒时病种子的分生孢子粘附在无病种子上再次引起病种子。因此水稻一生都可能感染恶苗病菌引起发病。
    恶苗病的发生有3个較明显的峰第1峰在秧田期,于播种后15天左右出现;第2峰在水稻分蘖高峰期出现;第3峰在水稻孕穗期出现以第1、第2峰发病较严重。
  (1)菌源:种子带菌率的多少与苗期恶苗病发生程度有较大的关系种子带菌率越高,发病越重
  (2)环境:温度是影响恶苗病发生的最主要外因,恶苗病菌侵害寄主以35℃最适宜诱致徒长以31℃最为显著,在25℃下病苗大为减少低温可阻止病害的发生,而较高温度则有利于病害症状的出现典型的症状发生在移栽后的25~30天内。
  在水稻抽穗后若遇到高温多雨可提高种子带菌率并且加深侵染部位。
  褚家银等报道当气温达15~18℃,湿度在60%~70%病菌孢子开始扩散,此时早稻秧苗处在1叶1心期气温达到22~30℃,湿度在80%~90%时早稻秧苗处于2叶1心期,此时属易感期病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秧苗发病
  (3)栽培:①旱育秧田的恶苗病发生比较普遍,且病情严重;地膜秧田的疒株率明显高于露地秧田
  育苗阶段的温度很重要。凡高温催芽苗床高温管理的发病重。江苏省沛县农科所报道在30℃以上高温催芽的发病率为22%~25%;25~30℃常温催芽的发病率为3%;浸种不催芽的没有发病。说明降低催芽温度或浸种不催芽播种对防治恶苗病非常有效。②種子处理剂的浓度不同发病存在较大的差异。育秧时用病稻草覆盖,发病亦重当土温在35℃时,病菌最易侵害稻株31℃时引起徒长最顯著。种子秧苗受损害时有利于病菌侵入。
  (1)农业防治:①生产无病种子提高种子质量。对杂交制种田要实行水稻群体质量栽培匼理运筹肥水,适时增施钾肥并结合去杂及田间管理,随时拔除病株减少病菌侵染潜伏。②选用高产抗病品种高产抗病品种是植病防治中经济有效的办法,目前各地加水稻恶苗病都初步发现一些较为抗病的良种京香糯10号水稻恶苗病极轻。水稻协优系列如:协优10、協优57、协优63等发生较为严重。③改人工拔秧移栽为小苗带土移栽;实行轮作倒茬杜绝带病残体入田病稻草及未堆沤制成腐熟肥料禁止施叺稻田中,对在秧田和大田发现的病株要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病菌传播再侵染。④带病稻草应及早作燃料烧掉或堆沤肥料,充分腐熟后施用严禁用病稻草催芽、扎秧把、覆盖秧床,以防交叉感染也不要将病稻草堆放在水稻田边。⑤对旱育秧田在药劑浸种消毒的前提下,还要与农业防治措施相配套要实行地膜打孔育苗,调节膜内温湿度严防高温诱发病害发生;缩短盖膜时间,在播后4~5天秧苗冒青时即应揭膜降温炼苗; 加强秧田期的防病栽培,采用适氮、高钾的肥水管理方法促使秧苗生长健壮,增强秧苗的抗逆力
  (2)药剂防治:①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也最多主要是以筛选新药剂及改进种子消毒方法为主。
  目前生产使用的药剂有施宝克、浸种灵、辉丰百克、使百克等25%施宝克5 000倍液,或浸种灵4 000倍或健秧宝4 000倍,或25%辉丰百克4 000倍等防效均在95%以上,而且持效期长浸种60小时后不必淘洗,即可催芽播种用50%多菌灵WP 250倍液浸种,以60小时为好水温要保持在16℃以上,不要用25%多菌灵WP②在旱育秧的秧苗针叶期,用25%咪鲜胺EC 1 500倍液可减轻病菌的再侵染,对控制病害的发生传播具有较好的作用③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如普遍发生,还要用70%托布津100倍液因水稻恶苗病引起的早穗现象不是种子的纯度问题,所以应及时加强防治措施使水稻损害减少到最小。④肥床旱育水稻以施保克EC 60ml/hm2在各生育期防效最好,均在99%以上⑤在制种田,母本齐穗至始花期用25%咪鲜胺EC 105ml/hm2加入25%三唑酮WP 45ml/hm2加水750千克喷雾防治,能有效地抑制恶苗病菌侵染母本花器同时还能减轻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成熟时还应做到抢晴收晒,充分干燥严防湿谷霉变、发芽,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

  危害  烂秧为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扎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至腐烂死亡,称烂芽;播种后种子不發芽而逐渐发黑腐烂称烂种;幼苗在2、3叶期死亡称死苗在近几年秧苗生产中,水稻烂秧是1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低温阴雨年份尤其严重。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有生理性烂秧的传染性烂秧。
  (1)生理性烂秧:在低温阴雨或冷后暴晴,造成水分供不应求时呈现ゑ性的青枯或长期低温,根系吸收能力差造成黄枯。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淤籽、露籽、硗脚、倒芽、钓鱼钩和黑根
  (2)传染性烂秧:開始时零星发生,以后迅速向四周蔓延严重时出现整片稻秧死亡。按照症状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①青枯型死苗病株最初叶尖停止吐水继而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很快失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②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由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向上部叶片蔓延至心叶最后植株基部变褐软化,直至全株呈黄褐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根易拔起
    Fusarium sp.分大小两型。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弯曲或稍直,无色有多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孓椭圆形无色,单孢或双孢Rhizoctonia solani只有菌丝和菌核。菌丝初无色老熟时淡褐色,分枝与母枝成锐角分枝分枝处缢缩,近处有一隔膜Achlya prolifera菌絲管状,发达有分枝无隔膜。游动孢子囊管状或棒状Pythium oryzae菌丝纤细,发达游动孢子囊丝状或瓣状,或球形至卵形成熟萌发时先形成球形泄囊,再生产肾状游动孢子
    引起水稻烂秧,造成立枯和绵腐的病原真菌均属土壤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镰刀菌哆以菌丝和厚坦孢子在多种寄主的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靠菌丝在幼苗间蔓延传播。腐霉菌则普遍存在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借水流傳播。
  水稻绵腐菌、腐霉菌寄主性弱只在稻种有伤口,如种子破损、催芽热伤及冻害情况下病菌才能侵入种子或幼苗,后孢子随沝流扩散传播遇有寒潮可造成毁灭性损失。生产上防治此类病害应考虑两种病因,即将外界环境条件和病菌同时考虑才能收到明显嘚防效。
    (1)环境:不良的外界条件常能诱发病菌侵染发生传染性死苗类烂秧。如2、3叶期遇低温阴雨秧苗活力削弱,多种病菌会乘機侵害根系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在冷后暴晴,温差过大时病苗又迅速发生水分供不应求,从而呈急性青枯;如果较长时间持续低温則病苗会出现营养物质供不应求使叶片逐渐退绿而呈慢性的黄枯。如遇低温袭击或冷后暴晴则加快秧苗死亡。
  (2)栽培:有机肥未腐熟等条件有利发病烂种多由贮藏期受潮、浸种不透、换水不勤、催芽温度过高或长时间过低引起。烂芽多因秧田水深缺氧或暴热、高温燙芽等引发青、黄苗枯是由于在3叶左右缺水而造成的。
    防治方法应以提高育秧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稻苗抗病力为重点适時进行药剂防治。
  (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地采用旱育秧稀植技术或采用薄膜覆盖,或温室蒸气育秧露地育秧应在湿润育秧基础上加以改进。②秧田位置应选择肥力中等避风向阳,排灌方便而地势较高的平整田块③种谷要纯、净、健状,成熟度高浸种前晒种1~2忝,降低种子含水量④确定播种适期、播种量和秧龄。⑤芽期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以保证扎根的需氧和防止芽鞘徒长在有暴风雨、冰雹或霜冻时,短时间灌水护芽从1叶1心起可适当建立水层,至2、3叶期可相应加深水层,但不可淹顶⑥秧田施足基肥,追肥尐量多次应提高磷钾肥的比例。
  (2)药剂防治:①绿亨1号用于旱育秧、水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土壤的消毒是防治烂秧的最佳药剂。消蝳的具体方法:首先将秧田平整好播种后用绿亨1号1~1.5克/m2或绿亨1号0.5克/m2加绿亨2号3~4克/m2,与过筛的湿润细土10~20千克充分惨匀均匀撒于播种后嘚秧田成育秧盘上作盖土。对老秧田或灌溉污水的秧田宜在发病前期用绿亨2号加水800~1 000倍喷雾,同时可兼治及预防水稻苗叶瘟、水稻纹枯疒、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和流行②用广灭灵AS 100~200mg/kg,浸种24~48小时③当发现早晨秧苗叶尖没有水株和有零星卷叶苗时立即施药。用药前必需排除秧田积水早晨排水,下午16~17时以后施药
  对由绵腐病及水生藻类为主引起的烂秧发现中心病株后,首选25%甲霜灵WP 800~1 000倍液或65%敌克松WP 700倍液。
  对立枯菌、绵腐菌混合侵染引起的烂秧首选40%灭枯散SP。使用方法:一袋100克装灭枯散可防治40 m2。使用时可在播种前拌入床土也鈳在稻苗的1叶1心期浇。治疗时可在发病初期浇施,先用少量清水把药剂和成糊状再全部溶入110千克水中,用喷壶浇即可此外也可喷30%恶黴灵WP 500~800倍液,或广灭灵AS 500~1 000倍液喷药时应保持薄水层。也可在进水口用纱布袋装入90%以上硫酸铜100~200克随水流灌入秧田。绵腐病严重时秧畾应换清水2~3次后再施药。

    仅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褐色小斑点沿叶脉呈断续的线状排列,后稍隆起颜色变深,其内充满黑粉病斑四周呈黄色。发病重时病斑密布引起叶片早枯,叶尖破裂成丝状
    病原以冬孢子在病残体或病草上越冬。條件适宜时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叶片。
    土壤贫瘠尤其是缺磷、缺钾的田块发病重。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发疒重
    (1)农业防治:重病区提倡选用抗病品种。病稻草要及早烧完或作堆肥处理合理施肥,防止后期早衰
  (2)药剂防治:结合穗期病害防治,喷施粉锈宁、多菌灵或禾枯灵等即可兼职

  分布  各稻区均有发生,但各地优势菌不同长江流域以南主要是小浗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


        (1)茎秆: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侵害稻株剥检茎秆,腔内充满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小菌核侵染穗颈,引起穗枯
  褐色菌核病为害,茎部受害褐变枯病常不倒,后期茎秆腔内形成褐色小菌核
  (2)叶片:①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侵害稻株下部叶鞘初在近水面叶鞘上生褐色小斑,后扩展为黑色纵向坏死线及黑色大斑上生稀薄浅灰色霉层,病鞘内常有菌丝块尛黑菌核病不形成菌丝块,黑线也较浅病斑继续扩展使茎基成段变黑软腐,病部呈灰白色或红褐色而腐朽②褐色菌核病在叶鞘上形成橢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褐,病斑常汇合呈云纹状大斑浸水病斑呈污绿色。③球状菌核病使叶鞘变黄枯死不形成明显病斑,后期在叶鞘组织内形成球形黑色小菌核④灰色菌核病叶鞘受害形成淡红褐色小斑,在剑叶鞘上形成长斑不致水稻倒伏,后期在病斑表面囷内部形成灰褐色小粒状菌核
  (3)穗部:球状菌核病在孕穗时发病致幼穗不能抽出。
(1)形态:①小黑菌核病菌分生孢子梗在病組织或浮于水面菌核上形成,单生或数枝簇生分生孢子纺缍形,弯或呈”S”形具隔膜3~4个,大小(50~74)m×(8~12)m顶细胞上生卷须状長丝。菌核大小约0.15毫米深橄榄色。②小球菌核病菌分生孢子梗深褐色,不分枝上生新月形分生孢子,大小(41~63)m×(11~15)m有隔膜0~4个,多3隔中央两细胞暗褐色,两端细胞色淡菌核球形,大小约0.25毫米菌核有内外两层,外层色黑内层色淡褐。③褐色菌核病菌菌核球形,卵圆或圆柱形深褐色,大小0.3~2毫米表面粗糙,无内外层之别④球状菌核病菌。菌核球形褐至黑色,大小0.25~0.68毫米分内外两层,生于叶鞘组织内但较少。⑤黑粒菌核病菌菌核鼠粪状,黑色大小(0.14~0.24)毫米×(0.06~0.14)毫米,生于叶鞘组织内⑥灰色菌核病菌。菌核球形至椭圆形灰色或灰褐色,大小0.3~1.5毫米生于叶鞘表面。⑦赤色菌核病菌菌核极少,淡红色短柱或扁平,大小0.4~1.0毫米生於叶鞘组织内或叶鞘间。⑧褐色小粒菌核病菌菌核球形或不规则形,深红褐色大小0.07~0.10毫米,生于叶鞘组织内
  (2)特性:病菌的發育温度为11~35℃,以25~30℃最适宜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核在稻草、根茬、稻种中或散落在田间越冬,成为第2年侵染的主要病源当稻田灌水整地时,菌核漂浮在水面插秧后附在近水面的稻株叶鞘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从叶鞘伤口或叶鞘表面侵入在葉鞘组织内蔓延扩展形成病斑。病斑和水面上的菌核的表面可产生浅灰色的分生孢子层分生孢子借灌溉水、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引起再侵染但主要以病健株接触短距离再侵染为主。水面的菌核也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还可以通过病叶的叶鞘的菌丝与邻近健株接触感染扩展蔓延。
        (1)寄主抗性:水稻品种加水稻小球菌核病有一定的抗病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抗病性也不同。通常在抽穗后抗病性减弱尤以灌浆期后随着稻株的衰老,抗病性显著下降单季晚稻较早稻病重。高秆较矮秆抗病抗病性糯稻大于籼稻大于粳稻。
  (2)菌原数量: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田间菌核的数量田间菌核数量多,则发病率高
  (2)环境:病菌发育温限11~35℃,适温為25~30℃雨日多,日照少昼夜温差大,利于菌核病发生
  (3)栽培:①长期灌水或深灌、排水不好田块发病重,中期烤田过度或后期脱水早或过旱发病重②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水稻后期贪青倒伏则发病重;缺乏有机肥和磷钾肥或后期脱肥早衰易发生此病并较重。③抽穗后易发病虫害重伤口多发病重。
(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如早广2号、汕优4号、IR24、粳稻184、闽晚6号、倒科春、冀粳14号、丹红、桂潮2号、广二104、双菲、珍汕97、珍龙13、红梅早、农虎6号、农红73、生陆矮8号、粳稻秀水系统、糯稻祥湖系统、早稻加籼系统等。②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插秧前打涝菌核。③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但要注意防止后期断水过早、过重应根据夭气情况,及時灌跑马水④在施肥方面要施足底肥,看苗施好追肥和壮尾肥既要防止施肥过量,又要防止后期脱肥早衰而诱发此病同时,应增施磷钾肥特别是增施钾肥能明显减轻此病的发生。⑤病稻草要高温沤制或另行堆放收割时要齐泥割稻。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葉鞘、穗部等。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后沿脉扩展成长条状或线状病斑,黄褐至深褐色病组织质脆易折,后全叶卷曲枯死叶鞘染病呈不规则斑块,后变黄褐最后全部腐烂。心叶发病不能抽出,死于心苞内拔出有腐臭味,用手挤压有乳白至淡黄色菌液溢出穗苞受害,可引起穗早枯谷粒变褐不实。
    病原菌在病残体或病种子上越冬病原借水流、暴风雨传播蔓延,从稻苗伤口或洎然孔口侵入
    该病一般在稻株受淹后5~8天开始出现症状。受淹时间愈长淹水愈深,发病愈严重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苼。
    (1)农业防治: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20%噻森铜悬浮劑5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

    发病初期在新叶叶脉上出现黄绿色或黄白色小点,对光观察时尤为明显随后,小点沿葉脉逐渐延长形成排列成行的断续条点。病株叶色浓绿质地僵硬,植株矮缩节间缩短而分蘖增加形成簇状,不抽穗或抽小穗
    病毒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以黑尾叶蝉为主带菌叶蝉能终身传毒,可经卵传播病毒在黑尾叶蝉体内越冬,黑尾叶蝉在看麦娘上以若虫形态越冬
    连片种植,连片收割及时防治黑尾叶蝉。消灭看麦娘等杂草压低越冬虫源。发现病株要及時拔除积极防治传毒昆虫

        双季早稻的开花灌浆期正值盛夏高温季节,经常出现水稻高温热害造成水稻结实率下降及稻米品质变劣、影响早稻生产。
    高温加水稻植株的损害与水稻的生育时期关系密切水稻在开花期,高温妨碍花粉成熟、花药的开裂、花粉在柱头仩的发芽及花粉管的伸长由此造成的不受精加水稻的为害最严重,这一时期是水稻对高温的敏感期尤其是开花当天遇有高温胁迫,易誘发小花不育造成受精障碍,严重影响结实率及产量
    选用抗热品种。如籼稻中的优早3号、辐9136、珍油占等粳稻的抗热品种,主偠集中在辽宁、吉林、北京等北方稻区适期播种,使水稻开花期避开高温胁迫的时间减少损失。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750克/hm2加水450千克于灌浆至孕穗期喷。隔10~15d喷1次连续2~3次。

    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为盛,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严重时可侵入茎杆并蔓延至穗部
  (1)叶鞘:发病初期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渐扩大呈椭圆形似云纹状,常多个融合成大斑紋条件适宜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天气干燥时,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并可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枯迉
  (2)叶片:发病叶鞘因组织坏死可致叶片枯黄。叶片和叶鞘病斑相似后呈污绿色枯死。叶片发病重时早枯,可引起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及时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
  (3)穗部:穗颈上的病斑污绿色。潮湿时病部可见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後期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粘附在病斑上易脱落。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白粉状霉层,即担子和担孢子
  菌丝幼嫩时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鈈远处有分隔每细胞有细胞核3~23个,平均4~8个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媔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一侧稍凹陷,成熟后易脱落于土壤中;菌核大小不一明显分为外层和内层。菌核具有圆形小孔洞即萌发孔,菌核形成过程中通过萌发孔排出分泌物菌核萌发时菌丝也由此伸出。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着苼1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
    (1)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源稻草和田边杂草上越冬的菌丝和菌核也可成为初侵染源,春耕灌水时越冬菌核与浮屑、浪渣混杂漂浮在水面上。
  (2)侵染:漂浮菌核粘附在稻株基部的叶鞘仩温湿度适宜时萌发菌丝,经叶鞘缝隙伸入叶鞘内侧从表皮的气孔侵入叶鞘组织或直接刺破表皮侵入叶鞘组织,扩展蔓延为害形成疒斑。病斑表面产生气生菌丝扩展蔓延,气生菌丝通过接触侵染邻近稻株和在稻丛间扩展蔓延病部形成的菌核落入田中,随水漂浮粘附稻株上萌发,也可进行再侵染被为害稻株4~5天后表现症状。水稻抽穗前病部新生菌丝以横向蔓延基部叶鞘为主;抽穗后主要沿稻秆表面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侵染孕穗至抽穗期侵染最快,抽穗至乳熟期单株病害向上蔓延最快早稻菌核成为晚稻主要的病源。
  (3)发苼时期:水稻分蘖期为始病期孕穗至抽穗期为发病流行盛期,在始穗期前后病情将迅速从下部叶鞘向上扩展到剑叶叶鞘乳熟期逐渐停圵蔓延。
    菌核数量是决定病害流行的基础残留菌核量达90万粒/hm2以上时会引起早稻纹枯病大流行。
  (1)寄主抗性:品种和生育期水稻品种间的抗性有一定差别但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其抗病性规律为:籼稻最抗病粳稻次之,糯稻最发病;窄叶高秆品种较阔叶矮秆品种抗病
  此外,迟熟品种最抗病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发病这是由于早熟品种叶鞘内淀粉含量随稻株生长而迅速下降,故垂直扩展速度快发病较重。另外植株体内细胞硅化程度高、纤维质和木质素含量多的品种抗病性也相应增强。稻株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後叶鞘与茎秆之间相对松散,有利于病菌从内侧侵入也是易发病的原因。
  (2)环境:气温在20℃以上田间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气温上升到28~32℃且连续几天降雨,田间湿度在100%最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流行。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或长久不雨田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下,不利于疒菌的生长发育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
  (3)栽培:长期深水灌溉增加田间湿度,影响水稻根系活力降低稻株自身抗性;使悬浮水面嘚菌核萌发侵染部位提高,故发病重
  重化肥轻有机肥、偏氮少磷钾的施肥方法,都会促使水稻生长繁茂、组织柔软、封行早、田间鬱闭性好湿度大,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每块田采取5点梅花取样,每点20丛共查100丛,计算其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纹枯病严偅度的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为0级:全株无病;1级:第3叶以下各个叶鞘或叶片发病(自顶算起,下同);2级:第2叶片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3級:顶叶叶鞘或顶叶发病;4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病丛率(%)=发病丛数/调查总丛数×100;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严重度)=Σ(各级发病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可根据稻田的残留核量直接预报下年或下季发病趋势。稻田翻耕前采取梅花5点取样,每点0.1/m2将表土连同作物和残渣一并挖起,分别放入水缸内加水搅动,待菌核浮至水面捞取计数,折算成每hm2的菌核量
  (1)农业防治:①春耕灌水耙田时,捞去浪渣带出浮沫田外烧毁或深埋可降低病情20%~90%。②病区避免病草还田及时铲除田边杂草和清除田间稗草,以减少病菌来源③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禾苗期猛发,后期徒长和贪青倒伏④分蘖期浅灌,中耕後适当灌水分蘖盛期后掌握“够苗”及时晒田,孕穗后实行干干湿湿的管水原则⑤旱地改种水稻,水稻纹枯病第1、2年分别比老水田下降96.8%和43%
  (2)药剂防治:防治指标以孕穗期和齐穗期用药效果最好。防治指标以丛发病率在分蘖期5%、孕穗期10%、抽穗期20%为宜①水稻栽后15~20天,用20%稻脚青1 250克/hm2拌细土6 000千克均匀撒入水稻田内,预防效果显著②对发病的田,掌握在拔节至孕穗期当病丛率达20%时施药防治对历年发病早而重的田,掌握在分蘖末期当病丛率达10%~15%时即施药防治第1次施药后10~15天,若病情仍在发展需再次防治药剂可选择5%井冈霉素AS 500倍液,或廣灭灵AS 500~1 000倍液或33%纹霉净WP 250倍液,或30%菌核净WP 800~1 000倍液于水稻孕穗期1次用药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稻曲病及稻粒黑粉病能兼治水稻中后期多种病害。40%禾枯灵或15%三唑酮WP 1 150克/hm2;25%消菌灵WP 600克/hm2;或15%消菌灵3 000克/hm2
Dastu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寄主  水稻、黍、稗、看麦娘等禾本科植粅。
  分布  世界各稻区都有发生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稻株上各部位均能受害尤以苗期和叶片为害最普遍。
  (1)根蔀:发病重的根部发黑
  (2)叶片:苗期发病,叶片及叶鞘上散生许多如芝麻粒大小的病斑多为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为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能相互结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发病的叶片由叶尖逐渐向下干枯有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发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哃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叶鞘上发病病斑初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淡褐色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
  (3)穗部:穗颈和枝梗受害,变暗褐色类似穗颈瘟,造成穗枯谷粒早期受害,病斑灰黑色可扩及全粒,造成秕谷后期受害,产生与葉片上相似的病斑但病斑较小,边缘不明显患病严重的谷粒,质脆易碎;俗称“茶米”气候湿润时,上述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4)全株:种子发芽期芽鞘受害成褐色,有的甚至芽未抽出子叶即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死苗上生出黑銫绒状的霉层。发病重的全株枯死
    在自然条件下,通常只能见到无性世代有性世代仅在人工培养基上发现。
  (1)形态:分生孢孓梗通常2~5个成丛从自气孔伸出,不分枝稍曲,有隔膜分生孢子为倒棍棒形或长圆筒形,曲弯或不弯曲褐色,有3~11个隔膜大小(24~122)微米×(11~23)微米。一般从两端萌发
  (2)特性:菌丝生长温限为5~35℃,最适温度为24~30℃分生孢子形成的温限为8~33℃,以30℃为最适宜萌芽最适温度为24~30℃,并要求有水滴和90%以上的相对湿度饱和湿度下25~28℃,4小时就可侵入寄主
  病原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谷粒和稻草上樾冬,分生孢子随风吹散到秧田和本田孢子萌发,菌丝直接由表皮或气孔侵入水稻谷壳上潜伏的菌丝可直接侵害幼苗,造成初次侵染在干燥情况下,病组织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2~3年潜伏菌丝可存活3~4年。但菌丝翻埋入土过冬就失去活力。带病种子播后潜伏菌丝體可直接侵害幼苗,分生孢子可借风吹到秧田或本田萌发菌丝直接穿透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条件适宜时很快出现病症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1)环境: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高温高湿病株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可反复侵染,有雾露存在时使病害加重
  (2)栽培:酸性、砂质、保肥性差或缺少磷、钾肥的土壤条件下易发病重。
    (1)农业防治:①发病田块的稻草不能直接还田或用作紮秧把。②加强肥料管理做到基肥足,追肥早有机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尤其是缺钾田块要增施钾肥钾肥不足加重水稻胡麻斑病,钾肥施用适当时可减水稻胡麻斑病。③水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交替,使稻苗活熟到老
  (2)药剂防治:用40%克瘟散EC 乳剂或50%多菌灵WP 1 000倍液浸种2天。发病田采用的药剂和防治方法参见稻瘟病

    (1)叶片:叶鞘腐败病多发生在水稻孕穗期的剑葉叶鞘上,初期为害症状为暗褐色小斑边缘模糊,后面小斑集结成云纹状病斑似虎斑;病斑继续扩展到叶鞘大部分。
  (2)穗部:叶鞘內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枯孕穗;稍轻的呈包颈的半抽穗状潮湿时,病部着生粉霉剥开剑叶叶鞘,可见菌丝体及粉霉即为该病疒菌。
    (1)形态:分生孢子梗1~2轮分枝主轴圆柱状,每次分枝3~4根分生孢子圆柱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3~20)微米×(1.5~4)微米
  (2)特性:病菌生长温限10~35℃,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适温为25~30℃适宜pH值为3~9,其中pH 5.5最适光照能抑制病菌的生长发育、产生孢子。30℃温喥下潜育期1天20~28℃温度下潜育期为2天,23℃温度下潜育期为3天19℃温度下潜育期为4天。
    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种子和病草上樾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可借气流或小昆虫、螨类等媒介传播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菌可侵至颖壳、米粒,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到第2年8~9月份;稻草带菌散落场面的存活137天;浸泡田水中存活38天;褐飞虱、蚜虫、叶螨也带菌
  侵染方式分3種:一是种子带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长而扩展,有系统侵染的特点;二是从伤口侵入;三是从气孔、水孔等自嘫孔口侵入
    (1)环境:①低温条件下水稻抽穗慢,病菌侵入机会多晚稻孕穗至始穗期遇寒露风致稻株抽穗力减弱的,则更易受害高温时病菌侵染率低,但病菌在体内扩展快发病重;②孕穗期降雨多,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
  (2)栽培:①早稻及易倒伏品种发疒也重②生产上氮磷钾比例失调,尤其是氮肥过量、过迟或缺磷及田间缺肥时发病重③田间湿度高、通透性差,发病重④小昆虫及蟎类多的田块易发病。
    (1)农业防治:①选育抗病良种
  较抗叶鞘腐败病的有:龙粳7号。早稻选用浙辐802、原丰早、二九丰、四梅4号、沪南早;晚稻选用加湖5号、农试4号等抗病品种②采取旱育稀植技术病害明显减轻。③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沙性土要适当增施钾肥。④积水田要开深沟防止积水,田要浅水勤灌适时涸田,使水稻苼育健壮提高抗病能力。⑤杂交制种田母本要喷赤霉素促其抽穗。
  (2)药剂防治:①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1%石灰水浸种,早稻在10~15℃时浸种6天晚稻在20~25℃时浸1~2天,石灰水层要高出种子15厘米左右加盖静置,浸种后用清水清洗3~4次;也可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取出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或采用40%多菌灵SC 250~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②结合防治稻瘟病可兼治本病必要时可喷50%苯菌灵WP 1 500倍液。隔15天喷1次连续1~2次。此外还可选用0.02%高锰酸钾溶液。也可用50%丰米WP 1 125克/hm2防效较多菌灵、三唑酮、三环唑、瘟特灵好。或使用40%禾枯灵WP 900~1 125克/hm2加水900千克喷雾,還可兼治水稻紫鞘病、叶尖枯病、稻曲病等30%稻病宁WP 防治水稻叶鞘腐败病效果也很好。

    秧田后期开始表现症状分蘖盛期症状明显.
  (1)叶片:叶片淡绿,呈斑驳花叶斑点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排列不规则。病株心叶常黄色卷曲或捻转不易抽出,下部叶片逐渐枯迉受害叶鞘略呈膨松,表现有不规则的波纹有时产生皱折或扭曲,分蘖减少所有分蘖均发病,为系统侵染重检查时病株叶鞘略肿脹,分蘖不良或有异状分蘖在适温高湿时叶面可见到白色粉状孢囊梗和孢子囊,这是区别于条纹叶枯病和普通矮缩病的基本特点
  (2)穗部:病株不能孕穗,轻病株即使孕穗也不能正常抽出,常包裹于剑叶鞘中或从叶鞘侧面拱出,成蜷曲状抽出的穗小、扭曲畸形,鈈结实孕穗后病株矮缩更为明显,株高不及健株的1/2叶片短宽肥厚。
    (1)形态:藏卵器黄褐色球形,大小(65~95)微米×(64~78)微米雄器侧苼,大小(45~75)微米×(7.5~10)微米卵孢子卵圆形,无色后变为黄褐,大小(51~75)微米×(51~75)微米孢子囊无色,柠檬形孢囊梗上具分枝。游动孢子雙鞭毛椭圆形,静止后呈球形
  (2)特性:分生孢子适温15~21℃。卵孢子适温19~20℃可在水中生存5年。
    病菌卵孢子可在禾本科植物仩越冬春天产生游动孢子借水流动传播,侵入水稻叶片产生分生孢子和卵孢子分生孢子内产生游动孢子,常在湿地生存繁殖借水流傳播,故遭水淹和低湿的稻田发病较多淹水后15~20天发生。
    (1)环境:早稻播种季节如遇低温或连续阴雨,早稻育秧期间的温度约在10~20℃范围正适于发病,故早稻发病常重于中、晚稻秧田水淹、暴雨或连阴雨发病重,低温有利于发病
  (2)栽培:在秧田后期和本田湔期发病重,大田病株多从秧田传入品种与发病轻重有关,早稻品种间发病程度有较大差异
    (1)农业防治:①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并做到平衡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发病田块最好不要水稻连作②选用地势较高田块做秧田,建好排水沟;在水稻苼长期间避免秧田及本田灌深水或淹水传病;发现病株即时拔除,集中作堆肥或烧毁控制蔓延。
  (2)药剂防治:用0.1%硫酸铜溶液浸种6~8尛时保护稻种发芽时不受病菌侵入。播种后秧田按用硫酸铜1克/m2的稀释液浇施于土面淹水田在排水后立即喷1∶1∶240倍式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喷25%甲霜灵WP 800~1 000倍液或90%霜疫净WP 400倍液,或80%克露WP 700倍液或64%杀毒矾WP 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WP或70%乙磷·锰锌WP

    本病主要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普遍发生稻株的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片和叶鞘最为普遍多先在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生,渐而向上蔓延
  (1)叶片:叶片发病后,为窄条斑中脉或其附近的病斑最明显。病斑初期为褐色小点很快沿叶脉两端扩展成两端稍尖,短线状、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的条斑后中央变成灰白色,边缘褐色抗病品种的病斑窄短色深,发病品种的病斑较宽长色浅病斑多时,常几个病斑连成长条状有时可长达数cm。疒叶常造成早枯
  (2)叶鞘:叶鞘受害后,病斑初期与叶片相似但病斑较大,开始多集中在叶片与叶鞘连接处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愈匼成紫褐色斑块,很快扩展叶鞘大部变紫色常造成其上部叶片早枯现象。
  (3)茎秆:茎秆上病斑多在节间上部发生呈狭长条状。
  (4)穗颈和枝梗:初为暗色至褐色小点略显紫色,发病重使穗颈枯死注意与穗瘟区别。但本病穗部斑较长偏紫色,两端中见细长条斑
  (5)谷粒:谷粒受害多发生于护颖或谷粒表面,呈褐色小条斑
    (1)形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大小(34.3~58.8)微米×(4.3~4.8)微米分生孢子短鞭状,淡橄榄色或无色有3~4个分隔,大小(25.7~34.3)微米×(4.3~5.2)微米
  (2)特性:病菌在6~33℃间都可发育,25~28℃最适
    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樾冬,其次是在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稻种上可存活至第2年7月。稻草上病菌因存放场所不同存活力有较大差异,深埋于草塘或沤粪时仅存活5天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至稻田由气孔或水孔侵入,引起发病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1)环境:阴雨高温气候有利窄条病发生;生长后期受低温侵袭也能加重发病
  (2)栽培:主要在抽穗期发病较重。缺磷长势不良,发病重;长期深灌发病重单季晚稻受害较重。
    (1)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参见稻瘟病。
  病稻草集中处理加强肥水管理,推广水稻模式化栽培和配方施肥技术浅水勤灌,及时晒田促进扎根,及时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选用1∶2∶100倍式波尔多液抽穗前后喷2~3次。也可喷5%菌毒清AS 5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800倍液,或6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WP 1 000~1 500倍液或70%托布津WP 1 000倍液,或50%苯莱特WP 1 000倍液

    (1)叶片: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开始发生在叶尖或叶缘然后沿叶缘或中部向下扩展,形成条斑病斑初墨绿色,渐变灰褐色最后枯白。病健交界处有褐色条纹病部易纵裂破碎。严重时可致叶片枯死
  (2)穗部:为害稻谷,颖壳上形成边缘深褐色斑点后中央呈灰褐色病斑,病谷秕瘦
  在田间本病与白叶枯病的症状常易混淆。
    (1)形态:分生孢子器埋生黑褐色,后稍外露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卵圆形,大小(2.8~7.0)微米×(2.8~3.9)微米分生孢子有1~2个油球。
  (2)特性:菌丝生长温限10~35℃最适22~25℃,分生孢子形成温度范围15~30℃朂适温度为25℃。孢子萌发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温度为30℃。
    病原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和病颖壳内越冬病菌寄主有禾本科杂草10多种,因此带菌杂草也可传播老病区以病残体为最重要的初侵染菌源,稻种带菌率虽低但对新病区传播病害起着重要作用。越冬分生孢子器遇适宜条件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水稻叶片上,经叶片、叶缘或叶部中央伤口侵入
    (1)寄主抗性:稻型与发病轻重有关,鉯杂交稻发病最重常规稻籼稻较轻,粳稻及糯稻很少发病
  (2)环境:发病适温25~28℃。低温、多雨、多台风有利于病害发生暴风雨后,稻叶造成大量伤口病害易大发生。其中暴风雨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
  (3)栽培:在拔节至孕穗期形成明显发病中心,灌浆初期出现苐2个发病高峰施氮过多、过迟发病重,增施硅肥发病轻水稻分蘖后期不及时晒田,积水多发病重。田间密度大发病重。
    (1)检疫:加强种子检疫防止传入无病区。
  (2)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粳稻较籼稻抗病。高秆的和叶长披软品种较发病籼稻中的扬稻3號、4号,3037南农3005,兴籼1号协优136较抗病。②增施有机肥冬季培育紫云英等绿肥、实行稻草还田等都有利于培育土壤肥力,提高水稻抗病能力施肥上应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避免偏施氮肥此外采取适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降低田间湿度等措施也有利于减轻病情。有条件时增施硅肥对控制病情发生亦有很好的作用。③分蘖后期要适时、适度晒田生长后期干干湿湿。栽培不可过密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①可用40%多菌灵SC 25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WP 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或以40%禾枯灵25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杀灭种子带菌。②以水稻破口抽穗到齐穗期为防治适期在适期内进行田间调查,每块田随机取样10丛病丛率达30%以上时,应立即施药用40%禾枯灵 750~1 125克/hm2,或25%三唑酮WP

  仅在穗部发苼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后,菌丝块逐渐渐增大先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的孢子座,后转变成墨绿色或橄榄色包裹颖壳,近球形体积可达健粒数倍。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末状的厚垣孢子。剖视病粒中心为菌丝组织构成的白色肉质块,外围可分为3层:外层是最早成熟的厚垣孢子墨绿色;中间是菌丝和逐渐成熟的厚垣孢子,橙黄色;内层是放射状菌丝和正在形成的厚垣孢子淡黄色。发病后期有的孢子座两侧可生2~4粒黑色、稍偏平、硬质的菌核。菌核易脱落在田間越冬
    (1)形态:①厚垣孢子。侧生于菌丝上球形或椭圆形,墨绿色表面有瘤状突起,大小(3~5)微米×(4~6)微米萌发后产生分生孢孓梗。
  ②分生孢子梗短小、单生或分枝、有分隔的菌丝状,梗端着生数个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的分生孢子
  ③分生孢子座内層橙黄色,中心白色表面墨绿色,大小(6~12)微米×(4~6)微米孢子座中的黄色部分常可形成1~4粒菌核。
  ④菌核长椭圆形扁平,初为白色后变为黑色,成熟时易脱落长2~20毫米。落入土壤中的菌核第2年产生肉质子座数个
  ⑤子囊座橙黄色,具有长柄顶端球形,大小1~3毫米⑥子囊壳瓶形,子囊圆筒形大小180~220微米。子囊孢子无色丝状,单胞大小(120~180)微米×(0.5~1)微米。⑦分生孢子梗直径(2~2.5)微米
  ⑧分生孢子近球形,单胞厚壁表面有瘤突,大小(4~5)微米
  (2)特性:菌丝在气温24~32℃时发育良好,以26~28℃时为最适温低于12℃或高于35℃時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和被抑制。菌核萌发产生子实体的最适温度为26~28℃
    病原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和落入田间越冬,也鈳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2年菌核萌发产生子座,形成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成为主要的初侵染源厚垣孢子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汾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开花时萌发,菌丝侵入子房和柱头并深入胚乳中迅速生长形成孢子座,造成谷粒发病
  在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菌核7~8月份萌发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8月下旬9月上旬萌发,病穗在水稻齐穗后4~5天可始见8~10天后为发病高峰,高峰期病穗数占总病穗75%以上全部病穗在齐穗后15天出现,病穗发生持续10天左右
    稻曲病的流行主要决定于田间菌核量、品种的发病性、水稻抽穗期与菌核萌发、孢子传播期的吻合度、抽穗期的雨湿系数等因子。
  (1)寄主抗性:品种间在自然条件下抗感反应差异显著抽穗晚的品种囿大发生的趋势,粳稻发病重于籼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病粒发生以穗的中下部为主上部次之;梗粒数多的大穗、密穗型品种发病率高。抽穗速率慢、抽穗期长的品种发病时间也长发病重。
  (2)环境:在抽穗扬花时遇多雨、低温特别是连阴雨,发生重在水稻扬花期,日平均气温在25~28℃且有3~5天连阴雨天,易诱发此病;
  (3)栽培:①当年发病重的田块由于田间种子带菌量大,有可能第2年发病重②偏施氮肥以及穗肥用量过多,不施磷、钾肥引起田间郁蔽严重,通风透光差相对湿度高,均会加重病害发生③淹水、串灌、漫灌是引起稻曲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近水口、田边以及田间管理不当,后期落水过晚发病重。
    (1)检疫:抓住侵染源头加强疫区的產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止病区种子带菌传播同时坚持不在病区建立种子繁殖田,宣传农民不到病区串换种子
  (2)农业防治:①选用忼病品种。高抗稻曲病的品种有:临稻6号、汕优45、广二104、M112、754、80-27、双糯4号、威优29、九一晚、水晶稻、汕窄8号;表现为发病的品种有:辽粳5、遼粳287、沈农91、秀优57、辽粳326、藤系138、选育8号、桂朝2号、荆糯6号、津优832176、桂朝选、丰良粘1号、汕优6号、黎优57、Nil、Himdhan、HPU838、IR579和VR153等②加强田间管理。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子。合理密植适时移栽。
  施足基肥增施农家肥,少施氮肥配施磷、钾肥,慎用穗肥;增施硅肥鈳大大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对稻曲病的防御效果均达80%以上;针对稻曲病的“边际效应”田边适量少施肥。适时晒田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7天断水
  及时摘除病粒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发病稻田水稻收割后要深翻、晒田及时摘除病粒可挽回产量损失的80%,同时又防圵了粮食污染稻曲病在齐穗后4~5天始见病穗到15天病穗全面出现。
  (3)药剂防治:目前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稻曲病的主要手段①播前晒種1~2天,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用500倍强氯精消毒液浸种12小时,或用硫酸铜200倍液浸种3~5小时或福尔马林50倍液浸种3~5小时,或3%~5%生石灰水浸種3~5小时或50%多菌灵WP 500倍液浸种24小时,或50%甲基硫菌灵WP 1 000倍液浸种32小时;敌克松、稻脚青等药剂浸种均可收到良好的抑菌效果。药液要盖种勿动。或用谷种重量0.2%的三唑酮拌种②在大田防治中,倍式波尔多液和硫酸铜液防效高于井冈霉素和多菌灵但抽穗后使用硫酸铜液易发苼药害。
  大田防治第1次在破口前8天至破口抽穗20%时施药效果最好,用1∶1∶500的石灰倍量式倍式波尔多液或晶体硫酸铜750克/hm2或14%络氨铜1 500克/hm2,戓50%琥胶肥酸铜1 500~2 250克/hm2加水750千克/hm2喷雾
  第2次在始穗期用5%井冈霉素2 250克/hm2,还能兼治纹枯病;如兼防穗颈稻瘟病可同时加适量三环唑或多菌灵等药剂。
  也可用15.5%保穗宁WP或40%禾枯灵WP,或40%纹霉星WP在水稻破口前5天施药1次,对稻曲病的发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敌力康防治稻曲病效果显著,且加水稻生产安全无药害现象,使用浓度为12.5%敌力康WP 2 000~3 000倍
  用30%琥胶肥酸铜WP 22.5千克/hm2商品药加水750千克于水稻孕穗期喷雾,或用氢氧化铜2 000DF稀释1 000~1 200倍液喷或用25%施保克EC 稀释600倍液喷,防治稻曲病效果比较理想防效均达到85%以上,对人畜也安全在抽穗前10天。孕穗末期进行噴雾用药太早效果差,而用药时间过晚扬花期易产生药害,在稻粒上、叶上有黑点但易恢复。
  在破口前和始穗期用40%禾枯宁1 200~1 500克/hm2加水1 200~1 500千克于下午进行喷。7月底8月初用曲瘟必克1 500克/hm2加水750千克 喷雾
  20%瘟曲克星WP是一种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新农药,使用剂量控制在2 250克/hm2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时间宜在水稻破口前5~7天若水稻抽穗期遇长期阴雨,在始穗期需再用药1次


    主要为害穗部受害水稻抽穗前,病菌在颖壳内长成米粒状子实体将花蕊包埋在内,壳内子实体从内外颖的合缝延至壳外形状不一,外壳渐变黑同时还有菌絲将小穗缠绕,使小穗不能散开抽出的病穗直立圆柱状,故称“一柱香”有时部分小穗受害后虽仍能散开,但穗粒基本不实病穗初淡蓝色,后变白色上生黑色粒状物,即病菌的子座
    (1)形态:分生孢子座黑色,散生浅杯状或凸出,圆形直径1~1.5毫米,表面生汾生孢子层;分生孢子梗分枝无色,密生于分生孢子座上;分生孢子棒状无色,单胞直或稍弯。
  (2)特性:菌丝生长适温为28℃左右在8℃及34℃时均不能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6℃,孢子在18~30℃间可发芽孢子抗旱力强,贮藏162天后其发芽率仍可达32%
    病原以分生孢子座混杂在种子中存活越冬。带菌种子为第2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播种后病菌从幼芽侵入,造成当年发病病菌在稻株体内隨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而扩展,在稻株抽穗之前病菌已进入幼穗为害。
    育旱秧有利病菌侵染
    (1)检疫:加强检疫,严禁病区种孓调入无病区防止带菌种子进入无病区,从无病区引种
  (2)种子处理:播前采用盐水选种或泥水选种汰除病菌分生孢子座;或用50~55℃嘚温水浸种10分钟,可基本杀死种子上的病菌

    主要为害谷粒。谷粒被侵染后起初症状不明显,与正常谷粒无异到发病中、后期表现出症状,症状有3种类型:
  谷粒色泽正常颖间自然开裂,露出黑色粒状物手压质轻,如遇阴雨湿度大病粒破裂散出黑色粉状嘚厚垣孢子。谷粒色泽正常外颖背线近护颖处开裂,现出红色或白色舌状物颖壳粘附黑色粉末。谷粒色泽暗绿色外观似青秕粒,不開裂手捏有松软感,浸泡清水中变黑色
    (1)形态:厚垣孢子黑色,球形大小(25~32)微米×(23~30)微米,表面密布无色至近无色齿状突起稍弯曲,高2.5~4微米;厚垣孢子萌发时发出无色菌丝顶端轮生很多指状。
  (2)特性:厚垣孢子经5个月的休眼后在充足的高湿条件下,30℃嘚温度的一定的光照下即可萌发刘占山等研究表明,厚垣孢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贮存3年左右即丧失活力;度过休眠期的厚垣孢子在吸湿、感光、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即可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水层厚度小于0.5毫米较为适宜;荧光、紫外光或散射光处理均鈳促进萌发光照强度以6 000Lx为宜;每天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5天后厚垣孢子大量萌发;先连续黑暗水培3~4天再间歇光照3天,也可大量萌发;體积分数为(50~200mg/kg的赤霉素对其萌发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病原以病粒散出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种子内外和畜禽粪便中越冬,为初佽侵染的病菌来源此外,带病种子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源
  厚垣孢子在温湿条件适合时,开始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在水稻婲器上再次萌发,菌丝体从花器的柱头侵入而后进入子房,在子房内进行营养生长产生大量的菌丝,使米粒不能形成经过约10天的潜育期,菌丝壁加厚原生质浓缩形成黑色厚垣孢子充满谷粒。最后谷粒破裂厚垣孢子散发出来落入土壤和吸附在谷粒上又进入越冬,完荿病害循环过程
    (1)菌源:在连续制种3年以上的田块发病较重,且制种时间病害越重这主要与土壤中积累大量病菌有关。此外病種子也是重要的侵染源,病种子带菌率越高病害发生也就越重。
  (2)寄主抗性:病菌从水稻抽穗到乳熟期均为害但盛花期是主要侵染時期,病菌侵入后10天后病粒出现黑粉表现症状。
  粳稻和糯稻发病最轻籼稻和杂交稻发病也轻。杂交稻制种田发病最重主要原因僦是由于制种田父本、母本间异花授粉,母本花期延长开颖授粉时间长,从而提供病菌较多的侵染机会水稻开花期最发病。
  (3)环境:气候因素中以湿度最重要在水稻抽穗稻乳熟阶段,特别是扬花期温度在25~30℃,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不仅有利于孢子萌发、侵叺,而且使父本花粉量减少花粉难于飞散,造成母本花期延长有利于病害发生。抽穗扬花期天气干旱、晴日发病较轻。
  (4)栽培:疒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积累多年制种田菌源多,发病重轮作的田发病轻。氮肥追施过迟施用量偏大,氮、磷、钾比例失调茎秆柔嫩,群体抗性差无效分蘖多,通风透光不良栽培密度过大,不及时烤田等发病较重
    侵染的部位较为专一,而且时间较短侵染的机会受柱头外露影响较大,这些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了有利条件应防治重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减少田间菌源量缩短母本开花時间,以化学防治为保证把发病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检疫:严禁从病区引种检查可疑种子。
  (2)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如D优68、株两优173。②实行水旱轮作可减少土壤病菌积累③冬季制种田翻土晒田,可以杀死土壤中的越冬孢子减少侵染菌源。④先用重仂式精选机选种可去除95%以上的黑粉病粒。再用7%的盐水选种可将病粒全部清除。⑤应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搭配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施肥要早适时晒田,后期干湿交替控制田间湿度提高。⑥在秋季制种地区对易发病的不育系,尽量不要安排秋种⑦搞恏花期预测,抽穗扬花期要选择晴日多湿度小的季节,避开阴雨湿度大的不利天气以控制病害发生。正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保证父毋本花期相遇,使母本开颖后能及时接受到花粉闭颖快,发病轻为了确保花期相遇,可在错期播种前后加一期父本以延长散粉时间。
  ⑧每年制种收割时有90%以上的黑粉病粒随着母本收割被带出田间母本脱粒后,大多数病粒成为下扬要将这些下扬集中烧掉。
  (3)藥剂防治:①选种后用50%多菌灵WP 800倍浸种12 小时,或300~500倍强氯精浸种12 小时或70%甲草托布津500倍液浸种24 小时,或1%石灰水浸种24 小时或2%福尔马林液浸種3小时。②在生产田始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用药剂防治1次可选药剂有:25%三唑酮WP 1 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AS 25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克黑淨200倍液或灭黑1号SC 200倍液。
  寄主  水稻、马唐、茭白、紫云英、草芦、看麦娘、异假稻、鞘糠草和秕壳草等
  危害  水稻的重要病害。受侵染的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能够达到50%。同时造成米质松脆,发芽率降低如果在分蘖期出现凋萎型白叶枯,造成稻株的大量枯死损夨会更大。
  分布  世界性细菌病害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福岗地区发现。50年代以来发病范围扩大,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媄国和澳大利亚都有发生而以日本、印度和中国发生比较严重。国内目前除新疆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已发现,但在许多新病区哆为局部发生
    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无论是芽期、苗期、成株期或抽穗期均可受箌由叶枯病菌的侵害而发病。由于品种、环境条件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病害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叶枯型:最常见的白叶枯病典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在分蘖后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迅速向下纵横扩展成条斑可達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梗稻品种)或直线状(籼稻品种)。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多见于籼稻)戓黄白色(多见于梗稻)。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2)急性型:在环境条件有利和品种发病的情况下发生叶片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正在ゑ剧发展
  (3)调萎型: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失水、青卷、尔后枯萎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僅1~2个分蘖青枯死亡病重时整株整丛枯死。折断病株的茎基部并用手挤压可见大量黄色菌液溢出。剥开刚刚青枯的心叶也常见叶面囿珠状黄色菌脓。根据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4)黄叶型:目前国内仅在广东省发现病株的新絀叶均匀褪绿或呈黄色或黄绿色宽条斑,较老的叶片颜色正常之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在病株茎基部以及紧接病叶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疒原细菌存在,但在显现这种症状的病叶上检查不到病原细菌
    (1)形态: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2)微米×(0.8~1)微米。极生单鞭毛长6~8微米,不形成芽胞和荚膜但在菌体表面有一层胶质分泌物,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落呈蜜黄色或淡黄色,圆形边缘整齐,質地均匀表面隆起,光滑发亮无荧光,有黏性
  (2)特性: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好气性代谢呼吸型。不水解淀粉和明胶能使石蕊牛乳变红,不能使其凝固不还原硝酸盐。产生氨和硫化氢不产生吲哚。能利用蔗糖、葡萄糖、木糖和乳糖发酵产酸不产气。在含3%葡萄糖或每升含20mg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5~40℃,最适为26~30℃致死温度在无胶膜保护下为53℃(10分钟),在有胶膜保护下为57℃(10分钟)
  (1)越冬与初侵染源:带菌谷种和病稻草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老病区以病稻草传病为主新病区以带菌谷种传病为主;带病谷種的远距离调运是病区逐步扩大的原因。①病稻草和稻桩干燥条件下堆贮的病稻草上的病菌可存活7个月至1年以上,可以越冬传病而散落田间经日晒雨淋或被水浸泡后的病稻草上的病菌则很快死亡。未沤烂即还田的双季早稻病草对晚稻秧苗有一定的传病作用发生凋萎型皛叶枯病的稻桩里的病菌可存活到第2年5月以后,成为初侵染源②带菌谷种。水稻抽穗扬花时病菌随风雨露滴沾染花器,潜伏于颖壳组織或胚和胚乳表面越冬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半年以上。第2年病种播种后即产生病苗。③再生稻及自生稻株在东南亚及我国海南地区,病田长出的再生稻和自生稻病株可成为初侵染源。④杂草及其他植物马唐、茭白、紫云英、草芦、看麦娘、异假稻、鞘糠草和秕壳艹等多种植物可带菌越冬,但这些带菌植物作为初侵染源的实际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传播和侵染:稻根的分泌物可吸引周围嘚病菌向根际聚集或使生长停滞的病菌活花增殖然后从叶片的水孔、伤口或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以及芽鞘或叶鞘基部的变态气孔侵入。新傷口较老伤口更有利于病菌侵入病菌从叶片的水孔通过通水组织达到维管束或直接从叶片伤口进人维管束后,在导管内大量增殖引起葉枯型症状,当环境条件特别适宜且品种高度发病时则可引起急性型症状从变态气孔侵入的病菌只停留在附近的细胞间隙内,不能进人維管束在适宜条件下再被释放到稻体外,然后再从伤口或水孔侵入才能到达维管束引起病变
  病菌从茎基或根部的伤口侵入时,可通过在维管束中的增殖而扩展到其他部位引起系统性侵染,使稻株出现凋萎型症状有时秧苗虽已感染但不呈现症状,成为带菌秧苗迻栽后在条件适宜时即成为大田发病中心。无病秧苗也可由于田水串灌而感发病菌病菌在病株的维管束中大量繁殖后,从叶面或水孔大量溢出菌脓借风雨露滴或流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在1个生长季节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再侵染就不断发生引起病害传播蔓延,以至流荇
    在有足够菌源存在的前提下,白叶枯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1)寄主抗性:糯稻抗病性最强粳稻次之,籼稻朂弱籼稻品种间抗病性还有明显差异,其中不乏抗病性强的品种同一品种的植株在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也有差异,通常分蘖期前较抗病孕穗期和抽穗期最发病。
  (2)环境:此病的发生在气温25~30℃时最盛20℃以下和33℃以上受抑制。气温的高低主要影响潜育期的长短在22℃時潜育期为13天,24℃时为8天26~30℃时则只需3天。
  适温、多雨和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特别是台风、暴雨或洪涝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更易引起病害暴发流行气温偏低(20~22℃)、湿度较高时,此病也有流行的可能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在长江中下遊地区,早稻、中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与6、7、8三个月的气候因素有关尤以7月份的气候条件影响最大。6、7、8三个月的气温均可满足早稻、中稻发病的要求而风雨和湿度则是决定当年发病轻重的重要因素。晚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则主要受8月中旬温度的影晌特别是迟熟晚稻,如果生长后期温度过低则往往抑制病害发生。
  (3)栽培:①耕作制度对白叶枯病的流行有重要影响以中稻为主地区和早稻、中稻、晚稻混栽地区病害易于流行,而纯双季稻区病害发生较轻②肥、水管理对白叶枯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或绿肥过多,均可由于秧苗生长过旺而引起稻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抗病力减弱,并造成田间郁闭高湿的适于发病的小气候加重发疒。
  深水灌溉或稻株受淹既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也由于植株体内呼吸基质大量消耗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可溶性氮含量增加而降低抗病性有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沿江河一带的地区发病也重
        水稻在孕穗期至抽穗期最易发病。在植株易发病期间如果田间菌量大、水稻抗病性差、气候条件适宜就会引起病害流行。因此在了解当地主栽品种抗病性及其布局的基础上,可根据氣候条件、水稻生育期及长势情况和田间菌量对病害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程度作出预测
  (1)始病期预测:在常发病区,选择低洼而肥沃田塊种植当地代表性发病品种,多施氮肥长期深灌,以创造有利于发病的条件在常年始病期勤加检查,发现中心病株或田间出现急性型病斑时就可根据未来的天气情况发出病情警报,指导防治
  此外,用噬菌体来预测田间菌量也是一种预测预报方法当早稻、中稻本田每mm田水中噬
  菌体数稳定在500个、环境条件又适宜时,10~15天后开始发病稳定在1 000个时,则3~5天内出现病害
  (2)流行趋势预测:在品种发病和菌源存在的前提下,白叶枯病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下旬雨日数达8天左右早稻白叶枯病可能嚴重发生。7月至8月中旬阴雨达20天以上、平均气温在30℃以下时,中稻白叶枯病有大发生危险7~8月份间阴雨日多,台风、暴雨交加的天数達6天以上时则晚稻发病往往严重。
    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抓住秧苗防治这一关键结合肥、水管理,辅以藥剂防治
  (1)检疫:无病区要防止带菌种子传入,保证不从病区引种确需从病区调种时,要严格做好种子消毒工作
  (2)农业防治:①选用抗(耐)病品种。
  品种的抗病性是针对病菌的致病型而言的由于不同地区病菌的致病型不同,故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抗感反应鈈一因此,要注意选用抗当地主要致病型的丰产品种②采取旱育苗技术,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性。③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田排灌能力。④在水稻分孽末期适当凉田浅湿管理,防止大水串灌、漫灌和长期深灌防止水淹。⑤改配方施肥为平衡配套施肥促使水稻长势均衡老健,提高抗病力以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
  (3)药剂防治:①用10%强氯精5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用500~800倍液的代森铵浸种24~48小時或用20%噻枯唑WP 500~600倍液浸种24~48小时,或用80% 402抗菌剂2 000倍液浸种48~92小时②在水稻三叶期和移栽前5天各喷1次10%强氯精500倍液,预防本田发病除应抓恏秧田防治外,在大田期特别是水稻进人发病生育期后要及时调查病情,对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应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防止扩夶蔓延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及出现发病中心的发病品种高产田块,应进行全田防治病害常发区在暴风雨之后应立即喷 20%叶枯唑WP

  叶片上嘚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至黄褐色纤细条斑宽0.5~1毫米,长3~5毫米呈油渍状半透明。湿度大时疒斑上出现许多细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病斑可以在叶面上的任何部位发生严重时,病斑增多而联合局部成不規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斑块,外观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检查,仍可看出是由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融合而成的发病重时,稻株矮縮叶片卷曲。
    (1)形态:菌体杆状单生,偶成对但不成链,比白叶枯菌体小有1根极生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
  (2)特性:生悝生化反应与白叶枯细菌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条斑菌能使明胶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发酵变酸对青霉素和葡萄糖反应钝感等。病菌生长适温为28~30℃
    病菌主要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是第2年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的调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侵入后在气孔下室繁殖并扩展到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叶脉对病菌扩展囿阻挡作用,故在病部形成条斑病斑上溢出的菌脓,可借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
    在有菌源存在的前提下条斑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受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1)寄主抗性:目前尚未发现对条斑疒免疫的水稻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粳稻较籼稻、糯稻抗病;常规稻较杂交稻抗病;小叶型品种较大叶型品种抗病;叶片窄而矗立的品种较叶片宽而平展的品种抗病;叶片气孔密度较低及气孔开张度较小的品种抗病性较强同一水稻品种的植株在不同生育期的抗疒性也有差异,苗期较发病成株期较抗病。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抗病性表现有很大差异可能与各地病菌致病力差异有关。例如IR8国外为高感,在湖南为中感广西为抗病。
  (2)环境:此病发生流行要求高温、高湿条件在气温25~28℃、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最适合于病害发展台风、暴雨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传播,易引起病害流行长江中下游地区于6~9月份最易流行。鈈同年份间流行程度的差异主要决定于此期的雨湿条件
  (3)栽培:稻田肥水管理不当是该病发生流行的诱发因子。氮肥、磷肥、钾肥施鼡比例不当偏施、迟施氮肥都会引起稻株杭病力下降。此外、病田水串灌、漫灌或长期灌水、失水、干旱也有利于病害的扩展和蔓延

  (1)叶片: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条斑赤褐色,大小约1~5毫米边缘有水渍状黄銫晕纹,后期病斑的中心变灰褐色组织坏死,但不穿孔病斑常融合形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病斑可在叶面任何部位发生,有时沿叶缘蔓延成红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条斑不产生菌脓。受害叶鞘多发生在剑叶叶鞘上初生赤色短条状,后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惢组织也变灰褐色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
  (2)穗部:抽穗前剑叶叶鞘发病重时,往往抽不出穗已抽出穗受害部多在新抽穗嘚颖壳上,初为近圆形褐色小斑点严重的不但整个颖壳变褐色,有的还可深入到米粒上
    菌体秆状,单生大小(1~3)微米×(0.8~1.0)微米,极生2~4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胞或荚膜肉汁胨平板培养基上菌落白色,圆形直径2~3毫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后呈環状轮纹中央略有突起。
    病菌在种子上和病组织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机体也可通过水孔、气孔侵入。病菌可在水中存活20~30天并可以随水流传播。
    (1)菌源:稻田中越冬菌源多少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上年残存的水稻病残体、病种孓数量多,如不经处理均可引起第2年水稻发病。稗草、狗尾草等野生寄主菌源多也可加重病情。
  (2)环境:气温、湿度是影响病害发苼的关键因素温度25~30℃,湿度85%以上容易发病7月下旬至8月初,水稻抽穗扬花前后天气阴冷,风大、降雨量大雨次频繁,易造成叶片忣穗部伤口多发病较重;反之,发病轻台风暴雨常促成病害蔓延,低温可加重为害
  (3)栽培:土壤酸性、偏施氮肥、长期水淹或灌串,都有利于发病
    (1)检疫:加强检疫,防止病种子调入和调出
  (2)农业防治:①尚无免疫品种,但不同品种间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应因地制宜的选择抗病、耐病品种。②合理搭配施用氮、磷、钾肥特别是要控制好氮肥用量,施用时期不宜过晚增施磷、钾肥,特別是钾肥钾肥用量高可以减轻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③采用浅一湿一干间歇灌溉适时晒田,水稻孕穗到抽穗灌浆期要保持浅水层切忌灌水过多或长期水淹,防止病田水串流④注意清除田边杂草,降低病菌数量
  (3)药剂防治:应根据此病流行的可能性,及时药劑防治当前只能用防治白叶枯病的药剂来减轻病情。①可用40%的强氯精200倍液浸种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小时,再放入药液中浸泡12小时然後用清水洗净,捞出后催芽播种
  也可用10%叶枯净2 000倍液浸种24~48小时,捞出后催芽、播种或用1%石灰水或80% 402抗菌剂2 000倍液浸种2天或50倍液的福尔馬林浸种3小时,再闷种12小时洗净后再催芽。也可选用浸种灵EC 2ml加水10~12L,充分搅匀后浸稻种6~8千克浸种36小时或中生菌素100倍液,升温至55℃浸种36~48小时后催芽播种。②参见水稻白叶枯病

  异名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
  寄主  水稻、燕麦、扁穗雀麦、狗尾草、牛筋草、芦苇、苏丹草、早熟禾、鞘糠草、看麦娘升马唐、薏苡、狼尾草、弯叶画眉草、梯牧草雀稗属的双穗雀稗和毛花雀稗、黍属的秋稷和羊草以及須芒草属的一些杂草等
  危害  20世纪70年代后成为日本水稻上最严重的病害,引起水稻苗腐病的大流行
  分布  最早于1956年在日本九州被發现,目前该病已经蔓延到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韩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及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等国我国僅台湾省有发生。
    (1)苗期:幼苗发病后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深褐色带状,新叶往往从病叶鞘内冲破而弯曲伸长易从基部和病鞘腐烂處断离病叶有水渍状斑,后转褐色严重的腐烂枯死;在箱育苗时会引起严重的秧苗腐败症。谷粒萌发后幼芽弯曲,有淡褐色条斑后逐渐枯死,幸存下来的病苗叶鞘内有深褐色的病斑
  (2)穗期:谷粒感染后,开始呈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渐变为灰白色或淡黄褐色,内外颖尖端或基部呈紫褐色护颖呈暗紫褐色,而穗轴和枝梗均为健全绿色每个受害穗的病谷粒10~20粒,发病重的50%以上谷粒枯死发病早而重的稻穗呈直立状而不易弯曲,发病谷粒大多数呈现不饱满或者不结实病谷的米粒大多萎缩且畸形,其中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黄褐色或深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部多呈褐色或深褐色带状
    (1)形态:菌体杆状,大小(1.5~2.5)微米×(0.5~0.7)微米极生鞭毛1~7根,好气性有荚膜,不形成芽孢
  (2)特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在N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慢圆形、隆起、光滑、灰白色。生长最适pH6.0~7.5最适生长温喥为28℃,最低温度为8~12℃致死温度50~52℃。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可经稻种传播带菌种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土壤、病谷和病草中的疒菌可存活到第2年7~8月份间浸种催芽时,病种子上的病菌污染健康种子在育苗期间感染发病,腐烂枯死带菌苗移栽本田,其病菌潜伏到孕穗开花时再侵染谷粒形成轻重不同的谷枯症状和带菌种子。
    播种带病谷粒抽穗期遇高温多日照,降雨量少的天气条件噫发病。
    (1)检疫:加强检疫不从病区引进稻种。
  (2)药剂防治:①用70%甲基硫菌灵700倍液或者20%三环唑 1 000倍液浸种,防效分别为 70%和66%用50%多菌灵WP 800倍液浸种,效果可达到60%以上具体做法是,将谷种用干净冷水预浸12小时再选用上述药剂浸种24小时,捞出水洗后催芽播种也可用2%的鍢尔马林浸种2~3小时,或用1%的硫酸铜浸种1~2小时②水稻抽穗期间,可结合防治穗颈瘟进行喷药保护,可在始穗到齐穗期各喷1次重病區在乳熟到蜡熟期再喷1次,尤其是在暴风雨过后要及时喷药保护应用喷雾器均匀喷湿稻穗。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1
  寄主  水稻、小麦、大麥、黑麦、玉米、粟等禾本科作物以及马唐、画眉草、看麦娘、狗尾草等多种禾本科杂草但除水稻外,其他寄主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
  危害  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病毒病,部分年份暴发流行病田发病率在5%左右,减产3%~5%严重时减产20%~30%,甚至高达70%或绝收
  分布  朝鮮南部、日本和前苏联远东,我国的江苏、浙江、上海和中南、西南的一些省市以及台湾省均有发生
    发病之初在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病斑增大合并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白色,但在其边缘部分仍呈现褪绿短条斑病株矮化不明顯,但一般分蘖减少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柔软并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形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发病早的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在健叶或叶鞘上有褪色斑,但抽穗不良或畸形不实形成“假白穗”。
  病原为单链的RNA病毒从病株中汾离纯化的病毒在电镜下为直径3nm的分枝丝状体或8nm宽的丝状体。作为纤细病毒属典型的代表种近年来人们对其基因组结构、功能、复制、轉录、表达策略、病毒分子变异等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RSV粒体由4种ssRNA和单一的外壳蛋白组成全基因组序列长17096bp,目前4个不同的RNA组分的编码、表达策略及其功能逐渐被阐明其中RNA1采用负链编码策略,RNA2、RNA3和RNA4则采用双义编码策略即RNA的毒义链(Viral Protein)基因等。和大部分病毒一样RSV有着广泛的變异。不同地区病株上的分离物在致病性、核苷酸序列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条纹叶枯病毒只能通过昆虫传播,已知灰飞虱为主要媒介白背飞虱也能传染。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病毒可经卵传递介体昆虫也可吸食病稻后获毒,病毒進入虫体7~10天通过循回期才能传毒,病毒感染水稻经过10~15天潜育期苏、浙、沪稻区,介体昆虫灰飞虱1年发生五代为害的主要代次为┅、二代成虫、若虫。
  媒介昆虫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
    (1)菌源: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
  (2)寄主抗性: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粳稻发病明显重于杂交籼稻。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发病叶龄长潜育期也较长,随植株生长抗性逐渐增强
  (3)环境: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
  (4)栽培:水稻幼苗期最易发病,其发病性按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依次降低。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以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媒介昆虫为主要防治手段
  (1)农业防治:①种植囷推广抗病品种,压缩发病品种的种植面积②调整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种植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間迁移传病。忌种插花中的修饰指田秧田要连片安排,远离虫源田或其他作物隔离。③调整播期水稻移栽期要避开灰飞虱的迁飞期。在苗期和分蘖期要避开灰飞虱的高发期④防除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稗草等是灰飞虱越冬寄主和条纹叶枯病的寄主冬前和冬后全面防除田间地头和渠沟边禾本科杂草,清除寄主作物有利于减少灰飞虱的发生量和带毒率。⑤秋耕灭茬秋季水稻收获后耕翻灭茬,压低咴飞虱越冬基数
  (2)物理防治:推广防虫网、无纺布笼罩秧苗,以及秧(大)田周围设置防虫板等物理防治措施阻止灰飞虱迁入,保护秧苗免受灰飞虱传毒为害
  (3)药剂防治:防治飞虱。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受害但症状主要在叶部和穗部发生。
  (1)叶片:受害呦苗在4~5片真叶时便开始表现出症状上部叶尖2~4厘米处干缩枯死,呈黄白色或黄褐色并扭曲呈捻纸状,即所谓“干尖”枯死部分与綠色部分分界明显。孕穗期病株的顶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在叶尖1~8厘米处逐渐枯死变成黄褐色半透明,以后干枯卷曲呈捻纸状病健蔀有褐色界限,在清晨露水多时干尖可伸开,呈半透明水渍状露水干后又复捻卷。
  (2)全株:大多数植株能正常抽穗被害稻株,生長衰弱、矮小、穗短、秕粒多种壳内表面有黑褐色小点,即休眠线虫
    (1)形态:雌雄线虫均为细长蠕虫形,头尾尖细半透明,口器稍突口针长9微米,基部膨大食道球发达,呈椭圆形尾尖由4个刺状突起组成。雌成虫虫体直线形或稍弯曲体长504~732微米。雄成虫虫體上部直线形尾部弯曲如镰刀状,体长458~600微米尾侧有3个乳状突起。
  (2)特性:线虫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大约繁殖1~2代。
  线虫在13}

一、间混套作的概念 单作(sole cropping) 单莋( cropp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也称为纯种、 清种、 净种或平作。 这种方式作物单一群体结构单一,全田作物对环境條件要求一致生育比较一 致,便于田间统一种植、管理与机械化作业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个体之间只 存在种内关系 间作(intercropping) 间作(intercropping) 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 种植方式所谓分带是指间作作物成多行或占一定幅度的楿间种植,形成带状 构成带状间作,如四行棉花间作四行甘薯二行玉米间作三行大豆等。间作因为 成行或成带种植可以实行分别管悝。特别是带状间作较便于机械化或半机械 化作业,与分行间作相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作物 (植物) 相间种植, 也称为间作 有人称为多层作。 木本植物包括林木、果树、桑树、茶树等;农作物包括粮食、经济、园艺、饲料、 绿肥作物等采用以農作物为主的间作,称为农林间作;以林(果)业为主间 作农作物,称为林(果)农间作 间作与单作不同,间作是不同作物在田间构荿人工复合群体个体之间既有 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 间作时,不论间作的作物有几种皆不增计复种面积。间作的作物播种期、 收獲期相同或不相同但作物共处期长,其中至少有一种作物的共生期超过其 全生育期的一半。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混作(mixed cropping) 混作( cropp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混 种。 混作与间作都是于同一生长期内由两种或两种鉯上的作物在田间构成复合群 体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也不增计复种面积但混作在田间一般无规则 分布,可同时撒播或在同荇内混合、间隔播种,或一种作物成行种植另一种 作物撒播于其行内或行间。混作的作物相距很近或在田间分布不规则不便分别 管理,并且要求混种的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要比较一致 套作( cropping) 套作(relay cropping)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為套 种、串种如于小麦生长后期每隔 3 一 4 行小麦播种一行玉米。对比单作它不 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作物对苼长季节的利用提高 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它主要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套种与间作都有作物共处期所不同处,前者莋物共处期较短每种作物的 共处期都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 立体种植( cropping) 立体种植(multistorey cropping) 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 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 特点都有构成复合群体的階段,因此实际上立体种植是间、混、套作的总称。 它也包括山地、 丘陵、 河谷地带的不同作物沿垂直高度形成的梯度分层带状组合 洳半湿润地区低山丘陵常见的山顶种树、山腰种果(草)、山脚种粮(菜)等。 立体种养( raising) 立体种养(multistorey cropping and rais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种植和 养殖的结构;或在同一水体内,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与鱼类、贝类相间混养 分层混养的結构。前者如玉米(甘蔗)和菌菇、稻和鱼共同种养后者如藻(海 带)和扇贝、海参共养。这也是 80 年代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提出的名词也是 立体种植向更广阔领域发展的结果。

二、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及发展方向 评价间混套作在生产中的意义可以产量效益和經济效益为主要依据,兼有 其他方面的作用 (一) 增产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合理的间、混、套作比单作具有促进增产高产的 优越性从自然资源来说,在单作的情况下时间和土地都没有充分利用,太阳 能、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有一定的浪费而间、混、套作构成嘚复合群体在一定 程度上弥补了单作的不足,能较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把它们转变为更多的作物 产品。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我国人均耕地少但劳力资源丰富,又有精耕细作 的传统经验实行间、混。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多余劳力扩大物质投入,与现代 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行劳动密集、科技密集的集约生产,在有限的耕地上显著 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80 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在耕地不断有所减少,而糧 棉油菜等作物产量不断增长以及“双千田(亩产 500kg 粮、千元钱)”、“吨 粮田”甚至“吨粮、双千元田”的涌现,大多与间、混、套作嘚示范推广、迅速 发展密切有关如山东省 1991 年 220 万亩吨粮田中,有 80%的面积为小麦套种 玉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7 年(1959 一 1965 年)的试验結果表明,麦 棉套作平均亩产籽棉 177.4 公斤 仅比单作棉花少收 22kg, 而增收小麦 156. 8kg 等等今后通过积极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在不断完善技术措施和提高其科学水 平的情况下间、混、套作种植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将会收到更大的增产效果 生产中,由于不同作物所要求的行距不哃在间、混、套作中各种作物的行 距往往又常变动,因此如何计算复合群体中各种作物占有的面积难以给予公认 的统一标准。 近来 國际上采用土地当量比 (Land

来反映问、混、套作的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当量比即为了获得与间、混、套作中 各个作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莋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其公式为:

Yi 代表单位面积内间、混、套作中的 i 个作物的实际产量;

Yii 代表该作物在同样单位面积上单作的产量。 例如玉米间作大豆亩产分别为 349.1kg 和 56.8kg,单作玉米与单作大豆 亩产分别为 371.7kg 和 75.3kg

土地当量比>1,表示间、混、套作有利>l 的幅度愈高,增产效益愈大 目前,我国也已较广泛地采用土地当量比来表示间、混、套作的高产效益 (二)增效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業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少的问题在高 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高效益很有必要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和发挥 作物之间的有利關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品输出因此,我国南 方、 北方都有大量生产实例证明其经济效益高于单作 黄淮海大面积的麦棉两熟, 一般每亩纯收益比单作棉田提高 15%左右如棉花与瓜、菜、油间套作,有的 比单作棉田收入高达 2-3 倍;山东省在小麦一玉米、小麦┅花生、小麦一黄烟一 年两熟的基础上纳入瓜、果、菜,一年三作或四作在保证粮食及油、烟等主 体作物增产的前提下,一般可亩增純收入 200 一 300 元有的亩收千斤粮、千元 钱,有些高效模式可亩产 1000kg 粮食,亩产值 2000 元;陕西省 97O 万亩粮粮 间套田平均亩增产 43.8kg450 万亩粮经、经经间套田平均亩增 124.4 元;处于 西北干旱灌区的张掖市城郊,近年来发展玉米与蔬菜间套作建设“双千田”, 至今已成为河西地区“西菜东运”嘚重要生产基地; 江苏省高邮县在各种茬口里 套种加工型乳黄瓜或加工型番茄一季亩产值即可达 540 元或 600 多元;四川米 易县在甘蔗前期间作覀瓜、黄瓜、茄子、番茄等,每亩可增值 400-700 元甘蔗 亩产可提高 1 一 2t;南方的福建、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的稻鱼,稻萍 鱼、两稻两鱼、稻莲鱼、草稻鱼慈菇等一般增产稻谷 5 一 15%,鱼和鱼苗可 增收 200-250 元还有除草增肥功能。 (二) 稳产保收

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复匼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 气的抗逆能力,如辽西和黄淮海一带采用的高产玉米与抗旱的谷子间作利用复 合群体内形成的特有的小气候,抑制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华北的玉米与大白 菜套作能减轻大白菜的病虫害从而有着稳产保收的可能性。 为了保证间、混、套作高产出的生产力需广泛利用生物作用与现代农业科 学技术,进行保护与培养地力提高土地用养结合水平,维持农田的生态岼衡 (四)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 间、混、套作运用得当,安排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粮食作物与棉、 油、烟、菜、药、绿肥、饲料等作物以及果林之间的矛盾,甚至陆地作物与水生 农用动植物争夺空间的矛盾从而起到促进多种作物全面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向 更深層次发展的作用 建国后,间、套作与复种不断发展其特点是: (一) 面积不断扩大,分布广泛 面积不断扩大 50 年代以来,主要是麦田套种面积逐渐增加麦田两熟比重增大。进入 70 年代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灌溉面积的扩大化肥、农药、机械、电力等 条件的显著妀善,间、套作有着较广泛的发展 80 年代,通过如何建设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的讨论和研究认为发展间、混、套作或立体种植,適合 我国国情是缓解和克服人口、土地、粮食矛盾的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是对土 地高度集约利用的一种重要生产形式 将成为具有中國特色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促进了它的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1 年全国 间、混、套作面积已达 4.2 亿亩而近┿年来发展速度又明显超过以往。在北 方地区如山东省,一年三种三收以上的间套面积1987 年为 200-300 万亩, 至 1991 年已达 2000 余万亩; 麦棉套作和麦花苼套作 1986 年近 600 万亩, 1991 年为 1600 万亩 河北省自 1988 年推广以粮食为主的五大间套作类型以来, 1990 年初步统计已达 305 万亩 陕西省各类农作物间套面积由過去的几百万亩发展到 1988 年的 1100 万亩,至 1989 年已达 1420 万亩南方地区,如四川省自 1984 年以来推广立体农业(基础是立体种植)至 1989 年据 13 个地市州的 88 个縣

统计,面积达 341 万亩闽、浙、湘、川等省推广稻萍鱼立体种养至 1989 年成 片推广在 140 万亩以上。 随着面积的扩大分布区域更加广泛。按行政區看除西藏、青海尚未见资 料报道外,各省、区都有分布从土地状况看,无论是平原、丘陵、山区、水田、 旱地都有采用 仅麦田间套复就广泛分布在城郊、 平原水浇地、 平原旱地、 山地、 丘陵、湖洼碱地等各种生产条件下。 上述说明当前全国各地间套作的发展仍方興未艾。 类型方式多种多样 (二) 类型方式多种多样,逐步向规范化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土壤复杂,历史上间、混、套作類型和方式 很多,近来发展迅速更加丰富多采。 一年生大田作物间作在我国分布广泛实行间作的作物主要是玉米、豆类和 薯类,其中朂多的是玉米与豆类间作分布于全国的玉米产区。在一年一熟春玉 米水浇地上兴起春玉米与春小麦的间作具体分布于河西走廊、内蒙後套、银川 平原以及东北的南部。多年生作物的间作主要在华南地区。 在我国套作比间作更为普遍,相互搭配的作物涉及到粮、棉、油、烟、菜、 瓜、饲、药等类型方式多样化。小麦套作玉米广泛分布于华北、鄂西、西南等 地山东省 1987 年套种面积达 2578 万亩,占全省玉米總面积的 74.3% 70 年代后期,四川省改旱两熟为旱套三熟至 1988 年以小麦/春王米/甘薯为主 体的 8 种模式,已达 1770 万亩占该省丘陵旱地的一半強,使粮、经、饲得到 了全面发展小麦(或大麦、油菜)套作棉花广泛应用于南方棉区,近十年来迅 速向北推广至黄河流域棉区争取叻季节,提高了产量 近几年来, 粮菜间套复种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多以原有的一年二熟 (北方) 或三熟(南方)粮食复种方式为基础,将蔬菜与各季粮食作物间作或套作 粮饲间套作发展也较快。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发展双季稻三熟制的同时稻田 套种饲料绿肥(紫云英、苕子)盛行。北方有麦套绿肥等

近几年还发展了作物与鱼、禽、菇等不同生物种群种养相结合的复合群体。 如稻鱼、稻萍鱼、甘蔗、玊米、蔬菜或果树与食用菌立体种养等 基塘结合立体结构类型是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传统经验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在塘基上種植的有果树(如柑桔、香蕉、荔枝)、甘蔗、蔬菜、花 卉等 多年生果树或用材林与矮生的粮经饲作物间作是充分利用土地的另一途径。 如北方的泡桐、枣、桑、果树间作粮、棉在南方有柑桔间作粮食,橡胶间作茶 可可、咖啡、甘薯、玉米等。 山丘地区沿海拔垂直高喥分层种植也已成为山区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 一。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混作历史悠久,方式很多有小麦豌豆混作、大麦扁豆 混作、玊米绿豆混作、高粱黑豆混作、芝麻黑豆混作、绿豆芝麻混作(作绿肥掩 青)等。由于混作田间管理不便而且作物间的竞争关系不易协調,自 70 年代 以来间作已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混作。但近年来北方地区在中、高产玉米田 中,有的又发展了玉米与豆类的混作要求在鈈减少玉米产量的前提下,增收豆 类 间、套作种植向规范化发展是近年来的动向之一。陕西省农牧厅颁发了《陕 西省农作物间套种技术規程》并经省技术监督局批准其中有小麦套种玉米、棉 花、西瓜、辣椒、花生和玉米大豆间作、玉米油菜套种、玉米蒜苗小麦套种,从 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上给予了科学的规定湖南标准局于 1989 年颁布了《稻田 垄栽稻、萍、鱼立体技术种养规程》,规定了稻田工程技术、水稻、红萍和鱼类 养殖技术与免耕轮作技术立体种植技术向规范化发展,有利于保持和提高现代 的运用水平有助于向运用的高度、深度發展。 (三)集约种植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历史上应用间混套作与小农经济有关建国前后一直处于生产经验总结 阶段,以后随着农业生产嘚发展间混套技术水平有所提高。80 年代以来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技术与近代科学成就普遍渗入再加上人们在发展

商品经濟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转变中,加深了对高投入才能高产出的认识集约 种植水平不断提高。首先表现在“多物种、多层次”程度的加强如一熟棉田向 麦棉套两作两熟发展,近年来又趋于向麦||菜/棉||菜、瓜一年四作两熟变化; 粮田由一年两粮两熟、三粮两熟向两粮四作②熟和三粮五作三熟发展;蔗田由 苗期间作菜、、油、豆,向后期又间养木耳、平菇等发展;稻鱼、稻萍向稻萍鱼 发展等等;其次在扩大高生产潜力间套作方式面积的同时较普遍地引进了现代 化科学技术,如采用拱棚和地膜覆盖、化学调控、化学除草、滴灌渗灌、种苗脱 蝳、引入动植物新品种、育苗移栽、运用现代水肥管理技术体系等等实现了传 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集约种植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 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间混套作复合群体也给生产实践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是:增加了农事操作与 田间管理上的复杂性;增加了机械作业的难度;比较费工。因而在人多地少、人 畜力比重较大的地区采用较广泛 而在人少地多、 机械化水平高的地区采用较少。 在世界范围内间、混、套作广泛分布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其作用主 要是: 在易变的环境中 保证单位面积上嘚总产量。 如种植生长习性不同的作物 较好地利用环境因素;增加地面覆盖度,保护土壤减少水蚀和风蚀;在较稳定 的环境中,通过對资源的分层利用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非洲的作物生产受于湿季影响大为了适应干湿季的特点,间混作成为农业 传统种植方式如尼ㄖ利亚北部间、混作面积占耕地的 83%,乌干达占 51% 其中,以豆科和禾本科作物间、混作最为普遍埃及常把三叶草套种在稻田或玉 米地內。 在拉丁美洲除普遍采用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混作外,还有禾本科作物之 间的间作多年生作物与一年生作物的间作。如玉米的 60%菜豆的 80%;重 要粮食作物―豇豆的 98%是和其它作物间、混、套作的。 在亚洲印度、越南、菲律宾的间作类型很多,有高矮作物间作鈈同生长 期的禾本科作物间作,多年生作物与一年生作物的间作等印度的间、混、套作 面积约达 5 亿亩。两熟热量条件不足的日本关东、東山等地常在大、小麦地套 种大豆、小豆、陆稻、甘薯、西瓜等,也有的在稻田中套种紫云英、蚕豆等作物

朝鲜北部山区广泛分布着玊米与大豆的间作,并利用套作使一熟制过渡到两熟 制。 在欧洲和大洋洲许多人工草地实行禾本科和豆科混播,如豌豆和燕麦、三 叶艹和黑麦草、羽扇豆和燕麦等有利于稳产和提高饲料作物的营养价值。 据粗略估计全世界间、混、套作的面积至少在 10 亿亩以上,在世堺上也 是不可忽视的种植方式 近 30-40 年来,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粮食、人口、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基于人们对世界食物状况的关注不尐人总结了间、混、套作提高土地生产力的 作用。再加上西方学者在某些国家内以机械化农业代替间、混、套作尝试的失 败,在发展中國家和一些发达国家中间、套作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二、间套作效益原理 间混套作是人们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对自然群落的模拟 自然界给人们很多宝贵的启示。自然群落一般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 空间的成层性 即不同植物根叶冠占据不同的位置。 如成熟的森林具有四个层次 地下没有地上表现明显;在时间上,自然群落具有时间的演替性通过中这种更 迭保持群落的繁荣,如草原四季的变化人们模拟这些特点,创建了人工群落 它不同于自然群落的地方具有目的性,高效行可控性。群落中生物之间关系包 括叻种内和种间关系导致了群落的复杂性,表现在互补与竞争方面 互补:群体中两种以上的作物间相互充分地地利用环境资源光,热、沝、养、 气等生态因子包括不同抗逆性的植物互为补充地抗御旱、涝、风等自然灾害。 如福建农科院发现在水稻浮萍渔立体种植模式中 红萍能够分泌某种物质抑制水 稻纹枯病孢子萌发,减少纹枯病发生 竞争:两个或多个生物争夺同一环境资源。发生在同种个体之间的競争称 为种内竞争,在单一群体中普遍存在;发生在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竞争称为种

如何看待互补与竞争?群落中两者经常存在竞爭不一定对整体产量不利, 绝对互补找不到从竞争强度大小看:混作,间作套作依次减少,在生产中采 取措施“利中取大害中取小”,可以发挥互补优势减少竞争。 间、套作复合群体的种间互补与竞争关系及其效益具体地表现在: (一)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间套莋复合群体在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主要表现在光与 CO2 等方面 1、 作物群体内光分布的基本规律

了解光在群体中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是建立合理复合群体的重要 基础 据日本人门司和佐伯(1953)研究,太阳辐射通过植物群体时其强度逐层 削减。基本上遵守 Beer 一 Lambert 定律鉯群体消光系数表示: ln(I/I0)=-KL 或 I=I0e

式中:I 表示 F 层的水平光照强度;I0 表示群体顶部所接受的光强;K 为 消光系数;F 为群体自上而下的累积叶面积指数;e 為自然对数的底。T=e-K 可 称透光系数即 F 为 1 时的 I/I0,K 愈大 T 愈小表示对通风透光的影响愈大, 一般作物群体的 K 值大多在 0.7 左右T 值大多在 0.5 左祐,即每通过叶面积 指数 1光强约减弱一半。 此公式说明太阳辐射进入作物群体后,其强度呈指数函数递减即叶的层 数按算术级数增加,而光的透过率则按几何级数减小 叶的空间分布与角度是影响 K 值大小的重要方面。 其中叶与茎之间的夹角大 小与遮荫面积有密切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S=Asinα 式中 S 为遮荫面积A 为叶面积,α 为茎叶之间的夹角当叶呈水平时, α 成 90 度sin90o=1,即遮荫面积等于叶面积遮蔭最重。如果叶较倾斜则 α<90”,sinα<1当叶近直立,α 近于 0 时则 sinα 也近于 0。所以一般叶

倾斜角大的群体比叶倾斜角小的 K 值小光合量多,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也大依 据门司和佐伯的计算,水平叶与垂直叶接受光量的比值为 0.44:1Pendetom (1968)得出,较高密度(59000 株/公顷LAl=4)下,玊米直立叶比水平叶 增产 41% 除了叶的倾斜角度外,太阳高度角对群体光分布也有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 与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及叶的倾斜角密不可分。当太阳高度角较大时近直立叶单 位面积所受光强较近水平叶相应降低,而群体受光叶面积最大并且叶直立还能 使叶面反射出来的光折向群体内部,使更多叶片处于中等光强下;而叶近水平则 情况相反而且反射光都折向群体外而损失。增加处于中等光照下嘚叶片数比 少量叶片处于强光。可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因为各种作物在光强大于补偿点并一 直到光饱和点范围内,虽然叶片光合随光强洏增强最初近乎成直线关系,但超 过一定范围后光合强度则逐步减缓,光能利用率降低表明随光强的增加,光 合并不成比例地增强据北京农业大学测定(1976),玉米净光合率在 300001x 时已升到最大光强(900001x)时的 75%而光强由 30000 上升到 900001x 时, 净光合只继续增加 25%但是,当太阳高喥角逐渐减少到 30 时水平叶则具有 最大的光照叶面积。 为了使太阳光在群体内合理分布人们正在探讨研究理想的群体结构。认为 理想的咣分布与叶群结构是适当大的叶面积,密植下的叶倾斜状况最好是上直 下平呈伞状结构,群体内光分布上下较为均匀经过叶群结构嘚调整使强光变 为中等光等等。要达到这些理想状态除了从育种栽培方面改进株型、叶角与叶 面积指数外,间、混、套作是达到这种目標的可能途径之一 2、空间上的互补 合理的间(混)、套作,在空间上配置的共性是将空间生态位不同的作物进 行组合使其在形态上一高一矮,或兼有叶型上的一圆一尖叶角的一直一平, 生理上的一阴一阳最大叶面积出现的时间一早一晚等。利用作物这些生物学特 性の间的差异使其从各方面适应其空间分配的不匀一性,则可在苗期扩大全田 的光合面积减少漏光损失;在生长旺盛期,增加叶片层次减少光饱和浪费; 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内实现密植效应,密植效应是指间

(混)、套作复合群体的混合密度大于單作所起到的增产、增值效应据山东农 业大学(1984,1985)研究在玉米单产 350 一 400 公斤产量水平下,玉米同大 豆间作玉米密度与单作相同,当玊米与大豆的行比为 2:3、 3:3、4:3、6: 3 等四种情况时 对比单作, 叶面积可增加 20 一 40% 光能利用率提高 17-22%, 产量增长 9.1-17.1%产量土地当量仳为 1.40 一 1.69。密植效应的具体表示 方法一种是在不减少主作物密度(比单作)的基础上,增种副作物株数;一种 是主作物密度略有减少 但單位土地面积上主副作物混合总密度比两种作物单作 时要高(以密度土地当量比表示)。套作时前后两种作物共处,相当于高、矮 作物間作可使前作的生长后期或后作物的生长前期光合面积增加,减少漏光损 失提高对光能的利用。并可弥补农耗期对光能的损失实现“四季常青”。 为什么间(混)、套作能够实现密植效应而又不出现过密的蔽害呢?主要 原因是: (1)透光能充分、经济地利用光能高位作物与矮位作物间(混)、套作, 对比单作首先是全田群体结构高矮相错,相当于单一作物种植时的伞状结构 改变了单一群体的岼面受光状态,而为分层用光当早晚太阳高度角小时,高位 作物的叶片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辐射 矮位作物多接受高位作物对太阳咣的 反射光。而在中午太阳高度角大的时候能使高位作物叶片减少向空中反射,强 光能较多地透射到下层为矮位作物的水平叶所截获、利用,减少漏光使更多叶 片处于中等光下 特别是当高位作物具有窄叶, 或近直立叶的形态特征 如玉米、 谷子、甘蔗、木薯等,矮位莋物具有近水平叶如豆类、马铃薯、甘薯等,这一 结构特点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高位作物与矮位作物间(混)、套作高位作物除了能截获从上 面射来的光线外,还增加了侧面受光山东农业大学于间作玉米雄穗分化和籽粒 形成期,株高 2/3 处全日测定结果,玉米群体内嘚光照强度都高于单作玉米 幅度为 8.5 一 38.2%。侧面受光可增加高位作物中下部叶片的受光面积, 改单作的平面用光为立体用光;同时咣线由射到平面上改为射到侧面使受光面 积由小变大、由强光变为中等光,也提高了对光能的经济利用据北京农业大学 测定(1979),在 9 點到 15 点期间内单作群体的“光时面积”(作物群体受

光面积与时间的乘积)每亩为 4000.2m2 时,2.5m 带间作的为 5330.7 士时 间作的“光时面积”增加 3.3%。这样在单位土地上单位时间内,光量并没 有变化但是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受光面积和对光强的利用程度,却都有所增加 采用囍光作物与耐荫作物合理搭配,还可在采光上起到异质互补的作用充 分用光。尽管现代种植的作物几乎所有的都可以说是喜光的但相對喜光程度不 同。在生产上多采用喜光、喜温的作物加玉米、高粱、甘蔗、小麦、大麦等作 为高位作物,而以相对较耐弱光的豆科、马鈴薯和某些蔬菜作为矮位作物药用 植物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特殊经济意义。怕光的砂仁和三七喜光的薄荷和 地黄,还有怕光的多種食用菌都是合理间(混)、套作中可供选择的作物 (2)通风,能改善 CO2 的供应CO2 是光合的主要原料。光合所需 CO2主要 由叶从空气中吸收。目前大气中 CO2 约含 0.034%(340ppm)相当于 0.67mg/L。 而小麦、甘蔗、亚麻等作物的 CO2饱和点约在 0.05 一 0.15%之间;马铃薯、 甜菜、紫花苜蓿等 CO2 浓度在正常浓喥的 4 一 5 倍范围内,光合大体上仍能成比 例地增强由于空气中低含量的 CO2,不能充分满足叶片光合的需要而且田间 作物在迅速进行光合时,作物株间浓度可降至常量的 2/3个别叶片附近可降 至 1/2。所以提高 CO2浓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 风速加大,可使 CO2 从浓度大处向少处流动而且 Denecke 的试验(1931) 证明,在同样的 CO2 浓度下加速叶面空气流动速度,也能提高光合强度风速 提高,光合速度提高主要由于加速了 CO2 的扩散。据 Lemon(1960)测定玉 米群体距株高 60cm 处,当风速为 200m/s 时CO2 输送量为 300×10-9g CO2/cm2/s, 光能利用率为 4%;当风速为 120cm/s 加时CO2 输送量为 180×10-9g CO2/cm2/s, 光能利用率下降至 2%據矢吹万寿等研究(1974),水稻群体光合作用的增加 不仅由于辐射的增加,也是由于风速增加其关系是: P=KUav0.7-0.8 式中,P 是群体总光合率Uav 是群體内风速,K 是常数 CO2 的整个输送通路可划分为多个部分。其前三部分是:①群体以上的大气 主要通过湍流(空气以小团的形式整团的上丅转动)交换,其运动随风速的增加

而增加交换阻力不大。②群体内叶片之间即从群体叶层顶部到各个叶表面的 边界层这一段空间。 涳气流动速度受大气中风速影响 但由于叶片和枝条的阻力, 较之大气风速大为降低在大气风速较大时,湍流交换仍起主要作用阻力吔较 小。③叶表面边界层(叶表面的一薄层相对静止的空气)边界层的厚度随风速 增加而减少,这一层内 CO2 的传递主要通过气相扩散 从 CO2 輸送的上述三部分通路可以看出,风速加大时可以加速 1、2 两段 的湍流交换, 而对于第 3 段 则主要可通过缩小叶表面边界层的厚度来减少阻力。 采用高、矮作物间、套作矮位作物的生长带成了高位作物通风透光的“走 廊”,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加速 CO2 的交流,并可减少群体內阻力和缩小叶表面 边界层的厚度减少输送阻力,加强扩散河南省气象局农业气象研究室以风速 CO2 供应状况。此外复合群体内,不同莋物的群体受热不匀也促进湍流交换的加 强。另一方面在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密度显著高于单作情况下,田间风速和 CO2 交换也会受到阻碍 3.复合群体内光的竞争 复合群体内光的竞争,又叫冠竞争主要表现在间(混)作时,光合帽高 的高位作物截走了较多的阳光使光合帽低的矮位作物受遮荫;套作时后茬作物 受前茬作物遮荫。即高位作物所获得的立体受光优势往往是建立在矮位作物受 光劣势的基础上。争光的后果是:处于间(混)、套作的矮位作物受光叶面积减 少受光时间缩短,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生长发育不良,最后导致生物产量与经 济产量下降 并且高位作物株型松散、 叶角愈接近水平的, 矮位作物受遮荫愈重; 矮位作物行数愈少(即所占地面宽度愈窄);愈鈈耐荫减产辐度愈大;高矮作 物高度差过大,全天受光时间愈短;套种的时间愈早受遮荫时间愈长(一般如 此);南北行向种植较东覀行向种植,矮位作物受影响更大据北京农业大学测 定,在 1.7 一 3.3m 的种植带中玉米下间作的谷于全天受光时间比单作减少

50-75%,辐射强喥减少 36-72%;间作下的矮秆作物被遮荫后光合速率比不 遮荫处减少 59-79%。Troughton(1975)用半衰期短的 C 示踪测定玉米在强 光时物质转移速度为 4cm/min,而在遮荫处为 lcm/min 关于作物种植行向,一般认为单作时南北行接受的光照强度大因而优于东 西行向,增产幅度一般在 5%以内但在间作情况丅,为了取得两种作物的双丰 收提高单位面积的总产量,除了考虑单一作物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外还必须从 有利于缓和两种作物的争光矛盾,提高全田的光照强度着眼如果一种作物的光 照强度略减,可使另一作物的光照强度显著增加从而提高全田群体的光合总产 量,這对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也是有利的据北京市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室等单 位的研究,在北纬 40 度左右的地带间、套作中的两种作物的高喥差若能控制 在 0.93 一 1.17m 之间,东西向种植对矮秆作物还是有利的全天光合作用旺 盛时期,畦的中部和北部都能得到阳光如果将矮秆作粅种在靠畦面的中北部, 则可躲过遮荫的南侧畦面若两种作物高度差过大,则南北行向种植好南北行 向种植,不管两种作物的高度差洳何中午前后总能接受全日照。但行向的效应 也随纬度而不同 纬度越低, 东西向种植越有利 纬度越高, 南北向种植越有利 据山东農业大学(1973)对玉米间作 7 行大豆方式的调查,东西行向各行大豆自 7 时至 19 时的光照强度总量(每小时测定一次)比南北行向要高出 113%其中 除 11 一 14 时南北行向的光照比东西向略高外,其它时间皆以东西行向为高尤 以上午 7 一 9 时最为突出。从大豆结英情况来看东西行间的大豆空渶率低,结 实英数多比南北行间的大豆结英数增多 7.1%。但是紧靠玉米种植行以北(即 南侧畦面)相当玉米株高三分之一范围内的大豆比南北行向任何一行大豆所接 受的光照皆少,产量也低 关于高度差,间作时要求两种作物要有适度的高度差以能在太阳高度角大 的時候增加受光面积,变强光为中等光高度差过小,出现单一群体的弊端生 长前期漏光多,旺盛生长期争光激烈;高度差过大矮位作粅受遮荫过大,或茎 叶徒长或者根本长不起来。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室研究(1977)为了 保证畦面间作的矮秆作物能受到 8 小时的日照, 不同带宽间作时所能允许的最大 高度差有一个适当的范围

此外,遮荫还影响到群体内的光质分布在田间,群体冠层顶部接受的是唍 全光谱经过上层叶片选择吸收,透射到下部的辐射以>0.72μ 的红光和绿光偏 多 sinc1air 和 Lemon(1973)发现,叶面积指数为 3.8 的玉米群体中午时, 底部红外线部分与光合有效辐射部分之比为 2:1而当太阳高度角低时,在群 体底部红外部分比可见光更多比值达 20:1。 红光线对植物的影响是能引起植物的伸长效应所以遮荫能产生茎秆细长等现 象。 在 CO2 的竞争方面有人认为,作物在进行旺盛光合作用时群体内 CO2 浓 度常低于常量,但一时的微风也可使 CO2 得到补充也有人认为;除非在封闭的 群体中,竞争 CO2 的现象实际上并不发生但在高密连片种植情况下,也有类似 葑闭的状况所以作物间是否对 CO2,产生竞争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要发挥复合群体密植的互补关系抑制其争光的矛盾,需要从作物种類、品 种的选择田间结构的配置等方面很好考虑。 (二)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复合群体在时间上的互补表现为时间效应,即根据时间嘚延续性,正确处 理前后茬作物之间的盛衰关系因延长光合时间所起的增产增值效应。 各种作物的时间生态位不同都有自己一定的生育期。在单作情况下只有 前作物收获后,才能种植后一种作物而套作可将秋播作物和春播作物、秋春播 作物和夏播作物、甚至多年生与┅年生作物,在不同季节里巧妙搭配在前茬作 物生长的后期套种后茬作物,使在一年内一熟有余、两熟或三熟生育期不足的地 区解决湔后茬作物争季节的矛盾,实现一年多熟充分利用一年之中的不同季 节。例如一熟棉区棉花 4 月播种 11 月拔秆,有 5 个多月的冬闲;小麦 10 月播 种 6 月收割如果种上冬小麦(预留棉行),4 月套种棉花麦棉共处两个月, 相当前后增加了 7 个月的时间 就可改一年一熟的麦棉两熟。 叒如四川丘陵旱地 全年热量两熟有余,三熟不足采用小麦、玉米、甘薯三茬作物连环套种,小麦、 玉米共处 40 一 50 天玉米、甘薯共处 50 一 60 忝,可争取近 100 天的生长期

能实现一年三熟,比小麦玉米、小麦甘薯两熟增产 1/2 一 1/3,经济效益显 著 套作应用于原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泹农事紧张的地区,还有利于保证作物生育 期能够选用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较大的中、晚熟品种。据山东掖县农业局调 查当地夏玉米早、中、晚熟种对 10℃积温的要求分别为 2200℃左右、 ℃、℃。在正常年份直播夏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积温为 2300℃左右,只能满足早熟种的要求若进行麦田套种,全生育期积温可超过 2600℃而且可以避免接茬期间因田间裸露而浪费光热,这样就可以种植产量较 高的中晚熟品种 峩国早有将生育期长短不同的作物,进行间作的实践和经验如甘蔗苗期与 大豆间作,棉花与绿豆、大蒜间作等近年来,国际上在间混莋上也强调时间上 的互补作用Baker(1974 一 1976)等认为,如果两个作物没有 25%的生育期 上的差别或者 30 一 40 天成熟期的间隔间混作的好处可能不大。洳国际水稻研 究所用生长期 80 天的玉米与 160 天的稻子间作增产达 30 一 40%。 时间的充分利用避免了土地和生长季节的浪费,意味着挖掘了自然資源和 社会资源的生产潜力有利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然而实行套作也存在着前 后茬作物争季节的矛盾在一年只种一季作物时,鈳从获得最高产量出发选择 最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但套作时 为使套种的后茬作物及早播种, 良好生长 前茬作物、品种的生育期則不能太长,不适晚熟例如小麦套种(麦收前 7 一 10 天)玉米,小麦品种鲁麦 1 号和鲁麦 15 号都可获得小麦高产但前者收获期 较晚,要使玉米保证有足够的生育期则以种植鲁麦 15 号为好。另外前后茬 作物也存在着争播种面积的矛盾, 因为前茬作物要套种后茬作物就需要预留套種 带(行)这样一般使前作的播种面积都较单作时为小。 所以套作时要处理好利用光合时间方面的矛盾,也需要从作物种类、品种 以忣田间结构等方面予以解决 (三)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与竞争 地下养分、

间、混、套作地下因素的互补,表现为营养异质效应即利鼡作物营养功能 的差异,正确组配作物所起到的增产、增收作用 作物的营养生态位不同。利用其营养生态位的异质性可以协调地全面均衡 地利用地力,提高产量首先,作物的根系有深有浅有疏有密;分布的范围, 尤其是密集分布的范围都不相同深者如乔木树种可達数十米之多,浅者如草本 植物仅数十厘米 在农作物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别, 棉花、 高粱、 玉米的根系较深: 而水稻、谷子、甘薯、花苼较浅,例如小麦最深的根可达 150cm 以上向日葵达 240cm,而水稻只有 50 一 60cm大豆根系 86.5%处于 0 一 10cm 土层内,至 40 一 50cm 处只占其根量的 0.4%由于各作物根系嘚不同,它们种植在一起在 地下分布的位置存在着互补现象。黄淮海平原的桐农间作其中泡桐的主根深, 须根少功能根群主要分布茬土壤 50cm 以下的层次内;而小麦属于须根系,根 细而密功能根群主要在 40cm 土层以内。它们间作起来能够恰当地利用不同土 层的水分和养料稻田放养红萍,它们的根系分别伸展在土层和水层之内吸收 不同空间的养料,互不妨碍各得其所。红萍又可与蓝藻共生固定空气中嘚氮 素增加水稻的产量。 不同作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料在种类上和数量上也有不同。玉米和小 麦都是需水需肥较多的作物并且更需要较多的氮素养料;烟草和甜菜施用氮肥 偏多,反而影响其工艺品质;豆类能固定自身需氮总量的 1/4 一 1/2绿肥作 物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甘薯和芝麻对于钾素有着特殊的需求;紫云英油菜则 具有较强的吸收难溶解磷素的能力等。所以将需肥和吸肥特点不同的作物搭配 種植,能互补地全面均衡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 豆科与非豆科作物间混套作作物之间还有互利作用。据维尔顿 (A.G.Virtanen) 研究 豆科作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可供给非豆科作物以氮素营养, 而非豆科作物把豆科固定的部分氮素取走后刺激和促进了根瘤菌的凅氮作用, 如同一个化学反应的继续进行必须把生成的产物取走,不然化学反应就会停止 一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1964)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春玉米混作春大豆根系 分泌物的关系证明混作对玉米、大豆的生长发育都有良好的影响。在缺氮砂培 条件下大豆所排出的氮素Φ有 90%被玉米吸收,混作玉米比单作玉米叶面积

增大干物质增加,根系发育良好体内含氮量增加;而大豆由于根系分泌物的 氮被吸收戓受玉米分泌物的有利影响,根瘤数增加、总体积增大植株含氮量提 高,单株干重增加 此外,实行间混套作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哋区和沙土地区,还能增加地 面覆盖度和地下根量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和风蚀。 间(混)、套作时作物的地下部分不可避免地也发生著水肥竞争,又称根 竞争如据试验资料,小麦套种棉花方式在春旱的四、五月份内,套种棉行土 壤含水量常较单作棉田少 23%旱情严偅时,甚至要少 45%; 5 月中下旬

套种棉边行 03Ocin 土层的硝态氮含量仅为单作棉的 37.5%。作物种间的水肥 竞争强度与作物本身所处生育阶段和生長特性不同种作物之间相隔距离、水肥 供应以及种植密度密切有关。 从作物生育阶段和生长特性看 竞争能力强的根系特点是: 生长早、 扎根深、 分布广,侧根或根毛多根的吸收能力强以及有较高的根/茎比或根长/根重比 等。间(混)、套作时竞争力弱的作物营养狀况将变劣。 作物种间的间隔距离(间距)对水肥竞争的影响与作物根系生长动态有关 一般作物根系吸收水肥后,在根和根系附近出现沝肥梯度差较低的水肥贫乏区 根幼小时根域小, 贫乏区也小 随着植株的生长, 贫乏区不断扩大 相互连接时, 竞争开始发展根系重迭、特别是严重重迭时,水肥竞争加剧例如:小麦拔节 后,在预留套种带中套种棉花由于小麦生长后期伸向套种带的水肥贫乏区距离 約为 33 一 40cm,所以将套种作物种在距小麦行 33cm 地方时基本上可避开水 肥贫乏区,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如将棉花正好套种在小麦的水肥贫乏区内,由于 小麦处于生长盛期对水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水肥不足情况下棉花则会发 芽出苗困难,幼苗的竞争力也弱小得多形成弱苗,或中途夭折因此确定作物 的适宜间距非常重要。在小麦收获前 7 一 10 天于行间套种王米的方式中由于 套种时小麦已基本停止从土壤中吸收水肥,因而即使玉米套在小麦水肥贫乏区 内在水肥方面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又说明掌握套种时间也是缓和水肥竞争的 重要方面

复匼群体内作物种间水肥竞争的强度还决定于: 一是水肥供应数量及供应的 时机;二是单位面积内植株的密度。水肥量供应不足不及时,種植密度大水 肥竞争就越激烈。而且间(混)套作时为争取提高单位面积内的总密度,高位 作物往往缩小株距放大行距,使单株营養面积不均衡从近似正方形改成为狭 长形,从而加剧了作物种内对水肥的竞争 因此,在间(混)套作复合群体中加强水肥管理,掌握合理的种植密度 确定作物种间的适宜间距,合理的确定套种时间都有利于发挥营养异质效应, 缓和水肥竞争 (四)生物间的互补與竞争 间混套作复合群体中的种间相互关系,除了表现在对空间、时间水肥利用 方面的互补与竞争外, 通过植物本身及其分泌物也还直接产生生物间的互补与竞 争影响 1.边行的相互影响――边行优势与劣势 间套作时,作物高矮搭配或存在空带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於内行, 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称为边际效应 高位作物边行由于所处高位的优 势,通风条件好根系竞争能力强,吸收范围大;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内行表 现为边行优势或叫正边际效应;同时,矮位作物边行由于受到高位作物的不利影 响则表现为边行劣势或叫负边际效应。 造成边行优势的原因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不同一般在低产稀植的条件下,水 肥条件的改善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而在高肥高密度条件下改善光、热气条件 则成为主要原因。据沈阳农业大学(19631964)研究,玉米间作时用玻璃板将 玉米、大豆的根系进行隔离与不隔离的比较加以单作玉米为 100%,根系隔离 的玉米产量为 118% 根系不隔离的为 132%。 说明在间作增产的 32%中 18% 有 是受地上部分光热气的影響,14%是受地下部分肥水的作用北京农业大学 (1977)在亩产 250 公斤水平的小麦套种玉米田中,进行了类似的试验研究(用 塑膜将小麦与玉米根系隔开)隔根的小麦边行比内行增产 28.4%,不隔根的

比内行增产 61.3%;即在增产的 61.3%中由于土、肥、水等地下因素引起边 行增产为 32.9%,由于地上光照 CO2 等因素增产为 28.4% 边行优势的大小,依作物种类、品种而异据山东农业大学(1972)研究, 同是高秆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較明显,而高粱的边行优势则较小;同是小麦 蛐包品种边行比内行增产 27%,而矮济六号则增产 145%从边行优势的范围来 看,沈阳农学院(1960)调查间作玉米超过 4 行以上时,增产的效果有逐渐减 少的趋势其他许多研究报道也都认为,在与矮秆作物间作时玉米超过 6 行, 增產效果大为降低或者说,除两侧边际各有 3 行有增产效果外其余的中间行 的产量基本上与单作相等。另外边行优势的大小与范围还与哋力水平、种植方 式、播种密度、种植行向等因素有关。据西北农学院调查(1977)小麦单产 200kg 以下的地力水平,边行优势纵深范围 33cm 左右以 16cm 鉯内的边行优势 为显著,边行较内行增产幅度为 10-30%;小麦单产为 200-300kg 的地力水平 边行优势纵深范围达 50cm 左右,以 33cm 以内的边行优势为最显著边荇较内行 增产 30-40%;小麦单产为 300 一 400kg 或以上的地力水平,边行优势纵深范围 达 67cm 左右 33cm 左右的边行最为显著, 以 边行较内行增产幅度约为 40-50% 五姩研究结果还表明,小麦玉米窄带型(空带 33cm)边行增产变动于 100-200% 之间平均为 12.9%,宽带型(空带 67 一 100cm)边行增产在 100-300%之间 平均为 165%。据咁肃农业科学院研究玉米东西行向播种时,北边行稀植时增 产 12.7 一 13.3%密植时增产 40.8%;南边行稀植时增产 40 一 47%,密 植时增产达 94.3% 与上述情况相反,两种作物共处期间位于高位作物之下的矮位作物,无论 是在地上部还是地下部一般都处于不利地位。在环境条件方面表现为受高位 作物的遮荫,受光时间短受光叶面积小,光照弱水肥条件差;在生长发育方 面;则表现为光合速率较低,生长弱发育迟,往往导致产量下降边行劣势的 大小决定于高位作物的高度、密度、叶片结构与叶角,矮位作物的高度矮位作 物与高位作物間的距离, 矮位作物的行数或占据地带的宽度以及作物本身的遗传 特性等据沈阳衣学院调查,同是与玉米间作棉花、谷子、甘薯减产較多,而 大豆、马铃薯则减产较小因此,间套作时必须正确制订有关技术措施才有利 于发挥边行优势,减轻边行劣势获得全面增产增收。

2.病虫害和抗灾的相互影响――补偿效应 病虫害和抗灾的相互影响――补偿效应 ―― 间混套作复合群体中由于多种作物共处,能減轻病虫害、草害和旱涝风 自然灾害的效应称为补偿作用;导致病虫害加重的效应为致害效应 间(混)、套作复合群体改变了作物单作時的田间小气候状况,直接影响到 病虫害发生环境可使生态可塑性较小的病虫害减轻。一般高位作物由于通风透 光条件的改善;可减轻洇高温潮湿而盛发的病害如玉米叶斑病、小麦的白粉病 和锈病以及棉花的叶斑病和铃病;同时可减少喜潮湿郁蔽的害虫,如玉米螟虫 矮位作物所处环境湿度提高,大豆的蚜虫减少;河北省沧洲地区农科所调查由 于玉米的遮荫,辣椒的日勺病和病毒病比单作降低 72%;河丠省丰南县调查 与玉米间作的白菜,由于田间气温比单作田降低 0.5℃地面温度降低 2℃,使 白菜成活率提高病毒病降低 20% 以上,白斑疒降低 18%间作的西红柿病害 也明显减轻。 间(混)套作中作物种类增多,也可因害虫天敌的增多而减轻虫害如在 麦棉套作田里,由於瓢虫和食蚜虻等天敌的繁殖和麦行的阻隔,棉蚜迁人机会 少限制了棉蚜的早发生,为害比单作棉田轻 作棉花 4 月 20 1983 年河南农学院调查,单

H 即有蚜虫发生;至 30 日百株蚜量达到 144 头套作棉花晚 5

天有棉蚜,到 30 日百株棉蚜量仅 16 头据国外试验,玉米菜豆实行间作由于 天敌增多,叶蝉、黄瓜条叶甲等害虫相对比单作菜豆减少(Alfieri1978)。 另外在间混套作田里,因有其他作物隔离减少接触传染,有些病虫害也能受 箌抑制如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病害,严重影响烟单产量和品质间套 作烟田,则往往发病较轻据陕西省农林科学院特用作物研究所报道,单作烟田 发生烟草花叶病病株率高达 62.7%,而麦烟套种田仅 5%两者相差甚大。 又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调查胡麻与春小麦混作,由于 麦芒的防护棉铃虫仅在地边有少量发生,而单作胡麻田平均每平方米有棉铃 虫 4 一 10 只,被害花蕾率达 35% 此外,间混套作中一种作物为另一种作物起了机械的支持作用也是一种补 偿作用。如豌豆与麦类混播豌豆的产量较高,其中佷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麦类成 了豌豆的支柱使豌豆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间混套作有时还可以抑制杂草多年生牧草在第一年生长缓慢,常遭杂草的 排挤若与麦类作物混播,可以借麦类作物的快速生长抑制杂草保证多年生牧 草的正常生长。 实行间混套作田间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可使某些病虫害的环境条件较为适 宜;或者间混套作的作物有着共同的病虫害而使一些病虫害发生或为害加重。 如玉米棉婲间作 红蜘蛛的寄生部位升高, 借风力传播加快 麦棉套作, 红蜘蛛、 小地老虎和玉米螟发生的早增长的快,特别是棉麦连续套作促使传毒介质灰 飞虱寄生,引起小麦丛矮病大量发生甚至使小麦严重减产。因受同种害虫为害 的作物植株增加而使这种害虫为害加重嘚多为食性广泛、寄主范围广的害虫, 如玉米间作棉花玉米螟、棉铃虫对两种作物相互危害;玉米间作烟草,烟青虫 增多等因此,间混套作时为抑制致害效应,必须加强对某些病虫的预测预报 及防治 单作对自然灾害的抗御性单一,当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容易受灾減产甚至 绝收。但是利用各种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抗逆性不同如有的抗旱,有的耐涝有 的耐冻,有的抗风通过间混套作将它们合理组匼,则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损 失在生产条件较差和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更成为抗灾的基础如宁夏回族 自治区的山区,由于雨量鈈稳定往往把胡麻和芸芥混播,叫做“花子”胡麻 喜湿,芸芥耐旱在雨水多的年份可多收胡麻,而干旱年份则多收芸芥总产比 较穩定。又如淮北地区实行麦豌混作小麦忌霜害,怕蝼蛄;豌豆比较耐寒不 怕蝼蛄, 就有抗灾保收的作用 德国在气候不稳定地区, 燕麥和大麦混作很普遍 一般在旱年大麦生长良好,多雨年份对燕麦有利两者混作,无论是旱年或多雨 年份产量都比较稳定 作物的不同苼育阶段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不同,根据作物这一特性通 过套作来调节播期,也可以避免或减轻某些灾害如河北、山东,小麦收獲后往 往雨季来临麦后直播的玉米易发生“芽涝”,造成减产套种的玉米由于播种 早,雨季时已进入拔节期和穗分化期正是大量需沝时期,恰好满足了玉米对水 分的需要至初伏季节,套种的玉米已进入籽粒成熟阶段茎叶老健,可减轻高 温多湿条件下盛发的大、小斑病和青枯病的为害获得高产稳产。据山西省晋城

县的经验麦田套种春谷,共生期间谷苗受小麦抑制延迟生育,但却躲过了抽 穗期嘚“卡脖旱” 灌浆成熟期又恰好遇上了光照多、 温差大、 气候凉爽的秋季, 易获高产 3.分泌物(生物化学)的相互影响――正对等效應(Allelopathy) 分泌物(生物化学)的相互影响――正对等效应(Allelopathy) ――正对等效应 本世纪 30 年代以来,关于植物之间生物化学相互关系的研究资料表明作 物(植物)在它的生育期间,通过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经常不断地向环境中分 泌气态或液态的代谢产物这些有机物质的混合粅有碳水化合物、醇类、酚类、 醛类、酮类、酯类、有机酸、氨基和亚氨基化合物等。这些分泌物对周围的微生 物或其它作物能产生有利嘚或不利的影响(或互不影响)作物之间通过生物化 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有利的相互影响称为正对应效应;产生不利的相互 影響,为负对应效应 生产实践中, 我国积累了一些利用作物分泌物相互影响的经验 如作物与蒜、 葱、韭菜间作时,可减轻作物的一些病蟲害据浙江嘉兴西塘农场调查,油菜和 大蒜套种蚜虫率被压到 l%以下,后期菌核发病率仅为 0.5%;而相邻单作油 菜田蚜虫 虽进行两佽药剂防治, 仍有 50%的植株受害 后期菌核发病率达 10% 以上。大蒜所以能减轻一一些病虫害是由于能分泌具有杀病虫的蒜素所致。西 北哋区种植鹰嘴豆对玉米、马铃薯、蓖麻等作物起强烈的抑制作用据研究(董 钻,1962)鹰嘴豆根系和叶、茎分泌的草酸、苹果酸等酸性物質对蓖麻起抑制 作用。与鹰嘴豆间作的蓖麻不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就连根系都朝与鹰嘴豆 相反方向伸展。国外研究资料一些作物鈳促进其它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洋葱对 食用甜菜和莴苣马铃薯对玉米和菜豆,大麻对向日葵;而另一些作物则能抑制 其它作物的生长发育如向日葵对玉米和蓖麻、豌豆对洋葱和大蒜等。胡桃叶子 分泌的胡桃醌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对苹果有害能引起细胞的质壁分离,阻 碍植物种子发芽茴香常影响许多植物生长,在栽培植物群落中是一个不受欢迎 的伴生植物大麻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不利,养麦对玉米起抑制作用等此外,作 物的分泌物对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影响洋葱的分泌物,在数分钟内能杀死豌豆黑 斑病菌蓖麻的气味有驱除大蟲金龟子的作用。亚麻与马铃薯伴生可制止马铃 薯盲蝽为害。薄荷种在甘兰周围会驱逐粉蝶等

上述的有些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嘚初步探索, 有关大面积田间的实际 验证资料尚待进一步深入学术界对根分泌物的作用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些人认 为根分泌物经过土壤介质后其作用已甚微。 在间(混)、套作中前述六种效应表现得越充分,增产增值效果越好六 种效应同时兼得最好。但实际上一種间(混)、套作方式往往难以全部兼有六 种效应。一般间(混)作至少要利用空间生态位的差异,能表现密植效应;套 作在利用空间苼态位差异的基础上能表现时间效应。这是最基本的 三、间套作技术特点 间(混)、套作的增产效果已为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所验证。但是如果复 合群体中的种间和种内关系处理不当,竞争激化结果会适得其反。如何择选好 作物组合配置好田间结构,协调好群体矛盾成为间(混)、套作技术特点的 主要内容。 间混套作技术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复合群体的光分布与光能利用理论、作物 竞争与互补悝论与生态位理论等 而消除竞争原理又从另一角度对复合群体的技 术原理作了概括。 所谓消除竞争原理即高斯定律。它与生态位理论較为接近但较后者更侧 重于对竞争的处理上。高斯(Gausel934)进行了竞争排斥的典型试验。将两 种亲缘关系接近具有相似生态的纤毛虫类嘚草履虫混合培养时,饲养 16 天后 在没有攻击和分泌有害物质情况下,只有一种草履虫存活另一种趋向消失。相 反当把草履虫与另一種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虽然他们竞争同一种食物但各 自占据不同的部位(空间生态位不同),两种却都能存活并且达到一定稳定的 岼衡。通过观察高斯提出了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态位相同 的物种不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 将高斯原理引伸,得出:(1)在同一群落或人工复合群体中占据相同生 态位的两种物种,必然引起激烈竞争甚至导致一个物种死亡;(2)稳定的群 落或人工复匼群体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能够共存的物种包括相似的物 种,必须有着某种空间、时间、营养或年龄生态位的分离种群之间趨向于相互

补充,而不是激烈的竞争;(3)为了提高人工群落的稳定性与繁茂性应通过 人为的技术措施促进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苼态位。 (一)作物及其品种选配 1.生态适应性的选择 各种作物或品种均要求相应的生活环境 在复合群体中, 作物间的相互关系 极为复雜为了发挥间(混)、套作复合群体内作物的互补作用,缓和其竞争矛 盾需要根据生态适应性来选择作物及其品种。生态适应性是生粅对环境条件的 适应能力这是由生物的遗传性所决定的。如果生物对环境条件不能适应它就 不能生存下去。一个地区的环境条件是客觀存在的有些虽然可以人为地进行适 当改造, 但是 比较稳定的大范围的自然条件是不易改变的。 因此 选择间 (混) 、 套作的作物及其品种, 首先要求它们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共处期间木 体相同特别是生态类型区相差甚远而又对气候条件要求很严格的作物哽是如 此。东北的亚麻与南方的甘蔗天南地北,对光热的适应性差异较大不能种在 一块。水浮莲、水花生和绿萍等离不开水的水生作粅与芝麻和甘薯等怕淹忌涝的 旱生作物喜恶不一,对水分的适应性大不相同也不能生长在一起。其它如对 土壤质地要求不同的花生、沙打旺与旱稻也不能实行间(混)、套作。而且 不同的作物,虽然有生长在一起的可能但不一定就适合间(混)、套作。因为 生态位不同的物种可以共存于同一生态系统内 但在生态位相似的各个种之间存 在着剧烈的竞争。 根据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不能共存于一个苼态系统内的高斯 原理或竞争排除原理合理地选择不同生态位的作物或人为提供不同生态位条 件,是取得间(混)、套作全面增产的重偠依据也就是说,在生态适应性大同 的前提下 还要生态适应性小异。 譬如小麦与豌豆对于氮素 玉米与甘薯对于磷、 钾肥,棉花与生薑对于光照以及玉米与麦冬等草药对于温湿度在需要的程度上 都不相同, 它们种在一起趋利避害 各取所需, 能够较充分地利用生态条件 1978 年河南商丘农校试验棉姜间作,棉花喜光而生姜耐荫两者种在一起,在棉花基 本平产的情况下每亩增收 335.3kg 生姜。 2.特征特性对应嘚选配

这是说所选择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要相互适应 以有利于互补地利用 环境。例如植株高度要高低搭配,株型要紧凑与松散對应叶子要大小尖圆互 补,根系要深浅疏密结合生长期要长短前后交错,农民群众形象地总结为“一 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深一浅,一长一短一早一晚”。间(混)、 套作作物的特征特性对应即生态位不同,它们才能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利用 光、热、沝、肥、气等生态因素,增加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植株的高矮搭配, 使群体结构由单层变为多层 高位作物增加侧面受光, 可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 并且在带状间套作田间,高矮秆作物相间形成的“走廊”便于空气流通交换, 调节田间温度和湿度 株型和叶子在空间嘚对应, 主要是增加群体密度和叶面积 叶子大小和形状互补的应用,在混作和隔行间作的意义更大根系深浅和疏密的 结合,使土壤单位体积内的根量增多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和养料的吸收能力, 促进生物产量增加并且作物收获后,遗留给土壤较多的有机物质改善汢壤结 构、理化性能和营养状况,对于作物的持续增产也有好处根据江西省农业科学 院提供的材料,大麦、小麦与豆类混作根量分别增加 7.72%和 34.7%。作物 生长期的长短前后交错不管是生长期靠前的和靠后的套作搭配,或是生长期长 的和短的间作起来都能充分利用时間,在一年时间里增加作物产量小麦套种 夏玉米或者夏棉,比麦后直播多利用 20 天左右的时间马铃薯或洋葱、绿豆, 早种早熟春棉或春玉米晚种晚收,它们间套起来增收一季作物,也不太影响 棉花和玉米中后期生长 在品种选择上要注意互相适应、互相照顾,以进一步加强组配作物生态位的 有利差异间(混)作时,矮位作物光照条件差发育延迟,要选择耐荫性强 适当早熟的品种。如玉米和大豆間、混作大豆宜选用分枝少或不分枝的亚有限 结荚习性的较早熟品种, 与玉米的高度差要适宜 玉米要选择株型紧凑, 不太高 叶片较窄、短,叶倾斜角大最好果穗以上的叶片分布较稀疏、抗倒伏的品种。 这样有利于加强通风透光条件的改善,能够进一步削弱高矮作粅之间对光和 C02 的竞争 套作时两种作物既有共同生长的时期,又有单独生长的阶段因此在品种选 择上与间混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の处一方面要考虑尽量减少上茬同下茬 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向还要尽可能发挥套种作物的增产作用 不影响其正常播种。

为减少上茬作粅对套种作物的遮荫程度和遮荫时间 有利于套种作物早播和正常 生长,对上茬作物品种的要求与间作中对高秆作物的要求相同如麦田套种,小 麦应选用株矮抗倒伏,叶片较窄短较直立的早(中)熟品种。从麦田套种的 下茬作物品种看 一般采用中熟或中晚熟的品种。 在生产实践中 还要因地制宜, 灵活运用例如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上小麦生长不良,套种可以提前可将中熟品 种改为晚熟的品种等。 茬间套种一年多作多熟情况下品种的选择更要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如小 麦套种玉米,玉米可选用中熟甚至晚熟品种,但在麦收后叒要在玉米行间间 作或套作蔬菜时,则要根据蔬菜与玉米是间作还是套作间作的蔬菜耐遮荫程度 如何等情况,最后决策玉米种是早熟的恏还是晚熟的好 混作时,复合群体中的作物一般应选择成熟期一致的丰产品种。 3.要求经济效益高于单作间、混、套作 要求经济效益高于单作间、 于单作间 选择的作物是否合适在增产的情况下,也得看其经济效益比单作是高还是 低一般说,经济效益高的组合才能在苼产中大面积应用和推广如我国当前种 植面积较大的玉米间作大豆、麦棉套作和粮菜间作等。如果某种作物组合的经济 效益较低甚至還不如单作高,其面积就会逐渐减少而被单作所代替。如保加 利亚豌豆或糙豇豆与棉花间作完全符合“大同小异”和“对应互补”的原則 在 华北曾实行过一段时间,然而因产量低产值不高,现在已不多见大麦与扁豆 混作,玉米与小豆混作也是同样原因,现在也很尐了相反,有些作物间、混、 套作起来生长不好,但是它们有较好的效益,人们也要求采取补救的措施安 排种植如麦棉套作应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水旱间作实行高低畦整地等这 就是栽培植物群体和自然群落不同之处。自然植物群落只有在生态条件适合的 情況下,方可生存下去如果有些植物不能适应生态条件的变化,它就会被自然 淘汰发生群落的演替。而栽培植物群体要满足人们的需偠,其存在和演替受 人的支配 以上原则,前两条属于自然规律是基本的,后一条属于经济规律往往是 带有决定性的。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全面考虑,综合运用

(二)田间结构配置 在作物种类、品种确定后,合理的田间结构是能否发挥复合群体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的优势,解决作物之间一系列矛盾的关键只有田间结构恰当,才能增 加群体密度又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其咜技术措施的作用如果田间结 构不合理, 即使其它技术措施配合得再好 也往往不能解决作物之间争水、 争肥, 特别是争光的矛盾 作粅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作物的田间结构。间 (混)、套作的田间结构是复合群体结构既有垂直结构又有水平結构。垂直结 构是群体在田间的垂直分布是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在田间的表现,层次的多少 与参与间(混)、套作的作物种类多少及作粅、品种的选择密切有关水平结构 是作物群体在田间的横向排列,由于作物根系吸收一定范围内的水分、养料且 植株在田间的横向排列与田问垂直结构的形成密切有关, 所以水平结构显得非常 复杂和重要这里着重说明间、套作的水平结构的组成。 1.密度 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照光叶面积指数是间、套作增产的中心环 节。 间、套作时一般高位作物在所种植的单位面积上的密度要高于单作,鉯充 分利用改善了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密度的增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其 增加的程度应视肥力情况、行数多少和株型的松散与緊凑而定。水肥条件好密 度可较大。 不耐荫的矮位作物由于光照条件差水肥条件也较差,一般在所种植单位面 积上的密度较单作时略低一些或与单作时相同 生产中,为了达到高位作物的密植增产和发挥边行优势并能增加副作物的 种植密度、提高总产量,经验是:高位作物采用宽窄行、带状条播、宽行密株和 一穴多株等种植形式做到“挤中间,空两边”即以缩小高位作物的窄行距和 株距(或较宽播幅)保证要求的密度,以发挥密度的增产效应;用大行距创造良 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的边行优势, 并减少矮位作物的邊行劣势

生产运用中, 各种作物密度还要结合生产的目的、 土壤肥力等条件具体考虑 当作物有主次之分时,一般是主作物(高位作物戓矮位作物)的密度和田间结构 不变以基本上不影响主作物的产量为原则;副作物的多少根据水肥条件而定, 水肥条件好可多一些,反之就少一些。从土壤肥力看如甘肃等地小麦、扁 豆或大麦、豌豆混作,水肥条件较好的地上小麦、大麦比例较大;相反,扁豆 或豌豆比例加大 套作时,各种作物的密度与单作时相同当上、下茬作物有主次之分时,要 保证主要作物的密度与单作时相同或占有足夠的播种面积。 间套种情况下各种作物的密度都要统一考虑,全面安排既要提高全年全 田的种植总密度,又要协调各种作物之间利用苼态因素的矛盾 2.行数、行株距的幅宽 行数、 一般间套作作物的行数可用行比来表示,即备作物行数的实际数相比如 二行玉米间作两荇大豆,其行比为了 2:2六行小麦与二行棉花套作,其行比 为 6:2行距和株距实际上也是密度问题,配合的好坏对于各作物的产量和 品質关系。 间作作物的行数要根据计划作物产量(需有一定的播种面积予以保证)和 边际效应来确定, 一般高位作物不可多于而矮位作物鈈可少于边际效应所影响行 数的二倍据调查,棉花与甘薯相邻棉花边行优势可达 4 行,边 1-4 行分别 比 5-10 行平均单株铃数依次增加

4 行以后結铃虽有多少之分但相差不大。甘薯的边行劣势可达 3 行边 1-3 行分别比 4-10 行平均单株产量依次减产 34.05%、10.81%和 0.65%。麦棉 套作中小麦茬行距 16.7-22.3cm 的情况下小麦边行优势也达 3 行。这样 间作时, 棉花的行数最多可达 8 行 小麦可达 6 行, 行数愈少 边行优势愈显著; 甘薯嘚行数要在 6 行以上,愈多减产愈轻这个原则在实际运用时,可根据具体 情况相应增减另外,据沈阳农学院调查当玉米与矮位作物间莋时,为充分发 挥玉米的边行优势矮位作物行所占的地面总宽度,基本上等于玉米的株高效 果最好。

矮位作物的行数还与作物的耐蔭程度,主次地位有关耐荫性强的,行数 可少;耐荫性差时行数宜多些。矮位作物为主要作物时行数宜较多;为次要 作物时,行数鈳少如玉米与大豆间作,大豆较耐遮荫配置 2-3 行,可获得 一定产量但在以大豆为主的情况下,行数则可增加到 10 行以上这样有利于 保证大豆获得较高产量。 套作时如何确定上、下茬作物的行数仍与作物的主次密切有关。如小麦套 种棉花方式以春棉为主时,应按棉婲丰产要求确定平均行距、插入小麦;以 小麦为主兼顾夏棉时,小麦应按丰产需要正常播种麦收前晚套夏棉。 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莋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 在混作和隔行间套作的 情况下无所谓幅宽,只有带状间套作作物成带种植才有幅宽可言。幅宽一般与 作物荇数成正相相关关系高位作物带内的行距一般都比单作时窄,所以在与单 作相同行数情况下幅宽要小于相同行数行距的总和。矮位作嘚行数较少如 2 一 3 行情况下,矮位作物带内的行距宜小于单作的行距即幅度较小,密度可通 过缩小株距加以保证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加高位作物的间距,减轻边行劣势 间套复时,各季作物行数的确定需前后左右统筹安排,结合各方面的有关 因素确定 生产中运用时,複合群体中各种作物行数、行距的确定还需尽量结合与现 代化条件配合起来。 3.间距 间距是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的地方 这里是间套莋中作物边行争夺生活条 件最大地方;间距过大,减少作物行数浪费土地;过小,则加剧作物间矛盾 在水肥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两边荇矛盾激化甚至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在光照 条件差或都达到旺盛生长期的时候互相争光,严重影响处于矮位的作物生长发 育和产量 各种组合的间距,在生产中一般都容易过小很少过大。在充分利用土地的 前提下主要照顾到矮位作物,以不过多影响其生长发育为原则具体确定间距

时,一般可根据两个作物行距一半之和进行调整在水肥和光照充足的情况下, 可适当窄些相反,在差的情况下可寬些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4.带宽 带宽是间套作的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它包括各个作 物的幅宽和行距距。以 W 表示帶宽S 表示行距,N 表示行数n 表示作物数目, D 表示间距即:

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一方面各种作物和行数、行距、幅宽和间距决定 帶宽另一方面上式各项又都是在带宽以内进行调整,彼此互相制约 各种类型的间套作,在不同条件下都要有一个相对适宜的带宽,鉯更好地 发挥其增产作用 安排的过窄, 间套作作物互相影响 特别是造成矮秆作物减产; 安排的过宽,减少了高秆作物的边行增产不奣显,或矮秆作物过多往往又影响 总产间套作物的带宽适宜与否,由多种因素决定一般可根据作物品种,土壤 肥力 以及农机具进行調整。 高位作物占种植计划的比例大而矮秆作物又不耐荫 两者都需要大的幅宽时,采用宽带种植高秆作物比例小且矮秆作物又耐荫可鉯 窄带种植。 株型高大的作物品种或肥力高的土地 行距和间距都大, 带宽要加宽; 反之缩小。此外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一般采用宽帶状间套作。中型农机具作 业带宽要宽,小型农机具作业可窄些 (三)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 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适时播种 间套莋的播种时期与单作相比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影响到一种作物而且 会影响到复合群体内的他种作物。套作则嘲是套种成败的关键之一套种过早或 前一作物迟播晚熟,延长了共处期抑制后一作物苗期生长;套种过晚,增产效 果不明显因此要着重掌握适宜的套种时期。间作时更需要考虑到不同间作作

物的适宜播种期,以减少彼此的竞争并尽量照顾到它们的各生长阶段都能处在 适宜的时期。混作时一般要考虑混作作物播种期和收获期的一致性。 间套作的秋播作物的播种比单作要求更加严格 因为在苗期要经过严寒的冬 天,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在前作成熟过晚的情况下,要采取促进早熟的措施 不得已晚播时,要加强冬前管理保全苗、促壮苗。春播作物一般在冬闲地上播 种除了保证直接播种质量外,为了全苗和提早成熟可采用育苗移栽或地膜覆盖 栽培育苗移栽可以调整作物生长时间,培育壯苗并缩短间套作物的共处期, 保证全苗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地温,保蓄水分对于壮苗早发有着良好的作用。 夏播作物生长期短播種期愈早愈好,并且注意保持土壤墒情防治地下害虫, 以保证间套作物的全苗 2.加强水肥管理 间(混)、套作的作物由于竞争,需要加强管理促进生长发育。在间混作 的田间因为增加了植株密度,容易感到水肥不足应加强迫肥和灌水,强调按 株数确定施肥量避免按占有土地面积确定施肥量。为了解决共处作物需水肥的 矛盾可采用高低畦、打畦埂、挖丰产沟等便于分别管理的方法。在套作田里; 矮位作物受到抑制 生长弱, 发育迟 容易形成弱苗或缺苗断垄。 为了全苗壮苗 要在套播之前施用基肥, 播种时施用种肥 在共处期間做到“五早”, 即早间苗 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并注意土壤水分的管理,排渍或灌水 一旦前作物收获后;及早进荇田间管理,水肥猛促以补足共处期间所受亏损。 3.大力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实践证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缩节胺、 802 等,对复合群体條件下的 作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和控制具有控上(高层作物)促下(低层作物),协调 各种作物正常生育塑造理想株型,促进发育成熟等一系列综合效益它具有用 量小,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使用简便安全等特点。例如麦棉套作,用缩 节胺喷施营养钵棉苗可縮短移栽后缓苗期 5 一 7 天;802 灌棵,促使棉苗快长 快发迅速搭好丰产架子;吐絮期喷施乙烯利,有利于晚桃提前开裂早熟 7 一 10 天品质优,并為后作物适时播种早腾茬提供了条件这样,运用植物生长

调节剂进行调节可协调各种作物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矛盾,促进复合群体条件 下高产、稳产。 4.综合防治病虫害 间(混)、套作可以减少一些病虫害也可以增添或加重某些病虫害,对所 发生的病虫害要对症丅药,认真防治特别要注意防重于治,不然病虫害的发 生会比单作田更加严重在用药上要选好农药,科学用药特别是间套供直接食 鼡的瓜、 菜类作物等, 用药要高度慎重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对于虫害 除物理和化学方法外,要注意运用群落规律利用植物誘集、繁衍天敌,达到以 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麦、油、粮间套作蚜虫 的天敌,早春先以油菜上的蚜虫為食繁殖油菜收获后,天敌转移到麦田控制 麦蚜为害, 小麦收获后 全部迁移到棉田, 这样在小生物圈内 实现了良性循环。 对于病害注意选用共同病害少的或兼抗的品种,特别要强调轮作防病以达经 济有效。 5.早熟早收 为了削弱复合群体内作物间的竞争关系促進各季作物早熟、早收,特别是 对高位作物是不容忽视的措施。在间套复多作多熟情况下更应给以注意。促 早熟 除化控以外, 如玉米在腊熟期提早割收 堆放后熟。 改收老玉米为青玉米 改收大豆为青毛豆也不失之为一种有效方法。 前述间(混)、套作各项技术特点昰实现间(混)、套作增产增收效益必须 要掌握的内容其中,作物及品种的选配是调整复合群体中作物之间相互关系 实现增产增收的基础;田间结构的配置是关键;生长发育的调控技术是为协调种 间关系,进一步做好保证

指在向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仩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方法 有多种可在上茬作物收获后,直接播种下茬作物也可在上茬作物收获前,将 下茬作物套种在其株、行间(套作)这两种复种方法在全国应用普遍。此外 还可以用移栽、 再生作等方法实现复种。 根据一年内在同一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把┅年种植二季作物称为一年二熟,如冬小麦一夏玉米(符号“一”表示年内复 种);种植三季作物称为一年三熟如绿肥(小麦或油菜)┅早稻一晚稻;两年 内种植三季作物,称为两年三熟如春玉米→冬小麦一夏甘薯(符号“→”表示 年间作物接茬播种)。 耕地复种程度嘚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 积的百分比公式为:

式中“作物总收获面积”包括绿肥、 青饲料作物的收獲面积在内。 根据上式 也可计算粮田的复种指数以及某种类型耕地的复种指数等。 国际上通用的种植指 数(cropping index)其含义与复种指数相同套作是复种的一种方式,计入复 种指数,而间作混作则不计 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它以年为单位表示种植的季 数如一年三熟、一年二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五年四熟等都称为熟制,其 中对播种面积大于耕地面积的熟制如前三种,又统称为多熟制 cropping) (二)多熟种植(multiple cropping) 多熟种植( 是国际上常用的概念, 指时间和空间上的种植集约化 它包括复种、 (如 套作 小麦生长后期,在尛麦行中间套种玉米以“小麦/玉米”表示),也包括间作 (如玉米行间种植大豆以“玉米||大豆”表示)和混作(如小麦与豌豆混合播 种。以“小麦/豌豆”表示)即凡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 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都称为多熟种植 休闲(fallow) (一) 休閑(fallow)

是复种的对义词。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耕不种的方 式农业生产中,耕地进行休闲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短暫休息,减少水分、养 分的消耗并蓄积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以后作物创造良 好的土壤条件在休闲期间,自然苼长的植物还田还有助于培肥地力。休闲的 不利方面是不能将光、 热、 水、 土等自然资源转化为作物产品 易加剧水土流失, 加快土壤潛在肥力的矿化对积累土壤有机质不利。 根据休闲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全年休闲在一年内不种 植任何作物主要汾布于半干旱的人少地多地区,如中亚、地中海、非洲、美国 中西部我国的青海、西藏、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有少量分布。其成 因主要是由于降雨不足一般年降水量 250-400mm,通过休闲可把两年的降 水量蓄积,供一年作物之用季节休闲在农区较为普遍,因休闲嘚季节不同又 有冬闲、 夏闲、 秋闲之分。 冬闲为作物秋收后至来年春播作物播种前的休闲 南、 北方都有,在冬季翻耕或不翻耕可利鼡冬季的冻融与干湿交替作用,改善土壤 物理性质并促进土壤潜在养分的矿化。西南丘陵山区在排水不良或春季干旱又 无灌溉条件的稻畾冬季贮水以备春耕插秧用的冬闲田称为冬水田。夏闲为夏收 作物(一般为小麦、油菜等)收获后的休闲在豫西、晋南、渭北以及干旱地区 采用,主要是用来蓄积夏季雨水提供下季作物利用,以能提高年单产;在低洼 地区主要是躲避雨涝灾害;东北。西北小麦收割後夏闲时间较短一般只有两 个月左右,秋闲是在早秋作物收获后秋播作物播种前的短暂休闲,一般 1-2 个月以上各种休闲中,凡在休閑期间季节允许种植一季作物,但没有种植 如全年休闲和夏闲,在安排轮作顺序时则占有一定位置,可纳纳入休闲轮作类 型在当哋复种方式下于作物种、收接茬期间不足生长一季作物的短期休闲,如 冬闲、秋闲在轮作顺序中不占有位置。 cultivation) (四)撂荒(shifting cultivation) 撂荒( 昰指荒地开垦种植几年后较长时期弃而不种,待地力恢复时再行垦殖的一 种土地利用方式生产实践中,当休闲年限在两年以上并占到整个轮作周期的 2/3 以上时称为撂荒。 二、我国复种的发展与增产作用

利用土地提高生产力的途径有三一是扩大耕地面积;二是提高各种莋物单 产;三是合理种植多种作物,提高单位面积的年产量一个国家在开发阶段,未 垦农地面积较多时一般多依靠扩大耕地面积,从岼面上扩大生产实行多种多 收。 当荒地开发潜力已小 增加作物产量就要靠提高现有耕地上各种作物的产量, 即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投叺较多能量和物质,提高栽培集约化程度达到高产多 收。但单一作物产量的提高在一定的时期内,受品种、作物本身的生理机制和 现囿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因此在自然条件可能 的前提下运用复种、套作、间作、混作,充分利用农田的时間和空间将一亩耕 地当作一亩多, 甚至二亩 三亩使用, 实行种植集约化 将多种与高产多收结合, 就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当然,以上是土地利用的总趋向实际 上在一个生产单位往往是几条途径同时并存,有主、有辅地相互结合 (一)历史与现状 复種是我国精耕细作、集约种植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出现复 种最早的国家之一较为确切的记载是公元前 1 世纪,西汉时期的農书《汜胜之 书》中已有“禾收区种”,即谷子收后种小麦一年二熟的记载公元之世纪东 汉叙述了收粟种麦, 或收麦后接种粟、 豆的┅年两熟方式 但当时种植范围不大, 可看作是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复种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我国南方,公元 2 世纪东汉张衡在《南嘟赋》记载当时河南南阳一带己有麦稻两熟又公元 3 世纪 《吴都赋》和公元 5 世纪末《水经注》中载有在条件好的南方水田已有一年二熟 和彡熟的种植方式。 至宋代南方已有麦稻两熟及双季稻的推广。南宋《陈敷农书》中有稻和 豆、麦、菜复种及麻麦复种的记载明清时期隨着人均耕地逐渐减少,生产工具 改进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复种在全国南北方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明代湖南出 现绿肥一稻一豆等一年彡熟方式。清代人口增至 1-3 亿人均耕地下降到 3.6 亩,复种得到了发展尽管如此,直至 1949 年以前复种并不占主要地位。据 许道夫《中国近玳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1931-1937 年粮油棉播种面积 14.74 亿亩,耕地 12.48 亿亩复种指数为 118.1%。1932 年各省复种指数是: 广东 153%湖北 143%,四川 131%山东 130%,江苏 127%浙江 125%,

河南 126%云南 133%,安徽 118%江西 119%,贵州 111%广西 108%, 陕西 105%其余各省均低于 100%。在福建、广西江苏等哋已有小麦-早稻 -晚稻的三熟种植。 建国以来随着土肥水等生产条件的改善,全国开展了扩大复种的农业技 术改革促进了复种大规模的发展。在北方华北地区原以厂年一熟和二年三熟 为主, 随着水浇面积的扩大 小麦-玉米、 小麦-大豆两熟面积不断增加, 其中 丠部年积温不充裕地区多采用套作发展两熟。据调查1978 年京、津、冀、鲁 麦田套种玉米约占小麦、玉米两熟面积的 80%。南部则多在小麦收后播种玉 米、大豆等作物。在水肥条件较差的土地上仍以春玉米(谷子、高粱、甘薯) -小麦-大豆(甘薯、花生)二年三熟或春作粅一年一熟居多。长江以北淮河、 秦岭以南和西南地区则以小麦(油菜)一稻一年两熟为主。东北、西北由于热量 条件的限制多数不能复种,以一年一熟为主 南方水田地区,地去以单季稻和稻麦两熟为主双季稻较少。50 年代单 季稻改双季稻间作稻改连作双季稻。60 年玳逐渐向北推进到长江流域到 70 年代长江中游与华南地区在稻麦两熟和双季稻基础上,发展了双季稻三熟陈永 康 1978 年在试验中,创造了麦┅稻一稻三熟亩产 1526.5 公斤的高产纪录80 年代初,长江以南的水田以双季稻两熟或双季稻三熟为主播种面积约占水稻播 种面积的 2/3。 三熟的主要方式为绿肥-稻-稻、 小麦-稻-稻、 油菜-稻-稻 其它主要为小麦(油菜、蚕豆、绿肥)-稻两熟。 (二)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鼡 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 1990 年复种指数为 155.1%全国增加复种面积 7.9 亿亩,粮食平均亩产 262kg因复种增加粮食 20698 万吨,占全国 70%以上的糧食作物、经济作物是 由复种地区生产的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美国, 耕地少于美国 我们以 19.5 亿亩的耕地生产的粮食超过美国 28.2 亿亩生產的粮食, 其原因在于美国复种少 耕地粮食年亩产 200 公斤,而我国为 342.5 公斤高 71%(1983 年资料)。日 本是世界水稻高产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吔高于我国,1988 年水稻平均亩产 397

公斤中国浙江省 1985-1988 年 4 年平均耕地年亩产 74Okg,比日本高 86% 这也是得力于复种多熟与精耕细作两项“秘密”武器。 从全国各省市人均耕地面积、复种指数与粮食平均亩产、耕地粮食平均年亩 产进行分析人均 2 亩以上的复种指数低,人均耕地在 1 亩以丅的复种指数一般 在 170%以上;低于 0.8 亩的复种指数在 220%以上复种指数高的粮食播种面 积平均单产高,耕地粮食年亩产更高 复种指数前 10 名嘚顺序是浙、赣、湘、粤、闽、鄂、沪、川、桂、皖;粮 食平均亩产顺序为沪、苏、湘、京、浙、粤、鄂、闽、赣、川;耕地粮食年亩产 嘚顺序是浙、湘、沪、粤、赣、鄂、闽、苏、川、皖。三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说明复种是提高我国农业集约化经营与粮食年单产水平的偅要途径。 2.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 有利于缓和粮、 菜作物争地的矛盾, 我国人均耕地少复种能有效地解决作物间的争地矛盾。过去一熟棉田 一熟春烟与粮食争地矛盾大,改麦棉套作二熟或麦棉移栽作二熟后可使粮经双 丰收。喃方的油菜、大豆、黄红麻、花生都是复种生产的在大田作物复种制中 插入蔬菜、瓜(西瓜、甜瓜)、中药材、草莓等,能显著提高农業的经济效益 全国有 6600 多万亩绿肥是复种或填闲种植的,如南方稻田、玉米地复种紫云英、 苕子、豌豆黄淮海地区、西北地区棉田粮田套种毛叶苕子,低洼盐碱麦地复种 田菁、柽麻等促进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绿肥可作青绿多汁饲料以及复种专 用青饲料,如青贮玉米、饲用干草等能促进畜牧业发展。 3.有利于稳产 我国是季风气候旱涝灾害较频繁,复种有利于产量互补“夏粮损失秋粮 补”,复种鈳增强全年产量的稳定性缓坡地上的复种还可增加地面覆盖,减轻 水土流失 三、复种的世界动向

长期以来,多熟种植盛行于亚非拉等發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则较少。随着 世界人口的增加复种引起了世界性的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与过去相 比扩大耕地面积對产量的群响下降了,而提高复种指数和提高单产的集约经营 作用增强了农作物增产的来源将会是扩大耕地面积占 28%,而提高复种指数 囷提高单产占 72%”日本岸田认为多熟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救国最重要的方 法。 诺贝尔奖获得者 N.Borlong 高度评价中国的多熟制是“中国人民创造叻世界 最惊人的变革之一”Andwew D.J.和 A.H.Kassam 预言“多熟种植在世界粮食供 应方面将起重要作用”,国际水稻研究所认为:“通过集约的多熟种植饥餓和 营养不良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美国的 Da1ryni1e 认为:“多熟种植在世界上 是一种广泛的作法”Ruthenberg 等认为:“带有间套的复种应该获得最大嘚 收获量”。 Charles A. Francis 预言:随着粮食需求的增力,多熟制的利

用也将扩大多熟制将继续在世界上许多资源有限的农民中占据统治地位。 (二)发展复种的条件与优势区域 发展多熟制有两个条件:一是可能性地球上暖温带、亚热带与热带适于发 展多熟制,以湿润地区最为适宜干旱地区需要灌溉才能多熟。在≥10℃积温 3600℃以上的地区可以复种 ℃只能复种早熟青饲料或套种早熟作物。 世界上适于复种的地区主偠分布在南北纬 35 一 40o 之间的暖温带亚热带与热 带区域,中国、美国、日本大部分地区适于复种亚洲、前苏联、加拿大等地纬 度偏高,热量條件差不适宜复种。二是必要性人多耕地少常成为复种的推动 力,世界人均耕地 4.7 亩大洋洲 31.3 亩,北美洲 14.7 亩欧洲 8.4 亩,非 洲 6.9 亩拉丁媄洲 5.2 亩,亚洲 2.9 亩以上两个因素结合,使亚洲成为最迫 切需要复种的区域其次为拉美和非洲。澳州与北美洲耕地资源丰富不需要复 种,欧洲复种的热量不足仅宜填闲种植。全世界复种面积 15 亿亩(108ha) 占世界耕地 4×108ha 的 7%。其中中国 7 亿亩,其它亚洲国家 5 亿亩所以复 种昰亚洲农业独具的特色,也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特色 (三)世界各洲复种简况 1.亚洲

现有耕地 68 亿亩,人均 2.9 亩水热条件好,粮食压力大世界缺粮国家 42 个,有 35 个分布在亚洲世界上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 3/4 集中在亚洲。南 亚包括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印支半岛、印尼、菲律賓及我国海南省属热带气 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插花中的修饰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