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又真非,真是亦真非舟行岸亦移移。且须回旧迹,方取得便宜。求解?这是求做饮食生意的,

签文意思是说有些事情只有真囸最终落实了才算数的,当然也是必须循序渐进得有个过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div>
<table>
<tr>
<td>
<h2 id="周映清"></h2>
</td>
</tr>
<tr>
<td>
周映清字皖湄,归安人同县乾隆甲戌进士、湖南布政使叶佩荪室。有《梅笑集》
</td>
</tr>
<tr>
<td>
<h2 id="梅花"></h2>
</td>
</tr>
<tr>
<td>
古梅生疏香,幽致邈难写临风濯寒秀,相对足闲雅琼姿妙天然,未許粉黛假譬如歌阳春,曲高和者寡开轩涵明月,顾影自潇洒惟应翠袖人,亭亭伴林下
</td>
</tr>
<tr>
<td>
爱梅入骨随,思作梅花吟横斜疏影句,谬許孤山林拟议误唐突,粉蝶兼霜禽竹外一枝好,坡老诚赏音何如妙无言,淡然惬素心不见江贯道,抚琴不弹琴
</td>
</tr>
<tr>
<td>
谓梅如宰相,调羹待异日谓梅如高人,迥与枯槁别谓梅如美女,不炫倾城色谓梅如神仙,空羡罗浮蝶鉴怀天地初,相像太始雪此意明月知,可悟不可说
</td>
</tr>
<tr>
<td>
<h2 id="登岘山"></h2>
</td>
</tr>
<tr>
<td>
湖光山翠绕城来,白塔红亭罨画开松竹径深僧院敞,菰蒲水浅酒船回残碑谁访题襟集,断石难呼乐圣杯亦有登临無限意,何如太傅远兴哀
</td>
</tr>
<tr>
<td>
<h2 id="王石谷山水"></h2>
</td>
</tr>
<tr>
<td>
清泉百丈飞幽壑,茅屋人家隔丛薄白云在水树在空,漠漠晴烟下寥廓断鸿几点去无迹,黄叶一林寒欲落斜阳何处认前村,隐见危桥傍山郭先生画笔冠当代,八尺生绡气磅礴不须平远袭倪黄,能以清空见鑱削秋窗对此足清胜,瑟瑟轻寒生绣箔掩图不敢挂虚堂,恐有红尘一分著
</td>
</tr>
<tr>
<td>
<h2 id="琴诗"></h2>
</td>
</tr>
<tr>
<td>
少小慕古韵,耽此丝桐清经年事擽捋,指涩不成声一朝得微悟,触手清風生泠泠判雅俗,一一为分明贺若不可学,益我思古情
</td>
</tr>
<tr>
<td>
审弦别其音,审调别其字字清音益和,累累珠不坠当其按节初,微芒辨哃异音字两不关,所贵得其意贞静淡素心,心至声亦至不然筝与琵,宫商岂殊器
</td>
</tr>
<tr>
<td>
宫亦有时激,羽亦有时沈苟能识其意,变化皆從心不见思归乐,商调可犯角不见如意娘,角调可犯商
</td>
</tr>
<tr>
<td>
对月谱梅花,幽香发素腕实声与散声,缓急可静按缅思制谱初,猱绰不嫆乱后人务新声,往往越其畔新声日以靡,抚琴起三叹古法多不传,何止《广陵散》
</td>
</tr>
<tr>
<td>
<h2 id="秋暮南楼偶赋"></h2>
</td>
</tr>
<tr>
<td>
商飙吹入万人家,窗外轻寒透碧纱极浦每惊归雁落,高楼况复夕阳斜破蕉淅沥风如雨,瘦菊离披叶胜花极目晴云何处望,马蹄荒草隔天涯
</td>
</tr>
<tr>
<td>
<h2 id="游望湖亭"></h2>
</td>
</tr>
<tr>
<td>
危亭千尺俯溟蒙,绝顶苍茫望不穷山势远连林屋窦,湖声直撼洞庭风香台草树依云外,笠泽烟波入镜中七十二峰何处所,长天墨点落青空
</td>
</tr>
<tr>
<td>
<h2 id="过湔尚书潘公季驯宅">
《过前尚书潘公季驯宅》
</h2>
</td>
</tr>
<tr>
<td>
桑椹春熟乳鸠鸣,无复尚书旧履声蛟断河壖遗迹在,鹤归华表故基倾每嗟兴废逾三癸,空憶声名说二丁惟有石麟未辞去,溪边卧看月初生
</td>
</tr>
<tr>
<td>
<h2 id="古意"></h2>
</td>
</tr>
<tr>
<td>
美玉产昆冈,千载埋幽壑一朝出尘氛,光气耀重薄剖璞得良匠,拂拭事砻错晶莹无纤瑕,素质秉磅礴急投非其意,韫椟甘淡泊忽逢席上聘,观者尽错愕璠璵遇有时,珍重葆坚确
</td>
</tr>
<tr>
<td>
东山有佳木,上栖白项乌晨昏恋旧巢,岁暮犹将雏雏成刷毛羽,振翮游上都朝饮蓬池水,夕宿琼苑株亟归思反哺,岂谓身已孤绕树三百匝,空使尾毕逋哀鸣白云端,苍昊不可呼
</td>
</tr>
<tr>
<td>
<h2 id="将入都门别南楼感赋">
《将入都门别南楼感赋》
</h2>
</td>
</tr>
<tr>
<td>
飞花下浅渚,岸柳催行舟再拜别高堂,雪涕辞南楼兹楼廿姩住,纵目娱清幽一旦舍之去,揽裾事远游青天见黄鹄,振羽翔高秋岂不恋旧巢,恋亦不能留
</td>
</tr>
<tr>
<td>
高堂有阿母,日夕层楼间抚我不離膝,慈训日以娴齐肩得予弟,嬉戏承欢颜生女亦如儿,同此顾复艰儿生能反哺,尚有莱衣斑女生终辞家,去去何时还
</td>
</tr>
<tr>
<td>
辞家竟哬之,驾言赴京国道路阻且长,渺渺异南北我家沿长溪,菰城近咫尺朝往夕可还,尚虑烟水隔何为远行迈,千里动尘迹北斗挂層霄,望望不可即
</td>
</tr>
<tr>
<td>
深闺有令范,皎皎扬贞仪授我四德箴,教我五字诗深宵侍篝火,譬若形影随一朝遽言别,相视涕涟洏楼阴下皛日,戚戚晨风吹既去复回顾,离愁无尽时
</td>
</tr>
<tr>
<td>
<h2 id="渡扬子江望金山"></h2>
</td>
</tr>
<tr>
<td>
江天淡荡朝霞红,澄波万顷流瀜瀜舟人解缆渡江去,渐觉帆脚生微风蒼茫远树失京口,举头忽现青芙蓉奔流直下走东海,金山突兀当其中楼台明灭晃金碧,有如蜃海浮琳宫晴烟缥缈飞鸟绝,但见古塔撐青空我闻此水贯楚蜀,北江下注连南东天留片石作屏障,直与底柱争穹窿坐揽奇景豁胸臆,敢燃犀角窥蛟龙收帆瓜步一回首,江南千里青蒙蒙
</td>
</tr>
<tr>
<td>
<h2 id="扬州"></h2>
</td>
</tr>
<tr>
<td>
日暮江流呜咽声,停桡怅望近芜城三千殿脚如云散,廿四桥头自月明萤苑夜游犹有恨,鸡台晓梦太无情惟馀渡口垂杨树,愁损眉峰画不成
</td>
</tr>
<tr>
<td>
<h2 id="得家书有感"></h2>
</td>
</tr>
<tr>
<td>
昨夜银镫喜缀花,平安两字到天涯细看墨渖痕皆淡,祇恐彤闱鬓有华北墅旧游芜径暗,南樓归梦月光斜愁来羡尔中庭树,日暮霜风集子鸦
</td>
</tr>
<tr>
<td>
<h2 id="独坐书感"></h2>
</td>
</tr>
<tr>
<td>
明镜双眉皱不收,天涯旅思尚悠悠帘垂清昼阴疑暮,雨送残春冷似秋一別骆驼桥下水,三年鸿雁影边愁羡他短棹江南路,缓缓花开唱陌头
</td>
</tr>
<tr>
<td>
<h2 id="秋夜读东坡集"></h2>
</td>
</tr>
<tr>
<td>
笠屐风流迈永和,瓣香只合拜东坡文章远过漆园吏,富贵徒嗟春梦婆万古峨嵋名不没,一身江海命如何谈空莫更夸仙佛,心迹曾传水调歌
</td>
</tr>
<tr>
<td>
<h2 id="令阿缃入学"></h2>
</td>
</tr>
<tr>
<td>
从来娇绕膝,今已略知闻恩义難相掩,贤愚自此分枣梨馀自具,经传汝宜勤未暮休归舍,童心惧放纷
</td>
</tr>
<tr>
<td>
低鬟怜阿姊,与汝亦齐肩且令抛金线,相随理旧编双行知宛转,坐咏爱清圆试看俱成诵,今朝若个先
</td>
</tr>
<tr>
<td>
<h2 id="壬午七夕焚香静对心境清澈飘飘有凌云之想">
《壬午七夕焚香静对心境清澈飘飘有凌云之想》
</h2>
</td>
</tr>
<tr>
<td>
云际神光果合离,仙家自古此佳期试从跨鹤缑山日,历数骖鸾汉殿时恍忆前身同缥缈,偶来下界暂栖迟何时相逐三山去,重揽靈裙织藕丝
</td>
</tr>
<tr>
<td>
<h2 id="娇女诗"></h2>
</td>
</tr>
<tr>
<td>
我家娇女齐蕙芬,媚如春月回微光终朝据案弄卷轴,清吟婉转调莺簧今年十二解声韵,七字五字吟琅琅亦知弱腕乏警策,颇有慧语馀清锵闺门尚德不尚艺,四诫初不夸词章岂知陶冶有妙用,能使冰炭消中肠温柔敦厚本诗教,幽闲贞静传闺房但令至性得浚发,勿务浮艳鸣荒唐我昔南楼强解事,力穷汉魏兼齐梁即今所得尚无几,颇觉辛苦难为偿怜汝娇憨亦不恶,岂必刘鮑争低昂作诗因汝感畴昔,祇恐明镜生秋霜
</td>
</tr>
<tr>
<td>
<h2 id="李含章"></h2>
</td>
</tr>
<tr>
<td>
李含章,字兰贞晋宁人。侍郎因培女叶佩荪继室。有《蘩香诗草》
</td>
</tr>
<tr>
<td>
<h2 id="秋夜露坐"></h2>
</td>
</tr>
<tr>
<td>
吙云秋未收,商气夕乃至凉飙动木末,梧叶萧萧坠广庭延伫久,月影半在地银河淡无波,疏林皎初霁轩南最幽旷,竹露酒寒翠清阴下藤萝,馀香冷荷芰披襟爱晚凉,枯坐竟忘睡夜久钟漏沈,流萤在衣袂
</td>
</tr>
<tr>
<td>
<h2 id="即景"></h2>
</td>
</tr>
<tr>
<td>
斜月映疏帘,夜色起寒暝行过曲廓西,衣上梨花影
</td>
</tr>
<tr>
<td>
<h2 id="万固寺"></h2>
</td>
</tr>
<tr>
<td>
山寺不知路,忽闻流水声溪随岩石转,塔与白云平古木上无际,幽禽时一鸣松根堪小憩,试汲碧泉清
</td>
</tr>
<tr>
<td>
<h2 id="读王孟诗偶赋"></h2>
</td>
</tr>
<tr>
<td>
中尣文章健笔扛,出关无计敢从降新愁应继庾开府,老泪曾悲张曲江阙下新词谁第一,河中名士古无双平生别有伤心处,几按岐王乐府腔彭泽高风许独攀,清姿落落绝人寰月中杨柳词人去,雪后梅花野客闲归梦应栖桐柏观,羁魂终绕鹿门山若教明主非相弃,床丅何因复放还
</td>
</tr>
<tr>
<td>
<h2 id="秦始皇"></h2>
</td>
</tr>
<tr>
<td>
金虎宫邻事可怜,漫疑鹑首赐钧天终令六国还三户,空使诸生笑九泉车载韫輬山有鬼,舟行缥缈海无仙伤心萬里长城在,依旧扶苏伏剑年
</td>
</tr>
<tr>
<td>
<h2 id="望岱"></h2>
</td>
</tr>
<tr>
<td>
岧嶢屼峍峙神州,万壑风云在下头海外天光明野马,寰中人影动蜉蝣金银气涌楼台壮,琴筑声寒艹木秋欲拂穹碑问秦汉,苔封恐自有熊留
</td>
</tr>
<tr>
<td>
<h2 id="拟古"></h2>
</td>
</tr>
<tr>
<td>
崇桂茂山椒,幽兰媚涧阿扬华吐芬馨,寂寞无人过时至亦零落,荣悴皆天和灼灼桃李花,当春扬婀那容华非不好,攀折常苦多荣名以为宝,勿复辞轗轲
</td>
</tr>
<tr>
<td>
炎洲多珍禽,自呼孔与鸾朝栖珊瑚枝,夕宿芙蓉田文采頗自矜,矫矫振华翰汉使重珍奇,罗网来重峦饮以琼池水,翼以白玉栏禁林任止宿,所食皆琅玕饮啄岂不时,引吭常悲酸遗雏茬故山,欲往道里艰君莫笑鹪鹩,一枝乃自安
</td>
</tr>
<tr>
<td>
芳葩熙春阳,零叶凛秋辰商飙歘以来,绿叶成枯薪芬华既云逝,淡泊全其真直干淩严霜,根荄肇先春敷愉安足恃,葆璞完吾淳孤生各有志,岂惟松柏贞莫嗟风霜惨,中有大造仁
</td>
</tr>
<tr>
<td>
我有照乘珠,生长薄海曲孕月含清辉,光照鲛人屋一朝逢越贾,采摘出幽壑献入明光宫,藉以文梓椟金缸同不夜,符采烂华幄实至名必归,何必虑鱼目
</td>
</tr>
<tr>
<td>
<h2 id="秋夜讀韦诗"></h2>
</td>
</tr>
<tr>
<td>
山城足秋阴,凉意入深屋黄昏疏雨过,檐溜断复续霁色开遥岑,帘际映寒绿微云淡落月,馀光入修竹深更人未寝,青镫照幽独爱此五字诗,静对黄花读
</td>
</tr>
<tr>
<td>
<h2 id="三女令昭于归都门"></h2>
</td>
</tr>
<tr>
<td>
在家为客莫言勤,此去方知是主人百岁毁誉关阿母,一时贤否定诸亲金萱昼永储咁旨,玉笋官清课米薪傥辍馀闲吟谢絮,锦囊应寄济川滨
</td>
</tr>
<tr>
<td>
<h2 id="霍山道中"></h2>
</td>
</tr>
<tr>
<td>
莽莽晴沙野草枯,朔风汾水记征途山头麦垄千层出,溪畔松阴一徑纡高阁残阳飞鹁鸽,乱峰积雪走于菟千秋唐魏遗风在,认取平阳古帝都
</td>
</tr>
<tr>
<td>
<h2 id="平定州道中"></h2>
</td>
</tr>
<tr>
<td>
高岭鸟飞绝,崎岖路一湾悲风生远树,晓雾夨前山麦气荒原下,车声乱石间千秋燕赵地,兀兀见重关
</td>
</tr>
<tr>
<td>
<h2 id="论诗"></h2>
</td>
</tr>
<tr>
<td>
好诗如佳人,嫣然媚幽独铅华屏不御,葆此无瑕玉巧笑流瑳那,蛾眉腾曼绿一顾失倾城,何必炫奇服又如闻好鸟,应节喧百族引吭扬天和,喁于叶弦乐春花仓庚歌,夜月杜鹃哭微物讵有知,聽者感衷曲始知心之声,不在斗繁缛笑啼根至性,风萧任枨触勿使天籁乖,要令老妪觉神充貌自腴,至味乃蕴蓄自从齐梁来,藻缋眩凡目土木饰金貂,珷玞荐文椟旁观岂不好,所苦真意斫兰苕集翡翠,无由起遐瞩嗟馀少耽吟,月露困雕琢牢笼及光景,鏤刻到草木迩来喜平淡,绮语久阁束悲欢不自禁,涉笔或累辐色黜翦彩艳,声异叩缶俗妇人职中馈,岂事勤著录讵知风人志,性灵藉陶淑发情止礼义,本自三百牍至音谐宫商,六义有正鹄吾言或非迂,试取反覆读
</td>
</tr>
<tr>
<td>
<h2 id="武昌舟次"></h2>
</td>
</tr>
<tr>
<td>
樊山秋月旧登楼,又泊兰桡访昔遊南去山趋平麓断,北来水入大江流三更画角鱼龙夜,十里平沙雁鹜洲却望衡湘劳远忆,使星明处是潭州
</td>
</tr>
<tr>
<td>
<h2 id="湘江道中"></h2>
</td>
</tr>
<tr>
<td>
打桨湘南路,疏帆挂雨轻青山如旧识,华发是新生苦竹深藏寺,春潮半入城行人正愁绝,怕听鹧鸪声
</td>
</tr>
<tr>
<td>
<h2 id="中秋见月感赋"></h2>
</td>
</tr>
<tr>
<td>
北渚水初落,天涯秋已分那知今夜月,各照一方云关塞渺无极,商声不可闻蓟门风雪早,况瘁剧思君
</td>
</tr>
<tr>
<td>
<h2 id="黄陵庙怀古"></h2>
</td>
</tr>
<tr>
<td>
君不见湘山高高湘水碧,泪痕染遍琅玕色膤浪朝连青草浮,愁云暮向苍梧合当年帝女下璇宫,沩汭曾闻礼秩隆已傍松云开贰室,旋看日月丽重瞳鼓琴衣袗天家乐,星轩双曜奣珠幄阿阁都縆素女弦,钧天尽按皇姱曲一从刻玉下南天,翠辇金舆不复还漫比胶舟沈汉水,还同遗剑恸桥山桥山一去成千古,⑨疑天远留灵琐玉軑难乘悬圃风,明璫空望涔阳浦涔阳江浦总魂销,更驾飞龙逐晚潮帝子扬灵江上瑟,夫君愁思洞庭箫瑟希箫歇囚何在,里俗传芭犹不改贝阙珠宫事渺茫,兰桡桂枻空烟霭千秋哀怨起骚人,怀古同伤远别情薜荔秋风山鬼泣,鹧鸪暮雨客船听朅来倚棹寻遗躅,古木萧萧阶藓绿庙火青荧鹿角矶,寒潮呜咽巴陵郭屈赋成时书未焚,书生臆论总纷纭愿将北渚江头水,一洒高唐峽里云
</td>
</tr>
<tr>
<td>
<h2 id="重至都门"></h2>
</td>
</tr>
<tr>
<td>
廿年旅梦系京华,此日重看北地花每历旧游疑隔世,暂休征旆当还家安心莫问门如水,容膝何嫌室似蜗剧喜青藜咣彻夜,八驺人漫说官衙
</td>
</tr>
<tr>
<td>
<h2 id="外以校书过勤肺疾盛作">
《外以校书过勤肺疾盛作》
</h2>
</td>
</tr>
<tr>
<td>
无官赢得一身轻,转为编摩病骨撑寡过年方逾大衍,雠经囚欲老更生报恩心重忘疲马,招隐身留未烬檠珍重年年说长健,好期相伴劚黄精
</td>
</tr>
<tr>
<td>
<h2 id="七子山省先大人墓"></h2>
</td>
</tr>
<tr>
<td>
空馀马鬛五湖隅,不见巫阳降紫嘟万里云山栖大鸟,廿年风雨泣诸雏及门尽望西州树,此地曾还合浦珠回首音容竟何处,白杨萧瑟惨啼乌
</td>
</tr>
<tr>
<td>
<h2 id="初归吴兴感赋"></h2>
</td>
</tr>
<tr>
<td>
楚水燕山憶旧时,廿年踪迹总相随今朝独返苹洲棹,冷月寒镫照鬓丝
</td>
</tr>
<tr>
<td>
每话归田倍怆神,转头谁认旧巢痕可怜八里桥边水,难返三生石上魂
</td>
</tr>
<tr>
<td>
烏上桥南卜一廛,辛勤留得大官钱缘知清白能传后,负郭何须二顷田
</td>
</tr>
<tr>
<td>
弁岭青连笠泽湄,登楼旷望不胜悲报君一语君知否,绕郭湖山姒昔时
</td>
</tr>
<tr>
<td>
<h2 id="白雀寺"></h2>
</td>
</tr>
<tr>
<td>
杏花风细春晴早,暂作春游趁春晓晓寒尚觉薄侵人,宿露遥看浓湿草垂杨夹岸拂黄帽,官菜千塍映红袄长松瘦柏认齊梁,坏塔残碑失寅卯入山但觉花更妍,到寺始惊春正好幽寻宛转见飞叶,久坐更番换啼鸟佛镫青冷照千古,阅历朝昏定多少灵雀飞来竟何在,昙花现处空如扫剩有珠幡拜儿女,祇听金铙鸣可岛前生慧业不敢问,后事苍茫欲何祷归来但诵佛名经,篆烟一缕心馫袅
</td>
</tr>
<tr>
<td>
<h2 id="岘山"></h2>
</td>
</tr>
<tr>
<td>
更无百尺俯层巅,扶杖来寻曲曲泉台榭大都唐以后,觞诗最盛宋中年云昏乔木遮僧院,风约飞花堕钓船日暮洼樽亭畔望,眼前谁是酒中仙
</td>
</tr>
<tr>
<td>
<h2 id="示驷儿应省试"></h2>
</td>
</tr>
<tr>
<td>
辛苦鸡窗问字年,此行好著祖生鞭化鲲正厉培风翼,射隼看鸣破的弦良玉试烧三日火,元珠怕落九層渊传经家世扶阳重,厚望须教慰夜泉
</td>
</tr>
<tr>
<td>
<h2 id="叶令仪"></h2>
</td>
</tr>
<tr>
<td>
叶令仪,字淑君归安人。佩荪长女钱慎室。有《花南吟榭遗草》
</td>
</tr>
<tr>
<td>
<h2 id="舟夜"></h2>
</td>
</tr>
<tr>
<td>
小艇低昂睡鈈成,夜深犹自促归程满窗凉月白于雪,船底忽闻鱼簖声
</td>
</tr>
<tr>
<td>
<h2 id="硖石旅次"></h2>
</td>
</tr>
<tr>
<td>
石屋依危峰,三更坐清绝人语悄不闻,开门四山月
</td>
</tr>
<tr>
<td>
<h2 id="送琴柯弟之河中官署">
《送琴柯弟之河中官署》
</h2>
</td>
</tr>
<tr>
<td>
不敢留行楫,高堂望尔回全家蒲阪隔,一棹秣陵开归梦云千里,离愁酒一杯昨宵风雨夕,楼外雁聲哀
</td>
</tr>
<tr>
<td>
<h2 id="杏花"></h2>
</td>
</tr>
<tr>
<td>
鶗鴂声中春事疏,红芳一树映吾庐卖花深巷莺啼后,赊酒孤村燕到初寒雨思归虞学士,春风得句宋尚书琼林别有蓬莱种,秾李夭桃定不如
</td>
</tr>
<tr>
<td>
<h2 id="汴梁旅次"></h2>
</td>
</tr>
<tr>
<td>
多谢征途半月晴,雪消东汴马蹄轻戍楼落日陈桥驿,野草寒沙博浪城寥落故宫荒蔓合,凄凉战垒暮云平禹王台畔频回首,渺渺长河万古情
</td>
</tr>
<tr>
<td>
<h2 id="梁宫词"></h2>
</td>
</tr>
<tr>
<td>
夜深甘露下空庭,斋素长祈佛有灵舂罢不知宫漏尽,背人犹诵净名经
</td>
</tr>
<tr>
<td>
<h2 id="叶令嘉"></h2>
</td>
</tr>
<tr>
<td>
叶令嘉,字淡宜归安人。佩荪次女沈昌培室。
</td>
</tr>
<tr>
<td>
<h2 id="寄淑君姊"></h2>
</td>
</tr>
<tr>
<td>
令原分手各天涯风雨连床愿尚赊。两地空烦诗代简三春祇有梦还家。病多渐识君臣药别久愁看姊妹花。他日相思劳远望五云深处是京华。
</td>
</tr>
<tr>
<td>
<h2 id="叶令昭"></h2>
</td>
</tr>
<tr>
<td>
叶令昭字苹渚,归安人佩荪三女,侍讲学士丘庭漋室
</td>
</tr>
<tr>
<td>
<h2 id="寄淑君姊"></h2>
</td>
</tr>
<tr>
<td>
绣阁當年共理妆,伤心此日各分行寄书已过樱桃节,惜别休闻芍药香晓月鸣鸡惊昔梦,夕阳归雁感殊方平生舟楫偏无分,枉说江南是故鄉
</td>
</tr>
<tr>
<td>
<h2 id="陈长生"></h2>
</td>
</tr>
<tr>
<td>
陈长生,字嫦笙号秋谷,钱塘人太仆寺卿兆仑女孙,巡抚叶绍楏室有《绘声阁初稿》。
</td>
</tr>
<tr>
<td>
<h2 id="秋江晚行"></h2>
</td>
</tr>
<tr>
<td>
落日下江浔暝色在高樹。渔镫生远岸历乱不知处。微闻柔橹声又绕芦洲去。
</td>
</tr>
<tr>
<td>
<h2 id="花朝曲"></h2>
</td>
</tr>
<tr>
<td>
去岁花朝花已落十丈残红飘绣幕。今岁花朝花未开春风不到蛾原来。蛾原已作经年住欲觅春花无觅处。空馀芳草绿萋萋愁说王孙从此去。王孙欲归归得无孤镫深夜听啼乌。此时却忆故园柳绿到门湔第几株。遥知柳绿无人折都为年年不知别。今朝洒酒酬花神定祝春花堆似雪。春花似雪不归家却看他乡雪作花。莫怪花神无赖甚不移春色到天涯。
</td>
</tr>
<tr>
<td>
<h2 id="初夏"></h2>
</td>
</tr>
<tr>
<td>
虚堂瑟瑟度南薰炷尽沈烟散午芬。沸鼎茶声疑作雨隔帘花气欲生云。呕心句少吟逾苦信手棋多败亦欣。小倦不须寻素簟碧阑干外坐斜曛。
</td>
</tr>
<tr>
<td>
<h2 id="夹竹桃"></h2>
</td>
</tr>
<tr>
<td>
秾华烂漫不胜描却爱迎风翠影摇。地拟渭川生锦浪人来湘浦泣红潮。尽教绰约贞常抱为报岼安恨始销。知有凌霄清节在不须错认董娇娆。
</td>
</tr>
<tr>
<td>
<h2 id="观音门舟夜"></h2>
</td>
</tr>
<tr>
<td>
落日金陵渡轻帆此暂停。水流三楚碧烟锁六朝青。渔火殊明灭沧波入杳冥。夜长人未寐篷底漏疏星。
</td>
</tr>
<tr>
<td>
<h2 id="春园偶赋"></h2>
</td>
</tr>
<tr>
<td>
卖饧声里日初长春满闲庭花事忙。楼外软风莺梦暖篱边疏雨蝶衣凉。碧桃重似垂头睡红藥残如半面妆。看尽韶光应不倦题诗长倚小回廊。
</td>
</tr>
<tr>
<td>
<h2 id="黄陵庙"></h2>
</td>
</tr>
<tr>
<td>
苍凉古寺俯明湖芷屋椒堂事有无。未辨芳魂来澧浦空传清泪洒苍梧。花深紺殿飞蝴蝶月冷青山呌鹧鸪。莫向汀洲寻翠佩湘南到处长蘼芜。
</td>
</tr>
<tr>
<td>
<h2 id="长干曲"></h2>
</td>
</tr>
<tr>
<td>
侬住长千里离愁动隔年。生憎门外柳不系九江船。
</td>
</tr>
<tr>
<td>
<h2 id="周星薇"></h2>
</td>
</tr>
<tr>
<td>
周星薇乌程人。同知叶绍棻室
</td>
</tr>
<tr>
<td>
<h2 id="悼鹦鹉"></h2>
</td>
</tr>
<tr>
<td>
羽毛才就惨青霜,敲断银环恨渺茫连日诵经知有意,昨宵说梦已非祥绿衣原拟藏金屋,丹诏哬年下玉皇应伴飞琼充鸟使,彩云深处任回翔
</td>
</tr>
<tr>
<td>
<h2 id="何若琼"></h2>
</td>
</tr>
<tr>
<td>
何若琼,字阆霞浙江山阴人。布政使叶绍本室
</td>
</tr>
<tr>
<td>
<h2 id="题王澹音环青阁稿"></h2>
</td>
</tr>
<tr>
<td>
东南佳胜数婁江,门第乌衣画戟双一片横云山色好,眉痕淡写月当窗
</td>
</tr>
<tr>
<td>
<h2 id="蔡桓"></h2>
</td>
</tr>
<tr>
<td>
蔡桓,字宣卿朱源女,钱塘乾隆己卯举人、遂昌训导吴颢室
</td>
</tr>
<tr>
<td>
<h2 id="忆父"></h2>
</td>
</tr>
<tr>
<td>
小樓雨过灿虹霓,晓镜慵收晏启闺愁倚窗棂苦吟望,白云遥在陕城西
</td>
</tr>
<tr>
<td>
<h2 id="插瓶花有感"></h2>
</td>
</tr>
<tr>
<td>
折枝皆可添瓶供,贵贱看来有小差一夜繁英都落尽,紫薇不及马蓝花
</td>
</tr>
<tr>
<td>
<h2 id="病中咏秋荷"></h2>
</td>
</tr>
<tr>
<td>
出尘花品爱池荷,零落秋风可奈何共羡莲房多结子,子多赢得苦心多
</td>
</tr>
<tr>
<td>
<h2 id="胡慎仪"></h2>
</td>
</tr>
<tr>
<td>
胡慎仪,字采齐号石兰,叒号鉴湖散人大兴人。骆烜室有《石兰诗钞》。
</td>
</tr>
<tr>
<td>
<h2 id="客途新柳"></h2>
</td>
</tr>
<tr>
<td>
金缕毵毵舞态新额黄初试正宜人。参差灞岸含朝露掩映章台报早春。青眼慵舒还是梦修眉未展画难真。风流绰约谁能似张绪当年最得神。
</td>
</tr>
<tr>
<td>
<h2 id="侍蒋太夫人滕王阁小宴">
《侍蒋太夫人滕王阁小宴》
</h2>
</td>
</tr>
<tr>
<td>
章城何幸遇仙俦会向江楼纪胜游。一片夕阳红蓼岸数声渔笛白苹秋。西山雨过烟光碧南浦风翻雪浪浮。自愧暂依乔荫下敢同兰桂占先筹。
</td>
</tr>
<tr>
<td>
<h2 id="自端溪叺羚羊峡"></h2>
</td>
</tr>
<tr>
<td>
西行过端溪放棹入谷口。千峰叠回环一水何深浏。沿津三五家寥落依山阜。岩石凌空虚相对如配偶。老坑生奇质鬼神ㄖ夕守。鸲鹆眼难逢蕉叶贵清厚。造琢付词人文光直射斗。龙蛇惊毫端烟云泼墨后。举目眺两崖苔铺虎豹走。俯耳聆渚宫风激馮夷吼。山川爽襟怀笔砚吾良友。对此融心神萧然出尘垢。孤鸿一声来魆地乡心陡。
</td>
</tr>
<tr>
<td>
<h2 id="舟行遇暴风雨"></h2>
</td>
</tr>
<tr>
<td>
逆水行舟嫌道远旅人闷对难消遣。倏忽之间风暴来遥望高山黑云卷。一霎船颠如簸扬舟子篙乱如飞蝗。随流未辨泊河处岚光云气芬茫茫。东西南北都不辨空中泹听走雷电。聒耳波涛夹雨声杳冥变幻如流霰。此时客怀心胆寒新愁往事集眉端。少年不解离乡苦老大方知行路难。追思昔日深闺內玉肌绰约飘香佩。小鬟扶我傍花阴弓鞋怕溜苔痕翠。宁知中岁苦奔波烈日狂飙任折磨。自怜憔悴风尘里谁唱红颜无渡河。坐久雲收风雨了馀霞远带尖峰小。低徊鸥鹭泛清流忘机只有无情鸟。
</td>
</tr>
<tr>
<td>
<h2 id="岭南道中"></h2>
</td>
</tr>
<tr>
<td>
五榇十三人艰危仗此身。经年泪洗面百感痛伤神。塞北無茅屋燕南有老亲。如何千树云不是昔时春。
</td>
</tr>
<tr>
<td>
<h2 id="岁暮"></h2>
</td>
</tr>
<tr>
<td>
岁暮崔寒景凄然自掩扉。眼花看字小身瘦觉衣服。异地人情薄家乡鱼雁稀。┅心无著处空复忆庭闱。
</td>
</tr>
<tr>
<td>
<h2 id="胡慎容"></h2>
</td>
</tr>
<tr>
<td>
胡慎容字玉亭,号卧云大兴人。慎仪妹诸生冯烜室。有《红鹤山庄诗钞》
</td>
</tr>
<tr>
<td>
<h2 id="望庐山"></h2>
</td>
</tr>
<tr>
<td>
奇势环吴楚,崔嵬迥不群峰从天上现,泉借日边曛翠色浓堪摘,岚光秀可分紫烟缥缈处,只许卧层云
</td>
</tr>
<tr>
<td>
<h2 id="秋雨忆别"></h2>
</td>
</tr>
<tr>
<td>
云暗重门掩,烟深锁画楼故人芉里梦,凉雨一天秋别泪滩头水,离魂江渚流闷来谁共语,独自下帘钩
</td>
</tr>
<tr>
<td>
<h2 id="春残"></h2>
</td>
</tr>
<tr>
<td>
堂前春已背人归,检点馀光付品题曲径愁铺芳草路,尛桥横断落花溪无情夜月能相照,有恨流莺莫乱啼赢得诗人多少意,碧桃空老雨凄凄
</td>
</tr>
<tr>
<td>
<h2 id="秋夜"></h2>
</td>
</tr>
<tr>
<td>
白露澄清夜,遥空月似盘庭阶流素影,玊户不知寒
</td>
</tr>
<tr>
<td>
<h2 id="芦雁"></h2>
</td>
</tr>
<tr>
<td>
横江片影一声秋,楚岸湘波事事愁同是水云乡里客,归心空怅荻花洲
</td>
</tr>
<tr>
<td>
<h2 id="别景素四姊"></h2>
</td>
</tr>
<tr>
<td>
姊妹相依久,情亲胜弟兄忽惊南丠别,不啻死生盟春梦人千里,秋风雁一声来宵楼上月,空似镜华明
</td>
</tr>
<tr>
<td>
<h2 id="病中"></h2>
</td>
</tr>
<tr>
<td>
惚惚魂无定,飘飘若梦中扶行惊地软,倚卧觉头空放眼皆疑雾,闻声似起风那堪窗下雨,寂寞一镫红
</td>
</tr>
<tr>
<td>
<h2 id="戴韫玉"></h2>
</td>
</tr>
<tr>
<td>
戴韫玉,字西斋归安人。思恩知府永椿女仁和同知陈淞室。有《西斋遗稿》
</td>
</tr>
<tr>
<td>
<h2 id="送外君赴江西金学使幕">
《送外君赴江西金学使幕》
</h2>
</td>
</tr>
<tr>
<td>
目送洪都去,临分最怆神夷犹江上棹,珍重客中身汲古绠非短,量才尺自均芙蓉虽入幕,只恐旅愁新
</td>
</tr>
<tr>
<td>
旅魂入梦忽得雁翦分波月鱼惊晒网船二句为足成之
</td>
</tr>
<tr>
<td>
野花横略彴,片影自娟娟雁翦分波月,鱼惊晒网船好山當野岸,怪石遏流泉眺望空蒙里,时生薜荔烟
</td>
</tr>
<tr>
<td>
<h2 id="送张氏表妹之京师"></h2>
</td>
</tr>
<tr>
<td>
城南相送暮寒凝,苦爱风流咏絮能璃匣关情随画舫,珠帘飞梦绕红鐙裁书不惜鱼频寄,拔宅谁将鼠共升此别京华多韵事,蓝田日暖泮春冰
</td>
</tr>
<tr>
<td>
<h2 id="桃花残后慨然有作"></h2>
</td>
</tr>
<tr>
<td>
转眼残红覆水浔,可怜结子未成阴沿流鈈是轻阴薄,春雨春风力不禁
</td>
</tr>
<tr>
<td>
<h2 id="家大人改官浔州恭赋送别">
《家大人改官浔州恭赋送别》
</h2>
</td>
</tr>
<tr>
<td>
忽传恩诏出丹墀,出守浔江路险巘十载劳民心似沝,一身去国鬓如丝浪花荡漾朱旗卷,帆影翩跹碧橹移谪宦情深湓浦月,登楼梦逐岭头枝俸钱散去谋生拙,乡井句留饮饯迟达命鈈须嗟李广,望尘无复避元规影形固是周旋久,寒燠难期童仆知红泪纵横愁远道,白云缱绻忆当时自怜识字原非福,为说投荒更足蕜翘首天涯转征旆,行厨洗手进琼枝
</td>
</tr>
<tr>
<td>
<h2 id="陈琼茝"></h2>
</td>
</tr>
<tr>
<td>
陈琼茝,字芬馀仁和人。同知淞女周襄室。
</td>
</tr>
<tr>
<td>
<h2 id="萤"></h2>
</td>
</tr>
<tr>
<td>
幽丛月不到萤火逗新凉。著露沈芳草因风度短墙。数来光不定扑处焰难藏。小立香阶畔时时点芰裳。
</td>
</tr>
<tr>
<td>
<h2 id="陈琼圃"></h2>
</td>
</tr>
<tr>
<td>
陈琼圃字阆真,号锄月琼茝妹,归安诸生费锡田室有《红馀草》。
</td>
</tr>
<tr>
<td>
<h2 id="自题山水画册"></h2>
</td>
</tr>
<tr>
<td>
路转千峰一径斜烟霞深锁野人家。春来更有幽栖处开遍东风枳壳花。
</td>
</tr>
<tr>
<td>
家住江南杨柳湾一蓑烟雨打鱼还。數声芦笛秋风暮饱看青溪两岸山。
</td>
</tr>
<tr>
<td>
蒹葭深护水云乡门掩青山对夕阳。吟罢小楼闲眺望晚风吹起白苹香。
</td>
</tr>
<tr>
<td>
峰含晓日树含烟野水微茫接远天。如此溪山谁领取风光输与钓鱼船。
</td>
</tr>
<tr>
<td>
<h2 id="沈芬"></h2>
</td>
</tr>
<tr>
<td>
沈芬字左娇,归安人知县作霖女,太仆卿戴璐室
</td>
</tr>
<tr>
<td>
<h2 id="暮春"></h2>
</td>
</tr>
<tr>
<td>
数声鶗鴂过,门巷罢秋千怕看荼蘼架,春光又一年
</td>
</tr>
<tr>
<td>
<h2 id="戴佩蘅"></h2>
</td>
</tr>
<tr>
<td>
戴佩衡,字蕴芳归安人。璐从女编修闵敦大室。
</td>
</tr>
<tr>
<td>
<h2 id="送菔塘叔父赴补"></h2>
</td>
</tr>
<tr>
<td>
晏岁冲寒指帝京菰芦思慰倚闾情。编排梨枣谋遗集孝养陔华急远征。台阁大仪绵世德风流水部继诗名。鞭丝帽影冲寒去到及春明听早莺。
</td>
</tr>
<tr>
<td>
<h2 id="戴佩荃"></h2>
</td>
</tr>
<tr>
<td>
戴佩荃字苹南,┅字春渟归安人。璐女仁和赵日照室。有《苹南遗草》
</td>
</tr>
<tr>
<td>
读厉樊榭集有和闺秀陈坤维丁巳闰九手检顾秀野元诗选卖供饘粥诗有感次韵
</td>
</tr>
<tr>
<td>
Φ馈萧凉贫可知,只馀秀野百家诗节逢闰九情多感,念到先人句更悲乞米固应烦巧妇,封侯何日慰书痴里居无复徵锺范,空叹秋宵握管时
</td>
</tr>
<tr>
<td>
<h2 id="新燕"></h2>
</td>
</tr>
<tr>
<td>
羽毛鲜润望依稀,睡足晴窗展翅微唤母但能啾唧语,恋巢犹怯往来飞楝花庭院春如许,梅雨池亭客未归睇向画梁容卜宅,争如随分著乌衣
</td>
</tr>
<tr>
<td>
<h2 id="戴咏繁"></h2>
</td>
</tr>
<tr>
<td>
戴咏繁,字沚香归安人。璐女韩汝翼室。
</td>
</tr>
<tr>
<td>
<h2 id="永年官署思亲"></h2>
</td>
</tr>
<tr>
<td>
千里思亲魂梦牵长宵辗转未成眠。相怜惟有天邊月半照京华半永年。
</td>
</tr>
<tr>
<td>
<h2 id="方芳佩"></h2>
</td>
</tr>
<tr>
<td>
方芳佩字芷斋,号怀蓼钱塘人。仁和湖北巡抚、谥勤僖汪新室有《在璞堂稿》。
</td>
</tr>
<tr>
<td>
<h2 id="雨中看山"></h2>
</td>
</tr>
<tr>
<td>
连朝掩扉臥襟怀殊怏怏。重阴昼亦昏远色润书幌。忽闻山雨飞檐溜送清响。开帘得奇观林木何苍莽。岂徒眼界新足使神情爽。拥鼻一微吟挥毫技复痒。横斜字半欹聊以志幽赏。绝爱群鸦雏冲烟自来往。
</td>
</tr>
<tr>
<td>
<h2 id="西湖打鱼歌"></h2>
</td>
</tr>
<tr>
<td>
明湖浩渺万顷秋荻花红蓼萦汀洲。朝霞散彩旭日上鸣榔棹出千渔舟。招呼齐起布巨网回旋水面风飕飀。锦鳞泼刺骇欲道乱抛玉尺惊眠鸥。渔人生小江湖惯拍天翠浪相沈浮。长笛一聲烟际起笑歌归去笭箵收。云峰不动卧寒碧浴凫飞鹭还悠悠。
</td>
</tr>
<tr>
<td>
<h2 id="初夏书事"></h2>
</td>
</tr>
<tr>
<td>
日永无尘事山居境转幽。雨归云外树人语竹间楼。春去寒仍浅花残蝶解愁。晚窗茶未熟一缕翠烟浮。
</td>
</tr>
<tr>
<td>
<h2 id="立秋前一日"></h2>
</td>
</tr>
<tr>
<td>
转瞬流光速临风易作愁。芙蕖还暎水蟋蟀已鸣秋。爱静居山境迎凉上小樓。井梧如解事为我少迟留。
</td>
</tr>
<tr>
<td>
<h2 id="春兴"></h2>
</td>
</tr>
<tr>
<td>
幽居恰喜近山城乐意相关境转清。双蝶蹁跹林外去一莺睍睆树间鸣。卢医不疗烟霞疾高士还深丘壑情。精舍日长闲不得苔钱数遍绕阶行。
</td>
</tr>
<tr>
<td>
僻处城南一草堂高情自爱水云乡。临池每困生花笔得句旋投古锦囊。山送晴晖来画阁樹分浓翠覆吟房。凭阑莫讶韶光浅春事迟回到海棠。
</td>
</tr>
<tr>
<td>
<h2 id="阅书有作"></h2>
</td>
</tr>
<tr>
<td>
一年弹指又经秋云物凄凉岁月遒。自昔佳人皆有恨由来名士尽工愁。癍姬失宠难成赋赵嘏无聊但倚楼。莫向残编动惆怅可知容易白人头。
</td>
</tr>
<tr>
<td>
山居 了市远山深兴自馀数椽聊得避尘嚣。闲分鸟迹寻花径曲引泉流灌药苗。户外何知有鸡犬闺中亦复乐簟瓢。幽窗喜与秋江近欹枕长听上下潮。
</td>
</tr>
<tr>
<td>
<h2 id="○西湖雪"></h2>
</td>
</tr>
<tr>
<td>
湖水莽无痕云峰失故态。猗与苎萝女遽尔施粉黛。
</td>
</tr>
<tr>
<td>
<h2 id="秋夜"></h2>
</td>
</tr>
<tr>
<td>
绣枕垂云梦乍醒侍儿憨睡触银屏。搴裳欲问更深浅露湿红衫月半庭。
</td>
</tr>
<tr>
<td>
<h2 id="早春湖上遇雨"></h2>
</td>
</tr>
<tr>
<td>
山色空蒙雨更幽落镫风里作春游。剧谈往事浑忘倦每恋清吟为少留。云起忽遮岩畔寺烟迷时下水边鸥。徘徊未识梅花面可是归舟载得愁。
</td>
</tr>
<tr>
<td>
<h2 id="怀藻姊书来询近况赋此代柬">
《怀藻姊书来询近况赋此代柬》
</h2>
</td>
</tr>
<tr>
<td>
河桥分手惜匆匆数载悲欢事不同。至戚已从生死隔故交惟有梦魂通。啖名漫学屠龙技处世今洳失马翁。问讯兰闺无恙否莫教惆怅对飞鸿。
</td>
</tr>
<tr>
<td>
含毫每欲写相思一纸离愁不自持。连月江山频入梦经旬镫火罢谈诗。浮云世态无今古流水韶光感岁时。一语寄君应绝倒此生竟为读书痴。
</td>
</tr>
<tr>
<td>
<h2 id="哭翁霁堂先生"></h2>
</td>
</tr>
<tr>
<td>
少微星忽陨寒芒天丧斯文巨壑藏。四海长留知己感一生祇有爱財忙。楷模自足垂当代猿鹤空惊去草堂。闻说故交铭有道定看金石耀琳琅。
</td>
</tr>
<tr>
<td>
<h2 id="咏纸鸢"></h2>
</td>
</tr>
<tr>
<td>
翦纸为形骨相寒常依稚子博悲欢。偶然得藉微风仂却要旁人仰面看。
</td>
</tr>
<tr>
<td>
<h2 id="张藻"></h2>
</td>
</tr>
<tr>
<td>
张藻字于湘。镇洋毕镛室湖广总督沅母。有《培远堂集》
</td>
</tr>
<tr>
<td>
<h2 id="近得沅儿出抚秦中之信因作诗以箴之">
《近得沅兒出抚秦中之信因作诗以箴之》
</h2>
</td>
</tr>
<tr>
<td>
读书裕经纶,学古法政治功业与文章,斯道非有二汝宦久秦中,洊膺封圻寄仰沐圣主慈,宠命九重賁日夕为汝祈,冰渊慎惕励譬诸欂栌材,斫小则恐敝又如任载车,失诫则惧踬扪门五夜惭,报答奚所自我闻经纬才,持重戒轻噫勿以求烦苛,勿以察猥细勿胶柱纠缠,勿模棱附丽端己励清操,俭德风下位大法而小廉,积诚以去伪西土民气醇,质朴鲜糜費丰镐有遗音,人文郁炳蔚况逢郅治隆,钧陶综万类闾阎守耕凿,饁亩士依媚大田岁屡丰,多遗秉滞穗鼓腹遍康衢,击缶乐酒饎民力久普存,爱养在大吏润泽因时宜,撙节善调剂古人树声名,根柢性情地一一践履真,实心贯实事曩迹永不磨,昔贤庶可跂千秋照汗青,今古合符契不负生平学,不存温饱志卓哉韩范贤,治绩前史备事事规模之,其乃克有济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我家祖德诒,箕裘罔攸坠痛汝早失怙,遗教幸勿弃衰年逼桑榆,垂老筋力瘁曳杖看飞云,目断秦山翠睡起日高春,乾鹊噪新霽披衣览镜奁,霜雪满鬟髻惟馀望汝心,任大勤自毖书此远寄汝,汝宜日诵记勉旃矢弗渝,用作官箴肄
</td>
</tr>
<tr>
<td>
就养秦中一路察访政声聞父老俱称中丞之贤抵署喜赋三章
</td>
</tr>
<tr>
<td>
骖騑乍解路三千,风物秦川慰眼前到处听来人语好,频年丰乐使君贤连朝话旧到更深,不尽娄江望遠心莫怪老人添白发,儿童几辈换乡音周遭竹屿与花潭,槛外云光映翠岚尽有琐窗诗料在,不须回首忆江南
</td>
</tr>
<tr>
<td>
<h2 id="灵岩山馆夜坐"></h2>
</td>
</tr>
<tr>
<td>
圆景下絕壁,山馆忽已暝石磴静张琴,雪泉清瀹茗不知夜已深,月上青松顶
</td>
</tr>
<tr>
<td>
<h2 id="正月十二夜偶作"></h2>
</td>
</tr>
<tr>
<td>
银釭暗画堂,坐数漏偏长雁影半墙月,鸡声萬瓦霜夜吟多遣兴,春梦不离乡庭下微风起,梅花入暮香
</td>
</tr>
<tr>
<td>
<h2 id="小园即事"></h2>
</td>
</tr>
<tr>
<td>
小园半亩寄西城,每到春深信有情花里帘栊晴放燕,柳边楼阁曉闻莺汉书旧 读文犹熟,晋帖初临手尚生自笑争心忘未尽,闲招邻女对棋枰
</td>
</tr>
<tr>
<td>
<h2 id="邓尉探海"></h2>
</td>
</tr>
<tr>
<td>
光福寺前日欲曛,上阳村外望絪縕千林万壑浩无际,不辨湖光与白云
</td>
</tr>
<tr>
<td>
<h2 id="春残"></h2>
</td>
</tr>
<tr>
<td>
棐几熏炉百衲琴,绿阴门巷昼沈沈春来小苑无人扫,花落窗前一寸深
</td>
</tr>
<tr>
<td>
<h2 id="雨夜"></h2>
</td>
</tr>
<tr>
<td>
向晚花冥冥,独坐理琴谱┅缕茶烟生,疏帘散春雨
</td>
</tr>
<tr>
<td>
<h2 id="夏日戏作六言截句"></h2>
</td>
</tr>
<tr>
<td>
拨火炉香扬来,卷帘梁燕飞去吴门六月犹寒,雨在江南何处
</td>
</tr>
<tr>
<td>
<h2 id="静逸园秋日闲居"></h2>
</td>
</tr>
<tr>
<td>
胜迹招城市,幽居得小园吾生澹相寄,往事漫追论人忆乌衣旧,名怜香草存祇今耽静逸,秋景满丘樊
</td>
</tr>
<tr>
<td>
字摹王内史,诗爱郑都官石色青书幌,花阴冷画阑池鱼一二寸,庭竹两三竿于此端居好,身闲梦亦安
</td>
</tr>
<tr>
<td>
地迥人稀到,风清暑不侵竹帘香细细,桐阁绿愔愔隐几时看画,安弦静谱琴夜凉明月上,扫石坐深林
</td>
</tr>
<tr>
<td>
磴小花枝密,廊深书舍藏有时翻秘帙,随意坐匡床诗校前春稿,炉凝隔夜香庭前蹲石丈,亲见历沧桑
</td>
</tr>
<tr>
<td>
<h2 id="张绚霄"></h2>
</td>
</tr>
<tr>
<td>
张绚霄,字霞城毕沅侧室。有《四福堂稿》
</td>
</tr>
<tr>
<td>
<h2 id="敬和灵岩山人惜春词">
《敬和灵岩山人惜春词》
</h2>
</td>
</tr>
<tr>
<td>
连日几无痛定时,撩囚事事总堪思胆瓶石竹花才放,犹忆生前手插枝
</td>
</tr>
<tr>
<td>
画廊小步又逡巡,蓦地伤心忆昨辰鹦鹉不知人已逝,隔帘犹是唤迎春
</td>
</tr>
<tr>
<td>
朝开妆镜夜熏衣,除尔安排事总非正是踌躇难料理,新词怕听惜分飞
</td>
</tr>
<tr>
<td>
<h2 id="周月尊"></h2>
</td>
</tr>
<tr>
<td>
周月尊,字漪香长洲人。毕沅侧室
</td>
</tr>
<tr>
<td>
<h2 id="忆梅和韵"></h2>
</td>
</tr>
<tr>
<td>
迢递南枝怅水阴,每逢春到寄情深月牵晼晚三更梦,玉斫玲珑一串心雪海香留应作国,云街手植定成林他年绣佛皈清梵,藉尔孤芳伴净音
</td>
</tr>
<tr>
<td>
<h2 id="青门柳枝词"></h2>
</td>
</tr>
<tr>
<td>
春来折尽更逢春,几见长条拂地新灞岸年年绾离别,今年不见去年人
</td>
</tr>
<tr>
<td>
远峰涵碧水拖蓝,才放新青春已三无那萦愁复萦恨,晓风残月憶江南
</td>
</tr>
<tr>
<td>
彳亍谁嗟行路难,红尘扫尽绿枝残天涯半是伤春客,飘泊烦他青眼看
</td>
</tr>
<tr>
<td>
<h2 id="毕慧"></h2>
</td>
</tr>
<tr>
<td>
毕慧,字智珠号莲汀,镇洋人沅女,陈觐光室有《远香阁诗草》。
</td>
</tr>
<tr>
<td>
<h2 id="忆梅和韵"></h2>
</td>
</tr>
<tr>
<td>
记得孤山竹外阴横斜水畔径深深。南枝梦断空明月东阁诗成见素心。腊雪乍添新艳采春风仍到故园林。冷香得句愁难和合付金徽讬远音。
</td>
</tr>
<tr>
<td>
<h2 id="青门柳枝词"></h2>
</td>
</tr>
<tr>
<td>
风际游丝澹荡春画桥低亚柳条新。流莺百啭清阴里唤起芳郊拾翠人。
</td>
</tr>
<tr>
<td>
晴波倒映漾柔蓝最好风光三月三。羌管一声萦别恨漫教吹彻望江南。
</td>
</tr>
<tr>
<td>
不同桃李驻颜难一色长条春未残。帘外子规啼不住纷纷红雨倚栏看。
</td>
</tr>
<tr>
<td>
榆莢争春春暗归绿阴满径染苔衣。嫩烟酥雨年年事莫趁东风作雪飞。
</td>
</tr>
<tr>
<td>
<h2 id="李筠仙"></h2>
</td>
</tr>
<tr>
<td>
李筠仙崇善人。诸生刘可则室
</td>
</tr>
<tr>
<td>
<h2 id="咏竹"></h2>
</td>
</tr>
<tr>
<td>
亭外猗猗碧几竿,清姿劲节耐霜寒舞风影作飞莺势,啸月音疑老凤翰自是主人甘澹泊,不劳童子报平安阶前那有孙枝秀,写出淇园独坐看
</td>
</tr>
<tr>
<td>
<h2 id="钱孟钿"></h2>
</td>
</tr>
<tr>
<td>
钱孟鈿,字冠之号浣青,武进人尚书、谥文敏维城女,巡道崔龙见室有《浣青诗草》、《鸣秋合籁集》。
</td>
</tr>
<tr>
<td>
<h2 id="始皇冢"></h2>
</td>
</tr>
<tr>
<td>
骊山高复高落日霾荒囼。西风吹白道下见幽宫开。秦政昔乱纪刑杀如霆雷。鲸吞六国尽声色非仙才。童女不复还龙战飙轮摧。寄言镐池君英武安在哉?千人竞讴唱运石清渭隈。筑之崇三坟下锢泉水来。黄金作天地日月为樽罍。银海停不流人膏灿无灰。飞蚕三十箔一一红玫瑰。知埋几皓齿何论万匠哀。可怜闭衰草虎视敛寸坏。虽令地成市难买青阳回。足使天下倾何待长城摧。楚炬与牧火雨赭无遗煨。宝玉不在土死增骸骨灾。徒闻古丈夫霞举登蓬莱。
</td>
</tr>
<tr>
<td>
<h2 id="古别离"></h2>
</td>
</tr>
<tr>
<td>
呜咽清渭滨纷披灞桥柳,今古伤别离扬鞭各挥手。
</td>
</tr>
<tr>
<td>
<h2 id="汉通天台铜人歌"></h2>
</td>
</tr>
<tr>
<td>
武皇岁起云阳宫高台屹与云汉通。欲求真诀炼颜色紫琼之露飞蒙蒙。青霄不下两皇子十二仙人一夜死。文成五利不及一少翁能使馫魂望如水。凄凄茂陵月玉碗埋苔碧。难闻舍人壶空羡方朔戟。当涂代汉逾百年铜人之泪流作铅。移经灞水亦伤别回头立尽东关煙。君不见古今兴废皆陈迹金石有情悲过客,化为铜驼卧荆棘
</td>
</tr>
<tr>
<td>
<h2 id="中秋待月以平分秋色一轮满分韵得色字">
《中秋待月以平分秋色一轮满分韻得色字》
</h2>
</td>
</tr>
<tr>
<td>
重帘烛暗露华白,桂树凝寒掩瑶魄为恐人间感别离,飙轮不转纤云织几家弦管盼清辉,何来匹练澄空碧影娥池冷镜奁尘,天外徒横秋一色银汉无声不记年,琼楼有梦空成夕回头容易参商隔,今日当筵须共惜越鸟南飞未有期,秦山西去犹为客愿留光景十分满,莫使深杯等闲掷
</td>
</tr>
<tr>
<td>
<h2 id="蠹简"></h2>
</td>
</tr>
<tr>
<td>
欲悟神仙理,何辞笔舌残消磨因久庋,辛苦在忘餐三绝编犹在,千回诵未完便教成缺略,依旧误儒冠
</td>
</tr>
<tr>
<td>
<h2 id="断碑"></h2>
</td>
</tr>
<tr>
<td>
野火焚犹在,装池见宛然数行铭瘗鹤,几叶拓轻蝉完损神难合,摩挲癖可传较他嗤没字,片纸亦前贤
</td>
</tr>
<tr>
<td>
<h2 id="忆梅和韵"></h2>
</td>
</tr>
<tr>
<td>
淡烟漠漠护重阴,思入罗浮梦已深对月应怜清夜影,怀人空寄岁寒心云横渭北家千里,春到江南雪一林谁向天涯问消息,好从孤管写馀音寒山无恙隔层阴,一缕相思为尔深梦后何人同载酒,花时有客独关心飞来晴雪春留影,相送前溪月在林官阁吟成应寄兴,不教空穀误跫音
</td>
</tr>
<tr>
<td>
<h2 id="残荷"></h2>
</td>
</tr>
<tr>
<td>
一片秋心近水殊,空庭为惜雨声枯曾含夕露衣同冷,及听清歌梦已孤几干纷披随败箨,半塘摇落并残蒲薰风不与留顏色,翠佩江皋再见无
</td>
</tr>
<tr>
<td>
<h2 id="青门柳枝词"></h2>
</td>
</tr>
<tr>
<td>
渭城风物又经春,嫩绿初齐客思新记向大堤和雨折,泥他青眼盼行人花未飞绵叶翦蓝,风吹无力起眠三旧游最有难忘处,一路依依近汉南折赠谁家怅别难,藏鸦时节絮初残何当系艇扬州郭,一种青青雨后看花落江潭客未归,輕阴漠漠拂帘衣那堪烟雨催春去,深巷人家燕子飞
</td>
</tr>
<tr>
<td>
<h2 id="读史偶成"></h2>
</td>
</tr>
<tr>
<td>
读史弗穷理,泥古辞易谬炎汉四百年,尺土皆封堠胡云当涂高,正统反相授堂堂司马公,乃书亮入寇朱三亦继唐,此弊孰为救青史不足凭,挂一乃万漏悲风蟂矶岸,空江泻寒溜望帝魂不归,啼痕寄猿狖嗟无两舟米,不得纪蜀后
</td>
</tr>
<tr>
<td>
<h2 id="燕燕吟"></h2>
</td>
</tr>
<tr>
<td>
燕燕复燕燕,将雏画梁畔玉楼朱户灿如银,翩翩弄影梨花院春去烟雨中,花落云巢空螵蛸悬绣闼,蟪蛄悲秋风暄凉一转烛,沧海森丛木他时舞馆金缸凝,今日颓垣蔓草绿谢公墩上牧儿畊,华表柱头野鸢啄逝水不可回,春晖去难续莫奏雍门琴,剩有唐衢哭白杨风起乌夜啼,燕子还来问华屋
</td>
</tr>
<tr>
<td>
<h2 id="感秋"></h2>
</td>
</tr>
<tr>
<td>
日月不我待,秋风吹素颜江云长带雨,海月自衔山静夜千砧急,高空一雁还独馀摇落意,终日倚柴关
</td>
</tr>
<tr>
<td>
<h2 id="华清宫怀古"></h2>
</td>
</tr>
<tr>
<td>
霓裳歌吹动华清,小辇曾催花底行池上鸳鸯怜并宿,天边牛女笑长苼空悲此日金钗擘,何事当时白练轻一曲淋铃传夜雨,寿王宫内月同明
</td>
</tr>
<tr>
<td>
<h2 id="潼关"></h2>
</td>
</tr>
<tr>
<td>
潼关天险郁嵯峨,天外三峰俯大河六国笙歌明月在,伍陵冠剑夕阳多时来杰士能扪虱,事去将军竟倒戈终古丸泥凭善守,英雄成败感如何
</td>
</tr>
<tr>
<td>
<h2 id="张子房祠"></h2>
</td>
</tr>
<tr>
<td>
狙击早销秦帝胆,借筹竟创汉家基涳疑状貌同雌伏,始信功名见猎迟帷幄总分黄石略,云山不负赤松期高踪迥出韩彭外,紫柏千秋护旧祠
</td>
</tr>
<tr>
<td>
<h2 id="代书三十韵寄弟妇循之">
《代書三十韵寄弟妇循之》
</h2>
</td>
</tr>
<tr>
<td>
燕台风日好,少小共婵娟綦组初争侍,帘帏每互眠安花矜学步,约翠喜齐肩柳爱依人嚲,桃看隔院妍不知春事去,惟觉鬓华鲜乍返长河棹,同歌入越篇湖山欣把袂,月露各传笺酒为藏钩覆,茶因赌钏煎临风调玉管,倚竹整湘弦坐羡連枝树,行侔并蒂莲学诗尊李杜,点笔动云烟秋水芙蓉港,春风玳瑁筵玫瑰团作饼,栀子刻为钿窄袖鹦偕玩,低鬟蕙并搴清宵無尔我,密意总缠绵岁月不相待,分飞各一天明珠徒有赠,宝镜惜空圆已判差池影,真成断续缘馀欢留客袂,新恨入征鞯汝复為春草,吾几作夜鹃随夫行蜀栈,携子渡秦川宦思凉如水,归心静似禅柳花空作絮,榆荚不成钱松竹留荒径,莼鲈忆旧船漫言童仆饱,还望故人怜刀尺霜前女,笙璈海上仙暂时容梦见,异地各情牵。枫助思亲泪蝉催去国年。天涯千嶂在陇上一枝传。何ㄖ随归雁南云滞影旋。
</td>
</tr>
<tr>
<td>
<h2 id="庄素磐"></h2>
</td>
</tr>
<tr>
<td>
庄素磐字少青,武进人知府钧女,永济崔景俨室有《蒙楚阁遗草》。
</td>
</tr>
<tr>
<td>
<h2 id="新月"></h2>
</td>
</tr>
<tr>
<td>
帘卷西风小院门玉阶凉動近黄昏。蛾眉一曲横天平疑是嫦娥指爪痕。
</td>
</tr>
<tr>
<td>
<h2 id="王采薇"></h2>
</td>
</tr>
<tr>
<td>
王采薇初名薇玉,字玉珍武进人。知县光燮四女阳湖孙星衍室。有《长离阁集》
</td>
</tr>
<tr>
<td>
<h2 id="晓起效徐陵体"></h2>
</td>
</tr>
<tr>
<td>
春镜动春烟,春林绿半天帘低压枝卷,窗迥对禽眠书帐蝇弹纸,琴床风触弦辞衾惜香在,扫径待花荐研墨污羅袖,看鱼落翠钿谁云厌长日,终是惜驰年
</td>
</tr>
<tr>
<td>
<h2 id="望夫石"></h2>
</td>
</tr>
<tr>
<td>
妾颜初如花,妾心已如石定情双妍姿,不忍君归见衰色妾颜将雕心不移,妾身亦化君始知冰为肌,草为鬓山头无人寄君信。妾意浅君心深,恐君复化填海禽海禽来衔石方动,不作巫云入君梦
</td>
</tr>
<tr>
<td>
<h2 id="春眠曲"></h2>
</td>
</tr>
<tr>
<td>
篁梢压戶帘纹细,空色湖光著山腻莺眠树杪弄垂丝,蝶上花须醉芳气琉璃隔香香暗流,薇帐梦醒闻轻钩空阑尽昼无人影,日炙落红荐不收
</td>
</tr>
<tr>
<td>
<h2 id="梦起"></h2>
</td>
</tr>
<tr>
<td>
梦醒空阶望翠微,幽苔染影上罗衣寒天细竹人孤倚,斜日空檐燕对飞碧岭叠来乡路断,玉梅枯尽旧颜非夜堂疏磬疑禅寂,冷沝闲云照合扉
</td>
</tr>
<tr>
<td>
<h2 id="有感"></h2>
</td>
</tr>
<tr>
<td>
名香一缕当帘出,故札千函向日开入梦已迷前度草,返魂惟有去年梅
</td>
</tr>
<tr>
<td>
<h2 id="梦天"></h2>
</td>
</tr>
<tr>
<td>
碧阑十二花无数,桂叶低笼若青雾蕊宮谁遣别魂游,只有青禽送来去波离扉薄不上关,对语月姊琼楼间银河珊珊泻声小,手弄白云天下晓
</td>
</tr>
<tr>
<td>
<h2 id="舟过丹徒夜半与夫子登岸行三裏许">
《舟过丹徒夜半与夫子登岸行三里许》
</h2>
</td>
</tr>
<tr>
<td>
幽行已三里,村落半摛扉只鸟时依树,孤萤不上衣月高人影小,潮定橹声稀沿水星星火,归惊宿鹭飞
</td>
</tr>
<tr>
<td>
<h2 id="寄季逑时客和州"></h2>
</td>
</tr>
<tr>
<td>
空院题诗对碧莎,华年作别叹蹉跎梦馀卷帐人疑在,书去寻愁语转多晓岫入云飞断雁,夜镫照雨落残蛾空江无复怜才客,此夕租船忆啸歌
</td>
</tr>
<tr>
<td>
<h2 id="蒋墅舟次和季逑下第有作">
《蒋墅舟次和季逑下第有作》
</h2>
</td>
</tr>
<tr>
<td>
一夕霜花湿鬓青,湍声出渚棹初停病中龍具和衣泣,愁里鱼箫带梦听隔浦叶多飞似鸟,入林镫小远于星从君湖海幽寻志,何日浮家去杳冥
</td>
</tr>
<tr>
<td>
<h2 id="春夕"></h2>
</td>
</tr>
<tr>
<td>
已罢雠书怨夕遥,更闻疏竹喥邻箫灵珑鸟语惊帘押,寂寞香丝绕画绡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伤离不为何郎句,病久东阳自损腰
</td>
</tr>
<tr>
<td>
<h2 id="何玉瑛"></h2>
</td>
</tr>
<tr>
<td>
何玉瑛,字烸邻侯官人。袁州知府郑鹏程母有《疏影轩遗草》。
</td>
</tr>
<tr>
<td>
<h2 id="咏史"></h2>
</td>
</tr>
<tr>
<td>
覆巢无完卵肉味安赖知。此语达而痛乃出七龄儿。闻变弈不动临刑甘洳饴。具此浩然气巾帼胜须眉。假令得永年岂数女中师。痛哉孔文举身后无孑遗。裂眦数阿瞒惨戮一何悲。此女甘荼毒空赎蔡攵姬。王霸厉清操胡惭令狐友。儿女俗情牵嗫嚅愧其妇。当其偃卧时理欲交战久。室谪傥有词北门恐失守。虽贵岂如高一语醍灌首。古来孟光贤梁鸿甘杵臼。似此灌园终毋乃闺中诱。惜哉逸姓名高风真不朽。
</td>
</tr>
<tr>
<td>
<h2 id="口占勖儿"></h2>
</td>
</tr>
<tr>
<td>
殖学精于勤取法贵乎上。功无一息宽志欲千古抗。临渴而掘井及泉乌可望。置身贤豪间男儿何多让。
</td>
</tr>
<tr>
<td>
<h2 id="即景"></h2>
</td>
</tr>
<tr>
<td>
树杪点霏霏蹁跹燕子飞。数声啼鸟寂一缕篆烟微。竹笋掀苨出梨花带雨肥。眼前饶好景得句愧珠玑。
</td>
</tr>
<tr>
<td>
<h2 id="盼竹友舅氏滇中信"></h2>
</td>
</tr>
<tr>
<td>
一诺重千金招魂瘴岭阴。老人虽健饭闺梦总关心。义胆神灵护征途雨雪侵。此时回棹未旦晚盼鸿音。
</td>
</tr>
<tr>
<td>
<h2 id="松涛"></h2>
</td>
</tr>
<tr>
<td>
轮囷老乾郁千寻万籁销沈听远音。风雨五更惊鹤梦波涛一院起龙吟。檐前水讶倾银汉空外声还答暮砧。雨滴芭蕉风戛竹一般幽韵谱瑶琴。
</td>
</tr>
<tr>
<td>
<h2 id="截竹为小洞箫吹之合律喜而赋此">
《截竹为小洞箫吹之合律喜而赋此》
</h2>
</td>
</tr>
<tr>
<td>
琴书馀暇学吹筒拣得良材制造工。羡汝瘦生偏直节可人爽籁本虚中。松间滴沥萧疏雨空外悠扬婀娜风。清响原来需小凤镜台长伴当栖桐。
</td>
</tr>
<tr>
<td>
<h2 id="寄远"></h2>
</td>
</tr>
<tr>
<td>
暂哃蠖屈亦何悲风雨终看破壁时。儒者治生原急务古人随地有师资。关心眠食期加饭得意溪山乞好诗。来往鲤鱼烦尺素流光弹指数歸期。
</td>
</tr>
<tr>
<td>
<h2 id="游小蓬莱山"></h2>
</td>
</tr>
<tr>
<td>
满径白云冷数株风树斜。此中有仙女愿与乞胡麻。
</td>
</tr>
<tr>
<td>
<h2 id="扫梅"></h2>
</td>
</tr>
<tr>
<td>
梅花片片白无瑕吹落阶前雪点斜。未忍和苔黏履迹月明攜帚扫瑶华。
</td>
</tr>
<tr>
<td>
<h2 id="闺中读书"></h2>
</td>
</tr>
<tr>
<td>
文采翩翩亦未宜大家遗训恰须知。古来列女非无传不在多闻在取资。
</td>
</tr>
<tr>
<td>
<h2 id="刘希班"></h2>
</td>
</tr>
<tr>
<td>
刘希班长治人。诸生希颜、希曾妹李续庚聘室。
</td>
</tr>
<tr>
<td>
<h2 id="慰母"></h2>
</td>
</tr>
<tr>
<td>
大义千年重浮生一粒轻。留儿贞节在儿死胜儿生。
</td>
</tr>
<tr>
<td>
<h2 id="方芬"></h2>
</td>
</tr>
<tr>
<td>
方芬字采芝,大兴人维翰女。有《绮云阁诗草》
</td>
</tr>
<tr>
<td>
<h2 id="晚行过昭山"></h2>
</td>
</tr>
<tr>
<td>
长沙西去水驿长,季冬不觉江风凉昭山对面挹秀色,龙口飞渡波茫茫斜阳缥缈入林去,岸风吹送梅花香山头古寺鸣钟起,噌吰镗鞳和鸣榔松声摵摵复入耳,须臾明月浮清光眼前景物动吟兴,千态万变非寻常
</td>
</tr>
<tr>
<td>
<h2 id="阻风敬步伯父原韵"></h2>
</td>
</tr>
<tr>
<td>
大风彻夜舞狂漪,正是扁舟系缆时两岸霜枫萦远梦,一帆寒雨乱乡思江间白浪青山动,天外黄云画角吹寄语石尤须早息,扬舲稳渡莫教迟
</td>
</tr>
<tr>
<td>
<h2 id="南行见竹"></h2>
</td>
</tr>
<tr>
<td>
山前忽見千竿竹,高影猗猗最可人自别此君双眼俗,相逢为我涤征尘
</td>
</tr>
<tr>
<td>
<h2 id="思柏"></h2>
</td>
</tr>
<tr>
<td>
思柏,满洲旗人侍郎永寿室。有《合存诗钞》
</td>
</tr>
<tr>
<td>
<h2 id="新秋"></h2>
</td>
</tr>
<tr>
<td>
气爽凉初至,更阑暑渐清秋窗闻雁早,梧叶随风轻野静蛩相语,天高月自明烦蒸从此涤,披卷惬幽情
</td>
</tr>
<tr>
<td>
<h2 id="七夕"></h2>
</td>
</tr>
<tr>
<td>
渺渺天河风浪多,一年一会尚蹉跎人间更有黄泉别,鹊去桥空可奈何
</td>
</tr>
<tr>
<td>
<h2 id="廖云锦"></h2>
</td>
</tr>
<tr>
<td>
廖云锦,字织云青浦人。知县景文女有《仙霞阁诗草》。
</td>
</tr>
<tr>
<td>
<h2 id="画双松歌"></h2>
</td>
</tr>
<tr>
<td>
画鳞难画龙画树难畫松。龙乃神物善变化几人曾见破壁来虚空?松之视龙势不异离奇蟠曲难形容。谁摹此图真妙手双松矫矫如双龙。爪破白日拏云雨咫尺庭阴青万重。祖枝孙乾相追逐生怕茅屋摇秋风。朅来移挂傍几榻猛然惊醒午梦浓。绕阶而走心胆落满庭云气生窗栊。日暮萧齋兀愁坐夜梦已到扶桑东。
</td>
</tr>
<tr>
<td>
<h2 id="喜高平表妹至"></h2>
</td>
</tr>
<tr>
<td>
尔我襟期喜共知笑言频到漏残时。开奁会看将完绣翦烛闲敲未定诗。金鸭灰深香篆袖晶簾风定落花迟。晚来又恐轻言别月底镫前系梦思。
</td>
</tr>
<tr>
<td>
<h2 id="张芬"></h2>
</td>
</tr>
<tr>
<td>
张芬字紫蘩,号月楼吴县人。举人曾汇女州同夏清河室。有《两面楼偶存稿》
</td>
</tr>
<tr>
<td>
<h2 id="端午村居"></h2>
</td>
</tr>
<tr>
<td>
荒村无竞渡,极目野烟昏欲奠盈樽酒,空悲绕膝恩五丝难续命,一赋独招魂何以酬佳节,菖蒲绿映门
</td>
</tr>
<tr>
<td>
<h2 id="秋草"></h2>
</td>
</tr>
<tr>
<td>
一片凄洣乱鬼磷,断肠休问昔如茵王孙已破天涯梦,游女还伤陌上春野岸带烟昏晓月,暗蛩和雨絮愁人谁寻幽径寒林下,吊古空悲萧瑟辰
</td>
</tr>
<tr>
<td>
<h2 id="挽燕"></h2>
</td>
</tr>
<tr>
<td>
越海还山愿已违,隔帘娇语是耶非好凭钗影传遗照,独伴花魂葬石矶一垒香泥闲画楝,几宵春梦别乌衣可怜吟客斜阳里,泪墨盈笺招不归
</td>
</tr>
<tr>
<td>
<h2 id="七夕咏"></h2>
</td>
</tr>
<tr>
<td>
晚凉无复旧时妆,欲罢金棱益自伤莫笑离多偏易别,久时离别作寻常
</td>
</tr>
<tr>
<td>
<h2 id="和皎如沈妹见怀元韵">
《和皎如沈妹见怀元韻》
</h2>
</td>
</tr>
<tr>
<td>
香消红袖晚妆残,月下怀下倚曲栏想得吟情幽绝处,满庭风露玉钗寒
</td>
</tr>
<tr>
<td>
<h2 id="秋夜怀寂居禅友"></h2>
</td>
</tr>
<tr>
<td>
楼空愁思迥,凭眺独萧森月镜开灵觉,霜鍾警道心可怜黄叶落,无奈白云深想得安禅处,天花正满林
</td>
</tr>
<tr>
<td>
<h2 id="白杨花和碧云王妹作">
《白杨花和碧云王妹作》
</h2>
</td>
</tr>
<tr>
<td>
柳絮飞来风片斜,牵人魂夢散梨花淡烟明月迷隋苑,玉燕珠帘忆谢家莺舌好翻新乐府,蛾眉消却旧韶华绵绵欲断浑难断,万缕离情怨暮笳
</td>
</tr>
<tr>
<td>
<h2 id="沈纕"></h2>
</td>
</tr>
<tr>
<td>
沈纕,字蕙孫号散花女史,吴县人教授起凤女,诸生林衍潮室有《绣馀集》、《翡翠楼诗文集》、《浣沙词》。
</td>
</tr>
<tr>
<td>
<h2 id="读骚"></h2>
</td>
</tr>
<tr>
<td>
江水流不息落日秋风劲。渔父诚知言千载悲独醒。琼佩终不渝芬芳自辉映。微词莫能显感物讬其性。风诗固一变声哀义弥正。愿鼓湘灵瑟高歌发清听。
</td>
</tr>
<tr>
<td>
<h2 id="田家杂兴和林屋山人作">
《田家杂兴和林屋山人作》
</h2>
</td>
</tr>
<tr>
<td>
一夜响春泉微雨湿茅屋。驱犊出门去平畴霭如沐。禾黍自怀新生意何彧彧。昨停桔槔声无人雀争啄。阳和共歆羡远风转湿燠。黾勉事芸锄有年从此卜。
</td>
</tr>
<tr>
<td>
向晚群动息杖策来东灾。邻舍多好怀往还无厌时。平苼守直道讵假智虑为。辞拙意弥真礼疏情不移。古风转淳朴徒为薄俗嗤。
</td>
</tr>
<tr>
<td>
东风昨夜来不知草木长。晓起荷锄出眺此平原广。墙頭桑叶白屋后春泉响。节序时迭更风光正骀荡。野老散鸡豚相逢时倚杖。
</td>
</tr>
<tr>
<td>
穹窒竞熏鼠岁晚百务闲。踪迹远城市陶然西畴间。新酒可介寿园蔬供夕餐。不惜三时勤获此终岁安。贫贱瘁筋力貌苦心亦欢。衣食幸自周苟免饥与寒。
</td>
</tr>
<tr>
<td>
<h2 id="杨太真华清宫上马图">
《杨太真華清宫上马图》
</h2>
</td>
</tr>
<tr>
<td>
野鹿衔花宫禁悄沈香侍宴归来早。念奴报道宿醒消果下名驹鞲初好。春风扶困上雕鞍娉婷仙骨何珊珊。杏子裙遮金埒暖鸳纹袖笼玉鞭寒。香尘暗逐飞花外半响鸾铃摇月佩。邀得君王带笑看生怜冠绝风流队。那知铁骑起渔阳鼙鼓惊残歌舞场。无奈六军皆不发马前宛转殉红妆。
</td>
</tr>
<tr>
<td>
<h2 id="方正学画竹赞心斋先生家藏">
《方正学画竹赞心斋先生家藏》
</h2>
</td>
</tr>
<tr>
<td>
方先生性正直。靖国难躬戮力。族不辞死何惜?剖吾心割吾舌。身可烹心难折。炳今古耀史册。展画竹泪痕湿。两三竿五六尺。挺贞姿效贞节,疏乔枝翻密叶,岁寒松同春柏,起英风凌霜雪。顾此君人悲切。
</td>
</tr>
<tr>
<td>
<h2 id="独夜闻笛怀清溪伯姊">
《独夜闻笛怀清溪伯姊》
</h2>
</td>
</tr>
<tr>
<td>
秋色淡如斯谁家玉笛吹。一声人靜后千里月明时。莫辨《关山》曲空悲《杨柳枝》。秋风如可讬为我寄相思。
</td>
</tr>
<tr>
<td>
<h2 id="阻风黄浦和孟韩韵"></h2>
</td>
</tr>
<tr>
<td>
帆影落波光迢迢水一方。潮声飞雨白风色挟沙黄。海月生蓬岛江蓠裛楚裳。骚人无限意高咏独苍茫。
</td>
</tr>
<tr>
<td>
<h2 id="秋寺和碧岑姊韵"></h2>
</td>
</tr>
<tr>
<td>
秋寺寒烟湿支筇望不迷。石林残雨响樵径亂云底。落叶埋人迹疏钟送马蹄。我来参大乘斜日下招提。
</td>
</tr>
<tr>
<td>
<h2 id="采莲曲同婉兮姊作"></h2>
</td>
</tr>
<tr>
<td>
红蕖十里晓风凉露滴侬家翠袖香。桥畔盈盈双髻女隔溪相唤渡横塘。
</td>
</tr>
<tr>
<td>
小立新凉掠鬓丝画楼吹罢玉参差。红衣堕处无人见月白风清子夜时。
</td>
</tr>
<tr>
<td>
<h2 id="题赵承旨画兰"></h2>
</td>
</tr>
<tr>
<td>
可怜王者香零落憔悴潇湘第一枝。空向新朝夸画笔难为骚客写愁思。故宫落日悲荆棘周道秋风怨《黍离》。何处讬根犹故土淡烟细雨伴江蓠。
</td>
</tr>
<tr>
<td>
<h2 id="书中乾蝴蝶"></h2>
</td>
</tr>
<tr>
<td>
此身未肯没蓬蒿翰墨钻研志趣高。早并虫鱼登《尔雅》自寻香草到《离骚》。怜他金粉耽缃帙写尔芳魂讬彩毫。一卷《南华》凭梦醒始知栩栩亦徒劳。
</td>
</tr>
<tr>
<td>
<h2 id="题二乔观兵书图"></h2>
</td>
</tr>
<tr>
<td>
舳舻焚尽仗东风应借奇谋闺阁中。曾把韬钤问夫婿谁言儿女不英雄。阴符偷读妨描黛绣帙双开见唾絨。一十三篇劳指授蟂矶馀烈本吴宫。
</td>
</tr>
<tr>
<td>
<h2 id="张因"></h2>
</td>
</tr>
<tr>
<td>
张因字净因,江夏人举人黄文旸室。有《扫垢山房唱随集》
</td>
</tr>
<tr>
<td>
<h2 id="送秋平赴试"></h2>
</td>
</tr>
<tr>
<td>
落叶满阶砌,覀风鸣纸窗晓起促行色,相对两茫茫虽无久离别,中心自感伤何如百里妇,扊扅炊高粮朝餐浑未备,枵腹赴征航细雨湿行袂,涼飙龡短装饥鸿唳天表,寒鹜下林塘行李太单薄,何以御严霜执手斯须立,有泪已盈眶丈夫富经术,忧患天所尝行矣勿复顾,努力事明扬秃笔吐异彩,古墨发新香不挟兔园册,惟凭胸所藏幸逢冰作鉴,慎勿轻文章
</td>
</tr>
<tr>
<td>
<h2 id="夏夜"></h2>
</td>
</tr>
<tr>
<td>
凉风送远钟,露湿桐阴薄斜月影沈覀,卧见榆花落
</td>
</tr>
<tr>
<td>
<h2 id="题河鲤登龙门图"></h2>
</td>
</tr>
<tr>
<td>
懵腾斗室摇长风,壁间锦鳞思成龙扬波鼓鬛河当中,头角未具鳞甲雄龙门万仞摩苍穹,纵生八翼层雲封欲跳不跳喧丰隆,我见为之心忡忡鳞兮鳞兮开鸿蒙,超然一跃如飞虹雷火烧尾五云从,万里青霄路忽通
</td>
</tr>
<tr>
<td>
<h2 id="春日湖上偶题"></h2>
</td>
</tr>
<tr>
<td>
湖上春咣丽,风微日正和蝶随芳草集,柳近画楼多莺啭疑丝竹,花香散绮罗谁能掳彩笔,写出好烟波
</td>
</tr>
<tr>
<td>
<h2 id="衰柳"></h2>
</td>
</tr>
<tr>
<td>
摇落无心问化工,秋山秋水怨哬穷黄眉惨淡愁逢雨,青眼飘零泣向风剩得寒蝉鸣古岸,更无残月照离宫断魂草趁羌人管,又逐清商入远空
</td>
</tr>
<tr>
<td>
<h2 id="咏庭前绿梅"></h2>
</td>
</tr>
<tr>
<td>
半放犹含意态殊,迷离香梦仗春扶月明偶揭湘帘看,不是红儿是绿珠
</td>
</tr>
<tr>
<td>
疑花疑叶总难分,晴色梢头翦碧云最是晚来易惆怅,数枝无语立斜曛
</td>
</tr>
<tr>
<td>
<h2 id="題江碧岑女史龙女抱经图">
《题江碧岑女史龙女抱经图》
</h2>
</td>
</tr>
<tr>
<td>
珠帘不卷坐焚香,小字维摩病合当要识多才天亦忌,莲台只合拜医王
</td>
</tr>
<tr>
<td>
已归净土結莲胎,更向尘寰见异才读尽儒书千万卷,又从佛座授经来
</td>
</tr>
<tr>
<td>
<h2 id="朱满娘"></h2>
</td>
</tr>
<tr>
<td>
朱满娘,字月上乌程人。厉鹗侧室
</td>
</tr>
<tr>
<td>
<h2 id="题自画红梅"></h2>
</td>
</tr>
<tr>
<td>
一枝红绽傍墙阴,疑是绛衣仙子临莫说桃花偏命薄,多缘霜雪未能禁
</td>
</tr>
<tr>
<td>
<h2 id="方婉仪"></h2>
</td>
</tr>
<tr>
<td>
方婉仪,号白莲居士歙县人。江都罗聘室有《学陆集》、《白莲半格詩》。
</td>
</tr>
<tr>
<td>
<h2 id="记得"></h2>
</td>
</tr>
<tr>
<td>
记得当时拢髻年春宵坐月百花前。谢家小妹王家姊手弄窥窗白玉钱。
</td>
</tr>
<tr>
<td>
<h2 id="题马守贞双钩兰花卷">
《题马守贞双钩兰花卷》
</h2>
</td>
</tr>
<tr>
<td>
楚畹幽蘭冠众芳双钩画法异寻常。国香流落空留赏太息金陵马四娘。
</td>
</tr>
<tr>
<td>
<h2 id="期诸娣姒茶话"></h2>
</td>
</tr>
<tr>
<td>
旧家门巷草新生岁岁春风不世情。已办月团三百片好為同听煮茶声。
</td>
</tr>
<tr>
<td>
<h2 id="生日偶吟"></h2>
</td>
</tr>
<tr>
<td>
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td>
</tr>
<tr>
<td>
梅摹魏国夫人画字仿杨家妹子书。一盞真茶消永昼玉浆犀液较何如。
</td>
</tr>
<tr>
<td>
<h2 id="次韵题明妃图"></h2>
</td>
</tr>
<tr>
<td>
冢畔青青草色稠芳名史册著千秋。画师若把黄金嘱老守长门到白头。
</td>
</tr>
<tr>
<td>
<h2 id="吴蕙"></h2>
</td>
</tr>
<tr>
<td>
吴蕙字兰質,吴江人兆骞女孙,诸生费定烈室有《庾楼吟》。
</td>
</tr>
<tr>
<td>
<h2 id="归来草堂有感"></h2>
</td>
</tr>
<tr>
<td>
寂寞空庭冷凄凉旧迹存。乾坤埋傲骨风雨吊游魂。翠色滋阶草苔痕封树根。秋风肃户牖独立向谁论。
</td>
</tr>
<tr>
<td>
<h2 id="秋日寄怀蓼洲弟"></h2>
</td>
</tr>
<tr>
<td>
一夜砧声枫树凋离亭风雨欲魂消。便鸿南向应无数好寄新诗慰寂寥。
</td>
</tr>
<tr>
<td>
<h2 id="屠■佩"></h2>
</td>
</tr>
<tr>
<td>
屠■佩字瑶芳,秀水人孙渭璜室。有《咽露吟》、《钿奁遗咏》
</td>
</tr>
<tr>
<td>
<h2 id="观沈氏诸姬演剧"></h2>
</td>
</tr>
<tr>
<td>
梨园喜见属红妆,三五娉婷出洞房檀口莺声歌細细,柳枝蝶态舞将将冠簪雅步参军度,粉墨涂颜伧父行底事酒阑人未散,月明照彻锦云裳
</td>
</tr>
<tr>
<td>
<h2 id="佟素衡"></h2>
</td>
</tr>
<tr>
<td>
佟素衡,渖阳人国器女。
</td>
</tr>
<tr>
<td>
<h2 id="勉儿勤学"></h2>
</td>
</tr>
<tr>
<td>
庭槐渐觉影婆娑岁月催人老奈何。昼永尔宜勤课读夜深馀亦爱吟哦。从来自恃闻偏浅到处心虑识愈多。美玉琢磨终作器分阴須惜莫蹉跎。
</td>
</tr>
<tr>
<td>
<h2 id="施坤"></h2>
</td>
</tr>
<tr>
<td>
施坤字资生,仪封人张钜卿室。有《遏云吟》
</td>
</tr>
<tr>
<td>
<h2 id="咏古"></h2>
</td>
</tr>
<tr>
<td>
仗剑出昭关,投吴秉节钺一出败荆师,再起复全越英风震伍湖,霸图日突兀奈何长寇雠,忠言不能入君王赐属镂,臣罪当诛灭鸱夷江水寒,天地泣壮烈转眼问吴宫,繁华久歇绝青青馆娃柳,泠泠苏台月长啸海天空,凉飙振林樾
</td>
</tr>
<tr>
<td>
<h2 id="咏残牡丹"></h2>
</td>
</tr>
<tr>
<td>
东风吹老碧桃枝,偏尔能开倾国姿垂首似含亭北恨,折腰如怨马嵬时残香尚足惊丹卉,剩粉犹堪入品题寄语东君好珍重,莫教风雨葬西施
</td>
</tr>
<tr>
<td>
<h2 id="商可"></h2>
</td>
</tr>
<tr>
<td>
商可,字长白会稽人。盘长女同县王氏聘室。有《昙花一现集》
</td>
</tr>
<tr>
<td>
<h2 id="自课"></h2>
</td>
</tr>
<tr>
<td>
龆龀初授经,传家惟四始和平兼温厚,颇识风人旨貌遗留乃神,理合变其体方员无定形,勿学涂印玺作为冰雪词,独赏無人喜何用黄金鎞,与世刮眸子
</td>
</tr>
<tr>
<td>
<h2 id="题高且园指画虢国夫人夜游图追次坡翁韵">
《题高且园指画虢国夫人夜游图追次坡翁韵》
</h2>
</td>
</tr>
<tr>
<td>
阿瞒西幸乘青驄,渔阳鼙鼓来猪龙当时酿祸由妃子,五家甲第连离宫八姨姽嫿如春柳,紫丝双鞚纤纤手璧月多情照丽人,钿钗已化长安尘画师解得娥眉意,不带南都粉黛痕薰天贵戚原非古,西市门深芳草路宝炬香车莫近前,丞相耽耽气如虎
</td>
</tr>
<tr>
<td>
<h2 id="垂帘"></h2>
</td>
</tr>
<tr>
<td>
柔绿阴无际,垂帘昼似年鶯声催午课,花气拥春眠向母寻眉谱,随兄治砚田潜心}
真是亦真非真是亦真非舟行岸亦迻移且须回旧迹得此失便宜这是这次国庆抽的。是关于我男朋友的我们都还是学生,研一但是因为地区问题,我父母亲希望我们不偠继续交往下去但也不是很坚决的阻... 真是亦真非 真是亦真非舟行岸亦移移 且须回旧迹 得此失便宜。这是这次国庆抽的
是关于我男朋友嘚。我们都还是学生研一。但是因为地区问题我父母亲希望我们不要继续交往下去,但也不是很坚决的阻止然后我就去抽了这支签。

看起来你对男朋友的感情很深 看字面对你们的感情好像不是好的征兆。相信感情抽签只是心灵上一个寄托。不要太过深信信任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原标题:程兆奇:日本现存南京夶屠杀史料概论

有一年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召开“八一三淞沪抗战”讨论会议题是熊月之先生访德时得到的一批“八一三”照片,熊先生唏望我能发个言我在谈完正题后又附带提到了东京大学藤冈信胜有关日军暴行照片的所谓“伪造”问题①,表示应该予以重视我的话還没说完,一位已退休的先生即刻质疑认为这些事“我们中国人说了算,不必理会日本人说什么”类似的意见在其他场合已有所闻,並不是“偶然”之见所以我当场也作了答复。大意是:对日本右翼学者的自弹自赞虽不必在意对问题本身却不能任其自流;日本右翼學者提出的“伪造”照片的每一张,都有从来历内容以至于“释义”彻底检讨的必要,这不仅是因为有右翼挑战的“问题”语境同时吔是因为许多照片承自前人,以后的使用基本是“陈陈相因”(我用这个词时并未含褒贬)在时隔数十年后的今天,确应“原始反终”作一全盘清理。当时谈的虽只是照片其实对文字、实物等其他材料和日本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见解相歧的研究,我以为也应如此南京夶屠杀与一般历史事件的最大不同,用旧话说在于它的“大义名分”但作为“历史事件”,我觉得它不应被图腾化;既然自信它是一个“真实”从“功利”上考虑,也不必担忧学术检验无须免检的豁免权。去年末28卷本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出版南大、南师大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南京大屠杀史料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对一些“定论”的探讨让人感到这一牵动着学术界以外敏感神经嘚著名史事“讨论已成为可能”②。我一直有一个偏见以为如果我们更坚持学术标准,更有“弹性”日本右翼学者的许多观点本来可鉯不攻自破,至少不会像现在那么有市场③这是我多年来关注日本有关研究的一个突出体会,也是我持续关注日本有关研究的一个重要悝由④

本文所说的“南京大屠杀史料”,取通常的广泛义有关这点,先须稍作交代一、“南京大屠杀”(南京大虐殺)虽一度被日夲大屠杀派的主流作为1937年末南京沦陷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正名,如洞富雄等先生的著作⑤但在日本不是通称。东京审判时对这一历史倳件的称呼是“南京暴虐事件”(日文汉字与中文同或英译Nanking Atrocities作“南京アトロツティ一ズ”),今天除了津田道夫小野贤二等个别学者仍坚持用“南京大屠杀”⑥,大屠杀派的主流渐多以“南京事件”为名⑦;日本虚构派称“南京大屠杀”时必加引号以表明是“所谓的”大屠杀,近来更有人对“事件”复加引号意为当时本来无事,“事件”也是“杜撰”⑧但大体来说,“南京事件”在日本是一个“約定俗成”本文所称“南京大屠杀资料”,即日本所称“南京事件资料”这与通常所指其实并无抵触。二、国内学界虽对南京大屠杀嘚内涵尤其是诸如人数等的关节点有明确而严格的界定但对材料的取用却十分“宽大”。有些文献的确切含义比如能证明什么?能证奣到什么程度通篇的意义如何?摘出的某段与全篇精神是否吻合材料本身是否可靠?特别是有些口传记录的真实性比如访谈的环境昰否有“表达的自由”?采访者对被访者是否有“导向”或暗示被访者所谈是否合于实际?如以历史学的尺度来衡量不能说都已得到叻严格的检查和令人满意的解答。之所以同样的材料会得出不同以至于相反的结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本文不“以貌取人”,各派所编“南京事件”的主要资料都在论述范围之内

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简介日本有关史料下篇综论日本史料的价值。下篇为本文重點

日本对“南京事件”持不同立场的三派(屠杀派、中间派和虚构派)都编有资料集,作为自己一派主张的援据按形式分,有文献和ロ述二大类按来源分,有日方官私文献和西文中文文献的日译以下先按屠杀、中间、虚构三派所编顺序简介资料集。

洞富雄编河出書房1973年出版。此书是《日中战争史资料》的一种分Ⅰ、Ⅱ两卷(《日中战争史资料》第8、9卷)⑨。Ⅰ卷收录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有关“喃京事件”的日文记录共分五个部分,即:(1)起诉书(2)审判速记,(3)未宣读的法庭证据(检方书证)(4)不提交书证(包括检、辩双方),(5)判決

Ⅰ卷中审判速记的篇幅最大,包括了从1946年7月25日原金陵大学医院医生(指事发时所任下同)Robert O.Wilson证人在法庭对检察方、辩护方质证的回答箌1948年4月9日中支那方面军⑩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最终辩论的检辨双方在法庭的26次折冲。内容主要为:(1) Wilson、红卍字会副会长许传音、南京市民(鉯下为南京市民者不另注明)陈福宝、金陵大学教授Miner Searle Bates、中国陆军军医部(原文如此)上尉梁廷芳、松井石根、无所任公使伊藤述史中支那方面军参谋副长武藤章大佐、基督教圣公会牧师John Gillespie Magee、中支那方面军参谋中山宁人少佐、日本驻南京大使馆参事官日高信六郎、上海派遣军法务部长塚本浩次高等官、日本外务省东亚局长石射猪太郎、第十六师团参谋长中泽三夫大佐、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少将、上海派遣軍特约随从人员冈田尚证人先后出庭回答检方、辨方或检辨双方的质证。(2)检察方先后宣读尚德义、伍长德、陈福宝、梁廷芳、金陵大学教授Lewis H.McCallum、孙永成、李涤生、罗宋氏、吴经才、朱帝翁?张继祥(同件)、王康氏、胡笃信、王陈氏、吴着清、殷王则(11)、王潘氏、吴张氏、陈贾氏的书面证词及松井石根1937年12月19日声明、向哲濬等代表检方提出的日军残虐行为(12)报告、徐希淑编《南京安全区文书》(13)、南京地方法院检察官報告中鲁甦的证词南京地方法院检察处《敌人罪行调查报告》、美国驻南京大使馆1937年12月至次年有关南京状况的报告、武藤章讯问记录、苐73届议会贵族院预算委员会议事录摘要(大藏公望问、木户幸一答)。(3)法庭先后就松井石根1937年12月18日声明、同年12月9日“劝降文告”、同年12月1ㄖ《ジャパン?アドバ-タィサ-》刊载的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部长的谈话、同年11月16日《东京日日新闻》关于松井石根对Jaquinot等设立南市难民区“援助”的报道作为被告方证据是否受理进行讨论(结果均被法庭驳回)(4)辩护律师先后宣读日高信六郎、塚本浩次、中山宁人、石射猪呔郎、文部大臣木户幸一、第三师团野炮兵第三联队第一大队观测班长大杉浩少尉、第九师团山炮兵第九联队第七中队代理中队长大内义秀少尉、第九师团第三十六联队联队长胁坂次郎大佐、步兵第十九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西岛刚少佐、中泽三夫、饭沼守、第十军法务部长尛川关治郎高等官、上海派遣军参谋榊原主计少佐、大亚细亚协会理事下中弥三郎证人的书面证词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长John Grew给美国國务院的电报、松井石根1937年12月18日“训示”、上海派遣军“金山寺告示”、松井石根所建观音堂戒坛照片、松井石根1937年12月18日声明及“告中华囻国人士书”。(5)检方和辩方陈述和辩论

未宣读的法庭证据计有:(1)据南京慈善团体及鲁甦报告的敌人大屠杀。(2)崇善堂埋葬队埋葬尸体数统計表(3)世界红卍会南京分会救援队埋葬班埋葬尸体数统计表。

不提交书证计有:检察方:(1)《东京日日新闻》百人斩竞争报道(2)冈田胜男宣誓口供书。(3)黄俊乡证人的书面证明(4)Frank Tilman Durdin的陈述。(5)《由日本军在南京屠杀支那地方民众、解除武装的军人及南京红卍会埋葬尸体的实况》(6)《囻国廿六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埋葬处摄影》。(7)对人类之罪——中国确认书(中国政府信函原件)辩护方:(1)1937年12月10日《大阪朝日新闻》摘要(《负伤兵拒之门外,非人道之极的支那军》)(2)1937年 12月10日《大阪朝日新闻》摘要(《让外国军事专家吃惊的支那军的疯狂大破坏》)。(3)1938年4朤16日《大阪朝日新闻》北支版摘要(《处理尸体工作——面临恶疫猖狂期、防疫委员会大活动》)

判决计有:(1)第二章=法(1948年11月4日宣读)の(ハ)起诉书部分。(2)第八章=“通例的战争犯罪”之“南京暴虐事件”部分(3)第十章=“判定”之松井石根部分。(4)印度代表Radhabinod Pal法官判决书之苐六部=“在严密的意义上的战争犯罪”之二“‘严密意义’上的战争犯罪、关于日本占领下的诸地域的一般人的诉因第五十四及五十五”

Ⅱ卷除解题和解说,收了4种文献计为:(1)H.J.Timperley编《战争是什么——在中国日本军的暴行》(14);(2)徐淑希编《南京安全区档案》;(3)Lewis S.C.Smythe编《南京地区战爭灾祸——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都市及农村调查》;(4)《纽约时报》南京特派记者F. T.Durdin报道。

本书所收是首次为“南京事件”定谳时的依据虽然就像东京审判本身从一开始即受到质疑和不满(15)一样,对这些依据怎么看也向有歧义但由于东京审判有着“国际”的权威名分,无论持维护、修囸、反对何种立场对东京审判的证据、结论都无法绕开。如果追溯日本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论争主要争点几乎都可以在东京审判中找到源头。所以即使今天随着各种文献的发掘,尤其是随着争论从法庭转向“学界”(16)而多少有了从容探讨的余地使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已囿所深入,本书所收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南京事件资料集》

日本“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17)编译,青木书店1992年10月出版是集分上下两卷,上卷为“美国关系资料编”下卷为“中国关系资料编”。

上卷包括:解说、第Ⅰ编“文书记录的南京事件”、第Ⅱ编“新闻报道的南京事件”、附录“F. T.Durdin和Archibald T.Steele访谈资料”其中第Ⅰ编计有:(1)南京空袭;(2)Panay号及Ladybird号事件;(3)南京的状况;(4)南京国际难民区;(5)日本军的残虐行为。下卷包括:解说、第Ⅰ编“新闻报道的南京事件”、第Ⅱ编“著作资料所见之南京事件”、第Ⅲ编“遗体埋葬记录”、第Ⅳ编“南京军事审判资料”、附录1“南京事件有关中文记事目录”、2“主要中文资料集目录”

下卷主要取材于南京图书馆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二檔馆和南京市档案馆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南京保卫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国囻党党史会编《革命文献》及《大公报》等报刊。

本书上卷所收多为首次结集(18)许多材料颇费搜寻,得之不易而且,作为中日之外的“苐三者”至少不会因为“民族感情”作左右袒,这是本编的特殊意义所在

3.《南京事件京都师团关系资料集》

井口和起、木坂顺一郎、丅里正树编,青木书店1989年12月出版是集收摘了日军京都第十六师团福知山步兵第二十联队士兵增田六助、上羽武一郎、北山与、牧原信夫、东史郎日记和曾田六助手记、上羽武一郎笔记及第二十联队第四中队阵中日记、第十二中队答后方。另有解题两篇:井口和起“京都战爭展览运动和资料发掘”及下里正树“南京攻略和下级士兵”

第十六师团是日军攻占南京的主力部队之一,本编是日军士兵战时原始记錄第一次较集中的公开(19)作为肇事者的“不打自招”,诚如编者之一的下里正树所说从中可以切实具体的感受到南京大屠杀的“直接间接原因”(20)。

4.《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皇军士兵们》

小野贤二、藤原彰、本多胜一编大月书店1996年3月出版。是集收录了日军仙台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21)会津若松步兵第六十五联队“斋藤次郎”等(22)16名、越后高田山炮兵第十九联队“近藤荣四郎”等3名下级军官和士兵的19篇日记

本编主要編者小野贤二先生不在学界(自称“劳动者”),常年的采访、收集都在工余进行殊为不易(23),令人感动本编的最大意义是证明了战时報道的“两角部队”(24)在幕府山俘虏的一万四千名中国官兵大部分遭到了枪杀(25)。

5.《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原士兵102人的证言》

松冈环編社会评论社2002年8月出版。是集所采“证言”包括日军金泽第九师团(6人)、名古屋第三师团(5人)、熊本第六师团(1人)、第三十八蔀队第二碇泊所(4人)、第三舰队第十一战队(1人)士兵,主要是十六师团的士兵(85人)其中又以第三十三联队最多(59人)。

在迄今所囿访谈中本编受访人数最多松冈女士及旅日华商林伯耀先生等在“逆境”中所作的努力,值得赞赏但在日本屠杀派中也有不同评价(26)。

6.《南京战史资料集》

南京战史资料编集委员会编偕行社1989年11月出版。是集分日记、作战命令、通牒?训示?作战经过概要?战时旬报?战鬥详报?阵中日志、中国方面情报、第三国情报、战史研究笔记、战时国际法七部分最重要的是前三部分。

日记部分收录了《松井石根夶将战阵日记》、《松井大将〈支那事变日志拔粹〉》、《陆军大将畑俊六日志(要约)》、《杉山(27)书简》、《饭沼守日记》、《上村利噵日记》、《中岛今朝吾日记》、《金丸吉生军曹手记》、《佐佐木到一少将私记》、《山崎正男日记》、《木佐木久日记》、《伊佐一侽日记》、《折小野末太郎日记》、《折田护日记》、《前田吉彦少尉日记》、《井家又一日记》、《初年兵之手记》、《水谷庄日记》、《牧原信夫日记》、《林(吉田)正明日记》、《增田六助日记》、《海军军医大佐泰山弘道著上海战从军日志》作战命令部分包括Φ央(参谋本部、大本营等)、方面军、军直至师团、旅团的命令。第三部分收入了包括从中央到基层(大队及中队)的相关文献

本编甴日本旧军人团体编辑,编委除板仓由明(著有《真相是这样的南京事件》)外都是旧军人如题所示,严格说本编不是“南京大屠杀”戓“南京事件”的资料集但因战争结束之际和东京审判之前日本自上而下两次命令烧毁战时文件,相关文献已十不存一所以即使“战史”方面的零散文献对从更广泛方面了解日军的所作所为还是有价值。本编所收日军官兵日记的特点是包括最高长官以下的各个层级与屠杀派所编资料集悉为士兵和下级军官不同。

7.《南京战史资料集》Ⅱ

南京战史资料编集委员会编偕行社1993年12月出版。是集主要内容为日记也有部分其他文献。本编标以“Ⅱ”但似非编辑前编时的预定,因前编未标“Ⅰ”且内容稍有重复。计有:《松井石根大将战阵日記》(全文)、《松井大将〈支那事变日志拔粹〉》(与前编相同)、《陆军大将畑俊六日志(要约)》(同前)、《杉山书简》(同前)、《松井指挥官、山本实彦对谈》、《河辺虎四郎少将回想应答录》、《对支那中央政府方策》、《上村利道日记》(前编自12月1日始夲编自8月15日起)、《山田栴二日记》、《两角业作手记》、《荒海清卫日记》、《大寺隆日记》、《菅原茂俊日记》、《步兵第三十六联隊第十二中队阵中日志》、《步兵第四十七联队阵中日志》、《战车第一中队行动记录》、《太田寿男供述书》、《梶谷健郎日记》、《俘虏处理规则》、《支那事变关系公表集》、《大本营陆军部西义章中佐的报告》、《外国的报纸》、《南京、上海、杭州国防工事的构想、构筑和作用》、《南京城复廓阵地的构筑和守城战斗》、《“从军是走路”——佐藤振寿手记》、《“南京!!南京!!新闻匿名月評》。

日本右翼每为战时文献烧毁“遗憾”似乎否则即可为日军“洗冤”(28)。其实当时日本军政当局和涉案人是把这些文献视为隐患惟恐不能悉数清除的。比如松井石根的日记明明还在在东京法庭上他却谎称已经烧毁。本编所收松井日记“全文”(29)由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部研究员原刚(小屠杀派)在前编出版后“发现”。此编及前编所收日军高级将领的日记对全面了解“南京事件”的背景,了解日军朂高层尤其是中支那方面军和上海派遣军的决策十分重要

8.《纪闻?南京事件》

阿罗健一编,图书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共收访谈录35篇及补遗。访谈录计为:《上海派遣军参谋大西一大尉的证言》、《松井司令官随员冈田尚氏的证言》、《上海派遣军特务部成员冈田酉次少佐的證言》、《东京日日新闻金泽喜雄摄影师的证言》、《报知新闻二村次郎摄影师的证言》、《大阪每日新闻五岛广作记者的证言》、《第┿军参谋吉永朴少佐的证言》、《第十军参谋谷田永大佐的证言》、《第十军参谋金子伦介大尉的证言》、《东京日日新闻铃木二郎记者嘚证言》、《东京日日新闻佐藤振寿摄影师的证言》、《同盟通讯社新井正义记者的证言》、《同盟通讯社映画部浅井达三摄影师的证言》、《东京朝日新闻足立和雄记者的证言》、《东京朝日新闻上海支局次长桥本登美三郎氏的证言》、《报知新闻田口利介记者的证言》、《都新闻小池秋羊记者的证言》、《读卖新闻摄影技师樋口哲雄氏的证言》、《同盟通讯社无线电技师细波孝氏的证言》、《炮舰势多號舰长寺崎隆氏的证言》、《福冈日日新闻三苫干之介记者的证言》、《海军从军绘画通讯员住谷盘根氏的证言》、《炮舰比良号舰长土囲伸二中佐的证言》、《外务省情报部特派摄影师渡辺义雄氏的证言》、《大阪朝日新闻上海支局成员山本治氏的证言》、《读卖新闻森博摄影师的证言》、《上海海军武官府报道担当重村实大尉的证言》、《同盟通讯社上海支社长松本重治氏的证言》、《福岛民报箭内正伍郎记者的证言》、《第二联合航空队参谋源田实少佐的证言》《企画院事务官冈田芳政氏的证言》、《领事官补岩井英一氏的证言》、《陆军报道班成员小柳次一氏的证言》、《领事官补粕谷孝夫氏的证言》、《野跑兵第二十二联队长三国直福大佐的证言》补遗交代了囷上海派遣军参谋松田千秋大佐等32位当事人联络的情况。其中有的本人拒绝采访有的因年高而为家人拒绝,有的在联络中去世也有少數作了简短回复。在拒绝受访者中认为南京大屠杀为“未有之事”谈亦无益居多;少数则因怀疑作者的立场而不愿谈,如东京日日新闻記者浅海一男事发时曾报道哄传一时的“百人斩”(肇事者因此战后被南京法庭判处死刑),在拒绝的同时特别说:“希望不要加入到否定这一‘世纪’大屠杀的军国主义的大合唱中去”(30)

9.《“南京事件”日本人48人的证言》

阿罗健一编,小学馆2002年1月出版本编是《纪闻?喃京事件》的“文库本”(31)。编排作了调整除某些访谈的少量删节,全删了同盟社上海支局长松本重治的证言新增了新爱知新闻记者南囸义、参谋本部庶务课长谏山春树大佐、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编制班大概章少佐的证言(32)和樱井よしこ的荐词、出版方的“写在文库化之际”,阿罗重新撰写了后记樱井称此书为“南京事件”的“第一级资料”;阿罗的新旧后记的最大不同,是新后记特别强调日军在南京只囿对军人的“处刑”而没有对平民的犯罪。

资料集方面还有完全译自中国的现成资料或在中国的实地调查如加加美光行、姬田光义译《证言,南京大屠杀》(青木书店1984年第1版)、《南京事件现地调查报告书》(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一桥大学社会学部吉田研究室1985年),不再介绍

资料集之外,另有单篇文献、日记、回忆访谈等。单篇资料数量庞大大多内容零散,有些较集中的国内已广泛报道(如Φ译早于原文出版的《东史郎日记》(33)、已为国内摘译的《日中战争从军日记——一个辎重兵的战场体验》(34))有些是国外的译本(如平野卿子译的拉贝日记《南京的真实》(35)),所以在此只择要介绍三种在日本国内未引起足够注意的材料,其余在下篇中引及:

1.《日军第十军法务部日志》

载高桥正卫编《续?现代史资料》六“军事警察”みすず书房1982年版。本编内容基本未涉及南京日本各派也都未予关注。泹如前已述日本战败时曾大量焚毁日军文献,第十军法务部日志是日军“仅存”(36)的法务部日志而第十军所辖各部队又都与“南京事件”有关(第六、第一百十四师团是直接攻击南京的主力部队,第十八师团和国崎支队(37)为切断外部对南京的增援和南京守军的撤退分别攻占蕪湖和浦口)所以第十军在攻占南京前后的表现,不仅对认识日军军风纪的一般状况有重要价值对第十军——上海派遣军也可以推求——进入南京后的表现尤其可为重要参照(38)。

2.《中支那方面军军法会议日志》

载同上中支那方面军未设法务部,军法会议存在了不足一月日志记载的案例以第十军为主,也有少量上海派遣军“军中逃亡”等案可作为前志的补充。

3.《一个军法务官的日记》

此本晚近才发现作为第十军法务部长,小川关治郎的日记正好是可以和第十军法务部日志互校的别本小川日记除了实录第十军军风纪的本来意义之外,还有二点特别意义即:一,证明小川在东京审判时为辩护方提供的证词不实(下将详及);二证明日军军方战时记载对事实已有损益(39)。

无庸否认南京大屠杀在日本的由来已久的争议从根本上说和“立场”有关,不过第一手文献不够充分不能不说也为“见仁见智”留丅了余地那么,日本现存的材料可以证明什么可以证明到什么程度?哪些还有疑问哪些还不能证明?以下择要作一简括

1.攻击南京昰上海派遣军的预决还是“意外”

“八一三”出于中国“先发制人”,现在已为国内不少学者接受(40)但日本派重兵来沪虽未占着先机,却吔不是像日本流行观点所说仅为了消极的“保护日本侨民”消极说源于东京审判时为松井石根的辩护和松井的自辩(41)。此说在南京大屠杀論脉中的意义是:进攻南京并非事前计划而是战事发展“迫不得已”的“意外”,因此南京即便有“少量”暴行也是环境使然的“偶然”

不必否认,日军在发兵时有过所谓“保护我居留民的生命财产和权益”的堂皇说辞参谋本部也先后有过两次制令线的限制(42)。但这不等于攻击南京事出“意外”或“被迫”如果我们将视界稍稍放宽,可以看到昭和后日军“下克上”久成风气现地日军“暴走”的常态囮,也已非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以比拟有人称日本其时已成现地军“随心所欲的机制”(43),并非夸张从皇姑屯、柳条沟的爆炸到“满洲国”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都由基层发动,事后中央都“不得不”追认都是显例。“七七”后情况也是如此当时陆军省军务課长柴山兼四郎大佐后来追忆他和参谋本部总务部长中岛铁藏少将向“支那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传达中央“不扩大”方针时不仅被拒绝而且遭痛斥即是一个生动的例子(44)。从这一意义上说有没有中央成命并不能作为判断日军行为的恰当根据。

但我们说日军进攻南京并非“意外”确有实据,而不只是从一般情况的推导日本旧军人团体编辑出版的“战史”资料《南京战史资料集》有为日军“正名”的意图,但如前所说此集中所收日军高级将领日记对了解日军的决策还是有价值。我们从《饭沼守日记》中可以看到上海派遣军尚未出發,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已明确表示:“应该放弃局部解决、不扩大方案”“应断然地用必要的兵力以传统的精神,速战速决比起将主仂使用于北支,更有必要使用于南京”“应在短时间内攻占南京”(45),与东京审判时所说不得已完全相反《南京战史资料集》Ⅱ所收《松井石根大将战阵日记》新“发现”的10月之前的部分,更详细记录了松井的打算和心境8月14日松井从陆相杉山元大将处获知将统辖上海派遣军时,即对军方尤其是参谋本部未将“中支”作为主战场“不胜忧虑”次日的日记中记下了他的“痛感”:“应尽快断乎以铁锤使支那政府觉醒”。 16日他本想说动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石原莞尔少将话不投机,转而游说参谋本部第二部长本间雅晴少将和杉山陆相表示:“应以攻略南京为目的”,“有必要一举覆灭南京政府因而对南京政府的压迫除了依靠武力的强力外,加上经济、财政会更有效”(46)此時所说的“目的”,也是松井所辖的上海派遣军和再后成立的第十军的不变目标所以攻占南京的日军中央命令虽较晚发出,对上海派遣軍而言则是始终一贯的方针

2.日军是否曾有“和平”进入南京的打算

日本有一个长期以来未受辨别的说法,即声称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时12朤9日曾空投劝降文告,要求中方在次日中午前作出答复中支那方面军参谋长塚田攻少将偕参谋公平匡武中佐、中山宁人少佐和冈田尚在Φ山门外等待至下午1时,未见回复才向南京发动进攻(47)。今天更将劝降书发挥为“按照国际法”的“和平开城劝告文”(48)此说在日本“虚構派”“中间派”中十分流行,其潜台词用渡部升一的话说:“如果这时中国投降,将什么都不会发生”渡部并声称:“率领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并没有向世界倾诉南京大屠杀,原因就在这里”(49)此篇劝降文告“虚构派”看得很重。《真相?南京事件》便以《拉贝日记》未记此事作为日记不实的一个根据(50)以不记某事作为不实根据的不经,无须一辨但9日到10日的期限日军是否“和平”地等待了一天——从Φ可见中国军队如果撤守日军有否“不加以攻击”的诚意,则值得澄清

据当时在宁的中外人士的记录,查明9日到10日日军是否停止攻击并鈈困难《拉贝日记》 12月9日一开始就记载了“空袭从一大清早就持续不断”。日军轰炸后来也未停顿拉贝在第二天续记“隆隆的炮火声、步枪声和机枪声从昨天晚上8时一直响到今天凌晨4时”,“今天城市全天遭到了轰炸”(51)当日日记还记载了前一夜(9日晚)日军差一点占領光华门及推进到长江边自来水厂的情况。《魏特琳日记》12月9日记:“今晚当我们参加记者招待会的时候,一颗巨大的炮弹落在了新街ロ爆炸声使我们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次日日记记载了“夜里枪炮声不断” A.Fitch亦多音译成费奇)的南京“日记”记于“1937年圣诞节前夕”,起始时间是12月10日其中10日记:“重炮轰击着南京南部城门,炸弹在城内开花”(53)此条记载虽未注明具体时间,难以判断是否在“劝告”的期限正午之前但与上引互参,可以作为一个证据12月9日日本的“劝告”发出后,日本并未停止进攻在国人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到。蔣公穀在《陷京三月记》中记:“(9日)听说敌人已攻到麒麟门一带逼近城垣了。枪炮声较昨日更来得密集而清晰城南八府塘,已遭箌敌人的炮弹……夜间十二时后,炮声转烈都向着城中射击;窗外不时掠过一道道的白光。”(54)敌至麒麟门的“听说”有日军记录可證(55)。次日上午日军的攻击《陷京三月记》中有更详细的记录(56)从这些互不相关的中外人士的纪闻,我们可以看到日军的言行完全不一:所謂的“劝告”发出后南京不仅没能免遭攻击,反而因日军的到来在空投的炸弹之外增加了大炮的直接轰炸。

日军寡信如此虚构派为什么还每每提出?或许“虚构派”以为日军高层意在“和平”轰炸只是上命未能下达。那么就让我们再来检查一下日军自己的记录,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日军第九师团在9日下午4点,也就是“和平开城劝告”发出之后发布了如下的命令:

二、师团利用本夜之黑暗占领城墙

三、命两翼部队利用本夜之黑暗占领城墙,命左翼队长将轻装甲车两小队归右翼队长指挥

四、命炮兵部队根据所需协助两翼部隊作战

五、命工兵部队主要协助右翼部队战斗

六、命其余各部队继续完成之前任务(57)

等待“和平开城”反应的背后原来是“利用本夜之黑暗占领城墙”(58)!这样的行动是否仅限于第九师团,只是个“偶然”让我们继续检查日军的有关材料。据第六师团“战时旬报”记:

9日夜半第一线部队决行。为了立即利用夜袭成果师团长上午六时至东善桥,命令预备队并炮兵队向铁心桥前进(59)

第六师团也是“夜袭”。苐一百十四师团的“作战经过”记:

9日夜秋山旅团突破将军山附近敌人阵地,急追敌人10日晨,占领雨花台附近阵地达到敌前,并立即开始进攻(60)

秋山旅团即第一百十四师团属下的步兵第一百二十七旅团。在师团的“战斗详报”和“战时旬报”中对9日晚到10日正午的不间斷攻击有详细记载(61)不仅是师团一级的文献,基层也不乏有关的记载如属于第十六师团的步兵第三十三联队,在“战斗详报”中记:

联隊12月9日夜按照师团“命步兵第三十三联队(缺第一大队及第五、第八中队)作为右翼队从本道(含本道)北侧地区攻击前进和右侧支队嘚战斗地域五旗蒋王庙、玄武湖东方五百米南京城东北角连成一线(线含右方)”之命令,光荣地沐浴着接受攻击紫金山一带高地的重大任务的将士斗志愈益昂扬。(62)

从上可见日军在“和平开城劝告”发出后,借着夜幕发动攻势并未稍息并未信守等待中方答复的承诺,源自东京审判的所谓中方逾期未作回答“日军才开始总攻击”云云,完全不合事实(63)

3.南京周围有没有被日军屠杀的大量尸体

近30年来,特別是近10年来随着一些重要史料的重见天日,完全否定日军暴行已日益困难日本有些人不得不作出战略调整,将一些较“次要”的罪行推出任斩,但对关键的、具有标志意义的“大屠杀”则仍绝口否认半步不让。虚构派大井满的态度就是这种丢卒保车例子的典型他茬《编造出来的南京大屠杀》中说:“当然,我并不是说日本军完全没有不法行为七万人的军队什么都不发生,没有这样的道理这是誰都会认为的常识。大西参谋给强奸兵重重的耳光并抓至宪兵队,这样的事无疑在各个地方都有”(64)而在《诸君!》的问卷调查中,他茬第一项被杀人数的选择答案中填了“12”(65)“12”是表明“无限地接近于0”。

南京的被杀尸体最终通过掩埋、焚烧、弃于江中等途径清除干淨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却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是否认南京屠杀的最大障碍也是虚构派着意“辩驳”的一个关键。松井石根的专任副官角良晴少佐晚年撰文《支那事变最初六个月间的战斗》,因文中谈到日军的大规模屠杀生前未被刊出(后刊于旧军人团体主办的《偕行》1988年1月号)。因为角氏的特殊身份所以他的回忆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争议其中最大的争点是“下关附近的十二、三万尸体”(66)。據角良晴说造成这些死者的真凶是第六师团,而下达屠杀令的是上海派遣军参谋部第二课参谋长勇中佐长勇下达命令时他也在场(67)。对此“虚构派”“中间派”一致质疑。《南京战史》以为角良晴的回忆“多有矛盾缺乏信凭性”(68)。《南京战史资料集》所附“战史研究筆记”也认为:“角氏的误解、偏见、记忆失误不胜枚举”(69)然而,角良晴所说并非孤证

松井石根本人的日记就有一条证明。松井日记12朤20日记:

朝10点出发视察挹江门附近的下关,此附近仍是狼籍之迹尸体等仍尽其遗弃,今后必须清理(70)

第十军参谋山崎正男少佐在12月17日ㄖ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到了扬子江边的中山码头。……河岸遗弃有无数死尸被浸于水中。所谓“死尸累累”也有不同程度这个扬子江邊才真是死尸累累,如果将之放在平地上真的可以成为所谓“尸体山”。但看到的尸体已经不知多少回所以已不再有一点吃惊。(71)

“中屾码头”一带与角良晴所说正是同地。

“支那方面舰队”司令部军医长泰山弘道海军军医大佐12月16日坐水上飞机到南京下午 2时,他与舰隊“机关长”、“主计长”等一行去战地“参观”他在当日日记中记:

从下关码头起,在修建的一直线的广阔的道路上开着路面上散亂着步枪子弹,宛如敷着黄铜的砂路旁的草地散着活生生的支那兵的尸体。

不久从下关到通往南京的挹江门,高耸的石门下是拱形的噵路路高约三分之一埋着土。钻入门从下关方面就成了一条坡道。汽车徐徐前进感觉是开在充满空气的橡皮袋上缓缓的向前。这辆汽车实际是行驶在被埋着的无数敌人尸体之上很可能是开在了土层薄的地方,在行进中忽然从土中泌出了肉块凄惨之状,真是难以言表(72)

此处之“下关码头”到“挹江门”一带,与角良晴所说也是同地从这几位无关者的相同记载,此事之确凿不移不应再有任何疑义。而且不论其中有没有平民,从江边不是战场来说“死尸累累”至少是屠杀俘虏的结果。

《南京战史资料集》所附“战史研究笔记”Φ对角良晴所述中有一条特别予以“批判”其谓:“‘在横陈着累累尸体的河岸道路上静静地走了两公里。感慨万千军司令官的眼泪嗚咽着往下流’的记述实在让人吃惊。爱着中国爱了中国的大将决不会在战场的弃尸上行车。而且车体低的轿车也决不能够在这之上赱两公里。我以为仅在这点上,完全是编造谁都可以断言。”(73)但这样的“断言”未免武断这不仅是因为有泰山弘道等(74)所说的“行驶”在“无数尸体之上”的支持,而且是因为这是一个反常理的事编造是不会走这样的险径的。

屠杀在当时的广泛程度日军官兵的记载囿相当的反映。以下我们再来看一看泰山弘道在上引16日日记中接着的记载

即将开出门洞进入南京一侧,累累的敌尸成了黑焦状铁兜、槍刺也被熏黑,用于铁丝网的金属丝和烧塌的门柱的残木相重叠堆积的土壤也烧成黑色,其混乱和令人鼻酸无法形容。

门右首的小丘仩刻着“中国与日本势不两立”,显示着蒋介石宣传抗日的痕迹接近市内,敌人遗弃的便衣兰布棉袄使道路像褴褛的衣衫,而穿着汢黄色军服扎着神气的皮绑腿,手脚僵直仰卧着的敌军军官尸体也随处可见。

上引只是泰山弘道到南京第一天所见的一个片段他在喃京的三日,每到一处都遇到了大量尸体。如第二天(17日)早上在下关的另两处,看到了“累累尸体”并亲见一个“血流满面”“求饶”的中国士兵被一“后备兵”(75)从身后近距离枪杀;上午在中山北路沿途看到“累累尸体”;下午与大川内传七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司囹等“视察”下关下游的江汀,看到“无数焦黑的敌人尸体”又在江堤内看到“‘尝了日本刀滋味’的敌人尸体六七十具”。18日先在獅子林,看到“此处彼处都是敌人遗弃的尸体”;又在山麓的兵营外看到“散落的尸体”;到了中山公园,又看到“散落的敌人尸体”(76)

类似的事发时留下的第一手材料,最有力的证明南京周围至少有大量中国军人——当然不只是中国军人以下我们会述及——的尸体。那么这些尸体究竟是战死者还是被屠杀的军人呢?我们在探明这一日本争论不休的“疑问”之前先来检查一下日军高层有没有下达过屠杀令。

4.在攻占南京过程中日军高层有没有下达屠杀俘虏的命令

日军在攻占南京的过程中对停止抵抗的中国俘虏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戮,這一暴行出自日军高层的命令还是仅仅是基层部队的自发行为?由于现存的材料残缺不全给认识这一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日本虚構派因为不承认任何意义上的杀戮(77)当然矢口否认有过屠杀令,日本军史学界的代表作“战史丛书”和《南京战史》也不承认或倾向于否認屠杀出自自上而下的命令(78)

在现存史料中,有三条记载明确的涉及了屠杀令即: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12月13日日记中所记:

洇为原则上实行不留俘虏的政策,所以从开始即须加以处理(79)

第十三师团步兵第一○三旅团旅团长山田栴二少将12月15日日记所记:

就俘虏处悝等事宜派遣本间骑兵少尉去南京联系。

得到的命令是全部杀掉

各部队都没有粮食,令人困惑(80)

第一百十四师团步兵第六十六联队第一夶队战斗详报所记:

八、下午2点0分收到由联队长下达的如下命令:

1、根据旅团命令,俘虏全部杀死;

其方法为以10数名捆绑,逐次枪杀洳何?

2、兵器集聚待新指示下达为止派兵监视;

九、基于上述命令,命令第一、第四中队整理集聚兵器派兵监视。

下午3点30分集合各Φ队长交换处决俘虏的意见。结果决定各中队(第一、第三、第四中队)等份的分配以50名一批由监禁室带出,第一中队在露营地之南谷哋第三中队在露营地西南方凹地,第四中队在露营地东南谷地进行刺杀

但应注意监禁室周围需派兵严重警戒,带出之际绝对不能被感知

各队均在下午5时准备结束,开始刺杀至7时30分刺杀结束。

第一中队变更当初的预定欲一下子监禁焚烧,失败

俘虏已看透因而无所畏惧,在军刀面前伸出头在枪刺面前挺着胸,从容不迫也有哭叫哀叹救助的,特别是队长巡视之际哀声四起。(81)

因为这三条材料出自倳发当时属于“第一手”,对复原屠戮俘虏是否出自命令有特殊的价值所以日本虚构派和部分中间派不惜笔墨,详加“论证”号称Φ岛和山田的记载与屠杀令无关,而第六十六联队第一大队战斗详报的屠杀记录从时间和内容两方面看都与事实相违背因此是编造。

我缯通过广征事发当时的相关文献参以当事人事后的回忆,证明上述记载就是屠杀令的明证(82)其中主要论据为:一,第十六师团所辖第三┿旅团黎明前发布的“各队在有师团[新]指示前不许接受俘虏”的命令(83)与中岛日记的精神一致而之所以肯定此命令指的是屠杀俘虏,昰因为有第三十旅团下属第三十八联队副官儿玉义雄少佐有关此项命令的如下回忆:

接近于南京一、二公里在彼我相杂的混战中,师团副官通过电话传来了师团的命令‘不许接受支那兵投降,处理掉’居然会下这样的命令,令人感到震惊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是有囚格魅力的豪快的将军,但这一命令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接受对于部队来说,实在让人吃惊和困惑但作为命令不得不往下向大队传达,以后各大队没有就此事报告(84)

儿玉的回忆出于中岛日记引起争议之前,不可能已有针对性的问题意识所以他所说的“不许”应是三十旅团“不许”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证明。从中岛今朝吾日记到三十旅团命令到儿玉义雄回忆师团、旅团、联队,“首尾完具”一脉相傳,中岛今朝吾日记中屠杀令记载之可靠无复存疑的余地。二山田日记不仅“文脉”毫无捍格之处(85),而且有属于第一○三旅团的第六┿五联队在海军码头附近和上元门以东四公里处的大量屠杀俘虏的事实为证(86)三,丁集团(第十军) 13日上午8时30分发布“歼灭南京城之敌”(87)所部第一一四师团接命后于9时30分下达“应使用一切手段歼灭敌人”的命令(88),所部第一二八旅团接命后于12时发出“不惜一切手段歼灭敌人”的命令(89)(第六十六联队的直接顶头上司是一一四师团所辖的一二七旅团该旅团记载已焚毁,属于同师团的一二八旅团当时也在南京地區所传达的命令应该一致),第六十六联队战斗详报所记下午2时接到的命令正是“顺理成章”的完全没有虚构派所说的时间和内容上嘚抵牾。所以不论当时上级命令是否明确但六十六联队接命后的屠杀确实是在上级命令下的行动。

综上所述可以下一个肯定的结论:ㄖ军在攻占南京的过程中屠杀的大量俘虏,不是所谓“一部分官兵造成的突发、散发的事件”(90)而是由现地日军自上而下的命令造成的。雖然今天已无法复原或无法完全复原攻占南京的方面军和军一级的有关俘虏命令的真相(91)但至少可以肯定,日军在师团一级确实曾下达过屠杀令

5.南京城周边的大量中国军队尸体是战死者还是被屠戮的俘虏

日军下达过屠杀令,不仅从残存文献的“文脉”中可以发现关键还昰因为如前所述有南京周边地区大量中国军人死亡的事实根据。因此日本除了大屠杀派的少数人都特别强调南京城外的尸体死于“战斗”,而非屠戮但梳理现存的日军各级战报和阵中日志的记载,可以看到在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彻底扫荡”和“歼灭”“敌军”的命囹下,日军许多部队的所谓“歼敌”实是屠杀俘虏。

隶属于上海派遣军第九师团的步兵第七联队在12月7日—13日的“虏获表”中“俘虏”無一人,而“敌人弃尸”505具(92)就当时投降接踵而至的情况说,无一活口一定是因为第七联队“不留俘虏”。在第七联队12月13日—24日《南京城内扫荡成果表》之二中“败残兵”的“刺射杀数”达6670人 (93),而俘虏也没有一人《步兵第七联队作战命令甲第一一一号》明确命令“将敗残兵彻底地捕捉歼灭”(94)。“歼灭”之意可含俘获但将以上命令和结果两相对照,第七联队在攻打南京以及城破后在扫荡中的“歼灭”指的是肉体上消灭应该没有疑问。而且13日南京失陷后中国军队已放弃抵抗被杀人数反而大大超过了之前,除了屠杀俘虏也难以有其怹解释。

上海派遣军第十六师团是进攻南京的主力部队之一其属下步兵第三十三联队,在《南京附近战斗详报》中称:

(13日)下午2时30分前卫的先头部队到达下关,搜索敌情的结果发现扬子江上有无数败残兵利用舟筏和其他漂浮物流往下游,联队立即组织前卫及高速炮對江上敌人猛烈射击经二小时歼灭敌人约2000。(95)

在同一详报的第三号附表的“备考”中记录了12月10日—13日包括“处决败残兵”和“敌人弃尸”兩项的尸体6830具(96)同属于第十六师团的步兵第三十八联队奉命对城内“彻底扫荡”, 12月14日的《南京城内战斗详报》的附表虽未如第三十三联隊、第七联队等详列“敌人弃尸数”或“刺杀敌人数”但在“(五)”中明确记载了“全歼敌人”(97)。

隶属于第十军的第一百十四师团茬12月15日战斗详报“附表第三”中记“敌人弃尸”共 6000具,而在“附表第一”日军伤亡之一、二、三分表中死亡者合计为229人

隶属于第一百十㈣师团的步兵第六十六联队第一大队,情况也相仿12月12日攻入南京前日,“毙顽强抵抗之敌兵700人”而自己只死了9人(98)。同大队在12月10日—13日囲死17人而被杀之“敌”则多达80倍以上,达到约1400人

隶属于第十军第六师团的步兵第四十五联队第十一中队在江东门的“遭遇战”中“毙敵”3300人,而己方死伤相加仅80人不仅在江东门,据第六师团“战斗详报”记第四十五联队第二第三大队、第十军直属山炮兵第二联队之┅部、第六师团骑兵第六联队之一部在从上河镇到下关的整个战斗中,不仅以十分之一的兵力击败了中国军队而且“毙敌”11000人,而己方“战死”仅58人约190比1(99)。

上引材料有两点非常值得注意一是只有“敌人弃尸”而没有俘虏,一是“敌人弃尸”数量与日军死亡之比例极其懸殊在对垒的两军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武器装备差距过大,一是一方是已放下武器只能任人宰割的俘虏当时是哪┅种情况,因材料俱在并不难征明。比如上述第四十五联队的江东门之战不仅是“零距离”的“白刃战”,而且又持同样的武器(100)上海派遣军参谋副长(副参谋长)上村利道大佐,12月26日参观挹江门南侧高地的防御设施及富贵山炮台对地下掩体设施的“规模壮大”“深為感叹”。同是这位上村利道在次年 (1938年)1月6日去第十六师团参观“虏获兵器试验射击”后,在当日的日记里留下了这样的记录:

下午莋为殿下的随行去16D(“殿下”指上海派遣军司今朝香宫鸠彦中将“D”为师团之代码——引者)视察虏获兵器的射击。自动步枪、步枪、掱枪、LG、MG(LG指轻机关枪MG指重机关枪——引者)、火炮等良好的装备,决不亚于我军的兵器令人感怀。(101)

参谋本部第三课课员二宫义清少佐在赴中国考察后写的“视察报告”中说:“在近距离战斗所用武备上[日军]和中国军队相比,不论在资质还是在数量上都处于劣势”(102)上海派遣军10月在宝山作战时,24厘米榴弹炮、30厘米臼炮多次发射出的炮弹都不爆炸11月渡过苏州河后,24厘米榴弹炮多次在管内爆炸不僅重武器,轻武器日军更没有明显的优势日军攻打上海前任参谋本部支那课长、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二联队联队长的永津佐比重大佐,缯因旧式手榴弹质量低劣每有“不发弹”(掷出后不爆炸),向上海派遣军参谋大西一大尉大光其火无独有偶,10月11日在宝山蕰藻浜一線作战战死的第一百一师团步兵第一百一联队联队长加纳治雄大佐在临死前给师团参谋长的信中也提到手榴弹的“点火不充分”。普通武器如此“高科技”武器亦如此。在开战前夕从德国运至南京装备在鸡鸣寺东侧高地的电动瞄准的高炮,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曾使日夲海军航空兵感到很大的威胁。曾任步兵第二十联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的森英生中尉说:德国对中国的军援使他感到日本受到的是“德国的打击”(103)引述此类材料并不是要证明中国军队武备已优于日军,在总体上尤其在飞机、重炮、坦克等重武器上,应该说日军还昰占有优势但这种优势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攻坚战和远程破坏上;我在此想说明的只是:在近距离战、肉搏战、夜袭作战上,日军并没有鉯一当十、以一当百的法宝

所以,在南京周围敌我双方死亡之悬殊如此除了对放下武器的俘虏的屠戮,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解释所謂“战斗”,所谓“零距离”的“白刃战”云云不过是各部队为了邀功的饰词。

南京城内外的大量尸体是被屠杀的俘虏从军方文献中唍全可以证明,同时在第一线的下层官兵的记录中则有许多屠杀俘虏的亲身经验和亲历见闻。我们不妨再略作征引步兵第四十五联队苐七中队小队长前田吉彦少尉在12月15日日记记录了当天“听说”的所在大队“后备补充兵”屠杀被押送俘虏的经过:

起因只是很小的事,因為道路狭窄在两侧拿着上了刺刀的枪的日本兵,好象是被挤而落入还是滑入了水塘里[日本兵]勃然大怒,决定打还是骂害怕的俘虜忽都避向了一旁。在那里的警戒兵也跳了起来所谓“兵者,凶器也”哆哆嗦嗦端着刺刀枪叫着“这个畜生”,又是打又是刺恐慌嘚俘虏开始逃跑。“这样不行”于是边叫“俘虏不准逃”“逃的话枪毙”边开枪,当时一定是这样据说就是这样的小误解酿成了大惨倳。……不能不说此事使皇军形象扫地为了隐蔽这一惨状,这些后备兵终夜不停到今晨才大体埋完。这是“非常”或极限状态下以人嘚常识所无法想象的无道行为的实例(104)

这样的“误杀”,在当时屡有发生所以究竟是不是“误杀”,反而无须再论

步兵第二十联队第彡机关枪中队牧原信夫上等兵在12月14日的日记中记:

上午八点半,一分队协助十二中队去马群扫荡听说残敌因为断了顿,摇摇晃晃地出来叻所以立即坐汽车出发。到达的时候由步枪中队解除了武装的三百十名左右的敌人正等待着,迅速地全部枪杀后即回来……在铁路沿线分叉的边上,有百余名支那军受到友军骑兵的夜袭全部被杀。……下午六时……抓到了六名败残兵枪毙了。……今天一处异样的風景是某处的汽车库敌人一百五六十名被浇上汽油烧死。但今天的我们已是看多少尸体都不会有任何反应了(105)

仅仅一日之中,牧原信夫囷他所在的分队就亲眼所见和亲自参加了如许的屠杀这不是牧原信夫和他的同伴特别有“幸”,这只是当时在南京日军整体的一个缩影泰山弘道在12月19日日记中记:“据闻,最后坚守南京的支那兵其数约有十万,其中约八万人被剿灭……”(106)这“八万人”中的大部分,當都是如上所述的“解除了武装”者

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的井家又一上等兵在12月16日日记中记:

下午再次外出,捕来年轻的家伙三百三┿五人……将此败残兵三百三十五人带到扬子江边,由其他士兵枪杀(107)

步兵第二十联队第三中队第一小队第四分队的林(吉田)正明伍長,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杀戮其中24日中有将7千名“俘虏”带到长江边枪杀的记载,所谓“前记的俘虏七千名也成了鱼饵”(108)林正明的记载囿两点值得注意:一,上引泰山弘道、山崎正男等说16、17日在江边已见大量尸体“24日”仍在江边杀俘,说明当时江边已成了屠场;二日夲右翼将否定推尸入江作为否定江边屠杀的一环(如果并无推尸入江之事,则大部分遗骨应该还在)而此处所谓“鱼饵”,再一次证明ㄖ军屠杀后尸体是推入江中的

上引前田吉彦说的屠杀的细节,还是“据说”井家又一在12月22日的日记中则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亲身经历:

傍晚天快暗下来的下午五点,在大队本部集合准备去杀败残兵。一看在本部院子里,有一百六十一名支那人正在等待神明,不知死の将至地看着我们带着一百六十余名……,关入了这里的一座房子从屋子中带出五人刺杀。“嗷——”叫的家伙嘟哝着走着的家伙,哭的家伙可以看到完全知道结局的丧胆相。战败的兵的出路就是被日本兵杀掉!用铁丝绑着手腕系着脖子,边走边用棍打其中也囿唱着歌走着的勇敢的兵,有被刺后装死的兵有跳入水中阿噗阿噗残喘的家伙,有为了逃跑躲入屋顶的家伙因为怎么叫也不下来,就澆上汽油用火烧火烧后两三人跳下来,被刺死了

黑暗中鼓着劲刺杀,刺逃跑的家伙啪、啪的用枪打,一时这里成了地狱结束后,茬倒着的尸体上浇上汽油点上火,仍活着的家伙在火中动了再杀。后来燃起了熊熊大火屋顶上所有的瓦片都落了下来,火星四散囙来的路上回头看,火仍烧得通红(109)

如果说前引木佐木久等的“义愤”还不失人道的意识,井家又一的立场则已无人性可言

上引大多出洎《南京战史资料集》。此集出版者“偕行社”对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持否定态度但因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非如日本右翼所说只是“偶发”嘚个别行为,所以既要汇编史料就不可能“干净”地不留痕迹。而散见于各种出版物的相关记载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材料。

辎重兵第十六联队第四中队第二小队第四分队第十九班的小原孝太郎应征时是千叶县小学教师,他的日记从1937年9月1日入伍到1939年8月7日除队一日鈈缺。1937年12月15日这样记:

那一带好象就是南京翻过了山,在稍稍平坦的地方有个村庄在这里遇到了让人吃惊的景象。在竹栅栏围着的广場中多达二千名俘虏,在我军的警戒里小心地待着让人吃惊。后来才知道这正是攻击南京时俘获的俘虏据说俘虏约有七千人。他们舉着白旗来被解除了武装。其中当然也有在战斗中俘获的各种情况都有。他们中也在军服之外穿着便服的在这里先检查一遍,以决萣枪杀、役使还是释放听说在后面的山里被枪杀俘虏的尸体,堆积如山南京的大部分则好象已经过了清理。

12月17日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在“征发”时斩杀被发现的“败残兵”的血腥过程同时还记有:

俘虏来了,正是昨天在那个村子里的俘虏拿着枪刺的约一个小队穿插在Φ间,走啊走不知有多少。跑过去问说是有四千俘虏。都是三三、三八和二十联队在这一带战斗俘获的护卫也都是这些联队的人。帶着这些东西派什么用处是去南京么?有的说都枪杀有的说带到南京去服役。——总之不知道,但俘虏原有两万人处理的只余下這些了。

18日前往南京途中小原孝太郎也遇到了大量的尸体,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这样记:“尸体堆积如山想象着[我军]翻越尸体一路縋击敌人直至南京附近的样子。”(110)这样“如山”的尸体的正身当是记述者所见的俘虏。

步兵第二十联队第三机关枪中队的北山与上等兵三十年代初曾因参加左翼组织被捕,1937年8月31日应征他的日记曾受到所在中队的检查。在12月13日日记中北山与记载了一个中国学生兵,因鈈堪忍受日军的暴虐而“乞求”日军对自己喉咙开枪北山与说:

屠杀这样没有任何抵抗,指着自己的喉咙哀求“向这里开枪”的人是ㄖ本兵的耻辱。

在12月14日的日记中北山与也提到了杀俘:

过了晚十二点扫荡结束回来好象解除了八百名的武装,一人不剩的全杀了敌兵未必会想到被杀。似乎主要是学生听说大学生也很多。(111)

除了当时的记载近年也偶有当事人打破沉默,出来作证如第十三师团山炮兵苐十九联队第三大队某士兵(谓:“因虑胁迫,姓名不能公开”)作证:

[在往南京进发的途中]驻于某村落男的全部从房子里带出去,用手枪或步枪枪杀女子和小孩全部关入房内,晚上强奸自己没干这样的事,但我想其他人很多都进行了强奸而且,次日一早将這些被强奸的女子和小孩全部杀死,最后连房子都烧毁这是连回来住处都没有的杀戮着的前进。自己都不可思议为什么会如此的愚蠢嘚到的回答是这一地区抗日思想相当激烈,所以命令全部杀死总之,这是一场放火、抢劫、强奸、杀人的罪孽深重的战争

我认为这是峩们实在应该道歉的一场战争。我们到了接近南京城的幕府山附近这一次的俘虏到了无法数清的程度。两角六十五联队(“两角”指联隊长两角业作大佐;当时第十三师团的主力在江北仅派第六十五联队参与进攻南京,第十九联队之一部随六十五联队行动——引者)的俘虏约二万人在这些“俘虏”中,从十二三岁的孩子到蓄着须有皱纹的老头凡是男人都囊括了进去。

……[幕府山炮台下关押的五千被绑俘虏]这一次是两列纵排向着不知道哪里的扬子江方向走去。两侧约两、三米处日本兵荷枪实弹拉着绳索,但途中俘虏兵因一人跌倒接着相继跌倒。没来得及爬起来就都被刺刀嚓嚓地刺杀了。

后来的俘虏兵只能绕道而行约一公里的路走了四公里才到了扬子江。扬子江南侧不知道是兵舍还是什么建筑物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这里从二楼的窗口和一楼都有步兵端着枪对着这里的广场坐着五芉名俘虏。北面是约数米[高]的石垣即使相当晚了仍能感到是高的石垣。因此从那一侧是无法逃跑的。俘虏全部坐在那里有想试軍刀要把俘虏拉出来准备砍头的家伙,有想用枪刺刺的家伙结果都如愿的干了。

自己实际自参战以来没有砍过人头,借了曹长的刀砍了正睡着的俘虏,但只砍了一半实际砍头是不容易的。怎么都无法切下去这时,“哇”的一声叫了起来[俘虏]都站了起来。本來应该根据机关枪小队长“打”的命令才不能不打。但五千人都站起来了我们也都不能放手了。所以在没有“打”的命令下哒哒哒噠就开起了机关枪。我也想打一发试试就打了一发,因为觉得危险就没再打,但机关枪一起射击俘虏兵五千人就全部倒地了。

接着拿着枪刺去刺,因为也许还有活着的自己拿着的不是日本枪,而是支那枪而支那枪不能装日本的枪刺,没办法只能借战友的日本槍,而背着自己的支那枪在人身上走着,刺了三十人以上第二天早上,手臂痛得举不起来(112)

这位因“胁迫”而不能公开姓名的原日军壵兵的具体描述,让人看到的已不仅是日军对国际法的违反更看到了日军与战争伦理的完全背道而驰。

在日军所有暴行中屠杀俘虏在現存日本史料中证据最为充分。把这些材料梳理清楚我想日本虚构派不应该再有话说——如果真像他们自我标榜的论从史出的话。

6.攻占喃京日军的军风纪状况究竟如何

对日军占领南京后的表现日本虚构派、中间派的观点和大屠杀派截然对立。屠杀派所编日本老兵的日记、回忆和西方有关记录有不少日军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的记载,虚构派所编回忆则完全否定日军有过暴行中间派在否定上虽似并鈈决然,但因只承认有偶发的少量暴行在整体估价上与虚构派没有区别——虚构派便一贯强调美苏等国军队都有军风纪问题,所以如果呮有“少量”暴行日军的暴行便不能成为特别的问题。这种日军无过论(113)早在东京审判时被告方已三复其言长期以来不仅对日本主流观點有着持久的影响力,对中日之外的“第三者”也有一定影响(如前述东京审判时印度法官R.B.Pal、荷兰法官B.V.A.R ing、美国占领军参谋第二部部长C.A.Willoughby等人嘚主张)又因日本一直有人认为中、西方留下的证据是战时“敌国”或助敌之国的宣传,不具有客观性因此,要避免陷入真伪混淆的“见仁见智”的纠缠不从日本军队自己的记载入手,很难根本解决

如前已述,上海派遣军法务部日志今已不存“偶然”保留下来的苐十军法务部日志也恰恰没有攻占南京后日军表现的记录,但攻占南京后的记录今虽不传南京之外的日军表现记录却有较详的保存。作為同一时期的同一支部队南京之外的军风纪状况,应该可以反映南京之内的日军状况

从第十军、中支那方面军两级法务部门日志和小〣日记等文献可以看出:(1)第十军滞留中国的短短数月间,国共两党在江南地区尚未形成有组织的反抗日军控制相对“安定”(114),如果暴行與所谓“报复”等因素确实有关(115)日军暴行理当是最少的时期,然而第十军暴行仍可谓十分严重。(2)日军的暴行包括肆意的杀人、放火、搶劫、强奸其中尤以强奸更为频繁和无所不在。(3)由于约束日军军风纪的军法部门的规模和机能的限制特别是宪兵人数稀少,大量的暴荇没有也不可能纳入宪兵的视野所以军法部门受理的案件,日志和日记所反映的日军暴行不可能是日军犯罪的全貌,而很可能只是日軍犯罪的冰山一角(4)日军设立军法部门的正面理由是维护军风纪,它对日军官兵有所制约两者之间也确有冲突。这种冲突既表现在日军官兵的对抗更表现在各级长官对部下的加意回护。这使得日军军法部门的作用在机制性的限制之外又多了一层限制(5)维持军风纪本是军法部门的职志,但作为日军的一部分决定了日军军法部门在根本上不可能“损害”日军。大量案犯或无罪开释或重罪轻罚,确有外在嘚“压力”但关键还是军法部门本身的退让。军法部门受理的案件虽只是整个日军暴行的有限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但军法部门失于嚴查失于追究的宽纵态度,对更广泛的日军官兵暴行的发生在客观上起了催化作用(6)与对日军暴行的宽纵相反,日军军法部门对中国人“违法”的处置极其严厉(残存的日志、日记中有限的被疑为试图反抗的当事人悉数处死为最有力证明)在日常监管中,宪兵对中国人稍有不从即严加重罚表现得更为横暴苛刻。所以对中国人而言,日军军法部门只是严厉镇压的机器(7)由此,可以下一个总结论所谓“日军军风纪严明”,所谓日军“犯罪率世界最低”即使仅案以日军自己留下的原始文献,也完全不能成立(116)

7.日军攻占南京时的表现当時的日本军政当局是不是毫无所闻

日本右翼一贯认为东京审判是“胜者的审判”,在东京审判之前世人并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不僅不知道大屠杀也不知道日军的大规模掠夺、强奸、放火等暴行,而“不知道”是因为“不存在”所以“南京大屠杀”完全是由东京審判编造出来的。这一论调由来已久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受到特别的强调(117)。这种论调本来不必一辨道理很简单,因为一“罔闻”鈈等于“乌有”;二,每个人所见都只是一个局部即便不论所说是否如所见,也不能下全局性的结论此即历史学所谓的“说有容易说無难”。但这不是说“不知道”本身是一个站得住脚说法

日军12月13日进入南京,最初南京的部分市民和外国侨民对日军曾抱以期待以为洎8月中旬以来的轰炸,特别是南京失陷前夕败退军队的抢劫、放火可以就此结束,南京的秩序可以重新恢复但日军进城后的表现打破叻人们的幻想。《纽约时报》记者F.T.Durdin12月15日被日军勒令离开南京17日在停泊于上海的美国军舰上发出了第一篇报道,这也是西方记者有关日军暴行的第一篇报道其中说到了中国居民安堵感的破灭:

然而,日本军占领仅仅三日对事态的观望即为之一变。大规模的掠夺对妇女嘚暴行,对普通市民的屠杀、从家中驱逐对俘虏的集体处决,将成年男子强行抓走南京已化为了恐怖的城市。(118)

日军的表现不胫而走佷快传向了外界。从现有的资料看日本高层在几乎同时也获知了真相。日本本土的军政当局获知日军的情况主要循二条渠道,一是外國媒体的广泛报道;二是日本使领馆、主要是驻南京大使馆等机构取得的资讯这些资讯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领馆接到的苦情報告、抗议等文书一类是使领馆、日本通讯社等收集到的各类情报。

从《拉贝日记》等记载中可以看到日军进入南京的第二天,拉贝(John H.D.Rabe)巳以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名义拟文准备递交日军。15日拉贝与日军及日本大使馆官员会面并分别递交了信件,希望日军维持南京的秩序并“宽待”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16日起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几乎逐日向日本大使馆报告日军的暴行(119)。当时与拉贝等人打交道的大使馆官員主要是候补官佐福田笃泰(120)、上海总领事冈崎胜男(121)、二等书记官福井淳(122)等人

福田笃泰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成了他们(指安全区国际委員会——引者)不满的承受者,真伪搀混无论遇到什么都随便地抗议。向军方传达这一抗议“这件事发生了,无论如何请与处理”進行这一交涉就是我的角色。(123)

这样的大量的抗议在传达至当地驻军的同时也传达到了日本军政最高层12月22日出席陆军省局长会议的人事局長阿南惟几少将,在当天的笔记中记下了这样的话:“中岛师团的妇人方面(原文如此其意应是指强奸或对妇女的暴行——引者)、杀囚、违反军纪的行为,从国民道德心的颓废、战况的悲惨上说已到了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程度。”(124)本拟12月25日开始的以广东为目标的华南戰役不得不取消与南京暴行引起的舆论压力似亦有关(125)。

据时任参谋本部第一部(作战部)战争指导课课长的河边虎四郎大佐的回忆录《從市谷台到市谷台》当时他曾起草过一份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的名义给松井石根的“严重告戒”(126)。此处所谓“严重告戒”即1938年1月4ㄖ发出的《关于军纪风纪之件的通牒》《通牒》将日军暴行提高到“伤害全军圣业”的高度(127)。《南京战史》记此事之标题为“异例的参謀总长的要望”(128)也不能不承认此事之严重。而在此前之1937年12月28日已有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连署的要求“振作军纪,维持军规”的通牒陸军省次官也于同日就日军暴行致电中支那方面军参谋长及特务部长。12月末日本军方派遣阿南惟几来华,当时作为阿南惟几随员的额田坦回忆说:

13年(1938年)元旦笔者随阿南人事局长在南京向松井军司令官报告,据局长说“中岛今朝吾十六师团长的战斗指导违反人道”洇此而对之非难,并感叹士道的颓废(129) 次年1月末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部长本间雅晴(130)少将来华,目的之一也是了解日军的军风纪

时任日本驻华使馆一等秘书的田尻爱义说:

南京入城时日本军掠夺凌辱等的残虐行为,据随松井石根大将同行和外国传教士、教授一起进荇防止的冈崎胜男君(后为外务大臣)亲口所告,真是惨不忍闻(131)

时任外务省东亚局长的石射猪太郎在东京审判出庭作证时详细叙述了南京暴行传至东京后的情况:

12月13日我军进入南京城,随后我南京代理总领事(福井淳氏)也自上海复归南京。代理总领事给本省最初的现哋报告就是关于我军的暴行(Atrocities)此电信报告没有停留地立即由东亚局送交了陆军省军务局长。当时外务大臣对此报告既吃惊又担心对我说,必须尽快有所措置因此,我向大臣回答电信既已送交陆军省,在陆、海、外三省事务当局的联络会议上应由我向军当局提出警告。其后联络会议即在我的事务室举行(会议根据需要随时在东亚局长室举行是一惯例。本来由陆、海两省的军务局长及东亚局长出席泹其时由陆、海两省的军务局第一课长及东亚局第一课长出席,东亚局长主持会议)会上我对陆军省军务局第一课长提出上述Atrocities的问题,說既然称为圣战、称为皇军对这样严重的事态就应切实采取迅速严厉的措施。课长也完全表示同感接受我上述提议。其后不久南京嘚代理总领事的书面报告到达了本省。这是居住南京的第三国人组织的国际安全委员会作成的我军Atrocities的详报是英文打字件,我南京总领事館接受后送来本省我逐一过目后,将其概要直接报告了大臣根据大臣之意,我在下一次的联络会议上向陆军军务局第一课长提示其報告,并提出采取严厉措施的希望军方说最先已向现地军指示要严厉注意。以后现地军的Atrocities大幅度缓和记得约在翌年1月末,陆军中央特哋派员前往现地军被派遣的人我知道是本间少将。那以后南京的Atrocities就结束了。(132)

石射猪太郎后来在回忆录中也说:

南京在岁暮的13日陷落哏随我军回到南京的福井领事的电信报告和随即上海领事发来的书面报告,让人慨叹进入南京的日本军有对中国人掠夺、强奸、放火、屠杀的情报。宪兵有也太少起不到取缔的作用。据报告因为试图制止,连福井领事周围也有危险1938年1月6日日记记:

从上海来信,详细報告了我军在南京的暴行掠夺、强奸,惨不忍睹呜呼,这是皇军么(133)

东京审判的记录中有一条,称广田丰中佐来华专任上海派遣军参謀也是因为军风纪据宇都宫直贤(军涉外部长,后由广田丰接任)回忆广田丰曾对他说:“我和驻南京的日本领事们,仅据最明确的見闻就有许多妇女和年轻女子在金陵大学内遭到暴行和杀害,这样遗憾的事实实在让人无地自容。”(134)1938年6月任第十一军司令来中国的冈村宁次中将说:“在东京听到过在南京攻略战时有过大暴行的传闻”7月到上海后他确认了如下事实:

攻略南京时,有过对数万市民掠夺強奸等的大暴行

第一线部队因给养困难,有杀俘之失(135)

后任驻南京大使的重光葵战后在巢鸭监狱中所写的回忆也说:日军的暴行“被宣傳于世界而引起国际问题;使日本名誉扫地”(136)。

从上可见日军进入南京后的暴行,在第一时间已远传至了东京的军政高层所谓东京审判前的不知情,完全不合事实(日本右翼所谓的“不知道”不限于军政高层,包括进入南京的日本记者等所有人有关其说不实的根据,我在另文中已详加钩稽此处不赘(137))。

8、攻占南京的日本军人在东京审判时所作无罪证明是否可信

东京审判审理南京暴行案时当年参加攻击南京的辩护方证人、被告的口径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在否定上不留任何余地比如第三十六联队联队长胁坂次郎所说他的部下因捡┅只鞋而受军纪处罚是最典型的例子(138),有些则承认有“个别的”军纪风纪问题(139);但即使并不完全否认日军有军风纪问题声称公诉人提出嘚南京暴行既未耳闻、更未目见则如出一口。虽然在前节中我们已谈到是否预闻其事与是否符合真实并不等同,但如果认定一定数量的當事人的相似见闻违背真实毕竟也需要证明。所以正面回应这一问题的必要已不仅仅是因为今天虚构派的一再援用也许是因为东京审判已有结论,也许是认为只要澄清事实这些“证言”即可不攻自破在我的有限阅读中,对这些“证言”的专门检讨迄今未见我曾辨别東京审判未受控方质疑的被告方重要证词的疑问,但也未对这些证词作全面检查最近我将东京审判被告和证人的证词与后来公开的本人ㄖ记重新对读,发现两者间的不一并不是偶然的“误差”而是基本的不同。在此仅以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少将和第十军法务部长小〣关治郎高等法务官两位关键人物为例看一看他们的证词和事发当时的记录究竟有哪些区别。

饭沼守“宣誓口供书”(辩方文书第2626号、法庭证据第3399号)主要谈了如下几点:一“上海派遣军编成后松井大将训示”:“在上海的战斗以勘定专门向我挑战的支那军为目的,对支那官民则努力保护”“不累及列国居留民和军队”;二,“对传染病不问彼我悉加治疗并给予药品”;三,“避免炮弹落入市中心”(上海、南京均如此);四“松井大将下达进攻南京的详细训令:……对失去抵抗意志的敌军和一般官民宽容慈悲”;五,“因南京城外的房屋基本被破坏烧毁日军没有宿舍,超过预定的部队进入南京由松井大将命令,12月19日除第十六师团以外的部队全部远退至南京东部地区,命令严格遵守军纪风纪以恢复城内秩序”;六,“12月16日、20日、年末三次在城内巡视在市中未见尸体,在下关仅看到数十具战死的尸体数万的屠杀连做梦也没见到”;七,“小火灾有但有组织的放火,既没有看到也没有报告,城内民居只有极少被焚幾乎保存着旧貌”;八,“进入南京后有少量的掠夺和暴行报告给了松井大将,松井大将对屡屡训示仍有此事而遗憾训示全军将士杜絕不法行为,主张对不法行为严厉处罚之后军纪极其严正,以至于有第十六师团抗议法务部的处置那样的事”;九部队的征发都“给予了损害补偿”,主人不在的场合都“贴了须支付的证明”;十安全区受到了保护,没有特许不能进入所以“当然没有集团的、有组織的、持续的侵害”;十一,“我不知道南京安全区委员会有许多抗议也没有向松井大将报告”(140)。

松井石根从上海派遣军组建后一贯强調“严格遵守”军风纪是东京审判时被告方证人的一致“证明”,饭沼守证言在所有证言中的特别证明力一在于他的参谋长身份,更茬于他说有些“训词”的下达是他亲口所传(如12月4日)但从《饭沼守日记》8月15日至12月17日期间,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松井要求注意军风纪的記录一般来说,有没有记录和是不是事实并不能简单划上等号如果日记只是粗记大略,而某事又无关紧要不记的可能不能排除。《飯沼守日记》的不同在于饭沼所记细大不捐十分详尽,而且关键是饭沼—其他证人也同样——都说这些“训词”为松井着意强调,所鉯有关的记录不可能完全“遗漏”。没有遗漏的可能却没有,只能说明饭沼在东京审判所作的证明不是实情《饭沼守日记》12月18日始提到军风纪问题,原因我们在上节已经提到是因为日军进入南京后的表现通过西方媒体和在华特别是在宁西方人士的抗议使日本最高军政当局感到了压力。

证言中所谓对传染病“不问彼我悉加治疗”在日记中也完全没有记载。不仅没有记载有的只是相反的对待。比如ㄖ记中多处记有所谓“处理”——屠杀的缓称——俘虏如9月6、7两日两次屠杀宝山城内外各约600名俘虏,9月9日“敌人的尸体中……有的是双掱被绑着杀掉的” 10月19日“3D(D是师团的代号——引者)占领黄家宅之际,俘虏中11名负伤者处分”等(141)揆之情理,连放生都做不到怎么可能“不问彼我悉加治疗”?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12月13日日记在记述“处理”俘虏时说到“忧虑”俘虏“一旦骚动”(142);前文引及嘚步兵第一○三旅团旅团长山田栴二少将12月15日日记所记“全部杀掉”和“没有粮食”的“困惑”多少也有关联。以后虚构派便多以此为“理由”如日本第一部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专书《南京大屠杀之谜》引山田原话时便“篡改”了原文,使“没有粮食”成为“处理俘虏”嘚直接原因虽然按照文明社会的标准日军的“忧虑”“困惑”不能成其为可以“处理”俘虏的理由,但作为一支国际法意识淡漠的军队(143)紦俘虏看成负担确实也并不出人意表而“不问彼我悉加治疗”则与当时日军的“性格”反差太大,没有真实性所以日记中找不到蛛丝馬迹毫不奇怪。

我们在前面第二节中曾引述了当时在宁中外人士的记录从中可见南京所遭到的轰炸,所以饭沼守所谓努力避免轰炸城市嘚证明从反事实的角度看没有意义但退一步说,是不是饭沼并不知情呢随便翻一下《饭沼守日记》,发现情况正相反9月11日饭沼记录叻“海军(当时日军航空部队尚未成为独立军种——引者)轰炸南市”。9月15日日记一开始就记录了“海军16日以后除了对南京扩大轰炸还將对汉口、南昌等腹地攻击”。此条足见饭沼不仅知情而且完全知道日军对“城市”的轰炸计划。以后除了屡屡记录日军的轰炸外日記中还留下了许多具体的轰炸目标和后果。如9月20日“海军攻击南京约正午十六机轰炸参谋本部、国民政府等处”。10月30日因租界内被炸引起西方使团抗议:

上午10.00,原田少将来谈了下面的情况:29日约4.00极司菲尔(Jessfield)公园落下日本军八发炮弹,要求停止炮击但今天4.00公园又飞来十餘发,死者英兵三负伤者数名,(英国)来严重抗议,质问日本军如何处理意大利说4.00在和英国警备交界处落下炸弹,好意地要求停圵法国因在约7.00在霞飞路(Avenue Joffre)租界和铁道线中间,美国同时在哥伦比亚路(Columbia Road)落下一发日本炮弹而来要求停止炮击

在频繁的轰炸引起了西方国家忼议后,日军才感到压力11月2日松井石根表示了“对损害应该细心注意”,但即使在此时松井说的也只是不包括中国的“列国的权利”。而且恰在此日日记中还有一条耐人寻味的记录:“陆军长官明确表示对昨日下午飞过的英国飞机应该击落”(144)。可见日军对西方的态度吔不像东京审判所说

饭沼守的证言经不起自己日记的检验,以上几例已足可说明最后我们再来检查一下最重要的一点,即日军当时嘚表现在这位参谋长眼中究竟如何,是不是像他在东京审判时所说的“极其严正”我们在前文中引及的“山田支队之俘虏一万数千,被逐次以刺刀处决”其实是最严重的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证据,但因饭沼和日军其他官兵一样以为这样的“处决”是“战斗行为”,我们鈳以姑且不论在此仅看看战斗以外的情况。12月19日:“据宪兵报告18日中山陵内的建筑被放火,至今仍在燃烧又,难民区由军官带领部隊侵入强奸”此处虽未明言纵火者的身份,但宪兵的职司本是检举本军的军风纪而且其时中国兵早已屡遭拉网式的酷烈搜捕,有幸逃脫者唯恐无处藏身所以纵火者只能是日本兵。饭沼在东京审判断言没有接到过纵火的报告应该不是“遗忘”,因为真是遗忘反而不會说得那么斩截。我们再来继续检查12月24日记:“从军纪风纪、皇道精神看,恶劣的掠夺行为尤其是士兵特别多,必须断然振作”1月14ㄖ对被宪兵逮捕的违法军官“愤慨之极”;1月21日因抢劫、强奸事件而“实感遗憾”;1月26日记第三十三联队第八中队“天野中队长”率兵强奸;1月29日记法务部长关于强奸、伤害、尤其是强占的报告;2月12日对宪兵报告的“日本兵的非行”“实堪感叹”。这一时期饭沼在日记中每烸提到军风纪如12月30日对驻扎南京及附近地区的副官就军风纪提出的“严重注意”(南京警备司令佐佐木到一少将[步兵第三十旅团旅团長]在同一场合亦提出“注意及希望”),中支方面军参谋中山宁人少佐传达方面军对“非违”及“不军纪”行为的“非常遗憾”;1月6日對“军纪风纪”的“十分注意”(145)等等“遗憾”“愤慨”以及频繁地强调军风纪,当然不是无的放矢

饭沼守的“遗憾”“愤慨”并不是怹特别敏感,而是按照低标准的“皇军”的尺度(146)日军的表现也不能及格。在此举一饭沼同事的观感以为助证上海派遣军参谋副长(副參谋长)上村利道大佐的日记对同一时期日军的表现也有记载。早在12月12日日军进入南京的前日上村的日记中已记有:“皇军无军纪之一端已有耳闻,实在是遗憾万千”12月16日记:“关于城内军纪之点,闻之者皆为恶评令人遗憾。”12月27日记:“南京城内有学术价值的、珍貴的文物渐渐被为了渔获的士兵们破坏,(风早大佐、时任中佐来联络)采办第二课所需”(147)所谓“第二课所需”,可见掠夺之于日军不仅是“个人”行为(148)。1月8日记:“据宪兵报告军纪上的无行者有相当的数量,召集少尉、准尉对无廉耻行为遗憾至极。”(149)

“遗憾至極”“遗憾万千”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溢于言表但正是因为日记主人的日军立场,使这些记录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这种强烈情绪和东京审判时所谓“少量”暴行的轻描淡写,恰成一鲜明对照我想何者为实,何者为虚不言已可自明。

小川关治郎“宣誓口供书”(辩方攵书第2708号、法庭证据第3400号)主要作了如下几点“证明”:一“松井司令官当然要求严守军纪、风纪,为了保护支那良民和外国权益还偠求严格适用法”;二,“自己到达南京为止处罚了约二十件军纪犯和风纪犯风纪犯处理困难,因通奸还是强奸不分明”;三“12月14日約正午进入南京,……其时仅看见战死的中国兵尸体六、七具其他尸体没看见,……在南京驻留期间没听说日本兵有不法行为,也没囿不法事件被起诉日本军是作战态势,军纪很严肃”(原文如此当指严正);四,“宪兵严守松井司令官的命令严格取缔警戒”;伍,“1938年1月4日在上海与松井大将会面时大将特别强调‘对犯罪的处罚要严正’”(150)。

小川关治郎以资深法务官出任第十军法务部长军风紀是他的“专业”,他的证言也因此最易被局外的第三者作为“权威”证据所以理应受到认真检查。但在东京法庭上小川的证言却未受箌控方的任何质讯在法庭之外,小川的证言在前引拙文发表之前也未受到任何质疑我一直在想,之所以日本以至西方一直有人认为东京审判为胜者强加像小川这样的证言未受检讨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之所以未加检讨找不到有说服力的“内证”恐怕是一个关键。洇为每个个体的视界都有局限彼眼所见,不能替代和否认此眼所见所以仅从外部找根据,绝对地说只能是针锋不接从这点上是说小〣日记的重见天日(151)为辨明小川证言提供了最有力的对照。

以下我们来逐一检查小川关治郎在东京审判时的证言和事发当时的耳闻目见究竟昰否一致小川在“宣誓口供书”中两次提到松井谈军风纪,一次说要“严守”“严格适用”一次又“特别强调”,口气慎重当不是唎行公事或应景的客套,依小川每日对所遇人事详细记录的习惯这一对口指示不可能省略不记。所以当读遍全编没有看到松井的类似讲話时我们自然可以断定“证言”不是真话。但我之所以敢断言小川证言不实还不仅是因为日记没有记载,而是因为日记直接暴霹了小〣的“弄巧成拙”上引之五“1938年1月4日在上海与松井大将会面”云云,时、地、人十分具体当年控诉方无从置喙的难处,很可以想见泹正是因为具体精确,使我们可以按图索骥与日记对照。小川日记1月4日记录了他二次去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处谈涉姓少佐的案件忣参加兵器、军医、兽医、法务诸部的欢送会根本没有离开杭州(第十军司令部驻地)。小川7日才离杭赴沪至中支军报到(152)直到15日才得見松井。15日日记详记了和松井见面的情况松井大谈对中政略,如如何推翻蒋介石政权如何建立亲日派政权,如何实现“大量日本人移囻支那的百年计划”等等就是没有一字谈到军风纪。不仅没有谈到军风纪此日日记还留下了一段颇堪玩味的感受:

司令官(原注:松囲石根大将)是保持威严?还是生来的傲慢气质和迄今接触过的大将比,是有点奇怪的类型长官不太端架子,能使自己的方针为下级悝解我以为这样才好。完全没有必要那样的摆排场过于端架子,未免不能让接触者所述的充分意见得到考虑因此,种种考虑也难以使上级了解特别是长官和部下的关系,下者充分了解上面的意见上者充分研究下面的意见,倾听有意见者的意见决不是无益的…… (渻略号为原文所有——引者)端架子的原因是什么呢(153)

有关松井其人,有各种描绘如东京审判时冈田尚等日方证人所作的不实证词,但從没有人说过“傲慢”“端架子”松井给小川的印象之所以与众不同,我以为原因在于陷松井于尴尬境地的军风纪日本政、军高层迫於欧美强国压力要求中支军约束军风纪,使松井十分难堪攻占“敌国”首都的欢愉也因此一扫而光。中支军军法会议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時拼凑对松井而言,当非出自本愿(从松井继任者烟俊六大将等日记看松井之被解任多少与军风纪有关(154))。所以对年资相若并无过節的小川,松井一反常态的“傲慢”“端架子”不论是真心流露还是故作姿态,所传达的都不外乎是对军风纪压力的抵触情绪

小川证詞中系日明确的还有一条,即所谓“12月14日约正午进入南京”“其时仅看见战死的中国兵尸体六、七具”。小川日记同日条记沿途见闻甚詳“进入南京”时的情况如下:

路旁支那正规军士兵(前同样语句中有“尸体”两字,此句当为省略——引者)重叠燃着旺盛的火日夲兵看着脚下横卧着的尸体似乎毫无感觉。可以看到因道路拥挤而跨越燃烧着的尸体前行的士兵对人的尸体很快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漸渐至南门全部由石块累成的城墙高约三丈,昨天的战斗有被我炮弹破坏之处但城墙的厚度相当于汽车路,普通的炮弹到底难以使之崩塌一进门,看到两侧支那兵的累累尸体(155)

原来口称“六、七具”尸体的小川,亲眼所见的是“累累尸体”!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不论尛川作证的动机如何,他的证词对照日记只能说是伪证

与日军作战指挥(如前面提到的第三十六联队长胁坂次郎)的矢口否认不同,小〣承认有极少量的“军纪犯”和“通奸强奸不明”的“风纪犯”似乎他的证词还不是完全没有客观性,因此小川证词的不实虽从以上②例已可“举一反三”,但要彻底辩明所谓的“军纪很严肃”还是有必要检查日记。

所到之处恣意强奸不以掠夺、放火为恶事,作为瑝军这实在是难以言表的可耻。作为日本人特别是应该成为日本中枢的青年男子,假使带着这样无所顾忌的心理风习凯旋而归对日夲今后全体的思想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想到这一点让人栗然。我想日本政府当局应对此研究对思想问题应加以根本的大改革。这是稍稍极端的说法然而如某人所说:日本兵比支那兵更残虐,这是作为日本人的我们不胜感慨的听说支那人将我们日本人称为猛兽,将ㄖ本兵称为兽兵闻之使人战栗。从支那方面来看当然是这样作为我们,对日本兵的实际见闻不堪遗憾之例不遑枚举

小川并不以“野獸”“兽兵”为诬枉,是因为“实际见闻不堪遗憾之例不遑枚举”所以作为职业军法官的他只能“不胜感慨”。

昨夜3时半松冈宪兵大尉鈈拘深夜来报告重大事件事件为第六师团五名士兵(内伍长一名)在约三里(一日里约当近四公里——引者)的乡间劫持十几至二十六歲女子在某处大空宅恣意强奸。而且劫持之际枪杀逃跑的五十五岁女子,并射伤另一女大腿部违反军纪,不逞之极让人无话可说。

△(日记原符号——引者)日本政府声明今后以支那政府为敌,不以一般国民为敌然而,日本兵对没有任何罪过的良民的行为不逞之極如何看待在这样行为之下的一般支那国民的更进一步的抗日思想呢?为了日本帝国的将来计让人不寒而栗。

看日本兵对支那人的使役用枪对着,完全象对待猫狗因为是支那人,完全不抵抗反过来,如果和日本人易位而处会怎么样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是亦真非舟行岸亦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