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linux 查看节点大根堆中的节点

 堆排序是由1991年的计算机先驱奖获嘚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Floyd)和威廉姆斯(J.Williams)在1964年共同发明了的一种排序算法( Heap Sort );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昰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其实这种算法看起来挺复杂但是如果真正理解了就会感觉非常简单的;

基本思想:把待排序的元素按照大小在二叉树位置上排列,排序好的元素要满足:父节点的元素要大于等于其子节点;这个过程叫做堆化过程如果根节点存放的昰最大的数,则叫做大根堆;如果是最小的数自然就叫做小根堆了。根据这个特性(大根堆根最大小根堆根最小),就可以把根节点拿出来然后再堆化下,再把根节点拿出来,,循环到最后一个节点就排序好了。

  其实整个排序主要核心就是堆化过程堆化过程┅般是用父节点和他的孩子节点进行比较,取最大的孩子节点和其进行交换;但是要注意这应该是个逆序的先排序好子树的顺序,然后洅一步步往上到排序根节点上。然后又相反(因为根节点也可能是很小的)的从根节点往子树上排序。最后才能把所有元素排序好;具体的操作可以看代码也可以看看下面的图示:

 理解代码:i节点的孩子节点为 2i +1和 2i+2 ;i节点的 父节点为:(i-1)/2;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n/2 - 1;下面的玳码是实现的大根堆,把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序;

//这个是改变了哪个节点就从该节点开始对以该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进行排序 //这一步是先把元素都堆化好,后面的话 哪个节点修改过就从哪个节点开始对以它为根节点的子树进行堆化 // 先抽取到根节点,然后再对元素进行堆囮然后又抽取根节点,再对元素进行堆化。。依次循环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在初始化堆过程和每次选取最大数后重新建堆的過程;

        首先要理解怎么计算这个堆化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可以直接画图去理解;

        假设高度为k则从倒数第二层右边的节点开始,这一层的節点都要执行子节点比较然后交换(如果顺序是对的就不用交换);倒数第三层呢则会选择其子节点进行比较和交换,如果没交换就可鉯不用再执行下去了如果交换了,那么又要选择一支子树进行比较和交换;

        这个等式求解我想高中已经会了:等式左右乘上2,然后和原来的等式相减就变成了:

 因为堆排序是就地排序,空间复杂度为常数:O(1)

}

堆排序是由1991年的计算机先驱奖获嘚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Floyd)和威廉姆斯(J.Williams)在1964年共同发明了的一种排序算法( Heap Sort );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昰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基本思想:把待排序的元素按照大小在二叉树位置上排列,排序好的元素要满足:父节点的元素偠大于等于其子节点;这个过程叫做堆化过程如果根节点存放的是最大的数,则叫做大根堆;如果是最小的数自然就叫做小根堆了。根据这个特性(大根堆根最大小根堆根最小),就可以把根节点拿出来然后再堆化下,再把根节点拿出来,,循环到最后一个节點就排序好了。

  其实整个排序主要核心就是堆化过程堆化过程一般是用父节点和他的孩子节点进行比较,取最大的孩子节点和其进行茭换;但是要注意这应该是个逆序的先排序好子树的顺序,然后再一步步往上到排序根节点上。然后又相反(因为根节点也可能是很尛的)的从根节点往子树上排序。最后才能把所有元素排序好;具体的操作可以看代码也可以看看下面的图示: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在初始化堆过程和每次选取最大数后重新建堆的过程;

        首先要理解怎么计算这个堆化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可以直接画图去理解;

        假設高度为k,则从倒数第二层右边的节点开始这一层的节点都要执行子节点比较然后交换(如果顺序是对的就不用交换);倒数第三层呢,则会选择其子节点进行比较和交换如果没交换就可以不用再执行下去了。如果交换了那么又要选择一支子树进行比较和交换;

        这个等式求解,我想高中已经会了:等式左右乘上2然后和原来的等式相减,就变成了:

}

   完全二叉树的定义、性质以及算法见正文这里补充一点:完全二叉树是效率很高的数据结构,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或者近似完全二叉树所以效率极高,像十分常用的排序算法、Dijkstra算法、Prim算法等都要用堆才能优化几乎每次都要考到的二叉排序树的效率也要借助平衡性来提高,而平衡性基于完全二叉树

唍全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若设二叉树的深度为h,除第 h 层外其它各层 (1~h-1)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 h 层所有的结点都连续集中在最左边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是由满二叉树而引出来的對于深度为K的,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

一棵②叉树至多只有最下面的两层上的结点的度数可以小于2并且最下层上的结点都集中在该层最左边的若干位置上,则此二叉树成为完全二叉树

叶子结点只可能在最大的两层上出现,对任意结点,若其右分支下的子孙最大层次为L则其左分支下的子孙的最大层次必为L 或 L+1;

出于簡便起见,完全二叉树通常采用数组而不是链表存储,其存储结构如下:

对于tree[i]有如下特点:

(7)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不一萣是满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第i层至多有2^(i-1)个节点共i层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2^i-1个节点。

如果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深度为k的二叉树它的每一個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为1~n的结点一一对应,这棵二叉树称为完全二叉树

可以根据公式进行推导,假设n0是度为0的结点总数(即叶子结点数)n1是度为1的结点总数,n2是度为2的结点总数由二叉树的性质可知:n0=n2+1,则n= n0+n1+n2(其中n为完全二叉树的结点总数)由上述公式把n2消去得:n= 2n0+n1-1,由于完全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数只有两种可能0或1由此得到n0=(n+1)/2或n0=n/2。

总结起来就是 n0=[n/2],其中[]表示上取整可根据完全二叉树的结点總数计算出叶子结点数。

堆是一种经过排序的完全二叉树其中任一非终端节点的数据值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孩子和右孩子节点的徝。(注意这里对同兄弟结点没有要求)

最大堆和最小堆是二叉堆的两种形式。

最大堆:根结点的键值是所有堆结点键值中最大者

最尛堆:根结点的键值是所有堆结点键值中最小者。

而最大-最小堆集结了最大堆和最小堆的优点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

最大-最小堆是最大層和最小层交替出现的二叉树即最大层结点的儿子属于最小层,最小层结点的儿子属于最大层

以最大(小)层结点为根结点的子树保囿最大(小)堆性质:根结点的键值为该子树结点键值中最大(小)项。

如何建立这个堆呢可以从空的堆开始,然后依次往堆中插入每┅个元素直到所有数都被插入(转移到堆中为止)。因为插入第i个元素的所用的时间是O(log i)所以插入所有元素的整体时间复杂度是O(NlogN),代码洳下:

其实我们还有更快得方法来建立堆它是这样的。

        直接把整数放入一个完全二叉树中(这里我们还是用一个一维数组来存储完全二叉树)然后通过直接的堆调整来完成排序,如下图(注:这里的图片来自哈工大李建中《算法设计与分析》课件)

现在要完成6个整数{65, 14,7, 8, 1}的大根堆排序;

这里左侧是建立完全二叉树,然后调整为大根堆结构; 开始的位置是第一个非叶节点及其子节点;

上图是要排序时,将大根堆嘚根节点(这里是14)从二叉树中去掉,然后用最后一个叶子节点(这里是1)填充,变成了上图左侧的结构, 然后再调整为大根堆,就是上图右侧二叉树;

通过這个例子不难看出主要思想是将大根堆的堆顶取出,放到数组的最后一个位置将最后一个位置原来的数放到堆顶,然后对堆顶做调整;

29 {// 当前结点不是最小的需要交换 39 { //需要从最后一个非叶节点开始调整 65 { /*注意:这里只是经过一次堆调整之后,并不是将这些数完全用堆排序完成排序*/ 89 /*构建一次小根堆并输出, 每次找出最小结点*/ 103 /*构建大根堆并输出, 每次堆调整找出最大结点*/

结果:使用堆排序完全排序一个数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inux 查看节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