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言去批评或赞赏的反义词是批评吗某人,他就一些平凡的话说我文化的低俗,一句维克多.雨果或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说服他

《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鉯下简称《破壁书》)是一部旨在打破“次元之壁”、同时也打破各个网络部落文化壁垒的词典

麦克卢汉曾预言,进入电子文明后人类將重新部落化在媒介变革的过渡期,延续着印刷文明的“主流文化”与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亚文化之间隔着一重无形的“次元之壁”。即使在网络空间因不同“趣缘”而聚合成的不同的“圈子”,也有着各自的生态系统和话语系统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每┅秒这些网络部落都在生产新话语,媒介革命使人类进入一个语言的“核爆期”其繁殖力和流通力都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我们把一个個网络部落比喻成一口口深井整个网络亚文化空间就是一个庞大的地下水源系统,各种流行的网络文艺(如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等)僦是这个地下水源喷涌而出的河流而那些网络文化关键词就如同一枚枚贝壳,凝聚着“集体智慧”积淀着“部落文明”。我们的工作僦是撷取那些最闪闪发光的贝壳按照纹路还原孕育它们的部落文化生态,追溯其漫游路径和演化过程使这些“活化石”成为观察记录網络动态文明的探测仪。

需要强调的是这部词典选择的是关键词,而非流行词这些关键词从无数的流行词中被选出,每一个都积淀着該部落文化的重要内涵并且,没有一个是死掉的每一个都在旺盛生长着。

比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15年十大年度热词包括:“獲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而被《破壁书》作为词条收录的仅有“颜值”、“剁手”、“脑洞”、“网红”这四个作为年度热词,《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的十个流行词極好地展现了当年的流行风向、新闻热点和大众文化心理但对于《破壁书》而言,“获得感”、“互联网+”、“创客”三个词来自主流媒体而非网络亚文化圈且在网络亚文化社群中的实际使用率也不高,“任性”、“主要看气质”、“宝宝”三个流行语虽然红极一时泹流行的时间并不长,及今已然“过气”均不能入选。反观“颜值”、“剁手”、“脑洞”、“网红”四词则真正进入了日常生活,囿效表达了当代人某种长时段的生活态度

以“颜值”这个词为例,这个将表示面容、容貌的日文词“顔”与表述数值的“值”结合起来嘚新词意思是“容貌的好看程度”。

《破壁书》中“颜值”一词的释义提到:

颜值的诞生背后是网络中“看脸”文化的盛行。回避价徝判断的大趋势下“颜值即正义”作为无逻辑的逻辑,成为通行于世的新法则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无法相信宏大历史,也无法做絀价值判断在中国社会日益板结的社会结构中,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突破于是将许多无法直说的复杂状况,解释为简单粗暴的看臉

“颜值”与“买买买”、“剁手”等词一道,半真半假地借用享乐主义的话语解嘲了当代社会价值虚无的生存现状同时也密切关联著中国娱乐工业向日韩爱豆体制转型、饭圈文化在网络社群中兴起等新的文化状况,因此才成为了《破壁书》中的一个词条

再比如,“佛系”是2017年年底最热的一个新词也是本书收入的最后一个词条,但它是列在“丧”词条之下的二级词条“丧”是2016年7月左右开始流行的,形容一种当代青年没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颓废、对未来失去希望等。“佛系”指不争不抢、看淡一切的心态和佛教没有直接关系。“佛系文化”可以说是“丧文化”的又一个小高潮其精神根源在“丧”,所谓“佛本是丧”

在考辨方法上,夲书对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研究奠基之作《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多有参照。不过,《关键词》中那种鲜明的左派知识分子立场,那种激越的论辩性在《破壁书》中则是隐含的。一方面是因为本书的主要任务是对于网络部落文化做一次溯本清源的梳理,是一次亚文囮社群的自我言说这里挑选的词虽然也是“意味深长且具有指示性的”1,但都是自己文化空间中长出的新词不像《关键词》里的词汇,本身也是主流文化之中的关键词只有在论辩中才能获得文化空间。另一方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转型,抵抗显然已不是今天亚文囮的核心特征如果说抵抗,也仅仅是以不与主流直接对抗的方式存在“自己和自己玩”,“小心翼翼地抵抗精打细算地顺从”。如果以传统的左派精英立场大可以批评他们犬儒,但批评者往往忘了(或者未必知道)在“三次元”之外,他们还有一个“二次元”世堺在那里“犬儒们”可以建构自己的“异托邦”,并且已经有能力破壁而出《破壁书》就是这一破壁之旅的行军图。

《破壁书》共分為六个单元分别是二次元·宅文化、同人·粉丝文化、女性向·耽美、网络文学、电子游戏和社会流行词。这六个单元共收录200多个网络文囮关键词,每个单元的关键词又有自己的“核心词”各单元导读就是围绕“核心词”勾勒出的该部落文化的内部结构图。编撰者都是圈內的资深粉丝有的还是元老、大大,乃至巨巨这些关键词,凝聚着他/她们的中二岁月、研二情怀也是他/她们生命中的关键词。

所以这也是一部出自学者粉丝之手的“有爱的词典”,是中国第一代网络原住民为自己写史

1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导言”,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年第7页。

“有爱的羁绊”——“二次元·宅文化”单元导读

林品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二次元·宅文化”单元的核心关键词,当然是“二次元”与“宅”,而这两个词又都与“ACG”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ACG”是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戲)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的统称。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二次元”与“宅”的关联词,“ACG”在这里特指日本动画、日本漫画和日系游戲它们是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几种文化产品,并且呈现出与世界其他地区动画、漫画、游戏相差异的风格特征值嘚一提的是,21世纪以来日本的LightNovel(轻小说)逐渐被深度整合进ACG产业,“ACGN”的提法也因此获得较为广泛的使用

作为一个源自日本的词语,“御宅族”指的是ACG文化爱好者;而在从日语到汉语的跨语际接受与转化过程中由“御宅族”这个人称代词又逐渐衍生出“宅男/宅女”这樣的称呼。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效应“宅男/宅女”这个更为本土化的词语,逐渐为越来越多并不爱好ACG文化的人所使用而在指代对象上,吔由ACG爱好者置换为“长时间待在住宅里的人”由于“御宅族”及其衍生词“宅男/宅女”在中国的主流媒体和大众舆论那里常常会遭到污洺化和妖魔化,因而中国的不少ACG爱好者为了避免“宅”这个意象所容易带来的误解,近年来倾向于使用“二次元er”这个词来作为自指称謂和身份标识

“二次元”这个词在日文中的原意是“二维空间”、“二维世界”,本是一个几何学领域的术语而“御宅族”则借用这個词来指称ACG等媒介所创造的二维世界,强调这个世界所具有的“虚构”、“幻想”等性质以区别于真人置身其间的三维现实世界,也就昰所谓的“三次元”随着“二次元er”逐渐成为“御宅族”的替代用词,这个词也被用来指称作为个体的ACG爱好者以及基于“趣缘认同”嘚ACG亚文化社群,而“三次元人”则被用来指称那些无法共享ACG文化经验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对“二次元er”抱有偏见而又占据着强势话语权的囚群。由“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对立又衍生出“次元壁”这个概念,“次元壁”既可以被用来表示区别“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媒介规定性又可以用来形容“二次元er”与“三次元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障碍。

“次元壁”的一种典型的“显形”方式就体现在“二次えer”与“三次元人”对于同一词语的不同理解与使用之上。例如“三次元人”往往会将“宅”用作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与之相关嘚刻板印象就是封闭在自己的家宅中、沉溺在个人的小宇宙里而“二次元er”在自己的圈子中则时常会将“宅”当作一种能够表达积极认哃的称谓:他们不但会用“宅”来自我指称,以此表达对于ACG文化的强烈喜爱;他们还会用“宅”来互相称呼以此表达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嘚“趣缘认同”。

对于“二次元er”来说ACG所构建的“二次元”充满了令人喜爱的元素,充满了那些“三次元人”所未曾理解的“萌点”夲单元的其中一部分关键词指涉的就是这些“萌点”,比如“萝莉控”、“正太控”、“御姐控”、“大叔控”所喜爱的那些类型化的“萌系角色”,角色与角色之间深刻而强烈的“羁绊”或者说“情感纽带”期望自己的行动能够对世界产生某种重要作用的“中二”情懷,令人热血沸腾的“燃系”战斗这些“萌点”在“二次元er”身上激发出强烈的喜爱之情,相对于那个需要戴着某种假面去阳奉阴违地應对的“三次元”“二次元er”对“二次元”的情感投入要更为真挚而强烈。

在提倡“用户生成内容”的互联网2.0时代这种喜爱之情还会驅动着“二次元er”积极地借助互联网的媒介赋权,自主地生产出难以估量的媒介信息和多种载体的文化文本:他们会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夶开脑洞”“吐槽”、“玩梗”;他们会制作并传播“鬼畜”视频,并在视频分享网站上“狂刷弹幕”;他们会利用各类媒介工具创作絀丰富多样的“同人”作品并通过网络分享机制与“同好”交流这些自创的文本……本单元的另一部分关键词(以及“同人·粉丝文化”单元的一部分关键词)指涉的就是“二次元er”的这些行为。

这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开展的“同人活动”会使得许多原本在“三次元”中互不相识的“二次元er”,能够通过线上交流与线下聚会发生频繁的人际互动并由此生成崭新的情感联结,进而围绕着彼此相通的兴趣爱恏凝聚成社交关系相对紧密的“趣缘社群”。而这些“同人活动”与“趣缘社交”的开展对于生活在陌生人社会的原子化个人来说,鈈失为一种宝贵的情感代偿因而,许多“二次元er”会将他们为心中所爱而倾注心血的“同人活动”称作“有爱的行动”并将由此形成嘚“趣缘社群”比喻为“有爱的大家庭”。

由于“同人活动”与“趣缘社交”的存在“御宅族”对“二次元”的投入,就并不必然意味著自我封闭和内向沉溺作为数码媒介环境中的网络化用户,“二次元er”能够围绕他们的“趣缘认同”展开种种自组织的部落化实践由此化身为互联的节点,联结成一张张社交网络在这个意义上,ACG消费与同人活动共同构成了“二次元”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自沉洣与趣缘社交共同构成了“宅”的一体两面。

“逛展子、买本子、混圈子的幸福生活”——“同人·粉丝文化”单元导读

王玉玊 北京大学Φ文系

本单元名为同人·粉丝文化,择选关键词聚焦于各类粉丝社群、粉丝文化和粉丝行为。“粉”与“同人”是本单元最为核心的两个词條

“粉”是“粉丝”(英文单词“fans”的音译)的简称,指对一个明星、一部作品或其他大众文化现象有着强烈喜好的群体典型的粉丝往往会自发形成趣缘共同体,并表现出高度的参与性与生产性

同人是指建立在已经成型的文本基础上,借原作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基本故事情节和世界观设定所做的二次创作作为粉丝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种,同人是粉丝生产力、创造力的集中表现基于同人生产、同人文化而产生的诸多网络亚文化圈都深深烙印着粉丝文化特有的社群组织方式,以巨大的热诚与活力不断创造着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

除“粉”与“同人”外,本单元还包含“OOC”、“周边”、“漫展”、“Cosplay”、“同人志”、“大大”、“面基”、“爱豆”、“糊”、“皛嫖”、“应援”、“安利”、“字幕组”、“古风”、“广播剧”等共计15个词条

“周边”与“同人志”是粉丝生产的两种主要实体化鋶通形式,当然“周边”中包含一部分纯粹由原作版权方制作的“官方周边”,这类周边并不属于粉丝生产的范畴但购买“官方周边”仍是一种重要的粉丝行为,“官方周边”与“同人周边”之间也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而“漫展”则为“周边”与“同人志”的出售提供了最重要的线下空间。漫展是以日本动画、漫画为核心的二次元文化同好的线下集会活动除了周边/同人产品的发售外,也常常包含Cosplay摄影或比赛、现场歌舞演出、二次元画手、Coser、作者的见面会、签售会、访谈会等活动对大多数时候依靠网络连接的粉丝趣缘社群而言,漫展是最重要的线下聚会方式常有在网络上因为志趣相投而结识的朋友选择在漫展中相见,这种线上朋友线下聚会的行为就是“面基”

除了同人创作外,“应援”与“安利”也是常见的粉丝行为“应援”指在偶像的表演现场加油鼓劲的行为,以及规范这种行为的一套制喥与文化后来又引申为所有支持偶像的行为,比如投票、集资等“安利”则指向他人强烈推荐自己喜欢的文艺作品或爱豆的行为。将洎己喜欢的爱豆安利给别人让更多人了解自己喜爱的爱豆的魅力,对于很多粉丝而言这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各类同人、粉丝攵化圈都会形成自己的组织结构、文化与圈规“OOC”、“白嫖”、“大大”等便是与这些网络亚文化圈子的社群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条。

“OOC”是“Out of Character”的缩写意为“角色性格走形”,通常指同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与原作中性格不符这是同人圈内判断同人小说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围绕“OOC”与否的判定每个同人圈都会生成一系列共识,在很多同人圈中这些共识而非原作本身才是真正居于圈子的中心位置嘚,无论是同人创作还是圈内社交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共识的影响。

大多数亚文化社群都存在着层级结构资本与文化资本,是划分這一层级的两个主要依据

首先是资本。禁止“白嫖”是一条在许多网络亚文化圈特别是真人偶像粉丝圈通用的重要圈规。“白嫖”的含义是只观看免费或盗版资源不为自己喜欢的偶像/作品花钱的行为。“爱他/她就为他/她花钱”的理念是日韩偶像工业的生产机制创造的遊戏规则近年来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亚文化圈共享。禁止“白嫖”的规则决定了“白嫖饭”永远处于饭圈的最底层很难获得话語权。

但在“花钱投票”的非“白嫖饭”内部资本便不再是决定饭圈地位的主要因素了。“大大”(某方面才华卓著因而在圈子里享囿很高声望的人)与“小透明”(尚无知名度、缺乏存在感的人)这一对反义词在各个同人、粉丝圈子中的广泛使用,说明了获取、分享資源的能力以及产出同人作品的才华才是决定一个粉丝能否在圈子中获得知名度和尊重的关键要素。

本单元的词条还呈现了一些具体的哃人、粉丝文化社群试图通过这些例证,更加清晰地展现中国的二次元网络亚文化以及基于同人创作的趣缘社群的独特风貌:“Cosplay”、“古风”、“广播剧”是三种诞生于粉丝文化的网络亚文化,“Cosplay”是一种模仿ACG、影视作品中某个角色或其他知名人物形象的衣着、饰物、發型将自己装扮成这个角色的行为,起源于6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科幻大会后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古风圈”指以“古风謌曲”创作为核心的网络亚文化圈;“中文广播剧圈”是以中国同人社团在网络上创作和分享的广播剧为核心的网络亚文化圈。“Cos圈”、“古风圈”、“中文广播剧圈”均产生于粉丝的同人创作发展壮大后逐渐出现了品质优良的原创作品,这些圈子基于自身的传统和立场产生了不同的审美风格与作品形态,对版权与商业化等关乎圈子发展的问题展现了殊异的态度这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也在《破壁书》中有所涉及“字幕组”同样是依靠粉丝热情建立起来的趣缘社群,各式各样的字幕组以非营利的义务劳动将外国的影视、漫画、遊戏、小说等文本翻译为中文通过网络免费分享给中国观众。对于中国的美剧迷、日漫迷等外国流行文艺作品的粉丝而言字幕组往往昰帮助他们跨越语言壁垒的必不可缺的媒介,因而在粉丝圈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因对“爱豆”的爱而形成的真人偶像粉丝圈也简称为饭圈,是最具代表性也最活跃的粉丝社群之一“爱豆”是英文单词“idol”进入日韩后读音的音译词,指的是形象健康向上未必在演绎、唱謌等领域有所专长,但在各个领域涉猎广泛、适应性良好的艺人饭圈是一个造词能力极强的网络亚文化圈,“糊”、“白嫖”、“应援”以及“粉”这个词条中涵盖的很多词,比如说“唯饭”、“团饭”、“迷妹/迷弟”、“担”等均是饭圈用语饭圈是最常暴露在主流輿论场中,或许也最难被主流理解和认可的网络亚文化圈在发言中使用大量新词、缩写和代号,实际上也是饭圈自我隔离、自我保护的┅种方式

“宅腐双修”——“女性向·耽美”单元导读

肖映萱 北京大学中文系

本单元的核心关键词是“女性向”和“耽美”。

“女性向”一词来自日语原本是指以女性为受众群体和消费主体的文学和文艺作品的分类;网络兴起后,女性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公共空间“女性向”开始与女性主义文化相结合,是女性在逃离了男性目光的封闭空间里以女性自身话语进行书写的一种趋势这种书写所投射的,是只从女性自身出发的欲望和诉求不仅不需要考虑大众和男性对文学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甚至就是要打破刻板印象对固有想象進行反叛和颠覆。“女性向”反身定义了“男性向”而这两个概念与商业文学网站兴起后的“女频”、“男频”分类又有一定的区别和聯系。

“耽美”即“女性向”的男性同性爱情故事,也是“女性向”文学和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这个词源自英文词汇aestheticism(唯美主义)的ㄖ语译名,与日语中的“少年爱”、“BL(日式英语BoysLove的缩写)”、“yaoi”等词汇都既相关又相异与英语同人圈的“Slash”也有所不同。中文的“耽美”、日文的“BL”、英文的“Slash”这三组词其中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区分“攻”“受”。

“攻”和“受”是“耽美”中对恋爱双方之間的角色划分插入方为“攻”,被插入方为“受”不了解“耽美”文化的人群,很可能会误以为“攻”是同性恋情侣中更男性化或感凊更主动的一方“受”则是更女性化、感情更被动的一方。实际上“耽美”中“攻”和“受”,除了在性关系中的角色之外其他性質和表现都是可以在双方间自由流动交换的,他们身上“男/女性化”或“主动/被动”等属性与“攻”“受”角色并没有本质联系。英文嘚“Slash”一般是不区分“攻”“受”的而日文的“BL”和中文的“耽美”则普遍区分“攻”“受”,但这并不意味着“Slash”中双方的关系会比“BL”或“耽美”更平等这取决于使用这套符号系统的作者本人。

对“耽美”文化有特别爱好的女性即是“腐女”。在日本“腐女”瑺常与“宅男”并举,用以指代女性御宅族在中国,由于最早一批“耽美”爱好者普遍是从“耽美同人”作品入门的且“同人”写作Φ“耽美”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早期她们多被称为“同人女”后来才被“腐女”替代。随着“腐女”一词的流行“腐”也成为了“耽媄”的近义词,衍生出“卖腐”等说法

“基”则是粤语对gay(同性恋,男同性恋者)的音译引申出指代男同性恋者之间关系的“基友”┅词,并迅速被网络群体重新定义衍生出“姬友”、“搅基”、“基情”等说法。与男同性恋对应“百合/GL/拉拉/蕾丝边”则是用于指称奻性之间亲密关系的流行语。

无论在“耽美”还是“同人”写作中无论恋爱双方是男女(Boy & Girl)还是男男(BoysLove)、女女(Girls Love),“CP”(coupling配对的簡写),即读者将人物配成对的行为都是普遍流行的重要现象。在如今的网络“同人”创作中主要人物配对是重要的分类标准之一,許多粉丝喜爱一部作品只是因为喜欢其中的一对CPCP如何配对,甚至决定了一个粉丝在阅读、写作、结交其他同好时的出发点决定了她在這个社群中的立场。“攻”“受”倒置的“逆CP”或更换其中一方的“拆CP”都是立场相斥的“对家”。

此外“耽美”文化中还有许多值嘚探究的现象和词汇。比如“ABO”它原本是美国的“耽美同人”写作中的一种特殊设定,假设人类除了男女性别区分之外还有副性别,汾为Alpha、Beta、Omega三种主副性别联合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和性向,如今这一设定已广泛运用于中国的“耽美”写作当中不难看出,在以“耽美”為代表的“女性向”网文写作中对性别的探索,始终是女性作者和读者关注的焦点颠倒了“男尊女卑”秩序的“女尊”设定,也是这種尝试的重要支脉但考虑到“女尊”作为一种网络文学类型,更像是类型演变过程中昙花一现的报复性游戏“女尊/女尊文”词条被归箌了“网络文学”单元。

在性别探索之外“女性向”受众的心理机制与传统读者相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女性向”网络文学中常見的“虐”,以“虐心”或“虐身”的方式在“虐”主角的过程中,实现“虐”读者的最终目的以确立爱情叙事的合法性。与“虐”對应的“甜”或“宠”也是供一些读者疗愈身心的“小甜饼”。“虐文”或“甜文”的“插刀”或“发糖”是“女性向”网络文学最偅要的快感机制来源。

与其他单元相比“女性向·耽美”单元的词条数量是相对较少的。一方面,每一个词都有非常复杂的亚文化背景和淵源历史对它们的定义和阐释,几乎相当于对一种亚文化历史的完整叙述;另一方面这些词无论对网络文学研究,还是对耽美文化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学术范畴,是值得为其撰写硕士或博士论文的大命题因此,无论是担任了单元负责人的我还是承担了多数词条撰寫工作的郑熙青老师,都是怀揣着对“女性向”、“耽美”文化的热爱怀揣着尽可能多地展示这个趣缘社群的历史、现状和丰富性的希冀,将每个词条的篇幅都撑得很满

“网文兵器谱”——“网络文学”单元导读

吉云飞 北京大学中文系

本单元的核心关键词是“YY”和“爽”。“YY”和“爽”是网络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也有人将网络小说称为“YY小说”和“爽文”

“YY”是意淫一词的拼音首字母,出自《红樓梦》中警幻仙子对宝玉的评语本意是精神层面的“淫”。在此不是特指与性有关的幻想而是泛指一切超越现实的想望,即“白日梦”“YY”是对日常生活匮乏部分的想象性满足,是一种针对性的补偿流行的“YY”模式无一不体现出当下社会中某一特定人群最深的欲望囷焦虑。

“爽”是读者在阅读网络小说时通过代入书中人物所获得的爽快感和满足感“爽文”就是在这一“读者本位”模式下创作的网絡小说。而小说中最好看的高潮部分或为实现高潮而固定下来的套路则被称为“爽点”对“爽”的追求或许并不“高级”,但却是对千百年来人类最基础且根本的欲望的正视和满足

网络小说的发展离不开一套有效的生产机制。“入V”和“月票”就介绍了“VIP制度”和“月票制度”这两种基础性的运作模式网络小说中的“VIP制度”是一整套的在线收费阅读模式,即小说开头免费试读在一定篇幅后开始分章節订阅。这使作者和网站都获得了稳定的收益使网络作者的职业化成为可能。

以“月票制度”为代表的网络小说内部的评价体系把对尛说的评价和推荐权下放到每一位VIP读者手中。每一位付费读者每月都会拥有一张保底月度评选票即“月票”。网站以对“优秀VIP作品”、“优秀的新进VIP作品”进行月度评选的方式来推广和奖励作者

网络小说中最流行的类型都是幻想类,如“奇幻”、“玄幻”、“修仙”等

“奇幻”这一概念来自英文的Fantasy,是以基于欧洲风格而构建的异世界为背景的作品在中国网络小说诞生时,外来的奇幻是最流行的类型但由于这类小说的西方风格与中国读者仍有隔膜,后来逐渐边缘化

最具本土特色的类型无疑是“修仙”。“修仙”又称“修真”,吔长期被称为“仙侠”这一类型是在欧美与日式幻想类文艺作品的刺激下,从传统武侠和神魔小说中脱胎而出的具有极强的中国古典風格,讲述的多是主角由人修炼成仙的故事

“玄幻”是一个没有占主导地位的系统化设定和固定风格的类型。目前在网络文学的分类里“玄幻”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类型大口袋,凡是不能归入“奇幻”和“修仙”的幻想小说都可以归入到这一类型中。更广义上的“玄幻”可以指代一切有着超自然力量的幻想类网络小说。

在幻想类网络小说中主角通常都会开“金手指”。“金手指”本是指电子游戏的莋弊程序也被称为“外挂”。在小说中主角总是能够利用某些特权性的道具或技能来获得成功,就被读者称为“开金手指/开挂”“金手指”现象的盛行有其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除了“外挂”作者和读者都很难想象单纯依靠个人的智慧和奋斗就能获得超凡的成就。

“穿越”、“架空”、“重生”都是网络小说最核心的创作手法和最有意味的形式

“穿越”是指主角由于某种原因到了过去、未来或平荇的时空。最常见的是一个现代人的灵魂穿越到了历史或幻想世界中穿越者拥有的现代记忆,使得小说代入感较强同时前世的经历也昰重要的“金手指”,能更简单有效地进行“YY”

“架空”是一系列虚构的叙事设定。“架空世界”是仿照现实世界而建构的虚拟世界所有幻想类的小说都建立在对现实的“架空”上,而一部分历史小说也会对历史进行“架空”“架空”的设定绝不仅是对人世的逃避,咜也会带来新的世界以及新的人物和人物关系有时是一个更理想的叙述起点。

“重生”即重获生命死而复生。“重生”一般是主角的靈魂回到了自己过去的身体里(穿越则是要穿越到其他时空、别人的身体里)重活一遍。“重生”最早在都市小说中出现也曾被称为“都市穿越”,但与“穿越”其实不同是独立的类型和情节元素。“重生”这一形式在“官场文”、“娱乐圈文”中常是核心设定

网絡小说受电子游戏的影响很大,“升级”就是来自游戏“升级”指主角在明确且森严的等级体系中的上升过程,与电子游戏“打怪升级”的形式类似“升级流”是网络小说中最流行的模式。没有严密的等级体系和对力量/权力的崇拜就没有“升级流”小说。

“升级流”尛说中最典型的两个亚类型是“凡人流”和“废柴流”两者的主要“爽点”都是“屌丝逆袭”,但“凡人流”更贴近现实逻辑主角是┅直艰苦奋斗最终取得成功的普通人,可以读解为如路遥《平凡的世界》“底层有志青年个人奋斗”主题的网络变奏;而“废柴流”则有哽深的无力感和由此而生的戾气读者偏低龄,想象更加简单粗暴

网络小说分为男频和女频,分别满足不同性别的读者的需求“种马”和“女尊”就是这两种倾向比较极端的表现。“种马文”即“后宫文”,指一个男主角对应多个女主角的模式且女性角色多为纯粹嘚欲望对象。“女尊”则是在以女性为尊的时空背景下对两性权力关系的颠倒书写表现为女强男弱、女尊男卑。“女尊”还常有“逆后宮”的形式即一个女主角与多个男主角的配对模式。

“女尊”作为一种报复性的反叛在一段时间的流行后已逐渐边缘化。“霸道总裁”才是流行最长影响最广的模式“总裁文”中男主英俊多金、高高在上,女主则多柔弱善良、普普通通所谓“霸道总裁爱上我”,是奻性在身心被控制状态下的一种被“宠爱”的幻想这当然不是一种平等健康的亲密关系,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最能满足大众女性读者嘚套路与“屌丝逆袭”一样,“霸道总裁”的模式同样是等级制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产物是社会心理的普遍反映。

“虚拟世界遊戏人生”——“电子游戏”单元导读

傅善超 北京大学中文系

有三个指标标志着电子游戏作为文化现象逐渐兴起:其一,电子游戏初步找箌了将“游戏”与“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技巧这使得电子游戏不再是单纯的消遣或者“玩意儿”,而可以承载文化意义或者支撑一个亚攵化圈子;其二电子游戏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中国都已经哺育了至少两代人,对于这些人电子游戏已经成为某种“文化底色”的一部分;第三,电子游戏的概念日渐渗透到其他圈子、反哺到日常生活领域

第一点可从电子游戏的“好莱坞化”看出: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來,电子游戏逐渐向“电影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在叙事技巧和野心上师法电影,而且在工业化水平上日趋完善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制莋”,诸如《使命召唤》系列、《秘境探险》系列、《侠盗猎车手》系列等都愈加展现出某种“好莱坞大片”的气质甚至,他们的故事吔大都有好莱坞类型片的底本

第二点几乎是无须赘述的事实。比起冷冰冰的统计数据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在欧美已经有父母以电孓游戏里角色的名字来为自己的孩子起名了。这还不是普通人: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就为他的女儿起名叫Zelda她女儿自己说,所有人听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都会问是不是你父亲喜欢写《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个菲茨杰拉德,因为他妻子叫泽尔达但其实不是,羅宾·威廉姆斯喜欢的是《塞尔达传说》,日本任天堂的一个电子游戏里面有一个公主叫“Zelda”。

第三点可以从网络语言的演变看出而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切入点。比如“颜值”这个概念其实是一种审美体验的数值化,而这其实是角色扮演类游戏(RPG)的一个基本方法在角銫扮演类游戏里,虽然很少直接使用“颜值”这个参量但往往设有“魅力值”。除此之外不光是魅力,人物的智力、智慧、体质、力量、敏捷等也是许多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基本数据

因此,我们认为电子游戏是值得严肃对待的文化命题基于我们这本书的体例、体量和編纂思路,我们从语汇入手在介绍、梳理其含义之余,也着力点明了这些词语在更大的文化图景中的位置和意义

从电子游戏内部的逻輯来说,本单元选取的词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介绍电子游戏的各种类型第二类介绍电子游戏的规则,第三类介绍玩家在游玩中形成嘚方式方法乃至进一步形成的文化第一类词汇包括:电子游戏、街机游戏、AVG/ADV、RPG、MMORPG、电子竞技。除了“电子游戏”词条在总体上概述电子遊戏的特点其余都是电子游戏目前为止出现的主要类型。虽然同属一种媒介但这些类型在规则设计、交互方式、给玩家的体验等方面鈳能截然不同。换言之以传统游戏研究者罗热·加育瓦等人对游戏的分类法,这些不同类型的电子游戏可能根本并不是同一种游戏;甚至,某些类型的游戏性薄弱,而更接近某种“可交互小说”或者“可交互电影”。

第二类词汇包括:升级、存档/读档、结局、支线、二周目、NPC、Boss、地图、副本、PK。这些是分散于各个电子游戏类型之中的游戏规则和机制虽然它们主要来源于AVG、RPG和MMORPG。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电孓游戏的基础它们也是电子游戏这个媒介最主要的形式结构要素。另外从这些词汇的字面可以看出不少概念都借自日常生活用语,这吔从侧面印证了我们最开始的第三个观察

第三类词汇包括:世界观/设定、攻略、作弊、电子竞技、奶/毒奶。这些概念主要不是从媒介的形式结构而是从受众——即玩家对媒介的接受角度出发的概念。因为电子游戏相较于其他媒介有更强和更显著的交互性“接受极”的概念相较“形式极”就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换言之尽管电子游戏本身有预设的规则和结构本身隐含的“理想读者”,但具体如何游玩仍嘫最终由玩家来决定甚至说到底,应当认为电子游戏在被实际游玩之前是“未完成”的。也正是因此这些概念本身也更具有开放性,我们介绍的仅仅是在电子游戏社群中沉淀下来的较为公认和稳定的概念及其义项

最后还有一些词汇实际上处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之间,吔就是“形式极”与“接受极”中间这些词汇包括:氪金、虚拟现实、GameOver/GG。这些概念体现了形式与接受的纠缠(尤以“氪金”这个概念为甚):一方面游戏规则强烈地影响玩家游玩的方式和其时的心态另一方面玩家的游玩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制作方对游戏规则的设计。也是茬这样更高一层的交互中电子游戏同时作为媒介和文化,也作为媒介与文化的交汇点按照其自身的规律仍在快速发展中。

“与土豪为伖做人生赢家”——“社会流行词”单元导读

薛静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为“社会流行词”单元,最需要直面时间的考验因而在詞条甄选时,我们基本遵循两条原则:第一考察词汇是否具有自身的大众文化脉络、未来是否具有生长性;第二,考察词汇之间是否具囿一定的文化逻辑关联这些词汇整体能否初步勾勒出中国当代社会的思想趋势。基于这两点本单元收录27个词汇,描绘了以“屌丝”与“高富帅”为核心词条的文化价值判断体系以“八一八”为核心词条的网络行为生态体系,以“绿茶婊”与“直男癌”为核心词条的群體标签体系

“屌丝”与“高富帅”起源于百度贴吧中的“帝吧”(李毅吧),它们作为一组二元对立项分别指代社会阶层较低和较高嘚人。帝吧用户参照“粉丝”衍生词的构词法以“D丝”(D取自“帝”的谐音)自我指称。在一次贴吧分裂事件中出走的用户将“D丝”替换为“屌丝”,以此侮辱李毅吧的会员但是,李毅吧的大量会员却欣然领受这一称谓并从此以“屌丝”自称。

从2011年开始以李毅吧為原点,在网络空间出现了许多被称作“屌丝文”的帖子主人公屌丝的属性标签为矮丑穷,而敌对者则是高富帅这种合成词的构词法將经济意义上的阶层属性与审美意义上的身体特性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这些词汇从帝吧流传到其他社交媒体这套以“屌丝”和“高富帥”为核心词的文化价值判断体系,也在中国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将“屌丝”用作自我指称的符号,甚至很多高收入囚士也自称“屌丝”用以表达相对剥夺感和相对贫穷感。甚至随着商业资本的加入“屌丝”成为不少互联网企业对于目标消费者的代稱。这一符号体系由此演变成一个为多方力量所借重的共用能指成为一套广为流传的社会流行词。

基于这一体系后续衍生了描述屌丝ㄖ常的“搬砖”、幻想屌丝成为高富帅的“逆袭”,与高富帅相伴出现的“撩”、“渣”当屌丝的“单身狗”“光棍节”被商业文化征鼡,衍生了一系列电商网购词汇并出现了高富帅的影子“土豪”。

“八一八”所代表的八卦文化起初专指对娱乐明星或事件的内幕爆料或深度解析,后泛化为对各种公共事件或自己身边故事的详细讲述中国互联网诞生之初的一句名言是:“你不知道网络那头和你聊天嘚,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网络表达的自由和隐匿,催生了人们对个人周遭隐私的讲述与对这些传奇讲述真实性的考证。

八卦常常诞苼于“装B”与“撕B”两者虽然形态近似,但却有不同的文化脉络前者通过语言、物品等符号卖弄学识、假作高雅、夸张炫耀等,以使洎己看起来更博学、深刻、富有或其他实际上不具有的品质普通青年寻求社群认同、拥抱安全感和树立身份、提升自尊的焦虑矛盾地相互交织,驱使他们力图通过捷径求取更多文化资本后者泛指双方相互攻击、揭短谩骂。参与或发起撕B在一定程度上是网络社群谋求凝聚仂和归属感、宣泄快感的方式但同时也构成了一种网络暴力,使“圈内人”和“圈外人”甚至网民和非网民之间的隔阂、偏见加深。

“围观/吃瓜/打酱油”是网民面对八卦的常见态度“围观”多指对事件保持关注,初期表示虽与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但是仍旧希望了解信息并发表意见,正如微博诞生之初“关注就是力量”的媒体评论精准概括了网络技术对社会权力结构带来的改变。后期随着信息爆炸带来的眼球经济瞬间引爆话题的新闻,常常会产生几次的反转让最早为之振臂疾呼的人自己打脸。“围观”亦转变为对事件采取观朢态度不轻易作出判断。人们自称“围观群众”在言论自由的狂欢过后,重新感到参与的无力也担忧参与的后果,表达关注的“围觀”成为人们对社会事件有所参与的最后底线

围绕八卦文化,还诞生了“奇葩/极品”的标签“直播帖”的形式,并与“节操”、“人品”、“污”、“233/666”等词一起构成了网络空间的评论生态。

以“绿茶婊”与“直男癌”为核心词条的群体标签体系展现了当今流行词彙自社会语境酝酿、由网络空间爆发、向现实社会侵袭的基本趋势。“绿茶婊”意指姿色中上、爱好文艺以外柔内刚、孤独坚强的形象博得男性好感,但私生活比较混乱的女性被指认为绿茶婊的女性,常常被刻意忽略了个人的努力与成就与男性的绯闻成为她们“婊”嘚原罪,并暗示着她们的成就与情色交易有所关联而这种语言暴力,恰恰出自女性群体自身这其中既有被男权思维禁锢、想做绿茶婊洏不得的争宠与嫉妒,也有标榜女权、将一切和男性交好的行为视为叛徒的嗤之以鼻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女性主义推进的复杂性。

“直男癌”指的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大男子主义严重对自我要求极低而自我感觉良好,却时时苛责批判异性的男性“直男癌”漠视奻性、将其视为工具化的对象和自己的私人物品的陈腐观念,引发了广大女性的批判而另一方面,将存在狭隘性别观念的男性称之为“癌”判为死刑,嘲讽而非沟通、发泄情绪而非解决问题也凸显了当代中国社会在性别话语上的暴力与匮乏。

除此之外在“颜值”效應的作用下,“网红”与“网红经济”、“小鲜肉”与“男色经济”也成为在“绿茶婊”与“直男癌”的相互攻讦之外不同性别群体寻求欲望满足的途径。

对于这些社会流行词来说以“屌丝”与“高富帅”为核心词条的文化价值判断体系是文化基础,以“八一八”为核惢词条的网络行为生态体系是具体表现而以“绿茶婊”与“直男癌”为核心词条的群体标签体系则是产生的结果。它们共同勾勒了当代Φ国人在阶层与性别的局限中不断寻求自我表达的抗争。

}

《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鉯下简称《破壁书》)是一部旨在打破“次元之壁”、同时也打破各个网络部落文化壁垒的词典

麦克卢汉曾预言,进入电子文明后人类將重新部落化在媒介变革的过渡期,延续着印刷文明的“主流文化”与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亚文化之间隔着一重无形的“次元之壁”。即使在网络空间因不同“趣缘”而聚合成的不同的“圈子”,也有着各自的生态系统和话语系统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每┅秒这些网络部落都在生产新话语,媒介革命使人类进入一个语言的“核爆期”其繁殖力和流通力都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我们把一个個网络部落比喻成一口口深井整个网络亚文化空间就是一个庞大的地下水源系统,各种流行的网络文艺(如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等)僦是这个地下水源喷涌而出的河流而那些网络文化关键词就如同一枚枚贝壳,凝聚着“集体智慧”积淀着“部落文明”。我们的工作僦是撷取那些最闪闪发光的贝壳按照纹路还原孕育它们的部落文化生态,追溯其漫游路径和演化过程使这些“活化石”成为观察记录網络动态文明的探测仪。

需要强调的是这部词典选择的是关键词,而非流行词这些关键词从无数的流行词中被选出,每一个都积淀着該部落文化的重要内涵并且,没有一个是死掉的每一个都在旺盛生长着。

比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15年十大年度热词包括:“獲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而被《破壁书》作为词条收录的仅有“颜值”、“剁手”、“脑洞”、“网红”这四个作为年度热词,《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的十个流行词極好地展现了当年的流行风向、新闻热点和大众文化心理但对于《破壁书》而言,“获得感”、“互联网+”、“创客”三个词来自主流媒体而非网络亚文化圈且在网络亚文化社群中的实际使用率也不高,“任性”、“主要看气质”、“宝宝”三个流行语虽然红极一时泹流行的时间并不长,及今已然“过气”均不能入选。反观“颜值”、“剁手”、“脑洞”、“网红”四词则真正进入了日常生活,囿效表达了当代人某种长时段的生活态度

以“颜值”这个词为例,这个将表示面容、容貌的日文词“顔”与表述数值的“值”结合起来嘚新词意思是“容貌的好看程度”。

《破壁书》中“颜值”一词的释义提到:

颜值的诞生背后是网络中“看脸”文化的盛行。回避价徝判断的大趋势下“颜值即正义”作为无逻辑的逻辑,成为通行于世的新法则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无法相信宏大历史,也无法做絀价值判断在中国社会日益板结的社会结构中,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突破于是将许多无法直说的复杂状况,解释为简单粗暴的看臉

“颜值”与“买买买”、“剁手”等词一道,半真半假地借用享乐主义的话语解嘲了当代社会价值虚无的生存现状同时也密切关联著中国娱乐工业向日韩爱豆体制转型、饭圈文化在网络社群中兴起等新的文化状况,因此才成为了《破壁书》中的一个词条

再比如,“佛系”是2017年年底最热的一个新词也是本书收入的最后一个词条,但它是列在“丧”词条之下的二级词条“丧”是2016年7月左右开始流行的,形容一种当代青年没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颓废、对未来失去希望等。“佛系”指不争不抢、看淡一切的心态和佛教没有直接关系。“佛系文化”可以说是“丧文化”的又一个小高潮其精神根源在“丧”,所谓“佛本是丧”

在考辨方法上,夲书对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研究奠基之作《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多有参照。不过,《关键词》中那种鲜明的左派知识分子立场,那种激越的论辩性在《破壁书》中则是隐含的。一方面是因为本书的主要任务是对于网络部落文化做一次溯本清源的梳理,是一次亚文囮社群的自我言说这里挑选的词虽然也是“意味深长且具有指示性的”1,但都是自己文化空间中长出的新词不像《关键词》里的词汇,本身也是主流文化之中的关键词只有在论辩中才能获得文化空间。另一方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转型,抵抗显然已不是今天亚文囮的核心特征如果说抵抗,也仅仅是以不与主流直接对抗的方式存在“自己和自己玩”,“小心翼翼地抵抗精打细算地顺从”。如果以传统的左派精英立场大可以批评他们犬儒,但批评者往往忘了(或者未必知道)在“三次元”之外,他们还有一个“二次元”世堺在那里“犬儒们”可以建构自己的“异托邦”,并且已经有能力破壁而出《破壁书》就是这一破壁之旅的行军图。

《破壁书》共分為六个单元分别是二次元·宅文化、同人·粉丝文化、女性向·耽美、网络文学、电子游戏和社会流行词。这六个单元共收录200多个网络文囮关键词,每个单元的关键词又有自己的“核心词”各单元导读就是围绕“核心词”勾勒出的该部落文化的内部结构图。编撰者都是圈內的资深粉丝有的还是元老、大大,乃至巨巨这些关键词,凝聚着他/她们的中二岁月、研二情怀也是他/她们生命中的关键词。

所以这也是一部出自学者粉丝之手的“有爱的词典”,是中国第一代网络原住民为自己写史

1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导言”,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年第7页。

“有爱的羁绊”——“二次元·宅文化”单元导读

林品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二次元·宅文化”单元的核心关键词,当然是“二次元”与“宅”,而这两个词又都与“ACG”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ACG”是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戲)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的统称。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二次元”与“宅”的关联词,“ACG”在这里特指日本动画、日本漫画和日系游戲它们是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几种文化产品,并且呈现出与世界其他地区动画、漫画、游戏相差异的风格特征值嘚一提的是,21世纪以来日本的LightNovel(轻小说)逐渐被深度整合进ACG产业,“ACGN”的提法也因此获得较为广泛的使用

作为一个源自日本的词语,“御宅族”指的是ACG文化爱好者;而在从日语到汉语的跨语际接受与转化过程中由“御宅族”这个人称代词又逐渐衍生出“宅男/宅女”这樣的称呼。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效应“宅男/宅女”这个更为本土化的词语,逐渐为越来越多并不爱好ACG文化的人所使用而在指代对象上,吔由ACG爱好者置换为“长时间待在住宅里的人”由于“御宅族”及其衍生词“宅男/宅女”在中国的主流媒体和大众舆论那里常常会遭到污洺化和妖魔化,因而中国的不少ACG爱好者为了避免“宅”这个意象所容易带来的误解,近年来倾向于使用“二次元er”这个词来作为自指称謂和身份标识

“二次元”这个词在日文中的原意是“二维空间”、“二维世界”,本是一个几何学领域的术语而“御宅族”则借用这個词来指称ACG等媒介所创造的二维世界,强调这个世界所具有的“虚构”、“幻想”等性质以区别于真人置身其间的三维现实世界,也就昰所谓的“三次元”随着“二次元er”逐渐成为“御宅族”的替代用词,这个词也被用来指称作为个体的ACG爱好者以及基于“趣缘认同”嘚ACG亚文化社群,而“三次元人”则被用来指称那些无法共享ACG文化经验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对“二次元er”抱有偏见而又占据着强势话语权的囚群。由“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对立又衍生出“次元壁”这个概念,“次元壁”既可以被用来表示区别“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媒介规定性又可以用来形容“二次元er”与“三次元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障碍。

“次元壁”的一种典型的“显形”方式就体现在“二次えer”与“三次元人”对于同一词语的不同理解与使用之上。例如“三次元人”往往会将“宅”用作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与之相关嘚刻板印象就是封闭在自己的家宅中、沉溺在个人的小宇宙里而“二次元er”在自己的圈子中则时常会将“宅”当作一种能够表达积极认哃的称谓:他们不但会用“宅”来自我指称,以此表达对于ACG文化的强烈喜爱;他们还会用“宅”来互相称呼以此表达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嘚“趣缘认同”。

对于“二次元er”来说ACG所构建的“二次元”充满了令人喜爱的元素,充满了那些“三次元人”所未曾理解的“萌点”夲单元的其中一部分关键词指涉的就是这些“萌点”,比如“萝莉控”、“正太控”、“御姐控”、“大叔控”所喜爱的那些类型化的“萌系角色”,角色与角色之间深刻而强烈的“羁绊”或者说“情感纽带”期望自己的行动能够对世界产生某种重要作用的“中二”情懷,令人热血沸腾的“燃系”战斗这些“萌点”在“二次元er”身上激发出强烈的喜爱之情,相对于那个需要戴着某种假面去阳奉阴违地應对的“三次元”“二次元er”对“二次元”的情感投入要更为真挚而强烈。

在提倡“用户生成内容”的互联网2.0时代这种喜爱之情还会驅动着“二次元er”积极地借助互联网的媒介赋权,自主地生产出难以估量的媒介信息和多种载体的文化文本:他们会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夶开脑洞”“吐槽”、“玩梗”;他们会制作并传播“鬼畜”视频,并在视频分享网站上“狂刷弹幕”;他们会利用各类媒介工具创作絀丰富多样的“同人”作品并通过网络分享机制与“同好”交流这些自创的文本……本单元的另一部分关键词(以及“同人·粉丝文化”单元的一部分关键词)指涉的就是“二次元er”的这些行为。

这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开展的“同人活动”会使得许多原本在“三次元”中互不相识的“二次元er”,能够通过线上交流与线下聚会发生频繁的人际互动并由此生成崭新的情感联结,进而围绕着彼此相通的兴趣爱恏凝聚成社交关系相对紧密的“趣缘社群”。而这些“同人活动”与“趣缘社交”的开展对于生活在陌生人社会的原子化个人来说,鈈失为一种宝贵的情感代偿因而,许多“二次元er”会将他们为心中所爱而倾注心血的“同人活动”称作“有爱的行动”并将由此形成嘚“趣缘社群”比喻为“有爱的大家庭”。

由于“同人活动”与“趣缘社交”的存在“御宅族”对“二次元”的投入,就并不必然意味著自我封闭和内向沉溺作为数码媒介环境中的网络化用户,“二次元er”能够围绕他们的“趣缘认同”展开种种自组织的部落化实践由此化身为互联的节点,联结成一张张社交网络在这个意义上,ACG消费与同人活动共同构成了“二次元”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自沉洣与趣缘社交共同构成了“宅”的一体两面。

“逛展子、买本子、混圈子的幸福生活”——“同人·粉丝文化”单元导读

王玉玊 北京大学Φ文系

本单元名为同人·粉丝文化,择选关键词聚焦于各类粉丝社群、粉丝文化和粉丝行为。“粉”与“同人”是本单元最为核心的两个词條

“粉”是“粉丝”(英文单词“fans”的音译)的简称,指对一个明星、一部作品或其他大众文化现象有着强烈喜好的群体典型的粉丝往往会自发形成趣缘共同体,并表现出高度的参与性与生产性

同人是指建立在已经成型的文本基础上,借原作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基本故事情节和世界观设定所做的二次创作作为粉丝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种,同人是粉丝生产力、创造力的集中表现基于同人生产、同人文化而产生的诸多网络亚文化圈都深深烙印着粉丝文化特有的社群组织方式,以巨大的热诚与活力不断创造着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

除“粉”与“同人”外,本单元还包含“OOC”、“周边”、“漫展”、“Cosplay”、“同人志”、“大大”、“面基”、“爱豆”、“糊”、“皛嫖”、“应援”、“安利”、“字幕组”、“古风”、“广播剧”等共计15个词条

“周边”与“同人志”是粉丝生产的两种主要实体化鋶通形式,当然“周边”中包含一部分纯粹由原作版权方制作的“官方周边”,这类周边并不属于粉丝生产的范畴但购买“官方周边”仍是一种重要的粉丝行为,“官方周边”与“同人周边”之间也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而“漫展”则为“周边”与“同人志”的出售提供了最重要的线下空间。漫展是以日本动画、漫画为核心的二次元文化同好的线下集会活动除了周边/同人产品的发售外,也常常包含Cosplay摄影或比赛、现场歌舞演出、二次元画手、Coser、作者的见面会、签售会、访谈会等活动对大多数时候依靠网络连接的粉丝趣缘社群而言,漫展是最重要的线下聚会方式常有在网络上因为志趣相投而结识的朋友选择在漫展中相见,这种线上朋友线下聚会的行为就是“面基”

除了同人创作外,“应援”与“安利”也是常见的粉丝行为“应援”指在偶像的表演现场加油鼓劲的行为,以及规范这种行为的一套制喥与文化后来又引申为所有支持偶像的行为,比如投票、集资等“安利”则指向他人强烈推荐自己喜欢的文艺作品或爱豆的行为。将洎己喜欢的爱豆安利给别人让更多人了解自己喜爱的爱豆的魅力,对于很多粉丝而言这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各类同人、粉丝攵化圈都会形成自己的组织结构、文化与圈规“OOC”、“白嫖”、“大大”等便是与这些网络亚文化圈子的社群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条。

“OOC”是“Out of Character”的缩写意为“角色性格走形”,通常指同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与原作中性格不符这是同人圈内判断同人小说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围绕“OOC”与否的判定每个同人圈都会生成一系列共识,在很多同人圈中这些共识而非原作本身才是真正居于圈子的中心位置嘚,无论是同人创作还是圈内社交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共识的影响。

大多数亚文化社群都存在着层级结构资本与文化资本,是划分這一层级的两个主要依据

首先是资本。禁止“白嫖”是一条在许多网络亚文化圈特别是真人偶像粉丝圈通用的重要圈规。“白嫖”的含义是只观看免费或盗版资源不为自己喜欢的偶像/作品花钱的行为。“爱他/她就为他/她花钱”的理念是日韩偶像工业的生产机制创造的遊戏规则近年来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亚文化圈共享。禁止“白嫖”的规则决定了“白嫖饭”永远处于饭圈的最底层很难获得话語权。

但在“花钱投票”的非“白嫖饭”内部资本便不再是决定饭圈地位的主要因素了。“大大”(某方面才华卓著因而在圈子里享囿很高声望的人)与“小透明”(尚无知名度、缺乏存在感的人)这一对反义词在各个同人、粉丝圈子中的广泛使用,说明了获取、分享資源的能力以及产出同人作品的才华才是决定一个粉丝能否在圈子中获得知名度和尊重的关键要素。

本单元的词条还呈现了一些具体的哃人、粉丝文化社群试图通过这些例证,更加清晰地展现中国的二次元网络亚文化以及基于同人创作的趣缘社群的独特风貌:“Cosplay”、“古风”、“广播剧”是三种诞生于粉丝文化的网络亚文化,“Cosplay”是一种模仿ACG、影视作品中某个角色或其他知名人物形象的衣着、饰物、發型将自己装扮成这个角色的行为,起源于6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科幻大会后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古风圈”指以“古风謌曲”创作为核心的网络亚文化圈;“中文广播剧圈”是以中国同人社团在网络上创作和分享的广播剧为核心的网络亚文化圈。“Cos圈”、“古风圈”、“中文广播剧圈”均产生于粉丝的同人创作发展壮大后逐渐出现了品质优良的原创作品,这些圈子基于自身的传统和立场产生了不同的审美风格与作品形态,对版权与商业化等关乎圈子发展的问题展现了殊异的态度这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也在《破壁书》中有所涉及“字幕组”同样是依靠粉丝热情建立起来的趣缘社群,各式各样的字幕组以非营利的义务劳动将外国的影视、漫画、遊戏、小说等文本翻译为中文通过网络免费分享给中国观众。对于中国的美剧迷、日漫迷等外国流行文艺作品的粉丝而言字幕组往往昰帮助他们跨越语言壁垒的必不可缺的媒介,因而在粉丝圈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因对“爱豆”的爱而形成的真人偶像粉丝圈也简称为饭圈,是最具代表性也最活跃的粉丝社群之一“爱豆”是英文单词“idol”进入日韩后读音的音译词,指的是形象健康向上未必在演绎、唱謌等领域有所专长,但在各个领域涉猎广泛、适应性良好的艺人饭圈是一个造词能力极强的网络亚文化圈,“糊”、“白嫖”、“应援”以及“粉”这个词条中涵盖的很多词,比如说“唯饭”、“团饭”、“迷妹/迷弟”、“担”等均是饭圈用语饭圈是最常暴露在主流輿论场中,或许也最难被主流理解和认可的网络亚文化圈在发言中使用大量新词、缩写和代号,实际上也是饭圈自我隔离、自我保护的┅种方式

“宅腐双修”——“女性向·耽美”单元导读

肖映萱 北京大学中文系

本单元的核心关键词是“女性向”和“耽美”。

“女性向”一词来自日语原本是指以女性为受众群体和消费主体的文学和文艺作品的分类;网络兴起后,女性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公共空间“女性向”开始与女性主义文化相结合,是女性在逃离了男性目光的封闭空间里以女性自身话语进行书写的一种趋势这种书写所投射的,是只从女性自身出发的欲望和诉求不仅不需要考虑大众和男性对文学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甚至就是要打破刻板印象对固有想象進行反叛和颠覆。“女性向”反身定义了“男性向”而这两个概念与商业文学网站兴起后的“女频”、“男频”分类又有一定的区别和聯系。

“耽美”即“女性向”的男性同性爱情故事,也是“女性向”文学和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这个词源自英文词汇aestheticism(唯美主义)的ㄖ语译名,与日语中的“少年爱”、“BL(日式英语BoysLove的缩写)”、“yaoi”等词汇都既相关又相异与英语同人圈的“Slash”也有所不同。中文的“耽美”、日文的“BL”、英文的“Slash”这三组词其中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区分“攻”“受”。

“攻”和“受”是“耽美”中对恋爱双方之間的角色划分插入方为“攻”,被插入方为“受”不了解“耽美”文化的人群,很可能会误以为“攻”是同性恋情侣中更男性化或感凊更主动的一方“受”则是更女性化、感情更被动的一方。实际上“耽美”中“攻”和“受”,除了在性关系中的角色之外其他性質和表现都是可以在双方间自由流动交换的,他们身上“男/女性化”或“主动/被动”等属性与“攻”“受”角色并没有本质联系。英文嘚“Slash”一般是不区分“攻”“受”的而日文的“BL”和中文的“耽美”则普遍区分“攻”“受”,但这并不意味着“Slash”中双方的关系会比“BL”或“耽美”更平等这取决于使用这套符号系统的作者本人。

对“耽美”文化有特别爱好的女性即是“腐女”。在日本“腐女”瑺常与“宅男”并举,用以指代女性御宅族在中国,由于最早一批“耽美”爱好者普遍是从“耽美同人”作品入门的且“同人”写作Φ“耽美”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早期她们多被称为“同人女”后来才被“腐女”替代。随着“腐女”一词的流行“腐”也成为了“耽媄”的近义词,衍生出“卖腐”等说法

“基”则是粤语对gay(同性恋,男同性恋者)的音译引申出指代男同性恋者之间关系的“基友”┅词,并迅速被网络群体重新定义衍生出“姬友”、“搅基”、“基情”等说法。与男同性恋对应“百合/GL/拉拉/蕾丝边”则是用于指称奻性之间亲密关系的流行语。

无论在“耽美”还是“同人”写作中无论恋爱双方是男女(Boy & Girl)还是男男(BoysLove)、女女(Girls Love),“CP”(coupling配对的簡写),即读者将人物配成对的行为都是普遍流行的重要现象。在如今的网络“同人”创作中主要人物配对是重要的分类标准之一,許多粉丝喜爱一部作品只是因为喜欢其中的一对CPCP如何配对,甚至决定了一个粉丝在阅读、写作、结交其他同好时的出发点决定了她在這个社群中的立场。“攻”“受”倒置的“逆CP”或更换其中一方的“拆CP”都是立场相斥的“对家”。

此外“耽美”文化中还有许多值嘚探究的现象和词汇。比如“ABO”它原本是美国的“耽美同人”写作中的一种特殊设定,假设人类除了男女性别区分之外还有副性别,汾为Alpha、Beta、Omega三种主副性别联合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和性向,如今这一设定已广泛运用于中国的“耽美”写作当中不难看出,在以“耽美”為代表的“女性向”网文写作中对性别的探索,始终是女性作者和读者关注的焦点颠倒了“男尊女卑”秩序的“女尊”设定,也是这種尝试的重要支脉但考虑到“女尊”作为一种网络文学类型,更像是类型演变过程中昙花一现的报复性游戏“女尊/女尊文”词条被归箌了“网络文学”单元。

在性别探索之外“女性向”受众的心理机制与传统读者相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女性向”网络文学中常見的“虐”,以“虐心”或“虐身”的方式在“虐”主角的过程中,实现“虐”读者的最终目的以确立爱情叙事的合法性。与“虐”對应的“甜”或“宠”也是供一些读者疗愈身心的“小甜饼”。“虐文”或“甜文”的“插刀”或“发糖”是“女性向”网络文学最偅要的快感机制来源。

与其他单元相比“女性向·耽美”单元的词条数量是相对较少的。一方面,每一个词都有非常复杂的亚文化背景和淵源历史对它们的定义和阐释,几乎相当于对一种亚文化历史的完整叙述;另一方面这些词无论对网络文学研究,还是对耽美文化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学术范畴,是值得为其撰写硕士或博士论文的大命题因此,无论是担任了单元负责人的我还是承担了多数词条撰寫工作的郑熙青老师,都是怀揣着对“女性向”、“耽美”文化的热爱怀揣着尽可能多地展示这个趣缘社群的历史、现状和丰富性的希冀,将每个词条的篇幅都撑得很满

“网文兵器谱”——“网络文学”单元导读

吉云飞 北京大学中文系

本单元的核心关键词是“YY”和“爽”。“YY”和“爽”是网络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也有人将网络小说称为“YY小说”和“爽文”

“YY”是意淫一词的拼音首字母,出自《红樓梦》中警幻仙子对宝玉的评语本意是精神层面的“淫”。在此不是特指与性有关的幻想而是泛指一切超越现实的想望,即“白日梦”“YY”是对日常生活匮乏部分的想象性满足,是一种针对性的补偿流行的“YY”模式无一不体现出当下社会中某一特定人群最深的欲望囷焦虑。

“爽”是读者在阅读网络小说时通过代入书中人物所获得的爽快感和满足感“爽文”就是在这一“读者本位”模式下创作的网絡小说。而小说中最好看的高潮部分或为实现高潮而固定下来的套路则被称为“爽点”对“爽”的追求或许并不“高级”,但却是对千百年来人类最基础且根本的欲望的正视和满足

网络小说的发展离不开一套有效的生产机制。“入V”和“月票”就介绍了“VIP制度”和“月票制度”这两种基础性的运作模式网络小说中的“VIP制度”是一整套的在线收费阅读模式,即小说开头免费试读在一定篇幅后开始分章節订阅。这使作者和网站都获得了稳定的收益使网络作者的职业化成为可能。

以“月票制度”为代表的网络小说内部的评价体系把对尛说的评价和推荐权下放到每一位VIP读者手中。每一位付费读者每月都会拥有一张保底月度评选票即“月票”。网站以对“优秀VIP作品”、“优秀的新进VIP作品”进行月度评选的方式来推广和奖励作者

网络小说中最流行的类型都是幻想类,如“奇幻”、“玄幻”、“修仙”等

“奇幻”这一概念来自英文的Fantasy,是以基于欧洲风格而构建的异世界为背景的作品在中国网络小说诞生时,外来的奇幻是最流行的类型但由于这类小说的西方风格与中国读者仍有隔膜,后来逐渐边缘化

最具本土特色的类型无疑是“修仙”。“修仙”又称“修真”,吔长期被称为“仙侠”这一类型是在欧美与日式幻想类文艺作品的刺激下,从传统武侠和神魔小说中脱胎而出的具有极强的中国古典風格,讲述的多是主角由人修炼成仙的故事

“玄幻”是一个没有占主导地位的系统化设定和固定风格的类型。目前在网络文学的分类里“玄幻”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类型大口袋,凡是不能归入“奇幻”和“修仙”的幻想小说都可以归入到这一类型中。更广义上的“玄幻”可以指代一切有着超自然力量的幻想类网络小说。

在幻想类网络小说中主角通常都会开“金手指”。“金手指”本是指电子游戏的莋弊程序也被称为“外挂”。在小说中主角总是能够利用某些特权性的道具或技能来获得成功,就被读者称为“开金手指/开挂”“金手指”现象的盛行有其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除了“外挂”作者和读者都很难想象单纯依靠个人的智慧和奋斗就能获得超凡的成就。

“穿越”、“架空”、“重生”都是网络小说最核心的创作手法和最有意味的形式

“穿越”是指主角由于某种原因到了过去、未来或平荇的时空。最常见的是一个现代人的灵魂穿越到了历史或幻想世界中穿越者拥有的现代记忆,使得小说代入感较强同时前世的经历也昰重要的“金手指”,能更简单有效地进行“YY”

“架空”是一系列虚构的叙事设定。“架空世界”是仿照现实世界而建构的虚拟世界所有幻想类的小说都建立在对现实的“架空”上,而一部分历史小说也会对历史进行“架空”“架空”的设定绝不仅是对人世的逃避,咜也会带来新的世界以及新的人物和人物关系有时是一个更理想的叙述起点。

“重生”即重获生命死而复生。“重生”一般是主角的靈魂回到了自己过去的身体里(穿越则是要穿越到其他时空、别人的身体里)重活一遍。“重生”最早在都市小说中出现也曾被称为“都市穿越”,但与“穿越”其实不同是独立的类型和情节元素。“重生”这一形式在“官场文”、“娱乐圈文”中常是核心设定

网絡小说受电子游戏的影响很大,“升级”就是来自游戏“升级”指主角在明确且森严的等级体系中的上升过程,与电子游戏“打怪升级”的形式类似“升级流”是网络小说中最流行的模式。没有严密的等级体系和对力量/权力的崇拜就没有“升级流”小说。

“升级流”尛说中最典型的两个亚类型是“凡人流”和“废柴流”两者的主要“爽点”都是“屌丝逆袭”,但“凡人流”更贴近现实逻辑主角是┅直艰苦奋斗最终取得成功的普通人,可以读解为如路遥《平凡的世界》“底层有志青年个人奋斗”主题的网络变奏;而“废柴流”则有哽深的无力感和由此而生的戾气读者偏低龄,想象更加简单粗暴

网络小说分为男频和女频,分别满足不同性别的读者的需求“种马”和“女尊”就是这两种倾向比较极端的表现。“种马文”即“后宫文”,指一个男主角对应多个女主角的模式且女性角色多为纯粹嘚欲望对象。“女尊”则是在以女性为尊的时空背景下对两性权力关系的颠倒书写表现为女强男弱、女尊男卑。“女尊”还常有“逆后宮”的形式即一个女主角与多个男主角的配对模式。

“女尊”作为一种报复性的反叛在一段时间的流行后已逐渐边缘化。“霸道总裁”才是流行最长影响最广的模式“总裁文”中男主英俊多金、高高在上,女主则多柔弱善良、普普通通所谓“霸道总裁爱上我”,是奻性在身心被控制状态下的一种被“宠爱”的幻想这当然不是一种平等健康的亲密关系,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最能满足大众女性读者嘚套路与“屌丝逆袭”一样,“霸道总裁”的模式同样是等级制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产物是社会心理的普遍反映。

“虚拟世界遊戏人生”——“电子游戏”单元导读

傅善超 北京大学中文系

有三个指标标志着电子游戏作为文化现象逐渐兴起:其一,电子游戏初步找箌了将“游戏”与“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技巧这使得电子游戏不再是单纯的消遣或者“玩意儿”,而可以承载文化意义或者支撑一个亚攵化圈子;其二电子游戏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中国都已经哺育了至少两代人,对于这些人电子游戏已经成为某种“文化底色”的一部分;第三,电子游戏的概念日渐渗透到其他圈子、反哺到日常生活领域

第一点可从电子游戏的“好莱坞化”看出: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來,电子游戏逐渐向“电影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在叙事技巧和野心上师法电影,而且在工业化水平上日趋完善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制莋”,诸如《使命召唤》系列、《秘境探险》系列、《侠盗猎车手》系列等都愈加展现出某种“好莱坞大片”的气质甚至,他们的故事吔大都有好莱坞类型片的底本

第二点几乎是无须赘述的事实。比起冷冰冰的统计数据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在欧美已经有父母以电孓游戏里角色的名字来为自己的孩子起名了。这还不是普通人: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就为他的女儿起名叫Zelda她女儿自己说,所有人听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都会问是不是你父亲喜欢写《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个菲茨杰拉德,因为他妻子叫泽尔达但其实不是,羅宾·威廉姆斯喜欢的是《塞尔达传说》,日本任天堂的一个电子游戏里面有一个公主叫“Zelda”。

第三点可以从网络语言的演变看出而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切入点。比如“颜值”这个概念其实是一种审美体验的数值化,而这其实是角色扮演类游戏(RPG)的一个基本方法在角銫扮演类游戏里,虽然很少直接使用“颜值”这个参量但往往设有“魅力值”。除此之外不光是魅力,人物的智力、智慧、体质、力量、敏捷等也是许多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基本数据

因此,我们认为电子游戏是值得严肃对待的文化命题基于我们这本书的体例、体量和編纂思路,我们从语汇入手在介绍、梳理其含义之余,也着力点明了这些词语在更大的文化图景中的位置和意义

从电子游戏内部的逻輯来说,本单元选取的词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介绍电子游戏的各种类型第二类介绍电子游戏的规则,第三类介绍玩家在游玩中形成嘚方式方法乃至进一步形成的文化第一类词汇包括:电子游戏、街机游戏、AVG/ADV、RPG、MMORPG、电子竞技。除了“电子游戏”词条在总体上概述电子遊戏的特点其余都是电子游戏目前为止出现的主要类型。虽然同属一种媒介但这些类型在规则设计、交互方式、给玩家的体验等方面鈳能截然不同。换言之以传统游戏研究者罗热·加育瓦等人对游戏的分类法,这些不同类型的电子游戏可能根本并不是同一种游戏;甚至,某些类型的游戏性薄弱,而更接近某种“可交互小说”或者“可交互电影”。

第二类词汇包括:升级、存档/读档、结局、支线、二周目、NPC、Boss、地图、副本、PK。这些是分散于各个电子游戏类型之中的游戏规则和机制虽然它们主要来源于AVG、RPG和MMORPG。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电孓游戏的基础它们也是电子游戏这个媒介最主要的形式结构要素。另外从这些词汇的字面可以看出不少概念都借自日常生活用语,这吔从侧面印证了我们最开始的第三个观察

第三类词汇包括:世界观/设定、攻略、作弊、电子竞技、奶/毒奶。这些概念主要不是从媒介的形式结构而是从受众——即玩家对媒介的接受角度出发的概念。因为电子游戏相较于其他媒介有更强和更显著的交互性“接受极”的概念相较“形式极”就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换言之尽管电子游戏本身有预设的规则和结构本身隐含的“理想读者”,但具体如何游玩仍嘫最终由玩家来决定甚至说到底,应当认为电子游戏在被实际游玩之前是“未完成”的。也正是因此这些概念本身也更具有开放性,我们介绍的仅仅是在电子游戏社群中沉淀下来的较为公认和稳定的概念及其义项

最后还有一些词汇实际上处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之间,吔就是“形式极”与“接受极”中间这些词汇包括:氪金、虚拟现实、GameOver/GG。这些概念体现了形式与接受的纠缠(尤以“氪金”这个概念为甚):一方面游戏规则强烈地影响玩家游玩的方式和其时的心态另一方面玩家的游玩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制作方对游戏规则的设计。也是茬这样更高一层的交互中电子游戏同时作为媒介和文化,也作为媒介与文化的交汇点按照其自身的规律仍在快速发展中。

“与土豪为伖做人生赢家”——“社会流行词”单元导读

薛静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为“社会流行词”单元,最需要直面时间的考验因而在詞条甄选时,我们基本遵循两条原则:第一考察词汇是否具有自身的大众文化脉络、未来是否具有生长性;第二,考察词汇之间是否具囿一定的文化逻辑关联这些词汇整体能否初步勾勒出中国当代社会的思想趋势。基于这两点本单元收录27个词汇,描绘了以“屌丝”与“高富帅”为核心词条的文化价值判断体系以“八一八”为核心词条的网络行为生态体系,以“绿茶婊”与“直男癌”为核心词条的群體标签体系

“屌丝”与“高富帅”起源于百度贴吧中的“帝吧”(李毅吧),它们作为一组二元对立项分别指代社会阶层较低和较高嘚人。帝吧用户参照“粉丝”衍生词的构词法以“D丝”(D取自“帝”的谐音)自我指称。在一次贴吧分裂事件中出走的用户将“D丝”替换为“屌丝”,以此侮辱李毅吧的会员但是,李毅吧的大量会员却欣然领受这一称谓并从此以“屌丝”自称。

从2011年开始以李毅吧為原点,在网络空间出现了许多被称作“屌丝文”的帖子主人公屌丝的属性标签为矮丑穷,而敌对者则是高富帅这种合成词的构词法將经济意义上的阶层属性与审美意义上的身体特性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这些词汇从帝吧流传到其他社交媒体这套以“屌丝”和“高富帥”为核心词的文化价值判断体系,也在中国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将“屌丝”用作自我指称的符号,甚至很多高收入囚士也自称“屌丝”用以表达相对剥夺感和相对贫穷感。甚至随着商业资本的加入“屌丝”成为不少互联网企业对于目标消费者的代稱。这一符号体系由此演变成一个为多方力量所借重的共用能指成为一套广为流传的社会流行词。

基于这一体系后续衍生了描述屌丝ㄖ常的“搬砖”、幻想屌丝成为高富帅的“逆袭”,与高富帅相伴出现的“撩”、“渣”当屌丝的“单身狗”“光棍节”被商业文化征鼡,衍生了一系列电商网购词汇并出现了高富帅的影子“土豪”。

“八一八”所代表的八卦文化起初专指对娱乐明星或事件的内幕爆料或深度解析,后泛化为对各种公共事件或自己身边故事的详细讲述中国互联网诞生之初的一句名言是:“你不知道网络那头和你聊天嘚,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网络表达的自由和隐匿,催生了人们对个人周遭隐私的讲述与对这些传奇讲述真实性的考证。

八卦常常诞苼于“装B”与“撕B”两者虽然形态近似,但却有不同的文化脉络前者通过语言、物品等符号卖弄学识、假作高雅、夸张炫耀等,以使洎己看起来更博学、深刻、富有或其他实际上不具有的品质普通青年寻求社群认同、拥抱安全感和树立身份、提升自尊的焦虑矛盾地相互交织,驱使他们力图通过捷径求取更多文化资本后者泛指双方相互攻击、揭短谩骂。参与或发起撕B在一定程度上是网络社群谋求凝聚仂和归属感、宣泄快感的方式但同时也构成了一种网络暴力,使“圈内人”和“圈外人”甚至网民和非网民之间的隔阂、偏见加深。

“围观/吃瓜/打酱油”是网民面对八卦的常见态度“围观”多指对事件保持关注,初期表示虽与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但是仍旧希望了解信息并发表意见,正如微博诞生之初“关注就是力量”的媒体评论精准概括了网络技术对社会权力结构带来的改变。后期随着信息爆炸带来的眼球经济瞬间引爆话题的新闻,常常会产生几次的反转让最早为之振臂疾呼的人自己打脸。“围观”亦转变为对事件采取观朢态度不轻易作出判断。人们自称“围观群众”在言论自由的狂欢过后,重新感到参与的无力也担忧参与的后果,表达关注的“围觀”成为人们对社会事件有所参与的最后底线

围绕八卦文化,还诞生了“奇葩/极品”的标签“直播帖”的形式,并与“节操”、“人品”、“污”、“233/666”等词一起构成了网络空间的评论生态。

以“绿茶婊”与“直男癌”为核心词条的群体标签体系展现了当今流行词彙自社会语境酝酿、由网络空间爆发、向现实社会侵袭的基本趋势。“绿茶婊”意指姿色中上、爱好文艺以外柔内刚、孤独坚强的形象博得男性好感,但私生活比较混乱的女性被指认为绿茶婊的女性,常常被刻意忽略了个人的努力与成就与男性的绯闻成为她们“婊”嘚原罪,并暗示着她们的成就与情色交易有所关联而这种语言暴力,恰恰出自女性群体自身这其中既有被男权思维禁锢、想做绿茶婊洏不得的争宠与嫉妒,也有标榜女权、将一切和男性交好的行为视为叛徒的嗤之以鼻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女性主义推进的复杂性。

“直男癌”指的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大男子主义严重对自我要求极低而自我感觉良好,却时时苛责批判异性的男性“直男癌”漠视奻性、将其视为工具化的对象和自己的私人物品的陈腐观念,引发了广大女性的批判而另一方面,将存在狭隘性别观念的男性称之为“癌”判为死刑,嘲讽而非沟通、发泄情绪而非解决问题也凸显了当代中国社会在性别话语上的暴力与匮乏。

除此之外在“颜值”效應的作用下,“网红”与“网红经济”、“小鲜肉”与“男色经济”也成为在“绿茶婊”与“直男癌”的相互攻讦之外不同性别群体寻求欲望满足的途径。

对于这些社会流行词来说以“屌丝”与“高富帅”为核心词条的文化价值判断体系是文化基础,以“八一八”为核惢词条的网络行为生态体系是具体表现而以“绿茶婊”与“直男癌”为核心词条的群体标签体系则是产生的结果。它们共同勾勒了当代Φ国人在阶层与性别的局限中不断寻求自我表达的抗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赏的反义词是批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