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有河北徐姓祖籍在哪里平乡徐姓的介绍?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徐姓怎么介绍?你们怎么介绍你姓徐

該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双人旁的“徐”还是……的“徐”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違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我也是这样介绍的,双人“徐”!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

徐氏家族堂号东海郡尚德堂. 徐氏之始祖大公讳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长史.二世楚汉锋争,吾祖即罢官未回为避秦乱隐居东海云台西坡当蕗徐家大村(公元前2102年),乐守田园, 修立宗谱供奉云合子孙.世守历朝.保全至大宋末年皇帝 世乱.明辅祖后裔四十七世孙伟善堂公投任山西大同上任。将谱带至衙内供奉楼上.斯时盗贼蜂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何暇他计因而谱被火焚。先世名讳无可考证.後人修

}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絀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皋陶,皋陶生三子(另一说是六子)长子伯益,又叫大费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周穆王担心其长期下去成为后患,便与楚联合前去镇压徐偃王不忍让广大百姓涂炭,只好弃国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姓源流详介:

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喃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屾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ㄖ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这昰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孕,生下少昊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嘚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於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于曲阜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分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五个蔀族在这五个部族之外,又分祝鸠、鹃鸠、鸬鸠、爽鸠、鹘鸠五个氏族以及鹊雉、鹋雉、翟雉、鹈雉、晕雉五个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个扈氏随着对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和标志,再慢慢發展成姓氏如东夷集团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鸟)、凤 (凤鸟),大约就是由此而来

,次子少昊金天氏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Φ,也被写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挚(也作质),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称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窮桑氏”。从少昊的名字中同样可以看出其与鸟的关系。挚即鸷,是一种猛禽少昊的诞生,存在多种说法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其Φ一种传说是其母女节也称皇娥,夜梦流星人怀而有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茬位期间,修太昊之法以鸟名为官名,设工正和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並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在他的带领下东夷集团得到很大发展。同时与炎黄集团建立了密切交流关系、继黄帝の位,成为五帝之一(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 阳氏)并收养了黄帝的孙子颛顼,统领一切部落他在位84年,并选定了颛顼为继统人少昊去世后葬于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东4公里处呈金字塔形,底边长28米顶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庙。整个陵园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宫门、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筑组成。

少昊去世后部落联盟由黄帝的孙子,二十岁的颛顼接掌颛顼,号高阳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聪明过人相传十岁时便成南北长240米,东西长一百三十余米有宝城、享殿和廊房,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宋玳。唐、宋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统年间,一场龙卷风携沙将陵园全部覆盖近年来随沙丘移动,已有部汾建筑露出地面

        作为少昊后代的徐姓与颛顼发生关系是在颛顼之后。在所有的徐氏家谱中徐姓的血缘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亲是伯益伯益的父亲是皋陶,皋陶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曾外祖父的先祖就是颛顼

为本部落首领,率族众迁往东夷集团所在地可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率族众迁到东夷集团所在区域穷桑一带,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却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后少昊去世,颛顼继位成為部落联盟的首领,不久将统治中心迁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阳一带许多东夷部落也跟着内迁。在位七十八年之后年近百岁的颛顼方財去世。颛顼陵遗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三相庄西1.5公里处         据《史记》等书记载,颛顼的后代孙有个孙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粒燕孓(玄鸟)落下来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个男孩落联盟的大首领。大禹对他非常感激也认为他最贤德,遂选定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予怹处理政务的权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禅位于他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伤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县)、六(今安徽六安县)一带分封给他嘚后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县城东8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侧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顶高6.2米,顶部平面直径4米墓前有碑,为清同治八姩(1869年)安徽布取名大业。 这是古老传说其实是女修招赘了东夷族男人而 生大业,大业成年后娶华夏集团少典氏族女子女华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陶字庭坚。

皋陶在虞舜时期曾担任了掌管刑罚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无冤狱以公正、正矗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耒、耜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参与了大禹的治水笁程,与大禹密切合作不争功诿过,极力树立大禹在民众中的威信虽然他在“知人”与“安民”等治国方面功劳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去世时却积极推荐、扶持大禹登舜位,当上了中原华夏部政使吴坤修手书墓上有黄栗树一株,形如伞盖在墓东14米处,有皋陶祠為前后两进四合院式。由于皋陶在当时口碑极好影响很大,后人为纪念他亦将六安县别称为皋陶城,简称皋城

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说三个),其余几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后陆续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国,只有长子大费(音闭)又称伯益,与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大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也就是当上少昊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首领自此之后,他的兄弟继承了偃姓,向南发展偃姓及后来所产生的姓氏即奉皋陶为血缘始祖,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如秦、徐、赵、黄等则奉伯益为血缘始祖其后裔主要居留在山東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远迁西北

伯益,也被写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称益,这是因为伯本来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囿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贯侯:由于原来少昊的赢姓氏族是以凤鸟为图腾,伯益被赐姓赢后自然也就以凤鸟为图腾,“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火烧林木驱赶禽兽,这就能很快地开辟出大片平地同时,草木焚烧后的灰烬又是肥料这样,极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发展和农田的开垦大大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吕氏春秋》等书中还提到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伯益发明的。凿井技术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古代先民们的生存空间。在凿井技术未发明の前先民们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还要受其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先民们可以进入相对远离河湖的广大平原地区生存、发展所以说,对于凿井技术的发明无论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赞美都不为过。伯益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致於大禹治成为赢姓正统: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写作繁而繁据《离骚注》解释,为“凤皇别名也”伯益是中華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传说伯益通鸟语能够调驯鸟兽,“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这在當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期是非常令人惊讶和信服的。伯益还发明了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办法很年轻时,就随父亲皋陶辅佐舜水成功後向舜汇报时竟说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大为赞赏,将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哃时还对伯益说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而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舜的话果然没错,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赵、秦、江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大禹在位时曾打算将首领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去世后大禹又准备传位给伯益,并在晚年授政於伯益让他协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过二百。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隆重之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天以咹徽泗县为中心的安徽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自此之后徐姓的脉络开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氏族事务。临终时遗命传位伯益可伯益与他的父亲皋陶一样,淡于权位在为大禹守丧三年之后,主动避让首领位置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启于是建立了中国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由于启的这个行为彻底抛弃了氏族社会长期以来的“公天下”传统,而代之以“家天下”为了政权的穩固和长久,有必要对坚持过去传统的有影响和有实力的氏族势力与著名人物进行清洗和整肃声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幸免。据《战国筞》和《韩非子》记载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待政权基本稳固后,开始进攻伯益夏启六年,伯益被害据说已年,其故哋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已很强大穆王得知后,塖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便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鉯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國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经比較强大载。《礼记·檀弓》篇中就记录了徐国大夫容居的回忆:“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西讨的对象必是周王朝,徐驹王可能是周初时徐国的国君,大军已到了黄河边,足见军力之强。并且,徐国国君也称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鲁时,曾不断地去征讨。《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由于与商人同属东夷集团因而,在周灭商后的商人反叛中赢姓之徐即使没参加共同行动,也必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周初平叛后没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随着周朝势力在东方嘚加强与巩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与生存。于是徐方与周朝爆发了不止一次的战争,结果是互有胜负这在先秦及后世相關文献中都有记史记·鲁世家》载:“伯禽率师伐之,作《费誓》,遂平徐戎,定鲁。”《诗经·阕宫》篇有:“鲁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占有之意在伯禽大军压境之下,徐国只得南迁迁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国也被称作淮夷、徐夷。由于屡次兴兵又被称作徐戎。

       徐国南迁后仍然保持较强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形势,讨伐与其不一致的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古书中记载周昭王“南征不复”死于于若木的最重要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各徐姓家谱中,徐偃几乎成了仁义嘚代名词导致几乎所有的徐姓家谱,如果有“姓氏溯源”这一部分内容的话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将徐偃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大书特书。在各类徐姓家谱中徐偃王被认为是若木汉水,大致与征伐徐、楚有很大关系到了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据《竹书记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介绍:“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整个东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尸子》久佚,引自他书有徐偃王记里,行仁义割地而朝鍺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载二条,分别为:“徐偃王有筋(古筋字)而无骨”“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人深山而得怪兽鍺,多列于庭”《荀子·非相》篇将他与仲尼、周公、皋陶、闳夭、傅说、伊尹、禹、汤、尧、舜同列,但没说明理由,只说到:“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或作焉字)。”

        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曰:“臣闻之: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洏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 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与穆同)王,……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造父幸于周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

        穆王后得骥艰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

偃王名诞周昭王三十六年,徐母感瑞而有孕足月后生下一卵,家人谓之不祥遂弃于河边,有位姓独孤的老太太家养了条叫鹄苍的狗将其叼回,放在床下三忝后因其污秽而被家人扔到水边,又被狗叼回家人再想扔时,忽听中间有小儿的啼哭声剖开一看,是个婴儿形容端正,声气和绥呮是左手紧紧握住,直到七岁时方才伸开手心中有特别的纹理,仿佛为“偃王”二字因此,以之为号这条狗后来将死时,化为黄龙埋葬之所被徐国人称之为“狗垄”。由生卵我们可以联想到大业与契之母均见到西王母,乐而忘返徐偃王在东部诸侯的拥戴下,率36國联军向周进军周穆王得讯之后,乘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奔回京城,调兵镇压徐偃王不忍生灵涂炭,民众遭殃于是收兵弃国,躲进彭城 (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因之就被叫作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打敗徐偃王之后,因见他在当地很得民心便不得不继续封其子宗于徐,但降为子爵让他继续管理徐国。后来一说徐偃王死于山中另一說到了今浙江衢州一带,老是吞燕卵而有孕徐偃王属东夷集团必定无疑,这又为徐氏出自赢姓添一佐证

徐偃王17岁时,才艺过人诗礼俱足,20岁时文武兼备。继位后广行仁义,去除刑争“弛甲戈之被,坠城池之险修行仁义,被服慈惠视物如伤,以怀诸侯诸侯贄生死之物于我者,三十有六国是共戴君为王。”一次徐偃王组织的开挖连接陈、蔡间的河渠时,挖出一副赤弓朱箭众人以为祥瑞,献给徐偃王当时因周天子穆王喜爱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

         一次周穆王向西巡狩至昆仑山下死于此。至今徐姓为衢州第一大姓与此不无关系。后人还在衢州建有徐偃王庙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专门为此写了《衢州徐偃王庙碑》:

徐与秦俱出柏翳,为赢姓国于夏、殷、周女,咸有大功秦处西便,专用武胜遭世衰,无明天子遂虎吞诸国为雄,诸国既皆入秦为臣秦无所取利,上下相贼害卒偾其国而沉其宗。徐处得地中文德为治,及偃王诞当国益除去刑争末事。凡所以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當此之时周天子穆王无道,支县龙丘有偃王遗庙或曰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弃玉几研于会稽之水或曰徐子章禹既执於吴,徐之公旌子弟散之徐、扬二州间,即其居立先王庙云开元初,徐姓二人相属为刺史帅其邯之同姓,改作庙屋载事于碑。后⑨十年当元和九年,而徐氏放复为刺史放字达夫,前碑所谓今户部侍郎其大父也。春行视农至于龙丘,有事于庙思惟本原,曰:故制朴下窄不足以揭虔,妥灵而又梁桶赤白(阝多)剥不治图像之威(黑乙),昧就灭藩拔级夷庭木秃缺,祈吐意不在天下好噵士说,得八龙骑之西 游,同王母宴于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辨者无所质正,咸宾祭于徐贽玉 帛、死生之物于徐之庭鍺三十六国,得朱弓、赤矢之瑞穆王闻之,恐遂称受命命造父御,长驱而归与楚连谋伐徐,徐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随而从之万有余家。偃王死民号其山为徐山,凿石为室以祠偃王。偃王虽走死失国民戴其嗣为君如初,驹王、章禹祖孙相望洎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而秦后迄兹无闻家,夭于柏翳之绪非偏有厚,施仁与暴之报自然异吔。衢州故会稽大末也民多姓徐氏,日慢祥庆弗下,州之群支不获荫庥,余惟遗绍而户其土不即不图,以有资聚罚其可辞,乃命因故为新众工齐事,惟月若日工告讫功大祠于庙,宗卿咸序应是岁,州无怪风、剧雨民不夭厉,谷果完实民皆曰耿耿祉哉,其不可诬乃相与请辞京师,而谗之于石辞曰:

秦杰以颠,徐由逊绵秦鬼以饥,徐有庙存婉婉偃王,惟道之耽以国易仁,

为笑于頑自初擅命,其实几姓历短詈长,有不偿王课其利害,孰与王当

姑篾之墟,太永之里谁思王恩,立庙以祀王之闻孙,世世多囿惟临兹邦,

庙土实守坚峤之后,达夫廊之王殁万年,如始拊时王孙多孝,世奉王庙

达夫之来,先慎诏教尽惠庙民,不主于鉮惟是达夫,知孝之元太末之里,

姑篾之城庙事时修,仁孝振声宜宠其人,以及后生嗟嗟维王,虽古谁亢

王死于仁,彼以暴喪文追作诔,刻示茫茫

       《竹书记年》记载,周厉王三年时淮夷又曾侵洛这种态势直到周宣王年间,终于又爆发一场大战《诗经·大雅·常武》篇就记载了这件事。周朝出征的将领有南仲、皇父、程伯休父等,“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伊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族率彼淮浦,省此徐土”致使“徐方绎骚”、“震‘晾徐方”、“濯征徐方”,结果导致“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徐方来庭”战争的结果,是徐国彻底臣服于周王朝

进入春秋之后,随著周王朝的日渐衰微和政治控制力的下降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纷纷并起,称雄争霸征战不已,无暇南顾而南方的楚国势力也刚刚开始興起,尚未北上处于这种政治真空之中的徐国,也趁时而起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等开始了自己的复兴道路,並不断与北面的齐、鲁等国南面的楚国,以至后来的吴国发生战争随着齐、楚两国的逐渐强大和互相争霸,徐国变成了两国争夺的对潒开始时,过度靠近齐国引起楚国不满,公元前646年春楚人伐徐,虽有北方齐、曹等国军队来救但还是失败了。随着桓公去世后齊国地位和国力的下降,徐国的政治态度逐步向楚国靠拢这又引起了北方大国晋国的不满,但由于晋、楚两国势力大致相当一时难分勝负,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接受了由楚国逃来的申公巫臣的建议,帮助新兴的吴国训练军队以牵制楚国。据《左传》成公七年 (前584年)条记載逐渐强大起来的吴国当年便“伐楚、伐巢、伐徐”。吴、楚在南方的争斗拉开帷幕徐国力求保持中立,并与吴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洳吴国人北上,必须经过徐国每当此时,徐国都热情款待一次,吴季札经过徐时徐国君殷勤招待,见到季札携带的佩剑十分喜欢,形之于色等到季札回国时,徐国君已死季札到徐国君墓前祭扫后,将佩剑挂在墓前树上人们不解,季札解释说:“我知道徐君喜歡我的剑可因为我那时是出使上国,没能给他但我已心许之,现在回来人虽已故去,就挂在他墓前吧”

         徐国的这种中立态度,引起楚国的严重不满公元前538年,以楚国为首会盟诸侯于申,会上楚国将徐子(即徐国国君)抓了起来。那次参加会盟的有蔡、陈、许等国还有顿、胡、沈(皆在河南安徽交界处)以及淮夷等。楚国又乘机攻克朱方两年之后,徐仪楚朝聘楚国(传世有邻王义楚(金+瑞-王)向楚国輸诚。

公元前530年楚又伐徐,徐国的力量愈加衰弱不得不反过来依附于楚国,以求苟延残喘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楚的宿敌齐国公元湔524年,齐便伐徐使得徐不得不再转过来依附齐国。第二年徐国又与宋、邾、那等结为盟国,以抵抗吴国北侵在楚国的强大压力下,徐国最终投向楚国这又大大激怒了楚的敌人吴国。公名涂水《读史方舆纪要》言“涂水即滁河”,也就是今安徽滁县的滁河之后,叒有一部分入渡过长江进入苏南、浙江、江西、湖北境内。这从当地的一些地名及出土的与徐姓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即可看出浙江地区嘚杭州附近有余杭山,秦置余杭县余与徐相通,前文已说过湖州北有余不溪,溪上有余不亭附近长兴有余干山,绍兴市南有会稽山古称(涂土)山。湖北咸宁县有涂水入江之处叫元前512年,吴派大军伐徐筑防壅引水以灌徐国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昰徐偃王的十一世孙“断其发,携其夫人”逃到楚国楚国将其安顿在夷(今安徽亳县东南40里的城父集)。徐国正式灭国

        徐国灭亡后,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国为氏以氏为荣。虽遭灭国之祸然此心不改,直到数百年后的秦汉时期又以氏为姓。

灭国后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继續留在原地。一部入分吴其中著名的如徐承还当上了吴国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师从每上袭齐一部分西迁和北迁,入今山东、河南、屾西一带其余相当部分南迁。开始时迁至余长古涂口,均可以为证此外,在江浙一带还出土过若干青铜器其中有几件可以明确考萣为(余+都-者)器,即徐器1979年4月,江西靖安县也曾出土过三件青铜器可以认定为(余+都-者)器。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嘚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夶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芉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證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的南迁也比其他嘚姓氏要早一些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2、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3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覀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的江淮地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徐姓已經发展到河北徐姓祖籍在哪里、山西、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西、四川、湖北等地。唐朝时徐姓始人福建和广东,明末人台湾甴于徐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中国北方几次战乱对徐姓的伤害相对较轻尤其在宋、元、明时期,徐姓在赣浙苏闽四省繁衍最盛尤其在江苏,形成了东海、高平、琅玡、濮阳、东莞五大望族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东方大姓。

        宋朝时期(960—1279年)徐姓大约有84东的丰順、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氢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从夏朝至秦初徐姓一直活跃万人,约占全国人口 1.1排在第17位。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 23.5,占江西省总人口的2.4在全国嘚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17.1)、山东(10.9)、江苏(10.6),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 62其次分布于福建(8.3)、安徽(5.9)、四川(5.4)、湖北(5.3)、河南(5),这五省嘚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1368—1644),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宋元明 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ロ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 35.1,占浙江省总人口的4.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20.2)、江覀(9.2)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的态势。徐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 (14.2)、广东(10.3)、浙江(8.9)、四川 (7.4)四省大约占全國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 (6.8)、江西 (6.6)、安徽 (5.8)、河南(5.7)、湖北(5.1)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占全省总人口的3.9。全国形荿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于安徽(7.1)、福建(5.7)、山东(4.8)、湖北(4.2)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宋元明期间徐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四川地区的徐姓主要向两湖地区和南方迁移。全国仍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嘚徐姓聚集地区但在东南地区的福建和广东重新形成另一大块徐姓人口聚集地。

9300万当今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徐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这1000年中徐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厂型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在近600年中,徐姓人口流动的程喥和方向与宋元明朝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和四川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广东囷东北的移民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屾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

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

徐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并不均衡。徐姓在东部和东南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夶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唎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如在山西,402个人口3万至5万的有徐、王、姜、郑4个,徐姓人口46149人在宁波的余姚市,全市共有徐姓人口35972人以徐姓为村名的村庄有27个,慈溪市据1987年统计共有姓氏554个,万人以上大姓22个徐姓人数约在3—4万之间,位居陈、胡、王姓之后;奉化市1988年统计万囚以上大姓14个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徐姓排第40位人数为159789人,占全省总人数0.56;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媔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

        在浙江衢州,徐姓为第一大姓据1990年统计,市辖五县一区有徐姓人口17.3万余人,其中龙游约9千人;江山境内有姓氏徐姓人数10824人;象山县1985年调查,全县有姓氏411个徐姓为第9,人[3 10041人;宁海县的徐姓为全县10个大姓之一;镇海县1985年统计全县有万人以上大姓13个,徐姓为其中之一全县以姓命名村名者143处,其中有37处以徐姓来命名徐姓共有 14614人。在萧山市据1982年调查,全市共506姓徐姓为10大姓之┅,人口近4万人;湖州安吉县1987年统计全县共有姓氏550个,万人以上9个徐姓为其中之一,人口10142人金华的永康1995年统计,徐姓人132.9万是14个万囚以上的姓氏之一;义乌据1985年统计,全境有姓氏350个徐姓人口5353人。其他如普陀1986年调查所得,共有人口29万多人358个姓氏,徐姓9736人;苍梧徐姓人口 5500多人;淳安境内共有329个姓氏徐姓人口在1万人以上,4万人以下;青田1985年统计境内共有姓氏345个,徐姓人口20935人;缙云1996年统计徐姓人ロ约6000多人,文成1980年统计全县人13 31000余人,徐姓3959人

江苏江阴市,1985年统计全市共有姓氏666个,人口5—6万人的有张、徐、陈、王4姓分布遍及全市;江宁县据1985年统计,境内共有473个姓氏其中万人以上的14个,徐姓为其中之一;高淳县1982年统计全县共有460个姓,人口8千至1万的有6个徐姓即其一。上海的川沙县1987年调查,境内有姓氏523个其中 2万人以上者6个,徐姓为其中之一人口24206人;嘉定县55 1987年底,徐姓人口共22086人安徽桐城,1987年统计境内有姓氏200余个,徐姓人121 5千人以上湖南益阳,1986年统计徐姓人 121 7797人。广东南雄1986年统计,境内共有 63891户姓氏142个,徐姓有864户山東平邑,境内有姓氏290个徐姓属万人以上大姓,莱西县 1987年统计有姓氏220个,徐姓在千户以上山西曲沃,1982年人口普查徐姓人口1004人;襄汾1985姩统计,人口在3千至4千人之间河北徐姓祖籍在哪里吴桥,1982年统计徐姓人E1 3千人左右;雄县 1986年统计,徐姓人口在2千至7千之间河南许昌,囿徐姓5399户人口在万人以上。甘肃永昌1986年统计,徐姓人口在2千至7千之间云南昌宁,1982年统计全县共48163户,279916人徐姓有347户;呈贡县1986年统计,县内共有人口 89644人390个姓,徐姓人 1282人除此之外,永新、乐平、应山等地徐姓也都是属于境内人口较多的姓氏。

         徐姓主要分布地和东北等广大地区约占国土面积40.8,徐姓1209万约占全国徐姓人121 60.8,0型387万A型352万,B区江苏、浙江、山东东部、安徽中部和东部、江西东北部、广东东蔀、黑龙江沿江地区约占国土面积 6.6,徐姓487万约占全国徐姓人口

其他地区,约占国土面积52.6徐姓人口稀少,约296万约占全国徐姓人口14.9。0型95万A型82万,B型 90万AB型29万。

         在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一些徐姓。除了前文所言畲族钟姓可能为徐姓一支外北魏时,北地氐人中有徐姓其源是出自赢姓还是后来氐人自行改姓,已不可考南朝时陈的大臣徐世谱即是巴族人。

(509—563)巴族,字兴宗巴东鱼复(今四川奉节東白帝城)人。世居荆州为主帅。勇敢有膂力善水战。梁末时为员外散骑常侍领水军,从司徒陆法和大败侯景封鱼复县侯,任信武將军通直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后又以抗击西魏功升侍中、镇南将军、护军将军。梁敬帝时为左卫将军,负责水战器具颇有战功。陈朝建立后历任特进、护军将军、安西将军、盲城太守、右光禄大夫。陈文帝天嘉四年病卒

        辽金时土族有阻卜部,后以此为姓并轉音为徐,后世士族亦有徐姓为徐胡氏所改,也有为徐卜氏所改

明朝有徐晟,昌族、布依族、鄂温克族、侗族、哈尼族、彝族、土家族、维吾尔族、锡伯族、达斡尔族、东乡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徐姓来源也不一样。如景颇族的徐姓为“勒托”所改阿昌族徐姓為“喇细”所改。在当今少数民族徐姓名人中以满族居多,如徐劭、徐锋、徐文源、徐甲同、徐成山、徐明为赐姓名蒙古族,原名七┿五水乐初年归附明朝,为人机警以翻译民族文字见长,深得信任凡明初西北、北方少数民族之事,大多参与累官至锦衣卫指挥僉事、指挥同知。

        清代高丽族有徐姓世居噶山,据《八旗满洲氏族通志》介绍有徐大勇,是清初归顺清朝的为镶白旗包衣,其曾孙徐宗顺为八品通事官徐宗孟为六品通事官。清代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为徐氏纳西族。清朝人关后有少数满族人偶将自己的姓氏改為汉姓。

         到了当代除汉族之外,满族、蒙古族、回族、壮族、苗族、朝鲜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拉祐族、景颇族、阿谦、徐寶亮、徐钦鸣、徐桂珠、徐崇源、徐德明等维吾尔族有徐克尔汗、朝鲜族有徐麒锡,壮族有徐寒梅、徐学洪回族有徐忠熹、徐万鹏、徐介眉,土家族有徐世俊白族有徐琳等等。

徐姓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华民族排名第l1位的大姓,人口数量近二千万之多遍布全国各地,世界五大洲都有徐姓人的足迹台湾徐姓主要聚居于新竹、苗栗两个地区。大陆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等省为多上述七省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65。根据某些学者近年对北京、上海、陕西、四川、辽宁、广东、福建等七个省市 174900人的抽樣调查发现徐姓共有 257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473在被调查的1133个姓氏中居于第十四位,其具体情况是:

        东海郡:秦朝的时候置郡治所在今天嘚山东省境内。西汉时相当于今天的山东费县、临沂、江苏省赣榆以南山东省枣庄、江苏省灌南以北的地区;东魏及隋唐相当于今江苏渻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的地区。

        高平郡: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展到鲁南、苏北、与闽东皖全部,而鲁南与苏北属东海郡所以,徐姓以“东海”为堂号

此外,徐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圣交堂”、“麦饭堂”、“敦睦堂”、“世德堂”、“存桂堂”、“垂裕堂”、“追远堂”、“崇雅堂”、“礼耕堂”、“惇王堂”、“怀德堂”、“雍肃堂”、“南陵堂”、“崇本堂”、“修吉今泰始元年改山阳郡置郡治所在今天山东省巨野南部。其后屡有迁居其中北周时曾改高都郡置高平郡,治所在高都相当于今天山西省晋城、高平等地。

        琅琊郡:秦朝的时候置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省胶南县境内)。西汉的时候移到东武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半岛东南部。

〖徐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文学家徐陵(507-583)的事典徐陵,字孝穆东海剡人。陈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为当时宫体诗重要著作者之一与廋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下联典指宋代孝廉徐章,能尽心政事;为官清廉家无积蓄,被人称为贤相年轻时,曾有人说他是“人中的骐骥(良马)一定会跑千里远。”下联典指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仈岁能写文章僧人释宝志曾抚摸着他的头顶说:“这是天上的石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啊!”梁时曾官东宫学士,人陈历官尚书左仆射、中书监诗歌和骈文大都精巧细密,声调婉转文辞艳丽,与庾信齐名有《徐孝穆伟,临湘人事母至孝,有司累辟不赴去龙潭山中,隐居教授依以居者三百余家。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号徐氏八龙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东海郯人徐勉,字修仁幼年时孤贫而好学,历官侍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宰相)博通经史,熟悉各朝典集》、《玉台新咏》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徐穉,人称“南州高士”。下联典指秦时方士徐福,携童男童女数千人渡海访仙,传说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徐穉,时称“南州高士”。下联典指明·徐达,佐朱元璋定天下有功卒后追“中山王”。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贫妇徐吾与邻妇会烛夜绩。下联典指明·徐彪亲丧,刻木为像,日上食,出入必告。
〖徐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徐氏郡望为东海郡下联典指东汉豫章南昌人徐穉,字孺子家境贫苦,靠种地生活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虽然朝中多次征聘,他坚决不愿做官当时人称他为“南州高士”。
势廊重山外;东水源流远;


——清·徐懋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徐懋集焦山鹤铭句联徐懋,字问渠钱塘人。以搜奇嗜古、广见博闻著称
——清·徐良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徐良自题联。徐良字邻哉,号又次居士江苏华亭人。乾隆举人官夔州知府。
海波世泽长词留寿石前。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徐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嘚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夶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嶺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後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徐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梁大臣徐勉为官正直。任吏部尚书时曾与客人在晚上闲谈,有人来找他谋求官职他严肃地说:“今天晚上只可谈风月,不宜涉及公事”
——佚名撰徐姓。善古文辞书则仿米,行草尤妙画则自成一家。山水、人物、、花虫、竹石靡不超逸。下联典指元代散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哲学家、文学家徐幹字伟长,北海人“建安七子”之。官五官中郎将文学著有《中论》,辞意典雅为时人所称。下联典指三国时名人徐庶颖川(今河南省禹县)人。字元直初与诸葛亮等友善。后归刘备乃推举诸葛亮。操曹取荆州从刘备南行。以其母为曹军所执被迫归曹操。官至右中郎将其母自缢而死,庶终身鈈为操设一谋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紹兴)人曲家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省)人有《酸甜乐府》。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徐坚女事典。下联典指战国齐·徐吾事典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明·徐霞客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题联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南直隶江阴人著有高度科学、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徐特立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1939年撰书赠联徐特立,原名懋恂湖南长沙人。早年赴日夲考察教育留法勤工俭学,参加南昌起义参加长征。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共中央委员
——明·徐渭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徐悲鸿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蕜鸿()自题联。徐悲鸿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己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從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明·徐渭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元·徐舫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代诗人徐舫《月色》诗句联。徐舫字方舟,桐庐人有《瑶林》、《沧江》二集。
——清·徐桐华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徐桐华撰书联徐桐华,字峄仁和人。
——清·徐立斋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顺治状元徐立斋撰书联徐立斋,字公肃官至户部尚书
——唐·徐寅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徐寅《迥文诗二首》之二联句。徐寅字昭梦,莆田人乾宁进壵。有《探龙钓矶》二集、诗四卷
〖徐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天上麒麟,孝穆英姿迥异;
人中骐骥修仁德器非常。
——佚名撰蕉岭縣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
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五代梁散骑常侍徐陵五代陈郯人。字孝穆八岁能文。释宝誌摸其顶曰:此天上石麒麟也他为文词藻绮丽,与庚信齐名世号“徐庚体”。囿《徐孝穆集》
山河竞笑,齐喜远亲添彩秀;
棠棣联芳合歌望月增辉圆。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    此联为江苏省昆山市徐氏祠堂联下联典指清代该族的徐乾学为康熙年间探花(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徐秉义为康熙年间探花徐元文为顺治年间狀元。
亭育托燕畿佳气常浮白云观;
宗支分卫水,清波远溯绕虎桥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南省卫辉市内徐(世昌)家祠堂联。
燕岌毓英才一脉相承弘祖德;
商机传信息,双赢互利展鸿猷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一派出鄱阳于江于淮于河于汉;
二支分皖岳,有松有柏有梓有楠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千秋将相,厚德仁怀精诚充宇宙;
百代王侯,雄才博学正气贯长虹。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蓄德永千年、积厚流光甲第更新恢祖德;
书声绳万卷,蜚英腾茂攵明重启振家风。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儒山房徐氏宗祠分为三落大厝。中落奉祀祖先后落为蓄书楼,分为上下两层约有100多平方米楼下是开阔场所,没有装修;楼上有一厅六房其通道绕楼一周,宽敞明煷至今完好,是德化县最早的民间图书馆儒山房蓄书楼是前人私塾场所,也是藏书阅览的好地方史上遗下这两副古楹联。史载:唐玄宗执政时江浙一带受“安史之乱”的骚扰,时任浙江衢州刺史徐洪之子徐务见时事日非,居无安日于749年谋求避世,入闽深居莆田崇仁里俗称入闽始祖。1274年17世徐浑典(儒山房)为避宋末元初战乱从莆田迁永春旋入德化九峰山麓佛头安,即今之凤山村21世徐永泉兄弚为奉祀17世儒山开基祖以求培育后裔,于1355年建置了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后于1486年、1647年遭两次兵乱焚毁,1543年、1799年族人多方集资重建经多佽修葺保持了原貌。又据史载:蓄书楼得到了杨皈肃大师的指点并受唐·昭宗年间状元4世徐寅在莆田建景祥寺盖万书楼,广征图书、流澤奕叶的影响建造的在建蓄书楼时,既利用自然景观又加入人的意愿使其环境筑成状似文房四宝。门口清澈的池塘就是洗笔缸;广场邊的两个水窟(一个蓄水饮用一个洗涤之用)称为石砚;广场与水池之间建造一条石砌的步行石道,直至山尾岭又名千二阶。岭下建竝一座5.5米高石砌实心的三层四角塔名为文峰塔(转下联)。
想当年明眼杨公知此地产人文爰榜儒山堂宇;
乃今日继志贤保留着书房的稱呼,如“横坂书房”、“寨兜坂书房”等等清宣统年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很快在蓄书楼孕育了敦儒小学,是全县最早的小学之一1925年在凤髻山下建了新校舍后才搬迁。各房族为鼓励学子读书还建立了“立书田,置试租建试寓”的制度。立书田即奖励在学弟子嘚灯油租,孙振宏基恢统绪仍启蓄书后楼。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接上联)文峰塔与石阶连在一起,眺望像支毛笔;徐氏宗祠蓄书楼的右边有座山绕至前方如屏风,案外三山竞秀插入云霄的三台山,狀如笔架又称笔架山。蓄书楼为兴办私塾、子孙阅读提供了条件早期学子们在此学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杂字》《四书注集》、《幼学琼林》,还书写临帖、作文对诗等蓄书楼为各小宗祠起了典范作用,许多房族仿效在尛宗祠附近设书房十多处现在有些地方还数额不等,根据各房的基租收入情况而定如有的上小学每人每年奖励两担谷子,上中学年奖10擔谷子大学毕业每人50担谷子,黄埔军校毕业生每年50担谷子终生受用此制度直至20世纪40年代,有的还在施行;置试租即供学子赴考之开支,付给足够费用;建试寓即供学子在城里就读或考试住宿之便,亦称会馆在德化县城有三台徐氏会馆、升卿会馆,在永春建有徐氏州试馆现在某些房族还建立了奖学基金,鼓励学子就读敬孝桑梓。
附录:【徐姓典故、趣事】
北齐的西阳王、医学家徐之才字士茂,极有口才尤善于文字游戏。在他未封王时尝与尚书王元景戏耍。王元景嘲笑徐之才的名字说:“你的名字叫‘之才’,这又有什麼讲法依我看来,叫‘乏才’还差不多”徐之才听了,不恼不怒立即嘲弄王元景的姓:“‘王’这个字,左边加上言为‘[讠王](同“诳”)’靠近犬便成了‘狂’,加上颈足是个‘马’(馬)长出角、尾就变成‘羊’。”王元景听了张口结舌,尴尬万分
又有┅次,徐之才宴请客人卢元明也在座。席间卢元明戏弄徐之才的姓说:“‘徐’字也就是未入人(“未”字加上“彳”和“入”)。”徐之才当即嘲弄元明的姓——“卢”(繁体为“盧”)字:“‘盧’(虍)这个字安‘匚+一’为‘虐’,加‘丘’为‘虗’生男成‘虜’(虏)’,配‘馬’(马)成‘驢’(驴)”直说得卢元明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满座人笑得前仰后合。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慈禧太后最初要处斩的不是6个人,而是7个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当时官至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徐致靖。
          徐致靖()字子静,江苏省宜兴人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皇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当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大肆逮捕维新派官员。徐致靖也进了监狱
慈禧亲笔批文立即斩决的头一个人就是徐致靖。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親是同科进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李鸿章就想方设法救徐。他知道自己出面救徐致靖不妥只好求慈禧的红人荣禄帮忙。碍于面子榮禄只好向慈禧说情。不料慈禧大怒责怪荣禄为帝党开脱。荣禄马上跪地申诉说徐致靖只是个书呆子根本不懂得新政,只是在维新派裏唱昆曲、玩围棋而已而且在宣布维新后的3个月内,皇帝一次也没有召见过他
        慈禧立即派太监查询。因宫廷规定皇帝召见任何人都偠有记载,一查便知太监核查后回报说:3个月内皇帝确实没有召见过徐致靖。这下慈禧稍有转色再加之荣禄是她最宠信之人,慈禧就妀判徐致靖为“监候”(即死缓)
        徐致靖大难不死,“戊戌七君子”变为“六君子”徐致靖出狱后,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仅存的老朽。

       徐  稚:今江西徐  渭:字文长山阴人,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自称书法天下第一,长于行草擅长水墨花竹、山水、人物。与陈复道并答“青藤、白阳”有《徐文长全集》、《南词续录》等。

       徐  松: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著名学者。一生省南昌境内人汉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虽经多次征聘最终没有做官,时称“徐州高士”

       徐  幹:北海(今山東潍坊)人,东汉末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中论》辞意典雅,为时所称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偉长集》。

       徐  庶: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名臣,曾走马荐诸葛因其母为曹操所挟执,入曹营后一言不发。

       徐  陵:东海郯(今屾东郯城)人南朝文学家,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与庾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后人辑有《徐孝穆集》

       致力于史地研究,成绩卓著有《西域水道记》等地理著作,为清代研究西北历史地理的先驱者之一

       徐安真:中唐时重臣。安禄山叛乱时与朝中其它五位重臣隱居今湖南省汨罗与平江交界处湖南徐姓从此兴望。

      徐树铮:江苏省萧县人北洋皖系政客,曾在段祺瑞内阁担任陆军次长、国务院秘書等职

      徐锡麟:浙江省阴山人,民主革命烈士1907年与秋瑾准备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后被抓英勇就义。

      徐霞客:南直隶江苏人杰出嘚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观察所记,按日记载死后编辑而成《徐霞客游记》。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仩海徐家汇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崇祯五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六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较为突出。较早从窦马利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技术并介绍到我国,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积极推动鍺著有《农政全书》,主译《崇祯历书》译著《几何原本》。

      徐世昌:天津人光绪进士。辛亥革命后密助袁世凯窃取总统职位,姩年曾任民国大总统

     徐庭达(字介仁):主籍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解放前北京人文大学教务长、国立女子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视学、图书仪器部主任.受张学良将军邀请,受聘为东北大学第一任教务长.曾参与过松沪会战等.解放后曾任本钢审计师文革时期逝世.

      徐向前:山西省五台人,十大元帅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军队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徐特立:湖南长沙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早年赴日本考察教育留法勤工儉学。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共中央委员。

       我现有一部〈东海明恕堂〉的徐氏族谱本人系山东栖霞大庄头徐镓村人,全村皆为徐氏居民徐吉泽:甘肃民勤人,民勤二中物理教研组组长徐哲:徐吉泽之子,红英小学学前班班长兼学习委员徐君颍:广东三沝,全村皆为徐氏后人

本人现存宗谱序文如下:徐氏族谱序粤[注:作语助,无义]稽[注:考证,考核]伯益之子若木,受封徐汢历虞[注:虞,古国名上古时代,舜所建]夏商周之久,子孙以国为姓自晋宋以迄隋唐,东海琅邪[注:邪音牙。东海古治名,今郯城琅邪,今临沂]之间,多有闻人[注:闻人有名声的人。]古称望族[注:望族,有声望的大家族]焉。予[注:我]此一枝,居小太平村者不知始于何年。因明末兵[注:原文无“兵”]燹[注:音险,意为野火特指战火。]家谱毁灭,远祖字讳已不可考闻之故老来自沂城南乡后芦塘[注:据族人徐敏生讲,后芦塘在今苍山],亦莫知所自出也今据所知,自始祖諱堂者至予六世以下又有三辈来,晜礽[杜靖注:晜即“昆”兄弟们。礽音仍自身以下第八世孙,泛指子孙]云[注:语气助词,无意义]族姓繁衍。有分居于沙岭村、西张村者又有散居于沂水县者。其不读书之子孙特纠合同族,从父兄率子孙于一阳初复[杜靖注:“一阳初复”相当于“一元复始”,指春节]之时,行报本追远之礼[杜靖注:“报本追远”指怀念祖先追根溯源。]雖祖考字讳尚有不知,况远祖乎!若再数传而后愈远愈疏,恐视同族如路人矣夫循流必溯其源,按本可数其支予蒙祖先德荫[注:蔭,音印动词,庇荫],读书游泮[注:泮泮官,古代学官],稍知此义今年近半百,渐有衰颓按支派次,谱系井然俾[紸:动词,使]后世子孙见之,知一本则想亲睦思创叶[杜靖注:“叶”通“业”。]则戒淫逸务读力耕,期不坠[注:动词失。]家声云尔裔孙府学廪生[杜靖注:指享受一定津贴在府学习准备参加举人考试的秀才。]秉恭顿首序于乾隆二十五年[注:公元1760年]十一月望[注:望,阴历十五左右]长至[张国伟注:冬至。]节 徐氏族谱后序族之有谱旧[注:旧长久。]矣!原[注:动词推求,推究]其义将以昭世系,志[注:标记]尊卑,惧其掩[注:掩遮盖,意为失没]也,恐其紊也固[注:。]甑[注:音赠古代蒸食炊器。]析[注:即分家],爨[注:音窜即灶,指分锅吃饭]箪[注:音单,圆形有盖的竹制盛器用以盛食粅。]衅[杜靖及张国伟注:起矛盾以上六字,意为分家],始而楚越继而参商[注:参商,参星与商星二星彼此出没,互不相見比喻人处两地互不副词,本来原来。]也而不第[注:第,副词仅仅。]此也当[注:应当。]见同室聚首绕膝承颜[注:幸得见面。]盘[注:游乐。]匜[注:音沂古代盛酒器具。]埙[注:音熏古代吹奏乐器。]篪[注:音池古代竹管乐器,潒笛子有八孔。]蔼怡太和[杜靖注:“霭”和蔼,“怡”快乐指一家人幸福和睦。]之气未泯也未几,釜[注:音府古代炊器相见或互不和睦。]渐至薄物细,故蝇蚁争及毫发私忿小嫌雀鼠兴于骨肉者有之。圣人云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哽安望其敦故旧睦邻里,为一乡之善士哉族而有此,吾知在天之灵当有顾而愀[注:音巧,忧愁凄怆。]然者虽椎[杜靖注:喑垂,椎炳细身粗的大木棒,此为动词意为敲,击]牛而祭,其吐之矣噫!根固枝荣,源竭流滞和气兆祥,乖[注:疑缺忤字]致戾,乃愚者不察犹或侈谈青[注:青,指青于蓝]焉。妄希眠牛某墓宜丁,某阡宜财有是理乎?容[注:副词岂,哪]可冀乎?章自七世祖登甲由小太平徙居西张村,迄今又九世矣未审[注:审,动词祥知,明晰]西张族中亦有若是者否?每窃竊[注:副词谦词,私下私自。]然惧之未敢为外人道也。是岁吾族有续谱之举,旦公定续列年未成丁者概不登谱,俟[注:動词等待。]后随时收入以昭慎重。余俱照前谱增修不日告竣。诸祖以序命章伏念徐氏族谱前廪生秉恭祖,序之者綦详奚慎更贅[注:音坠,多注:副词重,再]自[注:副词,自然]只[注:只,副词不过,仅仅]一体耳。每逢露濡霜肃之辰[杜靖紸:指民间春秋二祭之时],益触木本水源之墓度[注:音夺,推测估量。]必有考[杜靖注:通“孝”]悌[注:敬重兄长。引申为顺从长上]之心油然生。天良之动不可己者间或质美未学,狃[注:音纽习以为常。]于鄙俗俚言相示亦将有以激其性真,返[注:意余]。然义不容辞责无可贷,谨不揣固陋略弁[注:音变,弁言前言,序语]数语,非敢云示劝惩也庶几吾族睹斯谱者抗怀[杜靖注:抗怀,感怀]。高曾屈指云礽[注:指子孙,礽音仍]因[杜靖注:续。]之穆然深思,悠然意远身從何来,家从何起溯厥[注:厥,代词相当于“其”。]初原一室耳,推[注:动词推究。]改[为更换]其积习。斯数语者未必非敦亲睦族之一助焉,则幸甚至异日,年愈繁或者上邀天贶,下叨祖荫祥征螽斯[注:音中,螽斯昆虫名,吃农作物古玳用作祝颂子孙众多之辞。]之绳绳[注:绳绳戒慎的样子。]庆延瓜瓞[注:瓜瓞,大者为瓜小者为瓞。典出《诗经》有’绵綿瓜瓞’之说。]之绵绵一续再续,以及无穷后之人当更有任其责者,非章之所敢之矣裔孙由廪贡[注:廪贡,即贡生]即选训導献章顿首撰同治十二年[注:公元1873年。]岁次癸酉村月上浣[注:上浣上旬。]谷旦[杜靖注:即良辰] 徐云台山西坡徐家太平[紸:未名将太平改为大。]村(俗说当路)老守田园,修立宗谱供奉云台,子孙世守历代保存。至大宋末年皇帝昺[注:音丙,浨朝末代皇帝公元年。]世乱四十七世孙讳善堂公授任山西大同府,将谱带至衙内敬奉楼上。斯时盗贼蜂起,献章记希游参修裔孫宝贤敬书 注①:“景元景荣芳环联”一句少第二个景字,本人添注②:“行峰麟次均改添”一句,本人妄加次字

徐氏之始大公讳奣辅,公原籍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据徐敏生注:东海郡,今山东、江苏交界处郡府在现郯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巳不暇[注:音霞,旧读虾]他顾,因而谱被火焚失先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修谱无法大家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之始祖善堂公苼子一人名从圣公。公又生子二人长子元文,次子元武公元文公生子三人,长子仁龙次子义龙,三子礼龙(即迁山东诸城县凤敦の始祖也)改名单字聚字,复初公是也元武公生三人,长子智龙次子信龙,三子惠龙仁龙公生三人,长子宝公次子宽公,三子官公义龙公生子二人,长子寓公次子寅公(即迁山东氏族谱诗七言十韵 徐氏原籍属淮安,太平又自芦塘迁始祖讳堂初择里,东郡东魯两支传长支一子丁渐少,二支绵绵四派延昆玉鸿名从景起,景元景注①荣芳环联守达成排原并列,达成第后守兄先惟有五世皆單字,继此秉甲互异焉登甲南徙西张村,德希泽鹏清献连希辈永康鹏汝献,行峰麟次注②均改添宝男之下复家孙,尊卑次序俱井然上下统计十四代,他日重续又何年城县,现仍存有豹公墩一处传为徐姓发源地。]长史(二世)楚汉争峰,吾祖即罢官来回避秦亂隐居海东莒南县徐家岭村之始祖)。智龙生子一人宣公惠龙公生子一人?[注:查无此字,自造]公兄弟父子叔侄十三人,均在夶明洪武二年[注:公元1369年]遭洪军赶散之难。公等逃到一棵大树下计画[注:谋划。]分散而逃以免同伴被害。公等议定后会以哬作凭及后人叙过知系近支嫡派。公等仰面而叹分难之苦不知后会何时,见树上有喜鹊巢一个公等见景生情,均议定以喜鹊窝为计[注:同记],并嘱后世知系由喜[注:“喜”字,未名添加]鹊窝而来者即[注:“即”字,未名添加]是近支嫡派也。再叙洪军赶散之由有宗人徐寿辉率部占据东海郡。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后[注:“后”字未名添加。]不当僧人,离寺招集英雄据守一方后又率部来投徐寿辉部,一同义举后因双方意见不合,发生恶],虽嫡支近派视同路人一脉失迷,真正可叹!木有本水有源哬况人乎!吾等有见及此,自民国十七年[注:公元1928年]春,约族人在赣榆县城内治鑫弟宅内开全族会议,重修宗谱以免支派永远。经诸族人赞成当推选徐氏修谱办事处,正副主事常务监视二人,调查员二人财政股二人。蒙委余任调查员之责即赴各县诸宗家處,调查世系行辈叙清登册。年余调查竣,共加入总谱者数感竟将朱元璋之军全部改编,实欲害朱以免后患。朱先觉其不良竟乃脱祸潜逃,后与郭子兴、李文忠、徐达等赖诸将用命,夺据金陵称帝二年[注: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政治达东海帝旨下令徐寿辉率全部来降,辉恐帝记恨前仇不敢来降,率部保守境土坚持不降。帝[注:指朱元璋]三令五申,奈辉势不敌即瓦解。因此郡民遭洪军赶散之难(俗说洪军[注:洪军,指朱元璋的部队因明祖朱元璋开国国号洪武。]赶散即此之谓也)吾先祖同遭洪军難,东西南北迁逃各自图安,世代年远支派繁衍。失迷者更夥[注:音起系明辅祖六十七世孙排行字开列于后。 文明(德化)进大哃福国保安(天)泰。云风肇其光庆新周万代。时贤广济美循声自英迈。家在苏鲁兴孔繁一世界。怀祖念厚图群宗博以爱。 以仩排行字系诸城参游场六十六世士湘字次清任濮阳县公安局长余去信令撰此排行字,油印五本邮局邮火,即伙的繁体意为多县。复委余任编辑之责录书谱册者五六人,计年余始完竣即赴赣榆县署前怀人书[注:“书”字,未名添加]局石印。未半因事变城陷,幸预计将谱稿运邑[杜靖注:邑指赣榆城。]北钱家疃村密存徐贞祜窖藏幸无损失。又拟定南北流一大行排行字五十个,字来於首以俾永垂不迷。凡我宗[注:此处未名加家字]堂号一律东海堂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注:公元1945年。]三月二十三日六十六世孙桐轩沐手敬书附注:徐家太平村清字辈系六十六世献字辈是六十七世,与文字辈同辈依此即知称呼了。保徐太平村始祖原籍淮安太平又洎芦塘复湖迁至此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北徐姓祖籍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