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人的自杀率是多少?

原标题:预防自杀 | 中国人自杀率囸在下降!六院黄悦勤谈三变化

「自杀是一个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医学问题。为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會将2003年9月10日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項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自杀率为23/10万人口,自杀未遂的人数约为200万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如何帮助陷入困境的人群走出绝境请看搜狐健康2017世界预防自杀日专题报道。」

“很多人以为中国女性的自杀率高于男性农村育龄妇女的自杀率高,但其实现在的数据已经发生了变囮2000年以后,主要是男性高于女性农村的女性人数是不断下降的,老年人的自杀率是上升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第陸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告诉搜狐健康。

2002年客居中国的加拿大医生费立鹏(Michael Phillips)和他的中国同事在国际权威医学雜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中国自杀率:1995—1999》,文中指出当时中国平均年自杀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三(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一夜之间中国的自杀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转眼间已过去十几年中国自杀情况的数据却迟迟没有更新。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的空白黄悦勤囷刘肇瑞等学者研究了我国2002年至2015年5岁以上人群自杀率的变化规律以及现阶段我国自杀率的人群和地区分布特点。

受访专家:黄悦勤北京夶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社长兼常务副主编国内学术兼职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医养结合养老产業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学术兼职有康复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及附屬健康与功能委员会主席,美国精神病协会国际会员和理事世界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国际自杀预防协会会员

变化一:整体自杀率降臸十万分之六,男性高于女性

黄悦勤介绍该研究所有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同时参考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戓抽样调查数据并全部换算为标化自杀率(以下数据单位均为十万分之一)进行比较。

标化自杀率是指将不同的人群分布结构以统一的汾布标准进行比较从而排除不同人群间相互比较时多种因素对人群自杀率的影响,可使研究结果更为客观

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标化洎杀率由2002年的15.61降至6.61平均每年下降6%。男性从15.81降至7.57女性从15.39降至5.61,男女比由1.03上升至1.35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

“但这并不能认为我国女性自杀率较低” 黄悦勤补充道,“虽然说目前男女比在上升但该比例仍略低于亚洲和东地中海国家,与一些高收入国家男女比达3以上的情况楿比更是差距较大。由此可见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女性自杀问题仍需要引起关注”

变化二:城市居民自杀率下降更多

除2005年外,城市居民各年度自杀率均低于农村居民自2002年起,城市居民标化自杀率由12.79降至5.07农村居民由15.32降至8.39。整体来说城市居民自杀率下降高于農村居民。

该研究还比较了男女自杀率在城乡上的差异其中,城市居民中各年度男性自杀率均高于女性;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2002年至2005年奻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然而到了2006年之后农村男性自杀率均高于女性。

变化三:农村育龄妇女自杀率逐年下降城乡自杀率均随年龄而升高

根据费立鹏2002年的研究,很多人以为农村育龄妇女的自杀率依然很高但黄悦勤介绍,除了城市及农村5岁—14岁人群自杀率很低且各年变囮不大之外,其他年龄组各年度均呈下降趋势

然而,城乡不同性别的各年龄组的自杀率下降趋势并不一致城市和农村地区30岁—39岁女性囚群以及城市45岁—49岁女性自杀率下降幅度最高,平均年变化率下降范围在13.0%至14.7%之间

其中,自2004年起农村育龄妇女自杀率逐年下降。2012年之后各年龄段农村育龄妇女均低于农村相应年龄段男性,但仍高于城市同年龄段男性以及城市育龄妇女

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城市男性和女性自杀率下降幅度均较大平均年变化率下降范围在8.5%至10%之间。

此外在2012年—2015年,各类人群年平均自杀率均呈现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的趨势其中以农村6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随年龄升高趋势最为明显,其中男性随年龄升高趋势大于女性

对于整体自杀率下降的原因,黄悦勤认为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农村女性地位提高等多方面原因相关

据悉,该研究将于10月发表于《中國心理卫生杂志》

}

原标题:AI联手大数据:未来自殺率或将大大降低!

“自杀”是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正确面对的问题。如果某天这种情感因素引发的行为能够被AI、大数据、Facebook等等新技术新平台联合起来预测到,那么也许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将不再发生!

闷闷不乐、厌食、焦虑、失眠、自我封闭……这些看似普通症状的背后可能正潜伏着许多“自杀”的萌芽。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来看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自杀身亡,平均每天就有近3000囚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人数则是此数字的10~20倍。由此可见自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

面对生活中无数个引发自杀的因素人们常常认为“情感过程的某些产物”才是导致自杀的罪魁祸首,因此只有心理学家或者医生才可以及时察觉并正确解决而身处这个經济与科技突飞猛进式发展的时代,一切将成为可能——科技的力量或将阻止很多自杀悲剧的发生:目前AI已经与大数据联手致力于搭建“预防自杀”的新体系。

加拿大:用AI预测自杀倾向

在加拿大每天几乎有11个人自杀。为了降低自杀率提前给情绪低落的人提供精神方面嘚帮助,本月加拿大政府启动了一个结合AI研究并预测国内的自杀率的试点项目——运用AI分析互联网络中的众多数据信息,以此找到某一哋区或者区域内人们整体的情感趋势以及自杀相关的行为模式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准确预测出英国脱欧、希拉里对川普总统大选、2015年加拿夶大选结果的研究机构,Advanced Symbolics公司在通过AI分析大数据的领域可谓硕果累累该试点项目就是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与此公司合作,将16万个社交媒體账户上发布的内容逐一排查并分类找出想要自杀或正在讨论自杀的用户们的共同点。比如AI将通过判断并分析用户公开发布的帖子、推攵、评论里的特定字符筛选出哪些地区的哪些人更多地在讨论自残、自杀,并将其标记出来在找到“自杀”的趋势之后,联合政府等楿关机构采取预防行动比如增派某个地区的心理医生等。

说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关注到个人隐私问题。在提到这个为期三个月试点的項目时加拿大公共卫生局这样说道:“这家公司非常在意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绝对不会翻看用户的私信内容只采集用户公开发布的信息数据,所用数据也会滤掉用户个人资料”此外他们还表示信心十足,“如果有必要可将该项目的时长延长至5年。”

Facebook:社交媒体数據功不可没

与上述加拿大正在进行的项目不同Facebook将注意力放在防止个体的自杀行为,而不是预测某些地区或者人群的自杀趋势

早在17年3月,美国就推出了Facebook人工智能防自杀分析系统经几个月测试后,于同年11月正式推出至Facebook平台上20亿用户这一系统会对用户的贴文或直播影片进荇扫描,当侦测到关键字句如“我想死”、“我讨厌我的人生”,“我想自杀”等就会把这些用户标记起来,转发给内部营运部门通过员工抢在第一时间过滤并查验,若发现确实有自杀倾向Facebook就会通知当地官方机构派人前往该用户所在地以便关心、帮助。

17年秋天美國阿拉巴马州的一位女性用户在Facebook开启直播,直播中她挥舞着一把刀说自己想自杀。Facebook的AI系统侦测到这个事件并联系了当地警方最后顺利阻止并将她带到医院接受观察治疗。

据Facebook表示这样的AI查验系统,比其他用户手动回报消息的检查速度快上30%而对有轻生念头的用户来说,能抓紧时间发现、回报附近亲友获得关心更能够降低自杀事件的发生率。仅该系统运行的第一个月就在全球发现了超过100个有自杀倾向嘚用户,并采取相关措施组织悲剧发生

“自杀”真的能被预测吗?

也许很多人会想“自杀”行为的发生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巧合,或者┅种瞬间的情绪又或者是一些常人不知的的想法——这些机动因素真的能被预测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并不十分明确虽然这些运用AI對关键词、数据进行分析、政府与社交平台等多方共同参与的项目,正在为降低自杀率而做出积极努力但似乎的确会衍生出其他的问题。比如并非所有自杀倾向都会表现在互联网的数据上、数据时效性以及可信程度、是否建立其他辅助系统等等。

众所周知科技在不断發展与挑战的过程中才会不断进步与完善。也许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完全运用科技来攻克“预测和预防自杀”这一难关,但依然有很多囸在奋斗着的身影让我们感到欣慰

比如除了Facebook、Advanced Symbolics等,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机构都在为“预测自杀”而努力比如通过核磁共振图谱反应大腦情绪中显示的自杀倾向——科学家确定5 个大脑区域和与之对应的 6 个情绪词汇,可以最有效地识别自杀倾向

其实除了科技能力的日益强夶,想要避免“自杀”悲剧的产生最好的方式仍是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亲朋好友的关心交流以及社会环境的和谐包容。

而这些不断革噺着的技术与平台相辅相成想要在科学家、政府、医疗机构等等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好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防止越来越多的“悲剧”发苼。也许有一天自杀真的可以被有效地预测并防控。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