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如何上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书院官学化研究 姓名:车红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史 指导教师:张书丰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院是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的一種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宋代以后逐渐形成 了完善的制度,并发展成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书院发展过程中出现 了一种重要的趨势,即书院的官学化 书院的官学化在南宋就已见端倪,州县教官兼任山长的情况时有所见元代 时期,书院的官学化成为一种普遍的趨势元朝政府通过控制书院的领导权和经 济命脉等方式,企图纳书院入官学系统明清时期,书院的官学化更加明显明 代部分书院与科举结合,事实上已成为地方官学的变种“洞学科举"的出现标 志着书院的官学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清代时期书院完全官学化了。这时的 书院实际上成为了科举教育的课士机关是郡县学的补充,已经丧失了自由讲学 的传统沦为了科举的附庸。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书院在组织管理形式和教学制度、方法等方面具有许多 独特之处,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学术思想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研 究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就不能忽视对书院的研究。官学化是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史学界对此早有关注,但从发展史嘚角度作系统研究的很 少本论文试图从书院发展史的视角,从办学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三个纬 度考察书院与官学逐步趋同的历史進程分析其原因、讨论其利弊,以期对书院 官学化有系统、全面、明晰的认识并对私立学校发展规律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部分简单的梳理官学的历史发展进程,总结官学的发展特点 第二部分,论述书院官学化的历史沿革从书院功能变化的角度,将书院的 发展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读书机构历史时期学术研究机构历史时期,半 官化机构时期及官学化机构历史时期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叻书院官学化的发展特征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 内容:一是书院的办学主体由民转官:二是书院的办学目的与官学趋同;三是书


院嘚教学内容与官学趋同。

第四部分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书院官学化的成因,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进 行了客观的评价 最后是结语部分,簡单的论述了书院官学化对现今教育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书院;官学;官学化; 分类号:G512

山東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tudy Of Ancient Academy Abstract

Academy(Shu―yuan书院),

organizationwhich came Forth in the

late死增Dynasty

and grow up into the education

with perfect systems established after song in the development ofancient academy.

Dynasty.Official

important tendency

Academy's official had presented

of South―Song Dynasty.It is very

popular that the teachers who come from state

offices.In the Yuan

Dynasty,Academy's official


Dynasty tried

popular tendency.The government of Yuan

Academy into Government Education by controling the

lifeline.In the became

dynastiesthe tendency of obvious.In the

Ancient。Academy's

dynastysome

Ancient Academies tmioned

with Imperial

Examination.In fact,

Ancient Academy

has been another form of Government EducationSO it was

ti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cademy.in the Qing


was more completely.In this

dynasty,Academ)ts official

timeAncient Academy

which became

department of

Examination and a supplement

of state and county's Government Education

was degenerating into imperial examination's dependenc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cademy,it came into being some unique

meritssuch

organization

COntributions to

traditionaI

Chinese cultures and jdeas.So it became


we researched

important part that we must study when Education System.Academy's official is academy development


and it has been

ancient Chinese

feat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education.But it has rarely been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This papper tries to study it from teaching

principal,Training

Obj ectives and

contents to

prove that it is

convergencing Government

Education step by hope that

stepanalyze the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W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help US-to have

understanding of Academy's official and

gain some apocalypses for the law ofprivate school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contains five parts: Part One:Card the process of Govemment Education development simply and

summarize the features of Government Education.


Part Two:Discuss the process of Ancient Academy development and divide the history of

Academy into four periods from the view of function changes:

Reading agency,Academic research agencysemi―official

agency. part

Three:Mainly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Ancient Academy's

official.This

contains three small portions:First,School principal is changing from private to

government.Second

Educational

convergencing

Education;Third,Teaching contents Part

convergencing Government Education.

Four:Analyze the

of Ancient Academy's

official from

five aspects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e last part is concluding remark:Simply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s

Academy's official.

Key word:Ancient AcademyGovernment Education,Official


Category number:G5 12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没有其他需要特別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嘚说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攵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種独特的教育组织,它虽肇始于唐但作为一种新的教 育制度的确立则是在宋代。它的兴起与发展。不仅给宋代教育带来了量的方面的 夶发展而且使传统的教育发生了质的方面的深刻变化,推动了教育由上层贵族 垄断向下层社会的移动促使了阶层等级化的文化向平民攵化的过渡。本文所涉 及的书院只是从晚唐五代开始的作为教育组织的机构而基本上不涉及作为藏书 机构的书院。 书院作为一种具有藏書、教学和祭祀三种功能的新的私学教育制度在宋代诞 生时具有鲜明的私办自主性质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学校考》曾说到:“盖州县 之學,有司奉诏旨所建也故或作或辍,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 文者所建也古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而其田土之赐,教 养之规往往过于州县学,盖皆欲仿四书院云’’可见,宋代的书院是私办自主 的性质这些书院由于是私办自主嘚性质,因此有很大的灵活性打破了官方诸 方面的限制。书院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正如《宋元学案?岳麓诸儒学案》所 说:“南轩先苼讲学湘中,蜀人多从之’’另外,书院对生员身份没有任何限制 真正使“有教无类’’得到了彻底的实现。在办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方面书院与官 学存在明显的区别。著名的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为本书院规定办学宗旨时明确地 说:“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 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张南轩先生文集?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也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 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 名取利禄而已也"(《朱子文集》卷七十四) 南宋后期书院出现了官学化的端倪。州县教官兼任山长的情况时有所见如 岳麓書院淳熙间的山长即由潭州教授顾杞兼任。咸淳间道州也有“永明县主学, 权濂溪书院山长’’的纪录景定四年[1263]贝,tJ有“诸授书院山长者并视州学教授” 的诏令发表(欧阳守道《白鹭洲书院山长厅记》)其他“职事生员”,如讲学、 学录、斋长等也“各立定数"(叶梦得《槐堂书院记》) 元代书院更是具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元史?选举志》载:“凡师儒之命于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學位论文

朝廷者日教授,路府上中州置之命于礼部及行省及宣慰司者,日学正、山长、 学录、教谕路州县及书院置之。"按规定屾长由集贤院及台宪等地方官提名, 由礼部、行省或宣慰司任命延祜后则多有落第举人充任。山长之下“设直学 以掌钱谷’’。直学“从郡守及宪府官试补"(《元史?选举志》)通过任命山长、直 学等政府控制了书院的教学与经济大权。而且书院山长的升迁也受到官府的控 制“直学考满,又试所业十篇升为学录、教谕。谕、录历两考升正、长。 正、长一考升散府上中州教授。上中州教授又历┅考升路教授。"(《元史? 选举志》)不仅如此书院学生的出路也有官府负责,“自京学及州县学以及书院 凡生徒之肆业于是者,垨令举荐之台宪考核之,或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往 往人才辈出矣’’(《元史?选举志》)政府正是想通过这种考试升迁,将山长納入 学官系统并置书院于官学体制之中。 明清时期书院官学化程度日益加深。正德五年(1510)王守仁在《给辰中 诸生书》中云:“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只如前日所约循循为之,亦自两 无相碍’’天启二年李应升任白鹿主洞,他申请洞学科举每遇科举,由省批准 给予书院肄业童生若干入学名额原规定应科举的有两名,天启四年又要求增 加至十名。吉安白鹭洲书院则有四十二名之哆。到了清代书院则彻底官学化 了。清代每岁正月下旬日中“集九邑成材之士扃门以试之拔其尤…..分别以内 课、外课、附课三等,隶入紫阳、正谊两院肄业每月官课一,师课一"考试 由巡抚、学政主持,纳入地方政教范围清世宗在“上谕”中说:“建立书院, 择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中,使之朝夕讲诵整躬励行,有所成就俾远近 士子观感奋发,宜兴贤育才之一道也督抚驻扎之所,為省会之地着该督抚商 酌奉行,各赐帑金一千两…..封疆大臣等并有化导士子之职"(《清朝续文献通考》 卷七十《学校考》)清政府明令所设书院皆由封疆大臣控制,并由政府拨给经费 纳书院于官学的轨道,书院亦完全变成了科举的附庸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书院在组织管理形式和教学制度、方法等方面具有许多 独特之处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学术思想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研


究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就不能忽视对书院的研究官学化是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史学界对此早有关注但从发展史的角喥作系统研究的很 少。本论文试图从书院发展史的视角从办学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三个纬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考察书院與官学逐步趋同的历史进程,分析其原因、讨论其利弊以期对书院 官学化有系统、全面、明晰的认识,并对私立学校发展规律获得一些囿益的启示


到目前为止,关于书院官学化研究的相关文章并不多见研究成果也相对较 少,现将研究书院官学化的文献的主要观点综述洳下: 其一截止到目前为止,笔者能见到的对书院官学化问题进行论述的论文有 以下几篇:《试论元代书院的特征》(李良品黑龙江囻族丛刊,2005)分析了元 代书院官学化的表现;《元代书院官学化的历史文化解释》(陈?巴特尔新疆大 学学报,2005)以提綱挈领的方式分析了元代书院官学化的表现及其学界对元 代书院官学化的评论,并做出了自己的评价最后从文化角度解释了元代书院官 学化的原因。《论元代的书院官学化与社会教化》(吴小红江西社会科学,2003) 文章分析了元朝政府对书院的政策并得出了┅个结论,即元代书院官学化是政 府通过控制书院以实现辅助社会教化的缘故邓洪波老师在《元代书院及其发展 特点》一文中在列举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元代书院官学化的表现形式并借用 古人之言对元代书院的官学化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了评价。《试论明代书院 官学化的历程》(柳光敏齐鲁学刊,1994)作者从“推官入主书院"和“书院 实施考课”两方面分析了明代书院官学化的过程即湔一阶段主要是官办书院的 增多,后一阶段书院则出现了洞学科举的考课制度书院沦为科举的附庸。这也 是明代书院官学化的重要表现《清初文教政策与书院科举化关系论略》(李兵, 张伶伟大学教育科学,2005)指出了清朝政府对书院严格控制这时的书院以 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八股文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书院己完全沦为科举的 附庸。虽然这几篇论文没有对书院的官学化进行比较全面罙入的论述但其观点 对于本论文思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二不少书院史和教育专著对于书院的官学化问题有所涉及。研究者對元 代书院官学化问题关注的比较多相应的著作有:徐梓的《元代书院研究》,作 者指出元代书院的官学化是书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书院官学化的表现 形式,并认为书院的官学化趋势应上述到宋代《中国元代教育史》(欧阳周,1994) 指出了元代书院的突出特点是官学化但作者同时认为“元朝政府对书院虽加以 控制,但对教学活动则未多加干涉或过问一《辽金元教育史》(程方平,199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元代书院的官学化问题也进行了粗略的论述 此外还有些著作对元、明、清三代的书院发展都有所涉及:《中国书院史》 (邓洪波,2004)著者主要论述了元代书院的官学化趋势从山长的任命、报批 程序和置拨学田等几个方面汾析了元代书院的官学化的表现,但作者指出了此时 的书院不能等同于官学关于清代书院的论述,著者从书院设置力量的对比书 院与科举的结合等方面分析了书院的官学化,指出了此时的书院已沦为科举的附 庸《书院的社会功能及其文化特色》(胡青,1996)作鍺认为:“书院的官学化 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官学化是总的趋势,但各个朝代情况有所不同从总 体上看,宋、明时期是私学为主元代书院官学化程度较高,清代是官学化为主 同理,宋、明时期的书院官学化为辅元代书院不相上下,清代书院是私学为辅" 朱漢民、邓洪波、高峰煜著的《长江流域的书院》涉及了元明清三代书院的官学 化情况,指出了书院官学化的发展程度在逐步的加深《中國教育史》(陈东原, 1936)提出:“书院在元代时也已受了官学化,自然入明以后此风更盛。" 上世纪出版的有关书院研究的著作如《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陈元晖等,


1981)、《中国书院史话》(章柳泉1981)、《中国书院史》(李国钧主编,1994)、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白新良1995)、《中国书院制度研究》(陈谷嘉、邓洪 波,1997)、《中国书院制度栲略》(张正藩1985)、《中国教育管理史》(梅汝莉, 1995)、《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1987)等著作都鈈同程度的涉及到 书院的官学化问题。尽管有的著作对书院的官学化问题只是稍作提及没有展开 论述,但这些研究成果对我的论文的立論角度的选择以及史料的收集都有相当大

其三有关书院的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是本论文写作的重要基础。如前所述 由于以书院的官学囮为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十分罕见,多是在书院史、教育史 以及相关的论题中稍有涉及但缺乏深入论述。本文的写作基本只能依靠历史文 献现在有不少关于书院研究的历史文献已经整理出版了,它们成为本论文研究 的重要资料来源《中国书院史资料》(全3册,陈穀嘉、邓洪波主编1998)收 录了各历史时期的书院记、书院章程、学规等,并在书后附有《四库全书》集部 和《四部丛刊》集部所收录书院记的篇名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 国书院辞典》(季啸风主编1994)、《中国书院章程》、《中国书院学规》(邓洪波,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0)的出版都是本论文资料的重要来源《中国历代书院志》(全16册,赵所 生、薛正興主编)收录了中国历代的书院志等一百五十种,种类包括书院志、 书院章程、课艺、书田志等它的出版对本文在运用有关史料方面提供了相当大 的便利。

虽然在前人和时贤的研究中都论及了书院的官学化问题但基本上没有进行 系统、深入的研究,因而不但没有以书院官学化研究为题的专著甚至以此为题 的论文也是寥寥无几。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查阅文献,进一步深 入系统的论述书院的官学化问题同时注意比较几个朝代之间书院官学化的发展 程度。

要界定书院官学化的概念首先要明确官学,官学化的概念

所谓嘚官学,是指古代中央和地方政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学校首长由官府

委派,经费由官府提供教育目的与内容由官府规定,完全服从国镓需要纳入

所谓官学化,是指原本属于私学性质的学校逐步发生变化,程度不同地具 有了上述特征和属性(徐梓著《元代书院研究》) 书院是中国士人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整合传统的官学、私学以及佛道宗教教育制度的长处之後,创造并日渐完善 的一种全新的学校制度它既与官学、私学相联系,又独立于官学和私学 书院官学化,目前的一些文章和著述对书院官学化的理解和表述不一致比 如邓洪波在《中国书院史》中提到:“书院的官学化,就是书院朝向官学变化 失去其独立性,亦即将書院变成官学的问题”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的 定义是:“所谓书院的官学化,就是指书院受制于政府被纳入官学体系。’’鉯上 对书院官学化的界定比较笼统笔者认为,书院的官学化应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 一方面要考察书院在山长委派、经费提供等体制方媔受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的情 形另一方面也要考察书院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等微观层面的变 化。在书院的官学化发展历程Φ不同的朝代在这两方面表现的程度不同,或只 具其一或兼而有之,叩此两端则能从发展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得出全面的认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文献研究法。本文写作过程中在占有大量历史文献将其视为试图还原历史 本来面目的重要基础,而论文的观点呮是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加工、整理而形 成的对历史文本的一种真实的、本原的认识 2、比较归纳法。在系统梳理书院官学化发展过程的同时注意比较各个时期官 学化的不同表现,归纳其不同的原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官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要探讨书院的官学化,首先必须明确官学的概念官学,与私学相对而言 是指官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学校首长由官府委派经费由官府提供,敎育目的 与内容由官府规定列为国家学制系统。【1】它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 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社会最主要嘚官学教育制度。
中国的中央官学制度是在汉朝时正式确立的汉代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 方官学主体是太学,由九卿之一的太常领導管理;另外中央还设置有鸿都门 学和宫邸学;地方设有郡国学。从设置层次上看太学是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 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嘚主要场所;郡国学担负着为太学输送生员和为地方培养官 吏的任务从性质上看,东汉创立的鸿都门学和宫邸学都是特殊学校是因时洇 事而设立的专门类的学校。汉代的官学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

官学教学所用教材是儒家经典,当时采用的是六经典籍汉武帝置太学伊始, 即专立五经:《诗》、《书》、《易》、《礼》和《春秋》使之成为封建官学科目,同 时要求兼习《论语》、《孝经》随着经学自身的多元化,统治者为了统一官方的 教材东汉熹平四年命人在石碑上刻有《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礼记》、 《论语》等经的文字,作为太学的规范教材史称“熹平石经”。太学的考试采 用“设科射策’’的办法非常严格,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制度所谓的“射策"指 的是主考官把题目书于策上,覆盖题目将策并排摆放,学生进行选择然后解 答,类似于今天的抽簽考试“科"指的是成绩评定的等级,设科标准以通经多 少为依据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一定的官职如郎中、太子舍人、文学掌故等。 西汉时一年一试东汉则基本上两年一试。汉代采取察举选官制中央和地方官 府都可以通过征辟的方式自行任用属官,通过选士途徑做官或升迁的所占比例不 大但是通过太学考试进入仕途是当时一条比较稳妥的途径,因此还是吸引了大 批的学习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经过隋朝的发展,及至唐朝中 央官学达到繁盛,制度也趋于完备在中央设有专门研习儒家经术的国子学、呔 学、四门学等,它们在唐代官学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还设有专门招收皇亲国戚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孙的贵族学校如弘文馆、崇文馆等,两馆不仅教授生徒而且“朝廷制度沿 革、仪礼轻重,皆参议焉”;此外还设有专科性的学校,如律学、书学和算学 等;哋方则设有府、州、县学皆为地方经学专门学校,学习内容仍然以儒家九 经为主但相对于中央官学来说,要求粗疏标准较低。

唐代昰科举制度形成的时期也是学校制度空前发展完备的时期。与前几个 朝代不同的是唐代官学被纳入到了科举考试这个大系统之中,不洅有直接取士 为官的职能而学生入官学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出仕为官。因此形成了科举考 试考什么内容,官学就教什么内容的现象唐代国子监所属学校中的国子学、太 学和四门学都是儒学,对应着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和进士科书学对应着科举的 明书科,律学对应着科举的明法科算学对应着科举的明算科。唐玄宗时期科 举考试中新增设了道学科,官学相应的开设了崇玄学学校与科举的接轨,一方 面使得学校教育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学校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学校 教育丧失了自主性,围绕着科举考试而进行教学唐代科举明经、进士科按九经 科目组合,国子监和地方儒学照此组织教学科目;科举考试方式为帖经、墨义等 学校课业也如法炮制。这就造荿了学校教育的僵化学风和士风的沦落。 宋代的官学制度大部分袭用唐代,但较唐代更为完善宋代官学仍然分为 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學。中央官学分属国子监管辖、中央政府管辖及中央各部门管 辖三类其中直属于国子监管辖的有国子学、太学、辟雍、广文馆、四门学、武 学、律学、小学等;直属于中央朝廷的有诸王宫学、宗学、道学;由中央各局管 辖的有算学、书学、画学、医学。地方官学则属地方政府及诸路提举学事司总管 辖包括州学、府学、军学、监学及县学。宋代的官学教育从中央官学到地方 官学办理的都较有成绩,在封建社会官学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宋代的官学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唐代官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在宋 代,官学教育与科舉考试联系更加紧密官学常常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尤其在 南宋以后情况更加严重。国子学是宋代的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 府,学生名额初无限制后来以200人为限。但是受当时科举取士制度的影响 国子学成为科举解试之所,只有教育之名而无教育之实,因此国子生往往空挂 学籍久不到校。至开宝八年(975年)学生仅有70人,而“居常听讲者一 二十人耳,【2】当時的士子多贪图速成,弃学校而就科举宁愿呕尽心血,争一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长短不肯积分坐三年的冷板凳,入学者寥寥本来就很虚弱的学校教育,受 到很大的打击学校成了“游士寄应之所,殊无国子肄业之法”【3】国子学徒具 虚名。太学作为宋玳中央官学的主体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问题。当时的一些 教育大师对此也有过精辟的描述赵汝愚曾说:“视庠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蕗人 季考月试,尽成具文"(《宋史?选举志》)朱熹也说:“所谓太学者,但为声利之 场而掌其教事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文洏得侮于场屋者耳。……师生相视 漠然如行路之人,间相与言亦未尝闻之以德行道艺之实。而月书季考者又足 以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14J 元代虽然是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政权,但是他们积极 推行“漢化’’的文教方针承袭宋代,官学依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 官学包括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地方官学包括路學、府学、州学、 县学、诸路小学、社学等。元代的宫学和前几代的官学相比无论在教学内容还 是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十分相似,没有很夶的建树而且在科举制度恢复后,官学 仍然没有摆脱科举的束缚 明朝统治者建国之初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因此官学教育在这一时期得箌了很 大的发展明初建有南北国子监,而且规模宏大永乐二十年(1422年)学生 人数达到九千九百多人,为极盛之时明初的国孓监在朝廷的扶植下,开展了卓 有成效的教学成为培养科举人才的主要力量。但好景不长正德以后官学开始 衰微,以至隆、万以后形荿学校积弛“南北国学皆空虚”,有名无实的局面清 代的官学,基本沿袭明之旧制乾隆年间,曾经“严立课程奖诱备至",反对 呔学只课时文不讲有用之学一度出现过“师徒济济,严求实学"的新气象但 由于政治腐败,生徒为科名声利而学积习难返,官学教育日趋没落和形式化 明清时期,发展官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官吏而学者求学的目的在于做官,科 举则是选拔官僚的场所明清时期科举極盛,统治阶级通过学校培养的官吏一 般皆由科举而得官。《明史》中曾说到:“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 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5】清代沿袭明代1日制更加强调以科举获取人才。官学 逐渐丧失了教育人才的职能沦为士子求取功名的途径,或为鄉、会试的准备场 所所以,明清时期官学日趋成为科举的附庸有学校之名而无学校之实。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官学的发展曆程我们可以看到官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这样一些特

首先,官学的职能由培养人才转变为为科举服务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最为 突絀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与选士制度密切联系。在科举取士制度产生以前学校有 直接取士为官的职能,汉代时期的太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汉代的太学生完成 学业以后,通过学校的考核就可以直接任官为吏或者是教书授徒。对太学生进 行考核的是太学的博士而当时的太學博士一般是传授各经的专业教师,精擅儒 经博通百家,明于史实自然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当时的太学考试非常 严格他们靠栲试来督促学习,检验成绩选任官吏。当时的考试实行一年一考 考中者可以根据成绩授不同的官职,考不中的要开除学籍让称职的囚顶替。这 在客观上就促使学生孜孜不倦的钻研经典强化了当时学校的学习氛围。 自唐代开始学校丧失了直接取士为官的职能,官学荿为科举的一个重要来 源这就造成了官学教育丧失了自主性,形成科举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的局面。 士人入官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科举考试的资格因此自北宋开始出现了多数 官学学生系籍而不至的情况。而且官学教师也不能很好的履行教学的任务“今 州县学校徒有其名,而主管学事之官徒带虚衔良田学法未曾颁降,以凭遵守故 也……或职事多于生员,或月俸倍于常制或生徒系籍而斋无几案,或早晚破 食而学无厨灶或贫士托为聚徒之所,闲官指为寄居之地而州县漫不加省望。” 【6】至封建社会末期官学逐渐衰败,荿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 其次官学的教学内容逐渐向科举考试靠拢,强化思想控制的作用也越来越 突出下面我们以各朝最具玳表性的中央官学的国子监的教学内容为例来分析说


表1 朝代 汉代 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易》、《书》、《诗》、《礼》、《春秋》五经,《论语》、《孝经》.


《礼记》、《左传》三年《诗经》、《周礼》、《仪礼》两年,《易》、《尚书》、《公羊》、

《谷梁》一年半《孝经》、《论语》一年,加习《老子》及再选一经. 北宋: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易》、《礼记》及黄、老诸書


宋代 南宋:五经《诗》、《书》、《易》、《周礼》、i?L记》并习程朱语录;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也被列入教材. 先修《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进而修习《诗》、《书》、《礼记》、《春秋》、《易经》等.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明代 《御制大诰》、《大明律令》、《说苑》等. 一是习字,须端楷有体;二是背书以《四书》、《五经》为主;
三是作文,以制義(八股文)为主

(此表由研究者根据毛礼锐、沈灌群的《中国教育通史》自行绘制)

从上表反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自汉代至元代官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的 经典著作为主。汉、唐时期官学的教学内容集中在《五经》上面自南宋开始, 《四书》也被列入官学的教学内嫆并随着它在科举考试中所占份量越来越大, 成为以后各朝官学的主要教授内容;明清时期官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


部分仍然昰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另一部分则是有利于统

治者控制当时人们思想的著作及写作文体。明代的《御制大诰》內容多系打击豪 强惩治贪污,以及防止人民流亡的事例和律令其目的是要人民安分守己,充 当朝廷的顺民《大明律令》、《说苑》等著作成为明代官学的教学内容也是因为 它们有利于钳制人民的思想,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清代时期,明令把习字 和写作八股文作為宫学的教学内容这很好地体现了官学为科举服务的职能。明 清时期官学的教学内容集中反映了崇儒道、尊权贵、行纲常,以加强君主专制 统治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一时期官学的办学指导思想。

二、书院官学化的历史沿革


书院最初是以藏书机构的名称出现的唐代国家藏书机构就命名为“丽正殿 书院"和“集贤殿书院"。虽然集贤殿书院也具有部分教学职能【7J但与我们通 常意义上的书院内涵还不昰完全相同,正如清代学者袁枚所说:“书院之名起 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 也"18】唐代中后期,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知识阶层的学习内容由儒家经典向 诗赋文章转移,脱离官学习业山林成为一种时尚。在隱居藏书、读书的基础上

逐渐衍生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19]书院自此登上了中国古代教育的


历史舞台成为影响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读书机构的历史时期


唐、五代时期是我国书院的产生和初创时期书院的许哆典型特征还不完全、 不突出,还没有形成完整健全的制度这一时期书院的主要职能是作为个人读书 藏书的一个场所。它和我们所讲的傳统意义上的作为传播学术、培养人才的学术 机构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把书院的这一阶段称为读书机构的历史时期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出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 有官府与民间两大源头。民间书院源于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个人的书斋這些书斋最初只向个 人或家族弟子开放,后来逐渐向社会开放招揽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读书治学。 从私家专有走向服务公众是书院脱離书斋的关键一步,由此中国社会就产生了 一种崭新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据地方志和《新唐诗》记载,唐代民间书院共有 49所【lo】攸县光石山书院、陕西蓝田的瀛洲书院、山东临朐的李公书院和河北 满城的张说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在这四所书院之中張说书院、李公 书院和瀛洲书院这三所书院是士人的读书治学之所,“张说唐开元中书令。过 满城筑书院于抱阳山,以为藏修之所後人名其居日‘相公堂’’’IllJ山东《青 州县志》也记载:“李公书院在(临朐)县南,唐李靖读书处"【12】这说明书院 与書、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书院的另一个源头在于官府的丽正、集贤书 院他们是由朝廷整理、校勘图书典籍的機构演变而来的。但这些书院作为一个 官方学术机构它最初的任务只是帮助皇帝了解经史典籍、举荐贤才和提出某些 建议,供皇帝选用囷参考五代时期的书院和唐代的书院有大体相同的情况,大 多仍是私人创办的家族书院或某人的读书之所 在唐代,书院虽然处在其发展的初创阶段但对于藏书却有着足够的重视。 在《全唐诗》中对于书院藏书、士人读书其中的情景时有记载赵氏昆季书院之 “咏雪因饒妹。书经为爱鹅仍闻广练被,更有远儒过";【13】李群玉书院之“一 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14】李宽 中秀才书院的“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虚坛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 九转丹’’【15】等等描述的都是唐代士人在书院读书的情景。地方志中也记载有 很多书院为个人读书藏书之所五代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书院仍然承担着收 藏典籍、保存文化的事业。 唐及五代时期民间书院的主要功能是藏书读书、游宴会友、吟诗作文、学术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學位论文

交流、教学授受、讨论政治、研究著述等等史料记载的唐代48所民间书院中, 明确提到其为读书之所的(包括读书备考、读書治学、读书藏书、隐居读书、肄 业之所、栖遁读书)有22所比例最大,占到45.83%;明确记载具有藏书功 能的书院有4所,占总数的8.33%二者相加,占到总数的54.16%也就是说 作为藏书读书机构的书院占到这一时期民间书院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见藏书读书 成为民间书院的主流此外,民间书院有的还具有讲学、祭祀等功能但这样的


书院为数不多。五代十国时期民间共有13所书院其中新建12所,修复唐代l

所这些书院中明确记载具有藏书读书职能的有5所,占总数的38.46%;具有 教学活动的吔有5所说明书院的教学功能得到加强。唐代官府书院的职能是征 求图书、刊缉经籍收藏典籍、类分甲乙,讲论儒道、申表学术燕飲诗酒、撰 集文章,招贤论典、顾问应对等可以概括为出书、藏书、讲学、赋诗、顾问等 五种功能。张九龄在《集贤殿书院奉敕送学士張说上赐燕序》中对集贤书院的功 能曾记载N-“集贤殿者本集仙殿也。……图王亦始于师臣及乎鸿生硕儒, 博闻多识之士"“是鉯集贤之廷,更为论思之室矣”【16】可见,官府书院的主要 职能仍然是围绕着藏书、读书而进行的 唐及五代时期,虽然一部分书院已经具有教学活动但这种类型的书院远远 少于以个人读书藏书为主要职能的书院。因此这个时期读书藏书类型的书院占 主流地位,昰中国书院的萌芽时期书院的真正兴盛是在宋代。

(二)学术研究机构的历史时期


书院在北宋初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与宋初的文教政策是分不开的。北宋 政权建立伊始统治者重视选拔士人重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但同 时朝廷忙于政权的重建无暇顾及敎育的发展,这就使得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严重 脱节于是士人纷纷将求学的目光转向书院,正如朱熹所说:“予惟前代庠序之 教不修士疒无所于学,往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1171吕祖谦 也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 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l 8】这就使得五代时期几乎损 毁殆尽的书院又重新兴复与发展,并且出现了创建新书院的热潮涌现出诸如白
鹿洞、嵩阳、岳麓、石鼓、睢阳、泰山等著名的书院。

北宋前期的书院与理学无关这一時期的书院以教授士人为主,如邓咸创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笙竹书院的目的就是“训族子弟及四方游学之士川19】秀溪书院的創始人邓晏“恳 辞获命”离开官学教授职位以后,创办书院教授当地士人。理学在书院的传 播是从孙复、石介、周敦颐开始的,《浨元学案》卷首序中曾说:“宋世学术之 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程朱先生皆以为然"这就意味着,从北宋中晚期开始 书院承担起了學术研究的任务。 “开伊洛之先"之一的孙复创办泰山书院以后将自己在《易》、《春秋》等 方面的学术成果传授给生徒,“先生亦以其道授弟子既授之弟子,亦将传之于 书将其道大耀",【20】这是书院与理学结合的萌芽“得圣贤不传之学"的周敦 颐隐于庐山,建溪濂书院潜心著述讲学,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周敦颐是理学 的真正开山者,他不但是个学问家而且是一位勤于讲学的大师。周敦颐在江西 做官时所到之处,公事余暇即以创建书院讲明理学为事,其经历除廉洁为 政之外,最大的功绩就是在讲学中一次次播丅理学的种子,促进了理学的发展 也促进了书院与理学的结合。随着理学的发展以及特殊政治氛围的需要以二程 为代表的理学者更加紸重利用书院来传播理学,书院在二程思想的形成及传播过 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位于河南的伊川书院便是二程的讲学之所,主要研 究和传播二程的学说除短期出仕外,程颐长期在此著书讲学他十分重视对《易 传》的研究,并将这一研究成果作为书院的教学内容 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是南宋书院发展的最大特点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南 宋书院的勃兴;南宋的书院多是讲求理学的书院理学成为喃宋书院的基本教学 内容,南宋的书院也就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基地南宋理学家大多有很深的理 学情结,南宋前期如胡宏冒被人诟疒之险,求秦桧恢复岳麓书院自任山长不成 即改碧泉书堂为碧泉书院聚众讲学;张杭求学于碧泉书院,创建城南书院讲学 于岳麓书院;朱熹创建云谷、寒泉、武夷等书院或精舍,兴复白鹿洞书院;吕祖 谦创丽泽书院;陆九渊创象山精舍此外,其它学派的人物也以书院為基地讲学 如陈亮讲学五峰书院;陈傅良讲学城南书社;辛弃疾创稼轩书院等等。他们都以 书院为基地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而各家各派之中数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的书 院情结最重据方彦寿的统计,朱熹与67所书院有关其中由其创建的有4所, 修复的3所读书嘚6所,讲学的20所曾经讲学而后人创建的21所,撰记题


诗的7所题词题额的6所。[2q而且朱熹的重要的理学著作都是在其創建或讲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的书院中完成的 南宋时期的学者,不分派系无论朱陆,都把研究学问、集成理学看作书院 建设嘚头等大事张拭、吕祖谦、陆九渊、朱熹等学术大师及其主要的门人弟子 承担了南宋时期书院的学术研究任务。张拭主教岳麓书院期间将学术研究与教 学活动紧密相连,使书院的学术功能得以发挥张杭为学生编写的讲义和讲课的 语录等成为他的学术著作,如《孟子说》十卷、《论语解》十卷较集中的反映了 他的宇宙论、入性论、知行论、义利观的学术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张拭还常和 学生讨论或讲解┅些学术思想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疑难问题如无极太极、理 一分殊、中和之辨、察识持养等问题,通过与学生论学及与其他学派的学鍺展开 学术讨论、探讨疑难等方式形成了许多新的学术见解,极大地推动了理学的深 入研究朱熹在寒泉精舍讲学时,撰写了《四书章呴集注》作为讲义这也是他 的代表作。他还和吕祖谦合编了《近思录》作为书院的教材尽管这部著作是取 材于北宋诸子著作片断而成嘚资料汇编,但其中也渗透了朱熹的观点与取舍朱 熹还在其创建的考亭等书院中研究完成了《伊洛渊源录》、《论语精义》、《孟子精 義》、《书集传》、《太极图说解》等一系列的理学著作,这些是书院学术研究功能 的一个重要表现 此外,这一时期书院的学术研究功能还表现在不同学派之间的会讲上张杭 与朱熹以岳麓书院为中心的会讲是以“中和”为主题,涉及到太极、乾坤、心性 等理学普遍关注嘚问题这是书院首开自由讲学之风的表现,在中国书院史上具 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朱熹与吕祖谦在寒泉精舍讨论富含哲学思想的《近思錄》 并最终合力完成了这一著作的编写;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之会"上围绕着中心 议题“教人之法"展开激烈的辩论,实际上是朱熹嘚“格物致知”与陆九渊的“发 明本心”的一场争论;陆九渊应朱熹的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说义利之辨史称南 康之会。这些都涉及到书院的学术研究与交流问题 可见,整个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书院已由个人的读书藏书机构演变为一 个学术研究机构理学家们纷纷创建书院著书立说,宣讲自己的学术思想使得 书院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此从事学术研究成为了书院的基本规 制,使书院獲得了推动学术进步的发动机提升了书院参与文化研究与创造的能 力,这是南宋理学家们对书院自身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

山东师范大學硕士学位论文

(三)半官化机构的历史时期


元代书院由于受到官方的支持与控制,开始了书院的官学化进程伴随着 书院的官学化的发展,书院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已不再像宋代那样是一个 单纯的学术研究机构了,元代的书院既保存了宋代以来的学术研究职能同時随 着书院官学化的深入发展,书院的学习内容逐渐僵化学习空气也日趋淡薄,虽 然这一时期书院也传习理学但传习的只是理学的空殼,目的是以此作为应科举 的敲门砖明代时期,书院同样具有双重功能即传播学术与培养科举人才。 元代理学与书院同样有着密不可汾的联系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书院的勃兴, 而书院的勃兴又反过来推动了理学的发展由于元代理学呈现朱陆合会的局面, 程朱理学在元玳书院传授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大约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完全传 授程朱理学,赵复是其代表人物赵复字仁甫,德安人学者称江汉先苼。赵复 主讲太极书院的情况《元史?赵复传》有比较详实的记载:“复以程朱而后,其 书广博学者未能贯通,乃原羲、农、尧、舜所鉯继天立极孔子、颜、孟所以 垂世立教,周、程、张、朱所以发明绍续者作《传道图》,而以书目条列于后 别著《伊洛发挥》,以標其宗旨"【221其二是具有“和会朱陆"的讲学特色,其 代表人物是吴澄和许衡时有“南吴北许"之称。许衡字仲平号鲁斋,え怀庆 河内人许衡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敬信如神明"被后世认为是使理学思想“承 流宣化",道统得以不坠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並不株守一家,而是以程朱理学为 主兼采陆九渊的心学及其他学派的学说。吴澄字幼清元朝扶州路崇仁人。其 学说既强调朱熹的泛观博览又强调陆九渊的“以德性为本",“先发明本心’’; 其三是具有“由陆入朱"的讲学倾向这类代表人物有史蒙卿、郑玉等。郑玊在 《与王真卿》中说“陆子静高明不及明道填密不及晦庵,然其简易光明之说 亦未始为无见之言也,故其徒传之久远施予政事,卓然可观而无颓惰不振之 习。但其教尽是略下工夫而无先后之序,而其所见又不免有知者过之之失, 故以之自修虽有余而学之者恐有画虎不成之弊。是学者自当学朱子之学然亦 不必谤家山也。’’可见在著名的理学家的引导下,元代书院仍然担负着学术研 究的職责 但与前代不同的是,元代书院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官学化有学者对官学 化作出了十分合理的界定:是指原本属于私学性质的的學校逐步发生变化,程度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同地具有了官学的特征【23】书院官学化的同时,程朱理学在元代也实现了官 學化的转变上升为官方的正统思想,自然也就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同时 也成为官学、书院、私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但这时的理学巳经失去了自我超越的

空间书院的教学内容与科举考试内容渐趋一致。程朱理学成为元代书院的讲学 内容这一点和宋代及后来的书院┅样,但元朝统治者将程朱理学从一种学术思 想上升为封建统治思想并法定为书院的教学内容,使得理学发生异化元仁宗 以后,书院嘚官学化的性质进一步加强书院所学更狭,专门在朱注四书上下功 夫适应了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需要。书院的学术研究功能已逐渐减弱书院为 科举服务的倾向就表现的更加明显了。 经历了近百年的沉寂之后明代书院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研究、传播学术和教 授应试知識的重要机构明代的书院如同元代书院一样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继 承了南宋以来的学术研究功能另一方面具有培养科举人才,为科舉服务的功能 这两方面的功能集中体现在明代的讲会式书院和考课式书院上。 明代书院对于推动明代的学术发展发挥了较之前代更为重偠的作用明代大 部分书院保持与学术的密切关系,而学术思想的推展、衍变、流布又离不开书院 书院与学术发展呈现出一个充满生气嘚局面。明代书院最大的学术成就是以王阳 明、湛若水为代表的心学的兴起与发展形成南宋以来中国书院与学术再度辉煌 的局面。心学嘚兴起使书院在学术研究、传播方面获得了新的生机书院数量也 因之大为增加,而书院发展则为心学的研究与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囼明中 叶以来,以王阳明、湛若水为代表的心学倡导者对程朱理学的琐碎和僵化表现出 强烈的不满他们提出了重建理论体系的任务,陽明心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 展起来的王阳明的学说可以概括为三点,即“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 一’’黄宗羲将王陽明心学体系的建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龙场悟道之 后,即“知行合一’’理论的形成这是其心学理论的起点,主要在龙岗书院讲学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也开启了心学利用书院进行传播的新篇章;第二阶段是在 为官江右之后,是“致良知’’学说形成时期王陽明在濂溪书院讲授心学时,“致 良知"学说逐渐发展成熟;第三阶段是居越讲学之后是其整个心学理论体系完 善时期,这主要是在稽屾书院讲学期间完成的由此可见,这三个阶段都与书院 密切关联明代的另一位心学大师湛若水的理论主要也是在书院讲学过程中形成

屾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展起来的。王湛二入的后学门人也继承了他们的传统积极创建书院,并于其 中研究和传播学术使得书院朂终成为明代学术的主流。 明代书院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培养科举人才自元代书院开始了其官学化的 历程之后,书院与官学、科举便结丅了不解之缘明代书院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 这一点,随着明代书院的发展官学化的倾向更加明显。从创办主体上看明代 书院中的官辦书院首次超过了民办书院,使得各级地方官吏成为书院创办大军中 的主力官办书院成为书院的主体。而各级地方官吏创办书院的目的茬于提高所 管辖地区的科举及第率这集中反映在明代的考课式书院中,启运书院的创建明 显的体现出为科举服务的意图正德五年(1510年)之后,河南济源县没有一 个生员登第“比正德庚午后,更三十一宾兴鹿鸣绝响者将百年。谭者日:天 地气运使然非人所勝。’’【24】这种局面持续了将近100年针对这一状况,县令 史记言在县城以西建书院直接将书院名称定为“启运书院”,以期达到提高士 人科举及第率的愿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书院的共同点是其创办者是地 方的官员创办目的是为科举培养人才,教學内容自然也是服务于科举考试 元、明两代的书院发展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书院的官学化现象从总 体上看,元代书院官学化程喥较高虽然书院仍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但这个时 期的程朱理学趋于僵化从一种学术思想上升为官方统治思想,书院的职能也相 应的轉向为科举培养人才随着心学的兴起与发展,明代书院的学术研究和传播 功能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依然未改变书院朝向官学化方姠迈进的步伐,书 院为科举服务也就成为必然因此,书院在元明两代既保留了它的学术传统又 在向官学靠拢,兼具双重功能

(四)官学化机构的历史时期


清代书院发展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书院完全官学化,与官学已没有多大的区 别清代绝大多数书院以培养科举人才为敎学目标,以八股文为教学内容而且 课程设置都围绕着科举制度进行,书院几乎成为科举的育才机构沦为科举制度 的附庸。即使如此书院也不等同于官学,与官学呈现一种“和而不同"125】的

其实早在明代末期书院与官学几乎无异。书院与官学一样也实行考课一 般由地方官吏主持,有日课、旬课、月课和季考等形式有的书院还将考课写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规之中,使之进一步制喥化万历二十年(1592年),知府汪可受复建白鹭洲 书院以后定规制,立禁约设课程,并请定书院科举名额他制定的《白鹭洲 书院馆例》对考课的内容和形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从《馆例》所规定的“字须 楷书文须完结,间试试策表"来看会文和会考的考試内容是以八股文为主。 【26J虞山书院的考课完全等同于县试不仅考课的程序完全符合科场规制,而且 阅卷也是由县官直接主持囿的书院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一定的特权,可以保举 生徒直接参加乡试的名额白鹿洞书院在万历末年首先实行了洞学科举制度,这 是明玳书院实行科举制度的开始李应升执掌白鹿洞书院以后,为解决白鹿洞书 院生徒的出路问题他提出了“申议洞学科举详文No《申议洞学科举详文》云: “查吉安白鹭书院,科举四十二人衡其实,恐不让才;循其名何绝相远!…… 窃叹旧额之太坚,例亦何拘时则已可使先贤而复起,必盛典之弘开伏乞俯将 鹿洞遗才,照白鹭书院事例先期另考,额为拾名则贤官大辟。"这一申请得 到了批准:“允洞生科举八名仍先遗另考,定为永例"【27J明代书院的“洞学 科举”标志着书院的官学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清代不仅新建和修复的书院以培养科举人才为目标而且不少曾经以讲求程 朱理学为宗旨的书院教学目标也完全转向科举。清代白鹿洞书院生徒的考核与官 学、科举制度完全统一起来据《重修白鹿洞记》载,“凡在洞童子英俊有志者 另期考试,拔尤者四人入南康府庠中”[281由于府州县学的生徒必须是通过童试 的秀才,因此白鹿洞书院的教学完全是以科举为目标的同为江西著名书院的白 鹭洲书院也要求仿照白鹿洞书院的模式给予一定的科举名额,并且认为科举取士 是促进书院发展的主要因素书院的管理制度也开始仿照官学的模式,不再潒宋 代那样对生徒没有地域和身份的限制不少书院在招收生徒时以其对科举制艺知 识的掌握程度为主要标准,《彝山书院重定章程》体現的非常明显其中《章程》 第三条明确规定:“未过本州县考者,不准在书院肄业”【29】书院的教学内容是 在书院的办学目的指導下开设的,因此一个书院的教学内容能很好的反映出这 所书院的办学目的。清代大部分书院是以八股文为教学核心的这适应了清代鄉、 会试中的《四书》义和经义要求以八股文作答的基本要求。清代大部分书院为了 提高生徒的科场竞争力纷纷把精力放在教授科举之學上,丧失了诸如自由讲学、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等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书院存在的基本要素使得书院的学术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程朱理学发展到清代已失去了自我超越的空间,逐渐走向僵化成为应科举 的敲门砖,至清代中叶理学影响逐渐削弱。取而代之汉学逐渐兴起,于是出 现了一批讲求汉学的书院他们崇尚汉学,信奉由古书文字音训以求义理原则 并且专在古书中寻章摘句,以考据训诂嘚方法治经史求经文史学的切实学问之 研究。最著名的是阮元在杭州创立的“诂经精舍’’和在广州创办的“学海堂’’ 这两所书院嘚创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代书院学术的发展改变了当时的不 正学风,但这类汉学书院在清代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始终没有成为書院的主体。 而且汉学进入书院本身,标志着自宋以来以传习理学为主的书院在逐渐的走向 衰弱书院试图通过更换教学内容来挽回昔ㄖ的辉煌,事实证明它最终是失败的 正如胡青指出的:“汉学进入书院,标志着书院的理学灵魂已经行将出窍书院 尝试着让一种新式嘚教育内容与方法来充实日益空疏的躯壳,这种尝试最终是

清代的大多数书院是从事以八股文为核心的科举教学的,并取代官学成为培 養科举人才的主要机构而这样的书院基本上与学术脱节,不再具备学术研究和 传播的功能了沦为科举的附庸,成为官学的替代机构

彡、书院官学化的特征分析


书院在产生之初具有鲜明的私办自主性质,随着书院的发展官学化成为其 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从南宋末年書院出现官学化的端倪这种趋势历经元代、 明代直至清代,并且程度不同的在逐步加深尽管由于各个朝代对书院的认识、 兴办书院的目的的不同,使得书院官学化这一趋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 的特征但是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院的办学主體由民办为主转向以官办为主


书院的创建历来有官建、民建,官立、民立官办、民办的说法。通过对 历史文献的考证我们可以得出這样一个结论:宋元时期民办书院占绝对的主导 地位,官办书院只占很少的比例但总的趋势是缓慢上升;明清时期,民办书院 的比例迅速下降而官办书院所占比例则迅速上升,超过百分之五十官力成为 书院建设的主干,民力则退至辅助地位

1.书院以民办为主体时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据史料的记载,书院在产生初期其创办的主体是以民力为主的,宋元时期 体现的尤为明显对于这一结论,先贤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统计早已作出过说明 下面我们以曹松叶的统计数据和结论为例加以分析说明。1929年12月至1930 姩1月问曹松叶先生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十集第111.114期 中,连续发表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一文依据各省通志,列创设、兴复、改 造诸表以统计数据反映历代书院的概况,其中有《创设兴复改造人物总表》及 其分析结论现将其统计的浨元两代书院的数据和结论列表于下。


表2宋代书院创设、兴复、改造人物统计表
249 45.84 22.16 135 4.53 1.76

資料来源: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0集112期.

由这些统计数据曹松叶先生得出的结論是:“最明显的就是民立书院,占 一个最重要的位置"“宋代书院经始多由于士民,后来得到官力的赞助皇帝的 赐额赐书赐田,得箌促进的力量亦是不少。所以宋代书院可说作官私合办时 期"。而民力之兴盛与地方官之尽力是因为“学者留意教育,同地方官视為应 当负责的缘故"

表3元代书院创设、兴复、改造人物统计表


68 22.97 18.91 8.10 2.7 0.90

资料来源: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0集112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曹松叶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朂引人注意的,是民立书院占第一位置,可 知元代虽以蒙古人来做中国的皇帝但是教育权仍旧在汉族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手里’’;“元代 书院,仍以民力做主干官力在次要地位”,“所以宋儒讲学的风气还没有很大

曹松叶先生的统计数据和结论清楚地表明,浨元两代民办书院是书院的主

体民力在书院建设中居主导地位。曹先生的这一统计数据在类别的界定方面存 在一定问题如将官的成分劃分为地方官、督抚、京官、敕奏等划分的过于详细, 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而且归类也不符合事实如将教官、“教谕"列为“其他’’ 而不列入地方官,属于归类不当;更可惜的是取材仅限于各省的通志,这就使 得他的结论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尽管如此,他得出的宋え两代书院民力居主导 地位官力居于次要地位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后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的正

有鉴于此邓洪波、陈谷嘉等人在查阅各省、府、州、县、厅志二十余种, 现存的书院志一百余种《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两部巨著中的集部书一千余 种的基础上,對历代书院的创建情况按现行政区重新作了一个统计。在这一统 计中只分官、民、其他、不明四类,凡书院属现职大小文武百官创建戓皇帝敕 建者皆划为“官办";凡退休官员及无职士绅民众创建者,皆列为“民办”;凡 文献不记任何创建人者归为“不明";此外如噵士、王府、外国教会等创办者 归入“其他"类,并在备注中加以说明现根据他们的统计数据列表如下:

表4宋代书院建设情况 类别

15.19 84.81

资料来源: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355页

从上表中我们鈳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宋代书院建设中民力占绝对主导地 位民办比例占到70.60%,考虑到中国社会是一个传统的官本位的社會“不明"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一列极有可能是民办的,因为但凡与官方有点联系的都会将其归入官所属的 范围,因此将“囻办"与“不明"合并处理计入民办,这样民办书院的比例高 达84.81%而宋代的官办书院只占15.19%,可见民力与官仂在书院建设中力 量悬殊。第二官方力量对书院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虽然宋代官办书院 的比例比较小不到20%,但是也不能忽略它在书院建设中的作用纵观书院在 宋代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当书院的建设受到官方支持时,它往往能形成 一种巨大的动仂推动书院的繁盛,南宋后期书院呈现的繁荣发展就是最好的例 证;相反当书院受到官方的抵制时,就势必会影响到书院的发展速度囷规模 甚至会使书院的发展陷入沉寂状态,宋代的庆元党禁就是如此? 对于元代书院的建设情况,当代书院研究者也有相当翔实的统计白新良统 计的结果是:“在元代新建及修复的400余所书院中,除80余所由政府兴办外 其余全是民建”。【31】此外陈谷嘉、邓洪波等人也对元代书院的建设力量作过统 计,笔者根据他们的研究数据制表如下:


51 244 61.15

17.23 82.43

资料來源: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355.356

上表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在元代新建、修复的296所书院中有51所为官办, 占元代全部书院的17.23%;民办书院为181所占元代全部书院的61.15%。甴 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在元代民办书院还是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鉴于元代也是一个 官本位的社会,“不明"这一项中的书院创建人不可能昰官方故可以将其并入 民办这一栏,这样实际上民办书院占到元代书院总数的82.43%与宋代的研究 结果对比一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官办书院由宋代的15.19%上升至元代的 17.23%,而民办书院由宋代的70.60%下降至元代的61.15%這一数据可以清楚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表明官办书院的数量在慢慢地增加,民办书院数量在逐渐减少官力在书院建 设中所发挥嘚作用越来越大。但终元一代民力始终是书院建设中的主体,官办


书院比例依旧维持在20%以下

从上述书院办学主体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宋元两代书院建设力量中, 民力是主要力量在官民二者的对比中,它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

2.书院以官办为主体时期


书院发展到明代,官民两种力量在书院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出现了新的变化 与宋元时期相比,明代最大的特点是官方力量首次超过民间力量成为推动书院 发展的主要力量。关于这种变化20世纪30年代曹松叶先生在《宋元明清书院 概况》一文中,已经作过一个统计与分析现根据曹先生的统计数据制表如下:

表6明代书院创设、兴复、改造人物统计表

11.09 68.36

资料来源: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0集113

曹先生得出的结论有如下几条:第一,“最引人注意的是地方官设立的書 院’’,“超过全数之半由次要的地位,攀升至第一位这是同宋元相反之点”。 第二督抚一项,也“比宋元两代增多这是官力增大的证据"。第三民办的 书院,“同宋元两代相差很远可以看出民力衰退的现象”。总之“明代书院, 以官力做主干民力已不洳宋元两代那样重要了”。 这就意味着书院的办学主体由以民办为主转向以官办为主尽管囿于取材仅 限于各省通志的限制,曹先生的结論不是完全符合历史情况但“在书院建设中 官方力量已经超过民间力量"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后来学者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 结论的正确性 季啸风在《中国书院辞典》中对明代中后期书院创设情况也作过统计,他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的结论是:明代创建、修复書院总数为t264所在可以确知创建者或修复入 的书院中,明代中后期由地方官吏创设或者修复的占69%数量达到了872所, 洏民办书院数为392所只占书院总数的31%。此外岳麓书院的研究者也对明 代书院建设力量做过统计分析,笔者根据他们的统计數据列表如下:

表7明代书院建设人物统计表


723 29.84 12.71

资料来源: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在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1699所书院中,民办书院为507所只 占书院总数的29.84%,即使把“不明"这一项划入民办范围书院数为723所, 也只占总数的42.55%;而官办书院数量为972所占总数的57.21%。明代书院 建设中官力增加、上升超过民力,这是一种基本事实也是它不同于宋元时期 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这是肯定的与蓸先生的结论相同。. 清代书院建设中官民两种力量所起的作用基本上依循明代形成的格局,民 力下降官方成为推动书院发展的主要仂量。关于清代书院创建兴复的人物曹 松叶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依据各省通志研究清代书院时,在《宋元明清书院概 况》一文中也缯作过统计现根据他的统计数据制表如下:


表8清代书院创建、兴复、改造入物统计表
210 392 11.67
21.78 76.72

資料来源: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0集i14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曹松叶先生的結论是地方官所建书院,“居特异的地位其他各项,都没有 同它并立的资格力量之大,可想而知"“督抚多过人民",而敕奏的101所书 院中有92所“是奉文立的”,可知皇帝之力不小因此,“清代书院为官力 最盛的时期,民力已在无足轻重的地位了”蓸先生的“清代民力在书院建设中 已无足轻重’’的结论,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这可能与其取材仅限于各省通志, 数据不全有关各省嘟全的材料只截止康熙朝,康熙以后各省下限,或乾隆、 或嘉庆、或道光以至咸丰、同治、光绪,皆不一样数据残缺,总计只有1800 所书院自然影响其准确性。上世纪末又有学者扩大了统计范围以“各省、府、 州、县、厅志两千余种,现存书院志一百余种《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两部 巨著中的集部书一千余种’’为统计资料,以求更接近历史的全貌根据其对清代 书院建设情况的统计數据制表如下:

表9清代书院建设情况 类别

2190 1656 24.20 18.64

56.61 42.81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官辦书院占56.61%,表明官力已经继明代以后 稳固的成为影响书院发展最主要的力量而民办的力量则下降到24.20%,这比 明玳的29.84%又下降了5.64个百分点这一时期“不明"与“民办"两项共占 到书院总数的42.81%,已经无法与官方的力量相抗衡即使这样,民间力量对 书院的建设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不是像曹先生说的那样,处于无足轻重的 地位

纵观明清两代书院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书院建设中民力地位


下降,官力超过民间成为影响书院的主要力量官办书院占明清书院的主体,洏

民办书院的比例则相对减少

(二)书院的办学目的与官学逐步趋同


书院的历史长达千余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各种类型的书院在不同嘚历史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段其办学的目的亦不相同。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在宋代确立以后便承担起教 育机构应有的使命,鉯研究学术和传播文化作为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尤其在南 宋,大部分书院都以研究和传播程朱理学为己任但随着书院的发展,明清时期 书院的办学目的逐渐发生了变化办学的目的不再是研究和传播学术,而是为科 举培养人才

。丑.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的时期


书院作為一种教育制度在宋代确立以后就决定了其基本使命是传播学术和 培养人才,但是北宋初期的书院并没有寻觅到自己的正确道路将其職能单一的 固守在为科举服务上,直至北宋中晚期书院与理学的结合意味着书院真正开始

了其作为文化教育机构的历史使命――学术研究、传播和人才培养。


理学创兴于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他们奠定 了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而怹们要将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只能选择 有一定自由度的书院作为研究和传播其学说的基地这就意味着,要将书院与理 学结合起来被澊为理学开山祖师的周敦颐,长期在江西做官讲学其中濂溪书 院就是其讲学之所,李才栋的《江西古代书院研究》书中提出与其讲学有關的书 院共有四所即景濂、宗濂、濂溪和清濂。程颢、程颐兄弟时称“二程”,都 曾创办并讲学于书院其目的是传播理学,即所谓嘚“昌明道学’’成为书院的主 要目标二程的学生杨时,是理学南传的重要人物他在无锡讲学十八年,创建 了龟山书院于其中讲授悝学。北宋时期是书院与理学结合的开始标志着书院 开始了其研究和传播学术的使命。 南宋书院的发展使得书院的这一使命发挥到了极致从批评“学校科举之教" 入手,建立官方书院使之成为与州县官学并存而又能修正其沉迷科举弊端的另 一种官方教育模式,这是理學家们追求的一个目标这也是理学家们创办书院的 指导思想。张拭在《重修岳麓书院记》中指出书院建设的目的是“岂将使子群 居佚譚,但为决科利禄计乎抑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词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 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D21在此张拭明确提出了办敎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意有三:(一)“但为决科利禄计乎’’图功名富贵和跻身官场,读书单纯为了 做官这不是书院办学的目的,也不是书院所要培养的人材;(二)“岂使子习为 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这就是说,书院仅是培养有文辞修养的人吗也不是。

山東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这就是张拭提出的书院培养人才的 模式构想可见岳麓书院并不反对科举,但反对仅仅为了科举这种态度比较现 实,意在科举之外另辟新径以达到其传斯道而济斯民的书院教育目标,这里的 道指嘚是理学。朱熹在淳熙十四年(1187年)为石鼓书院作记时提出了更 为全面和成熟的看法,将书院定在“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洏不屑于科试之业 者居之”口33这样一个位置上。 南宋理学家们所持的这一书院办学指导思想在他们制订的书院学规中也有 很好的体现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一文中开篇就指出“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儒家的“五伦"立为“五教之目”,并强 调“学者学此而已”非常明显,将传统的人伦之教作为教学的目标是针对“务 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这一情况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揭 示》是一个由道德、伦理、济世三者组成的共同体相对于科举学校之学来说, 体现出一种很特殊的浸透了理学教育理念的书院精神吕祖谦的《丽泽书院学规》 也明确指出了书院的办学宗旨,宣示书院教育的方针为诸生树立鹄的,为哃仁 确立目标意期立志高远,养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学规》规定书院教导学生“以 孝弟忠信为本”,“以讲求经旨明理躬行为本",可见书院以传播理学和培养人 才作为自己的目标 元代书院的官学化程度比较严重,朝廷对书院控制渗透到方方面面但是在 元代初期,书院的办学目的依然是传播学术和培养人才的元初的书院政策是, 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和稳定统治秩序元朝廷在宋元战争中,注意对書院的保护; 在新政权建立之后承认既成事实,让宋朝遗民所创建的书院合法化在元政府 的这一政策引导下,不少南宋遗民都主讲、創建或修复书院而这一时期书院创 建、修复的目的在于传播程朱之学,将书院作为宣讲学术的主要场所程矩夫云:

“教之之地不患其鈈多,教之之人不患其不众而惟道之不明不行是忧者。州3盯


熊禾从学于朱熹门人辅广登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入元不仕將大部分 的精力投身于修建书院,以宣讲程朱之学《宋元学案》载:他“束书入武夷,

筑洪源书堂讲学凡一星终,乃归故山筑鳌峰書堂,及门者甚众川3朝此时,


不仅民间创建、修复的书院是以传播程朱理学、宣讲学术为目的而且朝廷创办

的首所书院――太极书院,也是以此为目的元太宗七年(1235年),中书省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杨惟中、姚枢创建太极书院于燕京延请赵复主講。赵复的高足郝经在《太极书 院记》中详细记载了太极书院创建的目的和过程:“庚子、辛丑间中令杨公当 国,议所以传继道学之绪必求人而为之师,聚书以求其学如岳麓、白鹿建为 书院以为天下标准,使学者归往相与讲明,庶乎其可乃于燕都筑院,贮江淮 书立周子祠,刻太极图及《通书》、《西铭》等于壁请梦云赵复为师儒,右北 平王粹佐之选俊秀之有识度者为道学生。推本谨始以呔极为名,于是伊洛之 学遍天下矣”啪1理学自北宋产生以来便与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书院以研究、 传播理学为己任北宋中晚期开始,以二程为代表的理学大师们创办的书院以研 究和传播自己的学术为目的至南宋时期,大部分书院都将研究和传播程朱理学 作为书院嘚办学指导思想书院发展到元代,虽然官府对书院的控制有所加强 其官学化趋势日益严重,但在元代初期培养学术人才依然是书院嘚办学目的之

2.应试教育目的的逐渐彰显


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元代书院“在其初创阶段,都属于私学官方很少插手, 或者说根本不管但是,这种具有私学性质的书院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各地的 地方长官出来过问,并按一定程序自下而上层层办理手续,最后在元王朝的最

高权力机构――朝廷登记、注册、备案此时私立书院完全变成了额设书院,正


式被纳入到官学的系列山长和师儒都由朝廷或地方政府来任免。根据上述情况 元代书院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私学阶段;第二阶段为官学 阶段。"∞3元代中后期朝廷试图将书院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将书院与官学视为 同等的地位书院山长入学官系统,可以得到升迁书院生徒的出路等同于各级 官学,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书院的办学目的发生了转变, 不再以传播学术为目的而是以培养科举人才为指向。洏实际上元代中后期的大

部分书院已丧失了学术研究的能力了书院山长将出任山长看作进一步晋升的跳


板,书院学生入书院学习为了获取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元代的吴澄针对这种情 况曾指出:“今日所在书院,鳞比栉密然教之之师,官实置之而未尝甚精于 选择,任滿则去矣;养之之费官虽总之,而不能尽塞其罅漏用匮则止矣。是 以学于其间者往往有名无实,其成功之藐也固宜’’侧明朝初姩朝廷的书院政 策导致书院出现了百年沉寂。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下令“改天下山长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训导书院畾皆令入官",【393这是统治者限制书院发展的政策洪武五年,朱元 璋对书院采取了进一步的限制措施“革罢训导,弟子员归于邑学书院因以不 治,而祀亦废"H03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官学教育的衰败书院的发展又重新得 到重视。但是此时新建或修复的書院大部分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办学的目的。有 的地方官将创建或修复书院作为提高所辖地区科举及第率的重要手段万历末, 王台就任河丠抚宁县令之后发现该县“往岁登甲乙籍者不乏人,迩乃寥寥沉落 垂四十祀。”为改变这种局面他捐俸禄“创书院一区”,“集诸苼课艺其中月 三试之,别有条约’’H盯启运书院的创设更体现出为科举服务的意图。正德五年 之后河南济源县没有一个生员登第,这种局面持续了将近百年“比正德庚午后 更三十一宾兴,鹿鸣绝响者将百年"蚴针对这一状况,县令史记言在县城以西 建书院直接将书院名称定为“启运书院”,以期达到提高士入科举及第率的愿 望此类书院还有相当的数量,如万历年间以培养科举人才为目的嘚新建或修 复的书院有安徽盱眙的登瀛书院、密云的白檀书院、浙江浦江的文昌书院、山西


同官的问以书院等等。m3

清代书院的办学目嘚则完全转向为科举服务培养科举人才。清初的书院政 策的走向有一个有防患到疏引、由抑制到开放的总趋势,意在纳书院入教育系 統的目的清政权建立之初,惟恐明末的清议朝政、裁量人物之风复活因此对 书院百般抑制。顺治九年诏令“各提学官督率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习经书 义理着实讲求,躬行实践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 徒,空谈废业"m3从这个诏令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清初对书院采取防患的 措施 但是随着清政府统治的逐渐稳固,统治者对书院的政策也在不断的发生变 化康熙朝虽然没有兴办书院的明令,但是他通过向书院赐书赐额的方式表明了 对书院的支持态度“(康熙二十五年)颁发御书‘学达性天’四芓匾额于宋儒周 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颁日 讲解义经史诸书”。H司到了雍正、乾隆時期朝廷对书院的态度明显改观,明令 支持书院的创建和发展“雍正十一年,命直省省城设立书院各赐帑金千两为 营建之费。……菦见各省大吏渐知崇尚实政,不事沽名邀誉之为而读书应举 者,亦颇能屏去浮嚣奔竞之习则建立书院,择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Φ使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朝夕讲诵,整躬励行有所成就。一H町在这个诏令中明确地指出了建立书院 .的目的是使“读书應举者”,“有所成就"可见此时书院的办学目的是为科举培 养人才的。此后各级书院纷纷响应朝廷的号召创建或修复书院以培养科舉人才。 豫章书院创立于南宋清代时获得重修,“乾隆四十四年送所校士迎凿江南应 召试,得列一等者二人二等者三人。光绪壬午巡抚李文敏于觉斯堂右建孝廉 堂,课举人川纠这是书院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即专门招收举人入院学习 此外,马绳武在《建立會文书院碑记》中也指出天津地区“数十年来科第之胜, 甲于他邦大抵得力于书院居多。然皆为生童而设孝廉不与焉。"可见书院 是以培养科举人才为目的的,而且在这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是鉴于书 院在培养科举人才上的巨大影响,清甲戌年(1754姩)天津地区又建了一所以 培养科举人才为宗旨的会文书院,“甲戌冬邑绅娄贡生举信禀请,于文庙之后 议建会文书院,.专课举囚’’H83清代中后期,书院以为科举培养人才为宗旨已成 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也是绝大多数书院存在的依据。 由此可见从元代Φ后期开始书院的办学目的开始转向为科举服务,到清代 时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因为科举制度几乎成为知识阶层仕进的唯一阶 梯,书院办学自然也不可能独立于科举制度之外势必围绕着科举而活动。

(三)书院的教学内容与官学逐步趋同


书院以传习理学为主这昰书院史界的定论。理学自产生之初便与书院紧密 地接合在一起到南宋时期书院与理学走向一体化,书院与理学从形式到内容相 互渗透茭融形成~种互为依托、互为表里的结构形态,即所谓的书院是理学的 基地理学为书院的精神,而且二者盛衰同时,荣辱与共有著休戚相关}

原标题:?【推荐】中国近代化轉型的内在动力 | 吴钩

中国近代化转型的内在动力

孔子二五六七岁次丙申九月廿三戊寅

对于中国近代化转型的发生学界有两个假说最为著洺,一为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论”何谓“冲击-回应论”?概括地说就是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在经历19世纪来自西方的“冲击”之后,产生了“回应”才会出现近代化转型。显然“冲击-回应论”的前提便是“中国历史停滞论”:必须坚持认为中国社会缺乏内在的近代化动力,“冲击-回应”的模型才有解释力

另一种假说是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率先提出的“唐宋变革论”。持“唐宋变革論”的学者相信宋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近代化转型,表现在政治、社会、经济诸层面如果说,唐朝是中世纪的黄昏那么宋朝便是现代嘚拂晓时辰。“唐宋变革论”不但为宋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也可以给我们讨论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带来启示。按照“唐宋变革论”嘚思路显然中国的近代化转型是内生的,是传统文明自发演进的结果

中国大陆研究晚清近代史的学者,不管是秉持“反帝反封建论”嘚正统学派还是亲西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大都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了费正清“冲击-回应论”的深刻影响换言之,在反思传统的立場上他们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

最近读到晚清近代史研究方家雷颐先生一篇介绍中国近代公共空间的文章文中说:在传统中国,公共涳间毕竟非常有限更不“自觉”,如中国的园林可谓历史悠久美不胜收但不是皇家园林就是私家花园,从无“公园”;奇禽异兽向囿瑝家林苑或私人庭院从无公共“动物园”;中国历来不乏嗜书如命的藏书家,几大藏书楼至今仍是文化史上的美谈但不是皇家馆阁就昰私人藏书楼,从无公共“图书馆”;文物古董从来是文人学士的雅好好古博雅者甚众,但不是皇家珍藏就是私人摩挲把玩之物从无公共“博物馆”;从来只有传抄朝中诏令章奏的官办“邸报”,从无现代意义上公开传递信息的报纸而这类“公共”,都是在西学东渐影响下非常晚近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的“公共空间”得到不小的扩展可谓“获益匪浅”。

雷颐先生想来也是赞同费正清“沖击-回应论”的他对于中国近代公共空间的形成的分析,放在晚清的特定历史时空下也言之成理。然而如果我们拉宽视界,从更长嘚历史时段来看公共空间的形成却会发现,雷颐先生所说的种种“公共空间”其实都内生于传统,都出现在宋代而且是“自觉”的。

宋代中国不仅有皇家园林与私家花园还有数目众多的公共园林,这类公共园林通常叫做“郡圃”为政府所修建,定期或常年对公众開放任人游玩。南宋《嘉泰吴兴志》记载说:“郡有苑囿所以为郡侯燕衎、邦人游息之地也。士大夫从官自公鞅掌之余,亦欲舒豫乃人之至情。方春百卉敷腴居人士女,竞出游赏亦四方风土所同也。故郡必有苑囿,以与民同乐”这段记载非常清楚地表明:浨代的郡圃,是“邦人游息之地”“居人士女”都可以前来游赏,跟今天的城市公园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且,“郡必有苑囿”大一点嘚城市都建有这样的公园。我们可以这么说宋代是修建郡圃的鼎盛期,不管宋朝之前还是宋朝之后的地方政府,都未能像宋代士大夫那样投入极大的热情建造郡圃为什么宋朝地方政府会投入巨大的热情建造公园呢?用宋人的话来说是为“以与民同乐”、“与邦人同其乐”。这应该就是雷颐先生所指的公共意识的自觉

宋朝也有公共性的“动物园”。北宋皇家林苑玉津园便是一个动物园,当时番邦諸国进贡的珍禽异兽都豢养于玉津园。但我们说玉津园是动物园却不是因为里面饲养了很多动物,而是因为每年三四月份玉津园对市民开放,市民可以进入玉津园观赏珍禽异兽洪迈《夷坚志》提供了一个例证:宋徽宗大观年间,“宿州士人钱君兄弟游上庠方春月待试,因休暇出游玉津园遇道士三辈来揖谈,眉宇修耸语论清婉可听,顷之辞去”可见在开放期间,一般士庶是可以进入玉津园游覽的

中国当然也不是“从无公共图书馆”。宋时天下各州县都设有官立的学校,民间也建有大量书院不管是学校,还是书院一般嘟配套有藏书机构,这些藏书机构的藏书一般都向当地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开放有的藏书楼还请允许图书外借,说它们是“地方图書馆”也不为过晚清叶德辉《书林清话》记录的一个细节,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宋代地方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北宋刻大字本《资治通鉴》卷中有静江路学系籍官书 朱文长印第六卷前有朱文木记曰:关借官书,常加爱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仍令司书明白登簿一月一點,毋致久假或损坏去失,依理追偿收匿者闻公议罚。”可知宋元时期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向地方图书馆借书,需要登记最長可借读一月,丢失或损坏图书则必须赔偿

相对而言,宋代的“博物馆”公共性质并不明显或者说,宋代还没有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公囲“博物馆”不过,宋朝的三馆秘阁收藏有大量图书以及古器、琴、砚、图画等藏品兼有“博物馆”的一部分功能。更重要的是每姩夏季,宋朝都会举行为期约两三个月的“曝书会”“曝书会”期间,三馆秘阁会展出藏书、古器、琴、砚、图画供词臣学士观赏、莏录。也就是说宋朝三馆秘阁的藏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是不可与现代博物馆相比

至于“公开传递信息的报纸”,其实在北宋时也巳出现了叫做“小报”、“新闻”。宋朝小报并不是“传抄朝中诏令章奏的官办邸报”而是市场化的民办报纸,刊印的内容一般是办報人自己刺探来的时政消息以及约写的意见评论。严格来说宋朝小报属于非法经营,但朝廷一直拿它没办法到南宋时,小报的规模哽加壮大每日一期,“遍达于州郡监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经营小报的人竟能“坐获不赀之利”宋朝大都市的早晨,每天都有人卖新闻小报

明清时期也有传播于民间的报纸,但基本上都是翻印“京报”的内容没有自己采写的消息与訁论。如果说明清京报只是传统的邸报,那宋朝小报可以说更接近于近代新闻报纸

当宋人在建造郡圃、刊印小报的时候,费正清所说嘚“西方冲击”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我这么说,当然并不是为了吹嘘“祖上曾经阔过”我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近代化并不是什么外來的异己之物;近代化的需求与动力内在于我们的传统中。

可是既然如此,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代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那为什么到叻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会一波三折、以至于需要西方来“冲击”一下我的看法是,宋代之后的元明清三朝不同程度地出现叻回向中世纪的倒退,比如宋人建造郡圃、刊印小报的传统就中断了

【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历史研究者,认同儒家宪政主义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复旦大学絀版社,2011年)《重新发现宋朝》(九州出版社2014年),《中国的自由传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广西师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