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乳条状乳头旁导管扩张伴低回声4a,4a类,不排除导管内病变,请问,是什么意思?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

乳腺非肿块图像疾病包括导管扩張、多囊性改变、乳头旁导管扩张伴低回声4a区和结构扭曲在此仅就乳腺导管扩张诊断问题作简要介绍:

导管扩张分为导管无回声和有回聲两大类型。

导管壁增厚:指比通常的导管壁增厚

导管内径不规则:导管内无回声节段不规则。

导管或微小囊肿内部回声:实性回声漂浮回声,线性高回声高回声光点,微小光点(直径小于1mm)

导管扩张并导管内回声的评估

双侧或多发导管扩张,导管内实性回声如積乳——BI-RADS 2类;

孤立性导管扩张,上皮导管内乳头状瘤——BI-RADS 3类;

导管内回声判断困难时视作有回声。

导管扩张并导管内有回声的评估

导管擴张并实性回声边界突出锐利如导管内乳头状瘤——BI-RADS 3类;

导管内径不规则渐进性平滑,如导管内乳头状瘤上皮,非浸润性导管癌——BI-RADS 3,4,5類重叠;

孤立性导管扩张和孤立性扩张导管内有回声如积乳——BI-RADS 2类;

乳头附近的导管实性回声,如导管内乳头状瘤——BI-RADS 3类;

节段性或链狀病变如上皮,导管内乳头状瘤非浸润性导管癌——BI-RADS 3,4类重叠;

导管扩张并微小高回声光点提示恶性钙化,如非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占优势的浸润性导管癌,上皮导管内乳头状瘤——BI-RADS 4,5类重叠。

乳腺导管扩张的鉴别:? 单纯性或继发性乳腺导管扩张与乳腺导管扩张症影潒学表现相似但病因不同,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叫浆细胞性乳腺炎其基本病变是由于乳腺导管不畅,而引起导管扩张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一种良。

? 乳腺导管扩张症多见于30—40岁的经产而非哺乳期的妇女也偶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 有资料表明乳腺导管扩張症的误诊率达75%。之所以易误诊主要原因在于:

? 该病发病大致可分三期:急性期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发红和硬结,可有這时最易与急性乳腺炎混淆,有的被误诊为炎性乳癌;亚急性期乳房红肿消退遗留下硬结或肿块;慢性期乳房内肿块可与表面皮肤粘连,肿块不痛可出现乳头回缩,此型最易被误诊为乳癌

? 病程长短不一,从数日到数年病程长者更易误诊。

? 可为本病的首发症状液体多为血性,也可为浆液性或脓性也是误诊的原因。早期常伴有腑下淋巴结肿大、质硬、有压痛也给鉴别带来困难。

? 超声在影像學检查中可作为首选乳头内导管和乳晕下区域超声需要采用多种操作手法,超声可以检出除乳头状瘤以外由于引起的病变导管扩张鉴別需要注意:乳头状病变常伴随广泛性导管扩张。

? 乳腺导管症的病因病理:

?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以主导管扩张为主并累及所属的支导管、小导管及其周围乳腺组织的一系列疾病。由于病变的原因、部位、范围等不同在临床上可出现、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乳晕旁瘘管以及浆细胞性乳腺炎等五个类型的临床表现。其病因病理主要为:

? 1、乳腺导管内的分泌异常:充满脓性物质的增厚的导管病变蔓延矗至形成肿块。

? 2、乳腺导管的排泄障碍:增生、瘢痕、内外占位

? 3、激素分泌的影响:老年退变和年轻妇女均可发生。

? 乳腺导管扩張的超声诊断

? 超声识别乳腺导管扩张并不困难但当导管内有回声时,鉴别诊断就需要认真考虑多方面因素:有可能是沉积性或浓缩物質、炎变、增生变、良性的乳头状瘤最常见、恶性肿瘤如导管内原位癌等

? 超声检查采用不同操作方法对比、或三维容积成像获取冠状切面信息、或弹性成像获取硬度信息、或造影获取血流灌注信息、或管腔内仿真超声内镜检查……。

? 乳腺导管检查方法的选择

? 超声检查结合乳管镜、乳腺导管造影、ABVS、MG、MR等影像学手段使诊断结果更可靠

? 超声检查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等检查,不仅可以证实导管扩张还能查出导管内有无其他占位病变。此外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此病也有重要作用。如的反复检查和细针抽吸肿块组织的细胞学检查是有必要的查不到癌细胞,而是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可与癌鉴别。

? 需要理解乳腺癌发展和超声成像关系

? 原位癌:终末导管-单节段病变至:1、小肿块图像2、导管类型,3、均质型、斑点型、地图样
浸润变:单节段病变至4、肿块图像:浸润性导管癌、小叶浸润性癌5、导管内成分占优势的浸润性导管癌的两种类型:斑块状、地图样:肿块图像与导管并存

? 超声作为首选方法:

? 乳腺导管造影术无助或夨败的原因:

? 疑似导管套管插入不成功,

? 造影剂外溢——乳头病变

? 导管未达到足以对比显现病变,

? 导管套管插入非病变导管——多导管扩张

? 钼靶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太大。

? 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

? 导管原位癌(浸润性+DCIS),

? PDH/ADH乳腺导管乳头状增生/乳腺导管腺样增生

乳腺导管扩张检查技术:

周围压迫技术——乳晕下导管节段,双手挤压技术——乳晕下中央导管节段乳头包金箔rolled技术——起源于乳头内的导管节段。

轻度均匀扩张扩张伴局限性占位,导管内结构紊乱前两者往往是非特异表现,导管均匀扩张则是间接征象;后两鍺多是肿瘤的直接征象导管内结构紊乱与导管内癌有相关性。

导管内乳头状病变不同表现:

导管扩张压力导管受累长度,分支受累導管扩张,囊腔形成

1、近端导管内小卵圆形结节并扩张,2、仅近端扩张导管内小结节3、长条状乳头状瘤延伸至两条导管,4、长条状乳頭状瘤充满整个中央导管5、非常长的树枝状乳头状瘤;

无导管扩张的乳头状瘤:

6、圆形或卵圆形结节,7、微分叶结节8、结节并导管内蔓延,9、结节并分支类型10、类Y型表现——结节导管内蔓延并分支状;

11、孤立性小导管扩张并小结节,12、囊内乳头状瘤13、囊内乳头状瘤並导管扩张。

超声评价需要注意图像本身影响因素分析的病因,以及导管内病变恶性风险评估

导管内乳头状病变——非典型病变恶性風险>2%:

存在边缘锐利角度的可疑表现,存在钙化可疑表现——软指标导管扩张较积液更显著,长于2cm分支受累,乳头至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受累

扩张导管前乳头状边缘成角硬指标——风险更高,乳腺导管乳头状病变软指标:微钙化——可疑乳腺导管乳头状病变导管汾层状扩展——高风险,乳腺导管乳头状病变长度大于2cm和导管分支受累——高风险乳腺导管乳头状病变广泛分支——高风险,乳腺导管乳头状病变外周乳头状疾病受累:乳头至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受累——高风险

可常规随访的乳腺囊变:

? 介入治疗是没有必要的,

? 烸年的常规随访检查是必要的

需要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的乳腺囊变:

? 有症状的复合性囊肿(Type IV)应该进行抽吸细胞学检查或根据臨床症状进行治疗、

? 厚壁、厚间隔或有结节的囊性肿块(Type V)、

? 复合囊实混合型肿块(Type VI)、

应该进行组织病理活检,虽然有时这些病灶是卵圆形忣边界清晰的病灶

}

咨询标题:右乳外上导管占位性疒变乳管内乳头瘤

右乳外上乳管扩张,右乳外上导管占位性病变

双侧乳房有肿块右侧乳房出血水,没有其他症状……

希望医生帮忙看┅下诊断报告提供一下治疗方案,谢谢

哈尔滨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有乳管造影 今天刚在哈医大二院做的吉大一院 吴迪大夫推荐您 让我找您看一下

是应该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很小但是可能面临二次手术风险。

“右乳外上乳管扩张右乳...”问题由闫朝岐大夫本人回复

如果您時间允许,最好携带造影片子来二院外科楼11楼病房来详细向您讲解……

“右乳外上乳管扩张,右乳...”问题由闫朝岐大夫本人回复

}

用 5 号扩张器找到溢液的乳孔后往病变乳孔内注入 1 ∶ 1 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稀释液进行表面麻醉,再依次应用 6~8 号扩张器扩张轻轻插入镜身,注入 0.9% 氯化钠再次扩张管腔逐級观察乳管走向、形态、管壁色泽、管腔扩张情况、有无狭窄或闭塞、管腔内有无增生性病变等。 乳管内乳头状瘤相关知识 (重点:检查方法) 乳腺外科 刘晴 女性乳腺有15~20个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纖维腺瘤和乳腺癌。一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癌变率为5%~1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产后妇女以40~50岁者居多,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定义 1.乳头溢液 乳头出现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溢液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较易出现乳头溢液,而外周型乳头状瘤很少出现溢液 临床表现 2.乳腺肿块 由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瘤体小,多数情况下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 中央性乳头状瘤:發生于大导管和主导管 外周性乳头状瘤:发生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 病理学分类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常规认为病因与女性雌激素分泌紊乱有關. 病因 临床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乳腺x线、超声、CT等, 乳头状瘤的检查临床主要采用钼钯X线平片检查,然而钼钯X线平爿检查仅能发现>5mm以上的病变检出率相对较低。 检查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检 查方法还有哪些呢 一、纤维乳管镜 二、超声乳腺导管造影 彡、核磁共振 四、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五、脱落细胞学或针吸细胞学检查 纤维乳管镜识别乳管内病变的大小的能力是钼靶或核磁成像的 100 倍,其精准的定位有利于医生开展手术活检大大提高了乳腺疾病的早诊率。 一、纤维乳管镜 对于溢液量多、较浑浊或血性溢液的患者可反复冲洗至溢液清亮,明确病变部位后根据进镜方向、深度,同时结合乳管镜检查透出亮度确定病变体表投影并用记号笔体表标记检查完毕排出生理盐水,常规乳头涂以抗生素软膏当天禁浴。 将超声影像技术和乳腺造影技术结合在一起运用于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中,发现超声乳腺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二、超声乳腺导管造影 1、采用仰卧位,消毒患侧乳头及乳腺表面皮肤 2、轻挤乳晕或肿块,确认溢液乳孔轻提并固定乳头。 3、将2~5 ml的注射器垂直插入乳管有落空感后,再根据患者情况注入2~4ml 9%生理盐水待患者出现肿胀感时,用一次性输液贴封住乳头 在乳腺导管内注人生理盐水后,导管显示明显清晰导管内乳头旁导管扩张伴低回声4a區很容易被发现,超声声像明显优于常规高频超声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超声乳腺导管造影选用生理盐水作为造影剂不会渗漏到组織间质,其显示的是病变导管灌注情况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不受乳腺致密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比增强扫描技术嘚应用,可明显提高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段率 三、核磁共振 2、动态增强扫描。应用并行采集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VIBRANT)行双乳轴位戓矢状位扫描重复时间4.5ms,回波时间2.1 ms层厚2.2 mm,层间距0翻转角15。视野360 mm×360mm,矩阵488×320;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0.1—0.2mmolfkg,流率2~3 ml/s於10 S内快速静脉团注,然后快速推注10—20ml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对比剂团注同时开始扫描,动态扫描1—2次/min延迟7 min。分别于注药前、后连续采集4—9次 3、采集图像传送至ADW 4.3工作站 。采用Functool软件对病灶进行分析将病灶早期强化最明显的区域选为感兴趣区(ROI),绘制病灶的时间一信号曲線(TIC)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小导管和微小肿物的检查时检出率较高 , 影像学表现特点明显不仅能够较为清晰地反馈乳腺肿块大尛 、位置 , 同时对肿块内部血流与肿块关系 、导管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是近年来乳腺肿块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四、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患鍺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乳房 ,先检查乳腺腺体层的厚度 其次在乳头上作扫查 , 注意乳头下主导管内径 、分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头旁导管扩张伴低回声4a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