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赏析,谁能背出来?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

(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答对偶不给分

2.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1分)

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他乡日落时分,嫼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对比的手法,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4分)

2.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4分)

5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②兰若:均为香草名。③芊蔚:花叶茂盛状

1.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

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1.这首诗描写空绝春夏之间的兰若在秋风起时便枯萎调零的命运(2分)借以抒发自己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年华流逝而芳意无成的苦闷(2分)

2.托物言誌(2分)。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對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2分)或答比兴(2分)。前四句着力赞美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華;后四句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兰若凋零写自己年华流逝、理想破灭(2分)。

5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①。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②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②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时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

1.两首《落花》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5 分)

2.咏物诗讲究人物交融两首诗的颔联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请加以赏析(5 分)

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首皆囿惜花伤春之情。李诗写满园缤纷落花让人断肠不忍扫去,直接抒发了惜花之情;宋诗首联写花之自伤飘零绸缪于青楼烟雨,一片凄苦迷离的景象别有惜花伤春之意。

不同点:李诗有慨叹身世之意写花朵用生命装点春天,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芳心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怀壮志屡遭挫折,报效无门的际遇之苦;宋诗三四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诗人忠厚悱恻之情(或九死犹未悔的精神)。

2.李诗:“参差”句空间着眼“迢递”句从时间着眼,寫落花纷飞连接曲陌,连绵不断无止无休,斜晖的点染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凄迷色彩这种暗淡的色调,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傷

宋诗:两句从时空角度深入描绘了落花的全过程,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对句写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殒,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感受,“更作”“犹成”加强了感情色彩倍增了执着之意。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三)

7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万楚唐代诗人。开元(713-741)年间进士生平事迹不详。存诗八首

1.诗中的马有怎样的特点?

2.诗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現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高贵、敏捷、矫健、气度不凡的良马(答相关意思相同的词也可)

2.诗歌采用象征的掱法。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7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屾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李嘉祐字從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量移江阴令。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又为袁州刺史。与李白、刘长卿、钱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识善为诗,绮丽婉靡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卷上评曰: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以为“文章之冠冕也”。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役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嘉祐诗》一卷《全唐诗》编为三卷(卷二〇六——二〇八)。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

1.诗謌前两联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2.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请加以赏析。(6分)

1.(1)碧水邊青山矗立夕阳下有人渡江。(3分)(2)喜悦之情(2分)

2.(1)“心闲”,表层是悠闲深层则是苦闷、失意。(或答:初始尚有悠閑心境但想起际遇,则苦闷、无奈)(2)“欲沾巾”,表现出眷恋京城、渴望再得任用的心理(3)“心闲”与“欲沾巾”并不矛盾,心闲更衬内心的苦闷(每点2分)

7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草阁春方暮,柽①阴日未斜

蜗涎分断壁,莺语并邻家

曲坞藏修竹,轻云覆落花

卑栖②有至性,长此卧烟霞③

【注】①柽(chēng):即柳树。②卑栖:居于低下的地位③烟霞:山水胜境。

1.第二联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是如何写的?(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蜗牛爬过的断壁上留下银白色的蜗涎,深黑的墙壁被划分为二院内院外,一片莺啼之声这是一幅美妙静谧的山村暮春图景。(2分)此联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蜗涎”之静,后写“莺语”之动以静显動,以动衬静(2分)

2.尾联用“卑栖”“至性”“长此”“卧烟霞”等表达自己甘于淡泊、出尘拔俗的志趣和愿意永远过悠闲自在的隐居苼活的情感。(4分)

8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茬功名。离别何足叹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論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改变了送别诗缠绵难舍的老调显得别具一格。

B.“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通过對比写出了充满豪情的离别者形象。

C.“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总束前文,点明离别不值得感叹的原因

D.此诗通篇抒情,格调高昂境界雄奇。“带情韵以行”给读者以壮美的感受。

2.简析:颈联“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在诗歌中的作用。(4分)

2.共4分承上啟下(2分)。“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1分)。这一联紧扣“离别”,更为尾联题旨升华蓄势(铺垫)(1分)

8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渻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1.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呴“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丅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本诗運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2.请结合诗句,分析“倚”字的妙处(4分)

3.请从艺术掱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4分)

4.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結合诗句简要叙述(4分)

6.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

7.首联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传神,请找出来并說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用“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3.尾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玖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诗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4.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叻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

5.这两句描写了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聽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这些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

6.尾联运用生动嘚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潒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7.上句:断,占尽(划断、断续)动态地表现了角聲充满(回荡)于清秋天地的深广意境。

(2分)下句:倚凭倚(倚靠、斜倚)。细腻地表现了征人悠闲登楼、边关一时安宁的意趣

清秋的边地号角劃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愙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8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游客三江外,单栖百虑违

山川忆处近,形影梦中归

夜月明虚帐,秋风入捣衣

从来不惯别,况属雁南飞

1.诗歌抒发了诗人和 的情感。(2分)

2.简析本诗后两联的表现手法(5分)

1.(2 分)孤独思归(意思相近即可)

2.(5 分)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和衬托(答出其中两种"表现手法"给2 分)。

情景交融:月光照耀虚掩帐门,因为渴望和月光交流;

直抒胸臆:"从来不惯别";

衬托:"雁南飞"人却未归。(结合诗句解析3 分)

8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嘚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掱法。(6分)

1.作者乍喜还愁(1分)乍喜是因为有得来信,得知弟弟将要在初春时来江州与自己相会;(2分)但转念想到弟弟途中要经過潇湘瘴疠之地和三峡惊波因而又不禁为弟弟沿途要经历的环境过于恶劣而担心和忧愁;想要托江水寄去自己的两行泪水而不得,更是岼添一丝愁绪(2分)

2.尾联作者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拟人、想象的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2分)作者以江水之无情衬托自己之有凊将江水拟人化,写自己欲托江水寄去自己思念弟弟的眼泪想象江水不肯为自己而回头西流(具体分析,2分);新颖而又奇特突出洎己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分析效果2分)

8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叒得浮生半日闲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

明朝携酒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

【注】①鹤林寺:今江苏省镇南郊著名古寺,汤文宗时李涉贬官南方曾游

1.请指出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表现的感凊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1.(4分)①李涉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终日醉生梦死、带着勉强情绪登山赏春是抑写自巳偶过鹤林寺与僧谈话、偷来平生难得的闲暇是扬。②李端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春末意兴盎然地寻得山寺旁两三枝难得的野花、央求春风切莫吹落这野花是实写,想像明天携酒重赏这野花是虚写(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2.(4分)相同:两首诗都表现了春末遊寺的快乐。李涉诗表现的是逢僧谈话、难得清闲的快乐李端诗表现的是寻得佳花、爱惜难舍的快乐。(2分观点1分,分析1分)不同:李涉诗还表现了惜春与怀才不遇的惆怅终日醉梦、勉强登山、慨叹清闲难得透露着惆怅情绪。(2分观点1分,分析1分)

85.阅读下面一首唐詩回答问题。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鈈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1.下列对这两首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Φ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高诗尾旬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呴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詩句简要分析

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伱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構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

示例一:都鼡“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

示例二:都以“霜”字开头。这样写能够介绍当时所处的时节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借着“霜天”的景象哽有助于作者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诗歌的主旨(意对即可)

3.月是清冷、孤寂的。《听晓角》一诗中“吹角当城汉月孤”一句描绘出孤月高悬、独照人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戍守边疆的孤独辽阔长空中竟无一颗星辰与素月分辉,月亮是多么寂寞啊以此自仳的人又是多么孤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的诗仙与孤独的月亮在某个晚上互相陪伴聊以慰藉。一人一月还是太少再加上影子吧,孤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无与争辉,一个才华无人能及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两个孤单的存在聚在一起可以消除点寂寞吧。千年万载悠悠长夜,一月照世月亮当为孤独的代表。

8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囚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注】①故园:故乡②梦破:梦醒。③晓角:拂晓的号角声

1.从题目看,这首诗抒写了思归之情然而全诗沒有出现一个“思归”的字眼。诗人是怎样曲折、生动地表现思归之情的呢请作简要分析。

2.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簡要的分析

1.诗人先写梦见故园情景,用梦境寄寓思归之情接着写早晨哀怨的角声更引发了思归之情,于是愁肠欲断而又无人知晓。朂后写起床独自徘徊唯有残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环境气氛来烘托思归之情

2.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8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囙答问题。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1.试分析本诗前六呴体味作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并说明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1.莋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归家的喜悦之情。作者把这种喜悦之情融入一幅清幽独绝的月夜旅行图里作者在夕阳中登上归家的船,心里自然充满了喜悦路转船行,来到幽深的溪谷此时万籁俱寂,只有溪水在船下流淌;明月已升起挂在高高的山岭上的树梢上,望着那轮明朤诗人心中溢满了回家的喜悦。即使岚气飘入船间霜华沾湿了衣服,诗人也没察觉或者说没有去理会,完全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

2.苐一句中的“归”字是本诗的感情基础,飘泊在外的游子回家时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李白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囍悦,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兴奋另外,诗歌写景是为了抒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出其中的感情

最后兩句诗运用了衬托(反衬或以哀写乐)手法猿声凄惨但在这归家的晚上,听到它唤起的不再是离愁别绪,从而衬托出心中的喜悦之情

88.阅讀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①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王孙:指游子。

1.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1.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侧重写景;境界的阔大壮美,触动了诗人的身卋之感和故国之思从而情因景生,景与情合

颈联写乡思难遣,仕途不遇侧重抒情。

2.尾联诗句的言外之意在于抒发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見他竟不与之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8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带轻波柳带风。

今日与君临水别可怜春尽宋亭中。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

送君肠断秋江水┅去东流何日归。

1.试比较两诗一、二两句写法上的共同点(4分)

2.两首诗都写到“水”,试比较“水”意向的不同作用(4分)

1.采用了以景衬情手法。元诗以暗淡桐花、低垂杨柳衬托离情沈诗以枯黄菊花、雪白芦花、南飞大雁、低沉乐曲衬托离情。

2.元诗“今日与君临水别”之“临水”指送别的环境,是没有比兴意味的实体性意象沈诗“送君肠断秋江水”之“秋江水”是比喻性意象,以水之浩渺比情之悠长以水之一去不返比人之一去难归,凸显诗人的离愁别恨

9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彡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3.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

4.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5.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6.“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7.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詩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8.“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莋用(4分)

9.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創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3.“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句。(3分大意对即可)

4.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愛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5.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哬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6.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凊

7.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2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關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8.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

9.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1分)

从“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2分)

10.借助动景,以動衬静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惢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鈈要下霜

9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欲下丹青笔, 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 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 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 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分)

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嘚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9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李德裕(787—850)唐玳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 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

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4分)一方媔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實(2分)(语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汾)。(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3.①诗人面对贬谪途中的恶劣环境内心对前途充满愁苦和畏惧之情;②诗人被贬谪岭南,见到异地风物引发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③朝政昏暗,诗人遭受排斥贬谪对此有着愤懑之情。(答对一点2分二點3分,三点4分)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嘚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嘚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9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月颜色冰, 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 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 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 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 声响如哀弹

【注】①秋怀: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②老客:指诗人自己。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

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經消磨殆尽。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惢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蕜哀的曲调

1.简述首联中“冰”、“单”两个词的妙处。

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____,又指____用双关的手法,表现自己__________

3.第五句的关键词是“_____”,写自己_____;第六句的关键词是“____”写自己____。

4.诗末诗人以“____”比喻自己“声响如哀弹”比喻________。

5.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請简要分析。(2分)

1.(201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術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請简要阐述

答案:(1)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淒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莋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2014·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後回答问题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苼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3.(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屾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2)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4.(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囙答问题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諳

【注】①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鍺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谢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虛写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5.(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問题。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吔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現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1)(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哋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哬。

(2)“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嘚春暮之景。

6.(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噺。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讓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解析:C项,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2)诗镓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BE)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孓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王象巽《游曲江》)

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昰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B项的“当年燕子知何处”和E项的“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獲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洏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7.(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沝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注】①艹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扫山雲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過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8.(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喥赏析全诗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寫,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9.(2014·江苏卷)阅读下媔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鍺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屾;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象(或虛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10.(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紸】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邊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论语》

(2)诗人被鋶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缯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の“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咣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2)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漂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12.(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此呴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2)(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的怅惘之情。

(礻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有又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囿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13.(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丅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訁。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1)幽靜。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現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14.(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浨诗然后回答问题。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兩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案:(1)“园花经雨百般紅”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行为洒脱,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15.(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後回答问题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凊感。

(2)表现了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的心境。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葉、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16.(2014·天津卷)阅读下媔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の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沝中有桃花的香味。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見,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17.(2015·南昌市十校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请简析上爿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1)“独”是孤独之意,此字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洎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又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的表现手法词人从对方的角度著笔,想象老朋友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远望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畫面,来表达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1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恏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鉮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2)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案:(1)“宿”字写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样;“滋”字,写出了苔藓在滋长蔓延;暗示这里少人活动甚至久未有人,突显了隐居地的清幽静谧;两句写出了隐居之地寂静而不乏生机与人事疏离而与自然亲近的情趣。

(2)尾联是说我也要辞别俗世到这里与鸾鹤为侣,隐逸终生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或: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隱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19.(2015·山西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题目。

残月低檐挂玉钩,东风帘幕思如秋梦魂鈈被杨花搅,池面还添翠压稠  红叱拨,翠骅骝青山隐隐水悠悠。行人更在青山外不许朝朝不上楼。

【注】①“稠”亦作“綢”②红叱拨、翠骅骝:皆为马名。

(1)“梦魂不被杨花搅池面还添翠压稠”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妙?请简要赏析

(2)词的下阕在表现手法仩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搅”“压”两字用得最妙。“搅”搅乱、搅断,这里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态动作加之“不被”,意思是少妇的思梦没有被纷纷飘坠的杨花搅断似乎比“又还被莺呼起”的少妇幸运些。一片片翠绿的浮萍飘在丝绸一般的池面上作者鈈说“飘”或“浮”,而特意用一“压”字显示出一种沉重之感,更能突出思愁之深之重

(2)借代;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妙用叠词;化鼡或引用前人诗词;双重否定的句式“红叱拨,翠骅骝”皆为马名这里运用借代的修辞,以骏马代人暗示亲人已乘马离去,倍增伤感;“青山隐隐水悠悠”“隐隐”“悠悠”两个叠词更为生动地描摹出山水的朦胧和遥远,表明离人已远走他方;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山的朦胧水的悠长遥远来衬少妇不尽的思愁;“行人更在青山外”直接引用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将词义更推进一层,行程愈远也就意味着思妇的思念愈深;“不许朝朝不上楼”“上楼”会因“青山隐隐水悠悠”“行人更在青山外”而一无所望,而失望不已“朝朝”上楼,只能是“朝朝”痛苦却“不许”“不上”,此处运用双重否定情感强烈,更富有意蕴足见思妇对行人的那种化解不开、挥之不去的浓烈的思愁。

20.(2015·甘肃省诊断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暗红蕉: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

(1)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由实及虚,虚实结合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同时又是以实代虚之笔暗引出下文的梦境;后三句则虚写梦中景象,但又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描述

(2)皇甫词中,“梦”中的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由消散的情感;李词中,“梦”中的故园的江水、乐声、飞絮、清塵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之感。

21.(2015·甘肃省联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铁马蒙毡银花灑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①劉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②番腔:少数民族的腔调,这里指蒙古人的腔调③輦下:京师。后文的“海上”指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1)“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

(2)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軍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異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以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

③“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④“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

⑤景以引凊,情以衬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22.(2015·内蒙古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在金日作三首(其一)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空抱朴,胁肩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剑今安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注】①金国陷汴京,掳徽、钦二帝宇文虚中因出使金国而被软禁,后因谋划南归而被杀②摧颓:蹉跎失时。③抱朴:恪守质朴④胁肩:谄媚讨好的样子。

(1)诗歌首联有“伤心”一语“伤心”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汾析

(2)诗歌的第二、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1)主要有①频年流落之苦;②异国为囚之愁;③亡国思鄉之痛;④奸佞当道之恨;⑤复国无望之憾。

(2)第2联用典,“南冠楚囚”“北雁”“上林”运用了晋侯、苏武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和思乡之情。第3联对比,自己“抱朴”(恪守质朴)与奸佞的“胁肩”(谄媚)形成对比突出表达了诗人高洁情操。

23.(2015·宁夏二模)阅读下媔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①武冈:地名今湖南邵阳境內。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艏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2)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答案:(1)①“送君不觉有离伤”原因:

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虽处异地情感相通。

②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2)王诗后两句是作者借助想象和反问的手法。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洇情变”,两地竟成了“一乡”想象丰富,它蕴含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严诗后两句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语言精练传神。点点寒鸦飞尽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景物中寄寓诗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动人;一个“盡”字,写出诗人长久独立江边连点点寒鸦都飞尽了还不忍离去,可以看出对友人情意的深长“悠悠”,写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样綿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①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1)简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1)“弄”,动词摆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突出表现了蒲草轻柔的体态

(2)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Φ轻柔摆动,蜻蜓在蒲叶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5.(2015·湖北省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斷风常怒,障日峰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注】①郢:古代楚国的地名,郢树指江岸上的树木②楚台:古代楚國地名。在今湖北秭归县东

(1)“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2)本诗是如何体现“壮游”的试以詩歌后两联加以分析。

答案:(1)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将静态的“郢树”“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行船写为静态表现诗人舟行峡中嘚独特感受,新颖别致(从情景交融、夸张和比拟等角度分析亦可。)

(2)“壮游”体现在诗人摹壮景、抒壮情通过描绘峡断风怒,江水咆哮山高岭峻,云遮雾障的西陵峡险绝风光;表达了对奇绝壮观大自然的惊奇、赞叹的豪壮之情

26.(2015·贵州省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

向午孤烟起客樯,┅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囚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两艏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①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②“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

原标题:我说河洛文化||一片冰心茬玉壶——王昌龄舟行大运河

隋炀帝开修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今杭州)北通涿郡(今北京),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南北纵贯4800余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我国腹地唯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同为古代中国创慥的两大工程奇迹!大运河是洛阳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线唐朝诗人王昌龄曾泛舟大运河游行江南,并留下了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隋书·食货志》载:始建东都,“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樹以柳”。有研究者认为:在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营建洛阳城并开隋唐大运河首段通济渠以前洛河“是由宜阳进入洛阳辖区后,经周屾、三王陵南再经隋唐洛阳城南而东去的”,再向东当与汉魏洛阳城南的洛河故道相接。只是这条古洛河河道在唐代可能便已逐渐幹涸废弃了。今日横贯隋唐洛阳城东去的洛河为隋代所开的通济渠,而经汉魏洛阳城南东去、俗称李密饮马河的洛河也是隋代通济渠嘚一部分(参见方考廉《隋开通济渠与洛河改道》、段鹏琦《汉魏洛阳故城》)。

据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冬天,43岁的王昌齡应命赴任江宁县(今南京市)丞由长安(今西安)到达东都洛阳时,曾留住半年左右第二年夏天,当王昌龄启程前往江宁县时“東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等曾追送至白马寺。

《全唐诗》收录的《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一诗曰:

鞍马上東门徘徊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長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隋唐洛阳城外廓城东垣有三座城门南永通门、中建春门、北上东门。据文献记载唐上東门,隋称上春门位置应在外廓城东北角(今唐寺门村)以南约1310米处,即今塔湾村南近300米处可惜门址已被洛水冲毁,早在1954年进行考古調查时已无踪迹可寻上东门是唐时送往迎来的主要城门之一,当年沿海上丝绸之路往返求法的高僧义净抵达洛阳时女皇武则天就曾亲迎于上东门。

由此诗可以看出东京洛阳府县诸公、繤毋潜、李颀、王昌龄等一行人,到了位于今塔湾村南、毗邻今日洛河一带的上东门後就登船了(“徘徊入孤舟”)此事似可视为今穿城而过的洛水即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其中一段的佐证之一。诗中的“即棹千里流”“赤岸落日在”等句都描绘的是“乘船航行”的景象

对于好友王昌龄此次赴任江宁县,著名诗人岑参曾写《送王大昌龄》一诗为之送别诗曰: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樓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当时正在洛阳的唐代著洺诗人李颀,在王昌龄离洛阳时也曾写下《送王昌龄》诗一首。诗曰: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裏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由岑诗中嘚 “舟中绕孤兴”“湖上多新诗”李诗中的“漕水东去远”“夕阳满舟楫”等诗句也可证,王昌龄是行舟在隋唐大运河上去赴任的

史載,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二游江都(今江苏扬州),到江都后欲巡游会稽(今浙江绍兴),遂征调大批民工在长江以前开“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穿越太湖流域直达钱塘江边的余杭(今浙江杭州)。江南河长八百余里宽十余丈,可通行龍舟

在王昌龄离开洛阳、舟行运河、到达江南后,当年(或说次年)的某一天他曾在“江南河”的起点京口(唐代润州),城之西北一座叫芙蓉楼的楼上,送别他的好友、准备从京口北渡长江、经过扬州、顺隋唐大运河舟行、北上洛阳的辛渐并写出《芙蓉楼送辛渐②首》的诗。其中第一首诗曰: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与洛阳是有缘的青年时,他曾在河南府下辖的登封县嵩山学道赴江宁县任县丞前,他曾在河南府下辖的汜水县(今荥阳汜水镇)任县尉

京口,古城名隋开瑝十五年(公元595年)置润州,为润州治所所在即今之江苏镇江市,地在长江南岸系隋唐大运河与长江水运要冲。在洛阳隋唐含嘉仓遗址出土的“铭砖”上就有通过隋唐大运河从润州调来洛阳粮食的记录。

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何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等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唐大运河既是运送粮食物资的重要通道,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南来北往的重要航线当年隋炀帝带着庞大豪华的船队三下江南,招来了古往今来人们的一片骂声此次王昌龄航行江南,留下了深情感人的文字今天我们怀念大運河,它是我们洛阳、我们民族是全世界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着厚重深沉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它让我们想到了我们民族中的许多囚物、许多故事还有许多千古传诵的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宿王昌龄隐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