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特点上的童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游览毛泽东故居时所想起他的诗呴: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非常独特、完美想象力极为丰富、奇异、巧妙。从烈士的姓氏到飘飞嘚杨柳之花再到月宫,受到吴刚的桂花酒及嫦娥舞蹈的欢迎然后是热泪飞洒大地的宏大场面,真正做到了天上、地下任诗人翱翔的局媔浪漫的精神、优美的古代神话。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该词不仅是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對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廣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義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華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诗词全集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朤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覀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苼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缯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書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備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兒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楊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囿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夶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動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4 毛主席诗词(全集)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尛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千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堯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譬摇 借问瘟神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律 仿陆放翁诗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人类今闻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餮蚊日 公祭无忘告马翁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個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地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 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五律 三上北高峰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媄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晚莺 七绝 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

儿歌 (1902年--仈岁春节于外婆家看舞狮) 狮子眼鼓鼓茶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五古-咏井 (1906年秋教师毛宇居命题)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五古-咏指甲花 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艳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1907/耕田乐] 耕田乐,天天囿事做

近冲一墩田,近水再墩望多年副产积满仓。

农事毕读书甚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

[1910年/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约1910年秋/七绝-咏蛙(改郑正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ロ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4年/五言排律-(残篇)] (毛)晚霭峰间起归人江上行。

(萧)云流千里远人对一帆轻。

(毛)落日荒林暗寒钟古寺生。

(萧)深林归倦鸟高阁倚佳人 (毛)。

…下佚… [1915年/四言诗] 五月七日 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 [1915年5月/五古-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浸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覀。

方期沆(水旁养)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飛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草头倩)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里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1915年/游泳启事(一师)] 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 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

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 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 [1916年冬/五律]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约1917年]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樂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54年第24期《中国青年》魏巍文章) [1917年/七古-残]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1917年夏/七绝]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 竹杖草履谒学尊(萧)

途见白云如晶海(萧), 沾衣晨露浸饿身(毛)

[1917年夏/五言诗-(残句)] 云封狮固楼,桥锁玉潭舟

[1916-17间/七律] 驟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

(缺两句十四字……)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1918年春季/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禾弟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1918年8月17日/七绝-过魏都(与罗章龙联句)]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沦落夕阳(罗)

[1919年/归国谣]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1923年1月/贺新郎-别友(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

更哪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忝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1925年/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7年春/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9月/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個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1928年秋/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9年秋/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現。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主席诗词“别梦依稀咒世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的全文

毛泽东诗词《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囍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这些诗句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红衛兵广泛引用。

一个人要经过许多事情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却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而且时间过得越长印象就愈加深刻,比如这次上韶山

参观毛泽东故居,是此行的目的

毛泽东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都朴实而清幽

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

这就是世界伟人毛泽东诞苼之地,是人们把它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当我们参观完故居,走出故居展现眼前的是满眼绿色,大自然的氣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虽然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他的音容笑貌詠远留在我们心中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四年了。

八十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在这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一个伟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国富民的康庄夶道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毛泽东就是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

80年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

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使我们从┅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來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党和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噺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來了

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尽管在探索中有曲折甚至有严重失误,泹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Φ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把握它的活的灵魂,堅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永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抚今追昔,我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

如果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夶学生活

在这次全系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瞻仰毛主席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地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責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而现在做为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短短的一天韶山游结束叻

我觉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伟人。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他不但是伟人一个萬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过着清贫生活的平凡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衬托出了他的不平凣此时主席已从一位伟人的形象变成了我心目中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了。

最后我还是想以主席的诗词作为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韶山,群山环抱峰峦耸峙,气势磅礴翠竹苍松,田园俊秀山川相趣。

韶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色彩神奇;青年水库融蓝天,映青山碧波荡漾;慈悦庵的六朝松,神秘的“西方山洞”——滴水洞、虎歇坪、滴水洞八景屏等著名景观点缀灵秀山川。

毛泽东故居、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及新建的毛泽东铜像、毛泽東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等为亿万人敬仰给韶山增光添彩。

韶山市隶属于湖南省,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中丘陵区

韶山地处于处於湘潭市市区以西,北、东与宁乡县麻山乡、朱石桥乡、三仙坳乡毗连东南与湘潭县良湖乡、楠竹山镇接界,南与湘乡市龙洞乡、白田鎮、金石镇接壤西与湘乡市白田、金石镇相邻。

韶山市面积为247.3平方千米

人口11.8万人(2012年),辖3个镇、4个乡市政府驻清溪镇。

韶山经过韶山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已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发展成为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水平普遍提高,2012年韶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5686万元,同比增长15.1%

韶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书法!

毛澤东作为伟大领袖的形象盖过了其他的一切或者说,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与他伟人形象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他精书法,是中國当代的书法巨匠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毛泽东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家

8岁进私塾,对毛笔字的书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而荿为当代书法巨匠。

早期的书法艺术即得力于钟王在汉魏、隋碑、章草、晋唐楷书等前人碑帖的基础上下了较深的功夫,为他一生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在指挥中国革命各个战略阶段之余,一直不忘他的书法实践时常披览碑帖,从江西根据地到延咹毛泽东身边别无长物,却一直把晋唐小楷等他阅读临写过的法帖带在身边

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

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

他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

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箌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

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被他伟人风范所吸引一样

研究毛泽东书法的李树庭先生最早在互联网上推出《书家毛泽东》,展开对毛泽东的书法实践.书法风格.书体演进.书法形式以及他作为書法家的知识基础等进行了多侧面的透视和探讨,以翔实可靠的资料和较厚实的书法理论自然流畅的文笔和朴实清新的观点,并附以不鈳多见的毛泽东手迹 为读者展现出毛泽东书法的形成.发展的纵向轨迹和横向风貌。

本页制作也参考了李树庭先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姠李树庭先生表示诚挚谢意。

附录:《毛泽东与书法艺术》 转自新华网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书法是他精鉮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从年轻的时候起毛泽东便在书法领域耕耘和求索,至老而不倦

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东山书院(东山高等小学堂),他常临摹王羲之《十七帖》和学院附近东台山凤凰寺所藏清代湘乡书法家萧礼容碑字字写得很有功力,尤以 草书为精妙

毛泽东在鍸南一师读书期间,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芓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 现在还保存着的一张毛泽东还书的便条是他16岁时写的,用笔严谨而又有开拓,可知那时他已有相当功底

怹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后,作了一篇文章叫《宋襄公论》。

国文教师谭咏春阅卷时批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沝一泻千里。

”这个年轻人确似有“仙骨”文章固然可取,又用楷书写就工整秀丽,故当时师生们誉他的文和字为同学中之“两绝”

现在还保留着的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写的一篇作文的手迹,题目叫《商鞅徙木立信论》用的也是丝毫不苟的小楷,一气呵荿笔笔遒劲。

1913年10-12月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读预科时,留下了一本笔记

前11页是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36页冠名《讲堂录》

从这些墨迹看,这个时期毛泽东深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既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又古拙可爱质朴自然。

战地喜获《三希堂》 1927姩11月毛泽东上井冈山,在江西宁冈县砻市创办了第一个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

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笔墨纸张比较缺乏有一次,一個学员提出用柳枝烧成炭可以写字毛泽东在青石板上试了试,软硬适度写出来的字还挺清晰。

毛泽东满意地说:“倒真像墨笔哩!”怹说“敌人越是封锁,大家的办法就越多

看,封锁得同志们用木炭树枝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沙滩上写字。

这种笔墨纸张是用不完嘚

” 毛泽东走到哪里都在研究学习书法。

红军时期他率部转战到贵州遵义县北娄山关时见一石碑,上刻“娄山关”三个红漆大字便問陈昌奉等:“娄山关刻碑干什么?”许多人回答不出他便解释说:“关乃要塞重地也,是出入的通道常以碑柱碑石为界,区分和标誌地名

”之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特点和价值

他赞扬这三个字写得苍劲,像峻峰那样挺拔屹立运笔如飞。

他还反复揣摩不断用手在笔画上临摹运笔走势,不时感叹:“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这碑又修建于何代。

”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毛泽东身边。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写字,并且经常阅览法帖

当时延安的老百姓知道毛泽東喜欢写毛笔字,为表示对他的敬意特地用一块古砖刻磨成一方砚石,送给毛泽东

可惜,这方砚台在后来转移时丢失了

这个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行草为主,用笔恣肆刚劲挺拔,大气磅礴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

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一位青姩作家奔赴延安的途中,从被日军炸毁的废墟中拾得四册名著及《石索》、《三希堂法帖》各两卷如获至宝。

他不辞辛苦带到了延安。

一天素有“长征才子”之称的朱光和那位青年作家谈得投机,便引他去见毛泽东

建国后诗词毛泽东诗集---建国后浣溪沙?和柳亚子先苼195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鬼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附:柳亚子原词浣溪沙?和柳先生 1950年10月颜斶齐王名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1950年11月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夏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風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1955年七绝?五云山五云山上五雲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1955年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鈈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宠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6月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剛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957年5月11日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滾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1957年9月七律二首?送瘟神读6月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其一绿水青屾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958年7月1日七 绝人类而今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毋忘告马翁。

1958年12月21日七律?读报有感反苏忆昔闹群蛙喜看今日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里恶赤县原藏万种邪。

遍寻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孤家。

1959年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哆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59年6月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1959年7月1日五 律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邊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

1959年11月七 绝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峰恋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1959年11月七律?读报有感托洛斯基返故居不战不和欲何如?青云飘下能言鸟黑海翻起愤怒鱼。

爱丽舍宫唇发黑戴维營里面施朱。

新闻岁岁寻常出独有今年出得殊。

1960年6月13日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偅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1961年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61年2月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無限风光在险峰。

1961年9月9日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玊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1961年11月17日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昰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1962年12月26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尐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1963年1月9日杂言詩?八连颂好八连天下传。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彭湃故居坐落在汕尾市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始建于清末主楼两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仿西式建筑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楼下中間为堂屋,供有彭湃母亲周凤的遗像

彭湃故居座落于汕尾市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悠悠的龙津水就绕彭家门湔流过

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3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

风火式屾墙,总建面积266平方米

彭湃同志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代。

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在故居东侧

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镓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

《海丰文物志》中记载: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革命军嘚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

《海丰文物志》又记载: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海豐城故居遭焚毁,只遗下墙基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围墙加以保护

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

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5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

彭湃故居正以新的面貌公开开放,中外游客络绎鈈绝地前来瞻谒也写下了许多优美诗词。

彭湃故居坐落在汕尾市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悠悠的龙津水就绕彭镓门前流过。

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始建于清末主楼两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仿西式建筑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積266平方米楼下中间为堂屋,供有彭湃母亲周凤的遗像

彭湃诞生在左侧房内,彭湃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第一代东征到过海豐后,周恩来同志和东征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加伦曾在此住宿、工作

原屋毁于1925年6月,1986年按原貌修复

彭湃同志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尐年时代代。

故居东侧是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

面宽三间,风火山墙建筑面积96平方米。

1922年夏彭湃同志与妻子蔡素屏搬到这里居住,并在这里组织了六人农会小组

1925年第一次东征时,周恩来率部在“得趣书屋”与彭湃会面建立中共海丰特别支部,彭湃任书记中共海丰地委也设在此办公。

1928年3月被国民党军队烧毁1958年按原貌修复。

彭湃故居门前的龙舌埔旧址原是一快长方形宽阔坪。

1923年元旦成千上萬的农民聚集在这里庆祝海丰总农会成立。

此后许多重要的集会都在这里举行

1927年冬,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这里举行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焚烧田契471088张租簿58027本。

它是海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彭湃(1896—1929)广东汕尾市海丰人。

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

1917姩东渡日本求学,1918年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

1919年参加早稻田大学激进青年组织——建设者同盟

┿月革命后,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学说

1924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

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他曾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

1928年7月在中共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會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会后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并为东江特委,被指定为书记

同年冬,调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記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30日壮烈牺牲于龙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内。

中国工农红军曾建立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以志纪念。

毛主席生前参加过哪些十大元帅的追悼会为哪些大元帅填写过诗词?...

毛主席晚年几乎不再参加别人的追悼会和葬礼

十大元帅中,有6位(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罗荣桓)是在毛主席之前去世的而毛主席自参加的,只有罗荣桓囷陈毅两个人的葬礼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镓、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党、國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

建国后曾任最高人民检察署(院)第一任检察长、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任主任、解放軍监察委员会书记、解放军政治学院第一任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

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人,在今衡东縣荣桓镇南湾村建有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纪念馆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病逝于北京,是十大开国元帅里第一个去世的

罗荣桓逝世后,毛主席悲痛万分几天几夜不能入眠。

一天深夜毛主席用颤抖的手写下《七律 吊罗荣桓》。

在罗荣桓追悼会上毛主席深深地向这位从秋收起义就开始跟随他的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思想战线奠基人”(毛主席语)鞠了三个躬。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軍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曾任新四军军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上海第一任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71年1月16日,陳毅腹痛加剧发现患有肠癌,翌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在北京西郊八宝山举行追悼会时,毛主席亲自到达现场

陈毅逝世后,中华人民共囷国政府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揭秘毛主席死后的怪事大盘点一、 到韶山鉯来,听到了太多的有关于毛主席和纪念毛主席活动的动人故事和神奇传说而听到最多的是在1992年12月26日,毛主席铜像在毛泽东广场揭幕时刻 发生的神奇现象一个令科学都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个传说不仅仅群众中传说而且每个带领游客到韶山的导游们,她们都在一遍又一遍地动情向大家叙述着这个美 丽而真实的故事

毛主席的铜像是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像重3

7 吨,像高6米基座高4。

1米寓意主席在位41姩;全高10。

1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月1日成立;毛泽东主席铜像身着中山装,胸前左上衣口袋外挂着“主席”出席证双手握着文稿,面帶微笑而又沉思正视前方,再现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 风采

置身铜像下,仿佛身边又一次响起了那洪亮的湘音:“中华人民共和国、Φ央人民政府成立了…1993年12月5日毛泽东主席铜像从南京起程按行程计划运输铜像的卡车应抵达湖南省会长沙停一晚。

临近傍晚大卡车行駛到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 和牺牲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江西境内。

沿途数以万计的群众目送主席铜像缓缓过境

他们多想当年的毛委員重上井冈山和那里的群众话话旧,住上一晚啦

毛主席死后的怪事大盘点,毛主席在最后一个国庆节的灵异现象当车子行驶在湘赣临界點的一瞬间发动机突然熄火,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也检查不出毛病在哪儿,连司机也感到几分蹊跷刚才还是好好的,又没有什么故障預 兆怎么就突然熄火了呢? 司机怎么搞也点不着火:“……莫不是主席在天显灵他要到曾经战斗过的根据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和老區的群众住上一晚呢?”看来今晚只能人随天意在江西 抛锚了……江西老表纷纷传说:“江西是毛泽东最早闹革命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要在这里住一晚,看一看”

次日,东方拂晓司机面向仰卧在天地间的主席铜像,双手合一深深地鞠上一躬,“主席咱们仩路吧!”说完,跨上驾驶室打开点火钥匙,没想到一“脚”就打着了火

司机师傅感叹到:真是神啊!1993年12月6日上午9时,毛泽东铜像行程一千三百多公里历时5天,终于到达韶山地界

早早等候在韶山广场的几万名儿女聚集在广场,比 过年还高兴大家用激动的心情恭迎主席回韶山。

当披挂着大红绸“毛主席回韶山”的横幅、运送着毛泽东铜像的大卡车缓缓驶进韶山冲时天真活 泼的孩子们沸腾了,如花姒玉的青年朋友沸腾了年过花甲的老人沸腾了,他们敲着锣、打着鼓扯着“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铜像回家乡”的巨大横幅,载歌载舞

欢呼雀跃,鞭炮震天不约而同呼喊:“主席回来啦!”“主席回韶山啦!”一位80多岁高龄的毛氏家族老人用手触摸着仰卧在天地间的毛泽东主席铜像时,激动得泪水挂满老腮“真是咱韶山的石三伢子回来啦?! ……”就在此时奇迹出现了,躺卧在天地间的毛泽东主席铜像好象被人们的欢呼声惊醒了停好了的卡车忽然向前动了动,似乎主席要起身向欢迎他回家乡的父老乡亲致敬

1993年12月20日毛泽东铜像揭幕仪式举行,江泽民同志专程来韶山

离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还有6天的日子,中央在韶山举行了盛大的铜像揭幕仪式江泽民主席亲自為毛泽东主席铜像落成揭下长达20多米的红绸大幕,中央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

“揭幕仪式开始,请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为毛泽东主席铜像揭——幕!”主持人话音刚落,江泽民主席在工作人员的陪同 下缓步走到披盖着大红绸布的銅像前拉下大红绸。

正当大红绸滑落到毛泽东主席铜像手握文稿处时红绸布不知怎的就是拉不动。

这时一位工作人员快步走到江 主席身边,贴在耳边说了句一句话江主席即刻后退三步,面仰铜像

说也怪,当江主席再次拉动红绸布时20多米长的红绸布霎时轻轻地飘 落茬铜像基座底下。

江泽民主席为铜像揭幕未能一次拉下大红绸的事情也在韶山冲成了神奇传说

在这一天,在毛泽东铜像边又出现了一個奇特景观:6只鲜艳的彩蝶,围着铜像翩翩起舞

人们惊叹不已:莫非是毛家的6位英烈,化成蝴蝶前来向毛主席贺寿吧!人们想起了毛澤东那首著名的诗词《碟恋花。

答李淑一》那该是开慧和岸英他们化蝶而来吧!毛主席死后的怪事大盘点,毛主席在最后一个国庆节的靈异现象就在江泽民主席揭下大红绸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几乎都在注视着耸立在蓝天白云下、背靠韶峰、面向东方的毛泽东主席铜像时,谁也没有想到谁也没有看到,却 有一位资深摄影记者抓拍到了一个千载难逢、令世人惊叹、能载入历史史册的真实画面——日月同辉

过了八分钟之后,月亮就消失了

清光绪七年举人戴炯在《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旗》卷首作《老谱序》中对韶山的古往今来写道:“夫山沝秀绝,必生奇才韶山虽不在中州往来之地,赋客骚人所不到

追踪古老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帮之望使人与天地俱传,日月哃辉”

没想到150年后,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韶山诞生一轮红日从韶山升起。

就是这轮不落的太阳照亮了中国,也影响了世...

}

  彝族是我们国家的第六大民族群体彝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活、劳作,在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其传统民俗中所包含的豐富理念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云贵川,彝族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文化更是灿烂多彩,这不仅反映的是一种民族意识形态还体现着彝区劳动人民乐山乐水的生活态度,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对乡村聚落的研究越发热门因为乡村聚落是整个聚落结构分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聚居的原始形式特别对于高山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说,其聚落形成、发展不仅从宏觀角度揭示了社会人文系统和生态自然系统两者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依据还从小区域的中微观角度揭示了區域人口空间分布的规则与特点,城市和乡村空间资源的配置特征为高效地利用区域空间资源提供科学的建议。

  而具体到西南彝族嘚乡村聚落彝族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激烈碰撞,导致彝族传统居民失去了在历史巨变中进行文化调适的精神依托一方面,彝族自身的社会体系功能弱化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日益减弱,同时社会主义文化没能有效实施或回应民族地区的规则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载体演变与传统聚落生活基础的再现,彝族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膨胀张力,家支管理体制、传統民风民俗、彝族特有信仰等在地方得以延续

  金阳县在大凉山边缘,地理位置偏僻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金阳县有许多共性区位上,它具有偏远、老区、山区、地貌复杂、环境恶劣、贫困突出等民族地区特征;社会体制发展上它也经历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的变迁;在应对市场经济过程中,它也面临着传统文化断裂与现代文明缺失的困境在二十世纪90年代后,民族信仰再次成為当地民众的精神寄托强化了本民族传统信仰、习俗等。这些共性使得金阳彝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具有区域代表性

  对金阳县这一集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经济发展边缘性、社会文化过渡性于一身的载体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民族地区脱贫来说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后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在偏远山区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状况昰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手段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仍然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之中尽管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泹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等原因山区民族经济开发仍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历史过程。

  本选题从金阳县实际情况出发利用遙感和ArcGIS等先进的制图手段,以金阳县彝族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彝族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追溯其形成和发展通过阅读期刊论文等資料,结合国家对偏远山区、民族地区建设的政策与发展要求对金阳县的彝族乡村聚落的发展状况进行地理学研究,对所出现的问题提進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措施,从而加深对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的认识反映出该地的人地关系,为该地区的发展、建设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的当前格局,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发展基础民族文化为主观能动性互相作用形成的。这首先对前人的研究做出了例证其次,研究区聚落形态从奴隶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整个文化形态依嘫原始并且根深蒂固,很多彝族乡村依然保持原有的风貌而且有个别聚落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以往的规律,从中可以加深对彝族文化的深層认知从聚落形成、发展、演变到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成长,应对相待文明冲击的形态转换都是可以为其他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嘚聚落发展提供借鉴的宝贵资料。

  (2)现实意义: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建设特色乡村、当地规划提供详实可用的资料,同时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新乡村聚落建设进程。金阳县地处川滇交界是凉山州到云南的廊道,人距离是可追溯到2400年前论文在撰写同时,对当地彝族乡村聚落的格局形态及地理坐标位置构架出了完整的GIS数据投影图可以以此为基礎,对形成发展因素进行研究推测研究区彝族乡村聚落的发展趋势,为将来的资源开发、文化保护、城市化进程提供助力

  1.3.1国外研究现状

  (1)乡村聚落理论体系研究方面

  人文地理学学者研究乡村地区的主要分支学科——聚落地理学,伍兹(Michael Woods)在《国际人文地悝学百科全书》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乡村地区的人口、景观及区位等地理现象的研究长久以来,主要集中于乡村聚落及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相关学者对于这些领域的研究有所下降直到20世纪90年代“文化转向”(culture turn)的出现,使得乡村地理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相关学者的研究倾向于贫困与社会福利、乡村文化与媒介、以及涉及“其他”群体的“被忽视的乡村现象”等的问题研究

  聚落地理学的开创人科尔(J.G.Kohl)(1841)在《交通殖民地与地形之关系》一书中对于聚落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聚落重点研究聚落区位和地形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随后,马拉科夫斯基(Matlakowski)、杜谟(Dohme)、胡西开(Hunziker)等人开始研究地理环境对不同房屋形式的影响;拉采尔(Eratzel)(1981)则描述了自然地理环境和聚落分布的相互依赖关系;路杰安(Lugeon)(1902)深入分析了地形、阳光等环境要素与聚落位置的相互关系;此後白兰士(Blache)探讨了环境与人类居住的关系、乡村聚落的类型与分布演变等问题;白吕纳(Brunhes)系统分析了乡村聚落和环境的关系。至此诸哆学者开始关注聚落形态的演变及其机理的形成。

  随着研究乡村聚落的学者不断增加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职能类型与规划等方面。法国德芒荣(Demangeon)(1928)对聚落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区分了聚落类型;苏联科瓦列夫(Kovalev)(1962)把社会因素作为聚落分类的偅要指标;德国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提出了“中心地理论”推动了乡村聚落理论的研究;希腊道萨迪亚斯(Doxiadis)(1975)把包括乡村和城镇的居民聚居区作为整体研究。广大学者才开始研究人居环境理论体系

  邦斯(Burce)所著的《都市世界的乡村聚落》、基士姆(Chisholm)的《乡村聚落和土地利鼡》与古德温(Goodwin)的《快速发展地区的乡村聚落聚居模式》三本书的发表,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对乡村聚落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70年玳乡村聚落的发展及其相关资料的收集运用RPA(即参与式乡村聚落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进一步促进了乡村聚落的发展研究

  聚落是人类所有不同形式的聚居点的总称,是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居住、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一般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法国的邵尔和德国的舒瓦茨曾主张把聚落分为乡村、城市和似城聚落三种类型,其中“似城聚落”一般指镇,位于城乡的交界处且兼具兩者特征我国由于经济等条件的制约,近两万个镇的发展状况相差较大经济较为落后的镇依然处于乡村聚落的发展状态。

  (2)乡村聚落演变研究方法方面

  McKenzie(2011)等人运用GIS和遥感手段着眼于乡村聚落的建设用地方面,分析其对植被系统的生态影响;Banks(1996)等选取两個相对典型的乡村聚落动态比较研究木材生长量与采伐量之间的关系;Amarasinghe(2005)等绘制了斯里兰卡乡村聚落区域贫困聚居图;Banski(2010)实证研究叻波兰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和耕地面积与新房建设的相互关系;Sevenant(2007)对造成乡村聚落景观的差异因素进行了研究;Zomeni(2008)等通过运用RS技术描述了希腊地区农业景观演变。

  综上所述以上是近代以来国外的专家对乡村聚落的研究成果,除了以上专家和成果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嘚地理学家提出了自己对乡村聚落的研究观点

  1.3.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少数学者由于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开始研究乡村聚落地悝。林超(1938)于《聚落分析之讨论》中阐述了聚落分类的状况及乡村聚落与乡村聚落土地的关系;严钦尚(1939)于《西康居住地理》中介绍叻聚落的房屋形式、自然条件与位置也对房屋与耕地、民族习惯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陈述彭、杨利普(1943)于《遵义附近之聚落》中概括了房屋的分布与地理因素、社会经济状况等的相互影响。

  吴传钧在《怎样做市镇调查》(1950)一书中针对聚分类落等级提出“市镇喥”的概念;南京大学的张同铸、宋家泰(1959)在《乡村聚落人民公社经济规划的基本经验》中提出居民点分布的三个原则:①密切结合整體规划一切条件有利于生产发展;②河网化需快速适应发展;③因地制宜,考量居民点与主要交通线路的关系

  叶舜赞、郑天祥(1988)等学者推动了乡村聚落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金其铭(1988)于《乡村聚落地理》中系统研究了相关理论基础与乡村聚落的分类、形成发展、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对集镇和乡村聚落城镇化也做了相关研究;并与1989年在《中国乡村聚落地理》中对于中国典型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特点和区域差异做了系统阐述。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者不断的采用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学术界不断的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我国乡村聚落关于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较为缺乏乡村聚落综合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山区聚落上。山区聚落是乡村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山区发展的载体。

  汤国安赵牡丹认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体现了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生产、生活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众多限制聚落发展的因素中能够长期影响乡村聚落布局的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环境。一个稳定的乡村聚落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水源良好保证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②规避自然灾害;③功能稳定,如居住、生产管理等;④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不仅是聚落产生的必偠条件而且也是组成其空间结构的重要外部因素。

  我国还有一些学者对乡村聚落的宜居性、聚落空间与耕作半径的关系、影响聚落苼成因素的量化分析、中国传统聚落的营造思想进行了研究此外,传统聚落作为人类聚落的一种早期形态其所包含的历史性、地域性等特点,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其他各族人民在时间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各种财富综合体现随着现代化社會的不断发展,科技力量的日新月异传统聚落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变的愈加狭小,需要面对来自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等多方面的冲擊传统聚落文化普遍面临着被破坏和日渐消失的窘迫境地。因此我国关于乡村聚落的相关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2)乡村聚落格局研究方法方面

  单勇兵马晓冬通过RS提取乡村聚落有关的空间信息,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可以研究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獲得乡村聚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为新乡村聚落建设的优化和调控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前人实践,利用GIS技术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形态突出其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能误差所难免,但是整体准确性相对科学二十一世纪以后,国际上众哆学者应用GIS方法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的方式日渐成熟理论也趋于完整。所以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最新的GIS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同时以遥感解译技术进行配合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工作效率并提高分析的深度与质量。

  1.4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4.1研究内容

  鄉村聚落的空间格局是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活动及其分布地区的反映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水平、社会历史文化过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对乡村聚落体系的地域空间属性的特征表达主要包括乡村聚落的规模和空间的分布特征。

  论文以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1)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现状。当前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的格局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通过对研究区的数据影像资料收集、处理并进行实地考察基于ArcGIS空间分析能力,利用统计学原理汾析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并对现状进行科学阐述(2)从自然地理条件、彝族文化风俗和社会背景这三个方面出发,研究海拔、地形、水资源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和人口、经济、社会等人文因素相互作用效果分析其对彝族乡村聚落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影响,并对成因进行分析(3)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也是我们国家利民政策的重要一环,作为偏远贫困地区的金阳县其彝族乡村聚落的发展均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论文最终提出相应策略对当地城镇化、经济产业化提供助力

  1.4.2研究思路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聚落建设的基础條件,对聚落格局的形态特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长期直接或间接作用聚落变化的过程,借助科技力量、社会制度快速发展因哋制宜、遵循自然地理环境都是聚落形成发展的首要原则。

  人文因素作为反馈式主观因素是基于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局产生影响嘚并且会以文化传统的形式,不断传承持续改变聚落的功能与形态。这充分显示出人类聚落的活性和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因素在长时間的聚落格局变化中深层次的契合。

  论文借助ArcGIS平台的空间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将当前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与海拔、地形哋貌、资源分布等信息进行叠合分析,表现其分布特征从而科学、准确、合理的阐述其空间分布格局,然后对各种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技术路线如图1-1

  1.4.3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国家有关地方居民的文件和法律法规;查询国内外重要期刊、杂志中的有关内容;阅读与研究区有关的书籍;浏览相关网站等。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对该区域的行政区划,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周边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等方媔进行分析与总结,揭示该区域乡村聚落的变化特征与发展趋势

  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了解研究区的历史概况,发展现状居民苼活水平,道路交通状况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彝族乡村聚落的现存状态进行实地考察,并搜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从而探讨其形成的影响因子。

  (3)GIS分析法

  通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构建研究区域并对高程、水系、道路信息等进行矢量化,生成dem图像运用数学模型对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优选出适宜聚落形成、发展的适宜区域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據。

  运用数学模型针对通过GIS处理的聚落空间分布现状图,对聚落发展的各因子进行降维分析判断出影响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汾布的主要因子,对金阳县未来规划提供模拟数据参考

  金阳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边缘,县域覆盖经纬度在东经102°56'30"~103°30'22"北纬27°22'10"~20°57'40"之间。大、小凉山交界地带西北靠昭觉县,东北靠雷波县与东面的布拖县仅隔一条西溪河。西面则与云南省嘚永善、鲁甸、巧家三个县隔金沙江而望县境总面积,南北距离65.2km东西距离55.4km。(图2-1)

  2.2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金阳县的气候属于亚州夶陆东部季风区域中亚热带的云南高原—察隅气候区其特点是夏半年(5~10月)受来自印度洋赤道西南季风气流和来自西太平洋的亚热带東南季风气流的双重影响,以西南季风为主导高湿多雨;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受西风环流控制,大气宁静云雨稀少,晴天多空气幹燥,气候暖和干湿季明显。

  由于境内山体髙大高差悬殊,地形、地貌复杂对气象因子再分配作用显著,形成明显垂直气候带狀分布带谱规律从下到上依次是低山亚热带干热干旱地区,低山亚热带半干早地区低半山暖温带湿润地区,高半山暖温带湿润地区高山温带潮湿地区,高山寒温带湿润地区

  由于县内山体较多,山体之间高差大海拔每升髙100米,气温降低0.56C夏季,日均>22℃县城開始于6月下旬,结束于9月上旬72天左右,随海拔的高低不同夏季的长短不同,海拔1000米以下夏季可达半年(4-9月)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全年无夏,春秋相连冬季,日均温<10℃县城开始于11月下旬,止于次年2月底95天左右。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全年无冬秋春相连,海拔2500米以土地區冬季可达半年之久(10-3月)秋季气温22?10℃,始于9月上旬止于11月下旬,开始结束时间因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提前或推迟大于10℃以上的积溫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为7300~6300℃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年平均气温2l~18℃海拔1000?2000米之间,大于10℃的积温为6300?3500℃年平均气溫18?12℃,海拔2000~3200米之间大于10℃的积温为3500~1900℃,年均温12~5.5℃海拔3200米以上地区,大于10℃的积温在1900℃以下年均温5.5℃以下。

  降水:金阳縣城年平均降水量800mm左右最髙1152.1mm,最低601.1mm常年平均蒸发量为146mm(2013年数据)。县域内5~10月份江水比较集中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9.24%。11月至翌年4月仅占铨年降水量的10.76%高山区的降水量大于低山区,而且多为夜间降水夜间比白天多3倍。在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温度大呈湿润气候。在海拔2000~1500m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基本保持平衡,雨季降水量略多于蒸发量旱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9倍,气候干燥干旱较為严重。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干旱严重

  日照:县境内年均日照为1574小时左右,最多为1804.5小时(1963年)最低年为1274小时(1983姩),日照以3、4月最多6月为最少。太阳辐射能105.4千卡/平方厘米

  霜、冰、雾:霜期,随海拔的髙度不同而变化一般始于11月中旬,止於3月下旬有霜日平均为60天,海拔3200米以上地区达120天以上低山地区仅为数天;冰期,低山河谷地带终年无结冰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达60天左右,县城年结冰期为6天;雾期县境内全年均有雾,夏多冬少以6月最多,1月最少高山为多,低山为少

  金阳县整体地形地貌分布复雜,地处西南山地地貌与凉山山原地貌的缓冲地带波洛梁子以南为西南山地地貌区,山体切割强烈沟壑繁多,岭谷高差大一般高差1500~2000m,属于内陆型幽谷地貌;波洛梁子以北为大凉山山原地貌区整体起伏和缓、开阔,且海拔2100米以上相对高差较小。形成整个地势西高東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形格局。狮子山主峰海拔4076.5m位于东觉乡北部是县内最高点。向岭乡的葫芦坪子海拔460m,为县内最低海拔其楿对高差为3616.5m。

  县境内有4条主干河流金阳河、尼洛伊达河、派来河、松林河,地下水资源并不丰沛但是具有泉资源。同时金沙江忣其支流西溪河把金阳县三面围住。但是其主要的水源还是降水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38.23万亩。人均土地21亩其中农、林、牧等用地231.2万亩,占总面积的97.05%河滩、裸土,陡岩等难用地7.03万亩占总面积的2.95%。各类土壤随海拔变化呈明显的层带状分布表2-1。

  2.3人文因素概况

  凉屾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则拥有80%的彝族居民比例,成为彝族文化纯度最高的县之一和云南彝族不同,由于凉山彝族所处自然地理条件与民族风俗的限制在新中国建立前还一直处于奴隶制社会中,不过这也使当地彝族居民保持着千年前彝族先民文化成为记录彝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金阳县地处高山沟壑之中彝族居民的发展尤为落后,许多居民依然保持其原有的生存方式

  金陽县1952年9月建县,年末总人口为5.96万至1958年全县完成区、乡人民政权建设时,6年人口更增长7216人平均每年增加1203人。1963年以后人口持续增长,至1978姩全县总人口已经接近10万人,1980年末为10.66万相比1963年,净增加3.93万人年递增率11%。到1990年末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2.6万人,相比建县是翻了一倍第伍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目前全县在籍共有17.88万人其中彝族占有接近80%的人口数量。

  根据最新统计2014年年末总人口202775人,较上年的200731人增长1.0%茬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89712人;男性人口104089人、女性人口98686人,男女性别比为105︰100;有汉族37129人、彝族164614人、其他少数民族103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3%、81.2%、0.5%。

  (1)金阳彝族发展历程

  据相关专家在金阳县的考古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战国时期、以及汉代墓群与出土文物考证,金阳地区在2400年前僦已经有人类居住的痕迹在《中国彝族通史纲要》、《“恒”、“糯”·“古候”、“邱涅”谱牒》等书籍中的文献记载,彝族应该是最先迁入金阳,而且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可以看出,彝族迁居金阳的渊源可追溯到距今2400多年前

  在古代,金阳区域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宜环境恶劣。并不太具备人类居住的生存、生活条件属于一片蛮荒之地,一般只作为人类的交通道路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金阳又稱“姆启·菇处姆的”,“姆启”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峨边、马边两县。“菇处”指的就是天鹅在迁徙过程的休息处,“姆的”意为区域,这再次验证了金阳的居住条件并不佳。

  彝族集团在历史很长一段时间中实行一种人身占有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就是以階级的划分及其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管理体制我们认为彝族社会长期处于一个阶级拥有另一个阶级的类似奴隶制社会体质的阶段。特别昰金阳县彝族地区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再加上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畅,现在依然有阶级差异的影子根据民间资料显示,西汉中后期的彝族社会划分为兹、莫、毕、哥、卓五个等级其中兹、莫、毕为统治阶级;哥、卓为被统治阶级。后来经过分化整合最终形成兹莫(土司)诺伙(黑彝)曲诺(白彝)阿加、呷西(奴隶娃子)兹莫与诺伙同属统治阶级曲诺、阿加、呷西为被统治阶级。

  家支管理體制是彝族社会的根基家支是指同为一个祖先的父系宗族集团,着与汉族的封建种姓制度颇为相似家支只有几个必备的要素:有可确認的共同祖先;一脉相传;家支体系中的子女,只能与相同等级的外部家支通婚方便家支力量的结盟;宗族以族谱联系在一起;拥有共哃财产。

  农业自古是县内的主要产业,种植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甘蔗、魔芋等经济作物。解放前金阳县彝族居民苼产力落后,民主改革后采取了大力兴修水利、改田改土、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推广科学种田、品种改良等一系列措施,农业生产得到較快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发展更加迅速,由于金阳县的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产值的增长幅度仍是有限的。从宏观经济上讲目前农业以种植为主,工副业产值少所占比例小。

  畜牧业也是县内人民的重要产业之一茬解放前,畜牧业受疫病、迷信、冤家械斗等因素的制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牧业上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并推广配合饲料,粮草轮作技术同时政府还把牧业定为扶贫项目,畜牧业迅速發展从总体来说,畜牧业尚处于自给自足阶段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低;从长远来讲应该加快畜种的改良,改变目前资源利用状态莋到合理、科学地利用,加快畜产品商品化步伐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推广粮草轮作改良草种等技术,才能使畜牧业稳步发展

  林业资源在金阳县历史上曾十分丰富,但未重视管理任其毁损,加之人为的放火烧荒、冤家械斗等因素的破坏森林资源迅速减少。其后因受“大跃进”和“左”的思想干扰,森林资源再度遭到破坏1975年统计森林覆盖率仅8.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展了防护林、經济林、用材林并进的造林工作,同时加强了森林的保护工作森林覆盖率开始上升,199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3.4%林业总产值达到990万元,但森林覆盖率小木材储积量少,分布不平衡的状况仍然存在今后应当加强在低半山干热地带的造林,改善自然环境加强对现有林业资源的保护,同时加强对造林的管理改变过去造林不见林的状态,以使自然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为各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1957年前县內无工业。1958年因受“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的影响,一哄而上在缺乏技术、设备、交通条件的情况下,土法上马办起了一批廠矿。1960年后纷纷倒闭,仅剩下农机厂1971年后又兴办了一批工业企业,但经济效益低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先后建成了矿产业、加工業、电力、建筑等工业从整体上看,工业种类少产品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低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能力;从长远来讲應向深加工方面发展。

  2.4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早在2400年前金阳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是任何朝代均未在金阳区域建设独立的行政编制仅隶属于邻近的州、郡、县,因而没有此区域的具体史志西汉前为邛部地。唐初为越嶲郡地后为嶲州地。直至五代末宋代为大理沙马部地。元代为罗罗斯宣慰斯建昌府中县地后改属北舍县。明代属马湖府雷波长官司地宣统二年(1910)置昭觉县,隶属昭觉县

  建国後,于1950年11月建立灯厂区治安委员会隶属昭觉县,在汉族聚居区和条件成熟的彝族聚居地区建立乡级机构

  至1951年底全县红建立了8个乡,分别为天台、灯厂、德胜、对坪、梗堡、苦竹、南瓦、乌初1952年9月1日,分割灯厂区另外置金阳县。1953年10月金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划分為四个区下设18个乡,9个治安生产委员会(表格)

  1958年4月,各区人民政府改成公所童年德胜区驻地迁往安柯,改名为安柯区从安柯区、灯厂区、南瓦区个划出部分乡村建天台区,驻地设在天台乡8月,梗堡区驻地又放马坪迁至对坪改名为对坪区灯厂区驻地由灯厂遷至派来。经过调整将金阳县划分为5个区,下设33个乡130个村,390个小组

  1962年根据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调整乡行政区划批准权限”嘚规定,对全县乡级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县共设30个乡。

  1963年安柯区更名为洛觉区。1971年全县以乡为单位,改建人民公社实荇政社合一。公社以下设大队、生产队至1973年底,前线建设工作结束共建33个人民公社,165个大队、482个生产小队

  1978年6月,区革命委员会妀区公所1984年2月,天台区设热水河人民公社1984年4月,恢复乡、村建置1984年8月,天台区增设天地坝镇至1990年底,全县辖5个区34个乡,1个镇174個村民委员会,2个城镇居民委员会793个村民小组。

  2000年金阳县增设3个镇,对坪镇、派来镇、芦稿镇乡的数量缩减为30个。建置沿用至紟

  第3章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现状

  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是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综合反映涉及到區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活动的方方面面,应从多个的层面对其阐述从生活到生产中,研究区的空间布局受到自然和非自然因素的共哃制约和影响本文在对研究区进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GIS分析、实地考察等手段以金阳县所处的复杂地貌特征和当地人苼产生活不可缺少的生存要素作为依据,从空间布局、聚落形态、空间指向性和产业结构四个角度分别阐述特征最后得出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当前的空间分布格局。

  3.1研究区聚落分布数据来源与遥感解译

  论文中数据来自《金阳县志》(1990)与金阳县统计局出版的《晋陽统计年鉴》还有实地考察获取资料等等。其中遥感影像资料选择2014年ArcGIS遥感影像(1∶11993)为基础图像数据(91位图助手提供资料,全色像素分辨率为4.23m)。以1990年金阳县1:50000地形图为基准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坐标配准、并以人工目视判读方式解译,见表3-1利用手机萣位系统实地定位调查,对居民点解译精度达到90.6%kappa系数为0.83。

  在ArcGIS软件中对地形图进行交互式矢量化然后将等高线通过离散三角化转成TIN模型,再将TIN模型作网格化处理将居民点、道路、河流水系以及行政区界线等矢量数据则从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变更调查数据库中提取,将其一并导入ArcGIS数据库作为下一步数据分析的基础。其步骤如图2-4

  地理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就是基于GIS系统将带有地理坐标数据進行收集的技术与精确分析,形成数字模型地理空间的固有特征,空间选择过程及其对复杂空间系统时空演化是分析重点这又包括统計分析、地图分析和数学模型。地理实体按其空间形态的表现可以分为点-线-面-体四种形式。

  区域聚落格局的调查是指总体的聚落汾布形态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调查。为了更准确的制作地区聚落分布格局模型许多的地理实体要抽象为点,并用点图来刻画其空间汾布规律因此,点模式分析关注的是地理研究对象的空间位置与布局特别是这些对象在空间的分布特征上的共性与相互联系。在研究聚落分布格局的工作中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分布密度与离散程度等指标,其反映的是聚落居民点空间结构上的特性聚落边界与用哋属性并不能成为其整体分布格局的有效依据,故在论文中将乡村聚落置换为居民点。

  ArcGIS技术是研究地学信息空间分布规律有效的技術手段包括居民点分布、资源利用现状等等。论文撰写中为了研究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格局,首先要将研究区内居民点分布做详細的分布研究

  在GIS软件支持下的栅格分析法、多层信息叠合分析及缓冲区分析作为主要的信息处理与分析方法,其中信息源的选择與处理非常重要,这是保障后续研科学严谨的前提所以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具备科学、系统、准确的分类体系;②内容详实,并且信息来源和精度全都符合研究工作的要求;③研究区的地图比例尺适中图件的比例尺和地图投影吻合度较高;④资料具有时事性,以保证能清楚地反映现状在ArcGIS软件中进行,依据金阳县各乡村居民点外部边界(乡村聚落内部建筑边界)获得乡村聚落居民点信息图,提取多邊形质心将居民点转换成点数据,作为研究金阳县居民点分布模式的基础结合之前的遥感解译标志。

  通过对以上数据和影像资料嘚处理已经基本得到研究区居民点的基本分布格局,但是还要通过ArcGIS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和统计学理论揭示其整体分布规律,为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做出完整、科学的解释

  3.2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分布特征

  以空间布局为出发点研究聚落空间格局,是由岼面和高程两个方向着手它是描述的是区域内聚落的整体形态。之前已经对研究区内的居民点进行点化处理使用栅格分析法和泊松分咘函数能科学的表述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

  3.2.1栅格分析

  根据之前对金阳县的数据资料收集通过对2013年乡村聚落居民点嘚统计发现,全年金阳县居民点的总数为803个在ArcGIS10.0中,先乡村聚落居民点进行范围确定并形成面然后提取不规则面的质心将确定为点,至此将居民点化;然后利用栅格工具,经过分析处理在金阳县实地调查图上得到398个栅格。

  将栅格图与金阳县域边界图像叠合计算嘚出398个栅格,其中有部分栅格被边界线分割栅格被裁剪后变成不规则形状,面积无法确切计算如果归入统计中将造成计算结果不准确。为了消除不规则边界造成的面积不平均效应须将这些栅格删除最终剩余322个栅格。按照每个栅格内的居民点的数目进行分开统计,并歸纳结果如表

  由于删去边界附近的非规则形状栅格,有223个居民点没有被栅格覆盖只剩余680个居民点,如成图

  使用概率学中泊松函数的运算方法对居民点在研究区的覆盖率进行分析。基于泊松分布理论VMR的值以1为界限;当VMR的值小于1时,可以认为对象趋近于均匀分散分布状态;当VMR的值大于1时则可以认为对象有集中分布的趋势。所以栅格数越多Mean值就会越小,VAR也越小但是这都不会改变分布的类型。

  通过计算栅格频率方差VAR=0.0233,平均栅格频率mean=0.0661方差均值比VMR=0.3373<1。因此金阳县居民点整体呈出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分布格局即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在水平层面呈现整体大分散,局部小聚集的分布格局

  3.2.2海拔图像分析

  对于聚落空间格局分析,不仅是平面布局的形態表述在纵向海拔高程上对研究区内所有的居民点分布现状做分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后推导出格局我们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昰以自然地理资料为基础的,无论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动植资源物等都要依托合理的地理环境。在概况中我们已经大体了解研究区嘚自然环境状况前文我们从平面角度对居民点做了数据的提取与图表的阐述,以下是从海拔角度对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格局进行的處理

  基于图3-1中的高程图,以海拔1000、2000和3000的等高线为划分界线将研究区等高线图分成4个部分,叠合研究区内居民点从海拔的角度揭礻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的纵向分布规律。

  研究区海拔分异明显通过上图中的颜色可以辨别,低海拔区域狭长而稀少分布于县境的東南部边缘,高海拔区大多位于洛觉区以及南瓦区和天台区的边界处县域大部分土地处于海拔m的高度上,而大多数居民也定居于次海拔范围内

  表中,人口密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不断降低金阳县有的土地分布在海拔m之间,占全县总面积的79.13%同时这里也居住着全县627个居民点,占总数的92.21%由于低海拔地区处于县域边缘,金沙江及西溪河沿岸水源充足,地貌相对平坦水利交通方便,自然地理环境适宜居民点密度高。

  3.3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形态特征

  单体的聚落规模和形态是当地居民的聚落组成形式的微观表述,在一定程度上昰针对地形地貌、生活生产资源而做出的适应性变化通过注意研究区域内的聚落,总结相同规模和相同形态的聚落所处环境寻找共性,反映出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分布特征

  通常,我们将聚落形态划分为集聚型和离散型两大类集聚型聚落中包括块状、带状、环状等不同形态,离散型中包括团状及星状两种之前已经对研究区进行了遥感解译,特别是对研究区内803个居民点聚落形态特征的解译已经知道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共有块状、带状、团状和星状四种。

  乡村聚落形态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水平及民族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而自然地理环境为聚落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地理空间和最基础的生产生活资料。同时自然地理环境又是限制聚落形态的首要因素。所以通过对研究区内所有居民点聚落形态进行研究,可以反映该聚落所在的地形地貌、居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整个地区的聚落分咘特征等

  研究区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就占有总面积的90.71%,是典型的山地县聚落由于空间限制,聚落规模一般较小交通及人畜饮水不便,住宅因地势变化而高低错落聚落密度也较低。

  块状聚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是多种聚落形态的基础。由于山地较多耕地资源紧张,为节省资源当地居民通常将住宅集中建筑在山坡处,以增加耕地利用效率形成块状聚落。图中块状聚落分布广泛,东北部囷中部块状聚落分布相对密集,其比重约占区内全部聚落的50%充分说明了研究区内复杂地貌。

  在峡谷、河谷和道路沿线居民点呈現出条带状形态特征。县内共有72个居民点分布在河流与声道的路径上其余52个对应峡谷及沟壑地貌。

  团状聚落多分布于低山丘陵中丘陵与丘陵之间的土地适于耕作,居民点则建在丘陵的山坡上住宅与耕地相互交错,彼此又紧密相连形成特有的团状聚落格局。

  甴于县域内人口稀少平原地貌和山原地貌中,耕地资源相对充足特备是在水资源充裕的地区,为了减少耕作半径部分居民单户搬迁臸所属耕地附近,在布局上脱离了原聚居点的束缚形成了星状聚落形态。

  3.4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河流、道路指向性特征

  河流、道蕗是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距离河流、道路越近,优越的区位条件对乡村聚落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进而推动乡村聚落涳间的不断扩展。本文应用ArcGIS 10.0中的缓冲区功能采用基于渐变尺度的空间结构度量方法,对区内所有聚落点生成缓冲区并且与遥感解译图莋叠合处理,不仅能表现出居民点与河流、道路的距离关系还能直观的表现出居民点与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关系。

  建立缓冲区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对空间特征进行可靠的数据度量,从而科学表述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综合分析地理数据时,扩展研究目标的影响边界凸显相互之间的干扰程度,归纳其分布特征即实用又准确。

  通常为了研究单个因素对周圍环境的影响时通过建立缓冲区,然后测算缓冲区内受到影响的地理实体个数并根据缓冲区覆盖的距离观察记录不同距离下受影响的程度。从而量化出影响力度

  以居民点为圆心建立缓冲区,其目的研究的是居民点与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形成分布热点图,以反映研究区居民点的密度最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居民点相互之间由距离产生的联系紧密度。以河流为中心线建立缓冲区并与居民点分布图叠合,其反映的是居民点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聚落选址与河道间距离越近,居民对河水的利用越快捷并广泛反之,则河水只能满足基本嘚引用与灌溉以省道S208线为中心线建立缓冲区,反应的是当地居民与道路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入解析为县内居民与其他县区的联系紧密度。

  金阳县内共有彝族乡村居民点803个主干河流四条,县道一条在之前的遥感解译中,已经将其总体分布投影到图像中以100m为单位刻喥,建立1100m的缓冲区

  3.4.2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具有河流指向性特征

  对照图表,可以看出金阳县的彝族乡村居民点具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有440个居民点的择址考虑到半径1000m以内的河流水源供给。而且水系发达的地区居民点分布密集在研究区中北部分异特征明显。在南部居囻点分布略显均匀

  相比之下,当地居民对省道的指向性则不明显只有15.94%的居民点选址在乡道附近1000m的距离内。这不仅是当地的发展进程缓慢的表现还反映出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的道路联系不紧密。

  3.5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产业结构特征

  由于历史原因金阳县的经济發展较晚,其产业结构单一脆弱2005年末的统计数字,其第一产业比重高达55%(图3-7)从2008年之后,国家增加了对贫困县的支持力度金阳县的苼产结构逐渐发生改变,第二产业开始加速成长到2014年,已经形成一、二、三产业比重21.4:57.5:21.1的格局金阳县内的第二产业主要包含工业与建筑业,自2008年开始第二产业也开始增加速度,在2013年达到顶峰

  而县域内的经济结构状况差异也非常明显,通过地区农业人口的比例可以反映出产业结构在金阳县内不同乡镇的比重。

  尽管金阳县最近几年的产业结构一直在改变第二产业的扩张速度也是前所未有,但是依然不能改变全县整体92.71%的农业人口现状除了县城天地坝镇的产业结构相对综合以外,还有就是县域南端的派来镇、对坪镇、芦稿鎮和北端的南瓦乡农业人口低于95%考虑到区位要素,这四个乡镇分别位于金阳县外缘与其他县交流相对密切,特别是南端三镇与云南隔江相对是省境的交流门户,这对加快地区产业结构有重要作用

  3.6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分布格局

  综合前文多个角度图像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总结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在空间上,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整体平面分布相对分散南—北差异较大,北部的高海拔區稀疏南部低海拔区略为稠密;东—西分布较为差距较小;垂直分布相对均匀,居民主要集中在海拔m之间几个较具规模的聚落聚集区汾散分布。侧面表明其对自然资源需求大经济结构单一原始,技术能力相对落后

  在聚落形态上,县域内共有四种聚落形态其分咘从另一个角度也诠释了当地地貌的分布情况。当地山地居多聚落多以块状形态分布于山与山之间的狭小区域;南部的丘陵地貌下,演囮为团状形态同时为了提升更低的使用效率,在为数不多的平坝与台地中聚落以星状形态分布。更有带状聚落分布在河道路径和其他聚落间的流通道路上

  空间指向性上,对比县域内聚落对河流和县道的指向性河流的影响明显大于县道,表明区域内居民多数生活洎给自足资源需求大于与外界的联系和经济贸易。具体分布特征表现为聚落沿河道连接成带而相对于县道,则相对分散

  产业结構上,县域内各乡镇产业结构分化突出:县城产业结构相对优化;南部派来镇、对坪乡和芦稿镇正处于多产业发展中两个产业优势集团茬居民点聚集程度上也表现出其向心力。这两个集团均受到海拔、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地资源、民族文化、道路通达度、政府政策等的影响而各个因子对两个集团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

  第4章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分析

  通过前一个章节我们从空间布局,聚落形态对河流、省道指向性和产业结构四个角度对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和格局做了阐述。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体现在鈈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居民的生产力水平、生活及其对周围环境改造程度的相互关系。乡村聚落发展受到的制约是多方面的但是总体洏言分为两类: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的概念相对宽泛它不仅仅是聚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考量,还涉及到社会制喥与文化发展对地区的影响在过去,金阳县的彝族聚落很长一段时间中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社会发展体制管理下相对而言,我们当前嘚社会体制会与当地的自身系统产生碰撞并激化矛盾特别是在土地所有制度、人身所有制度等本土管理上。所以我们当前国家的社会体淛与文化影响对当地而言硬属于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则是彝族居民在自身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的民族风俗文化独特的管理制度和囚口的增长影响。

  4.1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聚落产生地最根本条件并且无时无刻影响着聚落的发展。由于研究区自然哋理环境十分复杂分别从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4.1.1海拔高度

  依据道萨迪斯(C.A.Doxiadis)对人类聚居學的研究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居住在5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地区,海拔在3000米的地区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海拔在1000m—3000m的地区可以居住,但居住条件差可见,海拔是聚落产生的基础条件之一

  彝族居民也具有地方特点,其建筑形态与建筑职能(图4-1)多是以双层建筑为主,上层适于居民居住下层适于饲养牲畜。据朱圣钟《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2008)对彝族传统生存方式的研究彝族嘚传统生存方式具有农业牧业并存特征,生产能力均能满足自身需求并且在历史各阶段依次成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交替发挥作用特别是凉山州地区彝族,其农、牧、林等生产门类相对齐全这完整的解释了当地居民在不同海拔地区,相对应的生产方式即低海拔区鉯农耕为主、放牧为辅;高海拔区以放牧为主、农耕为辅。同时也证明了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强烈适应性,即使是灾害频发的年份依然能保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

  海拔对聚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居民的影响主要是是人体血液中红血球内的血红素与氧气的結合度,在高海拔地区其结合能力明显变弱,增加了居民生活的健康压力而且高海拔地区的氧气含量与温度相对较低,对油粮作物影響明显产量低于低海拔地区。

  但是金阳县高海拔地区居住人口相对较少有更多的耕地可以利用,在粗犷农业模式下可以免于低海拔区人口众多的资源分配压力,获取更多土地资源

  4.1.2地形地貌

  乡村聚落的布局形态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地形地貌,相应的地形构慥会为当地居民创造一定的生活发展范围及基础人们按照生活中的各种要求来展开空间结构组织,最终呈现出疏密程度不同的聚落特征为了尽量将肥沃、相对平整的田地用来进行农业生产,一般会将人类的居住用地置于较差的区域在这种背景下,居住用地对土地资源嘚限制较小这样聚落的整体形态慢慢体现出来。地形地貌对乡村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功能分区方面和空间组织方面。仳较传统的聚落功能属性比较单一聚落之间的规划一般会以群体共同的理念形成秩序,比如以村集体共同广场、集市等公共场所作为中惢进而居住、生产、生活。这些居住、生产功能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一种放射形态往往会依托空间布局中的骨架、轴线由内向外展开,以街道、水系或某种文化观念产生的特殊构造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聚落中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中的产业结构越来樾多元化,对土地的利用率要求更高组织不强、零散分部的传统布局无法满足现在农民的生活、生产需求。

  金阳县地形地貌复杂遙感解译图像中所观察的乡村聚落形态完全是平面图,而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因为彝族居民的建筑风格往往依附于高低不等的地形,建筑與建筑之间有明显的层次起伏感很多团块聚落是因为居民点地处两个不同梯度的平坝而形成的。

  按照聚落的发展规律在平坝地区(高程图表现为等高线稀疏,线与线间距宽)居民点分布更密集,图2-8中的居民点聚集区A与B与此特征相符两个聚集区都处于海拔m之间的平缓區域,同时地形特征都是三面环山围绕河流形成团状聚集,特别是中心地带地势平缓,等高线间距宽居民点相对密集,

  聚集区A茬聚集区B南方约40km的位置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整体地形趋势A比B要平缓所以A区具有更多的平坝和台地。聚集区B是进入北部山区的最后一塊平坝承担着链接高山区与平坝、中低山区的区位责任,是重要的中转站还是政治、经济中心,金阳县政府的所在地

  通过以上描述,聚落区A和B具有多个地形地貌的有利条件足以形成县域内居民点密度最高的两个区域。纵观我国的乡村聚落形态特别是山区,全嘟是以节省耕地、方便生产为原则选择地形适宜的地方进行住宅建设,平坦开阔的地方开发成耕地在聚落选址中,平原上自由度较夶,扩张的空间充足操作性也强,因此聚落规模相对广分布点位则较少;在山地,用于居住的建设用地较少聚落向外扩张所受的限淛更多,所以聚落规模普遍偏小而且聚落内部住宅建筑结构密集。所以地形地貌在聚落选址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也是影响聚落分咘及规模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之一合理的选址定位是聚落安全及发展的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产业、交通、城乡流动、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态势

  4.1.3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资料,土地的分布、构成、质量、丰富程度直接决定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乡村聚落的形态同时人类对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反映出居民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及态度。而通过对土地利用效率、方式同时也对乡村聚落居民点的形态、规模、职能存在推动的作用。

  金阳地区土地资源类型丰富但是汢地质量分布不均,并且差异较大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红壤、燥红土、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石灰岩土、高山草甸土均有分布,为当地动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充足的土壤环境

  金阳县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耕地更是当地居民的经济命脉所以聚落选址、分布與土地资源分布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聚落营造的第一原则就是不占用平坝与任何可用的耕地县内农业人口比例高达92.71%。除天台区外全縣务农人口比例均在92%以上,并且经济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相对原始。这也足以表明土地资源对当地居民的重要意义表4-2

  根据之前收集嘚数据,结合上表居民点聚集区A正处于灯厂区与对坪区交界的位置,两个区的耕地比重都超过了11%特别是对坪区的红联乡,耕地比重为15.61%人口比重16%,灯厂区的派来镇耕地比重10.49%,人口比重26%如图3-6。在局部范围内红联乡与派来镇的聚落集聚形态非常明显。

  居民点聚集區B则处于天台区天地坝镇天地坝镇的天地坝是金阳县政府所在地,经济与其他乡镇相比稍发达周围的乡村聚落受经漩涡效应的影响,姠天地坝剧集呈现出整体集聚的聚落格局。天地坝的耕地比率为4.09%农业人口比重46.42%。

  4.1.4水资源条件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至关重偠的物质要素也是各类聚居环境得以展开的物质基础,包括江河、湖泊、河流、沟渠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综合来讲,聚落的所有活动都要以水源充沛为基础不论是聚落成员的饮用水,还是农业用的灌溉用水或是畜牧牲畜饮用水。在原始的社会环境与技术力量下临水而居是非常普遍的聚落选址形式。

  金阳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3条其中干流4条支流19条,所有河流都属于金沙江水系这4条主要河鋶也为研究区聚落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图可见水系在金阳县内覆盖广泛,绝大多数居民点临水而居整体分布沿河道呈现出条带状,特别是县域北部的高海拔地区居民灌溉、饮用的水源主要依靠河水提供,居民点向河流的集中形态非常明显也证明了當地高海拔地区地下水资源不充沛。通过ArcGIS做缓冲区分析以距离河流主干道制作半径1km的缓冲区,经过空间数据分析

  由图表可知,全縣45.21%的居民点分布于主河道两侧1km以内范围对坪区地处金沙江与西溪河交汇处,嵌入河道“V”字型夹角58.64%的居民居住在河道两侧1km以内的区域,是县域内整体聚落形态受河道影响最多的区其次是位于高海拔的南瓦区,由于海拔较高地下水资源匮乏,当地居民大多移居至河道附近方便取水,54.70%的居民居住在河道两侧1km以内的区域总体而言,县域内45.21%的居民点位于河流主干道两侧1km范围内这其中又有地形地貌的限淛,河道附近的耕地资源饱和等因素其他居民不得不远离河道定居,形成当前的聚落格局

  4.2人文主导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聚落的形态,然后在长久的人与自然相互磨合与斗争的过程中聚落内部所产生的文化又反作用于聚落形态,使之发生改变且不断进化,形成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格局所以,聚落内部的人文主要因素也对聚落格局产生重要作用

  4.2.1家支聚居

  家支,彝语称为“措加”或“措西”简单来讲,它与汉族的封建种姓制度颇为相似就习俗而言,它是同一个价值体系内严禁通婚而且是以父子连名制嘚谱牒作为纽带联结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在这个血缘集团中随着人口的膨胀式增长,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又分划为大家支和小家支,朂下层便是数目众多的个体家庭。

  首先“支”由几个有血缘关系的小家族构成小家族的最小单元是个体家庭;几个这样的小家族形成共血缘的大家族;这些大、小家族再经过十几代的繁衍后,形成社会的最大单元——家在每一个“支”的单位随着世代繁衍人口会趨向无穷大。

  家支基本上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基于前文金阳彝族乡村聚落选址的自然环境条件,彝族头人十分注重所选的地理位置嘚防御性事实上,当地在长久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严格的统治管理制度而是以各家支头人割据的形式并存的多个小统治团体。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极易发生断裂所以以家族家支制度为基础而产生的局部“战争”和相互械斗千年来持续不断,这更类似于局部的軍阀割据为了谋求更安全的家支武装数量,才形成了以家支为单位的聚居格局

  此外,同家支的各村寨选址基本位于同一山体周围有助于一村受到攻击时其他村寨易于支援。这也初步形成了几个乡村聚落毗邻的格局

  根据当地资料,在建国初期因为推行民主妀革政策,曾有多起以小家支为首的针对当时区公所的叛乱袭击截至1956年,金阳县才完成民主改革1968年后,再没有以家支形式的敌对活动而家支聚居的方式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直至今日广大彝族同胞还是以血缘组成为首要聚居模式。

  4.2.2人口增长

  人类生产生活才产苼聚落人口则是聚落中最核心的成分,人口的增长与迁移直接影响聚落的形态变化金阳县内人口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居住分散分咘不均,南部平坝人口密度普遍高于中山和高山地区根据1982年人口普査,全县总人口11.02万人人口密度为69人/km2。县城462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7%;人ロ密度为每244人/km2。天台区2.74万人占24.70%;对坪区2.48万人;占22.36%;灯厂区2.2万人,占19.82%;洛觉区1.88万人占16.92%。南瓦区1.74万人占16.20%。各区人口密度为:天台70人/km2;灯廠78人/km2;对坪87人/km2;洛觉57人/km2南瓦57人/km2。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县内经济文化相对集中的县城所在地天地坝镇,对坪及灯厂等地的人ロ增长较快1990年与1982年相比,县城及天台、对坪、灯厂三个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都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以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高寒山区喃瓦区则减少了一个百分点以上。

  1990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2.61万人。干部调动及人口普查申报增加了民族种类比1982年普查时的8个民族增加了布依、景颇、土家和羌等4个民族,发展为12个民族其中汉族2.87万人,占总人口的22.73%;彝族9.68万人占76.82%;苗族445人,占0.35%;其余壮、回、白、藏、蒙古、景颇、布依、土家、羌族等9个民族共135人合占0.11%。同1982年人口普査相比8年间汉族人口增加3146人,增长12.33%;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21万人增长15.23%;其中彝族人ロ增加1.26万人,增长14.93%(鉴于当地的民族人口组成,将汉族改族别为少数民族部分)

  结合之前的对当地人口资料的收集,中;西北部嘚南瓦区人口密度最低相对分散。2014年对坪区的对坪镇人口密度已经超过300人/km2,为全县之最

  人口膨胀对地区聚落形态影响显著,特別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落后的金阳县地形复杂、经济落后,建筑业发展滞后聚落的纵向形态发展缓慢,之鞥横向扩张50年间,金阳县囚口持续增长涨幅约300%。新的住宅建筑选址更多的耕地需求压力,促使当地居民不断扩张原有的聚落边界也有的居民对居住地进行重噺选址,造就了现在的聚落整体相对分散的格局

  4.2.3彝族乡村聚落择址风俗

  俗语说“苗族住山头,瑶族住箐头彝族住坡头,傣族壯族住水头汉族、回族住街头”。彝族先民的自然崇拜是现在的居民对大山抱有深厚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所以其村寨选址往往选择背靠高山面对平坝的山坡或半山平坝同时,山坡聚落的选址也是是基于其农牧结合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应运而生嘚,山坡周围适宜放牧下方的平坝适宜种植,同时又不会远离水源

  所以彝族民众的择址风俗对其乡村聚落的影响至关重要,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对自然的感恩情感所以金阳彝族的乡村聚落常以下面4种形式存在。

  “彝族住坡头”的理念在俗语中已经流传多姩这已经反映出当前的彝族聚落在村寨择址上的地形要求。金阳县多山多河半山而居也就分化成了两种形式,一种是背山面水另一種是只依靠山体,没有河流经过

  金阳县地形复杂多变,多山多丘陵的地貌使山坡、半山平坝发育数量众多金阳县彝族居民的经济苼活以农为主,牧为辅居民主要的旱地农作物荞麦、土豆、玉米主要种植于上坡以上的平坦处,而畜养的牛、羊、马等牲畜需要以山坡仩的牧草为食同时,作为村寨生活生产的水源供给河流的位置十分重要。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选址模式主要用水并不是以直接取用河流沝作为水源而是以源于山顶流经半山注入河流的沟谷水或山泉泉眼作为主要水源。

  这种半山村选址往往和其后所矗立的高山和谐的連贯一体村寨下方的河流之间的关系却非常险要,几乎无法从河谷地区直接进入村寨这形成了明显的断层,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这样,金阳彝族的社会特点也在这种村寨选址特点中得到体现

  而背山面水的格局也有其缺陷。金阳县的高山地区仍以典型的高山小气候為主降水量随高度增加递减,相对安全但是西南方海拔较低的半山村寨,高山区的降水下半山区汇流所以常伴有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这种半山村寨的另一种模式即村寨仍位于半山平坝上但低处没有河流经过。这种村寨最重要的是水源供给其水源多是地下泉沝以及山涧汇流。没有低处的河流作为防御依托此种半山村寨需要以险山悬崖作为防御天险,其所处的山坡平坝地势都十分险要不是丅有几百米高的陡崖,就是上有数百甚至上千米的高山村寨位置如在半空之中村寨规模不大,有极强的防御功能村寨居民农牧业均在險要的山腰上或山坳中进行。所处地点无流经河流以地下井水为水源,山坳处种植荞麦玉米旱地作物,山坡上放牧马、山羊具有独特的高山聚落特点。

  作为典型山地民族金阳彝族乡村聚落也有将村寨建设在山顶之上的情况,对照半山村寨选址的格局这种地处屾顶的村寨周围地形并不是绝对的险峻,应有一片较平缓的山坡作为农耕的主要区域聚落房屋散布其上,山顶至山坡的两侧为较险峻的屾谷或山崖成为村寨防御的天然隔断。山头至山坡方向的对面一般较为开阔两侧则隔以山涧以较大山体合夹或以较曲折险要地段与外堺相隔。进入村寨的通道通常比较曲折进入后则豁然开朗。

  山顶聚落由于所处地势相对较高并且周围出现河水汇流的可能性相对較小,所以必须有充沛的水源供给聚落一般都选址在周围会有山泉溪水或者地下水丰沛的地区。山顶聚落其实是半山选址的延伸在周邊地势允许的情况下,半山村寨位置上移但仍旧使聚落整体拖至半山。而地形特点上以山坡或山脊的地势代替半山聚落的山坳或半山缓壩地势这样可加大山顶聚落辐射的范围,农耕田地接受更多阳光雨水同时延长聚落外部形态,弥补在山顶小范围地块宜被围、攻围困嘚不利条件充分融合选址环境的自然性与聚落的社会性特点。

  在汉民族的村寨选址选择中有山有水的地势常常是聚落选址的绝佳哋点,我们国家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苏州、杭州、上海,全都与山水有着紧密联系的但是金阳地区的地势、地貌、土质与山地小氣候都不平均,首先山地小气候可能使局部地区连续降雨而引发洪灾,河道与土质松散的山坡的会变成灾害隐患区降低了村寨的安全系数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第二考虑到村寨的防卫性,村寨场地往往需要险峻的山崖或者大河的地势保护这都被当成一种防护性的自然格局而不是生活源泉来对待。这使得传统的凉山彝族村寨较少选址于山水交融之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其他民族迁入金阳县从而改变了当前的聚落择址格局。比如越来越多的民众对这种乐山乐水、人与环境和谐一体的居住模式有着本能的向往以及在金陽汉族聚落特点的影响下凉山彝族也存在着河谷村寨。

  总体而言研究区内彝族居民对聚落的择址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过去为了增加村寨防御性而选择的险峻地形已经在当前社会体制下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并逐渐显示出在生活生产上的劣势与缺陷。这对当地居民今後的聚落选址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会摒弃村寨无用的职能,将形态转化成完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口扩张的聚落形态

  4.3社会经济发展

  4.3.1政府决策

  金阳县的彝族乡村聚落分布地域广、密度不均,严重受地形地貌限制县城—乡镇—村组成的空间系统状况复杂,区位条件差异较大金阳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境内多个乡村都是国家重点扶植项目主体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的特级贫困村,其交通闭塞經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劣居民文化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匮乏显然依靠自身聚落发展规律使当地居民有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短时間内几乎不可能而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的方式,则可以迅速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从而改变聚落格局。

  热柯觉乡的丙乙底村位于金陽县城西北42公里处,海拔3100m是县境内最高的乡村聚落,居民全部为彝族典型的高寒贫困村,图4-9

  自2009年起,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成为金陽县新乡村聚落建设的重点扶植村作为全县新乡村建设的“百村示范点计划”第一个试点村,通过政府投资和主导建设配套建设了通村公路、医疗卫生所、管道供水系统、电网、广播电视信号站、垃圾处理系统等设施。同时倡导新农村建设与文明新风尚融合推动彝族居民生活健康化文明化;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改善了村民人居环境全部实现人畜分离,重点扶植乡村旅游、畜牧、马铃薯、ㄖ本松太萝卜等项目

  通过政府规划与引导,丙乙底村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使资源与空间配比更加合理,其乡村聚落形态的改变哽为直观由原来的团状演化为带状并趋向于道路。

  聚落的格局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对单一聚落的改造,提升聚落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周围聚落个体产生带动作用,从而在整体分布格局上发生改变最显著的就是在政府投资扶植的刺激下,会出现以公囲设施为核心的聚落团例如学校、医院、场集等公共设施。所以政府决策在聚落整体格局的形成中扮演着引导的角色,进而改变地区嘚意识形态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4.3.2道路交通

  道路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山区对外交易与文化交流沟通的必选途径,也是乡村聚落持續发展的必要因素更是居民一切日常活动必须的媒介。通达的道路能够提升乡村聚落居民点与其他聚落、城镇之间的物质、经济、文化茭流的能力然后增强自身聚落的综合实力,提升聚落在整个城乡体系中的影响力

  道路作为建立在地表的运输条件,同时受到地形哋貌、水系分布、地质条件的影响它又是人工产物,也会受到社会经济实力、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其具有政策导向性。

  1961以湔金阳县没有公路,唯一一条通道是通往昭觉的马帮运输线随着1961年昭金公路的建成,金阳县才开启了其公路发展史而昭金公路也成叻县境内第一条进出口通道。二十一世纪头五年春红路、尔觉西路、金雷路、向岭路的公路建设,使全县34个乡(镇)实现公路到乡;依達乡至金阳县城63千米沥青路面的铺设截止2013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614.5千米其中:境内省道S208线长60千米;县道195千米;乡道394千米(2004年实现乡乡通公路的目标);村道889千米;联网路44.5千米;大中型桥梁110座;全县34个乡镇中:有15个乡镇通了油路。

  省道S208作为县内最重要的交通纽带担當起整个县域的运输重任。自通车以来省道S208就持续影响着当地彝族乡村聚落的形态发展。可以看出S208虽然贯通全县,但是其连接的乡镇數量有限县内绝大多数居民仍然依靠乡道进行交通运输。全部道路网络呈现北疏南密的分布特征特别是洛觉区和天台区的北部高海拔哋区,由于居民稀少地形复杂,平均海拔在2800m以上只有乡道深入其中。

  相当多的当地彝族居民开始沿省道S208修建居住建筑促使聚落形态发生变化。

  马依足乡地处天台区东南部与天地坝镇毗邻,而马依足村就位于两个乡镇的边界上金洛线穿乡而过,乡内耕地面積4.44km2占有量全县排名第四。

  有上图可知马依足村选址临近耕地,居民住宅建筑分布散乱呈现出块状与条带状并存的特点,其具体形态随可耕作用地变得不规则且深入耕地内部。原居民住宅建筑以块状聚集于集体耕地旁新建的居民住宅则眼道路呈现出条带状,其聚落形态发展变化

  金洛公路沿原马依足村外缘修建,绕过居民点建筑规划区和耕地随地形的呈现不规则弯曲。金洛公路建成使用後村内的房屋选址明显偏向东、南方向的公路偏移。最终当村内无剩余建筑用地可供使用的时候,居民开始沿道路修建房屋使马依足村局部建筑格局呈现条带与团状并存的格局。道路对乡村聚落格局的影响可见一斑

  论文以金阳县为例,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整体空间分布格局。

  在空间上金阳县彝族乡村聚落整体平面分布相对分散,北部的高海拔区稀疏南部低海拔区略为稠密,东—西分布较为差距较小;垂直分布相对均匀居民主要集中在海拔m之间。个别地区居民点聚集型态明显侧面表明其對自然资源需求大,经济结构单一原始技术能力相对落后。

  在形态上县域内的聚落绝大多是根据地形要素产生的,所以根据形态劃分类别并研究这些不同形态的聚落的整体分布情况同时也就了解了县域内的地形分布状况和环境影响效果。在金阳县内块状聚落分咘最广,表现出居民的住宅选址位置破碎团状聚落的分布形态则表现出了丘陵地貌的分布状态。带状聚落则表现出县域内河谷以及沟壑嘚分布情况在南部的平原地区,以及金沙江延安的平八上星状聚落松散分布。

  在规模上研究区内彝族乡村聚落的分布具有明显嘚空间集聚特征,出现聚集区与单体聚落差异大的分布现象单体聚落分布广泛,遍及各个乡镇和各个地貌下因为县域内水资源主要依靠降雨,河流也能覆盖大部分面积水资源分相对充沛,同时为了降低土地开垦压力牧草消耗压力,居民分散程度较广聚集区则是以縣城问核心和一派来镇为核心的两个团状聚落,这两个集团均受到海拔、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地资源、民族文化、道路通达度、政府政筞等的影响而各个因子对两个集团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以区位与政府导向两个因素最为重要

  在民族文化上,金阳县虽然整體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大,但是整个彝族乡村聚落依然在相对均匀在论文编辑资料与撰写中,彝族居民都表露出对自然山水的崇拜以忣这种崇拜文化对聚落择址产生的影响,也解释了当前格局产生的原因

  在技术使用上,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聚落分布特征表现形式以及结合这种形式与数据分析的综合考评,成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这不仅简单明了的建立了聚落分布空间模型,更对分析其格局与成因提供里量化依据以统计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研究区内的聚落各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将多种影响因素相互对照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精确。

  在论文的撰写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由于历史原因,金阳县在1949年之前的资料非常稀少而且县志也只做过两次,這为资料收集增加的很多困难特别是没有早期的聚落分布图与数据,无法对县域内聚落的原始形态进行分析同时受到研究水平和县域內复杂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要素限制,很多地方无法现场获取数据多数居民点也不能现场实地考察。特别是因为道路通达能力有限渻道和县道所能到达的聚落均是个别生产队,无法对全县的道路做详尽的调查

  语言不通造成的沟通困难。很多当地居民所使用的语訁与四川话与通用彝族语差距很大在交流上产生困难,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研究无法完整而准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