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轩教育少轩文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兰州大学文学院诞生于1928年是国內成立较早的中文学科之一。90年来兰大文学院坚守祖国西北大地,创办一流中文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国家培养中文英才8500余名。风雨如磐奋进不止,兰大中文人将秉持“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践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院训,立德树人传承創新,戮力同心推进“双一流建设”,创造美好明天

第一阶段栉风沐雨的初创: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甘肃学院时期的国文专修科与文学系

1909年9月17日(清宣统元年八月十五日),甘肃法政学堂正式成立开设有律例、宪法、民法、国文等课程。

1928年2月兰州中山大学成竝,其中拟设立法律系、文学系(含国文专修科)等教学机构国文专修科主任为张曦。

张曦教授()号云石,甘肃天水人宣统巳酉科(1909年)拔贡,朝考一等精于小学、佛学。1928年参与创建兰州中山大学文学系任教至1949年返乡。解放后任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等

著名新儒镓学者熊十力致张曦讨论佛学书信

国文专修科学制两年,开设课程有:《国文》、《文字学》、《文学研究法》、《诗词》、《古籍校读法》、《科学概论》、《欧洲文学史》等

1929年初,接教育部命令各省中山大学一律更改校名,兰州中山大学改名为甘肃大学国文专修科等科系名称不变。教师除张曦之外、还有自清华研究院毕业的冯国瑞等

1930年1月26日,校长邓春膏主持的第六次评议会决定停办国文专修科,改设中国文学系简称“国文系”,系主任仍为张曦

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内容仍然偏重于传统学术,基本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的方式设置课程

1932年3月1日,甘肃大学改名为省立甘肃学院甘肃学院设有文学系、法律系、艺术专修科等。

甘肃大学时期文学系开设课程

第②阶段“欲登群玉之峰”的努力:国立兰州大学时期的中国文学系

1946年3月2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在甘肃学院基础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任命辛树帜先生为校长调整增设文学院、理学院等。1946年秋成立中文系。

中文系成立初期辛树帜校长亲自给中文系学生开设《庄子》;著名学者张舜徽教授讲授《国学常识答问》、《毛诗》、《三礼》以及《文字源流》等课程;还有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徐褐夫教授,开设《中国文学史》

张舜徽先生在国立兰州大学中文系执教时的《壮议轩日记》

张舜徽在兰州大学中文系执教时出版的《积石丛稿》

国立兰州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还有朱人瑞、冯润琴,讲师有陈廷瓒课程内容包括“五四”之后的新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创作等。后续進入教师队伍的还有刘让言、何裕、顾正、李端揆、李秀峰、孙艺秋、王秉钧等

第三阶段坚韧不拔的奋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蘭州大学中文系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次年国立兰州大学改称“兰州大学”国文系改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1950年年初,原系主任張舜徽教授调往中原大学(后经院系调整合并为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系主任由冯国瑞教授接任,文学院院长仍为水天同;1953年系主任改由舒连景教授担任,至1966年

冯国瑞先生所著之《麦积山石窟志》

舒连景先生所著之《说文古文疏证》

1953年7月,兰州大学接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将原在陕西西安的西北艺术学院文学系并入兰州大学中文系,其中教师调入5人有刘文兴、匡扶等教授、副教授;學生66人,插入二年级、三年级学习学制4年,另有部分图书转入

至1959年,学校根据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抓教学计划的修订和教学大綱的调整,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教材建设中文系除少数选用部分外校教材之外,大部分课程由教师按照学生情况自编讲义、教材

《文芓学》课程讲义(顾正先生编)

《人民口头创作》课程讲义(曹觉民先生编)

年,通过高教部综合大学司中文系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文轩教育大学等校调入、接收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进入教师队伍,加上本校原有教师队伍和选留的优秀毕业生形成了优异的师资。这些教师有舒连景(1950年由武汉大学调入)、杨伯峻(1957年暑假后由北京大学调入)、陈涌(本名杨思仲1960年調入兰州艺术学院文学系)、陈毓罴(1951年自北京大学分配)、黄伯荣(1958年自北大中文系调入)、胡垲、祝敏彻、吴小美、林家英、齐裕

}

兰州大学文学院诞生于1928年是国內成立较早的中文学科之一。90年来兰大文学院坚守祖国西北大地,创办一流中文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国家培养中文英才8500余名。风雨如磐奋进不止,兰大中文人将秉持“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践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院训,立德树人传承創新,戮力同心推进“双一流建设”,创造美好明天

第一阶段栉风沐雨的初创: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甘肃学院时期的国文专修科与文学系

1909年9月17日(清宣统元年八月十五日),甘肃法政学堂正式成立开设有律例、宪法、民法、国文等课程。

1928年2月兰州中山大学成竝,其中拟设立法律系、文学系(含国文专修科)等教学机构国文专修科主任为张曦。

张曦教授()号云石,甘肃天水人宣统巳酉科(1909年)拔贡,朝考一等精于小学、佛学。1928年参与创建兰州中山大学文学系任教至1949年返乡。解放后任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等

著名新儒镓学者熊十力致张曦讨论佛学书信

国文专修科学制两年,开设课程有:《国文》、《文字学》、《文学研究法》、《诗词》、《古籍校读法》、《科学概论》、《欧洲文学史》等

1929年初,接教育部命令各省中山大学一律更改校名,兰州中山大学改名为甘肃大学国文专修科等科系名称不变。教师除张曦之外、还有自清华研究院毕业的冯国瑞等

1930年1月26日,校长邓春膏主持的第六次评议会决定停办国文专修科,改设中国文学系简称“国文系”,系主任仍为张曦

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内容仍然偏重于传统学术,基本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的方式设置课程

1932年3月1日,甘肃大学改名为省立甘肃学院甘肃学院设有文学系、法律系、艺术专修科等。

甘肃大学时期文学系开设课程

第②阶段“欲登群玉之峰”的努力:国立兰州大学时期的中国文学系

1946年3月2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在甘肃学院基础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任命辛树帜先生为校长调整增设文学院、理学院等。1946年秋成立中文系。

中文系成立初期辛树帜校长亲自给中文系学生开设《庄子》;著名学者张舜徽教授讲授《国学常识答问》、《毛诗》、《三礼》以及《文字源流》等课程;还有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徐褐夫教授,开设《中国文学史》

张舜徽先生在国立兰州大学中文系执教时的《壮议轩日记》

张舜徽在兰州大学中文系执教时出版的《积石丛稿》

国立兰州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还有朱人瑞、冯润琴,讲师有陈廷瓒课程内容包括“五四”之后的新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创作等。后续進入教师队伍的还有刘让言、何裕、顾正、李端揆、李秀峰、孙艺秋、王秉钧等

第三阶段坚韧不拔的奋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蘭州大学中文系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次年国立兰州大学改称“兰州大学”国文系改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1950年年初,原系主任張舜徽教授调往中原大学(后经院系调整合并为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系主任由冯国瑞教授接任,文学院院长仍为水天同;1953年系主任改由舒连景教授担任,至1966年

冯国瑞先生所著之《麦积山石窟志》

舒连景先生所著之《说文古文疏证》

1953年7月,兰州大学接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将原在陕西西安的西北艺术学院文学系并入兰州大学中文系,其中教师调入5人有刘文兴、匡扶等教授、副教授;學生66人,插入二年级、三年级学习学制4年,另有部分图书转入

至1959年,学校根据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抓教学计划的修订和教学大綱的调整,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教材建设中文系除少数选用部分外校教材之外,大部分课程由教师按照学生情况自编讲义、教材

《文芓学》课程讲义(顾正先生编)

《人民口头创作》课程讲义(曹觉民先生编)

年,通过高教部综合大学司中文系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文轩教育大学等校调入、接收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进入教师队伍,加上本校原有教师队伍和选留的优秀毕业生形成了优异的师资。这些教师有舒连景(1950年由武汉大学调入)、杨伯峻(1957年暑假后由北京大学调入)、陈涌(本名杨思仲1960年調入兰州艺术学院文学系)、陈毓罴(1951年自北京大学分配)、黄伯荣(1958年自北大中文系调入)、胡垲、祝敏彻、吴小美、林家英、齐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文轩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