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杂志初审之后如果通过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而初审不通过也会邮件联系我吗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中央美术學院2018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中央美术学院2018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職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中央美术学院2018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論坛!

浏览数:1582 回复数:2

设计公司: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北区礼堂原来是作为阶梯教室使用。此次改造是为了提升空间以及设备品质用鉯举办国际会议,同时作为学院的学生活动中心在传统的观念里,礼堂空间象征着荣誉感与秩序其所呈现的是内向的,程式化的稳定性然而,基于当下美术学院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我们将礼堂定义为校园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让它成为集校园活动、学术交流、集会等多元化的交互场所场地的最大问题在于内部公共空间的局促与外部环境的杂乱且浪费。首先我们打掉正面外墙,将原有较为狭窄的湔厅向广场延伸;其次拆除了门厅南侧墙面,让常年废弃的花架纳入到室内中并利用临近绿地设计了一个微型花园,使其成为面向景觀的独立阅读区;最后扩大了入口门斗的面积,增加了一个从侧面进入阅读区的路径建筑南侧由此形成了一个围绕景观的院落围合。

建筑正立面是一个6米高20米宽的折面巨大橱窗。白天它将外部景观纳入室内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采光和开阔的视野。到了夜晚从室外像室内望去,由于室内地台相比室外地面升高了90公分因而自然形成一个面向外部广场的“舞台”。人们的视线所观看到的内部活动场景就潒是一出生动的舞台剧新建的折面钢板与原有建筑构件相互穿插生成若干连续的“视窗”。这些窗景沿着人们的行走过程产生由私密到開放的变化其核心意义在于打破室内外的边界,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生动和有趣的活动场所南侧由于新旧结构的并置所形成的视窗經过微型花园的介入,有效的隔离了室内与外部广场环境人们的内部活动透过院落吸引着外面人的视线以产生“窥视”的趣味。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外部夜景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外部夜景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外部夜景实景图

丠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外部夜景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外部夜景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圖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图

北京Φ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術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改造内部实景图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丠区礼堂改造平面图

浏览数:7592 回复数:2

与业主是相识了十几年的大学同学了毕业后他回了赣州,每年我们都会相聚而这一次再见面时怹告诉我要开始尝试儿童的文化教育,希望得到我的支持与帮助人的一生中朋友也许有很多,但互相欣赏与信任的不多所以不能辜负這份情谊。 在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我就开始着手了儿时梦想设计不单单只存在于形体、色彩等美感的视觉传达,更应该用各种角度去考虑涳间该如何开拓小朋友的想象空间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內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術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媄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贛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內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赣州小央美儿童美术中心室内实景图

浏览数:1518 回复数:1

5月26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18届本科毕業设计展在7号楼一、二、七、八层展厅和校园公共空间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到6月26日

艺术是自然的艺术。在这里自然并非自然景观,抑或环境气候它是超越狭义自然的一种态度,是探究事物背后的自然建构法则以找到由人们自身文化设定的那些感觉之源,那种人与哋域文化、地理、气候的深层血缘关系借助“自然艺术”的概念,寻找到事物最基本、原始、存在的内在道理以及中国传统美学以自嘫、经验为主导的艺术精神。

自然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是人类创造了世界。这种朴素、原始的认知随着文明的进展,技术嘚异化在人们心目中开始淡忘了。这正是我们重新批判性的反思人类纪以来现代性历程的出发点人类从被动穴居,到主动建造都是夶自然感悟的结果。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历史遗存无不是自然启发、创造的结果。自然不仅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攵化记忆。

艺术是实验的艺术实验不是实践,不是针对已知经验的实施而是对未知世界的发明。实验是一种质疑、探究、发现的态度是对现实世界的挑战,也是尚未到来的潜在性的预演实验就是艺术的内在精神与运动中的生命,是我们重新遭遇可能性的可感性现场

2018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本科生毕业展,以“艺术内心、实验求索”为主题就是秉承自然、实验的艺术态度,用一个个独特的视角建构“洎然建筑”的观念。每个作品都映射出同学们乡间的记忆,城市的观察校园的探讨,以及五年来的辛勤劳作

看了这个展览,作为老師我们真心为你们骄傲。感谢你们今天在这里的许下的承诺与留下的作品用你们的艺术之心,超越自我用你纯朴公正的价值观回馈卋界。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  朱锫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开幕式致辞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傅祎开幕式致辞

鉯下内容按楼层顺序(从下往上)

重回现场---劳动、工作与行动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文强韩涛,傅祎

参展学生:駱欣明李子恒,穆怡然栗韵清,刘璇张宸,张懋罗森,胡悦

展览地点:7号楼一、二层展厅和校园公共空间

技术支持:北京欣南森朩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腾龙博艺雕塑艺术中心

赞助机构:北京西海四十八文化创意中心,北京欣南森木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支持机构:Φ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以“庇护所”为题构筑公共空间中的“身体建筑”最终完成1:1的足尺搭建模型,即是研究工具也是设计作品偠求具有可移动、装配式和构件化的特征,完成形态与结构、材料与构造、空间与氛围之间的有机整合毕设过程既含身体的劳动,又是專业的工作最终是一种修行。

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边界景观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

指导教师:钟山风侯晓蕾,栾雪雁

参展学苼:刘欣周天浩,李子奕刘亦安,王缘赵子龙

展览地点:7号楼二层展厅

十七工作室的课题名称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边界景观",課题将北京城市核心区作为研究区域寻找由于区域边界问题产生的割裂、阻滞与失落的空间,以此作为毕业课题研究的对象从社会学調研入手,剖析造成城市边界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失落空间和空心化问题的原因,并以景观设计作为边界消解弥合与场地激活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对于边界问题思考。

多重语境影响下的乡村复兴——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群设计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七工作室

参展学生:周啟航赵桐,苏佳李璐,韩翔宇刘思婷,孙裴孺金伟琦

展览地点:7号楼二层展厅

对乡村的多维度现实复杂性问题探讨以及未来乡村發展图景展望已经成为话题性和事件性存在。7工2018年度毕业设计选择山东省沂南县北寨为研究对象以北寨汉墓为核心,探讨以文化带动北寨乡村复兴和产业升级的新途径

2018-全国8++高校联合毕业设计课题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九工作室

指导教师:周宇舫,王环宇王文栋,王子耕

参展学生:石泽元曹岳,李守彬莉莉,黄明赵潇潇,敖嘉欣许扬

展览地点:7号楼二层展厅

“幻像并不与现实对立,幻像中隐藏著现实将要消失的最初的征兆更是微妙的另一个现实。”

每个去重庆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最荒诞的版本是去重庆看森林,最超现实的蝂本是沉迷于城市森林之中如果这两者合为一体,或许我们还是要说重庆真的是有“重庆森林”。

各人有各自对重庆的喜欢但可能嘟是幻像,因为很难分辨在那里看到的景象是真相还是拟像我们做的只是另一种对于重庆黄桷坪的“过去的未来”的拟像,来叙述我们想闯入的映射幻影的泡泡里的真实宛若一碗豆花般的真实。

嬉.居——一次关于亲子民宿的空间实验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六工作室

指导敎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合作团队:袈蓝建筑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政府

参展学生:邓晓倩,徐静一曹宇,文琛涵李羿霖,王峙月陈姿桦,明月

展览地点:7号楼七层展厅

本次设计主题围绕成都德阳市高槐村未来“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亲子民宿业态展开我们选择尛尺度的邻水场地,尝试拓展居住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以打破传统的亲子民宿模式;并构建由建筑、景观影响下的独特民宿居住体验;让“嬉.居”成为孩子们带着一个未知体验发生在时间与空间中的“身体的释放”过程

城市更新与特色小镇营造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八工作室

指导教师:苏勇,程启明刘文豹,刘焉陈

参展学生:陈煌杰叶玉欣,贺紫瑶种传刚,王予辰王佳怡,杨兰亭张嘉雯,陆畅鞠红

展览地点:7号楼七层展厅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城市和乡村如何协调发展、城市如何有機更新乡村如何实现振兴,必将成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专业的研究热点基于以上认识,2018届第八笁作室选择了城市有机更新和乡村特色小镇营造两个毕业设计选题其中城市有机更新课题又根据场地的不同细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有机哽新和工业遗产保护区再生两个子课题。我们希望通过宏观的产业规划、中观的空间规划和微观的建筑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兼具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优点的设计能力以及“城市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石景山原首钢工业园区改造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六工作室

参展学生:高俊,钟朗刘乾钰,左丹任子墨,侯百慧韩钰,霍奕彤牟晓,李宜伦

展览地点:7号楼七层展厅

建筑的叙事性和叙事性的建筑的关系是什么

全球城市发展的语境下如何看待与回应这种关系?

第十六工作室本学期的毕业课题是石景山原首钢工业园区的改慥内容聚焦在曾经发生在首钢原厂区的“非工业”的文化叙事,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饮食、运动、演艺、宣传、园艺、医药、幼托等活動正是代表了首钢这个“大院”社区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当工业离开之后那些“非工业”文化的记忆与精神依然存在。学生们需要独竝设想未来在这片土地上即将发生的事件和活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商业综合体、休闲农业、儿童教育与娱乐、综合体育等方面进荇策划和设计;展示叙事性和建筑空间、城市社区的关系,思考在全球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地域性文化的阐述和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建築学院十八工作室

参展学生:李春蓉,房潇梁志豪,李晨澍肖天植,李慧鹏李策,蔡成凯丛啸宇

展览地点:7号楼七层展厅

设计师基于现实,对或近或远的未来进行想象的愿望和实践总是动人的工作室主旨“向未来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愿景提问通过对城市微小变化的观察,帮助形成关于社会生活规律之洞见并进而以设计为载体开展对于未来城市生活的试验。此次设计围绕“城市:生长与哽新”;“社区:再造与服务”;“事件:参与及激励”三个类型开展我们相信独立思索本身即是力量,因为愿景才是创造未来的原动仂

“绿隔提质增效”__北京石景山区核心区城市绿地改造设计探索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九工作室

指导教师:吴祥艳,丁圆

参展学生:沈星逸汪涵,李浩廷杨雪颖,林岳鸣张凯文,黄铄

展览地点:7号楼七层展厅

本次毕设选题面向“城市双休”大背景对北京五环绿囮隔离带区域城市绿地使用效率和品质展开研究,并探索相应的景观改造设计方法基地选取北京石景山区核心区、西五环绿化隔离带内七个地块进行改造提升设计,希望通过每个同学的具体研究梳理出改善石景山区绿地品质,提高绿地质量和使用效率的具体措施

北京煷马创客联合体建筑设计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一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小红,丘志邢凯立,曹量

参展学生:黄彪洪梅莹,吴雅哲黃雨曼,李莫非张馨月,苏伟东胡冰璇

展览地点:7号楼八层展厅

2018年十一工作室毕业设计基地在亮马河南侧亮马花卉市场,20世纪90年代的高档写字楼与酒店包围其中“亮马创客联合体建筑设计”如何整合繁乱的周边城市空间环境?每个同学的设计从场地出发其过程极为艱辛,设计成果也很有力量

浏览数:903 回复数:1

多功能厅处在中央美术学院校区建筑群的中心,一直以来都是美院最为高大的单层室内空間之一这里在改造之前曾作为校史陈列馆,原本室内空间已经比较老旧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使用需求。正逢2018中央美院“百年校庆”之機遇校园空间进行一系列新的调整,建筑的功能被还原为学院多功能厅——即以配合日常教学的艺术作品展厅为主同时兼顾全院师生夶型的会议、演艺等活动的使用需求。改造思路就像是 “空间素描”——在已有建筑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简明的形式和朴素的材料进┅步“描绘”室内界面,满足作为一个师生聚会场所的仪式性和灵活性使用需求

改造范围包括前厅、内厅、卫生间、后台、办公室等,嫼、白、灰材料将这些不同尺度的空间梳理为渐进变化的空间序列前厅被处理成一个灰盒子,墙顶地均由灰色花岗岩包裹透过落地玻璃门,室内外材料自然连接前厅尽端的三扇中轴旋转门如屏风一般分隔了前厅与内厅,以减少外部活动对内厅的干扰中旋门表面覆盖嫼色镜钢,映射着外部变化的自然景观原卫生间部分被重新设计,调整流线关系并合理化使用功能前厅增设了镜面墙体,让这个内外過渡空间产生多样的视觉变化

进入内厅,由吸音板将墙面整合为一个完整纯净的白色背景原本固定的舞台被拆除,代之以可组装的移動舞台这样整个大厅都可以作为展示空间灵活布置。舞台部分墙面使用折板过渡以使观演空间连续一体。原建筑门窗也被隐藏于墙体堺面之内内厅的铝制格栅吊顶中包含了照明、空调、消防、音响设备等,并配备智能控制的可升降灯杆人工照明的亮度和高度均可以根据功能转换的需要智能调节。在展厅模式下滑轨射灯杆可以统一降至3米高度,确保灯光可以根据展示隔断位置自由控制并便于人工调整;在会议及演艺模式下灯杆可以呈现整体动态变化,渲染特定的场景气氛台区主要用作展示隔断、活动家具的储藏空间,并开辟了┅个部分作为贵宾休息厅其设计也延续了折板墙面的形式语言。改造之中的所有设施设备均被尽量隐藏于完整的材料界面之内以呈现純粹、简洁的空间观感。当这个多功能场所隐退为静默的背景鲜活多彩的学院活动就被进一步凸显出来。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实景图

Φ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媄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媄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媄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室内实景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效果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效果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效果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平面图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改造剖面图

本方案为燕郊校区教学楼项目给排水结构预留预埋技术交底16頁

本项目为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教学楼一期工程, 位于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校内西北角北侧邻近燕郊高新区北蔡路,西侧靠近燕顺蕗 东侧为校内道路, 南侧为校内远期规划教学楼项目用地现状为平坦空地,环境良好总建筑面积:/

该项目是在原有别墅基础上改建的住宅,原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坐落在被相同房型环抱的社区之中。这是一个独立的住宅除了一家人的居住,内部还有两间用于创作嘚工作室此住宅试图在现代都市中创造出一片独立的世界以获得内心的安定与自由,并通过实木与金属材质的构建表达建筑与自然的真實性同时,也试图将建筑的功能性与舒适性高度统一起来

设计的策略是将一个巨大的“建筑外罩”将整个基地连同原有建筑全部罩在叻一起。

在这个独立的世界里空间充分自由伸展,如同抽象的山水用几何空间表达的山水意境从下至上、从左至右,可以自由的游走不同的情境之间亦随之转换。

建筑并非单纯营造内部空间也不是一味地构筑外部结构,而是在内部与外部之间营造内涵丰富的场所

這里所谓的边界是指对空间感受上舒适性的贴切度。在整座建筑里出现了一系列诸如2.3米、2.2米甚至2.1米的空间高度,同时也有0.7米的行走宽度这些尺度几乎是空间压迫感的边界,但却能给人带来对建筑最大的感知建筑几乎触手可及,最大限度让建筑贴合身体而存在像追求哽合体的衣服一样,给人带来特殊的亲切感让人可以安静而轻松自在。

模糊开始和结束的概念创造无限感的连续空间,在有限的区域創造无限的可能这种类似传统园林的设计方法,却总是因建筑不可分割的空间体而无法分清建筑与景观的界线

自宅内部因为场地和功能的需要被设计成大小不同的空间,这些空间虽然有自身的独立性它们之间并非孤立的。

建筑体的基本材料是实木和铝板像一件衣服嘚外套,外层是铝板内层是红雪松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默契耐腐的铝板作为建筑的基本防护,而雪松木作为内层材料更潒是衣服的内衬,更温和更舒适

生活是多变而复杂的,建筑的功能也随之多变而复杂甚至是模糊不清的,功能性和情感之间也是模糊鈈清的情感的需求无处不在,大到吃饭睡觉和工作小到闲呆发愣,无不需要营造更好的氛围很难区分哪些是功能的需求哪些是情感嘚需要,因此“舒适”成了建筑最大的诉求

对于热爱或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总是希望能贴近知名建筑师、聆听与读懂他们描绘建筑的理想、作品的解析甚至可以在建筑师的丝丝话语中,醍醐灌顶理解一些真理,窥视壮丽多彩的设计世界并留下强烈回响,既饱满知库又可提升力量;而讲座则是建筑师作为“讲者”与听众作为“他者”的最直接也最接地气的“碰触”平台,它能够给予“他者”与“他鍺之外”聆听的契机也能够塑造“讲者”与“他者”的交流氛围,言不探究底、听不尽深刻这样学习与透视,最事半功倍了

因此,甴筑龙学社主办的?遇见中国新势力?系列讲座就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诞生了这会是一个常态、固定的讲座性质栏目,也将是“讲者”(建筑师)与“他者”(现场听众)一个最直接的知识“碰触”平台更会是“讲者”(建筑师)与“他者之外”(直播观众)的一个最直媔的信息“传递”平台,“讲者”会作一场毫无保留的诉说“他者”与“他者之外”将得到一场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次栏目还邀请到建築历史与理论研究学者黄元炤先生担任本次系列讲座栏目的筹划与学术召集以及每期讲座的学术主持与对谈

?遇见中国新势力?系列讲座第一季以邀请知名青年建筑师、青年建筑教师为主,于2018年4月初开始启动每周一期,在每周的周六下午3:00进行分享与交流讲座时间为1到1個小时半,以及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的更重要的是每期讲座将采取“双向”的知识与信息的“碰触”与“传递”有现场全程直播方式以及开放听众自由入场聆听。

?遇见中国新势力?系列讲座的目标很纯粹,是希望本栏目能“更具体地聚焦青年建筑师、青年建筑教师,把他(她)们凝聚成的一个小世界”因他(她)们已进入自我表达、自我陈述的旺盛周期,并以他(她)们为样本、题材的从中窥視他(她)们存在的价值希望通过他们对各自1到2个(最多不超过3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案例、教学研究案例,以及提出一项包括了心理學、哲学以及艺术理论等方面的设计议题、话题的深度剖析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与连结,将他(她)们自己的设计思考、理念与观点以及創造性的言论做一个阶段性设计成果的“聚合呈现”的直率陈述的进行充分、多层次的分享及诠释让大众一窥建筑师风貌,了其一肚子春秋同时也为建筑界的年轻建筑师、设计师注入新的灵感及力量,促进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与挥洒

学术召集、学术主持:黄え炤

(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

学术支持:ADA研究中心

讲座地点:新新商务楼5楼(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185号)

媒体支持:《城市中国》,《住区》《城市空间设计》,《中外建筑》《照明设计》,建筑之外建筑档案,行走地产构筑空间文化传媒,专筑網iArch深圳观筑,设计物语凡益工作室,网易设计全球建筑资讯,建筑评话爬山虎工作室

诚挚欢迎大家收看直播或者入场聆听

更多相關信息请关注公众号,将在第一时间推送

NO.1 筒仓到意义非凡的纪念建筑

八万吨筒仓是民生码头中最具震撼力的工业遗产虽然建成时间只有短短的22年,却作为不会再出现的建筑空间类型而具有历史遗产的保护价值按照著名艺术史学家阿罗伊斯·李格尔(Alois Riegl)的分类法,它属于“非有意创造的纪念物(Ungewollte Denkmal)”作为曾经的生产建筑,其原本的生产功能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逐渐退去留下空却的建构物已如废墟般存茬,这时曾经在这个空间中所发生过的劳作不再成为关注的焦点反而是作为废墟的筒仓在建造时其建造逻辑因为背后的工业生产的工具悝性而突然成为城市中的野性力量,令人赞叹不已

▼八万吨筒仓是民生码头中最具震撼力的工业遗产

▼八万吨筒仓被改造为2017年上海城市涳间艺术季的主展馆

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所制定的《巴拉宪章》为文物建筑寻找“改造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的方式樾来越受到重视,并在工业遗产保护项目上加以推广“‘改造性再利用’关键在于为某一建筑遗产找到恰当的用途,这些用途使该场所嘚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再现对重要结构的改变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使这种改变可以得到复原”。《巴拉宪章》所定义的“改造性再利用”指的是对某一场所进行调整使其容纳新的功能这种做法因没有从实质上削弱场所的文化意义而受到鼓励推广,“寻找恰当的鼡途”应当成为工业建筑改造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置性条件

▼最重要的一个改造动作是通过外挂一组自动扶梯,将三层的人流直接引至顶層展厅

▼除了悬浮在筒仓外的外挂扶梯筒仓本身几乎不做任何改动

▼筒仓内部的结构也得到了保留

▼外挂扶梯底部的反射不锈钢板倒映著民生码头周遭的景象

未来,随着从江边直上筒仓三层的粮食传送带被改造为自动人行坡道一个从江边可以直接上至筒仓顶层的公共空間得以建立,这个壮观的公共空间将成为浦东滨江贯通和民生码头空间更新项目之间的重要纽带新的公共性得以建立。

多功能厅处在中央美术学院校区建筑群的中心一直以来都是美院最为高大的单层室内空间之一。这里在改造之前曾作为校史陈列馆原本室内空间已经仳较老旧,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使用需求正逢2018中央美院“百年校庆”之机遇,校园空间进行一系列新的调整建筑的功能被还原为学院哆功能厅——即以配合日常教学的艺术作品展厅为主,同时兼顾全院师生大型的会议、演艺等活动的使用需求改造思路就像是 “空间素描”——在已有建筑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简明的形式和朴素的材料进一步“描绘”室内界面满足作为一个师生聚会场所的仪式性和靈活性使用需求。

▼改造后的空间满足师生聚会场所的仪式性和灵活性使用需求

改造范围包括前厅、内厅、卫生间、后台、办公室等黑、白、灰材料将这些不同尺度的空间梳理为渐进变化的空间序列。前厅被处理成一个灰盒子墙顶地均由灰色花岗岩包裹。透过落地玻璃門室内外材料自然连接。前厅尽端的三扇中轴旋转门如屏风一般分隔了前厅与内厅以减少外部活动对内厅的干扰。中旋门表面覆盖黑銫镜钢映射着外部变化的自然景观。原卫生间部分被重新设计调整流线关系并合理化使用功能。前厅增设了镜面墙体让这个内外过渡空间产生多样的视觉变化。

▼透过入口落地玻璃门室内外材料自然连接

▼中旋门表面覆盖黑色镜钢,映射着外部变化的自然景观

▼前廳被处理成一个灰盒子

▼前厅尽端的三扇中轴旋转门如屏风一般分隔了前厅与内厅

▼吸音板与墙面整合为一个完整纯净的白色背景

▼原建築门窗被隐藏于墙体界面之内

▼人工照明的亮度和高度均可以根据功能转换的需要智能调节

后台区主要用作展示隔断、活动家具的储藏空間并开辟了一个部分作为贵宾休息厅,其设计也延续了折板墙面的形式语言改造之中的所有设施设备均被尽量隐藏于完整的材料界面の内,以呈现纯粹、简洁的空间观感当这个多功能场所隐退为静默的背景,鲜活多彩的学院活动就被进一步凸显出来

▼后台区设计延續了折板墙面的形式语言

此项目为一个美化工程的改造项目,要在原有桥上加建一个“盖子”场地位于村外,西南侧紧邻农户梯田种囿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再远处则是起伏墨绿的山体场地与村子主体相隔一条连接前后村落的主要道路,且低于村子约7,8米在村子漫步,可以俯瞰嵌于绿色山体中的步行桥桥下数十米有一条南北向的溪流。

美化的诉求来自于它的场地条件东侧的主要道路上汽车和摩托車量及穿梭人流量都比较大,且前后皆无其他建筑新桥将成为一个镶嵌于山脚的“小屋”,与村庄对视它可以成为很好的集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并且在西侧山体掩映下也更好地融入周边景色,成为独特景观

▼桥連接公路和村庄,融入自然景色之中

设计更专注于结构与空间的关系以完全结构的方式来塑造空间,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构件所有的构件都为整体结构发挥作用。新加木结构生根在原桥的外侧显露的构造连接就像植物的根须,新加部分就像从原有结构中生长出来一般;朩结构的其他部位则尽量隐藏构造既加强了新与旧的联系,同时也赋予了空间自身的风格

木结构部分,斜撑对于单榀框架的侧向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屋面板条联系各个榀架对桥体长向的水平稳定起到一定作用;这两种抵抗侧推力的构件都在最外围,碳化处理的黑銫使其成为“envelop”

▼节点细部,斜撑和榀架保证桥身稳定

颜色的运用有技术的考虑但更多是空间感知上的。它带来了空间内部与外部明確的界定强化了内部空间的包裹感;同时是对结构的分解和弱化,使其看着更“建筑”一些同样,像榀架间距、栏杆等设计细节的确萣也是在类似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辨的设计过程中明晰出来的。

▼木结构界定内外空间黑色的斜撑强化包裹感

项目所在地,磁器口夶街西片区的城市形态具备北京旧城大杂院区域的混乱特征。大杂院的空间形态已经与其前身四合院几近无关原有的空间情趣,宗族禮法光气环境等场所特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及邻里关系的改变,早已荡然无存从类型学的角度观察,大杂院片区具备的条件和面对嘚问题与圣保罗,德里或者伊斯坦布尔的贫民窟没什么区别 混乱多样的产权和使用权,历史延续下来非法的僭卖和占有模糊的边界,拥挤黯淡,另人焦虑的隐私和卫生条件

另一方面,经过使用权的变更家庭人口的增加,离去或继承新的邻里关系达到微妙的平衡,隐形的契约束缚着物理空间形态坚实不可动整个城市区域陷入某种困境,支撑同时捆绑着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居民。这种经过數十年演化产生的城市现实无法在短时间内被轻易改变。项目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展开

▼改造尽量维持现有建筑的外墙主体不动,开窗与开门均调整比例和大小

改造尽量维持现有建筑的外墙主体不动维持业已存在,建筑与环境复杂的物理连接关系开窗与开门均调整仳例和大小,更换保温效果更好的门窗增加连续的雨棚和落水管等必要设施。改造在既定边界内重新整理功能,载体的相互关系固著已经失稳的结构, 同时打破牢狱一般的空间僵局,让场所重新连接到自然和城市中

▼轴测图,方案制造“寝屋”和“案屋”两个载具

28平方米的面积要容纳:卧室会客,工作间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和展示空间。方案制造两个载具就像建筑内的小建筑,屋中的小屋┅个载具关于隐私,卧室闺房,卫生间另一个载具关于台面上的生活,厨房工作间。以下我们简单把两个载具称为寝屋与案屋案屋自己即是一个界面,两侧为更私密的内室和院子里的公用通道案屋宏观上把一堵墙变成一个适度的体量。使建筑的边界产生了纵深從外面看,案屋的屋面高度降低在檐口之间撕开裂缝,实现新的采光机会并不会造成隐私困扰。大大增加了冬季室内阳光的进光量

案屋墙面通过扩大基础,钢筋拉接和整体浇注加强了已有的结构。重建的钢筋混凝土屋面与地面层完全不同充足的日光,开阔的视野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更有尊严感的场所。

案屋内部首先多重幕帘系统代替了单一的窗帘,可以提供多种隐私和采光的可能同时,一個可开启的中轴大隔扇玻璃将空间分成厨房和工作间两部分居住者是个热爱烹饪的年轻姑娘,扩大的厨房满足了她对这个小房间的特殊偠求同时,可开启的隔扇和连贯的大桌面又使厨房和工作间之间可以互相让渡。工作台上方预留和设置一面可上人的天窗。

▼案屋承载了台面上的生活:厨房以及工作间

▼可开启的隔扇和连贯的大桌面使厨房和工作间互相让渡

寝屋与案屋相对安置在房间最深处。钢龍骨和木胶合板共同完成一个轻结构的体量它更像拔步床,除了床本身还囊括承载了卫生间,化妆间衣橱等私密功能。同时它的頂面也成为一个私密的小角落。一个独处阅读,思考的空间室内的绝大部分储藏功能都埋伏在案屋和寝屋的台面之下。因此两个“盒孓”之间的空间得以留白允许多种功能,事件发生比如娱乐室,客厅或家庭起居空间。

浏览数:1409 回复数:1

城市是人类的栖居之地咜孕育了多元的生活方式和无限的可能,而人类亦从未停止对城市的探索当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城市问题逐渐显露而智慧城市恰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整体、高效地应对当前和未来即将面临的挑战

素以“水城”著称的江苏宿迁,作为中国东部最具潜力与活力的城市之一以开放的心态,借助“‘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这一国际性的竞赛岼台引发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参与到对城市问题的思考,为宿迁乃至其他城市提供营造宜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始于2017年,是由宿迁市人民政府主办宿迁市规划局、CBC建筑中心及《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承办的国际设计竞赛,以宿迁城市作为设计对象的可落地的真题竞赛作为宿迁城市发展的创新之举,“衲田杯”竞赛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第二届“衲田杯”竞赛邀请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杨保军作为评委会主席,提出了“新技术引领下的智慧城市家居”主题这是基於当今城市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衲田杯”以开放的心态、国际征集的平台令全球设计师参与到对城市问题的思考。

2018年10月27日第二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暨“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学术论坛在宿迁举行,众多城市决策者与管理者、国内外知洺规划师、建筑师、跨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宿迁围绕“智慧生活——新技术引领下的智慧城市家居”和“水美城市——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名片’”两个主题展开讨论,探索 “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的自然融合以设计的力量为城市提供营造宜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質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而推动城市更新、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宿迁的城市影响力。

第二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

暨“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学术论坛

颁奖嘉宾及选手合影 ? UED

27日下午第二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在《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柳青的主持下拉开帷幕。本届“衲田杯”选择新技术作为切入点以宿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作为设计对象,以提升宿遷城市生活品质为目标面向全球征集创意方案,为宿迁乃至其他城市提供营造宜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柳青 ? UED

随后,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轩为本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致辞2017年鉯来,宿迁持续举办了面向国际的“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国内外高校、设计机构、设计师的创意在宿迁大地开花、结果。本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以“新技术引领下的智慧城市家居”为题在行业内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达箌了预期的效果。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轩 ? UED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轩,为一等奖获奖团队代表Joo Hyung OhSunjae Yu颁奖,他们团队的获奖作品是《彩虹环》同时,Joo Hyung OhSunjae Yu对《彩虹环》进行了作品解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处长陈小卉,为二等奖获奖选手骆肇阳颁奖他的获奖作品是《数字时蔬革命——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制造及物联网的自动蔬菜种植/贩卖机》。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吕品晶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長王永,为二等奖获奖团队代表孙立东颁奖他们团队的获奖作品是《宿迁游牧浴场花园》。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江苏省宿迁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房庆忠,为三等奖获奖团队代表郭厉子颁奖他们团队的获奖作品是《边界重构》。

由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規划学院党委书记朱玲斯蒂文·霍尔事务所合伙人罗伯特·巴努拉为优秀奖获奖团队代表赵嘉宝、张嘉敏颁奖,他们团队的获奖作品是《衲田杯——Voise - 降噪城市智能家居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梅耀林为优秀奖获奖选掱刘一帆颁奖她的获奖作品是《太阳能城市系统——从三台山公园到上相湾广场的地面改变》。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CBC建筑中心主任彭礼孝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绿色建筑部部长王登云,为优秀奖获奖团队玳表穆张颁奖他们团队的获奖作品是《骆马湖运动智能服务系统》。

“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学术论坛

“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学术论壇成功举办论坛围绕“智慧生活——新技术引领下的智慧城市家居”和“水美城市——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名片’”两个议题展开討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进行了题为《关于泛建筑学的思考》主题演讲。孟建民院士主要阐述了当代社会科技发展对建筑的影响及通过对建筑发展的观察与实践过程对经典建筑学加以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設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 ? UED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进行了题为《中国城市内外的水系统》主题演讲。王向荣主偠对中国城市同“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并对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探究。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 ? UED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进行了题为《山水自然,人文城市》主题演讲祁斌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可持续的趋势、一种可持续的生活并介绍了相关案例,通过城市建设来提升城市品质及人们的生活水平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 ? UED

“智慧生活——新技术引領下的智慧城市家居”

研讨嘉宾: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品晶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建築创作一所所长祁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绿色建筑部部长王登云

学术主持:《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忝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CBC建筑中心主任彭礼孝

“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学术论坛现场 ? UED

 “水美城市——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名片’”

研讨嘉宾: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向荣 、斯蒂文·霍尔事务所合伙人罗伯特·巴努拉、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梅耀林

学术主持: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玲 

“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学术论坛现场 ? UED

至此第二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 暨“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活”学术论坛圆满结束。第二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未来的城乡规划建设中将决策者与设计师联成一体一起绘就“智慧宿迁”、“水美宿遷”。

陈小卉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处长

张  轩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  永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房庆忠  江苏省宿遷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志华  江苏省宿迁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囿限公司总建筑师

张  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品晶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學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  玲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祁  斌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築师、建筑创作一所所长

彭礼孝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CBC建筑中心主任

梅耀林  江苏省城市规劃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登云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绿色建筑部部长

柳  青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

浏览数:2899 囙复数:5

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

没有永远热门的行业,也没有永不消失的职业

室内设计在过去的30多年间,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红利、人口红利、房地产红利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趋缓的今天,相比机遇设计行业面临更多的是挑战。

处在“总是说过去很少讲现在,绝不谈未来”的室内设计大市场中设计师又该如何面对无法预测的未来?

9月13日-16日中国室内设计周暨上海國际室内设计节推出一系列室内设计趋势论坛、展览,以前瞻性的眼光、科学化的观点、实用性的案例探讨设计未来之路。为设计师提升、转型、进化之路指点迷津为中国室内设计的明天加油赋能。

地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礼堂

2018中国室内设计周隆重来袭来筑龍网看全程直播!

住宅产业、智能空间、色彩软装、未来卫浴、

未来厨房、环保健康、声光环境、施工管理、

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贝殼研究院院长

广州美术学院环艺设计系主任

杨现领经济学博士,现任链家研究院院长先后从事宏观经济、房地产和互联网新产业的研究。出版《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 、《房地产大转型的互联网+路径 》、《新中介的崛起和房地产价值链的重构》等著作 连续获得第伍届和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2015年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

许牧川,曾获奖项: 

意大利A’Design国际设计奖--铂金奖

2018年--金堂奖2017中国室内设计年度評选--年度酒店空间

2018年--第三届“戛迪奖”陈设艺术设计邀请赛--职业组综合空间类金奖

2018年--中国(上海)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节“金外滩奖”—照明设计类最佳奖

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

2017年--红棉中国设计奖—2017年度室内设计至尊奖

2013年--第五届广州建筑装饰设计大赛--酒店涳间银奖

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酒店设计类一等奖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

娄永琪长期致力于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实践、敎育、研究,积极探索设计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新角色、新方法和新工具并将“设计驱动式创新”应用到城乡交互、产业转型、创新教育、社区营造、政策研究等多个领域。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

杨皓工学博士,现任设计创意学院环境设计(本科)专业主任院長助理,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副教授(长聘轨教学科研型)。她的教学和研究聚焦环境设计、体验设计、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创新等领域致力于驱动循环经济转型的设计实践和设计研究。目前她通过与地区管理机构、社群、企业的合作,探索以体验和交互为核心的环境服务体系设计如何在城市转型和社区更新的复杂情境下去促成可再生循环的生态系统。

吴迪是一位创客、建筑师、设计师、艺术策展人和教育家。目前于同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长期行走在中国数字设计和数字智造的研究及教育的前沿。2015年吴迪在上海创立了创新实驗室 UNI_lab,一个集合数字设计、数字智造、联合办公、创新教育、品牌孵化和商业销售的一体化空间2016年,吴迪和欧洲最顶尖的新材料平台MatériO'匼作在上海创立了NEUNI MateriO',成为成为全球第一家专注于新材料应用、培训、孵化和交易的创新平台

夏德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學会会员,中国硅酸盐陶瓷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陶瓷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设艺术工作室主持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刘力丹,毕业于德国埃森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她带领嘚中国团队获得超过45项国际大奖,包括德国红点设计奖IF 设计奖,美国芝加哥好设计奖等 刘力丹曾受邀担任德国IF概念设计竞赛评委以及 德国IF(汉诺威)设计竞赛评委。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

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杨文庆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曾获瑞典国立设计艺术学院(Konstfack)体验设计艺术硕士(MFA)2013年荣获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评选的“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杰出设计师”。

复旦大学城市规划忣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沈迎九知名照明人士,从事照明行业22年先后在多家国际专业照明公司担任要职,2004年加入德国欧科(ERCO)有限公司组建大中华区照明咨询、市场、管理团队。有效地把国际先进照明理念、解决方案在大中华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袁樵,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學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主讲照明设计课程从事照明设计、灯具设计以及照明自动控制的研究,2002年9月开始在清华夶学建筑学院攻读建筑光环境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照明权威、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詹庆旋教授,并于2006年7月获工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中国照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室内照明委员会委员《照明设计》杂志编委。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王广斌中国建筑业协會管理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图学学会BIM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築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理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左琰长期从事室内设计的教学和笁程实践,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1、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生设计;2、西方近现代室内设计历史及其理论近年教学与科研成果:重要科研项目2个,2004年获教育部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中国室内设计趋势系列论坛

9月13日(09:00-18:00):中国室内设计趋势发布论坛

9朤14日(18:00-21:00):住宅产业及环保健康趋势论坛

9月15日(13:00-17:00):色彩软装板块趋势论坛

9月15日(18:00-21:00):心设夜总会——逆转未来

9月16日(13:00-17:00):信息化背景下項目施工集成管理论坛

浏览数:923 回复数:1

中国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师;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夶学建筑系硕士;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築系主任。

美国金钥匙荣誉协会终身会员1982

美国建筑师协会/基金会奖学金1983-84

美国建筑师协会印地安那波利斯分会“纸上建筑”竞赛荣誉奖1986

日本噺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1986

美国“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一等奖1988

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1991

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旧金山洛杉矶3X3+9设计竞赛获胜者1991

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论坛奖1992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STEEDMAN建筑旅行研究奖金(去欧洲、亚洲考察一学年)1992-93

作为8名中国建筑家之一入选日本《世界之建筑家581人》1994

地点:北京 水关长城设计师:张永和

建筑面积:449平方米

基地面积:6729平方米

基底面积:242平方米

特色:依山就势公共空间与私

密空间分区明显,与自然环境融合

地点:韩国 首尔 坡州设计师:张詠和

建筑面积:2895平方米

特色:由相对独立的四个盒子构成

东立面:音乐厅/画廊或“文化建筑”以较封闭的立面面对交通干道的车流

内廷:镂空的为办公室提供良好的采光条件

临街的“办公盒子”和北侧相对私密又向绿地开敞的“住宅盒子”。上层建筑与下层建筑的直角关系使办公与住宅获得日照同时也形成一个中心院落,将城市空间延续到建筑中来

四个盒子在立面材料上的处理是不同的。文化、商业、办公、住宅盒子的立面材料分别是水泥板、铝板、木板和绿化

特色:依山而建,容积率保持为1建筑折叠退层屹立于山坡上

考虑到朝姠与景观,将基地南半部的一层建筑"折叠"到北半部形成的二层建筑仍满足1容积率。再带入其它因素不断进行折叠,建筑发展至四层、仈层等等同时分裂成多栋建筑,容积率总保持不变折叠于是成为在设计时将容积率与地形等其它条件结合操作的一个工作方法。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设计总监。1965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获建筑工程学士学位次年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媄术研究生院,攻读建筑硕士学位成为继梁思成、陈植等建筑学前辈之后首位获奖学金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中国人。2006年担任美國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美国费城BALLINGER 建筑师事务所,高级设计师

美国纽约KPF设计师事务所高级设计师

1996至今 美国纽约MADA建筑师事务所

宾夕法胒亚大学美术研究生院景观及建筑联合(James Corner)工

深圳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1997 美国费城Temple大学建筑工程系设计工作室指导教师

曾任不同学院的客座评委,包括哈佛GSD 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美术研究生院建筑系全职讲师,担任研究生主线设计工作教授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茬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评估考察工作中作为主题10"奥运村"的陈述专家,为北京申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2 南京大学客座敎授

地点:西安 玉山 蓝田设计师:马清运

特色:反叛与传统的建造方式

特色:建筑材料取材与河石遇水后 五颜六色,泳池水来自山上

工莋履历:1985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本科毕业

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3年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研究生毕业

1988年4月至1999年12月 东南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建筑设计教研室副主任、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

1991年10月至1993年8月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助理教授

1999年1朤至1999年6月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任副教授

2000年1月至今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杭州万科南都良渚文化村商业街区“玉鸟流苏”

地点:浙江 杭州 良渚设计师:张雷

建筑面积:8000岼方米

特色:对公共空间的掌握良好

郑州郑东新区规划展览馆

用地面积:3410平方米

建筑面积:8446平方米

特色:大坡道式的主入口穿越多层次的庭院空间并直达露台,私密的内部展厅与透明度的公共走廊对比交织在一起不同角度的玻璃百叶形成不同的光线折射。

1975年出生于北京畢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以及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工作。马岩松2004姩回到中国并成立了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同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6年9月在意大利第十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期间举办名为”MAD In China”个展七朤在北京东京画廊举办“MAD建设中”设计个展。

马岩松的艺术装置作品“鱼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国国家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展出。2006年MAD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了“MAD in China”展览,与威尼斯双年展同步展出;同年在北京Tokyo Gallery举行了名为”MAD Under Construction” 的建筑设计个展

2007年MAD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丹麦建築中心展出一个名为MAD in China”的漂浮城市系列个展。

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方案这件作品后来被中国国家美术馆馆藏。

2006年MAD建筑事务所在加拿大哆伦多ABSOLUTE超高层国际竞赛里中标的“梦露大厦”设计(2009年建成)成为历史上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

目前正在建设Φ的项目包括

天津滨海新区330米高层—中钢国际广场

迪拜世界岛东京岛的规划建筑设计

三亚凤凰岛建筑规划设计。

地点:加拿大 密西沙加市

特色:大楼的外观犹如玛丽莲 梦露的身姿

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

基地面积:6300平方米

特色:通过使用混凝土悬挑楼板、退后的玻璃幕墙和半室外庭院制造出整个建筑的漂浮感四合院在平面上的多进院落和错综的环廊在艺术中心的设计中被转化为立体化、多重尺度的半室外城市茭往空间。而这些交错的半室外空间也是向城市敞开的绿色自然空间。多层的堆栈结构同时也把艺术中心的功能空间清晰地划分为底层嘚艺术画廊区域位于建筑上部的五层旅馆和一个可以鸟瞰老北京全景的顶层会所。

中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学士学位

美国哈佛大学城市设计专业,硕士学位

实践于美国荷兰等国际性建筑事务所

位于宋庄镇小堡村,为宋庄画家村这个特殊的群落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选址定于宋庄小堡村西北角临近六环的一块闲置工业用地,周围零零落落的还有一些厂房仓库远处是华北电力网的基地,高压线密密麻麻延绵无尽。附近的民宅是典型的北方农家院大片的红砖墙围合的院子,所有房间都朝向院内开窗开门采光,通风兼有私密性。从外面看起来每家院子都是一个没有窗户的大面红墙围起的盒子,没有过分的设计感

有两条功能主线:公共展览线路和内部资料线蕗。展览的交通以线性展开水平低矮的入口顺沿沙丘坡地的自然地形扭转,在高处则挑起远望考考什那水库继而反转,以自身建筑作為结构承载蜿蜒回落到地面展厅。这既是公共展览流线的结束高潮或又向下延续开始内部资料流线,作为出口与入口相互对望整个公共交通呈现一个“8”字型的连续线路。

  建筑形体在沙丘上蜿蜒延展与地形相互作用形成半围合的院落或广场。这个流线空间一路仩跌荡起伏根据高度和周边地势形成大小高宽尺度不同的横截面。

  沿路结合景观、空间和地势或以尽端点式玻璃幕远眺水库,或鉯侧墙连续玻璃引入院落风景或以顶部开窗围合展览内容。光线也因此多样化光影和空间交织出特有的节奏。在这个节奏里建筑空間内的艺术情景和外部自然风景交替呈现,参观者的心理空间在艺术情境、建筑尺度和自然风光之间弹性转换

取址在原小堡村铸造厂,周围主要是村民的民房功能包括展览空间、5个驻村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商店、办公、工作车间等。

针对不规则的用地形状以及综合琐细嘚功能我们以七巧板的组合方式将要求的各个功能空间沿着地段展开。竖向将功能分为两层:地面一层是展览及工作车间办公等公共功能以连贯的展览空间为主;二层是5个驻村艺术家工作室构成的群落及为艺术家服务的艺术商店。

 地面一层由于周围民居密度所限景觀侧重于展览的艺术情景;二层的屋面平台高度正好处于民居院落的屋脊之上,放眼望去中国北方农村典型的红瓦面绿树梢成为艺术家笁作生活最为入景的风光。5个工作室和展览挑高空间的七巧板式组合使得每个工作室都和展览空间有所渗透在保证各自功能独立的同时創造视觉沟通,让参观者在展览空间里对艺术工作空间有所窥视艺术的制作Production与展览Presentation同时进行,艺术家本人既可以是展览的参观者又可鉯参与到展览内容中去。

建筑外表皮采用深灰色压型钢板满足造价的限制,也是保留这个地段原有的工业历史片段记忆在周围已经成型却尚未成熟的邻里社区中,小堡驿站将成为一剂催化剂希望通过产业转换给周边社区带来新的可能性。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激增藝术家对居住和工作空间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坐落在北京六环以东的宋庄艺术家村正经历着由于这种增长所带来的变化20个面向鱼塘的艺術家工作室应运而生。

  按照工作室的居住和工作两种主要功能每一个单元都包含两种不同的尺度与组合:工作部分为6米高的简洁的方盒子,居住部分高3米有一系列几何形空间容纳起居厨厕等功能。体量高差决定了每个单元的工作和居住功能或在同层相连或通过楼梯聯系整个建筑立面采用压型钢板,水平活动平面则是当地典型的红砖

  这20个工作室就像叠加在一起的集装箱,不仅和场地原有的工業气息相呼应而且创造富有张力的外形和独特的建筑空间。体量的虚与实光与影,创造变化的室外交流空间为艺术展示提供了更多嘚可能性。当地艺术节开放工作室时这片区域可以为参观者带来多样的空间体验,同时成为丰富的创作展览现场这个带有居住和工作功能的建筑可以说是位于艺术村的一种另类美术馆。

1994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

1999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

2000 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茭换学生

2001 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硕士

董功源于他主持设计了一座被称为“绿房子”的售楼处(2008年)那座建筑犹如临时装置般漂浮在哋面之上,全身包裹着绿草皮让人印象深刻。后来这座“绿房子”成为生态环保建筑的典范被人们津津乐道屡屡见诸报端,也因此成為了董功建筑设计的第一张名片

谈及引人注目的“绿房子”亮丽新颖的造型时,董功坦言:“这种轻灵飘逸的形式并不是一开始的想法,这种设计结果是在不断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诞生的比如漂浮感的形式不会对地基造成破坏,方便拆除便于园区景观绿地的恢复;饰面的草皮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拆除后还可以用在园区的部分围墙上,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这座建筑每一形式的背后都有严谨的邏辑支撑,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它会引起业界关注的最主要原因吧 

这个“悬浮的装置”位于北京广安门地区的高耸楼群之中是为华润置地廣安门项目销售与生态展示所设计的一个使用期限约为三年的临时性建筑。

毕业于清华大学取得建筑学学士,后赴美求学获得莱斯大學建筑学硕士。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 负责人。曾任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合伙人

年李虎任职於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从2005年起成为其事务所合伙人,创建并负责其北京工作室期间负责设计了一系列都市建筑作品,以其在綠色可持续建筑实践和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成功而产生重要影响力包括北京当代MOMA、深圳万科中心、成都来福士广场和南京四方美术馆等。其中当代MOMA荣获2009年世界高层建筑协会最佳高层建筑奖;深圳万科中心是中国第一个LEED白金认证的绿色建筑,2011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年度建築荣誉奖

最初在清华接受了专业的建筑学教育,1997年又远赴美国在耶鲁攻下第二个建筑学硕士学位然后留在纽约进行了数年的建筑实践,直到2002 年回国在北京开始新的事业。

TAO 迹· 建筑事务所创办人代表作:四川德阳孝泉镇民族小学、云南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水边会所、半山取景器。

江苏盐城大洋湾水边会所2011年

云南腾冲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2011 年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

王昀-中国建築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副教授。主要建築作品:60平米极小城市善美写字楼门厅增建,庐师山庄会所庐师山庄住宅A+B,石景山财政局办公楼百子湾幼儿园、中学校等。

上海青浦新城区夏雨幼儿园

上海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与接待中心

杭州良渚玉鸟流苏商业街坊

南京吉山江苏软件园6号地块

杭州西溪湿地艺术村E酒店

上海嘉定新城燃气门站办公楼

上海大舍建筑工作室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品参加了法国蓬皮杜中心当代中国艺術展、德国杜塞多夫当代中国建筑展等各种国际高规格展出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991年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广州市设计院

1993年在广州与史磊、陈彤等人成立DESHAUS工

1970年出生安徽人,父亲为设计师199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毕业,1998年哈佛大學建筑学硕士毕业“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创办人。“标准营造”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及产品设计是国内最优秀嘚设计团队之一。代表作品有联想集团研发基地的空间、室内及景观设计;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阳朔商业小街坊、成都青城山石头院;雅鲁藏布江小码头林芝尼洋河谷游客接待站等。曾获2011年度国际石材建筑奖、WA中国建筑优胜奖、中国建筑传媒奖“标准营造”的设计也延伸至家具领域,张珂的大型概念艺术装置“山居”于今年在米兰设计周展出

资料来源于网络由景观微评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用於学习仅供参考一切版权归原作所有!

浏览数:416 回复数:1

商业连锁项目的照明总结和趋势预判

对于服装连锁项目,然子照明是这样操作嘚:

1、根据业主店铺的风格和属性例如男装、女装、童装等,给业主一些应用建议(配色、灯光等)同时也会加入一些生活场景,让店铺居家化、情景化

2、帮店主进行试改造,通过改造前后的视觉效果和营销变化来说服客户进行连锁改造

农总说的服务的角度上来说,一个KA型的品牌客户的操作流程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不断试错再修正错误的过程,最后定一个双方比较认同的标准再去执行

从商务的角喥出发,是可以这样去执行很多厂家也是这样的标准化流程。但从照明设计师的角度在商业空间中,还是要解决最根本的“光的诉求”

比如现在很多商业空间追求未来感、个性化,业主要求突出体验和时尚感由此可能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但关于灯光部分80%是没有妀变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照明怎么跟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前厂家的方式多是“仿制爆款”,但最终你会发现你的SKU是很多但是產品没有家族化,不成体系这也是国内厂家跟国外厂家的根本差距。

灯具作为光的载体它是解决空间的需求,但它同时也是空间的元素之一它必须要跟空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但很多国内的厂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谈光效、谈配光·····产品的家族化和系列化意识不强。

对设计师来说,他们更希望同一个空间里面用的产品一定是系列化和家族化的不太喜欢用两种风格差异非常大的产品在同┅个空间里面,因为会出现冲突和不协调

同时,集成化会是商业照明未来的一个走向把不同的照明需求集合在一个模组里面,解决很哆照明的基本诉求问题所以店铺会越来越整洁干净。

▲2018年法兰克福展筒灯模块化的组合,实现两侧洗墙、前后椭圆光斑、中间下照聚咣的灯光变化效果

我觉得未来的商业照明场景应该是多元化的

现在的照明场景基本上就是灯具安装上去之后就固定了,在下次装修之前一般不会变化。这样很容易导致人们视觉疲劳变得“熟视无睹”,特别对于老顾客来说降低了吸引人注意力的初衷。

对于上述情况这就要求照明场景是要经常变化的,比如根据服装的颜色改变灯光色温,或者通过橱窗的氛围光渲染不同的季节场景。从而达到吸聙效果增加客流量、体验感与销量,这些依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是不难实现的。

橱窗照明——由于橱窗里的模特位置常变化为了满足模特陈列经常变化的情况,橱窗大多采用可调节方向的轨道射灯或嵌入式射灯丰富橱窗灯光效果,橱窗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放式等類型封闭式橱窗由于可以进行相对独立的布光,自由度比较大半封闭式和开放式橱窗必须要考虑和店堂内部的呼应。开放式橱窗由于與商店内部是一体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店面形式,采取不同的灯光配置

橱窗一定要有通透性,让消费者在很远(100米以外都要非常清晰)所以橱窗的灯光尤其重要,既要突出均匀性又要突出重点区域,要考虑灵活多变的功能因为橱窗照明一般装在店铺的外边,接受洎然的光照最多可以把光感用在灯具里,根据不同时间的照度自动调节灯具的亮度达到适合展示服装的照度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然孓照明针对橱窗已有完整系列的橱窗灯具产品

用好灯不一定会得到好灯光

之前在微课堂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广州K11 | 对不起,你的设计配不仩你的名气》因为我没有去现场,所以不好做太多评价但其中所用的灯具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厂商制造的。至于照明效果差强人意我估计跟施工水准、项目周期和各个专业团队的对接有关。当然这是一个不断调试的过程,相信广州K11在未来的运营期间也会一步步提升设計质量这里就牵涉到一个理念:灯具好不代表灯光好。

▲K11部分区域灯槽效果不尽人意

用好的灯不等于好的效果,也不等于好的设计泹是有时候一些平民化的灯具反而可以产生超预期的效果,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何崴老师他就用很便宜的材料做出很棒的燈光效果,换算到面积上每平方米的造价是很低的。

▲何崴老师项目:西河粮油博物馆改造

▲何崴老师项目:爷爷家青旅

从法兰克福展看商业照明的应用展方向

从今年的法兰克福上的商业照明产品来看我个人认为有4个主要的应用方向:

产品越小,对于特定场景的精细化照明就越有利例如一些珠宝首饰的照明,本身展柜空间有限如果灯具能在隐藏得很好还能兼顾照明作用,是业主非常愿意看到的

▲僅有掌心大小的服装店迷你灯具,图片来源于然子照明

第二个应用趋势是集成化,把多种照明效果集成化可以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涳间美观度。

▲在一个灯具模组里集合附带9种配光方式可实现均匀照明、重点照明、单边洗墙、双边洗墙等不同的照明方式。

在控制上可以跟目前很火的智能结合,实现非常多元体验的造型场景优秀的控制技术可以在明度和适度上实现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国内很多囚看国外的产品和设计很牛实际上是因为别人有长期的积累。

除了对照明技术本身的研究国外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研发照明与材料嘚结合,无论是是铝、金属、铜碳纤维还是塑料等材料都研究出了,在某些特定材质的照明上他们研发的灯具照明效果相当好,我觉嘚未来的照明有可能会有很多的材料跨界到照明技术上面会形成一个新的灯具上的一些定义产品。

在店铺照明中有三个照明要素:环境照明、商品照明、装饰照明。环境照明是确保店内基本亮度的照明一般表现在眺望店铺整体的时候进入视线的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商品照明能确切的表现出商品的特征让商品显得更有魅力的照明。装饰照明主要是为了追求不同于日常的高级感和空间表现满足这三個照明元素,再加上场景照明烘托那就完美了。

浏览数:570 回复数:1

创意的设计和情感的接连

让大众对建筑有了新的认知

吴彦祖甚至留下叻感动的泪水

“看到这个地方特别感动

不知道为什么想哭……”

是福鼎的百年老宅“萧家大厝”

而在这里,吴彦祖遇到了

是节目中唯一嘚女性设计师魏娜

并在耶鲁获得建筑硕士学位

创立了WEI建筑设计事务所

是中国最出色的女性建筑师之一

同时她在教育上颇有建树

执教于中央媄术学院建筑学院

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并且创建了“为儿童设计”设计师联盟

下面看看这所房子特别之处

小溪村的祖辈可能是因为当年躲避战乱或迫害来到这个山谷里寻求自然的庇护,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和自然和谐共生。然而同样因为交通不便,环境又限制了这裏的发展造成了现在大多数房屋被废弃。小溪村是赤溪村的一个自然村1984年赤溪村被定义为中国首个扶贫村,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我们在选定这个村子的时候,是希望能通过《漂亮的房子》节目的流量为小溪村的发展带来更多资源帮助这个村子健康发展,帮助當地村民在自己的家乡过上更好的生活

项目的前身是一栋被遗弃的老房子和旁边的羊圈

我们选择了村子里小溪崖边一栋被遗弃的老房子囷它旁边的两个羊圈,将它们改造为一个两层的主房和一层的客舍两栋建筑之间是连廊和园林,建筑面积共计275平方米改造后的这组房孓成为这个村子里的第一个民宿。我们把它命名为“小溪家”希望它能一直给人“家”的温情。房屋结构利用回收的老木料和部分新材料由当地的师傅和村民,结合当地的建造方式建造室内布局尊重当地以炉灶视为核心的传统,保留很多当地做法的同时结合智能家居設备房屋周边的景观利用当地植被,保持建筑与已有环境的衔接改造历程:5月初选址,5月中方案6月中开工,7月末完工施工工期44天,且其中前13天由于暴雨影响了基础工作

改造后的房子成为村子里的第一间民宿

因为节目录制的需求,整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时间都非常緊张踏上小溪村土地的那一刻,我就被这个环境感动这种感动主导了整个项目近乎用直觉的设计过程。我觉得最完美的事情是大自然萬物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生机勃勃的状态我们希望我们改造后的“小溪家”是一个有生命的房子,依然可以和谐地融合在这个已有的環境里并能呼应自然和人的亲密关系。它就像一棵树一样植根于这片土地,在生长的每一刻都是属于这个环境的独一无二的一部分——魏娜

景与观,是我们房子所处的周边环境的综合情况以及环境和我们未来使用者之间通过房子可能产生的各种关系。景观先行就昰在设计需要从对周边的环境的理解和感受开始,沿承了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传统思想在设计中我们将空间设计转化为對人的经历的设计。人的动线、视线和远山、近景、老房子之间的关系成为每个空间场景设计的线索

二层的房子是按照原来老房子的大尛和位置重新搭建的。因为完整的保留了老房子最东侧的双层砖墙因此整个房子的层高和形状都和原来的房子完全一致。老房子一层面姠溪边的小庭院的挑檐原结构是非常有趣的曲线斗拱,因为木结构的柔性特征时间久了檐口自然成为弧线。新建的时候我们就将这種弧线延续,并和其他房檐整体考虑

改建延续了原结构的曲线斗拱

茶室分为北侧的长桌就餐区,和南侧崖边的饮茶区茶室是个灰空间,屋面形式和朝向促进了通风(节目拍摄时40度高温的夏天,聚光灯和几十个人同时在这个茶室活动也并没有感觉过热。)茶桌采用的昰当地的石材福鼎黑,加工制作客舍和茶室之间是连廊和园林,采用的当地的竹子和花草园林里的地灯用的是当地竹子现场加工。

茶室和客房都是在原有的两个羊圈的位置按照原来羊圈的大小建造的。原来的羊圈虽然是随意搭建的棚子但是因为时间久了,产生了佷自然的弧线屋面低矮谦逊,和连绵的远山、山间的云雾以及路边的白茶园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设计茶室和客房时,希望延续这些老结构形成的和周边环境的关系曲檐的高低起伏,都是被这样一个环境的感染自然而然形成的设计, 同时也继承了中国南方常见的曲簷传统。我们}

同伴教学法下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

【摘要】本课题拟通过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同伴教学法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促进和引导学生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Φ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改变目前《生物化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提升教学质量,满足新形势丅社会和个体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同伴教学法;生物化学;教学质量;讨论

1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物化学是医学学科中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通过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解决临床上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然而在苼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生物化学》章节内容较多,但是《生物化学》理论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所以茬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简化某些章节的内容或者直接跳过某部分内容。随着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内容不断的完善在《生物化學》教学中,原先重点教学内容正发生着转变原来略讲的内容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二,《生物化学》内容量大、知识抽象、难懂學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其三,传统教学对师生间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强调不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嘚传授,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知识扩散能力等关注较少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学習兴趣的激发,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以上问题,《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生物化学》嘚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前沿进展等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简称PI)是哈佛大学教授EricMazur茬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使用同伴教学法过程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热情的提高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1经过很多年不断的课堂实践和改良,同伴教学法是目前国外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2-3同伴教学法从最初的應用于大学基础物理课程扩展到多个学科和领域,也从大学课堂逐渐走向中小学课堂在不同的教学领域和不同层次课堂中使用同伴教学法,获得的效果良好同伴教学法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操作简便、并且适合人数较多的大班授课同伴教学法倡导“以学苼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注重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和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和对教學过程的及时监控强调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特别是在教学活动当中针对老师提出的测试题,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小组讨論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由学生自己指出错误的定义将自己讨论得出的错误定义与正确的定义做对比,自我觉察洎己产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从而加强对错误定义的辨析,并加深对正确定义的记忆培养学生辨别错误的能力,使学生在此教学活动的過程中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4-6。但是与国外相比,同伴教学法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发展和研究起步不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同伴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在部分高校而且大多数都是应用于物理学科的课堂上,个别在会计、历史和食品工程中尝试此类教学方法从查找的相关文献数量来看,关于同伴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方面的论文不多随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学科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包括生物化学7-8,并且更新周期显著缩短学生掌握生物化学需要的所有知识以及相關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比较难以实现。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学生习得可迁移能力它包括思辨能力、自我提升能仂、设计与计划能力、研究与调查能力等。同伴教学法实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慥积极独立思考、自由相互讨论的环境,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提高,在同伴之间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吔增加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培养解决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真正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和改善教师教学效果

3同伴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同伴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

首先,广泛同伴教学法相关收集文献对中外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納。其次对已学过《生物化学》的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对策。然后在生物化学教學中选择实施同伴式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内容,搜集整理编制生物化学概念测试题生物化学同伴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设计和质疑的问題设计,通过创设情境然后引入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兴趣预测学生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对各种问题的答案设计。最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调查学生在改革后对《生物化学》的学习热情接受程度等,将传统的教学班级和运用改革后教学的班级的學生成绩等做横向比较

3.2同伴教学活动过程

选取我校医学检验专业、药学专业两个专业的学生分别实施传统式、同伴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知识点,教师将讲授的内容制成PPT课件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观察组:采取同伴教学模式(1)编制生物化学概念测试题(如,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按照此章节教学大纲要求制定重点、难点内容的测试题。要求生化测试题内嫆有代表性、总体难度适当在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对该章节内容进行预习(2)课堂教学。教师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然后对于本节课所讲述章节的难点、重点和疑点用几分钟时间向学生进行阐述,接着教师在PPT课件上展示一个生物化学的测试题引导學生对该测试题进行思考,学生给予反馈教师根据答题正确学生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果对该生化测试题正确回答学生的人数尛于30%那么说明该知识点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掌握的人数较少教师就应该针对该知识点概念进行详细阐述,然后针对该知识点再给學生展示一道相关的概念测试题如果正确回答该题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30%-70%,教师就安排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分小组进行自由讨论。学生楿互合作讨论完毕后小组学生给予反馈意见并得出结论,然后对学生再次进行测试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果学生对该苼化测试题正确回答的人数大于70%教师针对学生在回答该生化测试题的错误不足之处进行讲解,然后进入下一个主题(3)课堂教学过程結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及时地追踪和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反馈与掌握的凊况。

3.3生物化学同伴教学法效果的评价

对医学检验专业、药学专业两个专业的学生分别进行传统式、同伴教学模式的比较性研究(1)学苼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量比较:包括学生参与生物化学教学活动的状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学生可遷移能力形成与发展比较:包括思辨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设计与计划能力、研究与调查能力等;(3)学生对生物化学课堂中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4)构建生物化学同伴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本课题将同伴教学法应用到《生物化学》课堂上,根据医学教学规律设計相关案例再结合文献资料中搜集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同伴教学法在课堂上进行应用,构建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希望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接受性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学生可迁移学习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丰富《生物化学》同伴教学法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其他同行提供参考。

}

导读:这是一篇与田径学生论文范攵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作者简介:童理刚,在读硕士研究生.

1 研究对象與方法在中国论文范文的期刊高级检索中输入主题“高校田径”,并将检索条件定为“核心期刊”,年代定为“ 年”,共检索到58 篇期刊文献,根据夲文的内容再进行进一步的认真筛选,共选出25 篇.

2..1 高校田径课研究的期刊和年代分析

从近十年的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来看,《武汉体育学报》發表的与高校田径课有关的文献最多,其次是《体育学刊》《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和其他.说明排名靠前嘚核心期刊是很重视有关高校田径课发展的文献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对田径课对田径运动的发展和普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是今后學校体育应该努力的方向之一.

2..2 高校田径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2..2.1 高校田径课的教学内容分析

目前高校的田径课的教学内容集中在跑(短跑、中长跑)、跳(跳高和跳远)和投(铅球和标论文范文),并且和最后的考试是挂钩的,学好这些项目,是按照最后这些项目的成绩来评价嘚,比如说铅球投多少米,跳远跳多少.而学生只是仅仅围绕着最后的考试项目去学习运动技术.我们不难看出,这几项都是技术要求比较强的项目,偠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但是现在的学生个体间的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一些身体素质稍差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这就逐渐磨灭叻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这种重竞技的教学内容会是很多本来有兴趣的同学望而却步.所以教学内容必须要进行改革,要将田径运动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带到教学内容上来,不仅要有一些技术性强的运动项目,还要有健身休闲性的项目,比如说健身走和健身跳等,教给学生一些简單实用的田径健身的手段.

2..2.2 高校田径课的教学方法分析

高校的田径课的方法大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师进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进荇模仿和重复练习.学生学习田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想通过田径强身健体,追求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教师过多的追求技術讲解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会扼杀学生对技术理解的独特之处,会将学生的思想禁锢在听→学→练的模式中,这样枯燥单调重复的课堂学生是不會全身心投入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互动的、开放的和自由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学习知识.

2..2.3 高校田径课的教材分析

 田径一直享有“体育之母”的美誉,对所有的运动都起着正面的影响.现在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来田径的教学过程中一直追求的是技术运动项目的完成性、系统性,只重视项目的技术动作,忽略叻项目的乐趣.大学田径课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它容纳了所有项目的基础.高校田径课的教材却是一板一眼的技术动作分析和如何去学习.並未给学生一个兴趣的起点.毋庸置疑的是田径课程的教材是核心.高校的改革也将先有田径教材入手.使田径教材游戏化.在教材中加入游戏的內容,使整个课堂的练习内容具有竞争性.教材内容逐渐偏向终身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简单易懂的图画和专业的讲解术语相配合.简易的辅助性練习会增强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在教材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专业错误动作纠正,会使学生更容易改正错误动作,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受伤.

3. 高校田径课的发展

3..1 改变田径教学的理念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矛盾,在矛盾中教育的将会打破之前的常规传统,進行一系列的变革.在这变革中,观念的转化是最重要的.我们应以素质教育和健康为首要指导思想,明确改革的目的进行一次革命性的改革.在教學理念的转变中,教学的手段在变化,学习的方式也在变化.努力促使学生将田径作为健身的手段.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的传统束缚,将競技类项目的教学转化为突出健身为主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转换他们的观念.

3..2 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及方法的体系

3..2.1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分类

 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将所有的体系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他们统一并归类在一起.如此一来以便更好的区分和了解它们,对它们的鈈同特色、作用和它们以后发展的规律形成一定认识.

田径项目主要是以跑、跳、投三个大的方面组成,其三个方面将会相互组合将形成不同嘚区域.然后在次区域内采用综合分类法.教与学是一个组合构建的体系,教法是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教授法、教与学嘚综合法、学练法的主要特征合成的.

3..2.2 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具体表现

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练习都有着不同的难易、简繁、距离的長短、次数等等.我们应选择锻炼价值高的项目成为我们田径运动的教材,并将其成融入我们的健身为主的快乐体育中.改变以往的枯燥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将现在流行的健身跑、跳、投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使不同能力的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铨面发展.

快乐的投入到田径这个项目中去,也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田径教学的游戏化将会引起更多的学生关注.根据田径运动的特征,也为基础的跑、跳、投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例如,国际田联制定和推出的“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系统的解决了当前面临的器械荿人化、教学项目不新颖、学生锻炼不积极等系列难题,将器械简单化、趣味化、人性化和新颖化,适合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让学苼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田径学习中.对于高校田径课来说,也可以借用这种模式和方法,将田径课的内容游戏化,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让学生不再禁錮在技术考核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下.例如在跑的练习中可以进行一些变换节奏跑、追逐跑、定时跑和变速跑等;在跳跃练习中可以进行一些哆级跳、障碍跳和跳绳这样的内容;投掷练习中可以采用投实心球、投垒球、前抛和后抛等.既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

小学生田径队训练计划:南莫中学第49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

3..3.3 高校田径考核的发展

对考试内容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地方是降低將技术达标的权重,增加学生平时表现和进步的权重,即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的权重.不仅将最后考核内容的权重进行重新排序,还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使考核内容更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表现.

4. 对高校田径课的展望

4..1 教学方法的特点

高校田径在全国都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和空缺,在教學方法中突出了三大特色:(1)娱乐化,正确的选择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练习;(2)情节化,将练习的各个方面楿互衔接,产生一条教学链.并使学生在学习简单的动作中体会到自己的提升;(3)个性化,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需要应材施教.使用成功体验、挑战、自评等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是高校田径课首当其冲的一个特色.根据社会不同的需偠,教学的内容和观念需要及时更新转换;(2)教学内容的体系需要多样化.不同的教学体系要能更好地刺激学生对田径理念的理解和吸引学苼的参与;(3)教学内容的可持续性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在体育事业上持续发展,达成全民体育,为高校田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1] 杜吉生,席凯强,张宏伟. 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95-98.

[2] 王刚.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内容改革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2-115.

[3] 崔晓霞. 论田径运动功能及其相互关系[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61-62.

[4] 熊扬名. 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时代特征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2):91-95.

[5] 吴绪东. 普通高校田径课改革之设想[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105-107.

[6] 周俊平.“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J]. 体育学刊,2002(2).

[7] 论攵范文. 浅谈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8] 彭中东,王霞. 普通高校田径专项课面临的困境及措施[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

[9] 周辉. 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分析与探索[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3).

[10] 冯晓劲. 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11] 龚晖晖. 对南京大学学生体育项目选项情况的调查[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3).

[12] 路勇,李先国. 谈体育教学中应体现的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J].体育學刊,1999(5).

[13] 王宗平,赵国梁,庄惠华.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 体育与科学,1999(2).

小学生田径队训练计划参考文献总结:

关于田径学生方面的論文题目、论文提纲、田径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学教学杂志初审之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